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走进计算机 教案

第一课 走进计算机 教案
第一课 走进计算机 教案

第一课走进计算机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基本组件及其作用。

2、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人类,介绍计算机的各部分组成及其功能,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

2、通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交流、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内部主要硬件功能。

(二)教学难点:

了解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对CPU有基本的了解。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比较基础,但是也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软硬件知识,以及大致工作原理,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为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五、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小学四五年级的学习,对计算机的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还不太了解。本文通过情景教学法,揭示计算机的各部分组成,学生必来对计算机的有极大的兴趣。

六、教学策略分析: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网络这一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猜两个谜语:方方正正两个盒,小老鼠在旁边卧每天摸摸又点点,比尔盖茨乐呵呵不会说话会计算;不会想来却有脑;少了电源就睡觉(电脑)。一线希望(微机)。学生思考回答。

2、电脑就是我们的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有笔记本、台式电脑。这节课老师就以我们机房的台式电脑为例带着同学们认识了解一下计算机。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二)师生讨论、讲授新知

1、人是通过手摸、耳朵听、眼睛看这种方式来输入信息的,那什么设备可以充当计算机的手、耳朵和眼睛呢?学生思考回答。

2、老师出示键盘、鼠标器、话筒和扫描仪图片。计算机可以用键盘来写,用话筒来听,用扫描仪来看,用鼠标器来选。这些设备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输入设备,人们用它来把信息传入计算机。

3、人获取到信息后,交给什么去处理的呢?学生回答:大脑。眼睛、耳朵等器官将获取到信息交给大脑去思考。

4、计算机也有具备像人的大脑这样功能的设备。老师出示CPU图片。它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名称是CPU,它的作用就像人的大脑,它是计算机的运算控制中心。

5、人的大脑把信息处理完以后通过什么来表达的呢?学生回答:嘴巴说出来的。

6、除了通过嘴说出答案,我们还可以通过手写、脸、肢体来表情达意。那计算机可以通过什么来说、来写、来表情达意呢?大家一起来看这样一组图片,老师出示:显示器、打印机、音箱。计算机通过音箱把信息“说”出来,通过打印机把信息“写”出来,通过显示器把信息呈现出来。人们就把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叫做计算机的输出设备,通过它来把计算机处理过的信息传出来。

7、人的大脑除了会计算,还有记忆的功能,但是计算机的“大脑”中央处理器可以没有记忆的功能。它只负责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那么需要处理的信息和处理好的结果放在哪呢?这就需要用到另外一种设备,我们来看。老师出示内存条、硬盘、光盘、U盘等设备图片。这些什么设备都是可以用来存储计算机的信息的。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存储器。计算机的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内存储器简称内存,一般是指内存条。外存储器简称外存,常见的有软盘、光盘、硬盘、U盘等。

8、为了便于记忆老师将计算机进行了类比。请同学们观看下表。

CPU犹如人的大脑,起运算和控制作用。

主板它是计算机的血管和神经,有了它和CPU才能控制其他硬件

显卡相当于人的眼球,图像的形成由它完成

声卡它是计算机的声带,计算机能发出声音全靠它

内存条计算机的临时仓库,它是计算机的内存储器

硬盘犹如一个大仓库,它是计算机的外存储器,用于储存程序和数据

显示器相当于人的脸,大脑处理后的信息往往通过人的脸表现出来,它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音箱是计算机的嘴,计算机由它发出声音,同样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键盘鼠标各种操作和命令由它输入计算机,它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打印机相当于我们使用的笔,也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两者缺一不可。刚才老师介绍的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设备就是硬件。而软件是指在硬件系统上运行的各类程序、数据及有关文档的总称。它好像人大脑中的思想、知识和学问,这是计算机的灵魂。软件通常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软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软件是由懂计算机语言的程序设计员设计出来的。一台计算机是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的,软件按作用不同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例:windows98 就是一种系统软件,wps2000就是一种应用软件。

设计意图:情境教学、对比教学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巩固练习:

(1)选择填空:软件硬件

小神游在利用画图(软件)画画。将计算机上文章打印出来的打印机是(硬件)。工程师利用制图(软件)设计机械零件,将设计的机械零件图输出到纸上的设备是(硬件)。

(2)请每个同学打开教师机上的“拼拼凑凑”软件组装出一台计算机。

4、扩展思考:

(1)对于现在的计算机你还想加上什么设备?做什么用?你想让计算机帮你做些什么?(2)想象一下将来的计算机也许是什么样的?

