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A系统中MIMO检测的研究与DSP实现--文献综述

LTE-A系统中MIMO检测的研究与DSP实现--文献综述
LTE-A系统中MIMO检测的研究与DSP实现--文献综述

重庆邮电大学

研究生综述报告

报告题目:LTE-A系统中MIMO检测的研究与DSP实现学生姓名:

入学年份:

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

时间:

导师审查意见

1.是否和开题内容一致:

2.从综述广度、写作水平、文献阅读量等方面给出简要评价:

总分(百分制,60分以下为不合格):

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部

说明

研究生论文选题是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开端,也是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训练的重要一环。选题时要把握开拓性、先进性、成果的必要性、成果的可能性等原则。选题要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进行。课题还应尽可能符合研究生的素质特点和兴趣,尽可能结合已有的科研任务,尽可能纳入我院的科研计划。

研究生开题是在第四学期末进行,无论是参加导师课题或自选课题的研究生,一律要求从第三学期开始进行选题调研,充分学习了解某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保证必要的前期研究积累。

开题前两周必须提交一篇10-15页(统一的技术报告格式)的综述报告给导师审阅,由导师签字认可,作为必要材料附在开题申请表后,否则不允许进行开题。

该综述报告必须保证25篇以上的文献阅读量(记录在参考文献中),其中英文文章篇数不少于8篇。

导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开题建议。

LTE-A系统中MIMO检测的研究与

DSP实现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LTE-A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及LTE-A的下行关键技术。然后重点介绍了MIMO天线模型及基于此模型的常用信号检测算法,并分析各种检测算法的优缺点,以给出一种适合进行DSP实现的检测算法进行DSP实现。以及对MIMO检测算法的DSP实现的开发平台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将来实现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字:LTE-A, MIMO,信号检测,DSP实现

Research and DSP Implementation of MIMO Detectionin in LTE-A System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LTE-Advanced system,and the key technology of down link for LTE-Advanced system .Especially introduces the MIMO antenna model,and the common used signal detect algorithm , and the analysis of their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then select a algorithm that are suitable for DSP implementation. Then,briefly introduces the DSP exploiting platform of MIMO Detection algorithm. Finally, the difficult point that may be faced to in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are discussed.

Keywords: LTE-A, MIMO, Signal Detection, DSP Implementation

1. 引言

LTE-Advanced(LTE-A)是LTE的演进版本,其目的是为满足未来几年内无线通信市场的更高需求和更多应用,同时还保持对LTE较好的后向兼容性。3GPP LTE作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移动通信标准,有些3GPP的目标是超过

IMT-Advanced的需求的,比如峰值频谱效率和控制面延时等指标。LTE-Advanced 的天线结构将支持下行8*8,上行4*4的模式,使其峰值频谱效率(Peak Spectrum Efficiency)达到下行30 bps/Hz,与LTE(Rel-8)的15 bps/Hz相比,提高了2倍;上行峰值频谱效率为15 bps/Hz,与LTE(Rel-8)的3.75 bps/Hz相比,提高了4倍;平均频谱效率和小区边缘用户频谱效率也得到提高。平均和边缘用户的吞吐量的改善相比峰值效率和VoIP能力的改善更加明显。

LTE-A标准的制定在Rel-9版本开始,并在Rel-10中完善,Rel-10版本成为LTE-A的关键版本。2011年6月启动,并于2012年底完成核心标准。在后续的标准演进(LTE-HI)中,需要大幅增加网络容量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Rel-12会继续加强研究R11中的一些课题,如多点多点协作(CoMP)、上/下行多天线增强(Enhanced UL/DL MIMO)、HetNet增强、移动性增强等。此外新类型的小区、D2D、多制式聚合、动态小区配置等技术也是Rel-12的研究方向。其技术大大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峰值数据速率、峰值谱效率、小区平均谱效率以及小区边界用户性能,同时也能提高整个网络的组网效率,这使得LTE和LTE-A系统成为未来几年内无线通信发展的主流。

显然,MIMO系统相对传统的单天线系统,提供更高的系统容量与通信质量,已成为本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而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号检测是MIMO 系统研究中不可回避的关键技术问题。在MIMO系统中,采用了多个发送接收天线,随着发送接收天线数目的增多,干扰信号的数目增多,带来了更强的同频干扰,使得信号检测的精确性相对于单天线的信号检测更差。因此,如何以尽可能低的复杂度,有效地抑制MIMO系统中的同信道干扰、恢复出发送信号、实现MIMO系统相对单天线系统的性能增益,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任务。

在LTE-Advanced系统中,采用多用户MIMO(MU-MIMO)技术,即多个用户使用相同的频域和时域资源并行地传输数据,通过空间复用来提升系统的吞吐量,这便导致小区内多个用户之间产生了同频干扰;在小区边缘的用户,又容易收到来自邻小区的同频干扰信号,相邻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会极大地降低各个小区内部边缘用户的数据吞吐量和用户公平性。因此,在LTE-Advanced系统中,为了保证用户的通信质量,研究MIMO信号检测技术尤为重要。

本文即在此前提下开展了对LTE-A系统的MIMO检测技术算法进行研究,对其中的协议和算法进行学习和研究,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以及提高检测算法的性

能。并对其中的部分模块进行DSP实现。

2. LTE-A下行关键技术介绍

LTE-A的预期目标不仅会满足甚至将超过IMT-Advanced的要求。LTE-A系统的新技术包括: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增强的多天线技术(Enhanced Multi-antenna Techniques,EMT)、多点协作(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oMP)和中继技术(Relaying)。LTE-A系统作为基于MIMO-OFDM 技术的全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先进性体现在它应用了很多业界领先的链路级关键技术,作为对下文的铺垫,本节中首先介绍一下MIMO-OFDM系统链路所引入的一些关键技术。下面对这几种技术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2.1载波聚合技术

目前,LTE系统在频带的利用率上已经接近极限。如果要提高系统吞吐量,必须提高系统的带宽或者信噪比。LTE-Advanced的目标是下行支持1Gbit/s,上行500Mbit/s的峰值速率。为了满足上述需求,LTE-Advanced采用载波聚合技术将多个分量载波(CC)聚合起来达到高宽带的传输,其是一种带宽增强技术,是将几个20MHz的频带捆绑在一起(最多支持5个20MHz),最后可以将带宽扩展到100M,如此扩展了可用带引。在频域上获得一整块的空闲带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LTE-A的载波聚合技术是允许将离散的频带聚合起来。应当指出的是,不连续的“载波分量”从实施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虽然基本规范将支持频谱聚合,但实际执行将受到严格限制。

2.2增强的多天线技术

多天线技术是LTE-A的一种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波束赋形和空间复用两种。目前,LTE-A的多天线技术能够支持4根天线的传输,在下行方向配置小区特定参考信号,并使用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技术,这种结构同时支持多达4个空间复用层和基于码本的波束赋形。如前文所述,LTE-A能够支持到100MHz的带宽,那么根据目前LTE-A的空间复用方案,所支持的峰值速率达到1.5Gbit/s,这将大

大的超过LTE-A的要求。然而,对于终端来说,大层数的空间复用主要用于信道环境较理想的情况,比如具有高信噪比的信道环境。并且,LTE-A更重要的目标是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因此,对可提高接收端信噪比的波束赋形以及使用复用技术的改进,比仅增加传输层数目更重要。然而,在超过4个天线的传输的时候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的波束赋形会开销过大。因此对于LTE-A而言,使用UE专用参考信号DM-RS将比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更加具有吸引力。

