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评价研究

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评价研究
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评价研究

重庆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评价研究

院(系)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资源勘查工程2010级

学生姓名孙传云学号2010440232 指导教师肖松职称副教授

评阅教师赵东升职称教授

2014年5 月30 日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以信誉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设计(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设计(论文)中引用他(她)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重庆科技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其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设计(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字):

年月日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摘要

摘要

在前人对渝北地区构造背景、地层特征以及沉积格局及演化特征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主要以测井曲线特征的分析、录井资料等,以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阐述了渝北地区飞仙关组构造演化,主要的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重点对渝北地区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控制因素及储层分布等作研究。划分出有利的储层相带。

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地层纵向上厚度大,横向上分布连续,总体上由相国寺构造南西至北东方向到邻北构造地层厚度逐渐变薄。渝北地区飞仙关期的很多时间内,其沉积环境基本处于孤立碳酸盐台地中,按沉积特征可划分为泻湖、潮坪、台地边缘、斜坡、和陆棚等亚相。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地层成岩过程中充填作用、重结晶作用、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属于不利于储集空间形成与演化的成岩作用,即破坏性成岩作用。而白云石化作用、泥晶化作用、溶蚀作用有利于储集体的形成与演化,即为建设性成岩作用。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地层储集层的孔隙度、厚度、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研究表明,储集层孔隙度良好。储集层厚度较大。储集层渗透率好,在板东构造板东4井中渗透率达到990毫达西以上。

研究表明储层的分布与飞仙关组鲕粒滩的分布规律有关,储层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后期构造运动控制。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孔隙度好,存储空间大且分布连续,储层性能极好,分布范围广泛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价值。

关键词: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地层划分与对比测井解释储层评价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ABSTRACT

ABSTRACT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tectonic setting,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pattern on the paper mainly YuBei region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 to logging, logging data, in order to carbonate reservoir geology theory as a guide, elaborated Feixianguan tectonic evolution Yubei district, the main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diagenesis. Focus for research and other factors and reservoir distribution of Yubei district Feixianguan carbonate reservoir control. Divided favorable reservoir facies.

Yubei district Feixianguan formation on a large vertical thickness, laterally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phase Temple to the North East to the South West to North neighborhood structure formation thickness gradually thinning. A lot of time in the region Feixianguan Y uBei period, it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 an isolated carbonate platform in basic, characterized by the deposi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lagoon, tidal flat, platform edges, slopes, and continental shelf, such as sub-phases. Yubei district Feixianguan Formation diagenesis filling, recrystallization, pressure solution compaction, cementation reservoir space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diagenesis that destructive diagenesis. The dolomitization, micritization, denudation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reservoir, namely constructive diagenesis. Porosity Yubei district Feixianguan Formation reservoirs, study the thickness, porosity and water saturation, permeability and water saturation relations show that the reservoir porosity is good. Reservoir thickness is larg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s good, in Bando Bando four wells constructed penetration reached more than 990 m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Feixianguan oolitic reservoir is related to the reservoir by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diagenesis and post-tectonic motion control. Yubei district Feixianguan good reservoir porosity, large storage space and a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excellent reservoir performance, distributed a wide range of grea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value.

Keywords: Yubei area The Feixianguan Formation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Logging interpretation Reservoir evaluation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1 前言 (1)

1.1研究目的 (1)

1.2储层评价 (1)

1.2.1地层划分与对比 (1)

1.2.2沉积微相研究 (1)

1.2.3 成岩作用研究 (1)

1.2.4 孔隙和物性特征 (2)

2 区域地质背景 (2)

2.1 地理位置 (2)

2.2区域构造特征 (2)

2.2.1 地质特征 (2)

2.2.2 构造演化史 (2)

3 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地层划分与对比 (3)

3.1 岩性特征 (3)

3.1.1岩性特征 (3)

3.1.2 地层厚度 (3)

4 沉积微相研究 (11)

4.1 沉积微相研究 (11)

4.1.1沉积微相岩石特征 (11)

4.1.2 沉积微相对油气存储的影响 (12)

5 成岩作用研究 (13)

5.1.1主要成岩作用 (13)

5.1.2 成岩作用对油气运移的影响 (14)

6储层参数特征评价 (15)

6.1.1孔隙度与有效储层 (15)

6.1.2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 (20)

6.1.3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 (22)

6.1.4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有利区域预测 (24)

7主要研究成果 (26)

参考文献 (27)

致谢 (29)

1 前言

1.1研究目的

四川盆地发育了一套巨厚的陆相一海相沉积地层,成为滨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之间的一个大型海相、陆相叠合盆地。特别是盆地发育有机质含量较高并处于高度成熟和过成熟阶段、厚度较大、分布稳定的地层。在我国陆相和海相含油气盆地中占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已在川南浅层气田、川东和龙门山中生代前陆盆地进行油气勘采,盆地的其他地区尚有空白,在晚中生代前陆盆地和古生代一早中生代海相盆地两个层次盆地中有望再次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在四川盆地北部发现具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资源。《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评价研究》是对四川盆地渝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地层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了解其储层分布情况和存储能力,认识储层评价的研究方法。

1.2 储层评价

在本次课题研究当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2.1地层划分与对比

利用钻井资料对渝北区块各构造飞仙关组进行地层划分,并作出岩性特征描述、指出岩性特征的变化特征。编制地层岩性岩相,编绘实测地层刨面的岩性岩相柱状图。

1.2.2沉积微相研究

岩性是鉴别碳酸盐岩沉积相的基本标志之一,也是最易观察、最直接的参数。碳酸盐岩岩性标志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颗粒-碳酸盐岩的颗粒特征在指相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的颗粒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利用薄片资料、钻井资料对飞仙关组沉积微相进行分析并指出有利相带。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岩石类型以灰岩为主,其次为泥页岩,偶见白云岩和岩溶角砾岩,其中灰岩又可分为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砂屑灰岩、微-粉晶灰岩等。

1.2.3成岩作用研究

成岩作用是沉积物沉积之后转变为沉积岩,直至因构造运动重新抬升至地表遭受风化作用之前或变质作用以前所发生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所引起的沉积物或沉积岩结构组分的变化。由于碳酸盐矿物本身的化学活泼性,常导致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强烈,使其原始面貌大为改观。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沉积至今已有2.44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地质时期中,飞仙关组地层经历了由地表至地下6千余米的埋藏过程,使其经历的成岩环境多次重叠,成岩作用及其变化呈多类型、多期次的长期叠加,其结果不仅改变了原岩结构组分和储层性质,还将原来以原生孔隙为主的沉积物转变为以次生孔隙为主的储层。利用薄片资料对成岩作用类型及演化作出分析。

1.2.4储层参数特征评价

在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确定储层中孔隙类型和成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通过孔隙的成因研究可以了解储层形成的机制,也是预测储层的分类的基础。本次课题利用测井解释资料、岩心物性测试资料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含气性、有效储层厚度作出分析,并预测储层平面分布规律。

2 区域地质背景

2.1地理位置

渝北区位于重庆主城东北部,地跨东经106°27'30"~106°57'58"、北纬29°34'45"~30°07'22"之间。北接四川省广安地区的华蓥市,西连北碚、合川区,南与江北区毗邻、东邻长寿区,同巴南、南岸、沙坪坝区隔江相望。面积约3900km2(图2.1)。

