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教改经验篇

洋思教改经验篇
洋思教改经验篇

【教改经验篇】

不一样的课堂

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与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联合主办了全国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会上,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东庐中学校长陈康金分别介绍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经历、具体措施以及他们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与认识,另有12所学校也在会上交流了经验。与会的专家结合我国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了点评。相信读者对洋思、杜郎口、东庐这三所学校并不陌生,在此,我们愿意带领大家以另一个视角重新审视它们,并重新审视当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以给那些正在改革及将要行动的学校以启示。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实战

凡是到过洋思中学的人都知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其独特的办学理念。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策略,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它是洋思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最为重要的途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看似简单的8个字,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洋思人认为,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谁更重要?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洋思人认为,答案应该是:以学定教,学情决定教情,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洋思中学在规定中明确要求,每周初,备课组组长带领同年级中执教相同科目的教师集体备课。此时,教师们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大家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时,主要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等。此外,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题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暴露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可以说,教师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从教师走向学生”。

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非常重要。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更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却成了“听众”、“哑巴”。洋思人认为,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教师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大都能学会了。

到洋思中学听过课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上都是学生在自学、思考、讨论、交流,教师讲得很少。教师一般讲课都在10分钟左右,最少的甚至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

的时间达到35-40分钟之多。理科如此,文科也是这样。因此,有人误以为洋思的课没有“听头”。

其实,“教”也是有讲究的。教什么?怎样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这是洋思总结出来的教学策略。留心一下洋思的课堂,就会发现教师绝不就题讲题,或只告诉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

洋思人认为,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教师要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最终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兵”教“兵”。在洋思中学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兵”教“兵”的动人景象。这是洋思人在“后教”这个环节上,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

“兵”教“兵”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更多地体现在课后。洋思的学困生比较多,在课堂上,这些学习的“困难户”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很不充分。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在课后都要进行单独辅导。这样一来,教师的负担和压力都比较大。而学生多半是寄宿的,平时都生活在一起,洋思人正是利用这一点,开展了“一帮一”的活动,让优秀生和后进生搭配坐在一起,结成帮扶对子。

“兵”教“兵”、“一帮一”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学优生的提高。学优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提高。

在“做”中学。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是洋思课堂教学的又一特点。在洋思中学,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但自学并不只是单纯地看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学生自学的过程,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在没有自学之前,知识一般都是陌生的,而通过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这些知识的感悟,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各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也往往有所不同,学生在教师明确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各自的亲历体验,对问题的解决能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效果,这更是一种创新。

每节课都像考试一样紧张。许多人到洋思听课,往往只注意到一堂课教师讲了几分钟,或者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学,却没有注意到在洋思的课堂上学生都学得特别紧张。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紧张,是洋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课堂上像考试那样紧张地自主学习,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七能”:一能发现真实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二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能真正理解知识,提高质量。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品质和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六能最有效地“培尖补差”。七能确保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学生“自主学习”实际上是从上课考到下课。教师上课布置学习内容后,就让学生读书、看书。学生读书、看书实际上等于看试卷;几分钟后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这是第一场考试;然后让学生改错,这是第二场考试;最后20分钟做作业也是考试,作业本就是试卷。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句也不讲,将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讲,并

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也不等于让学生松松垮垮,而是在适当的时候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洋思的课堂基本上都是在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后先让学生读书、看书,让学生从读书、看书中领悟,然后再通过上黑板书写和当堂作业来让学生试着运用知识,每一步都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课堂看似平淡无奇,其实紧张无比,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对于这样的课,学生课上感到特别紧张——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一点都不能松懈;课后感到特别快乐——学得快、学得好,有一种成就感。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真正紧张了,教师的教才会高效,学生的学才会高效。由此,紧张成了课堂教学高效的标志。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教学模式,它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还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高效发展。正如洋思中学的校歌中所唱的那样,“播下了智慧和希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东庐中学:更可贵的是讲学稿背后

时下,以“学案”、“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层出不穷,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许多都可以追溯到东庐中学的讲学稿。那么对于这样的教学改革,到底该关注什么呢?陈康金校长认为,东庐中学在背后支撑讲学稿的理念和做法比讲学稿本身更为可贵。

讲学稿从何而来

讲学稿是为了解决学校自身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产生的,它在实践中领悟了素质教育的精髓和新课程的理念,经历了不断地实践—反思—创新的过程

作为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初中,东庐中学也曾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苦苦挣扎,并每每以失败告终。1999年,通过审视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反思曾经进行过的一些改革,学校在教学工作中明确提出了实行“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方案。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找到一条改变农村初中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水平低下局面的有效途径。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改革备课模式首当其冲。

东庐中学从抓备课组建设入手,进行集体备课研究;以培养青年教师为目的,实行“师徒结对制”;为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从1996年起在数学和化学学科进行了“目标教学”实验;为有效使用教辅资料,1998年起全校教师进行了自编“同步练习”和“单元测试卷”的尝试;为搞好预习,还进行了运用“导学卡”预习的尝试。

为上好复习课,数学学科组尝试在同一年级实行“统一教案,师生共用”的备课实验。实验中,先让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主备教案,然后集体讨论共同使用。后来,在化学组中也进行了实验。一段时间后,令人欣喜的现象出现了,两个组的青年教师成长了,教师之间教学水平的差距缩小了,整体教学成绩明显提高了。这时,有教师提出:这种教师使用的教案,能不能略加变动,让学生也有一份呢?让教师的教案同时成为学生的预习作业、课堂练习、课后的复习资料。这样,既能明确学习目标,又可以减少课堂笔记和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还能更好地发挥投影仪等电教设备的作用,一举多得。于是,这两个组就开始试行这种做法,他们将师生共用稿称之为讲学稿,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了起来。

在调研和座谈讨论的基础上,东庐人又提出了初中教学备课模式改革研究——讲学稿备课模式的研究。为防止教师留恋旧思维、老办法,在动态中把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扭转到位,东庐中学紧接着实施了不订教辅资料、不补课、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分好差班、取消竞赛辅导班等配套改革措施来规范办学行为。

2001年起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更坚定了东庐中学把改革推向深入的信心。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研究经历了从数学组、化学组到语文组、英语组、物理组、政治组,再到历史组、地理组、生物组的逐步推广过程。与此同时,讲学稿的定位、研制、使用等专题研讨也在逐步深入。

还原真实的讲学稿

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经过摸索,东庐中学对讲学稿的编写有了明确的规定。根据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创新性等原则,对各科讲学稿的设计和编写提出了一般性的要求:一是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二是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三是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四是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五是注重“教学合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六是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知识和不同课型的讲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七是不能把讲学稿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八是主备和审核教师要署名。

讲学稿的编写有一定的流程,其编写模式可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备课的具体过程为:寒暑假备课→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寒暑假备课,指教师个人先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主备教师备课,指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在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备课,指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两天将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课前备课,指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手中,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上课前,教师必须视情况抽查并批改部分讲学稿,了解学情。课后备课,指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学生则在讲学稿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

讲学稿的编写过程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变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讲学稿的生命在于实施,而讲学稿的实施要靠师生合作互动,其关键在于学生会用。因而,在讲学稿实施之前,东庐中学对学生提出了如下使用要求:

第一,拿到讲学稿后根据其内容认真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要解决讲学稿中的基础题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在完成讲学稿时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第二,课堂学习时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讲学稿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第三,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教师使用讲学稿的要求为:

第一,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讲学稿,在上课前必须抽查并批改部分讲学稿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第二,教学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第三,教学中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另一方面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

第四,用讲学稿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指精选教学方法、内容、习题、例题、提出的问题,落实在集体备课上。精讲,指学生可自学的不讲,让学生自己理解的问题可不讲,不要满堂灌,落实在启发解惑上。精练,指课上多练,集体训练,人人动脑,人人动手,落实在以练助讲的课堂教学上。精批,指通过精批发现学生共性的错误,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落实在全批全改、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讲评辅导上。“四必”——有发必收、有收

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是对精批的高效落实。以“精”来提高质量,以“必”来调控负担,贵在“精”字,重在“必”字,功在课外,利在课内。

第五,教师必须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教师必须减少课堂语言密度,少讲、少问、少板书,增加知识与思维密度,精讲教学重点,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积极状态;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讲学稿助推学校发展

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构建了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体系讲学稿的研制过程使备课由“重写轻备”转为“重备轻写”。在这个过程中,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探索过程使问题成为研究资源,经验得以形成和积累。一份好的讲学稿,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充分施展的空间;既加速了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熟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又促进了中老年教师的进一步创造;既体现了合作研究、博采众长,又留有了公平竞争的余地;既把备课时的隐性思维转化成了显性思维,把教师静态的个人行动转化成了动态的合作研讨,又为个人提供了个性化探究、建构的可能。备课这一日常的教学业务工作上升到了教学研究的高度,培训、教研、备课、上课不再互相游离,而是逐步达到了和谐统一、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较快提高。

除集体备课外,东庐中学还经常举行专题讲座、学习汇报、课改沙龙、月末研讨等有组织的交流活动,使教师逐步“敢说”、“会说”。同时,学校还努力提升教师日常交流的价值,倡导教师课前、课后、课间十分钟,都能针对课堂上出现的教学现象或某个教学问题,围绕讲学稿的设计、使用进行交流探讨,把办公室变成教研沙龙的场所。

因此,我们可以说东庐中学教学改革的意义远不止于讲学稿,而在于探索出了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形成了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方式、构建了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体系和学校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从而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减轻了学生由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引起了学校生活的深刻变化。

【链接】

●天津市大港第二中学:

三级备课组落实课堂质量

“三级备课组”即规范备课组、开放备课组、优秀备课组,每一个级别都有相应的要求。备课组通过同伴互助和个人有效反思,实现“一课两议”,即课前议和课后议,保证组内每个成员的每节课都是高质量。“一课两议”活动每周针对一节课,切实落实课前和课后议教法。备课组及时发现课堂上的亮点,及时记录下存在的问题,形成反思和总结例证材料。同时,同课异构、电子教案共享和二次开发等活动也使“三级备课组”别具特色。

●山东省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

课堂中追求“和谐互助”

“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学习好的学生教学习差的学生。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单元组,学习优秀的学生做“师傅”,学习较差的当“徒弟”,师徒互助学习,共同提高。“和谐互助”强调把课堂各要素按对立统一的规律组织起来,使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在互助中发展,在和谐的课堂组织关系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从而使认知、情感、技

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谐是一种状态,互助是一种品质,和谐互助是一种理性的课堂价值追求。

