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的作用效果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3?永州)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增大压强的是()

A.骆驼的脚掌长得很宽大

B.菜刀刃磨得很锋利

C.坦克装有两条宽大的履带

D.减少汽车的载重量

2.2013?龙岩)如图所示,两手指同时压住铅笔两端,大拇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

强为p1,食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1<F2 B.F1>F2 C.p1<p2 D.p1>p2

3.(2013?株洲)如图同一个梯形铁块,第一次如甲图放置,第二次如乙图放置,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和压强P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B.F甲<F乙C.p甲>p乙D.p甲=p乙

4.2013?乌鲁木齐)一密度为ρ钢制轴承,由粗细不同的两

部分圆柱体构成,粗细圆柱体的高度均为h.如甲图所示放

置时,轴承对水平面的压强为1.2ρgh.如乙图所示放置时,

轴承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A.3.6ρgh B.4.8ρgh C.6.0ρgh D.7.2ρgh

5(2013?德阳)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

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

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8:1 B.4:3 C.4:1 D.1:2

6(2012?泰州)在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大卡车的车轮比小轿车多而宽

B.软包装饮料的吸管,有一端是尖的

C.缝衣针、注射器的针头都很尖

D.菜刀用过一段时间需要磨一磨

7(2005?广安)一块长方体砖的长、宽、高分别为20cm、

10cm、5cm,将其不同的平面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会产生不同的压强,其中最大压强和最小压强之比为()

A.4:1 B.3:1 C.5:2 D.2:1

82012?天桥区一模)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果沿水平方向切去上半部分,如图所示,则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压力减小,压强不变B.压力减小,压强变大

C.压力减小,压强减小D.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92010?松江区一模)下面所列动物的特征中能够增大压强的是

()

A.小狗有尖尖的牙齿

B.蜈蚣腹部有许多足

C.骆驼的脚掌宽大

D.蛇的体表覆盖粗糙的鳞片

10. .(2012?台州)练太极拳是很好的强身健体运动.图甲姿势换成图乙姿势时,人对水平地面的()

A.压力变大,压强不变B.压力变大,压强变大

C.压力不变,压强变大D.压力不变,压强变小

11.(2013?北京)在窗子密闭的旅行车上备有逃生锤,遇

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图中的

四把铁锤,质量相同,形状不同.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

应该选择的铁锤是()

12.

(2012?聊城)如图所示,一长方体木块,置于同一粗糙水平面上,甲图木块竖放,乙图木块平放,丙图木块平放并在其上加一重物.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匀速拉动长方体所需的水平力分別为F甲、F乙、F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

13.2008?常州)下列现象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①载重量大的汽车装有许多车轮;②压路机上碾子的质量很大;

③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冰鞋上装有冰刀;④房屋建在承受面积更大的地基上.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2012?贵港)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实心圆柱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他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3,底面积之比SA:SB=4:3,A对B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1:2,则他们的高度之比hA:hB为()

A.9:4 B.3:2 C.3:1 D.9:2

15.(2011?来宾)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实心

长方体A、B,已知体积V A<V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A

>SB,对地面的压强PA=P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的密度一定小于B的密度

B.A的密度可能等于B的密度

C.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

D.A的质量可能等于B的质量

16.52.(2010?无锡)为了探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老

师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器材:

①用钉子做腿的小桌;②海绵;③砝码;④木板;

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⑥装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学们选择.

同学所选的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探究目的是()

A.①③⑥B.②⑤C.②③④D.③④⑤

二、填空题

1.(2013?哈尔滨)小明质量为50kg,站在水平地面上,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500cm2.小明对地面的压强为 Pa.若小明用300N的力竖直向上提静止在地面上重力为800N的物体,则物体所受合力为N(g=lON/kg).

2. (2013?德州)星期天小明和小慧到德州开发区减河湿地去玩,他们踩在软绵绵的沙滩上,留下一串串脚印.小明突然奇想对小慧说:“我的体重是50kg,每只脚与沙滩的接触面积是200cm2,当我在水平沙滩上行走时,对沙滩的压力是N,压强是 Pa(g取10N/kg)

3.(2012?鸡西)细心的小玲同学发现,较重的衣服挂在图中甲衣上时更不容易变形,这是因为压力一定时,甲衣挂能增大与衣服的,从而减小了对衣服的.