2.2.1地质特征

渝北地处华蓥山主峰以南的巴

渝平行岭谷地带,地势从西北向东

南缓缓倾斜。全境自西向东由华蓥

山、铜锣山、明月山三条北西至南

东走向的条状山与宽谷丘陵交互组

成的平行山谷。南面多低丘,海拔

450~154米,中间为低地,海拔

799~449米,北面为高山,海拔

1459~7990米。渝北地区地质属于

沉积岩广泛发育地段,地质上以华

蓥山帚状褶皱和宣汉~重庆平行褶

皱,褶皱带呈北北东方向上分布,

褶皱紧密,狭长而不对称,背斜窄,

图2.1研究区地理位置及工区范围示意图(郑荣才2007) 向斜宽,断裂少。地貌多呈垄岗状,

桌状山、长岭岗错落于岭谷间,地势起伏较大。谷坡河流两岸多溶洞,多地喀斯特地貌

分布范围广。四川盆地是一大型构造盆地和沉积盆地,沉积基底形成于前震旦系变质岩

系的基础上发育的。晋宁运动使前震旦纪地槽褶皱发生回返,使得南方扬子地台开始形

成。此后又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等多次构造运动,导致震旦系至中

三叠统形成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并经历了多次成岩作用,在纵向上形成了

多套生、储、盖组合。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鲡粒滩储层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2.2.2构造演化史

四川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巨型油气富集带中一个大型古生代一中新生代海相一陆

相叠合盆地。经历了中一晚元古代晋宁运动,澄江运动扬子地台基底形成,澄江期晚期

一印支中期,印支晚期一燕山早期海相盆地,燕山晚期一喜马拉雅期陆相盆地四个发展

演化阶段。形成巨厚的海相一陆相沉积地层。三叠系地层分为上下两套沉积序列,中下

三叠统包括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为一套浅海相灰岩、泥灰岩、紫红色页岩、砂质泥岩、鮞粒灰岩、白云岩夹泥页岩及石膏层沉积。其中,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中的鮞粒灰岩、灰岩与白云岩孔隙发育。

3 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地层划分与对比

3.1岩性特征

3.1.1 岩性特征

根据渝北地区钻井地质综合资料和区域地质特征,飞仙关地层可划分为四段。其中飞四、飞二段以钙质泥岩发育为主,飞三、飞一段以灰岩为主。

f4)顶部以深紫色灰质页岩为主,其下是深灰褐色泥晶灰岩及深灰色灰飞四段(T

1

质页岩。下部是暗紫色页岩和深灰绿色页岩互层夹深灰褐色泥晶灰岩,部分呈砂、砾屑灰岩。其中灰岩普遍含暗紫色砾屑、生物骨屑。飞四段地层厚度为9-30米。

f3)顶部以深灰褐色泥晶灰岩夹鲕粒灰岩为主。灰岩普遍产生重结晶现飞三段(T

1

象,由上至下绿色砂屑含量增多。上部是鲕灰岩含生物骨屑灰岩,鲕粒为隐晶质,中部是灰岩,局部可以见到泥质斑点。鲕状灰岩偶尔有深色泥质条纹及方解石脉。下部为褐灰色灰岩、浅灰色鲕状灰岩。飞三段地层厚度为123-210米。

f2)顶部以深灰色灰质页岩为主,其下以为暗紫色灰质页岩、泥灰岩夹飞二段(T

1

褐灰色灰岩为主。灰质页岩,致密,性脆。灰岩中泥质含量普遍较多,常有砾屑及暗紫色泥质纹。中部是灰紫色页岩与褐灰色灰岩互层。下部以暗紫色页岩与灰紫色页岩及褐灰色灰岩为主。飞二段地层厚度为159-197米。

飞一段(T

f1)上部以褐灰色泥晶灰岩与紫色泥灰岩互层为主。中部以暗紫色泥灰

1

岩夹灰色砂质页岩为主。泥灰岩由上而下颜色变暗,泥质增重,常向灰质页岩过渡。下部为灰紫色泥灰岩与深灰带绿色泥灰岩互层。飞一段地层厚度为100-158米。

3.1.2 地层厚度

分别选取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地层各构造研究分析其飞仙关组地层厚度变化特征,并绘制飞仙关组地层厚度对比柱状图。

根据相国寺构造各井地层厚度资料,对飞仙关组地层进行厚度对比,且绘制由南西致北东方向分层柱状图(图3.1)。相国寺构造飞仙关组地层由南西致北东方向地层厚度逐渐变薄。

图3.2铜锣峡构造南西-北东飞仙关组地层对比柱状图

表3.2铜锣峡构造飞仙关组地层分层数据表

根据铜锣峡构造各井地层厚度资料,对飞仙关组地层进行厚度对比,且绘制由南西致北东方向分层柱状图(图3.2)。铜锣峡构造飞仙关组地层由南西致北东方向地层厚度由厚变薄。

→NE41°

图3.3坂东构造南西-北东飞仙关组地层对比柱状图

根据坂东构造各井地层厚度资料,对飞仙关组地层进行厚度对比,且绘制由南西致北东方向分层柱状图(图3.3)。坂东构造飞仙关组地层由南西致北东方向地层厚度变薄。

→NE39°

图3.4坂桥构造南西-北东飞仙关组地层对比柱状图

表3.4板桥构造飞仙关组地层分层数据表

井位

T1f3段-T1f1段

厚度(m)顶深(m) 底深(m)

根据坂桥构造各井地层厚度资料,对飞仙关组地层进行厚度对比,且绘制由南西致北东方向分层柱状图(图3.4)。坂桥构造飞仙关组地层由南西致北东方向地层厚度无明显变化。

→NE38°

图3.5邻北构造南西-北东飞仙关组地层对比柱状图

表3.5邻北构造飞仙关组地层分层数据表

T f段-T f段

根据邻北构造各井地层厚度资料,对飞仙关组地层进行对比,且绘制由南西致北东方向分层柱状图(图3.5)。邻北构造飞仙关组地层由南西致北东方向地层厚度变化不大。

→NE39°

根据渝北地区各构造地层厚度资料,对飞仙关组地层进行厚度对比,由南西致北东方向各构造,且选取各个构造的南西端和北东方两口井数据(表3.6),绘制由南西至北东分层柱状图(图3.6)。渝北区飞仙关地层由南西至北东厚度变化不定,最大差值150米。总体上飞仙关组地层由南西至北东厚度逐渐变薄。平均厚度在400米至480米之间。在整个渝北地区呈连续分布。

根据对渝北地区各钻井分层数据绘制地层厚度变化趋势图,飞仙关组在全区几乎连续分布,厚度由南向北逐步变薄(图3.7)。区域上飞仙关组岩性及厚度基本稳定。上下分别与嘉陵江组、长兴组整合接触。

图3.7渝北地区飞三地层厚度等值线图

4 沉积微相研究

4.1沉积相特征

4.1.1沉积微相岩石特征

渝北区三叠系飞仙关组地层经历了海进,海侵,海退再海侵四个阶段。飞四段为台地蒸发岩沉积环境,飞三段为开阔台地沉积环境,飞二段为台地边缘浅滩,飞一段为陆棚沉积环境。飞仙关期沉积的大部分时间内,渝北地区水体循环处于正常状态,邻近广海,远离物源区陆源沉积少,因而局限台地沉积主要出现在飞四段,在飞仙关组中发育的局限台地相以沉积灰岩及泥灰岩为主,偶见薄层云质石膏、泥质云岩。

①鲕粒滩

主要位于台地上潮下高能的环境沉积中,主要受潮汐作用的影响,呈席状体展布。鲕粒滩体具有纵向上不稳定和平面上不规则以及单层厚度不大的特征。常与潮坪环境或泻湖沉积的泥状灰岩呈互层状。纵向上组成多个次一级旋回,形成不规则的鲕滩叠复体。其岩性主要为亮晶生屑鲕粒灰岩和亮晶鲕粒灰岩或含砾屑鲕粒灰岩为主(图4.1,a)。

a板东4井(T1f3),编号1-51,微-亮晶鲕粒灰岩,全貌,对角线长4mm,(-),井深:3124~3132m b板东3井(T1f3),编号1-127,水平纹层状微晶灰岩,微晶灰岩中的缝合线及微裂缝,对角线长4mm,(-),井

