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环境问题(博)

当代环境问题(博)
当代环境问题(博)

第四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肖巍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题目。相关有几个概念比较接近,一个是生态,一个是环境,还有一个自然,这三者之间既有联系,但还是有所不同。生态,eco是人的生计所在,环境是指环绕人的周围东西,自然则是非人为的本来本性nature,应该说各有侧重。

我们讲四个问题,第一是马克思主义有关论述,第二是关于发展与环境,第三是关于解决环境问题的障碍,第四是关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来的设计中有专门一节讲气候变化,后来还是调整到现在这个样子。

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大家可能多少都了解一些,因为最近一些年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在世界左翼社会运动中相当活跃,不过我也愿意提醒一句,我们以往讲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时候,比较多地集中在马克思的早期文本,包括1844年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但近年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活跃的北美,他们的注意力或者焦点不再是思辨性地讨论人和自然的关系,而是将人和自然关系与人和人的关系绑在一起,这是马克思思想最值得推崇的一个理念,也就是必须联系人和人的社会关系来考虑环境问题的解决,这也是当今世界全球化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聚焦于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就我个人的工作心得,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以及资本论的几部手稿,还有所谓资本论第四卷,也就是使用价值学说史都分别有大量散布的环境思想,不过他不是直接讲环境问题的解决,他是讲技术、工业的影响,讲土地资源的利用,讲一些城市病的根源等等,这些问题里面他频繁使用的一个概念,就是“物质交换”。我们也有把它翻译成“新陈代谢”的,这就与我们今天讲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高度相关了,也不认为是先驱性的思想。我要强调的是马克思关于环境的思想,并非集中在他的前期,1844年那个时期,在后来,50年代、60年代都有相当多的,但也比较分散的论述。这些论述非常精彩,譬如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

下……这些论述的研究和阐发,现在有许多人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第二,关于发展与环境。大家知道联合国20年前在巴西里约开过一个大会,叫做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放在前面,那是因为在40年前,也就是1972年还有过一个人类环境大会,那基本上就是一个发达国家的环境大会。为了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能够介入或者参与到全球的环境保护,也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意识觉醒,到了1992年才又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妥协,就是把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放在一起来讨论。但是我这里更多讲的是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首先要关注的仍然是发展问题。

环境问题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是公共性,以气候变化为例,公共性就是无一幸免,在这个地球上,气候大家共享;第二个是外部性,气候也是外部性的产物,尽管到现在为止,还有人对人类行为是不是构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争议,但应该说主流的,或者大多数科学家和专业人士认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相关的,但它不是故意的,在生产生活活动中预先知道的,但它产生了外部性;第三是滞后性,气候变化是人类工业化以来长期积累的一个后果,现在已经相当严重。这些性质又表现为,一是过度开发或过度索取;二是过度排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污染,狭义的环境问题;三是由于技术失控和滥用,比如核技术的环境效应,现在还包括像基因技术,近年人们多有关注的空间技术,它们都有可能造成一些始料未及的新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这些表现就类型而言,过度开发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或者早期发展阶段,过度排放主要表现在中等和比较发达的时期,但现在大块头增长速度快的发展中国家类型特点已不明显而是叠加的。至于技术失控滥用更是普遍现象。

近年来环境问题又出现了新的变化,第一原来工业化国家比较少,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工业化,发展速度也非常快,相应的环境问题复杂化。第二从明显的环境破坏发展到潜伏的积累后果严重的生化污染。比如中国现在手机用户已经有七亿多,每年有两亿多部手机报废,这个报废如果不能解决好,若干年后就会造成生化污染。第三是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像中国既有前工业化的环境问题,也有工业化甚至后工业化的环境问题,进而产生了愈演愈烈的叠加效应。像中国的环境损失率已经达到8%,而世界环境损失率平均是3%,发达国家大约是1%,这个损失率就是每生产100单位的GDP,有多少单位已经无可挽回地被环境破坏抵

消掉了。环境问题的根源还是资本主义,只要资本主义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变,乃至扩展开去,经济危机就一定会转变社会危机、生态危机,因为它那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应该说以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还比较浅薄,基本上是停留在字面上的,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比较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言论了。

