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4-2015高中物理3.4牛顿第三定律教科版必修1

【创新设计】2014-2015高中物理3.4牛顿第三定律教科版必修1
【创新设计】2014-2015高中物理3.4牛顿第三定律教科版必修1

4 牛顿第三定律

[目标定位]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3.会区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4.认识反冲现象,了解火箭升空的原理.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则另一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反作用力.

想一想:

甲、乙两个小车上分别粘有磁铁,用手按住让两小车停在水平桌面上距离适当的位置,然后放开乙车,我们看到在磁力的作用下乙车会运动起来.甲对乙有作用力,乙对甲是否有作用力?如果有,两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几个物体上,力的性质是否相同?

答案有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性质相同.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F)和反作用力(F′)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用公式表示为F=-F′,“-”表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2.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它们总是性质相同的两个力,且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想一想:

拔河比赛时,甲队胜了乙队,是不是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呢?

答案不是无论哪方胜,甲对乙的拉力都等于乙对甲的拉力.甲队胜是因为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

三、反冲现象

1.反冲现象:当物体中的一部分向某方向抛出时,其余部分就会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2.火箭升空的原理:燃料被点燃后,就会产生急剧膨胀的燃气,舱壁对这部分燃气的作用力使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燃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把火箭推上太空.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只要谈到一个力,就一定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存、同时存在的,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若作用力为甲对乙的力,则反作用力为乙对甲的力.

例1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弹簧连结,并用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下,如图341所示,下面四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

图341

A.绳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A的拉力

B.弹簧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

C.弹簧对B的拉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

D.B的重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

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绳对A的拉力与A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B均错误;弹簧对B的拉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正确;B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与B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错误.故选C.

答案 C

针对训练(2013四川绵阳期末)以卵击石,鸡蛋破碎而石头完好,在这一过程中( ) A.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比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小

B.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比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

C.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D.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方向相同

答案 C

二、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表达式:F=-F′,负号表示作用力F与反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

2.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四同”和“三异”的关系)

“四同”表示:

(1)同大小:大小相等.

(2)同直线: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同存亡: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4)同类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一种类的力.比如作用力是弹性、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作用力是引力、反作用力也是引力.

“三异”表示:

(1)反向:方向相反.

(2)异体: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不同效果:在不同的物体上分别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因此,不能认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3.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不仅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也适用于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这种关系与作用力的性质、物体的质量、运动状态及作用的方式(是静止还是运动)无关.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只解决了一个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反映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例2如图342所示,我国有一种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叫做“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42

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获胜

B.当甲把乙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小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

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

D.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获胜

解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其自身的受力情况决定的,只有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不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其效果可以不同.甲加速前进的原因是甲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大于绳子对甲的拉力;乙加速后退的原因是绳子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但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B、D正确.

答案BD

例3质量为M的人站在地面上,用绳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重物从高处放下,如图343所示,若重物以加速度a下降(a

图343

A .(M +m )g -ma

B .M (g -a )-ma

C .(M -m )g +ma

D .Mg -ma

解析 对重物,设绳的拉力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 -F =ma ,所以,绳的拉力为F =mg -ma .对人,受重力、绳的拉力及地面的支持力而平衡,则Mg =F N +F ,所以F N =Mg -F =(M -m )g +ma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也为(M -m )g +ma .

答案 C

三、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1.两者的区别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

点 作用

对象 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作用 时间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

可单独存在 不一定同时产生或消失 力的 种类

一定是同种类的力 不一定是同种类的力 作用

效果 因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各自产生作用效果,故不

能求合力 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

2.简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异体、同类、同存,不同效”;平衡力是“同体、可异、非同存、效果抵消”.

例4 如图344所示,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却仍然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44

A .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其中有一对平衡力

B .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其中有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物体受四个力作用,其中有两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 .物体受四个力作用,其中有两对平衡力

解析 物体受重力、桌面的支持力、水平向右的拉力F ,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知,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所以物体在水平方向除受水平向右的拉力F 外,还必须受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 f ,所以物体共受四个力的作用,A 、B 错误;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

物体上的,所以物体所受的四个力中不可能构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因此C错误;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向右的拉力和向左的摩擦力,其合力为零,为一对平衡力,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也为一对平衡力,所以D正确.

