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969-2013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

DB11T 969-2013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
DB11T 969-2013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

DB

ICS 17.120.01 备案号:

北京市地

北京市地方标准

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

Standard of storm water runoff calculation

for urban storm drainage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

DB11/T 969-2013

主编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 2012 年07 月 01 日

2012 北京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及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京质监标发[2012]第20 号》立项计划,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适用于雨水管道、排水明渠及雨水泵站规划设计的流量计算方法、暴雨强度公式、径流系数、重现期以及设计降雨雨型。分为1.总则;2.术语;3.技术内容等章节。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工作,日常管理机构为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

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与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0号,邮编:100045,联系电话:88073685,邮箱:wei3@https://www.360docs.net/doc/eb14756800.html,)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联系电话: 68017520 ,邮箱: bjbb3000@https://www.360docs.net/doc/eb14756800.html,。

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市水文总站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市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昕、韦明杰、王军、周楠森、李艺、王理许、杨忠山、郭文利、曹志农、李萍、白国营、徐咏梅、周玉文、张书函、马京津、许可、王强、马洪涛、汪

子棚、潘艳艳、郭磊、付征垚、崔硕、史德雯、韦宇硕、苏东彬、陈建刚、梁

灵君、杨淑媛、翁窈瑶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陈铁、赵锂、李俊奇、赵志新、郭金燕、刘和平、郝天文、杨明松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和定义 (2)

3. 计算方法与参数 (3)

3.1 暴雨径流量计算方法 (3)

3.2 暴雨强度公式 (3)

3.3 重现期 (4)

3.4 径流系数 (4)

3.5 设计雨型 (5)

附录A 1440min雨型分配表 (6)

本标准用词说明 (14)

引用标准名录 (15)

附:条文说明 (16)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and Definition (2)

3. Caculation Method and Parameters (3)

3.1 Caculation Method of storm water runoff (3)

3.2 Formula of rainfall intensity (3)

3.3 Recurrence interval (4)

3.4 Runoff coefficient (4)

3.5 Designed rainfall pattern (5)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14)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5)

Addition:Explannaton of provisions (16)

1.总则

1.0.1为规范本市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工作,提高雨水系统规划设计质量和水平,确保城市雨水系

统的安全可靠,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编制本标准。

1.0.2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中暴雨径流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参数。

1.0.3本标准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的城镇雨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2.术语和定义

2.0.1 降雨历时 duration of rainfall

降雨过程中的任意连续时段。

2.0.2暴雨强度 rainfall intensity

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的降雨体积表示。

2.0.3雨分区rainfall partition

将某一地区划分为若干具有相同暴雨特征的区域。

2.0.4重现期 recurrence interval

在一定长的统计期间内,等于或大于某统计对象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

2.0.5年多个样法 annual multi sampling method

从每年的降雨资料系列中均选取若干个降雨量最大值作为样本系列,进行频率计算的选样方法。

2.0.6径流系数 runoff coefficient

一定汇水面积内地面径流水量与降雨量的比值。

2.0.7综合径流系数 integrated runoff coefficient

在总汇水面积上各种不同性质地面的径流系数的面积加权平均数值。

2.0.8汇水面积 catchment area

雨水管渠汇集降雨的流域面积。

2.0.9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 storm water runoff control and utilization facilities

对一定区域内的雨水进行滞蓄、入渗、回用、调控排放,以削减区域外排径流峰值或总量的设施。

2.0.10雨水泵站 storm water pumping station

分流制排水系统中,提升雨水的泵站。

2.0.11低洼地区 low-lying area

无法通过重力流方式正常排水的地形低洼的城市建设区。

2.0.12设计雨型 designed rainfall pattern

反映降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典型降雨过程。

2.0.13折减系数 reduction coefficient

考虑排水管道流速调节和管道空间利用的参数。

3. 计算方法与参数

3.1暴雨径流量计算方法

3.1.1采用推理公式计算雨水系统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有条件的地区,雨水系统设计流量也可采

用数学模型法计算。

Qs=q ΨF (3.1.1)

式中: Qs ——雨水系统设计流量(L/s ); q ——设计暴雨强度[L/(s ·hm 2

)]; Ψ—— 径流系数; F —— 汇水面积(hm 2

)。

注:当有允许排入雨水管道的生产废水排入雨水管道时,应将其水量计算在内。

3.1.2区域性雨水干线的流量计算,除应按雨水管道流量计算方法计算外,还应采用其他小流域流量计算等方法复核。

3.2暴雨强度公式

3.2.1本标准给出的暴雨强度公式的选样方法为年多个样法。

3.2.2北京市分为2个暴雨分区。以镇级行政区作为划分基础单元。房山区的史家营乡、大安山乡、佛子庄乡,门头沟区的清水镇、斋堂镇、雁翅镇、妙峰山镇、大台街道、王平镇、潭柘寺镇,昌平区的流村镇、阳坊镇、马池口镇、南口镇,海淀区的上庄镇,延庆县的八达岭镇、康庄镇、大榆树镇、井庄镇、延庆镇、沈家营镇、张山营镇、旧县镇、永宁镇、香营乡、刘斌堡乡、四海镇、大庄科乡、千家店镇、珍珠泉乡,怀柔区的宝山镇、九渡河镇、汤河口镇、长哨营满族乡、喇叭沟门满族乡等乡镇划为第Ⅰ区;其余地区划为第Ⅱ区。

3.2.3第I 区设计暴雨强度应按公式(3.2.1)计算。

912

.0)35.11()

lg 74.01(3064++=

t P q (3.2.3)

式中:q ——设计暴雨强度[L/(s ·hm 2

)];

t ——降雨历时(min ); P ——设计重现期(年)。

适用范围为:t ≤180min ,p=0.25年~100年。

3.2.4第Ⅱ区设计暴雨强度根据降雨历时和重现期的不同应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711

.0)8()

lg 811.01(2001++=

t P q (3.2.4-1)

适用范围为:t ≤120min ,p ≤10年。

642

.0)8()

lg 047.11(1378q ++=

t P (3.2.4-2)

759

.0)10()

lg 091.11(2313q ++=

t P (3.2.4-3)

适用范围为:360min ≥t >120min ,p ≤10年。

744

.0)10()

lg 321.11(1913q ++=

t P (3.2.4-4)

适用范围为:360min ≥t >120min ,p >10年。

3.2.5雨水管渠的降雨历时t 应按公式(3.2.6)计算。

t=t 1+mt 2 (3.2.5)

式中:t 1——地面集水时间(min ),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装情况而定,一般可采

用5min ~15min (下凹桥区雨水泵站除外)。 t 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 m ——折减系数,宜采用1。

3.2.6对于跨越暴雨分区的雨水管渠,下游管渠采用的设计暴雨强度不应低于上游。

3.3重现期

3.3.1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范围内用地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同一雨水系

