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大纲及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大纲及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大纲及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H-O定理(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论指狭义的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又称要素比例学说。该学说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基本论点,由俄林系统创立。即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2、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原因在于,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时,要将其投入生产,必须与另外一种生产要素相结合。在生产要素被充分利用的条件下,就要求另外一个部门释放出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结果使得释放生产要素的部门的产品产量减少。

3、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报酬下降。

4、重叠需求理论:瑞典林德提出,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相似,则其需求结构的相似性越大,从而两国发生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依据重叠需求理论,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

5、产品周期理论:维农在1966年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新产品首先在最先进的国家被开发和生产出来,随后,需求向国外扩展,并且首先在来自美国的出口中得到满足。然而,由于国外需求增长,生产过程变得逐步标准化,在国外进行生产逐渐变得比较有吸引力了。随后,产品进入它的自然周期,从研究与开发、熟练劳动力密集型转入资本和(或)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结果,它的主要产地转移到不太发达的国家,贸易方向逆转。

6、进口配额: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7、出口补贴: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8、持续性倾销:形成持的三个条件: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所面临需求弹性不同;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的。

9、掠夺性倾销:是指为了排除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掠夺性倾销通常被视为一种“不公平贸易”行为。

10、最佳关税:指对应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11、坎普标准:幼稚产业保护应以实现被保护产业的外部规模经济为前提,即如果某一产业将来在经过保护之后能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则暂时性的保护是可以考虑的。坎普认为,在内部规模经济的情形下,即使某一产业符合穆勒和巴斯塔布尔的标准,政府的保护也不见得是必要的。因为企业自身的牟利性决定了该产业会自动地发展下去;而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时,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之间可能出现偏离。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则仍有保护的必要。可见,与强调内部规模经济的前两个标准不同的是,坎普标准更加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

12、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政策主张主要有两种:一是出口补贴;二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

13、一价定律:当贸易开放且交易费用为零时,同样的货物无论在何地销售,其价格都相同。这揭示了国内商品价格和汇率之间的一个基本联系。一价定律认为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一件相同商品在不同国家出售,如果以同一种货币计价,其价格应是相等的。按照一价定律的理论,任何一种商品在各国间的价值是一致的。(通过汇率折算之后的标价是一致的)若在各国间存在价格差异,则会发生商品国际贸易,直到价差被消除,贸易停止,这时达到商品市场的均衡状态。该定律适用于商品市场,与之相似的适用于资本市场的定律是利息平价理论。虽然其所描述的均衡状态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很难做到,但是经济发展却是遵循这个定律的。

14、汇率超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鲁迪格·多恩布什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当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调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多恩布什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商品市场因其自身的特点和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商品市场价格的调整速度较慢,过程较长,呈粘性状态,称之为粘性价格。而金融市场的价格调整速度较快,因此,汇率对冲击的反应较快,几乎是即刻完成的。汇率对外部冲击做出的过度

调整,即汇率预期变动偏离了在价格完全弹性情况下调整到位后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这种现象称之为汇率超调。由此导致购买力平价短期不能成立。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商品市场的价格调整到位后,汇率则从初始均衡水平变化到新的均衡水平。由此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

15、货币余额效应:又称庇古效应。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当总需求膨胀引发通货膨胀时,由于价格水平上升,人们所拥有的货币余额所能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会减少,即实际购买力降低,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需求。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总需求的膨胀和通货膨胀就会受到一定的抑制。相反,在经济萧条和通货紧缩时期,由于价格水平下跌,人们所拥有的货币余额所能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会增加,即实际购买力会上升,这又有利于增加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并对通货紧缩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16、马歇尔-勒纳条件:这是由英国经济学家 A.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 A.P.勒纳揭示的关于一国货币的贬值与该国贸易收支改善程度的关系。表明: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即Vx1(Dx,D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

17、J曲线:一国货币贬值或升值时,该国贸易收支及经常帐户收支状况一般并不能立即改善或恶化,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由于这种经常帐户收支变动的轨迹成英文字母J的形状,所以被称为J曲线。

18、里昂惕夫之谜: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两国在封闭条件下,资源禀赋差异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相对价格差异,价格差异为两国发生贸易的直接原因,开展自由贸易后,一国会出口密集使用其要素丰裕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要素稀缺的产品。而里昂惕夫发现“美国之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上,即该国利用对外贸易来节约资本和安排剩余劳动力,而不是相反。

19、要素禀赋理论:在其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决定于该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由于各种产品生产所要求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一国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较低,而生产密集使用别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比较高,从而形成各国生产和交换产品的价格优势。进而形成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此时本国专门生产自己有成本优势的产品,而换得外国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这种理论观点也被称为狭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广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指出,当国际贸易使参加贸易的国家在商品的市场价格、生产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的情况下,以及在生产要素价格均等的前提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等(或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密集度相同)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决定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各国的生产结构表现为,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生产要素在各部门转移时,增加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生产要素禀赋论是瑞典的两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提出的,奥林在他的老师赫克歇尔提出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这一理论突破了单纯从技术差异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的局限,而是从比较接近现实的要素禀赋来说明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

二、简答

1、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2、产业内贸易理论与重叠需求理论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是:第一,本章的理论是从供给角度讲的,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是从需求角度讲的;第二,本章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探讨的是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并不是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理论。

3、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这两个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不过,二者也有很大区别。第一,这两个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并不相同。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第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4、国际贸易理论是如何解释产业内贸易的?

