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 R3-成本管理功能详解

SAP R3功能详解-管理会计

第一部分间接费用管理

1SAP R/3 系统中的财会子系统

财会子系统概况

1.1.1企业结构的变化

企业经营管理的全球化和多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企业结构的变化,并且使业务流程日益复杂。这种趋势推动了产品和业务流程的革新和对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所有这些都要求以更短的反应时间来进行更多的协调与控制工作。有时效性的决策必须基于不断地提供的实时的信息。

SAP R/3 系统提供包括所有领域的业务处理流程的集成的解决方案。

1.1.2管理手段

由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金库三个模块组成的财会子系统是整个解决方案中重要的部分。通过财会子系统内不同的模块之间的联系和与其他应用模块如后勤和人力资源模块的集成, SAP R/3 的财会子系统就成为公司所有部门的管理工具。与后勤供应链中从采购到销售的数据接口能够优化经营管理业务流程,而包括与客户、供应商以及金融机构的策略性业务伙伴在内的功能则更进一步强化了 SAP 的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1.1.3决策的基础

除了提供财会数据,财会子系统必须首先为公司的战略决策处理经营数据。对经营状况的计划、控制和监测功能都已经加入到文档和管理功能中。

SAP R/3 系统的财会子系不受公司规模的局限。小到一个销售代理办事处,大到一个跨国集团公司均可以应用其功能。该系统同时也能适应不同行业和国家的需要。

预先设定的系统可以直接用于不同的行业,例如特别设置的会计科目表等

1.1.4国际性的应用系统

对于跨国公司, R/3 系统提供了可塑性很强的可应用于不同国家的功能。 R/3 系统能够

满足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在多语种、多币种以及那些在税收政策、报表和支付方式方面的特殊需求。运用 SAP R/3 系统可以构筑一个能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子公司进行法定会计合并的会计系统。

1.1.5主要功能模块

SAP R/3 财会子系统向您提供一整套强有力的应用模块。

财务会计 (FI):由总分类帐、应收帐款和应付帐款、固定资产、法定合并以及特殊统计会计功能组成;

金库模块(TR):由现金管理、金库管理和基金管理组成;

管理会计(CO):由一般费用成本核算、生产成本核算和获利能力分析组成;

以上模块提供了处理经营管理业务的基本功能,并且满足了基于决策需求的报表功能。SAP R/3 系统还针对您的业务提供了一些集成的、强有力的附加功能。

投资管理(IM):该模块允许用户在整个公司范围内对资产投资项目作计划,并且对每一项具体的投资进行控制。

业务计划与控制(EC):包括管理合并和利润中心会计核算。

2管理会计中的组织结构

在集成化的R/3系统中,内部会计和外部会计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在管理会计的组织结构和财务会计的组织结构之间显然也有关系。

2.1财务会计中的组织单位

2.1.1会计科目表

会计科目表是会计定义的一个结构计划,用于记录价值和价值流,以便有序地列出科目。会计科目表由财务会计和成本及收入要素会计共同使用。会计科目表中的项目可以同时是财务会计中的费用/收入科目和成本及收入要素会计中的费用/收入要素。

2.1.2公司代码

公司代码是法定会计中最小的组织单位,处理全面的财务会计。包括记录所有必须记帐的事项,以及为各个合法的科目结算创建全部审计线索,如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2.1.3业务部门

业务部门是集团公司内部按业务区分的组织结构,如业务范围、利润中心或地区集团等。在业务部门层次可以生成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业务部门是外部会计的一个组织单位,它相应于一个单独的业务范围,或者企业中的经营部门,输入财务会计中的凭证可以分配给它。

2.1.4功能范围

职能部门按销售管理会计的要求将营业成本划分成若干职能,如像管理、销售、市场动作、生产、或研究开发。

2.2管理会计核算中的组织单位与对象

在R/3系统中,成本及收入要素会计是由同一个成本控制范围来处理的。根据企业的要求,可将一个或多个公司代码分配给这个成本控制范围。分配几个公司代码是有意义的,例如,在使用集中化管理会计核算的大集团公司中就是如此。

在与管理会计有关的科目设置的情况下,用户不但要指出成本或收入要素,还要指出成本是在何处产生的,或者为何产生。

由于这个原因,或为了将成本分配给收入部门,就引入了若干科目设置对象:成本中心、定单、工程业项目、成本对象、等等。价值被复制入成本及收入要素中的各个对象,它们相当于财务会计中的科目。

