浮桥河水库鳜鱼活动规律及其资源合理性开发利用的探讨_梁旭方

浮桥河水库鳜鱼活动规律及其资源
合理性开发利用的探讨*
梁 旭 方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库渔业研究所,武汉 430073)
黄永川 蔡书恒
(湖北麻城华鳜有限公司,麻城 431606)
摘 要 本文调查了浮桥河水库鳜鱼不同季节的活动规律及其与照度变化的关系,探讨了鳜
鱼活动的感觉生理机制,并据此提出了水库鳜鱼资源合理性开发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鳜鱼 活动规律 大水面渔业增殖
文稿收到日期:1995— 06— 09
*本工作得到湖北麻城浮桥河水库管理处的大力
支持,谨致谢忱。
1 浮桥河水库自然环境与渔业资源
浮桥河水库位于北纬31°、东经115°,地
处鄂东北大别山南麓,湖北省麻城市西北部,
是一座丘陵型水库。养鱼面积1 477 ha,平
均水深7— 8 m,最深处20 m左右。集雨面
积381 km2。整个库形呈长树丫状,当水位
达到溢洪高程时库首至大坝长度为18 km,
最宽处宽度为3 km。原有5条小溪流入库
内,1975年筑坝拦汊时拦断了两条。这些小
河没有常年的水源,只承接径流来水,在水位
较低的时候,仅以小港道的形式存在。年雨
量1 000— 1 500 mm,多集中在4月下旬至7
月上旬。一般在7月上旬水库达到最高水
位,冬季水位最低,露出大片消落区。6— 8
月份透明度100— 120 cm,溶氧量9— 12 mg/
l。年均气温16.5℃ ,年日照时数2 114小
时,年辐射量475 kJ/cm2,鱼类生长期为210
天以上。饵料生物较丰富,浮游植物数量和
生物量分别为58万个/L和2.4 mg/L,浮游
动物数量和生物量分别为2万个/l和5.8
mg/l。水质介于中、富营养型水体之间,偏向
富营养型。
水库大坝合龙于1960年,1961年开始
投放大量鲢、鳙鱼种入库,随后渔产量逐年上
升,至1969年为最高,达85万kg。此后由
于鱼感鱼形成优势种群,渔产量迅即跌降,
1975年总产量只有5万kg,其中鱼感鱼占
60%,鲢、鳙等放养鱼类不足3%。1975年
后,通过实行清除鱼感鱼并控制翘嘴红鱼白、蒙
古红鱼白等凶猛鱼类种群数量以及投放大规
格鱼种等综合技术措施后,渔业资源很快恢
复,1977年即达26万kg。现一般维持在
30— 40万kg水平。鲢、鳙产量占总产的
90%以上,其它主要经济鱼类为:青鱼、草鱼、
鲤、鲫、蒙古红鱼白、翘嘴红鱼白、黄尾密鲴、鲶、
鳜、大眼鳜、乌鳢等。由于主要的凶猛鱼类被
清除或种群被控制,浮桥河水库野杂鱼资源
较丰富,主要为:条、似鱼乔、青梢红鱼白、颌
须鱼句、花鱼骨、 、黄鱼幼、虎鱼等。
2 浮桥河水库鳜鱼活动规律的调查
浮桥河水库鳜鱼资源丰富,主要种类为
鳜(Siniperco chuatsi)和大眼鳜(S.
