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一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时间表

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一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时间表
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一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时间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1879年:德,奥匈签订同盟条约;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正式成立:

1892年:法俄签订协定;1904:英法签订协约;1907:英俄签订协议;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引发新的危机。

1912年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巴尔干:欧洲火药桶

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内战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王子被杀,萨拉热窝事件,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演变为第一次世界爆发

1914年8月:德国先占领比利时,向法国发起进攻。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东线,俄军攻入东普鲁士。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德军击败俄军进入俄国,同时俄军击败奥军进入奥地利)形成对峙局面,转入了

持久的阵地战

1914年9月5日:马恩河战役。(英军总司令霞飞调动英法联军)与德国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1914年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绞肉机)(出动飞机潜艇,使用毒气弹)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1916年5月底:日德兰海战。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英德)(大炮巨舰的高峰)

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地狱)一战中规模最大的陆战。(英国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

1917年:北洋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1917年日本加入协约国。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合约

1918年,战争进入最后阶段

1918年3月:俄、德国签约停战协议《布列斯特合约》。

1918年3月到7月,德军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有一定成果,很快被协约国阻止;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任命法国元帅福熙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

1918年,协约国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战线推至马恩河一线。

1918年9月至10月: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在法德边界修建的“兴登堡防线”,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1918年10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兵变。

1918年11月9日,柏林工人起义,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约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1922年10月,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在意大利执政,建立起第一个法西斯政权

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31年,西班牙成立共和国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终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1933年1月:希特勒为德国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建立。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合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国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的人民阵线上台执政

1936年5月:意大利攻陷埃萨尔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德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柏林—罗马轴心”形成。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听命于军部法西斯势力,初步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亚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

1937年近卫文磨上台,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台儿庄大捷。

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撕毁《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奥合并条款。

1938年9月,英法德奥慕尼黑会议,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绥靖政策的顶端。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阿克: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

1939年佛朗哥在西班牙建立法西斯独裁政府。

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同年8月,英、法、苏把谈判重点转到急需解决的军事问题上。最终未取得实质性结果,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次努力失败)1939年8月:苏德在莫斯科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华沙于9月底沦陷,苏联趁机东扩,占领波兰东部)

1939年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5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

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1940年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

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丘吉尔出任英国首

1940年6月,德军发起总攻,意大利向英国法国宣战,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英国使用最高射炮和先进的雷达设施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

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1940年9月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美国迅速采取措施,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冻结资产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在柏林签定《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1941年保加利亚,匈牙利,

罗马尼亚相继加入。

1941年3月,美国通过《租借法》。同时,美英确定了战后“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北大西洋纽芬兰会晤,发表了《大西洋宪章》

1941年9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三大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联合行动)

1941年9月30日,德军进攻莫斯科,即莫斯科保卫战。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

1941年10月,日本主战派代表、陆军大将东条英机组阁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8日下午,美英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莫斯科战役失败,(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

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1941年年底,在盟军的帮助下,埃塞俄比亚获得解放

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美国、英国,苏联、中华民国、澳大利亚、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等26国联合起来,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

形成。

1942年4月,美国舰载飞机对日本东京、横滨进行轰炸

1942年5月,日军已占领泰国、香港、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缅甸、荷属东印度,以及太平洋和大洋洲的许多岛屿

1942年6月4日,日军向中途岛发动进攻(中途岛战役后,日本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苏联胜利,成为二战转折点。

1942年8月,太平洋战争的美军率先展开反攻,夺占所罗门群岛的瓜岛(日军撤退)(到1945

年初,美军已收复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律宾,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2年10月:英国蒙哥马利将军在埃及发动大规模反攻,击败德意。北非战场形势逆转。

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

1943年7月,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新政府与美英进行秘密谈判,最先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配备虎式、豹式坦克。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发生了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1943年11月:《开罗宣言》,日本应归还中国领土,中国收复领土权利得到国际认可。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德黑兰会议(决定1944年5月有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就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讨论)1944年1月苏军对德军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基本收复了全部国土,并进入东南欧地区追击德寇,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霸王行动“霸王行动”(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由艾森豪威尔指挥),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全面溃败。

1944年8月:巴黎光复。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

1945年4月25日,美国军队将意大利解放{意大利的解放日}(4月,美苏在易北河会师)

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身亡。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结束。

