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3 第1单元 第2课时 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选修5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3 第1单元 第2课时 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选修5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3 第1单元 第2课时 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选修5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专题3 第1单元第2课时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课后知能检测苏教版

选修5

1.研究人员认为,全球变暖会使海底释放大量甲烷。这些甲烷可能会反过来加剧全球变暖。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天然气与煤、石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③燃烧天然气也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

A.①②③B.①

C.①② D.③

【解析】天然气是气体燃料,杂质很少,而在空气中能完全燃烧,故与煤和石油产品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CH4的摩尔质量比CO2小,因此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必然是前者大。故①②叙述正确。燃烧天然气不是产生酸雨的原因,大量燃烧煤和石油产品才是产生酸雨的原因。因为煤中含有硫杂质,燃烧后产生SO2,SO2与H2O化合再被氧化,就成了以H2SO4为主要成分的酸雨。

【答案】 C

2.下列有关裂化与裂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的原料均是石油的分馏产品

B.两者都是使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烃的过程

C.两者都是为了得到气态烃

D.前者是为了提高汽油的质量,后者是为了提高汽油的产量

【解析】裂化的原料是重油,产品是汽油;而裂解的原料是轻质油,产品是气态烃。

【答案】 B

3.(2013·烟台高二质检)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最多的是( )

A.C6H6B.C2H6

C.C2H4D.C4H6

【解析】规律: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氢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量越多。等物质的量的烃燃烧,耗氧量多少要综合考虑碳原子数目和氢原子数目。

【答案】 B

4.(2013·日照高二质检)10 mL 某种烃,在50 mL O 2中充分燃烧,得液态水和体积为35 mL 的混合气体(所有气体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则该烃是( )

A .乙烷

B .丙烷

C .丙炔

D .1,3-丁二烯 【解析】 设烃为C x H y 则

C x H y + (x +y 4)O 2――→点燃x CO 2+y 2H 2O ΔV 1 x +y 4 x 1+y 4

10 mL 25 mL

110=1+y 425

y =6 可能是A 、D 符合,又因为1,3-丁二烯为C 4H 6 10 mL 时完全燃烧耗氧为55 mL ,氧气不足,故只选A 项。

【答案】 A

5.某混合气体由两种气态烃组成。2.24 L 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4.48 L 二氧化碳(气体已折算为标准状态)和3.6 g 水,则这两种气态烃可能是( )

A .CH 4和C 3H 8

B .CH 4和

C 3H 4 C .C 2H 4和C 3H 4

D .C 2H 4和C 2H 6 【解析】 利用平均组成法可确定,平均分子式为C 2H 4。

【答案】 B

6.“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CO 和H 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 和H 2为原料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

A .甲醇(CH 4O)

B .乙醇(

C 2H 6O) C .甲醛(CH 2O)

D .乙酸(C 2H 4O 2)

【解析】 甲醇可由CO 和H 2按1∶2反应,甲醛可由两者按1∶1反应,乙酸可由两者按1∶1反应。

【答案】 B

7.石油主要由烷烃、环烷烃和各种芳香烃组成,石油通过分馏、裂化可得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现有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各一瓶。

(1)请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最合理的试剂予以区别。所选试剂是________。

A .酸性KMnO 4溶液

B .乙醇

C .溴水

(2)加入所选试剂后,直馏汽油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裂化汽油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直馏汽油中含有的芳香烃也会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2)汽油可萃取溴,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链烃,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溴代烃。

【答案】(1)C (2)液体分层溴水褪色,上层油层呈橙色分层油层、水层均无色8.使用催化剂可极大地降低我国石油化工产品的成本。

(1)使用催化剂进行石油裂化及裂解获得的主要产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烷裂解,

除得到甲烷和乙烯外,还可以得到另外两种有机物,它们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2)“绿色化学工艺”的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利用率为100%。工业上,通过绿色化学工艺用CO、CH3OH和一种不饱和脂肪链烃合成CH2===C(CH3)COOCH3,该不饱和脂肪链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

(3)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按下列流程在催化反应器中装载不同的催化剂,探究不同催化剂对石油裂解反应的催化性能。

①该探究实验的条件控制非常重要,检测装置中选择的检测试剂及必须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本实验尾气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石油的综合利用。(1)石油的炼制包括石油的分馏和石油的裂化和裂解,使用催化剂进行石油炼制属于石油的裂化和裂解范畴。丁烷裂化可以生成丙烯和甲烷,也可以生成乙烷和乙烯。(2)根据原子守恒,不饱和脂肪链烃的分子式为C3H4。(3)探究不同催化剂对石油裂解反应的催化性能的关键是控制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从安全的角度看,本实验应防止泄漏出来的气体有机物引发的爆炸事故。