答案 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2013年12月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起飞,成功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下面关于卫星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

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D.卫星进入运行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仍然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解析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的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的气体同时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火箭上升的推动力.此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存在空气无关,B、C错误,A正确;火箭运载卫星进入轨道之后,卫星与地球之间依然存在相互吸引力,即地球吸引卫星,卫星吸引地球,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正确.

答案AD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2.如图345所示,击球员用棒球棍回击飞过来的棒球时,球棒击棒球的力( )

图345

A.比球撞击球棒的力更早产生

B.与球撞击球棒的力同时产生

C.大于球撞击球棒的力

D.小于球撞击球棒的力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作用力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故选B.

答案 B

3.如图346所示,轻杆BC的C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点通过水平细绳AB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30 kg,人的质量M=50 kg,g取10 m/s2,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___N,轻杆BC受到的压力为__________N,绳AB所受力拉力为__________N.

图346

解析因匀速提起重物,则F T=mg.且绳对人的拉力为mg,所以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F N=Mg -mg=(50-30)×10 N=20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00 N.定滑轮对B 点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2mg,杆对B点的弹力方向沿杆的方向,由共点力平衡条件

得:F AB=2mg tan 30°=2×30×10×

3

3

N=200 3 N,F BC=

2mg

cos 30°

=400 3 N.同理,由

牛顿第三定律知,轻杆受到的压力为400 3 N,绳AB受到的拉力为200 3 N.

答案200 400 3 200 3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4.下列关于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一对平衡力的合力为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也为零,作用效果也相互抵消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力的种类相同,平衡力的种类却不一定相同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一对平衡力也是如此

D.先有作用力,接着才有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都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受力物体是两个,故不能求合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故A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均有同时性,种类也一定相同,而平衡力不具有同时性,故C错,B正确,D错误.

答案 B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物理.docx

图1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四川省什邡中学高一物理 《力》单元检测题 命题人: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以下题目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每题4分,共48分) 1.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受斜面的作用力,垂直斜面向上 B .物体所受重力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下滑力和对斜面的正压力 C .只要物体不滑动,它受的摩擦力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D .一旦物体沿斜面下滑,它所受的摩擦力将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2.如图1所示,传送带向上匀速运动,将一木块轻轻放在倾斜的传送带上.则关于木块受 到的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 B .木块所受的合力有可能为零 C .此时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D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有可能沿传送带向下 3.如图2所示,一倾斜木板上放一物体,当板的倾角θ逐渐增大 时,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物体所受 ( ) A .支持力变大 B .摩擦力变大 C .合外力恒为零 D .合外力变大 4. 用绳AC 和BC 吊起一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如图3所示. 若AC 能承 受的最大拉力为150 N ,B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5 N ,那么,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 A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大 B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 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小 C .当重物的重力为175 N 时,AC 不断,BC 刚好断 D .当重物的重力为200 N 时,AC 断,BC 也断 5.下列各组共点的三个力,可能平衡的有 ( ) 图 2 图3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章末综合测评(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都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中国海军第十七批护航编队于2014年8月28日胜利完成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第十七批护航编队由长春舰、常州舰等舰,以及舰载直升机、数十名特战队员组成.关于“长春”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飞机可看做质点 B.确定“长春”舰的位置时可将其看做质点 C.队员训练时队员可看做质点 D.指挥员确定海盗位置变化时可用路程 【解析】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需要维护其各个部件,不能看做质点,A错误;确定“长春”舰的位臵时其大小形状可忽略不计,B正确;队员训练时要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到位,不能看做质点,C错误;而海盗位臵变化应用位移表示,D错误. 【答案】 B 2.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内,一乘客以自己的车为参考系向车外观察,下列现象中,他不可能观察到的是() A.与汽车同向行驶的自行车,车轮转动正常,但自行车向后行驶 B.公路两旁的树因为有根扎在地里,所以是不动的 C.有一辆汽车总在自己的车前不动 D.路旁的房屋是运动的 【解析】当汽车在自行车前方以大于自行车的速度行驶时,乘客观察到自行车的车轮转动正常,自行车向后退,故A是可能的;以行驶的车为参考系,公路两旁的树、房屋都是向后退的,故B是不可能的,D是可能的;当另一辆汽车与乘客乘坐的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