指的是同一产业内的产品之间的贸易,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新贸易理论(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 将产业内贸易定义为相似要素密集度产品的交换。

理想状态下的产业内贸易产品被称为“完全的产业内贸易产品” ,指在任一相同的要素价格下,贸易产品都具有完全相同的要素密集度。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规模经济、产品差异、需求重叠,但它并不能脱离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其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各不相同

5、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之间的异同。

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已经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形成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

6、以小国为例,运用局部均衡的方法,画图分析关税的经济效应。P113

贸易小国的关税效应

假定进口国是贸易小国,即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占世界进口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该国进口量的变动不会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如同完全竞争的企业,该国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这样,该国征收关税后,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的幅度等于关税税率,关税全部由进口国消费者负担,如图9.1所示。

图9.1 贸易小国的关税效应

假设图9.1中的D为国内需求曲线,S为国内供给曲线;P0为自由贸易下的国际价格(也是国内价格),S1C1为进口量;P t为征收关税后的国内价格(等于国际价格加关税额),S2C2为进口量。贸易小国对某种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后,将产生的经济效应如下。

1.价格效应(Price effect)。进口国征收关税将引起国内价格由P0上涨到P t。

2.消费效应(Consumption effect)。征收关税降低了该商品的国内消费量。征收关税前,国内需求量为C1,征收关税后引起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到C2。由于征收关税,引起国内消费量的减少,就是关税的消费效应。关税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其损失为a+b+c+d的面积。由于征收关税,国内消费者减少消费,从而降低了物资福利水平。

3.生产效应(Production effect)。征收关税增加了该商品的国内产量。征收关税前,国内供给量为S1,征收关税后引起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到S2。由于征收关税,刺激国内供给量的增加,就是关税的生产效应。关税给生产者带来利益,其利益为a的面积。由于征收关税,一些国内资源从生产更有效率的可出口商品转移到生产较缺乏效益的可进口商品,由此造成了该国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

4.贸易效应(Trade effect)。征收关税减少了该商品进口量。征收关税前,该国进口量为S1C1,征收关税后,进口量减少到S2C2。由于征收关税,导致进口量的减少,就是关税的贸易效应。

5.财政收入效应(Revenue effect)。征收关税给国家带来了财政收入。只要关税不提高到禁止关税的水平,它会给进口国带来关税收入,这项收入等于每单位课税额乘以进口商品数量,其数额为c的面积。

6.收入再分配效应(Redistribution of income effect)。征收关税使消费者的收入再分配。征收关税后,生产者增加了面积为a的利益,这是由消费者转移给生产者的;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面积为c的利益。

7.净福利效应。征收关税后,各种福利效应的净值为-(b+d)。它意味着对贸易小国而言,关税会降低其社会福利水平,其净损为(b+d)。这部分损失也称为保护成本或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其中,b为生产扭曲(Production distortion),表示征税后国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原来来自国外成本低的生产,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所造成的损失。d为消费扭曲(comsumption distortion),表示征税后因消费量下降所导致的消费者满意程度降低,是消费者剩余的净损。

7、画图分析出口补贴对本国福利的影响效果。

在教材图7-5的基础上P122进行讨论。小国情况下,出口补贴不会造成产品价格的下降,即补贴后的国外或者国际价格不会下降。补贴将完全转移到本国厂商手中。

8、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影响。

外资流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东道国的要素禀赋,比如,使得原来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变成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当要素禀赋改变以后,东道国可以发挥新形成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易,提高福利水平。如果外资流入的东道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增加特别多,以至于影响到国际价格,这将使得此国此种产品的出口价格有下降的压力,不利于贸易条件的维持和改善。

9、试述短期和长期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部门划分的,而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要素所有者区分的。

1.在长期情况下,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化,将促使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例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即对于资本丰富的国家来说,国际贸易会同时降低出口部门、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例,于是两个部门的相同要素的实际报酬也会按相同方向变化。

2.在短期情况下,由于资本是特定要素,两个部门的资本使用量都无法调整,所以国际贸易将导致两个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例朝相反方向变化,于是两个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10、简述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说明其推行条件。P139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论点:

第一,用出口补贴为本国寡头厂商争夺市场份额。这种论点认为,向在第三国市场上同外国竞争者进行古诺双头博弈的国内厂商提供补贴,可以帮助国内厂商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增加本国福利。补贴使国内厂商采取进取性市场战略,从而迫使外国竞争对手做出相应的让步,这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中影响最大、也是被引证最多的一种论点。

第二,用关税来抽取外国寡头厂商垄断利润。这种论点认为,在存在潜在进入的情况下,使用关税来抽取一家外国厂商正在享受的垄断利润是合理的。否则,关税只会扩大国内价格与外国价格的差距。国内厂商的潜在进入威胁限制了外国厂商的定价反应,使它们执行一种吸收部分关税的定价,以阻止这类进入的战略。只要关税被部分吸收,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就会大大被征收到的关税所抵消而有赢余。

第三,以进口保护作为促进出口的手段。这种观点认为,一个受保护的国内市场,为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本国厂商提供了一种相对于外国厂商的规模优势,使其能够增加在国内市场和没有保护的外国市场的份额,从而把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到本国厂商,使本国福利增加。

与利润转移理论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外部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某些产业或厂商能够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促进

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出口扩张,但由于外部经济不能够完全被有关厂商所占有,这些产业或厂商就不能发展到社会最优状态,如果政府能够对这些产业或厂商提供适当的支持和保护,则能够促进这些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国家竞争优势,获得长远的战略利益。

11、试画图说明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本流动的关系以及资本流动后的福利变化。

12、试根据货币法分析货币贬值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假设国际收支原来是平衡的)?在此情形下,国际收支如何调整?

