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哥哥”张国荣

逝去的“哥哥”张国荣
逝去的“哥哥”张国荣

哥哥张国荣的忌日。

今年,还是他的60周年诞辰。

其实。

纪念张国荣,并不止是华人影迷。

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影迷,一样痴迷张国荣。特别是

韩国。

韩国人爱港片,更爱张国荣。

虽然。

和他同时代的还有不少香港演员。

不过,周润发略输文采,梁家辉稍逊风骚。

以演技、颜值和可塑性,张国荣是最全面的一位。

倘若要为80年度后的香港电影找一个代言人,非他莫属。

不久前,内地为了纪念哥哥60诞辰,重映了《缘分》。

而韩国为了纪念哥哥,上映了两部他的旧作。

一部是《纵横四海》

作为港片巅峰时期的代表作。

这部电影收集了当年的男神女神。

那一段探戈跳得多少少女心荡漾

还有一部是:

《星月童话》

以数码重制无删减版本,在韩国重映。

其实。

早在2009年,韩国就举办过张国荣电影节。为期一个月。

(电影节海报)

这是韩国首次为怀念特定明星而举办电影节。

上映了许多张国荣的经典影片。

《电影双周刊》评选的上世纪一百大香港电影中,张国荣独占十部。这也是为何提及香港电影,人们会第一个想起张国荣的原因。

除了电影,张国荣的音乐,在韩国同样占领了无数个第一。

第一位打入韩国音乐市场的粤语歌手;

第一个在韩国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华人;

获选韩国最受欢迎国外歌星第一名;

太多第一了,数都数不完。

张国荣在韩国的受欢迎程度,在韩剧中也可见一斑。

在大热韩剧《请回答1988》中,无数次出现了张国荣。

(1988年是哥哥当红时期)

第一集出现的《英雄本色2》

还有《倩女幽魂》

以及台词中。

哥哥的容貌,就是他们心中美男子的长相这个一脸期待的表情已经暴露你了!

《请回答》系列中所出现的电影,都是以还原当时的潮流氛围设计的。

哥哥的频繁出现,展示了当年他在韩国人心中的地位。

知乎上有对2015年中国和1988年韩国的当红明星做了对比:

张国荣就相当于1988年的wuli宋仲基、李敏镐、金秀贤

不止韩剧。

韩国的综艺节目上也经常会出现哥哥的梗。

除了一般影迷,很多韩国明星都是张国荣的粉丝。

那时候才17岁的全智贤,看到张国荣时,就像一个激动得不知所措的小姑娘。

也是宋慧乔的偶像

今年,韩国网友玩起了新花样。

他们评选了韩国的张国荣。

第一名是:刘亚仁

(《成均馆绯闻》《密会》《六龙飞天》《张玉贞》)

以41%的得票,高居榜首。

不久前,韩国TV电视台评选大韩民国20代十年后依旧可以期待的男演员评选中

刘亚仁也获得了第一名。

去年刘亚仁的两部电影《老手》和《思悼》,突破了两千万人次观影。

让观众认识到了刘亚仁在选片上的独到眼光。

也看到了他的演技和实力。

刘亚仁作为青龙奖史上第一位85后的影帝,承载了韩国人对他的期待。第二名是:卞耀汉

(《前女友俱乐部》《未生》《六龙飞天》)

支持率有27%

他2011年才出道。

比刘亚仁晚了8年。

却已和刘亚仁一起主演了SBS月火剧《六龙飞天》。

与一般韩国演员出道方式不同,他不以韩剧或唱歌出道,而是参演了多部独立电影。锻炼了演技。

卞耀汉给观众的感觉也是很舒服的。

一个笑起来很阳光的boy。

最重要的是,他笑起来有一丢丢像哥哥。

第三名:姜河那

(《继承者们》《天使之眼》《步步惊心:丽》)

他的名字与韩国大满贯影后金荷娜同名。

故而改名姜河那。

看过《继承者们》的鱼友,应该对他有印象。第四名是:李帝勋

(《signal》)

李帝勋参演过许多低成本的短片和独立电影。是目前最被看好的韩国四大小生之一。

其实。

评选韩国的张国荣就像评选中国的乔布斯一样; 这不是带着鄙视意味的评选。

而是带着对张国荣的尊敬。

每一年大家都会怀念哥哥。

突然有点想知道,六十岁的张国荣到底是什么模样。

会唱什么样的歌,接什么样的戏?

