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人的培育:日本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发展与特色

职业人的培育:日本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发展与特色
职业人的培育:日本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发展与特色

《外国中小学教育》年第期

20071

生活是人生的主题,职业成熟是青少年时期

的重要发展任务,如何帮助青少年进行职业探

索、促进其职业成熟,是战后世界各国普通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之一。如原苏联的综合技术教

育、美国的生涯教育、我国的劳动技术教育等

等。在这方面,日本有其独到的做法和优势,本

文旨在评述日本战后中小学职业发展教育的历程

与特色,以便为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改革提供参

考。

在日本普通初高中学校实施的职业发展教育

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相当于职业指导的所

谓“进路指导”;一种是具有职

(career guidance)

业预备教育性质的具体课程,如初中阶段的“职

业科”、“职业与家庭科”和“技术与家庭

科”,高中阶段的“产业社会与人”的教育课

程。在学生的“综合学习”中职业教育和指导也

有相当程度的渗透。

一、就业导向的职业科教育:

1945-1956

、就业导向的教育传统

1

日本的职业教育通常被称为产业教育,意指

按照一定产业领域的要求培养相应的能在一定产

业部门就业的人才的教育。战后直到年代中

1960

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实用人才,

初中毕业生一直是日本新生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为了使中学毕业生满足产业劳动力需要,初中阶

段就进行了职业教育,先后设置了“职业科”、

“职业与家庭科”课程。

、就业导向的各科职业教育

2

根据年月的《学习指导要领?一般编

19473

(试行)》,同年月发布的学校教育法施行规

5

则,以及在上述文件指导下制定的,如家庭(5

月)、职业指导(月)、农业(月)、工业

1010

(月)、水产(月)、商业(月)等分科

12 12 12

目的学习指导要领,普通初中实施每周课时的职

4

业科教育。同时,《学习指导要领?工业编》规

定,在初中阶段工业科目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

学生获得对于与工业有关的各种职业内容的理

解,该要领还规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比例,即

第学年木工(占)和竹工

7 70%

,第学年金工和电气,第学

(30%)8 (60%)(40%)9

年陶器制作、混凝土工、染色和织品

(30%)(30%)

(40%)

、分散开设的职业指导

3

所谓“职业指导”,是指“为个人的选择职

业、职业准备、就业,以及职业进步提供援助”

的活动,包括职业理解、职业研究(通过见学等

活动)、职业实习(尝试性就业)、职业选择

(求职指导)、学校选择等内容。[1]日本中学的职

业指导或与其他科目合并、或与其他科目并列、

或在“社会课”(仿效美国开设的新课程)内开

设。

、职业科目中逐步渗透职业指导

4

职业人的培育:日本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发展与特色*

陆素菊

内容提要:少年的职业成熟与发展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评述日本战后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揭示了日本中小学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特点与优势,为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和生涯发展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日本;普通教育;一般职业素养;职业指导;生涯教育

作者简介:陆素菊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讲师(上海)

/200062

陆素菊:职业人的培育:日本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发展与特色

战后初期,日本初中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之间基本上是平行开设的,而年月文部省发布

19495

通知之后,其重心开始转向职业指导。受美国职业指导模式的影响,日本开始强调启发式经验(尝试性课程),职业科被改编为“职业与家庭科”,设置了栽培、饲养、养鱼、食品加工、事务、制图、机械制作、手工、烹饪、保健等个科

8

目,其中个科目被作为职业指导的启发式经验3

(实习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

年月文部省通知进一步强化了职业指194912

导的理念和家庭科教育的作用,将职业科和家庭科整合在一起,并新增了经营记账、计算等商业类科目。而经历了年和年两次中央审议

19531954

会的建议报告之后,年月制定的教育计划

19565[2]回避了职业教育的概念。加强了“基础性的技术和基本性的生活活动”,淡化了职业科教育的成分。在计划中教育内容分为农业关系、渔业、工业技术、商业、家庭、职业指导等六个科目(主题),以每周课时的教学量,在初中年中贯

3-43

穿实施。

概言之,在劳动力需求的强力推动下,战后初期日本将职业课程直接嵌入了中学,以培养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的劳动力。这种职业科教育不是导论性的普通教育;二是针对性强、有分行业的专门职业教育,具体的产业领域有农业、渔业、工业和商业等,同时辅以家庭教育和职业指导。

二、一般职业素养教育:年代初

1958-1980

劳动力市场上,新生劳动力本来以初中毕业生为主体,自年起,开始转向以高中毕业生

1962

为主体。教育界提出了要超越直接就业导向的职业科教育,把生产技术和工业技术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一部分,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即“生产主义教育论”。[3]这种主张受到当时苏联的综合技术教育和美国的工艺教育

(poly technism)(industrial

思想的影响。

arts education)

、改“职业与家庭科”为“技术与家庭科”

1

与“职业与家庭科”不同,“技术与家庭科”强调作为普通教育的技术与职业方面的一般素养,把工业和物理的生产技术和家庭科作为必修科目,并区分男女生分别进行教学。原有的商业、水产和职业指导,以及农业的大部分内容被