五、教学反思

计算机基础教案第一节

计算机基础教案 第一课、计算机概述 (一)目的要求对计算机的历史和计算机的基本设置有所了解 (二)教材分析 重点:计算机的历史、分类、系统组成 难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三)教学过程 一、电子计算机的概念: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自动高速而精确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具有内部存储能力,由程序来控制其操作过程的现代化电子装置。 二、电子计算机的外形(提问) 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三、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态电子计算机,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称为“埃尼阿克” 四、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A、第一带电子计算机主要电子元件是电子管,体积庞大,耗电量大,运算速度低,昂贵,仅用于军事研究和科学计算。 B、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主要电子元件是晶体管,体积变小,成本降低运用范围逐步扩大。 C、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主要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体积、消耗、价格迅速减少或降低,开始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D、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主要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体积进一步缩小,性能进一步提高,普及到普通家庭。 五、计算机的应用 A、科学计算例如:气象预报、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导弹的监测 B、数据处理例如:高考招生中考生录取与统计工作,铁路、飞机客票的预定系统,银行系统的业务管理 C、过程检测与控制 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例如:用CAI 演示化学反应

E、人工智能例如:代替人类到危险的环境中去工作 F、计算机通信例如:Internet 发email G、多媒体的应用例如:计算机具备电视机、游戏机、传真机、电话机和VCD的综合功能 六、计算机的分类 A、按其内部逻辑结构进行分类 B、按计算机的性能和作用进行分类 七、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硬件:指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装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包括主机和外部设备。 主要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其中存储器又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A、中央处理器(CPU)它由中央处理器和控制器组成,了解其中的一些概念如:主频、时钟主频、内部缓存、外部缓存等 B、存储器存储器是电子计算机的“记忆”装置,用于存放各种原始的输入数据,经过初加工的中间数据、处理完成的结果数据及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 弄清楚存储容量的单位 1、内存储器 2、外存储器 C、输入设备 D、输出设备 软件:指计算机运行所需的各种程序及有关资料。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A、系统软件是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的软件,一般分为: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软件工具 B、应用软件是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专门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一般由用户编写或外购 八、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师演示) 一、学会开启计算机 二、学会关闭计算机 学生复习题 1、计算机主要元件发展经理了几代几种变化? 2、计算机系统包括哪些部分?计算机硬件系统又包括哪些部分?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走进计算机》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走进计算机》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瑞安莘塍六小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计算机》,拿到课题,我在想,这节课有什么,我要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完会觉得有价值。接下来我将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望得到在座老师的多多指导。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堂课讲的是什么?《走进计算机》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它是六年级的开篇之作,介绍了计算机硬件方面的一些知识和计算机的工作流程。那么,对于我所合作的小学生而言,是不是可以跳过这些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呢?答案是“NO”,因为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技术上的 Enjoy,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学习,那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成果和应用,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继学生各种软件学习之后,本节课的理论学习就开启了他们对计算机综合认识的大门,它不仅是知识链上的一个转折点,更是在整个计算机学习中起到了一个脊梁骨的重要作用。 面对如此重要的教学内容,我又要和一群怎样的学生合作呢?六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性格上开始叛逆,不喜欢听老师长篇大论的讲授,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他们在接

触了两年的软件学习后,初遇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这时候,寻求创造性的叛逆与力求稳定性的枯燥开始碰撞,又会造就怎样的课堂,它将值得我们去期待! (一)教学目标 在这样的期待下,我唯一可以确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争取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功能。 2.了解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及各设备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掌握计算机基本的工作流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计算机的强大能力,体验自主探索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我虽然取得上述工作成果,但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毋庸置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计算机内部主要硬件的功能。 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知汉字的形态美,激发学生喜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接受,而

走进计算机世界说课稿

《走进计算机世界》说课稿 大阳镇影壁山小学:陈守家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走进计算机世界》是小学信息技术课本第一册第二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学习计算机最基本的知识点,从认识计算机的硬件入手,然后讲解如何开机与关机,让学生对计算机世界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和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求知识,通过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来巩固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信息处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互帮互助的团体精神。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认知目标 认识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学会开、关机步骤,掌握开、关机的方法;认识桌面、图标、任务栏、开始菜单、鼠标;学会移动、单击鼠标。 现代的教育应该脱离以往的用知识灌输学生,然后让学生在知识的吸收过程培养情感的模式。而要用情感目标引发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吸收知识,因此我将情感目标排在了第一位。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世界对于对于这些小学生而言或许是陌生的,这就使得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以及基本操作成为了本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学生高速有效的摄取信息的技能作为难点,小学阶段的学生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时段,也是学生协作学习的新起点,因此在自主学习方面还很有欠缺;而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猜想、实践来突破这个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走进计算机世界,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掌握基本操作。因此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并采用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学手段。即: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上机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总结。 五、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计算机基础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期授课计划教师:

一、组织教学 点名,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 二、复习旧课 这是同学们学习计算机的第一门课程,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以前对计算机的了解学习情况,让同学们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介绍本门课程的内容及学习安排,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新的面貌投入到新的课程中开始学习。 三、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可简单介绍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3.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存储能力强 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具有自动执行程序的能力 (二)计算机的典型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的辅助功能(CAI、CAD、CAM) 5.计算机网络 6.人工智能 四、巩固新课: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教案首页

一、组织教学 点名,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 二、复习旧课 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 三、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系统结构(五大部件) 1.计算器:计算机中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2、控制器:用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自动、连续执行各条指令 3.存储器:用来保存各类程序和数据信息 4.输入设备:用于从外界将数据、命令输入到计算机的内存供计算机处理 5.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信息,转换成处界能够识别和使用的数字、文字等信息。(二)计算机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原理 (三)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字长:计算机运算部件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2.速度 3.存储系统容量 存储容量以字节为单位,1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位组成 位(Bit)字节(Byte)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提问:1MB容量能存储多少汉字? 4.可靠性 5.可维护性 6.性能价格比 (四)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 1.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中央处理器(CPU) 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面大部件,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2)存储器 1)内存储器 RAM:随机存储器 ROM:只计存储器 2)外存储器:磁盘、光盘、磁带等 (3)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等 (4)输出设备 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 液晶显示器(LCD) 打印机 (5)总线:指系统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

第一章 走进计算机世界

〖课题〗第一课 〖教学内容〗第一章走进计算机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复习巩固初中阶段所学内容,让学生系统的接触信息和信息处理技术基础,并了解作为信息处理机的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2、了解Dos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变化过程,比较学习它们的优缺点; 3、熟练的启动和退出Windows,并掌握键盘和鼠标的具体操作方法。 能力目标:了解信息基础相关知识、掌握并能熟练应用Windows 98的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1、分析以前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边学边忘、不会就算了、上机房课吃零食的现象),提出新学期信息技术学习的要求; 2、通过计算机的发展及构成的介绍,举例说明它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 信息与信息处理及计算机的组成结构; 2、 键盘和鼠标的操作; 3、 操作系统的发展及Windows98 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计算机软硬件组成; 2、键盘和鼠标的正确操作方法; 3、操作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启动和退出。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法 举例法 探究式教学法 学法:来自不同学校的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回顾和整理旧的计算机知识,构建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培养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和爱好,扎实的打好学习这们课的基础。

〖教学过程〗 复习 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划分层次, 便于今后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 导入 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学校, 因为信息技术课的教材不够统一,同学们现在的基础也就有所不同,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教材和这学期的学习目标…… 新授 一、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问题设计:1、你认为什么是信息,信息对你又用处吗? 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二、信息与信息处理 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通过物质载体所发生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可交换的内容。信息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实物的属性。 2、计算机处理信息:是指利用计算机及其它辅助方式,将人们在科 学、生产和经济活动中获得的大量信息,按照不同的要求,及时地进行记录、整理、计算、统计和分析,加工成符合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 (教师举例,学生思考教师用计算机管理学生成绩、图书馆用计算机管理图书、银行用计算机管理账目) 三、计算机基本结构简介 (具体内容略) 说明:计算机要想正常运行,不仅要有硬件来支撑,还要有适当的软件支持。 四、键盘 是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输入设备之一。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区:主

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走进计算机》教学设计

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走进计算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展示、探讨分析,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组成,并了解其基本功能。 2.通过讨论和交流,了解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激发对计算机硬件的研究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与了解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及其功能。 难点:了解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教学准备: 提供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展示实物,如拆解的主机,重点是展示中央处理器、存储设备和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家里都有计算机吗?有多少同学家里有台式计算机的? 2.我们电脑房里上课用的电脑就是台式计算机,大家有没有关注过主机箱内部的结构?有谁打开过主机箱,了解其内部结构的?、 3.你知道主机箱内部有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计算机主机内部都有些什么。 二、学习计算机主机硬件组成 (一)、中央处理器 1.老师展示CPU硬件。同学们看,这个就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叫什么名称? 2.介绍中央处理器,(PPT图片与文字展示。) 3.展示主机箱内部结构。 老师卸下CPU风扇,展示给学生生看CPU,并介绍CPU元件高度集成,工

