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有关的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工作制度

1、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在院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应加强对新生儿的各项业务技术管理。

2、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查房一次,并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做到轻症不转院。需复诊者应多次观察,需转院者由科主任确定。

3、加强检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到检查器材专用,如听诊器、体温计、测黄疸仪等。查房前后专业清洁洗手。

4、新生儿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把心放在新生儿科,认真细心观察每一位新生儿。做到科学观察,合理医疗。

5、新生儿科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业务学习一次,讨论解决疑难病例。新生儿科管理制度

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2、新生儿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空气循环消毒三次;每月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3、新生儿病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进行换洗,发现污渍及时更换,新生儿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4、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如:

雾化吸入器、面罩、体温计、浴巾等

5、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奶间用具专用,应用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汽灭菌。

6、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等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用后物品应放入专用容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的一次性纸尿布放入专用污物桶加盖密封保存处理。

7、对新生儿沐浴室内的沐浴用品,沐浴池及地面进行消毒。

8、新生儿病房暖箱,蓝光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蓝光箱应当每周更换并做好终末消毒处置。

9、对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做细菌监测;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新生儿室,阴转后方可回新生儿室工作。

10、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须更换好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鞋。非本室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新生儿室,家属应在规定时间进行探视。

11、医务人员应按要求做好手卫生,接触每一位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12、新生儿查对制度,做好新生儿腕带,床头标识,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13、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并准确、及时、全面书写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4、接应做到每一位患儿书面、床头、口头交接清楚。

15、病房重要仪器设备、药品、抢救设施应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定位放置,及时补充。

16、出院时仔细做好核对工作,进行沐浴更衣后,请家属签字确认无误后方可离院

仪器保管制度

1、对科室使用各种仪器均需建册登记,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保养,做到无丢失、无损伤、无锈蚀。

2、对贵重仪器需有操作说明置于仪器上,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对仪器的损害。

3、每日检查仪器使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4、对急诊科所有仪器原则上一律不外借,特殊情况须经医务科批准。

5、仪器每次使用后,要切断电源,擦拭干净,并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及时安装调试,以备急用。

6、各类仪器定位放置。保养要做到五防:防潮、防震、防热、防尘、防腐,定期上油,对腐蚀性溶液粘附在机器上应立即擦拭干净。

财产管理制度

1、急诊科财产由科主任、护士长管理。护士长负责保管、领取、包换、建立账目,定期检查清点,做好账物相符。

2、掌握各类物品的性能,及时消毒,分类保管,注意霉烂、虫蛀,并提高使用率。

3、任何财产不得私自拿出、外借,特殊情况外借须登记,经手人签

名,贵重物品须经科领导同意后方可借出。

4、凡因工作不负责任导致财产物品丢失损坏者,按医院赔偿制度处理。

健康教育制度

1、护理人员对住院及门诊就诊患者必须进行一般卫生知识的宣教及健康教育。

2、健康教育方式

(1)个体指导:内容包括一般卫生知识,如个人卫生、公共卫生、饮食卫生;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急救常识、妇幼卫生、婴儿保健、计划生育等知识。在护理患者时,结合病情、家庭情况和生活条件做具体指导。

(2)集体讲解:门诊患者可利用候诊时间,住院患者根据作息时间。采取集中讲解、示范、模拟操作相结合及播放电视录像等形式进行。

(3)文字宣传:以黑板报、宣传栏、编写短文、健康教育处方、图画、诗歌等形式进行。

3、对患者的卫生宣教要贯穿患者就医的全过程。

(1)门诊患者在挂号、分诊、诊治等各个环节均应有相应的卫生知识宣传。

(2)住院患者在入院介绍、诊治护理过程、出院指导内容中均应有卫生常识及防病知识的宣教。住院患者的宣教要记录在健康教育登记表中,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责任护士及患者或家属签名。

母婴同室新生儿科医师查房制度

1、新生儿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每天上午查房一次,对新生儿常规体检,及时发现问题,早期诊治;同时为新妈妈提供全面科学的新生儿喂养,传播正确的育儿理念。

2、主任医师对母婴同室新生儿的诊治全面负责、带领下级医师查房每周两次,重点新生儿随时检查。

3、上级医师查房时,做好准备并报告病历。

4、遇到疑难问题,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及时邀请会诊。

5、发现新生儿异常状况时,经上级医师查房核实,转新生儿监护室严密观察、及时诊治,必要时转送有新生儿重症监护条件的医院治疗。5、高危妊娠,病理产儿,新生儿科医师必须进产房、手术室参与和组织对新生儿接生和抢救工作。

入产房、手术室出生监护制度及流程

1、所有高危儿均要进行出生监护,由高年主治及以上医师担任。

2、接到产科或手术室通知后10分钟内赶到现场,了解高危因素并准备好复苏器械及药物。复苏器械要求按顺序摆放,方便易取,喉镜要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

3、按新生儿复苏流程对新生儿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4、出生监护完毕后按病历书写规范做好相关记录,有特殊情况者需向患儿直系亲属交待病情。

5、需要转入新生儿病区的由监护医师全程陪护,并提前电话通知病房准备好需要的器械。

6、住院证由监护医师开立。

7、监护过程要求态度严谨,冷静细致,严禁嬉笑喧哗。

8、监护过程中要遵守手术室和产房管理制度,做好消毒隔离。

9、遇疑难危重及特殊情况要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

工作人员更衣洗手制度

1、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陪护工上班必须穿监护室内专用工作服。

2、保持工作服帽子整洁,并于每周五更换。工作服除每周更换一次外,随脏随换。

3、接触肝炎、梅毒、严重感染与隔离患者时,需穿隔离衣、戴手套操作,操作后并泡手、洗手、

4、化验报告确诊隔离的患者,要及时采用消毒隔离措施,并将换下的衣服浸泡在84消毒液中,30分钟后送洗涤。

5、工作人员上班更衣后,护理前后必须用肥皂水及流动水洗手。每季度抽查做细菌培养一次。

6、医生查房检查、护士治疗护理每一个患儿前后,应用肥皂水及流动水洗手并用皮肤消毒液涂抹消毒双手。

7、出监护室办事需着外出服,严禁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区。科室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一、正常工作日

如因科室工作繁忙而人员不足,或值班医务人员因意外情况不能坚持完成工作时,由其下一级医师替代完成;若后者没有能力完成该诊疗操作,则需向科主任报告,请求派相应人员替代,科主任安排一