深:2780.4~2780.7m

图4.1渝北地区飞仙关组鲕粒灰岩岩心照片(郑荣才 2007)

②泻湖微相

主要位于鲕粒滩坝以后的低能环境。在鲕粒滩坝发育的情况下,其后的泻湖与潮坪相似,并常与潮坪紧密伴生,二者难于区分。因此将它们统一归为局限海台地相。沉积物以灰,深灰色裂缝发育的泥晶灰岩为主 (图4.1,b),夹薄层颗粒灰岩和藻灰岩,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常出现白云岩、硬石膏和岩盐沉积。

③陆棚亚相

主要处于台地边缘靠近向海一侧的较深水能环境之中,地形坡度不是很大,水深位于风暴浪基面和正常浪基面之间,水动力条件总体较弱,间歇性的风暴作用少,可在短时间

内形成高能沉积环境,其充氧条件也大大有利于生物的生长与发育。

④台地边缘亚相

主要位于较深水陆棚或斜坡与浅水台地之间的过渡带,水体较深在浪基面附近,环境水体较浅, 水动力条件强,受到来自广海波浪作用的影响大,主要沉积了一套较粗的颗粒沉积物,台地边缘沉积体由大套亮晶颗粒灰岩组成,多呈带状沿台地边缘展布。

⑤潮坪微相

主要位于台内平均海平面附近,水深处于平均低潮线和平均高潮线之间, 水动力条件较弱,水体盐度变化较大。受波浪影响小,主要受到潮汐作用的控制,常沉积一套旋回性的细粒沉积物 ,干早炎热的气候有利于蒸发白云化作用和膏盐类矿物的形成。

4.1.2沉积微相对油气存储的影响

鲕粒滩亚相具有良好的存储空间,是油气储存的有利相带,可形成鲕粒滩油气藏。台地蒸发岩环境形成碳酸盐岩沉积,碳酸盐岩是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层是油气聚集的良好相带。潮坪相的石膏层,泥灰岩,泥晶云岩,泥页岩,以及台地泻湖相的泥晶灰岩。这些致密岩层的发育是鲕滩储渗体中的油气流得以封盖保存的必要条件之一。

5 成岩作用研究

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沉积至今已有2.44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地质时期中,飞仙关组地层经历了由地表至地下6千余米的埋藏过程,使其经历的成岩环境多次重叠,成岩作用及其变化呈多期次、多类型的长期叠加,这不仅改变了原岩结构组分和储层性质,还将原来以原生孔隙为主的沉积岩转变为以次生孔隙为主的储层。

5.1.1主要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储层的影响是具有双重性的,即可形成新的成岩组构和产生新的储集空间,又可破坏早期的沉积、成岩结构和早期形成的孔隙。渝北区飞仙关组储层主要成岩作用有重结晶作用、泥晶化作用、充填作用、压实压溶作用、白云石化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

①泥晶化作用

泥晶化作用对沉积物孔隙的增加影响不大,但是它增加了颗粒的抗压程度,对后来的铸模孔及粒内溶孔的形成和保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②压实、压溶作用

压实、压溶作用主要是地表之下的沉积物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压力和温度的升高,其孔隙度降低、厚度减小, 微裂缝和缝合线的形成及结构组分的破坏。这一变化过程中,压实、压溶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图5.1,郑荣才2007)。

图5.1 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地层压实压溶作用特征图5.2 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地层胶结作用特征③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它主要是指原始孔隙中沉积物的沉淀,不包括次生孔隙内化学沉淀物的充填作用。胶结作用是使储层孔隙度降低的又一主要原因(图5.2,郑荣才2007)。

④充填作用

充填作用是指次生孔隙被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成因的自生矿物的充填过程,其结果是在次生孔隙内发生晶体的生长。这类晶体就是化学沉淀充填物,主要有石英、石膏、

方解石、白云石、沥青及少量的萤石等。

⑤重结晶作用

重结晶作用的产生及其作用的强弱,决定于重结晶之前矿物的成分、成分的均一性和颗粒大小,一般情况下是溶解度大、颗粒细、成分越均一的矿物最容易发生重结晶作用。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重结晶作用主要是受到来自原岩结构组分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浅埋藏阶段的泥晶灰岩发生重结晶作用形成粉晶灰岩。

⑥溶蚀作用

溶蚀作用是使储层孔隙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5.1.2成岩作用对油气运移的影响

鲕粒灰岩内碎屑灰岩都可以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和储集体。充填作用、重结晶作用、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属于不利于储集空间形成与演化的成岩作用,即破坏性成岩作用。而白云石化作用、泥晶化作用、溶蚀作用有利于储集体的形成与演化,即为建设性成岩作用。

遥感影像解译不确定性的评估与表达

遥感影像解译不确定性的评估与表达 摘自《遥感数据的不确定性问题》 承继成郭华东史文中等编著 遥感数据的精度评估研究是从1975 年开始的(1973 年发射第一个遥感卫星)。最早Hord 和Brooner(1976),Van Genderen 和Lock(1977)及Ginevan(1979) 曾提出了建立测试评估地图的标准和技术的建议。Roslnfield(1982),Congalton(1983),Aronoff(1985)对遥感数据精度的评估标准和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以后又有更多的人参与了该项研究工作。误差矩阵是主要的方法,它能很好地表达专题图的精度,已经成为普遍采用的方法。 一、遥感影像解译不确定性评估综述 遥感解译有人工目视判读和计算机自动分类处理。在本章中我们主要指计算机自动分类。造成遥感影像解译不确定性的原因有遥感数据固有的不确定性(包括地物波谱的固有的不确定性和遥感影像数据固有的不确定性等)和遥感数据获取、处理、传输、分类过程造成的误差。因此遥感数据解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任何解译的成果图件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符合“任何人工模拟产品与客观真实世界之间总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原理。 遥感影像数据的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一些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很低,经过各种处理影像分类的可信度尽管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表1),一些地物的可信度仍很低。 表 1 遥感影像分类的可信度(%)( 据吴连喜,2002)

遥感数据分类的不确定性度量方法通常用误差矩阵来度量。从误差矩阵中可以计算出分类精度的指标,如“正确分类比”。另一种指标是由Cohen 提出来的Kappa 系数,后来经Foody(1992) 修正后称为Tau 系数。 遥感数据分类的专题不确定性是指专题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其度量随专题数据类型的不同而不同(Lanter and Veregin,1992)。专题数据的类型有两种:分类专题数据(categorical thematic data) 和连续专题数据(continuous thematic data), 也有将其分为定性数据(qualitative data) 和定量数据的(quantitative data)。连续数据的不确定性度量指标与位置不确定性的度量指标相类似,如方差等(Lanter and Veregin,1992;Heuvelink,1993;Goodchild et al,1992)。 遥感数据不确定性的度量一般采用基于像元的分类结果评估,其不确定性度量评估流程如图1(Lunetta et al,1991)。

