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3.3《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3.3《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总课题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课时1课时课题新民主主义革命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的伟大意义。

知识与能力

通过解读历史资料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所写的诗词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长征,解放战争

等史实,培养学生利用历史方法解读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演示设置情景,结合教师语言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

题。

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史料进行分析解读,使学生在阅读、分析历史资

料和历史图片中去获取有效信息,以解决相关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收集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真实体验五四运动的激情岁月,体会青年学生们为国牺牲的精神;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

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通过欣赏和解读毛泽东诗词,感受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

命胜利的伟大探索,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教学内容

分析

人民版.历史.必修Ⅰ·专题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线索是: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但由于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而失败。由此,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加上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失败。此后,在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学生分析

通过初中及高中近一个多月的历史学习,加上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有关中国革命题材的电影和影视作品,学生对中国革命及其相关事件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学习本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另外,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已经接触过不少诗词,具备一定解读诗词的能力。因此,将毛泽东诗词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而且有利于再现情景,烘托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

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决定采用相关历史资料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所写的诗词作为突破点和线索,通过学生欣赏和解读《西江月·秋收起义》、《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来衔接国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长征,解放战争等内容,从整体上对知识进行把握。另外,借助这条线索,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革命探索,感受中国共产党不断的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做出的政策调整,由此认识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整个历程。

教学内容备注

【导入新课一】

投影:“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

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毛泽东

师:想一想:这三十年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处在哪一个革命历史阶段?

生: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师:很好,191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要从

这一年算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最后胜利的?一起来了解吧。

【导入新课二】

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吧。提起这诞生在七十多年前抗日前线血与火中的国歌,我又想起了八十多年前在巴黎和会中国的主权遭到践踏的时候,中国的青年学生起来了,中国的知识分子起来了,中国的商人起来了,中国的工人阶级起来了,他们同样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不怕流血,不怕坐牢,与北洋政府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揭开了中国新民主革命的序幕。

【新授过程】

教学情景一

设计意图: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资料以及巴黎和会场景和相关资料,从整体上把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分期和五四运动爆发的相关背景及发展历程。

学生探究:(侧重于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工人阶级在这一场运动中的作用)

教师补充: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无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掀起一次次救亡图存的革命浪潮,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情景二

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共制定的革命纲领的介绍,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学生探究:(中共成立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新旧民族主义的异同)

教师过渡: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此后在中共的领导下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然而,由于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工人运动遭受严重损失,中共领导人认识到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教学情景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认识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和合作方式。

学生探究:(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实现标志和合作方式)

教师补充:当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列强侵略,“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军阀混战,“沧海桑田焦土变,名山秀野战云封”。当时中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就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1926年7月,北伐战争拉开序幕,不到半年时间,北伐军从广州直捣南京、上海,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而且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但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全和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最终失败。

教师过渡:“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到底向何处去,成了不少人思考的一个焦点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又是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教学情景四

设计意图:通过八一建军节的来历介绍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发动南昌起义,开始建立自己的军队,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教师讲解: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教学情景五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西江月·秋收起义》进行分析和解读,提取有关秋收起义在各教学情景的教学中,由学生从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诗词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以解决相关的历史问题。教师适当地予以引导、归纳和总结。

的信息:时间、旗号、进攻方向等,了解秋收起义的概况,同时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学生探究:我们可以从词中得到哪些关于秋收起义的信息?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补充: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1927年8

月1日,在周恩来等人领导下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后,在文家市做出决策,转向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地区,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教师过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革命根据地更加巩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大为震惊,从1930年到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由于第五次“围剿”,执行了“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损失惨重。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在长征即将胜利的时候,毛泽东用诗词记载了这段艰难的历程,歌颂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壮举。

教学情景六

设计意图:通过《长征》,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和长征精神,了解长征经过的重要地点,并着重介绍遵义会议。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生思考: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这个转折是什么?

