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镇海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必修1)

浙江省镇海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必修1)
浙江省镇海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必修1)

必修一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考纲: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阅读内容:

★基础知识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①的和平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

(2)“②”,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③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国际背景(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国内背景: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即将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问题思考

1、建国初期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如何理解“一边倒”?

⑴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

①从国家性质看: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

②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和封锁政策。

③从革命斗争经验看: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④从目的看: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⑵对“一边倒”方针的理解:所谓“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

将坚定地站在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的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

一条政治路线,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条件地倒向苏联一边;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

同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三大政策”的不同?

⑴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

⑵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故具有包容性和开

放性特点。

⑶从影响上看,三大政策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提出背景、提出意义?

⑴含义:

同:①共同遭遇:都曾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共同任务和愿望: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和维护世界和平

的共同愿望;

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⑵提出背景:帝国主义对会议干扰破坏,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

这些因素的存在使会议有可能走向歧途。

⑶提出意义:

对会议: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对中国外交: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拓展延伸

1、专题总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外交开创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第二阶段:中国外交重大突破时期(20世纪70年代)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2、本课课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

3、本课知识结构:

外交政策(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及方针“另起炉灶”

建国初期外交方针(策略)“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1949--1955年) 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外交活动及成就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

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 )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2. 1950年,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占到当年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7.3%,此后基本呈逐年下降趋

势。1951年—1956年的六年间分别是49%、28.4%、35.4%、25.8%、25.7%、34.2%。导致这种

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纷纷撤离 B.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C.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D.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

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

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

态度对待我们的”,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 )

①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②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建交

③指与外国(主要指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条件

④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4.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

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绝无例外。”

对于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B.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形势做出的正确选择

C.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

D.“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5.右图是见证中苏友谊的一幅照片。照片中的历史性

会晤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中苏正式建交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中苏结成抗美援朝同盟

D.中苏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积极同领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C.解决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问题

D.推行“一大片”外交方针,积极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7.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

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

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

8.下列关于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会议旨在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C.会议最终就朝鲜停战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 D.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

9.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挖苦道:这个传说中的周恩来是何许人也?不久,周恩来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成功的促进了有色人种的团结,并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材料中所说的“进

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的会议是指………………………………………………………(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会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0.斯塔夫里阿洛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

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

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指…………………………………( )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展到每个城市、村庄和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20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下列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②万隆会议召开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清国大皇帝陛下暨大俄国大皇帝陛下,因欲保守东方现在和局,不使日后别国再有侵占

亚洲大地之事,决计订立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日本入侵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

陆海军及军火、粮食互相援助;当开战时,如遇紧要之事,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中国

允许华俄道胜银行接造一条由黑龙江、吉林至海参崴的铁路,无论战时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

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

——摘自1896年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材料二“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

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

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摘自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三“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为永久和

平、世代友好的边界。……缔约双方将根据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及本国法律在促进实现

人权和基本自

由方面进行合作……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双方作为其它国际条约参加国的权利和义务,也不针对任何第

三国。……”

——摘自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的背景,分析该条约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并结合中俄(苏)关系的变化谈谈对我们今天处理

国家关系的启示?

附: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①独立自主②一边倒③1950 ④和平共处⑤朝鲜⑥1955 ⑦求同存异

二、练习巩固

1.C 2.D 3.D 4.A 5.B 6.B 7.C 8.C 9.C 10.A 11.B

12.

(1)答:背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联俄制日”,而俄国也希望在东北扩张势力。

影响:中国东北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日俄矛盾激化;中国主权进一步伤失。(2)答:战后美苏冷战对峙;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苏联支持中国。

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争取苏联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支援。

(3)答:外交政策:清政府实行“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新时期摒弃了冷战思维,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或睦邻友好合作政策)。

启示:外交政策要结合国情,维护国家利益;要加强经济建设,增强国立,弱国无外交(结合

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

★考点: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基本史实和意义

2.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主要事实和主要影响。

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

(1)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10)(教材P89—90)

▲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②第三世界国家支持。③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④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

▲概况:_____年10月25日,_____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意义:①宣告美国_____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②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问题:

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用“恢复”而不是用其他“加入”之类的提法?【答案提示】台湾国民党集团一直占据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按照国际法,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作为合法政府享有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