kneri),年捕捞量达2 000 kg左右,这尚未
将被沿岸群众偷捕数量统计在内。由于这两
种鳜鱼活动规律很相似,渔民亦

未区分,故文
中通称鳜鱼一并论述。斑鳜(S.scherzeri)
·3· 1995年第4期(总第78期) 水 利 渔 业
DOI:10.15928/j.1674-3075.1995.04.001和长体鳜(S.roulei)虽偶有捕获,但数量十
分稀少,不在本文论述范畴内。
浮桥河水库鳜鱼活动主要受水温和光照
两因子制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昼夜节
律。水温低的季节活动减弱,终日藏匿于深
水岩洞中,很少摄食。水温高的季节活动加
强,白天隐藏于深水区岩石及其它掩蔽体周
围,不甚活动,但此时仍以突袭方式捕食偶然
无意识游近的饵料鱼。用活鱼作为钓饵可在
其藏身处钓捕。夜间十分活跃,从深水区游
向浅水区主动寻觅猎物。夜间活动受月光强
弱影响很大。现将浮桥河水库鳜鱼不同季节
夜间活动规律及其与月光的关系综述如下。
春季随着水温升高,鳜鱼开口摄食并进
入繁殖期。鳜鱼选择沙石底质的崖边产卵。
产卵时间与月光变化周期及风向有关。鳜鱼
选择夜间十分漆黑的时候集群游向迎风的石
崖,在水层中产卵。根据阴历推算夜间月光
强弱变化趋势,可大致判断鳜鱼夜间产卵时
间。若前半夜较后半夜月光更明亮,则产卵
发生在后半夜;反之,则在前半夜产卵。产卵
鳜鱼在手电光照射下缓慢逃遁,可手疾眼快
进行叉捕。当地有经验的渔民在夜间起北风
时,常手执电筒和五爪叉在迎风崖边等候,叉
捕游近崖边产卵的鳜鱼。有时一次叉捕未能
成功,过一段时间后鳜鱼还会再游回,可再次
叉捕。利用该法捕捞鳜鱼,有时一夜即可捕
获30— 40 kg,最大个体重5 kg以上,最小个
体亦有0.25 kg左右。大个体鳜鱼主要为
鳜,小个体鳜鱼主要为大眼鳜。
夏季和秋季是鳜鱼积极摄食和快速生长
的季节。鳜鱼常在夜间游至浅水滩边,觅食
在此处过夜的大量小杂鱼,例如:条、似鱼
乔、颌须鱼句、虎鱼等。条、似鱼乔等白天聚
成大群活动于敞水区中上层,夜间则分散成
小群停留于沿岸浅水区。颌须鱼句、虎鱼等
浅水底层鱼类,夜间则向岸边移动,聚成密集
的群体。它们往往在同一个浅水滩混成较大
群体,当受惊扰时亦不逃向深水区,且可用手
捕捉,逃避凶猛鱼类捕食的能力较白天大大
降低。鳜鱼游向浅水滩的觅食活动主要与月
光变化周期及水位涨落有关。前者决定鳜鱼
进入浅水滩水域的深度;后者影响夜间浅水
滩野杂鱼密度,从而间接决定鳜鱼进入浅水
滩水域的数量。当月光较强时,鳜鱼仅停留
于浅水滩外围,而当月光较弱或无月光时,则
深入浅水滩内。涨水期浅水滩野杂鱼较落水
期或平水期更为丰富,浅水滩鳜鱼数量亦更
多。游进浅水滩摄食的鳜鱼,可用手电筒照
见后用鳜鱼罩捕捉,罩鳜鱼时动

作一定要轻
快。有时鳜鱼受惊逃走,未能一次罩住,可在
原处静候约半小时,待鳜鱼游回浅滩岸边后
再次罩捕。当地群众常在无月光的夜晚手执
电筒和鳜鱼罩,在鳜鱼经常出没的浅水滩沿
岸走动,罩捕游到此处觅食的鳜鱼。利用该
法捕捞鳜鱼,有时一夜即可捕获活鳜鱼20—
30尾,鳜鱼个体大小不等,最大个体重1— 2
kg,最小个体仅约10 g。
冬季随着水温下降,鳜鱼活动减弱,亦很
少摄食。即使在夜间,鳜鱼也同白天一样停
留于深水区而不游向沿岸浅水区。此时用活
鱼作为钓饵很难在其藏身处钓捕鳜鱼,可用
丝网在河沟、深水滩等处捕捞越冬鳜鱼。库
区群众亦有用炸药偷捕的。
3 鳜鱼活动规律感觉生理机制的探讨
浮桥河水库鳜鱼活动存在明显的昼夜节
律,且其夜间活动与月光强弱的关系十分密
切。这显然不同于江河湖泊鳜鱼的活动规
律。据我们在湖北江段调查,生活于长江及
