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治疗穴位

一、升提穴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cm(1寸)处。

局部解剖: 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和偏瘫等。

按语:

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

升提穴位头顶中,

枕神分支额神经,

向前平刺4厘米,

阳痿早泻遗尿精,

脱肛脱垂胃下垂,

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二、腰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针感:以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瘀,调节神经,止痛消炎。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

按语:

腰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部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引起的病变为主。特别对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因炎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还需配针刺相关穴位,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一般在炎症期,水肿期需要卧床3―4周。待临床治愈后,两个月内还要减少环境诱发因素,以巩固临床疗效。歌诀:

腰痛穴位额正中,

针刺滑车上神经,

定位取穴三方向,

主治各种腰痛症,

椎间盘出腰扭伤,

腰积劳损用之灵。

(3寸毫针双侧腰痛/中腰痛向下平刺1―2寸,左侧腰痛向右平刺,右侧腰向左平刺,腰上部向上平刺1―2寸)

三、急救穴

定位:此穴位于鼻唇沟与鼻中隔联线的中点。

局解:有口轮匝肌和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及上唇动静脉。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眶下神经分支或面神经颊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功能:醒脑开窍,回阳救逆,抗休克,疗昏迷,调节神经,消炎止痛。

主治:休克、昏迷、晕厥、晕车、晕船、晕机,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中暑、小儿急惊风、癔症、癫痫、精神分裂症、急性腰扭伤、痔疮、低血压、高血压冠心病和心绞痛。

按语:

急救穴是用于病人急救的首选穴位之一,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选用该穴具有取穴方便,针感强疗效突出。临床主要用于各种急症,重症及昏迷的病人为主。手法反复提插捻转,加大刺激量。为迅速强化针刺效果,可同时配合相关急救穴如降压穴,胸痛穴,腰痛穴,咽痛穴等,必要时还必须积极配合中西医综合急救措施,此外还是中老年人的保健学位之一。

歌诀:

急救穴居鼻中隔,

针刺眶下面神经,

唇沟中隔斜上刺,

休克昏迷与中风。

(1寸毫针向上斜刺0 .3―0 .5寸,45度角)

4、胃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厘米(1 ,5寸)。

局解;在口轮匝肌和肌之间,布有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几下唇动静脉分支。

取穴原则: 男左女右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三叉神经第三支产生的针感为宜。

手法: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健脾养胃,调节胃肠,平衡心理,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消炎止痛,健胃消食,促进溃疡愈合。

主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性胃痉挛、膈肌痉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晕车、晕船、晕机、小儿消化不良、原发性痛经、糖尿病,还可作为保健穴。

按语:

具有选穴少,针刺面积大,见效快,操作简便,易于普及等特点。临床不但用于治疗上腹部病变,还可作为慢性疾病的辅助穴位,可代替痛经穴,治疗妇科痛经。

歌诀:

胃痛穴位下颌旁,

男左女右取之良,

消炎止痛三叉经,

胃炎痉挛与溃疡,

晕车晕船与痛经,

消化不良服为尚。

(45度角进针,向对侧胃痛穴平刺1―2寸)

五、偏瘫穴

定位:耳尖上3厘米

局解:布有颞肌和颞浅动静脉额支,耳颞神经分支,枕大神经吻合支。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针刺耳颞神经分支或枕大神经吻合支

手法:滞针或到位针刺手法

1、滞针手法:待针体刺入要求深度时,按顺时针方向捻转发生滞针,然后再按逆

时针方向捻转退回针体,此种针感一般30分钟左右自行解除。

2、到位针刺手法:对惧针,不愿留针的病人采用的针刺手法。

针感:以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益气壮骨,化痰却风,醒脑开窍,调节内脏,调节神经,调节平衡,扩张血管,解除痉挛,消炎止痛,降压降脂。

主治:脑血管意外引起的中风昏迷、中风后遗症----偏瘫、偏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按语:

是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特定穴位之一,临床也采用偏三针,(偏瘫穴,肩痛穴,膝痛穴),重病人可采用“偏五针”,在偏五针的基础上加臀痛穴,踝痛穴。原则

上不留针,但对个别病人要求留针时,首先在病人不惧针,不晕针的前提下。一

般可以留针4―8小时,最长可留12小时,针体一般自行可退出体外,但对后遗症恢复期机体出现肌肉萎缩,偏瘫性粘连的病人可以配合患侧肩痛穴。膝痛穴,然

后再针刺健侧相应穴位来收针。

歌诀:

偏瘫耳尖上一寸,

交叉取穴透太阳,

耳颞神经枕吻支。

六、鼻炎穴

定位:此穴位于颧骨下缘的中点。

局解:在颧骨下缘的中点,布有面横动静脉,深层为上颌动静脉,和面神经颧支,下颌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深层为下颌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颧支或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无痛快速进针手法。待针体达到要求深度时,不提插不捻转自行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退热,止痛。消炎,调节神经,抗过敏。

主治:鼻炎、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下颌关节炎、上呼吸道感染。

按语:

此穴是用于治疗鼻炎的有效穴位之一,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鼻部及面部病变为主,对过敏性鼻炎还必须配合增强肌体免疫力的相

关穴位,调整病人的过敏体质,才能从根本上治愈病人的疾病。否则只是暂时的

临床症状缓解,以后还会发作。对进针方向,深度,针感是针刺效应的关键。临

床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副鼻窦炎应配合头痛穴,痤疮穴,痔疮穴进行全身调节方能

达到理想效果。

歌诀:

鼻炎穴位颧下缘,

交叉下颌面神经,

进针方向透鼻翼,

三叉鼻炎与面瘫。

面肌痉挛后遗症,

感冒过敏下颌炎。

(3寸毫针向鼻翼方向平刺1---2寸,交叉取穴)

七、牙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耳垂前正中处(耳前下颌骨外缘凹陷处)。

局解; 在咬肌中,布有面神经下颌支,颧支,上前方有腮腺管,深部有咬肌动静脉分支。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下颌颧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手法。待针体刺入后,病人疼痛没有缓解,可上下提插3次。

针感:同上

功能:通牙关,开窍却风,止痛,抑菌消炎。

主治:由龋齿、牙外伤、牙齿过敏、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等引起各种牙痛。还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

痛、中风性失语流诞。

按语:

此穴临床用于治疗牙痛的特效均可。取穴方法是以门牙为界分为左右两侧。对过敏性牙病,在治疗该病的同时还必须配合针刺增强肌体免疫力的相关穴位,从全身

进行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治愈的目的。此穴临床还成为失语穴,用于中枢性

失语。

歌诀:

牙痛穴位耳垂前,

下颌颧支正中点,

各种牙痛面瘫痪,

下颌关节腮腺炎。

(垂直进针0.5―1寸)

八、明目穴

定位:此穴位于耳垂后耳根部,左下颌角与乳突中间之凹陷处。

局解:皮下有腮腺,颞下窝翼静脉丛。耳后有动静脉及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部有面神经干于颅骨穿出。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耳大神经或面神经干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采用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感:通窍开目,消炎止痛,调节视神经。

主治:近视、白内障、青光眼、花眼、沙眼、电光性眼炎、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神经性耳鸣、耳聋。

按语:

是治疗眼疾的特效穴位之一。本文中介绍的近视主要是指青少年的假性近视。且恢复或好转后还需3个月的平衡巩固期。白内障是纸早期浑浊型白内障,坚持治疗

可稳定或延迟晶体进一步浑浊,提高患者视力。对晚期白内障患者,针刺效果差

,对糖尿病引发的白内障还必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穴位,效果更为理想。

歌诀:

明目穴位耳后坑,

交叉取穴面神经,

对侧眼角刺一寸,

一切眼疾用之灵。

(2寸毫针向对侧内眼角方向刺0.5―1寸)

九、醒脑穴

定位: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项后枕骨后两侧,传统腧穴翳风与风府之间1/2处。

局解: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处,布有枕动静脉分支,深层为椎动脉,环枕后膜,蛛网膜下腔,脊髓上端和延髓下端,以及枕小神经分之,内侧为枕大神经。

取穴原则:双侧同时取穴,左右交替取穴

特点:运用手指作用于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后引起的指感为宜。

指针方法:采用拇指指腹与食指指腹作用于患者相应的穴位上利用瞬间点压,点压力度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决定。