【答案】(1)轻质油和气态烯烃(或碳原子数较少的烃)

CH3CH===CH2CH3CH3

(2)C3H4

(3)①试剂为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其浓度、体积在每次实验中均相等

②将剩余气态有机物点燃

9.某同学为了探究石油的分解原理和探究产品的性质,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该同学在试管①中加入石蜡油和氧化铝;试管②放在冷水中;试管③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

经测定进入试管③的物质为气态,其中有机物A为16电子分子,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 g·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石油经过一系列转化后可以得到工业酒精

B.相同质量的有机物A和甲烷完全燃烧后产生的水的质量相同

C.有机物A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化氢发生加成

D.试管③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褪色原理相同

(2)取少量试管②中的液体,滴入盛有溴水的试管中,现象: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评价该同学所涉及的装置可能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1)有机物A的摩尔质量为22.4 L·mol-1×1.25 g·L-1=28 g·m ol-1,设A的分子式为C x H y,则12x+y=28,6x+y=16,解得x=2,y=4,故A为C2H4。A中将石油的分馏产品进行催化裂化后可得到乙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与H2O发生加成反应可得乙醇;B中乙烯和甲烷中氢的质量分数不同,故相同质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烧后产生的水的质量不同;C中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与HBr发生加成反应。D中乙烯与Br2反应属于加成反应,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二者本质不同。

(2)由于试管②中的液体含有不饱和烃,滴入盛有溴水的试管中会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3)仔细观察该装置可以发现,试管①中所加液态石蜡过多,加热时易使液体直接排入试管②中。由于乙烯易与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反应,导致装置中的气压迅速下降,产生倒吸现象。

【答案】(1)BD

(2)溴水褪色加成反应

(3)试管①中的液体进入试管②中;产生倒吸现象

(完整)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doc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课标内容】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5.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教学目标】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 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3.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4.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课时安排】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 物质的量 物质的聚集状态 , 物质的分散系1 课时1 课时 【课题】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过程】 一、物质的分类

高二化学脂肪烃

化学:脂肪烃学案(人教版选修5)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等知识 2、了解乙炔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和制备等知识 3、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概念、存在条件和脂肪烃的来源 二、预习内容 (一)、烷烃和烯烃 1、分子里碳原子跟碳原子都以结合成,碳原子剩余的跟 氢原子结合的烃叫烷烃。烷烃的通式为,烷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 (1)(2) 2、烷烃和烯烃 (1)烯烃是分子中含有的链烃的总称,分子组成的通式为CnH2n,最简式为。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3) (3)顺反异构的概念 (二)乙炔 1、乙炔的分子式,最简式,结构简式 2、电石遇水产生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因为乙炔 4、乙炔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炔烃典型的化学性质有(1)(2)(3) (三)脂肪烃的来源 根据课本P36页【学与问】,阅读课本P35~36,完成下表: 石油工艺的比较: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 3、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特征结构、烯烃的顺反异构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4、让学生在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 学习重难点: 1、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烷烃的取代反应 2、烯烃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 3、实验室制乙炔的反应原理及反应特点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烷烃、烯烃的熔、沸点 阅读p28思考和交流 思考; 烷烃的沸点与其分子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之间的关系 (a)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相对密度逐渐;(b)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的烃,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他烃在常温常压下都

