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系统检测与修复 教学大纲

传动系统检测与修复 教学大纲
传动系统检测与修复 教学大纲

《汽车传动系统检测与修复》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汽车传动系统检测与修复》

课程编码:071071

学分:4

总学时:68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开课教研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教研室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汽车传动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所必需的汽车传动系统知识及有关汽车传动系统的检测与维修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传动系统的维修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的前修课程为《汽车拆装与调整》、《汽车维护与保养》专业基础课程,后续课程为《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专业课程。

三、课程目标

《汽车传动系统检测与修复》以轿车为主,主要讲授汽车传动系统的相关知识和维修技能。通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传动系统检修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材料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建立传动系统检修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维模式,具备按照规范的流程独立完成汽车传动系统相关维修工作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相关技术规范;

2.能够熟练识读传动系统油路控制图和电路控制图;

3.能够使用油压表完成自动变速器油路故障诊断任务;

4.能够根据故障现象准确判断故障部位任务;

5.能够使用故障诊断仪完成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任务;

6.能够用资料说明、核查、评价自身的工作成果;

7.能根据相关法律、技术规定,制定维修方案,保证维修质量;

8.能遵守劳动与环境保护规定,按照正确操作规范对发动机机械系统进行检查、更换、维修;

9.能检查修复后汽车传动系统工作情况,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

10.能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以及损坏零部件。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2.具有查找维修资料、文献等取得信息的能力;

3.具有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的能力;

4.具有逻辑性、合理性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5.具有正确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能与客户进行交流与协商的能力;

5.能进行自我批评;

6.具有工作责任感;

7.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8.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时分配

1.学习内容的针对性

通过调研,在充分了解行业对学生将从事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以及相应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后,围绕职业能力的需要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实现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毕业后均能通过汽车维修电工或汽车维修工的职业资格鉴定,就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

2.学习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就业后所从事主要工作任务需要的专项技能组合成5个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一体的教学模块,如下表。

学习情境课时分配学习情境1 汽车挂挡困难故障检修18学时学习单元1 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故障检修8学时

学习单元2 手动变速器操纵机构卡滞故障检修4学时

学习单元3 手动变速器传动机构故障检修6学时学习情境2 自动变速器故障灯亮的检修8学时学习单元1 传感器故障的检修4学时

学习单元2 执行器故障的检修2学时

学习单元3 电子控制单元故障的检修2学时学习情境3 自动变速器打滑的故障检修20学时学习单元1 传动系统的认识2学时

学习单元2 行星齿轮机构的故障检修6学时

学习单元3 制动器的故障检修4学时

学习单元4 离合器的故障检修4学时

学习单元5 液力变矩器故障的检修2学时

学习单元6 锁止离合器故障诊断与检修2学时学习情境4 自动变速器换挡冲击的故障检修16学时学习单元1 自动变速器油压的检测4学时

学习单元2 自动变速器油的更换2学时

学习单元3 液压泵故障的检修2学时

学习单元4 控制阀的故障检修8学时学习情境5 汽车传动系统漏油故障诊断分析6学时学习单元1 手动变速器漏油的故障诊断分析2学时

学习单元2 自动变速器漏油的故障诊断分析2学时

学习单元3 驱动桥漏油的故障诊断分析2学时(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学习情境1:汽车挂挡困难故障检修参考学时:18 学习目标

1.能够向客户正确描述汽车挂挡困难的故障原因;

2.能够使用各种媒体查阅所需资料;

3.能够正确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部位;

4.能够遵守劳动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规定;

5.能够对离合器和变速器进行测试,检查和评估各部件性能的好坏。

学习单元

教学方法和建议学习单元名称任务载体

学习单元1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故障检修离合器的维修引导文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

查阅离合器维修的相关资料。

学习单元2 手动变速器操纵机构卡滞故障检修手动变速器操纵机

构的维修

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建议利用动态视频进

行教学。

学习单元3 手动变速器传动机构故障检修手动变速器传动机

构的维修

任务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建议利用动态视频进

行教学。

学习情境2:自动变速器故障灯亮的检修参考学时:8

学习目标

1.能够向客户正确描述自动变速器故障灯亮的故障原因;

2.能够使用各种媒体查阅所需资料;