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3.3.2雨水管渠及泵站的设计重现期,应按表3.3.2的规定选取。

表3.3.2 雨水管渠及泵站设计重现期表

雨水管渠位置 一般地区 重要地区

特别重要地区

一般道路

重要道路

特别重要道路

设计重现期(年)

3

5

10

3

5

10

3.3.3地铁、重要地下设施出入口等重要基础设施必须单独设防,其设防标准应结合具体情况依据相关

规范确定。

3.3.4下游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不应低于上游管渠。参加下游雨水管渠流量计算的全部汇水面积所对应的设计重现期应与下游管渠的设计重现期一致。

3.3.5计算承担重要道路及城市主干道雨水排除任务的雨水管渠流量时,其全部汇水面积所对应的设计重现期均应采用该道路的设计雨水重现期。

3.4 径流系数

3.4.1绿地、屋面和路面等不同种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缺乏资料时可按表3-4-1选取。

表3.4.1 不同地面种类径流系数表

地面种类 径流系数 绿地

0.15~0.3 各类屋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及广场

0.85~0.95 大块石铺砌路面及广场 0.55~0.7 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及广场

0.55~0.65

干砌砖石或碎石路面及广场0.35~0.40

非铺砌土路面0.25~0.35

3.4.2汇水范围内的综合径流系数应根据不同地面种类的径流系数,按照其各自面积占汇水面积的比例,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得到。

3.4.3不同用地类型的规划建设区规划综合径流系数参考值可按表3-4-2选取。

表3.4.3 已建成区综合径流系数表

用地类型综合径流系数

公园绿地区0.30~0.40

工业及集中居住区0.60~0.70

集中办公及集中商业区0.64~0.85

校园区0.60~0.65

3.4.4应依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加强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建设。

3.5 设计雨型

3.5.1设计雨型可用于雨水管渠和泵站的模拟计算,也可用于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等。重现期为3年、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的最小时间段为5min的最大时间段为1440min的设计雨型分配过程详见附录A.1,其适用于1440min以内不同时间段的雨型推求。

附录A 1440min雨型分配表

表A 1440min雨型分配表

序号H1440- H720H720- H360H360- H240H240- H180H180- H150H150- H120H120- H90H90- H60H60- H45H45- H30H30-H15H15-H5H5

1 0.00%

2 0.00%

3 0.00%

4 0.00%

5 0.00%

6 0.00%

7 0.00%

8 0.00%

9 0.00%

10 0.00%

11 0.00%

12 0.00%

13 0.00%

14 0.00%

15 0.00%

16 0.00%

17 0.00%

18 0.02%

19 0.02%

20 0.02%

21 0.00%

22 0.01%

23 0.01%

24 0.01%

25 0.00%

26 0.00%

27 0.00%

28 0.08%

29 0.03%

30 0.01%

31 0.00%

32 0.19%

33 0.04%

34 0.03%

35 0.08%

36 0.02%

37 0.12%

38 0.28%

40 0.27%

41 0.28%

42 0.03%

43 0.15%

44 0.40%

45 0.54%

46 0.36%

47 1.06%

48 1.46%

49 1.80%

50 1.84%

51 3.32%

52 8.16%

53 5.57%

54 5.08%

55 3.66%

56 3.89%

57 2.58%

58 2.20%

59 2.11%

60 2.41%

61 3.69%

62 3.86%

63 4.35%

64 4.20%

65 3.32%

66 2.62%

67 2.32%

68 1.28%

69 1.44%

70 0.79%

71 0.59%

72 0.40%

73 0.47%

74 0.92%

75 1.34%

76 0.50%

77 0.52%

78 0.45%

79 0.39%

80 0.47%

81 0.46%

83 0.41%

84 0.47%

85 0.52%

86 0.52%

87 0.51%

88 0.73%

89 0.73%

90 0.73%

91 0.40%

92 0.39%

93 0.34%

94 0.34%

95 0.25%

96 0.25%

97 0.25%

98 0.25%

99 0.30% 100 0.07% 101 0.07% 102 0.08% 103 0.21% 104 0.23% 105 0.29% 106 0.37% 107 0.38% 108 0.37% 109 0.30% 110 0.24% 111 0.51% 112 0.49% 113 0.17% 114 0.18% 115 0.18% 116 0.18% 117 0.18% 118 0.17% 119 0.12% 120 0.11% 121 0.06% 122 0.11% 123 0.17% 124 0.19%

126 0.22%

127 0.27%

128 0.25%

129 0.08%

130 0.50%

131 0.36%

132 0.31%

133 0.31%

134 0.28%

135 0.29%

136 0.28%

137 0.30%

138 0.03%

139 0.03%

140 0.04%

141 0.03%

142 0.03%

143 0.03%

144 0.04%

145 1.59% 146 2.46% 147 0.71% 148 0.22% 149 0.21% 150 0.36% 151 1.85% 152 0.65% 153 0.39% 154 0.58% 155 0.95% 156 1.11% 157 2.35% 158 4.18% 159 3.62% 160 2.71% 161 0.96% 162 0.53% 163 0.46% 164 0.83% 165 0.75% 166 1.26% 167 1.60%

169 1.18%

170 1.10%

171 0.96%

172 0.91%

173 0.83%

174 0.91%

175 0.85%

176 1.06%

177 1.04%

178 1.65%

179 1.23%

180 1.62%

181 3.40%

182 4.26%

183 1.13%

184 1.10%

185 0.90%

186 1.04%

187 0.96%

188 0.88%

189 1.48%

190 0.56%

191 0.63%

192 2.95%

193 3.79%

194 3.13%

195 3.73%

196 5.94%

197 4.66%

198 4.18%

199 3.59%

200 4.94%

201 29.29%

202 39.69%

203 46.67%

204 100.00% 205 53.33%

206 34.55%

207 25.76%

208 49.88%

209 20.82%

210 41.02%

212 28.19% 213 17.52%

214 15.06%

215 19.12%

216 26.12%

217 10.93%

218 11.25%

219 16.02%

220 14.86%

221 16.80%

222 13.88%

223 19.74%

224 18.71%

225 25.23%

226 15.73%

227 12.46%

228 16.76%

229 13.63%

230 16.19%

231 20.90%

232 18.21%

233 13.24%

234 12.88%

235 15.14%

236 19.64%

237 13.19%

238 16.19%

239 17.92%

240 11.33%

241 7.71%

242 7.59%

243 5.30%

244 5.37%

245 3.18%

246 4.00%

247 3.64%

248 4.58%

249 4.91%

250 4.19%

251 5.22%

252 5.12%

253 3.84%

255 4.54% 256 4.05% 257 3.24% 258 3.26% 259 4.26% 260 4.70% 261 4.86% 262 3.85% 263 2.53% 264 1.63%

