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含模块综合测试题,共5套

阶段验收评估(一)分子动理论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6~8小题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就是布朗运动

B.布朗运动是扩散现象的特例

C.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热运动

D.扩散现象、布朗运动和分子热运动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得剧烈

解析:选D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不同的固体间、液体间、气体间均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可以是分子的扩散,也可以是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扩散,是由两种接触物质的浓度差引起的。同种物质间无所谓扩散运动,但同种物质内分子也存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小颗粒的无规则的运动。它是由液体或气体分子对悬浮颗粒的无规则的碰撞不平衡引起的,并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不是扩散现象。但是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反映了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2.关于温度的概念,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则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则物体的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C.当某物体的内能增加时,则该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D.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甲物体分子平均速率比乙物体分子平均速率大

解析:选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则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A正确,B错误。物体的内能等于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内能的变化与分子动能、势能都有关系,C错误。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甲物体分子平均动能比乙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由于不明确甲、乙物体分子质量的大小,无法判定两者分子平均速率大小,D错误。

3.A、B两个分子的距离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若将B分子向A分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关于分子力做功及分子势能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力始终对B做正功,分子势能不断减小

B.B分子始终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不断增大

C.分子力先对B做正功,而后B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B分子先克服分子力做功,而后分子力对B做正功,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选C由于两分子的距离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即r=10-9m,则将B分子向A分子靠近的

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B分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4.如图1所示为一分子势能随距离变化的图线,从图中分析可得到()

图1

A.r1处为分子的平衡位置

B.r2处为分子的平衡位置

C.r→∞处,分子间的势能为最小值,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D.若r<r1,r越小,分子间势能越大,分子间仅有斥力存在

解析:选B当分子处于平衡位臵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A、C错误,B正确;若r<r1,r越小,分子间势能越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越大,D错误。

5.轨道车运行时,车与轨道摩擦使轨道温度升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但轨道的内能不增加

B.温度升高,但轨道不会产生热辐射

C.摩擦生热与摩擦生电一样,都涉及能量转化

D.轨道对车的摩擦力方向与车的运动方向无关

解析:选C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对于轨道,温度升高时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其内能也增大,A错误。轨道温度升高后与周围环境间存在温度差而发生热传递,其中包括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B错误。从能量转化的情况来看,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摩擦生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轨道对车的摩擦力方向在作为动力时与车的运动方向相同,作为阻力时与车的运动方向相反,故D 错误。

6.在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换算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 ℃等于278 K

B.升高5 ℃就是升高到278 K

C.降低5 ℃就是降低5 K

D.降低5 ℃就是降低到268 K

解析:选AC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之间的关系是T=(273+t)K,可见ΔT=Δt,所以升高5 ℃就是升高5 K,降低5 ℃就是降低5 K,B、D错误,A、C正确。

7.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mol-1),铝的摩尔质量为M(kg/mol),铝的密度为ρ(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kg铝所含原子数为ρN A

B.1 m3铝所含原子数为ρN A/M

C.1个铝原子的质量为M/N A (kg)

D.1个铝原子所占的体积为M/ρN A (m3)

解析:选BCD一个铝原子的质量m=M/N A,C对;铝的摩尔体积为V=M/ρ,所以1个铝原子占有的体积为V0=V/N A=M/ρN A,D对;因1个铝原子占有的体积是M/ρN A,所以1 m3铝所含原子的数目n=1/(M/ρN A)=ρN A/M,B对;又因一个铝原子的质量m=M/N A,所以 1 kg 铝所含原子的数目n′=1/(M/N A)=N A/M,A错。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时,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B.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时,其分子势能可能减小

C.物体的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D.0 ℃的水变成0 ℃的冰时,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减小

解析:选BD若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大于r0(r0约为10-10 m)的范围内增大,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以分子力对分子做负功,分子势能将增大。若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小于r0的范围内增大,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所以分子力对分子做正功,分子势能将减小,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由于物体的体积随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其分子势能随分子距离的变化,与分子势能随物体的体积的变化规律相同,选项C错误;水在0 ℃~4 ℃的范围内温度升高时,表现出反常膨胀的特性,温度升高,体积反而减小,0 ℃的冰体积最大。0 ℃的水变成0 ℃的冰时,由于要放热,而且温度不变,所以水的分子势能减小,选项D正确。

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22分)

9.(10分)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时,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2 000 mL溶液中有纯油酸1 mL。用注射器测得1 mL上述溶液有200滴,把一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测得油酸膜的近似轮廓如图2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 cm,则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_mL,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__ cm2。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 m。

图2

解析: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

V=

1

2 000×

1

200mL=2.5×10

-6mL

由题图可知油酸膜的面积是41 cm2

由公式d=V

S得d=6.1×10

-10 m。

答案:2.5×10-641 6.1×10-10

10.(12分)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

(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

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

③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

④在蒸发皿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的面积。

改正其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0.10%,一滴溶液的体积为4.8×10-3 mL,其形成的油膜面积为40 cm2,则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__ m。

解析:(1)②由于一滴溶液的体积太小,直接测量时相对误差太大,应用微小量累积法减小测量误差。

③液面上不撒痱子粉时,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在酒精挥发后剩余的油膜不能形成一块完整的油膜,油膜间的缝隙会造成测量误差增大甚至实验失败。

(2)由油膜的体积等于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内纯油酸的体积可得:d=V

S=

4.8×10-3×10-6×0.10%

40×10-4

m=

1.2×10-9 m。

答案:(1)②在量筒中滴入N滴溶液

③在水面上先撒上痱子粉

(2)1.2×10-9

三、计算题(共2小题,共30分)

11.(14分)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6.4×10-2 kg/mol,密度为8.9×103 kg/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1023 mol-1,试估算铜原子的直径。(要求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对固体或液体来说,分子间隙的数量级远小于分子大小的数量级,所以在估算一个分子(或原子)大小的数量级时,可以忽略分子的间隙,近似地认为组成它们的分子(或原子)是一个挨着一个紧密排列的。根据固体或液体这一理想化的微观构成模型及阿伏加德罗常数N A,1 mol的任何固体或液体,都含有N A个分子(或原子),其摩尔体积V摩可近似地看成等于N A个分子(或原子)的体积V0的总和,据此便可求

出一个分子(或原子)的体积V0=V摩

N A=

M摩

ρN A。如果把一个分子(或原子)想象成一个球体,则可进一步求出一

个分子(或原子)的直径d=36V

π。

所以,每一个铜原子的体积为

V0=M摩

ρN A=

6.4×10-2

8.9×103×6.0×1023

m3≈1.2×10-29 m3

每一个铜原子的直径为

d=36V

π=

36×1.2×10-29

3.14m≈3×10

-10 m。

答案:3×10-10 m

12.(16分)在标准状况下,有体积为V的水和体积为V的水蒸气。已知水的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水的摩尔质量为M A,在标准状况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为V A。

(1)说明标准状况下水分子与水蒸气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大小关系。

(2)它们中各有多少水分子?