但逝者已去。

如今的我们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怀念他。

不用发朋友圈,也不用发微博来纪念。

看一部哥哥的电影,也是一种怀念。

2012年,韩国流行音乐颁奖礼上,播放了张国荣的告别演唱会。最后,wuli宋仲基献唱了哥哥经典曲目《当年情》,表示致敬。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给各辅导员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业、情感、自我认知、就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而我校大学生又普遍存在对自身认识不足、自律性差等问题,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会存在更多的困惑和不稳定的因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自身成长与未来发展。 辅导员是工作在我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要伴随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者之一,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和知识水平对于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结合我校大学生的一些情况,介绍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们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加以干预。 其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环境适应问题。 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很多学生从小没有离开过家,第一次远离家乡,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而且有部分学生在家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下远离家人独立生活,在独立自理方面有所欠缺。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往,显得孤僻、自卑,情绪比较低落、抑郁、焦虑、恐惧等,也会伴有身体上的不适,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初期表现为对周围的事情和环境显的比较烦恼,社会行为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不与人说话等)。 2、学习问题。 大学的教育方法与以往中学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上大学之前目标比较明确——高考,进入大学后,虽然我们学校是企业化管理,但对于学习的要求并不像高中一样,但由于大部分学生自律性不足,本身学习的兴趣不浓烈,进入校园后觉得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与幻想中的大学学习生活有很大的落差。有些学生适应不了这种方式,会产生迷茫感。我校学生目前学习上的主要问题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主要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不听讲、睡觉玩手机、抄袭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现象。且多抱怨,认识不到自身的问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涉及到生活、学习、社交、恋爱、就业等方方面面。应采取多种方法解决,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迅速发展的阶段。在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充满矛盾,而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完,善再加上面对社会经济的转型、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毕业就业的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近年来,在国内的大学校园里,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有效防治是一项必然的选择。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 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容易出现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学生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原来所想象,进而怀念起过去的中学生活。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2、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碍问题 大学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双方的感情问题,出现爱困惑、性困惑,少数学生还出现异常行为,有的因理解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 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 3、人际关系的困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冲突、交往恐怖、沟通不良。 4、学习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引起紧张焦虑。 5、求职择业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碍问题 高校扩大招生圆了很多青年学子的大学梦,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就业的困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种类及常见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种类及常见心理问题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学习、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有以下十项: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

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课题研究体会(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模糊认识 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出现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能迅速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学生一旦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由此引发的负面现象时,教师、家长却不懂得结合学生所处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从心理方面分析和处理。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了解甚少。不能认清“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认识不到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如:中考前的心理辅导讲座,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是中等生存在心理焦虑现象较严重,讲座时,部分班级只让学习成绩较差者参与听讲座,理由是怕耽误学习。另外,学生也羞于参与心理咨询活动,总认为心理有障碍是见不得人的事。 (二)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没有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由课任教师或班主任老师兼任,他们一是专业学科任务重,心理辅导经验不足;二是没有新知识、新理念支撑,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所作所为班主

任是最有发言权的,班主任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对班主任的培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没有系统的、具有实用性的理论基础。那么班主任老师该如何发现学生的心理疾病,如何判断学生有心理疾病,如何调控、疏导,就没有理论支撑。 (三)教师家长、学校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据调查学生流失辍学,并非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对家长产生不理解的情绪。厌学只是作为一种现象外在的表现出来。个别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走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种种问题。而教师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学生及家长对此事实上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自暴自弃;家长们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便生成了品学不优的学生。因此,一定要呼吁全社会要大兴心理健康教育之风,让全社会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大家明白,心灵的成长比学业上的成功更重要。 (四)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错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医、德育工作混在一起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资金投入上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不能满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如:相关的报刊、专业书籍拥有量不足,评价激励措施不明确,设备配臵不到位,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 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心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精选.)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一些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早婚早恋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 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的关系

