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物态变化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物态变化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物态变化 教案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②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③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大量不同状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②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③通过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了解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感受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②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及其区别.

2.难点:用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

教学用具

实验用酒精灯(12个)、石棉网(12张)、烧杯、(12个)、冰块若干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观察图片回答:冰去哪儿了?水又去哪儿了?气从哪儿来?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自然界中物体常见的三种状态是、、 .

2.固体具有一定的和,液体没有却有一定的,气体既没有,也没有 .

3.将下列所有物质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依据:

①矿泉水②光盘③酒精④铅球⑤气球中的氢气⑥牛奶⑦肥皂⑧可口可乐⑨薯条⑩瓶中的空气

第一类是依据

第二类是依据

第三类是依据

4.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 .

5.物质由组成,分子间存在,分子间有一定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自主学习(自学P2—4,并完成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将不理解的问题做标记.)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

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教师指导学生做课本图1—2化冰实验.(提示:认真观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并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面的问题:实验的现象是 .

条件是 .

得到的结论是 .

问题:化冰实验说明了什么?

3.提出问题:为什么同种物质会有不同的状态呢?

请同学们带着下面问题观看动画模拟,建立微观模型的概念:

①当物质处于固态、液态、气态时,分子间的距离及分子的运动情况如何?

②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及分子间的距离会发生如何变化?

总结规律:

1.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2.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在小范围内振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分子位置不固定、活动范围较大;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自由运动.

四、达标训练(1、2、3题必做,4、5题选做,6题思考)

1.我们将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分为三种状态,即、

、。此外,还有一种状态叫.

2.下列物质具有一定形状的是,具有一定体积的是

,既没有一定体积又没有一定形状的是。①木头、②石油、③氧气、④冰块、⑤矿泉水、⑥二氧化碳气体、⑦水银.

3.有关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固体分子不运动,液体分子是运动的

B.固体、液体的分子不运动,只有气体分子在运动

C.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态可以相互转化

D.液体分子活动范围比气体分子大

4.关于固体、液体、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一定体积的物质一定是固体

B.具有一定形状的物质一定是液体

C.具有流动性的物质一定是液体

D.不能保持一定形状和一定体积的物质一定是气体

5.请将下列有关联的内容连接起来:

固体易压缩、有流动性分子位置不固定

液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极度散乱

气体有一定的流动性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

6.下列说法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水温升高

B.铁块烧红

C.冰变成水

D.木柴烧成灰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主要知识?试画出本节知识结构图。

2.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3.学习这些知识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4.这些知识有哪些应用?运用学过的知识可在哪些方面进行创造发明?

五、堂清检测(1—4题必做,5题选做,6题思考)

1.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水具有流动

性,水是体,它有一定的,但是没有一定的.

2.举出三个物态变化的例子 , , .

3.下列属于液态的是()

A.冰

B.铁钉

C.树木

D.啤酒

4.下列现象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A.钢块轧制钢板

B.木头制成课桌

C.冰糕化成糖水

D.生米煮成熟饭

5.物质由被称为“分子”的微粒组成,它们之间存在着,

同时,又有 .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运动更加 .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物质处于固态时,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

B.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

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C.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运动,

这时物质便以气态形式存在

D.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堂清反馈

板书设计

第一节物态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二.物质的三种状态的特征:

1.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三.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就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课后反思(从本节成功之处、不足及改进设想等方面反思)

第二节温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温度的概念.

②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③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方法.

④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间换算关系.

⑤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②通过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③通过对物体温度的估测,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

④通过对体温计的观察,了解体温计在结构和使用方法上与一般液体

温度计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②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求是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温度.2.零下温度的读数.

教学用具

实验用温度计(25支)、体温计(50支)、烧杯、冷水、热水、木块、金属块、泡沫塑料块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今天的天气这么热,“热”指的是什么?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用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仔细观察图1—8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左图),描述它的构造,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和最低温度是,即它的量程是,它的分度值是 .(右图)温度计上的字母0C表示,K表示,它上面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摄氏温度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把规定为零度,把规定为100度,把0度和100度之间等分为份,每一份是,摄氏温度用符号表示.

4.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换算关系是 .

5.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6.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里面的液体是 .