排除在必修课程外,列入选修课的范围。

“技术与家庭科”有男女之别,以男生为对

象的科目设有:设计制图、木材加工、金属加工、栽培、机械、电气、综合实习;以女生为对

象的内容有:设计、制图、家庭手工、家庭机

械、烹饪、被服制作、保育。之后,经过1967

年、年、年、年教学计划的修订,197719891998

虽然在教学方式上都被改为男女共学,但每一次

的修订都会减少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时数,到目

前已经减少为第学年和第学年每周课时,第

7829

学年甚至减少为每周课时。并以项目或主题的形

1

式出现,如技术科的“技术与制造”、“信息与

计算机”;家庭科的“生活自立与衣食住行”、

“家族与家族生活”。课程目标被设计为:培育

学生对于生活的持续兴趣、具备创造性能力和实

践性态度(初中学习指导要领,),显然原

1999

有的职业预备教育的内容越来越被一般化了。

、技术与家政科强调一般职业素养导向

2

以上课程计划的修订反映了教育行政部门的

意图,即,通过项目学习(技术体验教学)的方

式,达到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的

目的,以实现作为普通教育的独特作用,此阶段

的代表人物有技术教育开创者、著名的教育学家

细川俊夫先生。与此同时,来自教师研究团体的

观点,如技术教育研究会认为的,开展与技术学

的学习相联系的工业类职业基础教育是技术教育

的应有内涵,产业教育联盟主张的基于劳动过程

的技术学习的观点等,也都起了重要作用。从结

果上看,这一时期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被严格区

分开来。

、改职业指导为进路指导并独立出来

3

原有的职业指导,作为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

择的准备教育,在修订案中被列为正式课程以外

的“特别活动”内容之一,以“进路指导(career

”的名称出现。

guidance)[4]而且,在“进路指导”

中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的因素也被排除在外。在

这里,高中教育的迅速普及是重要的影响原因之

一,据统计,年日本高中阶段的入学率已经

1961

达到以上,年达以上。在这一背景60%197070%

下,初中阶段的“进路指导”自然更倾向于“升

学指导”。同样高中阶段在特定的教室

进行课程外学生生活指导活动,其内(Homeroom)

容也是以升学指导为主。

所谓“进路指导”,根据文部省年初中

1961

最早的进路指导解说书《初中进路指导手册(学

年担当编)》,是指通过学生的个人资料、进路

信息、启发性经验与师生商谈,学生自身对未来

的进路进行选择和计划,教师进行指导和援助的

过程。也就是说,包括职业指导在内的学校进路

指导的领域有:学生自我的理解、进路信息的提

供、启发性经验、进路商谈、进路选择与决定

(介绍)、补救性活动(追加指导)等。[5]

这一时期的职业指导从职业教育领域独立出

来,淡化了职业预备教育的成分,更倾向于升学

指导,利用每周课时学年活动(初中)和在特定

1

的教室进行的学生生活指导活动(高(Homeroom)

中)以达成指导目的。从结果上看,据文部省

年的全国调查,

1973[6]在初中阶段,实施进路指导

的时间平均每年仅为课时,而高中阶段只有

10-15

的学校按照预定时间实施。在指导内容上升75%

学指导较多,而职业和产业指导的内容较少,虽

然约有的学校实施职场见习等启发性经验活60%

动,但基本上只流于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

从以上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日本在初高中

学校的职业预备教育完成了从职业教育向普通教

育转换的过程。

三、生涯教育的普及:——现在

1983

正是基于以上进路指导的实际状况,特别是

对升学指导过于倾斜的反思,与美国年初兴

1971

起的生涯教育运动相呼应,心理咨询和生涯指导

的实践在日本初中高中教育阶段迅速推开。以

年的《初高中学校进路指导手册》为转折1983

点,日本初高中教育阶段的生涯教育开始盛行。

以升学指导为中心的“进路指导”成为启发学生

对于自身未来的生存方式的关注,引导学生重视

毕业后自身职业和社会发展的指导和援助活动。

文部省相关部门开始认为,学校进路指导的开展

应该以人们的生涯教育为出发点。

、独立于传统学校教育科目之外的生涯教育

1

与美国的生涯教育具有高中教育(普通教育

与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性质不同,日本的生涯教育主要由职业指导领域的研究者推动,其中的

代表人物仙崎武教授提出,生涯发展教育计划由

生涯设计能力、生涯信息探索和利用能力、生涯

意向决定(选择)能力、人际关系(交流)能力等四部分组成。[7]年职业教育与进路指导研究

1998

会受文部科学省委托,发表了关于职业教育与进

路指导的基础研究报告。接受这一报告的建议,

年文部科学省在“关于改善初等中等教育与1999

高等教育的衔接”报告中首次正式使用“生涯教

育”概念。年文部科学省组织了有关方面专2004

家参加研究协作会议,该会议提出了推进生涯教

育的对策,特别是强调以学生的职业观教育为核心实施生涯教育,[8]把生涯教育贯穿于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全过程。

、校内综合学习时间

2

以生涯教育名称出现的日本普通中小学校的

职业预备教育,分别融合在年的小学和初中

1998

学习指导要领和年高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中

1999

的“综合性学习时间”之中,以初中年均 70-130课时,高中学校年间课时的教学量,贯

3105-210

穿于小学初中和高中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年代

80

以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生存能力,

日本实行个性化和个别化的教育改革,综合性学

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初中引导学生在国

际理解、信息、环境、福祉、健康等跨学科的学

习中发现和形成自我的生活方式,在高中阶段帮

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职业意识。全国的示范性学校——名古屋大学附属初高中学校自年以来从

1995

生涯教育的视角,开展以“和平与国际理解”、

“生命与环境”、“生存方式探求”等主题活

动,与现行的学习指导要领要求相适应,取得了

较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

、校外启发式体验活动

3

随着生涯教育的推进,以及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对策研究的深化,从年代后期开始,以学生

90

的职业观和劳动观培养为主要目的的职业体验活

动迅速普及,以至于形成了生涯教育就是职业体

验活动的认识。这一活动之所以能够迅速推广,

主要是因为行政部门的有力推动,日本在推进学

生实现从学校到职业世界转移方面在政策上有了

一个质的飞跃。年理科教育和

1998(下转第页)

62

相应地降低了对一些知识掌握的要求,这样,实验的考查方式应做相应的调整,不应“探究性”的教,“验证性”的考。同时,要明确虽然新物理课程降低了对一些知识的要求,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不是终极要求,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决定学生对有些已不做要求或降低要求的知识学习到何种程度,防止学生概念水平的降低。

