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版)预防医学 实习指导 答案

(第五版)预防医学 实习指导 答案
(第五版)预防医学 实习指导 答案

(第五版)预防医学

实习指导参考答案

实习一疾病分布

实习表1-1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月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

月份发病数发病率(1/1000)

1 0 0.0

2 4 0.2

3 28 1.2

4 120 5.5

5 310 13.7

6 432 19.7

7 154 6.8

8 57 2.5

9 28 1.3

10 14 0.6

11 0 0.0

12 0 0.0

实习表1-2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年龄、性别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

问题3b :观察实习表1-2并将其整理成图。 答案3b :

在表3中有两项,病例数和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 病例数—图形种类

·叠加型条图 ·分组型条图 ·叠加型直方图

·不同性别的两张分离型直方图 ·隐蔽型折线图

发病率—图形种类

·线图

·隐蔽型折线图

·为了得到合适的解释,直方图和折线图在X 轴上每一段的宽度都应代表同样的意义。所以,5岁以下的所有人群都被编入同一个年龄组“<5岁”,计算0~4岁所有人群的平均值并标在图形上。

性别 男 女

年龄组 总人数 病例数 率(1/1000)

总人数 病例数 率(1/1000)

0-4

1684

91

54.0

1587

77

48.5

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月发病率

5

10

15

20

25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月份发病率(1/1000)

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年龄、性别发病率

20406080100120140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年龄组(岁)

发病率(1/1000)

实习表1-3 该疾病的分年龄和婚姻状况发病率

年龄组 (岁) 已婚女性

未婚女性 总人数 发病数 发病率 (1/1000) 总人数 发病数 发病率 (1/1000) 16-29 1905 89 46.7 1487 16 10.7 30-49 1684 98 58.2 141 4 28.4 ≥50 387 4 10.3 26 0 0.0 合计 3976

191

48.0

1654

20

12.1

实习表1-4 该疾病的分职业、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

是否磨坊年龄组

性别工人 (岁) 病例健康者合计罹患率(%)

女是<10 0 0 0 -

10-19 2 330 332 0.6

20-29 4 194 198 2.0

30-44 2 93 95 2.1

45-54 0 9 9 0.0

≥55 0 5 5 0.0

小计 8 631 639 1.3

否<10 28 577 605 4.6

10-19 5 200 205 2.4

20-29 12 204 216 5.6

30-44 16 220 236 6.8

45-54 4 91 95 4.2

≥55 1 92 93 1.1

小计 66 1384 1450 4.6 男是<10 0 0 0 -

10-19 3 355 358 0.8

20-29 1 361 362 0.3

30-44 3 318 321 0.9

45-54 0 93 93 0.0

≥55 1 51 52 1.9

小计 8 1178 1186 0.7

否<10 23 629 652 3.5

10-19 4 161 165 2.4

20-29 1 12 13 7.7

30-44 0 10 10 0.0

45-54 1 14 15 6.7

≥55 4 26 30 13.3

实习表1-5 南卡罗莱纳7个村庄9各月内感染该疾病的人口数和家庭数

总人口数 4,399

感染家庭的人口数. 424

非感染家庭的人口数 3,975

总病例数 115

感染家庭的首发病例数. 77

感染家庭的其他病例数. 38

(一个感染家庭中首发病例后出现的病例)

总家庭数 798

实习表1-6 24个村庄一年间该疾病分经济状况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

家庭社会经济状况 发病数 人口数 发病率(1/1000)

层1(最低) 99 796 124.4

层2 240 2,888 83.1 层3 260 4,868 53.4 层4 177 5.035 35.2 层5 132 5,549 23.8 层6 23 1,832 12.6 层7(最高) 2 769 2.6 合计 933 21,737 42.9

在本次调查中亦包括卫生情况的调查。在调查中,每一个村庄作为一个单位,对一般卫生质量、排泄物的处理和饮用水的供应进行评分。下面的图形就利用一张散点图来反应了24个村庄的卫生评分和疾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在散点图中,卫生质量评分高即代表卫生质量好。)

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的不明原因疾病发病率与卫生状况的关系图

0102030405060708090

10011012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卫生状况评分

发病率(

1/1000)

实习二(略)

实习三 临床试验设计

问题1:RCT

问题2:将实习表3-1精制冠心片分第一、二疗程组用秩和检验统计分析。 第2题,用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方法分析:

H 0:精制冠心片对不同疗程心绞痛的疗效相同

H 1:精制冠心片对不同疗程心绞痛的疗效不同, α=0.05 求检验统计量值,计算值:

1、先确定各等级的合计人数、秩范围和平均秩,见表一中的(4)(5)(6)栏,再计算两样本各等级的秩和,见(7)(8)栏;

2、本例T=2709;

3、用公式计算u 值,n 1=51, n 2=61, N=n 1+n 2=61+51=112,

∑-)(3j j

t t

=(333-33)+(573-57)+(213-21)+(13

-1)=230280

u=

()

)

1(12

)

1(5

.02/)1(3

3211N

N

t t

N n n N n T j

j

---

+-+-∑=

)

112

112

2302801(12

)

1112(61515.02/)1112(5127093

--

?+??-+?-=1.09

查u 界值表,得p>0.05,即认为精制冠心片对不同疗程心绞痛的疗效相同。 (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 秩和检验,适用于计量资料或等级资料的2组样本比较。)

u=

()

)

1(12)1(5

.02/)1(33

211N

N t t N n n N n T j j

---+-+-∑=

)

112

112230280

1(12)1112(61515.02/)1112(5127093--?+??-+?-=1.09

问题3:将实习表3-2按心绞痛分级,观察药物疗效,用秩和检验统计分析。

第3题,用等级资料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方法, Kruskal-Wallis H 检验