7.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在构造上有什么区别?使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学习(自学P5—9,并完成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学生做课本图1—6实验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摸金属块的手和摸泡沫块的手放在木块上感觉一样吗?实际上金属块和泡沫塑料块的温度一样,说明凭我们的感觉判断可靠吗?(不可靠)

3.做一做:用温度计测冷水、温水和热水的温度

(2)你的估计准确吗?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要:要充分接触,要竖直放置,要保持足够长时间.二不: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壁,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三看清:看清测量范围,看清分度值,看清测量结果.

5.测体温:每人发一根体温计,观察构造、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测量自己的体温,各小组统计组员体温,并交流如何使用.

四、达标训练(1—6题必做, 7题选做,8题思考题)

1.实验室温度计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测量范围一般

在 ,分度值为 。

2.体温计使用上不同于普通温度计:①使用前应 ,

②体温计 离开人体读数(选填“能”或“不能”)。

3.如下图甲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4.某温度计的示数为“一5.6℃”,正确的读法是 .

5.以下温度中接近23℃的是 (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长春市冬季最冷的气温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6.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

7.给体温计消毒,应 ( )

A .用开水煮

B .用酒精灯加热

C .用自来水冲冼

D .用医用酒精擦

8.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都是38℃,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

36.5℃和39.5℃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 )

A .36.5℃、39.5℃ B.39.5℃、39.5℃

C .38℃、39.5℃

D .38℃、38℃

课堂小结

1.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试画出本节知识结构图。

2.这些知识有哪些应用?运用学过的知识可在哪些方面进行创造发

明?

五、堂清检测(1—6题必做,7、8题选做,9题思考)

1.温度是用来表示 的物理量.

2.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至 ,

分度值为 .

3.把零下10摄氏度写成热力学温度是 .

4. 0℃的水和0℃的冰,两者温度应该为( )

A.0℃的冰温度低一些

B.0℃的水温度低一些

C.相同

D.物态不同无法比较

5.某天气温为—4℃,则下列读法中正确的是( )

A.零下摄氏4度

B.4摄氏度

C.—4摄氏度

D.摄氏—4度

6.

下图甲、乙均为温度计的一部分,

其中甲指示的温度为 ℃;

乙指示的温度为 ℃.

甲 乙

7.去年全球流行甲型H 1N 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

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 如下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

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两个不同点.

(1) ;

(2) 。

8.下图有甲、乙、丙、丁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

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甲:;

乙:;

丙:;

丁:。

甲乙丙丁

9.有一只温度计刻度不准,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放在一标准大气压条件下的沸水中,示数是104℃,若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20℃,那么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A.20℃

B. 16℃

C.24℃

D.19.2℃

堂清反馈:

板书设计

温度的测量

一、温度(t、T)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温度计:温度计是测温度的仪器.

1.构造:玻璃外壳、液柱、液泡、刻度和符号℃.

2.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略.

4.使用方法:三要、二不、三看清.

5.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T=(t+273)K

三、体温计

1.测量范围(35℃--42℃)和分度值(0.1℃)

2.使用方法:测量体温前将水银甩回液泡.

3.体温计与温度计的区别:体温计有缩口.

课后反思(从本节成功之处、不足及改进设想等方面反思)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比较海波与蜂蜡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区别.

②会用图线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③会查物质熔点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感知固体发生熔化都需要吸热.

②通过对海波、蜂蜡熔化过程的探究,知道判断固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③通过探究活动中数据的处理,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

②通过探究实验过程,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④通过记录交流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实验探究晶体熔化时所需的条件,晶体熔化时的特征.

2.理解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征.

3.会应用“熔化与凝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用具

铁架台、酒精灯、实验用温度计、海波、蜂蜡、烧杯、温水、口径较细的试管、方格纸等.(8组,每5人一组)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引入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学生观察并回答观察的

现象.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学生观察并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3.冰在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呢?那么蜡烛呢?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做凝固.

2.仔细体验“实验探究海波的熔化”和“实验探究蜂蜡的熔化”的过程。思考:

(1)该实验中都需要哪些器材或用品;

(2)请简要说明该实验的操作流程;

(3)注意实验中对海波和蜂蜡的加热方式,这样比起“直接对它们加热”有什么好处呢?

(4)实验中对温度计的操作需要注意的事项都有哪些呢?

(二)自主学习(自学P10—11,并完成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它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

①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是一下变成液体还是有一个过程?