本国货币贬值将引起国内价格上涨,本国货币供给相对不足、货币需求相对过大,国际储备增加,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不过,在浮动汇率下,货币需求通过汇率的变化来适应货币供给,国际收支失衡通过汇率的变化来消除。本国的顺差情况意味着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于是本国货币升值。本币升值使得本国国内价格下降,引起货币需求的减少。在货币市场趋于平衡的过程中,国际收支顺差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13、试述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内容。P259

是西方国家汇率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其1922年公开发表的《1914年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中提出的。这一学说的主要论点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发行国具有购买力。因此,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分别在两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决定的。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交换的比率,也就是汇率。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14、试述黏性价格货币模型。

黏性价格货币模型,又被称为汇率超调理论,是由多恩布什建立的一种汇率理论。该理论试图对汇率的波动作出分析,揭示汇率产生波动的原因。

多恩布什主要关注了资本市场的作用,同时考虑资本的完全流动和人们的预期。在多恩布什的模型中,对未来经济路径的预期会影响到现在的汇率水平。当一个被预期为永久性的货币冲击发生后(不妨假设为货币扩张)。短期调整对,汇率会发生超调。在初始的价格水平下,货币扩张会导致利率下降,并且会使人们预期在长期汇率将会有一定幅度的贬值。由于多恩布什假定汇率与资本市场能够迅速调整,资本流出将导致汇率突然贬值,从而使资本市场出清。这时,未抵补的利率平价条件成立,因此人们预期此时汇率贬值的幅度超过了长期均衡汇率贬值的幅度。在这一调整过程中,出现了短期汇率超调。资本的完全流动使得汇率突然超贬,反而阻碍了国内资本真正的完全流出。

由于商品市场上价格具有黏性,经济达到新的均衡点需要一个长期的调整过程。在长期,为了保证经济回到均衡状态,与货币扩张相伴随的则是价格上涨与汇率贬值。在新的均衡下,货币与商品市场出清,价格上涨的幅度、汇率贬值的幅度与货币扩张的幅度相同。

15、试述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分析法。

(1)国际收支调整过程主要有两种机制:一是价格调节,如通过汇率和货币量的变动来影响商品、劳务以及金融资产的价格,恢复国际收支的均衡;二是收入调节,如通过总支出或生产的变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属于前一种调节机制;而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则属于后一种调节机制。

其代表人物为亚德历·亚历山大,该理论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中的国民收入方程式为基础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帐户可表示为

国民收入(y)=消费(c)+投资(i)+(出口(x)-进口(m)),

可变换为: X-M=Y-(C+I)设 X-M=B B表示国际收支差额 A=C+I A表示国内总支出 B=Y-A

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反之,国际收支为顺差。吸收论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主要基于改变总收入和总吸收的政策,即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增减政策。出现逆差时,表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即总吸收超过总收入,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对贸易商品的需;但同时也会降低对非贸易商品的需求和总收入,必须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消除紧缩性政策的不利影响。

(2)采用凯恩斯的宏观分析,将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考察,偏重于商品市场均衡,政策上倾向于需求管理。基本公式如下:

Y=C+I+G+(X-M)

变换:X-M=Y-(C+I+G)

设 BOP=X-M

即设转移支付为0,并不考虑资本流动,则有

BOP=Y-(C+I+G)

令A=C+I+G为吸收,则有BOP=Y-A,如果A大于Y,会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反之则得到改善。

因此,调整国际收支从吸收法看有两种方法,或者调整国民收入,或者调整吸收。前者需要资源的重新配置,以提高总体生产力,这要求资源的未完全就业。后者是使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得到调整,逆差时压缩,顺差时扩张。该方法与宏观经济结合较好,但涉及资源的实际就业水平,进口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力与国际收支继续恶化的矛盾,同时也存在时滞的问题以及在理论和政策上忽视货币在调整国际收支中的作用。

16、试述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分析法。

(1)其创始者为英国的哈里·约翰逊及他的学生。该理论建立在货币学说的基础上,从货币的角度来考察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货币论的假定有:(1)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当函数。(2)从长期看,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3)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看,一国的价格水平是和利率水平接近于世界市场物价水平。

货币论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货币需求供给方程式:

Md=Pf(y,i)` Md表示货币需求,P国内价格水平,f表示函数关系,i是利率,y表示国民收入。

Ms=D+R Ms表示货币供给,D指国内通过银行体系的贷款,R是通过国际收支获得赢余储备。该式表明;国内货币供给受两个机制的影响,一个是国内信贷,一个是国际收支顺差。若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则有Ms=Md Md=D+R 这个方程式包含的基本原理: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即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是由国内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决定之间的均衡状况决定的;国内收支顺差表明国内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过度的货币需求由国际储备来满足;国内收支逆差,表明国内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国际收支问题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当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所反映的实际货币余额需求想一致时,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货币论的政策主张有:a.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 b.货币政策主要指货币供给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减小顺差,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小逆差。 c.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贬值、进口限制、关税等贸易和金融政策,只有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但若伴随国内通货膨胀,则国际收支不一定改善。

(2)货币法。该方法是随货币主义的兴起而出现的。主要从长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仅照顾到经常项目,而且也考虑了资本与金融项目。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调整国内货币供给控制国内需求,进而调整国际收支的变动。即国内货币供给是国际储蓄(可以视为进出口的差额)与国内信贷额之和,于是便有国际储蓄的变动(国际收支的变动)是国内货币供给减去国内信贷额的结果。如果信贷额的发行大于对货币供给的需要,国际收支便会恶化,反之则改善。所以控制信贷发

行,出售储蓄资产是调整国际收支的重要途径。但是,该方法的使用存在着副作用,如压低国内信贷,会产生经常增长速度的下降,就业出现问题等。

17、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哪些方面加以解释的?

大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从供给方面解释贸易的原因,包括斯密和李嘉图的技术差异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差异理论;保罗.克鲁格曼的生产规模差异理论以及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还有一些理论从需求角度解释为什么发生贸易,主要从偏好差异和收入差异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18、结合图形分析贸易利益是如何分解和衡量的?

从A 点到C 点表示的是最终的消费变化和全部的贸易利益。如果进一步分析的话,贸易利益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商品的交换,另一方面来自对生产的调整。

交换所得:贸易前,中国的大米便宜而钢铁昂贵,而美国则正好相反:钢铁便宜大米昂贵。中国即使不改变原来的生产结构,仅仅将生产出来的一部分大米用来出口换取美国的钢铁,就可以获得利益,在图3-2中,这种单纯交换使中国的消费点从A 移到B 点,从而使社会福利增加(从CIC0到CIC1’)。 分工所得:事实上,为了发挥大米生产中的比较优势,中国则会进一步调整生产结构,将生产点从A 点移到S ,多生产大米用来交换钢铁,从而使消费从B 点到C 点,其收益则更大(从CIC1’点到CIC1点)。

19、图示分析什么是悲惨的增长?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在国际贸易中,如果转移至他国的那部分利益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A 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经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叫做“悲惨增长”(immiserising growth )。

一般来说,悲惨增长的出现通常需要以下几个前提条件:(1)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2)增长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一个大国,即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3)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4)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20、试述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为什么现实中各国没有实现要素价格均等化?

