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作用和结晶现象 学案3

乳化作用和结晶现象 学案3
乳化作用和结晶现象 学案3

5.乳化作用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一些乳化现象。

2.认识一些乳浊液和乳化剂。

二、学习过程

情景引入:我们平时喝的糖水和牛奶从化学的角度属于溶液吗?从特征上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一)自学导航

知识回顾

1、什么是叫溶液?

2、溶液的特征是什么?

3、把几滴植物油滴入水中震荡后能形成溶液吗?为什么?

新知必备

1、由____________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由___________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2、乳浊液不稳定,像洗涤剂这样的能使乳浊液___________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__,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218页观察活动和219页知识视窗并根据生活经验讨论:

1、乳浊液的特征是什么?常见的乳化剂有哪些?经乳化作用形成的乳浊液有什么特征?是不是溶液?

2、什么是悬浊液?悬浊液的特征是什么?

三、分层检测

(课内)

A组:

1、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A.牛奶、汽水、石灰浆

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江水、乳白鱼肝油、碘酒

D.盐酸、泥浆、“健力宝”饮料

2、将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一定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蔗糖

C.酒精

D.植物油

3、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一组物质是()

A.煤油和水

B.碘晶体和酒精

C.面粉和水

D.碳酸钙和水

B组:

1、在下列日常生活中常用液体里,属于悬浊液的是(),属于乳浊液的是(),属于溶液的是()。

A.白醋

B.牛奶

C.豆浆

D.啤酒

E.纯水

2、将少量(1)植物油(2)食盐(3)无水酒精(4)粉笔灰(5)泥土分别放在水中,振荡后能得到溶液的是________,形成乳浊液的是__________,形成悬浊液的是__________。

3、油、盐、酱、醋是家庭中常用的调味品,下列调味品与水充分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食盐

C.酱油

D.白醋

C组:

1、用什么方法洗去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漆?为什么?

2、小芳做饭时不慎将植物油滴在衣服上,他发现用洗洁精和汽油都能将油渍洗去,请问:用这两种方法洗去油渍的原理相同吗?为什么?

(课外)

P220习题1、2、3题

课后反思:

2019_2020学年高考物理主题1静电场7静电现象的应用学案(必修3)

7 静电现象的应用 [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 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能说出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特点.2.知道导体上电荷的分布特征,了解尖端放电、静电屏蔽现象及其成因. 科学探究:1.观察演示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分析,体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2.查阅并搜集资料,了解静电屏蔽在技术和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会根据静电平衡条件求解感应电荷产生的场强. 一、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和电荷分布 1.静电平衡状态:导体中(包括表面上)没有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 2.静电平衡状态的特征: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电场处处为0.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外部表面附近任何一点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3)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导体的表面为等势面. 3.导体上电荷的分布: (1)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表面. (2)在导体外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单位面积的电荷量)越大,凹陷的位置几乎没有电荷. 二、尖端放电和静电屏蔽 1.空气的电离:导体尖端电荷密度很大,附近的电场很强,强电场作用下的带电粒子剧烈运动,使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分离的现象. 2.尖端放电:与导体尖端异号的粒子,由于被吸引,而与尖端上电荷中和,相当于导体从尖端失去电荷的现象. 尖端放电的应用与防止: (1)应用: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避免雷击的一种设施. (2)防止:高压设备中导体的表面尽量光滑会减少电能的损失. 3.静电屏蔽:金属壳(网)内电场强度保持为0,外电场对壳(网)内的仪器不会产生影响的作用叫做静电屏蔽. 静电屏蔽的应用:电学仪器外面有金属壳、野外高压线上方还有两条导线与大地相连.

《磁现象_磁场》导学案

磁现象磁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磁现象及磁场、地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怎样确定。 【学习重点】 1、磁现象、磁场 2、磁感线描述磁场 【学习难点】磁感线描述磁场 【学习过程】 (一).磁现象 探究1:磁体能够吸引哪些东西? 把铁片,一元硬币,铜片,铝片,橡皮,塑料尺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到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知识点:磁铁能吸引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 (吸铁性) 探究2:磁体各部分的吸引能力是否相同?把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观察到磁铁两端及中间部分吸引大头针的多少. 知识点:这个实验探究用到了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实验表明:磁体个部分的磁性强弱________,磁体两端的磁性_________,这两个部位叫________ 探究3:把条形磁体用线悬挂在铁架台上,或把小磁针支起,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时的指向。 知识点:磁体静止时一端指一端指。悬吊着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又叫极.静止时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做,又 叫极。(指向性)任何一个磁体都有 ... ........个磁极 探究4: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把两块条形磁体用线吊起来,用其中一块条形磁体的N极靠近另一块条形磁体的S极,观察现象.再用这块条形磁体的N极靠近另一块条形磁体的N极,观察现象.