(2)_______——打开外交新局面的关键(教材P90—91)

▲进程:①1971年,美乒乓球队访华“____”,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②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③___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④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__年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利益。

②从中国方面看: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开外交新局面;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③从美国方面看:建国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意义:①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困境,出现了第三次建交高潮。

(3)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

▲原因: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中国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增强;日本要求取得政治经济竞争有利地位。

▲进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联合声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影响: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巩固练习】

1.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已50多年。“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长期以来非洲人民给予中国宝贵而坚定的支持。非洲人民对中国最有力的支持是A.在中国独立之初,最早承认中国

B.亚非会议上和中国荣辱与共、风雨同舟

C.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和中国南北对话,推动全球经济均衡

2.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3.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4.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是推动中美关系趋于解冻的因素之一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

5.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湖州二中黄锁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六章专题测试

一、判断题 题目1 1、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成为中国共产党改变农村土地结构,稳定社会局面的重要手段。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 2、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国内的任务就是消灭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 3、毛泽东主席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鞭辟入里地分析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性质及危害。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 4、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入城仪式上解放军穿过东交民巷,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5 5、《北京条约》中规定列强在东交民巷享有的一系列“特权”包括:东交民巷不许中国人居住,不准设立中国衙署,其行政管理权与驻兵权完全属于列强,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6 6、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结成国际统一战线的外交策略。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7 7、1952年10月26日,由西铺村23户贫农组成的第一个集体生产合作社正式成立。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8 8、由于西铺村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时村民都比较穷,凑起来只有三条驴腿的牲畜股,没有农具和车辆,因此被人们称做“三个驴腿”穷棒子社。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9 9、1993年3月,作为“红色资本家”最典型代表的荣毅仁出任国家副主席,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肝胆相照和荣辱与共。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0 10、在取得抗美援朝胜利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于在1957年底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的大部分指标,取得了工业建设的一大奇迹。 选择一项: 对 错 二、单选题 题目11 1、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归国家经营,使得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重新掌握了经济命脉,为巩固新政权提供了必要的()。 选择一项: A. 经济基础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课形考任务6(专题测验六)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课形考任务6(专题测验六)答案: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网络课形考任务 6(专题测验六) 答案专题测验六 一、判断题 题目 1 1、新中国成立后, 土地改革成为中国共产党改变农村土地结构,稳定社会局面的重要手段。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2 2、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国内的任务就是消灭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选择一项: 错

题目 3 3、毛泽东主席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中,鞭辟入里地分析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性质及危害。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4 4、1949 年 1 月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 入城仪式上解放军穿过东交民巷,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5 5、《北京条约》 中规定列强在东交民巷享有的一系列“特权” 包括: 东交民巷不许中国人居住,不准设立中国衙署,其行政管理权与驻兵权完全属于列强,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选择一项: 错 题目 6 6、毛泽东在

1949 年 6 月 30 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结成国际统一战线的外交策略。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7 7、195 2 年 10 月 26 日,由西铺村 23 户贫农组成的第一个集体生产合作社正式成立。 选择一项: 错 题目 8 8、由于西铺村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时村民都比较穷, 凑起来只有三条驴腿的牲畜股,没有农具和车辆,因此被人们称做“三个驴腿” 穷棒子社。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9 9、1993 年 3 月,作为“红色资本家” 最典型代表的荣毅仁出任国家副主席,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肝胆相照和荣辱与共。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纲目)

中国当代文学 导言 一.关于“中国当代文学” 明确当代文学概念:所谓当代文学,指的是1949年至今的文学,已有50多年的历史。 指出这一概念的缺陷:它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已约定俗成,难以改变。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学习与研究面临的难题 1.作品数量繁多,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面占有和把握; 2.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许多作家和现象难以盖棺认定; 3.离现实太近,与政治关系密切,难以排除的干扰和障碍。 三.必要的准备 1.培养自己怀疑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 2.培养自己历史的观念和开放的目光 第一讲:新规范的确立与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一.新规范的源流 当代文学——延安文学——30年代的左翼文学 二.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一)50年代一系列文学批判运动(持续不断的文艺批判) 1.对萧也牧的批判 2.对《关连长》的批判 3.对《武训传》的批判 4.对俞平伯红学研究的批判 5.对胡风的批判(鲁迅的追随者) (二)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三)作家的体制化 三.大一统格局下的创作实践 (一)创作概况 诗歌,小说,戏剧,通讯特写…… 新的题材,新的主题,新的人物…… (二)出现的问题 1.文学观念的工具化 2.文学主题的政治化 3.虚假化、概念化、公式化、粗俗化 第二讲:双百方针的提出与文学的突围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国内背景; 国际背景;