4.(2009?沈阳)如图所示,是小雨同学在做“探究物体对水

平地面压强与压力关系”的实验后绘制的p-F关系图象,由图

象可得出的结论为,这个物体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

是 m2.

5.(2008?株洲)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表明雪的

密度冰的密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丽

利用冰的密度,使用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利用

平整地面上的积雪,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

凹的脚印,然后测量脚印的深度和,就可以估测出积雪

的密度.

6.(2008?无锡)小明学过了压强后,决定测算自己双

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他首先测出自己的质量为

60kg,然后站在方格纸上并描出自己站立时一只脚的鞋印,如图所示.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面积是4cm2,据此可算出这只鞋印的面积约为 m2(计数时凡大于半个格、不满一个格的都按一个格计算,小于半个格的都忽略不计),最后算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a.(g=9.8N/kg)

7.2008?广元)车辆超限超载是造成公路受损严重的原因之一.由于

汽车超载,使得汽车对路面增大,而汽车与路面的接触面积几乎不

变,因而所产生的增大而导致路面容易损毁.

8.(2007?遂宁)如图所示边长为5cm的正方体均匀物体,质量为8kg,

只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

为 N,水平面受到的压强为Pa.(g=10N/kg)

9.(2013?响水县模拟)住宅小区里有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

如图所示,穿着软底鞋或光着脚走在上面可以健

身.与人在平整路面上行走相比,石子对脚底压

力,脚底与鹅卵石的接触面积,压

强,从而对脚底的刺激增强.(增大/不变/减小).10.2013?历下区二模)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的轮胎、车把套等处均刻有一些花纹,这主要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自行车的车座设计成马鞍型,这主要是通过增大人与车座的受力面积,减小车座对人的.

三、实验探究题

1.(2012?烟台)小明同学利用洗手间的肥皂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2)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3)小明将肥皂沿竖直方

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

如图丁所示,由实验现象,

他经过分析、论证得到的

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与受力面积无关.分析评估他的实验结论.

2.(2012?温州)体检时,常常利用身高体重秤(如图)测出身高和体重,同时还可通过身高与体重间的关系初步判断肥胖与否.

(1)当小明静止站立于水平放置的身高体重秤上时,他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的大

小有何关系?.

(2)测得小明的质量为60千克.当他站立在身高体重秤中央时,

双脚与秤的接触面积为0.04米2,则小明对身高体重秤的压强

是帕.(g取10牛/千克)

(3)测量结果显示,小明体重正常.合理饮食对保持正常体重

非常重要,请你就如何合理饮食提出一点建

议:.

4.(2012?铁岭)大家都知道坐沙发比坐板凳舒服,赵乐同学为

了验证其中的道理,做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他将妈妈新买的四块相同的香皂,一块平放、一块立放、两块叠放在相同的海绵上(如图所示).

(1)实验中,他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如果他想验证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他应该选择两图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请把他设计的实验表格补充完整.(只设计项目,不填写内容)

(3)如果他想验证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他应选择两图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5.(2005?镇江)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

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3)设图(b)中小桌对海棉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 b Pc(小于/等于/大于).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5.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三本字典.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图(a)海绵平放在桌面上;图(b)海面上平放一本字典;图(c)海绵上叠放两本字典;图(d)海棉上立放一本字典;图(e)一本字典平放在桌面上.

(1)通过实验图(a)图(b),可以得出:力能使物体发生,小刚是根据的现象来比较压强的.

(2)通过实验图(b)图(c),可以得出:在一定时,越大,压强越大.

(3)通过观察图、图后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4)设图(b)中字典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e)中字典对桌面的压强是Pe,比较Pb Pe.

四、计算题

1.(2013?盐城)如图所示,置于海绵上的木块,高为0.05m,底面积为0.02m2,质量为0.6kg,g取10N/kg,求:

(1)木块的重力大小;

(2)木块的密度;

(3)木块对海绵的压强.

2.(2013?吉林)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质量是0.2kg,容积是5×10-4m3,杯子与桌面接触的面积是5×10-3m2.现将杯子中装满水,求:

(1)杯子中水的质量;

(2)杯子对桌面的压强.(g取10N/kg)

3.(2012?宁夏)一个质量为60㎏的人,若仰躺在硬板床上产生的压强是6×103(Pa),躺在“席梦思”床上,身体与床的接触面积为0.3㎡.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睡在“席梦思”床上更舒服.(g=10N/kg,写出主要计算步骤)

4.(2011?宁德)“马踏飞燕”又称为“马超龙雀”,是我国汉代的艺术杰作,现作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如图9所示是一“马踏飞燕”旅游工艺品,采用密度为8.0×103kg/m3的合金材料制造,总体积为2×10-3m3,“马踏飞燕”与水平底座的接触面积为4×10-3m2,求:(g取10N/kg)

(1)该工艺品的质量是多少?