●山西省长治市五阳煤矿中学:

构建“学案五环节学问课堂”

“学案五环节学问课堂”以学案为载体,以学习目标为核心,以“五环节”为课堂教学基本结构。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为情境激趣(设疑)——目标展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测验。情境激趣,即在上新课前,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既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内容,又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奠定基础。目标展示,即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制订出具体的、正确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即学生在自读提纲的引导下进行课堂自主学习,根据学习目标、自读提纲和教师的要求,一边自读,一边思考,一边练习,初步领会知识要点,并发现疑难、记录在案,以便于在小组合作时得到解决,从而完成“初次学习”。合作交流,即在学生自学质疑的基础上,在小组内开展交流,完成“再次学习”。拓展测验,即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精心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使各类学生得以提高和发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广东省佛山市九江镇初级中学:

改革课堂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学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引入——探究学习——巩固拓展——创新发展”的教学模式。其中,“情境引入”旨在为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探究学习”讲究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避免教师过多的灌输与管制;“巩固拓展”是学习的巩固与知识的深化;“创新发展”重点加强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和创新实践活动课程。

洋思、东庐、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洋思中学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低于20分钟”。这些规定似乎有些机械,但改革的初期,给教师一些基本的规定和模式便于教师遵循,一旦教师理解了新的课堂模式的意义,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灵活变通。

2“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大面积转化“学困生”。

洋思中学有一系列转化“学困生”的措施,如“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制度。前去参观的许多校长说:“这四清制度,就像四道拦河大坝,截住了学生后退的道路”。所谓“堂堂清”是指:每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必须当堂巩固,不留尾巴。每堂课的达标测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能看书,不要讨论,教师要当堂批改。在下课时,可能有3名学生没有做完,4名学生没有做对,这7名学生没有做到“堂堂清”,就转变成了“日日清”,教师在当天的课外和自习时间就要找这7个学生补课辅导,使他们对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巩固。每周星期五下午,班与班进行对调检查,主要是对那些所谓“学困生”的数学和外语进行检查和辅导,这是“周周清”。每个月的月考是“月月清”。

另外,他们还有许多措施,如“从初始年级开始抓起”,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差就要给他补课,有的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就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不要等学生到了高

年级才采取措施。另外,如把“学困生”按在前排,与好学生相伴而坐,减少他们的“求助”难度,采取“兵教兵”的战术,等等。正因为他们有许多具体而有效的措施,有责任心很强的教师群体,所以他们才敢向社会承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3“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都是40分钟或45分钟,为什么有的教师不留课后作业或作业很少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老师每天都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而学生成绩还不好?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

4“两案合一”教与学不再两张皮。

师生共用“讲学稿”,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要认真备课,这是教学常识。但老师的教案往往是“讲案”,只考虑老师怎么讲,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即使教案中设计了一些双边活动,也往往是自导自演、自问自答,如有的老师在教案中写道:“师问:……生答:……”就像一个设计好的话剧脚本,上课时只要把它演出来就行了,效果主要是看老师讲得生动不生动,学生配合得好不好。有些老师的教案不允许学生看,因为学生一旦看了“教案”,教师在教案中设置的一些“包袱”就泄密了,上课时老师就没法施展教学艺术。

实际上,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与学还是两张皮,老师讲的东西不一定是学生想学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学生不会的东西。而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讲学稿”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5“两本合一”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课前预习的是这一张纸,课后复习还是这张纸。大多数中小学学生至少需要为每门课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是课堂笔记本,学生要把老师讲的东西记下来,以备复习考试用;另一个是课后作业本。作业本往往不止一个,而除了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外,还要买社会上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这些复习资料和练习册往往很难做到精选题目和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说的学生负担过重,实际上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一般中学生晚上都要做到11点以后。而东庐中学的学生上课只有老师发的一张“讲学稿”(一般是8K的一张纸)。课前预习的是这一张纸,上课看的还是这一张纸,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补记,没有专门的课堂笔记本。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专门的作业本,也不买社会上泛滥的各种复习资料和练习册。过一段时间,学生把“讲学稿”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有些讲学稿中还有“中考题回顾”,提醒学生在以往的中考中有这类的题。另外还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和资料,如初中语文《曹刿论战》的讲学稿,补充了文言文《小港渡者》让学生随堂练习,合理地开发了课程资源。在课堂上

掌握好的学生课后不需要做作业,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个性得到张扬,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近年来教辅资料已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催生了许多亿万富翁和千万富翁,同时也培养了许多教师的惰性。现在有很多中小学教师讲完了课不会设计练习题,不会出考试题,买些现成的复习资料和考试题让学生做,不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都要从头做起,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有一个中学教师说过,要想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教师首先要在题海里畅游,教师要从成千上万道练习题里精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题让学生做。实际上,真正有水平的教师很少买现成的练习册让学生做,都是自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给学生编题,也只有这样的练习题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以一代十。东庐中学“讲学稿”中的练习题也都是老师自己出的,哪是重点、哪是难点,学生已经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老师最清楚。只有精选练习题,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如果老师吃透了教材,把握了重点和难点,熟悉了中考和高考的命题规律,还需要在考试前猜题押宝吗?还需要靠题海战术来提高升学率吗?东庐中学的做法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减轻学生的负担首先应当从教师自己精选精编练习题开始。

6“备研合一”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

具体做法是: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却务实有效,可操作性强。现在有些学校虽然每周学校领导都检查教师的教案,但往往只注意形式而难以顾及内容和效果,至于在课堂上教师用不用这个教案,有多大效果,就很难说了。而东庐中学的做法,过程完备、环环相扣,即使有个别老师不认真,也很难在整个过程敷衍过关;即使有的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到老教师的指点和帮助。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种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校本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了落实。

东庐中学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过去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现在的“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合一”,找到了教与学的有效结合点。虽然还不能说这是一个最佳结合点,但毕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7“开放课堂”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式管理。

山东省茌平县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改革力度更大,这所学校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开放,完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那种封闭性管理模式。

课堂的开放首现表现为整个学校24个教学班全天候的开放。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参观者随时可以到任何一个班级听课,不需要预先通知。许多学校每年都搞一次开放日或开放周,有的放胆搞一个开放月,事前都要精心准备,师生认真排练,届时伴以各种标语、展牌,邀请有关领导、新闻单位和学生家长到校参观,借以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而在杜朗口中学,长年全天候的开放,不需要预先准备,学校不怕“亮丑”。这样的做法不仅需要胆量,更体现了对自己办学的自信。说实话,作为一所农村学校,从硬件到软件,与城市重点中学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杜朗口中学之所以敢开放,就在于对自己的办学理念深信不疑,他们每天展现的都是自己实践的教育原生态,不需要粉饰和包装,想的、说的、做的是一致的,不用担心露了什么“马脚”。另外,每天的开放对老师与学生也是鼓舞和督促,天天都是公

开课,每天都有外地的老师“督教督学”,老师要认真准备每一节课,不能有侥幸心理;学生也不敢在课堂上打瞌睡,唯恐被别人摄入镜头。

课堂的开放还表现为独特的教室设置。作为近代学校的课堂管理形式——“班级授课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学生单向而坐,教师站在黑板前系统讲授,讲台、黑板、粉笔、教鞭,既是教师的专用工具,也是教师权威的象征。在中国,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更是服服帖帖、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听课背着手,发言先举手,举手不能高过头顶。而在杜朗口中学,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闭式的课堂管理模式,教室里没有讲台、没有讲桌,一面窗户、三面黑板,学生分组对面而坐,不再朝着一个方向。教师没了讲台和讲桌,也就没了权威。学生发言时不必举手,谁有想法站起来就说。“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成了学生的信条。

8“张扬学生个性”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

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在“预习板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在“展示板块”,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在“反馈板块”,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通过说、谈、演、写,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展示板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他们不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他们要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表演、辩论、歌唱、讲解、朗诵等方式多种多样,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唯一的评判者,甚至作文讲评课也大多由学生相互点评。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启示

这三所学校的改革,虽然具体做法不同,但有许多共同之处:

都是农村薄弱学校,不甘被淘汰,奋发图强,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找到了出路。这三所学校是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学校。在改革初期,学校的校舍、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各方面条件都是当地最差的。他们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转变了师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逐步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成为全国名校。他们能做到的,别的学校也应该能做到。

都是学校的主要领导带头搞教改,用行政的手段推动课程改革,保证了新的教学模式在全校的推广。一所学校,如果不是主要领导亲自搞改革,用行政的手段推广新的教学理念,单靠教师的自觉和自发搞改革,其力度和进展程度都不会很理想。这三所学校的校长都是新教学模式的创立者,他们带头上课、评课,以身示范,他们既是改革的领导者,又是改革的实践者。他们把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的管理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这三所学校都限定教师在课堂讲授的时间,都强调全校推行一种教学模式,这些做法看起来有些武断,但在改革的初期,如果没有一定的力度,往往坚冰难破、陋习难改。一线教师们,既有改革的愿望,又有传统教学的惯性,特别是老教师,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并已驾轻就熟。虽然我们不能说这些做法都是科学有效的,但的确花费了他们不少的心血,他们中的部分人不愿意放弃已经熟悉的东西去探索新的东西。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当新的教学理念逐步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学校不必再作硬性的规定了,即使让老教师们再回到老路上去他们也不愿意回去了。

当然,三所学校的改革也不是尽善尽美,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家长重视升学率的情况下,这三所学校也不能免俗,他们改革的成功与否有时候还要靠升学的成绩来说明问题。为了学校的生存,为了取得好的升学成绩,他们还不能完全取消学生的课后负担。这些问题只有随

着整个国家、社会和教育改革的进展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东庐中学之特色

一、东庐中学基本情况

东庐中学曾是江苏溧水县的一所乡村薄弱初中,师资水平差、生源质量差、硬件设施差、教育观念落后。在教育布局调整时,东庐中学一度成为撤并对象。在困境中,东庐中学积极寻求农村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力图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从1999年起,东庐中学尝试进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新生之路。几年来,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教学质量稳定在溧水县和南京市前列,连续多年被溧水县评为教学质量一等奖,2003年东庐中学被授予南京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陈康金校长被评为南京市名校长。同年,学校顺利通过省示范初中的验收。

二、东庐中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经验

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是从课前备课,到课堂教学,到课后辅导,到学校管理的全方位的改革,改革深入到了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各环节的效益。以“讲学稿”为载体实施教学合一”的课堂教学改革使东庐中学探索出了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其中的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1、改革备课模式,备课组集体编写“讲学稿”