时,乘客观察到此车静止不动,故C 是可能的. 【答案】 B 3.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体运动图像的是( ) 【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它的v -t 图像是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 -t 图像是一平行时间轴的直线,故D 对,A 、C 错;B 图中的图像表示物体匀速下落.故应选D. 【答案】 D 4.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运动时速度为36 km /h ,司机突然以2 m/s 2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8 s 汽车滑行的距离为( ) A .25 m B .16 m C .50 m D .144 m 【解析】 初速度 v 0=36 km /h =10 m/s. 选汽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设汽车由刹车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时间为t 0,则由v t =v 0+at =0得: t 0=0-v 0a =0-10-2 s =5 s 故汽车刹车后经5 s 停止运动,刹车后8 s 内汽车滑行的距离即是5 s 内的位移,为 x =12(v 0+v t )t 0=1 2(10+0)×5 m =25 m. 故选A 【答案】 A 5.两个质点A 、B 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2所示.对A 、B 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图2 A .A 、 B 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 、B 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 .在t =3t 0时刻,A 、B 相距最远 C .在t =5t 0时刻,A 、B 相距最远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答案.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整理制作)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课堂训练 1、D 2、不能、可以、不能、可以 3、B 课后提升训练 1、AD 2.C 3、B 4、A 5、BD 6、BD 第二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课堂训练 1、4m、2m、竖直向下 2、320m、80m、400m、0 课后提升训练 1、BD 2、7cm、右、7cm、7cm、右、13cm、0、20cm、7cm、左、27cm 3、AD 4、ABD 5、C 6、D 7、C 8、40m、30m、50m、平行四边行法则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堂训练 1、7.5×1016 m 2、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度 3、初速度为零速度均匀增加、速度均匀减少、匀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不为零,速度均匀增加。 课后提升训练 1、ACD 2、AC 3、A 4、C 5、C 6、前2s内12.5m/s、4s内15m/s 7、0 8、由于速度均为负值,说明物体一直沿负方向运动,其速度大小先不变,后变小。 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课堂训练 1、4×105 m/s2 2、9.7 m/s2 3、略 课后提升训练 1、B 2、C 3、ABCD 4、B 5、D 6、BD 7、C 8、C 9、C 10、答案:(1)0~2s,图线是倾斜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加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a1=6m/s2 。 (2)2s~4s,图线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a2=0 。 (3)4s~5s,图线是向下倾斜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1章 3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 .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与速 率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进行相应计算.(重点) 3.理解速度—时间图像.(难点) 4.掌握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并能测平均速度.( 难点) 速 度 [先填空] 1.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定义 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定义式 v==.若物体沿直线运动,x1、x2分别为物体在t1、t2两时刻的位置,若x2>x1,说明物体的速度方向与Ox轴正方向相同,若x2<x1,说明物体的速度方向与Ox轴正方向相反. 4.单位 国际单位制单位:米每秒,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 5.矢量性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再判断] 1.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两物体的速度分别是v1=2 m/s,v2=-3 m/s,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v1>v2.(×) 3.A物体的位移大于B物体的位移,则A物体的速度一定大于B 物体的速度.(×) [后思考] 蜗牛要横向爬过一本教科书,至少得用2 min的时间.乌龟爬行1 m需要50 s,猎豹平均每秒可跑32 m.如何比较哪种动物运动得快呢?有几种比较方法? 【提示】有两种比较的方法.一种是同样的位移,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运动得快.另一种是用相同的时间,比较发生的位移大小,位移大的,运动得快.如要发生1 m的位移,蜗牛所用时间最长,猎豹所用时间最短;如在1 s的时间内,蜗牛的位移最小,猎豹的位移最大,所以猎豹运动得最快. [合作探讨] 以下有三个物体的运动,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初始位置(m)经过时间(s)末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20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10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30 1 250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学》练习题(含答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 一-第一章-《运动 学》练习题(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运动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 C.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 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 2.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C.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 D.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走3m 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 4.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汽车在出发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内的位移都是5m 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 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 5.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