②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

③熔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不同物质的熔化过程是否相同呢?

(2)猜想与假设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与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根据亲身体验和生活经验对探究问题进行猜想,然后大胆的说出你的猜

想和你这样猜想的依据,在黑板上列出学生的猜想.)

(3)进行实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一:探究海波的熔化”.“实验二:探究蜂蜡的熔化”实验.(1、3、5、7组做实验一;2、4、6、8组做实验二)实验中强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把实验中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预先设计好的表格里;

(4)分析与论证

作出海波与蜂蜡的熔化图像,思考如下问题:

①图像中,纵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

②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如何变化?当温度达到多少时海波开始熔化?

③在海波熔化过程中,其温度如何变化?熔化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在熔化的过程中,海波是以什么状态存在?

④蜂蜡与海波的熔化过程一样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组织学生描述和解释:

蜂蜡在熔化时,需要不断地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它逐渐变得越来越软,直至完全变为液态.固体和液体之间无明显的界限.而海波完全是固态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一旦开始熔化,虽继续加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直到它完全变成液态,温度才继续上升.

播放熔化与凝固的动画,给学生以直接的视觉感受.

教师总结规律:同样是固体,为什么蜂蜡与海波却这样不同呢?原来,固体分为两种: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固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海波、冰、水晶、金属

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5)评估:思考:你的猜想与探究结果一致吗?探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了吗?此实验装置有什么缺陷吗?你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吗?

(6)交流与合作: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发现的新问题,与预期不同的结果,新的想法等与大家交流一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达标训练

下表为研究“海波熔化过程”实验时记录的数据

(1)根据数据做出海波的熔化曲线。

(2)由数据和图像可知前3分钟,海波是态存在,4-6分钟是以态存在,7-9分钟是以态存在.

(3)熔化过程用了分钟.

(4)熔化的特点是 .

介绍图像法:利用图像这种特殊且形象的数学语言工具,来表达各种现象的过程和规律,这种方法称为图像法。建立图像的步骤:实验、收集数据、描点、连续线。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试画出本节知识结构图。

2. 这些知识有哪些应用?运用学过的知识可在哪些方面进行创造发明?

五、堂清检测(1—4题必做,5题选做,6题思考)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过程,要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过程,要热.

2.固体分为_____和________两类。_____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它的______; ______没有______.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 )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下变成液态玻璃

4.关于海波的熔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C.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D.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5.一杯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说明:( )

A.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B.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升高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起升高

D.在冰未全部熔化以前温度不变

6.利用等质量的0℃的冰冷却食品通常比0℃的水效果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堂清反馈

板书设计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第一课时)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海波在熔化的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蜂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

课后反思(从本节成功之处、不足及改进设想等方面反思)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第二课时)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海波(蜂蜡)的熔化条件是什么?海波(蜂蜡)熔化时有什么特征呢?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什么叫做熔点、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的.

2.什么叫做晶体、非晶体?结合课本12页表格识记生活中一些常见晶体和典型的非晶体以及晶体的熔点:

常见的晶体有:;冰的熔点是℃.萘的熔点是℃.海波的熔点是℃.金铝银锡铜的熔点高低顺序为 .常见的非晶体有: .

3.结合上一节课“实验探究海波的熔化”,想一想同一种晶体的凝固过程应具备怎样的条件.凝固时有怎样的特征呢?非晶体呢?尝试着画出晶体.非晶体凝固时温度——时间的曲线.

(二)自主学习(自学P11—12,并完成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它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2.能否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铜或锡?在南极考察站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吗?

四、达标训练(1、2、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

1.填出下列变化所属于的现象:

①春天,冰雪消融②把加热熔化后的石蜡倒入玩具模子,

冷却后做出各种各样的固体玩具③冬天,凉在屋外的衣服结冰④夏天,拿出冰柜后未吃的冰糕化了

2.在①海波②玻璃③冰④石蜡四种物质中,(填序号)有一定的熔点,这类物质叫做,在熔化时要热,但温度。

3.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右图所示,

并且我还在放热。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体温是℃,

我正在(填“熔化”或“凝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热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下降

C.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吸热,但它的温度保持不变

D.物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无论吸收的热量多少都保持温度不变

5.小丽去河北奶奶家过寒假,她发现奶奶家菜窖里放了几桶水,爱动脑筋的她思考了一下,就想到了这样做的原因:这是利用使窖里温度不致太低,以免冻坏菜.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试画出本节知识结构图。

2. 这些知识有哪些应用?运用学过的知识可在哪些方面进行创造发明?