3.能够使用解码仪对自动变速器故障码进行读取;

4.能够分析解码器所读取的故障;

5.能够制定自动变速器的传感器、执行器的检测流程;

6.能够制定自动变速器的电控单元的检测流程;

7.能够遵守劳动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规定,掌握自动变速器各传感器、执行器的拆装技术要求;8.能够对自动变速器进行测试,检查和评估各部件性能的好坏。

学习单元

教学方法和建议学习单元名称任务载体

学习单元1 传感器故障的检修传感器的检测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建议采用动态视频和

实车进行教学过程。

学习单元2 执行器故障的检修执行器检测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建议采用动态视频和

实车进行教学过程。

学习单元3 电子控制单元故障的检修控制单元的检测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建议采用动态视频和

实车进行教学过程。

学习情境3:自动变速器打滑的故障检修参考学时:20 学习目标

1.能够向客户正确描述自动变速器打滑的故障原因;

2.能够使用各种媒体查阅所需资料;

3.能够制定自动变速器的拆装计划、流程;

4.能够遵守劳动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规定,掌握自动变速器各总成拆装的技术要求;

5.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类检测工具对自动变速器进行诊断;

6.能够对自动变速器进行测试,检查和评估各部件性能的好坏。

学习单元

教学方法和建议学习单元名称任务载体

学习单元1 传动系统的认识自动变速器的拆装

与解体

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建议采用动态视频进

行教学过程。

学习单元2 行星齿轮机构的故障检修检修行星齿轮机构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建议采用动态视频进

行教学过程。

学习单元3 制动器的故障检修检修制动器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建议采用动态视频进

行教学过程。

学习单元4 离合器的故障检修检修离合器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建议采用动态视频进

行教学过程。

学习单元5 液力变矩器故障的检修检修液力变矩器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建议采用动态视频进

行教学过程。

学习单元6 锁止离合器故障诊断与检修检修锁止离合器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建议采用动态视频进

行教学过程。

学习情境4:自动变速器换挡冲击的故障检修参考学时:16 学习目标

1.能够向客户正确描述自动变速器换档冲击的故障原因;

2.能够根据油质分析自动变速器油是否符合要求;

3.能够使用油压表对自动变速器油压进行检查;

4.能够制定自动变速器的拆装计划、流程。

5.能够遵守劳动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规定,掌握自动变速器各总成拆装的技术要求。

6.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诊断仪器对自动变速器进行诊断。

7.能够对自动变速器进行测试,检查和评估各部件性能的好坏。

学习单元

教学方法和建议学习单元名称任务载体

学习单元1 自动变速器油压的检测检测变速器主油路及

控制油压

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建议采用实车进行教

学过程。

学习单元2 自动变速器油的更换检查自动变速器油变

质与更换流程

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建议采用实车进行现

场教学。

学习单元3 液压泵故障的检修检修液压泵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建议采用动态视频进

行现场教学。

学习单元4 控制阀体的故障检修检测控制阀体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建议采用动态视频进

行现场教学。

学习情境5:汽车传动系统漏油故障诊断分析参考学时:6

学习目标

1.能够向客户正确描述汽车传动系统漏油的故障原因;

2.能够使用各种媒体查阅所需资料;

3.能够正确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汽车传动系漏油部位;

4.能够遵守劳动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规定;

5.能对传动系进行测试,检查和评估各部件性能的好坏。

学习单元

教学方法和建议学习单元名称任务载体

学习单元1 手动变速器漏油的故障诊断分析手动变速器的维护引导文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

查阅手动变速器维护的相关资料。

学习单元2 自动变速器漏油的故障诊断分析自动变速器的维护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建议利用动态视频进

行教学。

学习单元3 驱动桥漏油的故障诊断分析驱动桥的维护任务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建议利用动态视频进

行教学。

五、课程考核

(一)《汽车传动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为考试课。

(二)课程考核方式

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70%,期末考评占30%。具体考核要求见下表。

考核要求

考评方式

过程考评(项目考评)70% 期末考评(卷面考评)