此外,我国基础教育高中物理课程中含有12个模块,除了必修(共同必修与选择必修)的个6学分中所包含的力学、电磁学外,对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知识不做必修要求。随着物理课程选修制度的施行,学生所学到的物理学内容将会不同,现行的一省一个统一试卷(或用全国卷,或用省卷)的做法将明显不符合基础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推行统一试卷将导致“所教非所考”(其一,对同一个概念,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深度、广度上的基本要求是不同的;其二,由于选修系列的不同,学生学习到的概念的种类和程度也是不同的)。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可以借鉴以色列课程物理考试的做法,即在考

5-U 试时提供数量丰富的单独考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选择一定量的试题,实现高考的个体性、选择性、多样性(与课程设计思想相一致)。

以色列课程因其对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验能5-U 力的重视而给我国物理教学和评价提供了一些有益启发,而如何在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丰富并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则是中外物理教学界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难题。

参考文献:

[1]Matthews, M.R., Gauld, C.F. & Stinner, A.(2004). The pendulum: Its Place in science, culture and pedagogy. Science & Education, 13:261-277.

[2]Galili,I. & Sela,D.(2004). Pendulum activities in the Israeli physics curriculum: used and missed opportunities. Science & Education, 13:459-472.

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概况

日本学校职业教育体系概况 从日本社会整体来看,日本的职业教育由三大系统构成,即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公司企业系统下的职业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系统下的职业教育。三者的功能和对象各有不同,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将来走向社会的青少年提供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公司企业开展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针对进入公司企业里的员工开展企业文化和实际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失业者和转换工作的人提供再就业的技能培训。三者的主要教育培训对象,简单地说就是未就业者、就业者、失业者。由于三者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因而其教育培训方法也不尽同。 本报告主要以日本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为对象,简要概述其构成体系和特点,以及对我国学校职业教育可资借鉴的几点启示。 一、制度体系的构成 日本的职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体系当中,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分别承担着职业教育的不同功能,但就学校教育整体布局来说,中等后阶段的学校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日本学校教育呈现多样化格局的阶段。 1.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 小学6年和初中3年是日本的义务教育阶段。就职业教育内容来说,主要是根据学生成长发育的阶段特征,重点进行劳动观、

职业观的培养以及今后能在社会上自立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的培育。 2.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 义务教育结束也就是初中毕业后,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志向进行分流,其中98%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校继续学习,0.7%的初中毕业生就业。进入高中阶段学校继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中,96.9%的学生考入一般意义上的高中,0.9%的学生考入高等专科学校,0.2%的学生考入专修学校学习。 高中分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普通高中以学生报考大学等升学为主要目标,学生占日本高中生总数的72.3%。职业高中以学生毕业后就业为主要目标,主要分工业、农业、商业、水产、家庭、信息等专业学科,学生占日本高中生总数的23%。综合高中是兼顾升学与就业两个方面,使学生在学期间逐渐明确自己的未来方向。综合高中制度创建于1994年,因此综合高中(包括综合学科)的学生只占日本高中生的 4.7%,但从发展趋势看近些年学校数和学生人数在逐渐增加。 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62年,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初期应日本企业界的强烈要求,为培养支撑日本工业发展的骨干技术人员而设立的5年一贯制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由于高等专科学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具有工作一线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就业后能很快胜任企业的工作需要。因此,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深受日本企业的欢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由于高等专科学校实行五年一贯制教育,学生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并且就业

2020年整理生命教育教育课程.pdf

生命教育教育课程 人类进入21世纪,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加重,加之多元文化价值的冲突,使青少年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德观念、健康意识以及对于生命价值的认识面临严重的威胁与挑战。为培养青少年学会尊重与珍惜自己的生命,获得身体与个性全面、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在其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给予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同时,鉴于目前学校开设的各专题教育分散、不系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的现状,急需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生命成长规律,整合各专题教育,吸纳相关教育资源,组成生命教育课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青少年进行生命关怀教育,以开启生命智慧,提升人生境界,实现生命意义。因此,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生命教育》课程是在全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一门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为主线的具有综合活动性质的课程。本课程是基于生命的教育,在生命中的教育和为了生命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生命的特征,在个体生命发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爱护生命,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挖掘生命的潜能,彼此尊重和敬畏生命,并在交互影响中实现创新生命、幸福生命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课程是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民族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生命价值教育、死亡教育等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设,旨在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发展生命、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综合性 《生命教育》课程是以生命的活动为圆心,以认识生命、爱护生命、发展生命和幸福生命为主线,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对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性健康教育、民族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多个专题教育进行有机整合为四个领域即生命与自我教育、生命与他人教育、生命与社会教育、生命与自然教育的一种课程形态。综合性体现在生命教育内容的综合、课程类型的综合、课程实施途径的综合、教育形式的灵活多样和各种教育资源的拓展整合上。 (二)实践性 生命教育是有着明确价值追求而又涵盖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它不仅通过语言或言论,而更多地通过生活实践来教育人,既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这决定了生命教育必须是围绕现实生活而展开的各种实践活动,从而给人以心灵震撼和人格陶冶,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 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主要体现为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两种形式,无论哪种活动形式,都必须强调活动的真实性和体验性,只有真实,孩子们才能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真知、真情、真感,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体验到生命的价值。 (三)人文性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是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需要确定教育目标,并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门课程。其设置和实施充分体现了“人”的自身价值在教育活动中的首要位置,围绕直面人的生命、关怀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关注学生情感世界、生命意义的建构和生成而展开的,在教育中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终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进而使学生体验到人生的意义与乐趣,帮助学生获得身心和谐持续的发展。 (四)开放性 生命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开发的、生成性的教育,具体表现在多方整合拓展的教育内容、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注重开放性与现场生成性的教育过程、多元多样的教育评价、从课堂到家庭到社区及青少年活动基地广泛延伸的教育时空。这些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自然中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体验内化。只有将生命教育的课程放到广阔的社会、时代与文化背景当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并丰富学习经历,积累生活经验,体验生活意义,才能真正促进个体生命成长,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 二、基本理念 (一)以生命为核心,倡导生命关怀,提升生命价值 以生命为本的理念强调在课程建构中要回到生命之中,遵循生命之道,以关爱生命、感恩自然、追求生命的意