五、堂清检测(1—4题必做,5题选做,6题思考)

1.买一块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当把冰冻的豆腐拿出来化冻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其成因是()

A.豆腐冷缩而成的

B.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成的

C.冰箱中的冰进入豆腐而成的

D.豆腐膨胀而成的

2.玻璃在200℃时熔化,当温度升到300℃时还没有完全熔化,由此可知()

A.玻璃不能完全熔化

B.玻璃是晶体

C.玻璃是非晶体

D.玻璃难熔化

3.右图是某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该

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

是℃.在第3Min时,这种晶体处于状态.

4.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科学考察队要测量

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A.体温计

B.煤油寒暑表

C.酒精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5.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

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下图所示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

6.国外研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增加了胶囊,这种胶囊中所含有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凝固.人们穿上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时倍感温暖,其中的原因是 .

堂清反馈

板书设计

第三节熔化与凝固(第二课时)

一.基本概念:

晶体:有固定熔点的固体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的固体

熔点:某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它们的熔点

凝固点:某些固体在凝固过程中虽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它们的凝固点

二.晶体(非晶体)熔化条件及特征:

条件:①达到熔点(或凝固点)②继续吸热(放热)晶体熔化(或凝固)特征:温度保持不变

条件:继续吸热(或放热)

非晶体熔化(或凝固)特征:温度一直升高(或降低)

课后反思(从本节成功之处、不足及改进设想等方面反思)

第四节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②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③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④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⑤会查沸点表。⑥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液化过程放热。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②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③通过观察实验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物理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②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在探究过程通过对沸腾前、后气泡的观察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品质。

④通过交流使学生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②设计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教学难点

①画图像、归纳总结沸腾的特点;

②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教学用具

每组烧杯2只,温度计、酒精、药棉、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硬纸板(中间有让温度计插入的小孔)、4瓶90℃的热水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四节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在黑板上用酒精棉球写下“液体”两个大字,过一会儿“液体”不见了。

启发思考:“液体”到哪里去了?

2.一壶水长时间放在火炉上加热,壶中的水逐渐减少,壶中的水到哪里去了?

从以上生活实例中,引出汽化的概念。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1.理解液体的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3.能够列举并分析加快蒸发和减慢蒸发的事例;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会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它有两种方式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此过程需要。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液态叫做,这个过程要热。

2.蒸发是在液体_____上进行的现象,它在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

3.加快蒸发的措施有:提高液体的________,增大液体的________,加快液体表面附近的_____________。

4.蒸发过程中要热。

(二)自主学习(自学P13,并完成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

1.学生展示,完成自学提纲。

2.教师点拨总结:

实例分析:水变为水蒸气。

总结:把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学生列举生活常见的汽化现象。(教师引导区分现象中的蒸发和沸腾)

4.无论在冬天,还是在夏天,湿布擦过的桌面都会变干;(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5.蒸发现象发生的比较缓慢。(小学自然里学过,在液体表面进行缓慢的汽化现象)

6.液体蒸发时是吸热还是放热?(酒精擦在胳膊上变干会觉得凉,医生对发高烧的病人用酒精进行物理降温。)

教师总结:蒸发要吸热

(二)师生互探:

1.教师引导:天气晴朗时,洗过的衣服很快就干了,阴雨天洗过的衣服就不容易干了,说明蒸发是有快慢的,那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2.小组合作:

①猜想与假设:

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温度、液体的多少、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②收集证据:

a.夏天晾衣服比冬天干得快

b.把湿衣服撑开晾比堆放在一起晾干得快。

c.湿衣服在有风时晾比在无风时晾干得快。

③组内同学讨论小结:

3.教师点拨:

