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生物学论文

发育生物学论文
发育生物学论文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 09-20 10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论文

课程号:

任课教师成绩

正文

摘要:发育具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的次序性,这种次序性由发育的遗传程序控制。发育是有机体的各个细胞协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一系列基因网络性调控的结果。DNA上的一维信息是如何控制生物体三维形态结构构建和生命现象的发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从早期胚胎细胞全能性、胚胎空间结构定位、发育程序的控制、形状变化、胚胎血液的形成以及胚胎发育的调控因子等,对近几年胚胎发育与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发育;调控因子;胚胎

一个有机体的发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细胞到功能多样的多细胞,里面隐含着极

其精妙的发育调控机制。发育的核心问题是细胞分化,而导致细胞分化的则是基因的作用。发育是物种遗传特性的表达,是遗传信息按照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表达的结果是生物体基因型与内外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并逐步转化为表型的过程,它产生了生命机体内的细胞多样性和时序性,同时又保证了生命代代相传的连续性。胚胎发育的遗传程序及其形成机理已经成为目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1、早期胚胎基因组的活化

胚胎生长发育初始需要的所有物质都是由成熟卵母细胞提供的,因此,卵子在充分生长前活跃地转录和翻译其自身特有的基因,在此期间,卵母细胞中合成并积聚了多种RNA、蛋白质、细胞器,这些构成了早期胚胎发育的母源物质。完全生长的卵子在随后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转录完全停止,翻译减少,母源性基因的表达程序可能被消除。受精以后,母源物质逐渐下降,胚胎基因组的转录表达开始,胚胎的发育逐渐由自身合成的物质来调控,这一过程即发育由母源向胚胎调控的转变(transition from maternal to embryonic control of development, MET),以胚胎基因组的活化(embryonic genome activation,EGA)为主要特征。在MET之前,DNA一直与来自卵母细胞的组蛋白结合,

- 1 -

而来自于胚胎细胞合成的组蛋白一般在MET期与DNA结合,且结合速度与DNA转录和复制活性直接相关。

胚胎基因组的转录取代了直接作用于早期发育的母本转录,使得高度分化的卵母细胞在胚胎附植前的早期卵裂阶段转变为卵裂球。胚胎细胞核中组蛋白的乙酰化或DNA的复制是启动其基因组转录的首要条件。

2、早期胚胎发育与调控因子的研究

2.1早期胚胎细胞全能性的研究

在某些非哺乳类动物,如果蝇卵子不同部位的特定分子浓度不同。如果将昆虫卵一分为二,它们会分别发育成为昆虫的前半部和后半部。但是哺乳动物不同,取一个卵裂成两个细胞的小鼠胚胎,毁掉其中一个细胞,剩下的细胞仍然能发育成一只完整的小鼠,这使人们认为,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细胞是全能的,能够发育成任何类型的细胞。

但是最近,科学家使用处于2-细胞阶段的小鼠胚胎,用染料给其中一个细胞染色,以便追踪其发展过程。在大多数胚胎中,一个细胞会纵向分裂,另一个会横向分裂。如果纵向分裂首先发生,分裂产生的细胞就会形成小鼠的身体,随后横向分裂产生的细胞则形成胎盘。从处于4-细胞阶段的胚胎中取出细胞,仅利用纵向分裂产生的细胞或仅利用横向分裂产生的细胞来培育新的胚胎。结果,胚胎植入小鼠子宫后,纵向分裂细胞形成的胚胎有85%完全发育,而横向分裂胚胎只有30%能够完全发育。结果表明在4-细胞的小鼠胚胎里,各个细胞是彼此不同的。这一实验对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里的细胞是否具有全能性提出了质疑。

2.2早期胚胎发育空间结构的定位机制

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左右两部分会开始出现差异,这会影响到内脏器官以后的布局。广川信隆等发现了形成胚胎空间结构的定位机制。在小鼠早期胚胎中,作为细胞分裂中心的节点部位存在着纤毛,纤毛旋转引发的液体流,能自右向左运输由节点所分泌的类维生素A和一种名为Shh的蛋白质,于是在节点的右侧和左侧出现了物质不均

衡,结果导致胚胎内物质出现浓度差异,最终分别决定动物身体左右两部分的基因开始发挥作用。

研究人员在对斑马鱼的研究中发现一种在内在器官不对称的情况下,确保身体外在对称性发育的机制:维生素A是一种能够在初期胚胎干细胞中减轻不对称信号的特殊物质,并且能使这些细胞对称发育,在胚胎进入胚胎的节点区域并开始形成胚胎的三胚层时起作用。缺乏维生素A时,身体外部可能发育成不对称。因此,维生素A既能影响身体内的器官和组织的非对称性排列,同时又影响生物外形的对称性发育。

动物的每个器官都有固定的位置。Levin M发现一种药物能使青蛙胚胎中轴线发生左右偏移在配制胚胎发育的培养液时加入该药物,将刚受精的青蛙受精卵浸浴到含药的培养液中,然后在胚胎发育出器官之前将该药洗脱。结果25%用过药的胚胎的器官发生错位,而未用药的胚胎器官的错位率还不到1%,发现该药作用的青蛙蛋白是14-3-蛋白。14-3-3蛋白是14-3-3家族成员,它是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高度保守性多功能蛋白质。14-3-3蛋白在钙离子/钙调素依赖的蛋白激酶Ⅱ存在的情况下激活酪氨酸羟化酶,并且强力激活蛋白激酶C,很可能是细胞信号程序的调节因子。受精卵卵裂为个细胞之后,胚胎细胞中的未知分子介导14-3-3蛋白进入其中一个细胞,表明14-3-3蛋白在发育最初阶段就参与确定胚胎的左右轴向,当14-3-3蛋白比未知分子表达得更多时,14-3-3蛋白遏制未知分子并溢入另一细胞,使得蛋白错位,最终导致器官易位。

2.3早期胚胎发育程序的控制

具有独特功能的蛋白因子的相互作用可改变发育命运。自配子配合形成单细胞胚胎后,个体发育就开始启动,早期胚胎中的细胞就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并分成多个层面,这些层面最终将发育形成不同的有机组织和器官。但细胞分裂和变化的形态,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过程,不能同时发生。Volk T等通过对果蝇胚胎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发现胚胎细胞中存在一种蛋白Twist,这种蛋白控制着cdc25蛋白的产生。cdc25蛋白能够暂时中止细胞分裂,让其他过程得以进行,即细胞从初生胚胎的外部转向胚胎内部,

- 2 -

发生着形状的改变,形成了中胚层,并最终促使肌肉和其他内部组织的产生,一旦中胚层构造完成,被内部中胚层束缚的细胞移动滞后时,细胞则面临着一个分裂波,即当细胞完成形状变化和定位在某处时, cdc25可达到一个促进细胞分裂的临界水平。

