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 二泉映月

薛法根 二泉映月
薛法根 二泉映月

课前薛老师在黑板出示四组词语:

第四组第三组第二组第一组委婉连绵深沉的叹息师父离世月光如银

升腾跌宕伤心的哭泣双目失明月光似水

步步高昂激愤的倾诉买艺度日静影沉璧舒缓而又起伏倔强的呐喊生活穷困月光照水恬静而又激荡疾病折磨水波映月……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

生:二泉映月。

师: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一泓清泉,人称——

生:天下第二泉。

师:每到中秋之夜,二泉池水倒映着天上的一轮明月,这样的美景用一个词就叫——

生:二泉映月。

师:文中三处写到月的美景,黑板上有五个描写月光的四字词语,我请同学来读一下。

(教师出示第一组词语并在词串的顶端板书“环境”: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生:月光如银。

师:月光如银,月光美在哪里?

生:美在颜色。

师:什么颜色?

生:银白色。

师:还有其他的词语吗?

生:洁白的,皎洁的。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

生:月光如银(生读得一般)

师:读得美一点。

生:月光如银。(生读得美起来)

生:月光似水。

师:女同学到了五年级读书就细声细气了,你读得很好,大声点,再来。

(生读)

师:好!月光似水,月光美在?

生:美在清。

师:美在月光的清辉,清澈,再读读这个词。

生:月光似水。

师:真好!谁来读这个词?

生:静影沉璧。

师:谁的影?

生:月亮的影子。

师:这个璧什么意思?

(生摇头。)

师:这个璧字下面是个玉字,猜猜看什么意思?

生:璧玉。

师:璧是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这个词理解很简单,中间加个如字或者一个似字就可以。知道静影如沉璧什么意思吗?

生:月影倒映在水里就像一块璧玉。

师:静影沉璧,月光美在它的什么?

生:影子。

师:下面两个词谁来读读。

生: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地上有二泉,天上有月亮,相互辉映,这样的美景用这两个词来赞美就是——

生: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这串词。

(生齐读词串: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这样的美景就是——

生:二泉映月。

师:哪位同学自己来读读这组词语,把我们带到二泉美丽的景色中。

(一生读写景词串)

师:很好!在词语之间可以有一些停顿,谁再来?

(一生读写景词串)

师:月光照水是很柔美的,不是你那样硬的,再试试。生: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生还是读得有点生硬)

师:你那一照让人感到可怕,月光照水,要柔情似水。生: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恩,不错,要一个男同志有点柔情还是比较难的。(笑声)

师:读二泉映月的美景,用五个词语来描绘,就是——(生读写景的词串)

师:这样的美景就是——

生:二泉映月。

师:二泉映月是一处非常著名的风景,在这样的美景赏月真是——

生:心旷神怡。

师:小阿炳在小时候和师傅(师傅也是他的父亲,因为家里穷,做了道士,阿炳也和小道士一样叫父亲做师傅。)经常到二泉去赏月,他们赏到的是?

生:二泉映月。

师:十多年过去了,阿炳的处境又如何呢?我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们喜欢齐读,老师喜欢听大家自己读,谁来给我

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生:十多年过去了,师傅早已离开人世-----------

师:师傅离世,老师强调的词,你们把它划下来。

生: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师:双目失明。

生:他整天操着胡琴,买艺度日。

师:卖艺度日。

生: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师:生活穷困,疾病折磨。

生: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师:读得真好。十多年后的阿炳的处境是这样的(老师在第二组词串顶端板书:处境),自己读读这组词——(生自由读阿炳处境的词串:师傅离世双目失明生活贫困疾病折磨)

师:这样的处境你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生:处境悲惨。

师:悲惨,说的好。

生:处境恶劣。

师:这样的处境用课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

生:饱经风霜。

师:真好,这样的经历还可以用哪个词形容?

生:坎坷。

师:我们一起读这组词。

(生读阿炳处境的词串:师傅离世双目失明生活贫困疾病折磨)

师:他的处境是苦难的,是坎坷的,是饱经风霜的,在这样的处境下,他又一次来到二泉,请自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谁来读一读?

(生个别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最后一个词不念“juè”,念“jué”,请注上音,“月光似水”也不念“shì”,念“sì”,这些多音字要注上音。请你把最后一句再读一下。

生:(读)他想起师傅说过的话,想起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此时的阿炳双目失明,他再次来到二泉边,月光依然如银,月光依旧似水,可阿炳双目失明,再也看不到了。他再次来到二泉边,依然静影沉璧,可——

生:可阿炳双目失明,再也看不到了。

师:阿炳再次来到二泉,月光依然照水,水波仍然映月,可——

生:可阿炳双目失明,再也看不到了。

师:阿炳再也看不到了,再也看不见二泉映月的美景,留给他的是什么?

生:疾病折磨。

师:只有疾病折磨的痛苦。

师:留给他的只有——

生:双目失明。

师:留给她的只有双目失明的黑暗。

师:留给他的只有——

生:师傅离世。

师:留给他的只有师父离世的哀痛。

师:留给他的还有——

生:卖艺度日。

师:留给他的只有卖艺度日的艰辛。

师:此时他听到那淙淙的流水,想到师傅说过的话,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他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什么?

生:(齐读)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渐渐地,渐渐地,他听到了——

生:(感情投入地齐读)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渐渐地,渐渐地,他听到了——

生:(很有感染力地齐读)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他真的听到了吗,他真的从淙淙的流水中听到这些声音吗?

生:没有。

师:那他听到的是?

生:是阿炳内心的活动。

师:内心不叫活动。

生:是他内心的想象。

师:内心不叫想象。这是他发自内心的——

生:声音。

生:心声。

师:有了这样的处境,他才能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心底的声音,这就叫心境。(师在第三组词串的顶端板书:心境)不是真正泉水发出的声音,因为心里有这样的声音,为什么心里有这样的声音呢?

生:因为他已经经历过。

师:为什么他心里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生:饱经风霜。

师:讲完整。

生:因为他有饱经风霜的经历。

师:如果我们同学去泉水边,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吗?

生:不能。

师:只有饱经风霜得人,只有经历坎坷的人,只有这样心境的人,才能听到这些声音,听着,听着,渐渐地渐渐地,他听到了——

(生齐读: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听着,听着——

生:阿炳的心颤抖起来。

师:听着,听着,——

(一生深情地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师:他拉起他心爱的二胡。我们来听一听,流水,月光变成了怎样的音符。

(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

师:这样的一首音乐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生:痛苦。

生:动听。

师:动人心弦。

生:悲伤。

生:委婉连绵。

生:舒缓。

师:我们作者用什么方法把琴声用文字描绘出来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把描写琴声旋律的词语画出来。

(生边读边画)

师:文中的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二泉映月琴声的旋律?

生:委婉连绵。

生:升腾跌宕。

生:步步高昂。

生:舒缓起伏。

师:中间两个字不能省略。

生:舒缓而又起伏。

生:恬静而又激荡。

生:动人心弦。

师:动人心弦不是旋律,而是对曲子的感受。

师:作者用了这些词语来描绘音乐的旋律,开始读。

(生自由读旋律的词串:委婉连绵升腾跌宕步步高昂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我们读得时候,要把旋律的变化读出来。

(生再读旋律的词串:委婉连绵升腾跌宕步步高昂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读得有进步。)

师:哪两个词读的时候要高昂些?

