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预防

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预防

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预防

胆道损伤是胆囊切除术最严重的常见并发症。它往往会带来诸多问题,如医疗成本的增加和医疗诉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择期开腹胆囊切除术以及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中都可出现胆道损伤。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胆道损伤发生率逐渐下降。尽管没有确切的数据,但目前胆道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时代。人们逐渐认识到胆道损伤的发生原因,并改进了相关措施防止损伤的发生。随着重建技术的提高,在专科中心胆道损伤的治愈率明显提高。本文针对胆道损伤的预防进行详细阐述。

一、一般原则

只有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的外科医生才能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较大而且胆道损伤发生率较高,因此只有具有一定经验的手术者才能操作。特别应该注意急性胆囊炎时增加手术难度的相关因素,并可考虑将经皮胆囊造瘘术作为折中方案。东京指南对急性胆囊炎的严重程度进行了分级,它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决定是否在急性期行胆囊切除术。当炎症较重而中转开腹时,尤其对于缺乏复杂开腹胆囊切除术相关经验的外科医生而言,胆囊切除可能也是非常困难的。当胆囊三角内结构无法清楚解剖时,可以考虑采用Bornman描述的方法,即从胆囊内部利用荷包缝合封闭胆囊管。胆石症是一种良性疾病,很多情况下通过简单地取石即可解决问题。尽管随后可能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术,但取石后局部状况往往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治疗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治疗 刘飞 近年来随着胆道手术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广泛应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医源性胆管损伤44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31例,年龄24~67岁,平均45岁。胆管损伤由单纯胆囊切除引起33例(75%),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引起9例(20.5%),其它腹部手术引起2例(4. 5%)。其中急诊手术损伤18例(41%),LC损伤5例(11.4%)。 胆管损伤类型:肝(胆)总管横断11例(25%),胆总管结扎6例(LC钛夹夹闭2例,占13. 6%),肝(胆)管侧壁损伤20例(45.5%),硬化剂腐蚀1例(2.3%),损伤情况不明6例(13.6%)。 胆管损伤后主要临床表现:梗阻性黄疸21例(47.8%),反复发作性胆管炎13例(29.5%),胆外瘘8例(18.2%),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2例(4.5%),合并结石21例(47.8%)。 根据术前PTC、ERCP等影像学资料和术中所见,本组合并胆管狭窄39例,占88.6%。按Bismuth分型法Ⅰ型5例(12.8%),Ⅱ型20例(51.3%),Ⅲ型13例(33.3%),Ⅳ型1例(2.6%)。 2.治疗:本组胆管损伤44例共施行94次手术,末次手术施行胆肠吻合术35例。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并行胆道修复7例,术后早期发现胆管损伤行胆道修复或引流20例。以上27例中3例死于术后早期并发症,18例于术后3月至2年内出现胆道狭窄症状再次手术,再狭窄率66.7%。其余17例为术后远期出现胆道狭窄症状而再次手术者。胆肠吻合术方式: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13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4例,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11例,肝门胆管成形空肠Roux-Y吻合5例,左、右肝管整形空肠Roux-Y吻合2例。 3.随访:术后38例随访1~9年,失访3例,随访率92.7%。随访期间因化脓性胆管炎和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各死亡1例。疗效优者(无症状)20例,占52.6%;良(偶有胆管炎症状)12例,占31.6%;差(胆道再狭窄、反复发作胆管炎)6例,占15.8%。优良率达83.9%。 讨论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处理一直是腹部外科的难题之一,修复后的再狭窄率很高。文献报道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发生率为0.12%~0.51%,而LC术中胆管损伤发生率高达1.09%〔1〕。