2.3多点协作

协同多点传输,即CoMP技术,是通过对空域的扩充来提高系统容量并且可以减小用户间干扰。CoMP技术主要是将地理上分散的天线站点用光纤连接起来,使其一起协同为用户提供服务,这样使得相邻的几个天线站或节点同时为一个用户服务,这种新的传输策略有效地提高用户的数据率,提高小区边缘的通信质量,CoMP技术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终端不知道接收到的信号来自多个分布的天线,终端依然按照单基站方式进行接收;第二类,终端将接收到所有信道测量反馈,但接收方式按照单基站方式接收,其效果相当于多径接收;第三类,终端将接收到的所有信号测量反馈,但是基站侧发送时,同时发送各个天线的发射信息,包括发射点和权重等。

2.4 Relay

中继是指终端使用中间接入点接入网络,获得通信服务。这种近端接入的方式可以减小无线信道的空间损耗,获得良好的信噪比,进而提高边缘用户的通信质量。无线中继技术包括两种,Repeaters和Relay。其中,Repeaters的作用只是放大器而已,在接到基站的信号后,在射频上直接转发出去,并不关心目的终端是否在其覆盖范围,所以这种中继的作用仅限于增加覆盖,并不能提高容量;Relay则是在原有基站站点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些新的中继点,加大站点和天线的分布密度,这些新增中继节点和原有基站都通过无线连接,和传输网络之间没有有线的连接,数据先到达基站,然后再传给中继节点,中继节点再传输至终端用户,这种方法拉近了天线和终端用户的距离,可以改善终端的链路质量,从而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用户数据率。

2.5 OFDM技术

OFDM由于其频域正交特性,在多址技术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OFDMA(Or 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即正交分频多址技术)是一种基于OFDM的新的多址接入技术。频分复用/频分多址(FDM/FDMA)技术将宽带的频带分成若干较窄的子带(子载波)进行并行发送,这是最朴素的实现宽带传输的方法。为了避免各个载波之间的干扰,不得不在相邻的子载波之间保留较大的间隔(如图2-1(a)所示),这大大降低了频谱效率。因此,频谱效率更高的T DM/TDMA(时分复用/时分多址)和CDM/CDMA(码分复用/码分多址)技术成为了无线通信的核心传输技术。但近几年,由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FFT(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发展,使FDM技术有了革命性的变化。FFT允许将FDM的各个子载波重叠排列,同时保持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以避免子载波之间的干扰)。如图2-1(b)所示,部分重叠的子载波排列方式可以大大提高频谱效率,因为相同的带宽内可以容纳更多的子载波。由此,OFDM技术从实际上得以应用。

f1f3f4f5f6

f2

(a)

(b)

图2-1 (a)传统FDM频谱(b)OFDM频谱

OFDM发射机结构如下图所示:将经过编码调制后的符号数据流,串并变换后映射到频域的M个子载波上,经过快速反傅立叶变换(IFFT)将M个并行子载波上的频域信号转换到时域,IFFT输出的OFDM符号为有N个采样点的时域信号(N为IFFT长度,N M

),即M个子载波上时域信号的合成波形。然后在每个OFDM符号之间插入一个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使得在多径衰落环

境下保持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插入CP就是将OFDM符号末尾处的若干个采样点复制到此OFDM符号的前面,CP长度必须长于主要多径分量的最大时延扩展。最后经过并串转换完成OFDM调制。

OFDM调制

图2-2 OFDM发射机结构

OFDM接收机的结构大致为发射机的逆过程,其核心部分就是FFT处理,经过FFT处理之后,时域信号就被还原到频域,得到每个子载波上的发送信号。

2.6 MIMO技术

MIMO技术充分开发空间资源,利用多个天线实现多发多收,能够在空间产生并行独立的信道同时传输多路数据流,即在不需要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成倍地提高信道容量。多天线技术的增强是满足LTE-A峰值谱效率和平均谱效率提升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LTE-A中为了提升峰值谱效率和平均谱效率,在上下行都扩充了发射/接收支持的最大天线个数,允许上行最多4天线4层发送,下行最多8天线8层发送,同时还支持多用户发送/接收,可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高LTE-A系统的上下行容量。

发送分集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空间信道的弱相关性,结合频率/时间上的选择性,为信号的传递提供更多的副本,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从而改善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波束赋形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天线阵列间距较小的多天线传输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空间信道的强相关性,利用波的干涉原理产生方向性较强的辐射方向图,使得辐射方向图的主瓣自适应地指向用户来波方向,从而提高信噪比,提高系统容量或者覆盖范围。

空间复用技术则是一种利用空间信道的弱相关性的技术,其主要工作机理是在多个相互独立的空间信道上传递不同的数据流,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

这3种技术对空间信道的要求不同,其应用场景也有所不同。如下图所示的典型信道容量曲线,在低信噪比区域的斜率比较大,应用波束赋形和发送分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从而提高覆盖范围或者传输速率;而在高信噪比区域,容量曲线接近平坦,提高信噪比已无法明显的改善传输速率,此时则可以应用空间复用技术来提高传输速率。

信噪比

图2-3 典型的信道容量曲线示意图

利用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道的容量,同时也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前者是利用MIMO信道提供的空间复用增益,后者是利用MIMO信道提供的空间分集增益。

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集技术通常用于对抗衰落、提高链路可靠性。分集技术需要接收端接收到多个重复的发射信号,这些发射信号携带同样的信息,其衰落在统计上有较低的相关性。分集的基本思想是,如果能够传输多个独立衰落的信号,从统计意义来说,合成信号的衰落比每一路衰落要降低很多。这是因为在独立衰落的假设下,当一些信号发生深衰落时,可能另一些信号的衰落较轻,各路信号同时发生深衰落的概率是很低的,从而合成信号发生深衰落的概率也被大大降低。

2.7 LTE-A下行物理层基本参数

2.7.1 LTE-A物理帧结构

LTE-Advanced中时间单位的定义为Ts=1/(15000*2048)s,一个无线子帧的长度被定义为Tf =307200*Ts=10ms,LTE-Advanced支持两种类型的无线帧结构,第一种适用于FDD模式,第二种适用于TDD模式。

1、无线帧结构类型1

帧结构类型1应用于全双工和半双工的FDD模式;每一个无线帧长度Tf=307200* Ts=10ms,并由0~19这20个时隙组成,每个时隙Tslot=15360* Ts =0.5ms;每个子帧定义了两个相邻的时隙,子帧i所对应的时隙分别为2i和2i+1。对于FDD来说,在每个10ms中,有10个子帧可以应用于上行传输,且有10个子帧可以应用于下行传输,上下行的传输在频率分开。

图2-7 LTE –Advanced 无线时隙结构1

2、无线帧结构类型2

帧结构类型2应用于TDD模式,每一个无线帧长度Tf=307200* Ts=10ms,包含2个半帧,每个半帧的长度为5ms,每个半帧包含5个长度为1ms的子帧。帧结构类型2支持各种协议中规定的上下行配置,与帧结构类型1不同的是帧结构类型2的常规子帧除了被分为2个05ms的时隙,还有3个特殊区域,分别为DwPTS, GP和UpPTS,它们三个占用一个时隙且总长度为1ms。,具体每一部分的时长由协议做了专门的配置,子帧1和子帧6包含DwPTS, GP和UpPTS。其余的子帧都由两个时隙构成,例如子帧i由时隙2i和2i+1构成。LTE-Advanced 支持5ms和10ms上下行切换点:其中子帧0和子帧5总是用于下行,对于5ms 的上下行切换周期,子帧2和子帧7总是应用于上行。

T

slot

图2-8 LTE –Advanced 无线时隙结构2

2.7.2 LTE-A下行参考信号

由于信道衰落的时间选择性和频率选择性各异,所以导频插入方式也根据情况而有所不同,对于快衰落信道,要求信道估计的时间密度比较大,一般采用梳状导频插入方案;而对于慢衰落信道,信道估计的有效时间很长,一般采用块状导频的插入方式。

