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基础知识教案

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培训班教案

第一章QC小组活动程序概述

一、几个基本概念

1、PDCA循环

P:策划、计划

D:执行

C:检查

A:处置、处理、总结

2、质量管理小组的概念

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P4)

3、QC小组课题类型:

⑴现场型课题

●选题范围:稳定生产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

等。

●特点:课题较小,难度不大,小组力所能及,活动周期短,易出成果,经

济效益不一定大。

⑵服务型课题:

●选题范围: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特点:课题较小,活动时间不长,见效较快,经济效益一般不大,社会效

益较明显。

⑶攻关型课题:

●选题范围:解决技术关键

●特点:课题难度大,活动周期较长,需投入较多资源,通常经济效益显著。

⑷管理型课题:

●选题范围:以提高业务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

●特点:课题有大有小,课题难度及效果随选题不同而不同。

⑸创新型课题:

●QC小组成员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方法、开发新产品(项目)、新方

法、实现预期目标的课题。

●课题是以往没有过的,无现状可调查。

●为实现预定目标,小组成员运用创新思维提出多种方案并通过分析论证和

评价,必要时进行模拟试验,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三、QC小组活动程序

1、“问题解决型”课题活动程序

⑴自定目标值的课题活动程序

⑵指令性目标值的课题活动程序

2、“创新型”小组的活动程序

3、为什么要按程序进行活动

●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活动(ISO9000:2000)

●QC小组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对活动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概括

出来的科学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是解决小组活动课题的科学途径。

四、常用工具技术介绍

1、QC小组的基本特征: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

2、进行质量改进所需的技术:

●专业技术(个性)

●管理技术(共性)3、QC小组所涉及的管理技术:

(1)遵循PDCA循环

P:策划、计划 D:执行 C:检查 A:处臵、处理、总结

(2)有关的统计方法:

老七种工具: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调查表、分层法。新七种工具:关联图、系统图(树图)、亲和图、PDPC法、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矢线图。

简易图表:柱状图、饼分图、折线图、甘特图、雷达图等。

其他方法:流程图、价值工程、正交设计试验法、回归分析等。

4、统计技术分类:

按统计对象分:

(ISO 9004-4 推荐的11种质量改进工具和技术)

①用于数字数据和非数字数据分析:

A1 调查表

②用于非数字数据分析:

A2 分层图 A3 水平对比法

A4 头脑风暴法 A5 因果图

A6 流程图 A7 树图

③用于数字数据分析:

A8 控制图 A9 直方图

A10 排列图 A11 散布图

B、按用途分:

⑴描述性统计技术:用来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的技术。

如:折线图、饼分图、柱形图、频数直方图、排列图、散布图等。

⑵推断性统计技术:在对统计数据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作出推断性结论的技术。

如:控制图技术、回归分析、统计抽样、试验设计、过程能力分析、假设检验等。

第二章问题解决型课题活动程序

及常用工具技术

一、选择课题

(一)课题来源

1 指令性课题

2 指导性课题

3 自选课题

(二)选题内容:

1、企业的方针、目标,有关指标或中心工作在本部门落实的关键点;

2、社会要求、顾客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3、生产、工作现场的关键或薄弱环节、问题点。

●选题指南

选题的切入点:

1、班组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考核指标的难点。

2、加强班组管理

3、长期困扰班组的问题

4、现场文明性方面

5、用户反馈、用户抱怨的意见

(三)选题要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小:课题具体、短期内可实现,小组力所能及

大:综合性课题,内容庞大复杂,需多部门协作.

2、尽量选择能以特性值表达的课题:

3、用特性值表达的课题,其特性值要有可比性。

(四)课题的选定

1、用“头脑风暴法”提出小组的课题的建议或意见

2、用“亲和图”归纳成若干可供选择的课题

3、选择大多数小组成员认同的课题:

⑴用表决法决定

⑵重要度评分决定

⑶用评议、评价的方法来选定

(五)课题名称

1、要求:

◆简洁、明确

◆直接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抽象。

2、方式:

××○○○△△

(怎样)(要解决的对象)(要解决的问题) (谓语) (定语) (宾语) 动词名词/词组名词/词组例:

降低多孔集束通信光缆管材废品率

(六)常见错误

1、课题不直接、偏大

2、选题理由空洞、讲大道理

3、课题名称中无特性值

4、选题理由无数据

5、文字描述过多

6、甘特图放在选题理由之前

7、问题解决型课题的选题理由无问题点或差距

二、现状调查

1、目的及作用:

●把握问题的现状

●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为制定目标值提供依据

●进行效果检查的原始依据

2、内容:

⑴针对课题的问题对现状开展调查活动;

⑵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常用工具:

调查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分层法、简易图表:折线图、柱形图、饼分图、雷达图等。

4、收集数据信息的方法

⑴从企业的统计报表、质量记录及相关资料中进行调查;

⑵现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调查/验证

5、找问题/症结的方法

A、必要性:

⑴课题往往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牵涉面较广;

⑵就课题分析原因,针对性差,不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突破口)

⑶针对症结分析原因,能较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B、找出问题症结的方法

⑴步步逼近法(逐步收网法)

●时序分析:

用调查表、折线图等方法,进一步证实问题的严重性/找出差异。

●找出问题的症结:

用分层法、排列图等找出主要问题(症结)

⑵齐头并进法:当主要问题依据十分充分时(或是很具体的小问题/不带有综合性时),往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调查,从而找准一个或几个主要的问题。

6、现状调查注意点

1、抽样要有代表性

2、收集与所解决课题有关的数据,要注意客观性、可比性,要有时间约束。

3、运用适当的统计工具对现状调查的数据要整理、分类、进行分层分析,以找到问题的症结。

4、不仅要收集已有的数据,更需到现场观察、测量,跟踪取得数据,以掌握问题的实质。

7、现状调查常见问题:

⑴未交代统计总体、样本或数据来源;

⑵收集数据的时间过长或过短,反映现状的真实性差;

⑶抽样不合理,代表性差;

⑷未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层、分类处理或分层不当;

⑸数据分析工具运用不当;

⑹调查的数据只有过去的,无现场跟踪调查的数据,代表性不强。

⑺现状调查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三、设定目标(一)(一)目的:

1、明确将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

2、为效果检查提供依据

(二)设定目标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

2、单一性原则

3、量化原则

4、先进性原则

5、可行性原则

6、民主性原则

(三)设定目标的方法

1、横向比较:水平对比法

2、纵向对比

3、根据现状调查的结果测算

4、与上级下达的指标(标准)比较

5、与相近行业或相近专业比较

6、依据顾客的要求

(四)常见问题

⑴目标与课题不一致

⑵问题解决型课题目标值过多

⑶目标值设定水平不当

⑷自选课题目标值制定无依据或依据不充分

⑸指令性目标值未进行可行性分析或可行性分析不充分

(五)小结

1、自选课题在通过现状调查把握现状、找到症结后即设定目标。

2、指令性课题目标,在选定课题之后,立即明确小组目标,然后对目标进

行可行性分析。掌握问题现状、找出症结放在目标可行性分析中完成。

3、设定目标的六原则

4、制定目标值的六种方法

四、原因分析

1、针对什么分析原因:

⑴综合性课题应针对现状调查找出问题的症结分析原因

⑵当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是很具体的问题时,需针对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来分

析原因。

如:解决某塑料制品注塑时顶部充不满的问题

2、原因分析应用的工具:

工具4 因果图

工具5 树图(系统图)

工具6 关联图

3、原因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针对现状调查找出的症结(主要问题)分析原因

⑵原因分析要展示问题的全貌

⑶原因要展开到可直接采取对策的程度为止

⑷正确、恰当地选用统计方法

五、确定主要原因

(一)、如何确定主要原因

1、步骤:

●收集所有末端因素

●剔除不可抗拒因素

●逐条确认

2、识别、确认主要原因的方法:

⑴现场试验:方法类因素

⑵现场测试、测量:机器、原材料、环境、测量等因素

⑶现场调查:人员、与人相关的因素

六、制定对策

1、对策的提出:群策群力,集体创造思维

●常用的方法:头脑风暴法、亲和图

2、评价和选择对策:对每种对策进行综合评价,选出最优对策

●综合评价内容:有效性、可实施性、经济性、可靠性、时间性

3、制定对策计划

⑴策划实现对策(方案)的措施

⑵设定对策的目标

a) 一般情况下,应以确定主要原因的判别标准作为制订对策的目标。

b) 要求:

◆必须设定对策的目标(小目标、分目标)

◆小目标必须满足该要因的判别标准,甚至高于判别标准。

◆目标应尽量量化或能够检查

⑶制订对策表

●按5W1H的原则来制订

What 对策:针对要因制订

Why 目标:对策应达到的目标

Who 负责人:谁负责做

Where 地点:在哪儿做

When 时间:何时完成

How 措施:实现对策的具体做法

4、制订对策表常见问题

⑴“对策”与“措施”混在一起;