1945年4月,美军先后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同时盟军对日本本土大规模轰炸

1945年7月:苏美英会晤,以中美英的名义发表《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投降,日本负隅顽抗。1946年6月4日:日本向中途岛进攻。失败,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年11月——1946年10月1日:纽伦堡审判。

1946年5月东京审判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3 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 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6)第一世界大战的标志:奥匈帝国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两大阵营:三国同盟:德(核心)、奥、意(1882年)三国协约:英(核心)、法、俄(1907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团形成 客观原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科技进步成果运用与军事。 实质原因: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可能性):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 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⑶现实条件(必然性):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 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欧陆均势政策:指英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无需履行固定军事义务,束缚自己。 原因:(1)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实力强大,海上霸权。(2)地理位置岛国,为免受战争威胁,保证自己安全。(3)维持欧陆均势,便于自己插手于欧洲事务。 4、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地理位置重要(2)奥斯曼的衰落(3)民族关系复杂(4)列强争夺与插手(主要) 5、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6、第一次世界战争的特点----旷日持久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演变为一场持久战?(1)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2)装备的限制,防守武器优越于进攻武器(3)军队机动能力差,后勤保障能力低(4)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原因)---(1)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均优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2)同盟国则相对较弱。 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 西线(主要战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法国军队-------德国军队 东线(主要战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军队 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 8? 第一阶段:

高中历史选修3时间表

1879 德奥同盟 1882 德奥意同盟 1892 法俄协约 1904 法英协约 1907 英俄协约 1908 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1912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1913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4.6.28 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 1914.7.28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8 西线:德攻入法国东线:俄军攻入东普鲁士1914.9.5 马恩河战役 1914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1915 奥匈进攻俄国 1916.2 凡尔登战役 1916.5底日德兰海战 1916.6 索姆河战役 1917.2 德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1917.4 美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 1917.8 中国参战 1918.3 苏俄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 1918.3-7 德国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 1918.7 协约国在西线第一次大反攻,把战线推进马恩河一 线 1918.9底-10初协约国突破兴登堡防线同盟国开始瓦解 1918.10底德国基尔港水兵兵变 1918.11.9 柏林工人起义威廉二世退位 1918.11.11 停战协议签订 1919.1.18 巴黎和会开幕 1919.4 《国联盟约》写入凡尔赛和约 1919.6.28 《凡尔赛和约》 1920.1 国联成立 1921.11.12 《四国条约》 1922.2 《五国条约》 《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附约》会外《九国公约》 1929-1933 经济危机 1931.9.18 东北九一八事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1932 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1933.1 希特勒上台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1935 德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1936 德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2019·郑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对峙,国际形势日益紧张,世界和平运动进入高潮。1900年以来,欧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会除在议会内部进行斗争、拒绝投票通过军事法案和军事预算的一切费用之外,还发动工人群众进行反战宣言,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也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示威游行。1907年召开海牙和平会议,着重讨论战争法规问题并缔结了多项公约,在国际法上构成了若干限制战争的手段。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美国家约有100万人参加过为和平募集资金、宣传和平并游说政客等和平活动。但是,在战前愈发狂热的民族利己主义、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宣传面前,要求和平的呼声远不足以对现实政治产生重大影响,而大多数政治家和军事家也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因此,当1914年8月欧洲各国为了一个具体国家之间的争端而宣布参加这场帝国主义战争时,往往能看到聚集在这些国家的人群欢呼雀跃。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扩展沉重打击了战前世界和平运动。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 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和平运动“进入高潮”的主要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和平运动遭受沉重打击的原因。(9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对峙,国际形势日益紧张”得出结论;根据材料中“在战前愈发狂热的民族利己主义、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宣传面前,要求和平的呼声远不足以对现实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得出一些欧洲民众狭隘的爱国主义表现严重制约和平运动的进展;根据材料“大多数政治家和军事家也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得出资产阶级政府及实权人物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 答案:(1)主要表现:工人阶级是反战运动的主力军;有关限制战争的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平运动初具世界规模,波及国家多。 (2)原因:欧洲两大军事军团的形成与对峙,国际局势日趋紧张;一些欧洲民众狭隘的爱国主义表现严重制约和平运动的进展;资产阶级政府及实权人物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世界和平运动组织涣散,难以保证各国的协调统一。 2.(2019·广东百校联考)(15分) 材料一在德波战争中德国势如破竹的情况下,苏联却迟迟不肯出兵……德国是处在趋向于立刻结束战争并达到和平的国家地位中,而那在昨天还高喊反对侵略的英国和法国,却主张继续战争而反对缔结和约。英美等国直到法国被击败后才想到联合苏联。1940年,以反共著称的丘吉尔给斯大林写了乞求联合的信。但苏联的愿望是让各方立即达成和解而实现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案:3.3走向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希特勒提出对捷克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英、法、苏三国谈判及破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理解: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等内容的讲述,认识资本主义大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3、运用:通过对“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概括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 2、问题探究:结合前一课及本课的内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制止的原因。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正确评价该条约的作用,即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意图,使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以牺牲他国为代价,为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而实行的纵容侵略的政策;对战争爆发起到了加速和扩大的作用。 2、“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课时:1.5节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采取问题式导入: 师: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课的内容思考并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哪些因素有关? 生:(回忆,回答):法西斯专政在德、日等国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

