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云南民族地区民众教育的发展(1)

民国时期云南民族地区民众教育的发展(1)
民国时期云南民族地区民众教育的发展(1)

收稿日期v yNNDR NpR Nb

Y x q P v 页鸟哺乳记切尔斯奥卡Y x q P /民国西南民族教育研究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v 谷滨海伊曼Db口R 弗拉米拉皇维滕拉堡果幅拉克什切尔斯拉托奇张洛海帕哺乳什终哺乳果松什必须酬

另离远哺乳村荐伊爱奉荐弗 yNND仍然口付伊般然曼曼曼付弗哺乳克什

哺帕借付房鸟哺乳察队哺太果松低谣言

谷滨海

伊页鸟哺乳记切惯响反克什千百切逃拉避厉拉b曼NN口曼弗

按 要v 藏哺帕借付拉哺帕海甸多共终房鸟察德多共厉宏纲皇莲谣言房鸟哺乳察队低哺太果松拉山镇夜论完斟添热低多处终传害拉救赤贫夜记组低哺太果松倡尚拉房鸟哺乳察队哺太果松娱忙夜论镇低谣言酬房鸟哺乳察队哺太果松低谣言拉碌闲夜暇消哺乳耗太低千百吸烟终千百赌没拉正遣夜哺乳察队千百果松低谣言酬

热异枯v 哺帕借付拉房鸟哺乳察队拉哺太果松拉多处拉谣言

海燥良减效v 仿yp辟 文献标志码v 茶 文章编号v 曼NN口2口Dyy伊yNND弗N口2NND园2Np

民众教育又叫社会教育拉请古碌闲没哺低千百吸烟今概闻筑草亭拉古栽植哺太树今果松木花凳请竹切低床憩既腾仍既避滕低Y 冲果松拉东请街军Y 冲果松低床憩既腾仍既避滕低顺绮果松终遣罗凳陇梁河果保财鼓终戏剧歌咏墙昭言币元酬藏哺帕借付拉捐镍多共藏洋观运保财忙夜哺太果松低皇奇约拉智梁河夜论完斟谣言哺太果松低多处终传害拉哺太果松造福藏栽帕功乳察队添夜纲记低谣言拉匪浅藏暇消哺乳察队楼弟请向雄哺乳察队东添夜论镇赠l 低谣言酬 一、发展民众教育的政策

曼1民国中央政府对民族地区民众教育的重视

曼Dy辟仍p奉拉帕哺多共然论盐栽帕果松志桢藏鸟欧阳昭拉志运萌芽夜5实施民众教育及确定社会教育案6拉八/民众教育0列为配合当时/训政0的主要措施拉寨衣夜帕哺多共低托奇畴树酬胜急拉/民众教育0就被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确立拉智咏避论停止海甸忙察德低捐镍征志果松兵多完派拉八概反夫萌果松既切商果松断藏因歌皇奇低存很酬曼DyD仍曼奉拉果松改风谣5民众学校办法大

纲6拉气镇哺太切商低草亭请幅反仍解竹切奠古档案汇G 财苏纂拉M 昆Z 王雷征志J 币凳哺太切商切J 低衣切晓庄请拉仍傣藏曼y景古运pN景古颇汇米州竹切奠

稿曼卷bD y )bD园

酬因

拉栾木哺太切商低话

赤既辑T 既果i 既果幅n P 歌厉树夜宏纲g z 低气镇酬曼D园曼仍拉帕哺h 海甸o C 改e f 5三民主义民众教育具备的目标6拉碌u 夜哺太果松低r s 酬古运低多处终传害正遣夜哺太果松低m a 谣言拉哺太果松植完d a 救赤夜贫H 酬

曼D园t仍古c 拉S w 栽v y N D 低忙H 拉今

夜R p v N b 组拉遣论a 碌闲帕哺吸烟拉哺帕多共遣论a 梁河传害拉谣言哺太果松酬曼D园t 仍辟奉口y 拉果松改风Y 5各省市失学民众强迫入学暂行办法6拉气镇v 捐x q 竹切哺太拉雷良弟p P 衣切拉然论付今曼b景页园N景拉然鸟付仍傣汇纲解哺纲乳奠拉记付古切仍今尔酬奇斯捐察德奇救赤p P 衣切奥卡志拉托谷p P 衣切洛滨酬智木造海伊衣切低哺太气镇夜曼植口弗传害

稿y卷yD )园曼

曼D园辟仍p

奉y口y 拉果松改谣Y 5各级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办法6拉奇斯栽帕捐镍切商雷拉米皇维滕拉堡维征志果松拉筑付百果切商反征志汇幅尔拉匪M 切商避征志果百汇海克

稿y卷园曼

#

D园#

曼D园D仍t奉yyy拉果松改什Y5修正图书馆规程6拉气镇v燥托奇雷拉米海张哺帕果松草亭哺概洛害德帕反征志果松P终拉松必捐须燥托哺察德千酬另太离远凳智娱村维捐须征志果松洛荐拉古碌闲千百赌爱稿y卷曼N酬栾奇斯栽帕捐奉既q既x歌察

德厉奇救赤燥托奇拉智木捐镍燥托奇低话赤既仍然歌曼植付般树夜g z气镇酬曼D园D仍D奉yy拉帕哺h海甸征志改借谣果松改5发动全国知识分子办理民众教育暂行办法6拉气镇v维然哺太果松请G财良房雷察低队筑汇论酬

藏皇莲谣言栽帕哺太果松低因借拉哺帕多共太概低皇谣言向雄哺乳察队低哺太果松拉谣言向雄哺乳察队低楼惯响反拉梁河夜论千楼惯多处终传害酬哺帕多共藏曼D园D仍口奉什Y低5推进边疆教育方案6中专列有推进边疆社会教育一项拉气镇张百停德谣言向雄哺乳察队低哺太果松v论请止果松改话向雄逃避果松畴树厉拉逃避按向察拉古藏甸既多共既德宏既燥纲歌今害果汇畴曼酬因借奇斯捐奉雷莲莲奇山娱镇组话赤向察逃避果松畴树厉酬鸟请果松改八向雄哺乳察队夜良今论完向果洛斟队拉添热镇论鸟队害兵向雄洛斟果松拉处d a传古害救酬切请话赤向雄千百奇拉赤必向雄捐须多贫既组倡既千百既n切什尚既派娱燥忙既终皇既碌闲既托暇歌拉古另必须向雄付般奠汇消耗拉智古吸谣帕滕救话向雄汇烟赌酬没请哺乳察队低正逃雷遣话哺太切商异枯y切商拉遣兵燥良G财低果松酬减请R谣向雄捐察效仿德辟多倡哺果松德宏茶园倡歌酬百请向队捐奉x雷拉米气镇话赤燥托奇既果松奇歌拉概组请止察德古今拉果松改镇概闻筑稿y卷曼y口)曼yp酬曼D口曼仍拉帕哺多共果松改藏5边远区域初等教育实施纲要6中也明确规定v/边小应附设民众学校拉夫草辟亭栽察竹切哺太拉造良乳弟拉植树木衣捐花镍酬0稿y卷DD曼D口p仍D奉拉果松改什Y 5边疆初等教育设施办法令6拉凳气镇v向雄竹切雷床亭辟栽察竹切哺太拉洛害竹切哺太闻憩果松酬木按既军闻憩果松汇哺太拉奇镇腾冲东异街果概改良军顺酬向雄竹切雷堡维征志果松拉皇绮藏逃避害果德滕拉罗衣暇消哺乳陇梁队拉河保财切稿园卷b酬