A .76km/h 是平均速度 B .76km/h 是瞬时速度 C .600m/s 是瞬时速度 D .600m/s 是平均速度 6.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A .2/)(21v v - B .2/)(21v v + C .)/()(2121v v v v +- D .)/(22121v v v v + 7.如图是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 的运动是以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 B .物体B 的运动是先以5m /s 的速度与A 同方向 C .物体B 在最初3s 内位移是10m D .物体B 在最初3s 内路程是10m 8.有一质点从t =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 示,则() A .1=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B .2=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C .2=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 D .4=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 9.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10.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 2,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B .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2s 末速度大2m/s C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 /s D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 /s 11.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时作业4.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1.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解析】“速度变化得越多”是指Δv越大,但若所用时间t也很大,则Δv t 就不一定大,故A错. “速度变化得越快”是指速度的变化率Δv t 越大,即加速度a越大,B正确. 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能变,也可能不变,当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时,v=0以后就可能反向运动,故C错.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尽管加速度在变小,但物体仍在加速,直到加速度a=0时,速度达到最大,故D错.【答案】 B 2.一个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是6 m/s2,关于这个6 m/s2理解正确的是( ) A.某1 s末的速度比该1 s初的速度大6 m/s B.某1 s末的速度比该1 s初的速度大6倍 C.某1 s初的速度与前1 s末的速度相差6 m/s D.某1 s末的速度与前1 s初的速度总是相差6 m/s 【解析】某1 s末比该1 s初多了1 s的时间,据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该段时间的初、末速度之差为6 m/s,A对,B错.某1 s初与前1 s末为同一时刻,速度为同一个值,C错.某1 s末比前1 s初多了2 s的时间,物体的速度增加了12 m/s,D错.

【答案】 A 3.如图1-4-5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5 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 甲乙 图1-4-5 A.8.0 m/s2 B.5.1 m/s2 C.2.2 m/s2D.1.6 m/s2 【解析】注意将速度单位换算成国际单位米/秒,然后根据加速度的定义 式a=v-v t 进行计算. 【答案】 C 4.(2012·河坝州高一期末)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大 B.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C.加速度-3 m/s2比1 m/s2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零 【解析】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无直接关系,A错,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量,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快,B正确.加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只表示方向,C错,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加速度为零D正确. 【答案】BD 5.有下列①②③④所述的四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的正确说法( ) 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③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④太空的空间站在绕地球转动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doc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符合题意. ....选项 1.下列物理量都属于矢量的是() A.位移、速度和时间B.力、速度和路程 C.路程、位移和力 D.速度、加速度和力 2.中国海军护抗编队某次护航从舟山启航,经东海、台湾海峡、南海、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到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如图所示:总航 程五千多海里,历时15天. 关于此次护航,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在研究护航舰艇的航行轨迹时,由于舰艇体积过 大,不能将舰艇看做质点 B.“五千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 C.“五千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 D.根据题中数据,可以求得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 3.将一个F=10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其中一个分力方向确定,与F成300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N,则满足条件的分解() A.有无数组解 B.有两解 C.有唯一解 D.无解 4.如图所示,运动员站在水平跳台上,图中F 1表示人对跳台的压力, F2表示跳台对人的支持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就是人的重力 B.F2是由于跳台的形变而产生的 C.F1是由于跳台的形变而产生的 D.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5.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C .作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D .作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一定改变 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固定一根弹簧 秤,使其测量挂钩向下,并在挂钩上悬挂一个重为10N 的钩码.通过一传感器直接得出弹簧秤弹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 A .从时刻t 1到t 2,钩码处于失重状态 B .从时刻t 3到t 4,钩码处于超重状态 C .电梯可能开始在8 楼,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1 楼 D .电梯可能开始在1 楼,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8 楼 7.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两个小球A 、B 固定在横杆的两端,将其放入光滑的半圆形碗中,杆的长度等于碗的半径,当杆与碗的竖直半径垂直时,两球刚好能平衡,则杆对球的作用力为( ) A . mg 33 B .mg 332 C . mg 2 3 D .2mg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8.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所受的合外力也越大 B .物体的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 C .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很大 D .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为零 9.如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A .0~1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是1m/s B .0~2s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是3m C .0~1s 内质点的加速度大于2~4s 内的加速度 D .0~1s 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2~4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10.降落伞在匀速下降过程中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若风速越大,则降落伞( ) A .下落的时间越长 B .下落的时间不变 C .落地时速度越小 D .落地时速度越大 1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1.3《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案