生:升腾跌宕,步步高昂。

师:我们再来读这组词。

(生再读旋律的词串,读得有板有眼。)

师:注意,在朗读时有一个叫“声音的延续”,如“舒缓而又起伏”,读完“舒缓”要延续那么一下,就感觉好些,再读。

(词语朗读指导不是漫无目的,而要有具体的指导,这样指导才有效。)

生: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读出了起伏变化)

师:真好,再读。

生: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读词就如品琴声,再读。

(生再读旋律的词串,读得很有韵味)

(词串的朗读有层次,有韵味,而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导得法。)

师:起初——

生:琴声委婉连绵。

师:前面讲琴声委婉连绵,后面讲什么呢?

生:有如山泉从山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师:琴声听得见,但看不见,山泉听得见,又看得见,这个比喻使委婉连绵的琴声既听得见,又看得见,读这个句子。

生:(读)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有如山泉从山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师: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后来——

生:(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想,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作者写二泉映月的琴声写了几句话?

生:三句。

师:我们把描写琴声的三句话连起来读。(生齐读描写琴声的三句话。)

师:这三句话写的是?

生:琴声。

师:但是在每一句琴声的后面还写了三句话,自己读一读,这三句话写的是什么?

(生自由读琴声后面的句子。)

师:写了什么,我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琴声后面的三句话。(生读琴声后面的三句话。)

师:这三句话写的是什么呢?

生:是作者的感受。

师:还有其他的意见吗?

生:阿炳的心声。

师:我们一起来读,女生读琴声的句子,男生读心声的句子,老师读引子。

(师生合作读)

师:琴声、心声生生相融,融入了这茫茫的月夜,作者在写心声和琴声是不一样的,写琴声的是几个字?

生:要么四个字,要么六个字

师:写心声的句子能不能也简练点,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能不能用四个字来说。

生:他爱音乐

师:他爱?

生:他爱家乡。

生:他爱月光。

生:他爱清泉。

师:连起来说完整——

生:他爱音乐,他爱家乡,他爱清泉,他爱月光。

师:如果这个句子用这四个词来说,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音乐,他爱家乡,他爱清泉,他爱月光,有什么感觉呢?

生:很平淡。

生:一潭死水

师:他爱音乐,他爱家乡,他爱清泉,他爱月光,有没有连绵?

生:没有。

师:有没有起伏?

生:没有。

师:都没有。但我们看看这个句子,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声的音乐,这里有起伏吗?生:有。

师:这叫——

生:委婉连绵。

师:这叫?

生:旋律。(在老师提示下学生说出旋律)

师:琴声有旋律,而句子有什么律?

生:韵律。

师:现在我们再来读“他爱那……”的几个句子,自己练习读一读。

(生读)

师:谁能来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他爱那……”的一组排比句。)

师:苦难一生的音乐,这是高潮,再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

师:这句话我们要读出委婉连绵,你还不够连绵,“苦难一生”要放慢点,(示范)“苦难”是一生呢!不是一阵子的。(笑)你先读读这个词。

生:苦难一生。(读出了起伏。)

(为薛老师词语朗读指导叫好!)

师:你连起来再读。

生:(再读)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

师:人长的帅,读得也很不错。

师:谁再来读读这组排比句。

(生读“他爱那……”的一组排比句。)

师:感情很真,读这段话我们要向刚刚的同学那样,从旋律中读出韵律,从琴声中读出心声,我们自己再读读这段话。

生:(自由读。)

师:这段话适合独奏,适合一个人读,想不想听老师来读?

生:想

师:配上音乐就更好,老师不一定读得好。

(老师配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我请一个同学读琴声的三句话,其他的同学读阿炳的心声,我们全班一起来合奏这段话。(生合作读)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读到的是——

生:二泉映月

师:我们感受到的是——

生:旋律、韵律

师:琴声、心声声声相融,旋律、韵律律律相和。这样的意境(师在第四组词串的顶端板书:意境)是要表达阿炳独特的——

生:心境。

师:他要表达的是这样的心境——

生:(齐读)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有这样的心境,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处境,那就是——

生:(齐读)师傅离世双目失明生活贫困疾病折磨

师:这样的琴声和这样的二泉映月的环境和谐吗?这么美的环境应该拉出什么样的曲子来?生:优美的。

生:轻快的。

生:轻柔的。

师: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和这个旋律没有关系。老师告诉你们,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这个故事说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二泉有感而发拉出来的,这是真的吗?

生:不是。

师:我们今天读到这个故事,有真实的内容,比如阿炳的处境,阿炳的心境,但这个故事是个传说。我们人的一生不同的阶段,有童年,有少年,有青年,有中年,有老年,听二泉映月会有不同的感受,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我们现在是少年,等我们长大了,再来听二泉映月,会听到今天听不到的声音。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1、学堂乐歌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下,国内各地建立了很多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大多都设有乐歌课。乐歌课在当时来说,既新鲜又时髦,吸引了不少人为它选曲、写词、配曲,以及投身于乐歌教育工作。1905年以后,随着乐歌课的增多,乐歌活动的声势和范围越来越大,逐步形成了所谓“乐歌运动”,这时期大家所唱的歌,一般称为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先进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等民主与爱国的思想。乐歌的旋律,大多采自欧美或日本现成的歌曲曲调,也有少量用中国传统乐曲填词的。 主要代表人物是沈心工(1870—1947)和李叔同(1880—1942)。学堂乐歌是中国新音乐的启蒙与开端,开创了近代国民音乐教育之先河。 2、萧友梅的代表作、贡献;。 萧友梅:广东中山县人,1901年去日本学习教育及钢琴并加入“同盟会”。1912年赴德学习音乐并获博士学位。他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也是近代专业音乐创作的主要开拓者和主要作曲家,被称为中国现代音乐之父。代表作有声乐曲《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 3、青主、赵元任、黄自等的艺术歌曲、特点。 青主:原名廖尚果,著有《乐话》和《音乐通论》,是中国近代较早的音乐美学专著。出版《清歌集》和《音境》两部歌曲集,其中以《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最为有名。青主艺术歌曲的特点他尝试着运用欧洲的作曲技法,创作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在他的作品中,大都是自己创作并配钢琴伴奏,比较注重调性的布局和曲式结构的安排,注意艺术形式和人文精神内涵的融洽。彻底改变了学堂乐改那种“选曲填词”的方式,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已经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赵元任:著名语言学家,有"汉语言之父"之美称,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作曲家,被称为中国的“舒伯特”。他的代表作有声乐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合唱曲《海韵》等;他音乐创作的主要领域是歌曲创作,尤其是艺术歌曲和合唱曲。而他创作的歌曲,音乐形象鲜明、风格新颖、旋律优美流畅、富于抒情性,同时体现了他在音乐艺术和语言学领域的双重才华。被认为"他是我国最早敏锐地感到和声在色彩上的意义和最早懂得运用…调性感 情?的中国作曲家。" 黄自:黄自艺术歌曲是他全部创作中最具有艺术价值的部分之一。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无论从内容、题材和风格方面都独具艺术魅力,并代表了黄自音乐创作风格的典型特征。他的代表作有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独唱曲《玫瑰三怨》、《花非花》等。其艺术歌曲作品的创作构思,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采用中国古诗词或现代近体诗词作为歌曲歌词,在艺术表现上以其唯美、细腻的音乐线条展示诗词本身所蕴涵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黄自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相结合,注重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展示和体现,使钢琴伴奏声部的音乐具有活跃、流畅的特点,丰富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真正使伴奏与旋律、诗词三者紧密融合在一起。

