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

柳江县流山中学覃海霞

一、教材分析

《五四爱国运动》是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的重点课。本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它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的中国命运。本课的重点是五四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难点是五四精神的理解及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爆发的时间、地点、领导、口号、主力和结果;认识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理解五四精神的实质。

能力目标:

通过对五四运动背景、经过、影响等的讲述和分析,培养学生把握历史线索、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思维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情感目标:

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歌曲、视频片段,展示历史图片及相关史料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探究法:采用以探究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程度不一的问题,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开展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3、情景设置法:五四运动的时代离现在比较远,学生难以想象。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让学生置身其中,引起共鸣。

四、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中国梦》。给学生介绍课前播放的歌曲并展示其中的歌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国家博物馆时,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而这首歌曲中唱出的“文明梦”、“和谐梦”和“这就是你的梦,这就是我的梦,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时代梦想。很多歌曲都唱出了不同时期的时代要求,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班级共青团员起立随音乐同唱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设计意图:以激昂雄壮的歌曲导入新课,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因势利导引入要学习的课题:五四爱国运动。

(二)新课讲授

1、探源五四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巴黎和会的视频。教师设问:中国参加了巴黎和会吗?以什么身份参加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哪些合理要求?结果怎么样?中国是当时的战胜国,为什么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呢?中国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再结合课文中的文字介绍就不难理解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了引发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教师再通过层层剥笋式的设问,引导学生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更深层次的了解,

2、解读五四

活动一:

首先多媒体打出五四运动前一阶段有关学生活动的四幅图片,让学生边观察边看书。

学生任务:假如你就是当时生活在中国的一名外国记者,请你就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作一个客观公正的现场报道。

学生讲述完毕,老师再设问,“在这篇报道里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既了解了五四运动第一阶段的基本史实,同时让学生穿越历史时空,变换角色,一下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他们分析和利用材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活动二:

仔细观察大屏幕中《北京学生街头演讲》的画面,假如你就是当中那个拿着扩音器喊口号的那位青年学生,那么你可能会喊出什么样的口号呢?然后要他(她)带领全班同学喊出五四运动的口号,重温历史,感受五四青年的爱国情怀,为下文学习五四运动的性质铺垫好基础。

活动三:

大屏幕提供画面,请学生以讲解员身份来概述五四运动在1919年6月后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最后结果怎么样?让学生逐步了解五四运动第二阶段的基本史实,培养他们概述历史史实的能力。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五四运动新阶段的特点,即运动主力和运动中心的变化。并通过大屏幕显示五四运动前后两个阶段的知识对比表格,引导学生完成对整个五四运动基础知识的归纳。

设问“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有哪些?”让学生明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运动的主力是其根本原因,为下一环节的学习作铺垫。教师就五四运动中“拒绝和约签字”这一胜利总结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惟有这次中国代表面对列强的淫威掷地有声的说出了“不!”,渲染当时的爱国激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贯穿于整个五四运动的爱国情怀。

3、感悟五四

首先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以培养学生的归纳知识的能力。接着教师提问: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青年学生喊出的哪一句口号能体现五四运动的这一性质?

利用幻灯片展示出自于《毛泽东选集》的一段话,并由此引出了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比较表格,通过两次运动斗争对象、领导阶级、指导思想、斗争精神的对比,让学生明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引文中“新姿态”的具体含义,明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其中最重要的新特点。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问:“什么是五四精神?”。

展示《江泽民在北大100周年纪念会的讲话》中的一段材料,学生从中概括出五四精神的内涵:“爱国、民主、科学、进步”。

思考探究: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理性爱国?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结合个人、学校、社会等生活实际,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将爱国行动落到实处。

(四)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完整板书,以引导学生理清本课脉络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五)板书设计: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一、探源五四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二、解读五四

第一阶段: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遭镇压

第二阶段:6月3日上海工人“三罢”初步胜利

三、感悟五四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进步

(六)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D.日本侵占中国山东

2、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B.“还我青岛”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主要是因为()

A.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斗争取得初步胜利D.促使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1)材料中的“大会”是什么会议?

(2)材料中的“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的当天,国内发生了什么事情?

(3)国内发生的这次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4)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创设历史情境,设置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学生想象力,帮助学生探究问题、主动获取、运用知识,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理解了五四精神和党诞生的意义。

2、在课堂上我坚持论从史出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对史实进行梳理和分析,以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论从史出及史论结合的能力。

3但是本节课仍存在一些问题,活动虽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但是仍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又如本课内容较多,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