学生回答:(着重介绍遵义,围绕遵义会议展开,介绍遵义会议的意义)

教师补充: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大批骨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教师过渡: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此后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红军长征宣告胜利不久,在西安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那就是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中华民族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

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主要以启发引导为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集体合作的精神

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面对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和平,积极与国民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并最终迫使国民党签定了《双十协定》,然而蒋介石却坚持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最后撕毁和约,发动内战。

教学情景七

设计意图:通过诗词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重大战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同时感受人民解放战争的磅礴气势。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学生思考:“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教师讲解:通过近三年的解放战争,特别是1948年底到1949年初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在人民的欢呼声中挥笔写了这首诗词。

教学情景八

设计意图:通过蒋介石和毛泽东对国共双方成败原因的看法,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结论。

学习探究:蒋介石失败是“天意”还是“民意”?在军事上处于弱势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并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战争逐步走向胜利。

教学情景九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诗词,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中国社会,感受诗词中作者因革命胜利的喜悦心情,从而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学生解读:(侧重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社会状况的分析)

教师总结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国内:

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⑵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国家发展扫清障碍。

⒉国际: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民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从而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九、课堂小结:

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成立仅仅28年,就完成了从林则徐到孙中山80年来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想要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事业──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表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十、板书设计

一、开端——五四运动起风雷

1、五四运动(导火线、过程、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中共二大)

二、发展——为有牺牲多壮志

1、国民革命(背景、革命统一战线)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1)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2)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3)红军长征

三、胜利——镰刀割断旧乾坤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国内、国际)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采用情景教学法,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设计成不同的场景,并配以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诗词。给课文教学增添了一些文学色彩,既增加了学生对于历史资料以及诗词的解读能力,又从这些历史资料和诗词中把握了本课的主线和基本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欣赏和解读史料以及诗词,其主体作用也能得以发挥。这有助于学生解读历史资料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但是,在教学当中,学生要大量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所需时间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如何平衡教学进度与学生主体探究须耗费大量时间之间的矛盾,成了本课教学中的一个不好把握的地方。

立方根教案

13.2立方根(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初步学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让学生体会一个数的立方根的唯一性. 2、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分清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3、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帮助学生了解数的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会用三次根号表示数的立方根,让学生体会一个数的立方根 的惟一性. 2、帮助学生了解开立方运算与立方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掌握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帮 助学生了解用计算器求某些数的立方根的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立方根的学习,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数的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会用三次根号表示数的立方根,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教学难点: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认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讨论比较法、讲练结合,合作,交流,探究. 四、教学用具:计算器、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 Ⅰ、复习 师: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定义平方根的?它的符号怎么表示? 生:如果a x =2,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符号表示:“a ±”其中0≥a (教师板书) 师:昨天我们还学习了一种新的运算,是什么运算呢?它是怎么定义的? 生:开立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平方(互为逆运算) 师:那么平方根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生: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是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还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出平方根的定义、符号表示及性质,对定义及符号进行板书出来,性质利用表格的形式板书出来,有利于跟本节课的新知识进行对比。 被开方数 平方根 正数 2个,是互为相反数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图形(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 教学程序设计 按照上面的构想,我将本节课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动手实践,感受新知; 3、自主评价,反馈调控; 4、归纳总结,拓展思维; 5、分层作业,能力升华 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问题1.关于中心对称你知道那些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问题2.作图 (1)作线段AO 关于点O 的对称图形(图1) (2)作△AOB 关于点O 的对称图形(图2) 教师:提出问题并巡视观察学生的作图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学生:独立作图。 图2 图1 O A O B A

教师重点关注:1.对中心对称的掌握程度(系统性、全面性等);2.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抢答的方式复习旧的知识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操作进一步了解中心对称,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活动二:动手实践,感受新知 问题1.观察前面图一得到的线段AB ,若将它绕点O 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操作、判断。 教师:归纳说明,由于OA = OB ,所以线段 AB 绕它的中点O 旋转180°后与它重合..。 问题2,.观察图2,连接AD 、BC ,得到的是什么四边形?若将它绕对角线的交点O 旋转180°,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连接线段、判断形状、操作旋转、叙述发现。 教师:倾听,结合学生的发现定义中心对称图形。 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问题3.现在我们已知线段、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你还知道那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说说看。 学生:回答问题并互相评价。教师:倾听并鼓励回答问题的同学,给出正确结论。 教师重点关注: C O B A