胆管损伤的早期处理

黄志强强调胆道是一个脆嫩的器官,损伤后易导致狭窄和胆管炎反复发作,最终发展成肝硬化和终末期胆病。这些并发症半数以上是胆管损伤早期处理不当所致。本文重点探讨胆管损伤的早期处理方式。 1.胆管损伤的分类 胆管损伤程度分类有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是Bismuth法。分型或分类目的是选择最佳处理方案,提高早期处理的成功率。在选择早期处理方法时,不仅要考虑胆管损伤平面、损伤长度、还应考虑致伤器械和致伤原因。原因不同其处理和预后相差甚远,例如LC造成胆管损伤因电刀致伤多,毁损范围大,单纯放置T管引流或对端吻合,往往效果不好,再次狭窄发生率很高。ERCP造成的胆管损伤,其部位在胰胆管汇合部,腹膜后穿孔多见。胆漏常合并胰漏,腹膜后感染和全身中毒症状重,早期处理侧重于胆道减压、胆汁胰液分流和经胃管十二指肠减压。 2.影响早期修复效果的因素 早期修复的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胆管损伤原因、损伤类型、手术修复时机和修复方法等。从本组病例结果看,损伤平面越高,早期修复效果越差。按照本文判断标准,Bismuth Ⅲ和Ⅳ型胆管损伤,其效果不佳的比例分别是63%(5/8)和100%(6/6)。这不仅与高位胆管口狭窄有关,而且与致伤原因密不可分。本组中这两型损伤均是LC造成,且以电刀损伤为主,胆管毁损范围超过了肉眼所见。无论是采用胆管对端吻合还是胆管空肠吻合,术后易发生胆漏和吻合口狭窄,需要二次手术重新修复胆管。这与国内大多数学者报道一致。但是苏茂生等报道Ⅳ型疗效优于Ⅲ型,因为Ⅳ型损伤时左、右肝管不相通,易早发现,切除肝方叶能更好地显露,处理更为彻底,获得较好疗效。 Stewart和Way统计胆管损伤修复的失败率,在造成损伤的医院由造成损伤的医师进行修复,其失败率约为83%。一开始就在大的医疗中心由胆道外科专业医生进行修复,失败率为6%。外院转诊的26例在基层医院进行了早期处理,效果均不佳,转入我院接受了第2次手术。尽管无法统计陕西地区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但是分析这26例患者早期处理效果不佳的原因集中在3个方面:术式选择不当、手术时机选择不佳和手术技巧欠佳,造成术后胆漏和胆管狭窄,胆管炎反复发作。 3.胆管损伤的早期处理方式 胆管损伤的早期处理方式有7种:保守治疗、一期单纯修补、胆管对端吻合、胆肠Roux吻合、带蒂组织瓣修补、二次开腹引流、ERCP+ENBD。 保守治疗的指征是:腹腔内已放置引流管,术后发现腹腔引流管胆漏,引流的胆汁量<300ml,无腹膜炎,B超提示肝下无胆汁积聚,排除肝总管、左右肝管横断性伤。保守治疗的方法为:保持腹腔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滑脱。 一期单纯修补的优点是保持了胆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其适应证是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口小(<15mm),无胆管壁缺损,破口边缘整齐。禁忌证是损伤时间>1周,腹膜炎严重,全身情况差。单纯修补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缝合线,5无创伤线修补较为理想,忌用普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处理导语:不论专业运动员,还是为了身体健康而进行体育运动的业余爱好者,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并且是期待解决是,即运动损伤问题。运动损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严重的,他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学习,同时不能参加体育锻炼,严重的还可以使人致残,甚至死亡,对开展体育运动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影响。 因此,不论运动技术水平如何,只要进行体育锻炼时进行必要的防护,避免损伤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对运动损伤来说,防重于治。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一) 运动损伤的概念: 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不同与一般的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损伤,他多与体育运动项目及技战术动作特点密切相关,为此常有些运动损伤便以其运动项目冠名。例如:“网球肘”、“足球踝”、“跳跃膝”。运动损伤也常与运动训练水平,运动环境与条件等因素有关。 (二)运动损伤的分类: 1、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 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等 2、运动损伤按时间分类: 新伤和旧伤; 3、按损伤的病程分类: 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 慢性损伤: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者;劳损伤,由于局部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过劳致伤。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 4、按性质分类: 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无裂口与体表相通。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方式研究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方式研究 目的研究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研究2011~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均行胆道重建手术,一次成功26例,二次重建成功2例,三次重建成功1例,1例术后肾衰死亡。结论采用合理的预防和手术方式,能够有效减少胆道损伤的发生率,同时减少致死率。 标签:胆道损伤;肝外三管;胆道解剖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发生在胆囊切除术中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早期处理[1]。医源性胆道损伤如果能够尽早处理,方法妥当,则能够得到有效救治,但是如果抢救处理不及时,则可能会危机生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2011~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28~78岁,平均年龄在51.6岁,其中胆管损伤原因:开腹胆囊切除术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例,胆总管9例,胆总管和胆总管铰接位置3例,完全离断1例。 1.2胆管损伤处理办法30例患者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损伤后拆除缝线5例,行T管引流3例,除钛夹2例,胆管纯修补和引流3例,胆管修补后加T 管支撑引流3例,胆管端吻合加T管支撑引流5例,肝胆管空肠吻合术9例。30例患者均行胆道重建手术,一次成功26例,二次重建成功2例,三次重建成功1例,一例术后肾衰死亡。 2结果 胆道损伤型胆缺损在1~1.5 cm范围内的6例患者行切口切开十二指肠外侧腹膜后修补,管内支撑引流,O型胆管缺损在1.5 cm以上的12患者行胆管总管空肠吻合术,另有6例患者行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患者治疗接受出院后6个月~8年进行回访,术后T管内支撑常规留置6~12个月。15例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3个月自行拔出支撑T管,回访中发现该患者愈后长出常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有1例患者术后术后肾衰,死亡,见表1。 3讨论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和预防处理方式取决于患者的自身病情和自身情况。造成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有:麻醉方式不当、硬脊膜外麻醉松弛腹肌不良,未能及时使用全麻或者过分追求小切口,导致术中暴露不良,术野不清晰,造成胆道损伤[2]。