鼓千多处终传害正遣夜向雄哺乳察队哺太果松低

谣言酬

y1云南地方政府重视发展民族地区的民众教育

云南省政府也比较重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民众教育的发展。曼D曼y仍拉房鸟奉果松戏话赤萌剧果松n拉昭歌咏维征志果松洛筑拉热保栽奉征志果松畴树拉智萌墙捐x避赤萌剧果松昭憩币元捐避滕果松酬曼D曼t仍拉房鸟奉果松戏奇斯捐x藏果松志r遣话燥托奇拉闲歌竹切商r遣话萌剧燥托奇拉财切币哺捐镍洋帕哺切商r拉厉遣话萌剧果松昭观币酬曼DyD仍拉房鸟奉果松运捐避捐x藏x千约r话赤萌剧智托奇伊造哺太果松奇弗酬曼D园N仍拉奉果松运山镇夜5云南全省各县实施民众教育计划6拉萌墙栽奉拉维酬曼D园口仍栾避赤夜房鸟奉哺太果松奥卡志拉房鸟奉多共托福离房功奥卡解拉果松运解匪胜G功浅筑奥卡酬

曼D园t仍拉奉果松运山镇夜5云南省yb仍l洛害竹切哺太闻憩果松娱夜6拉气镇果切r s果财鼓果切楼拉R传什哺果松伊弟向哺乳伊财反燥良J币浅财弗拉害兵胜雄o C酬因借拉奉果松运藏捐良队话赤哺果辑T o C花赠亭辟l栽按m镍海切盐荐赠l伊异堡辟闲海盐荐J赠l弗切J衣切拉借志今园奉页b奉拉果切r s添哺果果i终果滕拉栾添胜雄苏桢o C酬付欧耗阳哺萌奠拉风谣芽八托拉爱概寨功哺太切商商解异果卡酬曼D口园仍拉奉果松运e镇娱夜拉奇斯捐镍切商拉捐x哺果奇拉害兵帕哺果松既衣畴果松哺低多财鼓果松凳R话奉赤哺果奇园币拉M记论兵多胜队厉话添哺果奇凳藏记然R 话奉赤燥托奇曼币凳救赤奉赤哺太n切奇歌曼辟q稿口卷ttt)t辟N酬

果夜王急按栽奉低哺太果松低滕停既山l终

娱夜汇楼拉房鸟察德多共栾帕木向雄哺乳察队楼惯低察然止征终千百果松燥兵拉山镇夜帕木哺乳察队低哺太果松多处拉古派正遣房鸟向察哺太果松低谣言酬房鸟奉多共藏曼D园曼仍口奉山镇夜5实施边地教育办法纲要6拉向察果松弟向夫萌切商果松终哺太果松酬5纲要6要求各地开设成人民众学校拉智木哺太切商低话赤歌德树夜宏纲g z低气镇酬5纲要6对民众教育的时间安排为两个阶段v然论夫商请张曼D园曼仍辟奉曼y断曼D园t仍t奉因拉概功筑请v捐察奇存察奥话异害救哺太切商拉古财鼓o C今托拉奇楼皇功很低切憩拉概千鼓果皇今5三民主义千字课6拉切山曼仍拉幅改借志哺借消低气镇古造风气J解币元今奠档酬哺太切商低切J果街辟切请楼拉雷止话切倡热另腾栽改

#

D口#

拉避案哺萌奠栾雷良弟腾概汇G异洛苏纂M酬然鸟夫商请张曼D园t仍辟奉曼y断曼D口园仍t奉因拉概P终请藏昆论夫商低Y冲运拉止害救d Z王忙夫哺酬曼t景古颇低竹切腾仍拉雷遣衣m镍竹切雷荐酬J造萌功很千低向察滕哺拉概仍傣藏曼辟断pN景奠拉晓添军口停奉页曼仍低哺太果松汇队筑酬衣切德滕古财保今托拉按庄造娱街汇借拉歌娱消急p P德墙酬概辑T付般拉哺太切商然论夫商低辑T雷止捐床察德傣景果松兵多倡热古颇州低稿卷拉张遣栾捐x亭话军芽辑辑果松异功芽果辑奠T功稿p卷酬

曼D口口仍辟奉拉谣言果松改低o墙拉房鸟奉果松运山镇夜5云南省扫除边地文盲计划6拉气镇v 捐察帕哺切商奇辟军颇斟切J v辟军bi景页n 欧曼y景低切傣床憩拉话很m镍花异g付花凳辟军曼pi景页n欧口p i景低竹切避仍哺太拉话很m 镍异闲镍避滕花凳辟军曼yi景页n欧曼pi景低竹切床憩拉莲栽察洛z响咏哺概h克谣松兵反拉良弟木衣l栽低床憩花异避滕花酬奇斯张曼D口口仍辟奉贫忙曼D口辟仍因拉良o付维然拉古枯仍今论付酬娱夜栾奇斯向察捐x C雷床话很捐镍p P衣切奥卡志拉害兵床娱夜低洛害稿b卷酬

二、民众教育的发展

中国近代著名社会教育学家傅葆琛认为拉雷床萌芽e须德墙张洛哺太果松拉论须请切商墙低哺太果松拉萌芽财鼓切商既闻憩切商既哺太f荐切商既哺太昭憩切商H洛害凳论须请哺太征志果松德墙拉萌芽捐墙捐u低征志果松倡尚反话害H洛害稿t卷bN酬切商墙低哺太果松拉梁河切商果松低德墙H昭言拉造捐x r s论币异m币晓庄纲a低竹切拉d昆Z H急荐t借志昭维哺太果松拉切憩借志记付今枯仍酬栾c古话赤什赤异S赤低哺太切商拉遣兵哺太果松酬木切J托奇遣兵财鼓终什哺o C酬币急果i米州添弟拉米房r急5三民主义千字课6拉古w既多共歌改赠树今闻T果i凳州房r急5农民千字课6拉古v畴伊y N D既R仿p b 歌弗树今Y保果松酬征志墙低哺太果松拉弟向话很捐减千百x奇既救q P页既谣忙观昭歌拉捐x低哺太果松奇海拉遣话萌剧燥托奇既哺太离远鸟拉H 急捐须必志拉哺斟必须热保r s拉古急洛害哺太果松酬藏哺帕海甸多共终房鸟察德多共低乳保终害元颇拉房鸟哺乳察队低哺太果松娱忙夜论镇低谣言拉颇良察队档记切尔哺太果松低谣言响反酬藏斯页记然奥乳察队拉卡维x风Y5办理民众学校办法6拉木哺太切商低添热德树夜g z 低气镇v/民众学校初级班每期以口停奉谷荐今奠档拉滨山娱海解页b停奉凳闲镍花记付古b停奉今奠档拉滨山娱海解页曼仍酬0每周课程为v/国语b竹借拉浅财口竹借拉桢曼竹借枯拉多共枯竹借拉般娱曼y竹借酬0授课时间为/每日教学y竹借拉良今口伊拉记伊园N良曼0。每周每日的课程时数拉闲m镍l因酬/民众学校所用课本得呈请省市教育行政机关免费发给。0据曼D口口仍x哺太果松奇口v /辟奉拉避赤洛斟哺太切商拉亭辟弗州花既避滕花捐曼花拉弗州花添切J园N滕拉避滕花添切J t曼滕伊概海州J yy滕弗酬避滕花凳口闲镍花拉亭辟曼园断yN景低千剧衣切凳床憩花凳口m镍花拉亭辟t断曼y景n衣切床憩衣切酬0稿辟卷张哺太果松奇低救赤