2.2.1成本控制范围

成本控制范围是大企业集团中的一个组织单位,对它可以进行完整的全面的管理会计。一个成本控制范围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公司代码,如果需要,它们可以使用不同货币。相

关的公司代码必须全都使用同一个会计科目表。

所有内部分配事务都只涉及同一成本控制范围中的对象。

2.2.2成本要素

成本要素是会计科目表中的一些科目,在一个成本控制范围中用于记录生产要素中的有关费用。

2.2.3收入要素

收入要素是会计科目表中的一些科目,在一个成本控制范围中用于记录经营活动的总量。

2.2.4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代表一种面向管理的(即用于内部控制的)企业部门。将销售管理会计核算或期间会计核算出的收入转给利润中心。

2.2.5投资中心

通过显示有限的资产,一个利润中心可以扩大成一个投资中心。投资中心在SAP系统中表现为带有相应标记的利润中心。根据这个标记,即可分配固定资产或流动资产的不同项目。

2.2.6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成本控制范围内的组织单位,它代表成本发生的部门。可以按不同的观点来实行划分,如按功能分、或按责任分。

建立成本中心是为了能有差别地将直接成本分配给销售业务(成本计算功能),和能对企业中产生的成本作有差别的控制(成本控制功能) 。

2.2.7作业类型

作业类型即将成本中心内的业务按成本分配的观点加以分类。价值被指定一个作业价格,这个价格是从市场的观点计算的。

一个成本中心分配给一个或几个作业类型,也可以不分配。成本规划、成本控制、和

成本分配等功能是在成本中心/作业类型的层次上,或在成本中心的层次上执行业的。实际成本的输入则是在成本中心的层次上进行。

2.2.8定单

定单指成本控制范围中的一项简单任务。它支持面向作业的成本规划、监测、和分配、以下的定单类型是按它们的业务目的来区分的:

估算费用(CO)

一般费用定单(CO)

投资定单(CO)

收入定单(CO)

维修定单(PM)

生产定单(PP)

装配定单(PP)

运行计划标题(PP)

业务流程定单

2.2.9生产项目

项目描述复杂的、结构性的任务。它用来控制和监测日程、资源、生产能力、成本、收入,并找出可行性。

工作分解结构(WBS)反映了项目的层次结构。 WBS 要素是工作分解结构的单一结构元素。它们描述一个具体任务,或者一个还可以进一步分解的子任务。

WBS 元素可以赋给一个科目,而项目则不能。

2.2.10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是生产中的作业单位,成本可按其来源分配给这些单位。

成本对象是预核算、实时核算、及最终核算的主要对象。除了不同的“成本对象”实体之外,在 SAP 系统中还可以集成后勤模块中的下列项目用作成本对象:

采购定单

物料

生产定单、装配定单、运行计划标题、业务流程定单、网络

销售定单、工作分解结构要素

2.2.11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将企业内跨成本中心的程序结合起来。使用业务流程就能够以面向业务的方式构建这种程序。

2.2.12经营领域

经营领域表示大集团公司的一个部分,往往根据企业的市场来定义。对于那些可以用特征来分类的部分,如产品范围、客户组、国别和销售渠道等,可以比较成本和收入。因此这些部分被称作获利能力段。几个成本控制范围可以分配给一个获利能力段。

2.2.13获利能力段

获利能力段是获利能力分析中科目指定的术语。对于一个获利能力段,可以比较成本和收入。获利能力段由若干特征值的结合来定义。

它可以作为 R/3 系统中已有的特性和术语(例如客户、产品、销售部门)来使用,由用户自定义(例如,定单大小等级)。

2.2.14对象分类

对象分类将 CO 中的对象分配给共同的成本控制范围。

一般费用管理(例如成本中心)

生产成本管理(例如成本要素)

投资管理(例如投资定单)

销售管理(例如获利能力段)

虽然某些对象类型一般是赋给一个分类。(例如成本中心可赋给一般成本管理)。但对于其它对象如定单和工程业项目,分配则是在相应的主记录中进行。

3一般费用管理

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是不直接赋给成本对象的各种成本。间接费用分为实际一般成本和人为的一般费用。虽然人为的一般费用原则上说可以分配给成本对象,但由于输入困难一般并不这样做。