脂肪烃练习案(第一课时)答案

第一节脂肪烃练习案(第一课时) (D)1.下列烷烃的一氯取代物中没有同分异构体的是 A.丙烷 B.丁烷 C.异丁烷 D.新戊烷 (D)2.乙烷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混和,最多可以生成几种物质 A.6种B.7种C.9种D.10种 (D)3.甲烷和丙烷混合气的密度与同温同压下乙烷的密度相同,混合气中甲烷和丙烷的体积比是 A.2:1 B.3:1 C.1:3 D.1:1 ( C )4.下列烯烃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 A.丙烯B.1-丁烯 C.2-戊烯 D.2-甲基-2-丁烯 ( D )5.有一类最简单的有机硅化物叫硅烷,它们的组成与烷烃相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硅烷的分子式可用通式Si n H2n+2表示 B.甲硅烷(SiH4)没有甲烷稳定 C.甲硅烷易燃烧,生成SiO2和H2O D.甲硅烷的密度比甲烷的密度小 ( C )6.下列五种烃①2-甲基丁烷②2,2-二甲基丙烷③戊烷④丙烷⑤丁烷,按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④>① C.③>①>②>⑤>④D.④>⑤>②>①>③ ( B )7.已知两种结构式互为同分异构体(a、b为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称为烯烃的顺反异构,试推断一氯丙烯的同分异构体(不含环状结构)共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 B)8. 有八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1,3-丁二烯、⑤2-丁炔、⑥环己烷、⑦环已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的是 A.③④⑤⑧ B.④⑤⑦ C.④⑤ D.③④⑤⑦⑧ (A)9.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的混合物共10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使混合气通过足量溴水,溴水增重8.4g,则混合气中的烃分别是 A.甲烷和乙烯 B.甲烷和丙烯 C. 乙烷和乙烯 D. 乙烷和丙烯 (A)10.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式为C n H2n+2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烷烃 B.通式为C n H2n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烯烃 C.通式为C n H2n-2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炔烃 D.通式为C n H2n O2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羧酸 (B)11.把M mol H2和N mol C2H4混合, 在一定条件下使它们一部分发生反应生成W mol C2H6, 将反应后所得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 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A.M + 3N mol B.M 2 + 3N mol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测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专题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Mg 24S 32Cl 35.5K 39Ca 40Cu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lO2是生产饮用水的新一代消毒剂,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ClO2属于() A.氧化物B.酸 C.碱D.盐 答案:A 解析:ClO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A项正确。 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与氩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D项中表示的元素为Ne元素,属于惰性气体元素,性质与氩元素相似,D项正确。 3.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长颈漏斗④洗气瓶⑤量筒⑥蒸馏烧瓶。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④⑥B.②⑤⑥ C.①②③D.②③⑥ 答案:A 解析: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洗气瓶用于气体分离,蒸馏烧瓶用于蒸馏分离,A项符合题意。 4.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从中取出10 mL,则这1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 mol·L-1B.0.1 mol·L-1 C.0.01 mol·L-1D.10 mol·L-1 答案:B 解析: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其浓度为0.1 mol·L-1,从中取出10 mL,浓度不变,B项正确。 5.某阳离子M n+核外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质量数为() A.x+y B.x-n+y C.x+n+y D.x+n-y 答案:C 解析:M n+的质子数为x+n,质量数为x+n+y,C项正确。 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A.外观颜色的不同 B.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 C.稳定性不同 D.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答案:B 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胶粒直径的大小,B项正确。 7.氢氧化钾在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做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主要成分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脂肪烃 第2课时

脂肪烃 第二课时 [练习]写出戊烯的同分异构体: [思考]以下两种结构是否相同? [板书]二、烯烃的顺反异构 [讲解]在烯烃中,由于双键的存在,使得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要比含有相同数目碳原子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多。除因双键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体外,在烯烃中还有一种称为顺反异构(也称几何异构)的现象。 当C=C双键上的两个碳原子所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不相同时,就会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这是由于与双键相连接的两个碳原子不能围绕它们之间的σ键键轴自由旋转的缘故(除了由于双键的关系以外,还有其他原因,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如果用a、b、c表示双键碳原子上的原子或原子团,那么,因双键所引起的顺反异构如下所示: 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居于同一边的为顺式(cis-),分居两边的为反式(trans-)。例如,在2-丁烯中,两个甲基可能同时位于分子的一侧,也可能分别位于分子的两侧。 [板书]1、顺反异构:由于与双键相连接的两个碳原子不能旋转,导致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排列方式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 2、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居于同一边的为顺式,分居两边的为反式。 [回忆]炔烃的定义。

[板书]三、炔烃 [自学讨论]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乙炔的分子结构特征,并推测乙炔可能的化学性质 [总结]乙炔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 2H 2,实验式:CH ,电子式: 结构式:H-C ≡C-H ,分子构型:直线型, 键角:180° [板书] 1、乙炔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原理:CaC 2+2H 2O →CH ≡CH ↑+Ca (OH )2 (2)装置: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 [思考]实验室制取乙炔气体能不能用启普发生器?为什么? [讲解]看上去电石与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产生的乙炔气体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似乎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气体。其实不然,这是因为:①电石跟水极易反应,启普发生器长期不用时,其中的电石也会跟挥发出的水蒸气反应而消耗,且产生的乙炔气体排出后可能发生危险;②电石跟水作用产生的熟石灰不易溶于水,呈糊状物附着在电石的表面,会积存一部分水分,致使关闭启普发生器开关后一段时间内,反应并不能及时停止;③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落入启普发生器底部,可能堵塞长颈漏斗下口;④电石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可能使启普发生器炸裂。 (3)收集方法:排水法。 [思考]用电石与水反应制得的乙炔气体常常有一股难闻的气味,这是因为其中混有H 2S ,PH 3等杂质的缘故。试通过实验证明纯净的乙炔是没有臭味的(提示:PH 3可以被硫酸铜溶液 吸收)。 [讲解]使电石与水反应所得气体通过盛有硫酸铜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闻其气味。H 2S 和PH 3都被硫酸铜溶液吸收,不会干扰闻乙炔的气味。