2.4早期胚胎的形状变化机制

收敛延伸是胚胎形状变化的一个重要机制,它涉及细胞的有序运动,导致它们的空间重排和整个组织沿着其中线的延伸。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脊椎动物中,收敛延伸的方向是与身体轴向一致的。

2.5早期胚胎血液的形成机制

在研究突变斑马鱼胚胎的贫血症起因时,科学家证明了cdx4控制着某些hox基因,它调节着血液的发育。通过研究小鼠胚胎造血干细胞,发现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过量表达的cdx4不仅改变了小鼠hox基因的表达,还引起造血祖细胞数目的明显增多。

3、早期胚胎发育与形成的调控因子

调控因子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作用于胚胎和母体,从而对受精卵的分裂和进一步发育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RNA干扰技术,研究线虫亲代表达的基因和被传递到卵细胞中的基因,这些基因被用于受精后最早期的发育阶段,发现大约有另外的150种新基因是胚胎发育所需的。

Tanaka M等利用消减杂交的方法发现了一种与cs-H1和B4类似的卵母细胞特异性连接组蛋白H1oo,H1oo不但能够在卵母细胞-胚胎发育转换过程中发挥功能,而且还可能在基因组重编程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子宫产生的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α)通过自分泌及旁分泌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经信号转导途径作用于早期胚胎,刺激胚胎内细胞的DNA和蛋白质合成及胚泡腔的扩展,从而发挥促进胚胎发育的作用。小鼠胚胎体外培养,于桑椹胚阶段加入TGF-α,明显增加了发育到胚泡的数目,并且促进胚泡植入子宫。

低氧诱导因子-l(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形成的二聚体,广泛表达于体内的组织和细胞。有研究发现,将HIF-1α+/-胚胎干细胞注射到小鼠胚泡中,HIF-1α-/-胚胎在E9.0前发育停止,且在El0.5死于心脏、血管、鳃弓、神经管缺陷以及广泛的细胞死亡。HIF-1α-/-胚胎最初的血管发生比较正常,但随着发育,在E9.25之前会发生剧烈的血管退化和重建。这些都说明HIF-1α在胚胎血管形成和神经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Noggin在发育中有重要功能,对小鼠的研究表明,Noggin基因表达于小鼠的脊索、节点和背侧体节,并对神经管的生长与模式有重要作用。Noggin是骨骼系统发育的重要调控基因,在软骨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Noggin通过压制BMP4的抑制性作用在胚胎皮肤器官中诱导毛囊的产生,还参与心脏中隔的形成。

齐伟亚等在培养怀孕14 d的大鼠胚胎脑神经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结果发现中脑神经细胞胞体较大,突起较长,而且有丰富的神经纤维连结成网络状,细胞相对蛋白质含量增加,说明bFGF能促进中脑神经细胞分化和增殖,增加中脑神经细胞突起的长度,促进中脑神经细胞的活性。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STAT3在小鼠胚胎肝脏中期发育中的表达,结果STAT3蛋白在El3.5d鼠胚肝脏中出现较强表达,在E14.5d和E15.5d鼠胚肝脏中的表达有所下降。说明STAT3可能参与了胚胎肝脏中期发育的调控,并可能涉及胚胎肝脏的造血功能。

Ulger H等在体外胚胎培养过程中去除VEGF,则胚胎发育迟缓甚至停止,再加入VEGF后,胚胎发育恢复正常并可见心血管形成,表明VEGF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通过促进血管生长而调节各组织器官乃至整个胚胎的正常发育。

4、展望

任何生命现象都是遗传信息按一定时间、空间和次序表达的结果,即按照发育的遗传程序(genetic program)展开的结果。发育是从基因型实现表型的过程,是基因组内

- 3 -

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阐明发育机制的核心问题是弄清遗传信息以何种方式编码在基因组上,DNA上的一维信息又是如何控制生物体的三维形态结构的构建和生命现象的发展。研究胚胎发育与调控因子对于解决人口、健康、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物资源的利用都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人们对真核细胞基因组的结构和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产物构建细胞结构和调节细胞功能的机制已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近十年来,人们开始能够认识动物发育的分子机制,对动物发育过程中基因水平的分析已经全面展开,应用各种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对高等生物发育和遗传的分析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基因、细胞和发育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生物体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处于动态的发育中,一个单细胞受精卵如何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产生有机体的所有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细胞,这些细胞又如何通过细胞之间的作用共同构建各种组织和器官,建成一个有机体并完成各种发育过程等等一系列问题,有待于我们深入去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正朝,王锋,周冬仁,等.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的基因表达及其调控[J].四川动

物,2005,24(1):110-113.

[2]Magdalena Z G,Karolina P N,Aitana P G,et al.Four-cell stage mouse blastomeres have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properties [J].Dev,2005,132(3):479-490.

[3]Petruzzelli GJ. The biology of tumor invasion, angiogenesis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J]. Otorhinolaryngol Relat Spec, 2000, 62(4): 178 185.

[4]Daftary GS,Taylor HS.Molecular makers of implantation:clinical implication[J]. Curr Opin Obstet Gynecol, 2001, 13(3): 269 274.

[5]Paria BC, Song H, Dey SK. Implantation: molecular basis of embryo uterine dialogue[J]. Int J Dev Biol, 2001,45 (3):597 605.

[6] 蔡正华, 冯书堂, 陶涛等. 转基因猪研究中供体母猪技术水平与胚胎发育阶段的

关系[J].畜牧与兽医, 1994, 3(3):22-25.

[7] 李子义, 谭景和, 孙兴参等.昆明小鼠早期胚胎发育时程[J].中国兽医学报, 1999,

19(6):597-601.

[8] 李秦, 朱德生, 刘玉林等.不同激素对哺乳动物超数排卵作用的研究[J].实验动物

科学与管理,1997,14(3):1-5.

[9] 严云勤, 李光鹏, 郑小民等.发育生物学与胚胎工程[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

0.

[10] 钱菊汾, 王建辰, 刘灵等.小鼠输卵管卵母细胞的形态学研究[J]. 西北农业大学

学报, 1991,1(3): 22-25.

[11] 秦应和.卵裂球培养的研究进展[J].国外畜牧科技,1999,26(3):4-5

[12] 徐珉,刘嘉茵.受精及胚胎早期卵裂阶段的形态学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J].江苏医

药杂志, 2000, 5(26):20-24.

