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村庄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村庄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西庄村庄整治工程

初步设计

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二O一八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节项目概况 (1)

第二节报告编制说明 (2)

第三节主要研究结论与建议 (3)

第二章项目所在地概况及相关规划 (5)

第一节项目所在地概况 (5)

第二节城市规划 (6)

第三章建设规模分析 (9)

第一节规模分析 (9)

第二节规模确定 (9)

第四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1)

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 (11)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

第五章项目场址及建设条件 (16)

第一节场址概况 (16)

第二节建设条件 (16)

第六章工程方案 (22)

第一节规划设计 (22)

第二节环境整治规划 (23)

第三节村庄改造方案 (23)

第七章节能、环境保护及安全 (33)

第一节节能 (33)

第二节环境保护 (36)

第三节劳动安全 (41)

第八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44)

第一节项目组织 (44)

第二节项目管理 (44)

第九章项目实施计划及招标 (47)

第一节项目实施进度 (47)

第二节招标 (48)

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4)

第一节投资估算 (54)

第二节资金筹措 (56)

第十一章社会评价及风险分析 (57)

第一节社会评价 (57)

第二节项目风险评价 (58)

第三节社会效益评价 (60)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 (61)

第一节结论 (61)

第二节建议 (62)

附表

附表1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第一章总论

项目名称:******西庄村庄整治工程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法定代表人: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215300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选址于??市??镇南部,靠近汪洋荡。

二、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次规划区域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约16.32公顷。建设内容为:道路改造7200平方米,停车位改造750平方米,绿化面积7500平方米,改造排水沟600米,公交站台改造2处,公厕改造3处,游园改造1处及其相关附属工程,总投资993万元,资金由??镇财政拨款。

三、项目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期拟控制在6个月内。

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方式

本项目建筑工程费包括土石方工程、道路工程、景观绿化工程、路灯工程、公厕改造、公交站台改造及分类垃圾桶改造等,合计993万元。

资金筹措方式:??镇财政拨款。

第二节报告编制说明

一、编制过程

受项目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承担******西庄村庄整治工程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工作,并就该项工作组织相关人员成立了项目组。按照国家有关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以及有关方面的要求,项目组首先开展了项目基础资料的调查工作,并就有关问题与项目单位进行了广泛的接触。项目单位对本报告的编制提出了许多参考性的意见,并提供了相应的基础资料。项目组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方面的意见,编制了本项目初步设计。

二、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36号;

3、《??市??镇总体规划(2013-2030)》;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工程建设相关规范、标准及文件;

6、项目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三、主要研究范围

本着“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满足规模要求”的原则,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项目方案的规模、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

(一)项目所在地概况及相关规划

(二)项目需求与建设规模分析

(三)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四)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五)项目建设方案

(六)节能措施分析

(七)环境保护及安全

(八)项目组织、管理、实施进度及招标

(九)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十)社会评价及风险分析

第三节主要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研究结论

(一)项目所在地概况及建设条件

本项目所在地综合经济运行良好,财政实力雄厚,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基础设施条件完备,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并大力支持,加之项目建设单位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项目建设条件具备。

(二)主要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对??镇社会、经济、发展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项目也对所在地有较强的互适性,社会可行性良好。

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1-3-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三、建议

建议在建设过程中做好以下工作:

(一)本项目实施业主应当及时与政府及相关单位很好配合。

(二)进一步作好详细研究计划,对项目实施进行更加深入论证。

(三)尽快落实资金,应加强投资的控制和管理并保证本项目的建设质量。

第二章项目所在地概况及相关规划

第一节项目所在地概况

一、??市概况

(一)总体介绍

??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北至东北与常熟、太仓两市相连,南至东南与上海嘉定、青浦两区交界,西与苏州市吴江区、吴中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接壤,是上海经济圈中一个重要的新兴工商城市,历史悠久,物产丰饶,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称。

目前,??是江苏省3个试点的省直管县(市)之一,行政区划、干部管理、统计口径等仍由苏州市代为统筹。总面积927.6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23.1%。下辖3个国家级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园区(江苏省花桥经济开发区、江苏省??旅游度假区)和8个镇。

图2-1-1 ??市区域位置图

(二)综合经济

??是江苏的“东大门”,经济极其发达,是中国第一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的县级城市,实现台湾电电公会“大陆综合实力极力推荐城市”五连冠。连续五年排名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第一。连续九年位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首。

二、??镇

(一)发展方向

环绕五保湖发展。

(二)布局结构

规划??镇城镇建设用地环绕五保湖形成相对集中的布局形态,分为西部古镇保护区、东部新水乡生活区、南部旅游开发区三个区。锦周公路以东、邵泉港路以西为古镇保护区,维持水乡风貌;邵泉港路以东、南北路以西、五保湖以北为新水乡生活区,以完善生活配套,构建新型水乡人居环境为主;五保湖以南、同周线以北为旅游开发区。在锦新路两侧适量布置体育产业用地,与城镇集中生活区之间以阮白荡湿地公园为生态隔离。

(三)发展规模

规划期末,??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7.8 平方公里,旅游度假用地规模约3 平方公里。

第二节城市规划

一、??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一)城市性质

国际知名先进产业基地毗邻上海新兴大城市现代化江南水乡城市。

(二)城市规模

到2015年,市域规划总人口规模250万人,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195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242平方公里以内;