发展与环境是两难,你不发展不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战争、冲突背后都有争夺资源控制环境问题,包括最近大家关注的南海问题,中国和周边几乎所有的国家地区都有过节,以前中国发展弱,有的问题被掩盖了,现在我们发展快,资源环境的支持问题就格外突出,所以你不发展肯定不行。但是环境代价太大,使发展不可持续也不行。怎么协调发展与环境,从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寂静的春天》吹起现代环境运动的号角,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为什么就解决不了?因为现实的“人”,实际上是行为体,从个人到企业、社团,再大到地区、国家都有个体偏好时间偏好,这在所难免,但环境的效益,也就是环境带来的好处又是一个长期的整体的东西,事实上很难要求个体自觉地关心整体,也很难要求人们放弃对眼前的追求自动地关心长远,这是一个纠结,既然自觉不行,那就只能用强制的方式,比如制度等硬的手段来控制约束人们的行为。

有人也做过一个分析,包括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库氏曲线原来是说明收入与分配关系的,后来发现可以作环境问题的引申,结论一是伴随着发展环境破坏不可避免,二是环境问题不是不可救药会出现拐点或转机,但三是曲线上升阶段非常急表明破坏性很猛烈,是很陡的线,而到了舒缓阶段,曲线很缓慢地下降,也就是逐渐改善,这多少给了人们解决环境问题的信心,也反映了发展与环境能否兼容的趋势。中国现在还处在这条曲线的上升期,我们三十多年就走过人家上百多年的发展路,但是环境保护环境建设没跟上,结果人家一百多年好几代人纷纷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们这里也集中出现了,其中最突出最要紧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粮食安全或者耕地安全,一个是石油安全或者能源安全,俗称“锅里的”和“锅外的”,这都是涉及国家大局前途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大家平时都有关注,但怎么给学生特别是博士生把这些道理讲清楚,还要另外做好功课让学生心服口服。

第三,关于解决环境问题的障碍。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为什么

环境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无论在国家层次还是国际层次,无论短期看还是长远看的进展都不顺利。像气候谈判多么艰难呵!因为每个国家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发展权益,包括权利和利益,这些权益都要伸张。比如我们最近民间强烈呼吁要给菲律宾点颜色,但实际上处理这些利益冲突时,还有许多方面要考虑。问题是为什么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实行起来效果不佳呢?这里面就肯定有障碍性的东西或者阻力,这些阻力都是硬骨头,否则早就跨过去了。

一是观念性的障碍,环境治理必须通过一些硬的规制来进行,当然也需要软的道德呀文化呀,但更管用的还是政策、措施和制度,而这些首先需要观念上的转变,很多环境规制处于失灵状态说到底还是观念不当回事。国家的环保机构已升级到一个部级单位,但是实际操作的很多情况,特别是在地方和强力部门干预下,往往仍然很弱势很可怜,不得不让位于地方的、部门的财政指标和发展要求。这个问题不解决,没有货真价实的硬约束,边治理边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则是必然的。国际层次更是如此,喊得很响,但动真的不多。

二是制度性的障碍。环境制度,比如环境定价是通过制度来设计的,但是并不能保证这些制度就是“好”的,因为这个制度也有可能被利用来为某些利益集团谋利,譬如环境审批权会蜕变成一个“寻租的”制度。环境制度本来是克服市场失灵的一个手段,来抑制对环境的破坏,激励人们积极地投入保护环境。但是往往也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比如有些重大的工程,如果以后真有了大麻烦,就不得不从制度上找原因了,它只过了个程序,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真正产生制度的约束力。还有人通过“收买”的方式使制度虚化、钝化,导致制度失灵。中国现在相当普遍的就是制度失灵问题,大行其道的,大家心领意会的是潜规则。这个潜规则其实也是制度,但是一个见不得人的东西。制度障碍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它们比较重视发展过程的经济表现和财富积累,而比较轻视甚至忽视制度性的建设。

三是技术性的障碍。什么叫克服环境技术障碍,简单的说就是必须投资环境友好的技术,但这是很艰难的。一些先进的环境技术,比如欧盟为什么在低碳经济上最积极最活跃,因为它一方面想借气候契机找回昔日的辉煌,另一方面它也的确有些本钱,它很早就大量采用天然气技术,在气候纷争中他总想站在道德优势位置上,而支撑它的其实是技术优势。而这些环境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

