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SD速度等级、Class定义、U1速度等级

何谓SD速度等级、Class定义、U1速度等级
何谓SD速度等级、Class定义、U1速度等级

何谓 SD 速度等级?
选择存储卡变得轻松简单!SD 速度等级已规格化
SD 卡协会制定了“SD 速度等级”作为速度性能的标准。 使用的设备上、使用的卡上分别标有“SD Speed Class”,这样就可以很容易的选择关于传输速 度的卡。
“SD 速度等级”中有 Class2、Class4、Class6、Class10 四种。
读写时的数据传输速度最低 2MB/秒 读写时的数据传输速度最低 4MB/秒 读写时的数据传输速度最低 6MB/秒 读写时的数据传输速度最低 10MB/秒
例如,Class 2 表示读取/写入时的传输速度在 2MB/秒以上。Class 4 在 4MB/秒以上、Class 6 在 6MB/秒以上、Class10 在 10MB/秒以上。使用的设备、使用的卡根据读取/写入时的传输速 率丌同,分别属于丌同的级别,产品及包装上则标有属于哪个级别的记号。
返回页首
如果是进一步在新规格 UHS 接口的情况下
对于作为支持更快速度被规格化的 UHS 接口下的速度等级,也已制定了规定。以下是 UHS 接口 下使用时的参考值。

UHS Speed Class1
在支持 UHS 接口设备中使用情况下 读取时的数据传输速度最低为 10MB/秒
传输速度以 SD 卡协会规定的条件下测定出的结果为标准。
?
※读取、写入速度根据所使用的设备、文档大小而丌同。 写入速度将 1MB/秒作为 1,000,000 字节/秒计算。

线速度、角速度与转速-速度和转速

线速度、角速度与转速 线速度V就是物体运动的速率。那么物理运动360度的路程为:2πR 这样可以求出它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也就是圆周运动的周期: T=2πR/V 角速度ω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那么由上可知,圆周运动的物体在T (周期)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2πR ,也就可以求出它的角速度: ω=2π / T =V / R 线速度与角速度是解决圆周运动的重要工具,解题时要灵活运用。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ω×r=V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 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 π 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转速、线速度与角速度: v = (2 π r)/T ω = 2 π/T v = 2 π r/60 ω = 2 πn/60 (T为周期,n为转速,即每分钟物体的转数)参考公式:D1=√D2+4TV/3.14 公式中:D1=当前卷径;D=前次卷径㎜;T=料厚μm;V=线速度m/min。

加速度设计一些概念

听得非常清楚. 类似的有趣现象也在伦敦圣保罗教堂的耳语回廊(Whispering gallery)被发现, 并且早在1910 年LordRaleigh 就已率先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其原理是声波可以不断地在弯曲光滑的墙面反射而损耗很小,所以声音可以沿着墙壁传播很远的距离。这种效应被称为耳语回廊模式(Whispering Gallery Mode,WGM), 这里我们也将其称为“回音壁模式”。 类似于声波在墙面反射, 当光在从光密向光疏介质入射且入射角足够大时, 也可以在两种介质表面发生全反射, 那么在弯曲的高折射率介质界面也存在光学回音壁模式. 在闭合腔体的边界内, 光则可以一直被囚禁在腔体内部保持稳定的行波传输模式 模式体积越小, 相同能量的光引起的局部电磁场强度越大, 因此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就越强 品质因数:衡量谐振腔优劣很重要的参数就是其品质因子(Q值),其定义如下: Q = ωI P =ωτ 其中ω为该模式的频率, I为腔内的光场能量, P是能量损失速率. 谐振腔中的能量随时间指数的变化为,对应模式的光子寿命为τ。明显Q 值越高,光子寿命越长,那么被束缚的光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就强,反之相互作用就弱。 力—光耦合原理:当光在谐振腔内传输时,光辐射压力产生的微小力导致微腔腔壁发生微小移动,从而将光学谐振腔的机械本征模耦合到光学本征模,并且改变了谐振腔的光学共振模式。当功率足够大时,该相互作用力导致腔壁再生振荡,再次改变了光学共振模式,从而使得透射谱发生明显变化。通过对透射谱变化的研究,可以得到微腔腔壁的受力情况。 很难通过自由空间直接收集或者利用高斯光束来激发. 因此, 人们一般采用外部的近场耦合器件将光有效地耦合进出微腔,如光纤锥, 光学波导和棱镜 波,衰逝波。由于其幅值随与分界面相垂直的深度的增大而呈指数形式衰减,而随切向方向改变相位,因此也是表面波 微环与光波导的参数设计:为了能够实现光在微环谐振腔和波导内的单模传输。 利用有效折射率法对其单模特性进行仿真计算,设定波导的宽、高相等, 通过Matlab 软件得到了如图2(a)所示的仿真结果。m =0,为基模传输曲线; m = 1,为一阶模传输曲线; m = 2,为二阶模的传输曲线,由图可知,当波导高度介于0.2~0.7 μm 时光波导中只可进行单模传输,当波导高度高于0.7 μm 时,该波导可进行多模传输。图2( b) 为利用beamprop 软件对宽、高均为0.35 μm的波导进行模态传输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 该波导对光的局域能力较强,实现了光的单模传输。 由公式( 9) 可以看出: 该器件的灵敏度不仅与悬臂梁参数、环形微腔的位置以及质量块大小有关,实际上很大程度还取决于微环腔的品质因数( Q) 。同时,耦合效率也是影响加速度计性能的另一重要因素。在理想的条件下,根据实验背景要求,设定微环半径为4.6μm,为了满足传感要求,必须使其耦合效率达到最大,即临界耦合。图3 表明耦合效率会随耦合间距的增加而减小,呈线性关系,在0.03 μm处有最大的耦合效率。但当耦合间