最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我的烦恼一个字——慢 我的烦恼就是一个字——慢。它不仅是我的烦恼,也“顺便”给妈妈、老师带来了烦恼。 从上幼儿园时起,老师和妈妈就发现我很慢。从那时起到现在,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听见“快起床”;穿衣服时,就听见“快穿”;刷牙时,就听见“快刷”;吃早饭时,就听见“快吃”……这一早晨的“快声”还是没让我快起来。到了学校里,没有了妈妈的“快声”,我做得更慢了。放学回家路上,妈妈叫我“快走”;回家后,写作业时,又听见“快写”;吃晚饭时,又听见“快吃”;睡觉时又听见“快睡”。就这样,我的每一天在快声中开始,在快声中结束。就这样,我还是没有快多少。 以下是《我好累》的原文,希望这稚嫩的呼声能引起智者的思虑: 高中生活使我感到每走一步都好累,许多迎面而来的困难都还没有解决,希望没有了,应该说,从一开始就没有希望,哪来的失望? 每天有无数的“白版”等着我去把它们变成“花版”,“之乎者也”还未念完,English 已“从天而降”,送走了“Hello Hello”又迎来了“念经”。未来得及出去“放风”,代数的Mr.L已经开始“攻击”:一个字“做!”,四个字“没得商量”,又得埋头进入xy中…… 一天就匆匆过去了。 当天边还未泛起“鱼肚白”,当忙碌的早晨还未到来,我已经起床了,就这样进入匆匆的一天。负担一天比一天重,人一天比一天累,换来家长的“关心”却是:“你苦了这几年,可以幸福一辈子”,就为了这个“信念”与天地万物匆匆而过。 “我好累!”我发自内心地喊了出来,但代表的却是所有的同龄人。 很累,很烦,为什么?学习累,学习烦。 再请各位老师看一下关于中学生的一些新闻报道。实例一:某地一学生不堪忍受考试压力,寝食难安,得了抑郁症。实例二:高考过后,一考生因没有及时收到成绩,怀疑自己落榜,竟要自寻短见。实例三:相当数量的考生因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变得消极颓废,浑浑噩噩度过剩余的中学时光。实例四:一考生因考后成绩不理想,决定加倍努力,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去学习,结果得了自闭症。实例五:一高中生整天埋头做题,直到有一天,他空闲下来后,他就问自己,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学习,以后泛化开来,做任何事都问为什么,连上厕所也怀疑。医生诊断明显的强迫症。还是学习,成绩惹的祸。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不光是带领学生冲锋陷阵,跨过一座又一座的成绩高山,还要不妨静下来,看看学生是否因为踩死路边的小草而感伤,也要带领他们跨过座座心灵的高山。不过有时想想这也难怪,请大家回忆一下平时和同事是怎么打招呼的?你们肯定会问:“最近怎样啊?”“身体怎样?”要么就是,怎么样,在哪发财啊?而很少会问心理怎样啊?遇见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如果现在正走过来你班上的一位学生,你会怎么和他打招呼?见到你的学生你会问作业做了没有啊?今天上课听懂吗?最近成绩怎么样?却很少有老师问学生今天开心吗?心情怎样啊?更少人会问及今天在学校玩得怎样? 现在的家长也一样,整天想着自己孩子的补学习补身体,补钙、补脑,补铁……,什么脑白金,脑轻松,巨人一号,生命一号。。。。等等。当许多家庭和老师将培育后代的注意力放在学习和身体上时,却很少关注自己的学生在想什么,想要什么,他们的心理素质怎样?目前,我国有8%到10%的儿童有心理疾病,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17岁以下的青少年现有3000万人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低龄化自杀已经成为青少年死亡的

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近年来,大学院校事件频发,暴露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年,云南昆明云南大学北院鼎鑫学生生活区“马加爵事件”,同室人被杀,案犯马加爵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年,长沙“天之骄子”罗吉军和卓科跨省抢劫杀人,制造了震惊国内的“·”案件,被处以极刑年,复旦大学学生林某因琐事在饮水机中投毒,致使同室室友黄洋死亡,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据调查显示,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导致休学、退学的人数,在休学、退学大学生中占到了左右,而在全体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的比例也高达左右. 以上的案例只是大学生犯罪的极少案例,但是也暴露出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的本身在环境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 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人际交往问题 现代大学院校,被誉为“小社会”.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中形成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能够灵活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实际上人际交往是一种心理上双向互动,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那么,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出现了,“如何建立顺畅和谐的人际关系”. 但是大学生个性特征不同,青春期固有的敏感和冲动,待人接物态度不同,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从而产生焦虑、烦燥、困惑、甚至仇视社会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由成长. 与个别人难以处好关系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中有和同学关系、寝室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有关.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冲突.高校和普通的中学不同,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一些学生很难包容别人的生活习惯,在一个团体彼此就容易产生矛盾.一些高校的学生会特别在意这些细小的问题.通常是一些非常细小的问题导致了关系的恶化,有的大学生总觉得其他人说话做事是针对自己,是看不起自己,有的学生则习惯歪曲的理解别人的言行,缺乏包容.也总是从消极方面考虑问题. 缺少知心朋友,缺乏倾诉对象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交往需要是指一个人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需要,它是精神需要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一、前言 中学阶段,是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的时期,也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伴随着成长的欣喜、生活的苦恼、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吸引,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年轻的心变的十分敏感和冲动。 二、常见问题分类 在这个时期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解决方法: 1、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训练。 2、克服学习惰性。 3、动之以情,增加"感情投资"。 4、增强心理相容,心理协调程度。 5、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 6、加强课外辅导。 7、增强鼓励、期望和热情的期待、关心。