(3)它们中相邻两个水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为多大?

解析:(1)在标准状况下温度相同,所以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相同。(2)体积为V的水,质量为m=ρV,

分子个数为n1=

m

M A N A=

ρV

M A N A;

对体积为V的水蒸气,分子个数为n2=V

V A N A。

(3)设相邻的两个水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为d,将水分子视为球形,每个水分子的体积为V

n1=M A ρN A,

分子间距等于分子直径d=36M

A

ρN Aπ;

设水蒸气中相邻的两个水分子之间的距离为d′,将水分子占据的空间视为正方体,则d′=3V

A

N A。

答案:(1)相同(2)ρV

M A N A V

V A N A

(3) 36M

A

ρN Aπ

3V

A

N A

阶段验收评估(二)气体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6~8小题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增大

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

C.当分子间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

D.当分子间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

解析:选B分子热运动变剧烈,表明气体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但不知气体的分子的密集程度怎么变化,故压强的变化趋势不明确,A错,B对。分子的平均距离变大,表明气体的分子的密集程度变小,但因不知此时分子的平均动能怎么变化,故气体的压强不知怎么变化,C、D错。

2.如图1所示,内径均匀、两端开口的V形管,B支管竖直插入水银槽中,A支管与B支管之间的夹角为θ,A支管中有一段长为h的水银柱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

A.B管内水银面比管外水银面高h

B.B管内水银面比管外水银面高h cos θ

C.B管内水银面比管外水银面低h cos θ

D.管内封闭气体的压强比大气压强大h cos θ高汞柱

解析:选B以A管中的水银为研究对象,则有pS+h cos θ·S=p0S,B管内压强p=p0-h cos θ,显然p

3.如图2所示,活塞质量为m,缸套质量为M,通过弹簧吊放在地上,汽缸内封住一定质量的空气,缸套与活塞无摩擦,活塞截面积为S,大气压强为p0,则()

图2

A.汽缸内空气的压强等于p0+Mg/S

B.汽缸内空气的压强等于p0-mg/S

C.内外空气对缸套的作用力为(M+m)g

D.内外空气对活塞的作用力为mg

解析:选A

对缸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力的平衡:

pS=p0S+Mg

所以p=p0+Mg

S,A对B错;

内外空气对缸套和活塞的作用力为pS-p0S=Mg,所以C、D均错。

4.容积V=20 L的钢瓶充满氧气后,压强p=30 atm,打开钢瓶阀门,让氧气分装到容积为V′=5 L 的小瓶中去,小瓶子已抽成真空。分装完成后,每个小钢瓶的压强p′=2 atm。在分装过程中无漏气现象,

且温度保持不变,那么最多可能装的瓶数是( )

A .4 瓶

B .50 瓶

C .56 瓶

D .60 瓶

解析:选C 设最多可装的瓶数为n ,由等温分态公式得pV =p ′V +np ′V ′,解得n =(p -p ′)V

p ′V ′

(30-2)×20

2×5

=56 瓶。故C 正确。

5.如图3所示,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开口向下竖直插在水银槽里,管内封有长度分别为L 1和L 2的两段气体。当将管慢慢地向上提起时,管内气柱的长度( )

图3

A .L 1变小,L 2变大

B .L 1变大,L 2变小

C .L 1、L 2都变小

D .L 1、L 2都变大

解析:选D 假设上段空气柱长度不变,则下段空气柱长度变大,则下段封闭气体体积变大,其压强减小,导致上段空气柱压强减小,由pV 为恒量,得L 1也变长。

6.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 、bc 、ca 回到原状态,其p -T 图像如图4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4

A .过程ab 中气体一定吸热

B .过程bc 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C .过程ca 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所放的热

D .a 、b 和c 三个状态中,状态a 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小

解析:选AD 过程ab ,理想气体等容变化,温度升高,理想气体的内能增大,气体一定吸热,A 正确;过程bc ,而体积变大,气体对外做功,气体一定吸热,B 错误;过程ca ,理想气体的压强不变,温度降低,内能减小,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对外放出的热量大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C 错误;根据上述三过程可知:在a 、b 、c 三个状态中,状态a 的温度最低,根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其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小,D 正确。

7.如图5所示,用活塞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中,现用水平外力F 作用于活塞杆,使活塞缓慢地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由状态①变化到状态②。如果环境保持恒温,分别用p 、V 、T 表示该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气体从状态①变化到状态②,此过程可用下图中的图像表示的是( )

图5

解析:选AD 由题意知,由状态①变化到状态②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体积增大,根据pV

T =C

可知压强减小。对A 图像进行分析,p -V 图像是双曲线即等温线,且由①到②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故A 正确。对B 图像进行分析,p -V 图像是直线,温度会发生变化,故B 错误。对C 图像进行分析,可知温度不变,但体积减小,故C 错误。对D 图像进行分析,可知温度不变,压强减小,体积增大,故D 正确。

8.如图6所示为竖直放置的上细下粗密闭细管,水银柱将气体分隔为A 、B 两部分,初始温度相同。使A 、B 升高相同温度达到稳定后,体积变化量为ΔV A 、ΔV B ,压强变化量为Δp A 、Δp B ,对液面压力的变化量为ΔF A 、ΔF B ,则( )

图6

A .水银柱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B .ΔV A <ΔV B

C .Δp A >Δp B

D .ΔF A =ΔF B

解析:选AC 假设水银柱不动,两气体发生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有Δp ΔT =p 0

T 0

,其中p 0、T 0表示

初始的压强和温度,初始压强p A >p B ,则Δp A >Δp B ,这说明水银柱向上移动了一小段距离,A 、C 正确。由于气体的总体积不变,所以ΔV A =ΔV B ,B 错误。ΔF A =Δp A S A >ΔF B =Δp B S B ,D 错误。

二、计算题(共3小题,共52分)

9. (15分)如图7所示,A 是容积很大的玻璃容器,B 是内径很小的U 形玻璃管,B 的左端与A 相通,右端开口,B 中有一段水银柱将一定质量的空气封闭在A 中,当把A 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B 的左管比右管中水银高30 cm ;当B 的左管比右管的水银面低30 cm 时,A 中气体的温度是多少?(设大气压强p 0=760 mmHg)

图7

解析:由于A 的体积很大而B 管很细,所以A 中的气体体积可认为是不变的,由查理定律即可求解。 以A 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初状态温度T 1=273 K ,p 1=p 0-p h =460 mmHg ;末状态压强p 2=p 0+p h