表二 精制冠心片对心绞痛分级与心绞痛疗效的关系

H 0:精制冠心片对不同级别心绞痛的疗效相同

H 1:精制冠心片对不同级别心绞痛的疗效不同, α=0.05 首先编秩,求秩和,结果见表二,再求校正值。 H=

)

1(12+N N (∑

i

i

n R 2

)-3(N+1)

= )

1112(11212+?×(

7

51265

369340

21232

2

2

+

+

)-3×(112+1)=2.289

当各样本相同秩次较多时,用校正Hc 值 C=1-()()N N t t j j

--∑3

3/=1-112

112

)11()2121()5757

()3333(3

3

33

3--+-+-+-=0.836

Hc=H/C=2.289/0.836=2.738

ν=3-1=2,查X 2

界值表,得P >0.05,尚不能认为精制冠心片对不同级别心绞痛的疗效不同, 即精制冠心片对不同级别心绞痛的疗效相同。

问题4:两组(精制冠心片组与安慰剂组)治疗前后消耗量差值作卡方检验。 第4题,用卡方检验方法分析

表三 H 0:精制冠心片组和安慰剂组治疗前后硝酸甘油片消耗量的差异相同

H 1:精制冠心片组和安慰剂组治疗前后硝酸甘油片消耗量的差异不同,α=0.05

X 2=(34×66-17×43)2

×160/77×83×51×99=11.351

查卡方界值表得P <0.05,认为精制冠心片组与安慰剂组治疗前后硝酸甘油片消耗量的差异不同,精制冠心片组停减硝酸甘油的患者较安慰剂组多。 问题5:设立安慰剂组。

第5题,用等级资料的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方法分析

H 0:精制冠心片组和安慰剂组对心绞痛的疗效相同

H 1:两组疗效不同, α=0.05 求检验统计量值,计算值:

1、先确定各等级的合计人数、秩范围和平均秩,见表一中的(4)(5)(6)栏,再计算两样本各等级的秩和,见(7)(8)栏;

2、本例T=8330;

3、用公式计算u 值,n 1=n 2=112, N=n 1+n 2=224,

∑-)(3j j

t t

=(343-34)+(743-74)+(1123-112)+(43

-4)=1849296

u=

()

)

1(12

)

1(5

.02/)1(3

3211N

N

t t

N n n N n T j

j

---

+-+-∑=

)

224

224

18492961(12

)

1224(1121125.02/)1224(11283303

--

?+??-+?-=10.54

查u 界值表,得P <0.01,即认为两组疗效不同,冠心片组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 (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 秩和检验,适用于计量资料或等级资料的2组样本比较。)

∑-)(3

j j t t

=(343-34)+(743-74)+(1123-112)+(43-4)=1849296

u=

()

)

1(12)1(5

.02/)1(33

211N

N t t N n n N n T j j

---

+-+-∑=

)

224

2241849296

1(12)1224(1121125.02/)1224(11283303--?+??-+?-=10.54

查u 界值表,得P <0.01,即认为两组疗效不同,冠心片组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

(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 秩和检验,适用于计量资料或等级资料的2组样本比较。)

问题6:

设计中问题:

1. 合格人群:有明确诊断标准、 无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缺知情同意、未提到病人依从性的评价方法

和提高办法、样本含量计算情况不详。

2、采用了随机对照、安慰剂对照、交叉对照、自身对照。

因为是交叉对照,设计时需考虑在前后二疗程中间设定一个洗脱期,从而避免第二疗程的结果受到第一疗程的药物残余效应的影响,但文中并未交待是否有洗脱期。

3、随机方法未介绍

4、盲法没有介绍,无盲法评价方法。最好双盲。

统计分析中问题:

无ITT(意向处理分析)、无不良反应/副作用观察和比较、无基线的均衡性检验。

意向处理分析是指病人随机分入RCT中的任意一组,不论他们是否完成试验,或者是否真正接受该组治疗,都保留在原组进行结果分析。即比较下图所示的①+②和③+④组

RCT分组框架图

①④

ITT分析:比较①+②和③+④组

依从者分析:比较②和③

接受治疗分析:②+④中转组者,和③+①中转组者。

第二篇柴胡冲剂治疗上感疗效观察

关于设计4要点:

1、合格人群:有明确诊断标准、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缺知情同意、未提到病人依从性的评价方法和提高办法、样本含量计算情况详。

2、采用了随机标准对照。

3、随机方法介绍了。

4、三盲法。

问题1:RCT

问题2:否。纳入、排除标准使代表性下降。

问题3:指标咳嗽以声计不可行,痰以毫升计无特异性。

问题4:不合理,分层的年龄跨度太大,致分层的目的不能达到。未必能保证两组的可比性。

问题5:对照设置好。

问题6:正确,但要进一步对盲法效果评价。

问题7:未介绍不良反应、病人失访情况、临床意义。

问题8:采用更客观的疗效指标、改进随机分组方法、详细介绍临床疗法、指征、不良反应和失访、对盲法效果评价。

统计分析时无ITT分析、无不良反应、无基线的均衡性检验。

实习四(略)

实习五诊断与筛检试验的评价

(一)确定截断值并评价诊断试验的真实性

问题1 在一张坐标图上将实习表5-1绘制成ROC曲线,并找出截断值。

实习表5-1 120例甲状腺功能低下与正常人血清T4浓度血清T4浓度甲状腺功能低下病人正常人

(nmol/L)人数(%)人数(%)

<13 2(7.4)

13~ 3(11.1)

26~ 1(3.7)

39~ 8(29.6)

51~ 4(14.8) 1(1.1)

64~ 4(14.8) 6(6.5)

77~ 3(11.1) 11(11.8)

90~ 2(7.1) 19(20.4)

