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笔记整理

领导科学笔记整理
领导科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领导与领导科学

第一节领导与管理

一、领导的含义P1

二、领导的性质与分类:领导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三、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P3

第二节领导活动及其特征

一、领导活动的含义P5

二、领导活动的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组织、领导目标、领导环境

三、领导活动的特性:权威性、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超前性、超脱性、服务性

第三节领导科学的历史演变

一、领导科学的产生及其标志P7:产生的标志,决策从日常的生产、管理中独立出来;咨询工作专业化。

二、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及特征P8

三、革命领袖的领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第四节西方现代领导学的发展与创新

第一、二、三、四阶段

(1)领导要素理论: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

(2)领导模式理论:个人性格,重视人的心理和行为

(3)权变领导理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第五节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与方法

一、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

(1)提升理论水平,更新领导理念

(2)总结实践经验,增强领导能力

(3)掌握领导方法,改善领导工作

(4)熟悉领导艺术,提升领导意境

二、学习领导学的方法P14

第二章领导理论

第一节领导理论概述

一、领导的本质P18

(1)权力

(2)责任

(3)服务: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二、领导的类型

(1)政治领导:特点、职责和范围具体

(2)业务领导:特点、中高低层

(3)行政领导:特点、职责

三、领导作用P21

(1)领导是组织系统的驾驭者(2)领导是组织形象的体现者

(3)领导是组织目标的设计者(4)领导是组织运行的加速器

(5)领导是群体行为责任的承担者

第二节领导的基本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理论:关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性质与任务;关于阶级领导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关于领导权威性的问题;关于无产阶级领导行为的本质

(2)列宁的领导理论: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引导群众前进的原则;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领导者要做人民公仆的原则

(3)毛泽东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关于领导活动的根本原则;关于领导活动的思想路线;关于领导活动的工作路线;关于领导路线;关于领导职责理论;关于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理论

(4)邓小平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重视领导工作科学化的观点;改革领导制度的观点;

接受群众监督,不搞特殊化;依法从事领导活动的思想

二、中国传统社会的领导理论P28

(1)民惟邦本思想(2)富民强国思想(3)教民化俗思想

(4)隆礼重法思想(5)变法革新思想(6)重典治吏思想

(7)运筹庙算思想(8)尚贤任能思想(9)修身正己思想

三、西方国家领导理论简介

(1)特质理论:认为成功的领导者在个人特质方面是与众不同的

(2)行为理论:领导者的成功靠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后天培养出来的。勒温;“双维”理论;两“中心”理论;领导方格理论

(3)权变理论:权宜应变

(4)变革理论P33

(5)魅力理论

第三节现代领导理论P34

一、人本原理:含义;做到以下三方面

二、系统原理:含义;基本要求;坚持整体性、综合性、优化原则

三、调控原理:含义;基本思想;坚持反馈、封闭、弹性原则

四、能级原理:含义;做到以下几点

五、99+“1”=0的原理:“零缺陷”“零起点”“零突破”

第四节现代领导观念P38

一、竞争观念二、信息观念三、创新观念四、整体观念

五、法制观念六、群众观念七、道德观念八、风险观念

第五节科学技术在领导工作中的运用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概述

特点: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专业内容相互交叉和渗透;科学成果转化周期13趋缩短

二、科学技术在领导工作中的应用P43

(1)科技思想的运用(2)科技知识的运用(3)科技方法的运用

(4)科技手段的运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

第三章领导环境

第一节领导环境概述

一、领导环境的概念P48

二、领导环境的特点

(1)客观性(2)动态性(3)复合性与相关性(4)能动性

三、领导环境的分类

按环境的性质分、组织范围分、领导活动产生的作用分、对环境的可控程度分

(1)领导的内部环境:因素——组织的性质和类别、组织文化、工作规范化程度、组织的物质基础、被领导者的状况、领导者的特质

(2)领导的外部环境:要素——政治权利、社会文化、外来文化、科学技术

(3)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外部环境对内部环境产生压力;内部环境对外部环境具有适应和改变的双重性四、研究领导环境的意义P52:有助于提高领导效能;有助于领导生态科学的不断发展;有助于认清环境形势,为创造良性的领导环境奠定基础

第二节领导环境的构成

一、自然因素

(1)地理位置

(2)人口:人口数量、人口分布

(3)人工生态系统:乡村、城市

二、政治因素P54

(1)政体的类型(2)国际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政府对市场与企业调控的政策与手段

(4)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导向和体制改革方向(5)法律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限制条件

三、经济因素P55

(1)经济制度(2)经济发展水平(3)经济政策

四、教育因素

五、社会文化因素

六、技术因素:表现方面

第三节领导环境的作用

一、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P58

(1)领导环境的有利影响

(2)环境的不利影响

(3)环境的双重影响

二、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影响的机制

(1)环境因素通过影响领导者和组织成员的心理状态和各方面的素质而影响领导效能

(2)环境因素通过影响领导过程而影响领导效能

(3)环境因素通过影响领导体制和机构建设而影响领导效能

(4)环境因素通过影响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而影响领导效能

三、领导环境的优化P59

(1)领导环境优化的理论依据(2)认识环境(3)适应环境,利用环境(4)改造环境

第四章领导体制

第一节领导体制概述

一、领导体制的含义P67

(1)领导体制是一种权力划分机制

(2)领导体制是一种组织体系

(3)领导体制是一种制度安排

二、领导体制的内容

(1)领导机关的组成要素:决策中心、信息反馈机构、咨询参谋机构、执行系统、监督系统(2)领导机关的结构方式:扁平化、锥形P69

(3)领导机关的职责权限划分

(4)领导机关的决策、指挥和监督方式

三、领导机制的作用P71

(1)为领导活动提供组织保证(2)提供规范领导行为的根本机制

(3)领导体制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建立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4)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的组织保证

第二节领导体制的类型

一、一体制与分离制P72——按照同一层级各机构被领导的关系是否统一

(1)一体制:含义;优点;缺点

(2)分离制:含义;优点;缺点

二、集权制与分权制P73——根据领导系统中纵向权力配置的集散程度

(1)集权制:含义;优点;缺点

(2)分权制:含义;特点;优点;缺点

三、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P74——按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人的人数