中考音乐音乐题库及答案

音乐复习题库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曲作者( A ) A.田汉,聂耳 B.乔羽,冼星海 C.李淑祥,黄自 2.《喀什的春天》是哪个民族的音乐( A ) A.新疆维吾尔族 B.蒙古族 C.汉族 3.《喀什的春天》用哪种乐器伴唱的( B ) A.手鼓 B.热瓦甫 C.胡西塔尔 4.下列那件乐器不属于新疆维吾尔族( D ) A.手鼓 B.热瓦甫 C.胡西塔尔 D.马头琴 5.《青春舞曲》是哪个民族的音乐,谁整理的( A )A.新疆维吾尔族,王洛宾 B.蒙古族,腾格尔C.壮族,佚名 6.《桑塔·露琪亚》是哪国民歌( C ) A.德国 B.法国 C.意大利 7.世界三大男高音是哪三位( A ) A.多明戈,帕瓦罗蒂,拉雷拉斯 B.戴玉强,廖昌永,魏松 C.波切利,酷隆,阿兰 8.《伏尔加船夫曲》是哪国民歌,由什么声部演唱(B )A.德国,男中 B.俄罗斯,男低 C.意大利,男高 9.《伏尔加船夫曲》的演唱者是( B ) A.廖昌永 B.夏里亚宾 C.杨洪基 10.《伦敦德里小调》是哪个国家的民歌,什么乐器演奏的( C ) A.苏格兰,长笛 B.英格兰,大管 C.爱尔兰,小提琴 11.《伦敦德里小调》的编曲者和国籍( B ) A.德国,穆勒 B.奥地利,克莱斯勒 C.法国,德彪西 12.《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的作曲者和国籍( A )A.塔雷加,西班牙 B.安德森,美国 C.奥地利,莫扎特 13.《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B )A.钢琴 B.吉他 C.小提琴 14.《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 A ) A.公木,郑律成 B.乔羽,刘织 C.吴磊,李长松 15.《拉德斯基进行曲》的作曲者和国籍( B ) A.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 B.老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C.舒曼,德国 16.《二泉映月》的作曲者和改编者( A ) A.华严钧,吴祖强 B.黄自,肖友梅 C.余龙,陈谢阳 17.下列哪个不是华严钧的二胡作品( D ) A.二泉映月 B.寒春风曲 C.听松 D.高山流水18.下列哪个不是华严钧的琵琶作品( C ) A.龙船 B.大浪淘沙 C.鱼美人 19.《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作曲家和国籍( A )A.奥,莫扎特 B.德,贝多芬 C.法,德彪西20.《如歌的行板》的作曲者和国籍( C ) A.德国,巴赫 B.意,威尔第 C.俄,柴可夫斯基 21.《如歌的行板》是什么样的室内乐( B ) A.弦乐三重奏 B.弦乐四重奏 C.弦乐五重奏22.《雪绒花》选自哪部音乐剧( C ) A.猫 B.歌剧魅影 C.音乐之声 23.吉他有几根弦( C ) A.4根 B.5根 C.6根 24.大合唱《保卫黄河》选自什么的第几乐章( A )A.黄河大合唱,7 B.红军不怕远征难,2 C.黄河,4 25.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选自什么的第几乐章( C )A.黄河大合唱,7 B.红军不怕远征难,2 C.黄河,4 26.《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是( A ) A.光未然,冼星海 B.田汉,聂耳 C.乔羽,刘织 27.《十送红军》是那地方的民歌( C ) A.陕西 B.山西 C.江西 28.《采茶舞曲》的词曲( C ) A.李长松 B.贺绿汀 C.周大风 29.《欢乐歌》是哪个地方的民间音乐( A ) A.江南丝竹 B.广东音乐 C.京剧 30.《鳟鱼》的曲作者和国籍( B ) A.舒曼,德国 B.舒伯特,奥地利 C.勃拉姆斯,德国 31.《鳟鱼》是怎样的室内乐( C ) A.弦乐四重奏 B.钢琴四重奏 C.钢琴五重奏32 .《摇篮曲》的作曲者和国籍( B) A.舒伯特,奥地利 B.勃拉姆斯,德国 C.莫扎特,奥地利 33.《雷鸣电闪波尔卡》的作曲者和国籍( A ) A.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 B.老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 C.肖邦,波兰 34.《蓝色探戈》的作曲者和国籍( A ) A.塔雷加,西班牙 B.李斯特,匈牙利 C.安德森,美国 35.被誉为“半古典主义作曲家”的是( C ) A.贝多芬 B.莫扎特 C.安德森