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等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因此政府和教育部门开始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政府想要打造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院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针对社会需求打造专业高级蓝领,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实行扩招政策,导致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但是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给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俗话说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过快,根本没有与社会经济进步同步发展,表现出了很强的不适应性和不协调性。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认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都是一些坏学生,高考失利后没有办法才选择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人们开始戴着有色眼睛去看待高等职业教育,这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影响,导致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地位十分尴尬。1办学目标的盲目性与办学理念的模糊性并存。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办学目标上没有针对性,在教学模式上主要是照搬的本科院校模式,从教学专业设置、考核机制、教学流程等方面都没有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更多时候就是照猫画虎,办学理念不明确,很多高等职业院校没有加强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只是破罐子破摔,这样高等职业院校在社会上的名誉将会越来越差。2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人们在自己观念中总是认为读书才是最佳选择,很多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只是技术工的代言词,并不受到人们的认可,人们在潜意识中就对高等职业教育贴上了不良标签,随着

高等职业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但是学生整体素质和水平并未有所提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都选择了就读正规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只是没有选择的出路,所以说中国人很怪,对待高等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读书就是为了选择更好的职业,但是中国人的做法却恰恰相反,这其中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有很大关系,所以政府和高等职业院校也需要进行反思。3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双师型教师。高等职业院校想要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要有更多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双师型教师极度匮乏,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是从本科院校毕业,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些高等职业院校也会从企业中招聘一些技术工人来校任职,但是这些技术人员不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无法给学生更好的教育,这些都极大的抑制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严重时会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形象和声誉。二、高等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要突出工学结合的特色,要改革教学体制,提升教学质量,这才是未来发展的根本所在。1转变思想,准确定位高职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为我国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级技术人才,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不能再照搬本科院校教学模式,要克服浮躁、攀比的心理,更多要考虑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性和技术。高等职业院校也要提高招生标准和要求,必须要对学生基础有所考核,改革教学体制,突出工学结合的特色,要转变人们高职教育就是高考备胎的错误观念,要增强高职

推荐一些职业教育类的书籍

推荐一些职业教育类的书籍 1.中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制度改革比较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6月1日) 李继延 (作者), 等 (作者) 作者简介 李继延: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院长,博士学位,教授,是国内第一个以企业视角审视高等职业教育问题的学者,出版有专著《产教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路径、机制与政策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被广泛引用,并主编有《现代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实务》、《市场营销大辞典》等书籍,在北京市高职教育领域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一直担任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青联委员,摩托罗拉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任国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经理评价与培训特聘专家,曾参与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的咨询、诊断与营销策划工作。获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证书,并担任北京三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北京祥龙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内容提要 本书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成果,得到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国家骨

干校建设项目资助,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结合国际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近年发展的最新趋势,重点选择英、德、澳、美、日、印、俄等七国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历史演变及趋势进行了细致梳理,总结各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色,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提供参考。第二部分重点研究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的内在联系,探讨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演进的基本规律,选择了发达、较发达以及欠发达区域职业教育的典型案例,并分析了不同区域的职业教育模式及主要特点。第三部分根据前述研究成果,提出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策略,提出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时,要从体系的民主化、专业化要求考虑构建立交桥式职业教育体系,体系内各类型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结构合理,并能保障质量,形成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中职业资格证书和产教结合制度是体系构建的制度基础,强调要从现实问题和实践价值出发来关注职业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本书适合高校教育类专业师生及教育研究人员、职业教育工作者参考使用。 2.西方近代职业教育史稿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王川 (作者) 内容提要 《西方近代职业教育史稿》不同之处在于,过去的外国教育史研究往往过多地受到历史上政治、军事因素的影响,断代划分都是以世界史的断代为准,很少注意到科学技术层面、文化层面和思想层面的影响,以致教育史大多成为政治史的附庸。在书中,力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多关注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经济因素、技术发明和科学发现的因素,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潮也将是《西方近代职业教育史稿》落笔的重点之一。 按照主流话语权的解释,西方是指19世纪至20世纪以来,给中国人留下过深刻而痛苦记忆的资本主义列强国家(如八国联军),特别是在今天仍然把握着强势话语权的几个主要西方国家。换句话说,《西方近代职业教育史稿》的“西方”是个政治概念而非地理概念。一言以蔽之,《西方近代职业教育史稿》研究的是西方国家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以来对教育功能从“形而上”重新回归到“形而下”的本原上来的看法(思想)和做法(制度)。 目录 导论 第一章西方职业教育的产生 第一节西方古代职业教育的萌芽 第二节经院哲学的解体和新方法论的出现 一、经院哲学的解体 二、新方法论的出现 第三节工业革命和新教育思想的产生