师: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共同特点: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局部扩张为什么没能被制止呢? 生:(回忆,回答):因为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进行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贫穷落后,无力遏止法西斯势力的全面侵略。 师:这样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有人却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导言。 师: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它历时6年,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扩展到40个国家的国土,有61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参战。对于这样一场战争,丘吉尔却认为它根本没必要进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个结论是言之有据还是空穴来风,答案就在本课的内容中。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概念:英、法、美等西方大国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企图“祸水东引”。 2、运用: (1)李顿调查团:迁就日本,既不同意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同意中国收复东北,而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民政府向国联行政院控告日本侵略。国联向中日两国发出内容相同的电报,要求双方立即撤退军队,又成立有英、美、法、意、德5国代表参加的调查团,以英国驻国联代表李顿为团长,到中国东北调查“中日冲突的根源”。经过半年多的活动,调查团于1932年10月公布调查报告,虽承认“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否认日本的军事行动是“合法的自卫手段”,指出伪满洲国是日本炮制的傀儡政府,但又认为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是“中日双方冲突的重要原因”,说中国革命运动“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并认为“从苏联来的共产主义目前的传播”是研究东北问题“具有根本重要性的因素”,因之“日本之欲谋阻止满洲被利用为攻击日本的根据……日本欲有采取适当军事行动的能力,吾人均可承认。”报告书既不同意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同意中国收复东北,而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由中日和第三国派员组成顾问委员会,其中“日本人应占重要比例”,外国顾问握有重要权力,中日军队都撤出东北,由外国教官协助组织宪警维持秩序。这个方案反映了西方大国企图达到变日本独占的东北为列强共管的殖民地的目的。日本于1933年声称在“关于建立远东永久和平的政策问题”上与国联“有深刻

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时间表

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 时间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1879年:德,奥匈签订同盟条约;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正式成立: 1892年:法俄签订协定;1904:英法签订协约;1907:英俄签订协议;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引发新的危机。 1912年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巴尔干:欧洲火药桶 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内战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王子被杀,萨拉热窝事件,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演变为第一次世界爆发 1914年8月:德国先占领比利时,向法国发起进攻。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东线,俄军攻入东普鲁士。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德军击败俄军进入俄国,同时俄军击败奥军进入奥地利)形成对峙局面,转入了 持久的阵地战 1914年9月5日:马恩河战役。(英军总司令霞飞调动英法联军)与德国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1914年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绞肉机)(出动飞机潜艇,使用毒气弹)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1916年5月底:日德兰海战。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英德)(大炮巨舰的高峰)

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地狱)一战中规模最大的陆战。(英国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 1917年:北洋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1917年日本加入协约国。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合约 1918年,战争进入最后阶段 1918年3月:俄、德国签约停战协议《布列斯特合约》。 1918年3月到7月,德军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有一定成果,很快被协约国阻止;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任命法国元帅福熙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 1918年,协约国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战线推至马恩河一线。 1918年9月至10月: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在法德边界修建的“兴登堡防线”,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1918年10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兵变。 1918年11月9日,柏林工人起义,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约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1922年10月,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在意大利执政,建立起第一个法西斯政权 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31年,西班牙成立共和国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终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一