酒泉音乐教师招聘试题

由教师招聘试题提供音乐教师招聘试题 一、名词解释 声乐艺术:是以人声为乐器的一门音乐艺术。 美声唱法:18世纪流行的一种歌唱方法,其目的在造就美妙的歌声 山歌:是指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歌曲,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劳作、休息时即兴抒发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民歌。民歌 号子: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作演唱的,并直接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民歌体裁。它是一种和劳动节奏紧密配合,直接伴随劳动而歌唱的民歌。 小调:又称小曲,是指在城镇中流行的民间歌曲。曲调优美流利、结构整齐,具有曲折、细致的表现特色,手法多样,往往是经过民间艺人加工提炼而成。 颂歌:一切为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领袖、歌颂革命英雄和民族英雄、歌颂大地河山、歌颂崇敬的对象和心爱的事物的歌曲,都称为颂歌。 叙事歌曲:是叙述故事的歌曲,其歌词具有史诗、叙事诗或故事诗的性质,有时歌词本身就是一首史诗、叙事诗或故事诗。 表演歌曲:是把表演和歌唱结合在一起的演唱形式。 诙谐歌曲:是用风趣的笔触逗人笑乐的歌曲。通过这种手段既可褒贬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又可表现劳动人民机智、幽默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精神。 讽刺歌曲:是用风趣的笔触逗人笑乐的歌曲。通过这种手段既可褒贬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又可表现劳动人民机智、幽默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精神。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小夜曲:是指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一种爱情歌曲,流行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通常是年轻人在黄昏和夜晚徘徊于恋人窗前演唱的情歌。 华尔兹:来源于德国民间舞蹈。它和宫廷舞蹈风格完全不同,舞曲属慢三拍或快三拍形式,节拍强弱分明,突出第一拍的重音,节奏清晰,表现出外露热情的情绪。 波尔卡:来源于波西米亚民间舞蹈。1840年左右,来源于波西米亚的波尔卡以较快的速度在城市流行。它和华尔兹不一样,多用较快的二拍子形式,节奏明快,富有跳跃感。 探戈舞:来源于阿根廷民间舞蹈。1900年左右,起源于阿根廷民间音乐舞蹈形式的探戈舞开始传入欧洲,虽遭到一些贵族的敌视,但未能阻止探戈舞的普及和发展,相反起了迅速推广的作用。 布鲁斯;由美国黑人创造,流行于19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的流行音乐。“布鲁斯”的意思是“哀怨、忧郁的”,采用一种慢4/4拍节奏,歌词多半是伤感、哀愁的内容。布鲁斯是声乐曲,主要在黑人社会流传,20世纪20年代进入美国白人社会,成为白人社会流行音乐的主流。 爵士音乐:起源于美国黑人,是流行音乐领域影响最大,占有重要地位的音乐形式。它是一种喧闹的,强调节奏的器乐曲,多采用即兴演奏。 摇滚乐:摇滚乐是由一位叫普雷斯利的歌星开创的,摇滚一词出自一首黑人歌曲。它是一种以黑人中流行的节奏和布鲁斯综合而成的音乐形式。这种演奏非常喧闹,节奏很重,而且带有挑衅性。 迪斯科:原意为唱片夜总会,它是一种具有强烈而单一节奏的跳舞音乐,没有强弱交替的重拍,具有一种轻快跳跃的感觉。迪斯科每分钟固定125拍。 二、填空 1. 音乐和的完美结合是声乐艺术的一大特点。 2. 是衡量演唱者技艺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 3. 在声乐艺术中,某些声部由于音域、音色和演唱技巧的不同,还可以分得更细,如女高音又可分为女高音、女高音和女高音。 4. 根据发声技巧、声音色彩、演唱风格及表演方式上的差异,目前国内通常将演唱方法分为唱法、唱法和唱法三大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二泉映月》公开课教案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众兴实小刘厚宝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重点词句,背诵4、5自然段。 (2)了解民间音乐家阿炳的经历和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3)学习文章“琴声”和“心声”交替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抓关键词“双目失明”“卖艺度日”通过想象画面感受阿炳生活的坎坷,补充资料了解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及对光明的向往,从而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为体会乐曲做铺垫。 (2)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乐曲《二泉映月》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3.情感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其中想象画面体会阿炳的内心情感、感受乐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从“《二泉映月》是一首怎样的曲子?阿炳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切入,也可以从方中描写二泉映月美景的词语入手,以重点句“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为突破口,理解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感受《二泉映月》美的旋律和丰富的内涵。 语言文字训练点: 1.“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描述《二泉映月》的第5自然段。

资料补充: 了解阿炳生平经历的资料;乐曲《二泉映月》;小泽征尔崇拜阿炳崇拜《二泉映月》说的话。 需学习的表达方法: 学习“琴声”和“心声”交替出现再现《二泉映月》的内容和意境、表达情感的方法。 可以进行的练笔或拓展阅读: 选择场景想象描写阿炳卖艺的情景;拓展阅读《月光曲》。 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通过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查找资料,了解阿炳。 3.找出文中描写“月”、“泉”和描写《二泉映月》的四字词语,找出文中带“听”的句子多读几遍。找到文中描写曲子的段落多读几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播放《二泉映月》曲子,学生谈谈听后的简单感受。 师:如此精美的二胡曲,想不想知道是谁演奏的?这首曲子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就用心来感受一部音乐—二胡曲《二泉映月》,板书课题。 2.简介阿丙 二、了解阿炳坎坷的经历,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时的心情。 1、这篇课文,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还真不少呢。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月”、“泉”和描写《二泉映月》的四字词语,找出文中带“听”的句子多读几遍。找到文中描写曲子的段落多读几遍。 课件展示 树木葱茏藤萝摇曳

音乐期末考试复习题

单选题 1. 古琴是()乐器。 ? A. 弹拨乐器 ? B. 拉弦乐器 ? C. 打击乐器 2. 《梅花三弄》是()。 ? A. 古琴曲 ? B. 古筝曲 ? C. 琵琶曲 ? D. 二胡曲 3. 琵琶原有()相()品;现代琵琶品位增加到()到()个。? A. 九相十二品;二十三到二十五个 ? B. 九相十二品;二十二到二十五个 ? C. 九相十三品;二十二到二十五个 ? D. 九相十三品;二十三到二十五个 4. 《夕阳萧鼓》是琵琶()曲。 ? A. 文曲 ? B. 武曲 ? C. 文武曲 5. ()和()都是以楚汉之争为题材的琵琶曲。 ? A. 《霸王卸甲》和《大浪淘沙》 ? B. 《霸王卸甲》和《十面埋伏》 ? C. 《江阴平楚》和《十面埋伏》 ? D. 《江阴平楚》和《霸王卸甲》 6. 《夕阳箫鼓》是用()曲式写成的一首乐曲。 ? A. 变奏—合尾 ? B. 多段—循环综合体 ? C. 合尾二段体 ? D. 重三六调

7. 乐曲《百鸟朝凤》最显著特征是,用()模拟了百鸟的叫声。? A. 笛 ? B. 管子 ? C. 哨子 ? D. 唢呐 8. 《二泉映月》是()曲。 ? A. 京胡 ? B. 二胡 ? C. 高胡 ? D. 板胡 9. 《胡笳十八拍》据传是()代()所作。 ? A. 汉,苏武 ? B. 汉,蔡文姬 ? C. 唐,文成公主 ? D. 唐,高适 10. 钢琴曲《牧童短笛》共分()段。 ? A. 二 ? B. 三 ? C. 四 ? D. 五 11. 亨德尔是()的音乐家。 ? A. 巴罗克时期 ? B. 古典乐派 ? C. 浪漫乐派 ? D. 民族乐派 12. 巴赫是()时期的音乐家。 ? A. 巴罗克时期 ? B. 古典乐派

五年级语文:《二泉映月》公开课教学设计(实用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二泉映月》公开课教学设计(实用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二泉映月》公开课教学设计 (实用文本) 一、品析小阿炳的“看、听” 1.“二泉映月”其实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请同学们阅读全文,找出描写二泉景色的相关词语,边读边想象那美妙绝伦的风景 2.谁来说说“二泉映月”的景色,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出示相关词语: 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一泓清泉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静影沉璧月光如银月光似水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3.刚才我们透过语言文字看到了二泉的美景,那么年幼的阿炳来到二泉边,能看到如此美景吗?(能,小阿炳当时没有失明) 4.可是,师父却不问他看到什么,而是问他听到什么那么,阿炳听到什么呢?(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