(2)该工艺品对水平底座的压强是多大?

5.(2011?北海)夏日的北海银滩,游客在水平沙滩上驾驶四轮沙滩摩托车,摩托车和人的总重约为3.2×103N,每个车轮与沙地的接触面积约为0.02m2.问:(1)摩托车对沙地的压力是多大?

(2)摩托车对沙地的压强是多大?

(3)沙滩摩托车的车轮比普通摩托车的车轮要大得多,

这样设计车轮有什么好处(写出一点即可)?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说课稿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说课 稿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说课稿 陵川县附城镇中学侯晋兴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认识压强,首先这一章内容是在学习了前面的里的基础知识之后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描述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而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压强这一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而要建立压强的概念,做好“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是建立压强概念的重要环节,所以它就成了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初步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反过来也可以从物体的形变程度来判断力的大小,这就为本节的实验教学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2、技能储备:通过前面“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学生已经学习过“控制变量法”,同时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这些都是本节实验必须的技能。 3、学习心理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去探究完成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实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的实验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1、通过科学探究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和领悟“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态度和崇尚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设计要用到控制变量法,这种方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所以就成为实验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既要弄清楚所选择的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又要落实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所以就成为实验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图片1,对比图片3和图片4提问:为什么两名体重差不多的学生在雪地上陷入雪中的深浅不同为什么大型载重货车和普通货车的轮胎个数差异哪样大帮组学生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图1 图2 图3 (二)亲身体验,做出猜想

8.1压力作用效果实验题基础题练习题 (有答案)

8.1压力作用效果实验题基础题练习(有答案) 1.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 (1)本实验中通过什么现象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本实验中研究方法是 (3)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和。 答案(1)海绵的形变大小(或海棉的凹陷程度)(2)控制变量法 (3)压力受力面积。 2.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如上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乙、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压力一定时,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答案(1)海绵的形变大小(或海棉的凹陷程度)(2)压力 (3)受力面积。 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聪对实验器材做了一些改进,如图所示,在有机透明盒里放入一块海绵和砖块进行实验。 (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来比较砖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两次实验(填序号)。

(3)分析比较图中a、b、c三次实验,可得的结论是。 答案;(1)海绵的凹陷程度;(2)a d;(3)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4.如图所示小刚为了探究:压强可能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小刚找到了下面器材: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三本字典。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图(a)海绵平放在桌面上;图(b)海面上平放一本字典;图(c)海绵上叠放两本字典;图(d)海棉上立放一本 字典;图(e)一本字典平放在桌面上。 (1)通过实验图(a)图(b),可以得出:力 能使物体发生,小刚是根据 的现象来比较压强的。 (2)通过实验图(b)图(c),可以得出:在一定时,越大,压强越大。(3)通过观察图、图后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4)设图(b)中字典对海绵的压强是P b,图(e)中字典对桌面的压强是Pe,比较P b P e。 答:(1)形变海绵的凹陷程度 (2)受力面积压力 (3)(b) (d) (4)大于 5.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小明做了几个带刻度的方形有机玻璃盒,并放入海绵(海绵大小恰好占满玻璃盒)。他先将底面积相同、重量之比为1:2:3的三个方形铅块依次放在同一海绵上,如图1、如图2、如图3,比较海绵的凹陷深度; 再将 铅块 2和 铅块 3横 放在海绵上,如图4、如图5,这时铅块1、铅块2、铅块3的底面积之比为1:2:3,比较海绵凹陷的深度。 (1)由图1、图2、图3得,受力面积相同时,海绵凹陷的深度与压力成比。