现实的要求。 二.昙花一现的繁荣景观 小说: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李国文《改选》、耿龙祥《入党》、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 诗歌:公木《据说,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公刘《禽兽篇》、“迟开的蔷薇”。邵燕祥《贾桂香、流沙河《草木篇》 戏剧:海默《洞箫横吹》、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岳野《同甘共苦》 报告文学: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 文学批评:巴人《论人情》、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 三.反右运动与文坛生机的夭折 55万“左派分子”的产生; 文艺界“重灾区”情况; “反右运动”对作家心理和创作态度的影响。 第三讲从“大跃进文艺”到“文革文学” 一.“新民歌运动”和“文艺大跃进” 1.大跃进民歌运动的发生; 2.空前的民歌运动景观; 3.“文艺大跃进”。 二.大跃进文艺的内容与形式 1.颂歌的重复 2.内容特征:理想与抒豪情 3.艺术手法:想象与夸张 4.得失分析 三.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出 1.关于诗歌道路问题的讨论 2.两结合创作方法 四.狭路上的探索 五.从“歌颂”到“战歌” 第四讲十七年的诗歌 一.郭沫若等老一代诗人的新创作 二.郭小川的诗 三.贺敬之的诗 四.闻捷等人的诗 五.李瑛、严阵等人的诗 第五讲十七年的小说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一中国近代列强侵华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日本两次侵华战争的比较: 近代列强侵华的主要国家和方式 从国家看:近代前期,侵华国家最初以英法为主,美俄是帮凶; 19世纪末,日本也加入侵华队伍,美日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 近代后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日本和美国。 这种变化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实力变化的反映。 1、英国、法国: (1)资本主义国家为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进行商品输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2)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此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俄国 (古代史:17世纪中期,沙俄势力侵入我国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据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2)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美国 (19世纪末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积极支持介石打战。 (1950年,侵略朝鲜,美国第七舰队入侵海峡。) 4、日本 (古代史:元末明初,倭寇入侵中国沿海地区) (1)1894年,发动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 从方式看: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开拓市场、掠夺原料,侵华主要方式是以武力打开大门,输出商品,企图瓜分中国; 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侵华主要是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扶植代理人“以华制华”。 比较特殊的是俄国,由于其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其侵华方式主要是以掠夺土地为主。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二2018课件

1.【单选择题】迫使国民政府正式对日作战的是()。 选择一项: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一二八事变 2.【单选择题】下面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b. 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 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立即发表宣言,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单选择题】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共同点是()。 选择一项: a. 政治基础相同 b. 社会主要矛盾相同 c. 主要任务相同 d. 合作方式相同 4.【单选择题】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淞沪会战结束②平型关大捷③台儿庄战役④南京陷落 选择一项: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题目 5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表明日本侵华战略意图失败的战役是()。 选择一项: a. 台儿庄战役 b. 太原会战 c. 淞沪会战 d. 平型关大捷 题目 6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 选择一项: a. 忻口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 临沂战役 d. 台儿庄战役 题目7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最主要的目的是()。 选择一项: a. 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 b. 总结抗战的经验 c. 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 d. 开辟敌后战场 题目8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日本速战速胜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b. 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c. 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顽强抵抗 d.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题目9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下面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西方国家普遍支持日本帝国主义改变战略方针 b. 汪伪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