265 1.54%

266 1.68%

267 1.43%

268 1.23%

269 2.09%

270 1.82%

271 1.40%

272 1.39%

273 1.90%

274 1.09%

275 1.78%

276 3.18%

277 1.67%

278 2.11%

279 1.64%

280 0.83%

281 1.04%

282 1.08%

283 1.30%

284 1.41%

285 1.77%

286 1.55%

287 1.03%

288 0.79%

表A中:

序号—时间段排序,每个时间段为5min;

H t—某一设计频率的t时段降雨量,单位为mm;

H t1-H t2—某一设计频率t1与t2时段设计降雨量的差值,单位为mm;n%—某一设计频率的分时段降雨量占总时段降雨量的百分比为n%。表A可以概化为下图

4.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松滋市纸厂河镇纸金小区详细规划 1.题目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松滋市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是一项实际工程项目 2.研究目的和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作为规划最微观的层面,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日前城市飞速发展的时期,有许多城镇居住区的兴起。因此,城镇居住区的规划成为了城市中一个具有特色的区域。松滋市纸厂河镇纸金社区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就是一个这样的项目。通过此项目设计,巩固大学几年来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项目的设计中,锻炼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对项目的研究,可以初步掌握此类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加强对规范的深入了解,学会应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当地的有关规定。通过针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将来进入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次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 3.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周文霞,王翠萍.宜人·怡人·冶人——议如何创造高品质的居住小区外部环境 华中建筑 , Huazhong Architecture, 编辑部邮箱2003年05期 [2]曾湘; 对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四川建材 , 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 编辑部邮箱2009年06期 [3]彭燕; 开放式结构居住小区的发展研究 【网络出版投稿人】重庆大学硕士 [4]吕雪梦;基于住宅选择视角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 【网络出版投稿人】浙江大学硕士 [5]崔淑勇; 郊区化居住小区建设与发展模式探讨 商业时代 , Commercial Times, 编辑部邮箱2008年20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收录刊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的现状与发展浅析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的现状与发展浅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浙江宁波市在台风、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下雨水排放系统的研究,分析其雨水排放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科学有效的雨水排放系统的整改措施和发展建议,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排水能力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应对能力。 关键字: 雨水排放系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发展建议 1 引言 雨水排放系统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体系,是促进城市规划及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宁波市地处东南沿海,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夏季常会受到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侵害。过去几年里宁波市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洪涝的敏感性不断增强。 2 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历年的台风、强降雨等突发性极端天气考验了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例如,2012年的强台风“海葵”和2013年的强台风“菲特”分别造成宁波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1.9亿元和333.6亿元。强台风带来的暴风和强降雨,造成余姚全城70%被淹五天,宁波市超5万辆汽车受损,地势低洼区域雨水倒灌,城区多处重要路段、下穿通道积水严重,部分道路被冲毁。 图1 下穿通道受淹图图2 道路冲毁图 引起城市内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短时间内降雨量大、受纳的江河水位高是其客观诱因,而雨水排放系统的排水能力不足是其客观直接原因。造成雨水排放系统排水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了规划设计有待完善,老旧区域及乡镇现有排水系统的落后,河道局部堵塞,排洪体系不完善,排水系统管理体制亟待改进等。 2.1 规划设计有待完善 1.部分重要区域的排水设施设计标准偏低。对常年遭遇台风、强降雨等天气的城市来说,降雨量易超过设计排水能力,从而造成积水等问题。 2.室外地面硬化程度较高。在高歌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地面硬化面积的增加意味着渗水能力的弱化,径流系数的增加,且使地面渗水功能大幅降低,地下蓄水能力差,一旦雨水袭来,会在短时间内使排水系统不堪重负,形成积水。 3.城区多处下穿通道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早期修建的下穿工

城市雨水花园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可编辑)

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 除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 文的研究工作和成果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已致谢。 本论文及其相关资料若有不实之处,由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璺盈 刀弓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 本人作为学位论文作者了解并愿意遵守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在导师指导下创作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西安理工大学所有,本人今后在使用 或发表该论文涉及的研究内容时,会注明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 如下使用权,包括:学校可以保存学位论文;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可以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西安理工大学对学位论文全部内容编入公开的数据库

进行检索。本学位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 院办理。 经过学校保密办公室确定密级的涉密学位论文,按照相关保密规定执行;需要进行 技术保密的学位论文,按照《西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技术保密申请表》内容进行保密附 《西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技术保密申请表》。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 论文作者签名: 如年彳月日 :刍玺导师签名:≮垄』叁坠摘要 煳聊~ 论文题目:城市雨水花园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 学科名称:环境工程 研究生: 田露 作者签名: :卫盈 指导教师: 贾忠华教授 导师签名:≮地垒 罗纨教授 导师签名:趾 摘要

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条件,对雨水径流的水文过程及水质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 响。为了在城市景观格局的限制下,尽量地减小这些负面影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寻城 市雨水处理的有效途径。本论文通过监测试验与实验室化学分析,从污染物浓度和总量削 减两个方面研究了雨水花园这一新型雨水处理系统对屋面雨水径流的处理效果,取得成果 如下: 、从至年对场降雨过程的监测结果表明,屋面雨水径流中总磷、硝氮 以及总悬浮物随降雨过程变化很大,其中降雨初期径流中,上述种污染物浓度较高:总 氮和氨氮的平均浓度基本都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水体标准,最大浓度是《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类水标准的倍左右:降雨后期总磷、硝氮的平均浓度在《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中类水体标准之内,而总固体悬浮颗粒物的平均浓度在《地表水资源环境 质量标准》中类水体标准之内。 、雨水花园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差别很大,其中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浓度

城市规划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汪剑锋

安徽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题目怀远县唐集镇武杨村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学生姓名汪剑锋―指导教师I—梁鑫斌―r职帚助教研究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应用前景(附参考文献):

研究方法:1、文献比较收集查阅相关技术资料,消化吸收,形成初步设计思路。 2、实际调研现场调研,了解项目地块周边环境,结合基地现状,充分了解周边的有利条件。 3、归纳总结在文献比较、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形成初步方案并绘制各项规划分析图,完成设计构思。 4、图形文字结合通过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更好的展现方案。用同一的标准书写、绘制规划文本及图纸 思路:

规划通过现状调研,了解村民们的关注焦点,同时结合上位规划及美好乡村建设的要求,确定规划重点如下: 1、根据武杨村的等级和规模合理配套公益性设施及经营性设施。 2、合理确定村庄道路等级,合理确定各级道路的路面宽度,形成环路,实现户户通。配设停车场地,提高村庄对外通达能力。 3、配套村民文化休闲场地,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4、解决村民的用水问题,优先实现区域供水。无条件时建设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5、统筹电力、有线电视、网络、电话配置,并考虑今后扩展的可能性。 6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规划配置垃圾收集站垃圾箱等。 7、整治好村庄排水系统,疏通水系。改善农居室内的厨房卫生设施,给排水等基础设施,适应现代生活要求。 8、整治村容村貌。整治改造已有农居,使新老建筑风格融合、协调,突出村庄自身特色。搞好村庄绿化工作,美化村容村貌。