(1)首长负责制:含义;优点;缺点

(2)合议制:含义;优点;缺点

四、层级制与职能制P75——按照领导的横向和纵向关系

(1)层级制:含义;优点;缺点

(2)职能制:含义;优点;缺点

第三节领导体制的演进P76

一、家长制的领导体制:特点

二、经理制的领导体制

三、“软专家”式的领导体制

四、专家集团式的领导体制

五、多级领导体制

第四节领导体制的改革

一、传统领导体制的弊端P80

(1)领导职能划分相互混淆(2)领导权力的过于集中(3)领导权力关系的运转不顺

(4)领导工作方式受传统影响(5)领导规则的不健全(6)领导程序的缺漏

二、领导体制的改革P83

(1)党内领导体制的改革是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决定条件

(2)建立合理、协调的领导权力运转体系,克服政府管理体制的过分集权:权力分配要合理、机构设置要适当、工作制度健全、法律保障有力、自我调节灵活

(3)明确领导职能、实现职能转变:4个

(4)领导体制应该科学化、法制化

第五章领导职能

第一节领导职能概述

一、领导职能的历史演变

二、领导职能的价值取向与技术取向P90

(1)领导价值:领导职能的意义源泉(2)责任感:领导职能的支撑力量

(3)领导技术:领导职能的实现工具(4)领导职能:领导技术与领导价值的统一

第二节领导职能的对象

一、人员:领导职能实现的根本P94

(1)领导职能的实现必须以人为中心

(2)领导职能时实现要求领导者必须处理好人员之间的几种关系:领导者与其上级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二、物力:领导职能实现的基础

三、信息:领导职能实现的关键P96

(1)信息社会的特点

(2)信息与领导职能的实现:信息与领导决策;信息与领导监督;领导信息系统

四、事业:领导职能实现的着力点P98

(1)事业的成功是领导职能实现的体现

(2)领导事业的主要内容:对政治的领导;对文化的领导;对技术的领导

第三节领导职能的实现

一、引导

(1)正确的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P100:目标的分类;目标管理成功条件;目标管理阶段

(2)正确地提出任务是实现引导的中心环节

(3)制订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引导的重要内容

二、指挥P102

(1)指挥的含义(2)指挥的方式:命令、说服、示范

三、组织P104

(1)组织的含义:“静态”“动态”的分析;从作用、形式的特点上去区分

(2)组织的作用:求得整体的最优化;改变整体的功能;非正式结构的作用不可忽视(多元化)

(3)组建组织的具体原则:整体化、效益化、职能化、人性化、法制化

四、协调P112

(1)协调的含义

(2)协调的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有效地提高工作的效率

(3)协调的内容:班子内部的协调“和为贵”;与下级的协调“接好地线”;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挂好天线”;处理好与同级的关系“左右逢源”;处理好与前任、后任的关系“继往开来;注意公共关系“广交朋友””

五、监督

(1)监督的涵义及作用P118

(2)监督的类型:按监督对象的活动过程;按监督的主体划分;按监督的表现形式

(3)监督的原则:针对性、时效性、真实性、民主性、制度化

六、教育P120

(1)教育的涵义及内容:含义;内容;基本职能

(2)教育的重要性

(3)教育的途径、形式:在岗培训、脱产学习、轮训

第六章领导决策

第一节领导决策概述

一、决策的概念

二、领导决策的实质

(1)特点:权威性、战略性、群体性、选择性

三、领导决策的类型P130

(1)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2)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3)常规性决策与非常规性决策(确定性与风险型)

(4)初始性决策与追踪性决策(5)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第二节领导决策的原则P132

务实性、时效性、分层决策、可行性、信息性

第三节领导决策的程序培P135

一、提出问题,确定目标:目标内容要明确具体、目标制订要切合实际、多个目标要正确区分

二、综合权衡,制定方案

三、分析评估,择优决断

(1)方案的抉选标准:目标实现准则、效益优先准则、灵活适应准则

(2)择优决断

第四节领导决策的实施P139

一、决策实施的重要性

二、决策实施体系的构筑

(1)决策执行系统的构建:营造良好的执行力文化氛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3个;选配能干成事的人力资源(2)决策监督系统的构建

(3)决策反馈系统的构建

三、决策方案的实施

(1)制定计划,积极动员(2)个别试验,追踪反馈(3)普遍推广,总结经验

第七章领导用人

第一节领导用人概述

一、领导用人的内涵

(1)人才概念

(2)领导用人的概念:领导用人的基本含义、构成要素——高超的领导用人能力、科学的领导用人方法、完善的领导用人机制P147

二、领导用人的功效P149

(1)从人才经济学角度分析(2)从人才社会学角度分析(3)从人才政治学角度分析

第二节中西方不同用人观

一、中国古代传统用人思想P151

(1)重视人才的理念(2)任人唯贤的原则(3)德才兼备的选人观(4)任人唯亲,用人不疑

(4)知人善用,优化组合

二、西方传统用人思想综述P155

(1)分工思想(2)善于授权(3)制度化的选人方式(4)功绩化的考核办法

三、中西传统不同用人观的文化缘由:人治与法治、重道德与重科学、性善与性恶P157

第三节新时期领导用人路径选择

一、选任人才的标准与原则P158

(1)选任人才的标准:德是前提、才是关键

(2)选任人才的原则:机会平等、扬长避短、奖优惩劣

二、人才配置的方法与艺术P160

(1)人才配置的方法:促进人才流通、实现群体互补

(2)人才配置的艺术:注意人才沟通、注重培养人才、充分信任人才

三、走向科学化的用人制度P161

(1)新中国三代领导人用人观的启示(2)当代用人制度的政策分析(3)不断完善,渐行渐正

第八章领导素质

第一节领导素质概述

一、领导者素质的基本内容:特点4个——综合性、阶级性、层次性、动态性P167

二、领导者的素质结构

(1)领导者的品德素质(2)领导者的知识素质:理论水平、专业根底、知识面

(3)领导者的能力素质P170:5个(4)心理素质:气质、意志、性格

三、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途径

(1)亲身参加实践,不断加强实践锻炼(2)坚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质

第二节领导观念及其更新

一、更新领导观念的意义

二、现代领导应树立的观念P173

(1)服务观念(2)法制观念(3)市场经济观念(4)科学观念(5)系统观念(6)信息观念(7)未来观念(8)人才观念(9)创新观念(10)竞争观念(11)公关观念(12)时效观念三、领导思维方式的转变