“讲学稿”的编写是一种新的模式,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具体过程为:寒暑假个人疏通教材,把握知识体系,开学初教研组长同备课组长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将“讲学稿”草稿拿出;组长初审后提前两天发给全体组员,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后交主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第二天师生共用这一文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要在“讲学稿”上填写“课后记”,学生填写“学后记”,用作下次集中备课交流时的补充。

这种讲学稿在编写时遵循了以下几项原则,即主体性——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导学性——指导学生学习;探究性——设计可供学生研究学习的内容;层次性——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查漏补缺的“留白”;创新性——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根据以上原则,学校又对讲学稿的设计提出了一般性的要求:首先是“讲学稿”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第五,注意“教学合一”,注重学生的学习等。

2、改革教学模式,师生合作实施“讲学稿”

“讲学稿”的生命在于实施,而“讲学稿”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会用。因而,在“讲学稿”实施之前,学校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指导。要求学生拿到“讲学稿”后根据其内容认真进行预习,解决“讲学稿”中基础题部分,对提高题中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课堂学习时要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讲学稿”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并每隔一定时间,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管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对于教师,要求用“讲学稿”要做到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学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的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课堂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课前了解学情,进行课前备课,指导学生使用好“讲学稿”;用“讲学稿”教学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

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因此,他们更加致力于“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的研究。强调教师要用教育智慧处理好四个关系,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发展、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教的方式和学的实际效果相统一、教师的讲导和学生的学思和谐进行四种关系。通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

3、改革辅导模式,分段落实“讲学稿”

为防止穿新鞋走老路,防止教师留恋于旧思维、老办法,把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彻底改变过来,东庐中学从2000年起,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杜绝双休日补课,那种“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思想没有了温床,学生的手和脑被解放出来,许多课外活动得以开展。学校还取消了学科竞赛辅导,把竞赛辅导由课外转向课内,由集中转向分散,“讲学稿”中能力题的设计,既体现了竞赛辅导的要求,又使得每个学生有一试身手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实行目标达成“周周清”制度。“周周清”是在教师认真批改作业、认真测评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一般采用面批、个别教学及补标测试的辅导形式。其特点是分散辅导为主,集中讲授为辅;教学方式以学生自我纠错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适用对象是当周学习内容不能过关的学生。“周周清”的时间安排在周六上午,由教师对本周学习未达标的学生义务进行辅导。

4、构建了教、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以校本教研助推学校的发展。

教学系统中,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间的互动可以相互补充启发,实现在思维、科研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东庐中学的教师们在实行“讲学稿”备课模式中更多地实现了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智慧分享。学校实施了“集体备课制”和“师徒结对制”,采用“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的备课模式,加强了教师间横向联系,让互助合作融入教学之中,让交流成为常规,让单一的师徒结队成为多师多徒的师徒结队,让全员参与课题研究。在各项活动中,他们向专家求教,应用各种教育资源,与专家对话,在庐中人学庐中人的活动中,同专家比试。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放大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加快了,教师的低效甚至无效劳动减少了,人际关系进一步融洽,教师的集体效能感大大增强。

三、启示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的主动权控制在教师的手中。这样的课堂势必会造成教师独霸课堂,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真正进行改革,首要的是解放思想,更新从校长到教师每个人的观念。东庐中学改革之初,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基弊深重,比较重视年级组的建设,而忽视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教学常规管理流于形式,多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之后,关注的只是学生眼前的成绩,而漠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他们通过学习、考察,逐渐转变观念,同时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和发展。我们进行改革,要更新教师的观念,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一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不能再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另一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

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要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2.实现教与学的整合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教与学作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应为学生的学而施,应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学生的学又有赖于教的导引,它不能脱离教师的教。两者具有相互适应性。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质量。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真正实现教与学的整合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要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所以我们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这个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意味着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而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通过教师的导学和服务作用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才能真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

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各学科学习方法的交流指导,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各学科学习策略。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注重帮助学生树立知识体系,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讲学稿”的实施,把学生的“不待老师教,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学习品质得到了锻炼,学习过程和方法得到了优化,学生自我探究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强化。可见,只有加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讨,才能促进教师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学习环境等方面,逐步养成体现“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等特点的自主学习方式。特别是青年教师,更要注重提高课堂驾御能力,把握好课堂教学“收”与“放”的“度”,增强课堂教学的应变机智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课堂教学组织达到有序、高效。

4.建构自主课堂要超越技术层面的限制。

谈到建构自主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时,许多教师只停留在课堂教学技术层面的学习上,只关注课堂的操作程序,关注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技巧。这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认识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相反会更加束辅助教师的手脚。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不是简单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讲学稿”来自认真的备课。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过程完备,环环相扣,虽然看起来比较繁琐,但它是务实有效的,它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使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了有机的统一。所以,要真正建构自主课堂,不但要进行学校管理机制的创新、对教师进行个别化指导、加强教师研究和校本教研,而且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和反思,在不断创新、超越中实现新的突破。总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课堂,探索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新路子;进一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逐步完善措施,落实课堂教学建议的精神,做好课堂教学的检查和反馈,提高课堂质量。

杜郎口“旋风”

长久以来,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常常处于素质教育与升学率不能协调的两难境地。我常听到一些一线教师感叹,素质教育的道理谁都明白,但升学率的弦也不能不绷紧,因为前者是很难在较短的时期显示其意义的,而后者则是社会评价学校最有力的数学指标。我还注意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许多出身农村的考生往往能以高分考入名牌大学,但是他们中的不少人却在不同于中小学的教学体制中乱了方寸,不仅缺乏创造思维能力,毕业时成绩也平平,泯然众矣,让人痛心。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素质教育的缺失,孩子们的心理并不成熟。这几年,当给孩子们“减负”成为一个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时,人们大都忽略了其实农村的孩子更需要“减负”。因为农村的孩子囿于师资等条件的限制以及改变人生轨迹的现实压力,往往更易于沦陷于题海战术,苦学苦练的负担之中,素质教育对他们而言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命题。在这个意义上,杜郎口中学的横空出世便体现出非同一般的价值意义,其本土性、原创性与时代性是非常值得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思考、学习、借鉴的。

杜郎口最有特色的是它的课堂。三面全是黑板的教室,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大胆张扬的青春个性,人头攒动的听课场面都让人叹服不已。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我们对农村孩子木讷、内向的习惯印象有多么偏颇。英雄莫问出处,杜郎口虽然是扎根乡土实践的教育典型,但我想,它的示范意义应该是更广泛的,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

马克思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这个经典论述对我们深刻理解课堂的本质具有指导意义。一名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到高中,12年间在课堂上课的时间大约有13000节课时之多。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初期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每一节课是一个教学单位的时间。在每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是“积极存在”还是“消极存在”,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这决定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杜郎口中学课堂改革的价值就在于激活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里的“积极存在”,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品德、体力得到了全面发展,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敏感的青春期,解决了初中阶段“两极分化”的难题,实现了“三无”:无厌学生,无学困生,无辍学生。杜郎口中学是继洋思中学后的另一个奇迹。该校办学条件简陋,根本没有任何现代化教学设备。杜郎口的成功,是对城市里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到牙齿(连校门都是智能化的)的学校的挑战。

从杜郎口参观回来后,我一直心潮澎湃,那种激动之情是只闻其名而未见其实的教育同仁们难以体会的。如何总结和推广杜郎口中学的课改经验是我最近思考的一个热点。现在好了,《中国教师报》的李炳亭先生编写了这部书稿。《杜郎口“旋风”》这个书名已经充分体现出了杜郎口中学课堂改革的锐气和锋芒,而书中大量第一手的采写资料以及附录的杜郎口课堂教学实录等内容,对于读者认识杜郎口改革的背景,师生筚路蓝缕的艰辛,以及课堂改革的具体思路等有很大的帮助,也大大方便了那些因为条件限制而一时无法亲自去杜郎口考察的校长和教师们。

课堂改革的UFO:

10+35模式

10+35,即一堂45分钟的课,10分钟属于教师,35分钟属于学生。10+35课堂模式,意味着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意味着教师角色从根本上的转变。

10+35,要求教师要尽量减少知识性语言陈述,或者说教师应该完全不涉及对教材内容的陈述,活动时间不允许超过10分钟,其余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

从形式上看,似乎改革只是把一节课的时间重新分配了一下,可教学理念却有了一个质的变化。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在教学活动中必备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热情、学习

动机、学习毅力、学习动力全由学生个人主宰,而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是对教学的设计、组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解疑、监控、调节、配合和评价,教师完全由主角变成了配角,由前台退居到了幕后。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个大胆的改革决定一经公布,在整个校园内立即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人人争相议论“10+35”,就像议论神秘的UFO。

10+35,要求多层面开展课堂推进,规定领导班子要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较弱的教师上过关课。

他们还多层次地对课堂把关,组织校领导班子搞“校委调度课”,对各学科不定时抽听课,以便了解掌握各学科的课改进展情况;学校每天都搞一堂“学科促进课”,促进教师的课堂成长;对较弱教师搞“督促课”,组织年级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一起听课、会诊、加强指导;组织班主任的“坐班保底课”,杜郎口中学的班主任和其他地方的班主任不同,他们除了要管理本班级外,还对担任本班级的其他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和业务考核;考评组组织的教师“考核课”,学校每学期至少对每个教师进行两次听课打分和考核。

10+35的宗旨是倡导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为了保证不“走样”,学校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强化参与意识。

课堂组织由原来的教师为主角,学生为配角,变成以“小主持人”为主、教师为辅的组织模式。不仅如此,他们还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以及解答、评价、批改、板书等也全部交由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勇敢表现、主动积极的性格,取消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名学生的做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花样繁多的评选,朗读秀、写作秀、小勇士、奇思妙想智多星等,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尝试到参与和赞赏的快乐。

(2)感受学习的快乐。

杜郎口中学把“激励、唤醒、鼓励”当做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他们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要求教师在课堂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挖掘各科教材的兴趣点。在实践中,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手段新招叠出,他们归纳整理了诸如:情感激励法、唤起注意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竞赛评比法、小品表演法、分组结对法、擂台比武法,等等。

(3)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他们明确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五个字“读、思、问、议、评”。读:做到不多字,不丢字,不读错音,不破句,不断句,并且能准确表达语气和文意;思:边读书,边思考每一句话;问:对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会质疑;议:讨论时能说出自己的见解;评: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发言,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能够加以区别。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观点;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反馈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

10+35课堂模式促进了教师工作重心的变革,比如他们以前备课琢磨的是教材,是教法。而现在精心研究的是学生,是学法。面对已经开放的学生,杜郎口中学教师面临的课堂挑战越来越大,需要潜心做的工作越来越多,否则,他们难免会随时遭遇被学生难倒的尴尬!