欧洲国家前二十年的研发,那也是因为能源危机逼出来的,这二十年的提前量就是眼光。中国现在的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大,必须花大力气破除一些障碍,还有怎么评估技术风险,某个技术对解决某个环境问题有利,但说不定会造成另外的环境污染。比如核能的开发节约资源,但却埋伏了核污染,怎么评估它,监督它这都需要有相当大的投入。而一般经营者管理者都着眼于眼前的好处,在环境技术投入上不积极。还有的技术障碍,譬如低碳技术是富人的技术,发展中国家买不起,欧盟要搞碳税,发展中国家抵制,但能抵制多久还不好说。

四是合作性的障碍。人与人,乃至国家之间的交往相处难以避免的就是基于利己而不是利他的考虑。社会学有一个著名的悖论叫囚徒困境,也就是各自从利己的角度谋划,得出来的事一个对大家都不利的结果。如果人们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不去寻求一种共同抵御风险和灾难的合作机制,要解决环境问题也是遥遥无期的。在气候问题上,美国、欧盟都有自己的算盘,发展中国家也是分化的,在责任分担和减排时间表上争得不可开交,至少现在还很难看到光明,这就是合作有障碍。只有让大家都知道共同的利害,才能迫使使他们采取合作的办法。但还有一个情况“搭便车”,坐享其成,人家减排,我不减排,如果大家都这样想的话,那气候变化只能越来越糟糕。所以,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化合作意识合作机制。我们都在这个地球上,怎么博弈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来保护这个地球,只有通过各方的妥协才能达成这样的共识。

第四,关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个提法也是在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发表的,当时就气候变化有一个框架公约,请注意这个公约与大会宣言不是一回事。宣言没有法律约束力,它表达的是一个集体诉求。但是公约是有约束力的,你签了字,再经过各国的权力机构批准后生效,如果违反了就要制裁。中国政府也签署了这个气候变化的框架公约。就是在这公约里,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个原则。

我们回顾一下现代环保运动的演进,1960年代基本上是民间的私人呼唤,具有强烈的道义色彩,到了1970年代酝酿成为社会运动,主要是一批环境报告用科学话语来表达危机感,同时还形成了环境压力集团,激活了环境公共话题。中国在启动改革开放前后,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经济问题,所以环境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被遮蔽的。到了1992年环境保护已经不再是发达国家人们

关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使早先专门机构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进入国际视野,成为在国际国家两个层次都要推动落实的事情。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不能就环境谈环境,而必须联系发展来实现。从人类环境大会,到环境与发展大会,再到2002年的可持续发展峰会,马克思主义的思路开始凸显,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是与协调人与人的关系解决发展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共识,而且必须由国家权力进行干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迄今为止还是说得比较多,做得比较少。但无论如何,在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已经把环境提到安全问题上来落实,而环境安全实际上就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话题,因为任何安全问题都必须通过社会方法来解决,所以我们说马克思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论,也就是必须联系社会问题来解决。

气候框架公约要求贯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共同是指人类面临同样的问题,区别则意味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责任担当和具体应对方面应该有别,这才有了所谓双轨制。以及《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先减排,发展中国家暂不减排。但是后来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发展势头惊人,排放也非常惊人,发达国家心理不平衡了,小岛国面临灭顶之灾也不干了,这就引出了一轮接一轮的气候谈判,焦点还是责任问题,因为明确了责任紧接着就是减排义务。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比较强调责任的共同性,而发展中国家更强调的是有区别的责任,可见即便对一个公认的原则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就理想状态来说,发达国家以及发达地区像中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些地方应该承担先发的责任,他要把利用其他国家和地方后发而获得的环境好处,即因为发展先机的一部分回馈或者转移给后发国家和地区,弥补它们曾经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影响,弥补环境透支;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以及比较落后的地方,则应该把发展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破坏影响降低到最小,以减轻以后的弥补代价,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而且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有合作,发展中国家以及比较落后的地方和发达国家以及已经富裕的地方要尽可能寻找交集,谋求大家都能接受的协议,这也必须通过艰难的谈判来进行。还有应该注意到,中国以前强调的气候责任有三点,一是人均排放,现在中国的人均排放已超过世界平均值;二是历史排放,中国的现实排放量已经是世界第一,用不了二三十年,中国的累计排放量也会成为世界第一;三是转移,生产在中国,消费在欧美,但人家反问为什么不能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呀。