8、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遵守纪律,克服困难的意志培训。学生的潜能和其他优势,唤醒他们的自信心,转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坚定继续努力的决心,启动他们的学习动力系统,促使其彻底转变。 (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和睦良好的家庭能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父母不和或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父母关系不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解决方法: 1、建立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对于攻击性学生,家长和教师特别要提供和谐环境,以避免争执、冲突等不协调关系的存在。 2、采用集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矫治等方法减少学生攻击行为。如果两个学生打架,就可以让他们用互换角色的方法在小组或全班面前讨论,以了解每个问题争执的两面及其处理技巧,然后集体讨论。 3、锻炼学生对挫折的忍受性。攻击型学生多容易冲动,碰到挫折、遇到不满无法忍耐。增强对挫折的忍受性可减少冲动行为。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如何面对和解决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和适应。 二、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这一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理困惑只是成长正常状态,没有问题哪有成长可言,因而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忧人。 2、不要急于“诊断”。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调查报告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调查报告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调查报告》行知初级中学戴文兵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 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 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 1987年7月通过有关部门鉴定的“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 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2961名学生中,有16.7%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度上升,其中初中 生为13.76%.我们用自制的问卷在本校抽取了500多名中学生进行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虽有6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 生属基本正常范围,但也有5―10%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5%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以上情况说明中学生确实存 在着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时期,他们生理上急剧变化,心理动荡发展,学业上紧张繁重,他们所面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的压力相当大. 调查资料显示,20%左右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类型各异的心理障碍:喜怒无常、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缺乏学习成绩不稳定、难以应付挫折、青春封锁心理并 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学生的心理问题给学校与家庭教育带来了极大困难.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压力大,造成精神上萎靡不振 2、 30%的中学生厌学 3、考试焦虑 4、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流露出孤独感。 5、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 6、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孩子孤僻专横性格。 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一是学习压力感;二是偏执,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三是敌对,经常与人抬杠或者有暴力倾向;四是人际关系敏感;五是抑郁,认为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六是焦虑,心里烦躁;七是自我强迫现象,明知没必要做还要做;八是适应不良;九是情绪不稳定;十是心理不平衡,对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感到不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林崇德介绍说,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一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这其中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问题学生中42%是人际交往出了问题。第二类是厌学。因为学习压力太大,造成学习障碍,有千分之四的学生甚至会因为极度厌学而产生学校恐惧症。第三类是不能准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第四类是对生活问题和就业问题感到烦恼。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认为,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家长承担的责任比老师多。“家长参与关注孩子的心理,可以减少75%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俞国良分析,家长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三方面。一是只强调学习,忽视其他教育;二是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三是容易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情绪迁怒到孩子身上。除了家长的原因,“独生”也是造成孩子心理偏差的原因之一。自我中心主义、缺乏团队精神、情感脆弱、社会适应能力差几乎成为独生子女们的通病。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 摘要: 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目录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1、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 (2) 2、人际关系不协调 (2) 3、自信心不足 (2) 4、早恋问题的困扰 (2) 二、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 (2)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2)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3) 3、环境污染 (4)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4) 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 (4)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5)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形式采取多样化 (6)

参考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小学广泛开展的有关心理教育的实践,是社会和教育进步的标志。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中学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的才智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的主宰,培养合格的中学毕业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们对中学生投入的最多,期望也最大。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 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表现在:其一,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扩张。据有关资料显示:80年代中期,南京市15.7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90年代初武汉市有近20%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1999年11月22日,《青年报》刊登文章〈三成中学生心理有问题〉。其二,青少年包括不少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的认识态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不解决,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其三,教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在我国许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萌芽阶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漠,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在高手如林的高中,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高三更为突出。在咨询中不少学生倾说“想到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一旦成绩不好,不能升入大学,哪有脸见人”,“我自认为我学习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试又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习不好,我无脸见老师和校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