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

4.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 4.1孔隙类型 本次孔隙分类采用以孔隙产状为主,并考虑溶蚀作用,结合本区实际,将孔隙分类如下: 1. 粒间孔隙 粒间孔隙是指位于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它可以是原生粒间孔隙或残余原生粒间孔隙,即原生粒间孔隙在遭受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等一系列成岩作用破坏后而保留下来的那一部分孔隙。多呈三角形,无溶蚀标志。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是粒间溶蚀孔隙,即原生粒间孔隙经溶蚀作用强烈改造而成,或者是颗粒间由于强烈溶蚀作用的结果。粒间空隙一般个体较大,连通性较好。粒间孔隙是本区主要的孔隙类型。 2. 粒内(晶内)孔隙 这类孔隙主要是砂岩中的长石、岩屑等非稳定组分的深部溶蚀形成的,在研究区深层砂岩中普遍存在。长石等非稳定组分的溶蚀空隙可以进一步分为粒内溶孔和晶溶孔。晶内溶孔是指长石颗粒内的溶孔,而粒内溶孔是指岩屑等碎屑内部的易溶组分在深部酸性流体作用下形成。常常沿长石的解理缝、双晶纹和岩屑内矿物之间的接触部位等薄弱带进行溶蚀并逐渐扩展,因而常见沿解理缝和双晶结合面溶蚀形成的栅状溶孔。长石、岩屑等非稳定组分的溶蚀孔的发育常常使彼此孤立的、或很少有喉管项链的次生加大晶间孔的连通性大为改进,而且,这类孔隙的孔径相对较大,从而优化了深部储层的储集性能。 3. 填隙物孔隙 填隙物孔隙包括杂基内孔隙、自生矿物晶间孔和晶内溶孔。 杂基内孔隙多发育与杂基含量较高的(>10%)砂岩中,孔隙数量多,个体细小,连通性差。自生矿物晶间孔隙发育在深埋条件下自生矿物,如石英、方解石、沸石、碳酸岩小晶体以及石盐晶体之间,个体小,数量多随埋深有增加之趋势。但由于常生长于粒间孔隙中,连通性较好,又由于其晶体小,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复杂,影响流体渗流。因此在埋深3500米以下,孔隙度降低较慢,而渗透率降低很快。这类晶间孔隙在徐东-唐庄地区相对发育。另外,杜桥白地区深层还可见到丰富的碳酸盐晶内溶孔和石盐晶内溶孔。 4. 裂隙 裂缝在黄河南地区较不发育,在桥24井沙三段3547.5米砂岩中见一构造裂缝,此外多见泥质粉砂岩或细砂岩中泥质细条带收缩缝。一般绕裂缝在构造活动强烈部位发育,对储层物性改善很有作用。 4.2孔隙结构特征 1.孔隙结构分析 岩石的储集空间不是由单一的孔隙类型组成,而是由多种孔隙类型构成的变化多样的复杂的孔喉系统。

压裂液对储层伤害机理及室内评价分析

压裂液对储层伤害机理及室内评价分析 【摘要】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压裂液起着传递压力、形成地层裂缝、携带支撑剂进入裂缝的作用,压裂液或其添加剂由于与地层不配伍,或者在施工过程中都可能会造成对油气层的伤害。压裂液对产层的伤害程度决定了压裂施工效果的成败,因此最大程度的降低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在压裂作业过程中至关重要。 【关键词】压裂液岩心伤害率渗透率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进行,低渗透油气储量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低渗透油气田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低渗透油藏的自然产能较低,一般不能满足工业油流标准,必须进行压裂改造才能够进行有效的工业开发,因此,压裂是低渗透油气田开发的关键技术和基本手段。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压裂液起着传递压力、形成地层裂缝、携带支撑剂进入裂缝的作用,压裂液或其添加剂由于与地层不配伍,或者在施工过程中都可能会造成对油气层的伤害。压裂液对产层的伤害程度决定了压裂施工效果的成败,因此最大程度的降低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在压裂作业过程中至关重要。 1 伤害机理 压裂液的滤失系数,粘温关系、抗剪切能力,携砂能力和对岩心的伤害程度等都可以作为评价压裂液性能的指标,其中压裂液对岩心伤害程度是影响压裂施工成功后增产效果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压裂液滤液侵入岩心,引起粘土膨胀或运移,使孔隙半径变小,当渗透率较低时,储层本身孔隙半径小,毛管力影响较大,使渗透率大幅度降低,随着渗透率增大,由于孔隙半径较大,滤液的毛管力影响就较弱了,所以渗透率伤害幅度减小。压裂液对储层基质的损害用岩心渗透率的变化来表征。岩心伤害率综合反映流经岩心后压裂液滤液渗透率的变化,岩心伤害率越大,表明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越严重。 2 压裂液滤液对天然岩心的伤害试验 岩心渗透率测试方法:岩心流动试验是研究压裂液损害的基本方法,是指通过岩心渗透率变化规律评价压裂液损害室内试验方法,通过正反向流动试验,用天然岩心进行压裂液破胶液对岩心基质渗透率损害率的测定。本试验对胍胶配方压裂液的岩心伤害进行了评价。参考标准《SY/T5107-2005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方法》。 同一压裂液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伤害率,因此对比各种压裂液的伤害程度,必须有统一的试验条件,采用具有相同矿物组成、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标准岩心。

经济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

工程经济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吴雪春 Ξ (宣城供电局 宣城 242000) [摘 要] 运用不确定性分析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 [关键词] 工程;经济评价;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1238(2002)03-0025-02 工程经济评价分析,是评估项目的未来结果。这个结果是建立在对将来年份的费用和收益等许多因素的预测和估算的基础上。事实上,人们对投资项目各参数的分析和预测不可能完全符合未来发展的实际状况。这种差异使评价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有可能给投资带来风险。为了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需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以估计项目可能承担的风险,确定项目在经济上的可靠性,供决策研究。 对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的涵义,有些文献倾向于两者是有差别的。许多情况下,当我们对评估中所预测的参数,其变化发生的可能性无法给出用概率表达的定量估计时,称此种分析为不确定性分析。而把能用概率描述的变化发生的可能性的分析称为风险分析。在不确定性条件下,未来可能状态的结果是已知的,但发生的可能性是未知的。在此种条件下的决策,与决策者的观念是冒险或是保守有关,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理顺思路,如赫维茨准则等。 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可以认为是不确定性分析的—种方法,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常用的对优选方案进行再考虑的一种方法。一、敏感性分折 对参数不同变化幅度而导致的评价指标的变动进行描述的分析称为敏感性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找出哪些参数是敏感性大的参数,从而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对这些参数进行更全面的分析,以提高预测的可靠性。此外,通过敏感性分析大体上可揭示评价指标的变动幅度、预测项目承担的风险。敏感性分析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固定资产投资、有效电量、上网电价、贷款条件、贷款回收期、替代方案投资等。一般对项目的内部收益率IRR 、净现值N Pv 、投资回收期Pt 几个主要评价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列表或用敏感性分析图表示。其常用方法是先进行双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两个主要参数、然后再进行双参数敏感性分析考查其对评价指标的影响。 二、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一般着眼于企业经管上的盈亏平衡点,研究企业销售量、销售成本和利润三者的关系,用以说明盈亏状态。所谓盈亏平衡点(B EP )系指盈亏平衡图中经营总费用与年收入正好相等的那一点,在这个点上〔一般为销售量〕,经营活动即不赚钱,也不赔钱。达到这一点后,增加生产规模或水平,就带来利润,该点之前是经营的亏损区。 B EP (生产能力利用率)= 年固定总成本年产品销售收入-年可变总成本-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100%B EP (产量)=设计生产能力×B EP (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 盈亏平衡点也可用图解法确定。 ? 52?第七卷第三期 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 2002年9月 Vol.7,No.3 JOURNAL OF ANHU I EL ECTRIC POWER UNIV ERSITY FOR STAFF September 2002 Ξ作者简介:吴雪春,女,宣城供电局、助工。

原油物性、碎屑岩储层分类简表

气藏采收率大致范围表单位:f 注:来源于《天然气储量规范》 气藏采收率大致范围表单位:f 注:来源于加拿大学者G.J狄索尔斯(Desorcy)归纳的世界不同类型气藏的采收率