因此,我们现在也在积极调整气候谈判的对策。

最后我们作一个总结。第一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是指导人们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论。不可能指望就事论事地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与解决好社会问题、发展问题联系起来,反过来也一样。第二发展与环境必须兼顾,但关键是如何用制度等硬约束使个人偏好时间偏好,与环境的整体效益长远效益结合起来。第三还是要努力克服解决环境问题的观念、制度、技术与合作障碍。第四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决定了解决问题的责任共同性和有别性都不可偏废,对此我们既要有效维护,又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

(根据录音整理,经本人审阅)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9.海洋污染10.城市垃圾污染 "竭泽而渔,..."怎么理解?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观? 翻译:把水排干了捕鱼,怎么会捕不到鱼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捕了。用火烧林的办法来打猎,怎么会打不到猎物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可捕了。说明人类不能采取掠夺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否则必然遭到环境用"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来报复。因此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应适度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环境问题的危害:危害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安定;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P66页)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危害?(1)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2)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 (3)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问题",如何理解? 人们在大量使用某种资源制成的物品(如塑料制品)后,废弃物(如用过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物品有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所以,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 如何保护环境?中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环保从小事做起:少使用塑料袋、回收废旧电池等。政府: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大环保投入;依靠科技,开发环保产品,建环保设施。依法保护环境,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资源问题的影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会给国家的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给教育、住房、就业等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人口增长过慢,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 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一个国家的人口应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世界和平为什么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1、世界局势在朝多极化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级世界。 2、国际社会期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 3、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和大量核武器存在的现实,每时每刻都提醒人们要维护和平。造成世界不安宁的因素有:1、恐怖主义。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根本原因)3、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 4、南北贫富差距大。 应怎样来维护和平?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根本途径) 2、倡导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3、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第四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1.如何理解“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关系,为什么说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基本方法论? 在人类面临的千千万万问题和复杂纷纭的矛盾中,马克思、恩格斯将环境问题看作是人类面对的两太基本问题之一,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异化现象,高度概括指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根本任务,即实现“两个和解”,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创新和最高价值追求。 首先,“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也就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这种“和解”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向人的生成”,即人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把自然界中人的生活资料和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另一方面,这种互动又表现为“人向自然界的融化”,即人通过实践活动广泛掌握和同化自然力,用各种自然物的属性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命活动,使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根植于自然系统的演化之中。“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实践基础是物质生产活动,实现这一“和解”,要求“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用“物质变换”的概念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对立统一、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 其次,“人类本身的和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恩格斯看穿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另一部分民族、国家和阶级不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加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分裂和对抗,阻碍着世界性普遍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建立起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制度,把人自身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束缚中、从资本主义悲惨的境遇中解放出来,最终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人类本身的和解”昭示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关系,其实践基础是物质交往活动,表现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或体制的建构与完善过程。一句话,就是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解”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再次,“两个和解”是内在统一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是“人类本身的和解”的物质基础,“人类本身的和解”则是“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社会前提。诚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言,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和解”将成为真正的现实,到那个时候,“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华德文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 (2).结合具体问题,能够说环境问题新发展 2、过程和方法 (1)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门别类地简单解释当代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收集相关资料,举例说明当代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酸雨等危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恰当的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教学重点: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课件制作 3、收集有关环境破坏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一、课前准备: 温室效应:危害、原因治理 全球臭氧层破坏:危害、原因治理 性环森林锐减:危害、原因治理 境问题水体污染:危害、原因治理 当代土地荒漠化:危害、原因治理 面临 的环 境问 题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上网搜索有关环境破坏的图片、资料 二、课堂生成: (一)要点1 全球性环境问题 使海平面升高”,尝试着解答下列问题: (1)你能理解温室效应? (2)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为什么会不断增加 (3)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什么?会造成什么影响?(4)据课本图1-3-4,谈谈受海平面升高威胁的海岸主要有哪些?