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X 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变化,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水平。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达到均等。

1.要素价格的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现实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各国的商品价格X 的相对价格上升 资本和劳动从Y 向X 部门流动

X 部门是资本密型的,需要较多的资本和较少的劳动

Y 部门是劳动密型的,释放较多的劳动和较少的资本

资本需求大于供给

资本价格上涨 劳动供给大于需求 劳动价格下跌 两部门资本-劳动比都下降

难以达到一致,因此,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实现。

2.要素价格均等还要求生产技术条件必须完全一样,这也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

21、结合图形分析小国情形下进口配额的经济效果。

其中自由贸易时国内(外)价格为Pw,加入进口限额Q3Q4后价格上涨为Pq 。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净福利效应=a-(a+b+c+d)=-(b+c+d)

b、d分别为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b+d为配额的净损失。至于c,在关税情形下它表示政府的关税收入,因此可被抵消,现在则称为配额收益(quota revenue)或配额租金(quota rent),它实际上是一种垄断利润,它的去向视政府分配配额的方式而定。

22、试比较在固定汇率制下,资本不完全流动(BP线右上方倾斜)和资本完全流动(BP线呈水平状)两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效果。

资本不完全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长期内是无效的

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金完全流动时,货币扩张在短期内也无法对经济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此时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23、试分析在浮动汇率制下,资本不完全流动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财政政策

在浮动汇率制下,当资金完全不流动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引起本国货币贬值、收入上升、利率下降,此时的货币政策是比较有效的。

(2)在浮动汇率制下,当资金完全不流动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引起本国货币贬值,收入上升,利率上升,此时的财政政策是比较有效的。

24、试分析在浮动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财政政策分析

三。、计算题:

1. 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 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 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 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 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 答:(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3)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加拿大应专业生产计算机,数量为600/60=10单位;中国应专业生产小麦,数量为800/4=200单位

中国的福利水平从U 01上升到U 11,加拿大的福利水平从U 02上升到U 12,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上升了。

2. 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 需要4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X 需要2小时,中国的福利函数为U=XY2。

(1) 求封闭经济中国的福利水平。

(2) 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

(3) 求开放的分工所得和交换所得。

答:中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2Y=300-X ,大米的机会成本为1/2单位的钢铁,根据福利函数知每一条效用曲线上大米对钢铁的边际替代率为2Y X

(1) 封闭经济中的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机会成本相等处,即122

Y X =,或X=Y 处,代入生产可能性曲线得X=Y=100,U0=100*1002=106

(2) 开放经济中国完全分工,全部生产大米,交换曲线为Y=300-X ,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贸易条件相等处,即

12Y X =,或Y=2X 处。代入交换曲线得X=100,Y=200,U=100*40000=4*106

(3) 交换所得:假设中国没有完全专业生产大米 ,仍然像封闭经济那样生产100单位大米和100单位钢铁,但

大米以1:1的比例交换钢铁,新的交换曲线为Y=200-X ,福利最大化仍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贸易条件相

等处,即12Y X =或Y=2X 处。代入交换曲线得X=200/3,Y=400/3,7

1200160000 3.2*10*3927

U ==,交换所得为6

105*1027

U U -= 分工所得为76

6

1 3.2*1076*104*102727U U -=-=

3. 两种产品多个国家的情况。下表给出了4个国家生产1单位大米和小麦的劳动投入量。

导致大米的相对价格上升至3.5,各国贸易模式会受到影响吗?如果有,怎样变化?

答:各国大米的相对成本按照从低到高排列依次为美国4,中国3,法国2.5,泰国4/3, 国际市场均衡的大米相对价格

为2,介于法国和泰国之间,所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泰国出口大米进口小麦,美国、中国和法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

当大米的国际价格上升到3.5时,就只有美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其它国家出口大米进口小麦。

4. 两个国家多种产品的情况。下表给出了两国生产四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时间。

如果美国工资是$10/小时,菲律宾的工资水平是$3/小时,两国发生贸易,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各应生产和出口什么产品?如果美国的工资上升为$11/小时,贸易模式会受影响吗?

答:美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从高到低为汽车5,芯片4,单放机2,香蕉0.2, 而同时美国的相对工资为

10/3,介于芯片和单放机之间,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美国应该生产和出口汽车和芯片,进口单放机和香蕉;菲律宾应该生产和出口单放机和香蕉,进口汽车和芯片。

如果美国的工资上升为$11/小时,美国的相对工资还是介于芯片和单放机之间,所以贸易模式不会受影响。

5、 假设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没有贸易发生以前,英国的大米/钢铁相对价格为4,菲律宾的大米/钢铁的相对价格为0.5。假设两国自由贸易的结果使大米/钢铁相对价格变成2,请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说明贸易发生后两国福利的改变,并标出各国的贸易三角。

英国 菲律宾 钢铁

思路:英国出口钢铁进口大米,贸易使英国能更加集中生产钢铁,然后用AE 单位钢铁与菲律宾交换BE 单位大米,福

利水平提高了U1-U0。同样菲律宾把一部分资源从钢铁部门转到大米生产部门,再将多余的大米B’E’与英国交换钢铁A’E’,福利水平也得到提高U1’-U’0。

6、 在H -O 模型中,假设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中国大米的国内市场价格是每吨100美元,而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是每吨120美元。在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出现什么趋势?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000吨大米的话,中国的纯收益(或纯损失)是多少?(用图和数字说明)