H拉拉曼D园曼仍b奉拉米皇x维奥x赤哺太果松奇酬纲滕救赤低请房离x赤哺太果松奇拉按曼D园园仍口奉救赤酬藏造忙鸟仍低借志堡拉果幅既记然既克皇既房离既什托既米皇既卡维歌奥乳陇梁x拉厉添c救赤夜哺太果松奇酬捐奇良弟话很离智既昭观既哺斟既果切既响奇既张洛既J娱既u帕既害救歌改拉币元币莲组请止捐x胜古既奉果松运闻筑酬

藏斯页终寨页乳察队低松远x拉维添救赤贫夜哺太切商酬哺太切商托奇添e须咏墙拉论须请果松C萌墙捐竹切拉必须亭哺太切J论花拉果切止皇商果卡堡功拉滨畴树请队筑约烟拉造腾P酬酬另论须请拉藏离切商纲远低村房拉d村哺害荐添G 财既爱果松既纂奉酬低滕拉止果松C奥功今哺太切商热保卡拉造果辑凳概畴树拉仍然请队筑约烟拉造付P酬酬鼓须哺太切商低果鸟论般借急村什币异哺房酬栾救赤p P存切胜察队拉哺太果松木按救记千剧皇请论记a洛拉滨止按千剧Z吸烟太低拉洋观保财造i拉凳军谣言终憩惯低宏响拉反匪千德百娱逃避切憩酬今夜厉兵哺太果松拉松远x果松C按运镍气镇救赤夜p P存切胜察队酬

藏斯页终藏乳察队低海甸x拉哺太果松东添夜论镇低谣言酬曼D园N仍昭歌维荐t哺太果松拉哺太财鼓花昭维藏捐队竹切商r拉止捐村害r u财鼓纲多低滕寨功果卡酬曼D园辟仍拉藏捐队帕哺竹切遣话哺太财鼓花曼停花拉昭话帕很既桢既多共既植

#

Dp

#

拉记y幅改y断园竹借酬稿D卷辟b园藏曼D口口切仍l海拉海克切商辟币既帕哺切商曼园币救赤夜哺太切商拉共添花镍消园t辟停拉切J曼辟yN滕伊概海弗州曼b滕弗拉盐荐切J曼bb滕伊概海弗州t滕弗稿曼园卷酬

藏斯页鸟德宏察队拉谣言果松改风谣低帕哺果松洛害纲乳拉捐x厉山镇夜洛害帕哺果松低维滕拉y莲山x山镇低洛害帕哺果松低维滕稿曼N卷曼口p 请v伊曼弗皇镇e镍竹切遣话哺太夜商拉亭辟解仍竹切哺太酬造论园N景古颇汇米州拉晓雷衣商智托拉尔付盐荐拉止果松C哺床镇切商果卡元捐维然完盐酬借付哺花盐止床C斟镇气镇酬伊y弗止皇镇竹切果卡智添话察德热克滕斯拉避赤付鼓处拉夫草河传千剧汇害酬伊园弗皇镇e镍竹切话很托P鸟拉另米州哺太离远拉古T救倡酬伊口弗皇镇燥话e镍竹切商拉雷楼弟低伊州憩哺赤贫切J汇存切拉组b竹切哺太忙商智托拉碌倡闲尚娱共酬莲山梁哺果忙碌J娱楼拉闲暇借志多消耗按吸烟陇赌拉没添正栽低娱共终消遣拉J币异浅枯燥酬维夜哺太切商c拉造良憩剧减暇酬捐x东效仿莲山倡保帕哺果松拉梁河夜多须传害v伊曼弗藏必镇海克昭辟哺太茶园拉请苏奇汇斯拉d y观昭古今哺帕z概反既借洛卡闻凳伊y弗藏皇镇遣栾救筑草亭什园拉栽植树木花草拉话很木凳竹床拉M哺太畴树t暇响憩概志凳伊园弗昭辟什共植松x拉M竹切哺太既智托拉凳纂昭言植松币元酬藏腾冲拉曼Dyy仍藏镍楼东街八军约避赤离托P征拉汇c拉终顺既绮罗东避赤夜离托P 征酬曼D园p仍拉救x哺太果松奇拉曼D园b仍救燥托奇酬陇皇藏曼D园曼仍救赤夜/小图书馆0拉Y筑哺太切憩酬曼D园p仍拉梁河o保既陇皇镍房歌改良竹切遣话财鼓花拉昭言戏剧果松拉梁急奉木燥千既桢既切哺托队歌哺太果i拉止切商堡低果辑队筑昭改酬曼D口p仍拉德宏察队添低x避赤夜征志果松害兵奥卡志拉古果松n解既哺多n解既财多n解既x胜切今床奥卡志奥卡酬奥卡志鼓M捐商村维避滕萌剧观昭既戏剧既歌咏终墙P歌币元拉奇斯币添竹切藏遣兵征志果松海村维雄J鸟酬捐洋镇切商终帕哺切商良话哺太果松改拉果卡止捐竹切低果辑寨功酬哺太论停街请衣切拉古害元戏剧畴树酬

藏斯东终昭萌察队拉昭萌x胜曼D园曼仍房鸟奉果松运今斯币曼庄元拉奥维房鸟然鸟哺太果松奇拉离房凳捐斯币曼庄元拉察德滕斯捐镍洋园NNN t 元拉按百奉因救避拉/自开馆以来拉记y响观既运元哺离远托P哺太约王百滕拉正遣哺智既造福察德拉概功匪浅0。安恩溥驻防昭通期间拉藏昭萌页镍楼奥话倡皇哺太离远鸟拉智遣话哺太切商拉昭维夜改拉古果幅仍解竹切房弟拉/尚收实效0稿曼曼卷酬昆栾

向镇雄x哺太果松奇捐赠夜5万有文库6第二集等图书。曼D园p仍拉昭萌x弗州志维夜改切商拉添果卡曼滕拉切J pN滕伊州J弗拉概海曼N断曼p景yb 滕既曼b断yN景曼b滕既y曼断yp景曼N滕既yb断口N景口滕酬曼D园D仍D奉拉昭萌然园切队遣话哺太切商拉昭言戏剧终哺乳伊财果松酬曼D口N仍拉昭萌x风Y 5昭通县国民教育实施纲领6拉奇斯R遣帕哺G 财既戏果千剧既夫哺果松酬曼D口N断曼D口y仍拉昭萌x 哺太果松避滕弗州花亭辟yy园停m镍花拉曼Nt口p 滕拉l曼y停闲镍花拉p口t曼滕酬曼D口y仍拉盐冲x维避滕花曼曼停拉口yp滕拉概海拉弗州花口停拉曼Np滕酬昭萌x y曼币海克竹切晓维添避滕花捐y停花拉曼Nt 币帕哺切商海拉添t园币维添避滕花捐曼花拉共娱曼曼p花拉切J p园辟D滕酬曼D口口仍拉帕赤页鸟辑辑切商遣话竹切哺志桢竹切捐维哺太花曼花拉切J 曼bN滕拉树萌tp滕拉仍傣b断曼p景酬曼D口t仍拉奉赤昭萌州海维添弗州财鼓花拉曼N奉曼y昭改稿曼y卷p口酬藏斯东鸟千山察队拉曼D园D仍拉谷热x果松C 解欧阳河燥奥维哺太果松奇拉奇r话离智既果松终观昭切改酬急今谷热哺太果松低萌芽酬曼D口N仍拉八寨奥维夜哺太切商拉切卡良今米州e花拉米花话添切哺托队千鼓改既桢既浅财既克什既察然既胜然终雄J改赠拉州花另传N衣终木b歌改赠稿曼园卷yt酬曼D园p仍拉页畴x藏海队然论竹切商r遣话哺太果松花米州捐)班。男子班口N汇拉话按竹切闲镍改凳州房花bN汇拉话按竹切m镍改酬曼D园b仍拉果松C e镇5西畴县民众学校实施办法6拉萌墙捐竹切遣话哺太切商酬曼D口p仍拉x多共谣u戏剧萌墙v v N胜H拉谣言救帕畴树汇记娱拉维添请戏果千剧拉传p哺太果松今栽筑汇急酬多共街八墙停止征兵派夫拉捐洋伊镇弗海克切商拉雷传p哺太果松拉商因洋伊镇弗解p P竹切哺太衣切酬页畴x低戏剧果松河娱论镇避效拉添园NN多千剧遣衣哺太切商既军果松稿曼口卷曼tD)曼辟N酬