腹腔镜胆道损伤分析研究处理

腹腔镜胆道损伤分析研究处理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道损伤的发生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诊治的腹腔镜胆道损伤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其损伤部位、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相应处理后均痊愈出院,其损伤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解剖病理学因素及其它客观因素,在发现胆道损伤的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的效果最佳。结论对于腹腔镜胆道损伤患者而言,其预防关键在于密切监测损伤时间、部位、类型等,应该根据患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另外医生应该加强自身能力和经验,做到规范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标签:腹腔镜胆道损伤;原因;治疗;预防措施 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在于对患者的创伤小、恢复快等,但是其劣势在于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显著高于开腹手术的损伤[1]。通常临床上一经发现胆管损伤,需要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一旦延误最佳时机,很可能会造成患者病情恶化[2]。在医疗卫生水平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对于腹腔镜手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诊治的腹腔镜胆道损伤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诊治的腹腔镜胆道损伤8例患者,其中包括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分布于23~51岁,平均年龄(40.13±5.46)岁;包括2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2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3例胆囊结石伴萎缩性胆囊炎患者,1例胆囊息肉患者;胆管损伤类型有:1例胆总管横断患者,3例肝总管横断患者,1例右肝管横断患者,1例右幅肝管横断患者,2例胆总管撕裂患者。 1.2方法根据所有患者胆道损伤的发生时间、具体部位、损伤类型、程度等确定胆道损伤的治疗方案,预防术后胆道狭窄采用合理的胆道修复及在胆管吻合口内放置适合的支撑。其损伤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解剖病理学因素及其它客观因素,在发现胆道损伤的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的效果最佳。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经过适合自身的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在对其展开随访的3年内,恢复效果良好,没有1例发生胆道狭窄。 3 讨论 根据临床资料及经验分析,腹腔镜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一般包括人为因素、解剖病理学因素及其它客观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具体表现在:①手术主治医生在

胆道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防范及处理

胆道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防范及处理 胆道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防范及处理 胆道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防范及处理 2006-11-27 西医学论文 胆道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防范及处理 摘要:探讨胆道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防范及处理。方法:收集两家医院遇到的8例十二指肠损伤病人作回顾性的临床分析。结果:本组4例系在Baker’s 探条探查胆道时致十二指肠后壁损伤;2例因分离十二指肠与肝胆广泛粘连而损伤;2例因分离十二指肠与肝肠广泛粘连而损伤指肠前壁,其中1例致十二指肠广泛撕裂合并门静脉主干破裂出血;另2例为邻近炎症病变致十二指肠延迟性穿孔。处理方法分别用损伤修补、十二指肠腔内外引流和胃空肠造瘘术。全组治愈6例,死亡2例。结论:胆道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防范是主要的,而合理、灵活地选择恰当的处置方法乃治疗成功的关键。 胆道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医源性创伤,一旦发生,倍感棘手,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原来手术的结果。本文收集了两家医院8例损伤病例,并就其防范及处理进行探讨。 1.1 探查胆总管末端时Baker’s扩张器戳穿十二指肠后壁例1,男,46岁,因反复发作胆绞痛行择期手术,术中因胰头质略硬,以Baker’s扩张器反复多次探查不能通过胆总管远端,最后发现戳穿十二指肠后壁。鉴于胰头质硬决定作胰十二脂肠切除、Child’s吻合。术后并发胰、胆瘘和严重腹腔感染,最终死亡。例 2,男,42岁,因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在以Baker’s扩张