近年来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急剧上升。结果,在间接费用部门工作的人员所占比例也从 50 年代的 25-30%上升到 1984 年的 50%以上。这不但影响到间接费用开支较高的服务行业,而且也影响到制造业。在美国作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机械工程业和电子工业,间接费用的比例达到了 80%。在制造业企业,间接费用比例的升高通常是由于业务结构变化,这种变化一般会导致成本结构的偏移。例如,增加使用自动化技术导致于按比例的间接费用,而这是以可直接分配的生产成本作为代价的。类似地,制造深度的减少,可使成本移向间接费用部门,因为发生了大量采购业务。

3.1 一般费用管理

一般费用管理的任务就是计划、分配、控制、和监控间接费用。

计划间接费用允许定义标准,这些标准使得对内部作业的成本控制和分配得以进行。

所有间接费用都归集到发生业务活动的成本中心中。许多凭证都能用于记录附加费用。利用这些凭证,间接费用可以归集到其来源。

在会计期间末,所有分配都已完成之后,计划成本(目标成本)经过用开工率调整,同相应的实际成本加以比较。目标与实际之间的差值可以由其产生的原因来分析,以便今后管理会计中继续加以控制。

在这本小册子中,一般费用是按下列的方法来构造的:

3.2成本和收入要素会计

成本和收入要素会计表示了成本和收入。其定义基于费用的支出成本和机会成本。作为成本要素会计的一部分,它也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对帐。

3.3成本中心会计

有了成本中心会计就能够决定,在企业中哪一种成本发生在什么地方。成本被分配给企业中成本可受到影响的那些部门。

3.4内部作业分配

在间接费用部门,按来源进行分配特别困难。有一个对这个任务很适宜的工具就是内部作业分配,其中,由成本中心产生的作业被用作成本的参考数额。

3.5一般费用定单和项目

一般费用定单可用来计划、监控以及分析实际任务的费用,如准备一个展览会的费用。此外,有了一般费用定单,就有可能详细得多地控制成本中心。

3.6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

不同于面向责任和功能的成本中心会计,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为涉及几个成本中心的作业提供了一个基于作业的和跨功能的视角。

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在另一本小册子中说明。

3.7管理会计方法

R/3 的管理会计模块可以描述所有共同的管理会计核算业务。不同的业务流程并不一定要按它们的纯粹形式来实施。根据企业各部门的要求,有可能在单一管理会计系统中并行地实施不同的业务流程。

系统根据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提供了所有计划和分配成本的功能,用户通过选择不同的计划类型和功能,决定在企业的每个部门中使用哪一种业务流程。

3.7.1业务导航器

SAP 提供一系列实施工具,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完成 R/3 项目的实施。这些工具之一是R/3 参考模型,它包含以图形说明 SAP R/3 系统各应用组成部分业务活动的范围和 R/3 系统所支持的业务流程。 R/3 的参考模型可以用业务导航器来显示成组成部分图或者业务流程图。

在一般费用管理模块,业务流程图用实例表明,下列经常用的成本会计程序如何转换到R/3 系统中。

分摊程序

分摊程序表现在总体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操作的计划与实际核算。并不将成本分解成固定的和按比例的组成部分,间接费用则用分摊程序按一定的标识符“分配”给成本接受方或者产品。

一般附加费计算

一般附加费计算实际上与分摊程序,即总体成本核算基础上的计划与实际管理会计相似,在此情况下同样不将成本分解为固定的和按比例的组成部分。只决定劳动成本,即使用成本中心计划中规定的计划小时生产率,用以估价作业的数量结构。其余间接费用则越过一般费用计算而转到成本接收人或产品。

静态标准成本核算

与上述两种业务流程不同,静态标准成本核算开始就将成本中心结构分为分配基础或作业类型和作业分配。在此情况下成本也不分解为固定的和按比例的的组成部分,计算的作业价格作业计划转入计算评估作业的数量结构。

用生产成本核算计算出的产品成本可用于分析获利能力,以便在全面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评估已销售的产品的成本

基于边际成本的灵活的标准成本核算

与静态标准成本估计不同,这个程序开始就将成本分解为固定的和按比例的组成部分。用作业价格计算得到的计划作业价格从工作计划转入成本评估中,有分析的成本计划和由它计算出的按比例成本改进了基于边际的决策,例如在需要确定短期产品价格价格下限时的情况时。同时,成本对象控制则在全成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决定产成品的成本。