中国近代史专题

一、填空题 1.()年11月,《上海租地章程》议定,租界制度由此产生。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的主张,即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 3.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城市管理方面一度废除私有财产,实行()制度。 4.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方式主要有官办、管商合办和()。 5.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行省,以()为第一任巡抚。 6.戊戌变法期间,谭嗣同最重要的著作是( ),该书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 7.1900年,唐才常等人在华中一带发动了以“勤王”相号召的()。 8.()是近代史中国第一个通行全国的学制。 9.1903年夏发生了震动一时的(),章炳麟、邹容先后入狱。 10.由()担任总理的内阁被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 1.()代表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黄埔条约》等中国最早的一批不平等条约。 2.1853年10月起,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开始实行(),该制度阻碍可商品经济的发展。 3.镇压太平天国后,清军军制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防军和()。 4.()年后,经容闳等人建议,清政府派出了第一批留美幼童。 5.1894年11月,日军进攻旅顺,守将中只有()一人积极率部抗敌。 6.强学会成立后,传教士李提摩太就中国政治改革想光储皇帝提出了名为()的意见书。 7.义和团的基层组织是()。 8.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宣布从()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 9.夏曾佑在190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近代史教科书——()。 10.1913年5月,共产党、统一党和民主党在袁世凯的示意下合并组成了()。 二、判断题 1.里金制度分为两种,一种行商的交易税,一是坐商的货物通过税。该制度的实行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崇厚是近代史中国第一个正式出使西方的官员。() 3.19世纪60、70年代,赫德先后向清政府呈递了《新议略论》、《局外旁观论》、《条陈海防章程》,对清政府施加政治影响。() 4.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120人赶美留学。() 5.中法战争对晚清政局产生重大影响,慈禧借故前线作战失败,将恭亲王逐出权力中枢,从此军机处的实际权力 掌握在醇亲王及其心腹孙毓汶手中。() 6.租借地制度是由通商口岸制度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制度攫取租借地,其主要目的在于取得具有军事意义的港口,并以此作为进一步扩张的根据地。() 7.义和团运动期间,沙俄制造了海蓝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一系列屠杀中国居民的事件。()

《现代文学三十年》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教案 第一编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 (1917—1927年)(40学时)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一)(6学时) 教学要点: 1、“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2、主要的新文学社团 3、胡适的文学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绪论(1学时)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 1、现代文学的命名比较明晰但也较为简单的界说是指单纯的时间概念,即通常指从五四运动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三十余年间的文学历史。较为复杂一些的,认为“现代”这一概念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时代的终结,和一个文学新时代的开始与发展。“所谓‘现代文学’,既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新文学的概念及使用情况。 2、文学的现代化问题“文学的现代化”,是与本世纪中国所发生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教育、思想、文化的全面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相适应,是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在促进“思想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方面,文学更是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文学的现代化”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历史性变革与改造。“文学的现代化”所发生的最深刻并具有根本意义的变革是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变革,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美学观念与品格的变革 二、文学观念改革 许多观念性的变革发生在十九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中国古代,诗文为正宗,小说、戏剧是

“小道”,没有与诗文并立的资格。而在西方,斜事性文学发展较早,地位很高,文艺复兴以后,由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四大体裁构成的文学格局就已形成。维新派人士出于启蒙主义宣传的目的,很快注意到东西方文学格局的不同,开始为小说和戏剧争取应有的地位。文界革命、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话剧的萌芽等。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 1.中国现代文学虽然只有30多年,但其收获之丰富,进步之迅速,成就之卓越,历史上很少有哪个阶段能够比拟。这30年,足足抵得上一两个世纪,大大缩短了近代中国与西方在文学上的距离。 2.中国现代文学诞生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是一种有强烈使命感的文学。文学革命本身,就体现着民族觉醒、个体觉醒和文学觉醒的多重要求。“五四”先驱者视启蒙、改变国民性为新文学的使命,表现了对国运民生的无比关切。鲁迅直到30年代还这样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闻一多在《静夜》诗中也说:“最好是让这万里塞满了沙泥,如其它只会唱着个人的休戚!”连高唱“艺术无目的”论的早期创造社作家,同样也十分重视文学的时代使命和社会使命。他们都以文学来推动民族觉醒和人的觉醒,探索着“理想的人性’。稍后的革命文学家更进而以文学推动工农和被压迫阶级的觉醒,塑造无产阶级新人。中国现代文学,就其主体来说,正是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是服务于民族民主革命的真正的人民的文学。 3.不同于梁启超过于急功近利而多少忽视文学特征的主张,“五四”先驱者在坚持文学社会使命的同时,又十分重视文学本身的独特性能。陈独秀突出地强调了文学“自身独立存在之价值”(答曾毅信);李大钊针对当时盛行的文学载封建之道和商业化的倾向提出:“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文学而创作的文学,不是为文学本身以外的什么东西而创作的文学”(《什么是新文学》)。鲁迅更坚决排斥那种只把文学当做宣传、当做政治留声机的主张,认为文学必须是艺术品,“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摩罗诗力说》),还说;“革命之所以于口号,标语,布告,电报,教科书……之外,要用文艺者,就因为它是文艺”(《文艺与革命》)。中国现代文学从一开始就注意使文学的社会使命和艺术的独特性相统一,正是具有高度的文学自觉的标志,也是它能够迅速走向成熟的重要原因。 4.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现代作家同时吮吸着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双重的历史营养。 “五四”和其后的一段时间内,文学界着重介绍、学习西方近代以来的文学,这是一个前进的运动,十分切合于新文学建设的需要。它使中国新文学从思想到艺术都成为一种真正现代化的文学。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四2018年