知识点:异名磁极相互__________,同名磁极相互_____________。 探究5:我们如何使没有磁性的物体(例如钢棒)获得磁性呢?是所有的东西都能被磁化吗?磁化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麻烦吗? 知识点:一些物体在磁体或()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二).磁场 活动1:如图所示,在条形磁体周围放了四个小磁针,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认为哪几个小磁针能够发生偏转?用“↑”或“↓”标出小磁针N极的偏转方向。思考一下:小磁针与条形磁体没有接触,为什么会发生偏转? 磁场看不见、摸不到,但磁场能够对磁针发生影响,我们就可以通过磁针来认识磁场,我们采用这种方法叫 活动2:将条形和蹄形磁体放在桌子上,把玻璃板盖在磁体上,将收集的铁屑均匀撒在玻璃板上,轻轻敲击玻璃板,观察铁屑的排列分布情况。 磁感线——为了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箭头的曲线。 磁感线的疏密:大致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_____。磁感线的箭头指向:(磁体外部:从N极出发回到S极)表示磁场的方向,物理学中把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练一练:请标出图中两个磁极的名称,并标出小磁针静止时的N极。 (三).地磁场 为什么指南针能指南北呢?原来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它的形状与 的磁场很相似,也有两个磁极,称为和。地磁南极在地理的

乳化现象无处不在

乳化现象无处不在 我们都知道乳浊液不安定,静置好久后就会发生分层现象,但是如果在其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即使较长时间地静置,也不易发生分层现象,这种现象就叫做乳化现象,被加入的物质叫做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做乳化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乳化现象无处不在。 在有油污的盘子里滴入一滴洗洁精,你会立即发现,洗洁精下面的油污迅速变成细小的液滴向洗洁精内扩散,此时你若再加入适量的水,沾在盘子上的油污会较快地向洗洁精的水溶液中扩散,经过一段时间的扩散,再倒掉盘子里的液体,盘子就会变得洁净光洁了。能够代替洗洁精的物质还有洗衣粉、纯碱、肥皂等。 我们饮用的饮料中含有乳化剂。食品用的乳化剂有聚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大豆磷脂等。在生产冰淇淋的过程中,乳化剂起的是促进脂肪分散、安定乳浊液的作用,所以我们吃到的冰淇淋光滑爽口,质地均一;啤酒中的乳化剂不但使高分子脂肪物质得以平均分散不沉淀,且使啤酒香味四逸、泡沫丰盛、色泽黑暗,其他像酸奶、巧克力等食品也无不得益于乳化剂的乳化作用。 化妆品及医药膏剂中的乳化剂使膏体精细、滑润。用其配制出化妆品的膏体可以充分滋润皮肤,维持皮肤的油脂平均,减轻皮肤的干涸感。相应乳化剂在洗发剂、护发剂、烫发剂、染发剂和其他头发护理品中,对修复受损毛发、增加发质的滋润和保湿程度、改进头发的梳理性等,都能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农药中也可觅见乳化现象的踪迹,只要同学们仔细阅读各种农药的说明书,就会发现。 例如稀禾定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旱田除草剂品种之一,它就由原油(油性)和机油乳油(乳化剂)两部分组成,一旦将其加到水中,便立即变成乳化后的乳浊液,这样不但节约农药,而且有利于环保。 工业上的乳化剂可谓五花八门。目前我国能源吃紧,原油价格上涨,燃料油的价格居高不下,但是,我国却有着丰盛的煤焦油资源。只要把煤焦油进行

2021-2022版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学案:第四章 6 互感和自感

6 互感和自感 目 标导航思维脉图 1.知道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都属 于电磁感应现象。(物理观念) 2.知道自感电动势对电流变化的 影响符合楞次定律。(物理观念) 3.知道自感电动势大小受到哪些 因素影响。(科学探究) 4.了解自感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 应用和怎样预防其带来的不利影 响。 (科学思维)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互感现象 二、自感现象 1.自感现象: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在它本

身激发出感应电动势的现象,产生的电动势叫作自感电动势。 2.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 电路现象 自感电动势 的作用 通电 自感接通电源的瞬间,灯泡A1较慢地亮起来 阻碍电流 的增加 断电自感 断开开关的瞬间,灯泡A逐渐变暗。有时灯泡 A会闪亮一下,然后逐渐变暗 阻碍电流 的减小 3.自感系数: (1)自感电动势的大小:E=L,其中L是线圈的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电感。 (2)单位:亨利,符号:H。常用的还有毫亨(mH)和微亨(μH)。换算关系是:1H=103mH=106μH。 (3)决定线圈自感系数大小的因素:线圈的大小、形状、圈数以及是否 有铁芯等。 三、自感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1.自感现象中的磁场能量: (1)线圈中电流从无到有时,磁场从无到有,电源的能量输送给磁场,储 存在磁场中。 (2)线圈中电流减小时,磁场中的能量释放出来转化为电能。 2. 电的“惯性”:

自感电动势有阻碍线圈中电流变化的“惯性”。 (1)自感现象中,感应电动势一定和原电流方向相反。(×) (2)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较大时,其自感系数一定较大。(×) (3)对于同一线圈,当电流变化较快时,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也较大。(√) (4)没有发生自感现象时,即使有磁场也不会储存能量。(×)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知识点一自感现象的产生与规律 1.自感现象的产生:当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产生的磁场及穿过自身的 磁通量随之变化,依据楞次定律,会在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叫自感电 动势。 2.规律:自感现象也是电磁感应现象,也符合楞次定律,可表述为自感 电动势总要阻碍引起自感的原电流的变化。 (1)当原电流增加时,自感电动势阻碍原电流的增加,方向与原电流方 向相反。 (2)当原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阻碍原电流的减小,方向与原电流方 向相同。 (3)自感电动势总要阻碍引起自感的原电流的变化,但阻止不住,只是 变化得慢了。 收音机里的“磁性天线”怎样把广播电台的信号从一个线圈传到另一 个线圈?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7节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1

7.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电场知识的应用。静电平衡状态及静电平衡下的导体的特点及导体上电荷的分布情况是本节的重点。教学中要重视两方面的处理:一是重视推理的过程,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推理过程,这样才能做到不仅知道结论,而且知道这个结论是怎样得来的,以加深理解;二是重视实验和动画演示,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知识。 对静电屏蔽的讲解,同样需要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知识。在使学生理解把导体挖空这个推理过程的同时要做好实验,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静电屏蔽现象。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场的基本知识,了解了电场的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具备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基础。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了解一些关于静电现象应用的实例。但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一些结论也较难理解,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会给本节内容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 设计思路 《静电现象的应用》是本章的难点内容,概念规律非常抽象。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探究全过程,才能深刻理解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规律。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和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探究品质。 本课题设计的另一思路旨在让学生认真讨论,积极参与,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本节教学设计的过程为:首先学生活动,对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发生静电现象的讨论;然后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得出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最后通过例题巩固加深理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 2.理解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且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3.知道尖端放电、静电屏蔽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理解知识、获取知识的同时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 2.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 静电平衡导体的场强和静电荷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电场中导体的特点。 教学方法 推理归纳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验电器、法拉第圆筒、有绝缘柄的金属球一个、金属网罩、收音机、感应起电机、导线若干。视频资料,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磁现象和磁场(导)学案 (2)

1磁现象和磁场 知识内容 磁现象和磁场 考试要求 必考加试 b b 课时要求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体、磁极、磁性、磁场等概念,知道磁体之间、磁体与通电导体之间、通电导体与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2.了解电流的磁效应,体会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重要意义.3.大致了解地磁场的分布情况和地磁两极的特点. 一、磁现象 1.磁性:物体具有的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称为磁性. 2.磁极:磁体的各部分磁性强弱不同,磁性最强的区域叫磁极. (1)磁体有两个磁极,一个叫N极(又叫北极),另一个叫S极(又叫南极). (2)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电流的磁效应 1.奥斯特实验:把导线沿南北方向放置在指向南北的磁针上方,通电时磁针发生了偏转.2.实验意义:奥斯特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可以产生磁场,首先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三、磁场 1.磁体、电流间的相互作用 (1)磁体与磁体间存在相互作用. (2)通电导线对磁体有作用力,磁体对通电导线也有作用力. (3)通电导线之间也有作用力. 2.磁场:磁体与磁体之间、磁体与通电导线之间,以及通电导线与通电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是磁体或电流周围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1)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磁体,N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S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 (2)磁偏角:小磁针的指向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如图1所示. 图1 [即学即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他发现电流的周围能产生磁场.(√) (2)大磁铁的磁性较强,对小磁针的作用力大,但小磁针对大磁铁的磁场力较小.(×) (3)任何两个磁体之间产生的磁场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磁极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产生的.(√) (5)电流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产生的.(×) (6)在地面上放置一个小磁针,小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磁场的南极.(×) 一、磁现象磁场 [导学探究](1)取一个条形磁铁,用一枚大头针分别靠近磁铁的两端和中部,观察到什么现象? (2)取两个条形磁铁,分别将它们的同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靠近,观察到什么现象? (3)如图2所示,通电导线放在磁铁附近,悬挂导线的细线偏离竖直方向,说明通电导线受到力的作用,磁铁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是如何产生的? 图2 答案(1)磁铁能够吸引大头针,两端对大头针的吸引力较大,中间部分对大头针的吸引力较小. (2)同名磁极靠近,相互排斥;异名磁极靠近,相互吸引. (3)是通过磁场产生的.