日本生命教育的整理

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尝试从人与自身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三个层次对日本生命教育进行分析,力图理清其内部关系,展现原生态的日本生命教育。 一、从人与自身关系的层次看生命教育 呵护生命是一切教育的原点。生命教育在人与自身关系层次就是要解决如何对待生死,如何守护生命、延续生命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形成了生死观教育、健康教 育、安全教育的内容。 1.生死观教育 生死观,是指人们对生死现象和生死关系的看法。生命永久循环的世界观是“日本人的灵魂”,它根源于日本人的彼世观念和循环观念。日本人认为,人和其他生灵死的 时候灵魂并没有消失,而是去了彼世。彼世是相对于现世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和现在生活的世界并没有太大不同,人无论善恶,死后都去彼世,没有差别,没有审判。人的死不是消失,而是等待下次复活的循环。日本人的生死观教育正是建立在彼世观念和循环观念的基础之上。 (1)死与生并非对立,死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日本人通常认为,生死并非完全对立,死作为生的一部分延续。人死后去往彼世以另外一种方式生存。而“灵魂”能够回到祖国和故乡,守护“活着的人们”,灵魂不灭。 (2)生如春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死在日本人的脑海中是“落花之美”,是留驻瞬间美的一个重要方法。生死正如美丽樱花的速开速落。人生下来就面临着死亡,生死是相通的,是连为一体的。“生命诚可贵,死亡亦美丽”。这种观念已经深入日本人的心里,体现在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 3)生死循环。人的死不是消失,而是等待下次复活的循环,生也绝不是新生,生出来的生命是某个先祖的复活因此,死亡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在死后能够得到活人的追赠,以获得在灵界的地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尊严和荣誉感地去死,不能让世人以为耻而死后不得安宁 2.健康教育 日本学校将“健康”作为教育的一个目标,并依据学生各年龄段的发育特点实施健康指导。日本的学校健康教育突出“保健体育模式”,把保健教育融合在体育学科中,强调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结合,并具有专门的保健领域的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性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 1)防止乱用药物与艾滋病的教育. 学校为此制定了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能力、消除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偏见和歧视的指导对策,通过保健体育、特别活动和道德等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 2)学校供餐教育。日本中小学的学校供餐制度由来已久,并将其视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将学生的营养饮食安排看作学校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文部省希望通过学校供餐达到以下目的:第一,通过摄取营养平衡的食物增进健康,提高体质,强健体魄;第二,通过供餐,形成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第三,通过集体进餐,学生之间相互关心、照顾,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第四,供餐制度具有劳动实践的作用,能提高学生自我饮食管理能力。 3)性教育。日本的性教育一般是通过三个渠道进行的。第一是文部省直属的教育系统以医疗保健为核心,通过课程、道德教育和一些特殊活动进行性教育。第二是民间团体如“日本 性教育协会”“人与性教育研究协会”等开展的一些卓有成效的性教育活动。第三是学术团

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与特色(一)