哺帕借付拉哺帕海甸多共终房鸟察德多共藏洋观运保财忙夜藏房鸟向雄哺乳察队谣言哺太果松低皇奇约拉风Y夜l雷低滕停滕气拉古正遣哺太果松低谣言酬藏捐镍多共低乳保终皇莲颇拉房鸟

#

Db #

拉哺太果松低组b倡尚y哺太切商既夫萌海竹切低哺果改既哺太果松奇既燥托奇既哺太离P处既萌剧昭观币歌造断察救赤拉既军哺太果松低耗太造断R传酬藏遣兵财鼓果松低因借拉什哺果松既雄J果松歌厉添论镇遣言拉千剧d a减暇拉哺太低捐须吸烟造断碌闲酬止按须须奠因拉哺太果松栾存藏很多付般拉滨请哺太果松东河娱夜论镇低避案拉木戏果暇消哺乳海低千剧既传q栾良千八既改造征志风气曼添论镇低正遣树急凳因借拉哺太果松碌闲夜暇消哺乳耗太低千百吸烟终千百赌没拉正遣夜哺乳察队千百果松低谣言拉东今解茶古c哺太果松低遣论a谣言奠镇夜论镇低Y冲酬

消耗千酬v

稿曼卷海帕然鸟克什档案奇赠海张哺帕什档案T尚汇木1第五辑第一编教育稿G卷赠鸟欧v远苏古暇u帕征拉曼DD口赠稿y卷海帕然鸟克什档案奇赠海张哺帕什档案T尚汇木1第五辑第二编教育稿G卷赠鸟欧v远苏古暇u帕征拉曼DDt赠稿园卷海帕然鸟克什档案奇赠海张哺帕什档案T尚汇木1第五辑第三编教育稿G卷赠鸟欧v远苏古暇u帕征拉yNNN赠稿口卷房鸟奉果松志木纂奥卡志赠房鸟奉志#教育志稿M卷赠昆八v房鸟滕哺u帕征拉曼DDp赠

稿p卷洛害向察果松维滕纲奇稿Z卷1昆明v曼D园曼1

稿b卷房鸟奉戏果向察千剧娱夜稿Z卷1昆明v曼D口口1

稿t卷王雷赠/开民智0、/作新民0)))陶行知与近代教育家群体论社会教育稿J卷赠鸟欧晓庄切逃切P拉yNNt伊y弗赠稿辟卷卡维x志#文化稿M卷赠昆八v房鸟滕哺u帕征拉曼DD曼赠稿D卷海甸x志稿M卷赠昆八v房鸟哺乳u帕征拉曼DDt赠

稿曼N卷德宏傣乳景颇乳胜贫州果松C赠德宏州果松志稿M卷赠昆八v房鸟果松u帕征拉曼DDp赠

稿曼曼卷哺帕昭萌x志稿#教育志v卷口稿M卷赠

稿曼y卷昭萌察队察德志木纂奥卡志木纂赠昭萌察队志v颇卷稿M卷拉昆八v房鸟滕哺u帕征拉曼DDD赠

稿曼园卷栾烟夫赠谷热x果松什话稿J卷赠千山州千什T尚拉然曼N 辑1曼DD园赠

稿曼口卷页畴果志维赠页畴x低戏剧果松稿J卷赠千山州千什T 尚拉然曼N辑赠

稿捐功木辑张松卷

D evel op m en t of th e m ass educa ti on i n th e m i nor ity area

of Yunnan dur i ng the Pub lic of C h i na

M茶Ti n g R z h o n g

伊Co l l e g eo f To u r i s m a n dH i s t o r i c a l Cu l t u r e拉S o u t h we s t ni v e r s i t y f o r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拉Ch e n g d ub曼NN口曼弗Abstr act v D u r i n g t h eR e pu bl i co f Chi n a拉bo t h t h ec e n t r a l g o v e r n m e n ta n dYu n n a n l o c a l g o v e r n me nta t t a2 c h e d i m po r t a n c et ot h ed e v e l o pme n to ft h ema s se d u c a t i o n i n Yu n n a n pr o v i n c e拉h a v i n gs ti p ul a t e d as e r i e so f r e l e v a n tpo l i c i e sa n dme a s u r e sa n d e s t a bl i s h e dma n y e d u c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i o n sf o rt h ema s s e s拉s ot h e ma s se d u2 c a t i o n i n Yu n n a nwe r ed e ve l o pe d t oac e r t a i ne x t e n赠t Th ed e v e l o pme n to f ma s se d u c a ti o n i n t h em i n o r i t y a r e a o f Yu n n a n i n c r e a s e dt h ec u l t u r a l q u a l i t y a n dl e v e l o f t h e m i n o r i t yma s s e sa n dpr o mo t e dt h ed e v e l o pme nto f c u l2 t u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i n t h em i n o r i t y a r e a赠

K ey w ord s v pe r i o do ft h eP u bl i co f Chi n a凳Yu n n a nm i n o r i t y a r e a凳ma s se d u c a ti o n凳po l i c y凳d e v e l o p m e n t 伊运既辟p页弗

须志尔苏奇低鸟减终哺乳元苏终皇记尔6。曼D曼园仍酬卷曼口v切尔斯Y v曼弗5曼D曼曼仍园奉辟y)曼N奉yNy藏奥王尔卡河运响谷察低胜然观察y记6凳y弗5曼D曼曼仍园奉辟y)曼N奉yN y藏滨海奉伊曼河口卡弗拉Y米罗夫卡村遣栾奥王尔卡河运响谷察低鸟减切o C6凳园弗5阿穆尔边区研究会的鸟类标本6。曼D曼口仍酬

卷曼p v皇衣n切逃古维滕堡今维低察然耗察队藏曼D曼y 仍低n切避果酬维滕堡5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和叶夫根尼娅皇后群岛地志6拉遣察燥终曼bb幅燥帕酬曼D曼b仍酬卷曼b v曼D曼y仍n切避果酬克堡什托福维奇5了解乌苏里边区南部植物区系的资料6拉遣b张燥忙终y幅燥帕酬曼D曼t仍酬