其支流中的鳜鱼昼夜节律不明显,特别是在
汛期,白天与黑夜均十分活跃,沿岸闭封阵昼
夜均可捕获鳜鱼。生活于湖泊中的鳜鱼虽然
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1],但据我们在湖北地
区调查,其夜间活动与月光强弱的关系不大。
上述3种水体中鳜鱼活动规律的差异,可以
从鳜鱼视觉特性及3种水体不同的光学特征
得到较好的解释。
鳜鱼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很不发达,强背
景光明适应后的暗适应过程异常缓慢,这使
·4·水 利 渔 业 1995年第4期(总第78期) 鳜鱼视觉不适于在强光环境中起作用。视网
膜主要由视杆组成,视杆与视锥之比为30∶
1,并且视网膜具有较大会聚性,感受细胞、双
极细胞与神经节细胞之比为124∶7∶1。暗视
时视网膜的光敏感性比在明视时约提高
1 000倍。这决定鳜鱼视觉只能在弱光环境
中起使用,特别对黑色背景下银色饵料鱼的
运动十分敏感,对其大致形状亦能进行近距
离识别[2— 4]。而在这种极低照度下,饵料鱼
(例如,鱼句)白昼型的眼睛是不能起作用
的[5]。因此,鳜鱼发达的夜视觉非常适于在
弱光环境中捕食饵料鱼。
浮桥河水库水质十分清澈,透明度很高,
沿岸浅水区水草很少,这基本类似于一般的
丘陵型或山谷型水库。浅水区水下照度不仅
因阳光变化出现昼夜变化,而且夜间还受月
光变化的影响。这样,水库鳜鱼活动不仅具
有明显的昼夜节律,而且夜间活动与月光强
弱的关系十分密切。湖泊虽然水质较清澈,
透明度较高,但一般沿岸浅水区水草丛生,遮
蔽作用大,因而浅水区水下照度仅因阳光变
化出现昼夜变化,而夜间月光变化的影响不
大。因此,湖泊鳜鱼活动仅具有明显的昼夜
节律,但其夜间活动与月光关系不大。江河

质混浊,透明度很低,特别是在汛期仅
15— 25 cm,其浅水区水下照度不仅不受月光
变化的影响,而且阳光变化的影响亦不大,所
以江河鳜鱼活动没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特别
是在汛期,可终日游动觅食。
鱼类活动的昼夜节律以及其夜间活动与
月光强弱的密切关系,在珊瑚礁鱼类群落中
得到最充分的表现。珊瑚礁鱼类不同种类均
在各自特定的照度范围内活动,因而在同一
珊瑚礁水域,在不同时间里依次活动着不同
的珊瑚礁鱼类,所以,在珊瑚礁鱼类群落中水
下照度的变化具有主导鱼类活动的信号意
义。这一方面是由不同珊瑚礁鱼类的视觉特
性决定的,但同时也与珊瑚礁水域极高的透
明度分不开[6— 8]。
4 水库鳜鱼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近30年来由于捕捞过度,河湖水面大减
及工业有毒污废水的严重污染等,江河湖泊
鳜鱼资源已显著衰减。如河北省白洋淀现有
水面已不及原来的1/3,在北京鳜类已几乎
绝迹;在福建闽江仅70年代到现在鳜鱼及钱
斑鳜鱼产量已减少90%[9]。据我们调查湖
北地区河湖鳜鱼资源明显减少,仅在人工增
殖的水体(例如,涨渡湖)及零星孤立小水体
(例如,保安湖堤拦湖汊扁担塘)尚存一定的
鳜鱼产量。
目前,水库鳜鱼资源尚普遍较为丰富。
据我们调查湖北地区水库鳜鱼单产一般与浮
桥河水库相仿,达0.5— 1.5 kg/ha,总产大多
在数吨以上。例如,位于湖北蒲圻的陆水水
库,面积4 000 ha,年产鳜鱼3 000— 4 000
kg。据报道位于广东河源的新丰江水库,鳜
鱼是该水库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年产量约