30%

素质考评工单考评实操考评

10% 20% 40% 30%

考评实施由指导教师根

据学生表现集

中考评

由主讲教师根据

学生完成的工单

情况考评

由实训指导教师对学

生进行项目操作考评。

按照教考分离原则,由

学校教务处组织考评。

考评标准根据遵守设备

安全、人身安

全和生产纪律

等情况进行打

分100分

预习内容30分

制定计划正确合

理 40分

项目操作过程记

录 30分

任务方案合理30分

工具使用正确20分

操作过程正确30分

任务完成良好20分

建议题型不少于3种:

填空、选择、判断、名

词解释、简答题、案例

分析。

注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的本项目计0分

六、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

(一)教材

本课程教材邀请企业一线维修技师参与编写,在教材内容编排上,打破学科体系下章节模式式的编写模式,而是企业的工作流程为主线,以知识的认知规律为副线,教材配用的数据和图片都来源于企业培训资料和维修手册真实可靠。

教材:《汽车传动系统检测与修复》胡勇、娄学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03 主要参考教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胡勇主编大象出版社

(二)教学资源

1.学生手册:

学生手册: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引导课文,计划与实施,评价反馈,学习拓展以及课业等内容。解决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任务工单

任务工单是本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学习引导文件,每一个学习单元都对应于一个任务工单。任务工单是根据实际教学环境对汽车维修企业的接车派工单优选得到。在课

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任务工单,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强化,以达到更佳学习效果。

包括:咨询、决策与计划、实施、检查、评估。

3.教学课件

本课程制作了详细的PPT教学课件,该课件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反映,包含学习任务的目的、要求、步骤、引导问题、任务小结等,并含有大量的教学图片和动画。

4.《汽车传动系统检测与修复》省级精品课网站

本课程为河南省省级精品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精品课网站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是咨询的主要手段。网站内容丰富、翔实,具备网络教学的各种手段和资料,通过建立互动平台,将学习延伸到课外。

执笔人:胡勇

审核人:董继明

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

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 (专科) 一、课程简介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畸形的病因、症状、诊断、预防修复治疗的临床医学科学。它以口腔及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病理、牙^学、口腔应用材料、口腔生物力学等知识为基础,采用符合人体生理情况的人工修复体或矫治器来恢复或重建缺损部位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维护牙列的完整性和颌面部的外形与美观,促进口颌系统及全身的健康。 口腔修复学主要教授内容有: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颌面缺损修复,牙周病修复治疗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修复治疗等内容。 二、总体要求 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常见修复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各种修复方法的临床应用,了解口腔新材料、新方法及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原则。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实习时数 第一章绪言 1 第二章人造冠的固位原理 2 第三章牙体预备生物机械原理 1 第四章印模与模型技术 1 第五章暂时性修复和过渡性修复 1 第六章J合架 1 第七章嵌体与部分冠 1 2 第八章桩冠与桩核冠 1 第九章铸造金属全冠 1 2 第十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2 4 第十一章瓷全冠 1 第十二章固定桥9 4 第十三章可摘局部义齿15 10 第十四章全口义齿10 8 第十五章单颌全口义齿与即刻全 1 口义齿 考试 2 合计50 30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口腔修复学教学的任务、目的和内容,了解修复治疗的基本原理,了解如何学习口腔修复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方法, 了解口腔修复学常见的牙体、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内容。 课程内容 一、口腔修复学应有的认识和要求。 1?了解口腔修复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习时间:课程类型:0110098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32选修英文名称:课程成绩:课程性质:预存课程:课程系: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2专业课程电气与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机电工程学院应用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及自动化课程术语: 1、第六学期课程的地位、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的状态: 测试技术和控制工程是高等院校机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着重介绍机电系统中传感器、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应注重设计理念、创新意识和设计技能的培养。本课程的目标是: 1.学生获得传感器、自动检测方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将所学的自动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灵活地应用于未来的工作和生产实践。本课程的任务: 1.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2.具备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4.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序设计和实现技术; 5.初步形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以前的课程:电气和电子技术,C语言编程。后课程:创新机械设计等。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导言 教学要求: 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和发展趋势。要点: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难点: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要素 (3)机电系统的分类(4)机电系统的特征 第二节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1)机电一体化理论与技术基础(2)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3)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 第三节机电一体化的历史和趋势(1)机电一体化的历史(2)机电一体化的趋势 第二章传感器和检测技术 教学要求: 理解传感和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应变和应力、压力、位移、流量、温度等典型物理量的检测技术及相应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要点: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的测量原理。难点: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适用场合和选型。教学内容: 第1节传感和检测技术概述(1)检测技术基础(2)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传感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内容介绍传感器技术,以模块+项目+任务的模式,将同一被测物理量放在一个模块中,每个项目介绍一种传感器的应用,解决传感器选型和接口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每种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给你、特性、技术参数、选用原则和转换接口电路的组成原理等。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为传感器与检测基本知识。 任务一传感器基本知识项目二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和准确度项目三检测电路基本知识 模块二为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热敏电阻在冰箱温度控制中的应用项目二PN节温度传感器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项目三热电偶在输油管道温度测量中的应用项目四集成温度传感器在数字显示温度表中的应用模块三为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光敏电阻在报警器中的应用项目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在公共照明中的应用 模块四为压力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电阻应变片在电子秤中的应用项目二压电式传感器在警戒区报警电路中的应用项目三高分析压电薄膜振动感应片在玻