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 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 势力平衡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上的重要战役有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索姆河战役④色当战役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 ②③④ 3、一战前夕,科技发明运用到武器研制上,相继问世的新武器中不包括 A.潜艇 B.飞机 C.坦克 D.原子弹 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 面 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C.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崩溃 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5、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6、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 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此话的含义是指巴黎和会上A.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B.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C.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D.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8. 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状况不包括() A. 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 激烈B.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C.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异常尖锐9.下列条约中,对英国打击最大,对美国最为有 利的是() A. 四国条约B.五国海军条约 C. 九国条约 D. 凡尔赛和约 10、《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缔约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 B.用和平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C.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11.关于30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 到挑战,逐步崩溃B.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局部战争开始C.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D.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2.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 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13.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一事实①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②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③表明了英法美的绥靖意图④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 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14.1936年8月法国政府声明:“法西斯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 政的一切干涉。”这表明法国政府 A.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 B.支持西班

世界史重大事件时间表(完整版)

大学世界史重大事件时间表(完整版)适用于大学、高中、初中生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 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73-71年 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 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 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 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罗统一朝鲜

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 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纪 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1358年法国农民起义 1381年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十五世纪桑海兴起 十五世纪晚期 英法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圈地运动开始 1480年俄罗斯摆脱蒙古控制 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 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航地球 十六世纪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亚、美强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农民起义 1588年 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592-1598年朝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卫国战争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英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沙俄在西伯利亚修建侵略扩张的基地—雅库次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年 英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689年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

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时间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1879年:德,奥匈签订同盟条约;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正式成立: 1892年:法俄签订协定;1904:英法签订协约;1907:英俄签订协议;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引发新的危机。 1912年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巴尔干:欧洲火药桶 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内战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王子被杀,萨拉热窝事件,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演变为第一次世界爆发 1914年8月:德国先占领比利时,向法国发起进攻。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东线,俄军攻入东普鲁士。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德军击败俄军进入俄国,同时俄军击败奥军进入奥地利)形成对峙局面,转入了 持久的阵地战 1914年9月5日:马恩河战役。(英军总司令霞飞调动英法联军)与德国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1914年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绞肉机)(出动飞机潜艇,使用毒气弹)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1916年5月底:日德兰海战。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英德)(大炮巨舰的高峰) 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地狱)一战中规模最大的陆战。(英国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 1917年:北洋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1917年日本加入协约国。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合约 1918年,战争进入最后阶段 1918年3月:俄、德国签约停战协议《布列斯特合约》。 1918年3月到7月,德军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有一定成果,很快被协约国阻止;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任命法国元帅福熙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 1918年,协约国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战线推至马恩河一线。 1918年9月至10月: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在法德边界修建的“兴登堡防线”,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1918年10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兵变。 1918年11月9日,柏林工人起义,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约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高二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三) : 20世纪以来,时代的变化使得战争与和平出现了新的特点: 1、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人类社会在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2、一战后,出现了短暂的和平。二战后,出现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3、核武器既是毁灭地球的武器,也是制约战争的因素。 4、 20世纪下半期,局部战争和地区性冲突不断 5、人类渴望和平。和平思想、和平运动,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 6、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霸权主义,是指强国、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径。“强权就是真理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一、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本目的讲授思路是:问题导学,让学生理解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引起的。 阅读教材第一目,回答以下问题: 1、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 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占领殖民地时期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也就是说,对于市场的需要、对于市场的争夺,是资本主义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对市场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在世界范围内占领殖民地,把殖民地变为他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殖民扩张和掠夺式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依据教材第2、3段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有哪些? (1)科学成为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1)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企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等背景下,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经济飞速发展。 (2)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 (3)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 (4)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上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同时世界连成一个整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建立起来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读教材表格,从中发现什么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由此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什么? 现象:列强的经济实力和它占有的殖民地的多少是不相符的。 反映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这种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局面?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德国,同老牌殖民帝国英法战展开了争夺殖民地、重新分割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本目的讲授思路:以教师的精讲为主,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轮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如何形成的。最好结合图示。 (一)、三国同盟 1、形成的原因 (1)在历史上,法德多次发生战争。两国是宿敌。 (2)普法战争削弱了法国,法国时刻准备复仇 (3)德国外交的首要目的是防范法国,为了防范法国、夺取欧洲及世界霸权,德国力图构筑以自

高中历史选修3知识点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2.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交战双方: 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国。 4、经过: 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 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 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 5、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的原因: ⑴协约国的成败与美国利益相关 ⑵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危害较大 ⑶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6、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 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 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7、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 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⑴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 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③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 美日的崛起体现在: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 ⑵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参战国的革命与独立