=1 060 mmHg ,由查理定律有p 1T 1=p 2T 2,T 2=p 2p 1·T 1=1 060460

×273 K =629 K 。

答案:629 K

10. (15分)如图8所示,圆柱形容器抽成真空,顶板上拴一弹簧,弹簧下挂一活塞,活塞与器壁间摩擦不计,当活塞触及底部时,活塞的重力恰好跟弹簧的弹力平衡,给活塞下方充入温度为T 1的某种气体,气柱的高度为h 1,若将气体温度升高到T 2时,气柱的高度h 2为多少?(整个过程弹簧处于伸长状态)

图8

解析: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圆柱形容器的横截面积为S ,初状态:(充气后)p 1=kh 1

S ,V 1=h 1S ,温度为T 1,末状态:(升温后)p 2=kh 2

S ,V 2=h 2S ,温度为T 2,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kh 1S ·h 1S T 1=kh 2

S ·h 2S T 2

即h 2= T 2

T 1·h 1。 答案:

T 2T 1·h 1

11. (22分)如图9,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l 1=25.0 cm 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为l 2=25.0 cm 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l 3=40.0 cm 。已知大气压强为p 0=75.0 cmHg 。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慢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l 1′=20.0 cm

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求活塞下推的距离。

图9

解析:以cmHg为压强单位。在活塞下推前,玻璃管下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1=p0+l2①

设活塞下推后,下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1′,由玻意耳定律得p1l1=p1′l1′②

如图,如活塞下推距离为Δl,则此时玻璃管上部空气柱的长度为

l3′=l3+l1-l1′-Δl③

设此时玻璃管上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3′,则

p3′=p1′-l2④

由玻意耳定律得

p0l3=p3′l3′⑤

由①至⑤式及题给数据解得

Δl=15.0 cm。⑥

答案:15 cm

阶段验收评估(三)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6~8小题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吉尼斯大全中,记述了一个人创造了赤着脚在650 ℃的燃烧着的一长堆木炭上步行了约7.5 m 的“世界之最”纪录。关于他创下的这个奇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表演者一定在脚下事先抹上了一种高级绝热防护剂

B.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跳跃式地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时间短,炭火来不及灼伤脚

C.这个表演者一定是用汗脚踩在炭火上一步步轻松地走过去的

D.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轻轻地踮着脚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面积小,即使灼伤也不厉害

解析:选C当赤着的脚踩上炭火时,灼热的炭火使脚底的汗水迅速汽化,立即在脚底下形成一个很薄的蒸气层。由于气体是热的不良导体,在一段短暂的时间内,对脚板将起到绝热防护作用,行走中脚上流出的汗水部分地补偿了汽化所需的水分。而跳跃或踮着脚走均不能提供足够的汗水,且容易使脚陷进炭火,从而使保护层失效。故应选C。

2.如图1所示,曲线M、N分别表示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压强下的熔化过程,图中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温度T。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图1

A.晶体和非晶体均存在固定的熔点T0

B.曲线M的bc段表示固液共存状态

C.曲线M的ab段、曲线N的ef段均表示固态

D.曲线M的cd段、曲线N的fg段均表示液态

解析:选B由图像可知曲线M表示晶体,bc段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对;N 表示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A错;由于非晶体没有一定熔点,逐步熔化,因此C、D错。

3.下列给出了水的各汽化热值,请你判断汽化温度最高的是()

A.2 500 J/g B.200 J/g

C.100 J/g D.50 J/g

解析:选D同种液体温度不同时汽化热不同,温度升高,而汽化热减小。这是由于同种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大小相同,温度较高的液体分子,它的平均动能较大,只需供给它较少的热量就足以使这些分子克服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液体,所以汽化热较小。

4.100 ℃的水蒸气和等质量0 ℃的冰混合后达到热平衡时为(已知水的汽化热L=2.26×106 J/kg,冰的熔化热λ=3.34×105 J/kg)()

A.0 ℃的冰水混合物B.0 ℃的水

C.高于0 ℃的水D.100 ℃的水、汽混合物

解析:选D设水蒸气和冰的质量均为m kg,混合后若水蒸气完全液化成100 ℃的水,放出的热量Q1=Lm=2.26×106m。冰完全熔化成0 ℃的水需吸收的热量Q2=λm=3.34×105m,0 ℃的水温度上升至100 ℃需要吸收的热量Q3=cmΔt=4.2×103m×(100-0)=4.2×105m,因为Q1>Q2+Q3,可见水蒸气并未完全液化,所以两者混合后达到热平衡时为100 ℃的水、汽混合物。

5.水对玻璃是浸润液体,而水银对玻璃是不浸润液体,它们在毛细管中将发生上升或下降的现象,现把粗细不同的三根毛细管插入水和水银中,液柱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现象应是()

解析:选A毛细现象中,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而且管子越细,现象越明显,A正确,B、C、D错误。

6.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对它的状态判断正确的是()

A.可能是固体B.可能是液体

C.可能是固液共存D.一定是固液共存

解析:选ABC这里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熔点,什么是凝固点。当固体吸收热量时,温度将升高,某种固体(如冰、食盐、明矾及金属等)到了一定温度后若继续吸热,将开始熔化,而且整个熔化过程保持温度不变,此温度即为熔点,这类物质又称为晶体;而液态晶体在降低到一定温度时,若继续放热将会发生凝固现象,而且整个凝固过程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就称为凝固点,对于同一种晶体来说熔点和凝固点是

相同的,故A、B、C正确,D错误。

7.关于饱和汽,说法正确的是()

A.在稳定情况下,密闭容器中如有某种液体存在,其中该液体的蒸汽一定是饱和的

B.密闭容器中有未饱和的水蒸气,向容器内注入足够量的空气,加大气压可使水汽饱和

C.随着液体的不断蒸发,当液化和汽化速率相等时,液体和蒸汽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叫动态平衡D.对于某种液体来说,在温度升高时,由于单位时间内从液面汽化的分子数增多,所以其蒸汽饱和所需要的压强增大

解析:选ACD在饱和状态下,液化和汽化达到动态平衡,即达到稳定状态,所以A、C正确;液体的饱和汽压与其温度有关,即温度升高,饱和汽压增大,所以D正确;饱和汽压是指液体蒸汽的分气压,与其他气体的压强无关,所以B错误。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

B.空中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C.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D.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温度较低的缘故

解析:选BC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水分子的热运动,A项错误;空中的小雨滴呈球形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得小雨滴表面积最小而呈球形,B项正确;彩色液晶中的染料分子利用液晶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特点,与液晶分子结合而定向排列,当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染料分子对不同颜色的光吸收强度不同而显示各种颜色,C项正确;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是由于高原地区大气压强较小,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9.(12分)在甲、乙、丙三种固体薄片上涂上蜡,用烧热的针接触其上一点,蜡熔化的范围如图2(a)所示,而甲、乙、丙三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则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丙是______。(填“多晶体”“单晶体”或“非晶体”)