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2012年10月一12月确定设计方向及题目。 2013年01月一02月现场勘查记录资料。 2013年02月一03月做问卷调查,结合所得结论绘制功能分区及平面图。 2013 年3月01 —27 日确定大体布局及根据实际绘制局部效果图草图。 2013 年3月27 —30 日绘制平面图。 2013 年4月01 —20 日将已绘制的平面图及功能分区图给老师批改。 2013 年4月20 —25 日最后确定功能分区及效果图小样。 2013 年4月25 —30 日再次实地考察分析并绘制道路系统平面图。 2013年4月31 —5月16 确定最终详细方案,认真遵循老师所给的意见绘制修改方案。 日 2013 年5月16 —30 日制作电子版的毕设,加上详细合理的设计说明。设计完成,准备答 亠、丄 辩。 指导教师意见(研究的意义、创新点、前期基础工作、存在的难点和困难、建议等) 指导教师签名: 学院领导组意见: 签名:

雨水回用计算书案例

南京诚园(南区) 雨水综合利用方案说明 南京吉佳新材料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四月

一、雨水收集利用的价值 水是生命的起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物质基础。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人们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另一方面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由此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不断加剧。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8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由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在水资源保有量相对较大的南方省区同样面临缺水的威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增长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水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问题。绿色建筑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提倡水的循环利用、雨水与中水处理回用,使水环境系统的综合效率达到最优,降低能耗,做到无废无污染,建成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城市的扩张,将不可避免的造成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增加、地表雨水径流系数和径流量的提高,从面导致雨水大量流失,需加大排水系统的建设规模和投资资金;同时,由于减少了雨水的地下渗入量,使得地下水得不到充分涵养,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鼓励水的复用和回用,经过近30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在水的重复使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技术和工艺上都为城市排水的重复使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上述基础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完善了各种相关和配套规定和标准,倡导和激励污水的处理和回用。 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已得到全世界各国的认可。收集利用的雨水在一定范围内可代替自来水,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污水管网的负荷。而屋面雨水污染程度较轻,处理成本低,更应该是我们收集利用的主要对象。

城区路面雨水径流水文水质特征试验

第30卷第9期2 0 1  2年9月水 电 能 源 科 学 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Vol.30No.9 Sep .2 0 1 2文章编号:1000-7709(2012)09-0026- 04城区路面雨水径流水文水质特征试验研究 陈伟伟,张会敏,詹小来,卞艳丽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鉴于研究城区路面径流水文过程与污染物变化特征可为有效利用城市雨水、控制非点源污染等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污染物分析方法对新乡市2010年城区路面3场降雨—径流的水文、水质过程进行采样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路面径流系数在0.78~0.82之间,径流曲线形态与降雨过程线类似,两者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径流初期污染严重,后期COD、SS浓度分别小于203、458mg/L;各指标的标准差率呈SS>COD>DO>pH值的趋势,这与各自浓度变化过程的指向性一致;径流中COD与SS之间的相关性较好,而DO与其之间的相关性较差。 关键词:城区路面雨水;水文水质特征;降雨—径流过程;场次平均浓度 中图分类号:TV121+ .2;X143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2-02-13,修回日期:2012-03- 05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1CB40330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HKY-JBYW-2010- 17);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基金资助项目(201101049)作者简介:陈伟伟(1980-) ,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资源与水环境,E-mail:chenwei0217@126.com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由城区降雨径流形成的污染已成为城市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 一[1]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 发达国家开展了大量的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研究, 包括单场暴雨和长期平均污染负荷输出、降雨初期冲刷效应、径流污染特征和影响因子分析及3S技术的应用 等[2,3] 。而我国对此研究却远滞后于美国、欧盟等国家,直到2000年以后才引起广泛关注[4] 。但 目前这些研究成果比较零散,基础性研究较少,对降雨—径流的水文水质过程难以作出有效识别,且径流污染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较为落后,不利于径流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分析、非点源污染负 荷模型的构建及制定径流污染控制措施等[ 5,6] 。鉴此,本文在对新乡市2010年城区混凝土路面降雨—径流水文水质过程进行同步监测分析的基础上,以污染物在场次雨水径流过程中的变化为主要对象,研究其运移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对完善城市非点源污染基础数据库、分析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构建城市雨水径流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模型、 制定可行实用的径流污染管理技术与方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 城区路面雨水径流取样及分析方法 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位于东经113°23′~ 114°59′、北纬34°53′~3 5°53′之间,城市建成区面积100km 2 。新乡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及春、 秋两季的大部分时间为西伯利亚冷高压所控制,雨雪稀少、风多干冷、空气干燥、蒸发量大、东北风居多;夏季为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所控制,水汽充沛、雨量集中、偏南风较多;多年平均气温14.5℃,多年平均降雨量541mm,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928mm,无霜期220d,全年日照时间2  400h,平均风速2.0m/s,平均相对湿度68%;降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受东南季风影响,城区夏、秋两季降雨最为密集,其中6~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4%以上。 试验采样点为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新乡节水试验基地的混凝土路面,试验区呈矩形,横向坡度0.3%,纵向坡度1.0%,长3.85m,宽3.50m, 面积13.48m2 。在天然降雨情况下采用50L聚乙烯桶收集路面雨水径流,利用安装于基地内的自动气象站装置(VantagePro2)同步获得场次降雨过程线,根据记录的雨量累积数据计算不同时刻降雨强度。对各场次径流过程, 根据单次采样耗时与容器体积计算的瞬时径流量作为采样起止时刻中值瞬时径流量,最后利用降雨强度、径流强度定量描述各场次降雨—径流水文水力过程。同时,