翻阅教师的教案,他们记的都是预习课如何处理,反馈课如何补充,一条条、一项项备得很细,他们的教案普遍是“学生行为”写得多,而知识结构写得少,这就是杜郎口课堂改革带来的教学观念的变化。

快乐课堂我称帝

初一(二)班的李环环同学坐在记者对面,“刚来的时候,我的成绩在班里是倒数第七名,现在,我已经是前四名。”

记者问她为什么进步这么快,她沉吟了一下,然后说:“我觉得,这首先得益于老师们先进的教学方法,让我们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她又顿了顿,继续说:“以前在小学的时候,老师把课文讲完了,就让我们每天背复习题,背得我们头昏眼花,一上课就盼着下课。每次稀里糊涂考完试,我们就只有唉声叹气。现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我们老师发明了新的教学方法,把每课都分成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三种类型,每次课要解决的问题都有所不同,我们感到新鲜有趣,课堂学习效率特别高,往往是在不知不觉当中,下课铃就响了,真的感到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李环环所讲的“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的三种课型,正是杜郎口中学教改的三大模块,被外界和媒体一致誉为是“以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的勇气与意志,以八年不遗余力的求索,终于构建起来的具有‘革命性’的‘划时代’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预习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的重点、难点,老师联系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场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先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中统一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通过自主学习与组内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各学习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讨论本课学习目标,找出学习的重点、难点,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经过长时期这样的训练,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对学习重点、难点的把握,都已经相当熟练。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之后,教师将重点、难点的学习任务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一个小组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然后在班上进行综合。学生在对文本思想内涵与情感的体验中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以诗词、朗诵、歌曲、相声、小品、舞蹈、图画等形式,个性化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收获。对于一题多解的学习内容,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找到各种简便易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大开阔了解题的思路。

展示课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提升。在展示课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展示课主要进行“展现提升”与“穿插巩固”的工作。通过生生、师生、组组充分互动的过程,主要由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升华的感悟,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学习与思想境界。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各组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在提问、质疑、讨论的快乐情境中,在所谓“兵教兵”、“兵练兵”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对学习任务的整体把握。从而奇迹般地达到了“大容量”、“快节奏”教学的理想效果。在展示课中,教师更多地体现了导演的特点,教师既是课堂中平等的一员,又有着特殊使命,他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学生展示的机会,尊重、鼓励每个学生,及时根据课堂展现与互动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确保课堂展示的正确方向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反馈课通过对学生在预习与展示课上的认知、体验、感受进行总结与反思,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反馈课教师要特别注重“弱势群体”——学习困难学生,让他们说、谈、演、写,检查他们是否落实了三维目标,不能让一个弱者掉队。课堂上同学们可以自愿结对,互助互学。练习方式也丰富多样: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可以趴在地上扎堆,也可以蹲在地上用粉笔在地板上演算。脑、眼、耳、口、手并用,思维活跃,方法灵活。通过反馈课的检测练习,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李环环同学特意告诉我们:“你们大概不知道,我们学校早就取消了任何形式的家庭作

业,我们都感到很轻松。”

我们在杜郎口中学采访的一周时间里,听了20多节课,与许多教师和学生交谈。我们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这里的学生普遍呈现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爱学乐学的精神面貌,而自卑,气馁,抱怨,消沉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改革就意味着“超常规”

“杜郎口模式”提倡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为”,而是更进一步强化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这样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学生的“稚嫩”和思维“漫游”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凸显。

这种超越常规的课堂,要求教师的功夫在“展示课之外”。仅仅一堂课,在如此之小的时间单位里,如此大密度的群体参与,学习如此大容量的内容,教师起到的“穿针引线”、“起承转合”、点拨和开悟作用,展示的随机应变、即兴发挥的能力,都是常规课堂难以见到的。

杜郎口的课堂不再是“唯课本”,而是以课本为基本依托,进行多方面的深度延伸。其中,既有内容的延伸、知识点的扩展,也有过程的展示,思维的发散。学生们连珠炮式的发言,各种各样的感悟,多信息的采集和运用,甚至会让每一个听课的教师发出疑问,这是些农村的孩子吗?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能力让每一个人禁不住发出这样的疑问。他们的奇思妙想,他们的思想交锋和掌握知识的深博,令很多人大为震惊。

杜郎口中学善于打破常规,还体现在他们的管理理念上,比如他们一直倡导的“一谈二警三停”的惩戒措施上。

所谓“一谈”,就是第一次课堂不达标者,崔其升本人或者学校其他领导先与其个别谈话,谈课堂要求,谈教师角色,谈学生表现,谈课堂程序,谈教改意图等,指出问题所在,点明改革方向。所谓“二警”,就是第二次听课仍然不达标者,要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所谓“三停”,就是如果第三次还不达标,让该教师停课一周,学校为其安排专人作辅导教师,被停课者一边听优秀老师的课,一边研读教改理论,学习组织发动学生的方法。

崔校长在听课中发现,有一位生物老师对课堂整体调控不恰当,讲课思路不十分明确,想到哪讲到哪,走到哪算哪,有时候放开之后收不回去,缺乏周密的课堂设计,提的问题全班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会回答,一堂课就如同放羊。听过两次课都不满意,崔校长便与他进行交谈,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事隔半月之后,崔校长再听课,感到他有了明显的提高,问题的安排比较有条理,检查学生也有目的性,对学生的要求也明确了。

杜郎口中学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为了适应课堂改革的需要,崔校长只有借助学校的机制和体制,在短时间内“催生”他们的成长。对于时下流行的“拜师模式”,杜郎口中学认为这还是师道尊严的东西,拜师永远无法超越老师。他们打破常规,认为学校人人是老师,他们的拜师,是拜每个学生为师,拜课堂为师。

“杜郎口理论”说:所有学生的智慧点点滴滴加起来,就会形成一池水。

杜郎口还打破对学生的评价常规,认为所谓好学生,就是指在某一个学段获得一个或几个终身受益习惯的学生。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是获得知识的习惯。

他们打破理念常规,给好学校重新定义,认为好学校是让学生建立起一生自信的地方,因为中华民族需要的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人。

改革就是从形式到内容:砸台设“坛”

崔其升是一个惯于思考的人,他一直在想,怎样才能彻底把课堂还给学生,断绝教师想讲的念头?

崔其升偶然听人说起美国的课堂民主教学,脑子里灵光一现受了启发:何不砸掉讲台,搬走讲桌,咱也搞一回课堂“民主”?

砸讲台,撤讲桌。

说干就干,雷厉风行。

孩子们欢呼雀跃,像迎接自己的节日。

他改变了千百年来学生面对先生的课桌摆放形式,孩子们新鲜地围坐在一起,心口里的那只小兔子按捺不住地一下一下就要拱出来了。他们相互嘀嘀咕咕,像急切地等待着一场电影的放映,又像等待着“大餐”开宴。

除了在课堂形式上的改革外,他还明文规定,一旦再在课堂上发现教师有讲课行为,除了其本人要接受重罚外,班主任、年级主任和学科组长也要一并捆绑受罚。老师们相互戏言:“咱可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了。”

因为别的教师讲课而自己受“株连”,恐怕杜郎口中学开的是全国教育的先河。

崔校长说,搞的就是一刀切!既然不让讲,那就任何人一律不能讲。0+45,罚人不是目的,封的就是老师的那张“嘴”!罚的就是不“长”记性!

杜郎口强制推行的“0+45”课堂模式,从根本上“剥夺”了教师“神圣”的权利,既然教师不讲了,又怎样保障课堂效果?

——搞业务论坛!

他们砸掉的是讲台,设立的是教师论坛。

论坛每周六下午都拿出四个课时,要求每个人都“论”都“谈”,讲一周的收获和教训,反思自己的课堂,总结自己的心得,大则大到纵横捭阖,细就细到和风化雨……

他们用“名师”带动教师的全员发展,既有拜师学艺,也有课堂比武,突出“科研”二字。

茌平县教育局教科所王彦华所长对记者说,崔其升对教育最大的贡献,正在于通过业务论坛等一系列手段,将这样一支杂牌军转化成科研性精锐教师队伍!

杜郎口中学的论坛不是校长的一言堂,而是全体老师的群言堂。论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课堂上的体会、感悟、反思、教训,以学科组为单位,叫“自由论坛”;第二种是针对近期发生的一些现象,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讨论分析。比如听课之后的课评,要求必须是一针见血。一开始被批评的老师脸上难免挂不住,不高兴。论坛就针对这种现象,提出如何看待自己的不足的问题。这类论坛叫“主题论坛”。

论坛评课针对问题较多的老师,一般情况是由学科主任决定先让其停课,令其反思、学习;有了认识再去听别的老师的课,然后再准其上课;由考评组再对其听课、评课,直至过关。他们说这不是惩罚,而是督促发展。崔校长说,用发展的鞭子赶着他,不允许一个老师掉队。他还说,发展是教师最大的福利,严格是对教师最大的关爱。

说课,也是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或选择“课力”较弱的老师,或抽选某位老师,在上课前说课。每周各学科还要举办公开课,由比较好的、进步大的教师上。

崔校长对记者说,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特色是学校的风景线。

再访杜郎口中学

作者:中国教师报茅卫东李炳亭

2006年3月3日,本报记者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采访。三天半的时间里,记者走进学校的每一间教室,以座谈和随机聊天的形式采访了学校部分教师、学生,采访了崔其升校长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以及茌平县教育局的领导,还与数批前来参观学习的外地教师进行了交流。3月22日,本报在头版头条发表长篇报道《杜郎口中学的非典型教改》,同时在“A3·深度访谈”版发表对崔其升校长的专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

来》,以近三个版面的篇幅,全方位介绍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及教改历程。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以“杜郎口中学的非典型教改”为关键词在“百度”搜索一下,可以找到4000多条信息。

不论是采访中,还是报道后,记者都听到了不少对杜郎口中学教改的质疑。主要的怀疑有两条:一,杜郎口中学的教改能够走多远?二,杜郎口中学的教改可以“复制”吗?