图2

解析:由图(a)知,甲、乙各向同性,丙各向异性;由图(b)知,甲、丙有固定的熔点,乙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甲是多晶体,乙是非晶体,丙是单晶体。

答案:多晶体非晶体单晶体

10.(18分)有一压力锅,如图3所示,锅盖上的排气孔截面积约为7.0×10-6 m2,限压阀重为0.7 N。

使用该压力锅煮水消毒,根据下列水的沸点与气压关系的表格,分析可知压力锅内的最高水温约为多少。(大气压强为1.01×105 Pa)

图3

由题意,压力锅内气体压强

p =p 0+p 1=1.01×105 Pa +0.7

7.0×10-6 Pa

=2.01×105 Pa ,查表得水温为122 ℃。 答案:122 ℃

11.(22分)横截面积为3 dm 2的圆筒内有0.6 kg 的水,太阳光垂直照射了2 min ,水温升高了1 ℃。设大气顶层的太阳能只有45%到达地面,试估算出太阳的全部辐射功率为多少。(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设太阳与地球之间平均距离为1.5×1011 m)

解析:水温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设为Q ,则 Q =cm Δt =4.2×103×0.6×1 J =2.52×103 J ,

设地球表面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获得的热量为Q ′,则 Q ′=Q

St = 2.52×1033×10-2

×2×60 W/m 2=7.0×102 W/m 2。 太阳向地球表面单位面积上发送的能量功率为 P ′=Q ′η=7.0×102

45% W/m 2=1.56×103 W/m 2。

以太阳与地球间距离为半径的球体的表面积为 S ′=4πr 2=4×3.14×(1.5×1011)2 m 2=2.8×1023 m 2, 太阳的全部辐射功率为

P =P ′S ′=1.56×103×2.8×1023 W =4×1026 W 。 答案:4×1026 W

阶段验收评估(四) 热力学定律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6~8小题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某汽车后备箱内安装有撑起箱盖的装置,它主要由气缸和活塞组成。开箱时,密闭于汽缸内的压缩气体膨胀,将箱盖顶起,如图1所示。在此过程中,若缸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忽略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则缸内气体( )

图1

A .对外做正功,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B .对外做正功,内能增大

C .对外做负功,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D .对外做负功,内能减小

解析:选A 气体膨胀对外做正功,而缸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其内能一定减小,温度降低,故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A 正确,B 、C 、D 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 .0 ℃的冰融化为0 ℃的水的过程中内能不变

D .100 ℃的水变为100 ℃的水汽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解析:选D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A 错误;物体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若分子势能减小,物体的内能可能减小或不变,B 错误;0 ℃的冰融化成0 ℃的水的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加,C 错误;100 ℃的水变成100 ℃的水汽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大,D 正确。

3.给旱区送水的消防车停于水平面,在缓慢放水的过程中,若车胎不漏气,胎内气体温度不变,不计分子间势能,则胎内气体( )

A .从外界吸热

B .对外界做负功

C .分子平均动能减少

D .内能增加

解析:选A 把车胎内气体看作理想气体,由气体状态方程pV

T =C 可知,在T 不变的情况下,若p 减小,则V 增大,故气体对外做功,B 错。温度不变,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内能不变,C 、D 错。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Q ,由于W 为负值,Q >0即从外界吸热,故A 正确。

4.如图2所示,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经绝热过程A →B 、等容过程B →C 、等温过程C →A 又回到了状态A ,则( )

图2

A.A→B过程气体降温

B.B→C过程气体内能增加,可能外界对气体做了功

C.C→A过程气体吸热

D.全部过程气体做功为零

解析:选A A→B过程气体绝热膨胀,气体对外界做功,其对应的内能必定减小,即气体温度降低,

A正确;B→C过程气体等容升压,由p

T=恒量可知,气体温度升高,其对应的内能增加,因气体体积不变,

做功W=0,B错误;C→A过程气体等温压缩,故内能变化为零,但外界对气体做功,因此该过程中气体放热,C错误;A→B过程气体对外做功,其数值等于AB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B→C过程气体不做功,C→A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其数值等于CA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显然全过程外界对气体做的净功为ABC 封闭曲线包围的面积,D错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物体的内能就是组成该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总和

B.只要对内燃机不断改进,就可以把内燃机得到的全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的方式上是不同的

D.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物理过程都能自发进行

解析:选C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式:做功是不同形式的能间的转化,热传递是同种能间的转移,故C项正确。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故A项错。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且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是有方向性的,故B、D均错。

6.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体吸收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

B.气体体积增大时,其内能一定减少

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

解析:选AD如果气体等温膨胀,则气体的内能不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做功,A正确;当气体体积增大时,对外做功,若同时吸收热量,且吸收的热量大于或等于对外做功的数值时,内能不会减少,所以B错误;若气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也不一定增加,C错误;若外界对气体做功同时气体向外放出热量且放出的热量多于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则气体内能减少,所以D正确。

7.下列关于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熵是物体内分子运动无序程度的量度

B.在孤立系统中,一个自发的过程熵总是向减小的方向进行

C.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实质是熵的增加,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又叫熵增加原理

D.熵值越大,代表系统内分子运动越无序

解析:选ACD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的。例如,功转变为热是机械能向内能转化。

8.夏天,如果将自行车内胎充气过足,又放在阳光下暴晒,车胎极易爆裂。关于这一现象有以下描述(暴晒过程中内胎容积几乎不变),正确的是()

A.车胎爆裂,是车胎内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斥力急剧增大的结果

B.在爆裂前的过程中,气体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剧,气体压强增大

C.在爆裂前的过程中,气体吸热,内能增加

D.在车胎突然爆裂的瞬间,气体内能减少

解析:选BCD车胎爆裂前,气温升高,内能增加,分子热运动加剧,气体压强增大,从而车胎爆裂,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故B、C、D正确,A错。

二、计算题(共3小题,共52分)

9. (14分)如图3所示为一汽缸内封闭的一定质量的气体的p-V图线,当该系统从状态a沿过程a→c→b 到达状态b时,有热量335 J传入系统,系统对外界做功126 J,求:

图3

(1)若沿a→d→b过程系统对外做功42 J,则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

(2)若系统由状态b沿曲线过程返回状态a时,外界对系统做功84 J,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热量传递是多少?