(1)改变“一条道路走到黑”的单一、僵化的思维模式,确立全方位的思维方式

(2)改变“井蛙观天天井大”的封闭狭小的思维模式,确立开放型的思维方式

(3)改变因循守旧的思维模式,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

第三节领导作风及其改进

一、领导作风的重要性P177

(1)良好的领导作风是实现行政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有力保证

(2)良好的领导作风有利于坚持领导的正确方向

(3)良好的领导作风有利于处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4)良好的领导作风有利于领导职能的顺利实现

(5)良好的领导作风有利于采用科学正确的的领导方法

二、领导作风的内容P178

(1)领导者思想作风(2)领导者工作作风(3)领导者生活作风

三、领导作风的改进

(1)改进领导作风的必要性P180 (2)改进领导作风的措施P181

第九章领导方法

第一节领导方法概述

一、领导方法的含义和特点

(1)领导方法的含义

(2)领导方法的特点:目的性、程序性、层次性

二、领导方法的哲学基础: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观

三、领导方法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性:有利于发挥领导职能、实现领导目标、提高领导效能

第二节基本领导方法

一、调查研究方法P191

(1)调查研究方法的含义

(2)调查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P191:传统调查研究方法——开调查会、解剖麻雀、走马观花和下马关花、胸中有数和中试验田;调查研究方法的现代化——有效调查的方法、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系统分析方法P195

(1)系统分析方法的含义

(2)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内部封闭性——整体、目标、结构、层次、反馈原则;外部开放性

(3)系统分析方法的步骤:确立领导目标、分析领导系统、考察领导环境、实施领导过程、反馈领导信息

三、群众路线方法P198

(1)群众路线方法的含义

(2)群众路线方法的主要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

第三节具体领导方法

一、思维方法P201

(1)归纳和演绎方法(2)分析和综合方法(3)从抽象上升到理性具体方法(4)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

二、决策方法P203

(1)定性决策方法——人(2)定量决策的方法——物

三、管理办法P204

(1)目标管理办法(2)网络规划技术(3)科学预测方法(4)行政程序优化法

四、用人方法:竞争考试法、招标竞争法、注重实绩考察法、荐举法P207

第十章领导艺术

第一节领导艺术概述

一、领导艺术的涵义

(1)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2)领导艺术与领导技术(3)领导艺术与领导权术

二、领导艺术的特征P214

(1)原则性和灵活性(2)科学性与创造性(3)经验性和实践性(4)多样性和综合性

三、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的关系

(1)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表现为两个不同的范畴

(2)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关系密切

第二节领导艺术的表现

一、用人艺术

(1)择人:德才兼备、实践性、不拘一格、任人唯贤、比较择优原则P218

(2)育人:培训教育法、以身示范法、启迪反思法P219

(3)用人:用其所长,容其所短;用当其时,量才使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P220

(4)治人:不伤害下属的自尊;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P221

二、授权艺术

(1)授权的内涵

(2)授权的意义:P223,三点

(3)授权的艺术技巧:因事择人,视能授权;权责明确,责权同授;授权有度,适度控制;以级授权,逐级授权;防止“反授权”

三、激励艺术

(1)激励的方法与艺术(类型)P226:垂范激励、感情激励、需要激励、目标激励、赏识激励

(2)领导激励应注意的几个原则: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充分考虑下属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正与负激励相结合;激励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原则P228

四、交际艺术

(1)对上交际:交往要适度——尊重而不恭维、服从而不盲从、亲近而不庸俗;工作要尽职尽责尽力;创造性地执行上级领导者的指示;善于将自己的意见变成领导者的意见P229

(2)同级交际:思想、工作、心理、待遇上P231

(3)对下交际:尊重下属,礼贤下士;关心信任下级;为下属扶危解困P231

五、增效艺术

(1)语言与增效:语言艺术的原则——语言得体、真诚、委婉;语言艺术的类型——有声、无声票P233

(2)时间与增效:确立现代的时间观念、科学的安排工作、提高时间利用率、善于利用零星时间

(3)会议与增效P237

第三节领导艺术的提升

一、影响领导艺术的因素P238

(1)领导者素质(2)组织目标和具体任务(3)组织环境

二、提升领导艺术的途径P239

(1)提高领导者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不断建构和完善自我;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2)提供领导者的人格魅力

(3)通过组织改革,营造领导艺术发挥的良好环境

(4)总结领导实践的规律性:自己和他人、成功和失败

第十一章领导监督

第一节领导监督概述

一、领导监督的含义P248

二、领导监督的特点:人民性、广泛性、强制性、相对性、依法性

三、领导监督的重要性P249

(1)加强监督是领导者正确开展领导活动的必要条件

(2)加强监督,是清除特权腐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

(3)加强监督,是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与公民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4)加强监督,是实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治国方略的有力保障

(5)加强监督,是提高领导者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的领导干部队伍的重要方式

第二节领导监督的职责和原则

一、领导监督的职责

(1)建立监督组织(2)制定监督规则和工作程序(3)监督执行行为

二、领导监督的原则P251:党性、民主、法制、公开原则

第三节领导监督的网络和机制

一、领导监督的社会网络:中国共产党、国际权力机关、人民政协、国家行政职能部门、司法机关、舆论监督P252

二、领导监督的机制:建立科学的权力制约机制;对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实行重点监督;对领导活动的重要环节和重点部门实行重点监督;健全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二章领导绩效

第一节领导绩效概述

一、领导绩效的含义与特点:含义;特点——社会性、多样性、相继性、辐射性、主客观统一性、多因性

二、领导绩效的地位和作用P261

第二节领导绩效的考评

一、领导绩效考评的内容:含义;内容——总的内容、具体内容、内容分类P263

二、领导绩效考评的原则:基本原则——严肃认真、客观公正、民主公开、贡献为主;内容的原则——政治与业务、全局与局部、内在与外界、显绩与隐绩相统一;方法的原则——领导与群众、定性与定量、考评与奖惩、导向和有效性相结合P264