2021人教版选修《互感和自感》word学案

2021人教版选修《互感和自感》word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白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明白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点的物理量,明白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3. 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缘故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 4.认识互感和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感悟专门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专门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境导入: 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什么缘故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可不能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问题: 1、什么是互感现象?什么是自感现象?产生的本质相同吗? 2、演示通电自感现象: 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1、A2是规格完全一样的灯泡。闭 合电键S,调剂变阻器R,使A1、A2亮度相同,再调剂R1,使两灯 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新闭合S,观看到什么现象?什么 缘故A1比A2亮得晚一些?试用所学知识(楞次定律)加以分析说 明。 3、演示断电自感现象: 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接通电路,待灯泡A正常发光。然后断开 电路,观看到什么现象?什么缘故A灯不赶忙熄灭? 4、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5、在断电自感的实验中,什么缘故开关断开后,灯泡的发光会连续一段时刻?甚至会比原先更亮?试从能量的角度加以讨论。 自我小结:

自我检测: 1、所示,电路甲、乙中,电阻R和自感线圈L的电阻值都专门小,接通S,使电路达到稳固,灯泡D发光。则() A.在电路甲中,断开S,D将逐步变暗 B.在电路甲中,断开S,D将先变得更亮,然后慢慢变暗 C.在电路乙中,断开S,D将慢慢变暗 D.在电路乙中,断开S,D将变得更亮,然后慢慢变暗 2、如图所示,自感线圈的自感系数专门大,电阻为零。电键K 原先是合上的,在K断开后,分析: (1)若R1>R2,灯泡的亮度如何样变化? (2)若R1<R2,灯泡的亮度如何样变化? 3、如图所示电路,线圈L电阻不计,则() A、S闭合瞬时,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 B、S保持闭合,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 C、S断开瞬时,B板带正电,A板带负电 D、由于线圈电阻不计,电容被短路,上述三种情形电容器两板都不带电

静电现象的应用 说课稿 教案

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电场知识的应用。静电平衡状态及静电平衡下的导体的特点及导体上电荷的分布情况是本节的重点。教学中要重视两方面的处理:一是重视推理的过程,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推理过程,这样才能做到不仅知道结论,而且知道这个结论是怎样得来的,以加深理解;二是重视实验和动画演示,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知识。 对静电屏蔽的讲解,同样需要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知识。在使学生理解把导体挖空这个推理过程的同时要做好实验,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静电屏蔽现象。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场的基本知识,了解了电场的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具备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基础。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了解一些关于静电现象应用的实例。但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一些结论也较难理解,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会给本节内容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 设计思路 《静电现象的应用》是本章的难点内容,概念规律非常抽象。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探究全过程,才能深刻理解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规律。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和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探究品质。 本课题设计的另一思路旨在让学生认真讨论,积极参与,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本节教学设计的过程为:首先学生活动,对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发生静电现象的讨论;然后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得出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最后通过例题巩固加深理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 2.理解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且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3.知道尖端放电、静电屏蔽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理解知识、获取知识的同时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 2.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 静电平衡导体的场强和静电荷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电场中导体的特点。 教学方法 推理归纳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验电器、法拉第圆筒、有绝缘柄的金属球一个、金属网罩、收音机、感应起电机、导线若干。视频资料,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问题: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 将不带电的导体靠近带电体时,导体上就带电了,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现象。 问题:静电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静电感应现象的实质是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电荷的重新分布。 问题:在静电感应时用手摸一下导体,再移走源电荷,则导体带什么电?若将导体接地则情况如何?左端接地呢?

磁现象教学设计教案

磁现象教学设计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电和磁 全章概述 天荣中学黎娜 一.地位 本章书的知识点比较独立,但仍需要基础的电学知识,而且也是为下一章《信息的传递》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章知识和应用在现代社会中相当重要,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除了“磁现象”知识简单易懂外,,其他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教材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悟,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理论要求不高,整章书的总体要求处于初级水平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从实验事实出发,归纳概括概念、规律的能力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教师可是多设计小实验,让学生能充分的动手动脑的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物理的快乐。 二.主要内容 本章书主要讲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铁的应用,电动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其实可分为三条线路:一是磁体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从而引出生活中的应用电磁铁;二是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电流有力的作用,从而引出生活中的应用电动机;三是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于发电机。 三.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揭示电和磁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让学生在已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电生磁”和“磁生电”的辩证关系,是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奥妙。本章书的难点是技术应用方面:电磁继电器、电动机的换向器作用,发电机的原理。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组织学生动手探究活动达到课程目标中关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四.实验说明 本章知识的趣味性和应用性比较强,可根据学校的资源安排多个小实验,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按照书本的基本要求,分组探究实验有3个,演示实验7个。小型电动机的模型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上让学生比赛自己的电动机的转动效果,给学生成功的愉悦感。 第一节磁现象教学设计(1课时) 天荣中学黎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磁体。 ·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磁化现象。 2.过程和方法 ·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试验现象认识磁极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经历观察磁现象的过程,能描述其主要特征。由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难点:了解磁化现象。 三、学生情况分析