市政道路雨污水排水系统设计分析

市政道路雨污水排水系统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14T17:42:42.22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作者:王爱娟 [导读] 把握工程施工要点,保证施工质量,以满足城市道路的排水要求,营造良好的城市交通环境。 河北省衡水市排水管理处 053000 摘要:为了维护我国城市环境,市政道路雨污水排水系统的建设十分重要,排水系统的良好应用有效地维持城市环境的平衡,进而大部分城市开始建设或者改建市政排水系统。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市政道路雨污水排水系统设计,并对市政道路雨污水排水系统的管道排水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面排水设计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市政道路;雨污排水;管道系统;路基排水设计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城市规模及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给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其中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是及时排出雨水,保持道路通畅的关键设施。应结合以往经验以及城市道路实际,做好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把握工程施工要点,保证施工质量,以满足城市道路的排水要求,营造良好的城市交通环境。 1市政道路雨污水排水系统设计分类分析 1.1明沟系统 明沟系统是市政道路雨污水排水系统设计当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分类,其主要设置与道路的出口、人行横道等位置,通过涵管、盖板等设备的功能,结合明沟来实现排水。在现代的技术水平上来说,明沟系统又被分为横向明沟、纵向明沟两个种类。此两明沟系统均是具备了独特的功能特点,可以应对不同的实际情况来使用,但无论是哪种明沟系统,明沟的设计都应当保持梯形,底部的高度至少要保持在30cm以上,而如果需要对明沟边坡进行铺砌时,其设计比例应当为1∶0.75-1∶1区间。明沟系统主要包括了干管、检查井、雨水口、街沟、连接管等,在实际使用时道路表面的雨污水会首先通过纵向或横向明沟流入街沟之内,进而通过结构将雨污水引入道路的雨水口,最终通过雨水口雨污水将通过连接管、干管的引流被排入湖泊当中。 1.2暗管系统 暗管系统与明沟系统的应用方式基本相同,但区别在于明沟系统较为适用于空间相对疏松的区域。而暗管系统则适用于空间密集的区域;暗管系统主要通过管道代替街沟,并埋设于地下,只留有稍低于地面水平面的管口来接收雨污水。暗管系统的应用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整体大部分的结构都掩埋在地下,因此不容易侵占空间,但是为了保障其接受雨污水的效果,其外留的管口较多,在施工难度上要稍高于明沟系统。 2现代市政道路雨污水排水系统制度分析 2.1分流制排水制度 分流制排水制度是一项较为先进的排水制度,其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排水系统将雨水与污水分开排放。这种方式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第一将雨水、污水的排水管道按照实际情况分开设置,以此实现雨水、污水分开排放;第二则是只设置污水管道,进而使雨水、污水都进入污水管道后,在之后的蓄水池接收雨污水体,最终通过相关技术将雨污水区分,再将有利用价值的雨污水回收利用,而不可利用的则进行分开排放。分流制排水制度的优点在于可以增加水资源的回收利用,但因为工艺步骤的复杂,其施工成本会相对较高。 2.2合流制排水制度 合流制排水制度是一项十分传统的排水方式,其实际上与上述第二种分流排水制度方法类似,即是通过单一的管道来接受雨污水,但不同的地方在于,雨污水进入管道之后并不会通过蓄水池进行接受,而是直接排放于天然的水体当中,此排水方式施工步骤简便,成本也相对较低,但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雨污水的污染程度严重,其直接将雨污水排入天然水体可能会造成重大的影响,所以综合来说合流制排水制度的弊大于利。 3市政道路雨污水排水的优化设计分析 3.1市政道路排水管规模计算 市政道路排水管规模计算,应根据自然地形的分水线正确地勾画出道路排水服务面积和人口,结合相关城市规划和道路最小纵坡,从而准确地计算出该道路排水所需要的管径及规模,这里需重点注意,道路沿线是否有转输过来的排水,如有转输排水,需相应增加转输流量,道路雨水重现期取值可根据道路所在城市规模和区域位置来取2~10a不等的重现期。道路综合径流系数根据道路服务范围规划用地情况各用地指标及所占面积比重按照内插法综合计算。排水管道纵坡设计一般情况下同道路纵坡,最小坡度一般≥3‰,最大设计流速 ≤5m/s,但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势落差较大的城市道路,道路纵坡普遍较大最大可能>10%,管道坡度按照道路坡度设计流速将不符合给排水规范要求,如果全部采用减少坡度跌水处理,则不利于道路地下空间综合管线横穿施工,随着新型复合管材出现并使用,管材各方面的性能均得到较大提高,根据GB 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6版)中说明,在污水计算流速达到最大设计流速3倍或以上的情况下,部分钢筋混凝土管和HDPE管等非金属管道仍可正常工作。根据塑料管道试验结果,分别采用含7%和14%石英砂、流速为7.0m/s的水对聚乙烯管和钢管进行试验对比,结果显示,聚乙烯管的耐磨性优于钢管。根据以上情况,规定通过试验验证,可适当提高非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 3.2路面的排水设计 市政道路排水包括市政道路表面排水与路面内部的排水,前者在设计时要注意设计的方案能快速地实现处理路面积水的效果,防止路面的积水严重影响车辆的行驶。后者要注重路基地下水的疏通,尽量避免路面的水进入路基对其冲刷造成地下空洞地面塌陷,路面塌陷情况近几年各地出现比较多,应引起重视。市政道路排水中要足够重视以下两方面的设计:合理布局排水管线及雨水口,既要考虑道路两侧地块排水的收集方便合理又要考虑道路本身的收水要求。道路两侧地块一般是通过排水管预留支管进行收集,道路实行单侧或双侧布管取决于道路宽度和两侧地块排水需要,综合考虑布置,以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在交叉口和低洼地方,应根据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来合理布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摘要: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路网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有效地解决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设施等生产要素相互分离的矛盾,促进社会经济与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雨水冲刷路面后,大气尘埃、尾气排放、固体垃圾等道路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就组要对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引言 雨水径流一般通过下渗使雨水涵养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源。有时也可以通过间接利用的方式先收集雨水径流,并通过去除初期的雨水径流的方式储存雨水,再经过人工处理,生态技术处理等方法将这些雨水回用于景观冲洗等用水途径。这样可以有效减缓城市水资源缺失以及涵养地下水源的问题,给城市带来了发展的动力。 一、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特征和影响 1、概述 我国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在北京开展了有关研究,随后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成都等大中城市也逐渐开展了类似研究,一些城市雨水控制及利用技术也相继得以提出,同时取得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种类、污染物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认识和控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来源复杂,一般来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道路径流以及屋顶径流冲刷等。由于不同城市雨水径流的实际发生过程受到下垫面等多种可变因素的影响,其所包含的污染物及其浓度也相应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看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大都含有碳氢化合物、SS和COD及一定的重金属和营养物污染物,而道路与屋顶径流是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原因。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一般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路面条件。道路的建设坡度可以影响汇流的时间,一般坡度越大,汇流时间越短,继而影响污染指数。(2)屋顶条件。屋顶面积可占城市总不可渗透表面的30 %以上,其对雨水径流污染的影响一方面源自城市大气降尘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源自屋面自身材质的影响。(3)降雨条件。降雨条件主要包括降雨强度、两次降雨的间隔时间、降雨量的大小等,一般来说,降雨强度越大,降雨时间间隔越长,降雨量越大产生的雨水径流污染越严重。

