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度:对袁世凯称帝帮助最大的人

杨度:对袁世凯称帝帮助最大的人
杨度:对袁世凯称帝帮助最大的人

杨度:对袁世凯称帝帮助最大的人

袁世凯当了83天的皇帝,就仓皇下台。在他当皇帝前,已经绕过国会废除了内阁,权力的大小已经与皇帝无异。

唯一有点区别,就是名号。

袁世凯有这个心,却没这个胆子,他清楚这样做的后果。可有两种人使着劲把袁世凯往火坑里推。

袁世凯

第一种是袁世凯手底下的一部分北洋军官,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这这些人。他们都指望着能趁着机会,赌一把大的。

所以他们为袁世凯献上来大量的伪书,各地将领的拥戴,其他国家政府的赞许。让袁世凯误以为是大势所趋,所有人都认同他当皇帝。

袁克定

还有一部分人是想为当时的中国寻找一条出路。这些人大多是学者,比如严复。他们希望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的制度,也就是有皇帝,但皇帝要受到国会和宪法的约束。

这些人每天都在告诉袁世凯当皇帝的好处,君主立宪有多好,不试不知道。说得袁世凯不心动都难。

其中对于袁世凯称帝帮助最大,是杨度。

杨度,人称湖南倔驴。祖上往上翻,不是什么书香门第,抖到底都只有土渣子。可杨度很聪明,17岁考上了秀才。18岁当上了举人。

别看经常有嘲讽秀才的笑话,但当时的秀才地位不低,见官不用下跪,有固定的皇家俸禄。很多人考了一辈子,也没混上秀才。

可杨度到了北京考会试时,马上就会发现学得不够用了。当时采取的考试不再是以前的八股,而是要求学子们学贯中西。窝在湖南,只接受过四书五经教育的杨度就懵逼了,两度会试落榜。

清代科举考试题手抄

不过杨度却赶上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公车上书。杨度也敢为天下先的气概,也参加了上书。

当时蛮多人支持,杨度倒也获得了不错的名声。不过开完会还是要回湖南老家,毕竟京城的房价也不是一个普通北漂支撑得住。

可一回到湖南,就被大儒王闿运收入主动收入门下。

一时间,也挺风光。而且当时他的同学都很牛,有齐白石、夏寿田、八指头陀、杨锐、刘光第、刘揆一。

一个个都是后来的风云人物。

自从参加了公车上书,杨度决意留学日本,希望从日本的宪政中找到一个答案。

齐白石

当一个问题,人们常年累月无法解决它时,它就成为那种偶尔被随口提起,随后又很快被遗忘的问题。

怎么拉起中国这辆马车?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不负此行,杨度认为自己找到了拉动马车的办法,还认识了一些也能拉动马车的人。

除了一开始同行日本的好友黄兴,当时的杨度还有一个叫汪兆铭的同班同学。他这个同学当时愤慨清朝的腐朽,以精卫填海的锲而不舍立志,便改名精卫。

汪精卫

还有一个好基友,每周末都要上杨度宿舍吃顿饭,喝杯酒的蔡锷。

有蔡锷的老师,梁启超。两人后来成为朋友,又分道扬镳。

不过最重要的那个人,应该是孙中山。两个人自从在东京碰面后,每次都是激辩。孙中山主张革命,要推翻满清,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杨度主张君主立宪。吵得不可开交,谁也说服不了谁。

明明能靠脸吃饭的孙中山

不过杨度还是把黄兴介绍给了孙中山,而黄兴也成了孙中山发动革命最得力助手。日后,孙中山组建同盟会时,曾邀请杨度,杨度讲了这么一句话:

““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

意思就是我主张君主立宪,如果抱负能够实现,希望先生帮助我;如果先生号召的民族革命能够成功,杨度将会改弃自己的主张,帮助先生。今天,我们都为国家的前途努力,希望能够不要互相妨碍。