LTE-Advanced系统中的参考信号在时频二维上分布,以便接收端分别获取时域和频域上的信道信息,并用于信号的相关解调和空时解码。在下行发送端,参考信号与数据信号一起配置在下行资源块中进行发送,每一个参考信号占用一个物理资源单元。

LTE系统协议规定,LTE下行链路单天线、两发、四发模式下,导频采用时域和频域都离散的方式插入,具体的导频图案如图2-5所示。其中,是时隙内OFDM符号的索引,其值为0-6,而从图中可以看到,单天线状态下,每个子帧包含两个时隙,每个时隙内有七个OFDM符号,其中,两个符号包含导频插入密度为每12个子载波(一个RB)中插入2个导频子载波。同一个时隙内的两个导频符号的子载波位置岔开,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在频率选择性强的慢衰信道中更加精确的估计信道状况。

图中可以看到,LTE协议规定的多天线模式下,下行多个发天线的导频分布是基于频分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从传输的有效性角度分析,牺牲了一定的频谱效率,但是其优势在于,接收端的硬件处理成本和时延的降低,可以说是性能和复杂度之间取得了折中,这种选择在实际系统中比较常见。

O n e a n t e n n a p o r t T w o a n t e n n a p o r t s

k,l )

F o u r a n t e n n a p o r t s even-numbered slots odd-numbered slots Antenna port 0even-numbered slots odd-numbered slots Antenna port 1even-numbered slots odd-numbered slots Antenna port 2even-numbered slots odd-numbered slots

Antenna port 3

图2-5 下行参考信号映射(常规CP )

3. LTE-A 系统中MIMO 检测技术简介

3.1 MIMO 信号模型

MIMO 技术的基本出发点是将用户数据分解为多个并行的数据流,然后分别

在每根发送天线上进行同时刻、同频率的发送,同时保持总发射功率不变;最后,再由多元接收天线帧根据各个并行数据流的空间特性,在接收端将其识别,并利用多用户解调技术,最终恢复出原数据流。

图3-1 LTE-A 系统中的下行链路模型

MIMO 系统在LTE-A 系统下行基带处理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如图3-1所示。

LTE-A 系统MIMO 天线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多天线(或阵列天线),传输信息流经过空时编码形成

M 个信息子流,M 个子流同时发送到信道,各发射信号占用同一频带,因而并未增加系统带宽。若各发射接收天线间的信道响应独立,则多入多出系统可以创造多个并行空间信道,通过这些并行空间信道独立的传输信息,数据率必然会得到提高。

假设一个点对点的MIMO 系统,有T n 个发射天线,R n 个接收天线,系统框

图如下图所示:

图3-1 MIMO 系统结构

上图中T n 个发射天线和R n 个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构成MIMO 信道,假设天

线之间的距离足够大(大于1/2波长),该信道满足准静态和瑞利平坦衰落信道条件,并且该信道响应矩阵H 可以通过信道估计的方法准确估计,则每组天线在发送和接收一组信号的时间内信道响应不改变且接收信号相互独立。在此模型下

定义t 时刻从发送天线j 到接收天线i 的信道响应为()ij h t ,则接收天线i 上接收的

信号可以表示成:

0()()()()T n i i j j i i r t h t x t n t ==+∑ (0,1...R i n = (1) 其中()j x t ,(1,)T t n ∈,为t 时刻发送的信号,()i y t ,(1,)R t n ∈为接收到的t 时

刻的信号,()ij h t 是对应的信道响应且2||1ij E h ??=??,()i n t 满足均值为0的加性复

高斯白噪,均值为0,方差为2σ。

假定发送一组数据时间够短,其信道响应不变,把(1)式改写成矢量的形式为:

r Hx n =+ (2)

其中,1,2,()R n r r r r ???=为接收到的矢量,11,(,)R T ij n n H h h h =??????为信道响应矢量,1(,)T n x x x =???为发送信号矢量,0(,)T n n n n =???为噪声矢量。(2)式就是用矢量形式表示的MIMO 系统的信号模型。

MIMO 系统的信道容量在理论上可用如下式表示:

22log ||R H n T p C I HH n σ=+ (3)

I 表示单位矩阵,H 表示信道传输矩阵,p 表示发送信号的总功率,[]H ?表示

矩阵[]?的共轭转置。从(3)式可以看出,MIMO 系统的信道容量随着天线数目的增加线性增长,多天线大大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在典型的V-BLAST 系统中,单用户的信息流经过串并变换后由T n 天线同时发送出去,再接收端通过R n 个天线接收信号,通过信号处理方法解出发送的信号以后再复用成原信息流,达到保持原信息速率不变而降低信道带宽、提高频谱利用率的目的。

MIMO 技术实现了频谱资源的重复利用,在不额外增加发射功率和传输带宽的前提下使系统的容量得到倍增、性能得以极大提高,这些优点使其在频谱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倍受青睐。

3.2 MIMO 技术的分类

根据使用目标的不同,MIMO 技术可以分为两类:

(1)空分复用技术。空分复用技术利用多径信道本身并行传输独立子数据流,达到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目的;

(2)空时编码技术。空时编码技术使传输信号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引入一定的相关性,利用发射分集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从而增强传输的可靠性。根据编码形式,空时编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空时分组码(STBC )和空时格形码(STTC ),其中STBC 只提供分集增益,而STTC 可以同时提供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所以一般来说STTC 的性能优于STBC 。但是STTC 的信号检测过程非常复杂、实用性不强。根据发射矩阵是否具有正交性,可以讲STBC 分为两大类:正交STBC(Orthogonal STBC,O-STBC)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用简单的线性处理完成ML 检测,因此成为当前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空时码。

无论是空分复用技术还是空时编码技术,它们的性能都与系统所采用的信号检测算法有极大的关联,因此MIMO 信号检测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种空间分集技术,MIMO 系统的性能与无线信道的特性紧密相关。

3.3 MIMO 检测算法简介

3.3.1 ML 算法(最大似然算法)

ML 算法是MIMO 系统中的最优检测算法,基本原理是:将接收信号对可的发送符号域进行全局搜索,找到与接收信号的距离最小(即最大似然)的发送符号作为原始发送符号,其估值公式为:

2

arg min ||||ML x X Y HX ∈Ω=- (4)

其中,||||Y HX -表示其欧式距离,而Ω表示所有发送符号的星座集。该算法性能是最优的。随着发射天线数的增加,ML 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呈指数增长,因此很难应用于实际中,所以实际应用中一般不选用该算法。

3.3.2 ZF 算法(迫零检测算法)

迫零检测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将接收信号乘以信道矩阵的逆矩阵以去掉MIMO 信道的干扰。MIMO 系统的迫零解如下:

ZF S H R S H N ++==+ (5)

其中,H +

为信道矩阵的广义逆矩阵,其计算公式如下面公式(6)所示。 1()H H H H H H +-= (6)

对公式(5)得到的ZF S 进行硬判决解调之后即得到原信号的估计值:

^

()ZF ZF S Q S = (7)

迫零算法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其性能也比较差,在实际系统中较少直接运用,一般与其他检测算法结合使用。

3.3.3 MMSE 算法(最小均方误差算法)

最小均方误差算法的目标函数是最小检测出信号矢量X 与接收信号矢量线

性结合H W Y 之间的均方误差,即

2min {()}H E X W Y - (8)

其中10[]H H H W H H N I H -=+,W 是一个T T n n ?的线性联合系数矩阵,Y 是一个1R n ?的接收信号向量,I 是一个T T n n ?的单位矩阵,X 是一个1T n ?的经检