展的趋势 (1)指出森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讨论原因 (2)森林为什么被称为“大自然的调度室”? (3)森林面积将有什么变化?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知识点7 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过程——自习课本、小组讨论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主要特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概括事物本质,通过比较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培养综合分析宏观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培养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知识梳理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近三百年来,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有①、②、生态破坏和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 2.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③,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20世纪中叶发生的“④”,令人震惊。 3.生态破坏主要是⑤破坏,从而引起⑥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等。 4.人类的某些行动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如⑦、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⑧等。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⑨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2.⑩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的矛盾。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的不可预见性。 2.的不可逆性。 3.的全球性。 学习交流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试举例说明环境问题具有规模的全球性。

探究与创新 探究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互动探究] 1。读教材图1.4“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每天对能源的需求”,分析能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阅读教材材料“八大公害事件简介”,概括环境污染的类型。 3.生态破坏的核心是什么?其破坏引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4.全球性环境变化问题有哪些? 5.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探究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互动探究] 1、如何理解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2.教材漫画《苦难的母亲》反映的地理现象是什么?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导学案 课时教法分析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标解读 1 ?让学生了解当代有哪些主要环境问题。 2 ?通过主要环境问题的学习,理解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3?让学生了解环境伦理观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4 ?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教学方案设计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以当前的环境问题导入,如全球气候变暖峰会的召开、森林的破坏、“垃圾包围城市”等以引起对当今主要环境问题的重视,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安排:阅读教材P17-25,完成[课前自主导学]及[思考交流]-步骤1:导入新课。 -步骤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之[问题导思]-步骤 4:教师通过[例1]的讲解,结合教材中相关示意图,完成“要点研析”的讲解。 步骤8: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时主要内容,完成[课堂小结],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 后知能检测]。?步骤7: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表解读]并利用[图表应用]检查效果?步骤6:教师通过[例2]和教材P25活动讲解完成“要点研析”的学习■步骤 5 :师生共同探讨“探究2”中的 相关问题 1. (1)成因: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活动的影响,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 度增加,温室效应增强。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害: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如引起海平面升高,使一些沿海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2 ?臭氧层遭到破坏 (1) 臭氧层的作用: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2) 臭氧层破坏现象及原因: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有扩大趋势,北极、欧洲和我国青藏高_______________ 原上空也相继出现臭氧层变薄现象。科学证据表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氯氟烃是臭氧层遭破坏 的主要原因。 (3) 危害: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导致气候异常,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3 ?酸雨蔓延 (1) 概念:酸碱度(pH值)低于竺的各种大气降水。 (2) 原因: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合_________________ 等酸性气体所致。 (3) 危害:使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变成荒漠、建筑物遭到腐蚀,被称为“空中死______________ 神”。 ⑷蔓延:英国一T欧洲和北美洲一T全世界。 4 ?森林锐减 (1)森林作用: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以及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被誉为“大自然的调度室”。 (2)锐减原因:乱砍滥伐、森林火灾、酸雨污染等。 「全世界森林面积已减少了一半 (3)表现欧洲的天然森林几乎全部消失 ■.亚洲和非洲一些木材岀口国成为木材进口国 5 ?水体污染 (1) 原因:人类生产与生活排放大量污水。 (2) 危害:大量人口因缺乏安全的饮用水而导致疾病;由于海洋污染,使赤潮等生态灾害频发;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6?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1) 成因: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旱害_______________ 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 危害:导致耕地沙化、生产能力减弱或丧失。 7?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1) 原因:森林被毁、草原遭破坏、环境受到污染以及人类对野牛动物的大量捕杀。 (2) 危害:许多珍稀的生物种群已经或者濒临灭绝,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8 ?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 (1) 垃圾污染 ①特点: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快、范围广。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教学目的: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重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环境的概念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导入: 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引入新课,如果人类对环境的作 用超过环境的承载力,那么环境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2.表现 (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 2.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 让学生举例:如石油资源 2)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让学生举例:如毁林开荒 3)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4)巨大的人口压力 P6思考题: 1、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带来了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教学目的: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重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环境的概念。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导入: 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引入新课,如果人类对环境的作 用超过环境的承载力,那么环境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 2.表现 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 2.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 让学生举例:如石油资源 2)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让学生举例:如毁林开荒 3)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4)巨大的人口压力 P6思考题: 1、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带来了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传统工业道路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先污染,后治理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思考题: 题1: 投资商:自己和当地人的经济利益 环保局领导:开矿带来的环境问题 果农:自己受到了环境灾害 村长: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题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一)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目前,最受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 全球气候变化、酸雨、臭氧层耗竭、有毒有害化学品和废弃物越境转移、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海洋污染等,这些都是发达国家特别关注的“热点”。 与此同时,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等区域性生态问题,由于其产生面广、影响深远,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注。 全球环境问题虽然是各国各地环境问题的延续和发展,但它不是各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的简单加和。整体上不寻常的特点有: 1.全球化 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臭氧层耗竭、温室效应和酸雨等涉及到高空、海洋、臭氧层,其影响的时间和空间尺度远非过去一般的环境问题所能比拟,其影响范围是全球性的,对人类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生态、环境变迁等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 2.综合化 过去,人们主要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三废”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而全球环境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一范畴,涉及到了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因此,解决当代全球环境问题不能只寄希望于“三废”的治理,而是要将一个区域、流域、国家乃至全球作为一个完整的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在内的复杂巨系统来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才能较好地解决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 3.社会化 环境问题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科学、文化、伦理等领域。所以,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全社会共同解决,这使环境问题同和平、发展一样,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关注主题。 4.政治化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全社会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各个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环境问题已演化为国家安全问题的一部分,成为需要政党和政治家出来解决的政治问题。 总之,环境问题成了需要国家通过其根本大法、国家计划和综合决策进行处理国家大事,成了国际政治、外交、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成为评价政治人物、政党政绩的重要内容,成为社会环境是否安定、政治是否开明重要标志之一。 全球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全球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和内容 全球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主要机构 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重要国际行动 全球环境管理行为效果的检查与监督

