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滚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

2016年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奉贤滚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团队名称:奉贤滚灯非遗保护小组

负责人:刘宗霖(14级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话185********)

指导老师:叶明华(职务:副教授)

所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团队人数:7人

项目摘要

小组成员深入了解滚灯艺术:“滚灯”文化的起源、传承与发展、滚灯艺术品制作。

联系奉贤区拓林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参观其中的奉贤滚灯陈列馆,馆内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了滚灯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共展出手工艺品29件,文、武大滚灯各一只,滚灯展示服装5套,滚灯制作工具11件以及滚灯历史文献、制作技艺、获奖证书等。通过解说员的讲解和内部宣传视频组员们组员们细心、详细地记录工作人员对每一件藏品的介绍,拥有了许多内部资料和记录。组员们感悟其中的历史事件,领略滚灯文化的周边产物。深入了解滚灯相关知识,学习滚灯制作方法。

小组成员被滚灯历史与现状深深吸引,惊叹滚灯传播与传承的欣欣向荣,掌握了滚灯框架的制作方法,为之后社区与学校合作的滚灯技艺教学打下基础。

关键词: 奉贤滚灯; 陈列馆; 滚灯历史与现状;滚灯制作;

项目背景

1.奉贤滚灯文化

1.1.解放前的滚灯文化

奉贤与海结缘。

浩浩大海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因海而起的灾害频发。

于是,绵延百里的杭州湾畔,从此就描绘了一幅幅前人搏击海难抵御倭寇的壮观画面,筑堤阻海夕,祭海保太平。奉贤人的前辈在铸就历史的长河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粗犷的海风,包含着智慧和勇敢,催生了民间民俗文化的结晶——奉贤滚灯。

上海南郊、东海之滨的奉贤有个古镇——柘林,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民间艺术瑰宝——滚灯。滚灯是一项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史载滚灯原为纸灯。明朝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偏安佚豫》中记“以纸灯内置关报放地下,以足沿街徽转之,谓之滚灯。”迄今已

有140余年历史,查阅有关资料:当年太平军来到奉贤,百姓欢欣鼓舞用滚灯舞来表达喜庆之情。《沪城岁时行歌》记“艳说年半五谷登龙蟋九节彩云燕。瞥如声涌惊涛沸火树千条拖滚灯。”可见一斑。此后滚灯逐渐定型为竹片制成的圆球直径1.4—1.6米内置50厘米左右小球一颗,外包红绢内点蜡烛。解放前民间灯彩流传极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滚灯,凡遇灯会、民间庙会皆以滚灯为先导。舞灯时将灯用线系于腰间,灯附人左右滚动,人随灯上下翻滚舞到兴致时,配以鞭炮锣鼓舞者用牙咬着线结以颈项之力使灯四处滚动小球内蜡烛不灭。舞大灯时体力消耗极大每盏滚灯须几人轮番舞动,操控者均为男子,大多赤裸上身体现了一种粗犷的力量美。滚灯被誉为“灯中之王”现保留的节目主要有翻铁塌饼、白鹤生蛋、蜘蛛放丝、缠腰缠脚半脱靴、缠腰双脱靴、五梅花、日落西山、鲤鱼卷水草、鹤鸽冲天等十余种。柘林的胡桥社区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多年来对传统的民间艺术滚灯进行了系统的挖掘和整理使濒临绝境的滚灯艺术重现昔日风采。滚灯曾多次获得全国民间文艺金奖,我国三代国家领导人都曾看过滚灯表演。