杨度能和那么不同意见的人成为朋友,离不开这种胸怀。

杨度晚年和家人的合影

当时,清朝经历了八国联军的惨败,决意立宪,而最早的立宪草案就是出自杨度和梁启超之手。杨度回国搞起了君主立宪,不过很快就失败了。

后来就是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当上了临时大总统,民国实行共和国。

再后来就是前面讲到的故事,袁世凯去世后,杨度曾写下那副著名的挽联。

共和误中国,中国不误共和;千载而还,再评此狱。

明公负洪宪,洪宪不负明公;九原可作,三复斯言。

看到自己推行的君主立宪化为泡影,当时的人都骂他是走狗,就连好友梁启超也骂他下贱。

梁启超

当一个人体验到人生本质上的虚无性,他会选择厌世,或者更加世俗。杨度选择了前者,遁入空门。

等到孙中山邀请他重新出山,加入国民党时。他觉得终老沙门,并不是自己想要,而当初也许下了要帮助孙中山的诺言。

他重新在政坛上大展手脚,帮助了孙中山度过了危机。做的其他事情也不少,因为和张宗昌关系硬,所以在他主张下,放走了不少当时的异见人士。而且营救过李大钊,还和杜月笙这样的青帮大佬私交甚密。

几年后,孙中山去世。蒋介石开始肃烟,搞起了白色恐怖。看不惯国民党的杨度就加入了共产党,因为资格实在是太老,所以只和周恩来单线联系。因为过于隐秘,直到周恩来去世前,才亲口说出杨度是共产党员的事实。

但杨度早已去世多年,直到去世前,他仍被骂为汉奸、走狗、叛徒,政界老油条。就连他的墓地也屡屡搬迁。

1932年9月17日,杨度去世。葬于上海,后遭遇日军侵华,墓地被征用与机场,改迁沪西。后来大浩劫时,墓地被毁。

就用他给自己写的一副挽联做结尾吧!

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

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初中历史知识关于袁世凯称帝的思考素材

关于袁世凯称帝的思考 在中国近代史上,袁世凯最为世人诟病的事件应当是其“洪宪帝制”的事件,按照我们传统教科书的说法,辛亥革命的革命成果被袁世凯所窃取,孙中山的大总统职位被袁世凯拿去了,而且他复辟称帝,完全破坏民主共和。其实,袁世凯最初能够当选为大总统,是当时的名至实归,“篡夺”一词是后人的观点。细究袁世凯称帝这段历史,可以发现隐含在其中的诸多事件值得推敲。无疑,袁世凯称帝违背历史潮流,但复辟帝制的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观察“洪宪帝制”的产生 一、共和体制的问题。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帝制传统,最高权力集中于皇权。民众对于总统,三权分立的西方话语,都不太适应,当时的民众不知道总统是个什么样的职务。伴随着皇权的推翻,传统的纲常伦理都发生混乱。袁世凯面临着诸多困境,他要安抚那些把他当做曹操的人(当时北洋系内部,同僚与士兵在背地里骂袁世凯是曹操)。此时的边疆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也出现了危机,蒙古、新疆,西藏地区都出现了分离危机。这些边疆的少数民族认同与效忠的是清朝皇帝,一旦皇帝没有了,在外国势力的介入下,这些地区都出现分离倾向。政府的国会选举是由地方士绅负责的,很多地方士绅并不确定共和制是什么,更不清楚共和体制下的国会是怎么一回事,认为是革命缔造了共和。国民党在当时看起来力量强盛,实际上是一盘散沙,孙中山声称十年内为中国建二十万英里铁路,许多搞实业的人都觉得孙中山不靠谱。 二、袁世凯善用权术操控国家政局。按照《临时约法》的体制,应当实行责任内阁制。唐绍仪曾试图超越党派,好好办共和。但袁世凯为了保护核心利益,在决定直隶总督的人选上,可以绕开与其政见不合的唐绍仪,直接任命;袁世凯的总统就是按照皇帝的方式当的。对于宋教仁案而言,袁世凯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北洋集团参与这件事,双方最终没有通过法律解决的耐心,而是仓促发动了战争。袁世凯依靠国会把他选成大总统,当时的国会代表就想着来北京当官,来北京贪图享受享富贵。袁世凯驱散了国会代表,只是设立一个政府的咨询机构,袁世凯虽然当上大总统,但同样有着诸多困扰。他认为整个官僚统治体系需要皇帝。他认为老百姓还是不习惯没有皇帝,使民众对国家的效忠转变为对袁世凯个人效忠,以强化总统的权威。在经历二次革命之后,大批北洋军都被派驻地方各省,一些高级军官也转成地方各省督军了,当了地方督军之后,很快培植和扩张起各自的势力,不听中央的话。民国初年出现了政局乱象,一大批遗老遗少都出来,鼓吹民国不如清朝的言论。1915年的外交也出现了困境,日本强迫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当时日本有一个很大的图谋就是破坏袁世凯的声望。历史上日本政府就与袁世凯有着恩怨,在日本人眼中,袁世凯是政治强人,他们害怕在袁世凯带领下中国由弱变强,成为日本扩张的障碍。 三、筹安会的帝制鼓吹。当袁世凯的政治威信遭破坏时,筹安六君子大为复辟鼓噪,宣称“袁世凯称帝能够很快塑造起自己的权威”。杨度一直以帝师自居,把恢复帝制的希望都寄托到袁世凯身上。杨度是一个真诚地君主立宪者,他一手策划要在中国建成君主立宪。美国政治学家古德诺那篇《共和与君主论》的文章影响很大,作为袁世凯的政治顾问,古德诺认为中国的国民的确不适合总统制,但他也没说当时应当复辟帝制。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在“洪宪帝制”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因为他的存在使得袁世凯和外界