手法:一般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手法以局部微痛为主,中度手法以局部能忍受为主,重度手法以局部瞬间钝痛为主。

指感:局部酸胀痛为主。重力点压即可出现瞬间的晕厥。

功能:调节心理,调节神经,调节内脏,醒脑明目,镇静安神,抗衰老,保健。

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引起的脏腑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症旅游综合症,颈肩综合症,高血压症,低血压,神经衰弱,糖尿病,白血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

按语:

醒脑穴为强身保健的首选穴位,此穴位于人的生命中枢部位。临床所眼所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指针疗法。在指压力度上一般分为轻中重三种。主要根据病人的体质

年龄,性别来决定,但以安全放在首位。

歌诀:

醒脑保健于风池,

指针瞬间枕神经,

调节内脏与安神,

解除疲劳体轻松。

十、臀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肩关节腋外线的中点,即肩峰至腋皱壁连线的1/2处。

局解:布有旋肩胛动静脉,臂外侧皮神经和第一,二肋间神经,深层为桡神经。

取穴原则:以针刺桡神经或上臂外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三寸毫针针尖向腋窝中心方向呈45度角斜刺4―5CM。

手法:1上下提插手法2,针感达不到要求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或向肘关节,腕关节放射。

功能:活血化淤,理气散结,消炎止痛,调节神经。

主治:臀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症、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出、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

对侧颈肩综合症、偏瘫。

按语:

臀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臀部软组织损伤,臀

部病变为主。此穴还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穴位。临床还需配合膝痛穴,踝痛穴效果更加。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

歌诀:

臀痛穴位桡神经,

坐骨神经交叉灵,

梨肌损伤网球肘,

臀肌损伤综合征。

十一、肺病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碗关节至肘关节上1/3处,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解:布有指浅屈肌深部有指伸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及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待出现相应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理气润肺,止咳,退热,消炎,止血,抗过敏。

主治: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咳血、鼻纽、痔疮便血,还可用于末梢神经炎、指痉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

按语:

此穴是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为主住,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经大量的临床验证,对出血症状较轻的病人临床有一定效果,故止血穴。

对大量咳血,吐血纽血病人还须积极采取现代医学急救措施。

歌诀:

肺病穴称止血穴,

正中神经取之妥,

气管感染过敏喘,

纽血、吐血痔便血。

十二、痔疮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伸侧面,尺挠骨之间,前臂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上1/3处。

局解:在指掌侧和拇长伸肌起端之间,布有前臂间背侧动静脉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左右交叉。

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骨间背侧皮神经或前臂背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待出现相应针感为宜。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解毒泻火,退热通便,消炎止痛。

主治:内痔、外痔、肛裂、便秘。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思睡、中风失语急性腰扭伤、肋间神经痛、胸部软组织损伤、爆震性耳聋。

按语:

痔疮穴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特定学位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消炎止痛等功能,对于病情严重,时间较长的病人亦可左右交替取穴。对老年人的惯性便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此穴临床还移为通便穴、泻火穴。

歌诀:

痔疮穴位前臂上,

肛裂便秘与痔疮,

前臂背侧皮神经,

肋间神经腰扭伤。

(对肛瘘效果不理想)

十三、胸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背侧,尺挠骨之间,腕关节与肘关节连线的下1/3处。

局解:挠侧为指伸肌,尺侧为小指肌,深层布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静脉,及前臂背侧皮神经和骨间背侧神经骨后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背侧皮神经或骨间背侧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对重病人可滞针。

功能:扩张冠状动脉,消炎止痛,调节神经,调节内脏,调节心神,血糖,血脂,血压,调节内分泌。

主治:胸部软组织损伤、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间软组织炎、胸膜炎、心绞痛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率不齐。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肾病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带状疱疹、急性胃炎、急性疱疹后遗症(即疱疹性神经痛)、慢性胃炎、

膈肌痉挛。

按语:

胸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胸部疾患为主,特别于胸部急症、痛症,效果更佳。也可作为临床急救穴之一。

歌诀:

胸痛穴位前臂下,

骨间神经需交叉,

心率不齐心绞痛,

带状疱疹肋间拿。

十四、降糖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的下1/3。

局解:指浅屈肌,深层有指身屈肌,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穴原则:左右交替。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或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手法:上下提插。对于久病体虚重症病可采滞针

功能:益气提神,健脾和胃,舒肝理气,降糖,降脂,降压,降酶,消炎,镇痛,镇静。

扩张冠状动脉,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糖尿病、高血压、高血酯,、血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间软骨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炎、胃痛、胃癌、胃溃疡、膈肌痉挛、神经衰弱、低血压、失眠等。

按语:

从中医心理学观点认为糖尿病属于心理性疾病范畴。从大量的病因学调查90%以上的病人却有一定的环境诱发因素。此穴从中医角度讲具有理气,益气,活血,却瘀之功效。临床多以平衡针灸为主配合平衡火罐,平衡推拿,综合治疗糖尿病。要求合理调节饮食,减少病人并发症发生。此外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康复治疗。对糖尿病合并的脑血管、,冠心病、白内障、颈肩腰腿通、痛风,还必须配合相应穴位综合治疗。

歌诀:

降糖穴位前臂下,

正中神经必须扎,

配穴胃痛腹痛穴,

降脂降糖与降压。

(3寸毫针针尖向上成45度角斜刺2寸左右)

十五、踝痛穴

定位: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正中,即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布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及前臂内侧皮神经双重分布,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干。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失眠男左女右,顽固性失眠左右交替取穴或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产生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针感出现的中指或食指麻木感为主。

功能:镇静安神,消炎止痛,调节内脏,调节心律。

主治: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踝关节扭伤、跟骨骨刺、足跟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心率不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顽固性失眠,治疗腕管综合征。

按语:

主要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踝关节病变,具有取穴少,方法简便,疗效迅速。也称失眠穴心率不齐穴。

(1寸毫针,0.3----0.5寸直刺)

十六、咽痛穴

定位: 此学位与第二掌骨铙侧缘的中点。

局解:在第一掌骨背侧肌,深层为拇收肌横头皮下组织,布右手臂静脉网,头静脉起始部。在第二掌骨桡侧原有的掌背动脉和桡神经浅支的手背支,深层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慢性咽炎左右交替取穴,轻者男左女右取穴。

特点:以针刺之掌侧固有神经或桡神经浅支的手掌支产生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或向食指中指放射

功能:消炎退热,镇静止痛,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急慢性咽炎、急慢性喉炎、急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单纯

性甲状腺肿大、滞产、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上呼吸道感染、牙痛、面神经麻痹。按语:

咽痛穴是以功能主治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咽喉疾病为主。特别对咽炎、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更为确切。但在治疗期间、巩固期和治疗后,必须配合食疗禁用辛酸,烟酒等刺激物。对由消化道疾病引起的,还必须结合治疗消化道疾病相关穴位进行治疗。

歌诀:

咽痛学位透掌中,

交叉取穴桡正中。

咽炎喉炎扁桃体,

三叉甲腺难产灵。

(三寸毫针向掌心方向直刺二寸)

十七、颈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及指掌关节前凹陷中。

局解: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臂静脉网,和尺神经手背支(指背神经),和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一阵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法

针感: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感为宜。

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合症、颈肩肌腱炎、颈性头痛、颈性眩晕,临床还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足底痛。按语:

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以治疗颈椎病为主,其以中老年为多发病,病因主要为生理性衰老。因此为巩固疗效,减少环境诱发因素,避免局部受凉,颈部不要锻炼,不要人为加大运动,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该项研究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歌诀:

颈痛腋门透中渚,

指背神经交叉取。

颈部病变与落枕,

肋间坐骨痛可取。

十八、指麻穴

定位:位于手部,半握拳第五掌骨中点处。

局解: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掌肌腱起点处,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取穴原则:同侧取穴。

特点:针刺尺神经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直刺手法或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部出现的酸麻为宜。

功能:醒脑开窍,调节神经,止痛消炎止麻。

主治:末梢神经炎引起的手指麻木,还可用来治疗中毒昏迷休克、糖尿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落枕、急性腰扭伤。

按语:

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特定穴位。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末梢神经炎,对手指抹抹的病人为巩固其疗效,治疗的同时必须减少冷水刺激。对糖尿病引起的末梢神经炎,还需配合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穴位,进行综合治疗,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症状。