线速度究竟应该怎样定义

“线速度"究竟应该怎样定义? 南京市金陵中学晓建选自《物理教师》2009年第7期关于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概念,很多教材都是用“弧长与时间的比值”来定义。若从其物理本质上来分析,这样的定义方式其实是犯了一个根本性错误。那么,“线速度”概念究竟应该怎样定义呢?本文所做的相关研究就是针对着这一问题而展开的。 1.教材针对“线速度”概念给出的定义 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物理·必修2》(2004年 5月第1版P45)中,针对圆周运动的“线速度”给出了 如下定义: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 用时间的比值来量度。例如在图1中,物体沿圆弧由M 向N运动,某时刻t经过A点。为了描述物体经过A点 附近时运动的快慢,可以从此时刻开始,取一段很短的 时间Δt,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由A运动到B,通过的弧长 为Δl。比值Δl Δt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把它称为线速度(linear velocity),用v表示。则 v=Δl Δt(1) 2.教材所定义的“线速度”存在的问题 教材所定义的“线速度”概念存在着若干问题,这里仅就其中两个最主要的问题分析如下。 (1)用“弧长与时间的比值”所定义的“线速度”不可能是矢量 教材一方面用“弧长与时间的比值”定义“线速度”,另一方面却又坚持认为“线速度”是矢量,这显然是错误的。“弧长”和“时间”都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弧长与时间的比值”怎么可能会是矢量呢? 教材为了使作为定义“线速度”的“弧长与时间的 比值”这一标量变为矢量,只能硬性为其赋予方向,教 材中写道:“线速度是矢量。图1中物体在A点的线速度 的方向就是AB位移的方向。显然,当Δt很小时,该方 向是和半径OA垂直的,即和圆弧相切。”其实,这样的 描述是不确切的,“物体在A点的线速度的方向”怎么能

定义式与决定式

物理公式的定义式与决定式 1.比值定义法匕 所谓比值定一丈法,就是用两个己知物理量〔或两个以上〉的“比"未主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袪。 例如高一学过的加速度就是用比值来定乂的:运动物怀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斯以时间的比值,即心=山;史如电场拒度也是用比佢耒逹义的:放入电场中某点的试探电 At 荷所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即左=-,彖这样用此值乘定义的物理量还有很多, q U O W F 如电阻丘=—?电容U二J 电势差八f磁感应强度8------------- (B和I垂言时)等等, I U g IL 用比值来定义的物理量住往是反映柯质的最本辰的属性,揭示”该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它不随定义所冃的物渥量的穴小〔即分子和分母)、取舍而改变,如加速度的大小反映了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决雇,与遼度改变射大小及时间无关;电场强度的大小农眺了电坊的强盟.与试探电荷无关,只与电场本身対性质有关;电阻反映了导睦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与导体两端前电苯和导■体里前电流大小无熬只与导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电容反映了电客器容纳电荷本领的大小,与电容器是否带社.带看少电无关;磁感应强度反映了磁场的强弱’与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的大小无关,只与磁场本身的性辰有关。 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其文小与物運量的定义式无关,取决于切理量的决定式」斯谓袂定式,就是用来揭示物理童的大小取决于什么因素的数学表达式,如住二工揭示了加速度的大小与初体所受的合外力戒正比,与物悴的质量成反比。下面对中学觀理甲一些用比值来定义的物理量的定义式和决宗式做一对出:

这里需要说明电流强度它脈盲定义式,也有决崔式「旦扌于历史的原因』它不是导出物理量.而是基本物理量■: 七个基本物理量:长度(m、质量(kg)、时间(s)、电流强度(A)、物质的量(mol )、热力学温度(K、光强度(cd)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速度加速度定义与图像知识点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一、质点、参考系 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1)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2)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 (3)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2.质点 (1)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叫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二、时间与时刻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 2.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三、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矢量.像位移、力、速度都是矢量.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叫做标量,像温度、质量、压强、电流都是标量 注意:矢量和标量的本质区分不是看它们是否有方向,而是在于它们所遵循的运算法则不同,矢量遵循矢量运算法则(矢量运算是一种几何算法),标量遵循代数运算法则. 四、路程和位移 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最新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定义及公式

1、角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度(角度),线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距离,二者都是矢量。 角速度:连接运动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度叫做“角速度”。角速度的单位是弧度/秒,读作弧度每秒。它是描述物体转动或一质点绕另一质点转动的快慢和转动方向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角位移的时间变化率叫瞬时角速度(亦称即时角速度),单位是弧度?秒-1。 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ω是一个恒量,可用运动物体与圆心联线所转过的角位移Δθ和所对应的时间Δt之比表示ω=△θ/△t。 2、线速度:质点(或物体上各点)作曲线运动(包括圆周运动)时所具有的即时速度。它的方向沿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故又称切向速度。它是描述作曲线运动的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物体上各点作曲线运动时所具有的即时速度,其方向沿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的大小等于运动质点通过的弧长(S)和通过这段弧长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即v=S/△t,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的大小虽不改变,但它的方向时刻在改变。它和角速度的关系是v=ωR。线速度的单位是米/秒。 线速度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的大小等于运动质点通过的弧长(S)和通过这段弧长所用的时间(△t)的值。即v=S/△t,也是v=2πr/T,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的大小虽不改变,但它的方向时刻在改变。它和角速度的关系是v=ωr v=ωr=2πrf=2πnr=2πr/T 当运动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同时也做另一种平动时,例如汽车车轮上的某一定点,此时该质点的线速度为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w*r)与平动运动的速度(v')的矢量之和:v=w*r+v' 角速度 角速度的矢量性:v=ω×r,其中,×表示矢量相乘(叉乘),方向由右手螺旋定则确定,r为矢径,方向由圆心向外。 匀速圆周运动中的角速度: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ω是一个恒量,可用运动物体与圆心联线所转过的角位移Δθ和所对应的时间Δt之比表示 ω=△θ/△t,还可以通过V(线速度)/R(半径)求出。 角速度就是在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转动时在单位时间内转过角度以及转动方向的矢量(更准确地说,是伪矢量),通常用希腊字母Ω或ω来表示。

几种速度的概念

几种速度的概念

————————————————————————————————作者:————————————————————————————————日期: ?

一、平均速度av V 定义:一组水平层状介质中某一界面以上的平均速度就是地震波垂直穿过该界面以上各层的总厚度与总的传播时间之比。 n层水平层状介质的平均速度就 是:1111 n n i i i i i av n n i i i i i h t V V h t V ===== = ∑∑∑∑ 式中i h 、i V 分别 是每一层的厚度和速度。 意义:简言之,平均速度的引入,就是用一种假想的均匀介质来代替整套层状介质,使地震波 在假想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很接近于真实情况。 二、均方根速度R V 定义:把水平层状介质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地当作双曲线求出的波速就是这一水平层状介质的均方根速度。 在均匀介质中,水平界面情况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22 014t h x V =+ 即: 22202x t t V =+ 其中:0h 是界面的深度,0t 是双程垂直反射时间,x 是接收点与激发点距离,t 是在x 处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 上式的意义在于:如果一条时距曲线的方程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就表示波是以常速度传播的。 而在实际中,如果有一水平界面,覆盖介质是不均匀的时,这种情况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的表达式将是如何?它还是不是一条双曲线呢? 下面以水平层状介质为例,导出均方根速度的概念。 如图所示,水平层状介质。在O 点激发,在S点接收到第n 层底面的反射波传播时间为 1 2cos n i i i i h t V θ==∑ ,相应的炮检距为 1 2n i i i x h tg θ==∑。 根据折射定律,