[13] 刘群,朱桂金.卵裂期活检对胚胎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

- 4 -

发育生物学论文——胚胎发育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1 -2012 学年第 1 学期《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 课程号: 任课教师刘泽隆成绩 摘要: 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生物体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是一个由基因决定的细胞主主动的有序的死亡方式。具体指细胞遇到内、外环境因子刺激时,受基因调控启动的自杀保护措施,包括一些分子机制的诱导激活和基因编程,通过这种方式去除体内非必需细胞或即将发生特化的细胞。而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时,就像树叶或花的自然凋落一样,凋亡的细胞散在于正常组织细胞中,无炎症反应,不遗留瘢痕。死亡的细胞碎片很快被巨噬细胞或邻近细胞清除,不影响其他细胞的正常功能。 关键词:programmed cell death, 细胞程序性死亡,凋亡相关蛋白,细胞凋亡因子 正文: 一、动物胚胎发育中细胞死亡类型 发育过程中的细胞死亡通常是程序化的,即在特定的时间和部位发生控制性的细胞死亡。若这种精确调节的细胞死亡程序改变,可引起多种先天性发育异常。 细胞死亡类型:1、调亡性细胞死亡(Ⅰ型),特点是:细胞固缩,细胞与细胞间接触破坏,细胞片段化(细胞核DNA也片段化),邻近细胞的吞噬及继发性溶酶体降解细胞片段。见于鼠趾间区的形成;2、溶酶体性的细胞死亡(Ⅱ型),特征:初级溶酶体形成,然后细胞固缩和片段化(细胞核DNA也片段化)。见于变态过程中两栖类动物尾巴的消失;3、坏死性细胞死亡(Ⅲ型),特征:细胞膜受损,肿胀,破裂,内溶物漏出等。见于骨化前胚胎和骺软骨的形成。这三种类型的细胞死亡均见于胚胎发育中。胚胎发育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证据: 1.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①神经板向神经管转化 鼠胚:9~20体节期神经沟的闭合首先发生于颈区,神经管闭合前在神经-体节连接处(neuro-somatic junction)可见细胞死亡;神经管闭合后,(鼠)沿头-尾轴的背侧中线亦存在细胞死亡。除沿脊椎CNS背侧中线各段有PCD外,其腹侧亦存在细胞死亡区,其中以间脑和终脑连接处及视泡外突后的胚胎视网膜和视蒂的背侧中线最为明显。 鸡胚:第10期和第11期的间脑和中脑部细胞死亡率低,而第11期菱脑1和菱脑2联合处以及菱脑顶部神经管的背侧壁有大量的细胞死亡。另外,17~19期脊髓可见3个细胞死亡区,即背侧固缩区(18期死亡细胞数最多);腹侧固缩区(17期死亡细胞数最多);底板固缩区(19期死亡细胞数最多)。 ②神经元细胞的死亡 PCD诱导胚胎发育中80%以上的神经元死亡。已证明: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周围神经系统(PNS)大部分区域的发育过程中存在特定的神经元细胞死亡期。而神经元的死亡具有时空顺序。 例如:鼠胚:第10天神经元细胞死亡罕见,第14天约70%的大脑皮层细胞死亡;第18天约50%的皮层细胞死亡,而成年鼠皮层细胞几乎无死亡。PCD发生于全皮层,多数位于增殖活跃区。神经元的死亡是调节神经元的数目和连接的重要方式。 出生后CNS仍存在神经元的PCD,主要发生于出生后一周内。小鼠大脑皮层:出生后第一周内凋亡细胞数目进行性增加,其高峰位于出生后第5~8天,之后下降。丘脑中PCD神经元少见。小脑颗粒细胞数目的减少主要见于出生后3~5天(20%~30%),出生后5~9天小脑颗粒细胞

植物发育生物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花器官发生ABC模型:完全花器官由花萼(1轮)、花瓣(2轮)、雄蕊(3轮)、雌蕊(4轮)组成。A类(AP1、AP2)、B类(AP3/PI)、C类(AG)调控因子分别与SEP1、 2、3形成不同的聚合体,分别在1轮(A)、2轮(AB)、3轮(BC)、4轮(C)控制相应部位花器官的分化和形成。 2、春化作用:是植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开花的现象。目前发现低温促进开花是由于三种蛋白VRN1、2、VIN3在低温下诱导表达,它们抑制开花负调控基因FLC的表达,从而促进开花。 3、光敏素(PHY):是一种N端感光区与线形四环吡咯发色团共价结合的蛋白质复合体,接收红光/远红光后,蛋白质的构象改变,C端激酶活化,通过磷酸化将光信号传导下去。 4、根边界细胞:是生长到一定长度的根尖处由根冠外围细胞脱离的、有组织的活细胞,其功能是防御和帮助植物吸收营养。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控制边界细胞的释放。 5、近轴-远轴极性决定基因:近轴远轴特性是指以某器官中心轴为基准,近的是近轴,远的是远轴。例如 HD-ZIP III 类基因PHB、PHV、REV决定植物的近轴特性,抑制远轴特性。 KANl\2\3 类基因、YAB类的YAB3、FIL决定远轴特性,抑制近轴特性。 6、拟南芥生物钟分子结构:是由三个蛋白构成的一个光周期调控的反馈循环。这三个蛋白是 CCA1 、 LHY 、 TOC1 。前两者被磷酸化后抑制 TOC1 的表达,TOC1 转录翻译后促进 CCA1 、 LHY 的转录表达。光通过光受体促进 CCA1 、 LHY 的表达,抑制 TOC1 的表达。 7、隐花素:是吸收蓝光紫外光,在 N 端非共价结合 FAD 发色团,感受光能,并将能量传给 C 端激酶区域,使具备进行磷酸化催化反应的能力的光受体蛋白。植物中是 CRY 。 (趋光素:是吸收蓝光紫外光,在 N 端非共价结合 FMN 发色团,感受光能,并将能量传给 C 端激酶区域,使具备进行磷酸化催化反应的能力的光受体蛋白。)8、TPD1/EMS1:是花药发育中决定小孢子囊发生范围的一对信号肽 / 受体激酶 信号转导蛋白,它们的分布范围决定小孢子囊发生的范围。 9、近轴 - 远轴极性基因:是决定植物器官发生中近轴特性和远轴特性的基因。 近轴基因有 HD ZIP III 类基因 PHB 、 PHV 、 REV 等,远轴基因有KAN1\2\3 , YAB 类的 YAB3 、 FIL 等。 10、泛素蛋白质降解复合物:一种降解蛋白质的复合物,能在特定识别酶的 作用下,将目标蛋白标记上泛素后降解目标蛋白,是细胞内通过有目的降解的方式调控蛋白含量的方式。 11、植物发育生物学是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解剖学和 形态学等不同水平上,利用多种实验手段研究植物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发生、发育和建成的细胞学和形态学过程及其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理(调控机制)的科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及其遗传控制的科学。 12、增殖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大小、形态和细胞器的分布等都相同。 如:顶端分生组织中央细胞的分裂。木栓形成层和维管形成层母细胞的垂周分裂分化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命运不同,它们将发育成完全不同的细胞。 分化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开始。如:受精卵的第一次分裂,形成气孔器母细胞的分裂,形成层细胞的平周分裂等。