八年级物理力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力说课稿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八年级物理《力》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的第一节《力》。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地位及作用 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贯穿了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始终,是学好力学的基础,是今后进一步学习运动和力、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同时,力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这一节无论在知识学习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2、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4、知道力的三要素5、会画力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归纳力的概念2、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分析归纳力的三要素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示意图画法 四、教学难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五、教具:弹簧,海绵,橡皮泥(面团),钢球,小车,磁体,乒乓球,玻璃球等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我使用如下教学方法: 1、说教法:(1)实物演示法(2)多媒体演示实验法(3)探究法(4)引导法(5)讲解法(6)举例法(7)启发式教学法 2、说学法:(1)观察法(2)分析法(3)小组实验法(4)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攀岩视频引入新课。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多媒体播放课件,学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提问生活中产生力的实例,进一步理解力。然后学习力的符号、单位、常见值。 力的作用效果 导入语: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有哪些作用效果呢 指导学生做分组实验,利用教具及身边的物品,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对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通过实验,展示,交流,很容易得出结论。对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要求学生操作,观察以下实验,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1、磁体吸引静止的小铁球;在滚动的小铁球旁边放置磁体。 2、手推静止的小车;用手阻挡运动的小车。 3、吹静止的乒乓球等 在引导学生对物体受力前、后的运动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记录实验观察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概括出结论的过程。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压强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知识点+测试试题(2套题)+答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 果+测试题 第1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_____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二、压强的计算 1.公式:_________; 2.物理量及单位:p表示压强(单位:_______),F表示_________(单位:N),S

表示受 力面积(单位:______)。 三、改变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 (1)压力不变时,减小_____________; (2)受力面积不变时,_________压力。 2.减小压强: (1)_________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_________。微点拨 1、压强计算: (1)常见面积单位的换算: 1 cm2=10-4 m2, 1 mm2=10-6 m2; (2)受力面积为总面积,有些题型中给出的是单个面积,需要求出总面积。 2、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重力,要先根据质量求出重力,即求出压力,才能计算压强。 练习题 1.关于压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压力的大小和方向总跟重力有关 D.压力就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如图所示,两手的食指分别用沿水平方向的力顶在削好的铅笔两端,

使铅笔保持水平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铅笔对左侧食指的压力较大 B.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力较大 C.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强较大 D.铅笔对两侧食指的压强大小相等 3、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下列的数值为( ) A.0.5 Pa B.5 Pa C.50 Pa D.500 Pa 4、图中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5、如图所示,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A右端与桌边缘相齐。在其右端施加一水平力F使木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三分之一,在木板A移动过程中,木板A对桌面的压强________,木板A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如图所示,我们乘坐的公共汽车上都配有这种破窗锤,它的作用是在有意外情况发生时可以敲破车窗玻璃,帮助乘客逃生。为什么把破窗锤

7.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

7.1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气垫船在行驶时,船体可以离开水面,速度每小时达100多千米,是什么力量把数百吨的船托离水面呢? 问:怎样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答:力的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2)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受到乙物体作用时,甲物体一定同 时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因此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如:马拉车,马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但同时车也拉马,此时车是施力物体,马是受力物体. (3)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 如手提水桶,推土机推土等;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如磁铁对铁针的吸引力,空中飞翔的鸟受到的重力等. 问:运动状态改变指什么? 答:运动状态改变应包括两个方面:物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和物体运动的速变大小改变.如: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慢到快、由快到慢都属于速度大小的改变.概括起来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以下三种情况:(1)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2)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3)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如斜向上投出去的铅球,在重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 问:怎样正确作力的图示? 答:作力的图示要做到:“一画点、二定标度再画线、三画箭头标大小.”“一画点”是表示先要画力的作用点;“二定标度再画线”是指根据力的大小定出适当长度的线段作为标度.画线时,可由作用点开始沿力所指的方向画去,使线段的长短与力的大小成比例;“三画箭头标大小”是指所画线段的末端添上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并标出力的符号及大小(如F=20 N).

【初中物理】力说课稿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力》说课稿 梁庄乡一中张素娟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的第四节《力》。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特点是:“力”的概念较抽象,但贴近生活,相关事例十分普遍,尽管抽象概括性强,但较易吸引学生参与思考、讨论。 “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贯穿了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始终,是学好力学的基础,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功率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并且力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这一节无论在知识学习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我将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认知基础、技能基础还有思维障碍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年龄特点: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操作兴趣、对探究活动充满渴求,这对新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兴趣:力的概念虽然比较抽象,但教材中很多内容学生已具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引导相信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 认知基础: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运动的有关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技能基础:九年级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进行过许多探究实验,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经验,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仍需要老师的进一步指导。 思维障碍:学生在学习力学时,头脑中存在着较多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这些已具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再加上初中学生的辨识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也给力的概念的形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情况,依据课标的具体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记住力的单位。 3、理解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常见的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让学生通过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力,通过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从而使学生掌握把抽象形象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和对力的相互作用的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知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学习重难点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 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教法分析 结合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课重要的课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教案(优)