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

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 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种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it/second),记作bps。对于二进制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S=1/T(bps) 其中,T为发送每一比特所需要的时间。例如,如果在通信信道上发送一比特0、1信号所需要的时间是0.001ms,那么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 000 000bps。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和Gbps。其中:1kbps=103bps 1Mbps=106kbps 1Gbps=109bps 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 在现代网络技术中,人们总是以“带宽”来表示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带宽”与“速率”几乎成了同义词。信道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关系可以奈奎斯特(Nyquist)准则与香农(Shanon)定律描述。 奈奎斯特准则指出:如果间隔为π/ω(ω=2πf),通过理想通信信道传输窄脉冲信号,则前后码元之间不产生相互窜扰。因此,对于二进制数据信号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通信信道带宽B(B=f,单位Hz)的关系可以写为:Rmax=2.f(bps) 对于二进制数据若信道带宽B=f=3000Hz,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6000bps。 奈奎斯特定理描述了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香农定理则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香农定理指出: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 的关系为:Rmax=B.log2(1+S/N) 式中,Rmax单位为bps,带宽B单位为Hz,信噪比S/N通常以dB(分贝)数表示。若S/N=30(dB),那么信噪比根据公式:S/N(dB)=10.lg(S/N) 可得,S/N=1000。若带宽B=3000Hz,则Rmax≈30kbps。香农定律给出了一个有限带宽、有热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的极限值。它表示对于带宽只有3000Hz的通信信道,信噪比在30db时,无论数据采用二进制或更多的离散电平值表示,都不能用越过0kbps的速率传输数据。 因此通信信道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所以人们可以用“带宽”去取代“速率”。例如,人们常把网络的“高数据传输速率”用网络的“高带宽”去表述。因此“带宽”与“速率”在网络技术的讨论中几乎成了同义词。 频带就是指频率范围 带宽的两种概念 如果从电子电路角度出发,带宽(Bandwidth)本意指的是电子电路中存在一个固有通信频带,这个概念或许比较抽象,我们有必要作进一步解释。大家都知道,各类复杂的电子电路无一例外都存在电感、电容或相当功能的储能元件,即使没有采用现成的电感线圈或电容,导线自身就是一个电感,而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地之间便可以组成电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杂散电容或分布电容;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电容、电感,都会对信号起着阻滞作用从而消耗信号能量,严重的话会影响信号品质。这种效应与交流电信号的频率成正比关系,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令信号难以保持稳定时,整个电子电路自然就无法正常工作。为此,电子学上就提出了“带宽”的概念,它指的是电路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的频率范围。而属于该体系的有显示器带宽、通讯/网络中的带宽等等。 而第二种带宽的概念大家也许会更熟悉,它所指的其实是数据传输率,譬如内存带宽、总线带宽、网络带宽等等,都是以“字节/秒”为单位。我们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这些数据传输率的概念被称为“带宽”,但因业界与公众都接受了这种说法,代表数据传输率的带宽概念非常流行,尽管它与电子电路中“带宽”的本意相差很远。 对于电子电路中的带宽,决定因素在于电路设计。它主要是由高频放大部分元件的特性决定,而高频电路的设计是比较困难的部分,成本也比普通电路要高很多。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电路设计的知识,对此我们就

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

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 A卷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O1、O2两轮通过摩擦传动,传动时两轮间不打滑, 两轮的半径之比为r1:r2,A、B分别为O1、O2两轮边缘上的点, 则A、B两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v A:v B=,角速度之比为 ωA:ωB=,周期之比为T A:T B=,转速 之比为n A:n B=。 二、选择题 2.时钟上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角速度关系是()。 (A)时针与分针的角速度之比为1∶60 (B)时针与分针的角速度之比为1∶12 (C)分针与秒针的角速度之比为1∶12 (D)分针与秒针的角速度之比为1∶60 3.在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频率(B)周期 (C)角速度(D)线速度 根据铭牌中的有关数据,可知该车的额定时速约为()。 (A)15 km/h (B)18 km/h (C)20 km/h (D)25 km/h 5.一个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4s,在1s内质点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A)R,πR/2 (B)πR/2,πR/2 (c) 2 R,πR/2 (D)πR/2, 2 R 6.质点A沿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的圆周从最高点开始顺时针做匀速圆周运动,质点B 在圆周最高点的正上方比最高点高2R的地方同时做自由落体,为使两质点能相遇,质点A 的速度v应满足什么条件? B卷 一、填空题 1.某人在地球上北纬30°的某一点,则他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小为m/s,角速度rad/s,他随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线速度大小为m/s,角速度为rad/s。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6400 km,日地距离为r=1.5×108km。 2.如图所示,一辆自行车上连接踏脚板的连杆长为R1,由踏脚板 带动半径为r1的大齿盘,通过链条与半径为r2的后轮齿盘连接,再 带动半径为R2的后轮转动。若将后轮架空,踩踏脚板使后轮匀速转 动,则踏脚板上一点和后轮边缘的一点的角速度之比为,线速