奉贤胡桥滚灯是流传于江南的一种集舞蹈、杂技、体育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艺术。据传从明代起就已经形成在江南一带,多以农民自娱自乐为主,而后百姓为欢迎太平军的进驻又创造了一种别开生面的赛灯艺术。在众多的欢欢迎队伍中,滚灯成为了独领风骚的开路先锋,场面尤为壮观。滚灯表演在长期的探索演出中日趋完美,在传统的杂耍技巧白鹤生蛋、缠腰、蜘蛛放丝、金猴戏球、鲤鱼卷水草、单脱靴、双脱靴、跳脱灯、日落西山的基础上,融进了滚地龙、舞灯龙、背抛、滚刀花、甩手、水流星等系列创作动作,集古今艺术为一体,更为形象地体现了滚灯舞集跳、滚、爬、转、旋、跃、抛的特色艺术效果,豪放中有细腻,洒脱中含凝重,刚健中透柔美,其风格与桥乡独具韵致的风土习俗相宜,即别于吴风之仪,又异于越风之态,被誉为“江南一绝”。

1.2.解放后的滚灯文化

十年浩劫期间。这一民间艺术濒临绝境,奉贤滚灯失去了他昔日的辉煌。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民族民间文化迎来了崭新的春天。

20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县文化主管部门和市群众艺术馆的支持下,奉贤文化馆的群众

文化工作者担起了抢救民间滚灯的重担,组织精兵强将,全面开展民间舞蹈集成工作。在胡桥乡文化站王正荣等同志的大力帮助下,请出了会耍滚灯的陈伯民老艺人言传身教,汇编出缠腰·翻塌饼·蜘蛛放丝等十一套动作。

历年的磨砺创新,已有多套适合不同场合、展现不同手法的滚灯舞、操,在镇、区、市乃至国内的大型文化舞台上频频亮相,屡屡获奖。柘林镇胡桥社区也因此于1999年被国家文化部命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并于2005年被列为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民间艺术特色项目。

为更好地挖掘、传承、保护和发展这一优秀传统民间艺术,保持“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柘林镇文广中心制定了滚灯项目的发展规划,举办了滚灯艺术研讨会、滚灯舞、滚灯操培训班、“胡桥杯”滚灯操比赛等活动,提高滚灯的艺术表演水平,扩大了群众基础,区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徐思燕同志还热衷编辑出版《奉贤民间滚灯舞集成》,让世人多角度全

方位的了解滚灯、熟知滚灯、走进滚灯。

作为上海本土孕育的民间艺术之花,滚灯舞深受各界的欢迎和群众喜爱。参加过在浙江海盐举行的江浙沪民间舞蹈大会,并获得优秀奖;在上海市群众文化奖的评比中获群众文艺创作、演出作品奖;在上海市体育三下乡活动中,被市体育局等单位授予上海市特色体育乡镇称号;在张家港市举办的“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系列演出活动中再一次受到专家和百姓的一致好评。同时还多次在全国重大文体活动中亮相并获奖,曾进京参加国庆四十五周年献演,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观赏和赞扬;参加过全国八运会文体表演;两次角逐全国群星奖的均获佳绩;还有在全国第四、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中又分别获得金、银奖;全国“四进社区”金奖;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特色项目展示活动等。2008年1月,奉贤滚灯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扩展名录。

滚灯,这项古老而鲜艳的民间运动,在不断地吸取各方“养料”的同时,又经历了反复的磨炼,现正茁壮地成长着,如今那一套套美轮美奂的滚灯舞在频繁的“走出去”的交流中得到升华,连连展露出它的独特、它的精粹,从而也渐渐提升了它的知名度,奉贤胡桥滚灯——“独特美妙的身体语言”,将延续精彩华丽的篇章。