璃破碎报警装置中的应用项目四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在数字压力计中的应用 模块五为位移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在机械行程控制位置检测电路中的应用项目二光栅传感器在数控机床位移检测电路中的应用项目三接近传感器在防触电警告电路中的应用项目四电传感器在电动测微仪中的应用项目五超声波车载雷达在测距电路中的应用模块六为流量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涡轮流量计在天然气计量电路中的应用项目二电磁流量计在自来水厂水量监控电路中的应用 模块七为速度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霍尔式传感器在汽车防抱死装置中的应用项目二磁电式传感器在发动机转速检测电路中的应用 模块八为气体与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气敏电阻在酒精测试仪中的应用项目二湿敏传感器在自动加湿器装置中的应用 在每个项目的内容组织上,用任务的方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元件的识别与检测、电路的装配、电路的调试和电流的运行中,突出传感器的选用、识别、检测转换电路的装配和调试时的原理分析,是学生真正掌握传感器。 四、教学实施 (一)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总课时96课时(其中实训42课时) 模块一为传感器与检测基本知识, 6课时

检体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言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学科,本课程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诊断原理和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实习,学会采集与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奠定基础。在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方面要求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熟悉各系统各部位的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重点了解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掌握血压测量方法。了解心电产生的原理及常用导联,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象、正常值,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以及几种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了解心脏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最终达到掌握诊断过程的思维方法,能独立进行病史采集、系

统体检、正确选择辅助检查项目并作出初步诊断;能完成格式正确、文笔通顺、简练,有系统分析与符合逻辑的完整病历;初步具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绪论 目的要求 诊断学是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它是临床各科的入门和基础,是由基础过渡临床学习的桥梁课程。因此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及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 1、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 3、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与体征、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及其他一些特殊检查,还包括病史采集与书写,通过临床思维分析得出初步诊断。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掌握正确的诊断思维 2、熟悉诊断学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适当指定参考书及相关杂志)。 问诊 目的要求 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主要内容 1.问诊的重要性 2.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3.问诊的内容 ①一般项目 ②主诉 ③现病史 ④既往史 ⑤系统回顾 ⑥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问诊内容 2、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录像。 水肿 目的要求 1.了解水肿的发生机制 2.掌握全身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主要内容 1.保持血管内液与组织间液平衡的主要因素及水肿产生的机制2.全身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325001 总学时:48学时(讲课38学时,实验10学时) 总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预修要求:本课程宜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之后开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测试技术是进行科学研究、验证科学理论必本可少的技术。本课程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和补充,广博的理论性和丰富的实践性是本课程的特点。本课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合理地选用测试装置并初步掌握静、动态测量和常用工程试验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将其结果提供给观察者或输入给其他信息处理装置、控制系统。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建立明确的信号的频谱结构的概念;掌握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数字信号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测试装置基本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的条件,并能正确地运用于测试装置的分析和选择。掌握一阶、二阶线性系统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3、了解常用传感器、常用信号调理电路和显示、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并能够较正确地选用。 4、对动态测试工作的基本问题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于机械工程中某些参量的测量和产品的试验。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1、本课程的学习中,特别要注意物理概念,建立关于动态测试工作的比较完整的概念。 2、本课程教学中应突出理论内容的物理意义和工程应用,可将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在主要内容讲解结束后,可考虑安排一次测试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如转子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课堂讨论,讨论内容涉及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应用。 3、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必须参加必要的实验,从而受到应有的实验能力的训练,获得关于动态测试工作的完整概念,并初步具备处理实际测试工作的能力。实验学时应不少于8学时。实验大纲见附录。 4、建议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将内容尽可能利用Matlab进行演示。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机、电结合较紧密的课程,需要的知识面较广,涉及数学中的“积分变换”、“概率统计”知识;涉及物理中的电、磁、声及振动内容;涉及电工学中的“谐振”、“相敏检波”等典型电路。本课程宜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之后开设。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 1、理解测试技术的作用、任务、内容和特点 2、了解测试技术的发展概况