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片断:速度概念的建立 江苏省南京市29中致远校区殷发金师:今天我们自己来做一个实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活动: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见学生课堂活动练习纸] 师: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生:对折两次的纸片落得快。 师:开始实验。 师:在这次实验中,我们用了什么方法──对比法。 师:(点名学生)问:你观察到哪张纸片下落的快?与你的猜测一致吗?你是如何比较它们下落快慢的? 学生讨论:可以通过比较谁先落地来比较快慢。 学生补充,实验前提是纸片下落高度相同。 演示:把两张从高处下落,最后落到学生看不到的地方。 师:哪个下落的快?如何判断的? 学生讨论:在下落时,可以看哪个在下面。在相同时间内,下落的长的运动快。 师: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时,涉及到两个物体量:路程和时间。那路程和时间都不等时,如何比较运动快慢呢? 活动:让纸片从不同高度不同时释放。 师:那还有没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能否在落地前就观察出来?(学生答不上来) 引导出:能否让时间或路程中一个量相同,这样就可以比较了。 师:演示,老师引导用s/t来比较。 现在我们为了与他人交流,迫切需要引入一个具体的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那就是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常用v表示,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有:v=s/t。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就是速度,其单位可以用路程的单位与时间的单位的比来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为米/秒,读作米每秒(m/s) 常用单位还有:厘米/秒(cm/s),千米/时(km/h) 例:(见活动练习纸):小明家离学校700m,他从家中正常步行到学校需花500s时间,求他正常步行的速度是多少m/s?合多少km/h,它们分别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速度单位的换算的方法 …… 2013-12-19 人教网

加速度的分量表达式

§2、速度、加速度的分量表达式 上一次课,我们为了将运动的一些特征能直接的表示出来,而定义了速度和加速度, 22;dt r d dt v d a dt r d v =≡≡ 。在一般情况下它们往往都是时间t 的函数。何谓定义呢?定义它本身不是可以用什么方法或者数学手段加以证明得到的,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常常用到而定义 下来的名称和概念。例如过两点成一条直线……。由于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因此都可以 将它们表示成分量的形式。这次课将准备讨论速度、加速度在各种坐标系中的表达式。 一、 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又称笛卡儿坐标系 在直角坐标系中,质点的位置矢径可以写成为: ........z k y j x i r ++= (1) 根据速度的定义可知dt r d v ≡将(1)代入,则有 1、速度: z y x v k v j v i dt dz k dt dy j dt dx i z k y j x i dt d dt r d v ++=++=++==...........................................)( 于是,我们比较上面的等式,就可得到速度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分量表达式为: z dt dz v y dt dy v x dt dx v z y x ====== ;;可见速度沿三直角坐标轴的分量(即分速度)就等于其相应的坐标对时间t 的一阶导数。速度的大小:222z y x v v v v v ++== 速度的方向就用方向余弦来表示:v v k v v v j v v v i v z y y ===),cos(;),cos(;),cos( 。同理,我们由加速度的定义不难得到它的分量表达式。 2、加速度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 z y x z y x a k a j a i dt dv k dt dv j dt dv i dt z d k y d j x d i dt dz k dy j dx i dt d dt v d a ++=++=++=++==2 222)(比较这些恒等式可得加速度的直角坐标分量表达式:

高中物理中的定义式与决定式汇编

高中物理中的定义式与决定式总结 1、力学 定义式 决定式 21x x x ?=- 2012x v t v t a t ?==+ 2πx r v t T ?==? 0M v v a t G r =+= v a t ?=? F a m =∑ F k x ?=? f N F F μ= F m a = N 22M m Q q F m g k x F G k q E q v B IL B r r μ======== F m a =∑ m V ρ= F p S = n R T p g h V ρ== N =F F ?浮 =F g V ρ浮排

32π2π2π2πL r m T L C g G M q B ==== 1 f T = 2π t T θ ω?==? 3M G r ω= 2221112222M m i E m v m g h G k x q k T k A h r ?ν===-===== W E =? 2F W F l q U q I R t ε==== W P t ?=? 2F P F v IU I R IE ==== W W η=有 =1U R Ir E R r E η==-+ v c h f p λν=== m A x = 2E A k = s in s in i n r = 12v c n v v == I p =? I F t =,p m v = 21 1020 v v e v v -=- 2、电磁学 q ne = F E q x ? ?==-? 2r Q Q E k r S ε=∝ p E q ?= Q k r ?= W U q = 21U E d ??=-= Q C U = r 4πS C k d ε=