①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

4.向手心吹气,感觉手凉,这是因为;狗没有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考点聚焦】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 1.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 3.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 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知识结构】 一、温度 1.温度的意义 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3.温度计:(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2)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 2.汽化和液化: (1)汽化:(a)蒸发:蒸发的特点及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沸腾:沸腾的特点及条件;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2)液化:液化的两种方法。 3.升华和凝华 【方法提示】 1.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 2.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1)“一看二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2)“三要”。(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运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图像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 4.自然界中,常见自然现象和三态变化关系。 5.汽化两种方式的比较。 6.升华、凝华现象同其它物态变化的比较。 7.巧记物态变化特征,灵活运用和解释有关现象。 蒸发沸腾 不同点发生部位剧烈程度温度条件温度变化影响因素 相同点 【对应训练】 1.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它有两种方式——和——4.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 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 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 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至,最小分度值是。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 有和。 8.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 呈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冰棒解热升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A.熔化、汽化B.熔化、液化C.液化、凝华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6.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A.积雪融化B.雾、露的形成C.霜的形成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7.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磨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归纳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案.doc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 案 物态变化是什么意思?物态变化包括汽化和液化,八年级的同学需要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第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 3 汽化和液化 4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二. 重点、难点: 1.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 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4. 知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三. 知识点分析 三汽化和液化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沸腾现象: 探究水沸腾的特征: 1观察实验现象: 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沸腾前;二是沸腾中;三是移去火源之后。 具体观察思考内容: ①首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在什么地方形成气泡并考虑气泡是怎样形成的? ②继续给水加热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③当水沸腾时,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大小有什么变化?同

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示数能说明什么? ④撤掉酒精灯,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 2沸腾的特点: ①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②沸点: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③沸点与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关系: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④液体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 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2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增大减少液体的表面积,提高降低液体的温度,加快减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都可以影响液体的蒸发。 2.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中考总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章节复习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及特点。 3. 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 掌握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明确熔化、汽化与液化是中考物理中的高频考点; 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1、 温 度 (1)温度的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①单位 摄氏度 符号 ℃ ②规定 0 ℃是指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 ℃是指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沸水的温度 2、 温 度 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 ②测量范围 0~100 ℃ ;分度值1℃ ③内装液体 煤油或水银 ④使用前要观察 量程 和 分度值 ⑤使用方法: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实验 室温度计 结构上 有无缩口(弯管) 量程与分度值0~100℃与35~42℃),1℃与0.1℃ 使用上 可否取出读数,是否需要甩动 (3)体温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缩口(弯管) ②测量范围 35℃~42℃ ;分度值0.1℃ ③内装液体 水银 ④与实验室温度 计的不同之处 (4)水银温度计的优点 水银的比热容小,测量的精确度高 (5)酒精温度计的优点 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1)工作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由固态到液态;凝固由液态到固态 (2)固体的分类 (3)晶体 (4 )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糖、沥青、蜡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熔化规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凝固规律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熔化规律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凝固规律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降低 4、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是指由液态到气态,汽化要吸热 ②两种方式 (1)汽化 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特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蒸发 ①液化是指由气态到液态,液化要放热 ②两种方法 (2)液化冷却 加压 (1 (2 5、升华和凝华 6、自然界的水①冰的形成凝固;②霜的形成凝华; ③露的形成液化;④雪的形成凝华; ⑤雾的形成液化;⑥雹的形成凝固; 基础型练习题:课件上边讲边练教学后记:

1-5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教案

第五节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②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辨别不同的物态变化形式. ③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体会物理与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②通过引导学生检索资料,调查研究,使学生学习文献探究和调查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自然界水三态的循环的学习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和节水意识。 ②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高压锅电冰箱的工作过程. [难点] 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高压锅电冰箱的工作过程. 三、导入新课 高压锅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炊具,利用它可以将被蒸煮的食物加热到100℃以上,所以食物容易被煮熟. 电冰箱也是家庭厨房中必不可少的.那么它们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学完本节后,相信你会得到答案. 四、教学过程: 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 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不是冰的升华现象. 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 霜是地表面的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直接凝华为固体. 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或叫雪花),在飘降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 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2.地球上水的循环