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概要

历史必修三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28- 1918.11.11)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世界已经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 和技术基础,也是战争更加残酷 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空前激烈,会影响到它们控制下的小国、殖民 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为什么经济发展迅速? (1)普法战争后得到法国的大笔赔款——资金 (2)得自法国割让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原料 (3)后起之秀,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4.法德、英德、俄奥之间矛盾的核心是什么? (1)法德矛盾的核心——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 (2)英德矛盾的核心——英国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争夺制海权和殖民地(最主要的矛盾) (3)俄奥矛盾的核心——对巴尔干半岛的争 【注】矛盾演进顺序:英法(七年战争)→法俄(拿破仑远征俄国)→法德(普法战争)→英德 5.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 (1)同盟国集团:1879——德奥同盟;1882——德、奥、意三国同盟建立 (2)协约国集团:1892——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标志: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1904——英法协定;1907——英俄协定(标志: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7.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影响是? 原因: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 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 影响:首先,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的直接援助。 其次,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大量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战场。 最后,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参战,后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形成了对同盟国 的绝对优势。

高中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知识点精细归纳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⒉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⒊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国。 ⒋时间:1914年——1918年⒌主战场:欧洲⒍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南线: 5、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 6、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的原因: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 7、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8、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 9、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⑴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③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美日的崛起体现在: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⑵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参战国的革命与独立:①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影响欧美工人运动②德国与匈牙利:分别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是失败的伟大尝试; ③中东欧政治版图发生剧变:一战摧毁了四个帝国—德俄奥匈奥斯曼,诞生了一批独立国家;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①原因:列强的奴役与掠夺,激化民族矛盾;宗主国放松控制使本国新兴阶级力量的壮大;②影响: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基础;⑶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①一战成为一系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提纲复习学案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 1.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斗争 ①三大主要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3)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夫妇,史称萨拉热窝事件。 2.一战的爆发 (1)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法、德、英很快参战,大战全面爆发。 (2)交战双方:两大军事同盟 ①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意大利、日本、美国、中国。 ②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 3.战争的进程 (1)第一阶段(1914年) ①西线:马恩河战役(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施里芬计划破产,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②东线:东普鲁士战役(德、俄互有胜负,进入相持阶段)。 ③1914年东西两线的战事进入持久的阵地战。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 ①1915年战况:战争重心转移到东线,德国想一举击溃俄国,但未达到目的,德国计划再次落空。 ②1916年战况: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英首用坦克);海上爆发日德兰海战(英德海军最大规模的海战)。 (3)第三阶段(1917-1918年) ①美国参战: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 ②中国的参战:北洋政府派出大批民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③苏俄的退出: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④同盟国集团的失败:1918年11月11日德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练习题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练习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题10分,第2题14分,第3题14分,4题15分,共53分) 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伯伦曾几度向威廉二世做出结盟的姿态。1898年,张伯伦曾向德国表示:?我们应该向俄国说,你要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们准备承认这一点,但是你不要走得太远了。中国的其他地方应当由我们联合保护。?威廉二世斩钉截铁地说:?张伯伦不应该忘记,在东普鲁士,我有一个德国师团在抵御着三个俄国军团和九个师团,那儿可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也不是英国的装甲舰能到的地方。 材料二 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欧洲各国显要云集伦敦。在一个公众场合,甘本(法国驻英大使)被威廉二世截住了。威廉二世对甘本说:?你应该知道,我对你的国家的感情。我认为对欧洲的和平来说,法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希望法国强大,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请告诉我,我会给你们帮助的。?甘本说:?对陛下的关心我非常感动,我会向巴黎报告的。但是法国希望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我希望而且也相信法国永远不会需要陛下的帮助。? 材料三 1896年,威廉二世在给大臣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们现在背上了大量的殖民地……因为这些殖民地使我们与英国继续不断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在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我们的报纸在天天宣传这种斗争。? 材料四 1904年的英法协约给了德国沉重的打击,德国决策者们从来没有想到英法这两个殖民地利益上势不两立的国家会走到一起。在俾斯麦之后担任德国外交枢密顾问的霍尔斯泰做了完全错误的估计,他始终认为不可能英法接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为什么要主动与德国结盟?威廉二世拒绝同英国结盟的理由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甘本拒绝威廉二世“帮助”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实际原因是什么?(2分)