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与特色(一)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面临竞争和挑战。只有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创新特色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要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明确定位,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小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办出自已的特色,走出条符合中国同情的充满牛机和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取得的成绩 高等职业教育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由无到有,由小到大,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成绩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根本任务 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职业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方向、任务、措施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提出了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立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问题。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1998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确立了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同时规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二)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方向和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立足高等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使得毕业生具备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的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战线的共识,也正在为全社会逐步认可和接受。 (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规模迅速扩大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占普通高校学生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1999-2004年,高职招生人数从61.19万增加到237.43万,在校生人数从136.15万增加到595.65万,毕业生从40.67万人增加到139.49万人。据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6年,全国1867所普通高校中,高职高专院校为1147所,占学校总数的61.44%;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有278所,在校生达到133.79万人。在办学体制方面,打破了单一的政府办学格局,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面向市场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快速、健康发展,为高职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秋季教材目录 — 1 —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京版) [47066107-5] 职业生涯设计/高教京版/编著者:蒋乃平/估价:10.00元/分级、专业:中职 通用/16开 本书立足于中职生特点和实际需求,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以发展为主线,详细阐述了职业类型、职业素质、就业政策与法规、就业途径与方法以及创业等与职业有关的问题,落脚于使中职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性,并提供具体的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全书通过大量案例层层分析,符合中职生认知规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7066109-1] 职业生涯设计册/高教京版/编著者:李刚/估价:4.10元/分级、专业:中职 通用/大32开 本书为教育部立项教材《职业生涯》一书的配套学生用书。各章设有“作者寄语”、“意识养成”、“能力养成”、“引发思考”等栏目。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案例、活动、名人名言等形式,使学生具体地了解职业生涯设计的有关内容,为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全书体例新颖、形式活泼,符合中职生思维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模拟练习用书,也可作为高职院校及社会青年求职择业的参考手册。 [47066110-9] 创业教育概论/高教京版/编著者:郭耀邦、莫炳奎/估价:9.30元/分级、专业:中职 通用/大32开 创业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本书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实际,结合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创业的特点、难点,根据参与企业策划的成功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分基础理论篇(创业概述、创业环境、创业原则、创业准备、创业设计、创业程序)和创业实践指导篇(小企业的创办、小企业生存策略、小企业的发展策略、农业企业的创办、小制造企业的创办、小商铺的创办、餐饮服务企业的创办、建筑运输企业的创办)。全书能够较好地做到创业理论知识与创业的实践指导相结合,注重运用职业学校学生创业的实际案例并尽量体现创业全过程,以给在校学生以启迪和激励。 本书可作为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教材,也可作为社会青年创业常识读本。 [47066129-9] 语文(基础版)(第三册)(修订版)(附学习卡)/高教京版/编著者:倪文锦/估价:14.50元/分级、专业:中职 通用/大32开 本书是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 版)第三册修订版。全书由8个单元组 成,其中阅读5个单元,写作、听说3个单元。阅读部分主要介绍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文章语言、理清文章思路和小说的欣赏、古典诗文诵读的基础知识。根据教学需要,阅读单元课文又分为必学、必选和自选三部分。写作听说部分主要介绍便条、书信等常用应用文和立意选材、遣词造句及说好普通话等基础知识。本书还开辟了广泛阅读窗口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力图为学生开辟一条课内外衔接的阅读通道。全套书为四册并分别配有教参、课件、练习册和语文复习指导。另外在高教社网站上提供四册教材的网络课程,以便学习使用。 本书在原来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类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修订: 1.以需要、够用为度,适当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高职考试。 2.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体现职教特色,更加注重基础知识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3.根据教师意见,更加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单元导读和课文导读的内容更加清楚、完善。 4.结合近两年学生生源变化分制改革的需要,对语文教材进行适当取舍并向专业渗透。力图满足专业岗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本书选文新,编排科学合理,注重与初中和高职的衔接,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本书配有学习卡,凭此卡上的卡号和密码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ff2917030.html,”,可获得累计20小时在线学习、名师答疑、试题宝库及部分省市中职对口升学考试试题及解答等中职教育各学科的增值服务。 本书切合中职教学实际,实用性强,适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生使用。 [47066130-7] 语文教学参考书(基础版)(第三册)(修订版)(附光盘)/高教京版/编著者:倪文锦/估价:20.20元/分级、专业:中职 通用/大32开 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版)第三册修订版的配套教学参考书。按照教材编写意图,注重引导教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每篇课文设课文说明、教学建议、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等板块,重要课文增加补充资料。既为教师使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帮助,又给教师留有发挥创造性的教学空间。与本书同时发行的还有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光盘,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既可供教师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学生自学使用。 [47066132-3] 语文练习册(基础版)(第三册)(修订版)(附光盘)/高教京版/编著者:苏立康/估价:14.70元/分级、专业:中职 通用/大32开 本书是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三册修订版配套用书。突出《大纲》中:“注重基础、强化能力、学以致用、注意弹性”的要求,对教材教参起到了补充、加强和丰富的作用。它按照教材内容分为8个单元。阅读单元设立内容理解、语言揣摩、说写训练、扩展诵读等板块;听说写作单元通过写作训练和范例选录等形式进行训练。书后附参考答案。 在原书的基础上,修订版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实际,满足中职学生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适当增加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练习册的内容能够与高职考试结合起来,具有更多的功用。 2.练习题的设置上更加注重体现职教特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3.更加注重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练习题的设置上加以体现。 4.重视作文教学,增加作文训练的分量。 本书内容深浅适度、编排合理、体例灵活,注重综合语文能力训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主要适合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使用。 [47066167-9] 实用语文教学参考书(第四册)(附磁带)/高教京版/编著者:苏立康/估价:20.60元/分级、专业:五年制高职 通用/16开 本书为教育部推荐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通用教材《实用语文》第四册教学配套用书。全书按照教材编写意图,注重引导教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每个单元设有单元提示。每篇课文设置教学要求、课文说明、教学建议、补充材料、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等板块,同时设附录(增加课外阅读篇目,介绍文学史、文化史知识以及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力图为学生开辟一条课内外衔接的阅读通道。根据教材的编写思想,本书还附有与教材相配套的磁带,以辅助教师教学,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本书选文新颖,编排科学合理,注重与初中的衔接,注重学生的文化积淀,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同时,切合五年制高职的教学实际,实用性强,适合五年制高职教师和学生使用。 [47066168-7] 实用语文(第四册)/高教京版/编著者:苏立康/估价:21.50元/分级、专业:五年制高职 通用/16开 本书为教育部推荐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通用教材《实用语文》第四册,是按照全国五年制高职教育公共课开发指导委员会《关于编写五年制高职教育公共课规划教材的指导意见》、《实用语文课程基本要求》以及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协作会《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开发原则意见》的精神编写的。 本书共设8个单元,分为必学部分和选学两部分。必学层次,按基础诵读、基础写作、文学作品赏读、文言作品阅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于丽君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和市场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应当摆脱传统教育单一偏重理论,脱离现实的思路,创新教育模式。日本在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其发展过程和模式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教育模式;职业教育;经验启示 【作者单位】于丽君,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众所周知,完善成熟的职业教育能够为国家提供大批专业人才,极大地促进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日本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做得十分成功的一个国家,值得很多国家借鉴学习。日本从战后开始注重职业教育的复苏和发展,在教育结构、培训科目、学制等方面均摸索出了成熟的模式,使日本各行业的发展都直接受益良多。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其运营模式相对落后,存在学生知识结构落后、学制过长、中高级教育机构衔接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将分析日本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并从中讨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日本职业教育特点简析 (一)市场为主,政府为辅。日本的职业教育机构是学校和私营培训机构并存,以后者占有市场主导地位,学校培训为补充,政府会根据各地培训机构的规模、市场需求等情况制定详细的规划,进行宏观调控。上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在职业教育方面给了企业相当大程度上的扶植,对雇主们为雇员开展的职业训练活动提供了大力鼓励和帮助,包括拨款、补助和建议等行为,但是并不干涉企业的具体行为。他们以市场为导向,让企业顺应市场的形势发挥着主要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以市场为推动力、政府支持为发展后盾,企业行为为实施主体的发展模式。 (二)形成多元化办学结构。日本的职业教育办学结构经过多次调整和发展,存在短期大学、专门学校及高等专门学校这三类不同的职业培训机构。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 “姐妹情谊”那种互帮互助的精神在她们俩之间得到了最完满的彰显。 三、将“文革”的书写延伸至改革之后 严歌苓以切身的经历书写“文革”时代人性的扭曲和变形,从而折射出历史的荒诞与冷漠,但是她的笔墨并没有到此停止,她将笔触延伸向改革后的中国,一方面大写物质繁华,思想解禁,另一方面也大胆地暴露了年轻一代人的灵魂滑坡。在出国热的潮流中,张铁为了去日本,不惜编造自己传奇的身世,不惜用犀利的语言讽刺挖苦自己的亲生姐姐,以求得出国这个机会。另外,许许多多在“文革”时与自己的父母划清界限的孩子,在那个大时代的轰鸣声中,有的变成了阿飞,有的变成了二流子,他们在造反中成长,他们的变相革命思想深入骨髓,他们的文化水平一落千丈。《小姨多鹤》虽然只写了一个小家的悲欢离合,但它反映了近半个世纪的政治风云、历史变迁和社会变革,从抗战,解放战争,土改,大跃进,文革,直到改革开放,作者用文学独有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历史的演进。我们的民族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创伤之后,试图实现复兴之路的艰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表面上经济繁荣的背后,实则是人们精神世界的荒芜。小说不动声色地使用了这么一个小角度,却折射出了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一个大隐患。在经历了文革之后,许多人原先抱有的美好梦想破灭了,怀疑、彷徨、畏首畏尾成了一个骚动不安的时代病。加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拜金主义的冲击,使那一代的年轻人精神无所适从,传统道德几近崩溃。作家用她的小说,带我们进行了一次精神的苦旅。 《小姨多鹤》书写了中日两个曾经敌对的民族在战后遇合联姻的奇情异事,有着引人入胜的叙事魅力,其中对“文革”的书写更有着丰富的特色。小说里人物人格最深处不可看透的秘密在“文革”的环境下被暴露无遗。除此之外,严歌苓在小说中努力去寻找患难之间的人情温暖与善良,让读者在感受黑暗与残酷的同时又有些许慰藉。作家还突破了原来就事论事的写作惯例,将笔触延伸至改革后的中国,向人们展示了大灾难之后的大隐患。小说体现了作家的独到的价值取向,也显示了严歌苓超越世俗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陈思和.1999年中国文坛回望研讨会报告 2.严歌苓.小姨多鹤[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3.北乔.阅读曹文转轩[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0 · 391 ·

