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导论重点粗略版

中西医结合导论重点粗略版
中西医结合导论重点粗略版

1.中西医结合是-------独立的新兴学科

2.中医无须使用现代新器械、新技术、新方法-------这句话是错的

3.中西医结合的科学观念-----中西医结合就是综合中西医药学知识创造新医药学

4.毛泽东对组织“西学中”作出重要指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展,

加以提高。”的时间是------1958年10月11号

5.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的中西医结合专家是-------陈可冀

6.目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中西医结合专家有-------吴咸中、李连达、张伯礼、李大鹏、吴

以岭

7.1582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文化、所著《西国记法》有关神经

解剖学的医学内容传入中国,他是------利玛窦

8.提出“折衷归一’之论点,主张”保存中说,西说为证“的人是-----唐宗海

9.主张在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衷中参西的人是-----张锡纯

10.于1963年研制成功中医阳虚动物模型的主要研究者是=====邝安堃

11.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逐渐次年工程,国家将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在“高层次高等教

育“上的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

12.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的全部的生理机能,都具有周期性的节律性运动------周期一般为24

小时

13.将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紫瘀舌、暗红舌5种舌色按心功能指标优劣排序-----淡红舌?

红舌?暗红舌?淡白舌?紫瘀舌

14.活血化瘀是中医药防治冠心病中应用最早也是应用最广的治疗法则,其主要代表方是

-----冠心Ⅱ号方

15.在研究坤剂治疗白血病方面,首先提出坤剂很可能直接靶向PML-RARα癌蛋白,从而发

挥特异性治疗作用的学者是----陈竺、陈赛娟

16.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学观

17.现阶段,中药现代化和复方研究的基础是开展-----???

18.中西药配伍应用中属于理化性禁忌的是-----形成难溶物质

19.西医学模式演变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医学模式是-----应该是神灵主义

20.西方医学之父是----希波克拉底

21.盖伦的伟大贡献是-----人体解剖

22.20世纪生物科学最伟大的研究成果是------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23.外科消毒法的创始人----李斯特

24.加拿大医生班廷获诺贝尔奖的医学贡献------制备出胰岛素提取液

25.西医学认知方法的特色不包括----注重整体

26.中西医结合一个重要的诊疗方法是-----病症结合诊断法

27.中医学术争鸣主要在----金元时期

28.李东垣的代表著作是----《脾胃论》

29.唐朝政府组织编写的-----《新修本草》

30.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针灸甲乙经》

31.倡用“汗吐下”治法的医家是------张子和

32.张锡纯的学术特点是-----中西药并用

33.提出“火热致病论”的是----刘完素

34.不属于中西医汇通派的医家是------施今墨

35.中西医结合方法论除病症结合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功能与结构有机结合

的方法、建立动态联系和综合的思维模式外,还有-------循证医学的思路方法

36.所谓“病症结合的方法”是指-----西医诊断、治疗方法与中医辨证论法结合

37.中西医结合方法的核心方法是----功能与结构有机结合的方法

38.“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现代研究证明,肠内气体经肠壁血液循环吸收再由肺部排泄

的量较由肛门排出的量高出----20多倍

39.“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40.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朱震亨、李东垣

41.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代表人物是----吴咸中

42.2011年9月,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屠呦呦的青蒿素

名词解释

1、亚健康

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等方面的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及其体验,也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

2、还原论思维

认为复杂事物是一些更为简单、更为基础的成分的事物,主张把复杂事物分解为较为简单的成分来研究,以低层次规律来解释高层次现象。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是一种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统一来看待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医学模式,沿着系统论思路,把人理解为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种属性人的健康和疾病不仅是生物学过程。而且有心理和社会的因素。

4、中西医结合

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在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综合运用中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人体系统结构与功能、人体系统与环境系统(自然与社会)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生命、健康及疾病问题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5、巴斯德

(1822~1895)法国著名的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主要贡献有:阐明发酵和有机物腐败的原理;巴氏消毒法;将细菌与传染病联系起来;设计s型曲颈瓶;培养减毒炭疽杆菌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6、金元四大家

是指在金元时期最有代表性和影响较大的医家,包括刘完素、张从正、朱丹溪、李东垣。

7、中西医结合医学

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在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综合运用中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人体系统结构与功能、人体系统与环境科学(自然与社会)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

8、系统论思维

是把研究对象如实地解释为一个系统,认识和掌握其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并遵守其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进行调节的一种思维。

9、医学模式

在医学领域内,由基本观念所组成的,可供参考的模式就称为医学模式。

12、药品不良反应

P169

13、司外揣内

又称为“以表知里法”,是指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象,以揣测、分析和判断事物内在

状况和变化的一种认知和研究方法。

14、哈维

(1579~1657)英国医生,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证实了动物体内的血液循环现象,并阐明了心脏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论述题