5.这是为什么呢?(引读师父的话语)师父的这句话你能听懂吗?小阿炳能听懂吗?(依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饱经风霜”一词) 6.小结:没有经历过风霜的人,是不会听出泉水中奇妙的声音,也不会完全理解师父的话语阿炳也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二、想象阿炳的坎坷经历 1.今后的岁月里,阿炳会饱经什么风霜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象阿炳的艰难经历 2.阿炳这十年来饱经的风霜有哪些?(双目失明,生活穷困,疾病折磨……)在困境中阿炳是怎样做的呢?(板书:做) 3.有感情读出阿炳与命运的抗争(配《二泉映月》选段) 三、前后比照阿炳的“看、听” 1.又是一个中秋夜,饱经风霜后的阿炳再次来到二泉,此时的他又是什么感受呢?请自读课文第4自然段 2.此时的阿炳看到什么?(双目失明的他什么也看不见) 3.十年前的中秋夜,阿炳还和师父一起欣赏二泉映月的美景,十年后的中秋夜,物是人非,师父已经离开人世,自己也饱经风霜,

二泉映月歌词

新二泉映月歌,自拉自唱!歌词:羡鸳鸯不羡仙,羡慕鸳鸯两相恩爱,恩爱那个甜蜜幸福快乐生活在一起,我只羡鸳鸯不羡仙。 人生漫漫路坑坑洼洼走过四十几,爱情看不到希望,漫漫长夜看不到黎明,我看不到希望,身世浮沉雨打萍儿一样不得一份安宁。 人要努力与老天争,你千万不要放弃。人生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开开心心过好每年每月每个时分。人要努力与老天争,小康一定来到,中国人一定圆上中国梦。 人生漫漫路坑坑洼洼走过四十几,爱情看不到希望,漫漫长夜看不到黎明,我看不到希望,身世浮沉雨打萍儿一样不得一份安宁。 人要努力与老天争,与老天也一定要争赢!老天老天挣开眼,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开开心心过好每年每月每个时分。 人要努力与老天争,老天也会开恩。钱要挣,努力工作去赚!亲情一定要最看重!要切记亲情一定要看最重!愿国泰民安家和万事兴! 离不开你,我那亲爱的!忘不了你过去的一切,深深埋在心底。 心里充满爱!莫记怨仇只记恩,我们拋开一切烦恼,快乐无忧开开心心过好每年每月每个时分。切记莫要难过,切记快快乐乐! 本人“平方草根”长沙,河西,人人乐,陈志坚。原意:把啊炳绝世佳作广为推广。故做歌词。 自已的歌,啊炳的谱。人生如歌!与其唱过去的啊炳,不如唱现在的自我……不当之处请网友海涵2014.02.28 我看到过一种《二泉映月》的谱,描写“景”为主,什么桥呀,二胡呀,松呀,街道, 琵芭……我个人认为《二泉映月》主要该写“情”才能表达啊炳无妻,无钱,无权,无势 ,坎坷,同时又抗挣,乐观,大爱,希望,的心情……所以我自填了另首《二泉映月》歌词。本人“平方草根”长沙,河西,人人乐,陈志坚。原意:把啊炳绝世佳作广为推广。故做歌词。 自已的歌,啊炳的谱。人生如歌!与其唱过去的啊炳,不如唱现在的自我……不当之处请网友海涵2014.02.28 史上最摧人泪下的《二泉映月》歌词!也是最为贴近“啊炳”意境的《二泉映月》歌词!同时也是加注了现代元素的最新版《二泉映月》歌词……请搜索“二泉映月歌,自拉自唱。二泉映月歌,自拉自唱 阿炳才艺无人能及!阿炳苦难世人受过的却颇多!新填写了一首《二泉映月》歌词,主要写“情“, 反映过去阿炳和现在”阿炳“的种种无奈!请看,二泉映月歌,自拉自唱! QQ190原创音乐 [ver:v1.0] [ar:二泉映月歌词]

《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

说起此曲的素材来源,许多的文章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了江南民间音乐(例如成公亮、张振基、程茹辛的文章)。其中成公亮和程茹辛的观点较为接近,都认为此曲与阿炳的家乡戏剧,无锡锡剧音乐的前身――常锡滩簧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论述方面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程茹辛的文章,他首先先驳斥了有些人提出的此曲来源于道教音乐的说法。随后,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他除了将簧调过门与乐曲作比较外,更创造性地联想到将《二泉映月》这首如泣如诉、如歌如吟,极富歌唱性的乐曲的主要旋律配以歌词,用无锡方言来演唱,即会是一首在曲调、风格上很像锡剧的唱段。它和锡剧簧调的开篇、慢板、长山调、哭调等唱腔音乐是非常相似的。 而在张振基的文章中,他并没有像程茹辛那样否定了此曲源于道教音乐的说法,相反,他认为两者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为此他将这首二胡曲片断与道教音乐小型吹打曲《醉仙戏》作比文章来源于https://www.360docs.net/doc/ec14576567.html,/article-2502-1.html较发现了两首乐曲除了在旋律上有相似之处外,在变奏手法上也有共同点(即都是多段体的变奏)。此外他还认为此曲的曲调与粤曲《三潭印月》;评弹艺人所唱的《十叹岑》;无锡地区流行的《大九连环》中的第一首《知心客调》也都有联系。最后他总结出阿炳的这首二胡曲曲调来源丰富多样,但阿炳决不是将它们进行生硬的搬进和简单的改编,而是一种具有深刻的思想感情内容、有一定艺术构思的艺术创作,其中不乏许多独特之处。 全曲的创编手法:面对这如此丰富多样的素材,阿炳到底是如何将它们有机地融化,做到融汇贯通的呢?程茹辛和张振基的文章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现归纳、概括如下:阿炳在这首乐曲的创编过程中,将上述的曲调在节奏节拍上、旋律上、音阶调式上、力度上、音区上、等加以灵活运用和创新,塑造了感人的、鲜明的音乐形象。 1)在节奏上做了巧妙的“压”、“伸”、“变”的处理,使音乐形象服从于感情表达的需要。 2)在旋律上做了恰当的“加花”与“减花”处理,使叙说性的曲调变得更富有感情。 3)以在弱拍上的切分音符,弱拍上的符点音符以及人为重音。重拍等手法改变了自然的强弱关系,使音乐的陈述富有戏剧性的起伏,表达了阿炳的抗争精神。 4)以丰富的节奏型态与改变自然的强弱关系相结合的方法,突破了一般曲调的节奏、节拍的布局,创造了扣人心弦的,细腻的音乐形象,如仅仅四小节的片断,竟有九种不同的节奏型态结合在一起,在加上与多变的重音的配合,形成了一种复杂、生动的“节奏刻画”!这正是这段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所需要的。 5)将其老家无锡方言中的特色语调转化为二胡曲调形成了一些特性音调。 6)突破旧民歌、戏曲、民间音乐素材在音区、音域的局限性加以高度的器乐化,造成旋律在音区、音色的鲜明对比,也充分发挥了二胡的表现力。 7)突破了一般民间乐曲的力度布局,采用了强烈的、鲜明的力度对比,造成“戏剧性”力度布局。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二泉映月》公开课教(学)案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众兴实小厚宝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重点词句,背诵4、5自然段。 (2)了解民间音乐家阿炳的经历和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3)学习文章“琴声”和“心声”交替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抓关键词“双目失明” “卖艺度日”通过想象画面感受阿炳生活的坎坷,补充资料了解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及对光明的向往,从而走进阿炳的心世界,为体会乐曲做铺垫。 (2)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乐曲《二泉映月》的涵,并能熟读成诵。 3.情感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其中想象画面体会阿炳的心情感、感受乐曲《二泉映月》的丰富涵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从“《二泉映月》是一首怎样的曲子?阿炳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切入,也可以从方中描写二泉映月美景的词语入手,以重点句“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为突破口,理解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感受《二泉映月》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涵。 语言文字训练点: 1.“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描述《二泉映月》的第5自然段。 资料补充: 了解阿炳生平经历的资料;乐曲《二泉映月》;小泽征尔崇拜阿炳崇拜《二泉映月》说的话。 需学习的表达方法: 学习“琴声”和“心声”交替出现再现《二泉映月》的容和意境、表达情感的方法。可以进行的练笔或拓展阅读: 选择场景想象描写阿炳卖艺的情景;拓展阅读《月光曲》。 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通过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查找资料,了解阿炳。