器探查胆总管时“脱空感”不明显而多次插试,导致十二指肠后壁穿通伤,经修补成功。例3,男,53岁,胆总管探查时远端有阻力,暴力探查致十二指肠后壁穿通伤。作奥狄括约肌成型术和穿孔修补术。患者有糖尿病史,术后并发严重腹腔感染,无法控制而死于MOF。例4,女,67岁,因胆总管结石手术,在探查胆总管时戳穿十二指肠后壁。由于结石嵌顿壶腹部而行十二指肠前壁切开取石,后壁穿孔处予以修补并行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肝下间隙置引流。术后11天引流管引出多量消化液,再次手术发现十二指肠后壁渗漏,行胃、空肠造瘘,局部双套管低负压吸引,痊愈。1.2 分离十二指肠与肝胆广泛炎性粘连时损伤十二指肠前壁例5,男,38岁,门脉高压并发化脓性胆管炎,拟手术解除胆道梗阻。术中见十二指肠球部广泛粘连于肝门部,局部门脉分支充血扩张。分离粘连时,十二指肠广泛不规则撕裂且合并门静脉主干大出血。即施行胃大部切除并切除损伤之十二指肠,关闭残端,胃空肠吻合。控制门静脉大出血后结束手术,未完成既定手术。例6,女,67岁,因坏疽性胆囊炎急诊手术,多年前有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史。术中见胆囊与干门、十二指肠广泛致密粘连。分离粘连切除胆囊时,十二指肠第一段广泛撕裂伤。因当时病人情况极差,不宜进一步手术,故只予以胆总管插管引流、十二指肠修补,十二指肠第二段置导管减压引流,肝下间隙置双腔管低负压吸引。病人痊愈。1.3 邻近胆道炎症病变致十二指肠延迟性穿孔例7,男,32岁,因化脓性胆管炎手术,术中见胆总管前壁近十二指肠处坏疽。行胆囊切除、胆总局管T管引流。术后5天,发现引流管引出大量消化液,口服美蓝即可见于引流液中。再次手术见十二指肠球部邻近胆管处有直径0.8cm之漏口,其周围肠壁组织炎症明显。从漏口向肠腔置入18号导管一根,周围填以大网膜,低负压吸引减压;肝下间隙双套管持续吸引;胆道T管置低负压吸引,最终分次拔除导管痊愈。例8,男,46岁,因急性胆囊炎保守治疗无效而手术。术中见胆囊与十二指肠紧密粘连成8 .0cm 3.0cm之硬块,从肠壁剥下硬块并切除胆囊,术中冰冻切片证实为胆囊炎性病变。术后第4天,从引流管见大量消化液,再次手术发现原粘连处有直径1.0cm之漏口,修补漏口,十二指肠腔内置引流管,肝下间隙双套管吸引,空肠造瘘。三月后拔管痊愈。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杨克辉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6(029)015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0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并发症的39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50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发生并发症39例,比例为2.59%,其中包括27例胆囊破裂,4例大出血,3例切口感染,2例胆道损伤,余者肠道损伤、脐疝、肝脏损伤各1例。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包括胆囊破裂、出血、切口感染等,手术过程中要针对常见并发症采取对应措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it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503 cases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alysis of 3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Results A total of 1503 cases of 3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were found in this group,ratio of 2.59%,including 27 cases of rupture of gallbladder,4 cases of massive hemorrhage,incision infection in 3 cases,2 cases of bile duct injury,the remaining umbilical hernia, intestinal injury, liver injury in 1 cases.Conclu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gallbladder rupture, bleeding, incision infection etc,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for