人教精通版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Unit6 We’re watching the games-Lesson33_教学设计

人教精通版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Lesson33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Just talk 本部分通过Peter和Li Yan描述老师和同学们打球的场景,引出要学习的目标语言What are they doing? They’re…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感知、模仿、学习和体验。 主要目标语言: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 playing badminton / tennis / ping-pong. 二、课前准备 1. 准备羽毛球、网球、乒兵球、球拍等实物和教学挂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2. 准备一些运动员比赛的场景图,作为教学游戏的资源。 3. 准备可拆装的运动拼图,奖励给表现出色的学生(力求每位学生人手一块),既作为评价依据,又为学生提供语言交流的道具。 4. 准备教学音频、教学课件,用于给学生创设情境,为趣味操练方活动提供依据。 三、初学步骤与建议 Step 1: Warm-up/Revision 1)师生演唱根据“两只老虎”曲调创编的英文歌曲What are they doing?引领学生迅速进入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并宥意识地引导生初步感知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使用的功能语句,为新授教学打基础。 T: Good morning /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Class: Good morning / afternoon, Miss/Mr... T: Listen to the song.(播放两只老虎) That’s my favourite song. Bu t today we are going change the lyrics.(教师将英文句子呈现出来) Do you want to sing it with me? 2)教师将一些可拆装的运动拼图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如果他们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发音准确,表演真实,将获得一块作为奖励。 Step 2: Presentation 1)搭配游戏,初步感知。

《中心对称》教学设计

《中心对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要求学生对中心对称的概念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体会到两层含义:(1)两个图形能够重合,即形状、大小相同;(2)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即将其中一个图形绕某点旋转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也就是说,全等的图形不一定中心对称,而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的.对中心对称性质的探索和理解,可以类比旋转的性质及探索方式,抓住其共性与差异,这样不但体现了几何学习过程中的不变性,也体现了中心对称相对于旋转的特殊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轴对称、旋转三种图形变化,具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及方法基础.中心对称实际上是旋转变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旋转角为180°),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理解力强,体会到这一点后,对本节课内容的接受会自然顺畅.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能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画一个图形关于某一点的对称图形. 重点难点 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四、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量表 五、教学活动设计

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和 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简称中心). 问题2 按要求作图:(1)已知线段AO,请作出线段AO关于点O对称的线段; (2)已知△ABD,点O是BD 的中点,请作△ABD以点O 为对称中心的三角形. 问题3 完成下面的画图:旋转三角板,画关于点O对称的两个三角形. 在画好的图形中,分别连接对应点AA',BB',CC' 提问1:点O在线段AA'上吗?如果在,在什么位置?提问2:△ABC和△A'B'C'有

问题4 (1)如图(1),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2)如图(2),选择点O 为对称中心,画出与△ABC 关于点O对称的△A'B'C'. 提问1:为什么这样作出的点A'就是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 提问2:怎样画出△ABC关于点O对称的△A'B'C'?

苏科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9.0第9章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教案

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并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 构造平行四边形解决问题 课时数1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复备栏 一.知识点回顾 1、已知ABCD,若AB=15㎝, BC=10cm 则AD=___㎝.周长= ____ cm. 2、已知ABCD, ∠A=50度, 则∠C=___度. ∠B=____度. 3、ABCD的对角线AC、BD长度之和为20cm,若△OAD的周长为 17cm,则AD=____cm 4、在四边形AB CD中,若分别给出六个条件①AB∥CD ②AD=BC ③ OA=OC ④AD∥BC ⑤AB=CD ⑥OB=OD. 现在,以其中的两 个为一组,能直接确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_________ (只填序号) 二.探究应用 应用一: 已知:ABCD中,直线MN//AC,分别交DA延长线于M,DC延 长线于N,AB于P,BC于Q。求证:PM=QN。 A B C D M P Q

