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单选知识点

1、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2、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表现:就在于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3、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4、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的一面旗帜: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5、旧式分工:在人类历史上突出表现为由工农分工、城乡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所形成的“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 。

6、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7、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了主客观条件:即物质条件——社会化大生产,社会条件——现代无产阶级,精神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问答题

1、为什么共产主义社会要建立在社会生产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1)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它的物质基础应该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 产力。

(2)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度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

(3) 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从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2、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特点

(1)共产主义社会高度社会化的生产,要求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2)在共产主义社会全部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全体社会成员成为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真正体现出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完全平等关系,同时也不再存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多种公有制形式,公有制经济单位之间的利益差别也随之消除。

(3)共产主义社会中由全体社会成员组成的联合体,共同占有并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生产的成果也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为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全面发展服务。

3、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条件

(1)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般是指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智力获得全面发展和自由运用,个人的全部智慧、力量和潜能素质都能全面自由地尽量发挥,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以及社会的需要自由地选择职业和变换工作,把从事不同社会职业作为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

(2)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原因(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

第一,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第二,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

?第三,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

第四,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4、全人类彻底解放包含着深刻和丰富的内容

一是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二是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

三是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

?5、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1)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

(2)实现共产主义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要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才能创造出来,不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不具备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一句空话。

6、实现共产主义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技术基础(2)(2)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3)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

(4)建立起同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5)消灭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三大差别,造就出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新人;

(6)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自行消亡。

单选练习题

1、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 ( )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

C.上层建筑D.经济基础

2、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 )

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

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

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会生产力

D.高新技术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3.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

4、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在于 ( )

A.新社会制度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B.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C.新社会制度能够鼓舞人们的信心和斗志

D.新社会制度能够更好地调节生产关系

5. 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 )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

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6、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 )

A.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

B.多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存

C.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并存

D.生产资料的个人和公共所有并存

7.“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

A.原始社会的分配原则

B.阶级社会的分配原则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8.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 )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9.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

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

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10.共产主义的本质因素是( )

A.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B.人民生活富裕

C.实行按需分配

D.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11、在共产主义社会,——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

A.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B.社会精英的发展

C.统治阶级的发展 D.社会政党的发展

12.劳动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A.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社会

13、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物质条件是 ( )

A.社会化大生产 B.现代无产阶级

C.马克思主义理论 D.市场经济体制

14、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是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

是 ( )

A.社会化大生产 B.现代无产阶级

C.马克思主义理论 D.市场经济体制

15、无产阶级要最终实现自身解放,只有 ( )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建立社会公有制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解放全人类

16.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

A.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市场经济体制

17.无产阶级最终实现自身获得解放只有( )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建立社会公有制

C.提高劳动生产力

D.解放全人类

18.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 )

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

19.下列各项不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 )

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D.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20.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

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

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

21.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彻底消灭剥削

D.国家自行消亡

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一经提出,即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它不仅成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同时也成为目前学术热点中的热点。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古今对比,分析了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本质,针对当今时代和谐问题的凸显现象,提出要重读古代先哲们的和谐社会思想,并全面地阐述了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渊源,儒、道、墨家学派的和谐思想内涵和追寻的和谐社会理想,系统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内容和传统和谐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得出了古代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现代启示。本文研究目的就是想尝试在前人分析研究基础上,通过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和谐思想和社会实践,以便从中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为我们解决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提供一些思路或启示,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注入有益的内容。全文共分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和资料来源、研究意义和课题学术史研究情况。正文部分分为四章: 首先,分析了中国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渊源。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和”的观念无所不在。被运用到人际关系、家庭伦理、国家治理和认识自然等广泛领域。“和谐”是一种组织精良、内外协调、左右逢源,上下有序的状态。中国和谐思想起源很早,周太史伯的“和同”论;晏子的“和与同”区别的论述,说明“和”是万物昌盛、繁衍不已的根据。在先秦儒、道、墨等学说思想中都含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如孔子“和而不同”和中庸观;道家的“天人合一”;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等等。古代先哲们为了追求一种平等、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还设计过许多“和谐”社会方案,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西汉时期《礼记·礼运》所描绘的两种社会生活状态,即: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这种大同社会构想在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次,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理论内容。“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全面和谐,亦即:心和、人和、天和三部分。心和指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人和包括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天和指人与自然界及其他生物之间的和谐。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由心和推及人和、天和,这三和总称为太和。这“三和”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和谐相处,将是我们追求的极致目标。第三,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实践及经验教训。中国古代不仅有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而且历代封建盛世的统治者们也都在追求和实践着“和谐社会”。我国历史上若干强盛王朝出现了史称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雍乾盛世”的和谐社会现象,其主要标志不外乎国富兵强、民丰物阜、吏治清明、安定统一、社会和谐。其形成的原因、经验和教训,能够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迪。第四,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现代启示。建设和谐社会应当“以史为鉴”,从古代传统和谐思想和治乱兴衰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教训,无疑对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巩固坚强的领导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重视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深入发展民主法治,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继承和弘扬和谐文化,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必须尚贤使能,广纳良才。只有充分吸收借鉴先人们有益的和谐思想和实践经验,才能使我们当今的社会主义和谐建设少走弯路,早日实现中国人民美好的理想社会。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解决社会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其中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改造和创新,必将为全世界的文明、和谐与进步作出令人瞩目的伟大贡献。