中国近代史·“袁世凯的统治”知识点解析

中国近代史·“袁世凯的统治”知识点解析 1、袁世凯专权 政治: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2、二次革命 背景:1912年,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目的:组成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权力。—袁刺宋。 概况:领导人:孙中山、黄兴、李烈钧政党——国民党领导。失败:主观——国民党力量涣散;客观——北洋军强大。根本原因——资产阶级软弱性。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袁世凯称帝:开始步伐——镇压二次革命后,强当大总统;过程:1913年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代之《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1915年底,改民国为帝国——1916年当皇帝。 4、袁世凯出卖国家主权: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1915年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5、护国运动:1915年孙中山《讨袁宣言》,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领导人:孙中山、蔡锷、李烈钧、唐继尧。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袁称帝胜利——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终失败——没有改变社会性

质,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 回答下列有关北洋军阀统治方面的问题: 袁世凯为什么能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功绩是什么?说它失败,实质指什么? 北洋军阀统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反对袁世凯统治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袁世凯的支持;立宪派、旧官僚的进攻;袁世凯掌握实权,玩弄权术。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对内专制独裁、镇压革命;对外出卖主权,投靠列强。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说明:反对称帝胜利,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未能改变中国现状,说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表现革命派前赴后继的斗争精神。

袁世凯复辟帝制原因探析

袁世凯复辟帝制原因探析 苗玉德 摘要:袁世凯复辟称帝,原因复杂。他自身对无限制的极端权力的追求是其称帝的 根本动因;但转型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及当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纵容和支持也是促使袁倒 行逆施的重要原因。此外,袁世凯身边一些人长期以来别有用心的鼓动和支持也是不可忽视 的一个因素。本文就试图从这几个方面来探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复杂原因。 关键词:袁世凯帝制复辟 1915年末,民国刚刚走完其第四个年头,袁世凯便宣布洪宪称帝,短短八十三天,上 演了一场历史闹剧。袁世凯久怀帝制之心,阴谋复辟,无疑是这场闹剧的导演者和主角,但 一人不成戏,这一闹剧中其他角色的扮演我们也不能忽视。解读袁氏当国的这段历史,剖析 袁世凯这个悲剧性人物,从中不难看出袁氏复辟的原因所在。袁复辟称帝,原因复杂,这里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制度转型时期的社会 辛亥革命后,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帝制被废除,民国也已建立,长期生活在皇帝专制统治下的人们想着换了天地,总该过上好日子了。