带着这些问题,9月27日,本报记者——

汽车从济馆高速茌平出口处下来,记者注意到,路边的指示牌上,“茌平”字样下面,“杜郎口”三个字特别显眼。据悉,这是为了方便那些到杜郎口中学参观的人而新加上去的。许多人知道杜郎口,却不知它是茌平县下属的一个镇。

杜郎口中学的变化

杜郎口中学门口,还是停放着几辆大巴,校园各处都能看到挂着听课证的教师,这是记者半年前就熟悉的景象。

走进教学楼,蹲着在水泥地上演算的学生看不到了——地上铺了大理石,墙上贴了瓷砖。每个教室原先的三块黑板现在变成了四块——走廊外面的墙面也变成了“黑板”,不过是白色的。最大的变化是每间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能够上网。晚上,学生可以看半小时的新闻联播。崔其升校长说,现在学校开齐开足了国家规定的课程,而且每周有一节阅读课,学生可以去阅览室、图书馆读书。学校的理化实验室的仪器和药品配置达到了初中一级水平,已经投入使用。现在学生早上6点起床,晚上9点就寝,睡眠时间比过去增加了。学生公寓也正在建设中。

教师办公室里原先是没有电脑的,现在教师每两人使用一台电脑。经过培训,已经有1/3的教师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不过,一些学校使用多媒体设备后出现的“机灌”代替“人灌”现象,在这里没有出现,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依然像超市。面对众多听课老师,学生们依然熟视无睹,自然大方地讨论着、展示着,依然兴致勃勃地“爬”着黑板。“我们学校的粉笔,特别是彩色粉笔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相当于聊城市所有学校粉笔使用量的总和。”说起这个,崔其升校长很开心。

为了丰富师生生活,这学期开学后学校举行了不少活动,像秋季运动会、国庆师生文艺联欢和教师卡拉OK比赛,不久还要举办学生美术绘画作品展。学校教师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班主任每个月能够拿到四五百元的津贴。

这一切如果仅靠学校自己开源节流,是远远不够的。今年,聊城市、茌平县共给学校拨款430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建新楼、装修和买电脑用的就是这些拨款。

杜郎口中学不穷了,教学质量又如何呢?3月初,崔其升校长对记者说,如果今年中考成绩在县里21所初中校中排名中下游,他就无法自圆其说了。现在中考成绩已经出来了,该校初三学生全部考入高中;学校在茌平县教育局的综合考评中再次获得优秀。

学校出了名,老师们也得到了实惠。崔其升校长说,现在,市县教研部门组织教师论文评比和赛课,都以杜郎口模式为标准。在茌平县,杜郎口中学选送的教研论文或者教师参加赛课,都是一等奖;到聊城市,5个一等奖中,往往有4个是杜郎口中学的。农村教师评职称有相当的难度,现在学校每年都能得到职称指标。今年,有一名教师刚到申报年限,很顺利地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这在以前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崔其升校长成了大忙人,时常被邀请去外地作报告。数学年级主任徐利激动地对记者说,现在去外地上公开课,人家一口一个“专家”,心里感到非常自豪。

杜郎口实验学校成立

现在,杜郎口中学有三位“专家”长驻山东淄博临淄区齐鲁武校。

齐鲁武校是一所全国闻名的民办武术学校。为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校长闫长水将眼光

投向了一所知名度颇高、也是地处农村的名校,想借鉴他们的经验。“学习了一段时间,教师精疲力尽,学生死去活来。”闫校长这样总结道。

在了解到杜郎口中学的教改情况后,齐鲁武校与杜郎口中学结了对子。学校邀请崔其升校长到学校进行教改指导,又将全校教师分批派往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一周,然后在学校全面推行杜郎口教学模式。今年8月,经闫长水校长热情相邀,崔其升校长多次赴临淄考察后,“齐鲁杜郎口实验学校”终于在齐鲁武校校园内挂牌了。实验学校现有三个班,分为小学五年级、初一、初二三个年级,每个班16名学生,是典型的小班化教学。这些学生不练武术,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是学校新招聘的年轻教师。杜郎口中学派出三名骨干,语文教师何海燕、英语教师王兆峰和数学教师杨玲燕到实验学校任教并指导实验学校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

在齐鲁杜郎口实验学校,记者意外地遇到了一位从山西过来的学生家长乔先生。乔先生因为生意关系,经常来山东。听说了杜郎口中学的教改情况后,他特意到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当时就想把孩子转过来,但因为杜郎口中学无法接收外地学生而作罢。得知齐鲁武校与杜郎口中学联办了齐鲁杜郎口实验学校后,乔先生毫不犹豫地把孩子送来了。

记者特意留心观察了这名从山西转学来的初一学生。课堂上,这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孩子表现得非常积极,发言很老练。乔先生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孩子的特点,自己的孩子以前学习成绩一般,也不愿意努力,到这里一个多月后,学习的兴趣浓了,进取心强了,还主动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实验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几乎完全是杜郎口中学的复制,课上课下,学生的表现也是一样的自信,活跃。这些学生与记者交流时,张口就是“我们杜郎口……”,虽然杜郎口与这里相距几百公里。崔其升校长是第三次到实验学校,课间,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围在他身边,争着与他拥抱、握手、交谈,并要求记者为他们合影留念。兴奋的孩子们挤在崔校长前面欢呼雀跃,几乎将崔校长完全遮挡住,记者的镜头里只见孩子们的笑脸和高举的双手。

齐鲁武校的闫长水校长说,实验学校的招生没有做广告,只是口口相传。现在还不时有家长来了解情况,相信不久后,实验学校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

他们在学杜郎口

齐鲁杜郎口实验学校的建立,是由临淄区朱台中学的朱奉强校长牵的线,正是他向闫长水校长鼎力推荐杜郎口中学。

2005年10月,山东省农村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在聊城召开,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朱奉强听说了杜郎口中学。

说起这次经历,朱奉强觉得自己实在是幸运。临淄区原定的三位参会人员中没有他,直到会议召开的前一天,朱奉强才接到开会通知。匆匆安排了学校工作,朱奉强赶到聊城,第一次走进了杜郎口中学,并“马上被他们的课堂教学迷住了”。

会议结束三天后,朱奉强再次来到杜郎口中学观摩学习。这次,他带上了学校的全体教师。回到学校,朱奉强组织了一次“七嘴八舌说杜郎口”活动,老师们讨论得很热烈。有的老师说:这些做法我们很早以前也搞过,可惜没有坚持下来;也有的提出,课堂太乱了,不利于尖子生培养。

朱奉强号召老师们自愿报名,尝试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模式。近一半的教师参与了实验,效果还不错。但一个月后,很多教师又退了回去。“老师们习惯了走老路!”朱校长解释说。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按教师预设的思路走,令许多教师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心里没底,担心以后考试成绩出问题。另外,进行这样的教学,教师课前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

朱奉强认准了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教师一时还不能适应。看到“自愿”这条路不太好走,他就开始强制实行教改。记者问及为何如此急迫,朱校长道出了苦衷。

多年以来,学校教学质量上不去,生源差,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学生流失严重。2004

年春节后,在镇中心校当业务副校长的朱奉强调任朱台中学校长。当时,学校在临淄区22个农村初中排名第18位。朱奉强上任后,殚心竭虑,千方百计调动教师积极性。“往往是下课铃还没响,下一节课的老师就已经等在教室外面了。”这样狠劲拼时间,教师累,校长也累。2005学年,学校在区里的排名上升了三位。

朱奉强来硬的了。他首先统一了领导班子的思想,自己如果不外出,每天至少听两节课,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进行研究,找出解决办法。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在学习杜郎口的基础上,慢慢摸索出“1+1四环节课堂教学法”、“842学习小组”和“四三管理体制”等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和管理模式。

学校的每节课都由“出示目标、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反馈检测”四个环节组成。考虑到一课时完成四个环节容易造成每个环节时间分配太少,学校除了体育等个别学科外,多数学科每次上课都是两个课时连着上,中间照常休息。这就是“1+1四环节课堂教学法”。

所谓“842学习小组”,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6个“8人学习小组”,相互竞争。每个学习小组再分成两个4人组,每个4人组再分为两个2人组。有问题2人组先进行研讨,解决不了提交4人组讨论,再不行由8人组讨论。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兵教兵的功能,也克服了课堂放开初始时学生浑水摸鱼、打打闹闹的现象。

开放的课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建立了由学生参与常规管理的“四三管理体制”,即三纵、三横、三量化、三指导。三纵:学校建立校学生会、级部学生会、班会,分级管理;三横:行为规范管理、公寓管理、校园文化管理;三量化:每天,学校量化考核每个班级;值日班长量化考核6个学习小组;小组长量化考核每个组员;三指导:值班领导对学生会干部进行不定期培训指导;政教处根据当天情况对班干部进行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

近一年的学习、创新,朱台中学终于收获了累累硕果。2006年,初三全区统考,在临淄区22所农村初中和7所城区初中中,朱台中学排名第一;初四(当地实行“五四学制”)中考,学校在全区农村初中排名第一。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合作意识、自信心和表达能力等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新学年开始了,往年学生流失的现象不见了,相反,学校接收了从城区转入的几十个学生。新初一计划招生171人,结果实际招生人数达230多人。如果不是校舍紧张,招生人数还会更多。

他们连续三年第一了

类似朱台中学的神奇变化也发生在杜郎口中学的邻居——王老中学。

就在离杜郎口中学不到10公里外的茌平县另一所农村初中王老中学,他们已经连续三年在县教育局的综合考评中位居第一了。

但是,4年前的王老中学却可以用“奄奄一息”四个字来形容。当年,学校在全县21

所初中的考核中排名末位,有正式学历,教学成绩好的骨干教师除了一名政史教研组长没走,其他人全走了,学生流失100多人。与崔其升当年出任杜郎口中学校长同出一辙,石秀云(现已调到另一所初中任校长)、孔祥庆也是临危受命,被茌平县教育局调到了王老中学任正副校长。

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怎么办?崔其升当年的难题那时也摆在了他的邻居面前。有所不同的是,崔其升在极端困难中自己走出了一条路。现在,这条路开始吸引他的邻居了。

“我们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时候,他们还没有现在这样大的名气。”王老中学校长孔祥庆笑着说。尽管如此,石秀云、孔祥庆两位校长在与崔其升交流,在观摩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后,还是“震动很大,很受启发”。他们马上组织教师分批去杜郎口中学学习,然后连续三个晚上讨论下一步的教改问题。