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100943 土木工程 9班何昀 一、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个人理想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罗曼·罗兰也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理想信念.”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90后的大学生,一度被众人所质疑,被冠以”月光族””啃老族”之类的称号.但是做为祖国的下一代,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来创造,因此在大学时代,也正是人生风华正茂之际,我们需要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来扬起生命的风帆,开辟和探索人生新的航程. 同时,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并且坚定自己的个理想,不要被一点点的小挫折给打败.最近,华中科技大学又发生了几起学生跳楼事件,对于大学生跳楼事件,每年都有好多起,有的是为情所困,有的是压力太大,等等.我认为这是缺乏个人理想,不珍惜生命的体现.青春年华,风华正茂都是大学生所具备的特质,这时正应该是慷慨激昂,充满斗志的时候,一个轻生的念头就让这一切逝去,这是多么的可惜,多么的不负责任. 理想信念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会成为空想.光有对美好理想信念的向往是不够的,还需用辩证地眼光看待和处理理想信念与现实的矛盾,坚信自己的理想是能够实现的. 对于自己的国家,应该树立起为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理想信念而献身的精神,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科学坚定不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应该践行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即是在生活中能吃苦耐劳,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在学习上能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努力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 二、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 一个社会不能没有理想,一个人也不能没有理想.个人的理想必须同社会发展进步的大趋势相一致.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理想,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理想. (1)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信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论述了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共产主义必将实现的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社会主义是向共产主义社会过度的一个阶段.中国以建立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向共产主义奋斗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以共产主义做为理想信念.它是一面旗帜,能统一、协调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同时它也是一股巨大的推力,能够推动我们无产阶级不畏艰险、勇敢的、坚定的向着目标奋斗. (2)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结合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我们的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的努力,都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前进的. 做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将自己的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相结合.首先,我们应从思想上相结合.我们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相信党的领