测出信号向量。采用MMSE 算法,发射符号的判决统计如下:H X W Y =。该算

法复杂度优于ML 算法,但是其性能不佳。

3.3.4 SIC 算法(串行干扰消除算法)

串行干扰消除算法采用逐级消除干扰的方式进行信号检测。即先选择一种检

测算法(ZF 算法或MMSE 算法),对一个发射天线上的信号进行检测,然后将已检测出的信号从接收信号中减去,得到一个新的接收信号,这个新的接收信号包含更少的干扰,因此对下一个天线上信号检测的误差影响更少。该算法的缺点是存在误差扩展,前面信号检测出现的错误会直接影响到下面信号的检测,这样就使检测出的错误概率大大增加。

3.3.5 QR 分解算法

QR 分解算法通过将R T n n ?的信道传输矩阵H 分解为R T n n ?的酉矩阵Q 和T T n n ?的上三角矩阵R 的乘积,即H=QR ,然后使用H Q 矩阵左乘接收向量Y ,得到改进接收向量V :

'H H H V Q Y Q QRX Q n RX n ==+=+ (9)

上式中噪声可表示为

'n Q n H =,由于Q 为酉矩阵,因此有 (){}{}{}''E n n E n QQ n E n n H H H H == (10)

由此可知,噪声的统计特性并没有增强。将公式(9)进一步展开如下式:

'0,00,1000'11,1110T T T T T T n n n n n n r r v x n v r x n ------????????????????=+???????????????????????? (11)

由上面公式可以看出,信号检测可以从最后一层一直到第一层,依次得到发送的信号向量。但是该种算法,存在两个缺点:一是误码传播,即为QR 分解检测算法性能取决于最优检测层性能,如果最先检测层出现错误,则将导致后续层判决符号的错误;二是根据研究表明最先检测层的分集增益为

1R T n n -+,最后检测

层的分集增益为R n ,则说明最先检测层的性能是最差。

4. LTE-A MIMO检测研究现状介绍

MIMO检测技术有典型的线性检测器如ZF或者MMSE接收机。ZF检测算法虽然复杂地低,但是其性能较差;MMSE算法性能较好,但是复杂度也随之升高。还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检测器,但它们是非线性的,在所选择的SNR操作点上提供了更好的错误率性能,但以更高的复杂度为代价。这种检测器包括SIC(Su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串行干扰抵消)检测器和MLD(Maximum Likelihood Detector,最大似然检测器)。SIC检测器的原理是处理信道编码后的独立流,经过线性检测、译码、解调、重编码和从全部接收信号R中抵消,进行一系列的逐层处理。另一方面,MLD试图通过穷尽搜索或复杂度较低的等价技术比如球形译码等从R的所有流中选择最可能的子集。

MIMO系统已提出的检测算法中,最优检测算法(ML算法)虽然具有最好的误码性能,但是在发送天线数目较多和高阶调制情况下,其计算复杂度过高;线性检测算法包括迫零(ZF)算法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算法,ZF算法是MIMO检测中最简单、最基本的算法,该算法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噪声的影响,虽然实现简单,但是性能较差。MMSE算法的设计考虑了干扰与噪声的抑制,性能比ZF算法稍有提高;非线性检测算法包括串行干扰消除(SIC)算法和并行干扰消除(PIC)算法,SIC算法在使用线性检测算法滤波的基础上加上串行干扰消除,根据滤波准则的不同,分为SIC-ZF算法和SIC-MMSE算法。虽然相比较线性检测算法来说SIC算法性能有所提高,但是受误差传播的影响,其性能依然不理想。PIC算法是在线性滤波的基础上加上并行地干扰消除,分为PIC-ZF算法和PIC-MMSE算法,与SIC 算法类似,PIC算法也存在误差传播的现象,与ML算法相比,其性能不理想。

MIMO可以结合传输结构(FISTBC或V-BLAST)来提高检测性能,其中

V-BLAST MIMO系统以其简单实用的结构和极高的频谱利用率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作为一类起初为V-BLAST系统开发的检测算法,经典排序串行干扰消除(OSIC)算法ZFSNR OSIC算法、MMSE-SNR OSIC算法,由于其在性能和复杂度之间的良好折中,受到了广大研究和工程人员的密切关注,已成为MIMO检测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目前的OSIC检测算法的研究多是针对其排序方式进行改进,2003年Sang Wu Kim通过对经典ZF.SNR OSIC算法进行改进,提出~种基于对数似然比(LLR)

排序的高性能V-BLAST OSIC检测算法——ZF-LLR OSIC算法。但是由于ZF-LLR OSIC算法采用了ZF滤波,不可避免地存在ZF滤波共有的噪声增强问题,这对检测性能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了获得更优的OSIC检测性能,M.G XU等人在2005年将基于符号LLR排序的思想与检测性能更好的MMSE准则相结合,提出了与ZF-LLR OSIC算法对应的MMSE-LLR OSIC检测算法但是由于MMSE-LLR OSIC 算法在计算符号判决后验概率时采用了MMSE滤波输出干扰加噪声为高斯分布的近似,由近似计算引起的性能损失使得MMSE-LLR OSIC算法在高阶调制时的性能不理想。

由于信号检测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MIMO系统性能的好坏。因此设计高性能、低复杂度的信号检测算法已成为MIMO通信中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技术。

5. DSP开发平台简介

在完成对MIMO检测算法Matlab仿真的基础上,对MIMO检测算法DSP 实现是采用了ZViewIDE软件。ZViewIDE是Versilicon公司ZSP系列的软件开发工具,相对于ZSPIDE软件具有代码开发和调试为界面的特点。ZViewIDE是基于eclipse公共开发平台而设计的ZSP开发调试工具。

图5-1 ZSP软件开发工具ZViewIDE的启动界面

DSP的开发调测工具为ZSP JTAG。JTAG用于连接PC和调试板,通过

ZViewIDE、JTAG控制软件在ZSP中运行,即ZSP-USB接口-JTAG-调试板。

在此平台下所采用的芯片选型是ZSP880。在ZSP880系统中,ICach Controller Unit通过缓存ZSP880核最近存取的指令到ICache Memory中,以提高ZSP核执行效率。ICach Controller Unit包含:ICache Controller 和ICache RAM。

当ZSP880请求指令时,PFU将通过内部接口发送请求指令以及指令地址给ICache Controller。此时在ICache Memory中存储着一部分指令,若ZSP核请求的指令恰好在ICache Memory中,ICache Controller将直接在ICache Memory中取出指令而不必通过系统总线到本地RAM中取出指令,因此相比于之前的芯片ZSP500以及ZSP800提高了ZSP核的运行效率。

6. 初步研究规划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及标准协议,在对LTE-A MIMO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已经基本了解MIMO发射信号过程,MIMO接收信号方式,对应不同的发送方式所对应的信号检测方式,以及所应用的不同的检测算法。

通过对各种检测算法Matlab仿真的的性能和各种算法的复杂度及可实现性的对比评估,选择出一种适合于进行DSP实现的基于LTE-A系统的MIMO检测算法。在实现简单的同时,使其性能更接近或优于传统的算法。根据理论数据做定点化分析,对MIMO检测中各模块进行的代码开发实现。之后对其进行功能验证及与Matlab仿真实现进行对比分析。

结合自己对DSP设计的初步了解,考虑到在设计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及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1. 如何设计出一个简洁高效的信号检测架构方案;

2. 如何从众多的信号检测算法中选择出一个适于实现,同时性能可靠的检测算法;