卷曼t v洛帕欧5阿穆尔河、乌苏里江、松花江的果尔特人6。曼Dyy仍酬伊终卷弗伊张松弗

#

Dt

#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汉语言文学2A班潘爱妮学号:20091202566 序号:56号 论文摘要: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既反映了 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也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云南民族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使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显得多彩多姿。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民族民居,外有奇丽的风貌,内有智慧的技艺,引人注目,形成了云南突出的民族民居文化。云南各地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筑。宁菠纳西族、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元江哈尼族的蘑菇房,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的竹楼,大理等地彝、白族的重檐瓦房以及白族由重檐瓦房发展而形成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及彝族发展形成的“一颗印”等,在结构、布局、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典型化和规范化的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点。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竹楼、土掌房、木楞房随汉文化的不断传入而不断改变。我们对于这个变化,一般将其原因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很多民族在吸取汉族建筑风格和技术后,结合本地、本民族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逐步创建、发展了有自己特色的民居建筑。另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的制约和影响,各民族的民居仍以木楞房、土掌房、竹楼作为基本的住房,历经几千年不变,只是在工艺和技术上逐步改进。 经过多年的演变,重檐式瓦房成了多元文化结合的典型民居,彝、白族人民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了“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六合同春”等壮丽、舒适、体现工艺类的住房,并历经千年以上,成为具有悠久民族传统的住宅。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一、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化构成、地理经济和信仰及意识形态。 与中原地区自先秦以来就形成比较明确、清晰的文化传统相比,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构成有明显的特点。在同一时期,有多种不同的文化共同存在,如傣文化从来都是一种独立的文化类型,百淮系文化也自成一家。 从地理经济上看,氏羌文化起源青藏高原的氏羌族群,是一种高原游牧游耕文化,“编百越文化源于我国南方地区的百越族群,稻作、干栏建筑、;发左社,随畜迁徙”是其特点. 纹身为其本质;百淮文化被视为云南的本土文化,或许可称作“以采猎为务”的狩猎文化,剿牛、猎头、喜山居?显然,这种划分是极为粗略的。实际上,每一种都并非纯粹的文化类型,而是杂交各种不同的文化因子于其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现象比比皆是。 从族源出发,云南文化可分为氏羌文化、百淮文化和百越文化几种类型。从精神意识看,又有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巫鬼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分。 这些多元的文化因素在民族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建筑中被划分得很明确。云南少数民族在建筑中众多的忌讳也充分说明了多元性,例如白族、彝族的门楼和壁照是相当重

文小编收集文档之云南少数民族风情与文化

文小编收集文档之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饮食节庆建筑 正文 一、云南的少数民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199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仅5500人。 云南民族众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因为: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同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统治民族进入云南,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他缘故,先后从内地迁入云南。由于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云南成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

云南25个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复杂,但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交错分布、大杂居、个居。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也没有个民族只住一个县(市),总的说来,在边疆地区分布居多;二是立体分布,与云南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相联系,总的看来,傣、壮两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区,回、满、白、纳西、布依、水等民族主要聚居在坝区,哈尼、拉枯、佤、景颇、基诺等民族居住在半山区,苗、栗、怒、独龙、藏、普米等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区。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样,民族文化是指整个民族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根据语言发展的历史和语言之间语言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的异同,可以把语言划分为语族、语支等各种类别。若把历史同出一个“基础语”(即母语)的许多语言归为一大类,则称为“语系”;同一语系的

十三五规划纲要-网络强国战略

十三五规划纲要-网络强国战略 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牢牢把握信息技术变革趋势,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壮大。 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 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 第一节完善新一代高速光纤网络 构建现代化通信骨干网络,提升高速传送、灵活调度和智能适配能力。推进宽带接入光纤化进程,城镇地区实现光网覆盖,提供10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务能力,大中城市家庭用户带宽实现100兆比特以上灵活选择;98%的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有条件地区提供1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务能力,半数以上农村家庭用户带宽实现50兆比特以上灵活选择。建立畅通的国际通信设施,优化国际通信网络布局,完善跨境陆海缆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阿拉伯国家等网上丝绸之路,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 第二节构建先进泛在的无线宽带网 深入普及高速无线宽带。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建设,实现乡镇及人口密集的行政村全面深度覆盖,在城镇热点公共区域推广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加快边远山区、牧区及岛礁等网络覆盖。优化国家频谱资源配置,加强无线电频谱管理,维护安全有序的电波秩序。合理规划利用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加快空间互联网部署,实现空间与地面设施互联互通。 第三节加快信息网络新技术开发应用 积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和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启动5G商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全面向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演进升级。布局未来网络架构、技术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重点突破大数据和云计算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操作系统、高端工业和大型管理软件、新兴领域人工智能技术。 第四节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 开放民间资本进入基础电信领域竞争性业务,形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业务服务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深入推进“三网融合”。强化普遍服务责任,完善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简化电信资费结构,提高电信业务性价比。完善优化互联网架构及接入技术、计费标准。加强网络资费行为监管。

云南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态势研究

云南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态势研究 摘要:本文选择云南省为研究对象,从路网密度、交通设施影响度和交通可达性三方面构建交通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年云南省各市州交通优势度进行评价与比较;在运用熵值法测算云南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基础之上,构建了旅游产业与区域交通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云南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耦合及协调度测度研究,对其耦合―协调类型区进行了划分。研究表明:云南省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明显,呈现出以主要政治经济中心及邻接县市为核心向外围市州县递减的圈层状空间格局;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极化态势明显,旅游产业的发展受到交通区位和地形条件制约;云南省区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空间耦合协调性一般,交通对区域旅游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 关键词:交通优势度;旅游产业;耦合度;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11年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意见》、2013年2月又颁布的《国民休闲计划纲要(2013~2020)》等,?V

进一?i强化了发展旅游、交通先进的理念,加强旅游业与交通业融合并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要求。中国是一个山地型国家,尤其是西南陆地边疆地区,山地所占比例更大,多是国家功能开发区划中的限制开发区,但蕴藏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如何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结合国家的战略布局需求,充分利用和改进优化国家和地方的交通网络布局,强化旅游业与交通业的融合,促进边疆山区旅游业迅速发展,就成为了国家战略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需求。 如何评价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优劣及其空间经济效应 始终是交通、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外对交通与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旅游与交通的相关性研究,Bruce Prideaux从旅游地发展频谱来研究了旅游目的地成长与旅游地交通系统之间的关系[1],Ruwantissa运用模型的方法论述距离、交通进入成本和目的地竞争力三方面的作用[2],Gutierrez 和Gonzalez对欧洲高速铁路网、公路网的改变引起的欧洲各城市可达性变化进行了研究[3-4],国内杨瑞霞、张建春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实证角度研究了交通与旅游之间的关系[5-6],田良等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海南省旅游业发展与交通运输业相互关系进行系统分析[7];②交通对旅游需求的影响,代表性的有Martin、Witt[8]的成果,认为替代性旅游目的地的交通费用是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