应用二: 如图,在ABCD中,E、F、G、H分别是各边上的点,且AE=CF,BG=DH。 求证:EF与GH互相平分。 三.中考集锦 1.如图,若□ABCD与□EBCF关于直线BC对称,∠ABE=90°,则∠F =___°. 2. 已知如图□ABCD,若AC=20㎝, BD=16cm,则OA=_____cm,OB=____cm. 3.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金华,风光秀丽,花木葱茏.某广场上一个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如图2),分别种有红、黄、蓝、绿、橙、紫6种颜色的花.如果有AB//EF//DC,BC//GH//AD,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红花、绿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B.紫花、橙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C.红花、蓝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最新人教版新起点英语一上《Unit 6 Lesson33》教学设计1

Unit6 Colour Lesson33 课前准备 1.教学录音磁带,教学挂图。 2.单词卡片。 3.教材中出现的实物。 4.色彩清楚的物品(学生准备) 教学内容 A Look, listen and say. 1.本课通过在商店购物的三组对话,复习第31.32课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如下内容:用颜色形容物品;询问某人喜欢什么颜色;做出相应的回答。 2.第一组对话里的Here you are.为新句子,教师在教的同时要做出相应的动作。An orange的连读对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困难,可不作过高要求,待以后逐步纠正。 3.第二组对话复习Show me.... 答语Sure.是新内容。句中one green pencil仅限于one,不要替换其它数词,避免使用没有学过的名词复数形式。 4.第三组对话里的问句不要求学生当堂掌握,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复现逐步掌握。 B Let's act. 1.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学生在组内自由结成对子,分别练习A 项的三组对话。 2.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地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角色表演。 教学建议 1.为活跃课堂气氛,上课时先复习本单元中第1课和第2课的歌谣和歌曲。 2.学习三组对话可以分为三个教学活动来进行。比如: 第一组对话:教师可以把各种实物摆放在讲台上,问:What do you like? 提示学生回答:I like a red balloon.数遍后,再用动作帮助理解Here you are 的含义,让学生跟着说。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

第二组对话:教师先发指令Show me.... 要求学生按指示语出示相应物品,同时说Sure, 还可以用学过的别的词汇进行替换练习。数遍后,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也可分小组活动,每个小组让一人发指令,其他人按指令进行活动。 第三组对话:教师出示各种颜色单词卡片,指其中一张说I like green.What colour do you like? 先引导学生回答I like.... 然后再指导学生说What colour do you like? 不要求所有学生都会说。最后组织小组活动。 3.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多听录音,然后再模仿试说。 4.整个课堂活动学习的内容可以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组自然的对话: S1: What colour do you like? S2: I like blue.I like a blue ball. S1: Here you are. S2: Thank you. 如果学生的接受能力强,就可以做对话的练习,如果学生的接受能力弱,可以仅做单句话的练习。 5.录音材料: A项:DIALOGUE Girl: I like an orange duck. Female: Here you are. Bill: Show me one green pencil, please. Lily: Sure. Joy: What colour do you like? Andy: I like blue. 课堂学习评价 1.引导学生把学习本课中的英语对话的情况用和符号记入学习档案。 2.教师具体而简要地记录学生当堂表现: -能够正确理解对话的学生有多少人? -能够熟练地用所学的句子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学生有多少人?不熟练的学生有多少人?

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课时 【史料探究】 1、材料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五四运动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2、材料1926年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国民革命如同狂风暴雨冲击着旧世界,国民革命军犹如秋风扫落叶撼动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图一国民革命宣传标语图二北伐战争形势示意简图 (1)A城属于北伐战争的什么战场?北伐的主要对象是谁?北伐战争的最主要功绩是什么?

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6.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 7.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8.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英雄纪念碑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图一1839年图二1919年图三1937~1945年图四1949年4月21日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指出材料一中图二、图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中心对称》教案

《中心对称》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或中心对称的本质:就是一个图形绕一点旋转180°而成. (2)掌握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以及利用两种不同方式来作出中心对称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 利用中心对称的特征作出某一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确定对称中心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对日常生活中与中心对称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发展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心对称的性质及初步应用. 难点:中心对称与旋转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在前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旋转,那么旋转后的图形有哪些性质?(旋转前后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角均相等.) 导语二观察图中三个图形旋转的角度,发现哪个图形与其他二个不同?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教师指出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图形都具有以上特征,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它都能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本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的形成——中心对称.探究:如图,旋转三角板,画关于点O对称的两个三角形; 第一步,画出△ABC; 第二步,以三角板的一个顶点O为中心,把三角板旋转180°,画出△A'B'C'; 第三步,移开三角板. 这样画出的△ABC与△A'B'C',关于点O对称.分别连接对应点AA'、BB'、CC'.点O