三、领导绩效的考评方法:群众考评法、定量分析法、目标考评法

第三节领导绩效的提升P274

一、提高领导者的个体素质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三、端正领导作风四、搞好班子建设

五、摸索领导工作的规律六、全面履行领导的职能七、从体制、机制上入手八、运用科学的领导方法

九、钻研领导艺术十、更新观念十一、开拓进取

人体解剖生理学-自己笔记整理

人体解剖生理学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同化作用:同化需消耗,通过消耗合成自身的能量。 异化作用:提供能量. 同化和异化的关系:同化为异化作用提供物质; 异化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 2.兴奋性:兴奋;抑制。 3.细胞膜的功能:物质转运功能,维持细胞内稳态。 1)被动转运: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细胞扩散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a.单纯扩散:通过细胞膜扩散至浓度低的一侧。通过膜的扩散成为通透或渗透。 b.协助扩散:“通道” 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2)主动转运: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细胞扩散过程(消耗细胞代谢产生能量)。 特点: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消耗能量;依靠“泵”。 4.方位: 1)轴:冠状轴(左→右);矢状轴(前→后);垂直轴(上→下)。 2)面:冠状面(纵切面左→右);矢状面(纵切面前→后);垂直面(横切面)。 5. 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上皮组织:特点:细胞排列紧密整齐;有极性;分布体表或官腔内表面。 a.单层上皮:ⅰ.单层扁平上皮:减少摩擦,分布在血管内表面。 分布:内皮:被覆盖于心血管腔面的扁平上皮。 外皮:腹膜,胸膜,心包膜处的浆膜表面的偏平上皮。 ⅱ.单层立方上皮:分泌吸收作用;肾小管。 ⅲ.单层柱状上皮:分泌吸收作用;胃,肠,子宫表面。 b.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复层移行上皮。 2)结缔组织:特点:细胞上皮组织少,细胞间质较多,细胞不分层,组织类型多。 a. 疏松结缔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白细胞; 未分化间充细胞。 细胞间质: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基质 b.致密结缔组织; c.脂肪组织; d.网状结缔组织、 6.运动系统 组成:骨,骨连接,骨骼肌。 作用:支持,保护,运动。 骨骼的作用:维持体型,支撑体重,保护内脏器官。 1)骨 a.骨的形态:长骨,断骨,扁骨,不规则骨。 b .骨的构造:骨膜,骨质,骨髓。P33 c.骨的功能:支架,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骨髓造血;钙库。 2)关节的基本构造 a. 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 b.关节囊:囊壁外层纤维层:加强骨与骨连接。 内层滑膜层:分泌滑液,增加润滑。 c.关节腔:滑液,关节负压。

现代领导科学(本科)-参考答案

现代领导科学作业题 一、名词(每个4分,共20分) 1、领导:是一种活动或行为。它是指领导者率领、引导其所属群体实现某种目标的行为过程 2、领导者素质:是指领导者在个人生理基础上,通过学习和锻炼逐步形成的,在其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内在要素 3、领导体制:领导体制(Leadership System),指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组织系统进行决策、指挥、监督等领导活动的具体制度或体系,它用严格的制度保证领导活动的完整性、一致性、稳定性和连贯性。它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建立关系、发生作用的桥梁与纽带,对于一个集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人才: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 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5、激励:是指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 二、简答(每个10分,共50分) 1、简述学习、研究领导科学的意义。 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理由有三:其一,领导工作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的实践活动,实践需要科学指导,这种实践本身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是产生领导科学的土壤和源泉;其二,领导工作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非其他学科所能代替;其三,领导工作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学问必然会产生新的知识和学问。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任何组织和群体要有效地进行活动,顺利地实现既定的目标,就必须实施科学的领导。 2、简述决策模式转型的历史必然性。 答:决策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决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 决策转型是决策科学化的迫切需要 决策转型是公共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基础 3、简述不断提高领导者素养的重要性。 答:1)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是发挥领导功能、完成领导任务和提高领导绩效的重要基础2)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是发动、团结、率领群众开拓进取的保证3)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是领导方法和艺术的源泉4)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 4、简述领导效能考评的重大意义。 (l)领导效能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领导效能考评是检查领导活动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手段。 (3)领导效能考评能够为提拔、使用、奖惩干部提供依据。 5、简述领导方法的特征。 (一)客观性领导方法的客观性是领导方法的所有规定性之中最为首要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客观事物和方法自身的客观性是不可改变的,但是领导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自考领导科学笔记自考笔记

00320 领导科学(2011年版) 《领导科学》黄强、彭向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1.1.与社会化大生产、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相适应的领导方式是【B】A.经验领导B.专家式领导C.科学领导D.民主领导 1.2.现代领导方式总的趋势是【B】A.人本主义和专制主义B.人本主义和民主主义C.效率主义和环保主义D.民主主义和专制主义 1.3.相对于传统的经验领导,领导方法的科学化表现在【C】A.领导方法的科学化要求法治化B.决策与执行分离C.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D.领导方法的科学化是对个人经验的否定 1.4.领导科学的综合性表现为【D】A.领导环境复杂多变B.富于创新C.卓越的个人能力D.解决人的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关系 1.5.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是【D】A.被领导者的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的矛盾B.领导者的内部矛盾C.领导者的决策与客观实际的矛盾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 1.6.关于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C】A.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B.深化全面改革的需要C.巩固统治地位的需要D.迎接新技术挑战的需要1.7.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不要【C】A.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思想为指导B.一切领导活动必须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C.摒弃古今中外的领导思想,创造自己的新的领导理论D.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总结党的领导实践 1.8.领导活动产生于【D】A.人类的精神活动B.人类的祭祀活动C.人类的沟通活动D.人类的共同劳动 2.1.领导的综合影响力的内容及其构成是【B】A.权力、品德、知识和威信B.权力、品德、知识和才能C.权力、威信、经验和才能D.威信、经验、毅力和才能 2.2.领导属性的二重性表现为【B】A.社会属性与阶级属性的统一B.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C.阶级属性与经济属性的统一D.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的统一……1 3.7.在领导绩效考评方法中,一种现代社会广泛采用的了解社情民意的考评方法是【D】A.目标对照法B.模拟考评法C.比较考评法D.民意测验法 13.8.模拟考评法的具体方式是【A】A.公文处理B.小组讨论C.口试D.笔试 1.1.领导科学的范围是由它的研究对象确定的,大体上包括【ABCDE】A.领导观念、职能的理论B.领导方法、艺术、作风的理论C.领导体制的理论D.领导绩效考评的理论E.领导者的素质和修养的理论 1.2.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特征主要表现在【ACE】A.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B.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C.社会活动变化越来越迅速D.环境越来越恶劣E.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1.3.领导活动应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这主要是因为【ABC】A.领导活动实践本身包含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体B.领导活动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C.领导活动具有综合性的特征,需要应用各种知识进行综合研