加速度与位移

加速度与位移 1.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速度公式 由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可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为:=+at 为末速度,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 此公式对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都适用.一般取初速度 的方向为正方向,加速度a可正可负.当a与同向时,a>0,表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当a与反向时,a<0,表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 匀减小. 当a=0时,公式为= 当=0时,公式为=at 当a<0时,公式为=-at(此时只能取绝对值) 可见,=+at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一般表示形,只要知道初速度和加速a,就可以计算出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2.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平均速度公式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所以在某一段 上的平均速度应等于初、末两速度的平均值,即 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运动,对非匀变速运动不适用.例如图2-14中甲物体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为3m/s,乙物体在4s内的平均速度为3m /s (2)位移公式 s为t时间内的位移. 当a=0时,公式为s=t当=0时,公式为s= 当a<0时,公式为s=t-(此时a只能取绝对值). 可见:s=t+a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一般表示形式,只要知道运动物体 的初速度和加速度a,就可以计算出任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从而确定任 意时刻物体所在的位置. 1、选择题: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末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物体的位移必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物体速度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量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匀加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增加;匀减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减小 2.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有关物体加速度,速度的方向及它们的正负值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必定相同B.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必定为负值 C.在直线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变大时,其加速度也可能为负值D.只有在确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条件下,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才为正值 3.物体以2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在运动过程中的任意1S内,物体的( ) A.末速度是初速度的2倍 B.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 C.初速度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m/s D.末速度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s 4.原来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其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则物体的运动速度将( ) A.逐渐减小 B.保持不变 C.逐渐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5.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那么开始刹车6 s汽车的速度大 小为() A. 20 m/s B. 0 m/s C. —10 m/s D. 5 m/s 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 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从开始运动起依次下落4.9cm、9.8cm、14.7c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 7.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 4、密度的定义式求物质的密度:ρ=m/V 求物质的质量:m=ρV 求物质的体积:V=m/ρ4、压强的计算。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 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求压力:F=pS 求受力面积:S=F/p 5、浮力的计算称量法:F浮=G—F 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 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 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7、功的定义式:W=Fs 8、功率定义式:P=W/t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 (F为动力) 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对于提升物体来说:W有用=Gh(h为高度) W总=Fs 10、斜面公式:FL=Gh 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Q吸=cmΔt (Δt=t-t0) Q放=cmΔt (Δt=t0-t)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 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 14、热机效率:η=W有用/ Q放(Q放=qm) 15、电流定义式:I=Q/t (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 16、欧姆定律:I=U/R 变形求电压:U=IR 变形求电阻:R=U/I

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R=R1+R2 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1/R=1/R1+1/R2 19、电功的计算:W=UIt 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UI 21、焦耳定律:Q放=I2Rt 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 =U2t/R=UIt=Pt=UQ=W 2、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P1+P1+ (2)

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专题四: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1.关于加速度的物理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增加B.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 C.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D.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 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的时间内位置变化相同B.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C.相同的时间内加速度变化相同D.相同的路程内速度变化相同 3.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4.关于加速度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与速度方向一致; B.一定与速度变化方向一致; C.一定与位移方向一致; D.一定与位移变化方向一致。 5.一个物体在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第一个△t时间内的位移为s,若△t 未知,则可求出()A.第一个△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B。第n个△t时间内的位移 C.n△t时间的位移D。物体的加速度 6.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2 m/s2,它意味着() A.物体在任1 s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两倍 B.物体在任1 s末的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 m/s C.物体在第1 s末的速度为2 m/s D.物体在任1 s的初速度比前1 s的末速度大2 m/s 7.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加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断增加的运动 B.匀减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断减小的运动 C.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发生变化而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D.匀加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8. 下述运动可能存在的是() A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减小B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反而增大