103~ 17(18.3)

116~ 20(21.5)

129~ 11(11.8)

142~ 4(4.3)

150> 4(4.3)

合计 27(100) 93(100)

表1-1 120例甲状腺功能低下与正常人血清T4浓度的累积频率分布表判定值患者阳性累计正常人阳性灵敏度特异性 1-特异性

(nmol/L)人数(累计人数)(TPR)(TNR)(FPR)

13 2 0 7.4 100.0 0

26 5 0 18.5 100.0 0

39 6 0 22.2 100.0 0

51 14 0 51.9 100.0 0

64 18 1 66.7 98.9 1.1

77 22 7 81.5 92.5 7.5

90 25 18 92.6 80.6 19.4

103 27 37 100.0 60.2 39.8

116 27 54 100.0 41.9 58.1

129 27 74 100.0 20.4 79.6

142 27 85 100.0 8.6 91.4

155 27 89 100.0 4.3 95.7

155> 27 93 100.0 0 100.0 合计 27 93

如以上各个值作为判别正常与异常的判定值, 可得到一系列的真阳性率(true positive rate, TPR)和假阳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 FPR )。例如,以39nmol/L作为判定值的话,低于这一浓度为

检查阳性,等于和超过这一浓度为检查阴性。27名患者中,6名检查阳性,TPR为22.2%,正常值中,全部阴性,TPR为0%。同样以90nmol/L作为判定值的话,27名患者中,25名为阳性(TPR=25/27=92.6%),

正常者中,18名检查阳性(FRP=18/19=19.4%)。这样利用累积频率分布表(见表1-1)计算所有判定值

的TPR与FPR。接着以TPR为纵轴,FPR为横轴,将计算结果点于图上,连接各点就可完成ROC曲线(图1-1)。

图1-1 血清T4浓度检验结果ROC曲线

(二) 比较各诊断试验用于诊断甲状腺疾病时的真实性及效益

问题2 请根据实习表5-2计算上述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一致率、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并说明各项指标的意义

血清T4浓度(界值77nmol/L):

灵敏度=22/27×100%=81.5%

特异度=86/93×100%=92.5%

假阴性率=1-灵敏度=18.5%

假阳性率=1-特异度=7.5%

一致率=(22+86)/(27+93)=90.0%

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0.815+0.925-1=0.74

阳性似然比=真阳性率/假阳性率=0.815/0.075=10.87

阴性似然比=假阴性率/真阴性率=0.185/0.925=0.20

脑垂体TSH浓度(界值40μIU/ml)

灵敏度=24/27×100%=88.9%

特异度=90/93×100%=96.8%

假阴性率=1-灵敏度=11.1%

假阳性率=1-特异度=3.2%

一致率=(24+90)/(27+93)=95.0%

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0.889+0.968-1=0.857

阳性似然比=真阳性率/假阳性率=0.889/0.032=27.78

阴性似然比=假阴性率/真阴性率=0.111/0.968=0.11

问题3 请根据表5-1血清T4检测结果在正常人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病人中的分布,当截断值<39nmol/L 时,试计算灵敏度、假阴性率?当截断值<90nmol/L时,试计算灵敏度、假阴性率?

截断值<39nmol/L时:

灵敏度=6/27×100%=22.2%

假阴性率= 1-灵敏度=77.8%

截断值<90nmol/L时:

灵敏度=25/27×100%=92.6%

假阴性率= 1-灵敏度=7.4%

(三) 计算诊断试验联合应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问题4 请计算血清T4和垂体TSH并联和串联使用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并联:

灵敏度=(3+21+2)/27×100%=96.3%

特异度=85/93×100%=91.4%

串联:

灵敏度=21/27×100%=77.8%

特异度=(93-1)/93×100%=98.9%

问题5 与实习表5-2中各单项试验的检测结果相比,联合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何变化?

与单一试验比,并联试验的灵敏度升高,而特异度降低;

串联试验的灵敏度降低,而特异度升高。

问题6 假设,以人群中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为对照评价血清T4诊断甲状腺功能低下试验的真实性,其灵敏度=81.48%,特异度=92.47%。如将该试验用于患病率分别为5/10万和50/10万的人群进行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检,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多少?有何变化?

表6-1 血清T4诊断甲状腺功能低下试验的真实性评价(患病率为5/10万)血清T4检测病例非病例合计

阳性 4 7530 7534

阴性 1 92465 92466

合计 5 99995 100000

阳性预测值=4/7534×100%=0.53‰

阴性预测值=99995/100000×100%=99.995%

表6-2 血清T4诊断甲状腺功能低下试验的真实性评价(患病率为50/10万)血清T4检测病例非病例合计

阳性41 7526 7567

阴性 9 92424 92433

合计50 99950 100000

阳性预测值=41/7567×100%=5.42‰

阴性预测值=99950/100000×100%=99.95%

患病率升高,则阳性预测值升高,阴性预测值降低。

综合

1. 探讨母亲围产期放射暴露与儿童白血病的关系,选择150例白血病儿童,从病例的邻居中选择150例非白血病儿童,调查得知白血病儿童中的60位母亲和非白血病儿童中的30位母亲曾在孕期作过放射诊断,请问:

(1)本研究使用哪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试计算分析母亲围产期暴露与儿童白血病之间有无关联?

(要求列出资料整理表,并对计算结果下结论)

(3)计算并解释母亲围产期暴露与儿童白血病之间的关联强度

(4)你认为该项研究是否可能存在混杂因素?为什么?如果母亲怀孕次数是混杂因素,在该研究设计和分析中应如何控制?