音乐治疗曲目

常用音乐治疗参考曲目 一、具有镇静作用的作品 月夜(二胡)、出水莲(古筝)、碧间流泉(古筝)、关山月(古筝)、高山流水(古筝)、阳关三叠(古筝)、西江月(古筝)、普庵咒(古筝箫)、流水(古筝)、平湖秋月(古筝)、闲居吟(二胡)。 海琼斯:小夜曲,柴可夫斯基:小夜曲,舒伯特:小夜曲,莫扎特:小夜曲,海顿:小夜曲,肖邦:E大调练习曲。 适应症:心情浮躁,情绪紧张,焦虑不安,失眠,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 二、具有抒发情志作用的作品 早晨(笛子)、三五七(笛子)、河南筝歌(琵琶)、春江花月夜(琵琶)、渔舟唱晚(古筝)、飞花点翠(古筝)。 舒曼:梦幻曲,贝多芬:春天奏鸣曲,柴可夫斯基:天鹅,贝多芬:月光,巴赫:蓝色的多瑙河,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适应症:心情压抑,萎靡不振者;气郁气滞、消化不良者。 三、具有振奋作用的作品 姑苏行(笛子)、渔歌(江南丝竹)、步步高(广东音乐)、阳春白雪(琵琶)、彩云追月(琵琶)、金蛇狂舞(二胡)、赛龙夺锦(广东音乐)。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门德尔松:春之歌,贝多芬:命运,黎明(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海顿:创世纪,德彪西:伊伯利亚,西贝柳斯:忧郁圆舞曲。

适应症:自信心缺乏和有劣等感者,萎靡不振,抑郁症等。 四、具有激发灵感作用的作品 广陵散(古筝)、平沙落雁(宋琴)、渔樵问答(琴箫合奏)、帝舜楚辞(编钟)。 肖邦:C小调即兴幻想曲,德彪西:明月之光,布鲁赫:神日。 适应症:有助于激发想象,超脱尘世。 五、具有诱发回忆作用的作品 秋思(二胡)、二泉映月(二胡)、汉宫秋月(古筝)、妆台秋思(笛子)。 马思聪:思乡曲,贝多芬:致爱丽丝,克莱斯勒:爱的忧伤,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 适应症:引发回忆往事,适合喜新厌旧、得意忘形者 音乐治疗推荐曲目 ★解除忧郁的乐曲 《春天来了》、《喜洋洋》、《步步高》、《喜相逢》,李斯特的《匈牙利的狂想曲》,门德尔松的第三交响曲《苏格兰》C小调等。 ★振奋精神的乐曲 《娱乐生平》、《狂欢》、《金蛇狂舞曲》等。 ★舒心理气的乐曲 Deuter的《未知的呼唤》、《江南好》等。 ★消除疲劳的乐曲 《假日的海滩》、《矫健的步伐》等。

苏少版音乐资料汇总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春天的旋律》 1、音乐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G调2/4拍词:田汉曲:聂耳进行曲速度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 《渴望春天》曲:莫扎特【奥地利】词:奥弗贝克【奥】D调6/8拍 《可爱的家》英国民歌 《唱得响亮》词:胡小健唐恬曲:罗俊霖D调4/4拍 《帕米尔的春天》(笛子独奏)塔吉克族民歌F调7/8拍全曲分为4段 《春之声圆舞曲》(管弦乐)曲: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 2、音乐家?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音乐神童”。代表作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 约翰。施特劳斯(小):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代表作品:《蓝色多瑙河》歌剧《蝙蝠》。 3、名词解释☆ 乐句:乐句一般表达一个乐思,但意思不够完整。乐句具有明显的起始感,以4小节的乐句最为常见。 乐段:乐段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乐句构成,能陈述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是曲式中最小的独立结构,具有明显的终止感。歌曲结构中四句体乐段较为常见。美声唱法:指传统西洋唱法,以意大利美声唱法为代表。其音色优美,发声自如,讲究方法的科学性。 古典主义音乐:特指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20年代,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乐派”的经典作品与风格。 圆舞曲:音译“华尔兹”,最早出现于18世纪,由流传在德国、奥地利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发展而成,19世纪风行于欧洲。圆舞曲为3/4拍,节奏轻快,旋律流畅,强调第一拍的重音。 曲式:曲式是乐曲所采用的结构形式,指乐段之间的关系和组合方式,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歌曲曲式结构: 一段体:由单个乐段构成,表达一个完整的音乐内容。(A) 二段体:由两个乐段构成,前后两段形成引申或对比的关系。(A+B) 三段体:由三个乐段构成,较常见的是第一、三段基本相同,与第二段具有对比的性质。(A+B+A) 3、乐理部分? 变音记号

音乐考试

专业知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京剧的行当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四个行当。 2、《二泉映月》的曲作者__________ ,江苏______人。 3、《蓝色狂想曲》被称为第一部真正具有美国特色的音乐作品,作者是美国的 ____________ 。 4、_____国歌《马赛曲》诞生于_______________ 时期。 5、京剧四大名旦是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6、民族乐派代表斯美塔那是______国人,他著名的一部交响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芬兰作曲家,北欧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芬兰颂》是他重要的一部作品。 7、《》是美国音乐剧《猫》中最动听的一首歌,表现了一位“老猫”的内心世界。 8、民族管弦乐团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打击乐器四组。 二、连线题(每题5分,共10分) 1、 《1812序曲》德彪西 《c小调练习曲》德沃夏克

《自新大陆交响曲》肖邦 《钢琴奏鸣曲(热情)》柴科夫斯基 《大海》贝多芬 2、 巴洛克[法] 德彪西 古典[奥] 海顿 浪漫[意] 维瓦尔第 民族[俄] 格林卡 印象[德] 门德尔松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对的打“√” 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歌曲《毕业歌》、《卖报歌》都是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作品。() 2、歌剧《茶花女》的作者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 3、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素材来自中国戏曲中的越剧音乐。() 4、二胡曲《病中吟》、《光明行》是我国音乐家刘天华的代表作。() 5、莫扎特被称为“音乐神童”,他的歌剧《卡门》至今活跃在世界舞台上。()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民间音乐概论