解析:(1)ΔU=W+Q=(-126+335) J=209 J。

ΔU=W′+Q′,Q′=ΔU-W′=[209-(-42)] J=251 J。

(2)由a→b,ΔU=209 J。

从b→a,ΔU′=-ΔU=-209 J。

ΔU′=W+Q=84 J+Q,Q=(-209-84) J=-293 J,

负号说明系统放出热量。

答案:(1)251 J(2)放热293 J

10. (18分)风能是一种环保型能源。我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拥有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新疆拥有达坂城、小草湖、塔城老风口、额尔齐斯河谷、罗布泊等九大风区,可开发利用的风区总面积为15万平方千米,可装机容量总计在8 000万千瓦以上。目前我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2 640 MW。据勘测我国的风力资源至少有2.53×105MW,所以风力发电是很有前途的一种能源。如图4所示,风力发电是将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选修3—3考点汇编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2316.0210A N mol -=?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ol A M m N = b.分子体积:mol A V v N = c.分子数量:A A A A mol mol mol mol M v M v n N N N N M M V V ρρ= ===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 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 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 所示。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 力。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 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0r 距离时, 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0r 的数量级为 1010-m ,相当于0r 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 m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 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 4、温度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详细汇总

电磁感应现象愣次定律 一、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3. 磁通量变化的常见情况(Φ改变的方式): ①线圈所围面积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致Φ变化;其实质也是B不变而S 增大或减小 ②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导致Φ变化。线圈面积与磁感应强度二者之间夹角发生变化。如匀强磁场中转动的矩形线圈就是典型。 ③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或位置)变化,磁感应强度是时间的函数;或闭合回路变化导致Φ变化 (Φ改变的结果):磁通量改变的最直接的结果是产生感应电动势,若线圈或线框是闭合的.则在线圈或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因此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就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4.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 无论回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回路闭合,则有感应电流,如果回路不闭合,则只能出现感应电动势, 而不会形成持续的电流.我们看变化是看回路中的磁通量变化,而不是看回路外面的磁通量变化 二、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 1.右手定则:伸开右手,使拇指跟其余的四指垂直且与手掌都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手 掌所在平面跟磁感线和导线所在平面垂直,大拇指指向导线运动的方向, 四指所指的方向即 为感应电流方向(电源). 用右手定则时应注意: ①主要用于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的方向判定, ②右手定则仅在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使用,应用时要注意磁场方向、运动方向、感应电流方向三者互相垂直. ③当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拇指应指向切割磁感线的分速度方向. ④若形成闭合回路,四指指向感应电流方向;若未形成闭合回路,四指指向高电势. ⑤“因电而动”用左手定则.“因动而电”用右手定则. ⑥应用时要特别注意:四指指向是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负→正).因而也是电势升高的方向;即:四指指向正极。 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是磁通量发生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特例,所以判定电流方向的右手定则也是楞次定律的一个特例.用右手定则能判定的,一定也能用楞次定律判定,只是对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用右手定则更为简便. 2.楞次定律 (1)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感应电流的) 磁场 (总是) 阻碍 (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原因产生结果;结果阻碍原因。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宾语 (2)对“阻碍”的理解注意“阻碍”不是阻止,这里是阻而未止。阻碍磁通量变化指: 磁通量增加时,阻碍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方向相反,起抵消作用); 磁通量减少时,阻碍减少(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方向一致,起补偿作用),简称“增反减同”. (3)楞次定律另一种表达: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要阻碍 ...).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F安方向就起到阻 ..(.或反抗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选修3—3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V=Sd V 是滴入浅水盘中纯油酸的体积,等于油酸溶液的体积乘以浓度。S 是单分子油膜在水面上形成的面积。 (2)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2316.0210A N mol -=?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 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ol A M m N = b.分子体积:mol A V v N =【固体和液体-分子体积,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空间体积】 c.分子数量:A A A A mol mol mol mol M v M v n N N N N M M V V ρρ= ===【M-任意质量;v--任意体积】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 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但颗粒很小,是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 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的产生原因是物体分子 做无规则热运动。两者都有力地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 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随距 离的增加,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在图1图象中实 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 坐标0r 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0r 的数量级为1010-m , 相当于0r 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 m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 4、温度 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不同分子温度相同,平均速率不一定相同。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273.15T t K =+。热力学温度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5、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 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体积来反映。(0r r =时分子势能最小)固体分子和液体内部分子通常处于平衡位置, 势能最小。分子势能随距离增加,先减小,再增加。 当0r r >时,分子力为引力,当r 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当0r r <时,分子力为斥力,当r 减少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是能增加

(完整word)高中物理选修3-3资料

高中物理选修3-3复习 专题定位本专题用三讲时分别解决选修3-3、3-4、3-5中高频考查问题,高考对本部分内容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有: 选修3-3:①分子大小的估算;②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理解;③物态变化中的能量问题; ④气体实验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⑤固、液、气三态的微观解释和理解;⑥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⑦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等内容. 选修3-4:①波的图象;②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相互关系;③光的折射及全反射;④光的干涉、衍射及双缝干涉实验;⑤简谐运动的规律及振动图象;⑥电磁波的有关性质. 选修3-5:①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②原子的能级跃迁;③原子核的衰变规律;④核反应方程的书写;⑤质量亏损和核能的计算;⑥原子物理部分的物理学史和α、β、γ三种射线的特点及应用等. 应考策略选修3-3内容琐碎、考查点多,复习中应以四块知识(分子动理论、从微观角度分析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定律)为主干,梳理出知识点,进行理解性记忆. 选修3-4内容复习时,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抓住波的传播和图象、光的折射定律这两条主线,强化训练、提高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能力. 选修3-5涉及的知识点多,而且多是科技前沿的知识,题目新颖,但难度不大,因此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抓住动量守恒定律和核反应两条主线,强化典型题目的训练,提高分析综合题目的能力. 第1讲热学 高考题型1热学基本知识 解题方略 1.分子动理论 (1)分子大小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 mol-1. ②分子体积:V0=V mol N A(占有空间的体积).

③分子质量:m0=M mol N A. ④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d=V S. (2)分子热运动的实验基础: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①扩散现象特点: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②布朗运动特点:液体内固体小颗粒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颗粒越小、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势能 ①分子力: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分子间距离增大, 引力和斥力均减小;分子间距离减小,引力和斥力均增大,但斥力总比引力变化得快. ②分子势能: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当分子间距为r0(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分子间作用的合力为0)时,分子势能最小. 2.固体和液体 (1)晶体和非晶体的分子结构不同,表现出的物理性质不同.晶体具有确定的熔点.单晶体表现出各向异性,多晶体和非晶体表现出各向同性.晶体和非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所处的状态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流动性,在光学、电学物理性质上表现出各向异性. (3)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表面张力的方向跟液面相切.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1]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 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三章热力学定律及能量守恒 2012年8月