1. 石油 (1) 按产能大小划分单井工业油流高产—特低产标准 千米井深的稳定日产量[t/(km.d)] 高产中产低产特低产 >15 >5-15 1-5 <1 (2)按地质储量丰度划分作为油田评价的标准: 地质储量丰度(1x104t/km2) 高丰度中丰度低丰度特低丰度 >300 >100-300 50-100 <50 (3)按油田地质储量大小划分等级标准: 石油地质储量(1x108t) 特大油田大型油田中型油田小型油田 >10 >1-10 0.1-1 <0.1 (4)按油气藏埋藏深度划分标准: 油气藏埋藏深度(m) 浅层油气世故(田) 中深层深层超深层<2000 2000-3000 >3200-4000 4000 此外,还有几种特殊石油储层的划分标准: 稠油储量指地下粘度大于50mPa·S的石油储量。 高凝油储量指原油凝固点在40℃以上的石油储量。

低经济储量指达到工业油流标准,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开发难度大,经济效益低的石油储量。又有称为边界经济储量。 超深层储量指井深大于4 000m,开采工艺要求高的石油储量。 2.天然气 (1)按千米井深的单井稳定天然气产量划分标准: 千米井深稳定产量[104m3/(km·d)]高产中产低产 >10 3-10 <3 (2)天然气田储量丰度划分标准: 天然气储量丰度(108 m3/km2) 高丰度中丰度低丰度 >10 2-10 <2 (3)天然气田总储量划分大小标准: 田天然气田总储量(108m3) 大气田中气田小气田 >300 50-300 <50 (4)按气藏埋藏深度划分标准: 天然气藏埋深(m) 浅层气藏(田) 中深层深层超深层

储层损害与保护技术

储层伤害评价及保护技术的研究是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重要的技术,也是提高油气勘探和开发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勘探中,有利于对油气储层的发现,和对储层的正确评价;在生产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油气产量及油气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和储层的稳产和增产及最大限度的利用油气资源,也关系到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成效。近些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进步,油气储层的保护技术越来越受到石油公司的重视,并已形成了从储层特征和潜在伤害分析、预测技术,储集层敏感性分析评价技术,储集层伤害指标建立和分级,钻井、完井、投产到压裂酸化及井下作业过程中保护油气层等配套实用技术,通过实际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和经济效益。在油(气)井钻井、完井、生产、增产、提高采收率等全过程中的任一作业环节,储层与外来液体以及所携带的固体微粒接触,由于这些液体与地层流体不匹配而产生沉淀,或造成储层中粘土矿物的膨胀或产生微粒运移,它们往往堵塞了孔隙通道,使得渗透率降低,从而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储层的生产能力,即储层伤害。 (1)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中的储层伤害原理与特点。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发现,油气储层一般都具有高应力敏感性、高毛细管压力、高含水饱和度和高水敏性的特点。而低渗透储层还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高含水饱和度的特征。一般研究认为,储层损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由于内伤害源(储层内固有的)、外伤害源(外来的)和复合伤害源(内、外伤害源相互作用)导致的结果。具体损害形式有:①固相微粒(外来和内部的)运移造成的储层损害;②外来流体与储层岩石、流体不配伍造成的损害:如水敏性损害、碱敏性损害和无机垢、有机垢堵塞等;③润湿性、毛管现象引起的储层损害(水锁、润湿反转、乳头液堵塞、气泡堵塞);④地层湿度、压力变化引起的储层损害;⑤微生物对储层的损害。 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的储层损害具有如下特点:①损害周期长。几乎贯穿于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的整个生命期,损害具有累积效应;②损害涉及到储层的深部而不仅仅局限于近井地带,即由井口到整个储层;③更具有复杂性。井的寿命不等,先期损害程度各异,经历了各种作业,损害类型和程度更为复杂,地面设备多、流程长,工艺措施种类多而复杂,极易造成二次损害;④更具叠加性。每一个作业环节都是在前面一系列作业的基础上叠加进行的,加之作业频率比钻井、完井次数高,因此,损害的叠加性更为突出。 (2)储层伤害评价方法。储层伤害评价技术包括室内评价和矿场评价,室内评价的目的是研究油气层敏感性,配合进行机理研究,同时对可采用的保护技术进行可行性和判定性评价,为现场提供室内依据(见图1)。矿场评价则是在现场开展有针对性的试验,分析判断室内试验效果,选择合理的方法、技术。 从室内进行储层损害研究的方法上讲,常规的室内研究方法主要是在模拟储层现场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岩心流动试验,在观察和分析所取得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研究岩心损害的机理。主要实验内容包括: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薄片分析;岩心薄片和铸体薄片;储层敏感性试验,包括流速敏感性试验,水敏性和盐敏性试验,酸敏性试验,碱敏性试验以及压力敏感性试验。 (3)矿场评价技术方法。试井评价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稳定试 井法、不稳定试井法、重复电缆地层测试(RFT)和钻柱测试(DST)。测井评价技术方法,包括电阻率测井法、深度探测测井法和时间推移测井法。 用其他资料评价伤害的方法,包括用试油后排液量的资料评价伤害程度、用各阶段(中途、完井和投产)测试资料评价伤害程度和用投产后采油指数等生产参数的变化情况评价伤害程度(表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很多油气田和国内一些油气田已经形成了从伤害机理研究到现场施工一整套系统保护油气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1)钻井保护油气层技术。重视钻井过程中的油气层保护技术,有利于发现油气层,准确评价储层性质,提高油井产量。主要包括探井岩性、物性、敏感性、地层孔隙压力、破裂压力钻前预测、随钻监测技术,裂缝性油气藏损害机理及屏蔽暂堵保护技术,油气层保护射孔与矿场评价技术,欠平衡钻井储层保护技术。 (2)开发注水中的储层改造技术。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孔喉小,经常堵塞,导致注水压力高,甚至注不进水,无法完成配注任务。因此油田注水过程中储层保护技术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研究注入水与油藏配伍性、孔喉内粘土矿物损害、有机垢和无机垢形成趋势,确定了注水开发油层物性的界限,建立注入水水质标准、水质控制与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优选注水精细过滤技术、粘土稳定技术、细菌控制技术等,有效提高注水效率。 (3)增产改造储层保护技术。储层增产改造可以解除、弱化钻井完井及生产作业造成的损害,然而增产改造作业本身还有可能带来损害,如何减小储层损害就成为增产改造的重要的发展方向。主要研究使用优质入井液、压裂液,防漏失管柱、抽砂泵捞砂等技术,解决了配伍性差、液相和固相侵入损害问题。采用空心杆清蜡、防蜡管、自动清蜡器及强磁防蜡技术避免了压(修)井作业的漏失损害。应用自生热油清蜡技术,并与化学清蜡相结合,使清蜡速度大幅度提高。大量的实践表明,油气田的高效开发离不开储层保护,防止储层损害已经成为油气井(注入井)作业及油气田开发优化的重要目标,是开发效益最大化的基本途径。从开发井钻井、完井、油气生产、直至提高采收率的全过程,实施以系统工程观点建立起来的油气层保护技术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保障,也是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必由之路。 1 油气储层伤害机理 2储层保护技术 3 认识与展望 参考文献 [1] [2] [3][4] 表1储层伤害评价指标 (转118页) 油气储层伤害评价与保护技术 王胜利 (中国地质大学) 摘要关键词储层伤害评价及保护技术的研究是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重要的技术,也是提高油气勘探和开发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油气储层伤害的机理,评价油气储层伤害的主要方法和标准。并根据不同的油藏类型,总结了国内外的油气储层保护方法。 储层伤害储层保护储层敏感性

投资项目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论文+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 金融学 投资项目评价中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投资日益成为十分重要的经济活动。对于投资项目的相关各方,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在项目评价过程中,需要面对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未来的问题,而在未来所要考虑的因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以及条件的变更而不断发生变化。另外这种评估往往是在资料、手段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用于计算投资项目经济指标的各项基础数据多来自预计和估算,因此项目评估和项目实际会存在偏差,在此基础上的投资决策也具有明显的风险。 不确定性分析正是针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项目评价方法,专门讨论未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对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影响,以便预测投资项目需要承担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因此,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在投资项目评估,特别是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同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都有不同的假设前提,以及不同的分析角度、技术手段和适用范围,对各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具体评价程序、优点局限和适用范围的探究,能够帮助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正确的指导,这也是该论文的重要实践意义所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论文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主要内容是分析探究投资项目评价中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首先深入探讨在投资项目评价中各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内容和各自主要过程,并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各种方法的不同适用条件,然后通过具体投资项目案例的计算,验证前文的基本结论。以此得出对不同项目条件下如何选择相应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建议。 第二:论文基本提纲 1、选题背景