1、简述中西医结合研究发展的主要成就P119

2、五行学说与控制论有何关系P123

3、临床上,将中西药联合应用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P181

4、中西医比较主要有哪些内容P71

5、如何看待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趋势P117~118

6、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哪些主要的进展P127

7、临床中,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指导性原则有哪些P181

8、简述辨病与辩证的主要特征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模拟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c a. 《内经》 b. 《五十二病方》 c. 《刘涓子鬼遗方》 d. 《肘后备急方》 e. 《诸病源候论》 2.最常用的灭菌法: a a. 高温 b. 紫外线 c. 电离辐射 d. 煮沸灭菌法 e. 70%乙醇浸泡 3.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灭菌法: b a. 高压蒸气法 b. 甲醛蒸气蒸法1h c. 煮沸1h d. 火烧法 e. 紫外线 4. 局麻药中毒早期表现为肌肉颤动,其常见部位是: c a. 颈部肌肉 b. 腹部肌肉 c. 颜面部肌肉 d. 躯干肌肉 e. 四肢肌肉 5. 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c a. 发热反应 b. 过敏反应 c. 溶血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变态反应 6. 代谢性酸中毒最明显的表现是: b a. 呼吸变得又浅又快 b. 呼吸变得又浅又慢 c. 呼吸变得又深又慢 d. 呼吸变得又深又快 e. 呼吸变得时浅时深7. 造成休克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 a a.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b. 急性心肌梗塞 c. 急性肾功能衰竭 d. 脑疝 e. 急性肝功能衰竭 8. 双人复苏时,心脏按压次数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次数的比为: d a. 1:1 b. 1:2 c. 2:1 d. 5:1 e. 6:1 9. 手术前准备的最根本目的是: c a. 促进切口良好愈合 b. 防治术后感染 c. 使病人尽可能接近于生理状态,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d. 防止术中各种并发症发生 e. 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10.外科疾病致病因素哪项是错误得: c a. 外感六淫之邪 b. 感受特殊之毒 c. 气血雍滞,经络阻塞 d. 饮食不节,情志内伤 e. 房室损伤,外来伤害 11.急性感染是在: d a. 3d以内 b. 1周以内 c. 10d以内 d. 2周以内 e. 3周以内 12.急性皮肤病有明显的糜烂、渗出时,外用药应选用何种剂型:b a. 洗剂 b. 溶液 c. 软膏 d. 酊剂 e. 粉剂

中西医导论

中西医结合内涵: 中西医结合内涵: 内涵 1 中医药和西医药的有机结合 中西医结合的宗旨是吸收中西医学各自的优势、 特长,将其有机地进行结合,为我所用,解决 临床实际问题。 2 创造一门新的医药学 同于西医或中医:思路不一样, 方法不一样, 理论不一样, 内容不一样。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 综合运用中、 综合运用中 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在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综合运用 中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 新理论、 新理论 新方法,研究人体系统结构与功能、人体系统与环境系统(自然与社会)关系等, 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 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 。 中西医结合的三个层次 中西医结合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初级阶段, (1)第一层次:初级阶段,互补关系 即“用中西医两法治疗” (包括诊断) ,是该层次的概括。 医生掌握中西医两种医学手段, 发挥中西医各自的特长诊断和治疗疾病; 或单用中医, 或单用西医, 或中西医并用,达到比掌握和运用中医或西医一种手段获得更好的诊疗效果。但从医学理论上来讲 中西医之间还是各管各的,中西医之间的联系只是应用上的密切配合和互补。 这个层次中西医之 间的联系主要是相互补充关系,简称互补关系。 第二层次:中级阶段, (2)第二层次:中级阶段,互渗关系 即中西医部分融会贯通层次。 运用西医西药的理论作指导来研究中医中药,并运用于临床以提高疗效;或运用中医中药的理论作 指导来研究西医西药,并运用于临床以提高疗效;或同时运用中西两种医药的理论作指导研究中西 医药,并运用于临床以提高疗效。 这三种情况都是分别以中西医双方各自之长,相互渗透,相互 吸收,使中西医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达到部分融会贯通,并逐步扩大。在这个层次中西医学之间的 在这个层次中西医学之间的 联系主要是相互渗透关系,简称互渗关系。 联系主要是相互渗透关系,简称互渗关系。 第三层次:高级阶段, (3)第三层次:高级阶段,融合关系 即中西医学融合层次。随着第二层次的深入,中西医共同语言的增多,由量变到质变,逐步达 到中西医学从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融会贯通,而兼备两者之长,形成一种新医学,即中西医结合医 学。 在这个层次,中西医学之间的关系是融合一体关系,简称融合关系。 中西医为什么要结合? 中西医为什么要结合? 1.社会发展的需要 1.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人民对身体健康,对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恩格斯: 社会一旦有技术需求,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社会一旦有技术需求,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 2.临床治疗需要 2.临床治疗需要 疾病谱的变化、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的一套很难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3.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科学发展历史规律: “综合-分化-新综合”螺旋式上升发展。 新旧交替,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这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西医能否结合? 中西医能否结合? 1.相似性:两门医学目的都是治病救人,提高人民身体健康,都是以人为对象。 2. 互补性:中医、西医两种医学是在不同的科学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各有优缺点,各 有互补性,都不能独立完成防治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全部任务,而且两种理论都存在着许多尚未 发现的问题。这就要求相互交叉渗透,相互结合,以利提高。故通过结合可促进医学的发展。 中西医如何结合? 中西医如何结合? (1)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的结合: 对同一患者运用中西医两种诊治方法,从而提高疗效,这个新的疗效就是中西医在临床上的结 合点。如肿瘤“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配合中药可以顺利完成疗程,减轻副反应。 (2)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完整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试题A