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配套训练二 次 备 课 案

一.选择题 1、14—16世纪,西欧开始走出中世纪的宗教愚昧和专制束缚,追求自由、民主与科学,其重大史实包括 ①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②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宗教改革 ③日本明治维新与美国罗斯福新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2、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下列 各项思想成就同右图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提倡天赋人权 B、提倡人文精神 C、提出人民主权思想 3、在工业文明席卷全球的过程中,将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带来 的冲击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成 伏尔泰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走上工业化道路 的国家及其历史活动是 A、海地独立战争 B、日本明治维新 C、中国洋务运动 4、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写入了“天赋人权”,“天赋人权”思想的提出是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工业革命时期 5、18世纪,美国、法国先后爆发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里的“一大步” 是指: A、结束了殖民统治 B、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C、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 6、当看到资本主义曙光之时,资产阶级以排山倒海之势冲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缚,迎来了17-18 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法、美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A、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B、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C、都确立了议会制约王权的政体 7、英、美、法等国是当今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17-19世纪,三个国家相继创立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使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一大步,为其后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这种新的政治体制是 A、封建专制体制 B、资本主义民主政体 C、社会主义共和政体 8、在以“思想解放”为专题进行探究时,以下哪些历史事件可以选择? ①反法西斯战争②文艺复兴③启蒙运动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9、历史上的很多人物和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下列人物和事件对应 正确的是: ①达芬奇——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②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 ③杜鲁门——起草《独立宣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10、《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看,马克思主义 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B、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 C、根除了法西斯主义 11、()下面是中国较早翻译和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下列反应本书信息准确的是: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和前进动力,也是推进党的事业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和内在要求。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这就深刻揭示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从推进伟大事业的高度,从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高度,从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深刻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而共产党员有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关键要看他的具体行动。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现实任务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终生。 第一、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 我们党的纲领,既包括实现共产主义长远目标的最高纲领,也包括确定每个历史阶段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共产党人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把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就要求我们既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只顾眼前,就回失去前进力向;离开现实工作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我们既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共产主义“渺茫”;也不能超越现阶段,对共产主义作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就必须从革命和建设不同阶段的实际出发,把奋斗目标置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现实基础之上,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我们的事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始终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始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共产党员的远大理想,要落实到这里;衡量一个共产党员理想想念是否坚定,着眼点也要防在这里。 第二、准确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的十五大科学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系统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新起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头20年的具体化。广大党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认清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三、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奋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既要志存高远,又要立足现实,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稳步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确分析判断国情,做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制定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反复告诫全党: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努力创造一流业绩,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团结带领群众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基础

人生几十年中,我们所做出的努力都是为了追逐自己的“理想”。实现理想往往是我们奋力学习工作的目标。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文字:理想是一缕阳光,指引着人们前进的航向;理想像丰满的果实,告诉人们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理想乡一叶扁舟,载着我的理想驶向彼岸。所以说,拥有“理想”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可贵经历 理想也会有所区分,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 个人理想是我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在每个人的心中对“幸福”的定义都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个人理想是不一样的,或是取得成功的事业,或是组建美满的家庭,总之,个人理想体现了我们的最基本的人生追求。而社会理想显然要庞大得多。社会理想是社会的主体,甚至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是在社会全体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总的来说,社会理想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共同体。 我们作为拥有极强社会性的人类,自然无法完全地将自己置身于社会之外,同时,我们还是即将要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在实现“理想”时,该如何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呢? 概括而言: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基础。 个人理想往往会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而社会理想会对个人理想产生制约。 七十多年前,面对日寇的侵略,梅兰芳蓄胡明志,拒绝登台为日军唱戏;马本斋在九一八事变后,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回乡,组织义勇队,抗击侵略者……在那样一个被日寇欺凌的年代,我们的社会理想毫无疑问是打败日本侵略者,重建一个美好和平的家园。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也以国家为己任,将驱逐日本侵略者作为自己的理想。若无国,焉有家?在战争年代,国家的命运与个人命运紧急相连。 而在和平年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也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我们有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的信心,无数个这样的个人理想汇聚起来,则成为我们国家共同的社会理想——建设更强更好的国家。 所以,我们要用社会理想指导,规范个人理想,让个人理想融合在社会理想之中,在为实现社会理想的奋斗中,实现个人理想。 但一旦两者有了矛盾,个人理想要服从社会理想,决不能颠倒两者的关系。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是辨证统一和相互制约的. 上文说到,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实现的条件,违背社会理想的个人理想很难实现。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 如果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违背,那么他所做的事也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或者是损坏他人利益的。这种个人理想绝对是错误的。 再者,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包含着千百万人的个人理想,社会理想的实现要靠社会成员个体的努力奋斗.同样是在战争年代,充分考虑了中国广大农民阶层的需求和利益的共产党,最后取得了成功,将中国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了出来,与之相反的,则是以成立伪政府,协助日军侵华的汪精卫等人,他们的“个人理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存在着严重分歧,但他们并没有以社会理想为重,最终必然是遭遇了失败。 无论是实现个人理想还是社会理想,我们都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纵使有时,我们会为了实现社会理想而需要做出自我牺牲。真的遇到了这种必要的时刻,就是更需要我们体现出社会责任感的时刻。没有和平安全的社会,我们哪能去追求安稳公平的生活呢? 只有更多的人把自己的个人理想提升到更高的高度整个社会才能有更大的提升。总的来说,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基础,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非常崇高的理想,但是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崇高的理想,他将是不长久的。例如奴隶社会,人们都追