2. 西安市93对男性食管癌与对照的吸烟史比较

表2:西安市93对男性食管癌与对照的吸烟史

对照

病例

合计吸烟不吸烟

吸烟55 6 61

不吸烟26 6 32

合计81 12 93 试分析吸烟与食管癌的关系?其相对危险度?

3. 在探讨某职业工人接触某化学物质后发生某种癌症的队列研究中,得到以下结果:

表3:某职业暴露与某种癌症的关系研究

职业接触癌症(人数)非癌症(人数)合计

暴露10 30 40

非暴露20 440 460

合计30 470 500 请分析该职业暴露与癌症是否有关?分别计算RR、AR和ARP值,并解释其含义。

4. 某疾病控制小组按照现场设计要求组织了一次流感减毒疫苗的效果考核。将某一集体单位400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6人给鼻腔喷雾该疫苗,对照组给予某种药物预防;在同一观察期内,试验组有5人发病,对照组有33人发病,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发病率分别为2.43%和17.01%。

问题:

(1)该疫苗的保护率和效果指数各为多少?

(2)怎样看待该流感疫苗效果?

5.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测,临床多采用胃粘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病理组织活检等侵入性方法,这类检测方法在儿科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粪便标本HP抗原检测(Hpsa)为一种新的非创伤性方法,某医生对Hpsa检测儿童HP感染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他选择有消化道症状的82例儿童为研究对象,以RUT、组织学切片(改良Giemsa)联合检测为金标准,研究结果见下表。

表5 Hpsa检测与金标准检查结果的比较

Hpsa检测

HP联合检测(金标准)

阳性阴性

阳性36 4

阴性 2 40

合计38 44

(1)试根据提供的资料对Hpsa检测方法的真实性进行评价?

(2)据调查,在发展中国家,HP感染率普遍高。10岁以内(尤其是儿童)人群感染率已达50%,30岁时继续上升至75%以上并趋于稳定。假设用Hpsa检测方法在HP感染率为50%的2000

名儿童中进行调查,会有多少人被误诊?

(要求依题意计算并整理成四格表)

(3)结合问题(2),即以HP儿童感染率为50%为例,计算并评价Hpsa检测方法的预测值。

答案1:

(1)非匹配(或成组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2)资料整理成四格表如下:

表:母亲围产期放射暴露与儿童白血病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

放射暴露

儿童白血病

合计病例对照

暴露 60 30 90

非暴露 90 120 210

合计150 150 300 H0:母亲放射暴露与儿童白血病无关

H 1:母亲放射暴露与儿童白血病有关,α=0.05

150

150********

)309012060(2

2

?????-?=

x

= 14.29

P <0.01

故认为母亲放射暴露与儿童白血病有关 (3)OR =

30

9012060?? = 2.67

即母亲围产期有放射暴露史者,其子女发生白血病的概率估计是无暴露史者的2.67倍。 (4)可能的混杂因素有:母亲年龄、母亲怀孕次数等。

以母亲怀孕次数为例,母亲怀孕次数与放射诊断有关联,怀孕次数多的母亲进行放射诊断的机率也多,可能是混杂因素,即设想儿童患白血病可能与母亲怀孕次数有关而非放射暴露所致。 在研究设计阶段可采用匹配或限制的方式;在资料分析时采用分层分析来控制混杂偏倚。 答案2:

进行x 2

检验及计算OR 值

x 2=(26-6-1)2

/(26+6)=11.28 OR=26/6=4.33

结果说明食管癌与吸烟有关,估计吸烟者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是非吸烟者的4.33倍。 答案3:

x 2

=27.83 (24.3)

RR=

460

/2040/10 =0.25/0.0435=5.75

AR=0.25-0.043=0.207=20.7% ARP=(0.25-0.0435)/0.25=82.8% 答案4:

(1)保护率= (17.01-2.43)%/17.01%×100%=85.71% 效果指数(IE )=17.01%/2.43%=7

(2)根据以上案例分析,试验组的发病率要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u =4.079,P <0.01);

进一步分析该疫苗的保护率为85.71%;效果指数为7。综合上述结果分析表明:流感减毒疫苗使用后可使流感发病率比对照组减少6倍,将保护85%以上的人不发病,因此该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是比较好的。

答案5:

(1)灵敏度=36/38×100%=94.7% 特异度=40/44×100%=90.9%

假阳性率=1-特异度=9.1% 假阴性率=1-灵敏度=5.3% 约登指数(正确诊断指数)=0.947+0.909-1=0.856

阳性似然比=0.947/0.091=10.41 阴性似然比=0.053/0.909=0.06

可见,用Hpsa 检测HP 感染的真实性是比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均较理想,分别为94.7%、90.9%和0.856,且阳性似然比为10.41,阴性似然比为0.06。

(2)依据题意,通过计算可导致91名儿童误诊(见下表)。

表: 用Hpsa 法检测儿童HP 感染情况的结果分析

Hpsa 检测 HP 感染者 非HP 感染者

合 计 阳 性 947 91 1038 阴 性 53 909 962 合 计

1000

1000

2000

(3)Hpsa 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即预测值,是评价诊断试验收益的常用指标之一,它又取决于试验的真实性和人群的患病率,而后者的影响要大得多;若人群HP 感染率为50%(问题2数据,即上述表