思路:若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上升。

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000吨大米的话,中国的消费者会由于价格上升损失a 部分的面积的利益;而生产者将由于提价得到a+b 部分面积的收益,整个经济的纯收益为b,面积为1/2(120-100)*1000=10000。

7、 设越南(V 国)和马来西亚(M 国)两国大米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

PV = 1.5 – QDV, PM = 2.2 - 2QDM 。供给曲线分别为:PV = 0.1 + QSV, PM = 0.6 + 2QSM

请计算:

(1) 两国自给自足时大米市场均衡时的产量和价格。

(2) 自由贸易时国际市场大米的价格和各国的进口量或出口量。

(3) 自由贸易带来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收益或损失,以及两国的净福利收益或损失。

答:(1)自给自足时V 国大米价格为0.8,产量为0.7,M 国大米价格为1.4,产量为0.4。

(2)两国总需求为QWD=QDV+QDM=(1.5-P)+(1.1-0.5P)=2.6-1.5P

两国总供给为QWS=QSV+QSM=(P-0.1)+(0.5P-0.3)=1.5P-0.4

令QWD=QSW,得P=1, QDV=0.5, QSV=0.9,所以V 国出口量QSV- QDV=0.4,也等于M 国的进口量。

(3)

V 国:消费者剩余变化=-1/2*[0.7+(0.7-1/2*0.4)]*(1.0-0.8)= -0.12 (A )V 国大米市场 (B )国际大米市场 (C )M 国大米市场

P 0.7 数量Q 0.4 交易量 Q 0.4 数量Q 1000

生产者剩余变化=1/2*[0.7+(0.7+1/2*0.4)]*(1.0-0.8)= -0.16

净收益=阴影部分面积=1/2*0.2*0.4=0.04

M 国:消费者剩余变化=1/2*[0.4+(0.4+1/2*0.4)]*(1.4-1.0)= 0.20

生产者剩余变化=-1/2*[0.4+(0.4-1/2*0.4)]*(1.4-1.0)= -0.12

净收益=阴影部分面积=1/2*0.4*0.4=0.08

世界总收益= V 国净收益+M 国净收益=0.04+0.08=0.12。

8、 中国相对于菲律宾而言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假设中国和菲律宾生产每单位大米和钢铁要素投入如下:

中国 菲律宾

大米 钢铁 大米 钢铁 劳动投入

.50 .25 .80 .35 土地投入

.20 .15 .10 .20 资本投入 .30 .60 .10 .45

(1) 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2) 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得中国的哪些要素得益?哪些要素受损?

(3) 如果只有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土地和资本不能流动。情况又如何?

答案:(1)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品即大米 ,进口自己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钢铁。

(2) 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出口产品——大米的价格上升,大米行业的所有要素都会受益;相

反,进口产品——钢铁的价格下降使得钢铁行业的所有要素受损。

(3) 如果仅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价格上升的行业——大米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土地和资本

继续受益,价格下降的行业——钢铁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土地和资本会进一步受损。流动要素——劳动力的收益不确定。

9、 如果假定法国生产葡萄和汽车,土地是生产葡萄的特定要素,资本是生产汽车的特定要素。工人可以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在特定要素模型的框架内,讨论国内要素的报酬怎样变化。

(1) 世界市场上葡萄的价格上升5%;

(2) 有大量外国汽车厂商到法国投资;

(3) 生产葡萄和汽车的工人都减少。

答:(1)名义工资上升,但用葡萄价格衡量的价格实际工资; 名义和实际地租上升; 名义和实际利率下降。

(2)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名义和实际地租下降;资本的名义和实际总收益都会增加,但是名义和实际利率的变化无法确定。

(3)名义和实际工资上升; 名义和实际地租下降; 名义和实际利率下降。

10、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劳动L 是公共要素,资本K 是生产汽车的特定要素,石油N 是生产汽油的特定要素。已知:

汽车的生产函数为1/21/2(,)M f K L K L =?,国内需求函数为;392M M

P Q =,汽油的生产函数为1/21/2(,)G f N L N L =?,国内需求函数为8G G

P Q =。该经济三种投入要素的禀赋分别为:劳动200单位,资本4单位,石油16单位。国际市场上汽车价格为8,汽油的价格为4 。试求:

(1) 封闭经济情况下的均衡工资水平,以及汽车与汽油的产量、价格。

(2) 求开放后的均衡工资以及两部门的产量、贸易量(假设小国情形)。

(3) 现在该国发现了新的大油田使石油禀赋从16骤升至784,求开放后均衡工资以及两部门的产量,并联系“荷兰病“说明新石油储量的发现对经济的影响。

思路:

(1)

11112222

,239219621,28,14,8,1

M M M M G G G M G M M G G W W W W W MP Q L L MP L L P P W Q P Q P --=∴===∴====== 同理综合上面两式得

(2)

1122,,2100,0.884

20,49,29;

40,2,38;

M G M G M G M G M M M M M G G G M M W W W W MP MP L L L L W P P f Q IM Q f f Q EX f Q --==∴========-====-= 即 (3)

1

1122214,568,196,4,4,

4,49445

392,3922390

G G G M G M M M G G MP L W L L L L W f IM f EX ---========-===-= 很显然,巨大石油储量的发现,使汽车部门大量萎缩,经济更加依赖进口;同时出口部门得到极大的壮大。

11、设墨西哥是劳动力充裕的国家,美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美国的资本大量到墨西哥投资。请用局部均衡的方法分析美国和墨西哥两国资本市场各方的利益变动。墨西哥是否从吸引美国资本中获得利益?美国呢?