坚定信念追求理想

坚定信念追求理想·树立人生价值观人生长河漫漫,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难,自强不息,方能中流击水到达人生彼岸。坚定信念,追求理想,正是我们大学生乘风破浪的力量源泉,把自己同国家的发展和利益联系起来,统筹兼顾,奋力拼搏,确立好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细细地感悟人生的真谛,做一名与时俱进,不愧时代的大学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应该追随先人的这种人生境界,求学之路是没有尽头的,而且是索然寂寥的,但首先我们应当拥有“衣宽渐带终不悔”的信念,不断探索进取,到达人生的海洋彼岸。在这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风浪险阻,但要执着于理想,执着于所求,这样一切风雨都微不足道了。 现阶段的我们存在有大部分的同学人生理想不够坚定,对人生追求有所松懈,抵制不了外面精彩的世界的诱惑,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从而从纯粹的理想追求者变成了物质的攀比者,转而使同学们对名牌趋之若鹜,把大量的生活费和时间、精力浪费在衣着打扮上。(合理的打扮衣着比不为过,但太过在乎就不对了。) 为何不把这些精力和时间转移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来呢?有不少同学沉迷于网络而不能够自拔,而严重的上瘾,导致自己很难与现实生活接轨,从而使自己一直活在虚拟的世界里,缺少社会活动,从而导致很难融入社会,缺乏语言表达能力,这种不仅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更危害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自己的人格缺陷,这些人对生活无欲无求,对社会漠不关心,谈不上自身的修养和人格的提升,前途和理

想都被自己抛弃了,使自己活在空虚无聊的自我世界里,到头来只是无尽的自责和后悔,更谈不上为祖国做些什么。 如此种种都会使自己的信念开始动摇,而这样的恶性循环是生活更加糟糕,牢记我们是学生,我们的责任和主要活动就是参与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首先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断地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所求。这样做可以使自己更好的控制自己,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诱 惑,坚持自我,努力做好自己。 第二,确立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信心。 把所确立的目标细化,各个击破,,一点点的积累,一点 点的进步,从而通过这样的努力使自己的理想转变成为 现实。确立目标能使自己不至于无所事事,确立自己的 目标使自己生活更加充实。充分合理的运用自己的时间 而不致使自己的精力分散在其他的事物上,在奋斗的过 程中,体验奋斗的乐趣。 第三,树立好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人民服务。 我们应该了解国家的大事,关心国家的发展,关注民生。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深入到社会中去,努力积累社会经 验,(比如开展与社会民生有关的课题调研,比如做些兼 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于自己

思修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概要

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 D )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实现必然性 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实现可能性 2.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 B ) A 实践性 B 预见性 C 层次性 D 科学性 3.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 C )。 A.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 B.是否是自然形成的 C.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 D.是否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4.( B )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A.信仰 B.信念 C.理想 D.毅力 5.从本质上讲,理想和信念都是人类在( B )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 A.思想发展 B.社会实践 C.科学研究 D.哲学思维 6.在科技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梦想过许多东西,如千里眼、顺风耳、飞毯、神枪之类,但像现代生活中普及的电话、电视、电脑等,是那时的人们连想都想不到的。这说明,理想具有( B ) A.共同性 B.时代性 C.阶级性 D.思想性 7.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 A ) A.人生的指路明灯 B.人们的主观意志和合理想象 C.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 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 8.“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个比喻表达的是( B )