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试题A 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5分) 萎缩性胃炎 慢性肾功能衰竭 重症哮喘: 脑栓塞 二、单选题(共30分,每题1分) 1、癫痫的治疗原则是:() A、一用药,可频繁更换使用。 B、开始即可多种抗痫药联用。 C、按发作类型选用抗痫药。 D、抗痫药可随意更改。 2、脑栓塞在病因上的特点为() A、脑栓塞者有栓子来源的原发病。 B、脑栓塞者有家族史。

C、脑栓塞者有高血压病史。 D、脑栓塞者有糖尿病史。 3、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具有诊断意义的辅助检查为() A、脑电图。 B、脑干诱发电位。 C、腰椎穿刺术。 D、头颅正侧位片。 4、胃溃疡较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 A、进食后疼痛。 B、饥饿时疼痛。 C、持续性疼痛。 D、灼痛。 5、胃食管返流性病() A、做胃镜可以确诊。 B、主要症状为烧心。 C、与HP感染有关。 D、反流物胃酸。 6、脑出血者的治疗原则那项是错误的() A、溶栓治疗。 B、管理血压。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加强护理。

7、中风中脏腑和中经络的区别点是:() A、半身不遂。 B、偏身麻木。 C、口眼歪邪。 D、有无意识障碍。 8、中风中经络风痰阻络型的治疗原则那项是正确的() A、益气活血,育阴熄风。 B、清热化痰,醒脑开窍。 C、益气活血,通窍熄风。 D、健脾化痰,熄风通络。 9、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 A、溃疡活动期。 B、溃疡愈合期。 C、溃疡好转期。 D、溃疡疤痕期。 10、心胸阵阵隐痛,动则益甚,神疲懒言,舌淡胖,脉细缓,其治法为() A、补养心气,鼓动心脉。 B、祛痰活血,宣痹通阳。 C、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D、补益阳气,温振心阳。 11、气滞心胸型心绞痛胸痛的特点()。

医学导论作业

医学导论讨论题 生物工程一班刘欢 一.浅谈中医与中西医结合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等则也被称为民族医学。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主要特点有: 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复习(2)

第一章/第二章 1.中医治法-和营法的分类 ★和营法:是用调和营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血脉调和流畅,从而达到疮疡肿消痛止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外科疾病中疮疡多因“营气不从,逆于肉理”而形成,所以和营法在内治法中应用比较广泛。 ★外科常用的和营法主要分活血化瘀法和活血逐瘀法。 ①活血化瘀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红藤。方剂举例:红四物汤 适应证:经络阻隔、气血凝滞引起的外科疾病,症见肿疡或溃后肿硬疼痛不减,结块色红较淡或不红或青紫者,皆可应用,而以急性化脓性炎症迁延至慢性炎症阶段最为适宜。 常见病症如瘀血流注、慢性炎症性疾病,皮肤病之结节、赘生物、肿块、血瘤、紫癜、肥厚、皮肤发硬、疤痕疙瘩,肛门病之血栓外痔、直肠息肉,急腹症之肠粘连,乳房病之乳腺小叶增生症,男性病之前列腺增生症等。 ②活血逐瘀 常用药物:蜇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方剂举例:活血化坚汤、大黄zhe虫丸 适应证:瘀血凝聚,闭塞经络引起的外科疾病,症见患肢末端发凉,痠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甚则疼痛剧烈难忍,患肢末端坏死或患肢肿痛,肌肤温度增高等。 常见病证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2.中医对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①阴阳辨证是八纲辨证的总纲,也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②《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③《疡医大全?论阴阳法》: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④从局部证候进行阴阳辨证 3.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 ★病因:外感六淫、外来伤害、感受特殊之毒、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虚损 ★外科疾病发病的总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机体产生病态: ①局部变化:局部气血疑滞,经络阻塞 ②整体变化:脏腑功能失调——可以是病因,也可以是局部原发病变所造成的损害③邪正盛衰的对比变化是疾病发生发展的

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论文

月经失调中西医治疗现代研究 摘要:目的:对比月经不调的中西医认识情况,探究对于月经不调的中医西医不同疗法与疗效,认识两者的实际作用可靠性,中医调节全身气机,能够达到梳理和治本的目的,西医治标速度快,由此认识到中医与西医从理论到临床的有机结合对于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月经不调、中医、西医 21世纪生物医药倍受人们亲睐,中医药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加凸显自身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的开辟成为必由之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医学日益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而在白血病治疗方面,我国中西医结合科学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巨大贡献。那么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应该通过对优秀的中西医结合人取得的骄人成绩的了解与学习,探求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与理论精髓。 基本症状 1、经期提前月经提前指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属于排卵型功血基础体温双相,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2、经期延迟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3、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有炎症者平时小腹疼痛,经期加重,平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稠、有味。黄体萎缩不全者同时伴有月经量多;子宫内膜修复延长者在正常月经期后,仍有少量持续性阴道出血。 4、月经失调还有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提前或延迟,周期或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治疗月经不调,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与分级 3.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二:支气管哮喘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及控制水平分期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三:肺炎球菌肺炎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四:肺结核 要点: 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及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8.预防 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要点: 1.西医病因、病理和分类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并发症 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西医治疗 8.中医辨证论治 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 细目一:心力衰竭 要点: 1.基本病因、诱因 2.病理生理 3.临床分型 4.心力衰竭分期及心功能分级 细目二:急性心力衰竭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及急性左心衰严重程度分级 4.西医治疗 细目三:慢性心力衰竭 要点: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 5.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四:心律失常 要点: 1.发生机制 2.心律失常的分类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模拟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c a. 《内经》 b. 《五十二病方》 c. 《刘涓子鬼遗方》 d. 《肘后备急方》 e. 《诸病源候论》 2.最常用的灭菌法: a a. 高温 b. 紫外线 c. 电离辐射 d. 煮沸灭菌法 e. 70%乙醇浸泡 3.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灭菌法: b a. 高压蒸气法 b. 甲醛蒸气蒸法1h c. 煮沸1h