实践报告 实践名称:当代环境问题 系、专业、班级:星夜的寂静 姓名:星夜的寂静学号:星夜的寂静成绩: 指导教师: 2014年10月30日

“当代环境问题”心得体会 2014年10月22号下午在t204教室,工院本部的教授以“当代环境问题”为主题,为我们 上了生动的一课,以“为什么要开设这样的一个课程,这个课程对我们的意义”为开篇,由 浅入深,逐步的为我们讲授,为我们铺展开一个新的视野,让我们提高环保意识动手做环保,一下午的学习我们收获颇丰。 刚开始恰如老师所说的,同学们一开始听到要上这个课程,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这个课程对我们的专业有什么大的影响?对我们将来的工作有什么直接的作用?这样直接现实的 问题在这样的课程面前确实是比较无奈的,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考虑问题有时候不能这么功 利化、现实化。有实际例子表明:我们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会在3天内反应、影响到我们自 己身上,这是我们的切身利益的。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跟 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某种联系的,这些都是关乎我们人类的,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的。同时,美国、英国等国家都已经尝受过环境的污染问题。所以,这样的一个课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要持续关注,长久的去做的这样一个课题。 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1930年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还有,因为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 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 最终17人死亡。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发生大地震及海啸后,导致核泄漏。这些都是环境 问题,这样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切实的感受到了无奈。 那么什么是环境?生态环境的定义是什么?老师列出了: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 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并最其中进行分析。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 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 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老师从最基础的理论开始,为我们提供一些大 意上的理解,让我们逐步的去了解环境,跳脱了专业的范畴,轻松的进入了另一个领域。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3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第1课时) 学案导学 【学习目标】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通过阅读地图,了解环境问题在全球的分布状况,提高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重点】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危害 【学习难点】结合具体环境问题,能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措施。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1、回忆必修一的相关内容和图1-3-3“温室效应示意图”、图1-3-4“海平面升高”,掌握下 列问题: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造成的影响、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2、阅读教材内容和图1-3-5“臭氧层遭到破坏”,探究下列问题: (1)臭氧层分布在大气圈的哪一层,对地球生物有什么作用? (2)破坏臭氧的主要物质是,它是随着人类的什么活动进入大气层的? (3)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有哪些?臭氧浓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分布在哪里? 原因:①;② 分布地区:①;②;③ (4)臭氧层破坏造成怎样的影响?解决的措施是什么? 3、阅读教材内容和图1-3-6“世界酸雨的主要分布区”,探究下列问题: (1)酸雨的pH低于,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说出世界和我国酸雨的主要分布地区? (3)酸雨会造成哪些危害?解决的措施是什么? 4、阅读教材内容和图1-3-7“1982-1990年世界平均森林消失量”,探究下列问题 (1)森林被称为“”,它的作用是什么? (2)目前破坏最严重的森林带是,森林锐减的原因是什么?