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比较明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三个方面。地方性与行业性体现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实质是发展的目的上,体现在办学的责任主体性和地方行业的差异性上。技术技能性特色,就是职业教育要突出对人才的技术和技能的培养,这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职业教育的市场导向性,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决定性,劳动力市场自身的不确定性上。要办出职业教育特色,首先要努力追求特色;要发扬优势,形成特色;要勇于创新,创出特色;要持之以恒,提升特色。 湖南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接近70万人,与普通高中的比例接近1∶1,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8.7万人,占整个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但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办学思想不够端正,办学目的不够明确。至今还有一些学校基本沿袭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思路,特别是开通升学渠道以后,竟转为以升学为目标,教学以考试为指挥棒,完全改变了办职业教育的初衷。二是与实际需要相脱离。有些学校不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就业需要来设置专业、组织教学内容,而是有什么条件就开办什么专业,有什么教师就开什么课程,培养的毕业生不被市场所接受,就业率极低。三是质量不高,学生学不到真正的本领,适应不了岗位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最重要

的还是对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明确,对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存在模糊认识,学校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有些职业学校甚至没有办像。因此,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把职业教育办像、办好,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我想着重谈谈对职业教育特色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提出:“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它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这就规定,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首先是有其它类型教育都具有的一般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同时又有其它类型教育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它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包括行业建设服务的;它是直接为人的就业服务的;它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这些特殊的属性,就确定了职业教育具有其它类型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和一些深受社会欢迎的职业学校的办学实践,我认为职业教育比较明显的特色体现在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三个方面。凡是这些特色明显的学校,就受到社会的欢迎,发展就生机勃勃。

日本学前教育 借鉴

日本学前教育 ——取其精华 11学前本B 杨佩芸11550106044 日本是位于亚州东部,是太平洋上的一个狭长岛国,国土面积小,人口众多,物质资源匮乏。同时,也是亚洲最早进入资本主义和工业化行列的国家。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形态,但从历史文化的形成来看,日本深受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保留着东方文化的印记。可见,在历史进程中,日本在传承的同时也汲取了新鲜血液,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形态。作为一个资源短缺的岛国,能在19C通过体质转型跻身列强行列;又在二战惨败后,短期内迅速崛起,实现现代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这些无不令人刮目相看、大为震惊。其中一个成功的秘诀就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包括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学前教育也走在世界前列。日本学前教育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面,以下内容将一一揭晓。 1、学前教育体制 关于日本学前教育的机构主要有两类——幼儿园和保育所。其中幼儿园由文部省领导,属于规范的学校体系,招收3-6岁的儿童。日本的幼儿园大部分属于私立,在健全的学前教育法规的保障下,与国立、公立幼儿园并存且同步发展。日本政府还会给私立幼儿园提供资金拨款支持。保育所属于社会福利,招收0-6岁的儿童,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属于学校体系,在创办宗旨、服务对象、招生年龄、作息时间等方面都却别与幼儿园。它的任务仅仅是保育,不属于教育设施,而是为了给无法照看孩子的家长提供的一种福利设施,但入所需要父母出示在职证明。收费标准是根据幼儿年龄和家庭收入来决定的。这一点表面上看起来相对公平,但在中国几乎是不能实现的。 在体制上,值得我国学前教育借鉴的方面在于幼儿园和保育所明了的区分,幼儿园的任务是教育,而保育所的任务主要是保育,且保育所的年龄并非局限在婴幼儿,且并非所有幼儿皆能入所。日本对于儿童入园或入所的要求较为严格,比较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因而幼儿园的在校时间设定为半日制,而保育所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设定为全日制,但不会有我国出现的全托的情况。日本的父母无论再忙也会将孩子带回家照顾。从这里可以看出,日本的学前教育同时注重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两方面。 2、学前教育课程 日本最新的《幼儿园教育要领》规定幼儿园应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及幼儿园所在地区特点制定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状况的教育课程,将它划分成五大领域分别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中国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分别与之相对应。其中日本的健康领域注重身心健康和强调安全教育。身心健康方面不仅仅教育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还要保持心理健康,如积极愉快地与人相处和参与活动。此外,日本是一个多灾的国家,所以在五大领域第一点就强调了“珍惜生命,体贴关心他人”,由此可见,日本学前教育重视忧患意识,并从小培养保护自己的观念,并且还在学校开展实操演练。而中国父母在这一方面缺失较严重,他们会认为在孩童时期进行安全教育尚早,他们不一定能领悟,而且有爸妈的保护,也不需要灌输。