答案: 【单选择题】按“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政权,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主要的依据是()。 选择一项: a. 孤立了顽固势力 b. 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争取了中间力量 d. 调动了一切反日阶级、阶层的积极性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共在抗战时期提出了不同于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其主要依据是()。 选择一项: a. 社会性质的变化 b. 革命力量的变化 c. 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 d.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建设抗日根据地的一系列措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选择一项: a. 整风运动 b. 实行“双减双交” c. “三三制”原则 d. 精兵简政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前提是()。 选择一项: a. 推翻国民党统治 b.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 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d. 打败日本侵略者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原因是()。 ①英美等反对统一战线破裂②中共与妥协投降行径进行坚决的斗争 ③蒋介石反共但又不敢彻底破裂④日本始终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 选择一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并未立即爆发,主要原因是( )。 ①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②阶级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 ③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④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选择一项: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人民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其主要依据是( )。

2018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一

1.【单选择题】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从()开始的。 选择一项: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严复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2.【单选择题】高度评价十月革命,说从“刀光火色”中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的是(选择一项: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题干 【单选择题】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选择一项: a.陈独秀 b.毛泽东 c.董必武 d.李大钊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1922年至1923年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选择一项: a.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香港海员罢工 d.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题目5)。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题干5 【单选择题】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中国国民党一大 b.中国国民党二大 c.中国共产党一大 d.中国共产大二大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选择一项: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整理党务案 c.“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中山舰事件 题目7 正确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是()。 选择一项: a.蒋冯战争 b.蒋桂战争 c.直奉战争 d.中原大战 题目8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会议是(选择一项: a.中共六大)。 b.八七会议 c.三湾改编 d.遵义会议 题目9 正确

《中国当代文学史》(下)教案

下编: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 第七章八十年代文学概述(3课时) 一教学目的:了解八十年代的整体的文学环境以及在这一文学环境下形成的诸多文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了解八十年代文学意识以及各个文学体裁的发展概况。 三教学难点:清晰认识八十年代文学领域的启蒙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四教学方法:讲授 五教学步骤: 八十年代的文学环境(2课时) 一教学目的:从政治、经济、外来影响以及作家因素四方面考查八十年代的文学环境,和这种文学环境对文学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分析八十年代的文学环境 三教学难点:认识各个文学环境因素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讲授 五教学步骤: (一)课程导入:过去我们论述文学时往往指的是纯文学,这样一种指导思想往往让我们孤立的看待文学上发生的诸种现象,限制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难以看到文学的全貌和文学现象发展的来龙去脉。文学生态学认为,文学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而是和周围的诸多事物发生着联系,正是在和这些事物的联系中确定着自己的身份和位置。文学是一个有机体,象一棵树,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进行物质交换。文学周围的环境就构成了文学成长的生态环境,对文学发展起重要的制约作用。我们要理清一个时期的文学状况就要理清这一时期影响文学发展的文学环境。 美国当代著名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供了一个思考文学环境的重要模式:世界——作家——读者——作品(循环结构) 单就文学史研究的作品而言,它受三方面的影响:世界(指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在中国主要指具体的政治、经济环境。),作家和读者(读者是个复杂的因素。接受美学考查的正是这一环节,即读者的阅读影响着作品意义的表达)。相对于中国长期封闭的环境,八十年代文学环境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外来文化的影响。 (二):政治环境——思想上自由解放,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发生变化。 在诸种文学环境中,对文学有直接影响的是政治意识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意大利理论家葛兰西提出“文化领导权”的问题:一个阶级在取得统治地位后,一定要尽快把他的政治意识形态扩散到当时的文化领域中去,而反过来说,文学是一种软体动物,它也必须靠一种强有力的支撑力才能形成轰动效应。 具体到中国,特别是30年代民族矛盾加深后,文学渐渐成为政治的仆役;17年中,文学几近毁灭。但是,文革结束后的80年代,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一个总的特征和趋势是政治放松了对文学的控制。 1:原因 (1):文革推行的极权和极左的封建专制模式使人们思想僵化,要想彻底根除文革影响,使国家政治、经济生活步入正轨,就必须推行一种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思想自由独立,也就必然要使文学脱离政治的束缚。 (2):党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学有自身的独特性,要遵从文学的自身规律,加以引导,不能横加干涉。 2:过程,我们重点看一下文学解放的过程,分两个层面: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介