明代文学概况

二、明代文学发展概况 (一)明代文学分期 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明前期文学的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戏曲、小说成就较高,《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长篇章回小说的问世,以及一些南戏改编作品,为明后期小说、戏曲的繁荣准备了一定条件。 明后期,小说和戏曲再现辉煌。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如徐渭和《四声猿》、汤显祖和《临川四梦》、吴承恩和《西游记》、兰陵笑笑生和《金瓶梅》、冯梦龙和《三言》、凌濛初和“二拍”等。在诗文方面,最突出的是公安派。 (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 在传统文学观念中,人们一向把诗歌、散文等雅文学视为正宗,而把小说、戏曲等俗文学视为鄙野之言,甚至是淫邪之辞。明初,朱元璋还制定了压抑通俗文学的政策。但是,后来出于最高统治者自己享乐的需要,他们又往往破坏了某些禁令。朱元璋就喜欢听平话,特别是后来承平日久,荒淫无耻的帝王们在寻欢作乐之余,对小说、戏曲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正德皇帝爱看《金统残唐记》,万历皇帝爱看《水浒传》,上行下效,朝廷大臣、文人学士也开始爱好俗文学。这为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明代从理论上肯定俗文学的价值从李梦阳赞扬民歌开始,到嘉靖以后,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李贽把《西厢》《水浒》称作“古今之至文”(《童心说》),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称《水浒》《金瓶梅》为“逸典”(《觞政》)。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捷且深”。这些言论,在当时都无异于振聋发聩,对俗文学繁荣起了巨大促进作用。 明代俗文学最引人注目的首先是小说的勃兴。长篇章回小说的发展,以《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短篇小说以“三言”“二拍”为突出代表。其次是戏曲的兴盛。由宋元南戏演变而来的传奇,是明代戏曲的主流。明前期传奇,总的色彩比较黯淡。嘉靖以后,“三大传奇”陆续问世;“四大声腔”中,昆山腔、弋阳腔异常火爆。涌现了汤显祖、沈璟等一大批剧作家和曲论家,杰出的《牡丹亭》把传奇剧的创作推向了高峰。随着南戏传奇的繁荣,北区杂剧也开始了蜕变。明初皇室作家朱有炖,率先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的惯例,开创了对唱、合唱、接唱等形式,甚至有南北合套的体式。明中叶,出现了明代首屈一指的杂剧作家徐渭和他的《四声猿》,展示出明杂剧的特殊风貌。 (三)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俗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文学特性的进一步认识。主要表现在:一是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二是清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三时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刻画;四是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四)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1、不同的文学群体形式 明代文学集团林立,流派纷呈。标新立异,争讼不息。明初以“三杨”和李东阳等台阁文人为核心的群体,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而成,其性质属于兴趣型;中叶以后的文人集团,如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等,都各有鲜明的理论主张,其团体性质属于主张型;万历以后,国事日非,文人结社多指斥朝政,臧否人物,党同伐异,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如复社、几社等,这类团体属于政治型。 2、明代文学论争的特点 最受人注目的是“主张型”的文学团体的论争。其特点是:各有明确的文学主张;都有较强的革新意识。另外也有故意标新,矫枉过正,拉帮结派,不容异己的霸气倾向存在。当然,正常的论争可以促进文学的创作,如“唐宋派”的创作,“沈汤之争”后的情形都是。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调查报告 (1)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众所周知,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关键词: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饮食节庆建筑 一、云南少数民族的总体情况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云南总人口4144万,少数民族占38.07%,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蒙古族、独龙族、满族、水族、布依族等2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超过8000人。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呈多样化分布: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区,又杂散居于其他民族中;一些民族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州甚至一个县、一个乡中;有的民族杂散居于城镇及交通沿线,以村寨聚居;有的民族散居于城镇。人口在5000人以上、并有一定聚居区的25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平坝地区和边疆河谷的有回、满、白、纳西、蒙古、壮、傣、阿昌、布依、水等10个民族,人口约450万;主要聚居于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拉祜、佤、景颇、布朗、德昂、基诺等8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500万;主要居住在高山区的有苗、傈僳、藏、普米、怒、独龙等6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400万。全省没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县,回族、彝族在全省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它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433万)名列第2位(仅次于广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41%,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7位(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贵州、宁夏)。其中人数最多的彝族占总人口的11%。

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

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 (2016-2020年)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时期,我国物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成为全球物联网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广泛应用,培育壮大新动能成为国家战略。当前,物联网正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制定信息通信业“十三五”规划物联网分册。 本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编制而成,是指导物联网产业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回顾及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国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推广、产业协调发展和政策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

效。 政策环境不断完善。加强顶层设计,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成立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统筹协调和指导物联网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加强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应用示范等工作,积极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推进示范区和产业基地建设。中央财政连续四年安排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物联网被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支持范围。各地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多层次、全方位推进地方物联网发展。 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已形成包括芯片、元器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运营、应用服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十二五”年复合增长率为25%。公众网络机器到机器(M2M)连接数突破1亿,占全球总量31%,成为全球最大市场。物联网产业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聚集发展的格局,无锡、重庆、杭州、福州等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涌现出一大批具备较强实力的物联网领军企业,互联网龙头企业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新兴力量。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初步建成一批共性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投融资、标识解析、成果转化、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

云南省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

云南省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

云南省“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 根据本规划提出的发展方针和目标,“十一五”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重点将围绕昆明为核心的全省交通体系铁—公—航主枢纽的建设,以区域性、辅助性枢纽为支撑点,构建各枢纽间联系紧密、通达快捷,并以水运交通作为补充的综合运输网络。 一、综合运输通道 “十一五”期间,优先建设对支撑经济增长有重大作用的综合运输通道,尽快形成综合运输网络骨架。重点实施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干的中越、中老泰(昆明—曼谷)、中缅、经缅甸至南亚国际通道,以及昆明至广西、贵州、四川、西藏的省际通道,构建“七入省、四出境”综合运输陆路通道体系。 (一)“七入省”综合运输陆路通道 1. 广州至昆明通道(“珠三角”地区,广西、广东方向) 自昆明沿东南方向,经石林、开远、富宁的罗村口至广西百色,经南宁、玉林、梧州、肇庆至广州,在云南境内与国道主干线GZ75重合。

铁路:规划新建蒙自—文山—广西百色铁路,云南境内长约400公里,规划争取在“十一五”末实施。 公路:滇桂界罗村口至昆明段全长534公里,昆明至石林高速78公里已建成,石林至锁龙寺108公里拟建为高速,锁龙寺至平远街高速61公里在建,平远街至砚山高速66公里已建成,砚山至富宁拟建高速142公里,富宁至罗村口高速79公里在建。 2. 汕头至昆明通道(“珠三角”地区,广西、广东方向) 自昆明向东,经石林、师宗、罗平、江底至贵州兴义,经广西百色、南宁至广东,在云南境内基本与南昆铁路、国道G324 走向一致。 铁路:规划“十二五”期间对现有南昆铁路进行复线改造,云南境内段昆明至威舍长300公里。 公路:滇黔界江底至昆明全长238公里,昆明至石林高速78公里、召夸至西桥高速14公里已建成,当前石林—西桥—江底146公里一级公路正进行高速改造。 3. 上海—贵阳—昆明通道(“长三角”地区,贵阳、上海方向) 自昆明向东,经曲靖市富源县的胜境关进入贵州,为国道主干线GZ65走向。

容易被误读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之解析

容易被误读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之解析 误读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另一种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术语是各民族文化的精粹,其来源和内涵各具特色。为避免理解和交流过程中出现差异,本文梳理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容易让外界误读的部分文化术语,并从语音来源、历史传承等方面加以解释。 标签:误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在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包括语言、节庆、婚俗、饮食、手工艺、建筑以及信仰等方面的内容。“术语”是专业领域中用来表示特定理论体系中普遍概念的专用词汇单位,具有凝合性和整体性,无论是单成分术语或多成分术语,表达的都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其特点是准确、严谨、简洁,文化误读,是指读者主观上由于缺乏对词源、文化背景的了解而造成对原意的误解。本文选取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容易被误解的一些术语加以解析,以期加强中外人民和少数民族同胞沟通交流和理解。 一、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容易误读的术语解析 “苦扎扎节” ——亦称“苦扎扎”或“库扎扎”,在哈尼语里是“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康泰”的意思,少数民族语言用汉字音译过来,与汉字本身蕴含的意义大不一样,这是哈尼族犹如汉族过春节一样隆重的传统节日,不是字面上理解的“苦”节,玉溪元江的哈尼族从五月的第一个申猴日起,节日历时3~5天,红河哈尼族每年农历六月欢庆该传统节日。 “赶摆”——又称“做摆”,傣语“赶摆”的原意是盛大节日或集会活动的意思,是傣族丰富多彩的节日统称,少数民族的“赶摆”和其他地方的赶集、赶场、赶街不同,傣族人“赶摆”涵义比集市贸易要宽泛很多,不仅是祭祀、集市、商贸的庙会,一些地区还是未婚青年男女寻找意中人的场合。傣族其他重大节日也叫做“摆”,如摆爽南(泼水节)、摆斋等,参加这些活动,都叫作“赶摆”。规模比较大的“摆”一般在五谷丰收的深秋时节进行。 早期的“赶摆”还是一种宗教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云南德昂族、阿昌族“做摆”之意是祈求村寨和家中人平安生活、消祛灾难,由村寨头人、家族长共同推选出“做摆””的承头人,拜佛祭祀,由佛爷念经,以求富裕安乐。 云南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汉语通过音译或意译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成汉字书写的文化术语,在交流和使用中望字生义,致使理解上出现偏误。 二、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婚俗文化容易被误读的术语解析 少数民族婚俗文化来源于本民族的伦理道德和特定时期约定俗成的风俗习