到2030年,市域规划总人口规模330万人,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270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309平方公里以内。

(三)城市目标

至2015年,总体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至2020年,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至2030年,总体赶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科技繁荣发达、社会和谐稳定、民主法制健全、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新??。

(四)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1、城市发展方向

东拓:整合花桥、融入上海;

西育:联合苏州、保育阳澄;

南优:优化吴淞、转型升级;

北延:昆太联动、提升二产。

(五)城市中心体系

形成“一主一特四副”的城市中心体系。

“一主”指新??站至旧城中心地区,承担综合性商业、商务中心功能的城市主中心;“一特”指花桥国际商务中心,以总部办公、服务外包、物流等现代商务功能为主、兼具综合功能的特色中心;“四副”指东西南北四个城市副中心,其中东部副中心承担科技研发、文化展示、商务金融等综合功能;西部副中心以行政办公、教育科研、文化、体育、会展为主导功能;北部副中心承担商业零售、商务办公、商贸物流、文化娱乐等综合功能;南部副中心承担商业零售、文化娱乐等综合功能。

(六)新农村建设

1、村庄布点与功能

规划农村居民点分为农村新型社区和特色村庄两种类型,共计107个,容纳居住人口约10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口约4万人),人均村庄建设用地不超过130平方米。

表2-2-1 ??市规划农村居民点一览表

注:现状部分自然村建设连片,规划作为一个居民点考虑。

2、特色村庄

严格保护历史文化和滨水特色。建设融乡村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示范村,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培育文化艺术创作基地,发展特色手工业和创意产业,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功能的形成。

表2-2-2 ??市规划特色村庄一览表

3、农村新型社区

农村新型社区除承担农业生产服务及农业从业人口居住功能外,可适度发展生态型居住、郊野休闲、运动等服务于城市及区域的功能。在尊重原有乡村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适度集聚,结合市域公交线路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小结: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中,规划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镇人民政府规划建设******西庄村庄整治项目。

第三章建设规模分析

第一节规模分析

本次******西庄的实际情况共涉及到农户408户,本次现场调查还征求了部分调查点群众的意见,对建设******西庄的基础设施及村庄整治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次调查点的选择,按照集中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原则进行这些调查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其中包括道路宽窄不一、不贯通,绿化景观不整齐,环境卫生差,交通配套设施不齐等。

新农村建设项目的资料来源基于对******西庄的实际情况,这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规模有积极意义。

第二节规模确定

根据实际需要和当地的发展,考虑到新农村项目在******西庄的建设原则和基本要求。根据调查资料,??镇******西庄村庄整治工程的规模与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3-2-1 ??镇******西庄村庄整治工程的规模与内容

第四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这一形势下,“十一五”规划重点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从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等几方面进行规划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巨和长期的任务,各地要制定科学规划,注重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防止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扎实稳步地推进。

在此形势背景下,各省、各地一直到各乡镇都如火如荼地落实开展新农村建设,重点突出,形式不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全国上下形成了一片崭新繁荣景象。

??市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大战略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提出建设本项目。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2)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3)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4)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必须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

(5)******村庄现状人行步道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宽窄不一,宽度0.8m~1.5m 左右,沿河步道不贯通。

(6)环村局部行道树缺失,两侧无路田分离,沿河绿化地杂草丛生。

(7)垃圾桶布置数量不足,公共绿地垃圾乱堆乱放,河内无主破船及围网养殖较多。

(8)现状硬质驳岸压顶层次不齐,缺少滨水绿化,局部驳岸缺失。

综上所述,******西庄村庄整治工程是??镇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所以此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章项目场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场址概况

一、建设地点

本项目所在地位于??市??镇南部,靠近汪洋荡。

图5-1-1 项目选址位置图

第二节建设条件

一、自然地理条件

(一)气候

??市属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资源丰富。

气温:年平均气温为16.1℃,最高年平均气温17.8℃(2007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4.6℃(1980年),历史最高气温39.7℃(2008年7月4日),历史最低气温-11.7℃(1977年1月31日)。

风向风速:年平均风速3.1米/秒,年最大风速为22.9米/秒(1992年)。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133.3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522.4毫米,最少年降水量826.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24天,最多年降水日数144天,最少年降水日数99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

雪:年平均降雪天数为7.0天,最大积雪深度为23厘米(2008年) 霜:年平均初霜日为11月13日,最早出现初霜在10月25日(1992年),最迟出现初霜在12月5日(1994年)。

该镇一年四季无重、特大自然灾害影响,满足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气候条件要求,工程施工中只要适当采取必要的季节性施工措施即可。

(二)地形、地貌

??市处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境内河网密布,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略呈倾斜,自然坡度较小。地面高程多在2.8~3.7米之间(基准面:吴淞零点),部分高地达5~6米,平均为3.4米。北部为低洼圩区,中部为半高田地区,南部为濒湖高田地区。