第1课时分子动理论 一、要点分析 1.命题趋势 本部分主要知识有分子热运动及内能,在09年高考说明中,本课时一共有五个考点,分别是: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阿伏加德罗常数;2.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探究);3.分子热运动布朗运动;4.分子间作用力;5.温度和内能.这五个考点的要求都是I级要求,即对所列的知识点要了解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应用。由于近几年《考试说明》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基本没有变化,江苏省近几年的考题中涉及到了几乎所有的考点,试题多为低档题,中档题基本没有。分子数量、质量或直径(体积)等微观的估算问题要求有较强的思维和运算能力。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物体的内能是高考的热点。2.题型归纳 随着物理高考试卷结构的变化,所以估计今后的高考试题中,考查形式与近几年大致相同:多以选择题、简答题出现。 3.方法总结 (1)对应的思想:微观结构量与宏观描述量相对应,如分子大小、分子间距离与物体的体积相对应;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相对应等;微观结构理论与宏观规律相联系,如分子热运动与布朗运动、分子动理论与热学现象。 (2)阿伏加德罗常数在进行宏观和微观量之间的计算时起到桥梁作用;功和热量在能量转化中起到量度作用。 (3)通过对比理解各种变化过程的规律与特点,如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及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影响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因素、做功和热传递等。 4.易错点分析 (1)对布朗运动的实质认识不清 布朗运动的产生是由于悬浮在液体中的布朗颗粒(即固体小颗粒)不断地受到液体分子的撞击,是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实验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因此,只能看到固体小颗粒而看不到分子,它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间接反映。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颗粒大小、液体的温度有关。布朗运动永远不会停止。 (2)对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理解不透彻 内能是指物体里所有的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取决于分子个数和温度;分子势能微观上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宏观上取决于物体的体积。同时注意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和联系。 二、典型例题 例1、铜的摩尔质量是6.35×10-2kg,密度是8.9×103kg/m3 。求(1)铜原子的质量和体积; (2)铜1m3所含的原子数目;(3)估算铜原子的直径。 例2、下面两种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都是错误的,试分析它们各错在哪里。 (1) 大风天常常看到风沙弥漫、尘土飞扬,有时在室内也能看到飘浮在空气中的尘埃的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总结

高中物理3-3知识点总结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微观量: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0 宏观量:物质体积V 、摩尔体积V A、物体质量m、摩尔质量M、物质密度ρ。 联系桥梁: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 ) A V M V m ==ρ (1)分子质量:A A 0N V N M N m m A ρ=== (2)分子体积:A A 0N M N V N V V A ρ=== (对气体,V 0应为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大小) (3)分子大小:(数量级10-1 0m) 球体模型.30)2 (34d N M N V V A A A πρ=== 直径3 06πV d =(固、液体一般用此模型)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S V d = S —单分子油膜的面积,V —滴到水中的纯油酸的体积 错误!立方体模型.3 0=V d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应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注意:固体、液体分子可估算分子质量、大小(认为分子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 气体分子间距很大,大小可忽略,不可估算大小,只能估算气体分子所占空间、分子质量。 (4)分子的数量:A A N M V N M m nN N A ρ== = 或者 A A N M V N V V nN N A A ρ===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直接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发生原因是固体微粒受到包围微粒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地撞击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因而间接 ..说明了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错误!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而不是固体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②布朗运动反映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③课本中所示的布朗运动路线,不是固体微粒运动的轨迹. ④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一定同时存在,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快,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的合力 ②分子力的表现及变化,对于曲线注意两个距离,即平衡距离r0(约10-10m)与10r0。 (ⅰ)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力为零。 (ⅱ)当分子间距r>r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增大时,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 (ⅲ)当分子间距r<r0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减小时,分子力不断增大 二、温度和内能 1、统计规律:单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的;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到统计规律的支配。多数分子速率都在某个值附近,满足“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2、分子平均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①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②温度相同时任何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但平均速率一般不等(分子质量不同). 3、分子势能 (1)一般规定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 (2)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3)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r0关系(类比弹性势能) ①当r>r0时,r增大,分子力为引力,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x 0 E P r0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与题型复习

热学知识点复习→制作人:湄江高级中学:吕天鸿 一、固、液、气共有性质 1、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温度T越高,运动越激烈,分子平均动能。 注意:对于理想气体,温度T还决定其内能的变化。 扩散现象:相互渗透的反应 2、分子运动的表现 布朗运动:看不见的固体小颗粒被分子不平衡碰撞,颗粒越大,运动越 3、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且都随着分子间距r的增加而。 (1)分子力的合力F表现:是为F引还是F斥?看间距与分界点r0关系,看下图 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为0; 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 当r

非晶体:无确定的熔点。 → 物理性质:各向同性。原子排列:无规则 2,、同一种物质可能以晶体与非晶体两种不同形态出现。如碳形成的金刚石与石墨 3、有些晶体与非晶体可以相互转化。 4、常考晶体有:金刚石与石墨、石英、云母、食盐。常考非晶体有:玻璃、蜂蜡、松香。 三、热力学定律→研究高考对象为→主要还是理想气体 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Q 表达式中正、负号法则:如下图 2、气体实验定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结合量是气体的体积和温度,当温度变化时,气体的内能变化,当体积变化时,气体将伴随着做功,解题时要掌握气体变化过程的特点: (1)等温过程:内能不变,即ΔU=0。温度T ↑,则内能增加,ΔU >0 (2)等容过程:W=0。若体积V ↑,则气体对外界做功,W 取“—”负号计算。反之亦然 (3)绝热过程:Q=0。 3、再次强调:温度T 决定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也决定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 四、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P 、V 、T=t 0c+273 三个物理量关系 1、三条特殊线 (等温线:P 1V 1=p 2V 2 ) 2、液体柱模型 (1)明确点:P 液=egh 一般不用。当液体为汞时,大气压以 为单位时,高为h cm 时,P 液=h .计算气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75592

选修3—3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V=Sd V 是滴入浅水盘中纯油酸的体积,等于油酸溶液的体积乘以浓度。S 是单分子油膜在水面上形成的面积。 (2)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2316.0210A N mol -=?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ol A M m N = b.分子体积:mol A V v N =【固体和液体-分子体积,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空间体积】 c.分子数量:A A A A mol mol mol mol M v M v n N N N N M M V V ρρ= ===【M-任意质量;v--任意体积】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但颗粒很小,是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的产生原因是物体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两者都有力地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 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随距 离的增加,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在图1图象中实 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 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0r 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 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0r 的数量级为1010-m ,相当于0r 位置叫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填空,推荐文档