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必须搞明白的15个问题

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必须搞明白的15个问题 1、重点与非重点 普遍的来看,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平均水平要好一些,后劲比较足。其实这是很好理解的,师资力量、生源情况、教学条件、学术交流等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不否认很多院校也有优秀的人才。 重点与否的界定也有个标准,有些是学校综合实力很强,规划专业实力一般,有些恰恰相反,而且各院校的特长也不相同,所以也难比较。现在的用人单位也很实际,象购物一样,取得是性价比。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倒是现在有些院校实在胡闹,规划专业才办了几年,居然搞出一届6个班,据说还有的更离谱,8个班。简直就是误人子弟。 2、五年与四年 城市规划专业经历了从5年——4年——5年的变化,现在各届的学术带头人或用人单位领导大多本科都是4年制的,也没多大问题。所以重点不是你在学校待了几年,关键是自己的基础。学校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必要的。如果只是会画图,找个职业高中的学生就好了。千万别把自己训练成绘图员哦! 但是:同样重要的“会画图不是万能的,不会画图那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图是要画的,还的画好。 至于有的单位拒收4年的同学,可以理解。单位招人是需要成本的,谁也没哪么多时间调查研究。所以你的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你的最大优势展示出来,大多数人找工作会满天打电话、发邮件。单位一天接到几十个电话,几十个邮件,哪有功夫看?所以只好筛选了。 3、找工作 找工作得有些诚意,我有过这样的感觉,好几次在面试新生时,接到其它求职的电话。试想一下,你就是个仙女,在电话那一端俺也看不见啊!当然还是眼前的实在。所以奉劝各位同学,选准几家去面试,破费一些,面皮厚些,和你的职业人生比起来,这几个月的辛苦是值得的。 筛选单位,首先是城市,上海、深圳、广州、北京…..经济发达地区给你的决不是月收入多几千块,而是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 4、工作类型 公务员:去机关就不用说了,每个城市就哪么几家,除了有关系外,你要密切留意公务员的招考,网络如此发达,很易找。关系很重要,但实际上机会更重要。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有两种,一种是全额拨款的,一种是自收自支的。全额拨款的大致相当于“准公务员”,很多城市的编研中心都是此列。自收自支和企业类似,大多数的规划设计院属于此列。事业单位目前存在机构改革和国家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其发展方向不明,不过混“准公务员”队伍,和行政机关联系也很紧密,总是有机会的。重点是你是否有编制,事业单位是需要事业编制,否则很多优惠你都无法享受,遇上改制首先遭清理的也是这一帮。国企:很多大型的以方位命名的设计院或专业设计院均属此列,单位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但是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所有国企有的毛病都有。而且目前的管理层都在向着MBO 考虑吧,要不就在自己搞关联交易,改革是迟早的。 各类设计公司:良莠不齐,不可一概而论,有些还是不错的,当然要靠运气碰,这里也不便于评价,最好找到熟悉其内部的师兄问问。不过凡事都有例外,适合人家的不一定适合你哦。

城市规划-5-城市雨水径流控制

5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5.1 径流控制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攀升,建筑密度逐步上升,不透水性地面比例持续增加,汇流面积也日益增大,导致城市雨水径流量增大,汇流时间极大缩减,洪峰流量大幅增加,同时水质污染程度更加严重,显著增加城市排水负荷,给受纳水体乃至城市安全带来巨大隐患。传统的雨洪控制思路是基于防灾为目的“防”与“排”,力求将雨水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城区输送至受纳水体。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排为主、单纯排放”的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雨洪管理需求;而另一方面,受到历史、经济、社会等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城市短时间内很难对现有排水管道进行彻底的升级改造。在此背景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者开始认识到雨水调蓄和综合利用在雨洪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开始探索和应用新的雨洪控制理念进行雨水的统筹管理调度和资源化利用,并通过灵活多样的工艺措施储蓄、处理和利用雨水,缓解现有雨水管道的压力,同时减轻对城市地表和地下水体的污染。 与此同时,近年来集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增多,包括安庆市在内的许多大城市在最近几年中相继遭受暴雨袭击,并且发生了严重的暴雨积涝,造成城市基本机能的瘫痪和市民生活的极大不便,已引起各级政府、媒体与公众的普遍关注。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国务院办公厅下

发《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通知要求城市建设开发要“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有效控制地表径流”。安徽省住建厅也出台了《安徽省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管理指导意见》(建城〔2012〕99号),更加明确指出“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要体现低影响开发的重要理念,加强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要充分考虑蓄、渗、排、用并举,重点突出‘两个确保、两个利用、一个推广’”。 5.2 径流控制模式 传统的雨水排放模式、局限的径流污染控制和狭义的雨水直接利用等单一模式都难以全面解决城市雨洪产生的问题, 需要突破对城市雨水的传统观念和狭隘处置方式, 从新的角度、更高的层次进行系统研究, 建立更科学的雨洪控制利用模式。 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模式指的是应用于城市范围不同条件和尺度的雨洪径流削减、污染控制、调蓄利用、减轻洪涝灾害, 有利于城市水资源的开源节流、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安全排放的各种技术和系统。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模式可依据应用尺度、层次和复杂程度的不同分为单元技术模式、技术流程模式、子系统模式和综合系统模式。 雨洪控制利用模式的选择取决于多方面因素,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各种相关基础资料, 经详细分析和评价, 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模式。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模式优先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土地利用性质、雨水径流水质、降雨强度、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防洪排涝要求、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水资源条件、受纳水体条件等。根据安庆市的具体情况,特别是考虑到安庆市的地理条件、水文条件、土地利用和技术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后,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工程设计案例分析

给水排水 V ol.34 No.1 2008 79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工程设计案例分析 郭 飞 方玉妹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 210029) 摘要 结合某商业步行街、体育中心、南京奥体中心等工程实例,阐述了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中常遇到的诸如雨水倒灌室内、屋面雨水泛水、屋面虹吸雨水排水系统大雨时出口井翻水等问题,并介绍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雨水排水系统 明沟 地面找坡 虹吸雨水排水系统 翻水0 前言 前段时间,中国南方地区普降大雨,主要表现在短时间内雨量集中,降雨强度达到140m m/h,给城市居民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很多地方出现人员伤亡,居民财产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南京地区多个小区被淹,影响非常大。在市政设施越来越完备的今天,为何一场大暴雨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城市硬地越来越多,透水性地面越来越少,土地的储水、保水功能逐步丧失;再加上许多河道被填埋,大自然自身的调节能力也在减弱,这样市政排水就陷入了一种怪圈,下雨时把土壤非常需要的雨 水通过管道收集排放至江河,雨停了还要用自来水 灌溉、浇洒地面,严重违反自然规律。诚然如此,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在雨水系统的设计中考虑不周全,造成建筑被淹或屋面漏水。 笔者在工程回访及帮甲方处理问题中,碰见最多的问题是雨水系统,而且造成的影响较大,如店铺、仓库甚至配电房被淹。若这些问题在设计中能考虑周全,并不难处理,但若在建筑已交付后才发现问题,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难处理好。所以我们在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中,一定要详细计算,精心设计,否则轻则造成建筑漏水、淹水,重则危害屋面结表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增量成本统计 节水与水资源技术措施增量成本/元/m 2建筑面积 中水回用及雨水收集9.08景观水体及水质保障 1.06合计 10.14增量总投资/万元 376.5 0.82元/m 3,当地水价为2.66元/m 3,每年可以节省自来水费36.2万元。不考虑通货膨胀及机会成本等因素,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0.4a 。 因此,本项目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设计在经济上是可行的。3 结论 (1)小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污水排放采用优质杂排水和粪便污水分流。小区收集优质杂排水和雨水作为非传统水源,经过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小区内人工湖蒸发损失、人工湖渗漏损失、洗车及道路绿 化浇洒用水。中水处理采用/毛发聚集器+接触氧化池+人工湿地+紫外线消毒0的处理工艺。雨水将渗透、收集和处理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实行分散式控制,采用/道路浅草沟+雨水篦子+沉砂检查井0的收集处理工艺后,就近排入人工湖。 (2)小区内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100%采用节水器具与设备,直接节水率为23%,中水回用率为37%,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37.2%。 (3)采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设计后,项目增加总投资376.5万元,年节省自来水36.2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0.4a 。 x 通讯处:100044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 电话:(010)68302802E O mail:shiqianjin@163.co m 收稿日期:2007-07-03