3. 在确定实现方案后,采用何种设计来进行实现达到最小开销以节省资源,以及实现过程中的细节考虑及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范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范文 摘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结合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能够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了基于信息的决策支持。文章论述了各个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演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经历了三个阶段,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和发展动力的论述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杨兴东、王红霞、魏玉莲、成卫山(XX)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 0世纪6 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第一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当时由于技术条件和需求的限制,这种系统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自动计算薪资的工具。但它的出现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即用计算机的高速度和自动化来替代手工工作量,使大规模集中处理大型企业的薪资成为可能。第二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第二代系统基本上解决了第一代系统的主要缺陷,

对非财务的人力资源信息和薪资的历史信息都给予了考虑,其报表生成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也都有了较大的改善。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它的特点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述、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功能要求已经从单纯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汇报逐渐转向数据处理和分析、替管理人员做出预测和决策支持,并通过电子流程进行自动化和跨平台跨网络工作等方面转变。 蔡昊(XX)在论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演进时也提出了三个发展的时期。他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同时大型企业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费力又非常容易出差错,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第一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当时由于技术条件和需求的限制,用户非常少,而且那种系统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种自动计算薪资的工具,既不包含非财务的信息,也不包含薪资的历史信息,几乎没有报表生成功能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但是,它的出现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即用计算机的高速度和自动化来替代手工的巨大工作量,用计算机的高准确性来避免手工的错误和误差,使大规模集中处理大型企业的薪资成为可能。第二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

遥感数据管理系统文献综述(大概)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遥感数据管理系统 姓名:古力古拉.约力瓦司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信管071班 学号:074631102 指导教师:蒲智职称:硕士 2011年12月20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遥感数据管理系统的文献综述 古力古拉蒲智 摘要: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获取的遥感影像资料也越来越多,而如何有效地存储及管理好这些海量数据,成为当前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遥感接受数据是遥感影像应用的重要数据来源,因此对待特殊格式的遥感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成为卫星遥感应用的重要环节。基于VB开发技术建立遥感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空间数据的快速查询和属性数据的自动入库等高效管理功能。 关键词:卫星遥感;数据管理;存储;VB开发;数据查询; 引言 随着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手段也越来越成熟,其基础数据量也越来越庞大,使得如何有效地存储并管理遥感基础数据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遥感数据信息大多以数字形式存储,包括各种格式和不同级别的影像数据,但是大量数据资料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成为影像数据应用的瓶颈。如何有效的存储,管理和利用不断增多和更新的遥感数据是遥感应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数据管理难题。因此必须理顺数据接受,处理,存储,管理和应用各个环节的流程,提高数据应用的效率,以快速获取和解译更加丰富的,有价值的空间数据信息,发挥卫星遥感影像的实时性和快速性优势。 1遥感数据管理的概述 遥感卫星成像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部分为信息获取,一部分为数据下传信息获取是指当卫星运行轨迹经过用户要求的观测区域上空时,针对用户圈定的地物目标,安排遥感器在指定工作模式下,获取指定时间内的图像数据下传是指将获取的图像数据通过卫星的数据传输系统,在地面接收站的覆盖范围内传回地面遥感卫星计划管理的任务就是将众多用户的观测申请,转换为满足用户需求符合卫星约束的遥感卫星工作计划卫星遥感数据管理系统是以卫星遥感接受数据作为数据基础,对多种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卫星接受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的系统,解决卫星遥感接收数据管理混乱和查询困难的技术难题,建立卫星接收原始数据库,卫星接收预处理数据库和卫星接收后处理数据库三个空间子数据库实体,开发遥感数据管理软件平台,实现接收数据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可视化管理,数据入库和多种方式查询的业务化功能。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 遥感技术广泛用于军事侦察,导弹预警,军事测绘,海洋监视,气象观测和互剂侦检等。在民用方面随着遥感成像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广泛用于灾害防治,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作物生长预报,地球资源普查,植被分类,海洋研制,地震监测等方面。 遥感的特点

企业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引言 企业考勤制度是企业制度化管理的重要一环,是企业对职员上下班情况进行记录的管理制度,考勤结果可以为企业人事部门提供对职员日常工作表现评定的参考。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考勤管理还是停留在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很难深入全面地掌握企业各部门员工的出勤情况[1],对庞大的企业职员考勤数据进行复杂的统计和处理,不仅耗费时间,而且错误率较高,公平性有待商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运用越来越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企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企业运营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企业考勤管理势在必行。一个好的应用系统,不仅可以方便信息的传送、流通,还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节省办公的成本。 目前,企业管理越来越要求高效,考勤系统能够起到加强工作纪律,严肃工作作风的作用。传统的企业考勤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快节奏的办公方式和环境,本课题旨在使用C#语言实现基于C/S架构的企业考勤系统,后台数据使用SQL Server来管理。 2C#简介 C#语言是微软公司近几年推出的一种新型的完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到目前为止,它已经成为了应用软件开发的主流语言,尤其是在Web开发方面更是无与伦比。[2]C#语言是一门简单、现代、优雅、面向对象、基于组件、类型安全、平台独立的一门新型语言。其语法风格源自C、C++家族,C#在很大程度上是C的一个超集,是C++和Java的代替语言[3],融合了Visual Basic的高效和C++的强大。微软推出.NET技术的一个原因是为了使得Windows上Web应用程序(尤其是Web Service)的开发更为容易。C#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 说起C#就不能不提到.NET Framework。.NET Framework(框架)简称.NET,是微软为开发应用程序创建的一个富有革命性的新平台,是用于Windows的新托管代码编程模型。它将强大的功能与新技术结合起来,用于构建具有视觉上引人注目的用户体验的应用程序,实现跨技术边界的无缝通信,并且能够支持各种业务流程。.NET Framework 是以一种采用系统虚拟机运行的编程平台,以通用语言运行库(Common Language Runtime)为基础,支持多种语言(C#、VB、C++、Python等)的开发。.NET也为应用程序接口(API)提供了新功能和开发工具。.NET提供了一个新的反射性的且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编程接口。.NET设计得足够通用化从而使许多不同高级语言都得以被汇集。.NET Framework 中

2021年GIS在 ___通信网本地 ___中的应用

GIS在 ___通信网本地 ___中的应用 GIS在 ___通信网本地 ___中的应用 题目:GIS在 ___通信网本地 ___中的应用 报告人:通信与控制工程系柳敬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 ___通信业的高速成发展, ___部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也逐步受到各级 ___的高度重视。为了使通信网络的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就需要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代替低效、繁琐的手工方式。因此使用计算机技术对 ___通信设备进行管理已经势在必行,这时 ___通信网本地 ___系统就应运而生。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传统学科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而诞生了一批新兴学科,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其英文名称为Geographic Infor ___tion System,简称GIS。它能够处理大量含有地理成分的数据信息,使你可以简单而迅速地在大量的信息中查看其模式和关系,而不必不断地访问数据库。

在通信网络中,大量的设备都有其地理位置,同时,有大量的处理如果通过地图来进行,则会又方便又直观。因此在 ___系统中,引入GIS系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基站、小区等各类通信网元的分布情况,并对网元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浏览配置信息和性能查看分析。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选题背景出自项目“ ___通信网本地 ___系统”。该系统立足于TMN,以操作维护、环境监控工作为重点,实时监测全网的运行情况,快速响应网上的各种 ___,提供性能分析报告,不仅为设备的集中操作提供了方便、可靠的技术手段,而且为网络优化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地理视图作为本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使用GIS技术,在电子地图上,将各类通信网元按地理位置显示成一个分布图。用户可以对图进行操作,也可以对网元的告警、配置和性能信息进行查看和分析处理。地理视图是直接与用户交互的前台界面,其制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用户对整个系统的认识,可见地理视图在此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此外,GIS还广泛应用于诸如交通管理、商业销售等领域的软件 ___中,因此,研究和 ___GIS系统是很有意义的。