胆道损伤的处理

胆道损伤的处理 雷正明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胆道损伤常见于:1外伤:钝物(车祸)伤和锐器伤(刀伤)。常并存于肝损伤,刀刺伤,以肝外胆管部分裂伤、横断最常见;外伤性胆道损伤多合并其它脏器伤。2 医源性损伤:发生率0.1~0.5%(胆囊切除术90%,胆总管探查5%,胃大部切除3%,其它2%)。OC:0~2%,LC:0.24%(1995年,91家医院,114/47038), 0.6%(Cuschieri A 1999 ; Fletcher, DR 1999 );损伤类型包括:钳夹挫伤、裂伤、横断、缺损;刮匙所致的穿通伤、裂伤;电灼伤等。兹小结我科诊治82例体会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临床资料 1982.1.~2009.3.我科收治胆道损伤82例:外伤23例(刀刺伤18例,车祸伤5例;合并胃破裂2例、十二指肠裂伤1例、脾破裂3例、胆囊8例、肝损伤9例。(肝外伤时肝断面胆管损伤已除外) 原发病: GS38例(合并萎缩性胆囊炎24例,其中11例系Mirrzzi综合症;合并急性胆囊炎3例)占64.41%, HS13 例(4例系第2、3次手术)占22.03%, CBDS 8例, 占13.56%.手术方式: OC51例, LC8例。胆道损伤发现时间:55例系外伤后或术中发现, 22例系术后1~3天出现胆漏、胆汁性腹膜炎发现,5例系术后黄疸3-7天经检查证实,其中3例均经多次US未见胆道梗阻,后经ERCP/MRCP确诊。 附表82例胆道损伤部位及治疗效果 胆总管上段/肝总管损伤 胆/肝总管钳夹伤 4 T管引流痊愈 胆/肝总管部分裂伤26 缝合+T管引流,痊愈。 胆/肝总管全程劈裂 1 肝方叶切除+双侧肝管T管引流死于反复胆道感染、出 血。 胆/肝总管缺损 <1/3胆管周径9 缝合3例,肝园韧带修补4例,胆囊片修补2例,均 T管支撑,术后胆漏1例 >1/3 但<2/3周径 3 肝园韧带修补+T管支撑术后胆漏1例引流治愈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 发表时间:2011-05-13T13:48:54.9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关波 [导读] 目的探讨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管损伤的有效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57例LC进行总结和分析关波(辽宁凤城市中心医院辽宁凤城 118100)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450-02 【摘要】目的探讨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管损伤的有效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57例LC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96.4%,中转率3.6%,其中胆管损伤4例,占0.47%。术中及时发现并中转开腹2例,术后发生胆漏于第3天再次进腹1例,术后发生迟发性胆漏1例。结论 LC术中应全面看清胆道结构,严格操作规范,严防过度自信,麻痹大意,以免胆管的损伤。【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自开展以来,因其微创的优点很受患者欢迎,但同时也伴随些手术并发症,其中胆管的损伤占较大的比例。本研究回顾性分2003年5月~2009年10月间我院857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57例中,男325例,女532例;年龄18~79岁,中位年龄51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25年。其中慢性胆囊炎合并结石者797例(93%),胆囊息肉60例(7%),合并高血压者112例(13%),合并2型糖尿病34例(4%),有下腹部手术14例(1.6%)。 1.2 发生的原因及部位:胆囊管解剖结构异常2例,胆囊三角区粘连,结构紊乱2例。其中,紧贴肝门处左右肝管连同胆总管同时横断1例,胆管部分损伤3例。 1.3 结果左右肝管连同胆总管同时横断1例,采用空场与肝包膜缝合,将肝门套人空肠内的方法,行肝门区空肠Roux-en-Y吻合,胆管部分损伤3例,将损伤处胆管纵行切开放置T管引流。 2 讨论 LC现已作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手术,也是腔镜技术在外科领域中使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手术。但在术中术者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导致胆道的损伤。如何防止和治疗LC术中胆道的损伤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2.1 防止热力损伤 LC术中热损伤和超肤效应的电损伤可造成渐进性的胆管损伤和胆道狭窄。有些患者的胆囊管很短或胆囊壶腹膨出,电凝钩操作空间范围小,过于靠近肝总管或右肝管,有可能在通电过程中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残端钛夹直接接触或形成电弧效应,损伤胆总管、肝总管或右肝管。所以笔者认为:(1)尽量使用不导电的可吸收生物夹,可以有效地避免钛夹介导的电损伤;(2)在胆囊三角的分离过程中,应尽量靠近胆囊颈部使用弯血管钳钝性分离胆囊管。分离出胆囊动脉后应靠近胆囊侧夹闭、切断。(3)胆囊动脉不必骨骼化。(4)尽量用短的电操作以免热传导损伤胆管。如果使用电凝钩分离胆囊三角最好用电凝钩轻轻上提,使电凝钩背侧金属裸露部分与肝总管和胆囊床之间产生间隙,避免电凝钩背侧裸露部分对肝总管和右肝管直接产生电灼伤。(5)如条件允许提倡使用超声刀解剖、分离胆囊动脉和胆囊三角,既能保证手术视野的清晰,又可避免胆管的热灼伤。 2.2 术中仔细解剖胆囊管与肝管汇合有类型,胆囊管的变异发生率约14%[1],而病理性解剖变异是复杂多变,多由炎症粘连所致,常见于急性胆囊炎、门脉高压症、胆囊萎缩纤维化、Mirizzi综合征等。而右侧副肝管的存在,特别是位置较低的副肝管使局部的解剖更加复杂。在LC术中,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1)良好显露Calot三角,仔细观察各解剖标志。(2)确认胆囊管,无论胆囊壶腹的形态如何变化,先解剖胆囊壶腹,分出其与胆囊管交界部,游离出其延伸部,是确认胆囊管重要的技术性原则。(3)靠胆囊壁钝性分开Calot三角,确认三管一壶腹的相互关系。在处理完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后仍紧紧沿胆囊壁分至胆囊床,是安全解剖Calot三角的可行办法。(4)在解剖过程中,随时观察胆总管与操作部位的关系,以免出血或胆汁漏出时术野不清损伤肝外胆管。确认“惟一管道征”,即在解剖移行走向清晰可见的情况下,与胆囊颈部直接相连的是惟一一根管道,为胆囊管。如果不能做到“惟一管道征”,建议中转开腹,不要盲目冒险[2]。(5)无法确认胆囊管者应果断中转开腹。 2.3 术中及时发现胆道损伤(1)手术结束常规直视下检查肝外胆管是否完整及胆囊管断端是否钳夹牢靠;(2)常规用干净纱条擦拭术野,若有黄染,常常是胆管损伤的信号,不要轻易放过;(3)取出胆囊后应常规剖视,尤其是对手术困难和怀疑者,检查胆囊上有无异常管道附着,切断的是否是真正的胆囊管。 2.4 胆道损伤的修复方式要根据条件采取恰当的处理方法,若术中发现主胆管的损伤,应行修复或胆管端端吻合,T管支撑,因LC手术损伤的都是正常的细薄胆管,吻合后口径很小,容易发生吻合口狭窄,笔者认为T管支撑是必要的,且留置时间应至少6个月。若术后早期(72h)发现,一般情况好,局部炎症不重,可考虑行一期修复术,如果修复困难,可考虑行胆肠吻合。若术后72h以上发现,病情重,局部炎症重,年龄60岁以上,甚至伴有休克者,不应勉强行一期修复手术,宜采用安全的分期手术[3]。 总之,一旦发生胆管损伤,应争取及时发现,正确处理,避免胆管狭窄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要认识到LC也有其手术适应症和局限性,不可盲目为了追求速度和成功率而勉强行LC。必要的中转开腹是保证病人安全的重要措施,不可认为其是LC的失败。 参考文献 [1]黎介寿,吴孟超,黄志强.普通外科手术学.手术学全集,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55. [2]孟智渊,韩峰. 腹腔镜胆道损伤因素及预防.肝胆胰外科杂志,2006,3:179-180. [3]吴广川,胡先典.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特点及诊治.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3:172-174. [4]李虎城,刘吉奎. 腹腔镜胆囊切除后迟发性胆漏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8:521-523. [5]朱炳光,唐增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654例报告.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5):279-281.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148团中学谢斌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损伤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2、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简单的处理原则、方法。 教学过程: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 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 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 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 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 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