可事实上呢,民国却被一些官僚、政客、党人之流闹得乌烟瘴气,内忧外患不断,人民生活依旧苦不堪言。这一时期,正是近代中国社会从一个古老的封建制度向民主代议制度,从“帝制”向“民治”发生转型的启蒙期,占全中国人口80%的下层民众的政治觉悟远没有我们后人想象的那么高。他们是管不得什么共和制、君主制这些虚的东西,他们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对他们来说,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而此时,帝制在表面上被废除了,但根深蒂固的专制思想还在,在许多人的心里,依然是有着帝制情结的。他们习惯了头顶上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更何况如今,旧的已破,新的却还未及建立,“如此则受害群众就要抱怨今不如古,民国不如大清了。”【1】此时的袁世凯,做了一年多总统,对尚处于实验阶段的共和政体已失去了信心。在他的认识里,既然共和搞不下去了,就不如恢复帝制的好。况且,逊清老官僚出身的他,深知帝制更能满足其独裁专制的权欲。于是乎,他便利用人们还处于转型时期这种迷茫,不顾一切地开倒车,搞独裁,做皇帝了。 袁没有看到的是,这种制度转型,本来就非三五年之功。“今日虽不合中国国情,安知三五十年,乃至百年之后,他也不合乎中国国情呢?”【2】袁和他的智囊们当时没有这种历史进化观念,没有认识到,民国搞得再糟,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却是不可逆转的了。妄图在历史潮流中逆势而行,结果必然是触礁灭顶了。 二、袁世凯独具称帝野心和实力

袁世凯称帝登基之后坐过的豪华龙椅:填充物竟是稻草

袁世凯称帝登基之后坐过的豪华龙椅:填充物竟是稻草 袁世凯是颇有些新派姿态的。他提倡新闻自由,他的儿子便办了张报纸,只发行一份,供袁大总统独个儿阅读。他不搞个人崇拜,允许把自己的图像铸在钱币上,老百姓谁都可在他的头上摸来摸去;他哪怕是后来禁不住天下人劝进,奉天承运做了洪宪皇帝,也要把龙椅加以改革。人类已进入二十世纪,太和殿里那张坐过明清两代皇帝的雕龙髹金大龙椅,实在不合时宜了。西学东渐,科学昌明,国际交流远胜往昔,天下万物生机勃勃。洪宪皇帝的龙椅,也得同国际接轨,才不会被西方人耻笑。于是,袁大总统摇身变成洪宪皇帝时,登基坐的龙椅就是一张中西合璧的沙发。但毕竟不是纯正的西式沙发,它是金銮宝座。高高的靠背上,有个大大的帝国国徽。如今最值得说说的就是这个国徽了:圆形,径约两尺,白色缎面做底,上面用彩色丝线绣了古代十二章图案。 沙发欲柔软舒适,里面要么用弹簧,要么须有填充物,或许还有更高级的技术。袁世凯坐着那张沙发龙椅是否舒服自在,别人不知道。那龙椅虽然有些非驴非马,但在当时朝贺的洪宪大臣们眼中,实在是威武无比的。谁又料想这张龙椅只有八十三天的寿命呢?最叫人们料想不到的是天长日久之后,洪宪帝国国徽上的白色缎面渐渐断裂,里面露出的填充物竟然是稻草!有位供职故宫博物院数十年的老专家在著作里写到了这则掌故,应该不是讹传。 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往洪宪皇帝的龙椅里塞稻草呢?督造龙椅是天大的事情,非几个工匠就能成事,必有相当于内务府总管之类的官员天天盯着。但督造龙椅的官员,不论官阶高低,谁敢如此胆大包天?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官场上弄得无比正经的事情,大家心里其实都明白那是儿戏。官场中人谙熟此道,再大的荒唐都做得出来。当年追随袁世凯的人,很多都是久历宦海的官场混混,从晚清混到民国,又想把民国变成洪宪帝国。他们最能从庄严肃穆的官场把戏中看出幽默、笑话、无聊、虚假、游戏等等,因而就学会了整套欺上瞒下的好手艺。既然大家都知道官场门径多为游戏,为什么还玩得那么认真呢?又不是黄口顽童!原来大家都明白,皇帝虽然喜欢杀人,但只要哄得他老人家高兴,赏赐也是丰厚的。管他游戏不游戏,玩吧!玩得转了,不论赏下个什么官儿做做,便可锦衣玉食,富贵千秋。 替袁世凯造龙椅的人早算计过了:要等到这龙椅露出稻草来,须得百年工夫。有着这百年时光,他们想做的什么事情早都做成了。督造龙椅的官员,早已福荫三代,赐公封侯了。那些抡斧拉锯的工匠,倘若运气不错,也早已由奴才变成主子,他们的后人只怕也做上总督或巡抚了。这个时候,如果稻草露出来了,混得有头有脸的后人,大可替显祖辩白。总得有个人抵罪,倒霉的大概是某位混得最不好的后人。也不一定真会出事,皇帝表示宽厚仁德也