(三)自然资源

??境内资源丰富多样。矿产资源有昆石、红泥、矿泉水等,尤昆石为奇。全境河流总长1056.32公里,其中主要干支河流62条,长457.51公里;湖泊41个,水面10余万亩。年地表水中河湖蓄水6.9亿立方米,承泄太湖来水51.3亿立方米,引入长江水2.5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开采量约0.95亿立方米。林木类有竹、松、梅、桑等,观赏型树种日渐增多,以琼花为珍;野生药用植物有百余种,数并蒂莲为贵;野生动物品种繁多,其中阳澄湖大闸蟹驰名中外。市内的亭林公园融自然景物与名胜古迹于一体,玉峰山“百里平畴,一峰独秀”;古镇周庄以“中国第一水乡”闻名海内外,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被誉为199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顾炎武墓、秦峰塔、文昌阁等历史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发展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内容,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排水体系工程建设,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注重长效,突出重点,瞄准弱点,破解难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努力打造生产转型、天蓝水净、绿荫环绕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分级负责、部门联动原则。各乡镇为本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村(社区)具体负责推进落实。各有关部门负责督导协调和技术指导。 (二)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重点区域的环境问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三)坚持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三、目标任务

(一)近期目标。全面开展农村"四清四化"和"五改"("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危房、清庭院。"四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特色民居改造提升村及环县城、乡镇所在地、环景点周边、国省州县主干道、沿高速路两侧等重点区域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机制,继续推行"户清、村集、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分级处理模式,扩大农村污水处理试点范围,不断提升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质量。 四、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大力推进"四清四化"、"五改两建"、"两抓一控"、美丽乡村和特色民居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一)全面开展"四清四化"工作。"清垃圾",清理村街道路、村庄周边积存垃圾,重点是村街路口、村内主干道、农村集贸市场等关键地段,做到及时清运、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变垃圾随处乱扔、随处可见的情况;"清杂物",清理村庄道路、巷道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重点防止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等"五乱"现象的发生;"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拆除村内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坍塌破房、残墙断壁,做到路旁无乱搭乱建、道路整洁畅通;"清庭院",清除房前屋后垃圾、杂物,清理畜禽粪便,规整院内堆放物品,做到房内院落整齐清洁;"绿化",因地制宜种植各类树木、花草,大幅度增加绿地面积,完善现有绿化设施,具备条件的乡(镇)打造园林绿化景观街道;"美化",对村庄建设的选材用料、建筑样式、墙面颜色等进行规划和提升。拆除违章建筑,整治临街、临路建筑立面,统一粉刷墙壁,规范村内主街道建筑

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3篇1

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篇一 根据省市县有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XX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立足实际,循序渐进,通过不懈努力,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针对各村实际,从便民利民出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确保整治成效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以村为主、社会参与。村委会是整治工作的主体,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上下联动、综合整治的工作机制。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 三、总体目标 计划用四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完成农村三大革命。 (一) 启动实施、抓点带面、初见成效阶段(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8月31日)。本阶段主要是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实行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努力实现制定方案切实可行、推动推动措施强而有力、群众整体素质有所提高、陈量垃圾全部清除、

垃圾处理体系初步建立、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 整体推进、全面覆盖、成效显著阶段(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8月31日)。本阶段集中开展农村三大革命,实行不留死角、全面覆盖、完成任务。努力实现农村垃圾治理、改厕和污水处理三大革命顺利完成、长效治理和管理体系完全建立、群众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群众安居乐业、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完成。 (三) 找差补缺、建章立制、迎查验收阶段(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本阶段主要是组织人员自查自纠,实行补差补缺、完善资料、迎接检查。全力保证实现群众满意、领导满意、检查组满意。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XX成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XX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指挥长、其余党政班子成员任副指挥长、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宣传组、项目组、督查考核组、维稳组,以此来保证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正常、有序、稳步推进。 (二)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宣传工作将贯穿整治工作始终。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进一步增强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资源节约、保护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三)多方筹措、保障投入。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 设计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第一章综合说明 第一节工程概况 某河流域位于A东南部的B市,地理坐标为东经 121°11′-121°51′,北纬36°42′-37°07′,发源于C 村东北,流经等镇,于镇村以南2公里的地方流入黄海的浪暖口,全长69公里,流域面积652平方公里,其中,在A境内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整个流域呈叶状,其中山区约占%,丘陵占%,山间平原及滨海平原占%,本流域内主要最大流域宽度21公里,平均流域宽度公里。 全流域共有14条支流,其中有3条一级支流,自上而下为薛家沟:长公里,流域面积64平方公里;老清河:长28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坦埠沟:长15公里,流域面积公里。 受A市水利局的委托,我公司对某河河道治理工程,进行了初步设计,编制完成了《A市某河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主要设计内容: 1、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新建堤防公里; 2、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河道清障排淤公里。 第二节工程建设缘由 某河是贯穿C、A、D三市防洪工程的主干河道,属于典型的雨源型山洪河道,具有暴雨集中、源短流急、涨快退速

等特点,目前河道内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沙丘遍布,并逐年向上游推进,同时人为侵占河道、拦河造地、河道挖沙现象也较为普遍,严重地影响了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沿岸堤防已远远达不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如今沿河两岸已有20多万人口,跨河两岸已有桃威铁路、309国道及青威高速公路从中通过,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旦发生水灾,其危害后果将十分严重。历史上曾给两岸几十万人口及当地工农业生产造成多次灾难,成为危害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因此,无论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出发,还是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局出发,从根本上消除洪灾隐患,保护沿河两岸人民免受洪涝灾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改善环境,加速某河的彻底根治,完善整个流域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极为重要,势在必行。 第三节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 一、文件依据 1、项目建设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设计文件的委托书; 2、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及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3、现行有关技术经济范围、标准和定额资料;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二、执行的主要规范、规程