格),则

阳性预测值=947/1038×100%=91.23%

阴性预测值=909/962×100%=94.49%

可见用Hpsa法检测儿童HP感染率,其诊断价值较好,可信度高。Hpsa阳性诊断HP感染的正确率为91.23%, Hpsa阴性用来排除HP感染的正确率为94.49%。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供本科护理学使用)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常考题目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100401K 专业名称:预防医学(Public Health)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态度,掌握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卫生保健、健康促进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具有初步科研能力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关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毕业后能从事卫生行政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传染病控制与职业病、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改进人群工作、居住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与人群合理营养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态度、知识和能力: (一)态度要求: 1.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2.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3.有较强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公正执法,以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疾病、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为己任; 4.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充分认识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5.具有创新精神,重视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探索; 6.尊重同仁、树立团队意识。 (二)知识要求: 1.基本掌握相关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及其研究方法,指导今后的卫生防病工作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及其异常情况下的各种变化特征; 3.掌握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发病原因、发生机理及诊断和防治原则; 4.掌握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及心理行为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理论知识; 5.掌握不同环境条件下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特点及影响因素; 6.掌握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宏观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及卫生毒理学方法; 7.掌握不同条件下对健康有害因素的识别、监测和评价的知识; 8.掌握社会医学的基本知识及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监督执法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9.掌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知识和方法。 (三)能力要求:

预防医学实验报告

预防医学实验 氯化消毒 1. 氯化消毒原理 (1)氯溶于水:氯及其氯化物都能水解生成次氯酸。 Cl2+H2O→HOCl+H++Cl- (2)氯的杀菌作用,次氯酸体积小,不带电荷电,容易通过细胞壁,同时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DNA等物质释放出来,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2.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 (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氯量=需氯量+余氯,需氯量指的是杀灭细菌氧化有机物所消耗的氯量。游离性余氯是HOCl和OCl-与水接触30分钟后有0.3~0.5mg/L余氯。在饮用水消毒时,要求加入消毒剂后经半小时仍有适量余氯(0.3~0.5mg/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2)水的pH值:HOCl ←→H++OCl (3)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

(4)水的浑浊度:浑浊度大的消耗消毒剂的量大。 (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l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 ?近20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在氯化消毒的过程中,氯会与水中的有机前体物如腐殖酸、富里酸和藻类等反 应生成一系列卤代烃类消毒副产物,其中大部分对 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动物实验证明,许多氯 化副产物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 性和/或神经毒性作用。 饮水消毒实验 l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了解饮水消毒原理,掌握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及饮用水消毒方法。 l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 l二、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 l1.原理:用漂白粉消毒饮用水时,要求加入漂白粉后经半小时仍有适量余氯(0.3~0.5mg/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模拟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为主体的所有外部环境,包括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整体。广义的环境除自然因素外还应包括社会因素 2.职业病: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的限度时,其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3.均数抽样误差:因各样本包含的个体不同,所得的各个样本均数也不一定相等,这种由抽样而造成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异或各样本均数之差异为均数抽样误差。 4.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的个体之全部,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5.数值变量: 6.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患有或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7.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8.普查:在特定时间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9.氮平衡:指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二、填空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2.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呈永久性改变,又称(听阈)位移。 3.对于正态分布资料,可用(x +-1.96S )估计95%的正常值范围。 4.写出率的计算公式:率= (某种现象实际发生的数/可能发生某种想象得数*100% ) 5.在同一正态总体中以固定n 随机抽样,理论上有95%的样本均数在(同3题)范围内。 6.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7.报告传染病有三类,共 35 种。 8.钙丰富的食品有:乳制品,豆类,芝麻,核桃,海带。 9.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海产品和海渍产品:鱼虾蟹贝咸肉咸菜凉拌菜等。 三、问答题 1.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 答: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空气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危害。②慢性危害: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机体可受到慢性潜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吸烟引发肺癌、石棉引起石棉肺等。③致癌作用:空气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现,是现代肺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环芳烃化合物。2.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天然水源,降低了水质。当排入水中的物质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称之为水体污染。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引起中毒②诱发癌症③传播疾病。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①工业噪声②交通噪声③生活噪声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职业病的特点是什么? 答: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可以检测和识别,一般需接触到一定程度才发病,因此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映关系。3.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人群中,长有一定发病率,很少会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发现并能及时合理处理,愈后较好,恢复也较容易。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越晚,疗效也越差。所以防治职业病关键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 3.试述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

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参考答案

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参考答案 实习一疾病分布 南卡罗莱纳州一起疾病流行的调查研究 实习表1-1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月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 月份发病数发病率(1/1000) 1 0 0.0 2 4 0.2 3 28 1.2 4 120 5.5 5 310 13.7 6 432 19.7 7 154 6.8 8 57 2.5 9 28 1.3 10 14 0.6 11 0 0.0 12 0 0.0 实习表1-2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年龄、性别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

问题3b :观察实习表1-2并将其整理成图。 答案3b : 在表3中有两项,病例数和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 病例数—图形种类 ·叠加型条图 ·分组型条图 ·叠加型直方图 ·不同性别的两张分离型直方图 ·隐蔽型折线图 发病率—图形种类 ·线图 ·隐蔽型折线图 ·为了得到合适的解释,直方图和折线图在X 轴上每一段的宽度都应代表同样的意义。所以,5岁以下的所有人群都被编入同一个年龄组“<5岁”,计算0~4岁所有人群的平均值并标在图形上。 性别 男 女 年龄组 总人数 病例数 率(1/1000) 总人数 病例数 率(1/1000) 0-4 1684 91 54.0 1587 77 48.5 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月发病率 5 10 15 20 25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月份发病率(1/1000)

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年龄、性别发病率 20406080100120140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年龄组(岁) 发病率(1/1000) 实习表1-3 该疾病的分年龄和婚姻状况发病率 年龄组 (岁) 已婚女性 未婚女性 总人数 发病数 发病率 (1/1000) 总人数 发病数 发病率 (1/1000) 16-29 1905 89 46.7 1487 16 10.7 30-49 1684 98 58.2 141 4 28.4 ≥50 387 4 10.3 26 0 0.0 合计 3976 191 48.0 1654 20 12.1 实习表1-4 该疾病的分职业、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