歌诀:

指麻穴位透咽痛,

同侧取穴效果好。

布尺神经手背支,

休克昏迷落枕是。

(与咽痛穴对称)

十九、感冒穴

定位:半握拳,此学位与中指与无名指指掌关节之间凹陷处。

局解:布有骨间肌及手臂静脉网,掌背动脉及尺桡神经手背支。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取穴或同时取穴或交替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尺桡神经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待针体进入到要求的深度后,将针体退到进针处,向左向右各提插一次,即可出。针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强化性正安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退热,消炎,抑菌,抗过敏,解热散寒,清咽止痛。

主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鼻炎过敏性鼻炎、头痛、上呼吸道感染、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

按语:

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主要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对轻病人可采用左右交替取穴,对过敏性鼻炎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经常感冒,还必须以结合治疗原发病综合为主,其针刺深度,针感是疗效的关键,一般要求进针四厘米左右,早期病人可一次治愈。

歌诀:

感冒穴指三四间,

尺桡神经手背选。

男左女右来取穴,

鼻炎感冒上感愈。

(刺法同颈痛穴)

二十、痛经穴

定位:在胸骨柄正中线,1/2除,相当于四肋间隙。

局解:在胸骨体中段,不由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及第四类间神经前皮的内侧支。

针刺特点:以针刺第四类间静脉的前皮脂的内侧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法,代针体进入一定要求深度后即可出针,不提插不捻转。针感:以局部酸麻胀为主,并向腹部和下腹部放射。功能:止痛退热,抑菌消炎,温中散寒,活血化淤。主治:原发通经、继发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症。临床还可用于盆腔炎、阴道炎、附件(?)炎、非特异性结肠炎泌尿系感染。

按语:

痛经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学位。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妇科病。特别对经前期综合,原发性痛经疗效更理想,但在临床终此穴应用较少。主要取穴不方便,

第二可以胃痛穴代替。

歌诀:

痛经穴位与檀中,

定位取穴四肋经。

向下凭此三厘米,

经前紧张痛经灵。

(三寸毫针向下平刺二寸)

二十一、面瘫穴

定位:位于肩部,锁骨外1/3处斜向上二寸。

局解:布有斜方肌和颈浅动静脉及锁骨上间神经。

取穴原则:面瘫,乳突炎以交叉取穴为主,胆囊炎以同侧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锁骨上间动静脉出现得震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可滞针。

针感:放射性针感向颈部面部放射,或局部酸麻胀。

功能:缺风通络,活血化瘀,调节神经,促进神经修复,消炎止痛。

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还可用于治疗乳突炎、流行性腮腺炎、胆囊炎。按语:

曾用于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特定穴。越是发病时间短,治疗效果更加。对发病2小时以内者,以针治愈率可达70%。发病时间长,效果越差。治疗期间应减少寒冷

刺激,忌食鱼虾蟹,及辛辣之物。此穴因为位于肺尖部,为了安全,临床多以鼻

炎穴,牙痛穴,明目穴代替。可以不用面瘫穴,或科技进步一等奖。

歌诀:

面瘫肩中交叉点,

乳突痉挛和面瘫。

交叉取穴锁神经,

对侧压痛腮腺炎。

(1寸毫针,针尖向颈部方向成45度角斜刺0.5---1寸)

二十二、神衰穴

定位:位于脐窝正中

局解:部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和腹壁下动静脉,深部为小肠。

指针特点:以治腹点压第十类间神经前皮脂的内侧支,腹腔小肠管后产生的指感为宜。

指针方法:

一、采取双手并拢,掌心相对,利用中指、食指、无名指瞬间点压神衰穴。

二、用掌心帖于此穴,另一掌心压于手背上,随腹式呼吸有节律的按压49次。

指感:以局部酸胀痛感并向整个腹部及会阴部放射。

功能:健胃消食益气健脾,调节神经,促进机体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晕车、晕船、晕机。

按语:

此穴为中老年人的保健学之一,每周调节一~二次,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发生,延缓衰老,保健长寿的作用。对慢性疾病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穴位。

歌诀:

保健神衰于脐窝,

指针十肋点此穴。

过敏糖尿慢性病,

增加免疫与调节。

二十三、痤疮穴

定位:位于第七颈颈椎棘突及级间韧带和颈横动脉分支,棘突间皮下静脉丛及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的以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原则:定位

特点:以针刺局部肌肉血管末稍神经为主。

方法:点刺放血疗法。局部常规消毒,采用三棱针快速点茨,挤出3至5滴血后,消毒绵球压迫即可。

手法:一、中心点刺法,即在相对的中心点进行快速针刺或用拇指食指将部肌肉捏起,再点刺放血。

二、一线三点点刺法,即在中心点两侧1厘米处各点刺一针。

针感:局部针感

功能:调和阴阳,解毒消热,消炎抑菌,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机体代谢机能。

主治: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疥肿、面部色素沉着、毛囊炎、湿疹、寻麻疹、急性结膜炎、口腔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上呼吸道感染。

按语:

是以局部功能命名的特定穴位。治疗面部疾病为主。除点刺放血疗法外,亦可采用针罐结合治疗,留罐3至5分钟,以拔出数滴血为宜,亦可作为实证热证的辅助中医治疗。

歌诀:

痤疮七八椎体间,

定位面疗效为先。

面部疥肿色沉着,

五官炎症脂皮炎。

二十四、疲劳穴

定位:位于肩膀正中,相当于大椎至肩峰连线的中点。局解:布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山,和锁骨上神经,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及颈横动静脉分支。

治疗原则:双侧同时取穴

特点:指针疗法,以指腹按压局部分布的锁骨上神经,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指针方法:用拇指指腹根据不同病情,年龄,性别,体质而选择轻重中手法。

指感:局部酸胀沉

功能:调节神经、调节内脏、旅游综合症、老年前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腰背部综合症、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慢性疾病。

按语:

保健穴之一,与醒脑穴,神衰穴并用,取穴亦可用右手放在左肩上,平排三指,取中指下第一节中即为此穴;

歌诀:保健疲劳于肩中,

指针锁骨上神经。

调节神经于免疫,

各种疲劳综合症。

二十五、乳腺穴

定位:位于肩胛骨中心处,肩胛内上缘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局解:在冈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脉静脉肌支及肩胛上神经。

取穴原则:对应取穴

特点:一针刺肩胛上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主治: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产后缺乳、乳房胀痛,临床还可用与治疗胸部软组织损伤。按语:

对急性乳腺炎效果最好,化脓期还需配合其它疗法。此学临床还称通乳穴。

歌诀:

乳腺穴位肩中央,

对应取穴肩胛经。

胸部疼痛颈皮炎,

乳痛乳炎腺增生。

(3寸毫针针尖向下平刺1--2寸,同侧取穴)

二十六、肩背穴

定位:位于尾骨旁开4--5厘米处。

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头肌,和臀下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麻胀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带出现相应的针感后即可出针。

功能: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风湿,疏通经络,醒脑开窍,镇静安神。

主治:颈肩综合症、颈间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厥、偏瘫、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

按语:

因取穴不方便,临床上以肩痛穴代替。

歌诀:

肩背尾骨外二寸,

坐骨神干交叉值。

颈肩筋膜综合症,

偏瘫癫痫癔症分。

二十七、耳聋穴

定位:位于股外侧,髋关节于膝关节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和骨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一、一线三点针刺法,即中间一针达到针刺要求一定深度,将针尖退到进针部位,在向上下的顺序提插三次。

二、对外耳道的化脓性炎症可配合滞针疗法。

功能:调节内耳平衡,聪耳开窍,强腰膝,理气血。

主治:神经性耳聋、暴震性耳聋、美尼尔综合症、神经性耳鸣、以及骨外侧皮肌炎、急性荨麻疹、丹毒。

按语:

歌诀:

耳聋穴位股正中,

交叉直刺皮神经。

暴震神经聋耳鸣,

单独寻麻骨神灵。

(3寸毫针向下或称45度角斜刺,针尖要触到骨膜)

二十八、肩痛穴

定位:位于肺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除显得针感为宜。针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

(滞针)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分泌。

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隹并、颈间肌筋膜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昏迷、癫、精神分裂症。

按语:

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间关节,内脏病变为主。

特别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急腹证疗效更为显著。该穴是平衡穴位的代表穴位,也是开始研究的第一个穴位。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穴位最多,用途最广泛,疗效更为理想,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穴位的名称先后经历了肩周穴,中平穴,肩痛穴三个阶段。

歌诀:

肩痛穴称中平穴,

外丘一寸片腓侧。

交叉取穴腓神经,

肩部病变与落枕。

胸痛腹痛与偏瘫,

降压腰痛与昏厥。

二十九、腹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局解:在腓骨长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和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

取穴原则:病变定位时采用交叉取穴。病变非定位时,采取男左女右取穴。病情危重视,采取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总神经,或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可捻转滞针。

功能:消炎止痛,调节内脏,增加胃肠蠕动,消炎利胆,调节血压,调节血糖,调节血脂,健脾和胃,扶正培元,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力,理气降逆,通经活络。

主治: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痉挛、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心病、心绞痛、类间神经痛、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白细胞减少症、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症、过敏性哮喘、急性荨麻疹、前列腺炎以及健康人保健。

按语:

腹痛穴是以穴位功能定名的一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腹症,但对胃穿孔,坏死性肠梗阻,胰腺炎等重症急腹症病人应在明确诊断,缓解症状的情况下,积极实施其他救助措施。可作中老年人保健穴,还可作慢性病的康复穴。

歌诀:

腹痛穴位腓头下,

胃炎肠炎阑尾炎。

腓总神经取两侧,

降糖降脂与降压。

三十、过敏穴

定位:位于屈膝位的髌骨上角上2寸处,股四头肌内侧隆起处。

解剖:布有股内侧肌,股动静脉肌支,股前皮神经与股神经肌支。

取穴原则:交替取穴。

针感:局部针感。

手法:上下提插。对体虚病人可配合捻针滞针。

功能:定喘,止痛,止麻,抗过敏,增加机体抵抗力。

主治:支气管哮喘、急性荨麻疹、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炎。

按语:

主治过敏性疾病以及痛经等妇科病。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还需结合调理脾胃,调节心理配合相关穴位方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歌诀:过敏穴为血海选,

瘙痒湿疹牛皮癣。

痛经闭经妇科病,

股部外侧皮神经。

三十一、肘痛穴

定位:位于髌骨与髌韧带两侧的凹陷中。

解剖:在膝关节韧带两侧,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神经前皮脂及肌支。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股神经前皮脂及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局部针感。

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不提插,,待针体进入到一定要求深度即可出针。

功能:消炎止痛,活血化淤,痛经活络,理气止痛。

主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预炎、不明原因的肘关节疼痛,以及偏瘫、荨麻疹、踝关节扭伤。

按语:

在取穴原则上,内上髁炎取外侧肘痛穴,外上髁炎取内侧肘痛穴。此外,上肢臀痛穴亦可治疗肘关节病变,临床疗效相同。故临床用之很少。

歌诀:

肘痛穴为膝双眼,

肘部损伤病变选,

交叉取穴股前支,

膝部病变对应点。

三十二、癫痫穴

定位:位于胫骨与腓骨之间,及髌骨下沿至踝关节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胫骨前肌中,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为腓深神经和胫前动静脉。

取穴原则:交替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深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局部针感或放射性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

功能:醒脑开窍,调节神经与精神系统,舒筋活血,理气和中。

主治:癫痫、癔症性昏厥、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急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痛经、肩周炎、晕车晕船晕机。

按语:

主治癫痫病,为巩固疗效,还需配合胸痛穴,醒脑穴。对于年龄小发病时间短的病人效果较为理想。

歌诀:

癫痫下肢中央取,

左右交替腓神处。

精裂癔症与昏迷,

快速直刺四厘许。

三十三、精裂穴

定位:位于委中穴于足跟连线的中点,腓肠肌腹下正中之凹陷的顶端。局解: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及肌与腱的连接处,布有隐静脉,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和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取穴原则:交替或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胫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向踝关节传导。

手法:上下提插,可滞针。

功能:醒脑开窍,调节神经,止痛消炎,抗休克,降血压,舒筋活络,活血化淤,清热解毒。

主治:精神分裂症、癔症、癫痫,以及休克、昏迷、中暑、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痔疮、偏瘫。

按语:

此穴临床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穴位之一。对狂躁型精神分裂症还需配合急救穴,胸痛穴。强刺激疗法,每日一次,必要时可配合中药治。此外此穴对临床急症有较好疗效。歌诀:

精裂穴为腓中点,

左右交替胫深先。

开窍醒脑腰扭伤,

癔症精裂与癫痫。

三十四、肾病穴

定位:位于外踝高点之上8厘米,腓骨内侧前缘,即腓骨小头至外踝连线的下1/3处。

局解:在趾长伸肌和颈骨短肌之间。布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及腓总神经。

取穴原则:交替取穴

特点:以针刺腓总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在足背部。

功能:镇静安神,调节神经,内脏,内分泌,消炎退热,,步肾壮阳,益气健脾。

主治: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临床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阳痿、早泻、遗尿、疝气、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荨麻疹、顽固性失眠。

按语:

肾病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肾病疾病为主。特别对肾实质损伤性疾病,还常配合其它学位和方法,时间宜长,一般一个疗程3个月。

歌诀:

肾病穴于踝4寸,

左右交替取腓神。

泌尿系统常见病,

顽固失眠糖尿系。

三十五、腕痛穴

定位:位于足背踝关节的横纹的中央,旁开1寸处。

解剖:在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胫前动静脉和浅层的腓浅神经,深层腓深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局限性针感或向足背足趾放射。

手法:滞针手法

功能:消炎退热、镇静镇痛、调节神经、疏通经络、清肝明目,滋肾壮阳。

主治: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扭伤、腕关节腱鞘炎,临床还用于治疗近视、花眼、砂眼、白内障、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眼睑下垂、眼肌瘫痪、眼肌痉挛。按语:

又称光明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主要用于治疗腕关节病变和眼科疾病为主。对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是用于早期混合性白内障。近视主要指青少年假性近视。

歌诀:

腕痛学位踝外部,

交叉取穴能退热,

腕部病变与近视

眼部疾病用指妥。

三十六、头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骨结合之前凹陷中。(太冲与行间之间)

局解:在拇长伸肌腱外缘,第一骨间背侧肌,布有木趾短伸肌,足背动脉网,为腓深神经布有趾背神经。

原则:交叉取穴。发病时间短用男左女右取穴。发病时间常采用左右交替取穴。

特点:以针刺趾背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可滞针。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消炎止痛解痉,降压,缓解胆道括约肌痉挛,活血化淤,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醒脑开窍。

主治:偏头疼、神经性痛疼、血管性头疼、颈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低血压性头痛、副鼻窦炎头痛、外感头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近视、青光眼、手指震颤、血小板减少

、急性肝炎、神经衰弱、胆囊炎。

按语:

临床用于治疗头部病变为主,该项研究获科技进步奖,针刺此穴还可缓解胆道括约肌痉挛,作用大于足三里,阳陵泉。

歌诀:

头痛穴为脚趾中,

趾背足底内神经。

交叉取穴来取穴,

头痛病变用之灵。

三十七、降压穴

定位:位于足弓,划一个十字,交点即为此穴。

解剖:布有趾长屈肌腱,足底内侧动静脉,足底内侧神经。

原则:交替取穴

特点:以针刺足底内侧神经之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对急性病人可以留针。

针感:局部酸麻胀

功能:调节神经,降低血压,兴奋镇静。

主治:高血压、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休克、昏迷、高热、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瘫痪、神经性头痛、偏瘫。

三十八、膝痛穴

定位:1、肘横纹中央2、手掌向下,前臂背侧面(前臂伸直),从肩关节至腕关节连线的1/2处。

取穴原则:1、交叉取穴(左侧、右侧)

2、两侧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1、桡神经2、正中神经

针刺方法:1、局部常规消毒2、采用三寸无菌针灸针3、直刺,不提插,不捻转(提插捻转易造成针刺综合症)

针刺手法:1、一步到位针刺法(即进针0.5~1寸至桡神经支配区,适用于轻症患者)

2、两步到位针刺法(即再进针0.5~1寸至正中神经支配区,适用于中度患者)

3、两步到位针刺法(即再进针0.5寸至尺神经支配区,适用于重度患者)

针感:1、局限性针感(胀痛)