高二物理选修3—3知识点检测 1、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 (1)分子大小数量级 (2)1mol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N A=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球模型分子大小: 立方体模型分子大小: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已知物体的体积V、摩尔体积V mol ,物体的质量M、摩尔质量M mol 、物体的密度ρ、阿伏伽 德罗常数N A a. 分子数量: b. 分子质量: c.分子体积:特别提醒: 固体和液体分子都可看成是紧密堆集在一起的。分子的体积V 0=V mol /N A ,仅适用 于,对气体不适用,对气体其表示。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 。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 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 (3)热运动:的无规则运动与有关,简称热运动,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 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 (2)画出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 (3)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 ,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 。但总是斥力变化得 。 (4)r 0位置叫做 ,r 0的数量级为 m 。 (5)假定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乙分子从远处由静止释放,在乙分子向甲分子靠近的过程中:a.乙分子的运动状态 b.乙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如何变化 4、温度 宏观上的温度表示 ,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 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5、内能 在右边方框中画出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 ①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 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 来反映。 当0r r >时,分子力为 ,当r 增大时,分子力做 ,分子势能 当0r r <时,分子力为 ,当r 减少时,分子力做 ,分子是能 当r =r 0时,分子势能最 ,但不为零,为负值,因为选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 ②物体的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和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 物体都是有内能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取决于 ) ③改变内能的方式: 与 (两种方式是 的) 特别提醒: (1)物体的体积越大,分子势能不一定就越大,如0 ℃的水结成0 ℃的冰后体积变大,但分子势能却减小了. (2)理想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为 ,故分子势能忽略不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1)学习资料

第1课时分子动理论 一、要点分析 1.命题趋势 本部分主要知识有分子热运动及内能,在09年高考说明中,本课时一共有五个考点,分别是: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阿伏加德罗常数;2.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探究);3.分子热运动布朗运动;4.分子间作用力;5.温度和内能.这五个考点的要求都是I级要求,即对所列的知识点要了解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应用。由于近几年《考试说明》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基本没有变化,江苏省近几年的考题中涉及到了几乎所有的考点,试题多为低档题,中档题基本没有。分子数量、质量或直径(体积)等微观的估算问题要求有较强的思维和运算能力。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物体的内能是高考的热点。2.题型归纳 随着物理高考试卷结构的变化,所以估计今后的高考试题中,考查形式与近几年大致相同:多以选择题、简答题出现。 3.方法总结 (1)对应的思想:微观结构量与宏观描述量相对应,如分子大小、分子间距离与物体的体积相对应;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相对应等;微观结构理论与宏观规律相联系,如分子热运动与布朗运动、分子动理论与热学现象。 (2)阿伏加德罗常数在进行宏观和微观量之间的计算时起到桥梁作用;功和热量在能量转化中起到量度作用。 (3)通过对比理解各种变化过程的规律与特点,如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及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影响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因素、做功和热传递等。 4.易错点分析 (1)对布朗运动的实质认识不清 布朗运动的产生是由于悬浮在液体中的布朗颗粒(即固体小颗粒)不断地受到液体分子的撞击,是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实验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因此,只能看到固体小颗粒而看不到分子,它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间接反映。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颗粒大小、液体的温度有关。布朗运动永远不会停止。 (2)对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理解不透彻 内能是指物体里所有的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取决于分子个数和温度;分子势能微观上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宏观上取决于物体的体积。同时注意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和联系。 二、典型例题 例1、铜的摩尔质量是6.35×10-2kg,密度是8.9×103kg/m3 。求(1)铜原子的质量和体积; (2)铜1m3所含的原子数目;(3)估算铜原子的直径。 例2、下面两种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都是错误的,试分析它们各错在哪里。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总结

高中物理3-3知识点总结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微观量: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0 宏观量:物质体积V 、摩尔体积V A 、物体质量m 、摩尔质量M 、物质密度ρ。 联系桥梁: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mol -1) A V M V m ==ρ (1)分子质量:A A 0N V N M N m m A ρ=== (2)分子体积:A A 0N M N V N V V A ρ=== (对气体,V 0应为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大小) (3)分子大小:(数量级10-10m) ○1球体模型.30)2 (34d N M N V V A A A πρ=== 直径306πV d =(固、液体一般用此模型)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S V d = S —单分子油膜的面积,V —滴到水中的纯油酸的体积 ○2立方体模型.30=V d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 应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注意:固体、液体分子可估算分子质量、大小(认为分子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 气体分子间距很大,大小可忽略,不可估算大小,只能估算气体分子所占空间、分子质量。 (4)分子的数量:A A N M V N M m nN N A ρ=== 或者 A A N M V N V V nN N A A ρ===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直 接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发生原因是固体微粒受到包围微粒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地撞击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因而间接.. 说明了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而不是固体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②布朗运动反映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不是液 体分子的运动. ③课本中所示的布朗运动路线,不是固体微粒运 动的轨迹. ④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电磁感应 1.两个人物:a.法拉第:磁生电 b.奥期特:电生磁 2.产生条件:a.闭合电路 b.磁通量发生变化 注意:①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是只具备 b ②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 相当于电源。 ③电源内部的电流从负极流向正 极。 3.感应电流方向的叛定: (1).方法一:右手定则 (2).方法二:楞次定律:(理解四种阻碍)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 ②阻碍导体间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 ③阻碍原电流的变化(增反减同) ④面积有扩大与缩小的趋势(增缩减扩) 4. 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a.内容: b.表达式:t n E ??? =φ (2).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公式 ①求平均值:t n E ??? =φ_ ②求瞬时值:E=BLV (导线切割类) ③法拉第电机:ω2 2 1BL E = ④闭合电路殴姆定律:)r (R I E +=感 5.感应电流的计算: 平均电流:t r R r R E I ?+?=+= )(_ φ 瞬时电流:r R BLV r R E I +=+= 6.安培力计算: (1)平均值: t BLq t r )(R BL L I B F ?=?+?= =φ_ _ (2). 瞬时值:r R V L B BIL F +==22 7.通过的电荷量:r R q t I +?= - = ??φ 注意:求电荷量只能用平均值,而不 能用瞬时值。 8.互感: 由于线圈A 中电流的变化,它产生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磁通量的变化在线圈B 中 激发了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互感。 9.自感现象: (1)定义:是指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 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2)决定因素: 线圈越长, 单位长度上的匝数越多, 截面积越大, 它的自感系数就越大。另外, 有铁心的线圈的自感系数比没有铁心时要大得多。 (3)类型: 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 (4)单位:亨利(H )、毫亨(mH ),微 亨(μH )。 10.涡流及其应用 (1)定义:变压器在工作时,除了在原、副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外,变化的磁通量也会在铁芯中产生感应电流。一般来说,只要空间有变化的磁通量,其中的导体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我们把这种感应电流叫做涡流 (2)应用: a.新型炉灶——电磁炉。 b.金属探测器:飞机场、火车站安全检查、扫雷、探矿。 第二章 交变电流 一.正弦交变电流 1.两个特殊的位置 a.中性面位置: 磁通量ф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即感应电动势零。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