预防医学试卷及答案

预防医学试卷及答案

2× 1.对于预防医学以下说法哪项是错 误的 A.研究自然与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 C.制订疾病防制策略和措施 D.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2.第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是 A.控制和消除 致病因素 B.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C.积极治疗已患疾病,防止伤残 D.研制新的治疗药物 3.以下哪项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 A.环境、生活方式、生物因素 B.生活方式、环境、遗传 C.生物、环境、生活方式、个体体质 D.行为、遗传、环境、卫生服务 4.以下哪项不是环境污染的特点 A.影响范围大和人群面广 B.对人群健康影响时间长 C.对人体健康影响多样性与复杂性 D.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特异性 5.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后,造成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现象称为 A.环境损害 B.环境污染 C.公害事件 D.以上都不对 6.某些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使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逐级提高,此现象称为 A.生物转化 B.生物同化 C. 自净作用 D.生物富集作用7.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原因是 A.SO 2和烟尘污 染 B.石油化工企业废气污染 C.大量的汽车废气排放 D.三氧化二砷污染 8.某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泄漏,造成严重污染,导致发生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D.远期危害 9.一次性大量毒物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 A.急性中毒 B.蓄积中毒 C.亚急性中毒 D.慢性中毒 10.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水的PH值 B.水的浑浊度与温度 C.水中重碳酸盐含量 D.消毒剂用量和接触时间 11.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化学指标和物理指标 B.感官性状指标 C.毒理学指标 D.细菌学及放射性指标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重点 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的总体概括,它从医学科学中抽象出某些特征,构成医学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指导医学工作者观察、思考、解释和解决医学科学中的问题。 2.健康观: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在一定的医学模式下,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本质认识。 3.健康:是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衰弱。健康是一种状态,健康和疾病是存在于一个连续统一体中的动态过程。 4.环境:围绕着某一中心事物(主体)并对该事物产生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即环境是某个主体周围的介质、条件和状况。 5.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被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其中许多因素是人体健康的必需条件,而某种元素含量异常,也会影响当地居民健康。 6.次生环境: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活动,使天然形成的自然条件发生改变的物质环境,如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 7.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和转化,使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发展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8.剂量-反应关系:有害物质的摄入量与摄入该化学物质的机体呈现某种生物学效应程度之间的关系。 9.剂量-反应关系:一定剂量的有害物质与在受影响群体中呈现某一生物学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的关系,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10.空气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空气中出现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并达到一定程度,超过其自净能力,对人类、动物及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 11.暂时性听阈位移(TTS):人或动物接触噪声环境后听阈发生变化,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听力可恢复到原先的水平。 12.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V):是评价食物蛋白质在体利用程度的最常用指标之一。为储留氮和吸收氮之比。 13.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多种食物共同食用,用含氨基酸较多的食物搭配含氨基酸较少的食物,以提高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4:平均需要量(EAR):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和生理状况的群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可以满足50%个体的需要。 15:推荐摄入量(RNI):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和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的需要,长期摄入达RNI水平时,可以维持机体有适当的储备。 16: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实验或观察获得的健康人对某营养素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_超全面的修改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C)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 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社会消费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 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E.妇幼保健和老年保健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 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 视机体的生理活动D.忽视心理活动在疾病中的作用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 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B.从医学 整体出发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D.提示 医疗保健模式的需改革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 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 BCDE ) A.物质环境因素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C.各 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 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 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 性和可及性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 灾难中恢复 四、选择题 1.D 2.C 3.E 4.C 5.A 6.A 7. A 8.A 9.C10.C 11.ABCD 12.ABCE 13.ACE 14.BCDE 15.ABCDE 16.ABCE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 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 用的前提(A ) A.慢性中毒 B.急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D.迟发 性反应 E.致敏作用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 A) A.相加作用 B.相乘作用 C.独立作用 D.协同作 用 E.拮抗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 ) A.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B.烟尘和二氧化碳 C.苯丙蓖和二氧化碳 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 E. 砷化物和硫化氢 5.飘尘的直径在( B )?? A.100微米以下 B. 10微米以下 C. 5微米以 下 D. 1微米以下 E. 0.4微米以下 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 C ) A.扩散 B.沉降 C.转移 D.氧化 E.植 物吸收

《预防医学》试题库和答案解析[包括全部章节]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三、判断题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传染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C.强化社区行动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 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 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 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 二、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secondary prevention: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整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五、简答题 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答: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 答: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答:(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一、填空题 1.大气的自净作用有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 2.天然水资源可以分为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大类。 3.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5.目前人们十分关心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6.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A.慢性中毒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A )A.相加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5.飘尘的直径在(C )C. 5微米以下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一答案

实习一描述性研究 【课题一】 (二)疾病的三间分布 1、疾病的时间分布 【课题三】脊髓灰质炎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夏秋季高发,意大利在北半球,因此,随着夏秋季的来临,脊髓灰质炎发病率逐渐升高,到9-10月份达到发病高峰;而阿根廷在南半球,季节正好与意大利相反,因此,其发病高峰集中在3月份左右。 脊髓灰质炎是肠道传染病,而麻疹是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夏秋季高发,而冬春季比较干燥,因此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 2、疾病的地区分布 【课题四】 各国冠心病死亡率存在差别的可能原因有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分析时应注意各国收集资料的完整性不同可能造成的偏倚。各国诊断水平不同也可能产生偏倚。 【课题五】 从资料可以看出,在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该病的发生与当地环境中的碘含量有关。(相关资料,海洋是地球上碘的重要蓄积场所,来自海洋的碘蒸汽和微量碘尘与空气混合后,流向地区各地区时,引起分子量叫空气的平均分子量29大,所以距海洋远或被高山隔绝的地区,空气中含碘量也较少,此外,一地区的环境含碘量还与地势变化和被水冲刷,淋失有关。)3、疾病的人群分布 【课题六】 一方面,婴儿由母体获得的抗体在出生后即逐渐下降, 另一方面,6个月龄后婴儿麻疹发病率逐渐上升,使感染者血清中出现相应抗体。 【课题七】 红绿色盲和血友病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由于女性体细胞有两条x染色体,当隐性致病基因