光电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光电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302057020 课程性质: 选修 课程名称: 光电检测技术 学时/学分:32/2 英文名称: Optic Detecting Technology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选用教材: 周秀云等编著,《光电检测技术及应 大纲执笔人: 尹伯彪 用》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先修课程: 工程光学、传感器、测控电路等 大纲审核人: 专业教学指导组适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一、 课程目标 课程具体目标为: 1.能根据光电检测系统组成,理解光电检测技术相关的参数; 2.能针对具体待检测量,选择合理的测量原理,设计光电检测系统,并能 选择合适的光源及光电检测器件; 3.能根据光电检测技术的特点,分析光电检测系统优缺点。 二、 教学内容 本课程作为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专业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根据光电检测技术的特点,针对具体的工程问题,提出相应的光电检测方案,对该方案中的各环节选择相应的光电检测器件,并理解该系统的局限性。 1.光电检测技术概述(支撑课程目标1) 光电检测系统的基本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形式。 要求学生:理解光电检测系统的基本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形式。 理解光电检测技术相关的参数。 2.光电检测光源(支撑课程目标2) 光源的基本特性参数和常用的光源。 要求学生:能针对待检定量,选择光电检测系统的合适光源。 3.光电探测器件(支撑课程目标2) 光电导器件、光生伏特器件和光电发射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和各自的应用场合。 要求学生:能针对待检定量,选择光电检测系统的光电探测器件。 4.光电成像器件(支撑课程目标2) 光电成像器件的主要特性参数和应用场合。 要求学生:能针对待检定量,选择光电检测系统的光电成像器件。

西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 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主 要内容为诊法与辨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 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 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临 床各科的桥梁课程。 2、【课程教学要求】 《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08(其中课堂讲授81学时,临床见习 27学时),教学中应注意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课堂 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适当进行病例分析讨 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二分之一的内容后,可适当安排临床示教与见习,以便及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临床见习中要注意诊法、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绪论 一、掌握中医诊断学、诊法、症、证、病、辨证、辨病、病案等概念的含义。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法则。 二、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 三、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 四诊 第一章 望诊 一、熟悉望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熟悉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最新 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学教研室编写

前言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阐述的主要内容是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原则和方法。口腔修复学的教学任务是结合牙合、颌面的解剖形态和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结合生物力学﹑医学美学原则,阐明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是为恢复生理形态与正常功能,从而达到咀嚼器官的保健,继而促进全身健康的目的。学生通过讲课﹑示教﹑前期实习和生产实习,从而掌握口腔修复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最终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从事口腔修复的临床工作。口腔修复学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在其学习过程中,实验教学和理论讲课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实验教学,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使学生逐渐熟悉和掌握临床技能。 口腔修复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口腔检查方法,病历书写,基牙的牙体预备,制取印模,颌位关系的确定,灌注模型,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弯制卡环技术,完成冠类、固定桥、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等技术操作,初戴,选磨调牙合,复查修改等技术。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为68学时,于第七﹑ 八学期完成。临床实习15周,于第九﹑十学期完成。