大学生人际沟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人际沟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班级:自动1302 学号:131401225姓名:周钧 摘要: 21世纪的大学生就需要沟通,同时,他们又缺乏沟通、不会沟通。众所周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大学生在人际沟通中又会产生很多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沟通中的心理问题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话题并迫切地需要我们给出合理的答案。 关键词:大学生沟通心理问题对策 正文: 人际交往也叫人际沟通,它是指人们为了表达情感、解除内心紧张、获得对方同情和理解,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感情、思想和知识等信息的过程。在交往过程中,由于交往双方的成长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地位、个人需要、交往动机、个性特征等差异会妨碍交往的正常进行,导致交往困难或不顺利,这就是人际交往障碍。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然而,实际上,他们经常为一些人际交往障碍所困扰,据调查,在大学生易见的各种心理问题中,人际交往障碍表现的最为突出,直接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正处于踏进社会的大学生更加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于是,我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提高自身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团结友爱,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 一般来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或不适应是难免的,但如果个体的人际关系严重失调,人际交往时常受阻,就说明存在着交往障碍。大学生常见的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负心理 自负心理就是盲目自大,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自视过高,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自信不是自负,不能过于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这种人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顾及别人,不求于人时,对人没有丝毫的热情,似乎人人都应为他服务,结果落得个门庭冷落。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这种人固执已见,唯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1、厌学 其明显的特征是学习无动力,觉得是为了别人(如家长与老师)而学习。这些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件痛苦的事情,由于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学习习惯差。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字迹潦草,没有复习习惯等。厌学带来的后果是学习成绩差,大多数成为学习困难生。 2、自卑 有这种表现的学生自我意识差,认知也片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要一方面不如别人,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例如,学习成绩不好会自卑,生理上有残疾会自卑,父母下岗会自卑,某些疾病(如口吃)也会自卑,甚至长相不好也会自卑。这种学生总感觉到自己低人一等,畏首畏尾,“弯着腰”过日子。 3、依赖 有这种表现的学生,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在学习上,从小要求家长陪读,一有问题就要问家长:“这道题怎么做?”不肯多动脑筋。生活上,他们自理能力差,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依赖是当代中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4、任性 有这种表现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想要什么就要得到什么,不管这种需要是否合理;达不到目的,就大吵大闹,纠缠不休,直到达到目的为止。还会无端发脾气,情绪起伏很大,情绪好时春风满面,情绪差时暴风骤雨。

5、逆反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反抗权威,拒绝服从教师或家长的正当要求。对学校的校规校纪,他们抱无所谓的态度,不去执行,甚至故意违反。这种现象是一种心理上的抗拒。 6、孤独 这些学生独来独往,不善于与人交往,在同龄人中没有知心朋友。造成孤独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由学习成绩差等原因造成自卑;曾经受到某些刺激,从而认为人是可恶的、不可信任的;性格很内向,不善于交际,不愿意与人交往。 7、行为问题 行为问题有很多方面的表现:有的是逃学、逃夜,离家出走。这些青少年多半是由于学习成绩不良,害怕家长打骂而逃学、逃夜;有的是由于家庭不健全,无人管教造成的;有的是偷窃,这种偷窃行为是从小偷小摸开始的,后来愈演愈烈。多数青少年不是因为家中无钱消费,而是经不起外界物质的引诱,从贪吃贪玩开始,严重的则不能自拔;有的是酗酒、吸烟成癖,玩游戏机成癖;有的是说谎恶习,说起谎来脸不发红心不跳。 总之,这些行为问题与社会上的不良诱惑有关。 8、早恋 在非重点中学和职业技术中学,这种现象尤其严重。有些学生一对对地谈起了恋爱,严重的有性越轨行为,还有的女孩怀了孕,严重影响了学业。青少年的这种行为与影视影响很有关系,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看了淫秽录像片、VCD,就会偏离正常的异性交往,走上邪路。

