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前言:生物是一门非常有前景的学科,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广大学者应该引起重视。生物和其它科一样兴趣最重要,兴趣是人们力求对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兴趣中进行学习,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明显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把学习当做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的热情是任何人也抑制不了的,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中很自然的就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引导他们去学习、掌握生物学知识,并使之在学习中、体会掌握生物学知识的乐趣,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1、研究方法

1.1学生对生物课的喜欢

生物课是一门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学,对于有强烈好奇心、易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极受欢迎的。对此共发放问卷430份,回收问卷397份,其中有效问卷394份,有效率达93.8%,据统计结果表明,对生物课很有兴趣的学生只有98人,占调查学生总数的24.9%,大部分学生对生物课的喜欢程度反应为一般(见表1) 表1学生对生物课的喜欢

高一高二高三总计

学生类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14 12.6 82 30.5 2 14.3 98 24.9

非常喜

一般60 54.1 167 62.1 11 78.6 238 60.4

不喜欢

或无所

37 33.3 20 7.4 1 7.1 58 14.7

总计111 100 269 100 14 100 394 100

由表1可以看出,高二、高三的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积极性普遍高于高一,其中高二的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最浓。这一方面是由于高年级所学的生物学内容较深、较广,有血多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易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而低年级学生现在正在讲述关于细胞等基础知识,看不见、摸不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这也可以从他们对生物热点知识的了解情况来说明。调查表明,高二的学生中只有6%的学生称自己了解很少,比高一、高三的比例都低得多。另一方面,目前高一的学生高考时生物是不是必考科目还是个未知数,而且高一未分文、理科,学生把重点都放在了语、数、外上。相反的,高二、高三的学生学习任务已经很明确(理科3+x,生物是必考科;文科高考不考生物,甚至连高中生物会考都取消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反而有所高涨。

1.2 学生喜欢生物课的形式

为了进一步学生对不同类型生物课的偏好以及他们愿意从哪些方面提高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在问卷中设计了以下问题:

表2怎样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

学生

类型怎

样提

高兴趣

高一高二高三总计

人数百分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增加课外活动

(如:参观和

野外调查)

74 40.2 181 32.7 8 50 236 34.6

理论课与投影

挂图等多种教

学媒体相结合

24 13 112 20.3 3 13 139 18.3

57 31 131 23.7 7 30.4 195 25.7

多做实验

29 65.8 129 23.3 5 21.7 163 21.4

丰富课堂教学

内容

由表2看出三个年级的学生虽然学习任务各部相同,但都对课外活动和实验最感兴趣,这两项占学生总数的60%,这说明学生对开阔视野、丰富见识、拜托单纯课堂教学的野外调查和参观校感兴趣;而实验课上学生的主动性很强,他们可以参与其中,亲手做实验来寻求答案,探索未知。对新异的事物感到好奇,是学生普遍具有的心理现象。这虽然是最初级的兴趣水平,极不稳定,但却很容易由此启动最初的学习动机和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对于课堂教学,学生首先是喜欢老师能丰富课堂内容,其次是使用多种教学媒体,这两项占选项剩下的40%,学生们都认为生物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他们希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多涉及一些这方面的知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或问答、或讨论等等。总之,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把书本内容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能极大的满足高年级的学生在理解知识、解决疑惑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的喜悦。

2 结果

调查中,学生认为生物课实验多,可以亲自动手,以及认为老师课讲得好,很吸引人也占一定比例。不过高一、高二和高三的差别较大。我认为这主要受高考指挥办的影响,一是高一和高二学生压力相对较轻,因而开设的实验课多,学生对实验课也有叫浓厚的兴趣;高三学习任务紧,而且基本在上课复习,所以没有很多实验课。

3 结论

3.1 兴趣的作用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与某种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更好地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把握学生兴趣所在

生物学如此重要,要怎样提高学习兴趣呢?要想利用兴趣的驱动作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首先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学生对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于生活实际有关的丰富多彩的知识很感兴趣。因此对于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学生兴趣:

(1)善于启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发现和思索,从而调动他们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2)正确引导、尽量满足学生要求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欲望。学生不再只局限于观察等直觉感受,而是渴求以自己的活动对感兴趣的事物施加影响,这是真正将兴趣转变为自觉,主动学习的开端。另外,引导学生遇事多问为什么,培养他们运用发展思维方法对问题以从侧面,多角度去寻求答案。对生物学这一门实践性和趣味性都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和材料,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时间机会。

(3)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使用灵活多样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提倡“许多个别化的教学形式,强调对个人的判断和推行自我教育。按照每一个学生的推行和教育、按照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和才能,给每一个学生布置一个学习计划。”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与个人能力,兴趣和需要,动机水平相适应的情况下从事学习活动,如对与生物科学有关的一些课题开展讨论活动。