d. 火烧法 e. 紫外线 4. 局麻药中毒早期表现为肌肉颤动,其常见部位是: c a. 颈部肌肉 b. 腹部肌肉 c. 颜面部肌肉 d. 躯干肌肉 e. 四肢肌肉 5. 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c a. 发热反应 b. 过敏反应 c. 溶血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变态反应 6. 代谢性酸中毒最明显的表现是: b a. 呼吸变得又浅又快 b. 呼吸变得又浅又慢 c. 呼吸变得又深又慢

d. 呼吸变得又深又快 e. 呼吸变得时浅时深 7. 造成休克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 a a.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b. 急性心肌梗塞 c. 急性肾功能衰竭 d. 脑疝 e. 急性肝功能衰竭 8. 双人复苏时,心脏按压次数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次数的比为: d a. 1:1 b. 1:2 c. 2:1 d. 5:1 e. 6:1 9. 手术前准备的最根本目的是: c a. 促进切口良好愈合 b. 防治术后感染 c. 使病人尽可能接近于生理状态,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d. 防止术中各种并发症发生 e. 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10.外科疾病致病因素哪项是错误得: c a. 外感六淫之邪 b. 感受特殊之毒 c. 气血雍滞,经络阻塞 d. 饮食不节,情志内伤 e. 房室损伤,外来伤害 11.急性感染是在: d a. 3d以内 b. 1周以内 c. 10d以内 d. 2周以内 e. 3周以内 12.急性皮肤病有明显的糜烂、渗出时,外用药应选用何种剂型:b a. 洗剂 b. 溶液 c. 软膏

(完整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支气管炎 (一)实证 1、风寒犯肺证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方药:三拗汤加减。 2、风热犯肺证 治法:清热解表,止咳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浊阻肺证 治法:燥湿化痰,降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4、痰热郁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5、寒饮伏肺证 治法:温肺化饮,散寒止咳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二)虚证 1、肺气虚证 治法: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方药:补肺汤加减 2、肺脾气虚证 治法:补肺健脾,止咳化痰 方药: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3、肺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肾,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细目二:支气管哮喘 (一)发作期 1、寒哮证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哮证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加减 (二)缓解期 1、肺虚证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 2、脾虚证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味 3、肾虚证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细目三:肺炎 1、邪犯肺卫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2、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止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 3、热闭心神证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开窍 方药:清营汤加减 4、阴竭阳脱证 治法:益气养阴,回阳固脱 方药: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5、正虚邪恋证 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 细目四:肺结核 1、肺阴亏损证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月华丸加减 2、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3、气阴耗伤证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保真汤加减 4、阴阳两虚证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 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散瘀,行气化滞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2、痰湿毒蕴证 治法:祛湿化痰,清热解毒 方药:导痰汤加减 3、阴虚毒热证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复习重点