用产品成本核算算出的产成品的成本可以用于获利能力分析,以便在边际成本核算或全面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评估已售出的产品。此外,将成本划分成固定的和按比例的组成部分首次使得实际的分摊边际要可以获利能力分析的边际成本核算中看出来。

用这样的方式,业务导航器表现了管理会计的方法如何被移植到 R/3 系统中。

4成本要素会计

成本要素会计一般理解为管理会计的一部分,其中,特定结算期内发生的成本被记录和分类。因此,管理会计较少地基于会计,而是较多地基于有组织的记录。

在一个集成的会计系统,如 R/3 中的这种系统中,绝大多数成本并不需要专门记录,因为有关数据可以从其他模块获得,如物料、销售等模块的业务,能通过特殊的科目指定,自动地将有关数据传送到成本核算模块中,甚至不需要通过总分类帐模块的记录。

记录的任务可以局限在费用成本和机会成本这一部分,例如说,资产折旧金额可以从资产管理模块中复制,然而承包商支付这一部分的成本核算则必须出现在管理会计之中。此外, R/3 系统的管理会计还有一个任务,即指出哪些成本是产生于企业的哪些部门,以及产生了何种成本流动。这里,所有类型的科目指定对象(如成本中心、任务、工程项目、等等)都能显示。

在跨公司代码或跨业务部门的管理会计的情况下,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流动会导致需要在内部和外部会计系统之间进行对帐,这种对帐要求也是成本要素会计的任务。

4.1成本要素计划

建立成本要素是为了要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记录、划分、和分配企业的各种运行费用。初级成本要素是核算那些发生在管理会计之外的要素,而估算成本要素则仅仅与成本核算有关。

4.1.1初级成本要素

为了按期间审计完整的管理会计,在管理会计中除财务会计的记帐数据之外,一般还需将初级成本要素包括进去。 R/3 的管理会计模块提供多种方法来计算估算成本。其目的在于在成本核算基础上记录一个期间内的总经营费用,并且在需要时将它们和来自财务会计的运行费用对帐,并且加以分配。

4.1.2次级成本要素

成本要素计划也包含次级成本要素。在 SAP 的管理会计模块中它们只能在管理会计中创建和管理。它们用于描述内部的价值流动,例如内部作业分配、一般费用计算、以及

结算业务流程等情况。

4.1.3主数据

下列各项在成本要素主数据中说明:

成本要素类型。成本要素类型决定它是初级还是次级的成本要素,或者是收入要素。

该成本要素的名称和说明

对以于初级成本要素,科目指定对象可以用为缺损值存储。

是否管理数量以便用成本要素记帐。

在 R/3 的管理会计模块中,成本要素主数据可随时间变化。有效日期内可对主数据作某些特定的变更,如关闭或创建一个成本要素等。所有输入均被记录下来。

4.2成本要素的分类

成本要素类型决定了对于某个成本要素,何种分配方法是有效的。以下列出某些成本要素类型作为例子:

成本要素

估算成本要素

收入成本要素

销售扣除额

外部定单结算的成本要素

内部定单结算的成本要素

分摊成本要素

内部作业分配的成本要素

4.3成本要素组

为了评估、计划、和分配的目的,有必要将成本要素合并成组,例如工资、津贴等等。一个成本要素组可以包含任意数目的成本要素。按不同的目的再把成本要素组作不同的组合就能产生成本要素的层次结构。

单个的成本要素可以并入不同的层次,层次的范围和分类可按要求决定。每一层次又可

包含任意数量的子层次,例如,除了基于成本要素的层次之外,还可以按面向对象(人工成本等划分)或面向功能(采购等)的不同准则来分组。

4.4为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会计中的数据记帐

4.4.1实时处理

在集成的 R/3 系统中,所记录的同管理会计有关的数据都立即转入管理会计模块,这就确保了对成本的实时控制。

已产生的成本从其它模块转入管理会计,并被记帐到管理会计中的科目指定对象。

在传送处理中,记帐数据被检查,并加上定义的附加特性。

4.5检查和特性偏差

4.5.1参考检验

每次对管理会计中的科目指定对象记帐时,都会启动参考检验。这不仅检查对象是否存在,同时还会锁定输入。

4.5.2有效性检验

除了参考检查,还可以将某些检查指定为有效的用户可以定义检查的逻辑规则,这些规则可涉科目指定时 R/3 系统已知的所有数据。此外用户也可以设置检查结果是产生警告还是错误信息。

4.5.3系统数据来源

实际值可以从以下模块的结算数据中得到,并传送到 CO 模块中:

财务会计(FI)

物料管理(MM)

销售和分销(SD)

资产管理(AM)

人力资源(HR)

4.5.4辅助科目指定

管理会计模块从财务会计中收到它的基本数据和总分类的科目记帐。同时,记帐凭证中的

科目指定条款被扩大到不同的辅助科目指定。例如,科目可赋给创建的成本中心,或赋给一个任务。如果一下指定了多个目标科目指定,则管理会计模块就使用检查规则来确保,只有一个影响到成本的对象被记帐,其余的则作统计管理。

除了初级成本之外,也能够记录相关的条目性质(数量、时间、单位等)。

即使用外部会计系统,所有记帐业务流程同它们的初级成本要素一起都能通过 SAP 数据接口传送到管理会计模块中。

结果是一个数据组包含了行项目层次上与管理会计有关的所有信息。用这种方式,数据就可以独立保存,而与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的归档期间无关。在保存的期间内,管理会计模块中的信息系统可以获取 FI 模块中的原始凭证。

4.6估算成本计算

财务会计记录一个期间内实际发生的费用,而管理会计则是面向期间内与来源有关的业务费用审计线索。为了达到这两个目标,成本要素应作如下的区分:

在财务会计中和在管理会计中均相同的记帐数据

在财务会计中与管理会计不同的业务费用,也就是说,在管理会计中记帐是按不同的期间、或不同的数量或评估比率来进行的。

相应费用未在财务会计中记帐的成本

后两种成本要素就是估算成本。这些成本必须是应计的,这样,与成本核算相对应的生产要素消耗才能考虑成一种计划和控制的手段,而与商业及税务法规无关。

必须在管理会计中有时限的费用的典型例子就是员工的福利成本,如圣诞节奖金,为了防止成本在管理会计中随时间波动,圣诞节奖金可以分摊到全年各期间。

估算成本计算可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

估算成本作为一个再发生条目记帐到财务会计,然后再转到管理会计,在这种情况下,估算成本的计算在财务会计中而不是在管理会计中处理的。

估算成本在管理会计中用记帐于其中的成本计算。为此目的可用以下步骤:

藉助附加费来计算估算成本

用计划分配=实际分配来计算估算成本

藉助目标分配=实际来计算估算成本

如果使用在管理会计中计算估算成本的步骤,那么,为了要在财务会计中看到这些估算成本计算的记帐,财务会计中的记帐必须重新记帐。

4.6.1成本要素的百分比方法

任意多个成本要素都可以结合到一个追溯因子(TracingFactor)中,由这个追溯因子可以算出一个总的百分比值。这个计算的结果可以在应计的成本要素之下看到。

例如:

工资单上的一项附加费可以在一个成本要素下看到,该成本要素用于分配称为“预估假期/圣诞节红利”的估算成本。

也可以有多层次的附加费计算,这就是说,追溯因子可以将分配估算成本的成本要素也包含进去。

4.6.2计划=实际的步骤

保险分摊是不适于用附加费步骤的一个例子。但是,它们可以用计划 = 实际的步骤来计提。分配估算成本的成本要素的计划成本被用于实际折旧。

4.6.3目标=实际的步骤

目标=实际的步骤适用于计算与用途相关的成本。按此步骤计算估算成本的一个例子就是对资产的在管理会计领域的折旧处理。在这种情况下,适于该用途的成本中心计划估算成本被转换成实际成本,按此种步骤计算估算成本的一个例子则是资产折旧的管理会计折旧。

估算成本可以与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中实际费用的形式、范围、及时间均无关。

4.6.4估算成本计算的对象

管理会计应与财务会计保持一致,就是说,在余额中不应出现在财务会计中看不到的成本。因此,对于每一个借项,例如成本中心计算估算成本的借项,都应将一个估算成本计算对象记入贷方,这个对象就是专为这种用途而设的。

当费用实际发生时(例如,与时间有关的估算成本计算中的圣诞节红利支出),它就作为一个借项记帐流入选定的估算成本计算对象中。

有些是用户职责,譬如说到了年末,要通过分摊或重新记帐之类方法,将结果分析对象的余额转入获利能力分析,或将它们在成本中心会计加以分配。

价格差异

实际成本金额并不总是由成本中心经理负责。它们一定程度上受到价格变化的影响,而价格变化在成本计划时是未知的。 R/3 系统的管理会计应用程序可以为每一种记帐步骤计算价格变动的影响,并能将它作为凭证中的一个“受影响的”项目来加以管理。在财务会计中记帐的价格差异的计算,是以成本要素以及已记帐实际值的百分比为基础。