基于GOOGLE的地图开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GoogleMaps的社区通开发 在过去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电子市场的热门话题非智能手机莫属,而处在这个话题风口浪尖上的则非iphone 4和安卓莫属,天才乔布斯带来的震撼席卷了全球,而活跃的安卓市场也不容小觑。由于人们需求的服务范围的宽广,加之安卓系统的开源性使得很多安卓用户与程序爱好者的加入,造就了安卓应用市场的兴盛,例如为安卓系统用户提供技术支持与应用程序的安致网、安卓网、机锋网等专业网站。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地理信息服务需求也不断膨胀,迫切要求一种具有移动性且能够以5A(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thing,Anydevice)方式进行工作的GIS(Geographic Inform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在此背景下,移动GIS(Mobile GIS,MGIS)近几年破土而生,并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我国移动GIS的发展,现阶段主要运用核心仍然是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系统提供了未来空间信息服务的蓝图[1]。 一个典型的基于LBS的服务是地图信息服务,而谷歌作为较早推出电子地图的服务商,在近年也推出针对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的GoogleMaps API,为全球化地理信息服务开创新的开端提供了便利。 一、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 1.1定义与简介 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确定移动设备或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其次是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如找到手机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然后在上海市6340平方公里范围内寻找手机用户当前位置处1公里范围内的宾馆、影院、图书馆、加油站等的名称和地址。所以说LBS就是要借助互联网或无线网络,在固定用户或移动用户之间,完成定位和服务两大功能[2]。 1.2构成 总体上看LBS由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结合而成,两个网络之间通过网关实现交互。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出请求,经过网关传递给LBS服务平台;服务平台根据用户请求和用户当前位置进行处理。并将结果通过网关返回给用户。其中移动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手持计算机(Pocket PC),也可以是通过Internet通讯的台式计算机(desktop PC)。服务平台主要包括WEB服务器(Web Server)、定位服务器(Location Server)和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服务器[2]。 1.3 发展现状

平安保险公司的员工培训体系优化_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平安保险公司的员工培训体系优化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年级(班): 2012级 学号: BUS12084 姓名:陈江婷 指导教师:张菊香 2015年7月

嘉庚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中国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的获利能力变得越来越困难,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此环境下,优秀人才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可以说,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成为影响企业内部效率最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员工培训工作在企业日常经营中扮演的角色变得格外重要,纷纷将员工培训纳入企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部分。为在知识型经济时代中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必须强化人力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每一位员工都必须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充实自身能力。 在我国,保险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经过连续多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在金融领域已基本同银行业、证券业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发展过程中,保险业的竞争也逐渐激烈起来。保险公司开始由价格竞争逐步转向服务竞争,竞争意味着优胜劣汰,只有那些能够高效、准确地把握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保险企业才能生存、发展下去,相反,那些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效率低下的保险企业则会被无情淘汰,竞争就像一根无形的鞭子。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知识型时代的到来,保险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竞争加剧及同质化竞争导致企业的生存取决于内部的效率。企业内部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员工质量的提高,经过正确的认知、挖掘、组合、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人作为具有复杂情感的生物,企员工培训体系业对员工的工作能力的培训和积极状态的培养不可或缺,一个优秀的员工培训体系,能激发员工的潜力,使员工更加积极进取、充满生气,迸发出强烈的工作热情,整个企业追求较高的理想和目标,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公司更能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优势,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保持企业永继经营的生命力。 平安保险公司目前虽然意识到合理的员工培训体系对企业发展的长久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其没有收到理想的培训效果。人才是企业竞争的中流砥柱,优秀的员工培训体系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为更好地体现培训在公司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公司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提高企业

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WTT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王琨. Linux操作系统下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 [2]陆海波. 智能型掌上电脑(PDA)的研究与开发[D].电子 科技大学,2001. [3]高玉金. WINDOWS环境下并行容错局域网的研究及实现[D].燕山大学,2000. [4]陈军. 分布式存储环境下并行计算可扩展性的研究与应用 [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 [5]王霜. 瓦楞纸箱CAD系统开发[D].四川大学,2000. [6]王茂均. 织带机智能监测管理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 [7]郭朝华. 多处理器并行的星上计算机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 [8]刘胜. 拖拉机作业机组仿真试验台自动变速控制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 [9]陈新昌. 冷藏、保温汽车静态降温调温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0.

[10]毛鹏军. 智能化温室环境参数微机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 [D].河南农业大学,2000. [11]史志存. 电子鼻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0. [12]孟笛. 复合材料加筋板壳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可视化研究和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0. [13]刘鹏民. 涡街电磁流量计机理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化工大学,2000. [14]付岩. 通用脚本语言GSCRIPT设计与应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0. [15]石争浩. 《计算机组成原理》CAI及其多媒体课件实现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 [16]姚彤. 农机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农业大学,2000. [17]吕康娟.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 [18]邱建民. 北工大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北京工业大学,2000. [19]刘春明.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装置实用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 [20]刘力力.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与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0.

空间分析文献综述

空间分析文献综述

————————————————————————————————作者: ————————————————————————————————日期:

空间分析课程 文献阅读综述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应当具有完备的空间分析功能,也就是说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 本课程涉及空间数据,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关系和地统计学的内容,由于阅读有限,故只对部分阅读过的内容做出综述。 一、用加权多项式回归进行球状模型变差图的最优拟合【1】 中国地质大学的王仁铎教授提出了加权回归多项式法拟合参数,推进了地质统计学计算过程自动化的研究。在此之前,对于变差函数的拟合一般通过做实验变差函数图,通过肉眼观察来进行人工拟合。在地质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地质统计学及其在矿产储量计算中的运用》(候景儒,黄竞先)一书中介绍了两种理论变异曲线的构制,即手工拟合和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在最小二乘法拟合中,由于实验变异曲线的头几个点的可靠性要比尾部的点大得多,如果不考虑这一因素,所得到的理论曲线势必产生偏移。最小二乘法是一种纯数学的方法,它不能充分反映地质特征【2】。而人工拟合中,则是通过对实验变异函数散点图的观察来确定各参数的,过程耗时,费力,结果因人而异,主观性强,缺乏统一、客观的标准【3】。 地质统计学有个基本工具就是变差图r(h),在二阶平稳或本征(内蕴)假设下,其定义为: (1)其中h为沿一定方向的间隔(或称基本滞后),x 为空间点。由于变差图的性状能够同时反 映区域化变量的结构特征和随机特性,在计算估计方差、离散方差、正则化变量的变差函数 和克立格方程组中的系数时都是以变差函数的计算为基础的。因此, 变差图确定得好坏就成为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之一。 球状模型(spherical model)由地统计学理论奠基者——法国学者G.Matheron提出,也称马特隆模型。实践证明,实际工作中95%以上的实验变异函数散点图都可以用该模型拟合。其一般公式为: 其中c0为块金常数,a为变程,c为拱高,c0+c为基台值。要拟合出一条最优的球状模型变差函数曲线, 就是要确定最优的球状模型中的三个参数c0,a和c。 用加权多项式回归拟合球状模型变差图。设通过(1)式已算出n个实验变差函数值r*(hi)(i=1,2,…,n),它是用Ni对数据对计算出来的,则球状模型可写成: (2)