初步的讨论结果是:改革开始,形式重于内容,先撤讲台,分组学习。形式变化总是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学思践悟学习情况汇报 篇一:学思践悟心得体会 学思践悟心得体会 韩向花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谈到,学习、思考、实践、感悟是一个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螺旋式上升,循环往复的过程,永无止境。学习必须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得进去、浅得出来。在“学思践悟”的风气中,我们学校开展了一些列的活动,这里以”新一轮的观课议课“为例,谈自己的深切体会。 学习是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前提和基础。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和信息化时代,很多知识需要我们重新学习,很多领域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与把握。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一定要坚持学习、锲而不舍,做到温故知新、闻一知十,学而不已、日有所进。 思考是探讨分析并破解难题的有效办法。“世事深如海,要得细思量。”人贵善思。学习不善于思考,就会对许多问

题一知半解、困惑不解。通过思考,就可以获得真知,力求把握事物的基本特征,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新形势下,我们各项工作肯定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密切结合实际,认真思考,深入辨析,使学习与思考的过程成为创新与超越的过程。 学习与思考的落脚点在于实践。“一语不能践,万卷徒 空虚。”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曾用“赵括徒能读父书,文 斌殒命又何愚”两个典故告诉我们,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只重“知”而不重“行”,只会纸上谈兵而盲目出击,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面对新的国情、省情、市情和县、乡(镇)情,一定要头脑清醒、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开展缜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到问情于民、问实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善于掌握新情况、采取新举措、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以扎扎实实、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实践成果来检验我们学习与思考的效果。 学、思、践的过程就是加深领悟、探寻规律的过程。“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9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 而是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从读书、做事和文化熏陶中,悟出的一个道理。也可以说,这是李克强同志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实践中探寻的一个规律,并且用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

洋思经验之我解教师个人计划 从去年暑期集训学习洋思经验到今年暑期再学洋思经验,我的头脑中对洋思经验有了 一些初步的认识,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这是洋思人的教育理念。他们的具体做法是:从学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从学习基础 最差的学生抓起;从学生学习起始学科抓起,不忽视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也不放过每一 个学生的弱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生辍学。 二、他们的教学理念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洋思的课堂教学,突出了一个“实”字,没有花架子,课堂讲授不超过15分钟,课 堂练习不少于15分钟,课堂提问面向差生。正是在这种严格的要求和训练之下,使洋思 中学有了扎实高效的课堂效益。留心一下洋思的课堂,就会发现,教师决不就题讲题,或 只对答案,而是对每个题好问个为什么?寻找规律。真正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上课没 一点废话,洋思课堂教学全过程,几乎全是让学生自学,但是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先学”:不单单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的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开门见山 的出示课题,学习目标,提出“自学指导”,教师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 定时间内(如:5分钟后,比谁能完成课件上练习,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根据难易程度学生选做),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这种“先学”不仅仅是几道预习题的简 单提示,它包含教师隐性的“教”,这种“教”推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 成为了可能。 “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 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这种“后教”仍是“先学”的延续,主体仍然是学生,教师讲授的 内容只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根据学生做的题,从找错误开始,慢慢的总结出规律,学生思维得到了有效升华,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点拨、 指导作用。其实这种“后教”正体现教师的一个“导”字。 “当堂训练”:在实际训练中,他们不搞一刀切,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实施分层训练,既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也使学习余力者“吃得了”,时间不少 于15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课上作业像考试一样独立去做,下课老师及时 收上来。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在中午自习或晚自习有专门的辅导时间,这段时间清 理当堂没掌握好的和进行当堂知识的扩展、延伸及题型训练。 三、洋思教师的积极进取、扎实苦干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学习的。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简介 一、理念: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二、教学策略: ① 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一般在7分钟左右,有的课4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 ②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基础,适当调整。该少讲的不多讲,但必须保证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 ③学生自谋自学策略。教师给学生自学的锦囊妙计,为学生谋划自学策略,每个学生教有自己的自学方略,开始是自控的,逐渐地形成了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④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自学的力量源泉“兵教兵”,精诚合作,在兵教兵中,差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合作互相提高。 ⑤教师精心备课,教师的形象、气质、基本功,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文化课是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去渗透实施。 三、集体备课: 集中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①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 ②共同研究下一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 ③确定学生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这五确定是统一的; ④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 ⑤设计什么样的当堂测验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这些问题? 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教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四、备课笔记: 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题、教学内容;②学习重点;③学生思考,从学生实际出发,写出指导学生的策略; ④课堂检测题的设计。 五、教学模式: 范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流程如下: 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4、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 六、教师的作用: ①教师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的效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3篇 5月19日上午,盐城师范学院教科院的顾俊琪教授给我们讲了《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的本质回归》,首先,顾教授给我们阐述了课堂教学为什么要“让学引思”,基于对现实课堂的反思,基于对课堂改革典型的甄别,顾教授说: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不应只是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及彼的变换,而应该是意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有效学习的多样实践。 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听完顾教授的讲座,我有一些感悟:“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是基于尊重儿童的美好天性,是为了激发儿童的精神动力,努力让教学迸发智慧光芒的课堂,是推动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有益改革。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基于儿童立场就是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领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儿童是基础教育的对象,“现实的儿童”是其对象,“可能的儿童”也是其对象。基础教育不仅要关注现实中儿童的生存状态,关心他们的生活方式,关怀儿童的生活质量,而且要关怀儿童未来应该怎样活着,关怀其理想的可能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基于儿童的教育不仅仅要观照儿童的情感、兴趣和学习状态,更要把儿童看作完整而具有丰富可能性的人,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和精神发展,由内而外彰显儿童本质的、自然的文化意蕴。对于教育者来说,从作用于儿童的可能性出发,进行儿童教学

实践的系统研究,体现了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性目标,体现了教育对儿童人生价值及其实现的建构意义。 为了每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我们要走近儿童,研究儿童,根据儿童的成长特点,研究儿童的成长需求,丰富符合儿童特点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实施激励儿童健康成长的评价方式,重视回归童心、回应童心、引领童心,探索和设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让课堂充满童趣,荡漾童心,丰盈儿童心灵,触动儿童灵魂,满足儿童成长需要,健康向上,享受成长,促进儿童由好学转变到乐学的理想教育境界。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 今天的讲座精彩耐人寻味。顾琪俊教授以“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的本质回归”为题,从课堂教学为什么让学引思;让学引思的内涵;如何让学?如何引思等几个方面向我们诠释了“让学引思”的深刻内涵。他理论联系实际,从当代课堂现状,到“让学”与“引思”的关系,多角度对“让学引思”进行了详尽阐述。 顾教授讲到“让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习活动真实发生和正常展开。“引思”就是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保证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进行,养成思考的习惯,提升思维的品质,实现学习者和思想者的统一。其实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理念跟顾教授提出的“让学引思”是相 一致的,问题就出在我们一进课堂就把握不好主导与主体的度。今天

我校从开始学习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已经一年,刚开始的时候 说句心里话,心里抵触,认为咱这学生教师将还不会,能自学吗?好在 当时教高三,是“先考后教,以考定教”.这学期高一开学我们就采取了“学案引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经过一学期的运行,感觉收获很大,现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洋思中学在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解决了后进生的问题。上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真正意义上的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 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不能简单地模仿,否则往往效果不佳,会半途而废。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念上改革是不行的。在学习了洋思经验后,我们不应人为地规定在课堂上教师讲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教条。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应该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要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老师有时放不开,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是因为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许多教师只所以喜欢满

堂灌,是惟恐讲不细,学生听不明白。考试不及格,传统的观点总认为教师讲得少,就是教师不负责,希望老师多讲。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进行到底。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洋思中学的经验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后进生问题是个普遍性的老大难问题,洋思中学基本不存在后进生问题。为什么学生自学反而缩小了差距,转化了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

摘要学校充分宣传“让学引思”课堂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树立“让学引思”课堂改革实践的典型示范。以下是带来的让学引思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一) 我有幸成 为盐城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中的一员,通过这几个月的培训与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让学引思”这一教育理念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让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习活动真实发生和正常展开,“引思”就是引发、引领、引导学生思考,保证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进行,养成思考的习惯,提升思维的品质,实现学习者和思想者的统一。 在实施“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的路上,我有这样的体会: 一、了解学生的想法 了解学生的想法,这需要在课下花很多时间,必须找着学生存在差异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比如,针对“疑似学习”的学生,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关注他,对他多提问,多一些表扬,让他获得成功感,这样以后上课肯定会认真听讲,针对“学困生”,我们要更多地关心与爱心。 二、尊重学生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让学生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较找出进步,指出亮点,为学生点燃希望之灯,树立自信心。从而实现自我教育,以利于学生自我进步。 三、小组合作,共同发展 我觉得“让学引思”更需要小组合作,在农村教育教学中,尤其需要小组合作,因为乡村这一块家庭教育比较薄弱,留守儿童居多,所以更多的学习是在学校,需要学校做这个大家庭来帮助他,所以我认为要想“让学引思”理念很好地运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尤为重要。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二) 我怀揣梦想走进了响水县第一小学,参加了“盐城市小学数学课堂“以生定教,关注常态课堂;让学引思,聚焦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暨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共节数学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其感想如下三个方面: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体现了生本课堂。

学习洋思经验,其根本在于改变观念,学习洋思经验,要实实在在的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学洋思的经验。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学洋思的一点心得:一、是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学习洋思经验,首先要改变观念,教师要协调好师生关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从而引入正面教育,引导学生爱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乐意学习。洋思中学的经验是创生的,它启迪我们思考与探究,更启迪着我们去研究自己的实践,开辟自己的教学创新之路。作为一名老师,要认真学习洋思经验,总结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改效果,促进新课改的发展。二、要结合实际,学习洋思,加强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们学习洋思经验要结合实际,不要盲目的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结合一校一地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学习实施。因为洋思中学校内的各种机制非常严谨,格式化而又具有人性化。“洋思”中学的教育理念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能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洋思人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对事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满怀信心地追求进步,追求成功。要充分认识每一名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有着一种良好的态度,乐意学。三、要立足课堂,真抓实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学习洋思经验,在课堂改革上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改革过去的“满堂灌”,“先学后教”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导演,是教练。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结构注重的就是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核心就在于人人都能学好,人人都能学会学习。“洋思”的“先学后教”,渗透着自主精神,不仅预习在先,上课时往往经教师数语点拨,学生们就很快地“通过引桥,上了自学快车道”,而且所谓“后教”之“教”也不是教师教,依然主要是引导学生们自己教自己,学会的教尚未学会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革新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环节,通过优化课堂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作业,做到课堂教学的素质化。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洋思经验在教学工作中的支撑点就是“三清”,要把洋思的“教学三清”运用到新课改中,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三清“是洋思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从课课清做起,可能就会在教学方面大有进步的,我想学洋思经验就要先学好课课清。教师在落实新课程中都必须做到教学内容堂堂清、周周清、单元清、月月清,必须精心备课,精讲精练,当堂过关。对于学困生,可指导他们预习,为他们扫清新课程中的障碍,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能够有效的自主学习,学习兴趣不断提高;针对他们在当堂达标测试题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课后辅导,使他们经过教师的指导,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这仅仅是我学习洋思经验的一点体会,我们的学校与洋思有着类似的环境条件,同样的学生,我们相信自己,我们也有着“洋思人”的敬业奉献精神,有着敢于改革创新意识,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也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总之,在学习洋思经验及实施新课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地反思,及时地总结,适时地改进,充分地完善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切实有效地推动我校新课改再上一个新台阶。