作时发热较多,所以用铝质散热片加风扇。 (二)、存储设备 1.刚才同学们讲到了内存和硬盘,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两个硬件,各派什么用常,是怎么工作的。 (展示内存和硬盘图片) 大家看,内存和硬盘在这个部位(主机箱实物展示) 2.介绍工作原理: 硬盘就像农村存放粮食的仓库,数据和文件放里面是永久的。当电脑关机断电后,下次打开还是存在的。 内存就像仓库前的晒谷场,存放是临时的。比如我们打开D盘存放的一个图片文件进行处理,这个图片就被临时存放在内存中运行。就像仓库里的粮拿到晒谷场上。 硬盘的容量很大,现在家用的一般是500个G或1000个G(称1T)。500G 的硬盘可以放1000部电影,或50万张照片。 3.介绍移动存储设备。 出示U盘和SD卡。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三)、输入和输出设备 1.同学们看,计算机工作,除了主机,还有其他一些设备,这些是什么? 是的,这三个设备,我们可以给它们归归类,叫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投影出示: 计算机通过输入设备获取外部的指令与数据等信息。 计算机通过输出设备将内部存储的或是经过加工整理的信息输出供人们看、听或使用。 三、课堂小结 1. 投影出示课本练习题。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学习完成填空。 老师提示:只有4个格子,你想,根据课文中的学习,分哪四类? 2.教师延伸:其实计算机内部还有控制器和运算器,这些设备集成在CPU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一、教学时数: 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能说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作用; 能说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名称及各自的功能,了解主机 内部基本构成,理解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 能画出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图,并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技能:能熟练开启和关闭计算机; 掌握鼠标单击、双击、指向、拖动这四种操作的动作要领。 情感: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培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了解,能认识到计算机用途广泛,是存储、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工具。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系统认识,也不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对于计算机充满好奇心理,具有强烈学习愿望。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基础课,部分学生接触过计算机,对它的外部结构不再陌 生,但对它的内部结构同学生们都很好奇,让学生们带着这种神秘感 来学习本节课,且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下面的学习打基 础。 五、教学媒体设计:

在现有的多媒体网络机房里上课,教师除了使用多媒体广播系统之 外,还给学生提供课前制作的幻灯片,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1) 学生通过幻灯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步骤。 (2) 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演示操作步骤,对于不习惯动手的同学给 予适当的帮助,以解决问题。 (3) 提供给学生自我评价和接受他人评价的平台,这样,学生可以在进 行自我评价的同时进行反思。 六、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用类比法讲解本课,将所要学的新知识与 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类比,学生将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 自己所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以便能够很好地理解新知识。在 鼠标操作上运用了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法,相互教学法等。七、教学分析: 鉴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组织形式上应 做到轻松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创设任务增加学生的 动手实践,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总结讲解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消除学生对于计算机的陌生和神秘感,鼓励学生之间的相 互帮助与合作。具体思路如下: 复习,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工具性本质; 展示幻灯片,学生观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讲解计算机的 硬件组成; 学生动手体验开机,探索纸牌游戏的玩法,练习鼠标操作; 结合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讲解计算机系统结构,软硬件的关系等; 学习正确关机。 八、教学过程:

计算机基础笔记()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课 一、正确开机:先打开显示器的电源,后打开主机电源。 二、正确关机:先关闭主机电源,后关闭显示器电源。从“开始”菜单选择“关闭系统”然后单击“关闭 计算机”。 三、正确的姿势 1、身体应保持笔直,稍偏于键盘右方。 2、应将全身重量置于椅子上,坐椅要旋转到便于手指操作的高度,两脚平放。 3、两肘轻轻帖于腋边,以调节到人能保持正确的击键姿势为好。 4、输入原稿,先将键盘右移5厘米,再将原稿紧靠键盘左侧放置,以便阅读。 四、正确的键入指法 1、基准键及其手指的对应关系 ①、基准键位,位于键盘的第2行,共有8个字键(ASDFJKL;)。 ②、基准键之外的字键,都不属于基准键。 2、字键的击法 ①、手腕要平直,手臂要保持静止,全部动作仅限于手指部分(击键者上身的其它部位不得接触 工作台或键盘)。 ②、手指要保持弯曲,稍微拱起,指尖后的第一关节微成弧形,分别轻轻地放在字键的中央。 ③、输入时,手抬起,只有要击键的手指才可伸出击键。击毕立即缩回,不可停留在已击的键上。 ④、输入过程中,要用相同的节拍轻轻地击字键,不可用力过猛。 3.空格的击法 右手从基准键上迅速垂直上抬,大姆指横着向下一击空格键并立即回归。 五、计算机:又称电脑,是一种能自动、高速、精确地进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六、计算机的发展 1、春秋时期就有竹筹计数的“筹算法” 2、唐朝末年创造算盘。 3、南宋算盘歌决。 4、1642年,法国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计算机。 5、1654年出现计算尺。 6、1887年制成手摇计算机、电子机械计算机和电子模拟计算机。 7、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取名为ENIAC, (Electrom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埃尼克。共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重量超过30吨,占地面积167平方米,每小时耗电量140千瓦,计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 第二课 一、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 1、采用电子管元件,体积庞大,耗电量高,可靠性差,维护困难。 2、计算机速度慢,一般为每秒钟1千次到1万次运算。 3、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1、采用晶体管元件,体积大大缩小,可靠性增强,寿命延长。 2、计算机速度加快,达到每秒几万次到几十万次运算。 3、计算机应用领域扩大,除科学计算外,还用于数据处理和实时过程控制。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69年) 1、采用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元件,体积进一步缩小,可靠性更强,寿命更长。 2、计算速度加快,每秒可达到几百万次运算。