在线段AA'上吗?如果在,在什么位置?△ABC与△A'B'C'有什么关系? 发现:我们可以发现:(1)点O是线段AA’的中点;(2)△ABC≌△A'B'C'. 上述发现可以证明如下. (1)点A'是点A绕点O旋转180°后得到的,即线段OA绕点O旋转180°得到线段OA',所以点O在线段AA'上,且OA=OA',即点O是线段AA'的中点. (2)在△AOB与△A'OB'中, OA=OA',OB=OB',∠AOB=∠A'OB', ∴△AOB≌△A'OB'. ∴AB=A'B'. 同理BC=B'C',AC=A'C'. ∴△ABC≌△A'B'C'. 探索:下图中△A'B'C'与△ABC关于点O是成中心对称的,你能从图中找到那些等量关系?(多媒体出示图形) 结论:(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例1如图4-31,已知四边形ABCD和点O,画出四边形A′B′C′D′,使它与四边形AB CD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中心对称图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1.关于中心对称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图形旋转后与原图形重合、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3、体验中心对称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特征,体会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过程,感受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1、通过对中心对称图形的探究和认识,体验图形的变化规律,感受图形变换的美感。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积累一定的审美经验 2、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积累一定的审美体验,经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际的学习过程,体验抽象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相关的性质. 2.难点: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1、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有什么样的特征? 问题2、观察如图所示的图形归纳中心对称的概念与性质。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二、探索新知 活动1、出示一些具有旋转对称性的图形,观察哪些图形需要旋转180°才可重合,从而引出中心对称图形。 活动2 P66(思考)、(1)如图将线段AB绕它的中点旋转180°,有什么发现? (2)将平行四边形ABCD绕它的对角线的交点O旋转180°,有什么发现? 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特性:中心对称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旋转中心且被对称点平分 活动3、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一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关键是什么?,让学生判断平行四边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及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活动4、研学教材:中心对称图形的应用 活动5、能力拓展完成练一练(幻灯片15至幻灯片28) 活动6、对比归纳: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人教版)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33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33课教学设计 Lesson 33 Have an apple 学习目标 一、语言要素 (一)词汇 1、三会:pear apple babana 2、二会:an (二)语言目标 Have an apple. No,thanks .I like pears. Ok,here you are.. Thank you. (三)话题呈现:Have an apple (四)任务设计:Have an apple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听、说、读、演,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方法,能够运用Have an apple. No,thanks .I like pears.Ok,Here you are.Thank you .等句型行交际。 三、情感目标:在本课中重点培养学生互相关心,能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 四、教学重点:三会单词:cake egg orange 句型:Have an apple. No,thanks .I like pears. Ok,here you are..Thank you. 五、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两会单词:an 六、教具:设计好的课件,食物图片,单词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歌曲。 七、学具:学生自备单词卡片。 八、教法学法:本课重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热身:老师进了教室和学生用英语打招呼,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英语氛围中。 二、新单词 (一)导入:用旧句型带新单词 导入:抽卡片编演。找三个学生,老师教学生抽取准备好的食物卡片,然后进行编演,用句型:I like ……How about you ?I like ……Me too. (三组) (二)新单词pear apple banana 1、老师请一个学生到前面来,请另一个学生蒙住他的眼睛,然后拿出一个梨,请学生摸一摸,老师提问:What’s it ?!学生用汉语说出是什么食物。 2、:老师说,pear. I like pears。 3、板书新单词:用打好的四线格:pear 4、朗读新单词:pear (老师领读pear ,p-e-a-r pear (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读——分行读——找学生读——自读三遍) 5、看图片说单词:pear 6、看单词卡片读单词:pear 7、看课件说韵文:学生和老师一起看课件说韵文:pear ,pear ,pear ,I like pears. 8、用同样的方法学习:apple banana 9、看课件说韵文:学生和老师一起看课件说韵文:pear ,pear ,pear ,I like pears. apple ,apple apple,I like apples.banana ,banana banana,I like bananas 10、小组练习韵文:四个人一组来练习说韵文。 11、小组展示:抢椅子游戏:老师在前边放一把椅子,一把椅子上只可以做三个人,四个人一组,说一遍韵文,开始抢椅子,抢不到的同学看图片说单词。(三组) 12、Let’s chant:I like pears.Me too…… 二、新句型:用旧句型带新句型 学习新句型:1、I like …….Ok,here you are.Thank you.2、Have an apple. Thank you.3、Have an apple.No,thanks .I like …….Ok,here you are..Thank you. (一)句型一I like …….Ok,here you are..Thank you.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答: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④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⑤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革命性质的确定主要决定于革命的领导者及其纲领,对象,结果等因素的综合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A: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 C: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2):其不同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 A: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B: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党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 C: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D: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结果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E: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领导权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D.革命对象不同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中心对称》教案