不确定度概念及评定

不确定度概念及评定 1. 不确定度概念 不确定度就是表征被测量的真值所处的量值范围的评定。它是对测量结果受测量误差影响不确定程度的科学描述。具体地说,不确定度定量地表示了随机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的综合分布范围,它可以近似地理解为一定置信概率下的误差限值。 分类:一是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的A 类标准不确定度A u ,它可以用实验标准误差来 表征;另一类是其它非统计学方法(或者说经验的方法)评定的B 类标准不确定度B u 。 2.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考虑正态分布,有 )()(112--==∑=n n x x S u N I i X A 3/A u B = (A 为仪器的仪器误差限,并认为它是均匀分布) 上式称为贝塞尔公式。 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 u A 类和 B 类标准不确定度用方和根方法合成,得到直接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 u ,即 22B A c u u u += 4. 扩展不确定度U 在工程技术中,置信概率P 通常取较大值,此时的不确定度称为扩展不确定度。常用标准不确定度的倍数表达,即 c ku U = (32、=k ) 当k 取2,且对应不确定度分布为正态分布时,置信概率P 约为95%。而当不确定度分布不明确时,我们不具体说它的置信概率是多少。 在实验教学中,统一用c u U 2=(我们认定总的不确定度符合正态分布)来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定。在此我们约定,用x x B A U u x u x u 、)、()、(分别表示某被测量的标准A 类、B 类、合成和扩展不确定度。一般情况若我们不特别指明,不确定度均指扩展不确定度。

三、测量结果的表达 1. 单次测量 单次测量在实验中经常遇到,很显然,A 类不确定度无法由贝塞尔公式计算,但并不表示它不存在。在教学实验中,我们可认为A u <<B u ,从而得到 3/A u u B c =≈ 其中A 为仪器误差限。 A 一般取仪器最小分度值。对于电工仪表有两种情况: 电表: A =量程×准确度等级(%) 电阻箱、电桥、电势差计等可以近似取 A =示值×准确度等级(%) 因此,测量结果可表达为 c u x x 3±= 2. 多次直接测量 设测量值分别为.,......,,21n x x x ,则 ∑==n i i x n x 1 1 )()(112--==∑=n n x x S u N I i X A 3/A u B = 22B A c u u u += 测量结果表示为: c u x x 2±= x u E c =(用百分数表示) 试求其不确定度 ∑==10 1 101I I D D =18.000 mm

压裂液,基本知识,对储层伤害的评价

酸性交联压裂液伤害性评价实验报告 1 压裂液基础知识 水力压裂是油气层改造与油井增产的重要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油气的生产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几十年来,国内外油田对压裂液技术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该技术发展是越来越成熟,目前压裂液体系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国内外均出现了天然植物胶冻胶压裂液、泡沫压裂液、酸基压裂液、乳化压裂液、油基压裂液、清洁压裂液等先进的压裂液进一步为油气的勘探开发和增储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对一些国内外先进的压裂液体系做了一些介绍,并了解了国内外压裂液的发展方向和概况。同时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压裂液中各种化学添加剂性能优劣对地层伤的害性,对其伤害性的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 1.1 压裂液在压裂施工中基本的作用: (1)使用水力劈尖作用形成裂缝并使之延伸; (2)沿裂缝输送并辅置压裂支撑剂; (3)压裂后液体能最大限度地破胶与反排,减少裂缝与地层的伤害,并使储集层中存在一定长度的高导流的支撑带。 1.2 理想压裂液应满足的性能要求: (1)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在不同的储层温度、剪切速率与剪切时间下,压裂液保持有较高的黏度,以满足造缝与携砂性能的需要。 (2)滤失少。压裂液的滤失性能主要取决于压裂液的造壁滤失特性、黏度特性和压缩特性。在其中加入降滤失水剂将大大减少压裂液的滤失量。 (3)携砂能力强。压裂液的携砂能力主要取决于压裂液的黏度与弹性。压裂液只要有较高的黏度与弹性就可以悬浮与携带支撑剂进入裂缝前沿。并形成合理的砂体分布。 一般裂缝内压裂液的黏度保持在50~100mpa*s。

(4)低摩阻。压裂液在管道中的摩阻愈小在外泵压力一定的条件下用于造缝的有效马力就愈大。一般要求压裂液的降阻率在50%以上。 (5)配伍性。压裂液进入地层后与各种岩石矿物及流体接触,不应该发生不利于油气渗率的物理或化学反应。 (6)易破胶、低残渣。压裂液快速彻底破胶是加快压裂液反排,减少压裂液在地层中的滞留时间的必然要求。降低压裂液残渣是保持支撑裂缝高导流能力,降低支撑裂缝伤害的关键因素。 (7)易反排。影响压裂液反排的因素有:压裂液的密度、压裂液的表面、界面张力和压裂液破胶液黏度。 (8)货源广、便于配制与价格便宜。随着大型压裂的发展,压裂液的需求量很大,其是压裂成本构成的主要部分,所以压裂液的可操作性和经济可行性是影响压裂液选择和压裂施工的重要因素。 2国内外先进压裂液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概况: 目前国内外压裂液的研究趋势是开展具有低残渣或无残渣、易破胶、配伍性好、低成本、低伤害等特点压裂液配方体系的研究,减小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成为压裂液研究的热点。 2.1清洁压裂液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VES)是在盐水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一种低粘阳离子胶凝液,又被称为清洁压裂液(clear FRAC)。它由长链脂肪酸衍生的季胺盐组成,在盐水中季胺盐分子形成蚯蚓状或杆状胶束,这些胶束类似于聚合物链,能够卷曲,形成一种粘弹性的流体,其粘度是通过表面活性剂杆状胶束的相互缠绕而形成的,这与瓜胶等植物胶压裂液的粘度形成机理不一样。植物胶压裂液不耐剪切,由于分子链的断开,剪切过程中植物胶的粘度会永久的丧失。而清洁压裂液胶束的形成和相互缠绕是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和表面活性剂聚集体之间的行为,其变化的速率远远的大于流体的流动速率,表现为清洁压裂液的表观粘度不随时间而变化以及通过高剪切后体系的粘度又能够得到恢复。当压裂液暴露到烃液中或被地层水稀释时发生破胶,无需另外添加破胶剂。清洁压裂液中不含任何高聚物,它主要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本文首先解释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相关概念,将评价目标看成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模糊集合,然后通过设定这些因素所能选取的评审等级,组成评语的模糊集合,推理出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之后,文章根据各个因素在评价目标中的权重分配,总结出影响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储层评价的具体因素。 标签: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储层评价;应用 20世纪80年代初,汪培庄提出了综合评判模型,此模型以它简单实用的特点迅速波及到国民经济和工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广大实际工作者运用此模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与此同时,还吸引了一些理论工作者对此模型进行深化和扩展研究,出现了一批诱人的成果,诸如:多级模型、算子调整、范畴统观等等。而且,针对实际应用中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了改进,可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和广义合成运算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一、概念综述 对一个事物的评价,常常要涉及多个因素或者多个指标。词条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决策词条,归根结底都是模糊综合评价法。比如,要判定某项产品设计是否有价值,每个人都可从不同角度考虑:有人看是否易于投产,有人看是否有市场潜力,有人看是否有技术创新,这时就要根据这多个因素对事物作综合评价。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显著特点主要有二,一是相互比较。以最优的评价因素值为基准,其评价值为l;其余欠优的评价因素依据欠优的程度得到响应的评价值。二是可以依据各类评价因素的特征,确定评价值与评价因素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即:隶属度函数)。确定这种函数关系(隶属度函数)有很多种方法,例如,F 统计方法,各种类型的F分布等。当然,也可以请有经验的评标专家进行评价,直接给出评价值。 (二)储层评价 储层评价是在全面认识储层、掌握其地质开发特征的基础上选取评价参数,综合运用所有的研究成果对储层做出符合实际地质条件的评价与分类,从而为油