《走进计算机世界》课堂实录#(精选.)

《走进计算机世界》课堂实录 《走进计算机世界》课堂实录 课堂纪实: 一、问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把课堂从电脑室搬到了多媒体教室,大家猜猜我们将要学习什么样的内容呢? 生猜想回答 师:今天啊,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关于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计算机的世界。(出示课题)。 二、认识新知 (一)计算机外部硬件组成 首先呢,老师要考考大家(出示问题):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叫做(),()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大家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在视频中找出问题的答案(播放视频)。 生边观看视频边思考问题。 师:看完视频,我们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作答: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叫做(埃尼亚克),(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师:同学们还能从视频中得到关于埃尼亚克的其他信息吗? 生1:埃尼亚克占地 170平方米,重30吨。 生2:埃尼亚克计算机炮弹发射的速度只要3秒钟。 师:同学们观看的真仔细。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知道埃尼亚克是一个这样的庞然大物,而

且计算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老师觉得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应该是我们机房里使用的个人电脑了,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埃尼亚克,那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看到,或是使用过其他类型的电脑呢? 生回答:笔记本电脑,IPAD…… 师:实际上,根据计算机的体积,我们将计算机分为了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PPT出示各种类型计算机)。我们刚才说的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IPAD都属于微型计算机。我们来作一个简单的认识。巨型计算机是所有计算机中体积最大,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通常应用于大范围的科学活动中,像石油探测,天气预报等;大型计算机因其良好的性能,通常用于一些银行、高校中;小型计算机的体积相对较小,但运算速度也相当不错,广泛运用于于一些企业的自动化控制上;微型计算机因其良好的性能广泛的应用于我们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 不管是埃尼亚克,或是我们刚才看到的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万变不离其宗。以我们最常见的个人电脑为例,有谁能来说一说,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该包括哪些部分呢? 生思考,回答。 (二)主机探秘 师: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不仅应该包括主机,显示器这些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部件,我们称之为硬件系统,还应该包括用来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程序和命令,我们称为软件系统。硬件就像是人的身体,软件就像是人的思想,当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有思想能动的人。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一道题(PPT出示问题),这上面有一些图片,里面既有硬件,也有软件。请同学们帮他们归类好,并说出这些部件的名字。 生思考回答。 师:同学们完成的非常好。那么在这么多的硬件设备当中,我们又将它们分为了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那么什么是输入设备呢?输入设备是指向计算机输入指令的设备,输出设备是指将计算机处理好的结果输出到外部的设备。下面依然请同学们来解决一个问题(PPT出示),这里依然是一些图片,但都是一些硬件,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请同学们通过连线的方式,将它们分类好,并说出这些部件的名称。 生思考,一名学生到教师机操作,其余同学共同参与。 师:这位同学完成的非常好。那么从埃尼亚克问世至今,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经历了几样的发展与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老师为你们带来的自学材料,通过自己阅读来了解。老师提个小小的要求,根据问题在文中圈划。