线或二线听班人员替代;如有必要,可报医务科予以协调解决。二、夜班及节假日值班

如因人员不足或值班人员因意外情况不能坚持完成工作时,值班人员应联系一线听班人员接替,并报告科主任;如有必要可报告医院总值班予以协调解决。

新生儿科请示报告制度

为了使医院各方面情况迅速汇总给院领导,以便及时掌握情况,使问题得到处理,加强组织管理和信息反馈,凡有下列情况,必须及时向院领导或有关部门请示报告:

1、科室门诊、病区内所发生的重大事项,当班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当班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负责上报科主任,必要时值班医师可直接报科主任;

2、如遇疾病流行必须动员全科、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时,值班医师必须及时向上级医师及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及时向医务科及主管院长报告;

3、科室新疗法、新技术首次临床应用时;负责医师应将上述工作的准备情况及可能的应急处理方案向科主任报告,科主任向医务部主任报告,由医务部转报主管院长批准;

4、急诊检查而患儿住院费用不足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再由科主任向医务部主任报告,必要时报告院领导;

5、发生医疗、护理事故或严重差错,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和贵重药品,逐级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逐级向主

管院长报告;

6、重大经济开支报批时应向主管财务院领导报告;

7、增补、修改医院的规章制度、技术操作常规时或科室新制定制度时须报院办公室或医务部批准;

8、工作人员因公出差、院外会诊、参加会诊、接受院外任务、参加院外进修学习、接受来院进修人员等,应向医院主管部门负责人报告。科室主任、部长须报院领导;

9、非工作时间内的紧急行政、医疗等事务均应向院总值班报告。重大问题及时转报院领导;

10、科主任、护士长应就重要问题及时向主管院长和主管职能部门报告。

新生儿外出检查管理制度

1、根据新生儿外出检查医嘱,责任护士联系患儿家属及相关科室,并告知检查内容。

2、责任护士在外出检查前,须详细检查申请单及新生儿的腕带,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及检查项目。

3、做好检查前的相关准备,包括新生儿皮肤清洁、衣被整洁。检查项目需婴儿安静配合者,应喂好奶,使婴儿安静,便于检查。

4、责任护士询问家属,核对产妇床号、姓名,确认无误后陪同家属推婴儿车或环抱婴儿,一起前往相关科室检查。

5、婴儿原则上床边检查,必要时由医生或护士携带氧气一同前往,完成检查立即返回病房。

6、婴儿回病房后责任护士再次核对腕带,并检查全身,妥善安置病儿。

新生儿安全护理管理制度

1、严格做好新生儿身份核查及识别工作,遵守新生儿腕带安全管理规定,新生儿入院、转院及出院按护理操作常规进行。

2、为新生儿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必须向家长履行告知义务。请家长填写知情同意书并签名。

3、定期病区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定期对家长进行安全宣教工作。

4、及时使用警示标示,如地面防滑,室内禁止吸烟,正确使用门禁卡。

5、有明确早产儿吸氧的规范,严格设置经皮氧饱和度报警在90-95﹪,氧浓度调节梯度按5﹪,递增或递减。防止用氧不当引起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6、定期对科室仪器、设备等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督促维修并做好记录。

7、有护理危险因素的防范预案及处理流程,如坠床、烫伤、导管脱落等。并熟练掌握。

新生儿身份查对制度

1、新生儿出生时,严格执行“新生儿身份核对流程”,告知母亲新生儿的性别,并让母亲确认,新生儿腕带上床号、住院号与母亲的姓名应和母亲的腕带核对,并让产妇过目确认,然后给新生儿双手系上腕带,

同时采集母亲右手拇指印和婴儿右脚印保存在病历中存档,肌肤接触后穿衣服,挂上胸牌。上述操作,双人核对并签名。

2、新生儿在院期间必须佩带腕带(双手)、胸牌等身份识别牌。腕带上有母亲姓名、住院号码等信息,胸牌标识有母亲姓名、住院号码、婴儿性别、体重、出生时间等信息。

3、一旦发现腕带或胸牌等身份标识不清或遗失、脱落,应及时补齐,新补标识须与母亲的手腕带核对,经护理人员双人核对后方可系上。

4、分娩室婴儿转母婴同室或转新生儿科时,双方护理人员应再次核对病历,腕带、胸牌等标识内容,认真交接,并在“产房母婴交接单”上双签名。

5、住院期间在晨间护理、沐浴、抚触、治疗、检查前后,均应认真核对新生儿腕带,以确认身份,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6、出院时,与母亲一起认真核对腕带上的信息,确认身份,并共同检查婴儿性别。

医嘱制度与执行流程

一、医嘱制度

(一)下达与执行医嘱的人员,必须是本院具备注册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资格的人员,其它人员不得下达与执行医嘱。

(二)医嘱一般在上班后二小时内开出,要求层次分明,内容清楚。转抄和整理必须准确,不得涂改。临时医嘱如须更改或撤销时,应用红笔填“取消”字样并签名,同时向护士交代清楚。医嘱要按时执行。开写、执行和取消医嘱必须签名并注明时间。

(三)对临时医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15分钟内执行。如发现医嘱中有疑问或不明确之处,应及时向医师提出,明确后方可执行。必要时护士有权向上级医师及护士长报告,不得盲目执行。因故不能执行的医嘱,应当及时报告医师妥善解决。

(四)医师写出医嘱后,要复查一遍。护士对可疑医嘱,必须查清后方可执行,必要时护士有权向上级医师及护士长报告。在紧急抢救或手术中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需复诵一遍,经医师查对药物后执行,医师要及时补记医嘱。每项医嘱一般只能包含一个内容。严禁不看病人就开医嘱的草率作风。

(五)护士每班要查对医嘱,接班后应检查上一班医嘱是否处理完善,值班期间应随时查看有无新开医嘱,夜班查对当日医嘱,每天由护士长组织总查对一次。转抄、整理医嘱后,需经另一人认真查对后,方可执行,护理部应定期抽查各科室医嘱核对情况。

(六)手术后和分娩后要停止术前和产前医嘱,重开医嘱,并分别转抄于医嘱记录单和各项执行单上。

(七)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应向有关人员交待清楚,做好标本、容器、特殊检查要求(如禁食、术前用药等)各项准备,并在交班报告中详细交班并在护士值班记录上注明。

(八)无医师医嘱时,护士一般不得给病员进行对症处理。但遇抢救危重病人的紧急情况下,医师不在现场,护士可以针对病情临时给予必要处理,但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向经治医师报告。

附:医嘱种类

(一)长期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医师注明停止时间后即失效。

(二)临时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内,应在短时间内执行,需要时立即执行。

(三)备用医嘱:根据病情需要分为长期备用医嘱(PRN)和临时备用医嘱(SOS)二种。

二、执行医嘱流程:

常规流程:阅读-查对-确认-执行(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一)医嘱处理护士接医生下达的医嘱后,认真阅读及查对。(二)查对医嘱无质疑后确认医嘱。

(三)医嘱处理护士按医嘱执行要求的缓急分配给护士执行。(四)医嘱执行护士接医嘱执行单后,认真查对,严格按照医嘱的内容、时间等要求准确执行,不得擅自更改。

(五)医嘱执行后,应认真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必要时进行记录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三、紧急情况下口头医嘱制度与执行流程

(一)在非抢救情况下,护士不执行抢救医嘱及电话通知的医嘱,口头医嘱只有在抢救或手术中可以执行。

(二)危重抢救过程中,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后,护士需复诵一遍,得到医生确认后方可执行

(三)在执行口头医嘱给药时,需请下达医嘱者再次核对药物名称、

剂量及给药途径,以确保用药安全。

(四)抢救结束,医生应及时补记所下达的口头医嘱,保留用过的空安瓶,须经两人核对记录后方可弃去空安瓶。

(五)在接获电话医嘱或重要检验结果时,接听护士需对医嘱内容或检验结果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能记录和执行。

(六)对擅自执行口头医嘱行为视为违规,一经发现将给予处理。处方管理制度

处方书写严格按省卫生厅《医师处方管理规范(试行)》执行。

1、关于处方权:注册执业医师由本人申请、科主任签字、医务部批准方可有处方权,并将本人之签字或印模留样于医务部和药剂科。无处方权的进修医师、试用期医师、实习医师,开具处方,须经所在科室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审核、签名并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责任由签名医师负责。麻醉药品的处方权按麻醉药品的管理条例执行。如有调动、进修期满等,应立即通知药剂科取消处方权。

2、处方的内容应包括:医院全称、门诊或住院号、处方编号、年、月、日、科别、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开具日期,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及数量,用法用量,医师签字、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人签字等。

3、处方的书写:按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麻醉、精神药处方分别使用。处方原则上用中文(必要时可用英文),可使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但要求字迹清晰,剂量准确、不得涂改。如有修改,必须在修改处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应划一斜

线,以示处方完毕。其它均按处方书写规则执行。

4、处方上药品的数量及单位:处方上药品数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单位以克(g)、毫克(mg)、毫升(ml)、国际单位(IU)、单位(u)计算;剂型中片剂、丸剂、胶囊剂、冲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霜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并注明含量;饮片以剂或付为单位;气雾剂以瓶或支为单位。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五种药品。西药中成药应分别开具处方。每一种药品须另起一行。

5、处方限量: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三日用量,某些慢性病或特殊病、老年病可酌情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处方当日有效,超过期限须经医师更改日期、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医师不得为本人开具处方。

6、毒、麻、限、剧药品的处方、药量和保存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开具麻醉药品处方时,应有病历记录。

7、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处方时,需同时打印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打印的处方经签名后有效。药剂人员核发药品时,必须核对打印处方无误后发给药品,并将打印处方收存备查。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一、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手术)方案(计划)提供依据和支持。二、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包括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等。

三、患者病情评估工作应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完成。

四、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4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需重症监护的患者应在即时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五、评估结果应在病程记录中明确记录,有条件的科室可以制定专门的评估表格记录。

关于执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的相关规定现就我院“患者病情评估”工作做如下规定:

一、重点范围: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评估包括:住院病人病情评估、营养评估、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的病情评估。

二、评估人员资质:评估人员必须是在本院注册的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执业医师,特别情况下也可由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具有主任助理以上职务的人员。

三、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心理状态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出院前情况评估、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等。

四、时限要求:普通住院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急诊患者1小时内完成,危重症患者立即评估;住院超过一周病员,第8日进行住院病人再次评估;手术后患者48小时内手术后评估;出院患者完成出院前评估。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1、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讨论报告制度。由科主任、护士长或指派专人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及后果,务必做到及时、准确,并及时组织讨论总结。

2、凡发生医疗差错、事故或可能是医疗差错、事故的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向科室主任报告。科室主任应及时向医务科或护理部报告。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医务部、院领导。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当事人及所在科室应主动填写差错登记表或医疗事故登记表。

3、差错事故发生后,如不及时汇报,或有意隐瞒,事后发现,要根据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4、医务科、护理部在组织调查处理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过程中,应有专人保管有关病案和资料,任何人不得涂改、伪造、隐藏、销毁、丢失,违者按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5、情况检查清楚后,由院、科向家属、单位做详细说明。任何人不得随意向其家属及单位解释。必须严格遵守保护性措施。

6、科室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医患沟通制度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构建和谐有友好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彰示现代医院管理和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必须的重要举措。它不仅能够融洽医患关系,消除患者疑惧心理与听取意见,改进工作,更是防范医患纠纷的重要方法。为此,特制定制度如下:

1、医护人员必须耐心、仔细地听取病员及家属的病情反映,并清楚掌握病员病情的一切相关因素。

2、医务人员必须及时亲切地回答并处理病员病情问题。

3、医务人员必须主动告知病员病情预后和可能发生的合并症以及重要治疗措施(含药物等)的利弊关系。

4、医务人员必须尊重病员的知情同意等就医权利并履行相应的文书手续。

5、主治医师必须掌握本组、本科及本病区病员详细情况并督导或实施与病员的每日沟通。

6、科室值班人员要清楚掌握全科病员基本情况,随时正确处置特殊情况,必要时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7、科主任必须随时清楚掌握全科危重复杂病员情况,亲自与危重、复杂病员或家属充分沟通。

8、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要充分了解病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文化、经济及民俗背景。

9、医务人员在与患者积极沟通时应注意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医德规范。

10、医务人员必须努力学习,拓宽自己的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理论知识范围,在实践中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与水平。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科室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我科的各项工作中。

2、科室按照医院统一要求,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3、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4、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5、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要加强对全体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组织其参加质量管理活动。

6、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

7、质量的检查结果与评优、奖惩及职称评聘相结合,并纳入我科评审。

质量管理督办制度

1、科室主任、护士长和质量控制人员负责科室的质量管理的督导查办工作。

2、每周一次对科室内的(不同检查内容)进行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以口头和书面形式通报具体责任人。通报须明确存在何种问题、整改要求、完成时限和复查时间等。

3、对医院形成的会议决议或其它决定的落实情况,在科室进行传达后,明确安排督导检查时间,并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