由上图可知,

墨西哥的资本供应方损失a ,资本需求方获利为a+b ,墨西哥总获利为b 。

美国资本供应方获利为c ,资本需求方损失为c+d ,美国总损失为d 。

由美国流动到墨西哥的资本获利至少是d+e 。

假如把流动资本收益算入美国,则美国总收益至少为e 。

12、两国贸易模型:中国和美国

设中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Dc = 2000 - 0.02 P ,Sc = 1200 + 0.03 P

美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Dus = 1800 - 0.02 P,Sus = 1400 + 0.03 P

请计算:

(1)贸易前,双方汽车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2)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市场汽车的均衡价格、各国的产量及贸易量(不考虑运输成本)。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带来的影响。

(3) a. 中国对汽车进口征收3000美元的单位税,这时各国汽车市场的价格、产量及贸易量。

b.关税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国内消费者和中国政府的福利带来的影响如何?

c.关税的福利净损失(与自由贸易相比)

(4) a.美国为每辆出口的汽车提供3000美元的补贴,这时各国汽车的价格、产量和贸易量。

b.对每个国家的消费者、政府及厂商的福利影响。

(5) a.中国为美国的汽车进口设定的配额为100, 这时各国汽车市场的价格、产量。

b.与自由贸易相比,各国消费者、厂商的福利变动情况。

c.如果中国为美国的汽车进口设定的配额为150, 各国汽车市场的价格、产量。

(6) a.中国政府给国内汽车制造商提供3000美元的单位补贴,两国汽车的价格、产量及贸易量。

b.与自由贸易相比,各国消费者、厂商的福利变动情况。

c.比较它与关税、进口配额的福利影响。

答:

(1)中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16000,产量为1680;美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8000,产量为1640

(2)自由贸易下国际市场的均衡价格为12000,中国汽车产量为1560,进口量为200;美国汽车产量为1760,出口200。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都带来净收益。0

(3)

a.中国国内价格为13500,产量为1605,进口125。美国国内汽车的价格为10500,产量为1715,出口125。

b.关税降低了国内消费者的福利,增加了汽车制造商的福利,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c.关税使消费者和厂商共计损失243750,政府关税收入375000,社会总体福利增加131250。

(4)生产补贴后国内汽车产量为1590,净进口为210,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福利不变,厂商利润增加,政府收入下降。

(5)

a.中国汽车价格为14000,产量为1620;美国汽车价格为10000,产量为1700

b.与自由贸易相比,中国消费者受损,厂商获利;美国消费者获利,厂商受损。

c.中国汽车价格为13000,产量为1590;美国汽车价格为11000,产量为1730。

(6)

a.两国汽车价格均为11100,中国汽车产量为1623,进口155。美国汽车产量为1733,出口155。

b.与自由贸易相比,两国的消费者福利增加,中国厂商的利润增加,美国厂商的利润降低。

c.对中国政府的上述三种政策,关税增加131250单位的社会福利;生产补贴增加65250单位的社会福利;进

口配额为100时增加100000的社会福利。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 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 (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 (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 (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 (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越富有越强大。现在认为一个国家生产力即生产商品的能力越高则一国越富强 2、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贸易所得是如何产生的?斯密倡导什么样的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适当功能是什么?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式为两国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器有绝对劣势的商品。通过生产绝对优势商品并交换,资源可以被最有效的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有很大的增长,通过交换就会消费比以前更多的商品从而产生了贸易所得;斯密倡导自由贸易,主张自由放任也就是政府尽可能少干涉经济

国际经济学选择题(有答案)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Ch.2 1.The Mercantilists did not advocate: a. free trade b. stimulating the nation's exports c. restricting the nations' imports d. the accumulation of gold by the nation 2.According to Adam Smith, international trade was based on: a. absolute advantage b. comparative advantage c. both absolut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d. neither absolute nor comparative advantage 3.What propor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s based on absolute advantage? a. All b. most c. some d. none 4.The commodity in which the nation has the smallest absolute disadvantage is the commodity of its: a. absolute disadvantage b. absolute advantage c.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d. comparative advantage 5.If in a two-nation (A and B), two-commodity (X and Y) world, it is established that nation A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commodity X, then nation B must have: a.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commodity Y b. an absolute disadvantage in commodity Y c. a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in commodity Y d.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commodity Y 6.If with one hour of labor time nation A can produce either 3X or 3Y while nation B can produce either 1X or 3Y (and labor is the only input): a. nation A has a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in commodity X b. nation B has a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in commodity Y c. nation A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commodity X d. nation A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neither commodity 7. With reference to the statement in Question 6: a. Px/Py=1 in nation A b. Px/Py=3 in nation B c. Py/Px=1/3 in nation B d. all of the above 8. With reference to the statement in Question 6, if 3X is exchanged for 3Y: a. nation A gains 2X b. nation B gains 6Y c. nation A gains 3Y d. nation B gains 3Y 9.With reference to the statement of Question 6, the range of mutually beneficial trade between nation A and B is: a. 3Y < 3X < 5Y b. 5Y < 3X < 9Y c. 3Y < 3X < 9Y d. 1Y < 3X < 3Y 10. If domestically 3X=3Y in nation A, while 1X=1Y domestically in nation B: a. there will be no trade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国际经济学答案答案中文版

Home's PPF 200400600800200400600800 Q apple Q banana Foreign's PPF 200400600800100080160240320400 Q*apple Q*banana Chapter 2 1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 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 5.1=Lb La a a c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两部门的工资率相等,自由竞争使得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相同。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后者可以表示为(*)/(*)a a b b w a w a ,由于两部门间的工资率相等,a b w w ∴=,只有在Lb La b a /a a /P P =,两种商品才都会被生产。所以 1.5 /P P b a = 2a. b. 3 a. a b b a /P P /D D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 1b a ) (D D -**=++=b a b b a a P P Q Q Q Q ∴RD 是一条双曲线 x y 1 =