课题: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2课时 一、教材分析 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教材的编写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 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用压强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和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最后概括出规律的方法的掌握, 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农村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这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心理特点,且大多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学习积极性高,平时由于注意激发学生的认识需要,使学生对物理有兴趣,学习有信心,且课堂气氛好,师生配合融洽。 四、教学策略

本设计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民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通过实验操作的方法加深理解。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观察法、探讨法、演示实验法、训练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理解压力的概念和掌握压强的概念。 2.难点: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现象以及压强的计算。 六、教学流程 (一)、知识点复习 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什么是重力,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示意图。(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二引入新课: 1.放映图片: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2.观察教材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力的作用效果

题一力和运动(1) ——力的作用效果 【内容要点】 综述:力的概念几乎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本专题分三部分进行,第一:力的作用效果;第二: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三:电磁现象中的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达到对力和运动有更广和更深的认识。 (1)瞬时效果:物体在受力的同时所产生的效果。力与效果在原理上有因果关系但在时间上无先后的关系。 ①形变:一般情况下力都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大多数物体(除弹簧、弹性绳等弹性体)的形变可不计形变的时间。(例1) ②运动状态的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定量地说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且加速度与力同时产生、同时改变、同时消失,即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例2)(2)积累效果:物体在受力的过程中(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所积累起来的效果。力所产生的效果与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有关。 ①冲量:力作用在物体上随时间过程所积累起来的效果。表达式:I=Ft方向由F的方向决定。冲量与所积累的效果的关系,即动量定理。关系式:I=ΔP。(例3) ②功:力作用在物体上在力的方向上位移增大而积累起来的效果。表达式:W=Fs。功是标量,但有正负。功与所积累的效果的关系,即动能定理。关系式:W合=ΔE k。(例4、例5) 【典型例题】 例1①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两根细线上,L1与竖直方向成θ角,L2水平现将线L2剪断,求剪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 ②若将上题中的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其他条件不变,则结果如何? 例2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用12s跑完100m。设他在运动中受阻力保持不变,并且在开始运动前2s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后10s内保持他在第2s末的功率值不变,继续作直线运动,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第七章《力》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第七章《力》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力”这个字,学生已经非常熟悉,它用在不同的地方含义是不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要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中所讲的力的含义。 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力的作用效果的掌握对学生后续课程的理解吸收有重要作用。 2、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知道力的单位。 c 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确定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能力目标 a 通过探究活动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德育及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

道理的精神。 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应用力学知识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3、教材编写思路及结构特点 教材对每个知识点,均以“想想做做”或“想想议议”来引入力的有关概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边观察,边分析,边总结物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 4、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并规范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二、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是“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是在学习了“运动的描述”的基础上,再进行特定的探究活动及教学演示,让学生通过分析物体运动的情况,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分析总结出来的。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运动的描述”,知道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后,来学习这一节内容的。学生初学物理学中的“力”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不能准确、完整地根据演示实验及探究活动分析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2)不能准确无误地理解力的三要素是怎么样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 (3)不能正确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1《压力的作用效果》 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第八章压强 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正确画出物体所受压力; 2、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P=F/s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压力有关现象,让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基本思维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培养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压力的概念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 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指导学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效果的影响因素 教学器材:海绵、砝码、小方桌、气球、一头削尖的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蚊子和钉子的照片,并设置疑问: 1、蚊子那么弱小,为什么能叮破我们的皮肤? 2、钉子为什么做成一端尖.一端有钉帽的形状呢?