自感现象与日光灯学案

1.5自感现象与日光灯 编写人:高有富审核人:审批人: 班组姓名组评:师评: 【学习目标】 1、理解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阅读教材P29—P30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阅读教材P30 3、知道影响自感系数的因素。 4、了解日光灯的基本结构和原理。阅读教材P27 5、了解互感现象。阅读教材P27 【学习指导】, 1.自感现象:由于导体本身电流发生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自感现象. 2.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根据楞次定律判定. 自感电动势总要阻碍导体中电流的,当导体中的电流增大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当导体中的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 3.自感现象的应用——日光灯原理 (1)日光灯的电路图:主要由灯管、和启动器组成. (2)启动器的作用:自动开关的作用 (3)镇流器有两个作用:起动时,通过启动器的通断,在镇流器中产生,从而激发日光灯管内的气体导电.正常工作时,镇流器的线圈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这时镇流器就起着的作用,保证日光灯的正常工作.★★★★ 【预习检测】★1.下列关于自感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感现象是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B.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总与引起自感的原电流的方向相反 C.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有关 D.加铁芯后线圈的自感系数比没有铁芯时要大 ★★2.如图所示,L为一个自感系数大的自感线圈,开关闭合 后,小灯能正常发光,那么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的瞬间,能观察到 的现象分别是() A.小灯逐渐变亮,小灯立即熄灭 B.小灯立即亮,小灯立即熄灭 C.小灯逐渐变亮,小灯比原来更亮一下再慢慢熄灭 D.小灯立即亮,小灯比原来更亮一下再慢慢熄灭 ★★3.关于自感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感应电流不一定和原电流方向相反 (B)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较大的其自感系数一定较大 (C)对于同一线圈,当电流变化较快时,线圈中的自感系数也较大

静电现象的应用(练习题)

静电现象的应用 知识点一:静电平衡的特点 (1)静电平衡是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的结果,达到静电平衡时,自由电荷不再发生定向移动. (2)静电平衡状态导体的特征 ①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即:外电场E 与导体两端的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 ′的合场强为零,E ′=-E .) ②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其外部表面附近任一点场强方向与该点的所在表面垂直. ③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等势面 ④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外表面上. 题型一:对静电平衡的理解 练习1.对于处在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 .导体内部既无正电荷,又无负电荷 B .导体内部和外表面处的电场均为零 C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的电荷代数和为零 D .导体内部电场为零是外加电场与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叠加的结果 题型二: 感应电荷产生的场强的计算 求解此类问题时应当明确以下两点: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其实质是合场强为零. (2)比较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的大小、方向时,应以产生外加电场的电荷为研究对象. 练习2:长为l 的导体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带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放在距棒左端R 处,如图1-7- 3所示.当棒达到静电平衡后,棒上的感应电荷在棒内中点处产生的电场 强度大小等于________,方向 ________. 【答案】 kq R + L 2 2 向 左 练习3:.图中接地金属球A 的半径为R ,球外点电荷的电荷量为Q ,到球心的距离为r 。静电平衡后感应电荷在球心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D ) A .k -k B .k + C .0 D .k 题型三:感应电场电场线的确定 练习4.如图所示,一个方形的金属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个带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放在盒左边附 近,达到静电平衡后,盒上的感应电荷在盒子 内部产生的电场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答案】 C 题型四:静电平衡的导体的电势分布