2、放射性针感(向腕关节放射麻)

功能:同腰痛穴

主治:膝关节扭伤,骨性膝关节炎,髌骨软化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腓肠肌痉挛,不明原因或诊断不明的膝关节病变。

治疗周期:每日1~3次,急性期1~2周,慢性患者3~4周,混合性的需要5~6周。

注意事项:急性期前两周须卧床休息,不可作功能锻炼。

浮针疗法讲义

浮针疗法讲义 第一节浮针疗法概论 浮针疗法(Fu'sSubcutaneousNeedling,FSN)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 (NeedIingtherapy)。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宝贵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尤其是现代针刺研究的成果。 浮针疗法在英文中曾被称为FloatingAcupuncture、Fu'sAcupuncture,FuNeedling、FloatingNeedling,现在多用Fu'sSubcutaneousNeedling(以下简称FSN)一词,所用针具(一次性浮针器具,国家发明专利号,(97114318?8,公开号,CNl186653A)称为NNeedle。 浮针疗法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适用于临床各科,特别是疼痛的治疗,有着较为广泛的作用。 一浮针疗法理论与传统针灸学理论的关系 1浮针疗法是传统针灸学理论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为现代针灸学。 2传统理论以传统文化为根底,以经络输穴为理论主体,而浮针疗法多以现代医学理论为核心,其理论主体融合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相关部分,与传统中医药学理论有明显不同。3浮针疗法和传统针灸疗法都属于needl土ngtherapy,在临床上有着互补作用。 4浮针疗法和传统针灸疗法在机理上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相似。 概括起来,主要是:对针灸学临床、文献和实验等方面的长期思考使我们发现了浮针疗法。二几个不能解释的临床现象的思考是浮针疗法发现的萌芽: (1)腕踝针在腕部、踝部进针仅仅是一种部位上的选择。现代解剖和组织胚胎学并不认为腕踝关节部位的皮下和其他部位的皮下组织结构有很大的区别,为什么一定要拘泥于腕踝关节附近呢?针刺其他部位的皮下组织结构是否也可取得佳效呢? (2)按照传统针灸理论,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直接关系到针刺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窥测疾病的预后。所谓"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九针十二原》)。《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更为明确地强调得气的重要性;“只以得气为度,如此而终不至者不可治也。”现代刚出版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材也认为:"一般地说,得气迅速时,疗效就好:得气较慢时,疗效就差;若不得气,就可能无治疗效果。"但是,大家知道,在临床上,不得气而同样取效的现象也有很多。特别是激光治疗、电磁治疗时患者没有得气感觉。这些矛盾现象导致了下列疑问的产生:得气是不是针灸临床必不可少的取效环节,还是针灸治疗时一个伴随现象?在皮下针刺没有得气现象,能不能取效? 三科学研究 现代关于针刺和经络研究的一些成果是发现浮针法的推动力量。 (1)董宏伟等: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100Hz经皮电刺激与电针刺激相比,镇痛效果较强, 而且连续多天刺激不易产生耐受。 Hans治疗仪仅仅是在皮肤上通电,也能取得一定疗效。甚至在古希腊,很可能包括古 埃及,就懂得用电鲤放电来治疗各种痛症。 因此,在皮肤表面的电刺激就能有一定的作用,而深部组织的作用不很明显,因此,我们设想,在这种取效的过程中,皮肤或其他表层组织一定起了作用,那么,还有没有别的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 电针刺法是用电针器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毫针的刺激与电效应的结合。【适应症】 1.常用于颈椎病、腰椎骨质增生、增生性膝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急慢性要软组织损伤、跟痛症、腱鞘囊肿等风湿类疾病。 2.可用于各种痹病、疼痛、功能障碍、感觉异常等。 【操作程序】 1.用物准备:治疗盘、75%的酒精、无菌棉球、无菌毫针盒、一次性针灸针、无菌棉签、清洁弯盘、电针仪、屏风等。 2.术者按要求要求着装,洗手、戴口罩。 3.核对、解释、评估。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 4.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适宜体位。 5.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6.消毒进针部位,选取合适的毫针,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尖是否有钩等,术着消毒手指。 7.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的针刺方法,正确进针。 8.得气后调节针感,打开电针仪,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波形、波幅、波宽、频率等。时间为30分钟。 10.治疗结束后,先关电源,在起针,检查针数。 11.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12.整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

【禁忌症】 1.带有心脏起搏器、心血管支架的患者禁止使用。 2.极少数对电流特别敏感的患者,使用后若有不适,暂停使用本仪器进行治疗。 3.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4.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6.小儿囟门未闭合时的头顶腧穴部位。 【注意事项】 1、电针仪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 2、调节点流量应仔细,开机时应逐渐有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大,以免发生意外。 3、靠近延脑、脊髓等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量宜小,不可过强刺激,孕妇慎用电针。 4、作为温针使用过的毫针,针柄表面往往氧化不导 电,应用时将输出线夹在毫针针体上。 5、年老体弱醉酒饥饿过饱过劳等,不宜电针。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平衡针灸附图

平衡针灸附图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 作者:王文远 头颈部常用平衡穴位 1.升提穴(BP-HNl)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 升提穴位头顶中, 枕神分支额神经, 向前平刺4厘米, 阳痿早泻遗尿精, 脱肛脱垂胃下垂, 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2.腰痛穴(BP-HN2)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平衡针治疗疾病

平衡针治疗疾病 1 .升提穴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cm(1寸)处。 局部解剖: 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 阳痿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2.腰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针感:以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愈,调节神经,止痛消炎。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 按语:腰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部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引起的病变为主。特别对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因炎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还需配针刺相关穴位,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一般在炎症期,水肿期需要卧床3—4周。待临床治愈后,两个月内还要减少环境诱发因素,以巩固临床疗效。 歌诀:腰痛穴位额正中,针刺滑车上神经,定位取穴三方向, 主治各种腰痛症,椎间盘出腰扭伤,腰积劳损用之灵。 (3寸毫针双侧腰痛/中腰痛向下平刺1—2寸,左侧腰痛向右平刺,右侧腰向左平刺,腰上部向上平刺1—2寸)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灸是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王文远主任经过30余年的临床研究创立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平衡针灸学有以下特点:1、突出人体自身平衡;2、突出人体信息系统;3、突出单穴疗法; 4、快速针刺; 5、突出即时效应; 6、突出针感效应; 7、突出离穴不离经; 8、突出穴名通俗化; 9、突出安全、无副作用;10、突出临床实用性。 【理论基础】 平衡针灸学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这两个调控学说阐述的是人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即一种高度精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这种平衡系统是天生的、高效的、自然的、神奇的、强大的。这种系统也是人类适应内外环境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是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的,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I.)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的。传统医学是从宏观来认识的,现代医学是从微观来认识的。中西医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都存在一个平衡系统,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阐述。具体讲,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的这个平衡系统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给予患者一种适当的良性刺激信号:这种刺激信号既不针对病原体,也不直接针刺病变部位的组织器官,而是把医生的指令性信息通过针刺神经直接输给信息高速公路,以最快速度、最佳路线输送到高级中枢系统。这种来自人为的超强刺激信号,迅速传递于大脑中枢调控系统,大脑中枢调控指挥中心积极接收了医生给予的指令性信息,迅速对高级中枢指挥系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的中枢递质,再通

单穴针灸

单穴针灸

1、感冒穴:大椎。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操作:1寸。斜向各脊椎刺,捻转。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操作:1寸。向劳宫方向刺,捻转。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操作:1.5寸。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不退热加大椎刺血。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操作:1.5寸。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操作:1寸。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20、失语穴:人中。操作:刺8分,斜向上,留25分钟,強刺激。主治:癔症性失语或功能性失语。 21、癔瘫穴:涌泉。操作:1-1.5寸,捻提3分钟,试走。主治:癔症性瘫痪。 22、面抽穴:颧髎。操作:直刺0.5-1寸,泻法。主治:面肌痉挛,面肌抽搐。 23、面瘫穴:下关。操作:直刺1-1.2寸,泻法。加配鱼腰、四白、颊车更好,火盛患侧耳尖放血,寒盛加鱼际、四白、太阳等。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 24、偏瘫穴:率谷。健侧刺0.5-1寸,平刺,提捻。主治:脑中风偏瘫、偏头痛。 25、脑缺血穴:风池。操作:刺2寸,捻转,留30分钟。主治:脑供血不足。 26、尿频穴:太溪。操作:刺0.-1寸,平法。主治:尿频或尿液次数增多。 27、降糖穴:胰俞。操作:斜刺1.5寸,泻法,留30分钟,配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神门、肾俞。主治:糖尿病、血糖过高。 28、降脂穴:丰隆。操作:直刺2寸,提插泻法,留30分钟。主治:高脂血症,肥胖。