学生认真观察、回答不一样。从而引入课题并出示教学目标 1、会正确画出物体所受压力; 2、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P=F/s进行简单计算 【过渡语言】要了解压力的效果,首先我们要认识压力 二、压力 自主学习课本142页第3自然段内容,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压力的定义 2、压力的作用点 3、压力的方向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寻找答案 提问学生回答压力的定义,并找出关键词语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教师出示一道试题:请你画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 学生在练习本上认真规范的画图,学生代表在黑板上作答 师生共同分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 作用点:被压物体上(一般画表面上) 教师设问:这个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方向与重力的大小、方向相同。试问:是否压力的大小、方向总是与重力的大小、方向相同吗?如若不是,请举例说明 学生踊跃发言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说课稿

说课稿

实验课: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中的探究实验部分,也是《压强》这节课的灵魂。我将从这些方面说下我对本实验的理解。 本实验的重点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难点是如何利用身边器材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本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观察受力物体的形变程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敢于猜想,勇于创新,力求达到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 为了引导学生猜想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可能影响压力 的作用效果,本实验我是这样引入的。大家跟我一同拿起手中的笔,两拇指抵住笔的两端,往中间压,什么感觉?别光顾着喊疼,观察哪个拇指下陷比较深?为什么?我这里还有一个气球,注意看,我要对它发功啦,咱们先用“降龙十八掌”拍它,再用“一阳指”点它,你猜哪个武功更厉害,通过什么现象判断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现在再加一成力去点它,你猜它会怎么样?通过这些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合理猜想环节,我把各小组的猜想投影在白板上。引导大家讨论,哪些猜想不合理,直接划掉。我引导学生从力的三要素,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入手分析得知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力,接触材料的软硬程度为材料本身属性与力无关。这为以后学习力学知识提供了研究思路

及方向。 在探究验证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五组器材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其中,第一组、第二组器材用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与受力面积有关。后三组器材让学生先探究验证受力面积的大小这个猜想,再探究验证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十个学习小组,五组不同的器材,每两组器材重复,便于交流和对比。 实验前强调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分析前两组器材需要保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来探究验证猜想。后三组则需要先保持压力不变,探究验证受力面积因素。再通过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探究验证压力因素。学生探究时我在实验室巡视走动,及时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我们来看一下各组学生探究的成果。第一组的同学利用钢笔帽和钢笔尖同样的力度去扎气球,笔尖把气球扎破,保持压力不变探究受力面积因素,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第二组利用沙袋正立平躺改变受力面积,通过观察软板的形变程度得出正确结论。第三组类比课前引入得出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利用加大力度的方法,观察凹陷程度感受疼的程度得出结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四五两组与第三组方法类似,通过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观察瓶子或小桌的下陷程度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得出正确结论。 我让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边模拟边讲解实验思路。指出验证的是哪一个猜想,说明如何控制的变量,通过什么现象去验证猜想,得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压力的作用效果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案例 生:课前展示。 师:倾听而后点评主持人和同学们的表现,并合理给各小组加分。 生:认识 教师设疑引入:感谢照相机为我们留下了精彩的瞬间,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生活中还有哪些仪器上用到了凸透镜?凸透镜在这些仪器上各有什么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关注的问题:板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 师:通过白板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阐释。 生:倾听并明确。 师:公布今天学习活动的加分标准。 生:倾听并明确。 师:布置任务◆自学一(时间:约5分钟) ◇要求1:结合图5.2-1快速阅读教材94页第一段先独立完成以下问题,若有疑问可组内交流并准备汇报. 自学指导: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哪个光学元件? 2.照相机的成像过程是怎样的? 3.为什么说现在的照相机比早期的照相机便于观察? 师:播放课件;提出自学的要求;展示自学指导内容。 生:明确要求后自主学习。 师:巡视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汇总发现的一些问题。 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或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师:倾听并点评加分。 ◇要求2:有秩序的用照相机模型观察窗外景物,先独立完成以下问题,若有疑问可组内交流并准备汇报. 自学指导: 1.物体和像哪个到镜头的距离大?(简述理由) 2.物体通过照相机镜头后,成像的倒正、大小情况是怎样的? 3.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同侧还是异侧? 师:播放课件;提出自学的要求、展示自学指导内容。 生:明确要求后利用桌上的照相机模型自主探究。 师:巡视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汇总发现的一些问题。 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或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师:倾听并点评加分。 生:归纳总结本环节自学内容的知识点。 师:倾听、引导、点拨、给小组加分。 师生共同归纳本阶段所学的知识为: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像,像和物位与镜头的异侧,物距大于像距 师:播放照相机的相关视频,对照相机的知识进行拓展。 生:观看,拓宽知识面。 师:布置任务◆自学二(时间:约6分钟) ◇要求1:结合图5.2-3快速阅读教材95页“投影仪”部分的第二段,先独立完成以下问题,若有疑问可组内交流并准备汇报.