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四、常见运动性损伤的处理 (一)擦伤 1.原因与症状因运动时皮肤受挫致伤,如跑步时摔倒,体操运动时身体摩擦器械受伤。擦伤后皮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2.处理小面积擦伤,可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大面积擦伤,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后涂抹红药水,再用消毒布覆盖,最后用纱布包扎。 (二)撕裂伤 1.原因与症状在剧烈、紧张运动时,或受到突然强烈撞击,造成肌肉撕裂。其中包括开放伤和闭合伤两种。常见有眉际撕裂、跟腱撕裂等。开放伤顿时出血,周围肿胀。闭合伤触及时有凹陷感和剧烈疼痛。

胆道损伤

胆道损伤(BDI)分型 (一)Bismuth分型[1] Ⅰ型:左右肝管汇合部下方肝总管或胆管残端长度≥2cm; Ⅱ型:左右肝管汇合部下方肝总管残端长度<2cm; Ⅲ型:左右肝管汇合部完整,左右肝管系统相通; Ⅳ型:左右肝管汇合部损伤,左右肝管系统被隔离不相通; Ⅴ型:Ⅰ型、Ⅱ型或Ⅲ型+右侧副肝管或迷走胆管狭窄,右侧副肝管或迷走胆管狭窄。 (二)Strasberg分型[2] Ⅰ型:进入胆囊床或胆囊管的小胆管切断后未结扎,伴有胆漏; Ⅱ型:副肝管损伤,两断端结扎,不伴有胆漏; Ⅲ型:副肝管损伤,一侧断端未结扎,伴有胆漏; Ⅳ型:胆管部分撕裂,伴有胆漏; Ⅴ型:左右肝管汇合部下方肝总管或胆管残端长度>2cm; Ⅵ型:左右肝管汇合部下方肝总管残端长度<2cm; Ⅶ型:左右肝管汇合部完整,左右肝管系统相通; Ⅷ型:左右肝管汇合部损伤,左右肝管系统被隔离不相通; Ⅸ型:Ⅴ、Ⅵ或Ⅶ+右副肝管或迷走胆管损伤。 (三)黄志强从损伤平面和程度结合进行BDI分类【3】。 ①按损伤胆树平面分为3级: Ⅰ肝内胆树平面损伤(2级肝管分支及以上胆管); Ⅱ围肝门区胆管损伤(胆囊管与肝总管交界平面以上,包括1级胆管); Ⅲ胆总管损伤。 ②按损伤程度分为4级: A部分性伤; B横断性伤; C横断性伤伴部分胆管组织缺损(另分为肝管汇合部完整或缺失); D胆管狭窄。 将损伤平面和程度结合,如ⅡC是指肝门部胆管横断性损伤伴胆管缺损。此分类法未将胆囊管夹闭不全引起的胆漏列入胆管损伤范围。