2012自考00320领导科学(2011版)重点要点精要串讲笔记

00320领导科学(2011版)笔记 第一章绪论 1、领导活动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其领导制度是禅让制,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领导制度是世袭制。 2、现代领导的发展趋势:①决策工作专门化;②领导主体集团化;③领导方式民主化(权力分享、权责一致是民主体制的根本特征。事业部制—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④领导方法科学化(①遵循严格的程序;②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3、每一时期的领导活动总是受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关系、科学文化水平三个因素的制约。 4、《领导科学基础》——第一部领导科学专著,标志着我国这门科学进入初创阶段。领导工作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本世纪30年代,我国的领导科学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完善于21世纪后。 5、一切领导都存在着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受到一般的客观发展规律的制约。 6、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现代领导活动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领导的各个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规律。 7、领导科学中最基本的范畴是领导,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构成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 8、领导过程四个基本要素:①领导者;②被领导者;③群体目标;④客观环境。这些要素所形成的基本矛盾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领导者的主观指挥与客观环境的矛盾 9、领导科学的范围:①本质的理论;②观念的理论;③职能的理论;④体制的理论;⑤素质和修养的理论;⑥方法、艺术、作风的理论;⑦绩效考核的理论 综上所述,三个基本组成部分——①主体、②结构、③过程 10、领导的行为是受领导观念支配的,领导行为的主体是领导者。 11、领导的体制包括机构设置、权责划分,是实现领导的工具。 12、领导者的素质是发挥领导作用的基础。 13、达到领导目标的手段是领导方法。 14、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领导效能。 15、领导科学的特点是综合性、应用性、社会历史性。 16、领导是一种“全局性、超前性、超脱性”的管理。领导比管理层次高,管理比领导门类多,管理科学更多的接近软科学,领导科学更接近硬科学。 17、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①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②必须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③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我党的领导实践经验④必须有分析地借鉴国外和我国古代的领导思想。 18、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根本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统一(①重视学习理论;②加强理论的应用)其他重要的方法:①实证方法(调查研究方法);②历史方法;③比较方法;④案例方法;⑤系统方法;⑥借鉴方法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植物生理学笔记整理

《现代植物生理学》 绪论 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植物。高等植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代谢、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3个方面。 2、萨克斯于1882年撰写出《植物生理学讲义》并开设课程,他的弟子费弗尔1904年出版三卷本《植物生理学》著作。这两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植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中脱胎而出,独立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体系。 细胞生理 3、水势(Ψw ):同温同压下,每偏摩尔体积纯水与水的化学势差。(细胞水势由三部分组成:溶质势(ψs),衬质势(ψm)和压力势(ψp),即Ψw=ψs+ψm+ψp) 4、溶质势(ψs ):由于溶质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称为溶质势。 压力势(ψp):细胞壁对原生质体产生压力引起的水势变化值。 衬质势(ψm):由于亲水物质对水的吸引而降低的水势。 5、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a.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b.是矿质元素和有机物运输的动力; c.降低叶温。 d.有利于气体交换 6、现已确定有17种元素是植物的必需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硫(S)钾(K)、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镍(Ni)、氯(Cl)。 根据植物对必需元素需要量的大小,通常把植物必需元素划分为两大类,即大量元素和微量 8、缺素症

9、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一盐溶液中(即溶液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不久植物就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终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单盐毒害。 离子对抗:在单盐溶液中若加入少量含有其他金属离子的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减弱或消除,离子间的这种作用称为离子对抗。 (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的内容也要看下及书上面的什么是“生理酸性盐”、“生理碱性盐”、“生理中性盐”也要看P81) 11、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把CO?和H2O合成富能的有机物,并释放出O2的过程。 12、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作用强的原因 ⑴结构原因:C3:维管束鞘细胞发育不好,无花环型,叶绿体无或少; 光合在叶肉细胞中进行,淀粉积累影响光合。 C4:维管束鞘细胞发育良好,有花环型,叶绿体较大; 光合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就近运输,防止淀粉积累影响光合。 ⑵生理原因:①PEPC对CO2的Km(米氏常数)远小于Rubisico,所以C4对CO2的亲合力大,低CO2浓度(干旱)下,光合速率更高。 ②C4植物将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改变了CO2/O2比率,改变了Rubisico的作用方向,降低了光呼吸。 13.光补偿点:当达到某一光强度时,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光合速率开始达到最大值时的光强度称为光饱和点。——P132 CO?补偿点: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外界环境中的CO?浓度即为CO?补偿点(图中C 点)。