发育生物学重点

一、绪论 1.1分化:细胞的多样性产生的过程(从单个全能的细胞--受精卵,产生各种类型分化细胞的发育过程。)。 形态发生:由分化而产生多样性的细胞构成组织、器官建立结构的过程。 图式形成:胚胎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和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 1.2大多数动物的发育要经历胚胎期、幼体期、变态发育期和成体期 1.3胚轴:胚胎前段到后端的前-后轴,背侧到腹侧的背-腹轴。对称动物还具有中侧轴或左-右轴 1.4调整型:胚胎为了保证正常发育,可以产生细胞位置的移动和重排(海胆、两栖类和鱼类等动物)。 嵌合型:合子的细胞核含有大量的特殊信息物质-决定子,卵裂过程中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控制子细胞的发育命运,子细胞的发育命运由卵裂时获得的合子信息所预定,这一类型发育(青蛙、海鞘、栉水母、环节动物、线虫、软体动物)。 形态发生决定子(成形素、胞质决定子):细胞质中含有的决定细胞分化的特定物质。 二、细胞命运决定 2.11)细胞定型:细胞在分化之前,将发生一些隐蔽的变化,使细胞朝特定方向发展的过程。 2)定型分为特化和决定两个阶段 特化:当细胞或组织放在中性环境如培养皿中可以自主分化时,该细胞或组织已经特化。已特化的细胞或组织的命运是可逆的。 决定:当一个细胞或者组织放在胚胎另一部位可以自主分化时,该细胞或组织已经决定。已决定的细胞或组织的发育命运是不可逆的 3)定型有两种方式: (1)自主特化:细胞命运完全由内部细胞质决定。特点:a.通过胞质隔离实现: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分离到特定的卵裂球中,卵裂球中所含的特定细胞质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而与邻近细胞无关。b.镶嵌型发育: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2)有条件特化(渐进特化、依赖型特化):细胞的发育命运完全取决与其相邻的细胞或组织.特点:a通过胚胎诱导实现: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细胞的分化方向。相互作用之前,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但和邻近细胞或组织相互作用后逐渐限制了它们的发育命运,使之朝某一特定方向分化。b调整型发育:以细胞有条件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 2.21)胞质定域:形态发生子在卵细胞质中呈一定形式分布,受精后发生运动,被分隔到一定区域,并在卵裂时分配到特定的卵裂球中,决定裂球的发育命运。这一现象称为胞质定域,或胞质隔离、胞质区域化、胞质重排。 2)形态发生决定子(成形素、胞质决定子):细胞质中含有的决定细胞分化的特定物质。作用或性质:(1)激活某些基因转录的物质(2)某些m RNA 3)胚胎诱导:胚胎一部分细胞可以对邻近另一部分细胞施加影响,并决定其分化方向,这种作用称为胚胎诱导。 2.3命运渐进特化实验系列: 1)Roux 缺损实验-蛙(镶嵌型发育缺损实验奠定实验胚胎学) 2)Driesch分离组合实验-海胆 3)Horstadius 分离实验-海胆(既镶嵌型发育, 又调整型发育) 2.4双梯度模型(P48 图1.19) 三、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 3.11)细胞分化的本质:基因的差异性表达。

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

动物附肢的发育和再生研究 摘要脊椎动物附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器官,它具有许多不对称的部分。虽然脊椎动物的附肢都是由体壁中胚层和外部的表皮共同形成的,但他们的最后形式却各不相同。在附肢中每一块骨和肌肉的位置都精密的组织在一起。一些两栖类具有恢复被截断附肢的能力。有尾类附肢明显的再生能力使它成为一个极好的研究附肢再生的系统。 Abstract Vertebrate appendages is an extremely complex organ, it has many asymmetric part. Although vertebrate appendages by the body wall mesoderm and the formation of a common external skin, but their final form, but different. Attached to each limb in a position of both bone and muscle tissue with precision. Some amphibians have to restore the ability of truncated limbs. Urodeles regenerate appendages make it obvious an excellent study with limb regeneration system. 关键词附肢发育再生 Keywords limb development regenerate 前言 脊椎动物,特别是鸡和两栖类附肢的发育包含了大量各种各样诱导的相互 作用。再生现象在动物中普遍存在, 一般认为在动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过程中, 再生能力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这与组织和器官分化程度有关。不少资料报道两栖 动物的再生能力很强, 尤其是在它们的幼体或蛙类的蛾抖阶段更是如此。并认为

发育生物学作业资料

绪论: 1、发育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答:定义: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同时还研究生物种群系统发生的机制。 2、模式生物的共性特征? 答:a.其生理特征能够代表生物界的某一大类群;b.容易获得并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繁殖; c.容易进行试验操作,特别是遗传学分析。 3、每种发育生物学模式生物的特点,优势及其应用? 答:a.两栖类——非洲爪蟾取卵方便,可常年取卵,卵母细胞体积大、数量多,易于显微操作。应用:最早使用的模式生物,卵子和胚胎对早期发育生物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鱼类——斑马鱼受精卵较大,发育前期无色素表达,性成熟周期短、遗传背景清楚。优势:世代周期短;胚胎透明,易于观察。应用:大规模遗传突变筛选。 c.鸟类——鸡胚胎发育过程与哺乳动物更加接近,且鸡胚在体外发育相对于哺乳动物更容易进行试验研究。应用:研究肢、体节等器官发育机制。 d.哺乳动物——小鼠特点及优势:繁殖快、饲养管理费用低,胚胎发育过程与人接近,遗传学背景较清楚。应用:作为很多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e.无脊椎动物果蝇:繁殖迅速,染色体巨大且易于进行基因定位。酵母:单细胞动物,容易控制其生长,能方便的控制单倍体和二倍体间的相互转换,与哺乳动物编码蛋白的基因有高度同源性。秀丽隐杆线虫:所有细胞能被逐个盘点并各归其类;生命周期很短,只有2.5h;容易实现基因导入;已建立完整从受精卵到所有成体细胞的谱系图。 4、发育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技术? 答:1、显微镜技术2、组织切片技术3、原位杂交技术4、报告基因技术5、细胞标记技术 第6章生殖细胞的发生 1、生殖质?在果蝇和线虫分别叫做什么? 答:生殖质:具有决定原始生殖细胞特性的细胞质,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在线虫中叫蛋白质后端颗粒,果蝇中叫极质或极颗粒。 2、PGC及生殖嵴? 答:PGC:相位产生载波技术是在光纤传感技术中一种非常流行的技术,具有解调简单,对硬件要求小的特点,该技术包括调制和解调两部分。生殖嵴:哺乳动物生殖嵴起源于中间中胚层,具有双向性发育的特点 3、小鼠PGCs迁移的机制?