中西医结合外科总复习 总论 1、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局部的气血凝滞,营气不从,经络阻塞,以致脏腑功能失和。 2、脓肿: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常见于某些疾病感染所致,如乳痈、肛痈等。 3、成脓的特点:疼痛、肿胀、温度、硬度;确定成脓的方法: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 4、内治法:消法(初)、托法(中)、补法(后)。 5、灭菌术:高压蒸汽灭菌法、煮沸法、干热灭菌法、环氧乙烷。抗菌术:药物浸泡消毒法、甲醛气体熏蒸法。 6、外科输血适应症:急性出血;贫血或低蛋白血症;重症感染;凝血机制障碍。 第四章麻醉 1、麻醉前用药:目的:镇静和催眠、提高痛阈、抑制腺体分泌、抑制不良反应。常用药:安定镇静药、催眠药、镇痛药、抗胆碱药。 (一)蛛网膜下腔麻醉 1.麻醉平面:按阻滞平面分为高平面(T4以上)、中平面(T4-T10)和底平面(T10以下)阻滞。 2.麻醉中并发症: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 3.麻醉后并发症:头痛;尿潴留;颅神经受累;假性脑膜炎;粘连性蛛网膜炎;马尾神经综合征。 (二)硬膜外腔阻滞 麻醉中并发症:穿破硬脊膜;全脊椎麻醉;血压下降;呼吸抑制。 麻醉后并发症:脊神经根损伤;硬膜外血肿;导管拔出困难或折断;硬膜外脓肿。 第五章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1.补钾要求:补钾不宜过多过快,补钾的速度不宜超过20mmol/h,每日补钾量不宜超过100-150mmol。如病人有休克表现,应先输给晶体或胶体溶液,尽快恢复血容量。待每小时尿量超过40ml,再从静脉输给氯化钾溶液。 2.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表现:呼吸的改变;神志变化;胃肠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的变化。 3.呼吸性酸中毒:指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二氧化碳,以致血液中二氧化碳增高引起的高碳酸血症。 第八章休克 定义:是机体遭受到强烈的损害性刺激后产生的一种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 病因病理:微循环改变;代谢变化;重要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第十一章损伤 (一)概述 1、病理变化:1.局部反应:损伤性炎症、变性、坏死和坏疽。2.全身反应:体温反应、神经-内分泌反应、重要器官功能改变、代谢反应。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试题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教学点: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对诊断肺炎球菌性肺炎最有意义的是 A.胸痛咯血色痰 B.肺部实变体征 C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D.X线示肺部片状阴影,呈肺叶或肺段分布 2、.消渴病的病机特点不包括 A.阴虚为本 B.燥热为标 C.气阴两虚 D.痰热壅盛 3、.首选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湿停肺证的方剂是 A.泻肺汤 B.小青龙汤 C.清金化痰汤 D.苍白二陈汤 4、下列哪种药物可有效缓解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蕈碱样症状 A.双复磷 B.氯磷定 C.阿托品 D.利多卡因 5、.缺铁性贫血脾气虚弱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神疲乏力 B.面色萎黄 C.气短懒言 D.腰膝酸软 6、患者下痢日久不愈,时发时止,腹胀食少,嗜卧怕冷,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作时大便次数增多,粘液夹有血液,舌淡苔腻,脉虚而数。痢疾发作时,粪便镜检30~40个白细胞/高倍视野。其证型是 A.阴虚痢 B.休息痢 C.虚寒痢 D.寒湿痢 7、患者患肺炎球菌肺炎1周,症见:低热夜甚,干咳少痰,五心烦热,神疲纳差,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证型是 A.肺阴亏虚 B.气阴两伤 C.阴阳两虚 D.痰热壅肺 8、下列物质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无关的是 A.慢反应物质(SRS-A) B.环化-磷酸腺苷(cAMP) C.环化-磷酸腺苷(cGMP) D.腺苷脱氨酶(ADA) 9、.胃癌的癌前期病变是 A.胃粘膜萎缩 B.胃粘膜炎症 C.胃粘膜糜烂 D.胃粘膜不典型增生 10、胃炎饮食停滞证的治法为 A.健脾解郁,温中止痛 B.健脾益气,温中和胃 C.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D.温中行气,散寒止痛 二、名词解释 1、萎缩性胃炎 2、慢性肾功能衰竭 3、重症哮喘 4、脑栓塞 三、简答题 1、劳累性心绞痛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2、胃食管反流性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3、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及其治法和代表方是什么 四、病例分析题 王某某,男,45岁,体检发现空腹血糖为7.4mmol/L,次日复查空腹血糖为6.9mmol/L,但无明显不适。请问: 1)考虑患者可能是什么病?需要做哪些进一步的检查?如果诊断成立,治疗原则如何?如需服药,应使用哪一种药物? 2)如果诊断成立,中医对该病可分那些证型辩治?

2021年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职称往年考试题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职称往年考试题 一、如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取一种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首选用于治疗瘿病血瘀证单味药是 A.丹参 B.丹皮 C.桃仁 D.贝母 E.熟地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C 2.患者大面积烧伤感染,症见:高热,神昏谵语,唇干烦渴,小便短赤,四肢逆冷,舌红绛苔黄燥,脉细数无力。其证型是 A.气脱 B.气逆 C.血脱 D.热厥 E.寒厥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D 3.下列哪项是确诊淋病重要根据 A.有不洁**史 B.有较短潜伏期 C.有急性尿道炎体现 D.尿道口有分泌物 E.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发既有革兰氏阴性淋病双球菌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E 4.关于针刺足三里、中脘、天枢等腧穴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论述,下列哪项是错误 A.理气消胀 B.缓急止痛 C.增进穿孔闭合 D.调节胃肠蠕动 E.解除胃肠痉挛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C 5.合用于一切溃疡或烧伤,腐肉未脱,新肉未生之时外治首选方是 A.金黄油膏 B.冲和油膏 C.生肌玉红膏 D.回阳玉龙膏 E.青黛散油膏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C 6.破伤风是可以防止,最可靠防止办法是 A.彻底清创 B.清创加口服蝉衣 C.受伤后服玉真散 D.受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E.按一定办法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D

7.患者,男,27岁。发现颈前肿块3个月,诊断为“甲状腺瘤”,局部时有发胀,胸闷,有痰难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疗应首选 A.八珍汤 B.海藻玉壶汤 C.逍遥散 D.柴胡疏肝散 E.二陈汤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B 8.外科辨证中,辨脓操作办法不涉及 A.按触法 B.透光法 C.点压法 D.穿刺法 E.切开法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E 9.患者,女,25岁。患急性乳腺炎6天,局部红肿灼热,疼痛激烈,伴有发热。外治应首选 A.金黄膏 B.七三丹 C.黑虎丹 D.五五丹 E.桃花散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A 10.下列哪项不是有头疽临床特点 A.局部红肿热痛 B.肿块范畴在6cm~9cm C.破溃后呈蜂窝状 D.中央各种粟粒样脓栓 E.易向深部发展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B 11.首选用于治疗溃疡疮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或已形成瘘管、窦道外科手术疗法是 A.烙法, B.垫棉法 C.浸渍法 D.结扎法 E.药线引流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E 12.患者背部肿胀灼痛5天,伴发热,口渴,大便干结。检查:背部有1个15cm ×7cm红肿块,上有诸各种小脓头。舌红苔黄,脉滑数。其治法是 A.和营托毒,清热泻火 B.凉血泻火,清热利湿 C.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D.清热凉血解 毒 E.凉血解毒,清热利湿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A