高中物理-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案

高中物理-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两种电荷,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定性了解自然界仅有的两种电荷间的作用特点 (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 (3)了解电荷守恒规律。能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规律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重点】 感应起电的方法和原理/电荷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感应起电的原理——运用电场有关知识,分析、推理出实验现象的成因【教学媒体】 1. 实验器材:有机玻璃棒、丝绸、碎纸片、毛皮、橡胶棒、验电器、AB筒,摩擦起电机 2. 课件:视频——静电使长发飘起来;文档——人身静电高达七八千伏【来源:《新民晚报》】 【教学安排】 【新课导入】 演示摩擦起电机的人造闪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分析原因。这是一种静电现象,我们不少同学觉得电既神秘又危险,对电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甚至觉得带电就不能碰。其实不然,播放视频——静电使长发飘起来。反之在某节目中主持人说电流电死人大约要1A左右,其实只要几个mA就能电死人了。所以作为现代生活在电器时代的我们更要好好学习电学。因为这不仅是常识,还是生存的能力。 人类从很早就认识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例如我国在战国末期就发现了磁铁矿有吸引铁的现象。在东汉初年就有带电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文字记载,但是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系统研究却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才逐渐开展起来的,到十九世纪才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 电磁学及其应用对人类的影响十分巨大,在电磁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能生产和利用,是历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飞跃,打开了电气

化时代的大门。 工农业生产、交通、通讯、国防、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在当前出现的新技术中,起带头作用的是在电磁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新技术领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为了正确地利用电,就必须懂得电的知识。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些电的知识,现在再进一步较深入地学习。 【新课内容】 (二) 研究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的成因(主要是回顾初中的知识) 1. 实验一: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放于碎纸片附近观察橡胶棒吸引碎纸片情况。 提问一:为什么橡胶棒会吸引碎纸片? 答:橡胶棒与丝绸摩擦后就带电了,带电物体会吸引轻小物体。 若将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碎纸片,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毛皮带上正电,也会吸引轻小物体。 教师用实验验证学生的判断。 提问二:注意观察带电橡胶棒吸引碎纸片情况,会发现被橡胶棒吸起的纸片中,较大的纸片先落下来,这是为什么? 答:带电体在空气中不断放电,使它带电量不断减少,因而吸引轻小物体的力也相应减小,所以较大纸片先落下来。 师: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叫做正电荷与负电荷。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后,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有机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物体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带电越多,吸引力就越大,这种摩擦起电是怎么形成的呢? 答:物体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摩擦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不带电物体,正负电荷等量)失去一些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一些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师:对,我们可以看到这又是一个守恒的过程。即:电荷守恒:电荷不能创造,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反之,如果正电荷和负电荷相接触呢?

八年级物理下册《9.1磁现象》课堂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9.1磁现象》课堂导学案新 人教版 9、1磁现象》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有哪些。 2、知道磁性、磁体、磁化概念;知道磁极的规定;知道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3、经历探究磁极间作用规律的过程;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罗盘就是平常说的,它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早期的指南针称为。 2、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吸引等物质,我们就把该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之为,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之为。 3、一般说来,磁体的两端吸引钢铁的能力最强,这两个部位叫做,磁体有个磁极,分别叫做和。 4、将一枚指南针悬挂起来,待其静止下来,发现它的一个磁极指南,一个磁极指北,我们把指南的磁极称为,指北的磁极称为。

5、使原来不带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我们称之为。 6、记录不明白的问题,留待小组内一起解决。 二、课内探究导学 1、组内交流课前预习答案,之后班级展示。 2、同学们例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有条件的学校可播放视频或投影。) 2、探究磁体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同学们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磁铁、铁钉、铜片、铝片,锡箔等物体进行实验,观察磁体到底吸引哪些物体。问题:有一些铁钉混杂在其他的金属中,如何快捷的把铁钉同其他金属分开。 3、探究磁铁上的磁极。同学们讨论:利用什么办法才能判断出磁铁上哪一部分磁性最强?哪一部分最弱?(提示:利用磁铁吸引课桌上的铁钉,观察哪个部位吸引的铁钉数量最多哪个部位最少。注:有条件的用铁粉代替铁钉效果会更好。)明确磁极的概念。思考并讨论:有两根钢棒,一根是磁体,一根不是磁体,不利用其他的器材,如何将它们区分开来? 4、探究磁南极和磁北极的规定。同学们将磁铁或小磁针悬挂或者用针顶起来,观察其静止后的指向,明确磁体的南北极。思考:有一磁体,从外观上区分不出南北极,请你想个办法。 5、探究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同学们利用桌上的磁铁,按照课本上的做法探究磁极间的作用规律。思考:将磁铁悬挂起来的目