城市规划毕业实习报告

城市规划毕业实习报告 城市规划毕业实习报告期末考试后,我们进行了近十天的城市认识实习,先后在了长沙和益阳两大城市进行了认识. 长沙我们主要认识了一下湖南大学的建筑系馆、烈士公园、湖南省博物馆、黄兴路步行街、省政府和湘江沿江风光带。益阳我们主要参观了商业步行街、滨江风光带、火车站和建材市场。 一、长沙篇长沙,位于湖南省中部,湘江下游。辖长沙、望城、浏阳、宁乡4 县和东、南、西、北、郊5 个区,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湘江与浏阳河。总面积12500 平方公里,总人口550 万,其中城区面积352 平方公里,人口110 万。年平均气温为17 摄氏度上下。 主要风景浏览区有岳麓山、桔子洲、天心阁、烈士公园、月亮岛,主要名胜古迹和中国革命纪念地有马王堆汉墓、岳麓书院、开福寺、陶侃寺、贾谊故居,"**** 湘区委员会旧址" 清水塘、湖南自修大学旧址船山学社、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等。 因为在长沙只认识了短短三天时间, 所以这里只对少数几个地方进行介绍. 1. 湖南大学建筑系馆 湖南大学建筑系馆总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地上五层 地下一层! 设计者为湖南大学建筑系主任魏春雨。

这个建筑表达了在湖南岳鹿山这一特定环境下设计者对建筑内涵、材料、功能、尤其是空间本质的关注! 这可以算是一个现代建筑本土化的成功事例! 看过之后总体感觉不错,视觉冲击力很强。能在中国实现这样的建筑真是难得。感觉整个体量的整和很老到,三个维度的穿插让人眼花缭乱,但整体又很统一; 花坛和建筑的配合很默契,可以感到建筑师不甘流于平淡的内心 2. 湘江风光带营造了富有魅力的休闲场所强化湘江风光带的休闲、观光功能,各级依托东侧主城区,充分利用湘江、桔子洲等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休息、娱乐及观赏的最佳场所。2) 塑造 独特和谐的滨水地区城市形象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然及人文资源,利用湘江水资源,营建亲水空间,实现滨水地区多元化的城市职能。3) 提供丰富自然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湘江风光带具有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体现山水自然景观和现代都市景观的巧妙结合,强化山水自然景观和营造都市氛围,建构以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为主体的景观空间体系及“带状公园”。 3. 黄兴南路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是长沙商业历史变迁的最好见证. 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北起司门口,南到南门口,全长838 米,街面宽23-26 米,包括近万平方米的黄兴广场,商业总面积25 万平方米,其中新建面积15 万平方米,总投资10 亿元人民币,是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及旅游等多项功能

雨水综合利用

建筑小区雨水综合利用 建筑屋面和小区路面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绿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因空间限制等原因不能满足控制目标的建筑与小区,径流雨水还可通过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引入城市绿地与广场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应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如结合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优先设计生物滞留设施、渗井、湿塘和雨水湿地等。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示例 1 场地设计 (1)应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并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湿地、坑塘、沟渠等。 (2)应优化不透水硬化面与绿地空间布局,建筑、广场、道路周边宜布置可消纳径流雨水的绿地。建筑、道路、绿地等竖向设计应有利于径流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 (3)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除生物滞留设施、雨水罐、渗井等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外,还可结合集中绿地设计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等相对集中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衔接整体场地竖向与排水设计。 (4)景观水体补水、循环冷却水补水及绿化灌溉、道路浇洒用水的非传统水源宜优先选择雨水。 (5)有景观水体的小区,景观水体宜具备雨水调蓄功能,景观水体

的规模应根据降雨规律、水面蒸发量、雨水回用量等,通过全年水量平衡分析确定。 (6)雨水进入景观水体之前应设置前置塘、植被缓冲带等预处理设施,同时可采用植草沟转输雨水,以降低径流污染负荷。景观水体宜采用非硬质池底及生态驳岸,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或生长条件,并通过水生动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必要时可采取人工土壤渗滤等辅助手段对水体进行循环净化。 2 建筑 (1)屋顶坡度较小的建筑可采用绿色屋顶。 (2)宜采取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断接并引入周边绿地内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场地内的集中调蓄设施。 (3)建筑材料也是径流雨水水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应优先选择对径流雨水水质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建筑屋面及外装饰材料。 (4)水资源紧缺地区可考虑优先将屋面雨水进行集蓄回用,净化工艺应根据回用水水质要求和径流雨水水质确定。雨水储存设施可结合现场情况选用雨水罐、地上或地下蓄水池等设施。当建筑层高不同时,可将雨水集蓄设施设置在较低楼层的屋面上,收集较高楼层建筑屋面的径流雨水,从而借助重力供水而节省能量。 (5)应限制地下空间的过度开发,为雨水回补地下水提供渗透路径。 3 小区道路 (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等,便于径流雨水汇入绿地内低影响开发设施。(2)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路面雨水首先汇入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通过设施内的溢流排放系统与其他低影响开发设施或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调研报告

XX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 调研实习报告 专业:XX城市规划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 日期:2013年3月7日-3月9日