23.2中心对称第一课时 一、三维目标 1.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中心对称的性质.能找出线段、 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会画出与已知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Zxxk 2.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尺规作图能力. 3.通过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体验几何美,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设计 观察、感受、讲解、类比 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2.教学难点: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复习引入,学生类比轴对称看书;教师讲解性质,示范画图,学生练习 巩固 七、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l .什么叫轴对称?轴对称有什么性质? 2.关于某点旋转的两个图形的性质 3.作出四边形ABCD 关于点O 的旋转180度的图形. 【新课讲解】 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关于点对 称也称中心对称,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2、利用三角板画一个三角形ABC ?绕点O 旋转1800后,得到另一个三角形 111C B A ?。 探究:(1)ABC ?与111C B A ?的关系 (2)AA 1、BB 1、CC 1的连线是否过某点,这点与旋转中心有何关系? (3)OA 与OA 1、OB 与OB 1、OC 与OC 1分别有怎样的关系? 归纳: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 称中心平分。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类比轴对称定义、性质得出中心对称的性质 ZXXK]

立方根优秀教案

“三为主”课堂七年级(下)数学导学案 课题:6.1立方根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能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 算. 3.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学习重点:立方根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 预设难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预习导航☆ 一、链接: 1.如果x2=a,那么x与a的关系是什么?x等于什么? 2.计算: 23=______ ;(-2)3=______; 0.53=_____;(-0.5)3=______;( 2 3 )3=_____; -( 2 3 )3?=_____ ; 03=______. 3.【归纳】:(1)正数的立方是正数; (2)0的立方是0; (3)负数的立方是负数. 二、导读: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你会很容易解决上述问题. 1.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 (1) 27的立方根是什么?(2)-27的立方根是什么? (3)0的立方根是什么? 2.根据以上题目的答案,回答以下问题: (1)正数有几个立方根? (2)0有几个立方根? (3)负数有几个立方根? 3.从以上问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合作探究☆ 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64 (2)-125 (3)-0.008

教学思路 (纠错栏) 2.求下列各式中的x : (1)8x 3 -81 = 0 ; (2)(2x )3 + 729 = 0 . 4.知识拓展: (1)计算:38-= ;-38= . (2)由(1)的计算结果,猜想3a -与-(3a )的关系是什么? (3)(3a )表示 的立方根,那么(3a )3 = ;33a = . 5.【归纳】对于任意数a ,有: 3a - = ; (3a )3 = ; 33a = . ☆ 达标检测 ☆ 1. (4分)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64 (2)278 (3)0.125 (4)64 2. (6分)求下列各式的值: (1)3216- (2)-3001.0- (3)-38 33