1.3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1.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 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 3. 知道速度和速率关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进行相应计算.(重点) 3.理解速度—时间图像.(难点) 4.掌握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并能测平均速度.(难点) 教学内容 一、速度 1.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 2.定义 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比值. 3.定义式 v==.若物体沿直线运动,X1、X2分别为物体在t1、t2两时刻的位置,若X2>X1,说明物体的速度方向与Ox轴正方向,若X2<X1,说明物体的速度方向与Ox轴正方向.4.单位 国际单位制单位:米每秒,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

5.矢量性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方向就是的方向. 练习 1.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两物体的速度分别是v 1=2 m/s ,v 2=-3 m/s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v 1>v 2.() 3.A 物体的位移大于B 物体的位移,则A 物体的速度一定大于B 物体的速度.() 4.蜗牛要横向爬过一本教科书,至少得用2 min 的时间.乌龟爬行1 m 需要50 s ,猎豹平均每秒可跑32 m .如何比较哪种动物运动得快呢?有几种比较方法? 讨论:以下有三个物体的运动,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讨论2:如何比较B 和C 的运动快慢? 1.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1)这里的速度指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不再是初中所学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两种速度的定义并不矛盾,因为初中只研究匀速直线运动,不关注运动方向,路程即位移大小. 2.对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的理解 (1)公式v =Δx Δt 中的Δx 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不是路程.

教科版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注意:植物开花不是机械运动,为什么?结合定义好好理解下,还有哪些不是机械运动? 1.1、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1.1.1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 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 体.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做质点. 可视为质点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 ②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 物理学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叫做科学的抽象。科学的抽象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从实际出发。 像这种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即为理想化方法,质点即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1.1.2参考系(就是初中说的参照物) 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 2.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 3.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 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 通常都是以地球作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1.1.3、时间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如第3s末、3s时(即第3s末)、第4s初

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全集(必修一)

1.1 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机械运动、质点、参考系的概念 ⑵了解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⑶掌握时刻中n秒初与n秒末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复习,建立参考系的概念 ⑵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理想化方法以及理想模型 ⑶通过对时间间隔与时刻的辨别,初步学会分辨n秒初与n秒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的条件,培养学生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质点的概念 2.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n秒初与n秒末的区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的力学知识。在开始学习力学知识之前,我们

需要了解力学中几个基本概念。 力学可以分为两部分:只是对物体运动的描述,而不究其运动的原因的部分,我们把它叫做运动学(教材第一章),它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对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相关规律的研究,我们把它叫做动力学(教材第三章),它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运动学中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新课开讲 1.机械运动 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它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的运动。它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在初中阶段学习机械运动的时候还学习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物理学规律。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那么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还学习了参照物的概念。 2.参考系 初中阶段我们说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我们需要选择一个物体与它做参照,这个被选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现在我们把它叫做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取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a.参考系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b.研究对象不能被选作参考系 c.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作参考系 d.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选作参考系 讨论:“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家喻户晓。这个故事不但有讽刺意义,而且还包含了一定的物理知识。请从物理学的知识讨论一下该人找宝剑选择的参考系是什么?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找到宝剑的方法。 3.质点