《力》说课稿

《力》的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的说课材料内容是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而这一节又是整个力学的第一节,起奠基作用,所以打好力学基础知识就尤为重要。本节主要学习"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等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忆生活中的最熟悉、最常见有关力的现象,以学习的兴趣入手,让学生感知身边的物理,对力学现象中的共性问题,加以观察研究,寻求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力的概念; 2、认识力的相互性; 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通过常见的事例和实验认识体验力作用的相互性和作用效果。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概念的理解及力的特点的得出 四、说学法: 初二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基本上处于具体思维的发展阶段,他们都喜欢动手、喜欢提问、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具有了初步的观察调查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所以教师应适时的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动手实验、分析思考,从而领悟知识,并获得感性的认识。 五、说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探究法;引导法;讲解;举例法;启发式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用一则故事引入课题,它所含的知识有三个,一是鲁智深用到力。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为他在把树拔起的同时地面被踩下一个坑三,力可使物体发生形变。但一开始目的只是达到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氛围也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后两个问题在学生学完后可回过来反问学生,起前后照应的作用。再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定义,学生通过自己举例和总结记忆会更加深刻,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这里运用的是举例和引导法。得出定义后再进一步分析实例一步步启发学生得出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如:手推桌子,问这个推力是谁给谁的等。在此设置了练习让学生会判断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再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目的是让大家要能感受到这种相互作用力的存在,这个地方主要采用的是举例,如:手拍桌子手疼,提水时手肋等。这点学生也掌握的比较好。接下来第二点对力进一步认识时,主要采用讲解法,告诉学生力的表示符号,力的单位。随着以后学习的不断应用会越来越熟悉。进入力的作用效果后通过老师分类式的举例,让学生们探究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点。

第8章压强第1节压力的作用效果教案

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压力不同于重力 (2) 理解压强的概念 (3) 理解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4)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 了解增大和减少压强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索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加强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力,使物理走向生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成功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 概括实验结论引出压强概念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对比法 【课前准备】 气球、三角板、砝码、海绵块、小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能解释这些神奇的现象吗? 蚊子那么弱小,它却能叮破我们的皮肤;坦克那么笨重,却能在平原,坡地上驰骋; 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积雪,有了宽宽的滑雪板,为什么不仅不会陷近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 以上的现象都是压力作用效果的体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以及下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讲授新课 (一)、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力:物理学中将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方向

力有两种作用效果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 2、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3、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5、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6、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7、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等值、反向、共线的平衡力。() 8、力在力的作用线方向上可以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二、选择题 1.三力平衡定理是。 A 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B 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C 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2、简单起重设备如图所示,AB为摆杆,CD为绳索。在以下四种表述中,错的应是。 A CD只能承受拉力 B AB是三力平衡杆件 C 由三力平衡必定汇交于一点可知: 反力R A的方向是确定的 D CD既能承受拉力,也能承受压力 3、以下有关刚体的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 处于平衡的物体都可视为刚体 B 变形小的物体都可视为刚体 C 自由飞行的物体都可视为刚体 D 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和形状看作不变的物体是刚体 4、物体在一个力系作用下,此时只能不会改变原力系对物体的外效应。 A 加上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B 去掉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C 加上或去掉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D 加上或去掉另一平衡力系 5、人拉车前进时,人拉车的力与车拉人的力的大小关系为。 A 前者大于后者 B 前者小于后者 C 相等 D 可大可小 6.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A 二力平衡原理; B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初二物理力说课稿

