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递方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a3989429.html,

热传递方式

作者:常乔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8年第07期

摘要:热传递的方式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掌握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其教材上提供

的两个实验,耗时长,逻辑性不强,所以从可操作性、可观察性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与创新,使其更加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改进后的对比实验,效果明显,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且增加了一个“开水养金鱼”的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美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水是导热性较差的物质。

关键词:水的导热性;开水养金鱼;教学任务

初中阶段的科学课程是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在初中开设科学课程,也是为了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知识,深化对科学知识原理的理解,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为学生认识和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

水是最常见的液体。当水受热时,粒子间的距离增大,热水因而膨胀,同时密度变得比冷水小,密度小的热水向上升,密度大的冷水向下降,流回补充,形成对流。热在水中主要的传递方式是对流。那么,水的导热性如何?水能不能利用传导的方式传递热?

“水的导热性”是(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能与能源中“空气与水的导热性”活动5.11的内容。

根据《上海市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在科学学习中,需要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思想独立设计实验。结合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章节教材的内容,我重新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来代替这组实验,并顺利完成了该部分的教学任务,并达到了预定的目的和效果。

这个演示实验课本上安排了一组实验A、B(如图1、图2)。

先做实验A,发现酒精灯加热后,温度计显示试管上部水温上升很快。1分钟后,温度计已上升了42℃,再过1分钟,试管中的水已全部沸腾,实验结束。但这个实验不能说明热在

水中的传导性,因为加热试管下部,热水会向上升,冷水向下流回补充,形成对流。此时,热在水中以对流方式进行传递,所以实验A不能说明水的导热性。于是将实验A进行改进,改为酒精灯加热试管中水的上部,如果仍用温度计,那么温度计水银球放置于试管中水的底部,同样加热2分钟,观察温度计示数没有明显变化。故将温度计改为利用冰块去探测试管底部温度的变化情况,效果更加直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