华锐学院中文系系级重点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我院中文系第一批重点建设的两门课程之一。学校对我系的重点课程的建设极为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采取了诸多相应措施,进行了非常有效的目标责任经管,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本课程建设的整体构想和基本做法简单介绍如下: 一、课程目标 (1)学习本课程将使学生获得对中国文学(现当代文学阶段)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的正确认识,通过文学史的教案,力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简况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2)通过文学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美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家作品。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和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阅读、评析各类文学作品的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研究文学现象的能力,能写出符合学位要求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 二、课程定位与学习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我院中文系所有师范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作为一门基础专业课,其对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熟练扎实的专业技能的中文师范教育的专业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该课程的教案,可以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从微观上赏析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进而提高其文学作品的赏析、批评及创作能力,为以后从事中小学语文教案以及从事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宣传等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本课程作为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理论课程,其课程教案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同时体现师范特色和人文特色。本课程教案要做好与中小学语文教案的衔接工作,对中小学语文教案实践有充分的了解和较全面的把握,

2018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一

2018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一

1.【单选择题】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从()开始的。 选择一项: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严复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2.【单选择题】高度评价十月革命,说从“刀光火色”中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的是()。 选择一项: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胡适 d. 鲁迅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选择一项: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董必武 d. 李大钊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1922年至1923年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选择一项: a.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b.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 香港海员罢工 d. 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5 【单选择题】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中国国民党一大 b. 中国国民党二大 c. 中国共产党一大 d. 中国共产大二大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整理党务案 c.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 中山舰事件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是()。 选择一项: a. 蒋冯战争 b. 蒋桂战争 c. 直奉战争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教案 主讲老师:庞丽平 小说 鲁迅《阿Q正传》 教学目的:认识阿Q形象及其意义;理解鲁迅的创作意图及其卓越贡献。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重点:“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及阿Q的性格特征、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精神胜利法”的价值评判 教学内容: 一、鲁迅创作状况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笔名“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等,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鲁迅的作品迄今已被译成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读者。 《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的《晨报副刊》,收人《呐喊》。作品主要人物有阿Q、赵太爷、假洋鬼子等。 二、作品解析 (一)鲁迅的创作思想及对阿Q的态度 改造国民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是鲁迅创作思想的主要特点。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吧,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