参考书目 1.《口腔修复学》(第六版),赵铱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口腔修复学》(第五版),马轩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口腔修复学》(第四版),徐君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4.《口腔修复学》,姚江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概论 (5) 第二章牙体缺损的修复 (6) 第三章固定义齿 (11) 第四章种植义齿 (13) 第五章可摘局部义齿 (14) 第六章全口义齿 (17) 第七章其它修复方法 (21)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Mechanical Measure Engineering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四年学制),是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机械制造领域,无论是在机械系统研究过程分析还是机械自动加工控制系统中,工程测试技术应用及其普遍,所以掌握必要的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对做好机械制造专业的工作尤为重要。 2.课程教学内容方面侧重于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非电量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技术;常用的传感器、中间变换电路及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其静、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测试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测试目的选用合适的仪器组建测试系统及装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进行动态测试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位移、振动、温度、力、压力、噪声等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和应用方法;掌握计算机测量系统、虚拟仪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了解掌握新时期测试技术的更新内容及发展动向,为进一步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好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物理学上的电磁学理论知识、控制工程基础中的系统分析方法、电工学的电路分析理论。 2.要求掌握电工实验独立动手能力和仪器的操作能力。 3.掌握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检测技术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能应对生产和科研中遇到的测试系统设计以及传感器的选型、调试、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初步形成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研究对象为机械工程中常见动态机械参数,主要讲授有关动态测试与信号分析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选择与使用。为后续专业课、选修课有关动态量的实验研究打基础,并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与日常生活有关振动噪声、力、温度等参量的测试中。 1.从进行动态测试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出发,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具备下列几方面的知识: (1)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重点阐述建立明确的频谱概念,掌握信号强度的表达式、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功率谱密度函数及应用和数字信号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明白波形图、频谱图的含义,具备从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中读取解读测量信息的能力。 (2)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部分:掌握系统传递函数、频响函数以及一、二阶系统的静动态特性的描述及测试方法,掌握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条件,并能正确运用于测试装置分析和选择。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A》-教学大纲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Materials Analysis Techniques (A) 课程编号:113990090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4 学时:64(其中: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16 上机学时: ) 适用专业:材料物理 开课部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A)是为材料物理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是关于材料成分、结构、微观形貌、缺陷等方面的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及其有关理论基础的科学。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在材料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检测、产品质量监控以及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既是材料分析测试的手段,也是材料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方法,是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材料现代主要分析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及应用,掌握常见分析测试技术所获信息的解释和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或与专业分析测试人员一起)拟定材料分析测试方案,进行材料分析和研究工作,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材料生产、检测、研发以及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总体要求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 1.掌握电磁辐射、电子束和离子束等探针信号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信息及根据这些信息建立的分析测试方法; 2.掌握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电子探针显微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和热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主要功能、测试结果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3.熟悉俄歇电子能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主要功能和应用; 4.了解紫外光电子能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扫描探针显微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原子荧光光谱分析、分子荧光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谱分析、穆斯堡尔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电子自旋共振谱分析、场离子显微分析、原子力显微分析、质谱和二次离子质谱分析等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和应用。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病毒性肝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霍乱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

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prosthodontics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修复教研室 2006 6 13

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 (供口腔系五年制用) 前言 口腔修复学(prosthodontics)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科学。它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属生物医学工程的范畴。 口腔修复学的任务是研究口腔及颌面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利用人工材料制作各种修复体,以恢复、重建各类缺损或异常的口腔颌面系统疾病,从而恢复其正常的形态和功能,以促进患者的健康。 口腔修复学是以医学基础、口腔医学基础、口腔临床医学及应用材料、工艺、材料力学、生物力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专门科学。其临床内容包括牙体缺损或畸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颌面缺损的修复治疗;牙周疾患、颞下颌关节疾患及牙合异常的预防和修复治疗。前三者是目前口腔修复学的主要临床内容。口腔修复学的基本治疗手段是采用制作修复体的方法恢复因缺损、畸形而丧失的形态与功能,使之达到正常水平。 在学习本门课程中,通过讲课、示教和实验室实习以及生产实习等环节,要求掌握口腔修复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基础理论包括:修复的原则、固位原理、设计原则、平衡牙合理论等;基本知识包括:牙合、颌、面的解剖生理和牙合学等;基本技能包括:口腔检查方法、牙体预备、取印模、颌位纪录的方法与操作技术,各类修复体的设计及一系列技工操作技术,修复体的初戴、选磨、调牙合、复查修改等技术。使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从事口腔修复的临床工作。 本教学大纲的教学总时数为192学时,其中理论课64学时、实习课128学时。 拟用教材为: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口腔医学类专业用)马轩祥主编口腔修复学(第5版) 本教学大纲由修复教研室王宇春、逯宜编写。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修复教研室 2006.6.13