⑵目标值未量化或不可检查,或用抽象的语言作目标;

⑶措施使用抽象的语言,不具体;

⑷未针对每条要因逐条制订对策

5、小结

七、按对策实施

1、方法:

⑴按“对策表”逐一实施对策

⑵各对策按其“措施”栏目逐一实施措施

⑶每条对策实施完成后要立即收集数据分析,检查其小目标是否实现

◎收集数据

◎运用统计技术整理、分析、解释和作出推断性结论(调查表、分层法、折线图、饼分图、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假设检验、参数估计等)

⑷如未达对策的小目标,要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必要时要修订对策。

⑸每条对策实施后,还需对是否影响安全及环境、是否影响相关处的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

2、要求:

⑴体现小组活动的全员性、创造性及努力程度;

⑵体现小组的特点、课题的特点。

⑶少用文字,多用图表,图文并茂。

⑷此阶段是改进的实质性阶段,各种改进结果均需用数据表达,并应用

工具方法进行分析。

3、注意问题:

●不应是对策表的搬家、翻版;

●按对策表实施

●重点突出

●不应涉及企业的技术机密

4、对策与实施过程常用方法:主要是专业技术,应借助统计技术使专业技术得到更好的发挥。

⑴按对策表的要求逐一实施

⑵每条对策完成后要立即确认其效果;如未达到小目标要求,则要修正对策,并再实施。

⑶除确认对策实施效果外,还须对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等方面是有影响进行核查。如有影响应进行评估,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

⑷体现小组活动的特点、全员性、创造性及努力程度;

⑸少用文字,多用图表,图文并茂。

⑹各种改进结果均需用数据表达,并应用工具方法进行分析。

⑺实施阶段主要运用专业技术,并借助统计技术使专业技术得到更好发挥。

1、检查内容:

⑴把实施后的数据与实施前的“现状”比较

⑵与目标值比较⑶意外收获

⑷经济效益⑸无形效益

2、如何进行效果检查

⑴与小组设定的课题目标进行对比

a)收集全部对策实施完成后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b)运用工具:

▼数据分析工具:调查表、分层法、控制图、直方图、过程能力指数

假设检验、参数估计等。

▼直观表达工具:折线图柱形图饼分图雷达图

c)未达到小组预定目标的原因:

▼对策不能使要因受控

▼主观推测要因,漏判了真正的要因。

▼原因分析未展示问题的全貌

▼原因分析深度不够

⑵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对比

▼对症结解决的情况进行调查

▼检查方式及应用工具:

▼采用与“现状调查”相应的形式、工具

⑶效益的计算

a)经济效益

◎不以经济效益论成果水平

◎计算经济效益必须客观、实事求是:

●只计算活动期(含巩固期)内产生的效益

●减去QC活动投入的费用

b) 社会效益

●环境保护

●消除安全隐患

●精神文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道德风尚等

⑴与课题目标进行比较,如未达到,要重新检查过程活动情况,分析未达到的原因,重新制订对策并实施。

⑵与“现状”进行对比,检查症结解决的程度,以评价对策的有效性。

⑶检查有否副作用,或不完善之处,以便立即进行改善。

⑷计算经济效益要实事求是

⑸一些公益事业的小组要更多总结社会效益

1、怎样制订巩固措施

⑴把已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措施纳入有关标准

●有效措施:◎对策表中纳入并已实施

◎非一次有效措施

●有效措施横向展开:在某一过程中有效的措施在其他过程也可能适

用,需把有效的措施展开到其他适用的过程,可取得更大绩效。

●任何质量问题的产生都与QMS的缺陷有关

⑵制、修订标准必须按规定程序向标准的主管部门申报,经批准后执行。

2、效果的巩固

⑴经修订并经批准的新标准必须正确执行

⑵巩固期内要及时收集数据,以确认效果是否能维持在良好水平上。

十、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总结

⑴专业技术方面

⑵管理技术方面

⑶小组综合素质方面:

●质量意识(含安全、环保、成本、效率等)的提高

●问题意识、改进意识的提高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 QC方法、工具的掌握

●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的增强

●工作干劲和热情的高涨

●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增强

⑴关键的少数问题(症结)已解决,原来的次要问题已上升为主要问题,

把它作为下次活动的课题。

⑵初选课题时提出若干课题,本次选择的课题已解决,在其余课题中找出

适合小组解决的课题。

⑶再次发动小组成员广泛提出问题,从中评估选取。

第五章创新型课题的活动程序及活动成果

●“创新型”课题的活动程序

●“创新型”课题活动的开展及成果报告整理

第一节“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

一、什么是“创新型”课题?