37 在FLUENT定义速度入口时

37 在FLUENT定义速度入口时,速度入口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湍流参数的定义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不同? 速度入口的边界条件适用于不可压流动,需要给定进口速度以及需要计算的所有标量值。速度入口边界条件不适合可压缩流动,否则入口边界条件会使入口处的总温或总压有一定的波动。 关于湍流参数的定义方法,根据所选择的湍流模型的不同有不同的湍流参数组合,具体可以参考Fluent用户手册的相关章节,也可以参考王福军的书《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CFD软件原理与应用》的第214-216页,也可以参考本版的帖子: 38在计算完成后,如何显示某一断面上的温度值?如何得到速度矢量图?如何得到流线? 这些都可以用tecplot来处理将fluent计算的date和case文件倒入到tecplot中断面可以做切片 速度矢量图流线图直接就可以选择相应选项来查看 39 分离式求解器和耦合式求解器的适用场合是什么?分析两种求解器在计算效率与精度方面的 区别。 分离式求解器以前主要用于不可压缩流动和微可压流动,而耦合式求解器用于高速可压流动。现在,两种求解器都适用于从不可压到高速可压的很大范围的流动,但总的来讲,当计算高速可压流动时,耦合式求解器比分离式求解器更有优势。 Fluent默认使用分离式求解器,但是,对于高速可压流动,由强体积力(如浮力或者旋转力)导致的强耦合流动,或者在非常精细的网格上求解的流动,需要考虑耦合式求解器。耦合式求解器耦合了流动和能量方程,常常很快便可以收敛。耦合式求解器所需要的内存约是分离式求解器的 1.5到2倍,选择时可以根据这一情况来权衡利弊。在需要耦合隐式的时候,如果计算机内存不

几种速度概念与叠加速度谱的解释

几种速度概念与叠加速度谱的解释 速度参数十分重要,但又很难精确地测定它的数值。其原因由于地质介质的不均匀性、速度是矢量,即使在同一岩层不同部位和沿不同方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也各不相同,它是空间坐标的函数V=V(x,y,z)。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不可能真正精确确定这种函数关系。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根据用途不同和地震技术所能达到的水平,对极其复杂的实际情况作种种简化,建立近似的介质模型,并引入各种速度概念。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几种与解释有关的主要速度概念、使用范围和相互关系。 一、速度的概念 1、平均速度 当地震波的射线垂直穿过水平地层时,平均速度定义是:一组水平层状介质中地震波垂直穿过某一层以上各层的总厚度与总的传播时间之比。对于n 层水平层状介质的平均速度是: 式中h i ,V i 分别是每一层的厚度和速度。 平均速度的引入,是将反射面上覆的若干地层,近似地简化为均质单一的地层模型。从公式(5-2-1)中可以看出,平均速度不是各分层速度值的线性平均,而是各分层中波的垂直传播时间对分层速度的加权平均。这就意味着,垂直传播时间大的低速层或厚度大的分层对平均速度影响大,垂直传播时间小的高速层或薄的分层对平均速度影响小。 按平均速度的定义,波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应以直射线传播。事实上,远离炸点观测地震波时,地震波传播时是沿最小时间路径传播,即是以拆线传播的。由此可见,平均速度必然产生误差,误差范围随观测点离爆炸点距离增加而增加。因此,平均速度只有在垂直入射和炮检距范围不大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它只适用于把时间剖面转换成深度剖面。 2、均方根速度 均方根速度是每层的速度传播时间(t i )加权后平均再开方的值,记为V rms ,即: 均方根速度不管射线折曲状况如何,仍然以直射线来近似;也没考虑波沿不同射线的传 播速度如何变化,只是一个与各分层速度有关的统一速度。均方根速度是常速,与炮检距无关。实际上,层状介质中反射波的真正传播速度是随炮检距的增加而增大的,所以V rms 不是真正准确的速度,只不过比平均速度更近似一些;但随炮检距增大,误差更大。 3、迭加速度 通过计算速度谱求得的速度,称为迭加速度,记为V a ;在实际工作中作动校正的速度。 对于某一深度的共反射点时距曲线,其正常时差随速度而变化,V a 就是使反射波时距曲线保持双曲线形状的速度。当用V a 去计算动校正值时,动校正后能使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拉成平行X轴的直线。如果选择的速度值不合适,动校正后共反射时距曲线就不是水平直线。所谓速度谱分析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即选用一系列不同的速度值对其反射点时距曲线进行动校正,看选用哪一个速度值时正好把时距曲线校正为水平直线,这个合适的速度就是迭加速度。 (5-2-1) (5-2-2)

高中物理加速度公式对加速度两个公式的理解

高中物理加速度公式对加速度两个公式的 理解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物理概念, 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更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教材中共出现了两个加速度的公式:一个是在运动学中的定义式: a=△V/△t,另一个是在牛顿运动定律一章出现的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的变形式:a=F/m。 要想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并最终能够熟练应用,要求学生必须对加速度的特点、物理意义及决定因素都要熟练掌握。为了降低难度,现行教材均把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加速度合为一节,并且只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定义、意义、单位、方向.而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则一直到牛顿运动定律一章才涉及到,给学生一种前后难照应的感觉,使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加速度现特把加速度的两个公式分别分析如下。 首先通过定义来认识加速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V(速度的增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加速度。 定义式:a=△V/△t。 通过定义式咱们可以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和变 化方向的物理量。要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必须区分速度(v)、速度的变化(Dv)和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V/△t)这三个