在信息系统中,成本要素层次上的价格差异可用实际成本的项目列表来看到。

对帐分类帐

在集成会计系统中,来自外部和内部会计系统的数据应能容易地总览和对帐。可影响到企业资主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管理会计内价值流动必须送入财务会计中。为了有效地满足这些要求,对帐分类帐中的管理会计数据被压缩和评估。如果有的分配跨越了公司代码、功能部门、或业务部门的边界,这些都可以被登记下来,它们可以自动地在那里被指定科目。为此所需的功能全在对帐分类帐中。

对帐分类帐有以下用途:

它用来作为管理会计与总分类帐会计之间按科目对帐的汇总检查

它用来作为总分类帐会计中结清项的数据库。这保证了总分类帐会计中的价值流跨越公司代码和功能报表的边界。

从总分类帐会计损益科目的观点看,它是到达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指引和导言。

5成本中心会计核算

成本中心会计核算帮助用户确定在企业的何处将生成何种成本,并将成本分配给产生该成

本的部门。此类型的记录和分配不仅能够进行成本控制,它也能作为其他管理会计核算部门(例如成本对象控制)作准备。

5.1成本中心

5.1.1创建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管理会计核算中可独立核算和有科目指定的组织单位。他们按其代表的职责部门这种方式构造。这意味着某人将对在该部门内产生的成本负责。

5.1.2主记录

在R/3系统中,管理会计核算发生在一个成本控制范围内。每个成本中心都属于一个成本控制范围。

为了保证法定会计核算和内部会计核算的一致性,每个成本中心也属于一个公司代码。对于其他分析核算的要求,也可以将成本中心分配给业务部门和利润中心。此外,将计划、实际结算及信息系统的管理会计信息存储到成本中心。此类管理会计信息有如下功能:计划和记帐的一般功能

承诺的管理

计划成本、实际成本、承诺及统计销售收入

时间相关的主记录特性可以更改。这意味着一个成本中心可以在从一个会计年度到下一个会计年度内更改其公司代码。所有主记录的更改均被记录。

5.1.3实施

R/3 系统支持成本中心会计核算的模块化实施。例如,可以利用成本中心功能执行成本中心的一个原始输入,而不必采用管理会计核算。如果已然实施了财务会计,那么可对成本中心进行辅助科目配置。此时,系统仅进行核查。如果管理会计核算在晚些时候实施,那么也可对已经运行的成本中心记帐进行重记帐。

5.1.4成本中心组

R/3 系统中利用成本中心组来对企业的各部门划分。

为此依据用户的要求,综合了决策、职责和控制范围,系统设立了成本中心的层次结

构。成本中心构成了该层次结构中的最低层次。最高层次的组包括所有的成本中心并由此代表整个企业。此外,可以创建任意数目的组。例如,可以根据管理或职能构建。成本中心组允许对必要的职责范围进行的评估。他们也支持计划和内部分配。

5.2实际成本的记录和分配

5.2.1实时业务处理

实时处理能确定在当前期间内(通常为每个月)发生在成本中心的成本并随时为R/3系统中的其他模块(生产成本核算、获利能力分析等等)提供必要的数据。

可以对已传送的实际成本进行进一步的分配。在期间内发生的与作业相关分配和发生在期终之间是有区别的。

5.2.1.1期间内分配

下列是作业相关的分配:

内部成本的直接分配(参见第六章)

重记帐

从一个科目指定对象(成本中心、职位等等)到另一个科目指定对象间的,与成本核算相关的重记帐主要目的是对那些通过法定会计,利用科目指定而生成的记帐数据的改正。

5.2.1.2期终结帐

当所有已产生的成本齐备时,下列分配方法就适用于期终结帐:

定期重记帐是财务会计中使数据输入量达到最小化的一个记帐工具。

分配是用于依据初级成本进行的分配。

分摊是用于分配初级成本要素和次级成本要素的。

估算的成本核算是用于记录估算成本的(参见第四章)