2016年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内科学(必背)

第一部内科学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一、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 1、中医病机:外邪侵袭,肺脏虚弱,脾虚生痰,肾气虚衰 2、表现:咳嗽、咯痰、喘息或气促。 发作时有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长期发复T肺气肿每年发病累计 3 个月并连续 2 年或以 上。 3、分期:颁发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4、西医治疗 急性发作期首要治疗是一一控制感染T B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 5、中医治疗风寒犯肺――三拗汤加减风热犯肺――麻杏石甘汤加减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桑白皮汤寒饮伏肺――小青龙汤 肺气虚――补肺汤肺脾气虚――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肺肾阴虚――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 二、支气管哮喘(哮病) 1、发病机制: (1)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 (2)气道慢性炎症一一哮喘的本质 (3)气道高反应性——共同病理生理特征 ( 4 )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 2、中医病机宿根――宿痰伏肺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 3、表现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状态:哮喘持续24 小时 发作时X 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 4、西医治疗 (1)---------------- 3 2受体激动剂首选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 (2)茶碱类(氨茶碱)一一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具有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 (3 )抗胆碱药一一阻断气道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 (4)激素一一抑制炎症细胞趋化、细胞因子的生成、炎生介质的释放,减少组胺的形成 5、中医治疗寒哮――射干麻黄汤热哮――定喘汤肺虚――玉屏风散脾虚――六君子汤肾虚-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三、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 (一)病因病理 1、病因 (1)细菌性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军团菌克雷伯杆菌肺炎――是医院获得性 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2)病毒性肺炎一一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比例高90% ( 3 )支原体肺炎

2020年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 章节题库(第20章 急腹症)【圣才出品】

第20章急腹症 A1/A2型题 1.急腹症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腹痛 B.发热 C.腹泻 D.肛门排便排气停止 E.转移性右下腹痛 【答案】A 2.体格检查发现脐周有青紫色斑首先应考虑()。A.急性阑尾炎 B.胃穿孔 C.胆囊炎 D.急性胰腺炎 E.肠梗阻 【答案】D 3.上腹部见胃蠕动波应想到()。 A.肠梗阻 B.胆总管结石

C.幽门梗阻 D.急性腹膜炎 E.胃穿孔 【答案】C 4.腹部闭合性损伤,能确诊空腔器官破裂的是()。 A.持续性腹痛 B.腹膜刺激征 C.肝浊音界消失 D.移动性浊音 E.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答案】C 5.腹部损伤时脾破裂最主要的特点是()。 A.内出血 B.移动性浊音 C.腹膜刺激征 D.少尿 E.血尿 【答案】A 6.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出现排黏液便,次数增多,伴里急后重,应考虑合并()。

A.急性肠炎 B.细菌性痢疾 C.膈下脓肿 D.肠间脓肿 E.盆腔脓肿 【答案】E 7.能引起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的常见疾病是()。A.肾破裂 B.肝破裂 C.膀胱破裂 D.胰腺破裂 E.胃破裂 【答案】E 8.下列各项最能提示腹腔内脏损伤的是()。A.伤处肿痛 B.腹部出现移动性浊音 C.皮下瘀斑 D.恶心、呕吐 E.伤处压痛 【答案】B

9.最能提示单纯性腹壁损伤的是()。 A.早期出现失血性休克 B.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征 C.呕血、便血或尿血 D.局限性腹壁肿胀和压痛 E.有气腹征,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答案】D 10.诊断腹腔内脏损伤最有价值的方法是()。A.超声波检查 B.同位素扫描 C.X线检查 D.腹腔穿刺、腹腔灌洗 E.腹部触诊 【答案】D 11.易出现失血性休克的腹腔内器官损伤是()。A.胃穿孔 B.多发性小肠破裂 C.完全性脾破裂 D.胆囊穿孔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副高级)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副高级)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一、专业知识(一)本专业知识1、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理论、常用中药特性;2、熟练掌握现代外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外科输血、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围手术期处理、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外科感染、创伤、复苏等;3、熟练掌握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理论与规范;4、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外科手术学知识,掌握重症监护及治疗学、急救医学、肿瘤治疗学等知识;5、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物理诊断学、检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内镜诊断及治

疗学等知识;6、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系统、脏器疾患相关的病因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7、熟悉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8、熟悉开展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临床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医学统计学基本理论;9、了解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麻醉学、药理学等知识。(二)相关专业知识1、掌握消化内科学、头颈外科学、胸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妇产科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相关知识;2、熟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熟悉我国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3、了解骨外科学、心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内分泌内科学、血液内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二、学科新进展 1、熟练掌握及时、主动获取国内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临床医疗与相关研究领域中最新进展的方法,初步具备把握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2、熟悉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领域中不断出现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3、了解与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最新重要进展。三、专业实践能力1、熟练掌握中医中药在普通外科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临床运用方法;2、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以及主要治疗手段;3、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外科治疗(以手术为主)的适应证、禁忌症、操作技术规范;4、熟练掌握外科治疗(以手术为主)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发生原因、早期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5、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复习