和谐与有序: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和谐与有序: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徐桂红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而于孔子本人来说, 他的一切思想学说乃至行为, 目的只有一个——建立一个稳定、和谐有序的太平盛世。从孔子的这一终极目标出发, 才能全面而真实地理解孔子的整个学说。 (一) 孔子处于春秋末年的社会大变动时期。这种变动即乱世总是伴有战争、暴力、民不聊生、道德沦丧等灾祸。孔子对这一切深为忧虑, 他考察了历史的不同阶段并做出比较, 力图从历史的借鉴中寻求一条可行的出路。保存在《礼记〃礼运》里的孔子回答官僚问的一段话中, 可看出孔子的态度:?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丘未之逮也, 而有志焉。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已, 力恶其不出于其身也, 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 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 从笃父子, 以睦兄弟, 以和夫妇, 以设制度, 以立田里, 以贤勇知, 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 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 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 以孝其信, 著有过, 刑仁进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 在势者去, 众以为殃, 是谓小康。?天下有道的社会, 人伦道德皆值得赞赏, 人际关系和睦, 社会管理者唯贤是用, 而至阶级社会, 人各有私欲, 道德状况不比从前, 所以有了礼义制度。?礼?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的, 用以调节人际关系, 禹、汤等帝王治理国家, 都是依礼而行的。孔子自己虽未见到?大同?社会的?大道之行?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理想的彼岸。科学的理想信念,既是指引人们穿越迷雾、辨识航向的灯塔,也是激励人们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风帆。大学生坚定科学信仰,追求远大理想,在为实现中国时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个人精神上“缺钙”,就容易精神空虚甚至陷人精神荒漠,既不可能感受精神生活的丰满充实,更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近期理想和远期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等。 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源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离开理想的指引,人们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离开现实的努力,理想同样不能实现。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在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合乎社会发展要求、合乎人民利益的理想。 理想具有实践性。作为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理性认识的结晶。离开了实践,任何理想的产生都是不可思议的。理想的实现,同样也离不开实践。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以实践为桥梁,化理

自由_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诉求_近代马克思主义与西方自由思想之比较

自由: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诉求 ———近代马克思主义与西方自由思想之比较 曾宇辉 (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收稿日期:2008-09-25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及其当代政治价值研究”(07F06) 作者简介:曾宇辉(1963-),男,湖南洞口人,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政治学博士,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与当代 中国政治研究。 摘要:自由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在西方思想史上,学派林立,观点杂陈,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都曾提出各自的自由主张和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前人的思想成果为基础,第一次把自由奠定在现实的基石之上,建立了自己的自由观体系,揭示了自由的真义。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正在成为渗透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政治信仰里的价值理念,是引领全人类自由解放的指针。 关键词:自由;理想社会;西方自由思想;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09)02-0075-06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09年2月第30卷 第2期 Feb.2009Vol.30 No.2 数千年来,尽管许多思想家都在论谈自由,但自由的含义并不都一样。以赛亚·伯林在《两种自由概念》一文中说,“自由”这个词至少有超过二百种以上的意涵[1]。法国政治学家、哲学家孟德斯鸠也指出:“没有一个词比自由有更多的涵义,并在人们的意识中留下更多不同的印象了。”[2]我们认为,这也许正是自由在思想史上的无穷魅力之所在。 一、西方自由主义的自由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西方自由思想的发源地,他们奋起抗击波斯大军时呼喊的口号就是“为自由而战”。不过,这种与奴隶制相适应的自由是作为一种特权而存在的,一部分人的自由是以排斥他人的自由甚至是以对他人的奴役为前提的。自由最初的含义主要指自主和自立,意味着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和人格上的独立。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的主要含义不再是奴隶的解放,而是人的解放,个性的解放。经过二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之后,自由演变为所有的人的一种权利,演变为自由主义[3]。 (一)英国古典自由主义 英国自由主义的奠基人是近代思想家约翰·洛克(1632-1704年),他在《政府论》(下篇)、《论宗教的宽容》两部著作中第一次系统论证了自由主义的自由思想。洛克总结了前人的思想成果,明确提出并论证了生命、自由和财产是人人享有的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自然权利,集中体现了“一切形式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的要求和愿望,经过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和1793年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乔治·霍兰·萨拜因评价说,洛克的天才的主要标志既不是学识渊博,也不是逻辑缜密,而是借助于“无与伦比的常识”,把过去经验产生的主要知识集中起来,“纳入他这一代更为开明的思想之中。他把这些道理用简明、朴素而有说明力的语言传给18世纪,成为英国和欧洲大陆往后政治学赖以发展的渊源。”[4]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法国的自由思想时指出:法国革命时的“自由思想正是从英国输入法国的。洛克是这种自由思想的始祖。”[5]