发育生物学复习资料重点总结

绪论 1、发育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 2、(填空)发育生物学模式动物:果蝇、线虫、非洲爪蟾、斑马鱼、鸡和小鼠。 第一篇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细胞命运的决定 1、细胞分化:从单个的全能细胞受精卵开始产生各种分化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称细胞分化。 2、细胞定型可分为“特化”和“决定”两个阶段:当一个细胞或者组织放在中性环境如培养皿中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特化;当一个细胞或组织放在胚胎另一个部位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决定。(特化的发育命运是可逆的,决定的发育命运是不可逆的。把已特化细胞或组织移植到胚胎不同部位,会分化成不同组织,把已决定细胞或组织移植到胚胎不同部位,只会分化成同一种组织。) 3、(简答)胚胎细胞发育命运的定型主要有两种作用方式:第一种通过胞质隔离实现,第二种通过胚胎诱导实现。(1)通过胞质隔离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分离到特定的裂球中,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可以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而与邻近细胞没有关系。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称为“自主特化”,细胞发育命运完全由内部细胞质组分决定。这种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镶嵌型发育”,因为整体胚胎好像是由能自我分化的各部分组合而成,也称自主型发育。(2)通过胚胎诱导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之间通过互相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细胞的分化方向。相互作用开始前,细胞可能具有不止一种分化潜能,但是和邻近细胞或组织的相互作用逐渐限制它们的发育命运,使之只能朝一定的方向分化。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成为“有条件特化”或“渐进特化”或“依赖型特化”,因为细胞发育命运取决于与其邻近的细胞或组织。这种以细胞有条件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调整型发育”,也称有条件发育或依赖型发育。 4、(名词)形态发生决定因子:也称成形素或胞质决定子,其概念的形成源于对细胞谱系的研究。形态发生决定子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卵细胞质中,能够指定细胞朝一定方向分化,形成特定组织结构。 5、胞质定域:形态发生决定子在卵细胞质中呈一定形式分布,受精时发生运动,被分隔到一定区域,并在卵裂时,分配到特定的裂球中,决定裂球的发育命运,这一现象称为胞质定域。也称为胞质隔离、胞质区域化、胞质重排。 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转录和转录前的调控 1、根据细胞表型可将细胞分为3类:全能细胞、多潜能细胞和分化细胞。(1)全能细胞:指它能够产生有机体的全部细胞表型,或者说可以产生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的全套基因信息都可以表达。(2)多潜能细胞表现出发育潜能的一定局限性,仅能分化成为特定范围内的细胞。(3)分化细胞是由多潜能细胞通过一系列分裂和分化发育成的特殊细胞表型。 2、(简答)差异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水平完成:(1)差异基因转录:调节哪些核基因转录成RNA。(2)核RNA的选择性加工:调节哪些核RNA进入细胞质并加工成为mRNA,构成特殊的转录子组。(3)mRNA的选择性翻译:调节哪些mRNA翻译成蛋白质。(4)差别蛋白质加工:选择哪些蛋白质加工成为功能性蛋白质,即基因功能的实施者。不同基因表达的调控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水平。 3、克隆和嵌合技术的区别画图P59 第三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转录后的调控 第四章发育中的信号转导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教学提纲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姓名:蒋巍燃 学号:16444025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建管161 生命的进化与人类的未来

摘要:早在很多年前人们就不断地探索生物的起源,也同时思考着他们如何进化,但终究没有得出统一的结果,生物的起源与进化一直都是未解之谜!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生物进化思想从早期的萌芽,到自然选择学说、新达尔文主义,从现代综合理论,到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再到新灾变论和点断平衡论等。现代的进化生物学研究从宏观的表型到微观的分子,从群体遗传改变的微进化到成种事件以及地史上生物类群谱系演化的宏进化,从直接的化石证据到基于形态性状、分子证据和环境变迁的综合推理,从基于遗传基础的比较基因组学到演化机理的进化发育生物学等。可以说人类的文明进步是很快的,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种方法来断定生物的进化方向,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给予了我们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生物起源、生物进化、生物技术发展 正文: 一、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历史 生物的进化过程是十分令人感兴趣的,其中“进化论”是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是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提出的,是现在最具权威的理论,也是现在令大多数人信服的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使得人们对纷繁复杂的生物界的发生和发展有了一个系统的科学认识。让我们看看生物进化的研究历史吧: 1、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拉马克在1809年发表了《动物哲学》这一书,详细的阐述了生物进化思想,他认为,自然界的生物都具有变异性,主张生物由进化而来,生物的进化是一个连续而缓慢的过程。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9世纪中期,达尔文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他的发表宣布了科学的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成为现代生物进化研究的主要源泉理论。该学说指出了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与达尔文同时提出类似观点的还有著名的地质学家赖尔和自然科学家华莱士。 3、新达尔文主义: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是19世纪末的遗传学家孟德尔、魏斯曼、德福里斯和20世纪初的约翰森和摩尔根等人。其主要工作是通过对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基因的研究二推出了新的达尔文进化论。