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不幸的人们”,指贫苦农民、贫民、下层知识分子、劳动妇女等广病苦”,既是物质的“病苦”,更主要的是精神的“病苦”:国民劣根性、封建思想等。通过“揭出病苦”,使人们惊醒起来进行“疗救”:改造国民性,清除封建思想的毒害,进行有效的抗争。《阿Q正传》是体现鲁迅创作思想的代表作。鲁迅对阿Q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哀怜他不幸的生活遭遇,恼怒他有着精神胜利法等国民劣根性而不起来抗争。 (二)阿Q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农民,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鲁迅:《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序传略》)阿Q是一个贫苦农民,无房无地,寄居在土谷祠内,以帮人做短工为生,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连一个姓氏也没有,受尽压迫、剥削、欺凌,生活十分悲惨。在“恋爱的悲剧”一章里,阿Q被地主赵太爷掠夺去了一切,被断绝了在未庄的生计。但是,阿Q却并无真正的不平和反抗。 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他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方法,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妄的精神胜利之中。第二章“优胜记略”对精神胜利法作了生动的描写:第一是妄自尊大,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后,心里想这是“儿子打老子”而得意起来;第二是自轻自贱,甚至以作践、痛打自己来转败为胜;第三是欺凌弱者,被假洋鬼子打后,以调笑、侮辱小尼姑来忘却自己受到的伤害,轻松得飘飘欲飞;第四是忌讳缺点,以丑为荣,他因头上的癞疮疤而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但又说别人还“不配”,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并非平常的癞头疮,别人还“不配”有;第五是健忘,很快会忘却伤害而高兴起来,甚至在被打之后反而似乎完结了一件事而轻松起来。精神胜利法是一种精神上的麻醉剂,使阿Q不能认识自己在现实中的悲惨地位和处境,觉醒起来进行抗争。此外,阿Q还有主观、狭隘保守、狡猾等性格特点,以及排斥异端、重视男女之大防、深恶造反等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总之,阿Q是一个具有许多劣根性的落后农民。 作者在小说的后半部,把阿Q放在革命中表现。当辛亥革命起来时,阿Q也“神往”于革命了,并且还有在大街上高喊“造反”和投革命党的行动。他在土谷祠中的“革命幻想曲”,既表现出农民的自发的革命要求:报复压迫者,改变自己被压迫被剥削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处境;又是和狭隘报复、享受、取压迫者而代之等落后农民的私欲和糊涂观念联系着的。他并没有真正地觉醒。最后糊里糊涂地被所谓革命政府作为抢劫犯而送上“大团圆”之路。 阿Q形象具有深广的典型意义。第一,他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并非只属于落后农民,它是在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普遍存在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劣根性。因此阿Q形象对中国人都有针砭意义,它惊醒国人起来改造这落后麻木的国民劣根性。第二,阿Q的“革命”及其“大团圆”结局,提出了在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的觉悟的重要性,并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农民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农民还处于不觉悟状态。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和依靠农民,向封建势力妥协,阿Q要投革命而无门可人,被混入革命的封建势力枪毙。这是阿Q的悲剧,也是辛亥革命的悲剧。(三)阿Q的“革命”及其“大团圆”结局 这一要点是属于上述要点的一个部分,故上文已有涉及,应参看。为避免重复,本要点只

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朱栋霖版) 配合扬州大学中文系2013-2014年第二学期教学 上编(1917-1949) 第八章30 年代小说(一) 1、30年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30 年代中、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30 年代小说的基本流派概况。 3、萧红、沙汀、艾芜、吴组缃、李佶人小说创作简况。 4、丁玲小说创作概况。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20年代丁玲小说创作。丁玲在延安时期的小说创作及代表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 5、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刘呐欧、穆时英、叶灵凤的创作概况。 施蛰存的代表小说《将军底头》《梅雨之夕》《石秀》中表现出的精神分析特色。新感觉派小说的总体特色。 第九章30年代小说(二) 1、茅盾在五四时期的理论倡导及文学主张。茅盾与《小说月报》。 茅盾的中、短篇小说创作概况及代表作品农村三部曲和《林家铺子》。 2、《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地位。《子夜》写作的背景及“主题先行”的问题。茅盾长篇小说创作的意义。 3、吴荪甫、赵伯韬等人物形象分析。 4、《子夜》的“网状结构”及艺术特色。 第十章30 年代小说(三) 1、老舍小说创作的分期及长、中及短篇小说代表作品。老舍小说中“幽默”风格的演化。老舍小说表现的国民性思考主题。 2、《骆驼祥子》在老舍小说创作中的地位。祥子与虎妞的人物形象分析及悲剧原因。《骆驼祥子》地域风格的表现及开创意义。 第十一章30年代小说(四) 1、五四运动对巴金的影响。巴金小说创作概况及代表作品简述。 2、巴金小说对“家”的主题的关注。 3、《激流三部曲》的内容及表现出的反封建思想。《激流三部曲》众多人物塑造的成功。《家》中觉慧人物形象分析,觉新身上表现的复杂性。 4、《激流三部曲》的艺术成就及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之一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之一 ——西方列强侵华史2005年1月11日星期二【知识梳理】 方法之一:按阶段梳理 一、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 1,国际背景:工业革命兴起与扩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法美等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2,主要国家:英法美俄,以英国为最强。 3,主要目的:打开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沙俄以满足领土扩张为目的) 政治上直接发动侵略战争(两次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4,侵华手段:开埠通商(有那些?) 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 控制海关(协定关税海关总税务司) a,政治上主权沦丧,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 沦为列强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5,对中国社会影响:经济结构变化外资经济出现 洋务经济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兴起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新式学堂创办 c,思想文化上教育近代化起步留学教育开始 教会学校出现 二、第二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1901年 1,国际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强,英法相对衰落,美日德迅速崛起;掀起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狂潮。2,主要国家:美日德强,美国领先。(原因何在?) 政治上从“中外和好”到瓜分狂潮再到“以华治华” 3,侵华手段:争作债主 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争夺路矿权 开办工厂与银行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政治上维新变法运动 民族意识觉醒,民族救亡运动蓬勃发展义和团运动 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4,对中国社会影响: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 经济上 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有力冲击封建思想文化,为维新变法及民主革命兴起提供 思想武器。 三、第三阶段——1901年至1918年