高中化学选修三习题附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综合题:共4题每题15分共 60分 1.金属钛(Ti)被誉为21世纪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它兼具铁的高强度和铝的低密度。其单质和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氮化钛(Ti3N4)为金黄色晶体,由于具有令人满意的仿金效果,越来越多地成为黄金的代替品。以TiCl4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制得Ti3N4和纳米TiO2(如图1)。 如图中的M是短周期金属元素,M的部分电离能如下表: I1I2I3I4I5 电离能 /kJ·mol-1738 1451 7733 10540 1363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i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2)M是______(填元素符号),该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为六方最密堆积,配位数为________。 (3)纳米Ti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催化剂,纳米TiO2催化的一个实例如图2所示。化合物甲的分子中采取sp2 方式杂化的碳原子有__________个,化合物乙中采取sp3方式杂化的原子对应的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________________。 (4)有一种氮化钛晶体的晶胞与NaCl晶胞相似,如图3所示,该晶胞中N、Ti之间的最近距离为a pm,则该氮化钛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 g·cm-3(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只列计算式)。该晶体中与N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原子有________个。 (5)科学家通过X-射线探明KCl、MgO、CaO、TiN的晶体与NaCl的晶体结构相似。且知三种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下: 种离子KCl、CaO、TiN三 晶体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d24s2 (2)Mg12 (3)7O>N>C (4)12 (5)TiN>CaO>KCl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Ti位于第四周期,第IVB族,外围电子排布为3d24s2,故答案为3d24s2;(2)金属M的第三电离能远远大于第二电离能,所以M应为短周期第IIA族元素,又因M可把Ti置换出来,所以M应为Mg,其晶体堆积模型为六方最密堆积,配位数为12,故答案为:Mg,12;(3) 离子晶体NaCl KCl CaO 晶格能/kJ·mol-1786 715 3401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专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专题 专题1 例析鉴别物质的三种类型 ◆典型问题1 不用试剂的鉴别 例1 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A、Na2CO3HCl CuSO4NaNO3 B、K2CO3H2SO4HNO3BaCl2 C、HCl AgNO3HNO3NaCI D、NaOH FeCl3MgCl2BaCl2 【方法归纳】不用任何试剂的鉴别题解题思路: ①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的几种物质。 ②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 ③若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鉴别时,可考虑两两混合,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分析确定。 ④若被鉴别物质为两种时,可考虑因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现象不同而进行鉴别。 ◆典型问题2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 例2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①AgNO3、NaOH、HCl ②NaOH、HNO3、NaCl ③Ba(NO3)2、KCl、CH3COOH A.①②③B.①③C.①D.②③ 【方法归纳】①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的酸碱性,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进行鉴别。②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可依据“相反原理”确定试剂进行鉴别。即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可选用碱或呈碱性的盐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可选用酸或呈酸性溶液作试剂。 ◆典型问题3 任选试剂鉴别 例3现有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HCl、H2SO4、NaCl、Ba(OH)2、NaOH,如何将它们区别开来?【思路】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时一般是先加一种试剂根据现象不同将多种物质分组,然后再分别鉴别出每组内的物质。 【规律总结)】此类题目不限所加试剂的种类,可用多种解法,题目考查的形式往往是从众多的鉴别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其要求是操作步骤简单,试剂选用最少,现象最明显。简答叙述时的一般步骤:取少量样品→加入某种试剂→加热、振荡等操作→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自我检测〓 1 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 ②MgSO4③Ba(NO3)2④Cu(NO3)2⑤KNO3被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A、⑤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⑤C、④①②③⑤D、②③①④⑤ 2 有标号为A、B、C、D、E、F的六瓶溶液,只知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硝酸钠溶液、硝酸钙 3. 下列各组中固体物质只借助于水就可以鉴别的是() A、CaCO3、Na2CO3、BaCO3 B、BaSO4、NaCl、K2SO4 C、CuSO4、NaOH、KCl D、NaCl、AgNO3、KNO3 4. 只用一种试剂能区别Na2SO4、AgNO3和Na2CO3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BaCl2溶液 B、KOH溶液 C、NaNO3溶液 D、稀盐酸 5. 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盐酸、碳酸钠、硫酸、氢氧化钾和硝酸钾五种溶液。为把他们区别开来,所加试剂及先后顺序合理的一组是() A、氯化钡溶液、稀硝酸、石蕊试液 B、稀硝酸、石蕊试液、硝酸银溶液 C、石蕊试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D、稀硝酸、酚酞试液、硝酸银溶液 专题2 解读除杂的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除杂应遵循的原则:①被提纯物质的应尽量不要减少;②不得引入新的杂质;③要易于分离、复原;④为使杂质尽可能除去需要加入过量的试剂;⑤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能把前面所加过量的试剂除去。除杂的主要化学方法有:增加法、溶解与吸收法。 ◆典型问题1 增加法除杂 例1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A、通过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SO2 B、通过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C、用铁除去氯化亚铁中少量的氯化铜 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方法归纳】增加法除杂即把杂质转化成被提纯的目标物质。如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HCl):通过NaHCO3溶液;NaNO3(NaCl):加AgNO3溶液;NaHCO3(Na2CO3):通入CO2;NaCl(Na2CO3、NaHCO3):滴加HCl;Na2CO3(NaHCO3):加热。 ◆典型问题2 溶解与吸收法除杂 例2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错误的是() A.除去混在Cl2中的HCl:将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B.除去混在SiO2中的CaO:加入足量盐酸后过滤 C.除去混在KI中少量的I2:加入CCl4后过滤 D.除去酒精中混有的醋酸:向混合液中加入生石灰后蒸馏 【方法归纳】溶解与吸收法除杂是较常用的提纯方法之一,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水、有机溶剂、酸、碱、盐中溶解性差异(这里的溶解包括发生化学反应而与原体系分离),选择不同的试剂溶解吸收除去杂质。①溶于水的物质与不溶于水的物质混在一起时,可加水溶解,过滤,如混在氯化钠中的二氧化硅。 ②不溶于酸的物质中混有溶于酸的物质,可加酸溶解过滤。如混在铜中的锌可用盐酸除去;二氧化硅中混有碳酸钙,可先加盐酸后过滤而除去。 ③不溶于碱的物质中混有溶于碱的物质,可加碱溶解过滤,如混在镁中的铝可加氢氧化钠后过滤而除去;H2(H2S、SO2、CO2、HCl、H2O),用碱石灰(固体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除去;甲烷(乙烯):溴水;乙烯(CO2、SO2):NaOH溶液。