(完整版)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共31套含解析)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共31套含解析) (答题时间:20分钟)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拳打出去 什么也没有打着,所以这个力没有受力物体 B. 不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 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D. 重力是由于物体 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对桌面的压 力和它受到的重力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 压力就是重力 B. 压力和重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C. 压力的施力物体是重力的受力物体D. 压力的受力物体是重力的施力物体 *3.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B. 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在改变 C. 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越来越大 D. 物体所受的重力作用于重心处,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 **4. 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 物体的质量全部集中在重心上 C. 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 体的形状有关 D. 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没有关系 **5. 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的B. 只有固体之间才能发生相互作用 C.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 力 D. 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6. 对于重力的理解,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重力大小和物体运动状态有关 B.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C.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向下的 D. 超重时,物体重力增大 *7. 关于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地面向下的 B. 把空气中的物体浸入水中,物体所受重力变小 C. 挂在绳上静止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就是绳对它的拉力 D. 同一物体在地球各处,重力大小不一定相同 **8.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B.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 在物体上,只有重心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D. 一辆装满货物的载重汽车,当把货物卸掉后,它的重心会降低 *9. 如图所示,重200N的小球在一斜面上静止。图中是小丽同学画的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她画的对吗?为什么? 1. D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一定有受力物体,一 拳打出去,受力物体是空气,选项A错误;不接触的物体,同样也会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章 7

7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会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和测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3.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对下落物体的认识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观点. (2)通过实验说明造成“重快轻慢”的真正原因是:空气对物体的阻碍作用. 2.自由落体运动 (1)①定义:只在重力的作用下,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②实际自由下落物体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空气阻力比较小,可以忽略. (2)特点 ①初速度为零. ②只受重力作用. 二、伽利略对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 1.发现问题 伽利略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结论,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2.提出假说 物体下落的过程是一个速度逐渐增大的过程,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v∝t;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h∝t2. 3.间接验证 让小球从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由静止开始到每个相等的时间间隔末物体运动的距离之比为1∶4∶9∶16…,证明了h∝t2,也证明了v∝t. 4.合理外推 伽利略设想将斜面倾角外推到90°时,小球的运动就成为自由下落,伽利略认为小球仍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三、自由落体加速度 1.概念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称为自由落体加速度或重力加速度.

2.大小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在地球上纬度和海拔不同的区域略有差别.计算中通常取g =9.8 m /s 2,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取g =10 m/s 2. 3.方向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空气中自由释放的物体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2)物体在真空中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3)由静止释放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4)质量越大的物体自由落体加速度越大.(×) (5)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垂直地面向下.(×) (6)伽利略通过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7)伽利略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在研究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一个点记作O ,另选连续的4个点A 、B 、C 、D 作为测量点,每两个测量点之间有4个实际打出的点(未标出),如图1所示,图中所标数据是各测量点到O 点的距离(单位:mm),那么物体做________运动,加速度为________. 图1 答案 匀变速直线 9.8 m/s 2 解析 因为打点周期T ′=0.02 s , 所以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 =5×T ′=0.1 s. 由纸带数据得h OA =49 mm ,h AB =147 mm ,h BC =245 mm ,h CD =343 mm ,即Δh =h AB -h OA =h BC -h AB =h CD -h BC =98 mm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 =Δh T 2=98×10- 3 10-2 m /s 2 =9.8 m/s 2. 一、自由落体运动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 一 物 理 试 题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高 一 物 理 试 题 命题人: 周晓鹏 审题人:王宪 周晓鹏 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答案请填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直接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只有形状规则的物体才能看做质点 B.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做质点 C.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2.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 .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C .物体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 .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3.已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5.1242 m t t x +-=,根据这一关系式可知,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 A .1.5s B .8s C .16s D .24s 4.200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 所需时间t ,则起飞的运动距离为 ( ) A .vt B .vt/2 C .2vt D .不能确定 5.将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总时间分成相等的三段,按从开始到最后的顺序,则质点经过这三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 A .1:3:5 B .1:4:9 C .1 D .1 6.下列所给的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有: (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时间 7. 一块砖平放在长木板的中间,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缓慢抬起木板的一端,而保持另一端不动。关于砖受到的摩擦力F ,叙述正确的是( b )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答案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课堂训练 1、D 2、不能、可以、不能、可以 3、B 课后提升训练 1、AD 2.C 3、B 4、A 5、BD 6、BD 第二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课堂训练 1、4m、2m、竖直向下 2、320m、80m、400m、0 课后提升训练 1、BD 2、7cm、右、7cm、7cm、右、13cm、0、20cm、7cm、左、27cm 3、AD 4、ABD 5、C 6、D 7、 C 8、40m、30m、50m、平行四边行法则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堂训练 1、7.5×1016m 2、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度 3、初速度为零速度均匀增加、速度均匀减少、匀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不为零,速度均匀增加。 课后提升训练 1、ACD 2、AC 3、A 4、C 5、C 6、前2s内12.5m/s、4s内15m/s 7、0 8、由于速度均为负值,说明物体一直沿负方向运动,其速度大小先不变,后变小。 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课堂训练 1、4×105 m/s2 2、9.7 m/s2 3、略 课后提升训练 1、B 2、C 3、ABCD 4、B 5、D 6、BD 7、C 8、C 9、C 10、答案:(1)0~2s,图线是倾斜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加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a1=6m/s2 。 (2)2s~4s,图线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a2=0 。 (3)4s~5s,图线是向下倾斜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a3=12m/s2。