广西桂林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广西桂林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孔子:“君子义以为质”,孟子:“舍生而取义”,董仲舒:“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由此可知,“义”的提出,目的在于确立 A. 价值准绳 B. 施政之术 C. 人伦秩序 D. 行为规范 2. 元朝行省对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 A. 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________ B. 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 C. 外重内轻局面得到改变________ D. 注重君主权力的加强 3.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观察等活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 中国先人有“道法自然”的理念________ B. 历代气象的变化有规律可寻 C. 重农抑商政策对科技发展有影响________ D. 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控性 4. 明末清初,大陆居民特别是福建、广东等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与原住民共同参与当 地开发。其影响是 A. 打击了东印度公司在台残余 B. 开始突破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C. 推动了台湾经济结构的转型

D. 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 5. 创办于20世纪初的上海《时报》在评论某一事件时指出:“革命军既有兵队,又有 军械,与政府俨然有对峙之势矣,而政府亦以对峙相待,命陆军大臣统近畿军队乘车而下,相 见于江汉之间。是役也,南北战欤?人民与政府战欤?革命与专制战欤?其胜其败,势 将大异。”这一评论 A. 支持了国民革命________ B. 声援太平天国运动________ C. 肯定了南昌起义 ________ D. 针对的是武昌起义 6. 从西方工业近代化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出,其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条:一是从银行融资,二是设立股份制公司吸引民间资本。而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 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这一现象说明 A. 洋务运动缺乏有力资金支持________ B. 财政危机影响近代化发展 C. 中国工业化道路具有特殊性________ D. 西方发展经验不具借鉴性 7.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同胞发出“宁教白山黑山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的誓言,抗日救国主义勇军、抗日联军、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十九路军、 大刀会、红枪会等抗门武装纷纷痛击日军。这表明 A. 军队力量壮大抗日取胜之本________ B. 民族矛盾的解决己成当时社会的共识 C. 日军速战速决的阴谋开始破产________ D. 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己经拉开序幕 8. 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 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 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 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A. 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________ B. 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C. 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________ D. 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9. 古希腊时期,一批所谓“哲人”到处演讲和发表许多奇怪的辩论,传递了许多“负能量”,造成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 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他们师徒的共同之处在 于 A. 着力培养公民的独立人格________ B. 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结合起来 C. 具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________ D. 试图挽救日渐衰败的民主制