民间概论 一、填选 2、民间音乐的五大类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3、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北方的秧歌和南方的花灯、采茶。(都属于歌舞音乐) 4、秧歌的表演、形式一般有地秧歌和高跷两种(地秧歌为徒步在地面上歌舞,高跷则为双脚踩在缚以腿部的木跷上歌舞,又名“踩高跷”)。 5、秧歌的音乐三个部分:①小场演唱包括“领唱秧歌”与“走戏调”。前者由一名秧歌头在开场时演唱,不与舞蹈结合;后者边舞边唱。小场演唱的曲调多移植与小调,并加入锣鼓过门。②锣鼓打击乐,主要用于做舞蹈伴奏。③唢呐吹奏,主要用作舞蹈伴奏。 6、东北秧歌三种形式:高跷秧歌、地秧歌和二人转。 7、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8、我国汉族的说唱曲种被大致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 9、汉族的说唱音乐部分大致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五大类。 10、京韵大鼓的音乐属于板腔体结构形式,基本为三种板式:慢板(一板三眼)、紧板(有板无眼)、垛板(一板一眼) 11、苏州弹词表演形式有说有唱,并有以鼓击节和用弦索伴奏两种形式。 12、苏州弹词体裁有长篇、中篇、短篇、开篇之分。 13、苏州弹词的表演形式有说有唱,并有以鼓击节和用弦索伴奏两种形式。代表人物是王周士。体裁有长篇、中篇、短篇、开篇之分。弹词开篇无说白,音乐性强,用一个唱段描述一件事情,过去用于长篇弹词开场之前。苏州弹词以三弦、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员自弹自唱,并相互伴奏,烘托。 14、京剧是皮黄腔的代表剧种,也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戏曲剧种。 15、戏曲艺术的综合型特点戏曲是包含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16、我国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 17、梆子腔音乐中的“花音”(因具有欢快爽朗的风格色彩而得名)和“苦音”(因擅长表现悲愤哀伤的感情而得名))(属于不同的音乐形式)。 18、京剧唱腔可分为生腔与旦腔两类。 19、民间器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有独奏与合奏两种表演形式。 20、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来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叫做“八音”。 21、中国最早出土的:贾湖骨笛 22、民乐合奏乐《春江花月夜》改自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史上第一个“大同乐会” 23、民间舞蹈音乐的特点:①载歌载舞、歌舞结合,是我国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②民间舞蹈的伴奏乐器,以锣、鼓、钹、镲等打击乐器为主,间有唢呐、笙管等吹奏乐器,相对来说弦乐器使用得较少。③民间舞蹈中的音乐部分与当地及外地传入的民歌有相当密切的联系。 24、说唱音乐的唱腔结构一般分为板腔体、曲牌体、单曲体和主插体四种类型。) 25、丝竹乐包括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福建南曲指谱乐。 26、吹打乐包括辽宁鼓乐、山东鼓吹、晋北鼓乐、冀中鼓乐、十番锣鼓、潮州锣鼓。 27、朝鲜族的代表舞种是农乐舞和长鼓舞。 二、定义 1、秧歌概念:流行于我国北方汉族地区,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2、花灯概念:主要流行于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省。在发展过程中,花灯形成了两种主要类型:一类偏重于舞蹈,由青年男女载歌载舞或对唱对舞;另一类偏重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向民间小戏发展。 3、“麦西来甫”即聚会之意,是维吾尔族的一种群众性文娱活动,常在节日、周末或收获季节举 行。主要内容赛乃姆歌舞。 4、木卡姆意为“大曲”,是一种包括歌曲、歌舞 和器乐曲的综合大型套曲。 5、农乐舞概念:是朝鲜族农耕生活的反应,源于 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后来发展为农事劳动中 的自娱性集体舞蹈。 6、长鼓舞概念:长鼓是朝鲜族民间乐器,同时也 是长鼓舞的舞蹈道具。 7、说唱音乐的定义:说唱又叫曲艺,是由我国古 代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长期发展演变而 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用来演唱历史、 传说、故事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 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 8、单弦牌子曲概念:又叫做单弦或八角鼓,流行 于北京、天津、河北省各地和东北地区。一种自 娱、娱人的说唱艺术“八角鼓”,以演唱者所用的 击节乐器八角鼓而得名。“八角鼓”又有岔曲、群 曲、拆唱、单弦等几种称呼。 9、京韵大鼓概念:又叫“京音大鼓”,广泛流行 于河北省和华东、东北的部分地区,是我国北方 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 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京韵大 鼓由木板大鼓改革发展而形成。 10、板腔体概念:又叫板式变化体,以一对上下 句为基础,在变奏中突出节奏、节拍对比的作用, 以不同板式的联结和变化作为音乐结构的基本手 段,并配合腔调上的各种变化。 11、梆子腔概念:又叫西秦腔、乱弹、秦腔等名 称,因演唱时用来击节的乐器是硬木梆子,故名 梆子腔,俗称“桄桄乱弹”。 12、皮簧腔概念:皮簧(黄)腔是以“西皮”和 “二簧(黄)”两种腔调为主的戏曲声腔。 13、民间舞蹈是音乐与表演相结合的艺术,它有 民间歌舞和民间乐舞两种形式。民间歌舞是以歌 与舞相伴随的形式,或边歌边舞,或歌舞交替。 14、堆谐:堆谐是西藏西部地区的歌舞。堆是地 名,指雅鲁藏布江流域从日喀则以西至整个阿里 地区。谐为藏语歌唱之意。堆谐是在藏族最古老 的民间歌舞“果谐”和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加工形 成的,原是堆地人民丰收时敬神的歌舞,后由流 浪艺人带入拉萨等城市,逐渐演变为脚下敲击节 奏的踢踏舞形式,并出现了职业艺人。 15、囊玛:囊玛是西藏古城拉萨独有的一种格调 很高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 16、岔曲:岔曲即八角鼓曲调,始为八旗军中的 “马上曲”,也有说法认为是乾隆年间由当时民间 盛行的戏曲高腔的“脆白”发展而成,因一旗籍 士兵宝小岔唱得最好而得名,同时在八旗军中也 颇流行,他们常以“群曲”形式演唱庆祝胜利的 赞歌。 17、民间器乐:民间器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 的民间传统音乐,有独奏和合奏两种表演形式。 三、论述 1、花灯的主要形式有:①灯舞。这是最早的表演 形式。表演者手持制作精美的各色彩灯,载歌载 舞。有时还有大头和尚、渔父或小丑等角色同舞。 ②集体歌舞。参加者人数众多,有极强的自娱性。 众人手持同样道具,如灯笼、扇、巾或花篮等, 边歌边舞,并走出各种队形。③小型歌舞。男女 二三人,表演有简单情节的小歌舞,内容是劳动 或爱情生活等。常即兴编词配舞。 2、南疆木卡姆的音乐结构:①木卡姆—感情深沉 的散板序唱,节奏自由,乐句长短不一。②穹乃 额玛(或译作穹乃额曼)—意为“大曲”,由若干 叙诵性歌曲和歌舞曲组成。③达斯坦—原意为“叙 事曲”,即叙事歌曲。由三四首歌曲组成,歌曲之 间有完整的间奏曲。④麦西来甫—曲3到6首舞 蹈歌曲组成。 3、说唱音乐的表现形式①单口唱。由一个演员演 唱,有自兼伴奏和专人伴奏两种情况。歌唱者主 要是故事的讲唱者,有时也模拟不同角色。②对 口唱。由二人担任演唱,有歌唱者同兼伴奏的情 况,也有由专人伴奏的情况。两个歌唱者在必要 时可做适当的角色分工,同时又具有充当多个角 色的灵活性。③帮唱。在单口唱或对口唱的基础 上,伴奏人员参加帮腔。④拆唱。由三五名演员 各自分担一定的角色。⑤群唱。由多人齐唱、轮 唱。⑥走唱。一二人到三五人不等,边舞边唱。 以唱故事为主要内容,舞只是烘托气氛与活跃场 面。在表演中演员往往即讲故事又模拟不同角色, 具有说唱音乐的特点。 4、刘宝全“鼓王”的主要成就①为适应听众的欣 赏习惯,将河间府的口音改为北京话,使“怯大 鼓”成为“京韵大鼓”。②学习过京剧,吸收了戏 曲、说唱形式的声韵、唱法。③借鉴京剧的表演 形式,形成一套适合于说唱艺术的表演技巧,加 进了表情、动作,使大鼓的表演改变了呆板、拘 谨的形式。④将木板大鼓以一板一眼和有板无眼 为主的唱腔结构,改为以一板三眼的慢中板和有 板无眼的紧板为主,必要时穿插一些一板一眼的 板式。⑤精于音律,善于创制新腔,勇于革新, 逐渐形成“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说即是唱, 唱即是说”的说唱风格,把大鼓艺术叙事抒情、 刻画人物的表现能力推向新的境界。⑥修订了许 多大鼓书词,并创作了许多新段子。(修订了《白 帝城》《活捉三郎》等大鼓书词,并创作了《大西 厢》《闹江州》等新段子。) 5、戏曲的综合性表现体现在何处?戏曲是包含时 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不仅是 我国民间音乐其他体裁民歌、歌舞、说唱、器乐 音乐成就的集大成者,而且也包含了我国杂技、 武术的技艺成就,同时又是传统歌舞、说唱、滑 稽戏等多种表演艺术形式的演技的结合。另外, 戏曲的剧本创作体现了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 戏曲舞台上人物的脸谱、化妆、服装和道具也表 现出我国传统美术的观念和特点。除了戏曲本身 是综合性的艺术品种之外,戏曲演员的舞台表演 也是综合性的技艺,它要求演员掌握唱,念,做, 打四个方面的表演技能。唱包括演员的独唱和对 唱。念是演员在舞台上的念白。做一般是指舞蹈 化的形体动作。打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一般分 作把子功和毯子功。戏曲表演中的“唱念做打” 是有机的结合,它们融为一体,共同为表现剧情、 塑造角色服务。 6、旧中国时期最具代表民间音乐家、民间艺人① 华彦钧(1893-1950)《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 船》《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雪》②刘天华 (1895-1933)《光明行》《月夜》《胡弦操》《良宵》 《病中吟》《竹影摇红》《悲歌》《闲居吟》《歌舞 引》③聂耳(1912-1935)《金蛇狂舞》反映工人 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义勇军进 行曲》④冼星海(1904-1945)第一部大合唱《生 产大合唱》中西方乐队组合,首创用民乐伴奏的 形式(主要的艺术成就,代表作,生平) 7、合奏乐的类型:⑴丝竹乐①江南丝竹②广东音 乐③潮州弦诗④福建南曲指谱乐⑵吹打乐①辽宁 鼓乐②山东鼓吹③晋北鼓乐④冀中管乐⑤十番锣 鼓⑥潮州锣鼓⑶清罗锣 8、民间舞蹈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我国各族 民间舞蹈的社会功能)由于各民族的社会状态和 文化艺术发展阶段有所不同,各民族的民间舞蹈 用于礼仪、祭祀、宗教、礼仪等多种社会功能。 用于各种礼仪的少数民族舞蹈很多。在丧事中进 行的歌舞活动有,例如布依族的香花舞,仫佬族 的追魂舞、哈尼族的阿依搓等。常伴随婚礼进行 的有保安族的民间歌舞“特让勒阿其热”、布朗族 的民间歌舞“跳歌”、东乡族的民间歌舞“哈利” 等等。用于祭祀的民间舞蹈有蒙古族的安代、羌 族的皮鼓舞、珞巴族的巫舞、等等。属于宗教舞 蹈的有蒙古族。鄂伦春族、满族的萨满舞,门巴 族的跳神和纳西族的东八舞等等。属于民俗性舞 蹈的有侗族的舞春牛等。 9、四川清音的分类:四川清音的曲目非常丰富, 演唱内容大致有两类:①是历史戏剧和民间传说, 如《秋江》、《昭君出塞》、等;②是抒情诗词,内 容多为描写女子的爱情和生活,如《悲秋》、《绣 荷包》等。