现在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现在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1.学习压力感。这个问题相当普遍,学生生怕考试成绩不好,“无颜见江东父老”,心理压力过大。2.适应性差。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如同温室的花朵,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适应学校生活和老师的指导方法及团队活动。3.情绪不稳定。专题一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常见问题7随着考试的成绩好坏,情绪忽高忽低,心理十分脆弱。4.人际关系敏感。与别人不合群,同学之间、邻里之间、亲戚之间情感不能沟通,性格内向、孤僻。5.焦虑现象。遇到困难时或考试前,显得精神恍惚、紧张不安。6.抑郁、自卑现象。受到挫折后,表现出情绪低落,孤独感、自卑感严重,没有一点上进心。7.心理不平衡性。常常嫉妒别人学习成绩比自己好,别人各方面比自己强。嫉妒是一种可怕的心理,是一种痛苦又十分有害的心理。8.敌对现象。在受到批评时,容易抬杠、产生敌对情绪。9.偏执现象。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庭中及班级里,处处都以自我为中心。10.厌学 心理学家艾利斯曾提出ABC理论,他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上升,但思维仍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很容易片面地解读事物,从而可能带来负面的自我评价,引起自卑或者自信心不足。 例如,一个单亲母亲在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时常常感到很紧张,其实这不是家长会本身造成紧张的情绪反应,而是那个单亲母亲的非理性信念:“离婚一定是一件很坍台的事情,一定会被老师和其它家长耻笑”。如果当事人能放弃这些非理性信念,她会发觉她更能接受自己,接受他人,不再因参加家长会带来情绪紧张。 非理性信念是理性情绪治疗的中心思想,信念之所以被认为非理性,是因为在我们的人生哲学里,有大多的“应该”、“一定”’“必须”等等的字眼。 有两个人,一个叫乐观,一个叫悲观,一起洗手。开始端来了一盆清水,两个人洗了手,但水还是很干净的。悲观就说:“水还是这么干净,怎么手上的脏物洗不掉啊?”乐观却说:“水还是这么干净,原来我手一点都不脏啊!”几天后,他们又一起洗手,洗完了手,盆里的清水变的很脏了。悲观就说:“水变得这么脏,啊!我手怎么这么脏?”乐观却说:“水变得这么脏,瞧,我把手上的脏物全洗掉了!”学生讨论: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面对同样的结果,不同心态的人,所得出的感受就是不一样。自然地引出ABCDE理论 是啊,概括得十分详细,这也正是我通过学习了解到的。十分准确。我班也有类似的情况。 要学会拒绝别人。 多做放松训练。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决方法1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决方法1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决方法(推荐) 信息来源:扬子晚报 中学生心理问题状况一:初中生入学不能适应 典型案例: 初一新生晓强在去年入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多次和同学动手打架,但原因却往往是一两句不投机的话,或同学间无意的碰撞。 每次打架之后,老师找他谈话他都表示十分后悔,要彻底改正。可过不了一两天,又会出现一起新的打架事件。除此之外,他还多次不交作业,不是说自己不会,就是说时间不够没写完,或是忘了带作业本。课间或自习课上,他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若有所思;有时还紧握双拳表现出一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痛苦状…… 问题分析: 其实晓强同学种种异常表现源于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入学适应不良是新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尤其在初一新生中最为普遍。从小学到中学,面对突然变得紧张的生活和学习,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有的一时间没有了精神支柱,甚至失去信心,产生自我怀疑的消极情绪,变得心情抑郁;有的遇事难以自控,便采取种种激烈的方式来发泄。 预防解决方法: 首先,在新学校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多结识好朋友。参加集体活动一方面能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别的同学很快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另一方面可以结交到新的朋友,让朋友经常帮助、提醒自己,长期下来,就会很轻松的适应初中的生活;其次,对新的变化、新的问题要勇敢地面对,主动去适应新环境,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向父母或老师求助,让他们告诉你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第三,常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每天可以不定时地对自己说“我很快乐”、“我很幸福”、“我又进步了”之类的积极话语。保持愉快的心态,不仅可以减轻你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并且可在学习生活中给你带来正面的影响。 中学生心理问题状况二:跟老师不和 典型案例: 初一学生张华为人特别直,有时候也显得有些桀骜不驯。 刚上初一的时候,课堂上的他常常不能控制自己在课堂上说话,有时候跟老师意见不一样就大声喧哗,甚至与老师胡搅蛮缠,有时导致一堂课有一半时间都在争论。按张华的观点来说,是老师们不能接受意见。最后所有的老师都不愿意上这个班的课,因为大家都觉得张华同学实在是个难剃的刺猬头。班主任家访的时候多次对家长提出这个问题,张华的家长也极为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孩子这样的行为,批评他吧,他说他就是对的,不批评吧,这样下去迟早没老师愿意教他。 问题分析: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孩子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小学的孩子往往对教师充满了敬畏和敬仰,而到了中学以后,很多孩子都以为自己长大了,他们逐步学会了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盲目地顺从老师了。还有一些孩子对老师越来越挑剔了,甚至会因为和老师产生一点小误解而怨恨老师,与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