平衡针疗法附穴位图 (1)精编版

平衡针疗法 【穴位、取穴原则及操作】 临床常用的平衡穴位共38个。其中,头颈部平衡穴位9个,上肢部平衡穴位11个,胸腹部平衡穴位3个,脊背部平衡穴位3个,下肢部平衡穴位12个。 1、头颈部常用平衡穴位 1)升提穴(BP-HNl) 定位:位于头顶正中,距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距双耳尖2cm(1寸)处。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和偏瘫等。

2)腰痛穴(BP-HN2) 定位:位于前额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 针刺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针感:以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愈,调节神经,止痛消炎。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 3)急救穴(BP-HN3) 定位:位于鼻唇沟与鼻中隔联线的中点。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眼针疗法

眼针疗法 (转载)人的眼睛也不过几厘米,小小的眼白睛分成八区,容纳13个穴,各区的比例相等,但1、2、4、6、7五个区是肺、大肠、肾、膀胱、肝、胆、心、小肠,脾、胃各占二分之一,平分春色。3、5、8区是上焦、中焦、下焦,自占一个整区。眼针穴不另取穴名,属于某区即名某区名,如“上焦区”、“肝区”等,总名“眼针眶区十三穴”。穴的位置均距眼眶2毫米。整个经区也不过指头大小,与经穴和经外奇穴差不多,而一区两穴的就更小了。找穴时以瞳孔为中心,按钟表的比拟把各区分辨清楚,每个穴占据眶内眶外一定的范畴,找穴要准是首要条件。 眼图八区与脏腑的关系,口诀: 乾一肺大肠,坎二肾膀胱, 艮三属上焦,震四肝胆藏, 巽五中焦属,离六心小肠, 坤七脾和胃,兑八下焦乡。 以钟表比拟眼图表 左眼右眼 卦区顺时针进行区逆时针进行 乾 1 自10时30分至12时 1 自1时30分至零时 坎 2 自零时至1时30分 2 自12时至10时30分 艮 3 自1时30分至3时 3 自10时30分至9时 震 4 自3时至4时30分 4 自9时至7时30分 巽 5 自4时30分至6时 5 自7时30分至6时 离 6 自6时至7时30分 6 自6时至4时30分 坤 7 自7时30分至9时7 自4时30分至3时 兑 8 自9时至10时30分 8 自3时至1时30分 取穴原则 取穴即所用的穴,又名配穴。一般针灸取穴比较复杂。眼针疗法取穴只有三种方法, (1)循经取穴,眼针循经取穴,即确诊病属于哪一经即取哪一经区穴位,或同时对症取几个经区。 (2)看眼取穴据观眼识病哪个经区络脉的形状、颜色最明显即取哪一经区穴。 (3)病位取穴按上、申、下三焦划分的界限,病在哪里即针所属上、申、下哪个区。例如头痛项强,不能举臂,胸痛等均针上焦区;胃痛,胀满,胁痛等针申焦区;脐水平以下,小腹,腰臀及下肢,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均针下焦区。

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 第一节浮针疗法概论 浮针疗法(Fu'sSubcutaneousNeedling,FSN)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 (NeedIingtherapy)。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宝贵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尤其是现代针刺研究的成果。 浮针疗法在英文中曾被称为FloatingAcupuncture、Fu'sAcupuncture,FuNeedling、FloatingNeedling,现在多用Fu'sSubcutaneousNeedling(以下简称FSN)一词,所用针具(一次性浮针器具,国家发明专利号,(97114318?8,公开号,CNl186653A)称为NNeedle。 浮针疗法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适用于临床各科,特别是疼痛的治疗,有着较为广泛的作用。 一、浮针疗法理论与传统针灸学理论的关系 1、浮针疗法是传统针灸学理论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为现代针灸学。 2、传统理论以传统文化为根底,以经络输穴为理论主体,而浮 针疗法多以现代医学理论为核 心,其理论主体融合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相关部分,与传统中医药学理论有明显不同。 3、浮针疗法和传统针灸疗法都属于needl土ngtherapy,在临床上有着互补作用。 4、浮针疗法和传统针灸疗法在机理上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相似。 概括起来,主要是:对针灸学临床、文献和实验等方面的长期思考使我们发现了浮针疗法。

二、几个不能解释的临床现象的思考是浮针疗法发现的萌芽: (1)腕踝针在腕部、踝部进针仅仅是一种部位上的选择。现代解剖和组织胚胎 学并不认为腕踝关节部位的皮下和其他部位的皮下组织结构有很大的区别,为什么一定要拘泥于腕踝关节附近呢?针刺其他部位的皮下组织结构是否也可取得佳效呢? (2)按照传统针灸理论,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直接关系到针刺治疗 效果,而且可以借此窥测疾病的预后。所谓"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九针十二原》)。《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更为明确地强调得气的重要性;“只 以得气为度,如此而终不至者不可治也。”现代刚出版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材也认为:"一般地说,得气迅速时,疗效就好:得气较慢时,疗效就差;若不得气,就可能无治疗效果。"但是,大家知道,在临床上,不得气而同样取效的现象也有很 多。特别是激光治疗、电磁治疗时患者没有得气感 觉。这些矛盾现象导致了下列疑问的产生:得气是不是针灸临床必不可少的取 效环节,还是针灸治疗时一个伴随现象?在皮下针刺没有得气现象,能不能取效? 三科学研究 现代关于针刺和经络研究的一些成果是发现浮针法的推动力量。 (1)董宏伟等: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100Hz经皮电刺激与电针刺激相比,镇痛 效果较强, 而且连续多天刺激不易产生耐受。 Hans治疗仪仅仅是在皮肤上通电,也能取得一定疗效。甚至在古希腊,很可能 包括古 埃及,就懂得用电鲤放电来治疗各种痛症。 因此,在皮肤表面的电刺激就能有一定的作用,而深部组织的作用不很明显, 因此,我们设想,在这种取效的过程中,皮肤或其他表层组织一定起了作用,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刺激皮肤或其下层取得疗效呢?尤其是疏松结缔组织,含水

电动微针学习资料

微针美塑疗法又称微针中胚层美容疗法,是将护肤活性成分或营养成分直接导入到皮下组织而发挥美容功效的护理方法。微针滚轮是利用滚轮上的小针穿透角质层,造成许多超微细管而帮助成分的导入。微针滚轮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在专业美容机构中应用很广泛。 微针美塑疗法的疗效: 微针美塑利用微创方法刺激骨胶原增生,而不会破坏皮肤表皮层。它是利用微针滚轮上许多微小的针头,刺激皮肤,令营养液的活性成份有效渗入皮肤,从而达到减淡皱纹,治疗疤痕及妊娠纹,肌肤美白,减淡色斑,改善眼部皱纹,黑眼圈,收紧及提升面部皮肤组织等效果。 微针美塑的适用范围: 1、祛皱提升:即时提升,唤醒肌肤再生功能,消减细幼纹,消减表情纹,逆转青春。适合眼角纹、抬头纹、口周纹等动力性皱纹,以及脸部衰老性及光老化的细纹、幼纹和松弛老化皮肤。 2、皮膜修复:调控受损和敏感肌肤的皮膜重建过程,调控肌肤组织的功能分化,防止疤痕增生。适合过度换肤或仪器磨削造成的表皮过薄等损伤性肌肤、不安全的祛斑等产品造成的敏感性肌肤以及红血丝问题皮肤。 3、祛妊娠纹:含生物高活性祛皱成分,可启动肌肤的主动修复机