高中物理 - 教科版目录(全套)(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高中物理- 教科版目录(全套) 必修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1.2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1.3 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变化的. 1.4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 1.5 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1.6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7 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8 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1.9 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第二章力 2.1 力 2.2 重力 2.3 弹力 2.4 摩擦力 2.5 力的合成 2.6 力的分解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3.1 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 3.2 牛顿第一定律 3.3 牛顿第二定律 3.4 牛顿第三定律 3.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3.6 自由落体运动 3.7 超重与失重 3.8 汽车安全运行与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物体的平衡

4.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4.2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4.3 平衡的稳定性(选学) 必修二第一章抛体运动 1.1 曲线运动 1.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3 平抛运动 1.4 斜抛运动 第二章圆周运动 2.1 描述圆周运动 2.2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3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2.4 圆周运动与人类文明(选学)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 3.1 天体运动 3.2 万有引力定律 3.3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3.4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 4.1 功 4.2 功率 4.3 动能与势能 4.4 动能定理 4.5 机械能守恒定律 4.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5.1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5.2 了解相对论 5.3 初识量子论 文科选修- 选修1-1 第一章电荷与电场 1.1 静电现象及其应用 1.2 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 1.3 电场 第二章电流与磁场 2.1 磁场现象与电流的磁效应 2.2 磁场 2.3 电磁感应定律 2.4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第三章电路 3.1 直流电路 3.2 交变电路 第四章电磁场与电磁波 4.1 电磁场 4.2 电磁波 4.3 电磁波普

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全集(必修一)

1.1 质点 参考系 空间 时间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机械运动、质点、参考系的概念 ⑵了解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⑶掌握时刻中秒初与秒末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复习,建立参考系的概念 ⑵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理想化方法以及理想模型 ⑶通过对时间间隔与时刻的辨别,初步学会分辨秒初与秒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的条件,培养学生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哲 学思想。 教学重点:1.质点的概念 2.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秒初与秒末的区别 ? 课时安排 n n n n n n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的力学知识。在开始学习力学知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力学中几个基本概念。 力学可以分为两部分:只是对物体运动的描述,而不究其运动的原因的部分,我们把它叫做运动学(教材第一章),它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对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相关规律的研究,我们把它叫做动力学(教材第三章),它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运动学中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新课开讲 1.机械运动 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它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的运动。它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在初中阶段学习机械运动的时候还学习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物理学规律。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那么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还学习了参照物的概念。 2.参考系 初中阶段我们说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我们需要选择一个物体与它做参照,这个被选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现在我们把它叫做参考系。