检测技术与控制仪表课程教学大纲

《检测技术与控制仪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1331116 总学时数:51(理论45,实验6) 总学分数:2.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阐述测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各种传感器如何将非电量转换为电量,并对相应的测量转换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及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作介绍,同时也适当的介绍误差处理、弹性元件、抗干扰技术、信号的处理与变换及仪表控制系统的综合应用等知识。从而使学生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基本理论、工作原理、转换电路、主要性能和特点以及自动检测技术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使用相应仪器。 课程涉及光、机、电等多方面知识,应用到统计、数值分析、自动控制等多学科内容,因而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把握全书的重点和各章的重点,有助于在理论上得到提升。还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对待试验环节,才能全面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基本内容包括: 1. 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1)检测仪表控制系统及基本概念 (2)误差分析基础及测量不确定度 (3)检测技术及相关方法介绍 2. 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1)温度检测 (2)压力检测 (3)流量监测 (4)物位检测 (5)机械量检测 3. 仪表系统分析 (1)仪表系统及其理论分析 (2)变送单元 (3)显示单元 (4)调节控制单元 (5)执行单元 4. 系统控制技术 (1)计算机仪表控制系统 (2)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5. 现代检测与仪表技术 (1)虚拟仪器介绍及LabVIEW软件 (2)软测量方法及技术

(3)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4)传感器网络 基本要求: (1)掌握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2)熟悉误差分析过程及方法 (3)了解检测技术及方法 (4)熟悉各种传感器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5)熟悉仪表控制系统 (6)了解系统控制技术 (7)了解现代检测与仪表技术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 实验1:电参数型传感器实验,学习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信号检测。 实验2:仪表的调试与校验,学习测温仪表的调试与校验。 实验3:热电偶的校验,学习常用热电偶的校验。 要求: 1.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固化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培养其创新意识。 四、教学时数分配: 五、其它项目(含课外学时内容):无 六、有关说明: 1、教学和考核方式: 本课程属考查课,考试方式为闭卷。由平时(60%)、考试(40%)两部分综合评定。 2、习题: 每次上完课后,布置2-3道习题。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安排习题课。 3、能力培养要求: 理论课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基础,实验课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

光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教材

理论(含课内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光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光电子技术:全称(英文)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2、课程代码:B1309064 3、课程管理:数理学院应用物理教研室 4、教学对象:应用物理 5、教学时数:总时数48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实训16 学时。 6、课程学分:3 7、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 8、课程衔接: (1)先修课程: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模拟电子技术 (2)后续课程: 二、课程简介 光电子技术是由电子技术和光子技术互相渗透、优势结合而产生的,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科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光电子学为基础的光电信息技术是当前最为活跃的高新技术之一。该课程介绍光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基础,介绍光电子系统中关键器件的原理、结构、应用技术和新的发展。该课程在阐明基本原理的同时,突出应用技术,使学生能够把握光电子技术的总体框架,有兴趣、有信心投入实践和创新活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光电系统的常用光源 (一)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的光源及光度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发光二级管的新进展。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基础知识 1、掌握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基础知识; 2、了解辐射度学和光度学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第二节热辐射光源 1、掌握热辐射光源的基本原理; 2、了解黑体辐射器、白炽灯和卤钨灯的原理。 第三节气体放电光源 1、掌握气体放电光源; 2、了解气体放电光源的特点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气体放电光源。 第四节激光器 1、掌握激光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 2、了解各种不同的激光器的发光机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课程设置的目的及开课对象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对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与分析方法,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检测系统的基本概念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对检测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开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方向)本科生。 二、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10学时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念 传感器的组成、分类及发展动向,技术的定义及应用。 重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和现场认识教学相结合。 (二)传感器的特性 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及其响; 重点: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的性质。 难点:工艺计算与平面布置;微机联网控制系统。 广度:本章主要讲述传感器特性的基础知识。 深度:主要讲述传感器的特性,不涉及复杂的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强化实际操作。 (三)电阻式传感器 1.电位器式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及其应用 2.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3.应变片式电阻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及应用 重点:理解电位器式传感器、应变片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它们的性能特点,了解其常用结构形式及应用。 难点:线性与非线性电位器的测量原理,应变片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诊断学教学大纲(特选参考)