第七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力(说课稿) 罗一平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的概念是物理学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本章的重点。正确理解力的概念是学好初中力学的基础。由于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本节以学习力的初步概念为切入点,它为今后逐步深化力的概念做必要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录像或图片等,能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对力形成初步的认识. (2)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 (2)通过作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给出已知力指出它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难点:(1)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时,寻求现象的共性,从而形成对力的清晰认识。 (2)引导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简单的规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作用效果)。 说教法 本节教材中知识的获得都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体育项目为基础,教学中不要局限于课本上已有的素材,更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教学,从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房门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在形成力的概念时,寻求现象的共性是教学的难点,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要注意引导分析归纳。本节课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实验和设计各种活动,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体验,是形成力的概念的基础。 由于日常所说的力具有不确定的广泛含义,而物理学中对力的概念的界定严格而狭窄,教学中要纠正对力的一些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在认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同时,要体会“作用”两个字的具体内容,知道物体形状发生变化是力作用产生的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也是力作用产生的效果。 说学法 在理解力的概念时,由于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学习时要联系实际,体会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通过实验或实例来分析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也可以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力的存在,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理解力的三要素时,通过生活中开门等例子得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在用图示表示一个力时,要学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两种方法表示力。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八章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课后练习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细沙面上,沙面凹陷程度如图所示,则() A. 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 B. 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小 C. 甲的密度一定比乙大 D. 甲的密度一定比乙小 2.将质量相等的铅球、铁球、铝球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铅球对地面的压力一定最大 B. 铝球对地面的压强一定最大 C. 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一样大 D. 铁球对地面的压强一定最大 3.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增大压强的是() A. 房屋的墙基砌得比墙宽 B. 菜刀刃磨得很锋利 C. 坦克装有两条宽大的履带 D. 载重车装有许多车轮 4.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 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B. 书包带做的很宽 C. 斧刃磨得很锋利 D. 在铁轨下面铺枕木

5.三个高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c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a和b是铁质,c是铜质的,已知ρ铜>ρ ,若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是p a、p b、p c,则有() 铁 A. p a=p b=p c B. p a=p b<p c C. p a<p b<p c D. p a>p b>p c 6.一位中学生双脚站立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值最接近于() A. 102Pa B. 103Pa C. 104Pa D. 105Pa 7.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力都是由于物体的重力产生的 B.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 压力的大小有时等于重力 D. 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8.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 注射器针头做得很尖 B. 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C. 图钉帽的面积做得较大 D. 载重汽车装有很多轮子 9.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力有两种作用效果

力有两种作用效果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 ) 2、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 ) 3、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 同,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 ( ( ( ( ) 4、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 5、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 6、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 7、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等值、反向、共线的平衡力。 ) 8、力在力的作用线方向上可以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 b5E2RGbCAP 二、选择题 1(三力平衡定理是 。 A 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B 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C 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2、简单起重设备如图所示,AB 为摆杆,CD 为绳索。在以下四种表述中,错的应 。 A CD 只能承受拉力 p1EanqFDPw B AB 是三力平衡杆件 C 由三力平衡必定汇交于一点可知: 反力 R 的方向是确定的 A D CD 既能承受拉力,也能承受压力 3、以下有关刚体的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处于平衡的物体都可视为刚体 B 变形小的物体都可视为刚体

C 自由飞行的物体都可视为刚体 D 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和形状看作不变的物体是刚体 4、物体在一个力系作用下,此时只能 不会改变原力系对物体的外效应。 A 加 上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B 去掉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C 加上或去掉由二个 力组成的力系 D 加上或去掉另一平衡力系 5、人拉车前进时,人拉车的力与车拉 人的力的大小关系为 。 DXDiTa9E3d A 前者大于后者 B 前者小于后者 C 相等 D 可大可小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课稿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4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课。 一、教材分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节是初二物理的重点章节之一,在这一节里,教材通过“人推车”“拖拉机拉犁”“磁铁吸引铁钉”等例子,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的力指的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或拉的作用.然后再举例“小孩推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为了使学生更具体地认识力,课本中接着讲解力的作用效果.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和插图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通过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力是一种什么作用. 这些内容不仅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而且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它还是对二力平衡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压强浮力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动力学、理论力学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所以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认识力,并能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有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2)通过形变实验,感受和感知力的三要素,并能正确的用力的示意图表示。 3)通过实验,认识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探究影响塑料尺形变的因素,能对问题进行猜想并进行实验研究。 )从生活现象中获取知识并能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热情。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与竞争。 三、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因为只有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力的概念,这是进一步学习二力平衡、压强、浮力等其它内容的前提,这个前提的掌握与否是本章后续学习的关键,是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基础。 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力的认识。因为仅仅依靠学生的日常生活感受很难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借助于分析归纳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知识,认知能力相对薄弱,易于形成难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现状(认知基础、认知特点、认知规律)学生刚刚学习过重力、摩擦力,对力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些了解。但是学生对力的了解大部分都只是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高度。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教学属于概念性教学。本节课拟采用观察→讨论交流-分析归纳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导控下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亲自动手来进行论证,通过小组交流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以上这些,可以概括为:观察-实验-讨论-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