科学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一、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 1、中医病机:外邪侵袭,肺脏虚弱,脾虚生痰,肾气虚衰 2、表现:咳嗽、咯痰、喘息或气促。 发作时有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长期发复→肺气肿 每年发病累计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 3、分期:颁发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4、西医治疗 急性发作期首要治疗是――控制感染→ β酰胺类,大环酯类,喹诺酮类 5、中医治疗 风寒犯肺――三拗汤加减 风热犯肺――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浊阻肺――二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桑白皮汤 寒饮伏肺――小青龙汤 肺气虚――补肺汤 肺脾气虚――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 肺肾阴虚――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 二、支气管哮喘(哮病) 1、发病机制: (1)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 (2)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的本质 (3)气道高反应性――共同病理生理特征 (4)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 2、中医病机 宿根――宿痰伏肺 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 3、表现 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持续状态:哮喘持续24小时 发作时X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 4、西医治疗 (1)β2受体激动剂――首选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 (2)茶碱类(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的cAMP 浓度,具有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 (3)抗胆碱药――阻断气道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 (4)激素――抑制炎症细胞趋化、细胞因子的生成、炎生介质的释放,减少组胺的形成 5、中医治疗 寒哮――射干麻黄汤 热哮――定喘汤 肺虚――玉屏风散 脾虚――六君子汤 肾虚-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三、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 (一)病因病理 1、病因 (1)细菌性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军团菌 克雷伯杆菌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2)病毒性肺炎――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比例高90% (3)支原体肺炎 (4)真菌性肺炎 (5)肺炎衣原体肺炎 (6)非感染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吸入性肺炎 2、病理 肺炎链球菌肺炎病理改变分期: 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 (三)表现: 1、细菌性肺炎 (1)肺炎球菌肺炎: 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 呼吸困难→休克肺中毒肺 肺实变时有叩浊、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 并发症少见 (2)葡萄球菌肺炎 高热,咳嗽,粉红色乳状痰,伴全身毒血症→循环衰竭 两肺散在湿啰音 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肺脓肿→气胸或脓胸 (3)克雷伯杆菌肺炎 起病急,高热,痰呈灰绿色或砖红色胶冻状,呼吸困难紫绀可有典型的肺实变体征 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脓肿;败血症,甚休克 (4)军团菌肺炎 轻者流感症状,早期可有消化道症状 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重者发绀。体温上升与脉搏不成比例并发症:早期多系统受累是本病的特点 2、病毒性肺炎 阵发性干咳。(老幼)呼吸困难,紫绀,嗜睡,精神萎靡严重:呼吸浅速,肺部叩诊过清音,喘鸣音,三凹征 并发症:少见 3、支原体肺炎 持久的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本病的突出症状 咽、耳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 4、真菌性肺炎 (1)肺放线菌病 起病缓慢,低热或不规则发热,粘液或脓性痰 痰中有时可找到由菌丝缠结成的“硫黄颗粒” 贫血、消瘦、杵状指 并发症:脓胸和胸壁瘘管 (2)肺念珠菌病 支气管炎型:阵发性刺激性咳嗽,点状白膜; 肺炎型:咯白色粥样痰,痰有酵母臭味或甜酒样芳香味 并发病多发性脓肿 5、肺炎衣原体肺炎 表现轻,咽痛,干咳,可持续数月 6、非感染性肺炎 (1)放射性肺炎 刺激性干咳,气急和胸痛,呈进行性加重 放射部位皮肤萎缩和硬结,出现色素沉着 并发症: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 (2)吸入性肺炎 咳淡红色浆液性泡沫状痰。痉挛性咳嗽、气急 急性期双肺有较多湿啰音,伴哮鸣音 (四)治疗――尽早应用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肺炎的首选 1、细菌性肺炎 (1)肺炎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 (2)葡萄球菌肺炎――耐青霉素酶的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3)克雷伯杆菌肺炎――三、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4)军团菌肺炎――首选红霉素 2、病毒性肺炎――抗病毒 3、肺炎支原体――首选大环酯类,次为氟喹诺酮类 4、真菌性肺炎――抗真菌 5、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 6、非感染性肺炎 (五)中医治疗 邪犯肺卫――三拗汤或桑菊饮 痰热壅肺――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 热闭心神――清营汤 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四逆汤 正虚邪恋――竹叶石膏汤 四、肺结核(肺痨,劳瘵,急痨,劳嗽,尸疰,虫疰)(一)病理――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 三种病理变化多同时存在 病理过程:表现为破坏与修复同时进行 (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也可涉及心肝(三)治疗 具有独特的杀菌作用,能杀灭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吡嗪酰胺最常用的抗结核药――异烟肼 主要不良反应为第VIII对颅N损害的氨基酸苷类:链霉素