物理选修3-3 知识点汇总 一、宏观量与微观量及相互关系 微观量: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 宏观量:物体的体积V 、摩尔体积V m ,物体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物体的密度ρ. 1. 分子的大小:分子直径数量级:-10 10m.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 =V S 单分子油膜,V 是油滴的体积,S 是水面上形成的 单分子油膜 的面积. 3. 宏观量与微观量及相互关系 (1)分子数 N =nN A =m M N A 4. 宏观量与微观量及相互关系 (2)分子质量的估算方法:每个分子的质量为:m 0=M N A (3)分子体积(所占空间)的估算方法:V 0=V m N A =M ρN A 其中ρ是液体或固 体的密度 (4)分子直径的估算方法:把固体、液体分子看成球形,则V 0=16 πd 3 .分子直径 d = 36V 0 π ;把固体、液体分子看成立方体,则d =3 V 0. 5. 气体分子微观量的估算方法 (1)摩尔数n =错误! ,V 为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标况是指0摄氏度、一个标准 大气压的条件,V 的单位为升L ,如果 3m ) 注意:同质量的同一气体,在不同状态下的体积有很大差别,不像液体、固体体积差别不大,所以求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应说明实际状态. 二、分子的热运动 1.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a.定义:悬浮在液体中的 小颗粒 所做的无规则运动. b .特点 :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运动越 剧烈 ;温度越高,运动越 剧烈 ;运动轨迹不确定;肉眼看不到. c .产生的原因:由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对微粒碰撞的不平衡引起的. d .布朗颗粒:布朗颗粒用肉眼直接看不到,但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因此用肉眼看到的颗粒所做的运动不能叫做布朗运动.布朗颗粒大小约为10-6 m(包含约1021 个分子),而分子直径约为10-10 m .布朗颗粒的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间接反映。 2.热运动:(1)定义: 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特点: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 剧烈 . 说明:(1)布朗运动不是固体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而是小颗粒的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间接反映,是微观分子热运动造成的宏观现象. (2)布朗运动只能发生在气体、液体中,而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之间均可发生.

高中物理选修3知识点公式总结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字母Q 或q 表示。(元电荷常用符号e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号电荷相互排斥,异号电荷相互吸引。 2、点电荷:当本身线度比电荷间的距离小很多,研究相互作用时,该带电体的形状可忽略,相当于一个带电的点,叫点电荷。 3、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 9109? =k N ﹒m 2/C 2。 45、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一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跟电荷量的比值。 67、电场线的性质: a .电场线起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止于无穷远或负电荷; b .任何两条电场线不会相交; c. 静电场中,电场线不形成闭合线; d 8、匀强电场:场强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场叫匀强电场。电场线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时表明是匀强电场。 9 q E P ?= 10、等势面特点:①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②沿等势面移动电荷,静电力不做功。 11A B BA U ?? -=( 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两点间电势的高低) 12、电势差与静电力做功:q W U = qU W =? 表示A 、B 两点的电势差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13 14、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间距离的Ed = 15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 ) 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是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两极板的距离以及两极板间的电介质。 ②对于平行板电容器有关的Q 、E 、U 、C 的讨论时要注意两种情况: 1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 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平衡。(二力平衡) ②.带电粒子的加速:动力学分析及功能关系分析:经常用2022 121qU mv mv -= ③.带电粒子的偏转:动力学分析:带电粒子以速度V 0垂直于电场线方向飞入两带电平行板产生的匀强电 场中,受到恒定的与初速度方向成900角的电场力作用而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类平抛运动)。 t v L 0= ,U d mv qL L md Uq y 202202)v (21=?=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选修3—3考点汇编 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2)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2316.0210A N mol -=?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ol A M m N = b.分子体积:mol A V v N = c.分子数量:A A A A mol mol mol mol M v M v n N N N N M M V V ρρ= ===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 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 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 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斥 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分子 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在图1图象中 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 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0r 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 间作用力为零,0r 的数量级为1010-m ,相当于0r 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 m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 4、温度--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273.15T t K =+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讲解

高中物理选修3-3

高中物理选修3-3复习 专题定位 本专题用三讲时分别解决选修3-3、3-4、3-5中高频考查问题,高考对本部分内容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有: 选修3-3:①分子大小的估算;②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理解;③物态变化中的能量问题; ④气体实验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⑤固、液、气三态的微观解释和理解;⑥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⑦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等内容. 选修3-4:①波的图象;②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相互关系;③光的折射及全反射;④光的干涉、衍射及双缝干涉实验;⑤简谐运动的规律及振动图象;⑥电磁波的有关性质. 选修3-5:①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②原子的能级跃迁;③原子核的衰变规律;④核反应方程的书写;⑤质量亏损和核能的计算;⑥原子物理部分的物理学史和α、β、γ三种射

线的特点及应用等. 应考策略 选修3-3内容琐碎、考查点多,复习中应以四块知识(分子动理论、从微观角度分析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定律)为主干,梳理出知识点,进行理解性记忆. 选修3-4内容复习时,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抓住波的传播和图象、光的折射定律这两条主线,强化训练、提高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能力. 选修3-5涉及的知识点多,而且多是科技前沿的知识,题目新颖,但难度不大,因此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抓住动量守恒定律和核反应两条主线,强化典型题目的训练,提高分析综合题目的能力.

第1讲热学 高考题型1热学基本知识 解题方略 1.分子动理论 (1)分子大小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 mol-1. ②分子体积:V0=V mol N A(占有空间的体积). ③分子质量:m0=M mol N A. ④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d=V S. (2)分子热运动的实验基础: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①扩散现象特点: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②布朗运动特点:液体内固体小颗粒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颗粒越小、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势能 ①分子力: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分子间距离增大, 引力和斥力均减小;分子间距离减小,引力和斥力均增大,但斥力总比引力变化得快. ②分子势能: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当分子间距为r0(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分子间作用的合力为0)时,分子势能最小. 2.固体和液体 (1)晶体和非晶体的分子结构不同,表现出的物理性质不同.晶体具有确定的熔点.单晶体表现出各向异性,多晶体和非晶体表现出各向同性.晶体和非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归纳

选修3-3知识点归纳 2017-11-15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阿伏伽德罗第一个认识到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 ①分子大小数量级10-10m ②A N M m 摩分子=(对固体液体气体) A N V V 摩分子=(对固体和液体) 摩摩物物V M V m ==ρ 2、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①S V d 纯油酸=,V 为纯油酸体积,而不能是油酸溶液体积。 ②实验的三个假设(或近似):分子呈球形;一个一个整齐地紧密排列;形成单分子层油膜。 3、分子热运动: ①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 ②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证实分子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还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③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在液体或气体中的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温度越高,现象越明显。从阳光中看到教室中尘埃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 4、分子力: ①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斥力总比引力变化得快。 ②当r=r 0=10-10m 时,引力=斥力,分子力为零;当r>r 0,表现为引力;当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