《二泉映月》公开课教案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描写琴声的句子。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乐曲,而且还是一处美丽的风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美丽的“二泉映月”。 2、出示词语,读词语。 二、发现一处美景 1.同学们,大家都已知道了《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但是关于“二泉映月”,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著名的风景。 2.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说给大家听一听。 (1)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2)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 (3)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志萦绕在他的耳畔。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生交流) 4.课文中整整四处描写“二泉映月”这首风景,我呢,已经把描写二泉映月的优美词语都摘了下来,大家看大屏幕。 树木葱茏藤萝摇曳 一泓清泉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5.试读这些词语,读出一种感觉,轻轻地、缓缓地给人一种幽静的月夜感觉。 三、体验一段人生 过渡:是的,在我们的眼中这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一幅秀丽的画卷。但是对于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他看得到吗?(看不到)因为他是一个——瞎子。一个瞎子面对如此美丽的画面,他却看不见,在他的生活中只有黑暗,无边无际的黑暗,无穷无尽的黑暗。就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阿炳度过了一段怎样的人生呢? 1、出示第三自然段,自由读 2、就在这十多年中,阿炳留在无锡街头的是什么样的印象?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带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3、理解“整天”:什么叫整天?就这样一直过了多少年? 十多年过去了,阿炳整天——带着墨镜,整天——操着胡琴,整天——卖艺度日。 4、短短的两句话,写不尽阿炳一生的不幸。透过它,我们似乎看到了阿炳孤苦无依、卖艺度日的画面—— 师描述:也许是在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得出去卖艺;也许是在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还得出去卖艺;也许某一天,阿炳生病了,发着高烧,浑身发抖,可他不得不硬挺着出去卖艺;也许,在他卖艺的路上,不小心跌倒了,有人竟偷偷拿走了他卖艺得来的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