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综述】 人类憧憬的理想社会表现为人身自由、地位平等、制度民主、社会稳定、民族独立、经济发展、人地和谐等等,为达到这些理想境界,世界各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思想) A.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核心内容:自由、民主、平等)产生、传播(资产阶级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起源:文艺复兴 兴起:启蒙运动 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 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传播:中国辛亥革命 B.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发展(无产阶级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诞生:《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纲领性文件 实践:俄国十月革命 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制定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 C.可持续发展理念、追求人权足迹(当今世界追求理想社会) 人类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一、反对专制,追求民主 1、思想: ⑴文艺复兴宣传精神,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摆脱中世纪的宗教愚昧束缚。 ⑵启蒙运动宣传、、等思想,伏尔泰提倡,卢梭提倡, 孟德斯鸠提出“”学说。启蒙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为工业文明来临奠定思想基础。 ⑶提倡民主、科学,是近代中国规模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实践: ⑴17、18世纪英美法先后爆发,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人类文明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权利法案》制约了王权,英国最终确立。 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践了三权分立,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 推翻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阐明了自由平等原则。 ⑵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思想深入人心。 3、重要文献: ⑴《》: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标志着近代民主制度建立。 ⑵《》:不仅宣布了美国的独立,而且强调了自由、平等、反抗压迫的权利,被称为人类历 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⑶《》:第一次将“天赋人权”写进了国家的根本大法。 ⑷《》:第一次系统地在国际范围内提出了人权的具体内容。 二、反对民族压迫,追求民族独立 1、美国独立战争反对对北美的殖民压迫;1776年《》发表,宣告北美各殖民地独立。

追求理想与享受生活矛盾一辩稿

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追求理想与享受生活矛盾。开宗明义,我们先来明晰几个概念。追求,意指尽力探寻。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希望。追求理想,即是尽力探寻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是对生活现状永远不满足的不断追求。享受,是指产生美好的感觉。生活是指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享受生活,既是因生活而产生美好的感受,是无欲无求,淡薄名利的享受。而矛盾,指的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排斥的斗争关系或者对立关系。 今天我方论证的标准是追求理想与享受生活是否满足矛盾的对立性。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论述我方观点。 其一、鲁迅先生说过,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一个对自身现状永远不满足的人。才会去不断的追求理想,不断尝试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也正是因为这种不满足,才让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困境中的坚守和不屑追求的信念。而享受生活,是对生活的细细品味,是身心的平静。它代表我们安于现状,无欲无求,静听山音流转,笑看红尘难测。享受生活的意义不在于物质和名利,而在于用一种淡泊无华的心态去领悟生活中的美好。对于一个人来说,他对于自己的生活现状必然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即是否安于现状。所以而这两种精神状态本身就是相互排斥的,是具有对立性的。 其实,面对现在压力大节奏快的生活状态,我们可以在工作间歇,品一壶香茗,抑或在假日午后,三两之交结伴同游。但是,这只能说是放松心情而非享受生活,放松指的是对事物的注意或控制由紧变松。我们在放松过后仍然要步入追求理想的轨道,仍要继续为之奋斗。 其二、追求理想是一个贯穿人生始末,充满着荆棘险阻的道路。我们无法在这条道路上求索的同时,去无欲无求。王安石曾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俞敏洪他用他的人生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诠释了一个不断追求梦想的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而在这不断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如何去停下脚步,如何去做到真正的无欲无求,在一种安逸条件下去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呢? 其实我们今天在这里不是为了告诉大家二者究竟有多矛盾,而是想让大家明白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究竟是一种不断排除艰难的奋斗,还是无欲无求静观岁月美好的感受。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这只是一种价值体现无关对错。我们要做的,只是倾听内心,追随内心的声音。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追求理想与享受生活矛盾。