中西医结合的现状与展望

中西医结合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中西医结合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中西医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疾病诊治社会效益前景展望 【正文内容】中西医结合自华佗和关云长刮骨疗伤时就开始了,华佗的手术做得很好,因此它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医学技术,只不过近二十年才开始系统化的结合,因为这时候西医和中医中药的发展都非常快,结合的形式和深度就更加广泛了。尤其实在手术、肿瘤治疗等领域,中西医结合是有卓越贡献的。中西医结合就跟西医和营养的结合一样,是一种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不存在什么学术之争、领域之争,只是治疗、康复过程中的不同分工而已。 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和途径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在疾病的诊治中进行结合 包括在诊断上的病证结合,在治疗时的综合协调,在理论上的相互为用。病证结合就是运用西医诊断方法确定病名,同时进行中医辨证,作出分型和分期。这样就从两种不同的医学角度审视疾病,既重视病因和局部病理改变,又通盘考虑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及动态变化,并以此指导治疗。综合协调是指在治疗的不同环节按中西医各自的理论优选各自的疗法,不是简单的中药加西药,而是有机配合、互相补充,这样往往能获得更高的疗效。理论上相互为用是根据不同需要,或侧重以中医理论指导治疗,或侧重以西医理论指导治疗,或按中西医结合后形成的新理论指导治疗。 二、通过对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进行结合 主要是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四诊,或创造新的诊法。开展最多的是经络诊法和脉诊、舌诊。经络诊法是把中医学关于经络检查所见和西医诊断联系起来,通过相关性研究,创立耳穴诊病法和经络检查法。通过各种脉象仪、舌象仪,把医生诊脉时的指下感觉用图像、曲线、数字等客观指标表示出来,把各种舌诊所见舌苔、舌质的变化通过病理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重点试题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重点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c a. 《内经》 b. 《五十二病方》 c. 《刘涓子鬼遗方》 d. 《肘后备急方》 e. 《诸病源候论》 2.最常用的灭菌法:a a. 高温 b. 紫外线 c. 电离辐射 d. 煮沸灭菌法 e. 70%乙醇浸泡 3.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灭菌法:b a. 高压蒸气法 b. 甲醛蒸气蒸法1h c. 煮沸1h d. 火烧法 e. 紫外线 4. 局麻药中毒早期表现为肌肉颤动,其常见部位是:c

a. 颈部肌肉 b. 腹部肌肉 c. 颜面部肌肉 d. 躯干肌肉 e. 四肢肌肉 5. 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是:c a. 发热反应 b. 过敏反应 c. 溶血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变态反应 6. 代谢性酸中毒最明显的表现是:b a. 呼吸变得又浅又快 b. 呼吸变得又浅又慢 c. 呼吸变得又深又慢 d. 呼吸变得又深又快 e. 呼吸变得时浅时深 7. 造成休克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a a.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b. 急性心肌梗塞 c. 急性肾功能衰竭 d. 脑疝

e. 急性肝功能衰竭 8. 双人复苏时,心脏按压次数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次数的比为:d a. 1:1 b. 1:2 c. 2:1 d. 5:1 e. 6:1 9. 手术前准备的最根本目的是:c a. 促进切口良好愈合 b. 防治术后感染 c. 使病人尽可能接近于生理状态,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d. 防止术中各种并发症发生 e. 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10.外科疾病致病因素哪项是错误得:c a. 外感六淫之邪 b. 感受特殊之毒 c. 气血雍滞,经络阻塞 d. 饮食不节,情志内伤 e. 房室损伤,外来伤害 11.急性感染是在:d a. 3d以内 b. 1周以内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汇总

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 心力衰竭 基本病因和诱因 病理生理 临床分型 1.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2。根据心力衰竭的主要部位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3。根据心室舒缩功能障碍不同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4.根据心排血量的量分为低排血量性心力衰竭和高排血量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分期及心功能分级 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指急性的心脏病变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或心室负荷急性加重而导致心排量显著、急剧降低,体循环、肺循环压力突然增高,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和/或急性体、肺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右心衰竭则较少见。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 原来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疲乏或运动耐力明显减低以及心率增加15~20次/分,可能是左心功能降低的最早期征兆。继续发展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觉需用枕头抬高头部等;检查可发现左心室增大、闻及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P2亢进、两肺尤其肺底部有湿啰音,还可有干湿啰音和哮鸣音,提示已有左心功能障碍. 急性肺水肿 起病急骤,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 1.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血痰;极重者可因脑缺氧而神志模糊. 2.急性肺水肿早期可因交感神经激活,血压一过性升高;随病情持续,血管反应减弱,血压下降。急性肺水肿如不能及时纠正,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 3.体征表现为心率增快,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心尖部常可闻及舒张早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两肺满布湿性啰音和哮鸣音。 心源性休克 1.持续低血压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且持续30分钟以上。 2.组织低灌注状态①皮肤湿冷、苍白和紫绀,出现紫色条纹.②心动过速(HR>110次/分)。③尿量显著减少(<20ml/h),甚至无尿。④意识障碍,常有烦躁不安、激动焦虑、恐惧和濒死感;收缩压<70mmHg,可出现抑制症状如神志恍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逐渐发展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3。血流动力学障碍 PCWP≥18mmHg,心脏排血指数(CI)≤36。7ml/s·m2(≤2.2L/min·m2)。 4。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诊断 急性心衰诊断 1。急性左心衰竭常见临床表现是急性左心衰竭所致的呼吸困难,系由肺淤血所致,严重患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BNP/NT-proBNP作为心衰的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左心衰竭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肯定价值,对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急性右心衰竭主要常见病因为右心室梗死和急性大块肺栓塞。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如突发的呼吸困难、低血压、颈静脉怒张等,结合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做出诊断。 急性左心衰竭严重程度分级 分级方法有以下几种,Killip法适用于基础病因为AMI的患者;Forrester法多用于心脏监护室、重症监护室及有血流动力学监测条件的场合;临床程度分级则可用于一般的门诊和住院患者。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和疲乏引起的活动耐力降低,和(或)液体潴留导致的肺淤血及外周性水肿.CH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