“创新型”课题是指QC小组成员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方法,开发新产品(项目、服务)、新工具、新方法、实现预期目标的课题。

二、为什么要开展“创新型”课题的QC小组活动?

第二节“创新型”课题的活动开展

及成果报告整理

1、选择课题

⑴切入点:●开发、研制新产品

●新服务项目

●新业务

●新方法

⑵发动小组全员提出若干选题

⑶选择共同认可的课题

2、设定目标

⑴目标尽可能量化

⑵目标可能不止不一个

3、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最重要的步骤)

⑴运用头脑风暴法集体创造思维,提出可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各种途径;

⑵用亲和图整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方案;

⑶对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必要时进行试验;

⑷选出最优方案

注意点:方案选择须彻底

4、制定对策表

⑴最优方案具体化:

●流程图

● PDPC法(预测每一步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手段措施型系统图(树图)

●箭条图(网络图)

⑵设计对策表:5W1H原则

5、按对策表实施

⑴试验可能较多,记录好试验数据。

⑵按对策表实施未达小目标:补充措施

⑶适当穿插学习活动

6、确认效果

●检查小组目标是否实现

●不要求计算经济效益

7、标准化

●技术文件:

设计图纸工艺规程

●管理文件

目前QC小组活动在创新型课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新型课题与问题解决型课题混淆,程序不清;

2、方案选择缺乏少数据;一些可用数据表述的却未用数据进行描述;

3、方案选择不彻底

优选法 ------0.618法

一、什么是优选法?

是一种利用数学原理,合理安排试验点,以求方便而迅速地找到问题最优解的一种科学方法。 二、优选法的原理

数学证明:在〔a ,b 〕间目标函数为单峰的条件下,通过n 次试验,可选出n 次试验中的最优试验点。 三、0.618单因素优选法

1、方法:在试验范围内,第一次安排两个试验点,根据试验结果留下好点,去掉坏点所在的一段范围,在余下范围内继续找好点,去掉坏点,以此类推,直到找到最优点为止。

a

b 10.618()

x a b a =+?-1

2x a b x =+

-第一点=小+0.618×(大-小) 第二点=小+大-第一点

即:

X1

X2

在X1点和X2点做试验,假设X1优于X2,则去掉X2点所在区域,再用用对称公式找第三个试验点: 新内分点=左端点+右端点-内分点

=(大一中)+小

新试验点X3与好点X1比较,留下好点,去掉坏点所在的试验范围,试验范围又进一步缩小;重新选试验点。

假设X3比X1差,即X3为坏点,则去掉X3点所在区域,再用对称公式再求第4个点:

X4=(大一中)+小

●新试验点X4与好点X1比较,留下好点,去掉坏点所在的试验范围,试验范围又进一步缩小;重新选试验点。 ●即“留好点,去坏点,取新点,再对比”

a

b 0.382

0.618

好点 x a

b

1

x 2x 0.382

0.618

好点

321x x b x =+-坏点

x 好点 坏点

例:为提高某产品质量,需加入一种填料。已知这种材料的加入范围为1000~2000克,现在需要找出这种材料加入量的最佳值。 首先确定试验范围为1000~2000克;然后按0.618的原理进行试验:

假设X1好于X2,则去掉X2所在区域1000~1382,再求新点X3:

假设X3比X1差,则去掉X3所在的区域1764~2000,再求新的试验点X4

()110000.618200010001618

x =+?-==(大-中)+小

=(2000-1618)+1000 = 1382

2x 4

x 3x =

(大-中)+小

=(2000-1618)+1382 =1764

10002000

1

x 1618

2

x 1382

2000

1618

1382

X3

1764

=(大-中)+小

=(1764-1618)+1382

在X4点进行试验,结果:

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PDPC 法)

一、定义:把实现某一事物理想目的的过程中可能要发生的各种问题,事先

推想出能够得到的各种结果,制订出解决的措施方案,并随着事态的发展来调整方案,最终保证实现理想目的的方法,叫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二、基本形式 三、特点 1、充分的预测性 2、动态的随机应变性

四、用途:主要用来解决具有不确定性和未知领域的问题 五、PDPC 法的思考方法 1、第一阶段:计划阶段

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积累的资料、技术条件和客观因素等,无遗漏地提出所设想的解决问题的程序,并对每一步都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拟出解决的措施。 2、第二阶段:应变阶段

4

x 优于 ,最佳点为 1x 4

x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