3.2建立持久的学习兴趣的方法

人类的时间活动都带有自己的目的性。如果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目的,这种学习活动便是自觉的、主动的,就有一定的兴趣,反之,学习活动便是被动的,兴趣索然。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不仅要使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更要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目的性教育。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学科中所包含的有关各种生物形态、生理、分类的知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知识,有关生物进化和生态想学的知识,在农业、工业、医药和国防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密切关系着环境、人口、粮食、能源这四大世界性的危机问题。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培养他们热爱生物、学习生物、探索生命奥秘的自觉性,端正他们对僧无科学技术、生物学的学习态度,也是每一位生物学教师应尽的职责。而且学生一旦建立了这种高尚、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对生物学的学习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3.3、完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不满足于中学现有的生物教学,他们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加强教法的启发式和学法指导,才能有效地在教学中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自始自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当前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中发现法应是教学效果最好的。发现法就是应用挂图、教具、实验等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得出结论。它十分有利于诱发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水平。

3.4、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生物知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得很紧密。这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生存、身体健康等,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例如,体育长跑时,氧气消耗量很大,呼吸加快。结合如何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提高呼吸的质量,从而提高长跑的成绩;应用所学有关营养方面的知识,设计自己一日三餐的食谱等这些和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特别关注。

此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注意学生的情感迁移,了解学生的行李动态,关心和珍重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社会气氛。

总之,培养并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就可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兴味不衰。培养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才能使生物教学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让生物课焕发诱人的色彩。

没有兴趣的学习犹如行走在没有一丝绿色的荒漠,而感兴趣的学习则犹如在风景如画的公园中徜徉。所以怎样提高学生生物学的兴趣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长期不断探讨的课题。,

通过对部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的调查,以及对目前生物的发展前景的分析,做出了一些相关的分析与建议,希望对大部分学生学习生物学有帮助,同时对生物学老师也可作一点参考,目的都是让学生能重视生物学,学好生物学。在这次学了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启宪.利用兴趣驱动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J].生物学通报,1996,31(1):36-37.

[2]孔艳秋.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科教育[J],2000,(9):34-36.

[3]张建龙.学会生存-21世纪全球教育与生物教育目标的思考[J]. 学科教育,2001,(8):1-3.

[4]刘庆华.最佳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1996,(12).

[5]刘启宪.利用兴趣的驱动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J].1996,(1):56.

[6]裘伯川.中学生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培养[J].2002,3(2):34-36.

[7]刘庆华.创设最佳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1996,(12):39.

谢辞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实现和论文撰写,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会了确定问题,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严谨思路。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叶静。叶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时下的研究热点,帮我确定研究方向,并鼓励我大胆地尝试。在遇到一些方案性问题时,叶老师总能用他丰富的经验给我方向性的指导。在叶老师的督促和鼓励下,我的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做完这篇论文,我们很多人将挥别校园,走向社会。祝愿大家都有快乐灿烂的人生。

提高人文素养,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

提高人文素养,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 人文素养是师德素养的重要依托。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人文素养的提升尤为重要。语文学科融思想性、文学性、工具性于一体,语文的内涵是丰富而博 大的,语文教师若想高质量地完成语文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立足于语文学 科特性,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把自己看成是人类文明的 传承者,去探究文本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殿堂里感受到人 类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既决定教学效果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陶冶教化作用的综合素养。(一)如何培养语文教师人文素养: 常读,学习是人类永恒的课题,教师的角色更是一个永远需要学习的职业。常读书,会读书,提升自己人文素养,是一个语文教师自始自终的习惯和爱好。教师阅读面要广,又要精,语文学科涉及面广,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时政新闻,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在不同文本、不同题材、不同章节的课文中,因此,教师要胜任教学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涉及自己学科的知识,更要精深老道。学习经典的作品,因为,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实际上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也可以学习历史知识,通过品读历史上的经典故事,可以感悟人生智慧,得到最佳的启发,从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可以展开对人生意义的谈论和反思,并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获得情感的愉悦和陶冶。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和美学知识等来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使自己在教学中能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品德修养、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和教育技巧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 常思,人是有思想的最高级物种,有所思、有所想,方能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常思常想,悟出问题的实质,悟出事物的真谛,才能引出创造的火花。延续反复,便会沉淀出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观点。教师要善于自省。自省是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是对过去的经验反馈,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教师要反省自己的人文修养、敬业精神和职业习惯,反省自己是否符合教师规范和标准,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 常议,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流碰撞,便会出现新的思想,在讨论探索中,相互砥砺,观点碰撞,抛弃陈旧尘渣,获得真知新感。心与心的交流,面对面的质询,现代通讯手段均可成为探讨砌磋的途径。 常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学一思,探讨一答,读书一悟,灵光一闪,立即记下。作文是学生难题,如果一个语文教师经常与学生一起构思、写作,探讨作文的方法与途径,学生的学习难度会大大降低,兴趣会逐步提升。每日一记,每周一记,教学后记,活动预案,生活感悟,时政见解,热点讨论,都可以诉诸笔端,日积月累,薄薄的纸便会积成厚重的书。