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发表时间:2018-12-28T11:00:31.38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作者:刘正强[导读] 本文主要围绕石油地质勘测现状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油田地质研究所新疆 8340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石油呈现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耗大量能源,每年石油消耗量不断上升,石油能源的大量短缺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让石油的开采面临着较大压力,与此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石油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为了提升石油地质勘探工程科学化、合理化水平,要深入了解石油地质勘测以及石油储层的体系,不断完善储层评价方法。本文主要围绕石油地质勘测现状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字:石油;地质勘探;储层;评价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建设和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石油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石油开采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创新发展开采技术。在这种状态下,我国仍然面临着石油能源供不应求的问题,石油作为当今社会生产生活最为基本的能源之一,它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着重要支持和促进作用。我们要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就要确保整个石油行业在新时期的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当中不断创新,提升石油勘探能力,全面提升石油开采率,对当今石油勘探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探究,减轻我国面临的石油能源压力。 一、石油地质勘探 1.1石油地质勘探简述 石油是当今社会主要的能源之一,它的来源主要以地质勘探和开采为主,这两种技术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成为了石油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技术的发展,石油行业也在不断创新,石油勘探涌进了更多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这对石油地质的勘探研究有着更高的实践意义。现金越来越多的石油企业将发展重心从经济效益转为地质勘探技术研究上,建立了多支高素质的地质勘探队伍,进一步提高勘探效果和规模。进行石油地质勘探主要是利用各种勘探手段进一步了解地质情况,通过科学有效的石油地质勘探能够准确查找油气资源,从而为后期的石油开采工作留下依据。近年来我国对石油地质勘探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石油勘探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石油开采量,科学高效的石油地质勘探为石油开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技术保障,进一步推动石油行业的发展。 1.2石油地质勘探现状 石油是工业发展的血液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加大石油能源的开采,我国对于地质勘探研究工作也做出了重大调整,改善了以往的地质勘探模式着重投入短期研究和发展工作,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石油地质勘探具有时代发展的必要性,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石油地质勘探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我们已经从传统的开发区转向沙漠、丛林、深海、极地等更为严密性的区域,这个地质勘探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第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石油企业越来越多,在这当中往往存在着许多不正当的竞争情况,这对石油行业的发展有很大阻碍,同时也影响着地质勘探秩序;第三,目前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事业的发展,这对石油勘探技术带来了较严格的约束,要不断提高石油勘探的环保制度,这也在一定情况下为正常的石油勘探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第四,随着石油开采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地的油田总量在逐渐降低,这对于小型油田开采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小型油田在开采过程中产量低、开采效益低,不适应当今市场发展情况,要适当地做出改善。 二、储层评价方法 2.1欠平衡钻井技术 石油的储层评价是石油勘探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科学有效的储层评价能够为勘探和开采提出指导性建议,它能够有效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采用随钻储层评价方法是当今储层方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这种方法主要依据随钻检测工具来完成石油的储层评价工作,使用这种方法的技术费用较高,耗时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延误工期。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钻探技术的提高,我们对储藏评价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提出了一种更高效、成本更低的储层评价方法——欠平衡钻井技术,我们利用欠平衡钻井技术打开石油层,这时候井底是属于欠压状态,低部的流体会不断涌入井内,这样能够根据流动情况进行实时的储层分析。我们使用欠平衡钻井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地质层和井筒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地质层和井筒进行系统建模,能够根据参数对储层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高石油勘探技术。 2.2储层综合分类评价 采用储层综合分类评价就是确定储层的相关系数之后,对影响储层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依照综合分析的结果,对储层进行评价分类。在利用储层综合分类评价过程中,确定储层的相关参数是关键,在进行储层分析过程时,只有全面掌握储层情况,才能保证储层综合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石油勘探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石油的高效开采。 2.3储层综合定量评价 采用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就是根据储层的特点,将不同的模糊综合评价和灰色关联方法综合应用,进一步处理储层综合定量评价中复杂不确定的问题。利用这种方法,确定权数尤其关键,我们针对整个系统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法、主要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来进行确定。我们运用储层综合定量评级方法,能够将储层进行分类分段分区来评估,我们根据不同的时段、区段对石油储层质量进行差异比较,这样能够进行石油储层的科学评估,充分了解储层的各种因素,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方便工作人员对储层的开采。 参考文献: [1]刘敏红,黎强.关于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08). [2]唐明,赵晓琴.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14). [3]杨桂林.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06).

岩心流动法评价压裂液对储层伤害的实验研究

心流动评价压裂液对储层伤害的实验研究 1、实验目的 ①掌握测量岩心渗透率的实验装置流程方法和原理。 ②了解压裂施工的工艺流程;设计实验流程,掌握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评价方法。 2、实验材料及仪器 实验材料:①实验用岩心和经过洗油烘干后的非新鲜岩样; ②实验用油有航空煤油; ③评价流体为破胶后压裂液清液。 实验仪器:恒速泵、氮气瓶、中间容器、六通阀、压力表、岩心夹持器、量 筒、手摇泵、秒表、游标卡尺、电子称 3、实验准备 ①选择实验用岩心 ②称岩样干重,测量岩心的直径和长度; ③将岩样抽真空饱和模拟地层水; ④将饱和模拟地层水后的岩样称重,按式(1)、式(2)计算有效孔隙体积和孔隙度: 10p w m m V ρ-= (1) 100p t V V φ= ? (2) 式中:0m ——干岩样质量,g ; 1m ——岩样饱和模拟地层水后的质量,g ; w ρ——在测定温度下饱和岩样的模拟地层水密度,g/cm 3; p V ——岩样有效孔隙体积,cm 3; t V ——岩样总体积,cm 3; φ——岩样孔隙度,%。 4、实验流程 ①检查中间容器是否装满了实验流体;

②将以饱和模拟地层水的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并加环压5MPa; ③按照实验方法连接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流程示意图 5、实验过程及要求 ①测岩心油相渗透率 打开恒速泵,将油路阀门打开,在出口流量稳定后测量三次流量和压力,计算岩心油相渗透率K1。 ②向岩心中注入压裂液 将泵暂停,关闭油路,打开压裂液管线阀门,将泵重新运行,向岩心中注入2PV压裂液。 ③返排压裂液测岩心油相渗透率 关闭压裂液管线阀门,打开油路阀门,在出口流量稳定后测量三次流量和压力,计算岩心油相渗透率K2。 ④计算压裂液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率 D=(K1-K2)/K2*100% 6、停泵、卸环压、取岩心,结束实验。

(完整版)不确定度评估基本方法

三、检测和校准实验室不确定度评估的基本方法 1、测量过程描述: 通过对测量过程的描述,找出不确定度的来源。 内容包括:测量内容;测量环境条件;测量标准;被测对象;测量方法;评定结果的使用。 不确定度来源: ● 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 实现被测量的测量方法不理想; ● 抽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 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 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移; ● 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分辨力、死区及稳定性等)的局限性; ● 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 ● 引用的数据或其他参量(常量)的不确定度; ● 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的近似性和假设性; ● 在相同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2、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也称为测量模型化,根据被测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案,确立被测量与有关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 被测量Y 和所有个影响量i X ),2,1(n i ,?=间的函数关系,一般可写为 ),2,1(n X X X f Y ,?=。 ● 若被测量Y 的估计值为y ,输入量i X 的估计值为i x ,则有),x ,,x f(x y n ?= 21。有时为简化 起见,常直接将该式作为数学模型,用输入量的估计值和输出量的估计值代替输入量和输出量。 ●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 ● 当测量过程复杂,测量步骤和影响因素较多,不容易写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时,可以分步评定。 ● 数学模型应满足以下条件: 1) 数学模型应包含对测量不确定度有显著影响的全部输入量,做到不遗漏。 2) 不重复计算不确定度分量。