村庄环境整治规划

村庄环境整治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普遍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村庄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为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二)基本原则 ——党委政府组织、农民广泛参与。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政策鼓励、典型示范等措施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优先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以及影响村庄环境最突出的问题。加强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科学规划、注重特色。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空间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特色彰显等要求,优化村庄布点,完善村庄规划。切实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倡导集约建设,突出整治重点,挖掘地方特色,展现乡村风情。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村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条件,确定不同的整治目标和方式,并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村庄的分类指导,科学有序实施环境整治。 ——健全机制、协调推进。坚持以块为主,建立省、市、县、乡镇四级联动机制,形成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合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努力巩固整治成果,持续改善村庄环境。 二、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目标任务。用3-5年时间对全省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提前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规划布点村庄要突出抓好“六整治”、“六提升”,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水平;非规划布点村庄要结合实际,突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整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有效改善村庄环境。主要目标是: ——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清理,村容村貌得到普遍整治,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建立。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河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山水田林自然风貌得到保护,历史文化得到弘扬,建筑特色得到彰显,平原地区更具田园风光,丘陵山区更具山村风貌,水网地区更具水乡风韵。 ——公共服务更加配套。推进乡村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环卫、清洁能源、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达村到户,村庄公共管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二)实施步骤。全省村庄环境整治分两个阶段推进。 1. 突出重点、初见成效阶段(2011-2012年)。全面动员部署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组建工作机构,制定考核标准及办法,开展技术培训,兼顾不同区域和村庄类型实施示范项目。全省20%以上村庄实施环境整治,完成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城镇和重点工业园区(开发区)及其周边村庄环境整治,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力争完成40%以上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2. 全面实施、显著改善阶段(2013-2015年)。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实现环境整治目标,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普遍改善,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在2013年底提

加强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之我见

加强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8-10-17T10:27:25.2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作者:曾育斌 [导读] “美丽乡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念的深化与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龙门县规划设计室广东龙门 516800 摘要:合理的规划设计对于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本文主要对加强村庄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思路进行了论述,可供大家交流。 关键词:美丽乡村;村庄整治;城乡规划设计 1.前言 “美丽乡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念的深化与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的新形势,科学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镇、乡、村庄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2015年4月25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2015年5月27日,由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有据可考。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作出关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足以说明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美丽乡村”不仅是要美在外表,还要美在发展。也就是说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好外表情况下还要不断地增加经济、财政收入,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硬实力。进而更好地为人民办实事,并带领农民走向富裕,在此基础上好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更高层级迈进,真正意义上使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利利民之举。另一面还要注重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础之上更好建设美丽乡村。 2.加强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的思路分析 2.1合理住房建设规划 在进行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依据强化管理、高效便民、因地制宜的则。按照先规划后许可、再建设的要求,依法加强管理,规范乡村建设秩序,维护村民公共利益,保持乡村风貌;以服务农民为目标,简化程序,明确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结合实际制订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施细则,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明确适宜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内容和深度。其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农村村民住宅、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应按要求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确需占用农用地进行建设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批手续后,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同时明确,城乡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城乡规划要求。 2.2 做好产业布局规划 把生态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实现“经济生态化”向“生态经济化”的转型跨越。对乡村产业布局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以当地的实际生活情况为根据,结合自然条件、优势资源等,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对土地资源进行整合,使得产业的效益最大化,提高居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2.3尽量保留村落的历史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些百年古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发挥好特有的文化优势,尽量保留历史文化印记,发掘村落文化,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文化特色的遗失。另外还需要做好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人们对自身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并获得强烈的归属感,精神方面得到满足。 2.4提高建设标准,提升乡村建设品位。 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着力点,依托农村田园风光和人文历史资源,突出村庄建设的风格和品位,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美丽村庄。一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上级政策,不断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二要继续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做好农村垃圾和污水的治理。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上,哪个镇街、村居、甚至村小组的工作好,配套奖补资金就向哪里倾斜;农民如果自行将圾进行分类,就能积分换取香皂、洗衣粉等生活用品,这样既可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改变群众的观念,又能促进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降低后期处理成本。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上,要抓紧规划建设适合各镇村实际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包括:集中处理、分散分户处理、生态湿地处理、生物膜处理、氧化沟处理、沼气处理等)。三要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建设不能一味“贪大求洋”、千篇一律建多层住宅,要结合各村的自然、历史、文化、产业等特色,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3.突出产业支撑,构建生态化乡村自然环境 3.1 打造富民产业 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要立足各村特色和比较优势、资源优势,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打造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美丽产业。要加快建设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精心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坚持“专而精、专而强”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名、特、专、精”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和品牌化。另一方面,要树立乡村经营的理念和意识,积极开发美丽产业(生态采摘、历史村落、农家乐),要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发展特色旅游业,围绕特色旅游做好文章,充分发挥镇街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点,集中打造一批旅游观光片区,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经济,实现产业富民。 3.2 优化生态环境 为了实现美丽乡村,要借助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从整个发展方式的转型入手,跳出传统发展思维看农村资源,挖掘农村文化、休闲、生态等功能,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和利用,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让环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其具体措施为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加强环保教育,重视乡村环保工作,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入手,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要求,通过广播、网络媒体、电视等传播途径宣传环保理念,同时可以采用板报、知识手册等方式进行环保宣传,实现农村环保意识的提升,促发环保行为。第二,完善环保制度,根据乡村实际发展情况设立乡镇环保管理单位,统一环保思想,明确各个管理机构的环保职责,设立环保站或者是乡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倾力建设魅力*** ----安峰镇***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2012年4月25日) 村庄环境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农村环境质量,规范村容村貌管理、改善人居环境、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的主要措施。根据《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苏办发[2011]40号的内容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对上***环境进行整治,现将整治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及取得实效 ***位于安峰镇区东南侧,全村原有5个自然村,有农户512户,总人口2082人。村民大多从事石子加工及运输业,经济基础较好。2011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522.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8200元,较去年增长15%。山东新村于2008年下半年启动,将5个自然村集中搬迁建设新村,规划新村占地面积约325亩,原村庄占地面积约735亩,可节约土地400余亩。新村先后新建3条1800米长主干道和21条5200米长村内水泥路;修建村内下水道9800米;配套村庄绿化6400平方米,修建村庄景观带2300平方米,修建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的新村广场一处;安装路灯48盏、修建无害化公厕一座、建筑物出新约52000平方米、新建秸秆气化站1座,新建日处理量达80吨的污水处理厂一个等,投入整治资金370多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在环境整治过程中,我们注重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成立了镇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指挥部,由镇长任总指挥,安排一名副镇长负责日常管理,镇建管