提高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兴趣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如果语文教学中激发和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就能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不能让学生在狭窄的圈子里窒息自己,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而要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这对学生走进书中认真阅读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促使学生由“要我读”的观念朝“我要读”转化,进而带动语文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并且真正让阅读成为学生终身的需要。 一、让学生品尝轻松自主阅读的乐趣 老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轻松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自主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经过必要的准备后,老师带学生到阅览室去读他们自己喜欢的书,要求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并想想为什么要摘抄。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教室里展览出来,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互相欣赏、口头点评、各抒己见,这样他们动口、动手又动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原来想读书的学生阅读兴趣更浓,原来被迫读书的学生在这样氛围的感染下也变得积极主动,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二、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教学,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在关注教科书的同时关注与本学科知识有关的课外知识。 教师应依据大纲,根据教材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读书,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设置问题,诱导学生。名著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经久不衰,中学课本中涉及一些篇目,教师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要设置一些问题,诱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其由学习选段到阅读整部经典名著,例如在教学《鲁提

辖拳打镇关西》之后,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成功逃脱了吗?结局如何?这个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自觉地去阅读这部长篇小说。 2、教活课文,拓展延伸。老师在教学中,通过课堂的精彩品尝,诱发学生的兴趣,采用扩展阅读法,使学生的阅读触角自然向课外延伸,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先安排较多时间和学生一起分析、研讨。 三、营造阅读的氛围。学生往往是求知欲旺盛,但自制力较差,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营造阅读的氛围。1、阅读环境的创设。阅读环境大到校园环境的建设,小到教室的布置。学校的整个环境建设要以学生的发展、提高为中心,体现学生是校园的主人,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在一个书香四溢、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学校学习,学生能从自己所观察到“风景”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校园文化的审美乐趣。班级建设也要有浓厚的文化意识,班级的手抄报、板报、墙壁等应该是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学生在阅读这些版面的过程中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那阅读的兴趣自然是非常浓厚的。所以,良好的环境建设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由被动的阅读走向主动的阅读。 2、阅读心情的营造。阅读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成为一种逼迫,一种痛苦。学生在教室的时间是很长的,如果教室总是闹哄哄的,使人无法静心阅读,这对许多渴求知识、喜欢阅读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摧残。教室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理想场所,在具体的做法中,必须要让学生树立这样的意识:人人都有拥有理想的学习环境的权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会心情愉悦,能更好地与书本交流,与作者交流,激发共鸣。 3、榜样的感染。教师要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首先自己要感兴趣。学生的向师

生物兴趣小组课外活动

生物兴趣小组课外活动 指导教师:张亮琴 工作计划 生物兴趣小组的开展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组织生物兴趣小组的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各种能力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在实践中能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强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等。 另外,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可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操,同时还可以让兴趣小组成员为绿化、美化校园贡献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兴趣小组活动也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等能力,便于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为启发青少年认识生物科学,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打下基础。此外,兴趣小组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 (1)培养学生的调查探究能力 调查是生物兴趣小组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调查研究中,学生根据调查内容自己设计调查方式和路线,许多问题是在平时课堂和实验中遇不到的,这样就促使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在调查研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2)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操作显微镜、绘图、实验、制作标本、养殖种植等多方面的动手能力是生物科技工作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对学生首先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然后指导实验设计,在实验中学会比较、分析、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直至撰写科技小论文。每学期的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我们都做许多科学小实验,因为实验是科研的基本方法,学会实验设计,熟练实验过程,精辟解释结果是训练的目的。 (4)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