超市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本人毕业设计的论题为《超市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由于目前国内对信息管理系统在商业方面的应用这一方面研究远远落后于国外,并且据了解国内中小型企业也很少运用专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因此本文的叙述对超市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具有一定得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信息化管理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大胆的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到企业的日常业务中。这些文献给与本文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查阅进几年有关计算机软件的文献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开始,现代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环境。经济全球化、管理数字化的加快发展给销售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此,国内外对信息化管理在销售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信息化管理早期发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目前只有大型企业才能实施信息化管理。但近些年来这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吴岩(2006)在《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中指出未来企业信息化的必然性,这是符合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现状。并且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杨振宇(2010)在《浅析计算机软件的可靠性》中提出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软件可靠性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软件系统规模越做越大越复杂,其可靠性越来越难保证。应用本身对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在一些关键的应用领域,如航空、航天等,其可靠性要求尤为重要,在银行等服务性行业,其软件系统的可靠性也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声誉和生存发展竞争能力。 岳国军(2007)《企业管理软件的渐进式实施法》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管理软件技术上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不同层次上应用企业管理软件。但应用的成功率较低或效果不佳,是长期困扰人们的一个重要问题。原因并不在于软件的功能或性能上有什么缺陷,而是软件的使用上不够合理。样对于信息化基础较弱的企业来说难度较大,如果简单采取传统的实施方法,一般效果都不够理想,本人在实践中,结合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渐进式实施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系统实施中的部分问题。 夏离歌(2004)在《计算机系统分析员论文-企业人事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出人事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帮助该企业管理好企业内部的人员和人员的活动,人事信息管理指的是企业员工从招聘面试到离职退休的全过程,涉及的主要活动包括面试、报到、培训、升职、离职或其他的人事变动,也包括电子化考勤、工资性收入的计算与分发、使用其他公司资源的有关记录(如宿舍、保险、证件办理等等)。 同时,我国学者赵博和刘晓冰(2006)《CIMS环境下的企业经营过程重构研究》介绍了企业经营过程重构的基本内涵,探讨了将企业经营过程重构的技术引入到CIMS工程当中去的必要性,并且较为详细论述了几个关键的技术。最后提出了CIMS环境下企业经营过程重构的方法和步骤。 高莉芳(2007)《信息系统与企业竞争战略评析》说道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邬伦等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1.书和专著 [德]阿.赫特纳(王兰生译),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1997,北京:商务印书馆 [俄]K.A. 萨里谢夫(李道义译),地图制图学概论,1982,北京:测绘出版社 [美]A. H. 罗宾逊,R. D.塞尔,J.L.莫里逊,P.C.墨尔克(李道义、刘耀珍译),地图学原理,1989,北京:测绘出版社 [美]D.J.沃姆斯利、G.J.刘易斯(王兴中、郑国强、李贵才译),行为地理学导论,1988,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美]R.哈特向(黎樵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1997,北京:商务印书馆 [美]T.哈默格兰(曾增强译),数据仓库技术,1998,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美]丹尼斯.伍德(王志弘、李根芳、魏庆嘉译),地图的力量,2000,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美]杰克.吉多、詹姆斯.P.克莱门特(张金成译),成功的项目管理,1999,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美]尼葛洛庞帝(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1997,海口:海南出版社 [日]遥感研究会(刘勇卫、贺雪鸿译),遥感精解,1993,北京:测绘出版社 [英]大卫.哈维(高泳源、刘立华、蔡运龙译),地理学中的解释,1996,北京:商务印书馆 Andrej Vckovski, Interoperatable an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in GIS, 1998, London: Taylor & Francis Andrew S. Tanenbaum,Computer Networks,1996,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Andrew S. Tanenbaum,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s,1996,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C. Dana Tomlin,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Cartographic Modeling,1990,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Christopher B. Jone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Computer Cartography,1997,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td. D.R.F. Taylor, Policy Issues in Modern Cartography, 1998, Oxford: Elsevier Science Ltd Grady Booch,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with Applications,1994,Redwood City,CA:The 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Inc. Hilary M. Hearnshaw & Divid J. Unwin,Visualization i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1994,Chichester:John Wiley & Sons Ian Masser,Harlan J. Onsrud,Diffusion and Us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Dordrecht, 1992,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Jeffrey D. Ullman & Jennifer Widom, A First Course in Database Systems, 1998,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Jonathan Raper,Three Dimensional Applications i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1989,London: Taylor & Francis

基于Java的人事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学校代码:11517 学号:201011002240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文献综述 题目基于Java 的人事管理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许耀辉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042班 学号201011002240 系(部)理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董西广(讲师) 完成时间2014年3月4日

基于Java的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现阶段的人事管理系统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特别是对于一些企业仍然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且极其容易出错,设计一种基于Java的人事管理系统就应运而生了,人事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企业人事管理的基本应用,包括人事信息管理的增、删、改、查,考勤信息管理的增、删、改、查,个人简历信息管理等基本应用,设计的人事管理涉及MySQL数据库的操作,Eclipse以及jdbc数据库的连接等相关知识。 关键词:Java/MySQL/Eclipse/人事管理 1 引言 21世纪最激烈的竞争当属人才的竞争,一个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性人才或许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已逐步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HRM)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在社会各领域中都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受到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类管理的科学和便捷;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 本次论文创作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款简单、易操作的现代人事管理系统,在论文创作的过程中,我借助学校和个人收集的相关资料,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渠道,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明确系统设计思路。 2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 2.1人事管理系统的国外的发展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同时大型企业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费力又容

文献综述-空间数据库

高级数据库(结课)文献综述 题目:空间数据库 姓名:张广元 学号:Y151021422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年级:2015级 任课教师:葛利 2015 年12 月15 日

【前言】 空间数据库是近年来数据库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空间数据库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的。所谓空间数据是指与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相联系的数据。归纳起来它具有以下5个基本特征: 1、空间特征 每个空间对象都具有空间坐标,即空间对象隐含了空间分布特征。这意味着在空间数据组织方面,要考虑它的空间分布特征。除了通用性数据库管理系统或文件系统关键字的索引和辅关键字索引以外,一般需要建立空间索引。 2、非结构化特征 在当前通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记录一般是结构化的。即它满足关系数据模型的第一范式要求,每一条记录是定长的,数据项表达的只能是原子数据,不允许嵌套记录。而空间数据则不能满足这种结构化要求。若将一条记录表达一个空间对象,它的数据项可能是变长的,例如, 1条弧段的坐标,其长度是不可限定的,它可能是2对坐标,也可能是10万对坐标; 其二, 1个对象可能包含另外的1个或多个对象, 例如, 1个多边形,它可能含有多条弧段。若1条记录表示1条弧段,在这种情况下, 1条多边形的记录就可能嵌套多条弧段的记录,所以它不满足关系数据模型的范式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空间图形数据难以直接采用通用的关系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原因。 3、空间关系特征 空间数据除了前面所述的空间坐标隐含了空间分布关系外。空间数据中记录的拓扑信息表达了多种空间关系。这种拓扑数据结构一方面方便了空间数据的查询和空间分析,另一方面也给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维护增加了复杂性。特别是有些几何对象,没有直接记录空间坐标的信息,如拓扑的面状目标,仅记录组成它的弧段的标识,因而进行查找、显示和分析操作时都要操纵和检索多个数据文件方能得以实现。 4、分类编码特征 一般而言,每一个空间对象都有一个分类编码,而这种分类编码往往属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地区标准,每一种地物的类型在某个GIS中的属性项个数是相同的。因而在许多情况下,一种地物类型对应于一个属性数据表文件。当然,如果几种地物类型的属性项相同,也可以多种地物类型共用一个属性数据表文件。 5、海量数据特征 空间数据量是巨大的,通常称海量数据。之所以称为海量数据,是指它的数据量比一般的通用数据库要大得多。一个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量可能达几十GB,如果考虑影像数据的存贮,可能达几百个GB。这样的数据量在城市管理的其他数据库中是很少见的。正因为空间数据量大,所以需要在二维空间上划分块或者图幅,在垂直方向上划分层来进行组织。