2.奉贤滚灯的传承

2.1.改革前知名度不高

奉贤历史上滚灯主要流传在奉贤的西半县,上世纪八十年代奉贤群文工作者们对民间艺术进行全面的普查、挖掘、整理,抢救了濒于失传的“滚灯”。

吴友根是胡桥地区滚灯表演的创始人,他师承何人以无法考察。1903年二十五岁的吴友根开始耍滚灯,地方上有“吴友根条滚灯,一手撑竹竿”之说,方圆十里小有名气。据柘林镇胡桥地区陆雪明老人回忆,吴友根的养子吴小兵玩滚灯的名气大大超过其父。1924年年满18岁的吴小兵开始玩滚灯。吴小兵身高1.80米,膀粗腰圆,力大无穷,自创了左右缠腰、单脱靴、双脱靴、翻塌饼等十几个技巧动作,丰富了滚灯艺术的表演功能,故而在“立新关帝庙”、“法华都城王庙”等庙会及各种民间节日,地方乡绅、社团都邀请吴小兵出灯庆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滚灯活动在胡桥地区开展的如火如荼,涌现了像陈阿二等一批舞灯者。陈伯民、吴伯明也是当年舞滚灯的佼佼者。

其中,陈伯民是奉贤滚灯发展中一位十分重要的传承人。据20世纪八十年代奉贤县民舞集成记载,陈伯民1922年出生,柘林镇胡桥社区窑桥村人,1945年开始学习舞滚灯,在师傅陈阿二指点下刻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他学习了滚灯的全部是一套动作。而据现年八十岁的吴伯明老人回忆:当年与陈伯民还是孩童的时候,在法华街庙会上他就多次观看吴小兵玩滚灯,就有了学舞滚灯的愿望,他们二人还在耍灯的实践中不断创编了“和合兔子”等行的滚灯动作,使奉贤滚灯艺术有了新的发展,奠定了他们在舞灯者中的领先地位。解放后陈伯民和吴伯明的滚灯技术更臻完美。1956年,他们的舞滚灯被选为奉贤县的重点节目参加了江苏省的舞蹈汇演,荣获江苏省音乐舞蹈汇演优秀表演奖。在奉贤历史上与他们同时代的优秀滚灯舞者还有齐贤乡三长村的唐培坤、青村乡水产队的张惠生等。

图1历代传承人

2.2.改革后的飞跃

20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奉贤县文化局、胡桥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了一县文化馆、乡文化站徐思燕、潘勇刚、王正荣、张逸等同志的研讨编创小组,对奉贤滚灯艺术进项了全方位的探索、研究。走访滚灯老艺人。收集第一手资料、改革了滚灯道具、增加了舞蹈元素。修改加工了滚灯锣鼓经和创作了新的滚灯音乐。使传统的滚灯在表演艺术上得以提升。1991年胡桥滚灯队成立、创作编排了由大滚灯、中滚灯、小滚灯组成的以江南民间锣鼓为音乐元素的民间舞蹈“滚灯”。在1992年上海市各界人士春节团拜会上首次亮相。受到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等中央·市委领导的亲切接见。滚灯表演作为一个完整的民间舞蹈第一次搬上了舞台,这是奉贤滚灯艺术的一次飞跃。

1996年5月份奉贤县文化馆举办了男子滚灯技巧培训班和女子滚灯舞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全县22个乡镇,总人数达65人,在培训学员刻苦学习,基本掌握了舞滚灯的技巧,在他们的带领下。全县22个行政乡镇都有了滚灯表演队伍,涌现出了陈国安、汤银华、汤御卫、陈国权等一批舞滚灯好手。其中陈国安被评为奉贤县“滚灯大王”。

1997年5月奉贤滚灯被定为全国第八届运动会序场表演节目,508位男女青年组承德大型滚灯操“滚灯巡礼”一经亮相,掌声雷动,受到各界人士好评。1998年初夏第一套女子单手滚灯操推广到全县各镇。全县妇联、卫生系统、驻奉部队、检察院。税务局干部、社区居民和群文、体育爱好者等几十个单位建立了几十个滚灯表演队伍,中、小、幼学校也把民间滚灯列入课余教学之中。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成为集舞蹈、体育、杂技于一体的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健身活动。

项目成果

1.未在网上传播的内部记录

1.1.奉贤滚灯大事记

19世纪初,胡桥滚灯艺人兴起,涌现出吴小兵等代表人物。

1949年后民间滚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迅速崛起,涌现出以陈伯民,吴伯明等滚灯好手以及民间滚灯表演队伍。