间接作业分配是用于将作业分配给实际和计划的。作业可以从成本中心发出方(其基于接收方的信息难信以计量)处获取。

如果必要,则可以取消这些分配并重新进行。

5.2.2源于SAP系统的实际数据

5.2.2.1附加管理会计科目设置

正如在成本要素核算的章节中的所描述的,利用辅助科目设置在不同的 R/3 应用模块中记录初级成本要素。辅助科目设置也可部分地自动执行。例如当将一项资产分配到一个成本中心时,分配至成本中心的辅助科目设置自动地处理相关的记帐,这就使数据输入工作量达到最小。

5.2.2.2管理会计凭证

管理会计(CO)中所有重要的程序均采用管理会计(CO)凭据记录。对原始凭证(例如从财务会计)的访问总能确定在凭证间是否存在一个因果关系。

5.2.2.3与其他R/3模块组合

在集成的 R/3 系统中,成本中心会计核算与下列模块集成:

财务会计(FI):源于外部发票或总分类帐记帐的成本(作为 FI 模块中估算成本部分核算的周期性记帐等等)

资产管理(AM):资本折旧和利息传送到成本中心

物料管理(MM):成本中心里物料的消耗一般费用

生产计划(PP):源于生产订单的成本(参见第六章:作业会计核算)

人力资源(HP):作为费用类科目的工资费用和员工福利费用

5.2.2.4统计指标

可以对统计指标作计划并将其记帐到一个成本中心。

这些统计指标可以作为内部分配标准并对之进行分析。如果需要,也可在此创建统计指标组。

统计指标可以从后勤信息系统传送至成本中心会计核算。

5.2.3源于外部系统的实际数据

5.2.3.1标准化接口

如果在成本中心模块实施时,其他 SAP 模块仅仅部分地实施,数据可以通过标准接口从

非 SAP 系统传送到成本中心模块。

除了自动数据传送外,也可能通过交互方式人工输入数据。 R/3 系统利用预制和复制功能支持人工记帐程序。

在每种情况下,都可以创建一个管理会计(CO)的凭证,可以利用原始凭据以号码和文本的方式对其进行补充。

5.2.4定期转帐和成本分配

在成本分配中,原始成本要素不变,源于一个成本中心的成本则传送到另一个成本中心。在成本中心会计核算中,提供了此分配方法的两种形式:

原始成本的定期重记帐

原始成本的分配

5.2.4.1定期重记帐

定期重记帐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会计凭证录入的工作量。依据成本生成的来源将成本分配至相应的成本中心。总金额首先被分配到结算成本中心。

在记帐到成本发生部门时,记帐凭证包括相关于管理会计核算的所有数据,但没有发送方信息。因此每项业务均产生一个凭证,仿佛记帐是直接从其他系统到最终成本中心的(例如:电话费用、保险费)。

5.2.4.2分配

在初级成本的分配中,生成的CO清单,即已贷记的成本中心,是其核心。分配不象定期重记帐一样可以计划。

两个程序均具有下列共性:

有多种分配规则(固定的,百分比及变量方式)

如果有必要可以重复分配

可以测试运行

有相关数据的运行记录

能在成本中心/成本要素报表中立即显示其结果

为了满足业务与环境的要求,可对此分配结构专门设置。

5.2.5分配规则

根据分配规则,需要分配的发送方成本中心的所有成本要素均可指定到接收方成本中心。他们可以是:

固定值(百分比、业务数据或金额)

动态的核算基础 (成本要素、成本要素组、子组、作业、作业组、统计指标、消耗量) 计划或实际数据

5.2.6子组中的成本分配

在成本分配中,可以将剩余值留在发出方成本中心,即贷记不完整。

利用成本控制范围,可以将扩展的成本分配划分成子组并可单独运行。

依据公司代码进行的分配在有跨公司代码核算的情况下特别适用。它确保不会发生跨公司代码分配。也使系统能在不同时间内按可用值进行分配。

5.2.7相互影响的分配

在相互影响的分配中考虑成本发出方和接收方间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5.3分摊

5.3.1分摊规则

分摊核算遵循与成本分配同样规则。

分摊流程与分配间有如下不同:

一个成本中心利用跨成本要素或跨成本要素组(子组)的成本总额贷记。

在发出方成本中心的贷记和接收方成本中心的借记是次级成本要素。

可以通过发出和接收成本中心报表在各自的次级成本要素中对分摊的结果进行分析。

5.4一般费用计算

一般费用计算使得在成本核算中能按初始费用进行分配。

5.4.1一般费用百分比

个别成本相关的业务事项,例如一个生产定单的某种物料的退料,要求将已产生的间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