【最新】高二脂肪烃单元检测试题

【最新】高二脂肪烃单元检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烷烃的通式为CnH2n+2,随n 值增大,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逐渐减小 B.乙炔与苯的实验式为CH,是含碳量最高的物质 C.1 摩尔苯恰好与3 摩尔氢气完全加成,说明一个苯分子中有三个碳碳双键 D.n=7,主链上有5 个碳原子的烷烃共有五种 2.下列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乙烯与溴水反应 B.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共热并保持55℃~60℃ C.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反应 D.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反应 3.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越高,其燃烧越不充分,燃烧时就会有黑烟产生。下列有机物燃烧时不会产生黑烟的是 A.C2H2B.C2H4C.C2H6D.C6H6 4.下列有关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 B.分子式是C4H8的烃分子中一定含有碳碳双键 C.分子通式为C n H2n+2的烃不一定是烷烃 D.烯烃在适宜的条件下只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5.据质谱图分析知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其核磁共振氢谱图有4个峰,峰面积比为6:4:3:1,则其结构简式为() A.B. C.D. 6.下列反应是有名的Diels-Alder反应的一个著名化学反应方程式:

分析上述有机化学反应,可判断其反应的类型是 A.取代反应B.加成反应C.氧化反应D.酯化反应7.柠檬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有关柠檬烯的分析正确的是() A.柠檬烯的一氯代物有7种 B.柠檬烯和丁基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C.柠檬烯的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D.在一定条件下,柠檬烯可以发生加成、取代、氧化等反应 8.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与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D.分子中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9.烷烃是1mol烯烃R和1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 物,则R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A.4种B.5种C.6种D.7种 二、填空题 10.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烷烃A在同温、同压下蒸气的密度是H2的36倍,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2)写出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3)立方烷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_种,它的六氯代物有_________种。 (4)下列物质的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___。 ①CH3(CH2)2CH3 ②CH3(CH2)3CH3 ③ (CH3)3CH ④ (CH3)2CHCH2CH3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5)下列选项中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属