高中第一章四第五六节电磁感应规律应用导学案粤教选修

第一章 电磁感应(四)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2)(第五、六节)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能综合应用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 2.掌握电磁感应中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 3.能解决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与能量结合的综合问题. 4.会分析自感现象及日光灯工作原理。 一、 自主学习 1.感应电流的方向一般是利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进行判断;闭合电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n ΔΦ Δt 或E =BLv. 2.垂直于匀强磁场放置、长为L 的直导线通过电流I 时,它所受的安培力F =BIL ,安培力方向的判断用左手定则. 3.牛顿第二定律:F =ma ,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大,反之速度减小.当加速度a 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是通过克服安培力做功转化而来的. 二、 要点透析 要点一 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 1.对于图象问题,搞清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变化范围、初始条件、斜率的物理意义等,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2.解决图象问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图象的种类,是B -t 图象还是Φ-t 图象,或者E -t 图象、I -t 图象等. (2)分析电磁感应的具体过程. (3)用右手定则或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4)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n ΔΦ Δt 或E =BLv 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5)结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等规律写出函数关系式. (6)根据函数关系画图象或判断图象,注意分析斜率的意义及变化. 问题一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0.2 T ,磁场宽度l =4 m ,一正方形金属框边长ad =l′=1 m ,每边的电阻r =0.2 Ω,金属框以v =10 m/s 的速度匀速穿过磁场区,其平面始终保持与磁感线方向垂直,如图所示.求: (1)画出金属框穿过磁场区的过程中,各阶段的等效电路图. (2)画出金属框穿过磁场区的过程中,金属框内感应电流的i -t 图线;(要求写出作图依据) 课 前 先学案

高中物理46互感和自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2

第6节互感和自感

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B.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C.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降低其温度,该元素的半衰期将增大 D.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强度小 2.如图所示,将一篮球从地面上方B点斜向上抛出,刚好垂直击中篮板上A点,不计空气阻力,若抛射点B向篮板方向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仍使抛出的篮球垂直击中A点,则可行的是 A.增大抛射速度0v,同时减小抛射角θ B.增大抛射角θ,同时减小抛出速度0v C.减小抛射速度0v,同时减小抛射角θ D.增大抛射角θ,同时增大抛出速度0v 3.如图所示是旅游景区中常见的滑索。研究游客某一小段时间沿钢索下滑,可将钢索简化为一直杆,滑轮简化为套在杆上的环,滑轮与滑索间的摩擦力及游客所受空气阻力不可忽略,滑轮和悬挂绳重力可忽略。游客在某一小段时间匀速下滑,其状态可能是图中的() A.B.C.D. 4.下列四个实验中,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A.B. C.D. 5. OMN为玻璃等腰三棱镜的横截面,ON=OM,a、b两束可见单色光(关于OO′)对称,从空气垂直射入棱镜底面MN,在棱镜侧面OM、ON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棱镜中a光束的折射率大于b光束的折射率 B.在棱镜中,a光束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束的传播速度 C.a、b 两束光用同样的装置分别做单缝衍射实验,a光束比b光束的中央亮条纹宽 D.a、b两束光用同样的装置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a光束比b光束的条纹间距小 6.某银行向在读成人学生发放贷记卡,允许学生利用此卡存款或者短期贷款.一位同学将卡内余额类比成运动中的“速度”,将每个月存取款类比成“加速度”,据此类比方法,某同学在银行账户“元”的情况下第一个月取出500元,第二个月取出1000元,这个过程可以类比成运动中的() A.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C.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D.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正值,物体一定做加速直线运动 B.百米比赛时,运动员的冲刺速度越大成绩越好 C.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D.相对于某参考系静止的物体,对地速度不一定为零 8.小朋友队和大人队拔河比赛,小朋友队人数多,重心低,手握绳的位置低,A、B两点间绳倾斜,其余绳不一定水平,此可以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相持阶段两队都静止,两队的总质量相等,脚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各队员手紧握绳不滑动,绳结实质量不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静电现象的应用知识要点和常见题型总结

第七节静电现象的应用 【知识要点】 要点一处理静电平衡的“观点” 1.远近观 “远近观”是指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离场电荷较近和较远的两端将感应出等量的异种电荷,而导体的中间部分可认为无感应电荷产生.2.整体观 “整体观”是指把两个或多个原来彼此绝缘的导体接触或用导线连接时,就可把它们看作是一个大导体,再用“远近观”判断它们的带电情况. 要点二静电平衡两种情况的实现方法和其本质是什么? 1.两种情况 (1)导体内空腔不受外界影响,如图1-7-2甲所示. (2)接地导体空腔外部不受内部电荷影响,如图乙所示. 图1-7-2 2.实现过程 (1)如图甲,因场源电荷产生的电场与导体球壳表面上感应电荷在空腔内的合场强为零,达到静电平衡状态,对内实现了屏蔽. (2)如图乙,当空腔外部接地时,外表面的感应电荷将因接地传给地球,外部电场消失,对外起到屏蔽作用. 3.本质:静电感应与静电平衡. 【例题分析】 一、静电平衡下的导体 【例1】如图所示, 图1-7-一导体球A带有正电荷,当只有它存在时,它在空 间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 A.在A球球心与P点连线上 有一带负电的点电荷B,当只有它存在时,它在空间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B.当A、B同时存在时,根据场强叠加原理,P点的场强大小应为()