理论分析-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理论分析: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一、人生的个人理想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首先形成并直接影响日常生活的是个人理想。个人理想是指个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道德情操和职业方面上的追求和向往。它是社会各个成员根据自己周围的客观条件和自己的主观条件所确立的理想。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工作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经历、年龄、兴趣爱好不同,其奋斗目标也有层次的差异。在同一社会或同一种环境中,有的人可达到高层次的水平,有的人则只能处于低层次。个人理想包括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道德理想是指人们对一定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在道德修养上所希望达到的目标。道德理想通常包含两方面的内容c一方面是指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概括和结晶,另一方面,是指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理想人物所体现的道德上的完美典型。理想人格的完善是真善美的统一,真和善是美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不注重真和善的修养,一味追求外表的华丽,就不可能形成完美的人格。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把真善美的追求作为理想人格确立的价值取向,才能最终塑造出符合社会和时代需要的理想人格。共产主义道德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最进步的道德理想,它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建设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职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人们在本职工作中对取得成就的希望。职业理想是随着社会的分工而出现的,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人们依据社会的分工和个人的条件,来选择职业和专业,并希望在所从事的工作中取得成绩,这是为实现某种社会理想所需要的。如当教师的,希望做个教育家,愿桃李满天下。科学家希望有较多的发明创造,多为人民为社会造福。 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如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需要和愿望,文化娱乐活动、兴趣爱好、友谊,婚姻家庭等精神生活的方向和追求。生活理想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 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三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道德理想是人们选择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的指导,只有在道德理想的指导下,人们才不至于在本职工作中滋生和发展个人主义,在生活中追求低级趣味的东西。同时,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又制约着道德理想的实现程度,离开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就是空洞的、抽象的。但是,这三种理想都离不开社会理想。 二、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是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其中社会想起着主导作用。它既贯穿于其他理想之中,决定、支配着其他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归宿和基础。 (一)社会理想决定和支配个人理想,个人理想服从社会理想。 首先,社会理想决定个人理想的选择。社会理想是理想的核心,是最根本的理想。在社会条件下,它追求的是整个民族、国家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它包含着每个社会成员所追求的利益,对个人生活的追求、职业的选择、道德的完善起着指导和支配作用。只有在社会理指导下,个人才能确定其奋斗目标。 比如,一个具有远大社会理想的人,才能选择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才能选择社会最需要的和最艰苦的工作,并为此而做出较大贡献。如果社会成员仅仅从个人出发,不把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联系起来,那么,个人奋斗目标就会失去正确方向。 其次,社会理想制约着个人理想的实现。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离开了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人理想的实现就没有保证。这就是说,社会理想的实现是理想实现的基础,只有社会理想得到实现,个人理想才能得到实现。比如在旧社会,劳动人民要求翻身取得解放,单靠个人努力根本实

一个愿景展望理想社会-Auroville

一个愿景:展望理想社会 ......在这里,对精神需求的重视和对进步的关注远远超出对欲望和激情的满足,对快乐和物质享受的追求。 ——母亲 早在1954年,母亲就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活和存在方式。她描绘了一个新的社会:平衡、公正、和谐,生机勃勃。但是在当时,她看到“地球还没有准备好实现这一理想”,因此,她将其称之为“一个愿景”。 Auroville在稳步发展,这里的居民心中依然怀着同样的理想和愿景,这让我们充满希望。同时,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这一愿景打动了你,请不要犹豫,加入我们吧! 一个愿景 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有一个地方,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将她据为己有,所有善良、渴望真诚的人们都可以像世界公民一样自由地在这里生活,他们只须服从唯一的权威,那就是至高真理;一个和平、和谐、和睦的地方;在这里,人类好战的本能都用来战胜苦难和不幸的根源,克