专题3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3课时练习答案

专题3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 3课时练习 形眼镜的材料。请写出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例2.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之间也能通过加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参考答案]C 2 .具有单、双键交替长链(如…— CH = CH — CH = CH — CH = CH —…)的高分子有可能成 为导电塑料。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即授予开辟此领域的 3位科学家。下列高分子中,可 能成为导电塑料的是 ( ) A .聚乙烯 B .聚丁二烯 C .聚苯乙烯 D .聚乙炔 [参考答案]D 3. 1,3-丁二烯和苯乙烯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丁苯橡胶。 下列结构简式中, 能正确反映丁苯橡胶结构的是 ( 例1.聚甲基丙烯酯羟乙醇的结构简式为 H s 兔 T cl c ICHO - C ,它是制作软质隐 尽一 c — c I CBO H 55n T cl c I CHO - 请写 [参考答案](1) CH 2 = CH 2 , CH=CH H [针对训练] 1 ?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 .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B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X : 二;■■二 出下列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 (2) 2= CH — CH = CH

) [参考答案]A 、D 4?形成下列高聚物的单体相同的是 ①卡 CH 2一 CH ? — CH — CH 2臨 ② 4 CH 2— CH 2— CH 2— CH ] —n I I CH 3 CH 3 ③-[CH 2— CH = CH — CH — CH 2— CHzb ④—[CH ?— CH = CH — CH ?— CH — CH2H I I CH 3 CH 3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参考答案]C 5 ?聚四氟乙烯在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上都超过了其它塑料,号称“塑料王” 。在工业上有广 泛的用途,其合成线路如下图所示。请在方框内写出各物质的结构简式。 6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氯乙烯制聚氯乙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丙烯制聚丙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 3 一丁二烯制顺丁橡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题目要求写出结构简式 (1) 氯乙烯与丙烯按 1:1的物质的量比在一定条件下加聚成高分子化合物时,有三种加聚产 物(每个链接中有 5个碳原子),试写出这3种物质的结构简式。 CH 3CH 3 I I (2) CH 3 — CH = CH 2与CH 3C = C — CH 3加聚所得产物可能有: (3) 高分子化合物+CH 2CH(CH 3)CH 2CH 2卜n 的单体分别是 : A . B . 氯仿 二氟一氯甲烷 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 A B C D

脂肪烃第1课时

脂肪烃第1课时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烷分子的结构简式是CH4 B.甲烷分子中4个C﹣H键完全等同,键角不是90° C.甲烷的氯代物分子都可以发生燃烧氧化反应 D.甲烷的二氯代物分子是四面体结构 2.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氯气与氢气反应B.次氯酸分解 C.甲烷与氯气反应D.甲烷与氧气反应 3.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难溶于水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4.下列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A.沼气B.天然气C.坑道气D.煤气5.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氯乙烷是同系物 B.属于饱和烃 C.是共价化合物 D.能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物有4种 B.二氯甲烷只有一种是判定甲烷分子结构为四面体的证据 C.标准状况下,22.4L的HF、新戊烷的分子个数均远大于N A D.丙烯CH2﹣CHCH3分子中最多有7个原子共面 7.实验小组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装置、现象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饱和食盐水可以减少氯气的溶解 B.油状液滴的主要成分是一氯甲烷 C.产生白雾以及试管内液面上升证明有氯化氢生成 D.为了探究反应条件,可用黑色纸套套住装满甲烷和氯气的试管,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8.等体积的甲烷与氯气混合于一集气瓶中,加盖后置于光亮处,下列有关此实验的现象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瓶中气体的黄绿色变浅 B.瓶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 C.生成物只有CH3Cl和HCl D.此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的混合物 9.对CH4与Cl2的反应(如图所示)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该反应的条件是光照 C.该反应的生成物有四种 D.该反应的现象是量筒内气体颜色变浅,器壁上有油状液滴,量筒内液面上升并产生白雾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练习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练习 一 选择题 1. 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卤化银的颜色按AgCl 、AgBr 、AgI 的顺序依次加深 B .卤化氢的键长按H —F 、H —C1、H —Br 、H —I 的顺序依次减小 C .卤化氢的还原性按HF 、HCl 、HBr 、HI 的顺序依次减弱 D .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2F 、2Cl 、2Br 、2I 的顺序由难变易 2.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 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 0.12g 石墨烯中含有6.02×1022 个碳原子 C. 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D. 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3. 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CH 4、H 2O 都是极性分子 B .在NH 4+ 和[Cu(NH 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 .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 .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4.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SiO 2 CsCl CBr 4 CF 4 B .SiO 2 CsCl CF 4 CBr 4 C .CsCl SiO 2 CBr 4 CF 4 D .CF 4 CBr 4 CsCl SiO 2 5. 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B. 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 C. p 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 轨道电子能量 D. 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NH 3、CO 、CO 2都是极性分子 B .CH 4、CCl 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 .HF 、HCl 、HBr 、Hl 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 .CS 2、H 2O 、C 2H 2都是直线型分子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晶体中各相邻原子之间都以共价键结合 B .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华力,分子内都存在共价键 C .HF 、HCl 、HBr 、HI 四种物质的沸点依次升高 D .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 8. X 、Y 、Z 、M 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 、Y 、Z 相邻。X 的核电荷数是Y 的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 与M 可形成化合物M 2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还原性:X 的氢化物>Y 的氢化物>Z 的氢化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电解质