所、城管队、水务站、派出所等为成员单位。***也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两委班子为成员的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组,统筹规划与协调指挥;我们还制定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将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并与各责任单位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通过强化组织管理,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办的良好局面。 (二)以舆论宣传为先导,积极引导,广泛发动。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全民参与是关键。为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既深入人心又形成合力,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发动和引导:一是舆论引导。通过横幅、标语、宣传橱窗、宣传牌、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环境整治的目的和意义,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载体推动。通过开展评选“十星文明户”和发放环境整治倡议书等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参与环境整治活动中,形成了人人为环境、保护做贡献的共识,为整治工作奠定了群众基础。 (三)以科学规划为龙头,高标准定位,全方位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抓住镇区南扩的契机,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为原则,盘活低效非耕地,借鉴外地经验,实施以点带面,分层次来推进集中居住点建设。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化住宅楼936间,截止目前入住村民达310余户,入住率达90%以上。新村自来水、供电、宽带、有线电视等入户率达100%,太阳能利用和建筑有机协调,改水改厕、沼气建设、农家书屋、停车场、全民健身休闲广场等配套建设工程现已全部完成,可以满足群众生产、生活、休闲的需要。 (四)以环境整治为突破,集中整治,美化村貌。结合三星级“康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章综合说明 第一节工程概况 某河流域位于A东南部的B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1′-121°51′,北纬36°42′-37°07′,发源于C村东北,流经等镇,于镇村以南2公里的地流入黄海的浪暖口,全长69公里,流域面积652平公里,其中,在A 境长43.9公里,流域面积443.3平公里。整个流域呈叶状,其区约占15.4%,丘陵占49.2%,山间平原及滨海平原占35.4%,本流域主要最大流域宽度21公里,平均流域宽度12.5公里。 全流域共有14条支流,其中有3条一级支流,自上而下为薛家沟:长155.5公里,流域面积64平公里;老清河:长28公里,流域面积100平公里;坦埠沟:长15公里,流域面积39.7公里。 受A市水利局的委托,我公司对某河河道治理工程,进行了初步设计,编制完成了《A市某河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主要设计容: 1、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新建堤防20.52公里; 2、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河道清障排淤10.26公里。 第二节工程建设缘由 某河是贯穿C、A、D三市防洪工程的主干河道,属

于典型的雨源型山洪河道,具有暴雨集中、源短流急、涨快退速等特点,目前河道淤积重,杂草丛生,沙丘遍布,并逐年向上游推进,同时人为侵占河道、拦河造地、河道挖沙现象也较为普遍,重地影响了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沿岸堤防已远远达不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如今沿河两岸已有20多万人口,跨河两岸已有桃威铁路、309国道及青威高速公路从过,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旦发生水灾,其危害后果将十分重。历史上曾给两岸几十万人口及当地工农业生产造成多次灾难,成为危害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因此,无论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出发,还是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局出发,从根本上消除洪灾隐患,保护沿河两岸人民免受洪涝灾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改善环境,加速某河的彻底根治,完善整个流域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极为重要,势在必行。 第三节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 一、文件依据 1、项目建设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设计文件的委托书; 2、有关法律、法规、针及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3、现行有关技术经济围、标准和定额资料;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赵林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王常乡赵林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2012—2015年) 北方生态环境市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四月