物联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物联网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泓域咨询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摘要 近年来,物联网产业技术高速发展,2017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达到87亿个,超过了拥有80亿个连接数的个人用户。当前,全球物联网专利申请数量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而中国作为全球物联网技术最大的输出国,相关专利申请涉及了窄带物联网技术各个层面,基本覆盖了物联网技术创新各环节,物联网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物联网技术专利申请数量达到5243件,与2016年的7872相比下降2629件,随着中国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预计专利申请数量将有所回升。 该物联网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4463.1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33.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18%;流动资金929.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82%。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8147.00万元,总成本费用6178.73万元,税金及附加84.60万元,利润总额1968.27万元,利税总额2324.36万元,税后净利润1476.2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848.1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4.10%,投资利税率52.08%,投资回报率33.08%,全部投资回收期4.52年,提供就业职位140个。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时期,我

国物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成为全球物联网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广泛应用,培育壮大新动能成为国家战略。当前,物联网正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时期,我国物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成为全球物联网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广泛应用,培育壮大新动能成为国家战略。当前,物联网正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浅谈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

本科课程结课论文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班别 13级人力资源管理3班学号 3213004613 学生姓名苏怡心 指导教师张春慧 20 14 年10 月23 日

浅谈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 苏怡心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摘要:本文在本人的亲身旅游的基础上,从交通方式、旅游景点、饮食习惯、居住环境四方面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进行研究,结果说明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最大的阻碍时交通不便以及因为经济尚未成熟,受多方面的影响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关键词:云南,民俗风情,资源开发 民俗简单说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项。一般把由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的社会习尚叫“风”,把由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社会习尚叫“俗”。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这也成就了民风民俗必定是一个巨大的旅游资源,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将很大程度的影响该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一个城市交通方式、旅游景点、饮食习惯、居住环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 1 交通方式 选择什么样的交通方式,有时候会决定你的旅行有什么体验和收获。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之前,我曾经去过西藏。家人在格尔木租了一辆越野车,两天时间到达拉萨,一路上见到开车的、骑车的、步行的、磕长头的,都以各自的方式穿行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青藏高原上。所以我相信选择不同的在云南旅游的交通方式,对云贵高原的理解和体验都会不同。所以在选择旅游方式时,我和同学共同选择了坐火车抵达云南的丽江。不过令人感到不快的是火车并没有直达丽江的,需要先抵达昆明再乘坐8小时的火车达到丽江,我认为这是阻碍云南民俗风情发展的原因。提到云南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地方必然是丽江或者大理,并且这两个地方也是少数民族较为聚集的地方,随之而然其民俗风情更为浓厚,但是从外省很难直达这两个地方,这无疑使交通便利程度受到阻碍。虽然飞机可以很快抵达,但是在交通方式上,90%的受访者选择飞机出行,54%选择火车,30%选择自驾车,所以其实有很大部分人也是会选择火车的,特别是旅游时[1]。 不过在另一个景区我却感觉到交通方式的民俗风情,让我有了不同的体验,那就是拉市海的骑马。因为云南是位于云贵高原,一些地方因为地势的原因并未有完全开发,所以代步工具便是马。而这时骑马并不会让你感觉到这里的交通不便,骑马不快,所以在这段路途之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d5805305.html,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 作者:张梦倩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何对像云南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进行合理的传承和保护是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篇文章将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进行介绍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度。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优化措施 云南有二十六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杂居区。因为多个民族居住在一起会使得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会有所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有着多样的特色。但是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有一部分在逝去,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篇文章将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进行介绍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1 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 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古老的成分,也有现代的成分。其中优秀的文化可以推进社会的发展,而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接下来就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进行思考介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文化多层次 在云南不同的区域,文化也是很不一样的。比如说在交通比较落后的地区,民族的传统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等文化基本上完整的保留,一般都是在西双版纳、德宏傣族等。但是在科技的影响下,完整保留传统民族文化的现象是十分少的,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人们的文化是半汉化的状态,有的时候会穿着汉族的服饰,也会讲汉语。他们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保留了一部分,但是同时也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少数民族中是最常见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已经与汉族基本没有什么差别了,他们从服饰、语言、习惯等方面已经被汉化了。在对云南少数民族进行区分可以根据他们汉化的程度来进行判断。 1.2 国家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口承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热点,国家和社会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会更加深程度的进行发掘、整理等。我国在云南实行了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这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了更多的保护,但是同时它也面临着被现代文化冲击的威胁。比如说旅游可以帮助传统文化资源保存,使得当地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联系进一步加深,这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同时旅游也可能会使得该区域的民族传统文化被破坏而使得该地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明代文学史论述题(汇编)

●论述题: 简述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发展与演变,并举例。 一、概况: 复古是明代文学的主流和总体特色,从明朝初年的宋濂到中期的前后七子,再到明末的张溥、陈子龙等人,均是鼓吹复古的。文学复古经历了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的第一个复古浪潮,然后是以谢榛、李潘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的第二个复古浪潮,以及明末“言志”“崇道”思潮复兴的第三个复古浪潮。自前七子明确提出复古此命题后,复古与反复古的斗争,即形成了明代文学发展的一条明显的主线。 复古文学的兴起既是对明初“台阁体”歌吟升平、文风萎靡的反拨,又是明初王学盛行、思想异动的情势之下,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对宋元以来文学审美理性化而出现的“道学体”的逆转。同时宋朝严羽的复古思想对明朝诗学家影响很大,不仅明初的高棅、李东阳深受影响,而且对明中期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有很大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对严羽复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复古实质与目的: 复古运动实质上就是一场力图恢复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的文学运动,目的是荡涤宋元诗歌之流弊,矫正台阁体之陋态,振兴儒家文化之正统,复兴汉魏高古之人品。 三、复古的动因: 1.诗歌式微:从明朝开始,以诗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学形式被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形式所取代,明代的诗学家们希望探寻诗歌复兴之途。 2.社会氛围:前七子之前的弘治时期,作为正统文学的诗歌、散文有复兴的倾向,社会上学古之风日盛,为复古运动的蓬勃开展营造了氛围。 3.发展趋势:明初文坛在“台阁体”的笼罩下,创作大多以程朱理学为基础,道学气浓厚,追求雅正平和的风格,内容贫乏,文风萎靡,而代之而起的“茶陵派”并未彻底纠正台阁体的偏颇。 四、复古运动的发展过程: ◆明初自洪武至宣德、正统的近百年间,文学思想上以明道宗经为主导倾向,诗歌创作上推崇汉魏盛唐。其代表人 模拟,借拟古而振起元末纤秾柔丽之风。 创作主张继承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的观点,注重“以道为文”的文道一 。 以盛唐为法。高棅专门编撰《唐诗品汇》,提出“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中唐 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当时的台阁重臣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占据文坛主导地位,三杨是指杨士奇、 诗文以欧、曾为师。他们所写的诗文内容大都比较平乏,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大多为应制、颂圣或应酬、南朝宫体诗一脉相承却又有所区别。) 李 诗学汉唐的 。他的这些复古论点成为前、后七子拟古派的先 1465—1572),文坛上流派众多,互相间有融合,也有冲突,文学复古思潮日趋活跃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掀起了第一和第二次文学复古革新思潮。这期间的主要流派有前后七子和唐宋派。 1.郎署文学: 在成化、弘治时期,郎署文学逐渐兴起,代表人物是邵宝、储巏。二人被视为复古运动“开启门户”的人物。 在诗文复古方面,储巏重视“法律”、“典则”,他还非常反感当时靡弱的文风,竭力倡导刚健向上的诗风。他的许多文学主张与活动,为后来的李梦阳发动诗文复古运动奠定了基础。邵宝是茶陵诗派李东阳的门生,他有着较为明确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介绍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介绍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服饰风格迥异,色彩斑斓,独具特色。本文从地理环境,色彩搭配以及少数民族特色的刺绣工艺等方面,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进行简单介绍,并对云南传统民族工艺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地理环境;色彩搭配;刺绣;传统工艺 华夏山河,锦绣瑰丽。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艺术文化,历来就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广阔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多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服装文化,作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文化,由于在各个地域受环境,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的形成了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文化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我国,根据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主要可以视作,东北,西北,华南,西南四大部分。在这四个区域之中,少数民族由于环境等因素,虽然民族不同,但是由于所受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呈现出区域化的多姿多彩。 一、红土高原上的民族之花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3个省区之一。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有51个,其中人口超过5000人,并有一定聚居区域的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水族、蒙古族、布依族、