小论袁世凯成功称帝的原因

小论袁世凯成功称帝的原因 历史C 李晋 在辛亥革命中,袁世凯可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对革命党的支持直接导致了清帝的退位,而他的称帝也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而后长期的军阀混战。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袁世凯的成功称帝呢?我认为,这是由几个方面的原因共同组成的。 1、军事原因 袁世凯,是当时实力最强,装备最好,人数最多的北洋新军的统帅,也就是说他拥有着当时无人能比的军事实力。而这也是袁世凯在孙中山进行二次革命的时候,能够镇压的原因。强大的军事实力,使所有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人都对他有所忌惮,这是他成功称帝的重要因素 2、社会原因 在辛亥革命时期,清朝刚刚灭亡不久,封建帝制的残余思想还一直在社会上流传,而且当时袁世凯在中国的声望绝对不在孙中山之下,加之由于二次革命孙中山先生战败流亡国外,国民党被解散,一些维护封建帝制的势力就把袁世凯当成了推崇的对象,可以说当时的社会原因也导致了袁世凯的称帝。 3、国际原因 袁世凯以割让主权签订《二十一条》等方式争取了如日本一批列强的支持,加之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无暇东顾,英美俄等国为了称帝后能够从袁世凯初获得好处,纷纷表示“中立”或给予支持,并没有过多干预,所以国际社会的态度也导致了袁世凯成功称帝。 4、政党与资产阶级专政方面的原因 虽然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但是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资产阶级专政并没有真正的实施,加之孙中山为了拉拢袁世凯,将大总统的地位和权力交给了袁世凯,更何况当时用于分权的国会由于宋教仁案没能成功组成,袁世凯就相当于同时拥有了军权、政权和民心。从另一方面讲,革命派的革命纲领并没有完全深入民心和正确执行,在一些地方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甚至被理解为“排满兴汉”,一些封建势力就在国民党四分五裂之时制造舆论,为袁世凯的成功称帝制造了机会。 总而言之,袁世凯的成功称帝,与当时的军事、社会、国际、政党与资产阶级专政四方面原因是分不开的。不管怎么说,历史已经成为了历史,而这仅仅是我个人一点小小的看法,还期待着大家的见解。

袁世凯称帝与君主立宪制

北京人才市场北京找工作 袁世凯称帝与君主立宪制 近年有一种观点,在媒体界、学术界很为流行。这种观点认为,当年袁世凯称帝,只不过是像英国、日本一样推行君主立宪制。不少人惋惜称,假如袁世凯称帝成功,假以时日,中国就会成为一个民主、文明、富强的君主立宪国家。据此,他们猛烈地批评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认为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后者才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 那么,袁世凯称帝,真是为了推行君主立宪制度吗? 有君主,无宪法 所谓君主立宪制,维基百科的解释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务上的共和主义理想但不采共和政体。 要言之,君主立宪制的重点是“立宪”,而不是“君主”。否则的话,那就与君主制没有什么两样了。 世界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不少,屈指数一下,就有英国、日本、荷兰、西班牙、瑞典、丹麦等20多个国家,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这些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固然相差甚远,其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的具体构架也有所不同,比如,君主(国王)的权力就大小不一。不过,无论他们怎么变化,都有一个共同点:宪法。 试图为袁世凯辩解的朋友无论如何都无法解释,自始至终,袁世凯都不曾通过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来为君主立宪制奠定坚实的法理基础。 之所以说是“现代意义”,是因为袁世凯任内的确公布了一部准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约法》。但这部宪法与前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不但极大地增大了总统的权力,且架空了立法院的权力,使之近于虚设。因此,人们讽刺地称之为“袁记约法”。 但是,哪怕这部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约法,袁世凯都没有真正遵守之。约法颁布仅隔数日,袁世凯就公布总统令,以参政院取代立法院职权,所以立法院始终未能成立。参政院后又公布《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连任无限;总统继任人由前总统推荐。这两点就将总统选举变成了几乎等同于皇帝的世袭制。 更严重的是,1916年,袁世凯不顾天下人的反对称帝后,干脆就把《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了。裸奔到最后,连遮羞布都不要了,这是哪门子的“君主立宪制”? 违承诺,背誓言 “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疆之幸福。……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这段话是谁讲的?孙中山?蒋介石?错,这是1912年2月13日,在清帝退位后的第二天,袁世凯发往南京临时政府的通电。 在通电中,袁世凯把“共和”视为世界上“最良国体”,要“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不独于此,3月10日下午,在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仪式上,袁世凯宣誓效忠民国,“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蕲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凡兹志愿,率履勿渝!俟召集国会,选定第一期大总统,世凯即行解职。谨掬诚悃,誓告同胞。” “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言者慷慨激昂,振聋发聩;闻者血液沸腾,斗志昂扬。但是,历史事实证明,袁世凯不过是用一纸虚伪的“共和”承诺,来换取革命党人对他的支持,从而攫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一旦大权在手,袁世凯就一步一步背叛了自己的承诺,直至滑向专制的渊薮,成为千夫所指的国家和民族罪人。