项目名称: 王常乡赵林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12-2015年) 委托单位: 枣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承接单位: 北方生态环境市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城市规划资质证书编号:[冀]城规编第(022111)号 项目负责人:白彦波 项目组成员:王鹏郭媛媛胡建芳杜希美 张娜李宪波高同雷马立辉 王亮吴云飞 规划设计技术专用章: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形式日益严峻,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及面源污染等均呈加剧态势,农村工业企业"三废"超标排放现象普遍,土壤及食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农村环境问题,已经对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搞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根据我省《关于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意见》(冀发【2012】3号)要求,切实解决广大农村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保护农村环境和农民健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我院自接受规划编制任务以来,筹备骨干力量积极准备,在当地帮扶组积极配合下,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座谈沟通等多种形式,了解农民群众最关心、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掌握现阶段农村道路、生活垃圾、排水、杂物堆放、绿化、建筑风貌等环境方面问题,科学规划使得规划更切合实际。希望通过此次规划能够积极推进当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导和督促各地积极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解决严重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环境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整治规划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整治规划 发表时间:2017-10-20T14:42:35.35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作者:陈祖立 [导读] 对村庄宅间空闲用地进行绿化处理,以及对滨河景观节点和村庄入口节点进行规划设计,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形成宜居、宜业的新农村。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襄阳分院 441003 摘要:我国很多村镇都是在过去小农经济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有些村庄内部结构混乱、交通条件落后,整体环境呈现“脏”“乱”“差”等特点。这些村镇没有经过统筹规划,普遍自发形成,它们的出现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大障碍。本文将以某新农村为例,围绕村庄整治规划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规划 1工程概况 某新农村地势较为平坦,水文总体较好,水域面积较大,且形成对村庄的围合,成为独具特色的自然水系生态格局。该村的产业发展以稻谷、油菜等农作物的种植,以及农副产品、汽车配件等加工为主,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为了充分利用该村的自然条件及地理优势,将该村打造成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饮食文化产业链,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和建设、提高乡村旅游综合配套水平,将该村建设成“生态环境优越、村庄面貌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滨水旅游休闲功能突出的特色乡村“,成为该村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然而,该村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村庄道路系统性较差,两旁堆满杂草和杂物;村内污水直接排放河道,现有的河道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村内现无集中的公共绿地,滨水空地大部分被弃置,基本上无人管理;住房建筑质量大多较好,但风格杂乱,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该村作为滨水旅游村庄的发展。 2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道路整治规划 该村道路存在很多问题:①村庄道路不成体系,主次道路不明确,“断头路”较多;②虽然主要道路已硬化,但是道路宽度不足,造成错车不便;③村内道路路面为硬化水泥路面,没有设置道路的防护设施和保护设施;④通往住户的宅间路大多数为土质路面,影响美观; ⑤现状道路两侧景观较差,多为大面积住宅清水砖墙及杂草,垃圾较多,建筑风格和色彩也较为杂乱,村庄道路现状如图1所示。对此,村庄的道路整治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在道路的整治规划中,应首先对村内道路交通系统进行完善,并对不符合宽度要求的道路进行拓宽,对已硬化道路的破损路面进行修补,同时,对容易积水的路面进行增高改造。 (2)沿主要道路设置路牙并铺设沥青路面,防止雨天泥水对道路冲刷;同时,道路可设置护坡,以保护路基。 (3)雨水边沟需沿主要道路设置,次要道路则采用卵石来分割路面和绿化区域,方便雨水的排除,并起到美化道路的作用。 (4)宅间路采用青砖或卵石铺设,水塘周围小路采用卵石路或者石板路铺设,不仅增加了美观效果,同时方便雨水渗透。 (5)村庄道路沿线景观的美化工作也十分有必要。可清除道路两侧杂草及堆放的垃圾,拆除破旧违建和牲口棚,沿道路两侧种植乔木及灌木,并增加太阳能路灯。同时,逐步对道路沿线的院落及建筑进行改造,对建筑墙面和屋顶进行整修粉刷,墙面宜刷乳白色或者白色涂料,屋顶采用朱丹红的坡屋顶,保持沿路建筑风格统一,道路整治规划后的效果图如图2所示。 图2 道路整治规划效果图 3河道沟塘整治 该村沟塘呈环状,水系相互连接。①河道上堰和中堰水质较好,下堰沟塘水质受生活垃圾、杂物及生活污水污染,沟塘淤积,水质较差;②村庄河道岸线均为自然岸线,沿河植被稀疏,岸线被乱石覆盖;③河道沿线建筑色彩和风格也不甚协调,这些均需要规划整治。 (1)对该村河道实施排污口的封堵,禁止垃圾沿河沟、塘坝乱倒、乱放;清理疏浚河道中有害的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同时将水系疏通连接,使水系形成一体。对河沟、塘坝岸坡进行规整,建设生态护岸、护坡;拆除沿河道搭建的违章建筑物,以确保河道、沟塘的清洁与整洁。 (2)对滨河岸线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滨河绿化种植和水生植物栽培,保留原有岸线生长多年的水杉植物,并通过置石和绿化形成软质岸线。同时,可以设置滨水步道,并增设木质栏杆,加强安全性。

村庄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村庄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篇一: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刘猴镇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把村庄整治工作作为改善农村面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进行了环境整治。在环境整治工作上我镇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重点,深入开展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一、以“五创”为载体,深入推进群众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中,一方面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卫生村”、“生态园林村”、“平安和谐村”、“脱贫致富村”的“五创”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强化卫生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科学知识、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引导农民转变卫生观念,强化文明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把农村环境治理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管理、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农民培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延伸、公共服务全面覆盖、现代文明全面辐射,在建设和管理中逐步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卫生家庭、生态园林家庭、平安和谐家庭、脱贫致富家庭等创建评选表彰活动,全面提升农民群众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召开户主大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和动员,把市委、市政府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安排部署及