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

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s

学习记忆与某些认知行为的研究等都有果蝇的“身影”。 果蝇以发酵烂水果上的酵母为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温带地区。果蝇具有生活周期短、容易饲养、繁殖力强、染色体数目少而易于观察等特点,因而是遗传学研究的最佳材料。早在1908年由天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把它带上了遗传学研究的历史舞台,约在此后30年的时间中,果蝇成为经典遗传学的“主角”。 科学家不仅用果蝇证实了孟德尔定律,而且发现了果蝇白眼突变的性连锁遗传,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以及连锁交换定律。摩尔根1933年因此被授予诺贝尔奖。1946年,摩尔根的学生,被誉为“果蝇的突变大师”的米勒,证明X射线能使果蝇的突变率提高150倍,因而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近代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果蝇的发生遗传学独领风骚。1995年,诺贝尔奖再次授予三位在果蝇研究中辛勤耕耘的科学家。果蝇为进一步阐明基因-神经(脑)-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专家认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果蝇遗传学在各个层次的研究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资料。人们对它的遗传背景有着比其他生物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作为经典的模式生物,果蝇在21世纪的遗传学研究中将发挥更加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以果蝇为实验模型所具有的诸多优势 基因、脑与行为的关系是脑与认知科学面临的重大战略性科学问题。不同物种的脑虽然在形态上迥然不同,但是在基因水平上却有很高的同源性,从而使脑具有相似的基本功能。在脑与认知科学中选择何种模式生物对于科研非常重要,有助于理解、预防和治疗相关性神经和精神疾病。诺贝尔奖得主坎德尔教授就曾选择海兔作为模式生物,成功地将各种行为包括将来的学习行为与突触的可塑性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确定了短时和长时记忆是如何储存在神经系统中的。而对于研究学习记忆所选择的主要模式生物就是本文要介绍的果蝇。这是为什么呢作为一个重要的模式生物,果蝇是探索生命奥秘的万能钥匙,以果蝇为模型有诸多的优势。 第一,果蝇的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第二,果蝇具有清晰的遗传背景,在2000年果蝇测序工作已基本完成,果蝇基因组有13000~15000个基因,所有果蝇的遗传密码已经清楚。根据果蝇的遗传密码以及相关的信息,研究人员已经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各种各样果蝇的相关数据库,而其相对简单的神经系统也很有助于对其进行研究。第三,果蝇也具有多种多样的行为,果蝇可以进行学习,有的非常“聪明”,当然也有“傻瓜”。果蝇也可以发生老年痴呆,还会饮“酒”、吸“毒”并表现出相应的行为。重要的是果蝇可以睡眠,甚至做梦,还可以唱情歌。因此,以果蝇为模型,通过基因突变和行为筛选可以确定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候选基因,进一步通过反向遗传学方法,可能在不同物种中确定候选基因的调控机制及其学习记忆等行为中的功能。 最近,实验研究发现果蝇中心脑区的扇形体结构参与了调节视觉图形识别过程,并证实视觉模式的记忆定位在中央复合体中扇形体的平行分层细胞结构。这是首次对果蝇视觉学习记忆功能区的精确描述,说明了果蝇的记忆痕迹并不存储在某一通用的记忆中心。科学家已经发现果蝇能够进行嗅觉的联想记忆,那么视觉记忆是储存在脑中什么样的地方呢果蝇脑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结构。一个叫做蘑菇体,一个是中央复合体。后者包括脑桥、扇形体、小体等结构,周围是中央复合体的突触体,实验要看一下这些是不是对果蝇的视觉记忆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中央复合体可能与果蝇的视觉记忆的储存有密切关系,可在中央复合体的几个亚结构中究竟是哪个与此密切相关呢经过大量的实验以及对果蝇进行大量的筛选,终于把视觉记忆功能部位确定为扇形体。我们知道,人类分辨不同的图形是根据图像之间的不

发育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发育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发育的主要功能:产生细胞的多样性(细胞分化);保证世代的连续(繁殖)。 二、发育的基本阶段:①胚前期:配子发生、成熟、排放的时期—生殖生物学()。②胚胎期: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生、新个体(幼虫、幼体,变态)。③胚后期:性成熟前期、性成熟期、衰老期(老年学)、死亡。 三、发育的主要特征和普遍规律: 细胞增殖():伴随发育的整个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结构增殖速度不同 细胞分化():从受精卵产生各种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称为细胞分化。或者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性产生的过程为细胞分化。 图式形成: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和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 形态发生():不同表型的细胞构成组织、器官,建立结构的过程。 卵裂:细胞分裂快、没有(或短)细胞生长的间歇期,因而新生细胞的体积比母细胞小。 胚胎在基本的形成之后,其体积会显著增长,原因在于细胞数量增加、细胞体积增加、胞外物质的积累。不同组织器官的生长速度也各异。 :指细胞特性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发育潜力已经单一化。 :指一组细胞在中性环境下离体培养,它们仍按其正常命运图谱发育。 诱导信号在细胞之间传递的三种方式:扩散性信号分子、跨膜蛋白的直接互作、间隙连接 信号传导特点:传递距离有限;并非所有细胞都能对某种信号发生反应;不同类型细胞可对同一信号发生不同反应, ., 乙酰胆碱使心肌收缩频率下降,但促使唾液腺分泌唾液。 模式生物的主要特征:取材方便;胚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进行遗传学研究 脊椎动物模式生物:两栖类:非洲爪蟾;鱼类:斑马鱼;鸟类:鸡;哺乳动物:小鼠。

1. 非洲爪蟾主要优点:1. 取卵方便,不受季节限制; 2. 卵1.4、胚胎体积大,易于操作; 3. 发育速度快,抗感染力强,易于培养。4、卵母细胞减数分裂。 主要缺点:异源四倍体,突变难。 2. 斑马鱼主要优点:1. 易于饲养,性成熟短,3个月;产卵力强;2.体外受精和发育,胚胎透明,易于观察; 3. 易于遗传操作:如杂交、诱变; 4. 基因组测序已完成;5、胚胎发育机理和基因组研究。 3. 鸡主要优点:1. 体外发育,易于实验;2. 器官(肢、体节)发育的重要模型;3. 基因组测序已完成。 4. 小鼠主要优点:1. 世代周期短2个月;2.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3. 基因组测序已完成,遗传背景清楚,实验手段完善。 无脊椎动物模式生物:果蝇;线虫;其他:海胆;海鞘;文昌鱼;水螅;涡虫;拟南芥 1. 黑腹果蝇主要优点:1. 个体小,生命周期短,易于繁殖,产卵力强,操作简便,成本低; 2.染色体巨大,易于基因定位。其胚胎和成体表型特征丰富。胚胎发育图式; 3. 基因组测序已完成,遗传背景清楚,实验手段完善。 2、线虫主要优点:1. 成虫体长1,结构简单,细胞数目少,谱系清楚;2. 性成熟短2.5-3d 易于培养,便于突变筛选,两种成虫;3. 基因组测序已完成。 3、海胆主要优点:1. 最早的发育生物学模式动物;2、早期发育的模型,受精;3、已完成紫海胆基因组的破译、分析工作。 希腊哲学家在公元前第4世纪在对鸡胚和一些无脊椎动物胚胎观察后提出胚胎发育的两种假设:后成论() 与先成论()。 细胞的命运早在卵裂时,由细胞所获得的合子核信息决定——镶嵌型发育 发育生物学五大未解难题(中心问题):①分化难题:相同的基因组怎样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②形态发生难题:细胞是如何组建自己又如何形成恰当的排序?③生长难题: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知道它何时该长,何时该停?④生殖难题:生殖细胞是如何发出指令形成下一代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允许它们完成这一使命的指令又是什么?⑤进化难题:在发育中的变化怎样创造新体型呢?哪些变化能够起到进化的作用? 第一章细胞命运的决定