最新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 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两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 B.质量、路程、速度、平均速度[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C.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 D.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 2.子弹以900 m/s的速度从枪筒射出,汽车在北京长安街上行驶,时快时慢,20 min行驶了18 k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 km/h,其中() A.900 m/s是平均速度 B.900 m/s是瞬时速度 C.54 km/h是平均速度 D.54 km/s是瞬时速度 3.下表是济南至烟台的N923次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则() 车站到达时间开车时间停留时间路程/km 济南始发站08:120 淄博09:1509:183110 潍坊10:4410:473210 蓝村12:0512:083[来源:学科网ZXXK]341 烟台14:35终点站524[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ff3380572.html,] A.表中的“3”指的是时刻 B.表中的“12:05”指的是时间 C.从济南到烟台列车通过的路程为524 km D.从潍坊到蓝村列车的平均速度为94 km/h 4.关于物体下落快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的物体下落快 B.轻的物体下落慢 C.不论重的物体还是轻的物体,它们下落一样快 D.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条件下,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一样快 5.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 一 物 理 试 题.doc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高 一 物 理 试 题 命题人: 周晓鹏 审题人:王宪 周晓鹏 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答案请填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 直接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 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只有形状规则的物体才能看做质点 B.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做质点 C.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2.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C .物体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3.已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5.1242 m t t x +-=,根据这一关系式可知,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 A .1.5s B .8s C .16s D .24s 4.200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 所需时间t ,则起飞的运动距离为 ( ) A .vt B .vt/2 C .2vt D .不能确定 5.将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总时间分成相等的三段,按从开始到最后的顺序,则质点经过这三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 A .1:3:5 B .1:4:9 C.1:2: 3 D.1:(2+1):(3+2) 6.下列所给的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有: (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时间 7. 一块砖平放在长木板的中间,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缓慢抬起木板的一端,而保持另一端不动。关于砖受到的摩擦力F ,叙述正确的是( b ) A .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B .砖滑动前,F 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增大,砖开始滑动后,F 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C .砖滑动前,F 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砖开始滑动后,F 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D .砖滑动前后,均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弹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弹力》是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是继重力以后的第二大力,是学习摩擦力、静力学、动力学的预备知识。在显示微小形变时用到的“光放大”是以后学习卡文迪许扭秤和库仑扭秤的前提,在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关系”的活动中用到了实验法、图像法,既深化了第一章所学的s-t图像和v-t图像,也为探究加速度和质量、力的关系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从知识上和方法上都具有预备性和基础性,是高中的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就学过“弹力”,知道支持力和压力都是弹力。进入高一后,学习了力的基本概念,掌握了一些物理研究方法,在生活中也接触了和弹力有关赴日实例,比如跳板、弓箭等,这一切都为学生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现在正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时期,要深刻理解弹力的产生、弹力的方向、大小等抽象问题还有难度,加之我校学生基础差,自主学习的态度还需培养,因此我在教学中会降低标高,分解难度,将接触面情况的拓展安排在以后的学习中。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教材特点和我所教学生的实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视频,设计并参与实验,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形变,会区别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知道弹力的定义并理解弹力的产生原因,会画出各种弹力的方向,知道并理解胡克定律。在上

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领会微小形变的放大思想,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参与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体会物理规律的价值。 由于在大量的力学现象中都要对弹力的产生及其方向进行判断,同时在受力分析中必须要明确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有弹力,因此我将弹力的产生及方向的确定和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的关系作为重点,将弹力有无的判断和胡克定律的理解作为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会充分利用教材和生活中的素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解决参与实验,并预设了猜想、讨论、设计方案并验证的探究过程。 四、教法、学法 美国哈弗大学校长在世界校长论坛上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作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对人类和社会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实验教学法。基于“我听见因而我忘记了,我看见因而我记住了,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了”的理念,本节课在问题的解决先提出假设和猜想,然后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采用“量化”和“非量化”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案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参与意识,顺利完成课堂的教与学 五、说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教材情境为基础,让学生自主猜想、自主设计、自主实验,采用学案导学模式,体现“多元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