物态变化教案

学生讨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中的物理规律。 重、难点: 1 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 前提测评: 无 .... 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 导学达标: 弓I 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猜想:〔 …… 〕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 (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温度的知识 T 温度计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 70页试验:图4.4-1示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 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 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 〕 (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物态变化教案 温度计 4.1-2 示),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 (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 C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 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C。低于0C用负数表示例:37 C读作 —45 C读做 0C读做 5、体温计: (1)结构、量程、分度值 (2)使用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温度计的使用方面,按课本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但一 定要把步骤总结并进行板书。 可以对几种温度计进行对比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 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 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 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一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 章节(课题)名称物态变化复习(一)学时 1 总课 时 17 三维目标知识 技能 1.知道常用温度计原理及构造; 2.正确使用温度计; 3.知道汽化和液化的异同点; 4.会用汽化和液化解释一些现象。 过程 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 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学生特征分 析 学生兴趣浓厚,学生在这方面存在误区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 温度不变特征。 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 影响。 复习提问 教学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的辨识。 2.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 3.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现 象的辨识 讲解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三态 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 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学生思考 讨论问题创设情境

二、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 (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温度计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及使 体温表玻璃泡上方有缩口;测温物质为水银35℃—42℃0.1℃①可离开 人体读取。 ②用前需甩实验室温度计 测温物质为酒精-20℃—100℃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②不能甩寒暑表测温物质为酒精-30℃—50℃1℃①不能离开被测②不能甩 三、物态变化 1、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体汽化时要吸热。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大家相互 讨论 引入课题 培养学生认 识图象、利用 图象的能力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检测 姓名 得分 一.请你来选择(每选3分,共36分) 1. 如图1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2. 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B .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 C .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 D .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3.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 、“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液化 B .汽化 C .凝华 D .升华 4.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如图2所示,上方分别盖有一块玻璃A 和B , 过一会看到( ) A .A 、 B 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 B .A 、B 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 C .A 玻璃外侧、B 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 .A 玻璃内侧、B 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5.我国为了积极响应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节能减排”, 建造楼房时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 ) 6. 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 ) A .冰全部熔化 B .冰有少部分熔化 C .水有少部分凝固 D .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春天里冰雪消融 A B C D

7.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 B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8.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 .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 .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9. 如图4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 D .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10.如图5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 .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 .CD 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 .物质的初温是40℃ D .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11.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6所示,一天,企鹅妈妈和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 .企鹅妈妈:是呀,是我们的羽毛不能产生温度了 C .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了吧 D .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是有的,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12.如图7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在第2min 时是固态 B .甲在ab 段不吸热 C .甲的熔点是48℃ D .乙是石蜡

《物态变化》复习课 教案

《物态变化》章末复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并能去解 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点; 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

一、六种物态变化 附题单:二、熔化与凝固 晶体:有熔点(凝固点) 非晶体:无熔点(凝固点)三、汽化与液化 (一)汽化: 蒸发和沸腾 (二)液化: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物态变化》章末复习 一、六种物态变化 二、熔化与凝固 晶体: 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 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 2.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3. 三、汽化与液化 (一)汽化(吸热) 1..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持续加热。 3.液体在的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_。气压减小,沸腾时的温度降低;气压增大,沸腾时的温度升高。 (二)液化(放热) 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_________。 练习题 1. 请将下列现象与对应的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来。 河水结冰 升华 露水的形成 凝华 冰化为水 凝固 冰冻的衣服被晾干 熔化 雪的形成 液化 放在阳台上的水逐渐变少 汽化

物态变化复习课_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并能去解 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点; 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 导入部分 师: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对第五 章《物态变化》的学习,今天这 堂课我们一起来对这章的知识做 一个总复习。物态变化与我们的 生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是 中考的一个重点部分。我们着重 从三个专题来复习。 对本章知识提起高度 的认识,大致浏览题单上 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 的学习目标。 开门见山的方 式导入,说明 本章的重要 性,可以有效 提高学生的认 识。 专题一:六种物态变化 1.知识建构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题单专题一 的“物态变化三角形”: 2.对应练习 学生完成对应练习题第1题, 教师来回走动,接收学生练习过 程中反馈的信息。 1.完成题单上的专题 一:“物态变化三角形” 中的六种物态变化以及 相应的能量转化关系,老 师予以指导和纠正。 2.完成对应练习第1题。 对六种物态变 化的讲解基本 到位,但是如 果在加些生活 中的例子辅 助,效果应该 会更好。 所花时间稍 多,可以让学 生分组做,使 课堂更加高 效。

初二物理教案-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教案物态变化 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 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重、难点: 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示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 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4.1-2示),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学生讨论如何判断?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 (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完整)初二物理试题_物态变化(附答案)

