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432921.html,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者:张萍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年第02期

长期教学实践证明,我们的教学活动仅仅依靠学生的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持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我们的教学活动还必须依赖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持续的学习兴趣、和谐的师生情感、愉悦的学习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1 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能辩证地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培养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每一章、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也要明确,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

2 唤醒、强化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尊重的需要。学生期盼学好一门学科是为了得到同学的尊重、老师的表扬、父母的赞赏、亲朋好友的肯定,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这种正常情感,满足学生自尊的需求。二是求知的需要。教师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传授知识,并通过组织历史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办历史讲座,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等活动,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三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有新的认识和评价,产生一种体现自身价值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通过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历史辩论、历史小论文撰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二、培养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

1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提倡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我们应积极探索多种教育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一堂课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丰富多彩的内容、回味无穷的思考空间。教学时要史论结合,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体验,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或介绍趣闻轶事、哲理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还要锤炼教学语言,做到科学性与知识统一、趣味性与幽默性并存,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2 加强学法指导。学习方法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并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感,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反之他们则会产生痛苦、厌学等消极的情感,随即降低或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在进行知识传授和发掘课程内容思想情感教育内涵的同时,在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教科书的阅读及解题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