中心对称图形教案

中心对称图形 一.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 《中心对称图形》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4章的第八节,是一节综合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课﹒本节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旋转对称图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研究特殊图形的识别和应用﹒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归纳、类比等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在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后,自觉运用类比的方法(与轴对称图形类比),从直观思维、运动变换的观点去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圆、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对这些图形获得理性和感性的认识,从而理解数学变换思想和数学美感﹒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心对称图形”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与“轴对称图形”有紧密的联系和区别,同时又是图形的三种基本运动方式(平移,翻折,旋转)中的“旋转”的特殊情况﹒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丰富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 同时又向学生渗透了“旋转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学会用运动的观点研究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本节课在生活中有丰富的实际素材,学习本节课后学生能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能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续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习中涉及的归纳、类比等思想方法,对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生活中的轴对称》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识图、简单图案欣赏和设计等实践操作活动,丰富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由于学生的操作能力相对比较差,呈现内容时,力图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安排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定义和性质的理解,以及对识图、画图等操作技能的掌握,丰富学生数学活动体验,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养成﹒ 三.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理解中心对称图形关于一点中心对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判定﹒ 2.掌握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中心对称》教案

23.2 中心对称(1) 教学内容 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掌握这些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复习运用旋转知识作图,?旋转角度变化,?设计出不同的美丽图案来引入旋转180°的特殊旋转──中心对称的概念,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利用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对称点的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2.难点与关键:从一般旋转中导入中心对称.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题. 如图,△ABC 绕点O 旋转,使点A 旋转到点D 处,画出旋转 后的三角形,?并写出简要作法. 老师点评:分析,本题已知旋转后点A 的对应点是点D ,且 旋转中心也已知,所以关键是找出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显然, 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都符合要求,?一般我们选择小于180°的旋转角为宜,故本题选择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已知一对 对应点和旋转中心,很容易确定旋转角.如图,连结OA 、OD ,则∠AOD 即为旋转角.接下来根据“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和“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这两个依据来作图即可. 作法:(1)连结OA 、OB 、OC 、OD ; (2)分别以OB 、OB 为边作∠BOM=∠CON=∠AOD ; (3)分别截取OE=OB ,OF=OC ; (4)依次连结DE 、EF 、FD ; 即:△DEF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所示. 二、探索新知 问题:作出如图的两个图形绕点O 旋转180°的图案,并回答下列的问题: 1.以O 为旋转中心,旋转180°后两个图形是否重合? 2.各对称点绕O 旋转180°后,这三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老师点评:可以发现,如图所示的两个图案绕O 旋转180°都是重合的,即甲图与乙图重合,△OAB 与△COD 重合.

立方根教案

6.2 立方根 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高爱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了解立方根和开立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性质。 (2)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3)能用开立方运算求数的立方根,体会立方与开立方运算的互逆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本节重点是立方根的意义、性质。 教学难点:本节难点是立方根的求法,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及区别。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平方根是如何定义的? 2、平方根有哪些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增强学生的记忆同时为立方根概念和性质的学习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 1.多媒体展示立方体并提问,让学生思考。 问题:要制作一个容积为27cm3的正方体形状模型,它的棱长要取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思考:(1)什么数的立方等于-8?

(2)如果问题中正方体的体积为5cm 3,正方体的边长又该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了平方根概念的经验,对于立方根的得出,教师只需适当提示学生,学生就能正确得出正方体的边长。 2.你能否由平方根的定义说出立方根的定义呢? 让学生在平方根基础上试述立方根概念。 【设计意图】渗透学生的类比思想和语言表达能力。 用数学式表示为:一般地,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a x =3,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也叫做a 的三次方根),记做3a 。 如:823=,则2叫做8的立方根,即283=;()823-=-,则2-是8-的立方根,即283-=-。 其中a 是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符号3读做“三次根号”。 针对前面几个例子,由学生说出27和5的立方根,并分别指明它们的被开方数和根指数。 让学生举例再说明。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开立方与立方也是互为逆运算,因此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可以通过立方运算来求。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让学生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3.多媒体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看看正数、0和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