1956年,陈伯民和吴伯明的滚灯技术更臻完美,他们带领的滚灯队被选为奉贤县重点节目参加江苏省的舞蹈表演。荣获江苏省音乐舞蹈汇演优秀表演奖。

1958年,陈伯民和吴伯明带领了滚灯队参加了奉贤县体育运动文艺汇演,获奉贤县体育运动奖。

1982年,奉贤县春节庙会新组建的民间滚灯表演队参加了内街活动,引起轰动。

1991年,胡桥滚灯队正式成立,创作编排了由大滚灯、中滚灯、小滚灯组成的以江南民间锣鼓为音乐元素的民间舞蹈《滚灯》

1991年,奉贤县民委组织奉贤籍少数民族舞灯高手,代表上海市参加了全国第四届,第五届,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荣获一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

1992年,上海市各界人士春节联欢会受国家主席杨肖昆等中央、市委领导的亲切接见。此后,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等几十个都邀请奉贤胡桥滚灯队演出,东方电视台直播了胡桥滚灯的表演。解放日报、文汇报、新闻晚报从各个角度发了新闻和专题报道。

1994年国庆45周年,奉贤滚灯代表上海市参加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的游园活动。上午九点半,江泽民主席、乔石委员长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上海代表团鑫学军团长的陪同下,来到了滚灯表演区观看奉贤滚灯表演。江泽民主席停留在表演区前,回头向乔石委员长介绍:看,这是上海民间艺术“滚灯”。

1995年,奉贤县领导十分重视滚灯表演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到桥乡成立了由党委原宣传部长和文教乡长组成的滚灯活动领导小组。在组织上,经济上加以扶植,使其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滚灯表演作为一个完整的民间舞蹈第一次搬上了舞台,也是奉贤滚灯艺术的一次飞跃。

1996年5月举办了男子滚灯技巧培训和女子滚灯舞蹈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全县22个乡镇,在训学员刻苦学习,基本掌握了舞滚灯的技巧,全县22个行政乡镇有了滚灯表演队伍。当年6月举办了奉贤县首届民间舞滚灯表演大赛。男子滚灯技巧比赛第一名被胡桥沈雪平获得,男女团体第一名被拓林滚灯队获得。

1997年5月,奉贤县滚灯队被定为全国第八届运动会序场表演节目,由508位男女青年组成的大型滚灯操“滚灯巡礼”在全国第八届运动会开幕式序场表演中登台亮相,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1998年,县文化馆编排了第一套女子单手滚灯操,并在胡桥镇举办培训班,每个村都派出学员参加,当年胡桥镇还举行了第一套女子单手滚灯操大奖赛。第二年,把第一套女子单手滚灯操推广到全县各镇。

图2滚灯奖杯一览

2000年5月,胡桥镇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滚灯之乡”。

2000年底举行了奉贤县第一套女子单手滚灯操展示,并在全区各乡镇全面推广滚灯舞,滚灯操活动,涌现出不少耍灯好手。

2001年,奉贤滚灯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频频亮相于县、市乃至全国的文艺舞台,参加各省市和全国各类大型活动和比赛,两次被上海市文广局选送参加全国“群星奖”获得优秀表演奖,促进了奉贤滚灯艺术的大发展,提高了奉贤滚灯的知名度。

2002年上海日报(外文报)第七版全版介绍奉贤滚灯,对外做了很好的宣传。

2003年,中央四台“华夏文明”专栏来奉贤拍摄滚灯专题片,并多次在中央四台播放。

2004年,奉贤滚灯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获金奖,上海举办的全国农运会闭幕式,上海东方电视台开播仪式,上海国际旅游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二届全国亿万妇女健身大展示等多项重要活动。