第一单元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课资料

第一单元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课计算机系统 一、概念 1.指令和程序的概念 指令是指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指示和命令,一条指令使用一个二进制的数来表示,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操作码和地址码。前面是操作码部分,后面是操作数部分,操作码指明该指令要完成的操作,如:加、减、乘、除等。操作数是指参加运算的数或者数所在的单元地址。一台计算机的所有指令的集合,称为该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指令系统反映了计算机的基本功能,不同型号的计算机其指令系统也不相同。指令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几大类指令。 (1)数据传送类指令。 (2)运算类指令包括算术运算指令和逻辑运算指令。 (3)程序控制类指令主要用于控制程序的流向。 (4)输入/输出类指令简称I/O指令,这类指令用于主机与外设备之间交换信息。 使用者根据解决某一问题的步骤,选用一条条指令进行有序的排列。计算机执行了这一指令序列,便可完成预定的任务。这一指令序列就称为程序。程序就是一系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指令,执行程序的过程就是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2.程序设计语言(Programming Language) 当我们要用计算机解决一个问题而又没有现成的软件时,我们就必须用一种计算机和我们自己都能明白的语言与计算机进行交流,这种语言就称为程序设计语言或计算机语言。与人类语言一样,计算机语言也是由一些满足特殊规则的符号组成,这些符号按照语法被依次联结成命令或语句,再由它们构成程序。一般来讲,若一个程序是由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语句构成,则称为高级语言程序。如:Visual Basic、C++源程序等。 3.程序设计(Programming) 将一个实际问题编写成计算机程序,并最终得到解决的活动称为程序设计。也就是说程序设计是指设计、编制、调试程序的方法和过程。编写程序的人叫做程序员。 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于数据库定义、数据查询、数据维护、数据库运行控制的一种管理软件。它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任何对数据库的操作都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下进行的,应用程序只有通过DBMS才能和数据库进行交流。 二、课文 计算机系统及微型计算机硬件简介 一般来讲,构成计算机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部件称为计算机的硬件。这主要有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打印机、扫描仪等。但是仅这些硬件,我们还不能够实现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还必须配有必要的软件计算机才能正常工作。这种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称为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基础基础

第一课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趋势;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授课过程 一、发展简史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名字叫“埃尼阿克”(ENIAC) 二、发展趋势 1、巨型化 2、微型化 3、网络化 4、多媒体化 三、信息 我们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四、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一般来说,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顺序是:信息的输入→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输出。 在计算机内部的信息均可采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简称ASCII码,共有128个字符。

冯.诺依曼计算机有五个基本部分,即输入设备、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和输出设备 五、计算机系统简介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1、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的硬件主要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五大部分组成 (1) 输入设备:常用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光标,话筒等 (2)输出设备:常用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打印机可分为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3)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内存)和外存储器(外存) 最小存储单位为字节(BYTE),1K=1024字节,1M=1024K 目前电脑的内存容量为几十兆到几百兆之间 内存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外存储器有软盘(1.44M),硬盘(3.2G),光盘(650M)等 (4)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PU) 2、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有: (1)操作系统(DOS,XENIX,UNIX,WINDOWS) (2)数据库管理系统(FOXBASE,FOXPRO等) (3)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的翻译程序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教学课例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教学课例(三等奖) 一、教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能说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作用; 能说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名称及各自的功能,了解主机 内部基本构成,理解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 能画出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图,并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技能:能熟练开启和关闭计算机; 掌握鼠标单击、双击、指向、拖动这四种操作的动作要领。 情感: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培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了解,能认识到计算机用途广泛,是存储、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工具。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系统认识,也不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对于计算机充满好奇心理,具有强烈学习愿望。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基础课,部分学生接触过计算机,对它的外部结构不再陌 生,但对它的内部结构同学生们都很好奇,让学生们带着这种神秘感 来学习本节课,且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下面的学习打基 础。 五、教学媒体设计: 在现有的多媒体网络机房里上课,教师除了使用多媒体广播系统之 外,还给学生提供课前制作的幻灯片,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通过幻灯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步骤。 (2)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演示操作步骤,对于不习惯动手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帮助,以解决问题。 (3)提供给学生自我评价和接受他人评价的平台,这样,学生可以在进行自我评价的同时进行反思。 六、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用类比法讲解本课,将所要学的新知识与 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类比,学生将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 自己所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以便能够很好地理解新知识。在 鼠标操作上运用了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法,相互教学法等。七、教学分析: 鉴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组织形式上应 做到轻松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创设任务增加学生的 动手实践,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总结讲解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消除学生对于计算机的陌生和神秘感,鼓励学生之间的相 互帮助与合作。具体思路如下: 复习,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工具性本质; 展示幻灯片,学生观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讲解计算机的 硬件组成; 学生动手体验开机,探索纸牌游戏的玩法,练习鼠标操作; 结合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讲解计算机系统结构,软硬件的关系等; 学习正确关机。 八、教学过程: 1、复习,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使用纸和笔能帮助我们进行哪些信息活动? 2.电话能够为我们的信息活动提供哪些服务? 3.使用了录音磁带和影碟之后,我们可以享受到哪些便 利?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引入计算机,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的工具本质及 其在收集、处理及传递信息方面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放映幻灯片,认识计算机 我们已经知道计算机是当今最重要的信息处理工具。利用它,我 们可以收集、加工、存储和传递各种信息。首先通过幻灯片,让 学生们感受一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然后让大家观察我们现代的 计算机,看看它是哪几部分构成,谁能说说他们都有什么作用? 学生观察,自由发言。