初二英语上册 lesson33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初二英语上册 lesson33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单元主要通过“谈论过去的经历”来继续学习一般过去时态的用法。本节课在前一单元介绍 be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态的表达法后,开始介绍实义v.的一般过去时态的用法。与前一单元紧密联系,是它的延续。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i.词汇:memory, pack, everything, umbrella, dry, newspaper, paper, morning paper, at breakfast, say goodbye to. ii.句型:did you……? 及其回答yes, i did. no, i didn't. when did you get up? what did you do……? iii.语法:学习实义v.的一般过去时态。 ②.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一般过去时态谈论一些发生在过去的动作或经历。 ③.德育目标: i.教育学生要有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ii.整堂课的设计要求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iii.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3.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教学重点: i.实义v.的过去式的变化。 ii.实义v.的一般过去时态,它的陈述句,疑问句及其应答,以及在具体情景中的交际运用。 ②.教学难点: 一般过去时态的实际运用。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同时整堂课都串插竞赛机制,鼓励学生小组团结合作。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地深化教学内容。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另外,为了培养学生辨别、理解、分析、运用能力,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计: step 1.复习阶段: 教学思路: 1.首先以一首美丽轻快的英文儿歌带领学生进入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营造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 2.复习be动词的过去时态。 3.过渡到did you ….句型,开展男女竞赛,用这一句型造句,这样既复习了实义v. 也做到了以旧带新,为下一步做好铺垫。

中心对称教学设计

《中心对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 哈尔滨市道里区第一五九中学校张琪 【摘要】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中心对称的有关概念及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关键词】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对称点 【教材分析】 1.考试说明 ①了解中心对称的有关概念 ②掌握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2. 教学目标 ⑴. 知识技能 ①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掌握这些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②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中心对称的本质:就是一个图形绕一点旋转 180°而成。 ③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 所平分;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掌握这两个性质的运用 ⑵.过程与方法 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中心对称变换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图形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体会到生活中的对称美,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 3.教学重点 ①利用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对称点的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②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及其运用 4.教学难点:中心对称的性质及利用以上性质进行作图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旋转的基础上学习中心对称,在作图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中心对称是一种特殊的旋转,对于性质的得出难度不大。 【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通过学生自主动脑思考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观察: ①如图1把其中一个图案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

图1 ②如图2,线段AC与BD相交于点O,OA=OC,OB=OD,把△OCD绕点O旋转180o,你有什么发现? 图2 老师点评:可以发现,如图所示的两个图案绕O旋转180°都是重合的,即甲图与乙图重合,△OAB与△OCD重合. 归纳: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o,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点O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设计意图】 从旋转变换的角度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中心对称实际上是旋转变换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心对称要求旋转角必须为180 o,)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 [探究]如图,旋转三角板,画关于点O对称的两个三角形; 第一步,画出△ABC; 第二步,以三角板的一个顶点O为中心,把三角板旋转180°,画出△A'B'C'; 第三步,移开三角板。 这样画出的△ABC与△A'B'C',关于点O对称.分别连接对应点AA'、BB'、CC'.点O在线段AA'上吗?如果在,在什么位置?△ABC与△A'B'C'有什么关系? [发现]我们可以发现:(1)点O是线段AA'的中点;(2)△AB C≌△A'B'C'。 上述发现可以证明如下.

立方根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 6.2 立方根 教学目标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立方根. 3.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立方根)的大致范围. 教学重点 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及求法. 教学难点 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及求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问题 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 m3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棱长应该是多少? 设这种包装箱的边长为x m,则 x3=27. 这就是求一个数,使它的立方等于27. 因为33=27,所以x=3. 因此这种包装箱的棱长应为3 m. 归纳: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这就是说,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 2.探究 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你能发现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吗?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因为23=8,所以8的立方根是( ); 因为( )3=0.064,所以0.064的立方根是( ); 因为( )3=0,所以0的立方根是( ); 因为( )3=-8,所以-8的立方根是( ); 因为( )3=-278,所以-27 8的立方根是( ). 归纳: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任何数都有唯一的立方根. 类似与平方根,一个数a 的立方根,用符号“3a ”表示,读作“三次根号a ”,其中a 叫被开方数,3叫根指数,不能省略,若省略表示平方. 3. 探究 因为38= ,-38= ,所以为38; 因为327= ,-327= ,所以为327. 利用开立方和立方互为逆运算关系,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就可以利用这种互逆关系,检验其正确性,求负数的立方根,可以先求出这个负数的绝对值的立方根,再取其相反数,一般地, 3a =-3a . 三、课堂小结 1. 立方根和开立方的定义. 2. 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的特征. 3. 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异同. 四、布置作业 教材P51、P52习题6.2第1、2、3、5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的大致范围. 一、复习引入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问题:350有多大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