2018年10月自考本科00320领导科学真题及答案0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领导科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领导与管理的本质区别在于(A> A.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 B.决策与执行合一 C.需要大量的决策信息 D.个人决策为主 2.“朕即国家”是一种(C> A.专家式领导 B.专家集团式领导 C.家长专制领导 D.集体领导制 3.列宁曾说:“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这表明(B> A.领导者的意愿只有通过被领导者的行动才能实现 B.被领导者的素养从根本上决定着领导绩效 C.被领导者是完全被动的 D.被领导者是相对的 4.领导工作中人治与法治的根本差别在于(C> A.领导主体集团化 B.领导方法科学化 C.领导方式民主化 D.领导决策专门化 5.体现领导权限划分并保证领导活动有序开展的组织工具是(B> A.领导方法 B.领导体制 C.领导职能 D.领导作风 6.人民群众对领导实行监督的前提是(D> A.领导者开明程度高 B.加强公民素质教育 C.民众监督意愿强烈 D.贯彻民主公开原则 7.下列选项中属于领导政绩评价标准的是(A> A.社会指标 B.自然指标 C.“形象工程” D.“献礼工程” 8.领导指挥方式中表彰先进、推广经验、为人表率的方式被称之为(D> A.引导 B.命令 C.说服 D.示范 9.所谓追踪决策是指(C> A.对原有决策的局部补充和修正 B.对原决策方案的重申和辩护 C.带有根本性重大调整的新决策 D.对原决策的彻底否定 10.作为现代科学决策的重要标志之一,智囊机构是指(C> A.领导身边的谋士 B.隶属于领导者的秘书机构 C.相对独立的专家咨询机构 D.社会名流 11.考选制的优点是(A> A.标准统一 B.差额选举 C.群众推荐 D.协商决定 12.在我国公共部门,领导者因工作严重失误并负有重大领导责任者应当引咎辞职,但本人不提出辞职者,应当(D> A.降职 B.免职 C.辞退 D.责令辞职

领导科学 复习笔记

领导科学 1.领导特质理论包括哪几个方面? (1)亨利·法约尔的领导特质理论 (2)彼得·德鲁克的领导特质理论 (3)埃德温·吉赛利的领导特质理论 (4)美国管理协会的研究成果 (5)切斯特·巴纳德的领导特质理论 (6)威廉·鲍莫尔有效领导者的条件理论 2.彼得·德鲁克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五项主要习惯? (1)善于处理和利用自己的时间,把认清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作为起点。 (2)注重贡献,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 (3)善于发现和用人之所长。 (4)能分清工作的主次,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的领域。 (5)能做有效的决策。 3.切斯特·巴纳德提出作为领导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1)活力和忍耐力。 (2)当机立断。 (3)循循善诱。 (4)责任心。 (5)智力。 4.领导者的含义? 领导者就是在正式的社会组织中经过合法途径被任用而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履行特定领导职能、掌握一定权力、肩负某种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 5.追随者的含义? 所谓追随者,是指在领导活动中与领导者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和(或)信仰取向,追求共同组织目标的人。 6.追随者的类型? (1)组织内的追随者与组织外的追随者(根据追随者所处活动环境的不同)。 (2)重要追随者和一般追随者(根据追随者在领导活动中所起作用的不同)。 (3)信仰型追随者和利益型追随者(根据追随者追随领导者目的的不同)。 (4)长期追随者和短期追随者(根据追随者追随领导者的时间长短的不同)。 7.领导环境的含义? 领导环境,是指独立于领导者之外并能为领导者所认识的客观存在,包括对领导活动产生直接或潜在制约的各方面因素、条件的总和及其所形成的发展态势。 8.领导环境的特征? (1)客观性。 (2)复杂性。 (3)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4)不确定性。 (5)风险性。 (6)制约性。 (7)特定性。 9.领导体制的含义? 领导体制是指领导系统上下、左右之间的权利划分以及实施领导职能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

自考00320《领导科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00320领导科学 第一章绪论 1.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人来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就有了。 2. 1) 2) 3) 4) 3. 4.里士 5. 6.现代领导活动及其发展规律是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7.领导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1.【简答】领导认识的特征:

2)超前性 3)综合性 4)创造性 5) 2. 3. 4. 5. 6. 1) 2) 3)提供服务 4)富于创新 5)多重角色 7.【简答】被领导者的特征: 1)服从性

3)对象性 4)源泉性 5)不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较低领导职务 8. 1) 2) 3) 9. 1) 2) 3) 4) 5)相互监督 第三章领导的职能和原则1.领导的一般职能 1)引导

正确地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正确地提出任务是实现领导的中心环节。 2)指挥 指挥一般可采取命令、说服、示范等三种方式。 3)组织 4) 5) 6) 2. 1) 2) 3) 3. 1) 2)事实就是原则 3)民主集中制原则 4)群众路线原则 4.领导的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 2)分层领导原则 3)系统整体原则 4)权责一致原则 5) 6) 1. 1) 2) i. ii. 2.坚持依靠关键人才的原则 3.树立人尽其才的观念 4.鼓励人才竞争的意识 5.倡导人文关怀

3)权利观念 i.【论述】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念的基本要求: 1.对权利内容的正确认识 2.对权力来源和性质的正确认识 4) i. 5)市场经济观念 6)改革创新观念 7)政绩观念 i.【论述】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基本要求: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重点笔记 一绪论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2. 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叫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叫内环境。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3. 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是自身调节。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自身调节。 4. 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调节形式,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5.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6. 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 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生理活动都是正反馈。 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的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体镶嵌模型.基本内容 ①基架:液态脂质双分子层; ②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 ③寡糖和多链糖. 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⑴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脂质双分子层,因此,可以在细胞两侧自由扩散,扩散的方向决定于两侧的浓度,它总是从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一侧扩散,这种转运方式称单纯扩散。 正常体液因子中仅有O2、CO2、NH3以这种方式跨膜转运,另外,某些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单纯扩散转运。 ⑵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处转运时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因此,可以把易化扩散理解成"帮助扩散"。什么结构 发挥"帮助"作用呢?--细胞膜蛋白,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 总结

精心整理 生理学基础总结 绪论 I.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命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及生殖。 3.兴奋性是指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 4.胞外液。 5.信息,使反债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一致,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 负反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回馈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相反.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方式主要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是只取决于膜两例物质浓度差进行转运的一种方式出胞和入胞作用 易化扩散是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珠蛋白质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一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分为载体转运和通道转运两种。 载体转运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争议抑制性; 通道转运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又可分为化学门控信道、电压门控信道和机械门拉信.吞饮 动。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由去极化和复极化构成,是Na +内流与K +的外流及Na +—K +泵转运共同形成的、其引起取决于阈电位, 阈电位是使膜上Na +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和不衰减的可传播性。 3.肌肉收缩是指肌肉的长度缩短或张力增加.其过程包括肌细饱的兴奋、兴奋一收缩耦联,收缩三部分,主要步骤如下图