在小组中进行的探究活动非常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5)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科学素质的核心。在生物兴趣小组活动中注意以自己工作中的严谨求实的态度影响学生。 (6)培养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兴趣小组活动不仅要给予学生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且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观点教育更为重要。在活动中要教会学生用科学的和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活动方案 《采集并制作植物叶片标本》 生物兴趣小组实验指导 实验一: 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通过实验了解叶型、叶脉、叶尖等知识。 4、通过实验掌握植物叶片标本的制作。 实验原理: 1、单叶与复叶:复叶有一回奇数羽状复叶、一回偶数羽状复叶、二回羽状复叶、三回羽状复叶、掌状复叶、三出掌状复叶、三出羽状复叶、单身复叶。 2、叶的形状:从整体形状、叶缘、叶裂、叶尖、叶基、叶脉进行区分; 形状:阔卵形、卵形、披针形、线形、圆形、阔椭圆形、长椭圆形、倒阔卵形、倒卵形、倒披针形 叶缘:全缘、锯齿、牙齿、钝齿、波状、深裂、全裂 叶裂:浅裂、深裂、全裂 叶尖:渐尖、锐尖、尾尖、钝尖、尖凹、倒心形 叶基:心形、耳垂形、箭形、楔形、戟形、圆形、偏形 叶脉:羽状网脉、掌状网脉、直出脉、弧形脉、射出脉、侧出脉、叉状脉 3、叶序:互生叶序、对生叶序、轮生叶序、簇生叶序、叶镶嵌。 实验方法和过程: 1、植物叶片的采集: 在合适的天气到户外选择不同的植物叶片进行采集。采集标本,应该选择最典型

如何培养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兴趣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如何培养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的内容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布,遗传和变异,进化及生态等。学科的特点不仅具有理论的严密性,同时更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大到发明创造,小到衣食住行,人类片刻也离不开生物科学。然而在生物教学中,我发现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部分学生对生物课的认识存在误区和畏难情绪,一方面认为是生物课是“副课”而不予重视,另一方面由于生物课在遗传学方面的计算比较难,所以学生们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对此,我通过观察分析,并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我发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 效率。 一、讲好开学第一课,激发学习兴趣 从我们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来看,高中生物所学的是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属微观生物学和生物生命科学;而稳态与环境和生物技术实践以及现代生物专题属生态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应用科学。高中阶段的教学设置,可以说是各有特色、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索生物世界的无穷奥秘,趣味性极高。然而,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课的趣味性是作为生物老师必须要把握好的关键所在。对此我认为,首先要以“通观全局、抛砖引玉”的教学方法上好高一生物第一课,这样才能在第一次就牢牢吸引住学生,为今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一生物第一课是绪论课,内容是对生物科学家邹承鲁院士关于探索生物大分子奥秘的一篇采访稿。首先告诉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生物课的课程设置和每一学年的课程特点,使学生从宏观上对高中生物课的学习有一个整体印象和把握。紧接着简要讲述一下生物科学的发展历史,从中讲述生物学发展演变的重大事件,以及生物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并穿插讲述一些对生物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如达尔文等生物学家的典型事例,使学生对生物学历史产生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举例向学生阐述生物科技在环保、军事、医学、日常生活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展望未来生物科技的发展方向,如生物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会创造出具有奇特作用的药物,到那时癌症将会被征服,许多病人的痛苦将会得到有效解除;从而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爱好,使学生明白21世纪是生物科学领先的世纪。然后,由此转入课本知识,向学生阐明学习生物学首先要学习生物学的微观世界,引出高一阶段生物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分子和细胞。并对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的重要事件世界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做详细讲解,介绍邹承鲁院士的研究事迹,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对生物课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使整个生物课教学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对于学生以后学好生物课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再向学生强调一下生物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好生物课的有效学习方法,使学生对生物课程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因此,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才是求知的动力。

生物兴趣小组方案

生物兴趣小组方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七星关区清水铺中学 生物实验兴趣小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利用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来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技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各项活动符合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让学生多了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在新一轮教改思想指导下,兴趣小组的活动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成为同学培养生物兴趣、掌握生物实验技能、树立科学世界观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培养实践能力。加强生物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使之更加牢固的掌握最有用的与实际联系密切的知识. 2、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探究科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探究和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技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标本,让学生学会制作标本的基本方法,认识身边的常见植物,培养学生爱惜动植物,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4、利用网络让学生认识我国的珍惜动植物资源,培养学生爱护和保护动植物的情感。 5、利用网络了解生物科学的前延,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拓宽、加深生物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 6、让学生学会撰写生物科技小论文。 7、一部分个别生需要转化,使之生物学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有所提高。 三、活动原则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活动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 2.以实践活动为主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外活动以实践为主。但课外活动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活动讲授理论。 3.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生物学课外活动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生物生长发育有季节性的特点,活动内容应抓住有利时机安排, 四、组织方式 1、在上学期兴趣活动小组人员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共48人。 2、每6人一小组,组长担任教师助手,负责相关工作。 2、辅导教师:胡关学 五、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四下午第四节课。(特别活动时间特定) 六、活动要求:

提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交流材料

提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交流材料 从事生物教学十六个年头,我常欣慰地听到同事说:我的孩子最喜欢上你的生物课.或者语文老师告诉我:孩子们常在日记中写很喜欢生物课.细思其中原因,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太不把教生物当一回事了!在我的课堂上,孩子们几乎是为所欲为.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做为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认识事物的前奏,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如果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就不会产生“欲”和“求”. 而他们一旦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了兴趣,就会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投入自主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享受.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我在课堂上做了以下尝试. 第一,将学生带出课堂.例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的教学中,我在课前先把鼠妇的图片,生活习性等资料整理好.让学生对鼠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上课后,我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在校内捕捉鼠妇,要求每组鼠妇数不少于10只?抓捕后各小组按照课前的实验设计进行探究,各小组记录好实验过程及结果实验完毕,学生回到教室,各小组汇报员汇报本组探究过程及结论,同学之间就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相互交流.除了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有的学生还设计了温度和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等实验.课堂上基本是学生忙碌的身影和唇枪舌剑的争辩,而我只要坐山观“虎”斗. 再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节的教学,我也会把学生带出教室,让他们去感悟植物对阳光,水分等的争夺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我还让学生将湿地和旱地的同一种大小差不多的植物拔出进行根的比对,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旱地植物根系更发达的原因,从而加深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理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我觉得这种“带出去” 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有时甚至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鼠妇探究教学中,我们班就有学生设计了一个便于观察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玻璃盒. 第二,带学生做游戏.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如果能认真分析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密切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生物课堂气氛,将一些适当的教学内容的学习,设计成一种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身心愉快地在玩中学,做中学,思考中学,合作中学,生物课也就不仅仅局限于对生物学科知识的认识,理解和积累,也能变成一个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让学生去享受美的熏陶,情的陶冶.比如在学习《男女性别决定》时,我让每组学生准备两个信封,一个信封中装100张写有X的纸片,代表精子,另一个信封中装50张写有X的纸片和50张写有丫的纸片,分别代表带X染色体的卵细胞和带丫染色体的卵细胞?将这些纸片随机洗匀,小组同学在两个信封中各取一张纸片组合成XY或者组合成XX重复实验,让学生在游戏中领悟性别是如何被决定的,并理性认识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再如讲到桦尺蛾的体色随周围环境而改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体色变化的生物学意义,我让学生做“捕食”游戏,学生扮演桦尺蛾的捕食者,而由一些铺在红纸上的不同颜色的小纸片扮演桦尺蛾.

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初中生人文素养的的培养 人文素养是新时期公民素质的重要体现,它是由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构成,同时又通过人的语言、行为外显出来。人文知识是指具体人文学科的知识,它主要包括语言、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美学等知识。人文知识是人们对人类文化的一种掌握和了解。人文精神是人们在掌握人文知识过程中,对人类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升华,它主要表现为形成了人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格情感、思维品质、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人文精神是要借助于人文知识的掌握,通过个体内化过程形成的,它使人体验及领悟到人文知识深层次的内涵,明确了自身的人生道路。当一个人掌握了一定的人文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精神时,他必然会通过语言、行为等表现出来,那他这种外显的素质就是一种人文素养。 而我们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正好体现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尤其是社会科学学科方面,比如语文、思想品德、历史等学科。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升华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也就形成了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从而能真正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当代中学生,由于受基础教育各学科之间的发展的不均衡。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对理科和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了人文学科,人文教育被极大的忽视,结果导致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素养缺失的状况。就知识表层而言,学生重理轻文,理科是大多数学生未来学习方向的首选。从知识掌握的深度来看,学生在学习文科知识时,也只是停留在知识本身的掌握上,没有揭开人文知识的表层,去挖掘蕴藏在人文知识背后那些丰富、深层次的内涵。更重要的是现代中学生对人生、价值观、伦理道德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对未来将如何面对人生、如何面对社会、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等问题缺乏自己的观点和明确的认识。从而导致当今中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因为基础教育承担着塑造未来公民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艰巨任务,这将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国运的兴衰。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如何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如何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皖阜阳市颍泉区姜堂中学姚金同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鉴于阅读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中学语文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所以培养中学生阅读兴趣是一个切入点,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分别从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展开。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由课内延伸向课外,课外阅读又对课堂阅读教学起到帮助。 关键词:语文阅读兴趣培养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这句话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甚至能够影响到人的一生。 那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中学教学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可以说是阅读教学的"黄金时期"。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3岁最迟15岁之前如果养不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将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阅读的大门可能会永远对他关闭。作为一名即将走上中学讲台的语文教师,我认为阅读教学很重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指的是对阅读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喜爱程度。它是阅读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被称为阅读的‘凝