b.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由RD 和RS 的交点决定: RD: y x 1 = RS: 5 ]5,5.1[5.1],5.0(5.0) 5.0,0[=∈=??? ??+∞∈=∈y y y x x x ∴x=0.5, y=2 ∴2/=b P a P e e c. ∵b a b e a e b a P P P P P P ///>>**∴只有两个国家的时候,本国专门生产苹果,出口苹果并进口香蕉:外国则正好相反。 d . 国际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在阴影区内任何一点消费,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然后和另一个国家进行贸易的间接方式,要比直接生产该商品的方式更有效率。在没有贸易时,本国要生产3单位的香蕉必须放弃2单位的苹果,外国要生产1单位的苹果要放弃5单位的香蕉。贸易允许两国以两单位香蕉交换一单位苹果。通过出让2单位苹果,本国可以获得四单位的香蕉;而外国可以用2单位向交换得1单位苹果。所以两个国家都从贸易中获利。 4. RD: y x 1 = RS: 5 ]5,5.1[5 .1] ,1(1)1,0[=∈=?? ???+∞∈=∈y y y x x x →5.13 2==y x →5.1/=b P a P e e 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将专门生产并出口香蕉,进口苹果。但本国将同时生产香蕉和苹果,并且香蕉相对于苹果的机会成本在本国是相同的。所以本国既没有得益也没有受损,但外国从贸易中获益了。 5.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总量加倍了而劳动生产率减半,所以有效劳动力总量仍是相同的。答案类似于第三小题,两国都从贸易中获益了。但是,相对于第四小题,外国的获益减少了。 6.实际上,相对工资率由相应的劳动生产率和对产品的相对需求决定。韩国的低工资率反映了韩国大部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低。和低劳动生产率,低工资率的国家进行贸易可以提高像美国那样高劳动生产率国家的福利和生活水平。所以这种贫民劳动论是错误的。

国际经济学课后题答案.doc1

第3章课后题答案、 1、商品的相对要素强度:不同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的不同,通过比较可判断该商品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还是劳动力密集型商品。 国家的相对要素丰裕: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要素拥有的相对状况。 贸易的商品构成:即使技术水平相同,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也可以产生贸易。一国终将出口密集的使用其相对丰裕(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昂贵的要素)生产的商品。 商品流动和要素流动的相互替代:如果加拿大或者欧洲国家对美国的资本密集型商品设立保护性贸易壁垒,那么,美国企业就可以向这些国家进行投资,建立工厂,在这些国家之内进行生产,绕过贸易壁垒。(P37) 里昂剔夫悖论是否证实了这种解释?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 里昂惕夫利用计算结果表明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悖的结论。 人力资本说、贸易壁垒说、自然资源稀缺说、需求逆转说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2、要素比例理论不是产业内贸易的一个良好的解释。规模经济理论可以更好的解释。 6、区别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并分别举例。请提供有关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解释。 ?产业间贸易:是国家之间完全不同商品的贸易,可以用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 ?产业内贸易:是国家之间高度相似的商品的贸易,可以用规模经济来解释。例子:略 7、根据垄断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产业内贸易的利益包括: ?对于生产者: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了每个种类商品的生产成本 ?对于消费者:更低的价格和更多的商品种类 ?生产要素所有者:所有的生产要素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 第4章课后题答案 2:有效保护率是指关税使被保护行业每单位产出的附加值提高的百分率。 a.对最终商品的有效保护率取决于 ?最终产品的名义税率和投入品的名义税率。 ?取决于商品国内附加值占商品价格的比例。 为了保护本国的出口企业,提高有效保护率,对进口原材料免税或者低的关税。 b用有效保护率的分析方法解释下列政策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深化: 第一阶段,发展中国家实行保护性的高关税,并对投入品进口免征关税,进而开始建立起总装配厂。 第二阶段,发展中国家在国内生产投入品,并给予他们高保护,进而开始深化国内加工程度。工业化国家根据商品加工程度的关税率升级: ?关税升级:工业化国家根据商品加工程度而实施逐渐上升的有效保护率,鼓励了发 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和半加工商品,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第5章课后题答案 2、关税、配额和自愿出口限制都使美国的钢铁进口量减少 区别: (1)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 实行进口关税时,美国政府获得了关税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罗伯津斯基定理 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 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3.产品生命周期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4.购买力平价 答: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5.市场内部化 答: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6.黄金输送点 答: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7.要素禀赋 答:要素禀赋,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 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8.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 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 劣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 比较优势来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 益。 9.人力资本 答: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然们通过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 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 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10.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所实行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征简而言之便是“美元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与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就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与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瞧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与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与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就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与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就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与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就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就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