中科院植物学历年真题

《植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 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 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植物分子系统学、植物进化发 育生物学以及植物分子生物学七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 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 分钟,总分150 分 (二)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试内容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 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 别。 2. 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 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 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 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 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 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 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 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 植物繁殖的类型。 2. 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 花的形成和发育。 4. 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 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 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 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 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1. 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 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 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生活史。 4. 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5.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6.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 植物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10. 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 势;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 发育;植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11.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五)植物分子系统学 1. 分子系统学的概念。 2. 分子系统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分子系统学研究的进展。 (六)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 1. 进化发育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3.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七)植物分子生物学 1. 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调控。 2. 基因型、表型和环境的关系。 3. 简单的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案设计。 四、考试要求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 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熟练掌握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理解并掌 握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2. 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理解并熟练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 分裂。 3. 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与功能;掌握组织系统的概念和维 管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 理解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掌握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的外界条件;掌 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原因;熟练掌握种子与幼苗的类型。 2. 了解根和根系的类型;掌握根尖的结构与发展;熟练掌握根的初生结 构;理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 3. 了解茎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理解芽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分枝的类

发育生物学复习重点

文春根发育生物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形态发生决定子:也称形成素或胞质决定子,存在于卵细胞质中的特殊物质,能够制定细胞朝一定方向分化,形成特定组织结构。 2、顶体反应:是指受精前精子在同卵子接触时精子顶体产生的一系列变化。顶体反应释放的水解酶溶解和精子结合的卵黄膜或透明带,并在该位置进行精卵细胞膜的融合。 3、初级神经胚形成:原肠胚的脊索中胚层诱导其上方的外胚层形成神经系统这个关键的诱导作用,传统地被称为初级胚胎诱导。 4、卵裂:从受精卵到囊胚阶段的细胞分裂,是一系列的有丝分裂,在卵裂过程中,细胞质没有增加,受精卵的细胞质被分配到越来越小的卵裂球之中,卵裂过程中,并没有生长的时期,相邻的两次卵裂之间的间隔时间很短,从而使细胞质与细胞核的比率越来越小。 5、ZP3:称为透明带蛋白,它与ZP1、ZP2以网状的骨架结构存在于透明带中,ZP3能结合精子,并引发顶体反应。 6、多线染色体:分裂间期形成的染色体,由于复制多次而没有分离其复制产物, 许多染色线集合在一个染色体中,同时由于染色线折叠形成带与间带很明显区别的结构(2分)。 7、拟常染色体:含有与X染色体共有的DNA序列(1分),这使它能在有丝分 裂期间与X染色体配对(1分)。 8、乌尔夫氏再生:将成体蝾螈晶状体除去后(1分),可以从虹膜背缘再生出 新的晶状体。 9、阈值:变态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发育事件的相互协调,协调变态的工具 好象是产生不同的特异影响需要不同数量的激素(2分)。 10、Bohr 效应:多数脊椎动物的血红蛋白显示出与氧的结合随pH的升高而增加 11、原肠作用:胚胎细胞剧烈的、高速有序的运动过程,通过细胞运动实现囊胚细胞的重新组合。 12、精子获能:是指精子获得穿透卵子透明带能力的生理过程,是精子在受精前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 13、胚胎诱导:在有机体的发育过程中,一个区域的组织与另一个区域的组织相互作用,引起后一种组织分化方向上的变化的过程称为胚胎诱导。 14、原条:鸟类和哺乳类原肠胚形成中的结构,由上胚层中预定中胚层和内胚层细胞组成,这些细胞通过原条进入胚胎内部,胚胎形成了三胚层,原条最终消失。 15、组织者:能够诱导外胚层形成神经系统,并能和其他组织形成次级胚胎的胚孔背唇称为组织者。 16、类坏死:指细胞处于活的和死亡之间(1分),有着一整套原生质的临界状态(1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17、转分化:虹膜背缘或神经视网膜上皮分化(1分)为晶状体或类晶状体。(1分) 18、全能细胞:能产生有机体的全部细胞表型,或可以产生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1分)它的全套基因信息都可以表达,如合子或早期的分裂球等。(1分)

生物进化论文

进化生物学论文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姓名:赵永强 学号:2010041224 班级:10生科(2)班

生物进化研究 提要生物进化是自然科学的永恒之迷。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生物进化思想从早期的萌芽, 到自然选择学说、新达尔文主义, 从现代综合理论, 到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再到新灾变论和点断平衡论等。当前, 由于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飞速发展, 它们就各自的研究对象在宏观和微观上不断地拓展和深入, 并在不同的层次上形成了广泛的交叉、渗透和融合, 现代的进化生物学研究从宏观的表型到微观的分子, 从群体遗传改变的微进化到成种事件 以及地史上生物类群谱系演化的宏进化, 从直接的化石证据到基于形态性状、分子证据和环境变迁的综合推理, 从基于遗传基础的比较基因组学到演化机理的进化发育生物学等。可以预见, 在新的世纪里, 在哲学和具体方法论( 如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的指导下, 在生命科学、其他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通力合作下, 综合遗传、发育和进化等研究领域的各种理论成果, 生物进化理论即将出现也一定会出现的一个新的大综合和新的大统一。 关键词生物进化生物进化论大综合和大统一 “进化论是生命科学最大的和最统一的理论”。“在自然中, 再也没有什么比生命和生命演化更有意义和更令人感兴趣的了, 撇开了进化, 一切都无从谈起”。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 使得人们对纷繁复杂的生物界的发生和发展有了一个系统的科学认识。今天, 当我们追溯进化学说发展的长达近二个世纪的历史进程,在感叹达尔文主义这一革命思潮带给我们的冲击和启迪的同时, 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这一领域中出现的新思潮、新观点以及它们所展示的新视角和引发的新思考。 进化理论的历史回顾 1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法国学者拉马克于1809 年发表了《动物哲学》一书, 详细阐述了他的生物进化思想。他认为, 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都具有变异的特性, 主张生物由进化而来, 生物的进化是一个连续而缓慢的过程。其观点大体包括三