科学施教先学后教,精心打造高效课堂 ——对洋思中学刘金玉报告笔记整理 一、何为高效课堂为什么提出高效课堂 (一)何为高效 高效(有效相对于无效,高效相对于低效) 要打造高效课堂。 (二)高效——就是变传统教学的内容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间, 为容量多,速度快,效果好,省时间。 即:变“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也就是“又好又快发展”(高效的内涵,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目标) (三)“效”=高效率+大效益+好效果 即: 提高课堂效率 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高效课堂包括哪些方面 1、教师的高效 高效课堂包含两个层面:老师的高效和学生的高效(老师要绽放生命色彩,做灯光,太阳,不做蜡烛,春蚕) A、老师的高效决定学生的高效。 B、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C、老师的高效不简单的等于学历的高 D、打造自己成为名师的不是校长,而是自己。 教师要把课堂作为自己的实验基地,不断积累,反思,不断打造自

己。 (赢在课堂,取得师生双赢) (1)怎样提高教师的高效(培训) 真培训,对现阶段流于形式的假培训要进行严格毫不留情的打假 (2)真培训是指:发自内心的需要的自我培训。 (3)教师的高效如何推进学生的高效 A、走进课堂。课堂是教师的生命,教师的研究基地 每个教师在走进课堂的时候都要把自己变成袁隆平。 B、走进学生。要真的走进,走进所有的学生。把学生变成袁隆平田地里的秧苗。 C、走进学生的问题。 问有问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 2、学生的高效内涵: (1)学生高效的最主要的表现是学业成绩的高效(没有分数,今天谁都过不了关) 理直气壮抓成绩,不屈不挠求成绩。 要科学的取得分数,不能“打”,“砸”,“抢”。 即:不打学生,不砸规律,不抢时间。 (2)向提高学生的素质要分数(只有分数,明天谁也过不了关)。分数与素质并不矛盾,分数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直观的表现。 课堂的两条线:明线——分数;暗线——素质。分数的背后是素质;分数是素质的综合量化。两手抓,一手抓分数,一手抓素质,两手都要硬。 素质的内涵——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品质,习惯,就是“真”,“善”,“美”。 课堂上的“真”——就是真实,认真;是指认真探究,认真思考,而不是传统教学里认为的认真听,认真记

阳光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阳光教育是指每个人像太阳发出光和热,给人以光明和温暖,同时每个人有如独立的星球接受阳光普照,感受到太阳的温暖,大家 胸襟宽广透亮,彼此平等和谐地生活在一个温暖快乐的大家庭里。 是指全体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关爱学生胜过关爱自己的子弟, 熟练应用尊重的教育,快乐教育,扬长教育,赏识教育,和谐教育,创新教育等各种教育新成果,引导学生修炼人格,陶冶情操,学做人,学求知,学生存,学处世;让学生乐学,会学,孜孜求学。是教 师在阳光的规则下,张扬个性,展示才华,创造价值;学生在阳光的 沐浴下,放飞心灵,彰显童真,饱享童趣;让我们的学生有绅士的气 质和淑女的素养,卓尔出众,为他们人生起步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阳光教育工程,就是要把工作和学习内化为快乐,幸福的自觉 行为的工程。 范文一 有幸参加这次阳光师,使我受到不小的触动。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秀的教师绝对是一个合格的演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肢体动作有时候比起教师自身说 一大段话效果要好得多。授课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得不让人叹服,他 们的教学策略不得不让人大开眼界。 耐心、等待、欣赏 一个好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课堂教学中有时候需要耐心地引导,更需要教师耐心地等待……,也许这一次引导、这一次等待、 这一个欣赏的眼神、这一个表扬的动作将会激发出一个孩子奋发向 上的学习热情。他们讲授的英语课注重读,耐心地倾听学生多样地读;他们讲授的语文课也注重读,耐心地倾听多种方式的读、有情感 地读。几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无一不是耐心、等待、欣赏、表扬的 综合。

歌谣、顺口溜、游戏、表扬 他们的课堂注重学生的活动,利用歌谣、顺口溜、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及时的表扬和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课堂,学生学习兴趣高昂,效果很好。 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声音、交互于一体,更能使学生增强记忆。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制作、合理播放,收到了的良好效果。 精彩、触动。 精彩一词是听课老师们对授课专家的教学一致的评价,评价过后,感触颇多。就我而言,看到的不仅是差距,更看到了一个在教学实 践中慢慢成长的我,一个崭新我。 有所触动,才有所进步。通过这次“阳光师训”活动,我体会到了 教学犹如艺术,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人们时常说“要给别人一 碗水,你就得备一桶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易懂的 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作为一名年青的乡村教师,教书育人的 道路还很长,我需要学习的地方、需要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还很多。从今天开始吧,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利用好现有的条件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我虽然不能做的最好,但我可以做得更好。 范文二 十一月七日星期日,我抱着很期待的心情参加了县局、教研室组织的“阳光师训”活动,聆听了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导师徐猛 老师精彩的演讲。虽然他还很年轻,但他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 深深的爱,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程的追索,对教育教学规律钻研 的精深,还有他身上透露出来的现代教育光芒深深感染了我,动摇 了我多年来的传统教育方式。结合我的地理教学,感悟体会如下: 一、要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提了好几年了,我也尽力的适应教育教学的新形势,但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阴影,总觉

学思践悟心得体会600字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学思践悟心得体会600字,感谢您的阅读! 学思践悟心得体会600字(一) 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干部,通过参加学思践悟活动,进一步对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履职尽责有了新的认识,坚定了理想信念,对新常态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更加坚定了信心。 一要深学多思,增强政治定力。作为基层纪检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章程和党的历史,在思想深处牢固树立党员意识。只有经过严格的政治学习和组织锻炼,才能真正明白讲政治顾大局的内涵。 二要提高认识,找准工作定位。一是要认清腐败形势。从现在查办的腐败案件、信访举报的线索和巡视发现的问题可以看出,不仅是沾钱、沾权的地方容易滋生腐败,就连以往大家认为的"清水衙门"都出现了窝案,令人咋舌。这些都印证了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判断是有的放矢、完全正确的。这就需要我们加大纪律审查力度,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二是要抓早抓小。要坚定改进作风的信心和决心,要继续加大正风肃纪力度,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措施治理作风问题,形成有力震慑,彻底打消一些人的观望侥幸之心。努力做到轻处分大部分违纪党员,早问责、早提醒。 三要注重落实,提升履职水平。从严治党、从严管党不能只停留于表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各级党组织要肩负起这个政治重任,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联系实际,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务求实效。一是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做好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任务分解,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和责任追究,使党员干部深刻理解把握反腐败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和举措。二是完善纪律保障机制。坚持纪委"三转",真正把监督执纪问责落到实处。三是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坚持以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为抓手,通过讲党课、专题讲座、辅导报告、学习体会交流等活动,加强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和从政道德教育,引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切实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学思践悟心得体会600字(二)

我们到底向洋思中学学什么? 可以说,几年来我给洋思中学写的文章不多,但在全国讲的多,对于宣传洋思经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个学校在中国的大地上响亮了14年依然长盛不衰,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一下:我们到底向洋思中学学习什么? 有人说:洋思中学是农村学校的代表,是面临倒闭绝地而后生的薄弱学校,不值得城市学校学习。但现在的洋思中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学校,他们搬进了县城,在市政府对过的黄金地段征地207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有一流的教学楼、综合楼、400米塑胶跑道、餐厅、浴室、师生公寓、先进的电教控制中心,校园网络中心、天文台等。是“江苏省现代化示范初中”,已有近3亿元的固定资产。这样的学校还能算是薄弱学校吗?还能算是农村学校吗?但前去参观学习的仍源源不断。我们不能不思考:到洋思中学到底学什么?洋思中学的魅力何在? 一、先学后教——课程改革的先行者 课程改革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完全照搬外国的做法,是在总结我们国家多年来素质教育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经验,但在教学方式方面我们已经有一些好的经验。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通俗的说就是“先学后教”。目前,在全国的中小学“先学后教”已经成为经典型的语言。 1989年洋思中学正式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到现在已经20年了,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秋季在部分地区开始的,而届时洋思中学的课堂模式已经进行了12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洋思中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行者。他们提出的“先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简单的三言两语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的要求,让学生自学。各门课都是如此。“后教”不单是老师教,而是先让学生“兵教兵”,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师生之间的共同探究,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 时至今日,课程改革已经7年半了,还有很多学校、很多老师的课堂没有变化,与课改前差不多,我们能说学习洋思经验没有意义了吗?有些学校认为自己的学生不具备自学的能力。其实自学的能力是培养出来的,就像孩子走路,不训练他们永远不会走路。洋思中学提出这一教学模式时还是一个农村联办初中,如果说洋思中学在早期生源差、师资差,不得不进行改革的化,那么条件好的学校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的指导能力不是更强吗?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愿改革。有人说“课改”首先要“改课”,“课程改革首先要改革课堂”,洋思中学的经验远没有过时。 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育公平的践行者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温家宝总理也曾指出:“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

学校学洋思经验总结 学习推广“洋思”“襟江”经验在全市又掀起一次新的高潮。我校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学习推广“洋思”“襟江”经验活动,抓住机遇,狠抓教学常规工作落实,在教学管理中突显精致,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一、抓培训--提升理念,统一思想。 我们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去洋思、襟江、大生等学校参观考察,让所有管理人员体验名校的管理经验;组织全体教师去洋思、襟江、大生等学校听课,让一线老师领略名校教师的课堂风范;在考察和听课中,我们体会到了精致化管理工作的含义,回校后我们又展开了认真讨论和学习,校长同志不仅带领全体教师学习方案内容,并作了《学习洋思、襟江精致化管理经验》的报告,他要求全校老师在“精”字上提要求,学会精心;在“细”字上下工夫,做到精细;在“实”字上做文章,实现精品。他还着重分析了学校教育现状,并从精致化管理推行的必要性、精致化管理的基本方法、学校精致化管理原则和实施精致化管理的具体措施等几个问题作了阐述。会后,老师们一致认为:精致化管理就是要求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精细化管理在教育中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