4、督导复查中对存在问题的具体人员,视整改情况、工作态度等给予结果评价。对存在严重问题且整改不到位,或不进行整改的给予责

任人科内批评或一定的经济处罚。

5、对与其它科室的工作配合或服务中发生的医疗质量问题,科室按照制度进行督查,根据整改结果给予相应处理。

6、督导查办制度的执行情况将作为评先、进修或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室内布局

室内布局合理,院内、院外新生儿分室收治;院外新生儿根据病种相对隔离,放于婴儿床上的新生儿,床与床之间应有适度间距;感染性疾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的患儿应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类疾病可同室隔离,护理人员固定、诊疗用品专用,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同时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使用隔离防护用品,落实相关的消毒隔离措施。

二、空气

1、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5-65℃,每天上、下午开窗通风各1次,每次30分钟。

2、监护室内按规定使用紫外线动态空气消毒仪,每天检查消毒仪的使用状况,定期对消毒仪进行清洁维护并进行效果评价。

3、治疗室、配奶间每天一次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次60分钟。

4、中央空调的进、出风口应定时清洗、消毒,以避免空气污染。

三、环境和物品表面

1、墙面和门窗:应保持清洁、干燥,无污迹、霉斑。

2、地面:每天1次用清水擦拭,污染时随时擦拭。

3、医疗器械:包括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等,应保持清洁无污染,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器按钮、操作面板,每天1次用75%酒精擦拭消毒。

4、床单元:新生儿暖箱、蓝光箱及小床等每天用清水擦拭一次,如有污染及时清洁,患儿因出院、转科(院)、死亡等离开以后,应及时对床单元使用500mg/L(1:100)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半小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5、新生儿使用的毛巾、衣物等,一用一换,清洗干燥以后压力蒸汽灭菌备用;床上用品,如枕套、床单、被套等,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随时更换。

6、其他用品及物体表面,包括治疗台、治疗车、操作台面等,每天清洁擦拭一次,有污染及时清洁,电话机、电脑键盘、鼠标等,定时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7、清洁用具,包括拖把、抹布等,必须分区使用,拖把应区分院内监护室、院外监护室、治疗室、配奶间、办公室、卫生间等,并有明显标记。有隔离病人时隔离室内的清洁用具应固定专用,当没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水擦洗即可;当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使用1000mg/L(1:50)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当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天至少2次。

8、每月组织科室人员彻底卫生清洁一次。

四、人员管理

新生儿科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有关得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工作制度 1、新生儿科得工作人员在院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应加强对新生儿得各项业务技术管理。 2、新生儿科得工作人员,每天查房一次,并及时处理新生儿得异常症状,做到轻症不转院。需复诊者应多次观察,需转院者由科主任确定。 3、加强检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到检查器材专用,如听诊器、体温计、测黄疸仪等。查房前后专业清洁洗手。 4、新生儿得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把心放在新生儿科,认真细心观察每一位新生儿。做到科学观察,合理医疗。 5、新生儿科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业务学习一次,讨论解决疑难病例。 新生儿科管理制度 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2、新生儿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空气循环消毒三次;每月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3、新生儿病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进行换洗,发现污渍及时更换,新生儿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4、患儿皮肤、粘膜得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体温计、浴巾等 5、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奶间用具专用,应用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汽灭菌。

6、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等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用后物品应放入专用容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得一次性纸尿布放入专用污物桶加盖密封保存处理。 7、对新生儿沐浴室内得沐浴用品,沐浴池及地面进行消毒。 8、新生儿病房暖箱,蓝光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蓝光箱应当每周更换并做好终末消毒处置。 9、对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得手,物体表面做细菌监测;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新生儿室,阴转后方可回新生儿室工作。 10新生儿病房得医务人员须更换好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鞋。非本室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新生儿室,家属应在规定时间进行探视。 11、医务人员应按要求做好手卫生,接触每一位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12、新生儿查对制度,做好新生儿腕带,床头标识,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13、观察新生儿得病情变化,并准确、及时、全面书写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4、接应做到每一位患儿书面、床头、口头交接清楚。 15、病房重要仪器设备、药品、抢救设施应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定位放置,及时补充。 16、出院时仔细做好核对工作,进行沐浴更衣后,请家属签字确认无误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91176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病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理长由具备护师及3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2、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3、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4、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5、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二、科室管理 1、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普通新生儿病室患儿如出现生病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监护者,应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3、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4、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5、100%使用腕带识别新生儿身份,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正确。 6、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医疗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

7、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8、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9、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10、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11、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2、通过有效的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3、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戴帽子,必要时戴护目镜、手套。着装不符合要去,不能随意在病房走动。 4、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监测结果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5、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体温表、听诊器、湿化瓶、雾化吸入器、吸氧装置等;吸痰管一用一更换。 (2)患儿使用后的奶头、奶瓶应统一人一用一消毒;盛放奶瓶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汇编

新生儿科有关的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工作制度 1、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在院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应加强对新生儿的各项业务技术管理。 2、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查房一次,并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做到轻症不转院。需复诊者应多次观察,需转院者由科主任确定。 3、加强检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到检查器材专用,如听诊器、体温计、测黄疸仪等。查房前后专业清洁洗手。 4、新生儿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把心放在新生儿科,认真细心观察每一位新生儿。做到科学观察,合理医疗。 5、新生儿科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业务学习一次,讨论解决疑难病例。 新生儿科管理制度 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2、新生儿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空气循环消毒三次;每月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3、新生儿病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进行换洗,发现污渍

及时更换,新生儿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4、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体温计、浴巾等 5、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奶间用具专用,应用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汽灭菌。 6、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等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用后物品应放入专用容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的一次性纸尿布放入专用污物桶加盖密封保存处理。 7、对新生儿沐浴室内的沐浴用品,沐浴池及地面进行消毒。 8、新生儿病房暖箱,蓝光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蓝光箱应当每周更换并做好终末消毒处置。 9、对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做细菌监测;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新生儿室,阴转后方可回新生儿室工作。 10、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须更换好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鞋。非本室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新生儿室,家属应在规定时间进行探视。 11、医务人员应按要求做好手卫生,接触每一位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12、新生儿查对制度,做好新生儿腕带,床头标识,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样本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有关的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工作制度 1、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在院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应加强对新生儿的各项业务技术管理。 2、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查房一次,并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做到轻症不转院。需复诊者应多次观察,需转院者由科主任确定。 3、加强检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到检查器材专用,如听诊器、体温计、测黄疸仪等。查房前后专业清洁洗手。 4、新生儿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把心放在新生儿科,认真细心观察每一位新生儿。做到科学观察,合理医疗。 5、新生儿科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业务学习一次,讨论解决疑难病例。新生儿科管理制度 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2、新生儿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空气循环消毒三次;每月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3、新生儿病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进行换洗,发现污渍及时更换,新生儿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4、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如:

雾化吸入器、面罩、体温计、浴巾等 5、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奶间用具专用,应用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汽灭菌。 6、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等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用后物品应放入专用容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的一次性纸尿布放入专用污物桶加盖密封保存处理。 7、对新生儿沐浴室内的沐浴用品,沐浴池及地面进行消毒。 8、新生儿病房暖箱,蓝光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蓝光箱应当每周更换并做好终末消毒处置。 9、对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做细菌监测;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新生儿室,阴转后方可回新生儿室工作。 10、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须更换好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鞋。非本室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新生儿室,家属应在规定时间进行探视。 11、医务人员应按要求做好手卫生,接触每一位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12、新生儿查对制度,做好新生儿腕带,床头标识,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13、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并准确、及时、全面书写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新生儿科护士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新生儿科责任护士岗位职责 1.在护士长及上级护士指导下进行工作。 2.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执行医嘱,准确、及 时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任务,防止缺陷事故发生。 3.根据科室分工,全面执行整体护理,全面落实所管新生儿的病情观察、治疗、 护理和护理文书记录工作。掌握新生儿常用护理技术及危重新生儿抢救配合技术,做好新生儿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上级护士和医生,并及时妥善处理。 4.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落实新生儿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新生儿安全。 5.贯彻执行医院母乳喂养规定,积极促进住院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和袋鼠护理工 作。 6.认真做好危重患者的抢救及各种抢救物品、药品的准备和保管工作。 7.参加护理查房和病历讨论。 8.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技术培训和专题讨论,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9.指导助理护士、实习同学和护工的工作。 10.严格遵守医德医风规范,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新生儿科责任护士工作标准 1.服从护士长及上级护士的领导。 2.各项护理任务按时完成,医嘱执行准确、及时,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各项 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按要求执行。 3.新生儿的抢救、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及时有效,异常情况观察密切,发现、 报告、处理及时。整体护理落实到位,患儿安全。 4.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落实到位,新生儿安全防护措施执行到位,患儿安全。 5.医院母乳喂养规定按要求执行,住院新生儿的母乳喂养逐步提高,袋鼠护理 工作有效推行。 6.危重患者抢救及时有效,抢救物品、药品无过期,数量充足,处于完好备用 状态。 7.护理查房和病例讨论要体现专科能力。

2017版新生儿科健全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布局流程管理 1、应设普通病室、隔离病室、沐浴间、配奶间、奶具清洗问(区)、治疗室及处置室等。各室分开设置,洁污分开,各类物品消毒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2、新生儿病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二、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凡有传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皮肤化脓性疾等暂停与新生儿接触。严格限制进入新生儿病房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须更换清洁、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诊疗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禁止未穿工作服随意进入新生儿病室。 2、探视人员管理:新生儿室不设陪护、谢绝探视。确因病情特殊需要家属进入探视者应严格按要求更衣、戴口罩、换专用鞋并洗手后方可进入。患流行性感冒或皮肤化脓性疾病者谢绝探视。 三、环境管理 1、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足月新生儿22-26℃,早产儿24-28℃),湿度保持在55%-65%。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定时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天检查消毒器的运行状况,定期对消毒器进行清洁、维护并记录。

3、桌面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每日擦拭,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洁水擦拭干净。 4、地面每天湿式清扫,保持清洁无尘。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所有墙面、角落及天花板至少每月清扫1次,保持清洁无尘。 5、新生儿室应尽可能减少物品摆放,物品的摆放按照无菌、清洁、污染有序分开。 四、手卫生管理 1、新生儿病房入口处、病室、治疗室、配奶间、沐浴间、处置室等应配置专用的洗手设施或快速手消毒剂。 2、凡进入新生儿病房及进行各种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五、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管理 1、凡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3、氧气湿化瓶、呼吸机湿化罐、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一、科室院感管理小组:组长:;陈艳:陈红艳;尹梅 小组成员:马雪兰、李美琴、张帮会、陶静怡.魏霞 二、院感管理小组职责 1、负责本科室有关院感知识的学习、检查和监测,并对存在问题,积极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意见。科室安排学习和自检每月各一次,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备查。具体工作由张荣娜医师负责,并在每个月的第一周向院感科了解新生儿科上一个月院感报告及记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漏报病例,做出纠正。 2、医院感染监测网成员(尹梅)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方面(包括空气、手、物表、无菌物品、消毒液等)的监测,对不合格的应查找原因后重做,要求每月一次,保存监测单以备查。 3、科室以卫生部文件及我院规章制度为依据,结合科室实际制定出相应的预防院内感染切实可行的科室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和院感病例处理方法 1、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成员定期组织抗感染药物应用知识学习和检查,各经治医师负责本组病人抗感染药物使用,应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根据病情按照一线、二线、三线应用抗感染药物,同时做好记录。临床医生认真执行医院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要求。每

个季度对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率进行统计,力争控制在50%以下。 2、院感病例诊断 院感管理小组成员应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每月组织学习,讨论医院感染病例,解决本科室有争议的院感病例诊断,并记录在案。各组医生应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并在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医务科。 3、院感病例报告制度:由经治医师组讨论确诊的院感病例,应填写以下表格:院内感染病例报告卡(发病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病历首页中“医院感染名称诊断”栏。 4、每月第l~2日由经治医师组二级、三级医师负责检查本组院感病报告及各项表格填写情况;工作人员更衣、洗手制度 1、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清洁工人上班必须穿工作服。 2、保持工作服、帽子整洁,并于每周一、五更换。清洁工的工作服除每周更换二次外,随脏随换。 3、接触肝炎、梅毒、严重感染与隔离患者时,需戴手套操作,操作后并泡手、洗手。 4、化验报告确诊隔离的患者,要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并将换下的衣服浸泡在84消毒液中30分钟后送洗涤。 5、工作人员上班更衣后,护理前、后必须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每月抽查作细菌培养一次。 6、医生查房检查、护士治疗护理每一个患儿后应用洁芙柔消毒凝胶