袁世凯称帝

浅析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在清末任直隶总督、军机大臣,民国建立后任大总统。在那时,他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最高权力所有者,并事实上已等同于皇帝——可以终身连任及指定下一任总统。在当时民智未开之时,民众不懂政治,更不会有人民来反抗,袁世凯大可以一直持续这种情况。可是,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为什么竟一定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历史之潮流,企图复辟帝制,穿龙袍,当皇帝呢?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袁世凯称帝的原因。 首先,从个人因素来看,他自己就有强烈的帝王思想。据传闻,袁世凯十分心爱一只九龙白玉杯。有一天他午睡时,小书童进来献茶,不小心失手将九龙杯跌破了。书童知道闯了大祸,哭着找到袁世凯的表弟———张镇芳,张镇芳知晓袁世凯想做皇帝的心思,教书童说:“小的端茶进来,看见床上睡的不是大人,是一条五爪金龙盘在床上,小的吓了一跳,这才不小心将九龙玉杯打碎了。”袁世凯闻言,脸上顿时云开雾散,便不再追究。此外,袁世凯还有信心能登上皇位,他的自信来自于他善于玩弄权术,这可以从他的发迹史看出。从一个足轻重的小人物,但到了甲午战后,他居然能取得清廷的充分信任,以浙江温处道的身份,到天津小站督练新军;又过了三年,当新政变法,康有为等人得到光绪帝“朕位且不能保“的密诏,深感局势紧迫,于是铤而走险,决定包围颐和园,希望控制居住其中的慈禧太后,并杀死慈禧宠臣直隶总督荣禄,他又向荣禄泄露维新党人的包围计划,从而导致了谭嗣同等维新君子血洒燕市、百日维新惨遭失败之结局,而他自己则取得了慈禧、荣禄等当权派的信任,飞黄腾达,成了声名显赫的封疆大吏;辛亥革命中袁世凯又逼迫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并窃取革命成果,登上了中华民国总统的宝座。袁世凯一生适逢近代史上多事之秋,遇到了好几次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袁世凯借一次次的重大机遇,从中获取巨大利益,一步步成为中华民国的掌权人。 其次,称帝之事不乏近亲及手下人的推动。袁世凯死后,袁克定在灵前用头触棺,放声大哭说自己对不起他的父亲。这应该与他鼓动其父亲称帝有关。《顺天时报》是日本人在北京办的报纸,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列强无暇东顾,因此袁世凯十分关注日本的态度,《顺天时报》就是袁世凯的重要消息来源。由于该报纸经常发表一些对帝制不利的消息,于是袁克定心生一计,决心“瞒天过海,偷梁换柱”,自己花钱编造假版《顺天时报》,刊登一些鼓吹帝制的文章,袁世凯看了以后,非常高兴,认为日本方面不会有问题,于是加快了帝制的步伐。袁克定欺骗他父亲的第二件事是编造天降祥瑞。1914年底,袁克定指使远在河南项城袁家祖坟的坟丁韩诚进京来报,说在袁世凯的生父袁保中的墓旁,夜间不时有红光出现,形如火炬,方圆一里左右都很明亮;还说附近长出一条紫藤,有一丈多高,蜿蜒曲折,形如盘龙。袁世凯听后,派袁克定回乡验证真伪。袁克定在项城写信称:紫藤长得很快,已经和我的手臂一样粗了,而且颜色鲜艳得像血一般,或许这就是天命攸归的祥瑞啊!并且杨度、孙毓筠、严复、李燮和、胡瑛、刘师培等人也是袁世凯称帝的幕后推手。他们在1915年8月14日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杨度为理事长,孙毓筠为副理事长,其他四人为理事,鼓吹帝制。此外,还有再加上张镇芳等七人组成的“十三太保”是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中坚力量。1915年4月,杨度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撰写了两万多字的《君宪救国论》,呈递袁世凯。袁大为赏识,于5月底特赐杨度亲笔题写的“旷代逸才”的四字匾额一方。在组建“筹安会”的时候,杨度还多次策动蔡锷参加。杨度之外的十三太保当中,另