各项要求告知群众,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村庄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自觉投入到整治工作当中,形成了人人参与整治,人人支持的良好局面。 二、以“六改六清”为基础,深入推进环境美村工程。 加快农村沼气池和垃圾处理池建设,加大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实施“改房、改院、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农村“六改”工作;在充分考虑各村的区域特点、产业特色、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我们按照“改造一批,新建一批,拆除一批”的整治思路,对农户居住环境进行“净化、绿化、美化、文化、生态化”的标准改造,积极推广经济适用、科学卫生、农民易于接受的“一建三改”工程;继续推行人畜分离的改厨、改圈方式,按照生态庭院科学设计猪圈,推广使用瓷砖贴面灶台。认真搞好清垃圾、清污水、清淤泥、清杂物、清乱堆乱放、清乱搭乱建等农村“六清”活动,确保主要道路、河道和村级公路两侧无暴露垃圾。 三、以“五化三优一畅通”为抓手,深入推进村容村貌整洁工程。 按照环境整治实现“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和“交通畅通”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环境建设和容貌整治。截止目前,全镇实现了到村公路100%硬化,村到组公路90%畅通,并落实了道路维护保洁队伍,实行全天候保洁,集中整治了主次干道、小巷、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彻底清理卫生死角。此次我们借村庄整治的“东风”集中对暴露的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垃圾10余处,对占道的建筑材料5余处进行了搬移,拆

四川省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初稿)

关于印发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扩权县水务局,厅直有关单位: 为切实加快我省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保证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深度和质量,根据国家财政部、水利部和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财政厅有关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等一系列文件要求,结合有关技术规程规范,我厅制定《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总则 1 编写依据及目的 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编制工作,规范设计内容,提高设计质量,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的通知》(水规计【2009】497号)和《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819号),以及四川省水利厅、财政厅印发的《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川水函【2010】1102号)等文件精神,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及有关规程规范,并针对四川实际,制定《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以下简称《编制大纲》)。 2 适用范围 《编制大纲》适用于纳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建设规划》确定的项目,以及按国务院要求,经财政部、水利部认定的其他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3 治理标准 中小河流治理要符合流域、区域防洪规划,设计应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并结合中小河流防洪保护区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选择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一般采用10~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一般采用5~10年一遇。 4 设计原则

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

XXX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 本年度将完成以下整治工作任务: 一、整治生活垃圾。加快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设,集中清理积存垃圾,配置必备的环卫设备设施,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 二、整治生活污水。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合理排放。 三、整治乱堆乱放。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畜禽散养、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杆线排列整齐。 四、整治农业废弃物。推广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禁止随处堆放和就地焚烧秸秆,积极引导废物再利用。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污染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 五、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对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 六、提升道路通达水平。结合村庄规模形态、地形地貌、河流走向和交通布局,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村内道路实现硬质化,并合理配套照明设施。 七、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积极探索村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

制定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落实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队伍。建立专项规章制度、固定管护队伍以及村民参与的监督制度,做到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确保环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弹。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化成一座山

02-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10.28修改)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六年十月

1 总则 1.0.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87号),科学指导村庄规划编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要点。 1.0.2 适用范围 本要点用于指导本省行政区域内村庄(不含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规划的编制。 1.0.3 编制主体 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具体工作由村民委员会负责。 1.0.4 编制原则 编制村庄规划,应遵循需求导向、解决基本,村民主体、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文化传承、绿色发展,便于普及、易于实施的原则,切实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1.0.5 规划期限和审批 村庄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15年,其中近期规划为3―5年。 村庄规划方案完成后,须向村民公示,并由县级规划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审查。

村庄规划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1.0.6 解释权 本要点由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2 基础调研 2.1调查阶段 在村庄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应进行不同深度的现状调查,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踏勘、村民访谈等方法,充分掌握村域范围内自然资源、历史人文、产业发展、村庄用地、各类设施及发展诉求等资料,具体分为调查准备、初步调查、深入调查和补充调查四个阶段。 2.1.1 调查准备。在现状调查之前,应收集村庄1/500地形图、基本情况说明、相关规划等基础资料,初步确定调查的方向并设计好调查问卷。 2.1.2 初步调查。进行现场踏勘和村民访谈。现场踏勘着重调查村庄产业发展、用地类型、建筑状况、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灾害发生情况等内容。村民访谈应组织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座谈,了解有关情况和发展诉求。 2.1.3 深入调查。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针对重点问题和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调查。 2.1.4 补充调查。在规划初步成果征求意见后,结合相