占全库渔获量的2%— 13%[10]。水库鳜鱼
资源之所以未象河湖鳜鱼资源那样明显普遍
降低,主要是因为水库大多地处偏远山区,不
存在水质污染问题,也不存在水面减少的问
题。但由于鳜鱼繁殖、摄食活动均在水库沿
岸进行,易于捕捉,而且市场价格十分昂贵,
库区群众偷捕严重。若不严加禁止,将来也
会对其资源造成破坏,甚至有可能使鳜鱼象
鱼感鱼一样因人为清除作用而从水库绝迹。
鳜鱼虽是广食性凶猛鱼类,但主要摄食
小型鱼类,特别是底层小型鱼类,不会对放养
的大规格鲢、鳙鱼种造成危害,不同于鱼感等
主要凶猛鱼类。目前,一般水库通过人为清
除鱼感鱼等主要凶猛鱼类及投放大规格鱼种
入库等综合技术措施后,渔总产量均大幅度
提高,但效益并不十分显著。另外,清除鱼感
鱼等主要凶猛鱼类后,水库野杂鱼数量增多,
自生自灭,耗费饵料生物资源。因此,在水库
适当增殖鳜鱼不仅可将大量无法利用的野杂
鱼转化为优质鱼出售以提高水库渔业的经济
效益,同时控制野杂鱼数量也有利于放养鱼
·5· 1995年第4期(总第78期)

水 利 渔 业类的生长。我们建议在鳜鱼繁殖季节和生长
季节,应严禁捕捞。坚决制止有害的渔具渔
法,杜绝炸鱼行为。可以借鉴海洋岩礁鱼类
的增殖方法,在水库选择周围水域野杂鱼丰
富的小岛,在小岛浅水滩外围深水区放置人
工鱼礁以诱集鳜鱼。商品鳜的捕捞宜在冬季
利用丝网进行,以保证活鳜上市提高价值。
可以尝试结合库区旅游、度假,开展水库鳜鱼
游钓渔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繁荣库区经
济。
参考文献
1 蒋一王圭.梁子湖鳜鱼的生物学.水生生物学集
刊,1959,(3):375— 385
2 梁旭方,郑微云,王艺磊.鳜鱼视觉特性及其对捕
食习性适应的研究,Ⅰ .视网膜电图光谱敏感性
和适应特性.水生生物学报,1994,18(3):247—
253
3 梁旭方.鳜鱼视觉特性及其对捕食习性适应的研
究,Ⅱ .视网膜结构特性.水生生物学报,1994,18
(4):376— 377
4 梁旭方.鳜鱼视觉特性及其对捕食习性适应的研
究,Ⅲ .视觉对猎物运动和形状的反应.水生生物
学报,1995,19(1):101— 106
5 普拉塔索夫著.何大仁、罗会明译.鱼类视觉及其
近距离定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0:34—
36,83— 85
6 Lowe-Mcconnell,R.H.Ecological studiesin tropical
fish communiti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7 Helfman,G.S.Fish behavior by day,night and twi-
light.In the Behavior of Teleost Fishes(T.J.Pitch-
er,ed.),366-387.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8 Ali,M.A.& Anctil,M.Retinas of fishes.Springer-
Verlag,New York.1976
9 李思忠.鳜亚科鱼类地理分布的研究.动物学杂
志,1991,26(4):40— 44
10 叶富良,陈军,周天柱.新丰江水库大眼鳜生物
学及其最大持续渔获量的初步研究.鱼类学论
文集,1986,5:137— 151
·6·水 利 渔 业 1995年第4期(总第7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