在杂合状态(XAXa)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不显示出来,这样的女性为表型正常的致病基因携带者。只有当两条X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都是隐性致病基因纯合子(XaXa)时才表现出来。在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Y染色体上缺少同源阶段,所以只要X 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XaY)就发病,因此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的发病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

预防医学试题库.doc

预防医学试题库 1. 除()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 根据食物链的不同层次,人类应处于() A.第一营养级(最低级) B.第二营养级 C.第三营养级 D.第四营养级 E.第五营养级(最高级) 3.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属()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物质 E.无机界 4.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著名论点载于() A. 《内经》 B. 《易经》 C. 《千金要方》 D. 《丹溪心法》 E. 《空气、水和居地》 5."人类-环境"系统是以()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A.环境 B.生物 C.人类 D.物质 E.食物 6.在生态系统中人类及生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时间,一定条件内处于() A.相对的不平衡状态 B.相对的暂时的平衡状态 C.绝对的不平衡状态 D.绝对的平衡状态 E.无关状态 7.人与环境之间最本质的辩证关系是() A.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B.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人类改造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 D.人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E.进行信息传递 8. 下列中生态系统是() A.一个湖泊 B.一条河流 C.一片森林 D.一滴水 E.以上都是 9.以下中不正确是() A.生物圈是一个最为精巧而复杂的庞大的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度的 C.所有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D.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 E.生态系统处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过程中 10.与人类生活及环境污染关系较为密切的三大循环是() A.氧、镁、氮 B.氢、硫、钾 C.氮、钙、水 D.水、碳、氮 E.氮、碳、钙 11. 以下不属自然环境是() A.大气层 B.江河流域 C.人口发展 D.草原 E.岩石 12.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A.社会环境 B.无机界 C.生产者 D.消费者 E.分解者 13.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 A.生产者 B.一次消费者 C.二次消费者 D.分解者

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 一、单项选择: 1、某医生选择适当资料计算相应指标,进行t检验。应计算的指标是 A、变异系数 B、几何均数 C、均数 D、全距 E、中位数 2、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什么水平的敏感指标 A、卫生文化水平 B、经济水平 C、政治水平 D、教育水平 E、科技水平 3、铅中毒时铅主要抑制 A、细胞呼吸酶活性 B、血红素合成酶活性 C、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D、胆碱酯酶活性 E、过氧化氢酶活性 4、不属于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是 A、地方病 B、传染病 C、食物中毒 D、职业病 E、公害病 5、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小时所用指标是 A、σ B、S C、R D、C V E、S X 6、X线胸片诊断矽肺主要依据 A、肺门改变 B、肺纹理改变 C、胸膜改变 D、类圆形、不规则形小阴影和大阴影 E、肺气肿 7、某医生选择适当资料计算相应指标,进行t检验。选择资料的类型属于 A、计数资料 B、定性资料 C、等级资料 D、半定量资料 E、计量资料 8、某县人口50万,约80%居民以河水为饮用水,该县设有一传染病科的综合医院。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水中。该县1986年1月~11月份伤寒发病人数达1063例,超过该县历史(1958~1985年)同期平均发病人数的6.9倍。初步调查,发现

患者集中于河水排污口的下游地带。这一地区 A、工业用水管线泄漏,工业废水污染了水源 B、城市污水污染了水源 C、供水过程中有被投毒的可能 D、供水设施和净化消毒措施未能正常运转 E、以上都不是 9、概率P(A )=0时表示事件 A、已经发生 B、可能发生 C、极可能发生 D、不可能发生 E、在一次抽样中不发生 10、统计工作的步骤包括,除了 A、搜集资料 B、统计设计 C、分析资料 D、整理资料 E、得出结论 11、某皮鞋厂制帮车间女工,工龄3年,近来常有头痛、头晕、乏力、月经过多等症状,多次化验检查WBC 波动在(4~4.5)×10的9次方/L,血小板低于80×10的9次方/L。如果考虑是某种职业中毒,该中毒的诊断分级为 A、观察对象 B、轻度中毒 C、中度中毒 D、重度中毒 E、亚急性中毒 12、为预防缺钙应多食 A、低盐、高蛋白质 B、低盐、低胆固醇 C、奶及奶制品 D、动物性食品 E、合理热能,优质蛋白,富含铁,锌,碘 13、频数表的两个特征是 A、计算指标与统计处理 B、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 C、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D、分布类型与对称程度 E、集中程度与离散趋势 14、铁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动物肝脏 B、奶及奶制品 C、蔬菜、水果 D、豆类 E、粮谷类

【精品】2020年《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全册)

2020年《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全册)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整体健康具有、、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 有、、、、。 5.预防工作可分为、、、、五 个层次。 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医学模式 2.预防医学 3.secondary prevention 4.整体健康 5.健康促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6每题2分,共22分) 1.预防医学的对象()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预防医学实习指导