(3)森林锐减会造成哪些危害? 5、阅读教材内容,回忆所学内容,回答: 水体污染的原因有、、 6、阅读教材内容和图1-3-10“世界土地荒漠化”,探究下列问题: (1)从自然和人为方面说明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2)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哪类地区?我国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的地区是,如何防治土地荒漠化? 7、阅读教材内容和图1-3-11“近400年来鸟类的灭绝速度”,探究下列问题: (1)鸟类灭绝速度有何变化?引起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2)针对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现象,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8、阅读教材内容和图1-3-12,探究下列问题: (1)垃圾污染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垃圾污染会对哪些方面构成危害? 【疑点呈现】 【梳理总结】 全球性环境问题有:、、、 、、、、 【当堂检测】 读下图,回答第1-2题。 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和下列哪些过 程有关() A.ab B.ac C.bd D.bc 2.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 问题是()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

第一节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1、广义理解 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地震、水、旱、风灾,人口的急剧增加、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2、狭义理解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 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考虑可将环境问题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1、原生环境问题 又称第一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 2、次生环境问题 又称第二环境问题。它又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类。 (1)、环境污染 A:概念: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的化学组成或物理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则称环境污染。 B:分类 a.由物质引起的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b.由物理因素引起的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或电磁辐射污染。(2)、生态环境破坏 由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界引起的。例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滥采滥捕使珍惜物种灭绝,危及物种多样性的特点;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等等。 三、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阶段(人类出现——产业革命) 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阶段(产业革命——1984年发现臭氧空洞) 3.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即当代环境问题阶段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沉降 总之,环境问题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老的环境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这一对矛盾是不断运动,不断变化,永无止境的。 四、环境问题的性质与实质 1.性质: (1)环境问题具有不可根除和不断发展的属性。 (2)环境问题范围广泛而全面。(它存在于生产、生活、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中)。 (3)对人类行为具有反馈作用。 (4) 可控性。 2.实质 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人类自然的,而且是自觉的建设人类文明的问题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9.海洋污染10.城市垃圾污染 "竭泽而渔,..."怎么理解?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观? 翻译:把水排干了捕鱼,怎么会捕不到鱼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捕了。用火烧林的办法来打猎,怎么会打不到猎物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可捕了。说明人类不能采取掠夺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否则必然遭到环境用"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来报复。因此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应适度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环境问题的危害:危害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安定;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P66页)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危害?(1)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2)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 (3)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问题",如何理解? 人们在大量使用某种资源制成的物品(如塑料制品)后,废弃物(如用过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物品有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所以,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 如何保护环境?中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环保从小事做起:少使用塑料袋、回收废旧电池等。政府: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大环保投入;依靠科技,开发环保产品,建环保设施。依法保护环境,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资源问题的影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会给国家的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给教育、住房、就业等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人口增长过慢,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 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一个国家的人口应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世界和平为什么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1、世界局势在朝多极化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级世界。 2、国际社会期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 3、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和大量核武器存在的现实,每时每刻都提醒人们要维护和平。造成世界不安宁的因素有:1、恐怖主义。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根本原因)3、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 4、南北贫富差距大。 应怎样来维护和平?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根本途径) 2、倡导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3、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使用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 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概括事物本质,通过比较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 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环境问题的表现、特点、成因 难点:环境问题的成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补充) 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2.表现 (1)资源短缺 (2)环境污染