聚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发展的三个阶段。‘知之者’可视为兴趣产生的初始阶段,是由需要所产生的兴趣,可以称之为‘理趣’‘好之者’可视为兴趣产生的中期阶段,是对事物和活动本身的兴趣,可以称之为“‘情趣’;‘乐之者’可视为兴趣形成的高级阶段,是由审美所产生的兴趣,可以称之为‘乐趣’。” 阅读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中学生的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于语文课堂上学习课文和语文课下的课外阅读。下面就这两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兴趣: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水平是逐步积累和培养出来的,不能“一口吃出一个胖子”来。语文课就是在打基础,因此,语文课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很重要。而要想获得最好的效果,就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文,带着热情带着好奇心、疑问和对某一问题的探索去读课文,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一、如何调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导入引发阅读兴趣 夸美纽斯说:“铁匠在打铁之前,必须先把铁烧热。”导入过程的基本任务就是确定目标,激发兴趣。 1、巧解标题。标题是文章的旗帜,就如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够展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巧妙的解释标题,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最经典的导入方式。 案例1、“特级教师于漪教《茶花赋》,只写“茶花”二字。学生喊:“掉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学习兴趣 一、巧妙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创设真实情境 生物科学源于生活,又可以回归生活生产实践。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素材,使抽象的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根据学生所了解和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利用情境化教学渗透教学主题,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有意义的活动。使课堂成为 生活化的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讲到“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时,班上刚好有两位同学 近期带病上课。我就借此让他俩谈谈生病的感受,再让其他同学回 忆自己曾经历过或听闻过的病症。同学们对此反响很大,激起了免 疫知识的学习兴趣,整节课效果很好。 2.利用直观教学,加强学生的直观体会 中学生对生物标本、模型、活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具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因此,每节课选用合适的标本、实物、模型、挂图、 课件等直观教具,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良好的作用。 例如,在讲“植物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时,我事先准备好普通番茄、西瓜和无子番茄、西瓜,更辅以多媒体图片展示更多的无子果实,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参与探究活动,亲身体会生物学习的乐趣 现代中学生接触生产实践的机会少,但对于现代社会上流行的 DIY却兴趣浓厚。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锻炼动 手操作能力,更可以享受其中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上“果酒、果醋的制作”内容时,我先请学生品尝我自制的果酒和果醋,再问他们是否想自己动手尝试。学生的好奇心很强,这种好奇 心便驱动他们认真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原理和操作要领。课后我

中学生人文素养

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广泛的课外文学名著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广泛的课外名著阅读是学好母语、培养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一)语文能力的提高必须有量的积累 新课程标准在论及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时,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但青少年语文素养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人类学习过程不具备可继承性,每一代的儿童都必须从零开始,积累自己的知识大厦,由字、词逐渐过渡到句、篇,而字词的学习又不是孤立的,我们崇尚的是“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多读书,读好书,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另一方面,学好语言的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语文修养,一种能够迅速地领会和感悟语言文字内在意义的能力。对它的重要性,许多人都曾有过精彩的论述。如叶圣陶先生就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这种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长期的反复的阅读积累,通过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材料逐渐养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汉语言的学习尤其离不开语感的培养。它不能只靠语法分析和字词训练去把握,而必须通过大量语言材料的积累,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他们对汉语言的整体把握能力。这也是语文教育界经过长期的探索,从过去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是对前些年风行的“题海战术”的一种反驳。因为事实证明,题海训练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而使学生误入机械化、片面化、绝对化的泥潭,耽误青少年大好的读书时光。这次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的主张。多读书就意味着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内。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读得多了,才能充分了解汉语言词汇的意义和表达规律,才能体会作品语言运用的奥妙。名著是经过长时间淘洗过的典范之作,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材料,在青少年时期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课外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自读能力,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阶段打好最基本的字词句篇基础之后,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致力于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使他们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这种独立阅读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经常地依赖于此,只有善于独立处理、分析和吸收信息的人,才能干好他们的工作。这也是现代信息社会的特点所决定的。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每50年增长一倍,20世纪每20年增长一倍,从70年代起每5年增长一倍,而近10年则是每3年就增长一倍。这种知识、信息的快速更新,决定了方法对于人类的意义。因此,中学阶段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首要的任务来抓。首先要用好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课内学习起着一个范本的作用,教师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引导,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但“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课内学习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教会学生自己阅读。只有学生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技巧迁移到课外,在课外也能自主阅读,语文学习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了。但阅读技能不能靠死记硬背得来,而是要经过学生自己的潜心摸索,亲自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之一,是推动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得到知识,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动脑筋去学习。因此,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就能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往往在长久的学习中感到单调,劳累,从而丧失信心。兴趣的驱动,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促使他们爱学习,从而主动地积极地获取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对所教科目有兴趣,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生物教学亦是如此。然而,现在有很多因素在影响着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比如来自升学的压力,尤其是高考改革后,学校、家庭、学生对生物更加不重视,实验材料、仪器、经费缺少,生物教师地位低下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学的生物学教学。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的确如此,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生物学的贡献举世瞩目,因此生物学备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既然如此,学生就更应该了解生物学知识。然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这一问题便成了许多生物教师面临的问题。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发展前景。除此之外,生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生物界丰富多彩,生命之谜魅力无穷,而我们的中学生则最具于幻想,想象力丰富,思维和行为具有独立性,喜欢做实验,具很强的好奇心且灵活性强,有求趣、求美、求新、求动的心理趋向,因此从学科本身特点及中学生的人格特点出发,也不难找出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方法。在此,我个人就以下几点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 一. 课堂生活化 生物教学时要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科知识具体化、通俗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形成学有所用的良好感知。从而进一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d5409742.html,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高 作者:丁金秀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要:语文教学本应该作为传播知识,弘扬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有效途径而备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但是在当今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却给教育工作者帶来了强大压力。一味地追求高分数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进而使得语文教学严重偏离了我们的教育初衷。为此,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5-0026-01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大国。这不仅仅因为其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更是因为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成为文化大国的地位。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只能算是教育资源大国,却无法迈入教育强国之列。然而中国的发展必须依赖国人素质的不断提高,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国文,即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为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他们的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发展。 然而纵观当今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今天的语文教学与我们的教育初衷发生了严重偏移。家长、学校、社会一再地要求分数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更多的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中学阶段是实施人文主义教育的黄金时期,在中学教育中,关注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将对学生的整个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要真正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 首先,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教育教学市场化、功利化的趋势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更加关注学生的分数,而非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就容易照本宣科或者是强行灌输知识。也正是由于过分重视学生的终极性评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也就往往忽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同时也抹杀了学生个体的内在价值。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时代需要的不是分数上的“状元”,而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课改要求中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恰恰符合这一教育需求。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育教学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