高位胆管损伤性狭窄的外科处理 由于外伤或医疗相关操作破坏胆道系统的完整性和通畅性,即为胆管损伤(BDI,Bile Duct Injury)。当这种损伤发生在左、右肝管汇合部或以上水平引起胆管狭窄,称为高位胆管损伤性狭窄。由于位置深在、解剖复杂,且常由于已经历过手术治疗局部粘连严重,高位胆管损伤性狭窄的外科处理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如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将会导致胆道持续狭窄、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继发性的胆汁性肝硬变或门脉高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重视高位胆管损伤性狭窄的外科处理,是胆道外科临床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 1.胆管损伤导致高位狭窄的原因分析 胆道损伤(BDI)的原因包括外伤和医源性损伤,前者多为刀刺伤,以肝外胆管部分裂伤、横断最常见。但由于胆道系统在腹部位置较深,故由外伤引起的损伤几率非常小。据Sawaya等统计肝外胆道损伤在外伤病人中的发病率为0.1%1。医源性损伤包括开放性胆囊切除术(OC)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其他肝胆或腹部手术的直接损伤,放射性、热灼伤,内镜或经皮胆道操作后损伤。自从LC的实施以来,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有所增加。Roslyn2回顾了美国1989年进行的超过42000例开放性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发生率为0.2%。Strasberg3回顾了1980年以来的文献,共有超过25000例的开放性胆囊切除术,报道了0.3%的损伤发生率。文献报道LC胆管损伤的发生率0.1-0.5%,最高达1.7%;在美国,30-49%的外科医生有大胆管损伤的经验以及经历有1-2例这样的病例4。 LC胆管损伤的原因主要为5:⑴对胆道解剖的不熟练占70%的损伤。⑵技术因素:术中出血多而盲目钳夹胆管/动脉或者胆管壁的不恰当撕扯、电灼的不恰当运用等。⑶局部病理因素:如急性或萎缩性胆囊炎、Mirrizi综合征。尚需注意,由于胆囊动脉可起自肝右动脉、肝左动脉,甚至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肝右动脉和肝总管关系密切(80-90%的肝右动脉在后面经过,10-20%从前面经过),文献报道BDI可合并血管损伤,发生率为26-32%4。 2.损伤性高位胆管狭窄的诊断和分型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室内课教案) . 谢麟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症状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2、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及时自救或互救。 ★教学要点 1、运动损伤的原因。 2、运动损伤的预防。 3、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一)什么是运动损伤 1、人体在体育运动中所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或者日常生活的中的损伤,它多与运动项目以及技战术动作特点密切相关,为此,常有些运动损伤以其运动项目命名,例如网球肘足球踝跳跃膝的损伤。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1、运动损伤的原因 (1)思想上不重视。通过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各种原因,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教练员、体育教师、学生及运动员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其中有的认为“小伤,小病没有关系”。“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等等,于是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2)准备活动没做好,没能使肌肉温热和协调起来,肌肉缺乏力量和灵活性,往往容易引起运动损伤。准备活动没做好的表现在:准备活动不充分,专项准备活动量与强度不够。(3)技术错误。做出的动作违反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违反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例如肘关节外展“撇”手榴弹、倒地时直臂撑地等动作,容易造成上肢肘关节、腕部的损伤。(4)组织方法不当。例如任意穿过投掷区,投掷时缺乏严明纪律和统一的口令,有的学生去拾器材,而有的学生又投出器材。 (5)练习者身心状况不佳。例如过度疲劳,过度兴奋、激动、紧张、恐惧等,容易造成损伤。 (6)场地设备的缺点。如场地不平,有碎石子;跑道过硬过滑;沙坑硬,内有铁钉、玻璃片等。 (7)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体育道德败坏,故意用小动作和粗野动作伤人。 另外,气温过高过低、潮湿高温、光线过强或过弱,均易发生运动损伤。 2、运动损伤的预防 (1)加强安全教育,使师生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2)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学生身心做好参加体育锻炼的准备。 (3)合理组织教学、训练和比赛,加强安全措施的落实。 (4)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提高人人注意安全、关心安全的意识。 (5)提高身体、技术训练水平,全面发展各种身体素质,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 (6)加强医务监督,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在体育活动中区别对待。 (三)运动损伤的处理 1、擦伤 表皮组织受到损伤叫擦伤。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较轻的损伤,约占运动损伤的16%。 (1)原因:由于皮肤受到急剧摩擦所致。 (2)处理:伤后最后及时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冲洗伤口,然后敷以凡士林油纱布,并加以包扎。如无感染,两周后即可痊愈。较小的擦伤,可涂上外用药,不需包扎。 2、挫伤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预防和处理作者:黄河,蒋晓,毛岸荣,朱浩,崔小红,徐步青,胡剑平,陈立兵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致胆道损伤的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方法对7例LC引起的胆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胆道损伤病例中,术中钛夹误夹闭胆总管1例;3例Mirizzi综合征致胆总管损伤;右肝管损伤2例,其中1例是由于胆囊管变异所致;1例因胆囊颈部粘连严重,分离中在肝门处断离左肝管,并损伤右肝管。所有病例均行胆总管修补或端端吻合术,T管引流获得成功。