血液 1. 占体重的 2. 透压) 3. 对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血浆蛋白产生胶体渗透压,主要成分是白蛋白,具有免疫功能。 作用是:能使组织液中的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血容量及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 等渗溶液是0.9%Nacl,5%葡萄糖溶液。 4.血浆的正常酸碱度:PH7.35-7.4 5.低于7.35为酸中毒,高于7.45为碱中毒。 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数为(4.0-5.5)x1012/L;成年女性为(3.5-5.0)x1012/L。6.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Hb)。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一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7.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血沉,红细胞叠连)、渗透脆性(溶血,低渗溶液)。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愉O2和CO2以及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红细胞原料是蛋白质和铁(缺铁性贫血),成熟因素是维生素B12,叶酸。 8.正常成人的白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吞噬作用和 免疫作用。 9.正常成人血小板有(100一 其主要功能为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生理性止 A抗原与 。 )和 也是由于K+外流产生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由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组成,但复极化比较复杂,持续时间较长动作电位共分为五个期,即 去极化期(Na+内流形成)、 复极化l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形成)、 2期(缓慢复极期也称平台期,K+外流和Na+内流形成)、 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形成) 4期(静息期,离子泵转运形成)

自考《领导科学》重点及复习要点

《领导科学》重点及复习要点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 二、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三、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四、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五、案例分析题(2题,共15分) 第一章绪论 1. 领导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领导活动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和社会分工。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并随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原始平等、集体领导方式到个人专制、充满阶级剥削和压迫关系的领导方式,又到社会主义新的平等关系、集体领导的方式。 2. 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决策工作专门化(决策与执行都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分离的标志是“事业部制”的产生,其实质是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决策内部又有咨询与决策,即“谋”与“断”的分离。斯隆因此被誉为带来“组织革命”的“现代组织之父”。) (二)领导主体集团化(领导主体是由“硬专家”或“软专家”组成的集团,不再是一个人。) (三)领导方式民主化(“事业部制”及民间咨询机构的出现,也是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民主化趋势的另一表现是监督的独立化。领导方式的民主化必然要求法治化。) (四)领导方法科学化。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遵循严格的程序;二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3.把领导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原因? (1)领导工作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需要一门科学,而且这种领导工作实践本身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 (2)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 (3)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对领导工作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 对领导工作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总结和探索,并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 4.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领导活动的实践,是领导科学产生的土壤和源泉。在西方,领导活动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20世纪30年代之后开始的。 (1)现代社会生产的巨大发展,带来了社会活动的一系列变化。表现为: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社会活动变化

着力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着力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要扩大客户基础,提升服务能力,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创先争优,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领导银行科学发展的水平。 一、提升学习能力 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紧密结合起来。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迫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提升学习能力,这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要求。 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力并不仅仅是指领导干部能够努力学习,更多的是反映领导干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以及吸收新思想、新经验,领导变革的能力。同时还体现领导干部对方针政策和战略规划的领悟力,对新形势、新任务的适应力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潜力。看一个领导干部能否胜任某个领导岗位的工作,固然要看其一贯的、历史的表现、经验和业绩,更重要的是应当考察其学习能力和未来的潜能。可见,提升学习能力,不仅要勤于学习,而且要善于学习。 要本着“缺什么学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学理论、长知识、开眼界,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学以增智,学以立德,学以涵情。用学习的成果指导工作、推动实践,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力求站在高处,学在新处,用在实处,以领导干部的知识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境发展,更好地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要讲究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把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加强学习。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把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新模式。把学习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围绕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经常出一些调研课题,带着问题学,使学习有的放矢,让研究推动学习。把学习同总结紧密结合起来,每隔一段时间,或完成一项重要任务,都要进行回顾总结,看看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差距,根源在哪里,有哪些经验,努力使自己的认识有所提高,努力探索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把学习与综合紧密结合起来,学会在浩繁的资料与现象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分析的基

(完整版)植物生理学笔记复习重点剖析

绪论 1、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2、植物生命活动:植物体物质转化、能量转换、形态建成及信息传递的综合反应。 3、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内容:细胞生理、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和逆境生理。 4、历程:近代植物生理学始于荷兰van Helmont(1627)的柳条试验,他首次证明了水直接参与植物有机体的形成; 德国von Liebig(1840)提出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奠定了施肥的理论基础; 植物生理学诞生标志是德国von Sachs和Pfeffer所著的两部植物生理学专著; 我国启业人是钱崇澍,奠基人是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 第二章植物的水分关系 1、束缚水:存在于原生质胶体颗粒周围或存在于大分子结构空间中被牢固吸附的水分。 2、自由水:存在于细胞间隙、原生质胶粒间、液泡中、导管和管胞内以及植物体其他间隙的水分。 3、束缚水含量增高,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自由水含量增加,植物的代谢加强而抗逆性降低。 4、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①水分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②水是植物代谢过程中重要的反应物质;③水是植物体内各种物质代谢的介质;④水分能够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⑤水分能有效降低植物的体温;⑥水是植物原生质良好的稳定剂;⑦水与植物的生长和运动有关。 5、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渗透性吸水和吸胀吸水。 6、渗透作用: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7、水的偏摩尔体积:指加入1mol水使体系的体积发生的变化。 8、水势:溶液中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9、水通道蛋白调节水分以集流的方式快速进入细胞的细微孔道。 10、溶质势:由于溶质颗粒与水分子作用而引起细胞水势降低的数值。Ψs = -icRT。 11、衬质势:细胞中的亲水物质对水分子的束缚而引起水势下降的数值,为负值。Ψm 12、压力势:由于细胞吸水膨胀时原生质向外对细胞壁产生膨压,细胞壁产生的反作用力——壁压使细胞水势增加的数值。Ψp 13、Ψw = Ψs + Ψm + Ψp + Ψg + …。 14、吸胀吸水: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以及原生质中的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亲水性物质与极性的水分子以氢键结合而引起细胞吸水膨胀的现象。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15、植物根系由表皮、皮层、内皮层和中柱组成,吸水途径有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 16、主动吸水:仅由植物根系本身的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分为伤流和吐水。 17、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18、被动吸水(主要方式):通过蒸腾拉力进行的吸水。枝叶的蒸腾作用使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力量称为蒸腾拉力。 19、植物蒸腾作用是产生蒸腾拉力并促进根系吸水的根本原因 20、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1)内部:导管水势、根系大小、根系对水的透性、根系对水吸收速率;(2)外部: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