2005年,奉贤滚灯参加了首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民间艺术展。参与行为表演专场晚会和学术交流。2005年福建海峡电视台“精彩出击”栏目专门为奉贤表演滚灯拍摄专题片,把奉贤滚灯介绍给全世界的华人和港澳台同胞。

2008年,奉贤滚灯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扩展名单。

跨年十一月,参加了在福建省泉州市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民文化晚会。

1.2.奉贤滚灯历史

组员们详细记录了,在上文现状中使用的各种历史记录,并在出行结束后加以整理。2.对奉贤滚灯传承的建议

2.1.丰富滚灯表演形式,多体现技巧

在参观陈列馆、听取解说员的介绍、学习滚灯制作技艺之前,组员们在网络上详细观看滚灯表演视频与图片,发现现有滚灯艺术的局限性——表演艺术相对其他球类艺术形式缺乏变化。

在陈列馆真正举起表演用滚灯后,组员们明白用重量40斤,直径一米的表演大滚灯做

出的动作让观众很难感受到变化。

因为观众没有真正接触滚灯,一时

难以感受到滚灯艺术的力量感。而

像流行的球类运动如篮球,足球等

都能够在表达出力量感的同时用技

巧吸引人们的关注。艺术的活力体

现在人们的认知中,越多人对滚灯

感兴趣就越能使其传播广泛。

现今滚灯艺术也结合了女性的

舞蹈,舞龙等民间艺术形式,使各

种艺术结合发展,让民众们切实的

感受

到滚灯的无处不在,这是非常正确的发展途径。顺着思路想,滚灯能不能结合篮球和足球中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做到人球交互。这在新一代年轻人眼中很酷,值得学习,能

图4尝试举起滚灯

图3学习滚灯制作技艺

够表现自己吸引别人的注意。若做到年轻人主动学习滚灯技术,才是最好的传播传承方式。

2.2. 降低滚灯学习表演难度

滚灯技艺的传承关键在于广。现如今滚灯队伍中真正能表演的年轻人大多是从小成长在艺人家庭的接班人,但也都是将滚灯作为业余爱好,并没有职业的滚灯艺人了。社区优秀传承人大多也是中老年人,有时间和兴趣学习。在校园中的体育课程是让年轻人初步了解滚灯,但是表演难度没有降低,学生没有深入学习滚灯技艺的兴趣,最终可能只流于表面,仅是了解。

或许应该为小型滚灯设计更多的动作,让现在稍显浮躁的年轻人在初期简单的滚灯学习中慢慢获得兴趣,让滚灯成为校园流行文化,像踢毽子,跳皮筋,跳方格等一样简单有趣。

让学生们在竞争游戏

中习惯滚灯,爱上滚灯,

使滚灯成为新一代人

的童年“信仰”。最后

借宣传视频中的一句

话:滚灯学习从娃娃抓

起。

实践感言

这次实践活动中,最苦的是两点:一、从网上标注的社区服务中心所在地到实际社区活动中心的路程。没有预先踩点,使得组员们在上海暑假炎热的气温中浪费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这是作为组长的失职,没有考虑到网络标注与现实所在地的差距;二、详细记录内部资料。因为社区人员不允许电子版资料直接外传,网络上对奉贤滚灯的介绍也非常简单。组员们只能拍照,录音,录像记录资料,之后转换成电子版花了整整一天一夜。辛苦是辛苦,但很有成就感,毕竟这些资料能之后上传网络完善滚灯的介绍,让大家更快速更清楚的了解到滚灯。

图5滚灯学习从娃娃抓起

收获有也有两方面:一、会做小滚灯。手工学习过程中充满了欢声笑语与失误,虽然经常犯错,但是一点点改正最后成功的感觉非常好;二、团队的配合。大家在做实践过程中集思广益,遇到问题总有人能提出有用的意见,组员之间感情更深厚了。

(队长:刘宗霖)

团队队长:刘宗霖

团队队员:范瀛轩谭志豪李可 高仁杰

尤宗民苑捷

图6各自制作出滚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