专题三电解质 一、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的电离 (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2)酸、碱、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如: H2SO4=2H++SO42-;NaOH=Na++OH-;NaHCO3=Na++HCO3- 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 解质。 说明: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 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 强酸:H2SO4、HCl、HNO3、HClO4、HBr、HI。 强碱;NaOH、KOH、Ca(OH)2、Ba(OH)2。 大多数盐:NaNO3、NH4Cl、MgSO4等 ②弱电解质 弱酸:H2CO3、HF、CH3COOH、HClO、H2SO3、H2S、H3PO4等; 弱碱:NH3·H2O、Cu(OH)2、Fe(OH)3、Mg(OH)2等; 水:H2O 二、电离方程式 (1)强电解质:用“=== ” 如:H2SO4=== 2H+ + SO42— BaSO4=== Ba2+ + SO42— (2)弱电解质:用“” 如:HF H+ + F— CH3COOH CH3COO— + H+ NH3?H2O NH4+ + OH—

高中化学选修三专题4测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专题4》测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对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B.sp2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C.sp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D.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 解析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依次为109.5°、120°、180°。 答案A 2.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 A.PH3B.CH4 C.BF3D.NF3 解析A、B、D分子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答案C 3.下列各组微粒中,都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NO、N2、CN- B.NO-2、N-3、OCN- C.BCl3、CO2-3、ClO-3 D.SiO4-4、SO2-4、PO3-4 解析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和相同原子数的分子或离子互为等电子体,只有D项符合。

答案D 4.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的是() ①SiCl4②CF4③C2H4④C2H2⑤SiH4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⑤D.②③⑤ 解析SiCl4、CF4、SiH4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C2H4分子为平面形,C2H2分子为直线形。 答案C 5.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 A.sp,范德华力B.sp2,范德华力 C.sp2,氢键D.sp3,氢键 解析石墨晶体为层状结构,则一层上的碳原子形成平面六边形结构,因此C原子为sp2杂化,故B原子也为sp2杂化,但由于B(OH)3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羟基间能形成氢键,则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层间为范德华力。 答案C 6.下列分子中,具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组是() A.H2、NH3、H2S B.CS2、BF3、CO2 C.CH3Cl、CHCl3、CH4D.SO2、NO2、C2H2 解析NH3、H2S、CH3Cl、CHCl3、SO2、NO2均为极性分子。 答案B 7.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的几何构型为四面体且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的是()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 苏教版[整理]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 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 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 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 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

[例题解析] 例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 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2)写出它们之间转 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 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从组成上看,镁条 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 为化合物。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 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 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 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OH)2 △= ZnO + H 2O , ZnO + H 2 △= Zn + H 2O 〔基础训练〕 1.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A.NH 3 B.CH 4 C.NaHCO 3 D.HClO 3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练习:专题五 脂肪烃