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医学影像学、护理专业用) 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内科学教研室 二○○四年三月 《诊断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diagnosis learns the syllabus 课程编号: 学时:140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76学时 学分:7.5学分 适用专业: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专业用 先修课要求:全部基础课程 一、前言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是各科临床医学的基础。诊断学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一定要把对学生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到诊断学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诊断学教学,使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断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病史、综合和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断依据,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专业课奠定基础。 在诊断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锻炼和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诊断学教学中,通过理

论学习,课间实习或实验和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本《诊断学》教学大纲是以第六版教材为依据编写。诊断学中的问诊、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实验诊断、诊断思维方法与病历书写,为课堂讲授内容,其他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基本要求] 1.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2.能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能较熟悉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3.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并掌握各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心电图各波图像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段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 5.熟悉血、尿、粪便等常规项目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及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目的和临床意义。了解实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6.能将问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器械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书写格式规范、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 [学时分配] 根据1991年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对《诊断学》课程基本要求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诊断学总教学时数为14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4学时,实习76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内容讲授实习合计讲授∶实习 绪论 1 0 1 问诊 2 3 5 常见症状8 2 10 基本检查方法 1 2 3 一般检查 1 2 3 头、颈部检查 2 3 5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21370 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Sensors And Measuring Technology 学时:64学分:3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学期:6(春) 开课部门:机电工程教研室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电子电工等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戴蓉主编,《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 郁有文等主编,《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 贾民平等主编,《测试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Ramon Pallas-Areny等著,《传感器和信号调节》,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而成的专业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要日益增长,要及时获取各种信息,解决工程、生产及科研中遇到的检测问题,必须合理的选择和应用各种传感器。本课程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工程应用,强调实验教学,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为三比一。 本课程主要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初步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应用传感器方面的知识解决工程检测中的具体问

题。对学科发展有初步认识,掌握基本的共性技术。 本课程学习基本要求为: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以下知识: (1)传感器、检测系统组成、描述。 (2)自动检测的历史、发展。 (3)传感器测量的共性技术,传感技术的新发展。 (4)传感器的一般工程参数测量方法。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以下知识: (1)传感器分类方法 (2)传感器动、静态特性的定义、测量方法。 (3)不同传感器等效、测量电路。 (4)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建立和分析方法。 (5)各种物理效应和功能传感器基本特性。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 (1)常用传感器静态性能检测及数据处理方法; (2)电桥测量、线性化处理及检测技术一般共性技术; (3)R、C、L传感器基本原理、测量方法; (4)主要固态传感器工作原理、测量电路; (5)能设计一般工程参数的检测方法。 要求理解不同原理传感器的物理概念,常用的电路搭配;能够对常用传感器的性能进行检测并正确处理检测数据;掌握正确使用传感器的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发展前沿状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光电检测技术 》教学大纲

《光电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中文名:光电检测技术 课程英文名: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科 适用专业:光伏材料应用、光伏发电应用、电子技术 等专业 课程学时: 48学时 课程学分: 3学分 一、课程的专业性质、地位和作用(目的) 1、性质:必修 2、地位:光电检测技术是光学与电子学技术相结合而 产生的一门新型检测技术,它是利用电子技术对光学信息进行检测,并进一步传递、存储、控制、计算和显示。光电检测技术是现代检测技术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3、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 光电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工作特性及其基本的应用,培养学生通过了解器件的性能特点来搭建检测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

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光电检测应用中的基础知识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6 学时,实践或其他教学0 学时 1.1 辐射度学和光度学基本概念 1.2 半导体基础知识 1.3 基本概念 1.4 光电探测器的噪声和特性参数 重点:辐射度学和光度学基本概念 难点:光电探测器的噪声和特性参数 教学要求:本章介绍了光电检测应用中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有理解,进而掌握光电探测器的噪声及特性参数第二章光电检测中的常用光源3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学时,实践或其他教学0学时 2.1 光源的特性参数 2.2 热辐射源 2.3 气体放电光源 2.4 固体发光光源 2.5 激光器 重点:光源的特性参数 难点:气体、固体发光光源和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固体发光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