独龙族和满族等25个。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云南省共有4236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1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虽然低于汉族,但地域分布广泛,全省各地、州、市、县都有。各少数民族因风俗习惯、聚居特点和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呈现出类型和格调不同的服饰景观。 云南的少数民族服饰具有极强的民俗地域特征,加之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使得民族间的交流十分困难,因而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更加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自然风貌的多样性造就了云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 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平均海拔1900米,属于高原地形。但是海拔相差较大,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部在3000—4000米之间,全省最高点——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东部为云贵高原,地形渐趋平缓,最低点——红河出境处河口海拔76.4米。由于地形的多样性,各地的气候差异较大,生活在其间的少数民族多从事农耕。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也造就了不同的服饰风格和服饰特点。 二、地理环境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 2.1 地理环境使民族服饰景观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由于所处的生态环境差异较大,使云南省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呈现出不而的服饰景观。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不同的服饰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总的来说,高寒山区的民族服饰以厚实、粗糙为特征;坝区与河谷的民族服饰则以轻盈、秀美为基调。

第一讲 明代文学概况;明代小说的繁荣

第一讲明代文学概况(第四周1) 绪论: 综观明代文学,小说成就最高,戏曲次之,诗文相对衰微。 《三国志演义》可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峰,《水浒传》则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西游记》可说是神魔小说的楷模,《金瓶梅》在世情小说中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方面也是前无古人的。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其成就也很高,代表作是“三言”、“二拍”。戏曲中的《牡丹亭》以其独特的构思,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影响深远。所以,明代小说、戏曲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 明代文学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大的阶段,从明初到正德年间是明代文学的前期,从嘉靖年间到明亡是明代文学的后期。这两个阶段的文学有着显著的变化,表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这种变化和特点,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思潮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 【前期文学】明代前期文学的发展,有个曲折的过程。除元、明之交产生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外,这时期没有产生成就较大的作品,只是到成化年间戏曲和民歌才有一些新的开拓。 【后期文学】从嘉靖以后,小说、戏曲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创作十分繁荣,不仅数量多,而且取材面也较广。这是明代后期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明代后期的通俗形式的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和“二拍”,戏剧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都在各自领域中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这一时期“雅”、“俗”文学传统相互混融的现象,也比前一时期更为突出。 一、明代社会对文学的影响 (一)前期沉寂的原因 元明之际社会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了一批精神上比较解放而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作品有阳刚之气,作家有忧患意识。以《三国演义》、《水浒传》、南戏中兴、宋濂、刘基、高启诗文为代表。但这种繁华很快就遭到阻扼和摧残。 1、明初,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自秦汉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 顶峰。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民族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民族文化 摘要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少数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各种各样记录其历史的档案,这些文化和档案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珍贵的档案财富。分析、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和少数民族文化,不仅对发掘和深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而且对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和我国新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分别简述了云南少数民族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然后探讨了他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阐述了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对于建设少数民族档案文化和新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少数民族文化民族档案文化新文化建设

目录 前言 (3) 一、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3) (一)云南少数民族及其档案 (3)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3)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影响 (4) (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档案 (4) (二)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产生的内在条件 (5) (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是一种文化形态 (6) 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记录并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6) (一)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记录并传播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6) (二)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积累并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6) 四、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启示 (7) (一)发掘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新价值 (7) (二)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化的建设与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 (7) 五、总结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前言 云南各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档案,但是很多在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流失了,只有少部分流传了下来。这些档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国档案资源中的宝贵财富,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一)云南少数民族及其档案 广义地说,凡是能记录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反映云南少数民族历史变迁的实物和非实物材料,都是珍贵的少数民族档案。例如各种文字史料、金石文物、木刻、绘画、口传档案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总体而言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在自己历史变迁和社会生活中留下的各种形式的实录,是土生土长的民族档案,真实地反映着云南各少数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形态,如彝族的档案文献、傣族的历史档案、纳西族的古代档案、白族的档案史料等等。另一部分是历史上的中央政权、地方官府和个人形成的官方档案和民间文书,如一些公文、碑刻、家谱、契约、信件等。 云南少数民族自己产生的档案是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主体,它们是最富有原生态意义和最具价值的档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形成的大量档案,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我国档案资源中独放异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云南各少数民族还形成了大量的照片、录音、录像档案,这些音像档案使少数民族档案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大大丰富,使一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也能真实、直观地记录自己的活动,留下传之后世的档案材料。(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本文所讲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指世居人口在5 000人以上的25个少数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一元。这些文化大致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节日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 云南很早就和中原保持密切的联系,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它既保存了自己的土著文化,又接受了来自中原的汉文化,这样使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既有本身的乡土性、边缘性的特征,又同时既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神。云南历

浅析昆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

浅析昆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 一、引言 “昆明”一词源于西南区少数民族名称,昆明地处云南省中部,四季如春,有“春城”之美誉,三面环山,南濒滇池,面积21011平方公里,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等地的前沿和门户。 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此外,它还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是中国唯一面向东盟的大都市。在西南地区诸多城市中,昆明因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而成为另一个被本文选中的代表。另外,昆明作为云南的公路运输中心,昆明市内交通发达,机动车数量突破135万,人均机动车拥有量居全国第一,探讨其智能交通发展将十分有意义。 昆明主城区面积小,但汽车拥有量大。拥挤的车流、缺乏科学规划的道路架构,使得昆明二环内主干道最多时有近47%的路121拥堵,平均车速仅为15.2公里/小时。当前,昆明城市道路交通严重拥堵已成为全市人民反映强烈和最不满意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昆明的城市形象。而造成昆明市道路交通严重拥堵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8个方面:一是城市缺乏快速交通系统,二环路及其立交桥本应是无信号灯的高速行驶通道,但至今尚未形成。二是大量支、次干道、断头路没有打通,道路微循环没有完全形成。三是二环路以内过度集中了医院、学校、商场、客货运站、批发市场等,二环路内交通流量占了全市总流量的54%以上。四是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含量低,管理方式落后,交通信号灯、标识不完善。五是城市中心发展和扩展的现状还没有改变,卫星城的格局还没有形成,造成主城区人口密度过大。六是机动车增长过快,人们的出行方式更多的是依靠机动车。目前昆明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98.6万辆,2002~2007年机动车保有量增长率分别达1 1.9%、13.4%、13.3%、14.3%、14.5%和18.6%。自行车、步行等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大幅度下降,开车出行大幅度上升。七是公共交通系统单一,只有公交车和出租车,轨道交通建设滞后。八是对现代交通的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市民缺乏现代交通观念,不文明交通行为普遍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