日本的学校教育中文版

日本的学校教育 日语一班迟丽丽 一、日本的学制 日本战后教育改革,建立了“六三三四制”的学校教育体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本科4年。小学和初中共9年为义务教育。这点和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是一样的。日本是1947年开始实行义务教育的。 《学校教育法》规定:“所谓学校,系指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盲人学校、聋哑学校、养护学校以及幼儿园。” 日本义务教育法规定儿童从满6岁起至15岁,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为了使所有适龄儿童实现义务教育,日本除办有小学和中学外,各地还办有盲校、聋哑校和专供严重残疾或弱智儿童上学的养护学校。日本规定这些学校属义务教育范畴。 日本的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到99.98%,据1998年统计,日本全国仅有100名左右的儿童因重病不能上学,由所在学区派出教师上门进行家庭教育完成义务教育。为了稳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队伍,日本法律规定:"从事义务教育的教职工的工资要比一般公务员高。" 我们在佐贺县(日本的县相当于我国的省级行政机构,县以下设市)参观考察,佐贺县面积2400平方公里,人口88万,全县设有小学205所,学生59672人,初中101所,学生36030人,盲校1所,学生37人,聋哑校1所,学生47人,养护学校5所,学生64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盲、聋哑、养护学校属特殊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窥一个国家特殊教育之一斑,可见这个国家整体教育发展水平之全貌。日本的义务教育是较为完善的。 二、日本的学期 日本一部分小中大学是2学期制,大部分都是三学期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规定,都是学校自己规定的。2学期其实还是试用状态。 先说三学期制吧,4月到7月为1学期、9月到12月是2学期、1月到3月是3学期。各学期间有夏休,冬休,春休。 2学期的话,夏学期(4月 - 7月)?冬学期(9月 - 翌年3月)2期。休息也就是7-9月是暑假,3-4月是春假。 要注意的是日本是4月入学或是升入高的年级,和我们不一样。 日本学校每年的具体学期安排如下: ◇开学式(入学式)(4月)宣布新学期开始的仪式,迎接和祝福一年级新入学儿童的典礼。通常儿童、家长穿正装(套装)出 ◇身体测定·健康检查测定儿童的身高、体重、座高等身体发育情况。由医生检查儿童的身体及健康状况。 ◇修学旅行通常到高年级时,全年级学生外宿团体旅行(小学1夜、初中2夜) ◇郊游学校内学不到的东西,通过校外实地接触,从而了解自然、历史、文化。 ◇教育参观·班级恳谈会家长们一起到学校参观教学,并与班主任老师互相交

生命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生命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是开题者在确认论文主题之后,对论文初步确定内容的撰写,以下是搜集整理的生命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题目:农村初中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的研究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一)开展课题研究的原因 生命教育自提出以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都相继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生命教育。我国大陆地区如上海等地对生命教育日益重视,也开展了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起源、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训练等方面的指导。特别是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大家对学生自身成长,对生命价值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消极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少数未成年人生命的丧失、生命意识的淡漠、生命意义的迷失影响着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需要的教育。 初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剧烈变化的一个特殊时期,常常会出现种种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周围人的感受;拒绝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心理脆弱不能接受挫折;缺乏自我保护 意识;因一点小事就付出生命的代价……另外,由于现行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往往成为评价教师业绩的主要依据,教育普遍存在重视学业成绩教育,忽视生命教育的现象。 作为农村初中学生生命教育尤其值得关注。农村学校很多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孩子的沟通少之又少,相当一些家庭的孩子由祖父母或亲戚照看,使亲子之间的沟壑难易弥合。部分家长又由于自身素质限制,不能给孩子做好表率,不擅长交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阻隔着来自生命的关怀与呵护。他们往往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表现在行为上厌恶学习,轻视生命。《农村初中生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的研究》意在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探索解决农村初中生命教育的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农村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学会关注环境、关心他人、关爱生命,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实践的探索,着眼于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和谐幸福人生奠基铺路;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

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着重体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 1.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强调其特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服务性”的特点。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以及发展的优劣都直接取决于职业特性的展现程度。现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困难的主要症结就在于职业教育缺乏自身的特色。因此,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要从课程设置、学生培养模式、建立产学合作基地等方面来充分改变现今职业院校的尴尬境地;对于政府来说,要制定政策和评估体系来引导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升级发展,稳定其发展特点和特色。 2.职业教育发展的地方性。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职业教育只有和地方经济相结合,才可能培养出符合地方政府要求的人才,才能为地方经济服务。只有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要求,政府才愿意对职业院校进行财政投入和设备更新,职业院校也就能吸收到更多的生源,从而使整个职业教育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 3.职业教育的创新性。职业教育要实现从办学理念的创新到学生群体培养方式的创新,再到产学合作内容方式的全面创新。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未来职业教育的理念应该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创新,适合各职业院校发展的办学理念。未来职业教育的学生群体必然走向多样化,成人继续职业教育、企业内训、农村职业教育等都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巨大的潜在市场。同时,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学生群体的改变必然带来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的改变,带来学校课程设置方式的改变。未来的职业院校应该是课程开发的主导者,一方面,改变现今学科性的课程设置,把课程设置按照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对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进行不同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分配;另一方面,要变被动为主动,在院校内设立课程开发部,对市场和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预测,主动开发课程,设立课程来适应未来人才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挑战与困难同在。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院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政府要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自身要加强内功修炼,本着“以地方服务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技术技能为本位”的三个取向来发展和提升自己;职业院校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自身的职业教育专业性。只有这样,我国职业教育才能做到内外兼修,可持续发展,才能顺利实现2020年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