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人们常说:“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16度”.其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2.重庆地区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是-2℃,则重庆地区的最高温差是______. 3.某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度,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该同学操作的两点错误之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烙铁上熔融的锡离开电烙铁头后变成锡粒,此过程叫_________,需要_________热. 5.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___. 6.液化的方法有两种:_________和_________.气体液化后________缩小,便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 7.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 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反应的一个共性是 _________. 8.规格、型号完全相同的两只新旧日光灯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把二者区别 开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图1中的小试管B装有热水,悬放在正在加热 盛有沸水的烧杯A中,试管B中的水不能沸腾.要使试管中的水沸腾,可采取的两种方法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10.烧开水时,看到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先_________后_________的结果. 11.夏天,早晨露天草叶上的露珠是_________现象,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__________现象. 12.写出下列物质在1标准大气压下放热时发生的变化(选填“降温”或某种物态变化)(1)0℃的冰__________;(2)18℃的水_________;(3)0℃的水________;(4)100℃的水蒸气__________. 13.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形成的,干冰在空中迅速吸热变为干冰蒸气,这是_________过程;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小冰粒,这是_________过程;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粒变成水滴,就形成了雨,这是__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4.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B.体温计可当作寒暑表使用来测气温 C.开水的温度是100℃ D.人们感觉到的温度与实际气温有较大差异 16.用温度计测量放在室温为25℃的房间中一盆沸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面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读数表示的是( )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无法判断

【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精品资料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③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难点:①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曲线的辨识。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②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学具准备】 温度计、体温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蜡、海波、水、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器等及多媒体课件。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展示两幅美丽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美丽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大雪、雾凇。 设疑:你知道她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物态变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现实生活中的雪和雾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体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温度和温度计专题一知识点聚焦: 1 .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程度的物理量。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火柴的温度约800℃,水的凝固点是0℃等。 2.温度单位: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是摄氏 温度的单位。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是0 ℃,的温 度是100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口腔温度),读做,-6.8 ℃读做或。 3.温度计原理:温度计是专门测量的仪器,它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1)测量前:①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和。 (2)测量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3)测量后: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②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5.体温计: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使用前要先甩一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实验设计: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验1:学生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 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下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实验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分度值。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下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如图乙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 探究结论:温度计的结构和读数方法的不同点(有无缩口,读数时能否离开被测物体)。 【典题探究】: 1、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下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物态变化课型复习课 教材分析本章教材主要涉及了温度的概念,固、液和气三种物态,以及三态之间的变化过程。通过本章的复习,使学生巩固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熔化和凝固、气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等自然现象,及物态变化中伴随的吸放热等基本特点。并且会利用物态变化规律解释现象。 学情分析 由于本章知识贴近生活,知识体系简单,学生学习较好,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有些物态变化只 能理解,不能直接感受,需要记忆的概念例子也比较多,容易混淆,因此,掌握还不够扎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物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会测温度 3.知道物态变化的几种具体形式、产生的条件和吸、放热情况 4.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列表、图像等方式分析、总结、概括和归纳知识

2.通过对各种现象的分析,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形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助人、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能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 2.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教学方法列表、讨论、讲解、总结

教具投影仪、温度计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知识体系投影出示知 识结构 教师巡视 学生自己复 习 巩固知识点 二、应用知识1.在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前应首先了解温度计的 ______、_______和_______. 思路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首先要了解它的 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如图是液态温度计的结构 示意图.(测量前要了解温度计!) 答: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分度值 2: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下列要求中正确 的是( ) 引导学生回 顾测量工具 使用方法 生讨论交流 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会用 所学知识解 释问题做到 学以致用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知识点与习题 一、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每次使用前都要将体温计甩几下。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四、物态变化 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五、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物质;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沥青,石蜡,松香,玻璃这四种是非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要继续吸热), 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要继续吸热); (3)、晶体熔化的条件:

初二物理教案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设计意图 冬天,气温低,水会结冰,说明物态是会变化的,而物态变化又是与温度的变化有关系的,物理学上是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这一工具对物体的温度进行具体的测量。教材以说明书的方式,讲述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材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栏目,介绍了“温室效应‘与”热岛效应“,引发学生对周边环境温度问题的思考。 在完成对各种物态变化的复习后,重新回到水循环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水在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物态变化进行综合概括,突出学生对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水资源的保护作进一步的探讨,确立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2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能正确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关注环境温度变化的原因。 4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以及相应的吸热、放热条件 5 能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6 调查水资源的利用和危机,具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7 感知水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养成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8 探究家庭或学校用水中的节水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能正确测量温度 3能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4养成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具和学具 学案;调查学校或家庭附近的水污染 课前准备 请设想你是一个普及科学知识的宣传员,以水的循环将你所知的物态变化的知识编成讲座稿。要求:归纳六种物态变化知识,并列举自然或生活中实际例子、介绍相关实验辅助说明。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 教材、教学参考书、物理中考指导、评价手册 教学评析 本节课通过温度计的使用作为切入点,把物态变化的复习贯穿在水循环的复习当中,浑然一体。通过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加深对水资源保护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环保的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温度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4.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5.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6.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7.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与吸、放热的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本章知识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投影片),并回答: (1)什么是温度;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3)吸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 (4)什么是熔化和凝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相同点? (5)什么叫熔点和凝固点? (6)什么是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常用的液化方法有哪些? (7)什么叫升华和凝华? 2.知识网络(板书设计)

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生活常见的物质的温度值。 2、能辨析常见的物态变化以及他们的吸放热情况。 3、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辨常见物质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 教学过程: 一、中考分析 本部分内容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部分考点成为了中考必考的内容。尤其是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中考的必考知识之一。利用图像辨别晶体和非晶体也频繁考查,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也是物理常识之一。 二、基础知识复习 (一)温度 多媒体出示有关于温度的常见知识,引领学生复习。 {温度计的使用时本考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物理实验考试中常考,因此在复习温度计使用可以稍微提示一下} (二)熔化和凝固 引领学生复习关于熔化和凝固的相关知识。 点拨:1在此过程中要尤其注意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像要引起注意,重点强调 3 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在课本已经罗列出来,飞学生2分钟时间进行背诵。 4 同种物质的凝固点不变。

5 列举生活中关于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汽化和液化 引领学生复习关于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 点拨:1、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此部分不必着重强调,点到为止】 3、说明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并举例说明:高压锅和青藏高原沸点低的例子 4 列举生活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的现象,并进行解释 ①刚刚从冰箱拿出的矿泉水一会儿瓶壁上有水珠。 ②冬天人民呼出的白气 ③开水壶上方的白气 ④雾和露水的形成 ⑤洗完澡,风一吹,感觉身上比较冷。 ⑥夏天教师里面泼水后会感觉比较凉爽。 (三)升华和凝华 教师引领学生复习升华和凝华的相关知识 点拨: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冬天的雪 2、秋天的霜 3、冬天冻住的衣服可以变干 4、樟脑丸变小 5、冬天玻璃厂上的窗花

物态变化典型例题

物态变化典型例题 【例题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答案:冷热程度,液体热胀冷缩,摄氏.冰水混合物,1标准大气下沸水. 【例题2】观察下图完成下列填空: (1)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2)用途: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3)所用液体: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4)刻度范围: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5)最小刻度值: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答案:(1)体温计,寒暑表,实验室用温度计; (2)测体温,测气温,实验室用来测液体温度; (3)水银,酒精(或煤油);煤油; (4)35℃~ 42℃,-30℃~ 50℃,-20℃~ 80℃,

(5) 0.1℃、 1℃、 1℃. 【例题3】- 8.6℃读作_________,它比- 16.8℃高_________. 答案:负8.6摄氏度(或零下8.6摄氏度), 8.2℃. 【例题4】一支体温计的示数为 39.5℃,一位同学没有甩过就给体温正常的自己测量,这时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 答案: 39.5℃. 【例题6】体温计测人体温时,离开人体后_________表示人体温度,普通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_________表示该物体温度. 答案:仍能,不能. 【例题10】甲、乙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等量的水银,甲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比乙粗,若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相同,则________的刻度更密一些.用它们测同一液体的温度,则_________测得更准确些. 答案:答案:甲、乙点拨:由于两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根据,内径粗的温度计液柱短,内经细的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内经粗的刻度更密些.若用这两支温度计测同一物体的温度,由于内径细的分度值间隔大,估计范围大,误差小,故内径细的测量更准确些. 【例题11】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答案:晶体,非晶体. 【例题12】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曲线,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个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 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________,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