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来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技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各项活动符合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让学生多了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培养实践能力。 2、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探究科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探究和实践。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标本,让学生学会制作标本的基本方法,认识身边的常见植物,培养学生爱惜动植物,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4、利用网络让学生认识我国的珍惜动植物资源,培养学生爱护和保护动植物的情感。 5、利用网络了解生物科学的前延,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6、让学生学会撰写生物科技小论文。 三、组织方式 1、在上学期兴趣活动小组人员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共24人。 2、每8人一小组,组长担任教师助手,负责相关工作。 3、辅导教师:*** 四、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三下午第3节课后。(特别活动时间特定) 五、活动内容 1、一部分尖子生和特长生自己设计实验和做探究性的实验。 2、实验课上没有实验达标的个别生进行补作实验 3、带领兴趣小组的同学广泛开展自制教具的活动。 4、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类综合实践活动 5、学生在各类实验、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撰写生物科技小论文。 六、活动过程: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因此,生物兴趣小组的活动着重于生物实验材料的采集和培养,然后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示范,学生反馈矫正总结提高。 七、周活动安排 第1周组建兴趣小组,并制定计划 第2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第3周显微镜的使用分组调查 第4周调查身边生物分组观察 第5周观察植物细胞分组动手操作 第6周国庆节放假 第7周观察动物细胞动手操作并观察 第8周观察种子的结构动手操作并观察 第9周传染病及其预防动手操作并观察 第10周期中考试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学生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探求、发现知识,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能力和发展智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生物教学;培养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兴趣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兴趣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从情境创设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直观教学吸引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1)模型的使用,例如在讲呼吸运动时,我制作了胸廓和膈运动模型,这个直观教具使用使抽象复杂知识立刻变得简单明了,学生兴趣增加。再比如,再讲肾单位时,我用多种颜色毛线制作肾单位模型,模型直观而且学生容易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物和图片的使用,更加直观。例如,我在讲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一节,当我讲到花谢了以后花的各部分将来发育成什么时,我拿出事先准备的桃子和花生,给学生发下去,让同学品尝后,请同学说出食用的部分是属于果实哪部分,分别是花的哪部分发育来。再出示花发育成果实的图片,同学们兴高采烈的学会了这节的内容,以至于这种兴致一直延续到下课,同学们还兴致盎然的讨论这节的话题呢。 三、抓住适当的时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传染病一节时,正好那个季节流行禽流感,我因势利导,就说现在流行禽流感是由于感染什么病毒而引起的啊?同学们异口同声说:“H7N9病毒”。他们也就知道,这种病毒也是一种病原体。学生感兴趣,积极性非常高。再如:在讲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一节时,学习科学探究步骤这方面问题时,设计外界条件对鼠妇生活环境影响对照实验,学生设计多种方案实验,其中,有个学