(自考行政管理学本科)领导科学复习资料

领导科学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 1、领导科学是以______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科学地揭示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领导活动) 2、人类最初的领导活动在__________就有了。历史上把这种原始的自然领导制度称为“__________”。(原始社会、禅让制) 3、原始社会只能采取原始的集体领导方式,并常常与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图腾崇拜) 4、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原始的“禅让制”领导制度被父传子的“_________”所取代。故这种小生产条件下的领导,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世袭制、家长式的经验领导) 5、资本主义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应用而生并逐渐普遍化,科学领导的产生已不可避免。(专家式领导,专家集团式领导) 6、____________说:“领导就是服务。”这是对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论述。(邓小平) 7、决策与执行都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分离的标志是“____________”的产生。(事业部制) 8、________被誉为带来“组织革命”的“现代组织之父”。(斯隆) 9、________进而提出“决策工作专门化”的论点。(西蒙) 10、现代咨询除官方___________外,还有非官方的___________,即民间咨询,如美国___________。(内部咨询、外部咨询、兰德公司) 11、在咨询建议的自主性、客观性方面,外部咨询____________________。(优于内部咨询) 12、____________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供了可能。(领导主体集团化) 13、专制统治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力垄断、权责脱离) 14、民主体制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力分享、权责一致) 15、“____________”及民间咨询机构的出现,也是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事业部制) 16、____________必然成为一种维护民主、安全社会、提高领导绩效的现代领导方式。(法治化) 17、_________________,是领导科学产生的源泉。(领导活动实践) 18、领导科学就是对领导活动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_________和_________。(系统化、理论化) 19、现代社会的三门全新的横断科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通称为系统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20、领导科学的出现还是现代社会_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结果。(分工发展、深化) 21、社会分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的______分工,如历史上最早发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另一是按照劳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的_______分工,如决策与执行的分工,.( 横向、纵向) 22、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人类对领导活动的认识由经验上升为科学。(马克思主义) 23、_________为人们提供了研究一切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有这些都为领导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 24、领导科学在我国建立于______________年代,发展于______________年代,完善于______世纪后。(20世纪80、20世纪90、21) 25、柴本良等人写了“________________”一文,开创了我国领导科学研究的先河。(软科学与领导艺术) 26、刘吉、赵红州撰写了“现代领导艺术”和“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___________”的概念。(领导科学) 27、1983年5月,由上海的夏禹龙、刘吉、冯之浚、张念椿撰写的《__________________》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领导科学专著,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这门科学进入初创阶段。(领导科学基础) 28、领导科学就是专门研究_______________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的学问。(现代领导活动) ________是领导科学中最基本的范畴,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构成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领导) 29、领导过程包括几个基本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 30、领导要素内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以及领导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 31、领导科学研究范围中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主体、结构、过程) 32、领导科学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①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______。(综合性、应用性、社会历史性) 33、现代社会的三大分工是____________分工__________________分工____________分工。(决策与执行、决策与咨询、决策与监督) 二、简述题1、简述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答:①决策工作专门化;②领导主体集团化;③领导方式民主化;④领导方法科学化 2、为什么要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答:①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领导活动实践需要一门科学,而且领导活动实践本身就包含着及其丰富的科学内容;②与其他领域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③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3、简述领导方法科学化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二.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三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下面详解) 人类领导活动几乎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它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的演变过程,积累了经验,留下了许多价值的思想,当人类历史和领导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领导科学的产生就成为一种必然,领导科学是人类领导活动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应不应该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因为领导活动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领导活动实践需要一门科学,而且领导活动实践本身就包含着极其科学内容,各种科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表面,哪里有实践哪里就有诞生科学的土壤和源泉.领导活动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有其他领导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规律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按其作用范围大小,有普遍规律,特殊规律之分,有人也承认领导活动中有规律有科学,但往往认为领导活动没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领导活动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和其他活动不同,领导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高度综合性,它的多因素和多功能的特点,领导活动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要解决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解决人的活动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领导者,既要对重大问题拍板决断,又要做人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选拔培养干部,又要科学管理好所负责的那个部门,单位,既要搞调查研究了解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又要搞战略规规,又要搞科学预测等等.现代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一方面各门学科越分越细,另一方面又使交叉科学,综合学科,边缘学科大量出现,呈现出了总体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领导科学也是这样一门在高度综合中创造出来的科学.以上情况说明,确实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对领导活动实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基础总结 绪论 I.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命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及生殖。 3.兴奋性是指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 刺激是指机体所处环垄因素的变化刺激条件包括强度、作用时间和强度一时问变化率三个要素反应是指接受刺激后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 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兴奋和抑制阈强度(阈值)是指在作用时间和强度一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等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上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4.体液是机体内液体的总称。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5.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最重要的是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三种调节各具特点:神经调节迅速、精确而短暂;体液调节作用缓慢、面积广泛、时间持久;自身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 回馈是由受控部分的回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活动的作用,有正、负反馈两种。 正回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反债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一致,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 负反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回馈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相反.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方式主要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是只取决于膜两例物质浓度差进行转运的一种方式出胞和入胞作用 易化扩散是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珠蛋白质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一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分为载体转运和通道转运两种。 载体转运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争议抑制性; 通道转运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又可分为化学门控信道、电压门控信道和机械门拉信道. 主动转运是物质逆电一化学梯度进行的转运,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发性主动转运。 最重要的为钠一钾泵转运。 出胞是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变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入胞指细胞外某些物质团块借助于细胞形式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 进入细肥的过程,分别称为吞噬和吞饮.吞饮也可以分为液相入胞和受体介导入胞两种形式。 2.生物电现象是指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伴有的电活动。单个细胞膜两侧的生物电称为细胞的跨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 生物电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同,构成生物电产生的基础。②胞膜在不同状态下时离于的通透性不同.成为生物电产生的关健。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它是细胞安静的标志、它的形成是由于K+的外流。 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受到有效刺激时,在膜两侧产生的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由去极化和复极化构成,是Na+内流与K+的外流及Na+—K+泵转运共同形成的、其引起取决于阈电位,阈电位是使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动作电位具 精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