易错点一: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易错题典例】1mol某链烃最多可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化合物A,化合物A最多能与12mol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化合物B,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烃分子内既有碳碳双键又有碳碳三键 B.该烃分子内碳原子数超过6 C.该烃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 D.化合物B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C 【错因分析】以有机物的推断为载体,考查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性质,其中不饱和烃易发生加成反应,饱和烃易发生取代反应,易错点:(1)烯烃或炔烃与H2加成的比值关系不明确,通常1mol碳碳双键与1molH2完全加成,1mol碳碳叁键与2molH2加成;(2)不能正确理解烃的取代反应原理,1mol该烃能和12molCl2发生取代反应,说明1个烃中含有12个H 原子;(3)忽视原子守恒,注意化合物A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来源于氢气,原链烃分子中只有12-4=8个氢原子;(4)烷烃通式的应用,化合A是不饱和链烃完全加成的产物应为烷烃,可结合分子组成含有12个氢原子及烷烃的通式确定分子内碳原子数;(5)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可结合碳架异构,比照戊烷书写同分异构体。 【解题指导】明确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1mol某链烃最多能和2molH2发生加成反应,则分子中含有2个C=C键或1个C≡C,1mol该烷能和12molCl2发生取代反应,说明1个烷中引入12个Cl原子,加成时1个某链烃分子已引入4个H原子形成烷,所以1个链烃中共含有8个H原子,以此来解答。 易错点二:有机反应类型

【易错题典例】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同时催化氧化生成醛的是() A.B.C.CH3-OH D. 【答案】 【解析】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发生氧化反 应生成丙酮,故A错误;B.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醛,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错误;C.CH3-OH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氧 化反应生成甲醛,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D、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甲基丙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2-甲基丙醛,故D正确; 故选D。 【错因分析】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及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易错点:(1)对醇消去反应的原理理解错误,不是所有的醇均能发生消去反应,只有与羟基所连碳相邻的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形成不饱和键;(2)对醇催化氧化的原理理解错误,不是所有的醇都能发生氧化反应,只有与羟基所连碳上有氢原子的才能发生氧化反应,有1个氢原子能够氧化成酮,有两个氢原子能够还原成醛;(3)选项部分满足条件,发生取代、消去、氧化三个条件是并列关系,只满足部分条件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解题指导】明确有机物的官能团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所有的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醇分子中只有与羟基所连碳相邻的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形成不饱和键;醇分子中与羟基所连碳上有氢原子的才能发生氧化反应,有1个氢原子能够氧化成酮,有两个氢原子能够还原成醛,据此对照各选项逐一分析,只有三个条件均满足的选项符合题意。 易错点三:甲烷与烷烃 【易错题典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

脂肪烃(第一课时)说课稿

第一节脂肪烃(第一课时)说课稿 高二化学刘波涛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功能 脂肪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等,本节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和性质及其应用,使第一章中的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结合脂肪烃的性质,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及聚合反应等有机反应,为后续各章节中其它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其确立依据 为分散重难点,我们将第一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烷烃、烯烃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及烯烃的顺反异构”这一部分内容。在<<必修2>>中已经介绍了甲烷、乙烯等烃的典型代表物,但没有涉及有机物类别的概念,而本节在复习典型代表物性质的基础上,将内容提升到了类别的性质。 烷烃和烯烃的性质在<<必修2>>中已经涉及,本节通过“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教材中对烷烃和烯烃的性质也有简要的陈述,但陈述角度不同。如从认识分子组成及结构变化的角度来陈述烷烃和烯烃的化学性质,突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及聚合反应等有机反应类型。结合烯烃的结构特点,作为烯烃知识的提升,介绍了顺反异构现象。 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烷烃和烯烃。同时通过对比烷烃、烯烃同系物的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递变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类比推理和迁移能力。而对于烯烃的顺反异构这部分内容是教材新增加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只讨论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不再扩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加深对加成反应等有机反应的理解。 3、初步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学习的思想在化学学习中的运用。 2、通过对比甲烷和乙烯的结构、性质让学生推断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类比推理和迁移能力。 3、进一步巩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分组协作能力。 3、通过知识的递层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索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化学选修三知识总结归纳,专题总结

原子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能级和最多容纳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原子轨道的形状及能量关系 3.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能量最低原理:即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如图为构造原理示意图,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 (2)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如2s轨道上的电子排布为,不

能表示为。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 状态相同。如2p3的电子排布为,不能表示为或。 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结构稳定,如:24C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4.基态、激发态及光谱示意图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二、原子结构与性质 1.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 每族元素的电子排布特点 ①主族 ②0族:He:1s2;其他ns2np6。 ③过渡元素(副族和第Ⅷ族):(n-1)d1~10ns1~2。 ④元 素周期表的分 区根据核外

电子排布分区 2.元素周期律 (1)原子半径 ①影响因素? ???? 能层数:能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②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电离能 ①含义 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符号I ,单位kJ·mol -1。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第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I 1 第二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第二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I 2 ②规律 a .同周期:第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并不是逐渐增大的,当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是全空、半充满和全充满状态时,第一电离能就会反常的大。 一般排布顺序:I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