制,修复胶原蛋白、纤维蛋白和结缔组织,消减妊娠纹;同时含有植物高活性成分光甘草定,安全高效全方位的抑制黑色素产生和分解色素,消减妊娠斑。 4、瘦脸提升:想瘦吧里就用在哪里!唤醒肌肤再生功能,消减脸部衰老性及光老化的细纹、幼纹和松弛老化皮肤,逆转青春。强力提升脸部肌肤,塑造美好曲线。 5、美白补水:含植物高活性成分光甘草定,为国际最新的全效美白功能原料,具有安全高效方位的抑制黑色素产生和分解色素功能。含有最佳的保湿剂透明质酸,与皮肤接触后立即形成疏水膜,高效锁水,肌肤美白、减淡色斑效果显著。 6、治疗青春痘,平复痘痛疤;治理秃发、家用护理、有效输送养分等。 微针美塑优点: 微针型号选用及功效:

神针疗法

手三针、足三针疗法机理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 手三针、足三针是笔者足三针近30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 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 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现将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间谷穴:这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 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合谷: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间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两穴之病症,是因为其穴在两穴连线之中点,其敏感度较两穴高得多。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杆、圆珠笔头去按压该点,即会感酸胀,用同样的方法去按压合谷其酸胀度就会感到差一些,三间就更差了。敏感度高的穴,得气快,疗效速,似乎无需争议的。 中渚,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后溪,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拘急,痴疥。”《医宗金鉴》谓:“手足拘挛,手足颤摇不能握,中风卒然昏仆,不能言语,癫痫不省人事,瘈疭抽掣,头痛及暴发火眼,热泪常流,行痹,腿膝腰背历节周身疼痛,项强,伤寒感冒,汗不出,不能解,牙齿腮龈及咽喉肿疼,手足麻痹,破伤受风,寝汗。” 以上三个穴位均在手掌背侧部,且系手三阳经的循行线上,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症,合而用之更有协同作用。或三穴同用,或两穴同用,或与足三针之一两穴同用,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背、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理想。笔者在治疗上列部位的痛症肿胀,或头痛、牙痛、偏头痛、胁肋痛(肋间神经痛、胆囊或肝部疼痛),常用手三针、足三针,往往有拔针而愈的效 果。 这三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握拳少虚为度。 下面谈谈足三针。

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

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共38穴)+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口味异常的中成药疗法) 本文引用自一叶知秋《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共38穴)》 头颈部常用平衡穴位(共9穴) 1.升提穴(BP-HNl)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 升提穴位头顶中, 枕神分支额神经, 向前平刺4厘米, 阳痿早泻遗尿精, 脱肛脱垂胃下垂, 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关于三针疗法我的整理

治疗颈椎病 天柱,百劳,大杼。天柱: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百劳: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常规针法 背三针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大杼,风门,肺俞。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肩三针 治疗肩关节病 肩ⅠⅡⅢ针肩髎穴:肩峰下凹陷处;ⅡⅢ针:肩髎穴前后各2寸处 自然取穴,不用举胳膊 手三针 治疗上肢运动障碍 曲池,外关,合谷。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手智针 治疗弱智,多动,失眠,癫痫,手运动障碍 劳宫,神门,内关。劳宫: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腰三针 治疗腰椎退行性变 肾俞,大肠俞,委中。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俞: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委中: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 5寸。

治疗坐骨神经痛 环跳,委中,昆仑。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刺中坐骨神经效果好,有电感从上往下传 膝三针 治疗膝关节疾病 双膝眼,血海,梁丘。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梁丘: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膝眼: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可以配合足三里,阳陵泉 踝三针 治疗踝关节疾病,水肿,肾脏疾病 解溪,昆仑,太溪。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圹)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足智针 治疗弱智 涌泉,泉中,泉中内外。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泉中:涌泉下足正中心凹陷处;泉中内:泉中内8分---1寸;泉中外:泉中外8分---1寸。 泉中内主要用来治疗自闭症,哑口无言 痿三针 治疗肌肉萎缩,无力等 靳三针是指每次取穴三处的针刺疗法,发明人为靳瑞,故称靳三针。 智三针 治疗智力低下 神庭+本神*2

微针的概念及它的优缺点

微针的概念及它的在美容领域应用的优缺点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特别是广大女性消 费者对于美容的需求不断增长。在风靡的美容整形之余,中医美容方式受到更大的热捧。微针现在一再美容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简单介绍一下微针的观念分类及它在美容领域应用的优缺点。 关键词微针微针美塑 微针,即微小的针具,小针也。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美容领域,对色斑、皱纹等损美性疾患有非常好的疗效。目前在美容界称之为微针美塑疗法。 微针美塑疗法系源自法国,由内科医生 Dr.Michel Pistor于1952年首先应用于临床治疗上的各项疾病,包括运动伤害(sports injury),关节酸痛及皮肤病变等;1987年法国卫生部(French Academy of Medicine)正式将微针美塑纳入合法的传统医学治疗项目之一。1988年意大利皮肤科医生发现将phosphatidylcholine,打入皮下,即有溶脂、消脂的效果,微针美塑疗法遂正式踏入美容回春的市场。美国于5年前率先引入Mesotherapy 作医学美容用途,旋即在当地掀起一股热潮,并获当地传媒的广泛报道,著名时事信息节目及杂志如20/20、48Hours ABCNEWS、.S.NEWS&Wolrd Report、Inside Edition、Elle、Vogue、People、Allure、Harpers Bazaar等都争相介绍这项革命性美容新科技。至今全世界包括欧洲、英国、中南美有超过15,000个医生参与受训并提供这种疗法。在国内也被广泛的应用于美容领域。 微针美容的原理 微针美容的原理是利用微针滚轮上许多微小的针头,刺激皮肤,在很短时间内微针可以做出超过几百万个微细管道,令活性成分有效渗入皮肤,配以祛皱、美白、修复、祛妊娠纹、祛疤痕等特效产品,从而达到减淡皱纹、治疗疤痕及妊娠纹、肌肤美白、减淡色斑、改善眼部皱纹、黑眼圈、收紧及提升面部皮肤组织等理想效果。同时微针刺激真皮层,通过皮肤的自愈能力,促进骨胶原增生,可使皮肤表皮层的厚度增生约百分之八,其效果可媲美激光及填充式的整形手术。 专业微针治疗 MF8 1.5mm×8Line 独有的医疗技术…… 使用1.5mm微针按摩棒穿透至真皮层,通过刺激皮肤的天然伤口愈合能力,诱发骨胶原自然增生。对于减退皱纹功效显著。亦可减退妊娠纹及一般疤痕等。使用范围:减淡皱纹,诱发骨胶原增生,治疗蜂窝组织、皮肤厚度问题,紧致及提升面部皮肤组织、提升身体及面部线条,治疗疤痕及妊娠纹等。 CIT8 0.5mm×8Line 独有的医疗技术…… 0.5mm微针于表皮层造出多个穿透细胞的微细管道,形成一个优质的养分输送系统。微针可使养分渗透至真皮层,除了美白功效外,更可舒缓眼部四周的幼纹等较薄的表皮层范围,效果持久可靠。使用范围:肌肤美白、减淡色斑、改善眼部皱纹、黑眼圈、眼袋、刺激骨胶原增生,收紧及提升面部皮肤组织。

独特的针刺疗法——赤医针疗法的穴位选取、进针方法及注意事项

独特的针刺疗法——赤医针疗法的穴位选取、进针方法及注 意事项 导读:赤医针疗法是在祖传针刺治疗疔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针刺疗法,它是用粗针在背部中线的一定穴位上,皮下行针,直接刺激督脉做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这种疗法取穴很少,疗效迅速可靠,治疗范围较广,操作简易便行。可应用于治疗疔、疮、痈、疖、急性乳腺炎、腮腺炎、牛皮癣、湿疹、偏瘫、急性风湿痛、胃病、神经官能症等二十余种疾病。针具用不锈合金钢丝制成钉形样针,针尖不宜太锐,常用以下几种规格:第一种:针长2寸5分,直径1.2毫米,用于赤医穴。第二种:针长2寸,直径1.0毫米,用于背部穴位。第三种:针长4寸5分,直径0.6毫米,用于新环跳、肩三针。第四种:针长2寸5分,直径0.6毫米,用于踝边穴。第五种:5分毫针用于屏尖穴;3寸毫针用于后合谷穴。穴位及针法赤医穴(主穴):位于第六胸椎棘突上缘。针法:患者取端坐姿势,两前臂交叉放于胸前,头尽量下低,两肩下垂,使背部皮肤拉紧。操作者一手食指固定棘突上缘,一手持针,针尖向下成3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后,将针柄压低,贴近皮肤,使针尖沿皮下缓缓刺入 1.5~ 2.0寸,一般留针20~40分钟。赤医针取穴体位与持针法