袁世凯称帝原因深度解析

集权vs自治:袁世凯的失败与护国战争的成功 从1913年10月袁世凯当选为正式大总统,到1914年5月1日袁记约法公布,袁世凯完成了总统独裁体制,中华民国的共和体制已经名存实亡。除了一些毫无权力的咨询机构,袁世凯实际上已经与皇帝无异。他为什么还不满足呢?是虚荣心作怪,还是为了确保子孙的权力继承?如果说袁世凯只是为了个人的野心,那么大好人杨度为什么也要袁世凯称帝?事情恐怕有它自己的道理和逻辑 杨度在前清是个君主立宪派人士,后来加入了共产党,他同孙中山的关系也不错,但在1915年时,他是筹安会六君子之一,积极为袁世凯谋划称帝,是个帝制派。杨度的表现在中国政界也算是个异数,但说到底还是个书呆子的缘故吧? 梁启超在前清是君主立宪派的领袖,他的名言是“开明专制”,他为在中国实现开明专制奋斗了大半生,对袁世凯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结果却一直没有着落。在袁世凯准备称帝的时候,他坚决反对帝制,甚至不惜与袁世凯决裂,策动了护国战争,成为再造共和的英雄。 我们以往把袁世凯称帝简单地归结为他的政治野心,其实野心固然是有的,但野心也要有形势的驱动,利害的权衡。那么,在1914到1915年间,杨度和梁启超为袁世凯谋划国家体制的理由是什么呢?当终身总统就能得善果吗? 袁世凯走向独裁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权臣篡位的传统。据传,在辛亥革命过程中,袁世凯重新出山之前,也曾考虑过自己称帝的问题,但毕竟他羽毛不丰,未敢贸然从事。最后,以逼清帝退位,出任共和国总统的方式,掌握国家大权。从实质上说,袁世凯乃是借着辛亥革命的冲击力,达成了权臣篡位的结果。 当然,一时间袁世凯的权力没有巩固,他也需要梁启超一派做他政治上的盟友,来对付孙中山一派的革命党人。毕竟,他是由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产生的临时总统,他需要用欺骗和暴力的两手来对付革命党人,以便逐步巩固他的权力。因此,在清帝退位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袁世凯一直信誓旦旦,效忠共和。例如,在清帝宣布退位后的第二天,即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即宣布“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职务:“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全国统一的民国政府在北京成立后,南方革命党中的激进派,一直在揭发袁世凯“帝制自为”的图谋。为此,袁世凯多次予以澄清,例如他于1912年6月24日发表公开电,声明说,他从小就羡慕上古天下为公的风气,认为共和的好办法,是和古训一样的。他自己原来是想退休回老家的,只是因为国民的委托,才担任这样的重任。所以,“当共和宣布之日,即经通告天下,谓当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见于中国。就职之初,又复沥忱宣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