概念。一个运动的物体有速度但不一定有加速度,因为加速度(a)与速度(v)无直接关系。只有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有Dv),才有加速度。而且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Dv=v2-v1)的方向一致,但Dv大,加速度a不一定大,因为加速度大小不是由Dv这一个因素唯一决定,而是由速度的变化率(△V/△t)来决定和度量的。由此可见,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和变化方向的物理量。加速度大,表示速度变化的快,并不表示速度大和速度的变化大。如:汽车启动时加速度很大但速度却很小,正常行驶的汽车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却很小甚至为零。a的方向和Dv的方向相同,与v的方向无必然的联系。a可以与v成任意角度(如在抛体运动中)。但a与v的方向又一起决定了运动的类型:当a与v同向时无论a大小如何变化物体总是做加速运动,只是速度增大的快慢程度不同;当a与v反向时无论a大小如何变化物体总是做减速运动,只是速度减小的快慢程度不同。 以上是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理解加速度的,要真正全面认识加速度还必须从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上进行分析。加速度的意义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即运动状态改变的快慢。而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物体的惯性的大小,而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因此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有关。当要求物体运动状态易改变时应尽可能的减小物体的质量。如:歼击机质量要比运输机和轰炸机小的多,并且战斗时要

角速度与线速度、向心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含答案)

角速度与线速度 一、基础知识回顾 1.请写出匀速圆周运动定义,特点,条件. (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若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相等,就是匀速圆周运动。 (2)特点: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变加速运动。 (3)条件: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 2.试写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数之间的关系 T r t s v π2==; T t π?ω2==; f T 1=; v=ωr ; 转数(转/秒)n=f 二、例题精讲 【例题1】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 ,a 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 ,小轮的半径为2r ,b 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 ,c 点和d 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皮带不打滑,则. ( ) A .a 点与b 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 .a 点与b 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 .a 点与c 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 .a 点与d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因为右轮和左侧小轮靠皮带传动而不打滑,所以v a =v c ,选项C 正确. b 、 c 、 d 绕同一轴转动,因此ωb =ωc =ωd . ωa =r v r v c a ==2ωc 选项B 错误. 22a c c b b v v r r v ====ωω 选项A 错误. r v r a a c a 220== r v r r r v a c d a d 2224)4(4=?==ω ∴a d = a a ∴正确答案为C 、D 【例题2】 如图2所示,一个圆环,以竖直直径AB 为轴匀速转动,如图所示,则环上M 、N 两点的线速度的大小之比v M∶v N = ;角速度之比ωM∶ωN = ;周期之比T M∶T N = . 图2 图 3

加速度概念

“加速度概念”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思路 浙江上虞中学樊伟新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应当说,在高中物理新教材中蕴含着众多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资源。高一新教材《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就是其中一例。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比较合理地安排在学生已知匀变速直线运动之后,这给学习加速度这一概念降低了台阶,但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简单得出加速度这一概念,正如《教师用书》中所述“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所以,我们必须改变教学策略,更好地落实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本课的设计思路展示给大家。 一、构思过程 这一节是概念课,但加速度的概念不像质点等概念那样,质点概念虽然抽象,但由于学生有直觉思维为基础,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加速度这个概念具有“动态性”,对学生来说更加抽象,更加难以理解,应更讲究教学策略。 一般对概念课的教学方法有: (1)直接给出概念或定义,然后对此进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2)提供一大堆数据或物理现象,归纳出共同点,然后给出概念,再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对加速度概念的得出应采取第二种方法较好,因为。它是从易到难,从现象到本质,从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具有探究性的特点;然而,许多教师认为,概念是人为规定的,作为学生,用不着再去探究了,但是我想,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走”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应当是学生掌握加速度概念的最有效途径。而且,这也是创新精神的反映。所以,这节课围绕着“探究性”而展开。 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要得出加速度概念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 绝大多数教师的方法是提供一堆现有数据或自己“造”一堆数据,然后用列表形式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归纳得出。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它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学生会认为教师在“造假”,为避免这种不必要的质疑,最好的方法是进行实验,现场采集数据。这样,既体现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体现了真实性,可靠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把物体运动的速度测出来呢?由于实验室没有现成的测速度的仪器,必须要设计一个实验,而且要求实验精度高(准确),速度快(省时间),因为一节课只有4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