新生儿科布局与管理

新生儿科两种病菌明显污染2008年10月15日早产儿脆弱生命全凭医护人员保护 省内一位工作20多年的新生儿病房护士长坦承,在新生儿病房干工作全凭良心,因为新生儿是弱势群体,无家长陪护,全凭医护人员照顾。 进入病房有啥流程 合格新生儿病房管理流程 外人进入病房须洗手、消毒、换隔离衣 一道门 接收外来患儿,xx观察 二道门 保持室内通风,病区所有物表每日消毒 设有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室、普通病房、隔离病房,辅助科室包括配奶室、配药的治疗室、洗涤间、器械库、医生办公室和护士办公室等 消毒隔离措施 1新生儿暖箱每日擦拭消毒,更换蒸馏水 2一婴一用一灭菌,避免交叉感染 3每月医护人员做全面检查一次,有病原携带者隔离 4医护人员在检查、诊疗、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与皮肤、黏膜接触的物品,一律高压灭菌 5每周对各病室消毒一次,每月密闭熏蒸消毒 昨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医院的新生儿病房,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医院均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在省妇幼保健院,记者看到新生儿病房设有两道门,外人包括其他科室的医生进入病房都必须穿隔离服,进入第一道门,两旁的房间一个是呼吸道病房,一个是观察室,这里是感染性病房,设于正式病区之外,呼吸道病房专门收治确诊为呼吸道传染病的患儿,观察室接收门诊送来的尚未确诊的患儿,必须观察48小时后确定没有传染性疾病才能进入第二道门。 进入二门后,分别设有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室、普通病房、隔离病房,辅助科室包括配奶室、配药的治疗室、洗涤间、器械库、医生办公室和护士办公室等。 消毒隔离如何做 该院的《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规定,进入新生儿病室必须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方可进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3次,病区所有物表每日用有效氯25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擦洗消毒,抹布专用,台布一日一更换,隔离病房的一次性台布应一用一更换;室内空气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器消毒,每日4次,每次30~60分钟,每周对各病室消毒一次,每月密闭熏蒸消毒。新生儿暖箱每日擦拭消毒,更换蒸馏水,长期使用的暖箱一周更换消毒,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并有记录;除本院正常新生儿可直接入室外,其他门诊或病区转入新生儿必须按入室制度执行,明确诊断传染病按病种分室隔离,诊断不清时必须在观察室观察48小时,并进行相应检查排查无感染后入室;婴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喂药水、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一灭菌,避免交叉使用,遇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隔离技术。医护人员在检查、诊疗、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严格做到接触一儿一洗手;各种诊疗用品、器械要定期严格消毒,超过期限一律不得使用。各种导管、注射器等凡与皮肤、黏膜接触的物品,一律高压灭菌;每床备专用听诊器,每日消毒。体温计用后清洗、浸泡于75%酒精内,各种消毒液每日更换;新生儿衣物、小毛巾必须高压灭菌后使用。隔离病儿使用后的被服、衣服、小毛巾等必须用有效氯50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进行清洗和高压灭菌处理;每月做空气、物表、消毒液、工作人员手、无菌物品监测一次,发现病原携带者应立即隔离。 新生儿科护士有时一天要洗手近百次

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三基三严培训及管理制度

徐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三基三严培训及管理制度 目的:为加强医务人员的知识更新,提高技术水平,结合院《“三基”培训计划》精神,科务会讨论通过,制定新生儿内科三基三严培训及管理规定,成立新生儿内科考核管理小组。 医务人员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作风。 考核管理组组长:李振光、郝祥梅 考核管理组成员:吴宏伟、高继生、王伟、尚培薇、杨夏、刘金凤、赵英荣、祖静、贺园、孙旻、孙丹、金婷婷、陈丽丽、纵淑丽 一、管理:由考核管理组长进行管理分工,并组织会议,医疗组组员负责科内医疗培训、考核、阅卷汇总。护理组组员负责科内护理培训、考核、阅卷汇总。 二、培训内容:“三基”培训内容医疗主要包括:“三基”训练指南(东南大学出版社)、各专业的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版临床教材、《病历书写规范》、技能培训等。 护理三基主要内容包括:临床护理制度、护理技术操作、院感知识等。 三、培训的形式和对象。 形式:医疗培训形式:培训分院内培训和科内培训。院内培训主要是每月4次的业务学习,(具体遵照业务学习的相关要求),由科教科组织考核。科内“三基”培训每月1次,培训可与科内每月4次的业务学习相结合。科室在培训过程中,每年的1月份和10月份要对全科人员进行1次《病历书写规范》的培训。 护理培训形式:培训分院内培训和科内培训。院内培训主要由护理部负责,由科教科组织考核。科内“三基”培训每月1次,培训与科内每月4次的业务学习相结合。每月进行书面考核一次。每年两次院级操作考核,两次院级理论考核。 对象:医疗:高级职称人员:每年至少参加2次科内的培训(其中要参加1次《病历书写规范》的培训);中级职称人员:每季度至少要参加1次科内的培训;初级职称人员:科内的“三基”培训每次培训必须参加。所有人员每年要参加院内组织的技能培训与考核,培训重点是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具体由科教科组织实施;科内

新生儿科安全管理目标及措施

2013-2014年度新生儿/NICU安全质量目标及措施 目标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措施:1.科室有新生儿身份识别指引。 2.新生儿入院、出院盖左脚脚印,并经监护人同意后按左手拇指印确认。 3.复印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明,出院时凭有效身份证明办理新生儿出院。 4.新生儿实行双手佩戴腕带制制度,入院或在手腕带脱落时应双人查对后补戴,每班确认。 5.床头卡标明姓名、性别、年龄、ID或住院号、床号、入院时间。 6.新生儿出院落实登记制度。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措施: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 电话通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急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 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 范、完整的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目标三: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措施:1.有药物安全使用护理指引。设置NICU常用药物剂量快速参考手册,对于复杂稀释过程如氨茶碱、肝素等,设置配置流程,以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2.急救车上附有NICU急救时国际常用四种急救药物(肾上腺素/纳洛酮/碳酸氢钠/生理盐水)1kg/2kg/3kg的使用剂量,减少急救时用药错误。 3.药物标签清晰易读,对于药名相似、包装相似、读音相似的药物,分开存放并做好标识; 10%氯化钾、高浓度药物,必须单独存放,有高危标识。