现,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 二、改制度--讲究规范,明确细则。 目前学校都有比较规范的规章制度,但制度的精细化程度不够,大多是原则性强、概念化的条文,语义模糊、较为粗浅,过时的也未及时删除,操作性不强,执行时尺度弹性大,因此必须重新审定规章制度。首先我们立足《泰兴市中小学教学规程》进行修改和补充,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规范教学行为的教学常规制度。如:集体备课制度、课堂教学规范制度、质量监测制度等,保证了学校每一项教学工作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重新明确了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及工作目标,确保了教学工作项项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其次细化了考评制度,建立完整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从教师工作实际出发,注重过程、能力及成果考核,将教师职业道德及课堂教学、备课、批改、科研、学生成绩测评、专业知识考试、培训学习等日常工作全部纳入评价范围。做到了有工作就有跟踪,有跟踪就有评价,有评价就有奖惩,切实保障各项常规工作的有效落实。改变了过去的“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调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把襟江经验“五个当堂”“六必须”的教学要求搬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是定期建立“同课异构”制度;每月平行班同科目的老师开展一次“同课异构”活动,让教师发挥各自的才能和智慧,搞活课堂,达到提高效率的效果。

关于学习推广洋思中学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独特办学特色的省市高中教育品牌学校,我校决定开展“学洋思,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积极借鉴江苏泰兴洋思中学成功办学经验,特别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校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新型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为了保证这一活动的顺利发展特制订以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 1、树立“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的教育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2、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构建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切实落实“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新课程改革。 二、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1、教师要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的教育理念,充分把握洋思中学“尊重主体,面向全体”办学指导思想,深刻理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只要下功夫,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等等这些先进教育理念的精髓。每个教师都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都有责任教好每个学生。坚信只要提供适当地学习条件、方法,则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并用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2、学习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充分把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要点,各科教学要在把握“先学”、“后教”和“当堂训练”步骤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和研究,努力做到精讲多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每节课教师单向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给学生自学、讨论、质疑发问机会,回答教师提问及师生交流的时间至少应在15分钟,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努力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达到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合格”,充分发扬奉献精神,用爱心、真心去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关注中下游学生的学习和表现,以学困生的起点教学,通过个别辅导、坚持“三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对“双差生”、调皮生,实行周末验收制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防止学生将学习中的问题逐渐积累,以致积重难返。 4、学习洋思中学教学目标“五不准”原则,教学始终坚持“以课本为本”,紧扣教材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把教材内容掌握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不准超纲、超教材,不准增加教学内容,不准增加教学难度、不准降低教学要求,不准降低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学生弄通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情适度拓宽教材内容,但严禁本末倒置,以辅导资料代替教材。 5、教师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指导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成员由优、良、中、差学生组成,一人为组长,具体负责每一位同学学习、活动。各小组之间开展竞赛、互助活动,真正实现“兵教兵”、“一帮一”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师学思践悟心得体会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要想做好工作,又何尝不需要时时事事学思践悟!浑浑噩噩、稀里糊涂、虚头巴脑是做不好工作的,唯有认真学习、思考、实践、感悟,把握规律、找准方法、主动作为,方能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教师学思践悟心得体会 《学思践悟》紧紧围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编辑出《紧紧抓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主体责任缺位根子在党的观念淡漠》、《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把监督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等系列文章,这些文章意蕴深刻、观点鲜明。 准确掌握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明确职责定位,落实主业主责,改进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担当,对新时期各级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机关落实监督责任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进一步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作为纪检监察干部,个人认为要把学习当作一项重要任务,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提升自己,坚守责任担当,提高履职能力,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一要突出“学”。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学习是首要任务,继续要把学习贯穿活动始终,为了准确把握中央大政方针及贯彻落实,学习中纪委网站开设的“学思践悟”栏目刊发系列文章。学习教育不能流于形式,需要“学思结合”,要联系实际学、沉下身、静下心来想,要在认真研读有关材料的基础上,要学有所思,学有所悟。 二是突出“思”。思想是人的灵魂,做任何事都要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走过场;要真正通过集中学习及个人自学,使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宗旨意识、群众观念进一步强化,改进“四风”的行动更加自觉,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三是突出“践”。“践’即实践行动,学习从摇篮到坟墓,但学习不是最终目的,学习是为了指导实践,要将学习教育的成果践行于群众路线;要把学习教育成果付诸于行动;要不断开拓思路,把纪检监察工作与群众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理论知识、思想转变为深入实际,以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践行群众路线,在实践中接受学习教育,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 四是突出“悟”。要结合实际,针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根本问题,深化认识,悟出并领会中央文件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对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行动自觉,强化对党

学习洋思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洋思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先学后教 5 月初学校组织部分老师赴洋思中学进行观摩学习。在观摩学习期间,我参观了洋思中学的校园,听了三节课,课程内容是八年级语文的《散步》、七年级的语文《爱莲说》(两节)。一节是洋思中学黄燕老师讲授,另一节是唐备华老师讲授,还有一节是沈为荣老师讲授,课后还听取了校长秦培元、德育副校长曹伟林、教学副校长刘金玉的报告,颇有收获。下面就谈一下学习洋思经验之后的个人体会。 一、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走进了洋思中学,映入我眼帘的是路的两侧无处不在的学校标语。“真、善、美”是洋思中学的校训,被深深镌刻在一进校门的巨石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和“让每一个家长满意”分别位于主教学楼与食堂大楼最醒目的位置。餐厅正门两边的墙壁上分别写着“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 “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长进?” 学生吃早饭时看得到,吃晚饭时瞧得见,相当于孔夫子的“一日三省”了。大路两旁的路灯,教学楼门廊、横梁、立柱等可以醒目看见的地方都得到了合理的利用:英语单词、各类公式、诗词文赋、名人名言比比皆是,想不看都不行,除非闭上你的眼睛。有很多标语都镶到了镜子里。正如洋思中学校长所说,这是为了全校师生走到哪里都能看见自己的形象,做一个端端正正的洋思人。洋思的这一面面镜子,这一条条标

语,具体,亲切,实在。它启示着、熏陶着、激励着洋思中学的每一个师生,他们从一进校园,就开始接受无声的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正是洋思张扬而有注重细节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得学生拥有一个既气派又具备学习氛围的读书环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德育讲的不是走过场,而是切实深入到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走进洋思中学,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令人叹服。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听完三节语文课后,发现洋思有一个不同的教授方法就是: 首先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告知学生本堂课应该完成的学习目标,然后呈现各种不同种类的练习,让学生熟知、理解和掌握。在课堂上,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标。此模式省去了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上沟通的时间。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能很快地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与学生的自学交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没有开小差和打瞌睡时间,课堂上体现的是学生紧张的学习气氛。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的同时,规定了完成的时间,促使学生不得不高效地自学。对于自学效果的检验,教师非常注重后进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对中等生或后进生都能回答的问题,从不重复讲解。在检查完自学效果之后,教师能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并进行及时地训练。教师从不直接给出答案,

再走洋思中学学习心得 再走洋思中学学习心得 再走洋思中学学习 心得 4月11日-13日我们在县教育局组织之下,一行32人历时三天时间考察杭州市启正中学,苏州市新苏师范学校 附属小学,泰兴市洋思中学,每到一所学校我们受到学校领导欢迎 ,并由该校领导热情洋溢地向我们介绍了学校办学经验和特色。 我们面对各校的办学经验以及办学精神,感受颇深,特别是我第二次踏入洋思中学校园(第一次二OO五年三月),印象深刻。 洋思中学地处苏北农村泰兴市天星镇洋思村,原来仅是一所只有200多学生的村级初级中学,现在发展到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66个教学 班,3700多学生的现代化学 校。在这所学校里,古今中外教育家所追求的教育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已成为现实,并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洋思经验。创造这个教育奇迹的是蔡林森和他的同事们。现任校长

秦培元,现在学校又称后蔡林森时代。 一、蔡林森其人 江苏省泰兴市人,1942年生,泰兴市洋思中学原校长,中共党员 ,中学特级教师,江苏省十佳名校长,全国先进 工作者 ,全国劳动 模范。现就职 河南省永威学校。 教育理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人生哲学:吃苦就是享福 座右铭:要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教师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口头禅:怎么干好,就怎么干

管理理念:奖优罚劣,优胜劣汰 用人标准:让最能教学的当教导主任 最爱看的书:《三国演义 》 最敬慕的人:邓小平 最钟情的地方:校园 二、洋思给了我们什么 在洋思中学的办学经验中,令人感触最深也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充满了教育关怀的学生观。他们从不挑剔,不选择学生,而是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合格、每个学生都能进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尽心的老师。

学习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的心得 学习了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我深深的为洋思人敢于改革、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所折服。他们构想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我们都知道,学生能聚精会神的时间是有限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根本不动脑,也不动手,只是被动的在听,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减弱听课效果。洋思中学的“先学后讲,当堂训练”解决了这一难题。针对这一点,我的体会如下: 一更新观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才有先进的教育行动。学校教育的困境都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学习洋思的真经,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我们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确立“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 二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认真领会“先学后讲,当堂训练”这八个字的要领。要下决心解决“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让学生“会学”,尤其要在培养学生“会学”、“会做”上下功夫。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的过程。他们的基本思路是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做课本上的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在一堂课的内容之中,有一部分学生自学就能学会,另一部分通过学生之间的研究讨论也能够解决,只有剩下的一部分难点才是我们讲解的重点。这样,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因为有检查的督促作用,而且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达到了自己“会学”、“会做”的目的。老师讲解的时间缩短了,需要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也缩短了,学生也能聚精会神的去把握重点难点了。自学完后还有相应的检查和辅导。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就顺利完成了。 三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导演,组织者。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把教材吃透达到一个高屋建瓴的高度,才能对他们提出适当的自学目标,才能对他们给于适当的指导。通过出示目标,让学生明白了学习这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减少了教学和学习的盲目性。老师要做好“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转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是洋思创立的一种教学模式,洋思人不仅长期坚持下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