备穴颈7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上缘。胸2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上缘。胸3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上缘。胸5穴: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上缘。胸8穴: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上缘。胸12穴: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上缘。腰1穴:位于第一腰椎棘突上缘。腰4穴: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上缘。骶3穴:位于第三骶椎上缘。针法:以上九穴与赤医穴相同。备穴示意图 屏尖穴:位于耳屏的两个突尖上。针法:用5分毫针分别刺入耳屏两突尖,深达软骨膜。留针10~15分钟。后合谷穴: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基底部。后合谷穴示意图 针法:快速进针,直刺1~1.5寸,有针感后,退至皮下,然后沿第二掌骨桡侧缘,刺向掌指关节。留针10~15分钟。踝边穴:外踝下缘。踝边穴示意图 针法:取健侧卧位,患侧下肢屈曲,踝关节内收。操作者于外踝尖下缘处,快速进针,向上内斜刺1~1.5寸。用捻转手法,中、强刺激,使针感向上传至膝、腰、胸、颈、头,向下传至足趾即可,不留针。每周一次。新环跳穴:位于尾骨尖旁开3寸处。新环跳穴示意图 针法:取俯卧位,快速进针,深到3~4寸,使针感传至足部,中、强刺激,提插捻转,不留针。每日一次。。肩三针:取穴、针法同新针。疗程:急性病每天一次,连针三天后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慢性病隔日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注意事项1.应用赤医针治疗,虽不易发生晕针现象,但针具

浮针疗法操作规程

浮针疗法操作规程 【目的】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对临床各科,特别是疼痛的治疗有着较为广泛的作用。 【适应症】具有明显痛点的肩周炎、腰痛、颈椎病、网球肘等 【用物准备】 特制浮针消毒棉球创可贴消毒敷贴 【操作程序】 操作分五步进行 第一步手消毒及针刺部位消毒 第二步进针进针时局部皮肤要松紧适度。进针发力时针尖搁置于皮肤上,不要离开皮肤。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一25°角刺入,用力耍适中,透皮速度要快,不要刺入太深,略达肌层即可,然后松开左手,右手轻轻提拉,便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再放倒针身,做好运针准备。 第三步运针运针时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在整个运针过程申,右手感觉松软易进,病人没有酸胀麻等感觉,不然就是针刺太深或太浅。 第四步扫散扫散动作: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便针尖作

扇形运动。扫散动作是浮针疗法的核心,扫散时间一般为2分钟,次数为200次左右。 第五步扫散结束后抽出针芯弃之安全处,务必放于人不易触摸的地方,防止刺伤。然后把胶布贴附于针座,以固定留于皮下的软套管。在进针点处,用一个小干棉球盖住针孔,再用胶布贴附,以防感染。 【注意事项】 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针刺。 2.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 3.皮肤有感染、溃疡、疤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4.浮针疗法留针时间长,相对传统针刺疗法而言,较易感染。浮针器具只能一次性使用,同时要注意消毒。特别是对容易感染的病人,如糖尿病病人,当加倍小心,阿慎防感染。 5.留针期间,应注意针口密封和针体固定,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和洗澡,以免汗液和水进入机体引起感染。 6.当肢体浮肿时,效果不佳,改用它法治疗。例如,系统性红班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大量的激素导致水肿,在这种情况下,浮针疗法镇痛效果差。 7.对软组织伤痛,如果浮针疗法治疗后只有近期效果,病情反复发作,要考虑免疫系统疾病所致。 8.没有明确痛点的位置性疼痛 (只有关节处于某一位置时,疼痛才显现出来)效果往往不佳。

微针滚轮疗法的治疗过程及特点

微针滚轮疗法的治疗过程及特点 微针滚轮疗法是利用微针滚轮上许多微小的针头,刺激皮肤,在很短时间内微针可以做出超过200,000个微细管道,令活性成分有效渗入皮肤,配以祛皱、美白、修复、祛疤痕等特效产品,从而达到减淡皱纹、治疗疤痕及妊娠纹、肌肤美白、减淡色斑、改善眼部皱纹、黑眼圈、收紧及提升面部皮肤组织等理想效果,其效果可媲美激光及填充式的整形手术。 一、基本概括 刺激皮肤,做出大量微细管道,令活性成分有效渗入皮肤。细微滚动针刺同时,还能刺激真皮层胶原蛋白及纤维母细胞的增生。此种微创是使用比30G细针还小的”微针”进行微刺动作,不仅”微创伤”愈合迅速,且不留疤痕。 换言之,直接将细胞生长肽基因活性成分及多重营养元素,经由非常细小的针孔予不同深度的肌肤细胞快速渗透。这些细小的微创并不会造成皮肤过大的伤口与负担,在修复时期,还能够活化细胞,促进胶原蛋白及弹性纤维增生,藉以填补凹洞、淡化痘疤色素。也能够让皮肤细胞透过微细管道直接吸收皮肤需要的基因活性成分,吸收效果接近百分之百,因此能针对个人需求给予不同的配方,确实由内而外地使新肌肤重生,彻底改善您的肤质。

微针滚轮是微针美容器材上的滚轮。微针美容器材的美容效果完全依赖于微针滚轮灵活性。 微针滚轮每根针的直径若0.07至0.2毫米,微针的纯度极高及非常坚硬,以日本优质医疗不锈钢制造。按摩棒高有192根细针,制法沿用德国工匠1896发明的铸造方法,使用摄氏零下六十度的冷冻技术制造出微针。 二、适应症状 1、减淡皱纹、诱发骨胶原增生、治疗蜂窝组织、皮肤厚度问题、治疗疤痕及妊娠纹; 2、肌肤美白、减淡色斑、改善眼部皱纹、黑眼圈、刺激骨胶原增生、收紧及提升面部皮肤组织。 3、治理秃发、家用护理、有效输送养分。 三、特点 1、有一定几率破坏皮肤,留下永久性疤痕; 2、逐步清除皮肤深层毒素和废物; 3、建立大量的皮肤微细管道,输送基底美容产品,(只需要5分钟,便可造出超上万个微孔);

何谓电针疗法

何谓电针疗法?有哪些适应证? 电针疗法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它的优点是:在针刺腧穴的基础上,加以脉冲电的治疗作用,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能提高某些疾病的疗效:能比较正确地常握刺激参数:代替手法治针,节省人力。 电针的适应证基本和毫针刺法相同,治疗范围较广。临床常用于各种狂,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并可用于针刺麻醉。 电针疗法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每次治疗前,检查电针器输出是否正常,治疗后,须将输出调节电钮等全部退至0位,随后关闭电源,撤去导线。 电针感应强,通电后会产生肌收缩,应事先告诉患者。让其思想有所准备,配合治疗。电针刺激强度应逐渐从小到大;不要突然加强,以免出现晕,弯针,断针等异常现象。 患有严重心脏病者,应严加注意,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在邻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的强度要小些,切不可作强电刺激。以免发生意外。 在左右两侧对称的穴位上使用电针,如出现一侧感觉过强,这时可以将左右输出电极对换。对换后,如果感觉强的变弱,而弱的变强,是由于电针器输出电流的性能所致,如果无变化,说明是由于针刺在不同的解剖部位而引起。 曾作为温针使用过的豪针,针柄表面往往因氧化而导电不良,有的毫针柄是用铝丝绕制而成,并经氧化处理成金黄色,导电性能不好。这类豪针最好不用,如使用须将输出电极夹在针体上。 在使用电针时,如遇到输出电流时断时续,往往是电针器的输出部分发生故障或导线根部有断损,应修理后再用。 毫针经多次使用后,针身容易产生缺损,在消毒前应加以检查,以防断针。 何谓吹药法。 吹药法是指将研制成极细粉末的药物,用喷吹的方法直接喷布于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口腔,咽喉,耳道,鼻腔等疾患,尤以咽喉疾病最为常用。常用制剂有锡类散,珠黄散,冰硼散,通关散,西瓜霜等。 简述吹药法的操作步聚及注意事项。 操作步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 1.升提穴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

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穴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穴,穴,穴,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穴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穴穴之称。同时对生殖 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穴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穴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2.腰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