结论 LC 引发的胆道损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都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术者经验、局部粘连严重和胆道变异是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可采用胆总管修补成形、端端吻合术或胆总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治疗胆道损伤。 【关键词】胆道损伤;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ause of bile duct injuries caused b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and thei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Review was done on seven patients of bile duct injury because of LC. Results In the 7 cases, bile duct injuries resulted from mistakenly clamping of common bile duct with titanium clamp in 1 case, Mirizzi syndrome in 3 cases, right liver duct injury in 2 cases, gallbladder duct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四、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处理:A、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B、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讲解)、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 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2、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 处理: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3、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 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不要乱揉私心动,防止增加出血。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4、挫伤(在钝重器械打击或外力直接作用下使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或其它组织受伤,而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 1.按损伤程度,可把运动损伤分为轻伤、中度损伤和严重损伤。 (1) 轻伤:伤后影响机体活动在24~48小时之内,作一般治疗即可痊愈。 (2) 中度损伤:伤后影响机体活动在1~2周之内,需作常规治疗及短期康复训练即可恢复正常活动。 (3) 严重损伤;软组织损伤影响活动在2周以上,骨折、脑震荡、半月板撕裂,内脏损伤均属重度损伤,需作特殊治疗及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才能恢复正常的体育活动。 根据运动损伤的调查材料证实,轻度、中度损伤较多,普通学校体育中重伤少见,运队中的“劳损”伤,一般不会发生在健康、快乐体育活动中。 2.因损伤部位力量作用方向致机体解剖学结构改变的运动损伤可分为拉伤、挫伤、扭伤、骨折和骨裂等。 (1) 拉伤:损伤力量使肌肉、韧带、关节向外延伸,致使局部解剖学结构改变的损伤。 (2) 挫伤:损伤力量钝力方向使肌肉、韧带、关节向内延伸(下压)引起机体局部解剖学结构改变的损伤。 (3) 扭伤:损伤力量方向与肌肉、韧带、关节呈角扭转外延引起局部解剖学结构改变的损伤。 (4) 骨折、骨裂:机体骨组织受外力作用(或病理),造成骨连贯性中断的损伤。骨裂是不完全折断。柳枝骨折是儿童骨折的一种特殊状态。 3.按损伤部位有无创口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1) 开放性损伤:有创口与外界相通。皮肤的擦伤、裂伤、刺伤、切割伤、贯通伤等均为开放性损伤。 (2) 闭合性损伤:无创口与外界相通。一般的肌肉、韧带、关节损伤均是闭合性损伤。4.按运动损伤发生的过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劳损(细微损伤)。 (1) 急性损伤: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一次性产生的机体损伤。 (2) 劳损伤:在长期、多次的体育训练中,由于局部组织重复单一的超负荷活动又没有及时的改善局部负担而造成机体局部组织学的细微改变所致的损伤。如髌骨软骨软化症、肩袖劳损、髌骨张肌末端病等。 5.其他损伤:诸如游泳中的溺水,登山及冰雪运动中的冻伤、灼伤及暑天运动时的中暑。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 产生运动损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往往由多个因素造成机体损伤的结果。在一次运动损伤结果中,总有一个因素是主要的,其他几个因素则是次要的,诱发性的。因此,对运动损伤发生原因的分析应该是综合性的。 1.主观因素 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是体育活动的主体。每一个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思想上不认真,不遵守活动规则,不讲运动道德,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活动中不按科学方法练习,技术动作不正确,超负荷(动作难度、活动强度、运动量超过身体水平)活动,心理压力大,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完整版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 处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148团中学谢斌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损伤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2、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简单的处理原则、方法。 教学过程: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可分为 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 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 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 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 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