生物课外活动计划

生物课外活动计划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思维,很有必要开展学生的生物兴趣小组活动。 一、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生物学课外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雏型,富于实践性和创造性,十分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生物学能力。 (二)促进课堂教学,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生物学课外活动,可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配合课外活动,使课内外相结合。 (三)提高兴趣,发挥专长,培养生物学人才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参加生物学课外活动的学生,对生物学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专长,但兴趣和专长能否成为终身志向,就有待于课外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和形成。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自接触绚丽多彩的生物界,不断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有趣的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学的巨大成就,必然能激励他们学好生物学,并把生物学与祖国的医学、农业、林业、畜牧业联系起来,逐步树立起为祖国献身的志向和理想。 二、活动内容的计划 (一)生物学课外活动内容安排的原则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活动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如讲叶的结构,就配合做叶片标本。 2、以实践活动为主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外活动以实践为主。但课外活动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活动讲授理论。 3、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生物学课外活动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 生物生长发育有季节性的特点,活动内容应抓住有利时机安排,如春天适合植树种花草,观察青蛙的发育;夏天适宜各种野外考察活动;秋天利于采集昆虫标本,培育菊花新品种等。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初中生物不参加中考,其性质决定了大部分学生对生物这门课程的轻视,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本文就趣味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谈谈几点看法。一、第一节课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上好第一节课是很重要的,因此应在第一节课中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了解生物学,并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所以给学生介绍生物科学发展简史、最新成就、远大的发展前景,以及人类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样,既使学生对该学科有个大体了解,对其绚丽多彩的发展前景充满了憧憬,又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联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利用生物学原理解释自然现象和生产实际,不但使学生切实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紧迫感,从另一角度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渴望了解生物学、认识生物学。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生物学实验已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教育功能,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巩固理论知识。初中生有好奇、好动、探索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在实验探究中,学生可动手、动脑,可从中获得满足感,可把实验教学作为激发培养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观察,多让学生动手,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内化与外化的过程,把所学的知识通过操作和言语呈现出来,把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比如在讲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时,提前一周先布置给学生课余时间观察与饲养,课前老师带着部分学生一起在校园找蚯蚓,学生很有学习的兴趣,实验课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效果良好。 三、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

浅谈阅读兴趣的培养 初中生处在阅读的朦胧期,对阅读没有足够的认识。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从阅读中获取大量的知识,因此怎样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我校开展的阅读课及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习惯来谈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大量的阅读。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而作为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现在的学生大多迷恋网络,在QQ上聊天交友,在网络的帖吧里发些牢骚,也成为很多学生的爱好。能静下心来好好拿起本书来阅读的孩子很少。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作为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只能反省:自己有没有真正的做到新课标里要求的少做题,多读书?有没有真正培养出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有没有真正落实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学生真正读了吗?这一个个的问号对于我们很多的老师来说恐怕都很难做出肯定的答案。因此培养学生大量的阅读是何等的重要和迫在眉睫! 大量阅读是通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例如:刘绍棠、丛维熙、叶文玲等一批家就是通过大量阅读走上写作道路等。著名作家周国平在他博文《如果我是语文教师》中写到:“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会怎么教学生?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回答,而应凭借切身的经验。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那么,答案就有了。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所谓多,就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比如说每个学期至少读三本好书。我也许会开一个推荐书目,但不做统一规定,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兴趣尽可五花八门,趣味一定要正,在这方面我会做一些引导。我还会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形式不拘,可以是读后的感想,也可以只是摘录书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因此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走向成功之门,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并且会大量的阅读。 阅读又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课内的阅读和课外阅读二者结合才能培养起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使学生无论在课内和还是在课外都有阅读的收获。 (一)课内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是语文教师课堂上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利用好宝贵的45分钟时间,达到阅读的教学目标。细心观察我们周围的语文教师,就发现有些教师仍然在课上只注重对文本的分析和讲解,而忘了阅读。老师在上面精彩的表演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老师表演结束了课也就结束了。等回过头来看才发现原来一篇文章的学习结束了,学生竟然一遍都没有读过。而我们老师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等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对自己的教学非常的满意,感觉课上得很热闹,也很精彩。但是学生却根本没有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为什么呢?因为没有阅读,学生没有熟悉文本的内容,内容都不熟悉又怎能谈理解和掌握呢?我曾经听过一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所写的事理说明文。这位年轻的教师很用心的去准备了课件。导入之后开始学习课文,课件上显示了各种各样的沙漠现象图片,学生开始一幅一副的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