4.手写医嘱中避免使用u/iu/qd/qod等英文缩写,减少误读的差错。 5.双人核查医生所开药物的浓度、剂量和用法是否正确,确保正确给药。 6.在配药室、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等设有计算器;稀释过程实施双盲法核对。 7.给药前双人核对新生儿身份。 8.超过一条给药通道时,输液泵、输液管有清晰的标识,并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如动脉通道的输液泵、输液管及三通管全部使用红色。 9.准确记录输入量。 目标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措施:1、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2、“危急值”报告应有可靠途径且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4、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 目标五: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伤、烫伤 措施:1.建立与实施新生儿保暖制度。 2.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选择合适的保暖设施,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中心体温恒定在36.5℃~37.5℃之间。 3.使用开放式红外线辐射抢救台时正确放置温度探头(床温:感应面朝上,禁止物品遮盖;肤温:感应面紧贴皮肤),温箱出入风机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热发生烧伤。 4.温箱、抢救台内放置温湿度计,加强巡视,至少每2~4小时记录箱/台温一次,及时处理故障,并定期检测。 5.早产儿使用“鸟巢”,头部戴帽子或给予覆盖物,身体覆盖塑料薄膜,减少辐射、对流散热。 6.与新生儿身体直接接触的物品预先放置在箱温37℃的温箱中预热,以减少传导散热。 7.各项操作集中进行,确保在操作过程中新生儿处于温暖的环境。 8.中心体温低于36.4℃的新生儿暂缓洗澡,及时擦干新生儿身体,更换湿的衣物、尿

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篇一: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1、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制度 2、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抢救工作制度 3、新生儿科交接班制度 4、新生儿科查对制度 5、分级护理制度 6、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7、新生儿科操作安全制度 8、新生儿科病房安全制度 9、新生儿科探视和病情咨询制度 10、无菌技术操作制度 11、危重病人交接班制度 12、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及监控措施 13、新生儿科隔离室消毒隔离制度 14、新生儿科各类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制度 15、新生儿科沐浴制度 16、配奶间消毒隔离制度

17、手卫生制度 18、新生儿科各类导管管理制度 19、专科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20、新生儿科护理奖惩制度 21、新生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等级报告制度 22、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23、各种护理安全防范制度 24、病人用药观察制度 25、护理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 26、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 27、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28、护理人员带教制度 29、紧急情况下口头医嘱与执行流程 30、执行医嘱制度与流程 31、NICU护士绩效考核制度 32、NICU护士绩效和工作评价考核评分标准 33、新生儿科护士绩效考核制度 34、新生儿科护士绩效和工作评价考核评分标准 35、新生儿科患儿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36、新生儿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37、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层级管理规范 篇二:儿科管理制度

一.各级医务人员职责 儿科主任医师(儿科主任) 1.在科室主任领导下,负责和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训和理论提高工作。 2.每周查房2-3次,亲自参加并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和诊治,特殊疑难病的会诊和死亡病例的讨论,遇到重大或特殊疑难病,负责协调相关科室共同进行处理和解决。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检查下级医师的各种医疗文件。 4.担任临床教学和研究生、进修医师、实习医师的培训工作,根据自己专业对本科主治医师、进修生、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5.每周最少出专家门诊1-2次。 6.运用国内、国外先进的医学理论和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及新业务,提高医疗质量,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参加事故差错分析会,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8.在管理病房期间,每日进行对出院病例进行最后审查,并审签出院病历。儿科副主任医师 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儿科规章制度

一.各级医务人员职责 儿科主任医师(儿科主任) 1.在科室主任领导下,负责和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训和理论提高工作。 2.每周查房2-3次,亲自参加并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和诊治,特殊疑难病的会诊和死亡病例的讨论,遇到重大或特殊疑难病,负责协调相关科室共同进行处理和解决。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检查下级医师的各种医疗文件。 4.担任临床教学和研究生、进修医师、实习医师的培训工作,根据自己专业对本科主治医师、进修生、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5.每周最少出专家门诊1-2次。 6.运用国内、国外先进的医学理论和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及新业务,提高医疗质量,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参加事故差错分析会,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8.在管理病房期间,每日进行对出院病例进行最后审查,并审签出院病历。儿科副主任医师 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儿科主治医师 1.在科主任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工作。 2.按科室要求,每日带领住院医生、进修医师、实习医师查房,具体帮助和指导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和实习医师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术及特殊诊疗技术操作。 3.掌握病区的伤病员的病情变化,对新入、疑难、危重、死亡伤病员和发生的医疗纠纷、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请示报告。 4.经常检查本科的医疗护理质量,督促医师、护士认真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严防事故差错。 5.检查和指导下级医生的病历书写,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伤病员出院、转科、审签出院病历,特殊检查申请单,贵重和毒、麻药品的处方。 6.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值班、门诊、会诊、出诊等工作。 7.担任临床教学、指导研究生、进修医师、实习医师临床工作,定期组织进修医生、实习医师,结合病例进行专科基本理论知识学习。 8.组织本组住院医生、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学习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9.经常督促检查本科病房内外的清洁卫生,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管理工作。 儿科住院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和主治医师领导下,协助科主任做好科内各项业务和日常医疗行政管理工作。 2.儿科住院总医生实行二十四小时负责制,直接传达科室主院医师、进修医师和实习医师的学习及医疗工作,带头执行并检查督促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3.负责组织和参加科内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抢救和治疗工作。带领下级医师做好下午、晚间查房和巡视工作。主治医师不在时代理主治医师工作,检查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和实习医师病例及医疗文件。 4.每日晨安排和调整病区床位,向门诊挂号处通知空余床位数,每日登记全科出入院患儿人数,督促一线医生报疫卡,每月统计全科出入院患儿人数及各种指标并向科主任汇报。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建立《新生儿探视制度》、《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臵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2、新生儿病室应当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3、新生儿病室要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 4、新生儿科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受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5、新生儿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 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5.1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5.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5.3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5.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5.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5.6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5.7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要进行终末消毒。 6、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建立消毒清洁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 7、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8、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9、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实施手卫生。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10、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院感科2011年4月28日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打印版

新生儿科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二、新生儿科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三、防止新生儿被盗制度 四、防止新生儿坠床制度 五、防止新生儿抱错制度 六、防止新生儿烫伤制度 七、防止新生儿导管滑脱管理制度 八、防止新生儿压疮管理制度 九、新生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十、新生儿科输血管理制度 十一、新生儿科高危物品及药品管理制度 十二、新生儿科西地兰使用管理规范 十三、新生儿科护理人员质量安全教育制度 十四、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十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演练计划 新生儿科监护室 2020年2月修订

(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制和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护理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落实各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建立各类培训考核制度手册。 (三)严格遵守护理查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四)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护士要及时巡视病区,对高危儿应加强巡视,确保患儿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六)加强病区药品管理,执行药品管理制度。毒、麻药品应置专柜上锁,专人管理,有基数,有接班记录,使用有登记;急救设施和药品、贵重仪器有专人管理,处于备用状态。 (七)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加强易燃、易爆、易损物品的管理及对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进行安全教育。经常检查电源、水源、防火设施,及时维修,保证安全运用。不得私自对病区的设施乱拆或改建。