历史选修战争与和平时间表

1879 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1882 德、奥、意三国同盟(同盟国) 1892 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1904 英法结盟 1907 英、法、俄三国协约(协约国),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1941.6.28 萨拉热窝谋杀事件(一战导火索) 1941.7.28 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9 马恩河战役(法—德) 1915 德奥击溃俄国计划失败 1916.2 凡尔登战役(法—德);无限制潜艇战 .5 日德兰海战(英—德) .6 索姆河战役(英法—德) 1917.4 美国加入协约国 中国加入协约国 苏俄《和平法令》 1918 《布列斯特和约》(苏俄与同盟国) 1918.11.11 《停战协定》,一战结束 1919.1.18 巴黎和会 .6.28 《凡尔赛和约》 1920—1946 国联 1921.11.12 《四国条约》 1922.2 《五国条约》 《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 《九国公约》 .4 《拉巴洛条约》(苏德) 1923.1 法、比占领德国鲁尔区失败 1924 《日内瓦议定书》 1925.10 《相互保证公约》《仲裁条约》=>《洛迦诺公约》 1928.8 《非战公约》 1929—1933 经济危机 1931 九一八事变 1932 德国纳粹党上台 1933 希特勒成总理,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德国退出国联 1935 德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0 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 1936 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日本广田弘毅上台组阁,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5 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7—1939 西班牙内战 .10 德意《柏林协定》“柏林—罗马轴心” .11 德日《反共产协定》“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1938 中日四大会战 .9 慕尼黑阴谋

高二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单元主题】和平与战争、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更昭示 了和平与正义的可贵;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具有现代战争 特征;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也改变人类文明的状态。 (一)、二战爆发的原因 原因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原因) 一、危机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 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金融危机。 二、危机的表现和影响 1.股市崩溃、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业下降、外 贸缩减、工人失业、经济危机导致国内政治危机。 2.危机导致新的资本主义模式和世界大战:为摆脱 危机,各国选择不同发展道路。英国利用殖民体系建立 排他性的经济集团,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全面干预 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德、日则走上法西斯道路,企图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市场,成为世界大战的策 源地。

三、危机的特点 1.来势凶猛。2.影响范围广。3.持续时间长。4.破坏性强。 四、德日法西斯上台 1.德国法西斯通过政党和民主选举途径上台(1)上台原因:A凡尔赛体系种下民族复仇恶果;B 德国经济脆弱(海外市场狭窄、过度依赖美国资本);C 国内矛盾激化,垄断资产阶级渴望建立独裁政府;D纳 粹党的欺骗宣传(种族优胜论、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E军国主义和民主传统淡薄的历史传统[“三大主义” (民族、军国、专制)气氛浓厚。] (2)上台标志和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1933年1月希特勒被任命为政府总理。 (3)撕毁《凡尔赛和约》,破坏凡尔赛体系:1935年实行义务兵役制,1936年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2.日本法西斯通过军部的一系列行动扩大影响,最终上台 (1)上台原因:A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 危机深重,国内矛盾尖锐,渴望转嫁危机;B军部策划 政变、对中国的9.18事变等恐怖事件,逐步影响政府; C日本天皇专制传统和对外侵略的国策;D华盛顿体系的压制。

高中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测试题

2012级高二历史第七学段周练(8)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70分) 1.“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2.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 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发生在 A.德俄之间 B.德法之间 C.英德法之间 D.俄奥之间 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上的重要战役有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索姆 河战役④色当战役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5. 一战前夕,科技发明运用到武器研制上,相继问世的新武器中不包括 A.潜艇 B.飞机 C.坦克 D.原子弹 6. 右图是一战时期留下的著名照片——福熙车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着帝国主义的矛盾得到解决,和平实现 B.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C.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重重 D.图中的元帅认识到了《凡尔赛和约》的危险 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C.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崩溃 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8.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损失不包括 A.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精神 B.对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产生怀疑C.忧心仲仲,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D.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9. 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是 A.国际电讯联盟 B. 万国邮政联盟 C.国际联盟 D.联合国 10. 一战给欧洲带来的影响有①使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减弱②引发了欧洲地区的无 产阶级革命运动③动摇了欧洲的国际地位④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 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12.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 ②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④以“委任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