最新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和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国际贸易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 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 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 C.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 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2.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3.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比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4.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成本递增 5.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雁形模式理论 B.产品周期理论 C.示范效应理论 D.大宗产品理论 6.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 A.幼稚工业理论 B.贸易条件恶化论 C.国内市场失灵论 D.资源禀赋论 7.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 8.最佳关税的长期目标是() A.从外国垄断厂商那里抽取部分垄断租 B.保护和发展本国工业 C.阻止国外商品进口 D.增加本国财政收入 9.从历史发展看,最为成功的国际卡特尔是( ) A.烟草贸易公司 B.铁路运输公司 C.橡胶生产国组织 D.石油输出国组织 10.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11.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 A.重商主义 B.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 C.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D.重农主义 12.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A.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13.一国利用原材料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进而提高本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带动经济发展。该理论被称为() A.剩余物质出口理论 B.大宗产品贸易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英语版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课 后答案英语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C H A P T E R 2 LABOR PRODUCTIVITY AN D COMPARATIV E ADVANTAGE: THE RICARDIAN MODEL ANSWERS TO TEXTBOOK PROBLEMS 1. a.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is a straight line that intercepts the apple axis at 400 (1200/3) and the banana axis at 600 (1200/2). b.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pples in terms of bananas is 3/2. It takes three units of labor to harvest an apple but only two units of labor to harvest a banana. If one foregoes harvesting an apple, this frees up three units of labor. These 3 units of labor could then be used to harvest bananas. c. Labor mobility ensures a common wage in each sector and competition ensures the price of goods equals their cost of production. Thus, the relative price equals the relative costs, which equals the wage times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for apples divided by the wage times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for bananas. Since wages are equal across sectors, the price ratio equals the ratio of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which is 3 apples per 2 bananas. 2. a.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is linear, with the intercept on the apple axis equal to 160 (800/5) and the intercept on the banana axis equal to 800 (800/1). b. The world relative supply curve is constructed by determining the supply of apples relative to the supply of bananas at each relative price. The lowest relative price at which apples are harvested is 3 apples per 2 bananas. The relative supply curve is flat at this price. The maximum number of apples supplied at the price of 3/2 is 400 supplied by Home while, at this price, Foreign harvests 800 bananas and no apples, giving a maximum relative supply at this price of 1/2. This relative supply holds for any price between 3/2 and 5. At the price of 5, both countries would harvest apples. The relative supply curve is again flat at 5. Thus, the relative supply curve is step shaped, flat at the price 3/2 from the relative supply of 0 to 1/2, vertical at the relative quantity 1/2 rising from 3/2 to 5, and then flat again from 1/2 to infinity. 3. a. The relative demand curve includes the points (1/5, 5), (1/2, 2), (1,1), (2,1/2). b.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price of apples is foun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relative demand and relative supply curves. This is the point (1/2, 2), where the relative demand curve intersects the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relative supply curve. Thus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price is 2. c. Home produces only apples, Foreign produces only bananas, and each country trades some of its product for the product of the other country. d. In the absence of trade, Home could gain three bananas by foregoing two apples, and Foreign could gain by one apple foregoing five bananas. Trade allows each country to trade two bananas for one apple. Home could then gain four bananas by foregoing two apples while Foreign could gain one apple by foregoing only two bananas. Each country is better off with trade. 4.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workers at Home shifts out the relative supply schedule such that the corner points are at (1, 3/2) and (1, 5) instead of (1/2, 3/2) and (1/2, 5).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relative demand and relative supply curves is now in the lower horizontal section, at the point (2/3, 3/2). In this case, Foreign still gains from trade but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bananas in terms of apples for Home is the same whether or not there is trade, so Home neither gains nor loses from trade.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章完整版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章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国际经济学(英文版)》选择题汇总版(附答案)

《国际经济学》选择题汇总版(附答案) Ch1-Ch3 1.The United States is less dependent on trade than most other countries because A) the United States is a relatively large country with diverse resources. B) the United States is a “Superpower.” C)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makes it less dependent on anything. D) the United States invests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E) many countries invest in the United States. 2. Because the Constitution forbids restraints on interstate trade, A) the U.S. may not impose tariffs on imports from NAFTA countries. B) the U.S. may not affect the international value of the $ U.S. C) the U.S. may not put restraints on foreign investments in California if it involves a financial intermediary in New York State. D) the U.S. may not impose export duties. E) the U.S. may not disrupt commerce between Florida and Hawaii. 3.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broad sub-fields A) macro and micro. B) developed and less developed. C) monetary and barter. D)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money. E) static and dynamic. 4.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alysis focuses on A) the real side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B)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side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C) 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side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D) the issue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etween Central Banks. E) the monetary side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such as currency exchange. 5. The gravity model offers a logical explanation for the fact that A)trade between Asia and the U.S. has grown faster than NAFTA trade. B) trade in services has grown faster than trade in goods. C) trade in manufactures has grown faster tha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D) Intra-European Union trade exceeds international trade by the European Union. E) the U.S. trades more with Western Europe than it does with Canada. 6. The gravity model explains why A)trade between Sweden and Germany exceeds that between Sweden and Spain. B)countries with oil reserves tend to export oil. C)capital rich countries export capital intensive products. D) intra-industry trade is relatively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 forms of trade between neighboring

(完整版)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大多数题目都有,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有一点不确定的是G—L指数,大家再上网查看看,是乘100还是乘1?希望可以给你们帮助,预祝大家顺利通过!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1.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是() A.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B.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复杂 C.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不断增长D.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密切 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A.国际经济活动B.国际经济关系 C.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D.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 3.国际经济学产生的时间()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二、判断改错题 1.国际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国际贸易理论。() 2.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主要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4.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是站在单个国家角度来研究金融问题的。()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二、判断改错题 1.×。将“国际贸易理论”改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金融理论”。 2.×。国际经济学是从西方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一门系统科学。 3.√。 4.×。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是独立于个别国家之外来研究所有国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问题。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对外贸易顺差,并将金银视为财富的唯一形式的理论是()A.比较优势理论B.贸易差额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2.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中对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政策有借鉴意义的是()A.发展本国工业B.发展本国航运业C.追求贸易顺差 D.对外贸易垄断3.最早对重商主义提出质疑的英国学者是() 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大卫·休谟

4.甲国使用同样数量资源比乙国能生产更多的X,则乙国在X生产上具有()A.绝对优势B.比较劣势C.绝对劣势D.比较优势 5.甲国生产单位布和小麦分别需要6天和9天,乙国为10天和12天,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乙国进口小麦B.甲国出口布C.乙国出口布D.甲国出口小麦6.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A.约翰·穆勒B.大卫·李嘉图C.亚当·斯密 D.李斯特 7.被称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基石的是() A.贸易差额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8.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B.技术水平差异 C.需求强度差异D.商品价格差异9.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律师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B.律师在律师咨询上具有比较优势 C.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比较优势D.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 10.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应发生在() A.发达国家之间 B.发展中国家之间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D.需求相似国家之间 二、判断改错题 1.贸易差额论虽然产生时间很早,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理论。()2.贸易差额理论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针对所有产品而言的。() 3.贸易差额理论是第一个自由贸易理论。() 4.绝对优势理论分析的是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个特例。() 5.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一定具有比较优势。() 6.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一国两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时仍可以参与互利贸易。()7.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从理论上说所有国家都可以参与互利贸易。() 8.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只有当一国生产率达到足够高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 9.如果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贸易后国际市场价格更接近于小国封闭条件下的国内市场价格。() 三、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2.比较优势 四、简答题 1.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2.简述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