储层精细划分

油田进入开发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挖掘剩余油潜力的难度越来越大,必须 进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工作。建立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基础之上的高分辨 率层序地层学1995 年引入我国油气勘探领域后,其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在油田开发 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 世纪60 年代,我国的石油地质工作者依据陆相 盆地多级次震荡运动学说和湖平面变化原理,在大庆油田会战中创造出了适用于湖相 沉积储层精细描述的“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组为基础”的小层对比技术,80 年代 中期,在小层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又将这一方法进一步发展为“旋回对比、分级控 制、不同相带区别对待”的相控旋回等时对比技术[56-58],使之更加适用于湖盆中的河 流-三角洲沉积,这项技术以其精细性和实用性,成为我国陆相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的 技术基础,得到了广泛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大庆油田的相控旋回等时对比 技术,一种理论性强,一种实用性强,均属于地层学中的精细地层划分、对比技术, 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各有其优缺点。本章首先简要介绍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 原理和大庆油田的相控旋回等时对比技术,然后对这两种方法的作了比较,最后综合 应用两种方法,对商河油田南部沙二段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建立了研究区沙二段 的精细等时地层格架。 3.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层序地层学作为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的各个阶段。层序地 层学已发展成三个不同的学派,即Exxon 沉积层序、Galloway 成因层序及Cross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它们已成为层序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其共性是都与事件地层学相 关联,并且都是基于岩石地层旋回性以及相对地层格架的测定。主要差别在于旋回之 间界面的确定。Galloway 成因地层学使用了最大海(湖)泛面,Exxon 沉积层序使用 了不整合面,而Cross 的高分辨率测序地层则采用地层基准面原理。Cross 的高分辨 率层序地层与Galloway 成因地层和Exxon 沉积层序之间的差别在于前者采用二分时 间单元(地层基准面旋回),而后者采用的是三分时间单元。这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缺 点,只要弄清楚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或是在同一研究中使用几种方法都是可以的[59] 。由美国科罗拉多区矿业学院Cross 教授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是近年 来新掘起的层序地层学新学派[33]。该理论经邓宏文、徐怀大等传入我国后,在我国 第三章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 24 陆相盆地储层预测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2,60],极大地提高了陆相盆地的储层预 测精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在现代层序地层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所依据的 仍然是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它与盆地或区域规模的层序分析不同在于,它以露头、 岩心、测井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资料为基础,运用精细层序划分和对比技术,建 立油田乃至油藏级储层的成因地层对比骨架。这里所谓的“高分辨率”是指“对不同 级次地层基准面旋回进行划分和等时对比的高精度时间分辨率,也即高分辨率的时间 -地层单元既可应用于油气田勘探阶段长时间尺度的层序单元划分和等时对比,也适 合开发阶段短时间尺度的砂层组、砂层和单砂体层序单元划分和等时对比”[24]。 以郑荣才、邓宏文两位教授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专家将高分辨层序地层的 理论运用于我国含油气盆地储层预测的实践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高分辨率层序地 层学理论。高分辨层序地层应用于陆相盆地层序分析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识别和划分 不同成因的界面与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20-26]。郑荣才教授根据他在辽河、胜利、长庆、大庆及滇黔桂等油田的实践,将不同构造性质的湖盆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序列 中的控制因素进行分类,根据界面成因特征提出了“巨旋回,超长周期旋回、长周期 旋回、中期旋回、短期旋回、超短期旋回”的划分方案,建立了各级次旋回的划分标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方法及标准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 一、储层岩石学特征评价 1、内容和要求 (1)颜色; (2)矿物成分、含量、结构等,其中矿物结构分粒屑结构、礁岩结构、残余结构、晶粒结构。 粒屑结构:要求描述粒屑组分、含量、基质、胶结物等特征。粒屑组分描述应包括内碎屑、生屑和其他颗粒(鲕粒、球粒、团粒)的大小、形态、分选、磨圆、排列方向、破碎程度等方面的内容。对鲕粒还应描述内部结构;粒屑含量是指采用镜下面积目估法或计点统计法确定各种碎屑的含量;基质(一般把粒径<0.032mm的颗粒划为基质=成分、含量、颗粒形态、结晶程度、类型、成因及胶结物(亮晶)成分、含量、晶体的大小、结晶程度、与颗粒接触关系、胶结物形态(栉壳状、粒状、再生边或连生胶结)、胶结世代及胶结类型等都是应描述的内容。 礁岩结构:分析原地生长的生物种类、骨架孔隙的发育情况,确定粘结结构类型(叠层状、席状、皮壳状)、规模大小及成因;分析异地堆积的类型(分散礁角砾、接触礁角砾)、成因、各类礁角砾的大小和含量,描述其形态、分布等。 残余结构:确定原结构类型、残余程度,分析成因。 晶粒结构:描述晶体形态、晶粒间接触关系以及晶间孔发育和连通程度,确定晶粒大小、各种晶粒的比例。 (3)沉积构造 物理成因构造 a.流动构造:确定类型(冲刷痕、皱痕、微型层理及渗流砂),描述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向; b.变形构造:确定类型(滑塌构造、水成岩墙),描述特征; c.暴露构造:确定类型(雨痕、干裂、席状裂隙、鸡丝构造、帐蓬构造),描述特征; d.重力成因构造:确定类型(递变层理、包卷构造,枕状构造、重荷模构造),描述特征。 化学成因构造

a.结晶构造:确定类型(晶痕、示底构造),描述特征; b.压溶构造:确定类型(缝合线、叠锥构造)描述特征; c.交代增生构造:确定类型(结核、渗滤豆石),描述特征。 生物沉积构造 a.生物遗迹:确定类型(足迹、爬痕、潜穴、钻孔),描述形态和分布; b.生物扰动构造:确定类型(定形扰动、无定形扰动),描述形态和分布; c.鸟眼构造:描述鸟眼孔的大小、充填物质与充填情况、分布特点,分析成因。 生物—化学沉积构造 a. 葡萄状构造:确定大小、藻的类型,分析成因; b. 叠层石构造:确定大小、藻的类型,分析成因; (4)、沉积层序研究 在单井剖面上划分沉积旋回,确定其性质、大小;分析旋回间的接触及组合关系;在旋回内部划分次级旋回并分析不同级别沉积旋回的成因及控制因素。 建立研究井的沉积层序及单维模式。 2、技术和方法 (1)岩心观察和描述 系统地观察描述岩心的颜色、矿物成分、肉眼可见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古生物类型以及孔、洞、缝发育情况。 (2)岩心实验室分析 岩心薄片鉴定。 酸蚀分析。将岩石制成光面,放入酸液(浓度为23%的醋酸或5%~10%的盐酸)中,作用一定时间后取出,清洗干净,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岩石的结构、构造和不溶组分。 揭片分析。将涂有醋酸盐的薄膜覆盖在经酸蚀后的岩石光面上,作用一定时间后揭下该薄膜,在显微镜下观察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非碳酸盐组分分离。把岩石制成3cm×3cm×0.6cm的样品,放入浓度为20%的醋酸中浸泡,使碳酸盐全部溶解掉,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酸不溶物的成分和特征。 扫描电镜观察。鉴定岩石的矿物成分、超显微结构和构造、超微古生物化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