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二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淮南二中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下面等高线图,完成1~2题

1.图中河流甲与河流乙相比,能确定的是

A.甲河水量大于乙河

B.甲河主要流向西,乙河主要流向东

C.甲河通航里程长于乙河

D.甲河结冰期长于乙河

2.图中两河流间开挖了一条运河,但并没有选择在甲、乙两点之间。其原因是

A.甲、乙两点间距离较远

B.甲、乙两点间相对高度较大

C.甲、乙两点间地形起伏较大

D.甲、乙两点间有难以逾越的河流

读我国某区域七月等温线图,完成3~4题。

3.图中 a、b、c三处,气温大致相当的是

A.a和b

B.b和c

C.a和c

D.abc都一样

4.有关图中区域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区域有多处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热带季雨林为主

B.图中区域因地处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C.图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D.图中区域地质条件复杂,资源丰富

每年的汛期,拉萨的夜雨总会如期而至。这也成为了这个高原城市的一大特色。拉萨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夜间瓢泼大雨,白天阳光灿烂”是拉萨的一道美丽的气候风景。拉萨全年84%以上的降水都集中在夜间。完成5~6题

5.拉萨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

C.高原河湖蒸发

D.北冰洋

6.下列关于拉萨夜雨成因的正确解释是

A.因地形而形成的山谷风影响

B.河谷地区夜晚温度低空气下沉

C.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空气抬升水汽易凝结

D.夜间夏季风更强,带来更多水汽。

读夏至日我国某地晴天太阳能集热器不同倾角逐时太阳辐射强度对比图,完成7~8题

7.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拉萨 B.南京 C.成都 D.乌鲁木齐

8.据图推测,我国集热器采暖最佳倾角

A.一般冬季大于夏季 B.一般冬季小于夏季

C.同一季节,越往北越小 D.同一季节,越往北越大

下垫面因素、人为热和温室气体排放是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因素。同一城市,在不同的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下,热岛效应有时非常明显(晴朗、无风),有时则微弱或不明显(大风、极端不稳定)。表1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大城市市区某年各月平均风速和平均云量的数据统计。完成9~10

9.该市热岛效应最明显的时段是

A.冬末春初

B.春末夏初

C.夏末秋初

D.秋末冬初

10.下列措施中能有效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是

A.增加城市绿地和水域面积

B.尽量多修水泥路面

C.推广使用太阳能

D.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冰岛南部降水大于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北部位于迎风坡

B.北部受极地高压控制

C.南部受暖流影响

D.南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冰岛多火山是因为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B.冰岛火山喷发会影响美国航班的起飞

C.冰岛火山喷发可能会引发洪水灾害

D.冰岛地形四周高中间低

右图为2013年6月27日我国气温和降水量排序前五位统计图,完成13~15

13.从图中信息可看出6月27日强降水最可能

A.与地形雨无关

B.是受台风影响

C.与梅雨无关

D.与锋面雨有关

14.该日新疆多地气温高居我国榜首最主要原

因是

A.太阳高度大,地面吸收率高

B.气候干旱,光照强,升温快

C.昼长较长,日照时数长

D.天山南坡光照强,吸收率高,增温快

15.该日全国气温最低的五地的共同原因是

A.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

B.海拔高,云雾多太阳辐射较弱

C.受冷空气影响导致剧烈降温

D.冰雪反射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16.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

①干旱②台风③凌汛④泥石流⑤寒潮

A.①②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17.适宜在图示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水稻、油菜、茶叶

B.春小麦、亚麻、甜菜

C.棉花、玉米、甘蔗

D.冬小麦、棉花、花生

读世界两区域图,回答18~19题。

18.关于甲、乙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D.科技发达,政府支持

19.近年来,对C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③气候变湿④水土

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下图中阴影地带是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据此回答20~21

20.图中阴影地带可能是我国的

A.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B.第二、三阶梯的过渡地带

C.平原、高原的过渡地带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过渡地带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甲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严重

B.图中甲所在省区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

C.图中乙处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土壤贫瘠

D.图中乙处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度放牧

下图示意某地区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与销售情况。读图完成22~23题。

22.阶段Ⅰ,该地区企业生产特点有

①专业分工程度低②总体生产能力强③各企业团结协作④各企业联系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3.阶段Ⅱ与阶段Ⅰ相比,在阶段Ⅱ该地区企业发展的优势有

①环境污染减轻②原料渠道拓宽③规模效益增强④内部交易成本降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光合有效辐射为特定波段的太阳辐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华北一农户在冬小麦之间预留一定行宽种植两行春玉米(下左图),经观测冬小麦对春玉米苗期的遮阴较严重,下右图为预留行内东、西侧春玉米获得的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据此完成24~25题

24.东、西侧春玉米获得最大光合有效辐射的时间差异及根本原因是

A.西侧早于东侧,地球的自转B.东侧早于西侧,地球的自转

C.西侧早于东侧,地球的公转D.东侧早于西侧,地球的公转

25.为改善春玉米苗期的光照状况,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早播冬小麦

B.早播春玉米

C.减小冬小麦之间的预留行宽

D.选择植株更高的冬小麦品种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云量是以一天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甲地的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是(取值范围)。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图示区域降水分布特点(6分)

(2)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请分析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5分)

(3)分析乙处等值线向北弯曲的原因。(5分)

27.读某“沙漠边缘绿洲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分析图中河流沿途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8分)

(2)描述绿洲空间位置变化特点,并分析古绿洲消失过程。(8分)

28.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表1 重庆气候资料(29.6°N,106.5°E,海拔 260 m)

表2 武汉气候资料(30.6°N,114.1°E, 海拔 23m)

(1)对比说明重庆和武汉两地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8分)

(2)说明西电东送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有利影响。(6分)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

(3)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4分)

第三次月考地理答案

(2)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海拔最高,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通过大气层的光程较短;高原上大气的密度较小(空气稀薄),大气中的水汽、固体

杂质含量较少,云量少,降水少,大气透明度好。(5分)

(3)由于西南季风沿雅鲁藏布江河谷北上,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冷凝,形成云雨,因此河谷附近云量比两侧多,且沿河谷往北向青藏高原内部,受西南季风影响越来

越小,云量也就逐渐减少,因而云量日均值等值线向北弯曲。(5分)27.(1)空间上变化:从河流源头到山口(山前)由于不断汇入冰雪融水及地下水,河流水量逐渐增大,从山口(山前)往下游沿途因不断蒸发、下渗和农业耗水,流量急剧减少,最后消失在沙漠之中。(4分)

时间上变化:该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其主要补给来源,夏季气温高,冰川消融量大,河流水量大,冬季气温低,冰川消融量小甚至停止融化,河流水量小甚至断流。(4分)(2)绿洲向河流上游迁移(河流下游绿洲逐渐消失,上游出现新的绿洲)。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口逐渐增加,下游地区水源有限,难以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人口大量向上游迁移,在河流上游盲目垦耕,破坏植被,过度的开垦和引水灌溉,导致河流水量锐减或改道,下游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枯竭,水源减少,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不断发展,古绿洲逐渐退化直至被废弃,沙进人退,古绿洲最终消失在沙漠之中。(8分)

28.(1)(8分)重庆冬季平均最低气温高于武汉(2分),重庆最冷月(或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上(1分),武汉最冷月(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下(1分)。

原因:重庆纬度位置比武汉低(2分),重庆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2分)。

(2)(6分)对调出区:推动西部(调出区)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把其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答对一点得2分,共2分)

对调入区:缓解东部(调入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调入区)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大气)质量;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输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3)(4分) 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水旱灾害频繁;冬半年气温偏低,易发生冻害。(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