发育生物学论文-干细胞和发育生物学

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 莫肇勇2009574201 09生本2班 摘要:发育生物学是研究有机体从胚胎发生、生长发育至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和规律的科学,它是传统胚胎学的深入和发展。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殖细胞的产生以及受精机理,受精卵的分裂、分化, 组织和器官发生、生长以及机体的衰老等, 在这些生命现象中, 基因调控是其最基本的机制。干细胞的决定、分化、机体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细胞间的信号传导是其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关键字:发育生物学;干细胞;发展;基因 我理解的生命科学,是破译密码的过程。就像计算机被输入程序一样,我们每个人的机体都被编好了程序,每一分每一秒所发生的事情都是按照程序进行的,甚至可以精确到我们无法识别的程度。生命科学的目的,就是要解开生命背后的密码。虽然说生命科学不同于其他很多理论性的基础学科,但他们都是相互紧密联系,也可以说生命科学是用数学、化学和物理的语言来还原生命活动的本质。 生物学没有真正的公理,随着技术一天天的更新,理论一次次的被推翻,新理论不断建立。正因为如此,一张纸、一本书和一支笔对于生物学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纸上完全推到成立的结论,在实验上很有可能不能实现。相反的,也许我只是个新手,可是如果用事实证明了我自己的假说,我也可以取得很大的发现。 另一方面,当今生物学的研究对技术有非常高的要求,可以说,技术的发展决定了生命科学前进的速度。发育生物学的迅速兴起和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应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同时,学科的交叉也为生命科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干细胞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 可以肯定地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相关学科的结合,未来的生命科学将会飞速发展,生命的奥秘将一个个被解开。 下面我就具体谈谈这次的主题: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 biology)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ontogent)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同时,也研究生物种群系统发生(systematics development)的机制。发育生物学不同于传统的胚胎学(embryology),而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及生物化学等其他生命学科的发展和与胚胎学的相互渗透,才逐渐发展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 一、细胞理论对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影响 关于生殖细胞的特性和重要意义是随着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的。1839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Schleiden和生理学家Schwann指出,所有生物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产生其他细胞。因此,发育也必然是逐渐变化的过程。在胚胎发育中,通过受精卵的分裂产生许多新细胞,同时产生新的细胞类型。到19世纪40年代,对于卵子的特性开始有所认识,认识到卵子也是一个细胞,是一个特殊的细胞。Weismann进一

植物发育生物学

一.侧根及不定根是如何发生的? 不论主根,侧根或不定根所产生的支根统称为侧根。当侧根开始发生时,中柱鞘的某些细胞开始分裂。最初的几次分裂是平周分裂,结果使细胞层数增加,因而新生的组织就产生向外的突起。以后的分裂,包括平周分裂和垂直分裂是多方向的,这就是使原有的突起继续生长,形成侧根的根原基的分裂,生长,逐渐分化出生长点和根冠。生长点的细胞继续分裂,增大和分化,并以根冠为先导向前推进,由于侧根不断的生长所产生的机械压力和根冠所分泌的物质能溶解皮层和表皮细胞,这样,就能使侧根较顺利无阻地依次穿越内皮层,皮层和表皮,而露出母根以外,进入土壤。由于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也就是发生于根的内部组织,因此它的起源是内起源 不定根通常泛指植物的气生部分,地下茎以及较老的,特别是有次生生长的根部所形成的根。不定根的起源和发育像侧根一样,通常是内起源,发生在十分靠近维管组织的地方,其生长过程必须经过该部位以外的组织。 二.关于种子植物茎端结构和活动方式有哪些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1)顶端细胞学说:1844年Nageli根据对大多数隐花维管植物的研究提出的。主要观点是最简单的顶端分生组织,结构上只有一个大的原始细胞-顶端细胞。 (2)组织原学说:1868年Hanstein根据种子植物的顶端分生结构特点提出的。顶端分生组织可划分为三个原始细胞区,即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这些细胞普遍地排列成行,最外面一层为表皮原分化为表皮层;其下为皮层原分化为皮层;中央是中柱层分化出维管组织和髓。 (3)原套-原体学说:1924年Schmidt 提出。该学说认为顶端分生组织的原始区域包括1:原套,只沿垂直于分生组织表面的方向进行分裂(垂周分裂)的一层或几层周围细胞;2:原体,包括原套下的基层细胞,其中的细胞向各个方向分裂,不断增加而使茎的顶端增大。 (4)细胞组织分区概念:1938年Forster 提出。 (5)等待分生组织学说:1955,1961年 Buvat根据对根端结构研究提出的。此学说 提出远轴细胞轴区是比较不活动的而真正发 生细胞分裂的区域是在周围和顶端下面的区 域,由此产生出茎的组织和叶原基,在胚胎 或后胚的生长顶端结构组成之后,远端的一 群细胞成为等待分生组织,它停留在不活动 状态,一直到生殖阶段,才在远端的细胞恢 复了分生组织活动。 (6)分生组织剩余学说:1965年 Newman提出。根据此理论把维管植物的顶 端分生组织分为三种类型:单层型;简层型; 复层型。 三.细胞周期有哪些主要阶段,各阶段 特点是什么?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 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 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 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分裂期又分为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 裂后期和分裂末期。 前期:两个中心体分开,向两极移动。 染色质逐渐浓集形成染色体,核仁核膜解体 前中期:核膜消失,染色体随机排列在 细胞中间,纺锤体形成。 中期:染色质最大程度凝集,染色体以 着丝粒非随机的排列在纺锤体中央的赤道板 上。每条染色体纵裂为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移向细胞的 两极 末期:子代细胞的核重新形成,胞质分 裂 四.植物生长发育与动物的生长发育不 同之处有哪些? (1)动物在胚胎发育中其组成细胞可移 动位置,植物的则不能移动,细胞间彼此联 结很紧密。 (2)动物细胞通常没有细胞壁,植物则 有,因此后者细胞死后仍保持一定的形态, 死细胞和活细胞共同组成植物体。 (3)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更容易表现出 全能性,容易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发育形成新 的个体或器官。 (4)动物胚胎发育完成后几乎是全面地 生长,成熟动物体重不在特定部位保留干细 胞群,不再增加新的器官和组织。植物则是 在特定部位保留有分生组织细胞群,形成局 部生长,一生中不断形成新的器官和组织。 (5)动物在环境中是可以自由移动的, 因此它们就有一定逃避不良环境的能力,其 本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较差,而植物则 通常不能主动移动,无法逃避不良环境,因 此其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甚至其生理活动 都较容易受环境的影响,随环境条件的变化 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以适应这些变化了的环 境而生存下来。 (6)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于形成配子 时,只有二倍体的动物体,没有单倍体的动 物体,因此没有世代交替。而高等植物的减 数分裂则都发生于形成孢子时,既有二倍体 的植物体,也有单倍体的植物体,两种植物 体交互出现形成世代交替。种子植物的配子 体寄生在孢子体上,这就使得植物,特别是 高等植物的性别概念不同于动物,性别决定 问题也就更复杂。 五.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发育中有哪 些调节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 着重要调节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其中绝大 部分是植物体内自身产生、自身调节浓度, 作为调节生长发育过程的信号起作用的。已 发现具有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功能物质有生 长素、赤霉素、乙烯、细胞分裂素、脱落酸 等。 1、决定细胞分化的方向:按照位置效应 理论,细胞在植物体内所处的位置决定其分 化的命运。在所有的位置信息中,激素是最 重要的信息之一。(1)开启还没通过细胞分 化临界期细胞的脱分化过程。(2)改变细胞 分化的方向。 2、在形成层活动中的控制作用(1)控 制形成层活动周期;(2)维持形成层纺锤状 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向(3)控制木质部分化 (4)控制韧皮部分化。 3、诱导器官建成(1)根的形成(2)芽 的形成(3)茎的伸长(4)胚的极性建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