校园一卡通消费管理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新疆农业大学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校园一卡通消费管理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姓名: 李自全 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年月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校园一卡通消费管理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描述了校园一卡通消费管理系统现状以及要开发这个系统的原因。将校外的超市一卡通消费管理与校内的进行比较,选择符合校园实际情况的开发技术,介绍校园一卡通消费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路线及实现办法。 关键词:校园;消费管理;一卡通;应用 Digital campus based on the campus smart card consume management system Author: Li zi-quan Adviser: ZHANG Sheng-guang Abstract: This text describe the serure Campus-card system consume and manage current situation,why open up this systemic. Compare the Overtake the serure Campus-card system to compare.To make a choice do the serure Campus-card system. Introduction the serure Campus-card system what to do. Key words: University; consume management campus ;smart card; application 引言:随着Internet技术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学校应用电子平台,实现校园消费管理一卡通是必然趋势,也将成为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方便广大学子在校生活的有效途径。 1.校园一卡通消费管理系统建设背景及定义 1.1系统建设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信息化建设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作为高校校园也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但如今只有少部分的高校建设了比较全面的信息平台。大多数的高校由于众多原因没有建设。于是就出现了资源浪费,数据冗余。如何更好地整合学校的各类资源,方便学生的学习生活。并通过相应的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查询与管理,为学校管理提供最直接可靠的信息来源和决策依据,切实提高学校的管理决策水平,这是目前学校在高速发展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1.2一卡通消费管理系统定义 校园一卡通消费管理是将智能卡的强大功能和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理念融入校园中,将学校中原先相对独立的学生生活消费、生活消费充值、身份认证、消费查询、后台数据管理、等各个系统联为一体,动态掌握每一个持卡人的情况,极大地方便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升学校的工作效率。 2.校园一卡通消费管理”系统可实现的功能:

防灾减灾文献综述

防灾减灾遥感应用综述 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 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主题部分 洪涝灾害 3.1灾前背景数据库的建设与更新 洪涝灾害背景数据库的建立是进行洪灾预警预报、灾情 评估和救灾的基础,总的来说其内容主要包括自然数据和社 会经济方面的数据,用于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评估的基础背景 数据库包括:①空间展布式社会经济数据库空间展布式社会经济数 据库是在按行政统计单元获取的社会经济数据的基础上,利 用空间展布模型展布到空间而形成的社会经济数据库,如人 口分布、产业布局、各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公共基础设 施的分布情况等社会经济数据库。展布到空间上的社会经济 指标考虑到了社会经济数据在行政单元内分布的不均匀问 题和洪灾时淹没范围与行政区域不匹配问题,对于灾情分析

考勤管理系统文献综述课案

成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文献综述 院(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专业班级:计算机1201 毕业设计 : 论文方向 综述题目:考勤管理系统开发 学生姓名:苏洋 学号: 201206060118 指导教师:曾应员 2016年3月29日

考勤管理系统开发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工作效率逐步提高,面对大量的数据的处理,传统的人工管理存在着效率低,成本高,不易统计和易出错等弊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由于现在办公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日常工作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开发一种简单便捷并且高效率,无差错的考勤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了公司的必然需求。 考勤管理系统开发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单位人事工作者有效的完成日常工作。在系统实现与设计环节中,系统可以使用Sql sever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My Eclipse 作为开发环境,服务器可以采用Tomcat,最终便可开发出一个基于Web技术的B/S结构的员工考勤管理系统。 系统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知识体系,并不是学习一门的学科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长期学习,综合前人文献提出的理论和观点,从中得到经验。最终用最好的开发方式实现所要开发的系统。 关键词:员工考勤,B/S结构,高效率

1 前言 1.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考勤管理系统已成为企业员工管理的一项 重要内容,面对大量的企业考勤信息,采用人力处理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且数据的准确性低。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开 发一个界面友好、功能完善、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的员工考勤管理系统具有较大的 现实意义。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甚至对改变管理思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已在企业的管理层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考勤系统能够对企业员工的出勤情况有所了解,通过出勤情况就能推算出员工的薪资。一切的统计和计算都由计算机代为管理,标志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之迅速,意义之重大,而它的开发具有以下几点重要的意义: ①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公司的人事干部从繁重琐碎的人事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②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代替手工统计工作,并且对数据库中的各数据自动进行逻辑验证,使数据统计过程中的错漏减少到最低程度。 ③使各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大大简化数据汇总的工作量。 1.2研究背景 本次的研究内容——考勤管理系统开发是信息管理与现代化办公设备相结合的例子。面对大量数据的处理,传统的人工管理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以中小型企业的考勤管理业务为依托,结合科学管理的理论,设计并开发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考勤信息管理系统。这个考勤信息管理系统将与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工资管理系统进行信息有效集成,实现信息的流通和共享,并且能够及时、准确地将员工考勤信息反馈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考勤管理解决方案,彻底实现无纸化作业。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诸多方便。 当今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一种潮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日渐成熟并飞速发展, 它强大的功能已融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利用

基于Java的人事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学校代码:11517 学号:2 文献综述 题目基于的人事管理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许耀辉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042班 学号 2 系(部)理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董西广(讲师) 完成时间2014年3月4日

基于的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现阶段的人事管理系统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特别是对于一些企业仍然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且极其容易出错,设计一种基于的人事管理系统就应运而生了,人事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企业人事管理的基本应用,包括人事信息管理的增、删、改、查,考勤信息管理的增、删、改、查,个人简历信息管理等基本应用,设计的人事管理涉及数据库的操作,以及数据库的连接等相关知识。 关键词:人事管理 1 引言 21世纪最激烈的竞争当属人才的竞争,一个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性人才或许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已逐步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在社会各领域中都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受到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类管理的科学和便捷;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 本次论文创作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款简单、易操作的现代人事管理系统,在论文创作的过程中,我借助学校和个人收集的相关资料,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渠道,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明确系统设计思路。 2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 2.1人事管理系统的国外的发展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同时大型企业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费力又容易出差错,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第一代人事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第二代的人事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计算机的普及性,还是计算机系统工具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都为的

参考基于Web的学生考勤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参考基于Web的学生考勤管理系统开 题报告

中北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班级: 1021 学 号:1021 姓名: 学院:软件学院 专业: 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与测试方向) 设计题目:基于Web的学生考勤管理系统指导教师:尹四清 2月28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的学校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校学生人数将不断增加,而学生管理人员相对减少。加上中国高等学校基层学生考核工作的内容杂,管理细,要求高,头绪多,传统的档案式管理办法已基本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1]。在校老师,学生的基本信息,成绩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的管理和学生上课考勤情况的管理,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错误。同时学生信息考勤系统的手工登录与查询,是一项非常繁重而枯燥的劳动,每天上课教师要进行学生出勤登记。每学期出勤登记记录数据量大,消耗很多人力和物力的管理。 因此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应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学生考前信息统计调查的管理是可行而必要的工作,实现高效学生考勤信息网上管理,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提高工作水平。同时,使用计算机对学生考勤系统信息管理,具有传统手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是学校管理科学化,正规化的重要条件。 1.2 考勤系统及相关技术现状 1.2.1 概况 学生考勤管理是各大学的主要日常管理工作之一,涉及到校、系、师、生的诸多方面,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特别是学分制、选课制的展开和深入,学生考勤日常管理工作及保存管理日趋繁重、复杂。迫切需要研制开发一款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具有人性化的高校考勤管理系统[2]。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高校,由于国外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源头,因此她们有着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学习环境,相比较对于考勤系统国外技术一很成熟,稳定。有很多国外著名高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