(一)毒麻药品管理制度: 1、专人负责,专柜存放并加锁。 2、每班交接,清点并记录。护士长每周检查1次并签字。遵照医嘱使用后,由医师开麻醉处方,取药补齐。 3、每周检查毒麻药品有无变质、沉淀、变色或过期等情况,不合格者及时更换。 4、毒麻药品不得随意外借,一般只供本病区病人使用,医务人员不得处方自用。 (二)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1、口服药、注射剂、毒麻药品、外用药品,应分别分类放置,避免发生意外。 2、各类药品瓶签与药品相符,帐物相符。 3、各类静脉注射液体,收发药液时,必须做到先检查药液的生产日期、批号、有无过期、瓶体有无裂纹,液体内有无絮状物,软包装液体要检查有无漏液、漏气,包体有无损坏等方可使用。 4、液体管理: (1)使用大液体时,严格把好“四关”,做到“六查”。 四关:搬液体进治疗室的检查关,摆药前的检查关,配液体前的检查关,上挂输液架前的检查关。 六查:查瓶口有无松动,查标签是否清楚,查药液有无混浊、变质、絮状物,查生产日期和有效期,查瓶子、软包装有无裂痕及漏液,治疗室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2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一、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根据《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当新生儿病室出现此类事件时,医院应紧急启动此预案。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1、感染控制管理科接报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应迅速报告主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 2、在主管院长指挥下,经医务科、护理部、感染控制管理科联合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后,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3、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管理法》有关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应采取以下感染控制措施 (1)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医务科、感染控制管理科开展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予以保证,使感染控制有序、高效率的开展,将受感染人群缩小到最低范围。 (2)新生儿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落实感染控制措施。 (3)检验科负责各种病原学的检测。 (4)感染控制管理科进行流行病调查步骤 A:证实为医院感染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 B: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隔离病人,积极治疗。对科室的用物、场地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必要时,暂时关闭病房,停止接受新病人。 C:积极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测。D: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做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认真填写调查表格。 E: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在科室的分布、人群分布、时间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因素,结合实验室结果和所采取控制感染措施的效果综合作出正确的判断。 F:根据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写总结报告,制定防范措 二、工作人员更衣、洗手制度 1、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清洁工人上班必须穿工作服。 2、保持工作服、帽子整洁,并于每周一、五更换。清洁工的工作服除每周更换二次外,随脏随换。 3、接触肝炎、梅毒、严重感染与隔离患者时,需戴手套操作,操作后并泡手、洗手。 4、化验报告确诊隔离的患者,要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并将换下的衣服浸泡在84消毒液中30分钟后送洗涤。 5、工作人员上班更衣后,护理前、后必须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每月抽查作细菌培养一次。 6、医生查房检查、护士治疗护理每一个患儿后应用洁芙柔消毒凝胶擦手,或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 7、严禁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区。 三、NICU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入NICU前应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 2、诊治、护理前后要用肥皂水及流动水洗手,或用洁芙柔消毒凝胶搽手或1:100爱尔施泡手(5000ml 用1片)。 3、桌面、远红外辐射台、护理车等暴露的物体表面,每日用1:40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片湿擦一次。 4、地面每日用84或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片(1000 ml用1片)消毒液湿拖两次。

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篇一: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1、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制度 2、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抢救工作制度 3、新生儿科交接班制度 4、新生儿科查对制度 5、分级护理制度 6、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7、新生儿科操作安全制度 8、新生儿科病房安全制度 9、新生儿科探视和病情咨询制度 10、无菌技术操作制度 11、危重病人交接班制度 12、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及监控措施 13、新生儿科隔离室消毒隔离制度14、新生儿科各类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制度 15、新生儿科沐浴制度 16、配奶间消毒隔离制度 1 17、手卫生制度 18、新生儿科各类导管管理制度 19、专科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20、新生儿科护理奖惩制度 21、新生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等级报告制度 22、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23、各种护理安全防范制度 24、病人用药观察制度 25、护理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 26、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 27、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28、护理人员带教制度

29、紧急情况下口头医嘱与执行流程 30、执行医嘱制度与流程 31、 NICU护士绩效考核制度 32、 NICU护士绩效和工作评价考核评分标准 33、新生儿科护士绩效考核制度 34、新生儿科护士绩效和工作评价考核评分标准 35、新生儿科患儿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36、新生儿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37、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层级管理规范篇二:儿科管理制度 2 一(各级医务人员职责 儿科主任医师(儿科主任) 1(在科室主任领导下,负责和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训和理论提高工作。 2(每周查房2-3次,亲自参加并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和诊治,特殊疑难病的会诊和死亡病例的讨论,遇到重大或特殊疑难病,负责协调相关科室共同进行处理和解决。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检查下级医师的各种医疗文件。 4(担任临床教学和研究生、进修医师、实习医师的培训工作,根据自己专业对本科主治医师、进修生、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5(每周最少出专家门诊1-2次。 6(运用国内、国外先进的医学理论和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及新业务,提高医疗质量,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参加事故差错分析会,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有关的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工作制度 1、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在院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应加强对新生儿的各项业务技术管理。 2、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查房一次,并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做到轻症不转院。需复诊者应多次观察,需转院者由科主任确 ^定。 3、加强检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到检查器材专用,如听诊器、体温计、测黄疸仪等。查房前后专业清洁洗手。 4、新生儿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把心放在新生儿科,认真细心观察每一位新生儿。做到科学观察,合理医疗。 5、新生儿科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业务学习一次,讨论解决疑难病例。新生儿科管理制度

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2、新生儿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 C,相对湿度为55-65% ;保持空气清 新,每日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空气循环消毒三次;每月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3、新生儿病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进行换洗,发现污渍及时更换,新生儿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4、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如: 雾化吸入器、面罩、体温计、浴巾等 5、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奶间用具专用,应用煮沸消毒或高压 蒸汽灭菌。 6、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等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用后物品应放入专用容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的一次性纸尿布放入专用污物桶加盖密封保存处理。 7、对新生儿沐浴室内的沐浴用品,沐浴池及地面进行消毒。 8、新生儿病房暖箱,蓝光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 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蓝光箱应当每周更换并做好终末消毒处置。 9、对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做细菌监测;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新生儿室,阴转后方可回新生儿室工作。 10、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须更换好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鞋。非本室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新生儿室,家属应在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