(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说明: 环境恶化而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资源需求无限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又使其加重了;而这三个方面表现的规模都已扩展到全球。 通过该材料八大公害事件简介的阅读,需要了解以下知识: 了解“八大公害事件”的事实,知道它们不仅是环境污染的典型事例,更是20世纪中期环境向人类因环境问题激化而鸣响的警钟。每个公害事件都是一个生动、深刻而悲惨的故事从而深刻理解环境污染的巨大危害。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人类就是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成长的,随着科技进步,人类抗灾、防灾能力将继续增强。 (二)人为原因(更重要) 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住世界人口 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全球人口的增加对资源的争夺已经达到了相当尖锐的程度,例如,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石油资源等的争夺,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内部冲突和一些国际争端乃至武装冲突的根源。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问题探究1】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四大表现: 2、为什么会出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3、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是,其后果是: 4、全球环境变化:工业革命后,出现全球性环境问题,如 5、八大环境污染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 【问题探究2】 材料一:圣华金河谷是一个雨量很少的区域,但该河谷农业仍很发达。灌溉用水是从谷底下面抽上来的。1920年,谷地内有约8100平方千米土地用地下灌溉。然而谷地开始大面积下沉,在某些地方下沉达9米。土地移动破坏了水井和灌溉渠道,许多农民因此损失惨重。直到20世纪60年代,从谷底泵水的做法被制止,而改从内华达山脉引水。圣华金华地的地面仍在下沉,但下沉速度明显趋慢。 材料二:污染物跨境转移现象出现的背景是,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条款越来越严苛,其国内一些污染较重的企业以及该国已经积压的污染物(主要是固态的),为了避免处理成本过高(有些污染物以目前的技术甚至无法彻底处理,如重金属),将污染物通过出口方式运送到发展中国家,支付极低的污染物接收补偿。 材料三:课本P7的思考内容。 1.从上可以看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说说依据。 2.如何解决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

【问题探究3】 阅读案例2,思考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并说出你的依据。 【课后练习】 1.读图1.8 ⑴此图可表明哪一个环境问题? ⑵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⑷怎样治理?课本P60 2. 从上可以看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到目前为止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物种锐减、森林消失、全球变暖、土地沙漠化、沙漠扩张、垃圾、噪声、电磁辐射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 (1)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3 )生物物种锐减:物种就是指生物种类。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1000万种生物。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物种灭绝将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威胁,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 (4)森林消失: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 (5)全球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6)土地沙漠化:简单地说土地沙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沙漠化已经不

毛概实践报告 主题:世界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会方面 课题成员: 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日期:指导老师: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摘要 (2) 二、1、世界当下面临的问题概览 (3) 人口问题 (3) 资源环境问题 (6) 三、总结 (8) 附录1:问卷: (9)

摘要: 当前,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变化多端。要有的放矢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所面临的主要全球性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指社会关系失调与否,影响社会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还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是被人们感知、察觉到的状况;是由于价值、规范和利益冲突引起的,需要加以解决的状况;是社会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当前形式下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主要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因为这些不仅仅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决定着我们人类的发展与延续。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三者相互影响进而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比如:当今世界性难题劳动就业问题,人口老龄化,人类与物质环境而产生的矛盾,青年犯罪……为了使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当今社会全球面临的问题,提高大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我们小组此次特地做了此次社会实践调查以便于大家今后更好的去认识世界当下的情形与面临的问题。

1、世界当下面临的问题概览: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共同关心的话题.由于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问题,一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二是人口老龄化;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全球性资源问题日益凸显,但现今资源问题主要表现是:世界森林衰退问题严重,除此之外,水资源,化石能源等也囊括其中。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整体。发展经济需要人力资源,但是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然而,如果人口过多,就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而遭到破坏的资源和环境,反过来又会威胁人的生存和发展。 (1)、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问题,首先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据联合国权威机构公布的最新数据,预计全球人口将由2015年的73亿增加到2023年81亿和2050的96亿;全球人口最终能稳定在105亿或110亿左右。全球人口的高速增长,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环境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与生产力的日益扩大使得人类对自然界的资源利用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自然资源在促进人类向前发展,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破坏。无限制的物质需求增长,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自然界正在以一种报复式的反馈方式警告人类,各种自然灾害不断侵蚀人类生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如何维护好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现今乃至将来都必须重视的事情。 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1)国土资源安全方面。国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国土资源的多少和优劣是决定一个国家安全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其重要。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国土面积全球第三,但是我国森林人均占有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据测算,按目前的砍伐速度,我国可采林将在短短7年内被砍完,我国草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草地质量也在明显下降,并且还在以每年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我国湿地资源占世界湿地面积10%,但已有近40%的湿地受到中度和严重威胁。其他生态系统也退化严重,造成生态功能下降,生态平衡失调,已对国土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2)水资源安全问题。我国水资源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可利用水资源为8000-9000亿立方米,现在一年的用水总量达到56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8000亿立方米,接近我国可用水资源的极限。现有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由局部发展到整体,由城市发展到乡村,由地表发展到地下,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七大水系有1/3以上河段达不到饮用水标准。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已经向国人敲响了警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