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走进计算机》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走进计算 机》教学设计 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 1 课《走进计算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展示、探讨分析,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组成,并了解其基本功能。 2.通过讨论和交流,了解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激发对计算机硬件的研究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与了解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及其功能。 难点: 了解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教学准备: 提供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展示实物,如拆解的主机,重点是展示中央处理器、存储设备和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家里都有计算机吗?有多少同学家里有台式计算机的? 2.我们电脑房里上课用的电脑就是台式计算机,大家有没有关注过主机箱内部的结构?有谁打开过主机箱,了 1 / 3

解其内部结构的?、 3.你知道主机箱内部有些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计算机主机内部都有些什么。 二、学习计算机主机硬件组成(一)、中央处理器 1.老师展示 CPU 硬件。 同学们看,这个就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叫什么名称? 2.介绍中央处理器,(PPT 图片与文字展示。 ) 3.展示主机箱内部结构。 老师卸下 CPU 风扇,展示给学生生看 CPU,并介绍 CPU 元件高度集成,工作时发热较多,所以用铝质散热片加风扇。 (二)、存储设备 1.刚才同学们讲到了内存和硬盘,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两个硬件,各派什么用常,是怎么工作的。 (展示内存和硬盘图片)大家看,内存和硬盘在这个部位(主机箱实物展示) 2.介绍工作原理: 硬盘就像农村存放粮食的仓库,数据和文件放里面是永久的。 当电脑关机断电后,下次打开还是存在的。 内存就像仓库前的晒谷场,存放是临时的。 比如我们打开 D 盘存放的一个图片文件进行处理,这个图片就被临时存放在内存中运行。 就像仓库里的粮拿到晒谷场上。 硬盘的容量很大,现在家用的一般是 500 个 G 或 1000 个 G (称 1T)。 500G的硬盘可以放 1000 部电影,或 50 万张照片。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教学案例 桦甸九中唐锋芹 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构建开放式课堂,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学生与教师,课程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展了空间满足学生多样的课堂需求。教学评价的教学案例是这样要求的。一、教学目标:知识:能说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作用; 能说出微 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名称及各自的功能,了解主机内部基本构成,理 解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能画出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图,并说明硬件和软件 的关系。 技能:能熟练开启和关闭计算机; 掌握鼠标单击、双击、指向、拖动这四种操作的动作要领。情感: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培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了解,能认识到计算机用途广泛,是存储、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工具。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系统认识,也不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对于计算机充满好奇心理,具有强烈学习愿望。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基础课,部分学生接触过计算机,对它的外部结构不再陌生,但对它的内部结构同学生们都很好奇,让学生们带着这种神秘感来学习本节课,且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下面的学习打基础。 五、教学媒体设计:

在现有的多媒体网络机房里上课,教师除了使用多媒体广播系统之外,还给学生提供课前制作的幻灯片,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通过幻灯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步骤。 (2)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演示操作步骤,对于不习惯动手的同学给予适当的 帮助,以解决问题。 (3)提供给学生自我评价和接受他人评价的平台,这样,学生可以在进行自我评价的同时进行反思。 六、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用类比法讲解本课,将所要学的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类比,学生将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以便能够很好地理解新知识。在鼠标操作上运用了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法,相互教学法等。 七、教学分析: 鉴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组织形式上应做到轻松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创设任务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总结讲解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于计算机的陌生和神秘感,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与合作。具体思路如下: 复习,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工具性本质; 展示幻灯片,学生观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学生动手体验开机,探索纸牌游戏的玩法,练习鼠标操作;结合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讲解计算机系统结构,软硬件的关系等; 学习正确关机。 八、教学过程: 1、复习,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使用纸和笔能帮助我们进行哪些信息活动,