服自身的弱点和无知,超越自身的局限和无能;在这里,对精神需求的重视和对进步的关注远远超出对欲望和激情的满足,对快乐和物质享受的追求。 在这里,孩子能够全面地成长和发展而不会失去与自身灵魂的连结。教育之宗旨,不是以通过考试、获得文凭、谋求职位为目的,而是充实已有开发未有之才智。在这里,头衔和职位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献身至高真理和服务社区的机会。物质需要会按照个人的情况公平地供给。在总的组织架构中,才智、道德、精神上的优越并不体现在生活中快乐和权利的增加上,而是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义务与责任。 各种形式的艺术之美,如绘画、雕刻、音乐、文学等,为所有人公平享有;能从中分享多少乐趣,仅取决于自身的艺术修养,与其社会地位或财富无关。 在这个理想的地方,金钱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主人。个人的优良品行远比物质财富与社会地位更重要。在这里,工作不再是谋生手段,而是籍以展示自我、提升能力与发掘潜力的途径。个人工作的同时也在服务于整个集体,反之集体也为每一个人提供其生活必需和工作场所。 简而言之,在这里,从前那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竞争与冲突的关系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卓越、相互协作和建立真正的手足情谊。 当然,地球还没有准备好实现这一理想——因为人类尚不具备必需的知识来理解和接受它,也没有必不可少的意识力来执行它。因此,我将其称之为“一个愿景”。然而,这个梦想正在成为现实。我们现在所做的是运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小规模尝试。我们取得的成果确实远非完美。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在一点点地朝着我们的目标前进。我们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展现在世人面前一种实际有效的方式,帮助人类摆脱当前的混乱,获得新生,过上更真实和谐的新生活。 母亲的亲笔签名

2018版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练习题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练习题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 1、( C )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A、思想道德 B、道德素质 C、理想信念 D、人生价值 2、理想是( C )。 A、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B、缺乏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对未来的想象 C、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 D、与现实有很大差距,毫无实现可能的种未来想象 3、以下关于理想表述错误的是( C ) A、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有特定阶级的烙印。 B、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 且具有预见性。 C、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 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理想必然可以实现。 D、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理想与实践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 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我们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属于人生理想中( D )的内容。 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政治理想 5、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C )。 A、理想就是现实。 B、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自动变为现实。 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 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6、以下关于理想、幻想、空想的表述正确的是(B )。 A、理想是个人对幻想空想的改进 B、理想源于实践具有实现可能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理想是永恒的,幻想和空想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知识渊博的人具有崇高的理想,而空想幻想则源于无知 7、一般来说,( B )有盲目和科学之分。盲目的信仰就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等的迷信和狂热崇拜,科学的信仰则来自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A、理想 B、信仰 C、信念 D、意志 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D )。 A、“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从人类或社会各方面讨论理想

从人类或社会各方面讨论理想

2017.11.16一稿 2018.1.6一改 前言 众所周知,理想是人类自发的对今后生活的能动设想,通俗地讲,就是人们的对今后生活的想象。正因为如此,理想才在人们对其付出的实践中产生了社会属性:它不仅对人们自身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同时它还可以间接的推动(或阻碍)社会发展。所以,理想在多个人文社会学科中占有一定比重,且对人理想或信念的研究也在发展。 根据生活现实,我们可以得出理想有以下四个性质,其中几项或许之前的著作或论断中已有涉及,所言仅表个人观点。 一.阶级性 理想既是社会学科所涉及的一部分,又是人脑的能动想象,甚至

在“理想”这个词出现起,它就带着一些意识形态的色彩。 理想因其能启发人们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从而能带动整个社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被历史上各个阶级从人类自身固有的能动设想,硬生的扭转为维持自己地位和意识形态的强制性共同设想,说句不中听的话,它已经或多或少的变为某一个阶级的思想工具。 渺小的是个人,宏大的是国家。 每个人都有理想,但它正如上面所说,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可嬗变性的意识形态的附属物,是随着现实制度和持有它的人的生活水平变化而变化的。阶级强加的理想和自身内心的理想是两码事,但它们总有相结合的时候,而那就是用强制方式了。从通常来看,人们在接触某个阶级前(前提是此人心智、脑力正常。另“接触某个阶级”包括接触属于这个阶级的人,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与水兵朱赫来的接触;亦或是接触这个阶级的思想),是有自己的生活主张、见解,当然,还有自身的理想,但自从接触这个阶级的人或是思想之后,自己的个人理想就或自愿,或被迫(尽管在历史上的极权社会中,后者的情况很普遍)地让位于阶级强加的理想。从此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