A.E B B.E A+E B C.|E A-E B|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D 解析当带电导体球周围无其他导体或带电体存在时,导体球上的电荷将均匀分布在导体球表面.根据题意,均匀分布在导体球上的电荷在P点产生的场强为E A,当把点电荷放在B点后,虽然导体球所带的总电荷量未变,但因静电感应,导体球上的电荷将重新分布,直到达到静电平衡.这时,导体球上的电荷在P点产生的场强E A′不等于E A.由于点电荷不涉及电荷如何分布的问题,它在P点产生的场强与周围是否存在其他电荷无关,所以仍为E B,当点电荷与导体球A 同时存在时,P点的场强应由E A′与E B叠加而成,而不是由E A与E B叠加,这样就能立即断定A、B、C三个选项都是不对的. 二、静电平衡 【例2】将悬挂在细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A放在不带电的金属 图1-7-4 空心球C内(不和球壁接触),另有一个悬挂在细线上的带负电的小球B向C 靠近,如图1-7-4所示,说法正确的有() A.A往左偏离竖直方向,B往右偏离竖直方向 B.A的位置不变,B往右偏离竖直方向 C.A往左偏离竖直方向,B的位置不变 D.A和B的位置都不变 答案 B 解析带正电的小球A放在不带电的空心球C内,通过静电感应,空心球外壳带正电,内壁带负电.因此,金属空心球C和带电小球B带异种电荷,所以B受C球的吸引往右偏离竖直方向.而由于空心球C能屏蔽小球B所产生的外部电场,使小球A不受外电场的作用,所以A的位置不变. 【对点练习】 1.下列措施中,属于防止静电危害的是()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教材分析:这是教科版科学四下课程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3个部分:(1)体验静电现象。通过一些小游戏和交流,让学生能感受到静电现象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是随处可见的。 (2)研究不一样的电荷。这是引导学生从对静电现象的原始认识到对静电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过程,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并与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 (3)让电荷流动起来。这部分内容帮助学生发展对电荷的认识,也是后面学习电流的基础。 以上三个活动的结构属于线型结构,是递进关系。它在本单元的地位是让学生从对静电的元认知到对电的本质的一个初步认识,为后面几课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对静电现象,学生并不陌生,生活中也经历过,可能学生也能说出静电这样的科学语言。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入探究,特别对正负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知之甚少,对电流的概念也是 教学思路:一、以小魔术引入,利用学生周边材料和教师提供材料,让学生做一做,体验静电。再通过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辅以图片补充,让学生感受静电现象无处不在,存在于任何物质中。二、通过问题“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受不到物体带电呢?”引到第二个活动,通过动画讲解,学生举例解释,板书小结,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认识到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并让学生与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三、通过让学生“用带电吸管点亮小灯泡”的情境创设,引到“带静电的物体,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再到电流、电路。四、通过将掉下的轻小物体捡干净应用到静电,再到更小的粉尘的收集让学生有创新的意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逻辑推理,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难点:认识正负电荷,通过实验解释电荷之间的吸引和排斥关系。 三、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1.尺子和水笔(学生带)、塑料梳子、吸管2、塑料袋2、布2、碎纸屑与小盒子、盘子。2.吹塑纸4条,一端涂色,2条红,2条蓝;珠针2枚,记录表1份。 教师材料:魔术用(吸管)、泡沫板板书、实验材料、课件、纸带绳、简单电路材料。

磁现象教学设计教案

磁现象教学设计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电和磁 全章概述 天荣中学黎娜 一.地位 本章书的知识点比较独立,但仍需要基础的电学知识,而且也是为下一章《信息的传递》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章知识和应用在现代社会中相当重要,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除了“磁现象”知识简单易懂外,,其他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教材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悟,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理论要求不高,整章书的总体要求处于初级水平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从实验事实出发,归纳概括概念、规律的能力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教师可是多设计小实验,让学生能充分的动手动脑的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物理的快乐。 二.主要内容 本章书主要讲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铁的应用,电动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其实可分为三条线路:一是磁体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从而引出生活中的应用电磁铁;二是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电流有力的作用,从而引出生活中的应用电动机;三是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于发电机。 三.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揭示电和磁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让学生在已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电生磁”和“磁生电”的辩证关系,是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奥妙。本章书的难点是技术应用方面:电磁继电器、电动机的换向器作用,发电机的原理。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组织学生动手探究活动达到课程目标中关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四.实验说明 本章知识的趣味性和应用性比较强,可根据学校的资源安排多个小实验,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按照书本的基本要求,分组探究实验有3个,演示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