现代文学电子教案

现当代文学教案 上编(1917年-1927年) 绪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教学目的、重难点: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概况、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注重整体把握,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并对该课程的性质、研究范围以及这门课的讲授计划,有大致的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 1、现代文学的命名比较明晰但也较为简单的界说是指单纯的时间概念,即通常指从五四运动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三十余年间的文学历史。较为复杂一些的,认为“现代”这一概念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时代的终结,和一个文学新时代的开始与发展。“所谓‘现代文学’,既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新文学的概念及使用情况。 2、文学的现代化问题“文学的现代化”,是与本世纪中国所发生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教育、思想、文化的全面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相适应,是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在促进“思想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方面,文学更是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文学的现代化”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历史性变革与改造。“文学的现代化”所发生的最深刻并具有根本意义的变革是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变革,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美学观念与品格的变革。 第二节文学观念改革 许多观念性的变革发生在十九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中国古代,诗文为正宗,小说、戏剧是“小道”,没有与诗文并立的资格。而在西方,斜事性文学发展较早,地位很高,文艺复兴以后,由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四大体裁构成的文学格局就已形成。维新派人士出于启蒙主义宣传的目的,很快注意到东西方文学格局的不同,开始为小说和戏剧争取应有的地位。文界革命、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话剧的萌芽等。 第三节课程教学安排及学习要求 一、课程性质: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高等师范学院中文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主干课程。基本内容是从1917年至2000年的中国新文学史。本课程具体分为现代文学史(1917—1949)和当代文学史(1949—2000)两部分,但这两部分不是割裂开,而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构成一门整体性的课程。具体内容可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标准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语文教育课程编码:RFOB18开设时间:第2、3学期课时数:108 第一部分前言 中国现代文学以1917年1月《新青年》第2卷上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以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为终止。上承近代文学,下启当代文学。 一、课程概述 《中国现代文学》是语文教育和汉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用现代的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它的教学任务是:简要介绍、评价现代文学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研读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品,总结艺术创作规律;为今后该专业学生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做必要的准备。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必需、够用”的高职教育原则,培养锻炼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和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素质教育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专业素质和语文教育教学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包括文学史和作品选两部分,教学以文学史为纵线,以作家作品为横线,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历史阶段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设计思路为: 1.简述各个时期的文学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3.通过分析作品,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 4.通过朗诵、表演、讲故事、讲课等手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对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能力。 二、职业能力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文本阅读,识记现代文学各个历史阶段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并了解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文本解读、朗诵、背诵、表演等;

八年级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测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一、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④主张(口号):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⑤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⑥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⑦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⑧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

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⑥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②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③主张: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宪法》。 ⑤失败标志:袁世繝]鈊腿沃谢?馹鷂Ù 贝笞芡常话芤颍褐鞴凼亲 产_譥禵韄跬仔?裕豢凸凼侵型夥__畵03畵?畵1_畵盻畵0_甠盻畵1_畵盻畵?甠q0畵13甠12畵?畵盻甠盻畵癬畵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