某河道治理初步设计方案

1综合说明 1.1绪言 1.1.1流域概况 墨水河为“淮涉”与“墨水”两河的通称。墨水河有两处发源地:主源出于城阳区惜福镇的标山、二标山、三标山一带,经棉花、楼山、演礼村,通过书院水库进入即墨市的团彪水库,出库后经西南贡、前北葛村、官庄至前留村;另一源称留村河,源于即墨市石门乡莲花山西南麓一带,流经留村乡的西九六夼附近,绕过天井山至即墨县城关的前留村,两源在前留村汇流后经刁家烟霞、中障村、即墨市城关折向南经大韩村、城阳区西城汇、皂户村注入胶州湾。全长42.2km,流域面积392.9km2(含洪江河),平均干流坡降0.002m/m。 1.1.2墨水河历年治理情况 自1999年以来,青岛市和即墨市、城阳区政府多次对墨水河进行治理,现已完成河道护岸砌筑61.15km(左、右岸合计),新建改建拦河、跨河构筑物15座,铺设截污干管54.11km,工程总投资42573万元。其中: 1999年~2002年,即墨市对墨水河即墨城区段进行了综合治理,护岸砌筑26.20km,铺设污水管道12.0km,项目总投资8257万元。 2005年2月,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决定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分期治理。一期工程2005年5月开始实施,主要工程内容为河道清淤、拓宽12.41km,护岸砌筑8.48 km,新建、改建桥梁2座,铺设截污干管24.49 km,工程总投资8725万元。 2006年3月,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二期工程主要内容为河道清淤、拓宽、护岸7.49km(左右岸合计),新建拦河、跨河构筑物6座,铺设截污干管17.62km。工程总投资9956万元。 2007年3月,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三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三期工程主要内容为河道清淤、拓宽、护岸8.78km(左右岸合计),新建拦河、跨河构筑物4座。工程总投资7435万元。 2008年3月,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四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四期工程主要内容为河道护岸长10.20km(两岸合计),接长张家西城南桥1座,新建桥梁2座,护砌大沽河倒虹1座,新建水质自动检测站1座。工

村庄环境整治方案

村庄环境整治方案 篇一:村庄环境整治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做好新时期农村爱国卫生工作,切实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和群众的健康水平,持续、有效地推进农村卫生城市化管理进程,根据我村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经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着眼点,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为目的,以创建各级卫生村为载体,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和管理力度,紧密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瞄准弱点,破解难点,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用三年时间使我村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目标 以村容整洁、清除白色垃圾为主要任务,结合爱国卫生其他

工作,通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使农村环境卫生得以明显改善。村环卫基础设施、环卫保洁队伍、环卫制度与措施配套健全,村容貌整洁,路面平整完好,排水系统畅通,垃圾定期理清,柴草堆放整齐,畜禽圈养,户厕清洁卫生,室内环境洁净,个人卫生良好。 三、工作标准要求 (一)村委会处驻地卫生 1、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道路及人行道硬化率分别在100%道路排水系统完整通畅;实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驻地厕所保持清洁卫生。室内室外配备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并保持良好的使用管理状态。 2、环境卫生管理。配有环卫队伍和专业管理制度,清扫保洁覆盖率在100%以上;加强垃圾清运管理,达到日产日清。 3、环境绿化美化。主要道路建有绿带和行道树,并配置整齐、美观,因地制宜建设公共绿地。 4、办公室内部卫生管理。卫生管理责任区明确,环境绿化、

(经典)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方案

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 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村庄概况 (1) 1、自然条件 (1) 2、社会经济条件概述 (1) 3、村庄建设情况 (1) 第三章现状存在问题 (2) 1、村庄建设区 (2) 2、其它区域 (2) 第四章规划总则 (3) 1、指导思想 (3) 2、规划原则 (3) 3、规划依据 (3) 4、规划期限 (3) 5、规划范围 (3) 6、整治目标 (3) 第五章规划构思 (4) 1、总体思路 (4) 2、总体整治安排 (4) 3、村庄特色规划 (4) 第六章重点整治规划 (5) 1、道路广场及附属设施整治 (6) 2、建筑整治 (6) 3、绿化游憩建设 (14) 4、环卫设施建设 (15) 5、防灾整治 (15) 6、农用地、山体整治 (16)

7、重点整治项目 (16) 第七章整治实施时序 (17) 第八章造价估算 (18) 第九章实施建议 (19) 附图 (20)

第一章前言 **市**区**乡**风景区内**村,位于**市区西北八公里处(详见附图1)。因其樱桃栽种历史悠久,品种数量多,品质上乘而闻名于世。本次整治规划立足于**景区内的村庄现状自然资源、村庄建设情况,以村容环境整治为重点,突出樱桃种植特色、山林水体特色,力争通过本次村庄整治工作,将**村建设成一个人居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洛北山村。 第二章村庄概况 1.自然条件 **村位于**乡西北处,南经王坑村等村庄通往**市区,北通大凹村。村庄四面环沟,绿化条件好。村庄南部山谷中四个小型水库,水资源丰富。 **村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四季分明,夏冬季节长,春秋季节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多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东冷夏热,具有**西北部黄土高原气候特征。 2.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2013年,**村共有户数111户,户籍人口388人,2006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部分仍旧从事传统耕作。村内产业以农业种植和经济林种植以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樱桃等。2006年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0万元,村内集体经济收入10000元。 3.村庄建设情况 由于地处丘陵地带,受崎岖的地势限制,**村主要建筑均于山间北高南低的台地上布置,局部地形高差较大。 村庄建筑布局较为合理,大部分道路已经完成硬化,村内有村委办公用房一处,幼儿园、小学均与临近村合用,村内未设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