实习一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某省农村120例6-7岁正常男童胸围(cm)测量结果如表所示。 120例6-7岁正常男童胸围(cm)测量结果 51.6 54.1 51.3 56.6 51.2 53.6 56.0 58.3 54.0 56.9 55.5 57.7 56.0 57.4 55.2 53.6 57.7 55.5 57.4 53.5 56.3 54.0 57.5 55.4 58.3 55.4 55.9 53.3 54.1 55.9 57.2 56.1 53.8 57.7 56.0 58.6 57.6 56.0 58.1 49.1 51.3 53.8 50.5 53.8 56.8 56.0 54.5 51.7 57.3 54.8 58.1 56.5 51.3 50.2 55.5 53.6 52.1 55.3 58.3 53.5 53.1 56.8 54.5 56.1 54.8 54.7 56.2 53.7 52.4 58.1 56.6 56.7 53.4 57.1 54.4 53.7 54.1 59.0 56.2 55.7 53.1 55.9 56.6 56.4 50.4 53.3 56.7 50.8 51.4 54.6 56.1 58.0 54.2 53.8 55.3 55.9 56.1 61.8 56.7 52.7 52.4 51.4 53.5 56.6 59.3 56.8 58.1 59.0 53.1 54.2 54.0 54.7 59.8 53.9 52.6 54.6 52.7 56.4 55.5 54.4 (1)试编制胸围数据的频数表,绘制直方图,分析其分布特征。 (2)用合适的统计量描述胸围数据的集中趋势、变异趋势。 (3)计算P25、P50、P75。 (4)估计其95%参考值范围 2、根据2010年某地某单位的体检资料,116名正常成年女子的血清甘油三酯(mmol/L)测量结果如下,请据此资料:(1)试估计该地正常成年女子血清甘油三酯在0.8 mmol/L以下者及1.5mmol/L以下者各占正常女子总人数的百分比。 某单位1999年正常成年女子血清甘油三酯(mmol/L)测量结果 组段频数 0.6~ 1

全国自考预防医学(二)历年真题及部分标准答案

2012年4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4项营养水平指标,其中EAR代表的是() A.平均需要量B.推荐摄入量C.适宜摄入量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2.根据医院环境质量管理要求,手术室分区不包括( ) A.传染区B.无菌区 C.清洁区 D.非消毒区 3.居民长期食用含镉废水污染农作物引起的疾病是( ) A.水俣病B.痛痛病 C.黑脚病D.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4.社会病恰当的描述是() A.生物因素起决定作用B.与生活方式无关?C.采用临床预防才可控制D.一种社会病理现象 5.我国常见的与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关的元素是( ) A.磷B.汞C.砷D.铁?6.属于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是( ) A.氟斑牙 B.甲肝C.水俣病 D.痛痛病?7.成人最低生理需碘量为( ) A.75g/d B.100g/dC.150g/d D.200g/d 8.粉尘危害预防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A.改革工艺流程B.密闭抽风除尘C.就业前体检D.健康教育?9.可引起中毒性白内障的毒物是()?A.苯B.二甲苯C.硝基苯 D.三硝基甲苯?10.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是() A.2~40小时 B.40-50小时C.50~60小时D.60~70小时 1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是( )?A.动物性食品 B.植物性食品C.海产品D.水果 12.痛风患者的治疗膳食是( )?A.低蛋白膳食B.低盐膳食C.高脂肪膳食D.低嘌呤膳食?13.麻疹的唯一传染源是()?A.病人 B.健康人 C.动物 D.植物 14.我国成人AIDS的潜伏期是( )?A.1~2年B.3~4年 C.5~6年D.7~8年?15.慢性病最常见的4种危险因素是()?A.吸烟、饮酒、接触传染源和静坐生活方式B.吸烟、饮酒、接触传染源和不健康的饮食?C.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和过度的体育锻炼D.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和静坐生活方式?16.相关系数在0~1之间,两个变量的关系是( ) A.正相关B.负相关C.零相关D.完全相关?17.分析某医院1998年和200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 18.描述数值变量呈倍数关系资料的集中A.单式直条图B.复式直条图C.百分比条图 D.统计地图? 趋势指标是() 19.病例对照研究的因果顺序是( )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C.中位数D.百分位数? 20.疾病是否发生受动因、宿主和环境3方面因A.由因追果 B.由因追因 C.由果追因 D.由果追果? 素影响的病因模型是( )?A.三角模型B.轮状模型C.疾病因素模型D.网络模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预防医学的特点有( ) A.预防工作服务的对象是整个人群 B.研究的内容是防病和保健 C.工作的对策是积极主动 D.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E.以患者作为一个研22.目前世界的膳食模式有( ) 究对象进行科学研究? A.东方膳食模式B.西方膳食模式C.经济发达国家的膳食模式 D.地中海膳食模式E.日本膳食模式?23.目前我国预防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有()?A.供给碘化食盐 B.碘化食用油 C.检测家族遗传性D.改善居住24.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包括( ) 环境 E.及时治疗碘缺乏病? 25.医源性疾病的特点有A.健康促进B.增加体力活动 C.康复治疗D.防止病情恶化E.预防发生并发症?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 (供预防医学本科教学用) 年级 班级 姓名 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实习一疾病分布的描述及现况调查 一、目的:1.掌握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计算和应用。学会疾 病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 2. 掌握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 二、学时:4 三、内容: (一)常用疾病频率测量的有关指标 资料1:某地2005年年初人口为1000人,2005~2006年某病发病情况见图1-1, 31 3. 2005年的发病率 4. 2006年的发病率 资料2:200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有40人死于糖尿病。

计算: 1.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200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假设这一天无新检出病例)。 资料3 行连续1-1)资料4: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如图1-2。

图1-2 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 思考题: 请描述上述疾病的时间分布特点?你知道流脑发病率下降的原因吗? (三)疾病的地区分布描述 资料5: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差别如表1-2所示。 表1-2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1/10万) 资料6:1964年~1965年,上海市进行了一次麻疹血凝抑制抗体调查。婴儿的抗体阳性率如表1-3。 龄~~~~~~~~~~~~ 人数4 75 52 54 49 45 39 30 3 6 30 22 25 阳1948683494020108.1627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