《走进计算机》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瑞安莘塍六小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计算机》,拿到课题,我在想,这节课有什么,我要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完会觉得有价值。接下来我将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望得到在座老师的多多指导。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堂课讲的是什么?《走进计算机》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它是六年级的开篇之作,介绍了计算机硬件方面的一些知识和计算机的工作流程。那么,对于我所合作的小学生而言,是不是可以跳过这些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呢?答案是“NO”,因为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技术上的Enjoy,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学习,那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成果和应用,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继学生各种软件学习之后,本节课的理论学习就开启了他们对计算机综合认识的大门,它不仅是知识链上的一个转折点,更是在整个计算机学习中起到了一个脊梁骨的重要作用。 面对如此重要的教学内容,我又要和一群怎样的学生合作呢?六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性格上开始叛逆,不喜欢听老师长篇大论的讲授,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他们在接触了两年的软件学习后,初遇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这时候,寻求创造性的叛逆与力求稳定性的枯燥开始碰撞,又会造就怎样的课堂,它将值得我们去期待! (一)教学目标 在这样的期待下,我唯一可以确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争取达到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功能。 2.了解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及各设备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掌握计算机基本的工作流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计算机的强大能力,体验自主探索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毋庸置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计算机内部主要硬件的功能。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接受,而难于理解抽象的知识,所以我将“计算机的工作流程”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又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支持学生?我将“创设情境法”和“任务驱动法”作为课堂的中心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支持者的作用,所以,我提倡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去获得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过程 那么,怎样的课堂设计,才能让学生在乐中学,化枯燥为愉悦。我将围绕一个“趣”字来展开,以闻趣、探趣、悟趣、疑趣的方式逐步推进课堂教学,以此来分散教学重难点,支持学生主动愉悦地去获得知识。 基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性,我将结合学生的对卡通人物的喜爱,将每种硬件的特性融入卡通形象,成为各个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以此来导入一个“瞧,这英雄一家子!”为主题的故事情境。课前将学生分为8人一组,每组分到“CPU、风扇、内存、硬盘、主板”一组计算机硬件(cpu被风扇虚盖,不同颜色的内存条,标签贴纸,提前摆放在桌上)。 1)闻趣 课堂伊始,以图片自我介绍的形式,呈现这一家子的成员性格特征和能力,除了培养学生慢慢进入课堂的情绪,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引起兴趣,唤起探究欲。 比如,我是迷糊小妹,我喜欢打扮,我的记忆力很不错,但是因为我很迷糊,记住的时间很短暂,但是我很努力喔!不过不怕,我有一个精明能干的姐姐,她记忆力超群,过目不

第一课 计算机神奇的好帮手

第一课计算机神奇的好帮手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的组成;渗透德育思想,让学生产生对电脑的兴趣,掌握电脑知识为大家服务。 2、认识计算机的各部分名称,认识鼠标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开机和关机; 4、掌握鼠标的单击和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计算机在生产、生活和学习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了解计算机的各部分名称,从而加深对计算机的认识; 此教学的难点是学会鼠标的移动和单击动作,尤其是指针的准确定位,这对后继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准备:大屏幕投影仪或多媒体教学网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这是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课,常识性的知识点居多,因此怎么样把这些知识点更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接受和掌握非常重要,这里选用了逐步走进计算机这样一个任务把这些知识点串在了一起。首先站在一个比较远比较高的一个视角来看计算机,了解它的应用;然后慢慢地靠近它,了解它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接着走到它的跟前把它打开;然后握起鼠标去操纵它,最后关机让它休息。让学生在逐步走近计算机的同时,认识计算机,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借助图片,影像资料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组成。 1、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在生产、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的引入大幅度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它的应用主要包括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检测与监控、辅助设计与辅助教学以及人工智能等几个方面,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中没有对这些应用进行归纳,而是以具体图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计算机的这些应用,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看到过的或听到过的其他应用。 2、计算机的组成: 我们习惯于把计算机分成五大部分,即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但这是一些非常抽象的概念,小学生难以理解,所以从外观上把计算机分成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和音箱等几个部分,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每一部分的具体作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主要拆开,让学生看一看主机内部的构造情况,从而揭开计算机的神密面纱。 3、鼠标的认识、握法及其移动、单击操作 鼠标是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很多时候人们是通过鼠标实现与计算机的对话的,因些学会鼠标的正确使用显得尤为重要。鼠标一般有两个键,即左键和右键,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让学生学会鼠标的正确握法。 许多学生是第一次用鼠标,手往往会比较紧张,移动鼠标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把鼠标提起离开操作台面、移动幅度过大造成指针难以准确定位到目标位置,单击鼠标时可能会按住左键以后长时间不释放。要避免这些问题,教师要多演示,并引导学生多练习,比如可以下载一些免费的鼠标练习软件,把练习过程融合到游戏的过程中,既可以保证学生较好地掌握技能,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当然,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软件的选择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