双廊镇现状城市风貌格局初探 序言 大理双廊镇,坐落于洱海东岸,是一座拥有四千年历史的白族古渔村。这里背山面水,拥有保存较为完整的白族聚落,是云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自古享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双廊正在面临着传统风貌格局的更新之痛。 一、调研实习目的及任务 (一)实习目的 1、通过调研,收集了解双廊镇传统风貌格局情况资料,为毕业设计做引 导。 2、通过调研积极去发现在旅游开发背景下对双廊传统风貌格局带来的改 变,分析存在的问题。 3、前后对比,找到毕业设计的主要突破口。 (二)实习任务 1、收集资料; 2、分析传统风貌格局特征; 3、发现现状存在问题; 二、实习地点:大理市双廊镇 三、实习安排: 1、对双廊风貌格局方面进行系统性调研收资 2、标注历史建筑和特色民居的具体位置 3、标注一般民居的建筑高度、质量、风貌、业态等情况 4、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调研实习内容: (一)双廊概况 双廊镇位于高原明珠云南省大理市洱海 东岸,古名栓廊,南有长约7公里的弧形海岸 线,名莲花曲;北有长约5公里的弧形海岸线, 双曲环抱双岛

鱼骨状街巷肌理 名罗莳曲。更有洱海三岛中的玉几、金梭(今南诏风情岛)二岛,双曲环抱双岛,故名双廊。双廊东连佛教名山鸡足山,西眺苍山十九峰,门迎万顷洱海碧波,境内山峦连绵不断、山光粗犷、水天一色、奇丽和谐,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 (二)现状情况 1,古村格局变迁分析 双廊历史文化名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水, 整体地形东高西低,聚落呈带状以组团式分布 于洱海之滨,民族文化一条街穿镇而过,连接 各个组团。村落的步行巷道呈鱼骨状沿民族文 化一条街向两侧延伸,整体布局形态呈鱼型骨 架。民居与街巷的发展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自 由灵活,街巷尺度亲切宜人,富于生活气息, 空间张弛有度,富于变化。 双廊历史文化名镇古镇范围是由双廊、康 海、天生营、大建旁、岛依旁五个自然村构成, 历史上各村各有独立中心,村与村之间有绿化、 农田相分隔,后随着聚落的发展及人口的膨胀, 村落逐渐向外围扩展,现双廊村与康海村以及天生营村之间的空地已经被逐渐添满,三个自然村已连为一体,构成了古镇建成区的主体部分。大建旁村与岛依旁村与古镇主体部分之间仍有部分农田、绿地相隔,通过民族文化一条街与之相连。 双廊历史文化名镇聚落的整体发展过程,受自然地形、社会经济、人 口密度等因素影响较大。聚落形成早期,因洱海水位较高,现民族文化一条街以下多为洱海水域范围。村落早期民居都建于水位线以上,村落现存的早期建筑如:李家家祠、李家大院等都位于这一范围。随着人口的增加,聚落逐渐呈带状向南北扩展,依照白族传统民居的样式特点和布局形态,衍生出新的组团与巷道。后洱海水位下降,民族文化一条街以下产生了新的陆地,民居又向下发展,依照聚落原有格局,形成新建民居和巷道。 这时,双廊历史文化名镇的整体布局已经形成。即以民族文化一条街

雨水径流控制方案15.12.24

白云致友汽车配件交易中心雨水径流控制

一、雨水径流量计算 建设前本项目占地面积47798m 2,下垫面主要为碎石路面、土路面和公共绿地。碎石路面占地面积12000m 2,土路面占地面积17198m 2,绿地占地面积18600m 2。 表1 建设前下垫面面积统计 建设前综合径流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m ld ld kst kst fst fst S )F ()F ()F (''''''ψ?∑+ψ?∑+ψ?∑= ψ= 【12000x0.40+17198x0.29+18600x0.15】/47798=0.263 采用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总公式: 750 .0)259.11() lg 438.01(427.3618++= t P q =357.5L/s.ha=0.357 L/s.m 2 1).设计重现期:P=5a 2).设计降雨历时:t=20min 3).地面综合径流系数:取Ψ=0.263 建设前雨水径流量为Q (jsq ),建设前没有雨水径流削减措施,因此Q d (jsq )=0 Q (jsq )= Q s (jsq )-Q d (jsq ) =0.263x47798x0.357=4490L/s 式中:Q (jsq )——建设前雨水径流量(L/s ); Q s (jsq )——建设前雨水设计流量(L/s ); Q d (jsq )——建设前雨水径流措施径流削减总量(L/s )。 建设后下垫面主要为透水地面、绿地和不透水地面。透水性人行道、露天停车场、铺装地面面积8184m 2,绿地占地面积18600m 2,硬屋面硬化面积9500m 2,非渗透车道路面7000m 2。

无锡城区雨水径流滞留与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无锡城区雨水径流滞留与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无锡概况 (3) 1.1 地理概况 (3) 1.2 气候概况 (4) 1.3 城市水资源概况 (4) 1.4 地质背景概况 (7) 第二章国内外城市雨水管理技术理论与应用现状 (10) 2.1 城市雨水管理技术与理论的发展 (10) 2.2 城市雨水管理新思想的实践 (12) 2.3 国内城市雨水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5) 第三章屋面雨水收集利用 (18) 3.1 屋面雨水利用概述 (18) 3.2 无锡市利用屋面雨水的可行性 (19) 3.3 无锡市屋面雨水水量、水质和收集利用方法 (19) 3.4 存储池设计 (25) 3.5 无锡市屋面雨水利用规模分析 (29) 第四章重污染区域初期雨水就地滞留 (36) 4.1 雨水就地滞留系统介绍 (36) 4.2 无锡城区重点区域采用雨水就地滞留技术的必要性 (37) 4.3 无锡城区应用雨水就地滞留技术的可行性 (38) 4.4 无锡市雨水就地滞留池的设计 (39) 第五章绿地蓄渗削减地表径流 (43) 5.1 下凹式绿地的定义 (43) 5.2 绿地蓄渗措施的应用范例 (44) 5.3 无锡市利用绿地蓄渗雨水的可行性分析 (46)

5.4 下凹式绿地的设计 (50) 第六章敞开式地面排水系统 (55) 6.1 敞开式地面排水系统定义和特点 (55) 6.2 植草洼地/排水沟适用类型及适用范围 (55) 6.3 敞开式地面排水系统的设计和维护 (57) 6.4 敞开式地面排水系统在无锡的应用分析 (63) 第七章透水性路面的应用 (65) 7.1 透水性路面概述 (65) 7.2 透水路面设计要求 (66) 7.3 透水铺装的技术要点 (67) 7.4 无锡透水性路面使用分析 (72) 7.5 效果评价 (75) 第八章无锡城区雨水径流综合控制体系 (76) 8.1 城区地表径流污染控制 (76) 8.2 城区径流源头控制的规划管理 (77) 8.3 无锡城区径流污染源头控制系统 (78) 第九章无锡城区雨水径流综合管理策略 (83) 9.1 国内外雨水径流管理策略 (83) 9.2 无锡市雨水径流综合管理策略 (84) 9.3 建议 (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