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

社会性别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
社会性别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知识点

社会调查研究知识点 选择15*2;简答4*10;计算1*15;论述1*15 重点章节:5、6、7、11、13(罗红叶老师所上的章节),其余章节可能出选择题。 1、了解定量与定性的区别,详见第11章 2、选题的标准: P52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3、测量的四要素: P88测量的客体、测量的内容、测量的法则、数字或符号。 4、测量层次:明确四者的各自特点与区别 P90 (1)定类测量:又称类别测量、定名测量,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和符号,确定其类别。定类测量是最低的层次测量,其分类是最基本的目标和最经常性的操作。 数学特征:等于或不等于(属于或不属于) 举例:性别(男女)、婚姻(未婚、已婚、离婚……)、职业(工人、农民、干部、技术人员、商人、其他) 特性:穷尽性与互斥性、对称性与传递性 (2)定序测量:又称等级测量、顺序测量,其取值是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又可以认为其实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可以反映不同的类别,还可以体现出事物或现象在高低、大小、先后、强弱等序列上的差异。 数学特征:大于或小于 举例: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及以上)、城市的规模(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特性:对称性与不对称性同在,传递性。通常将不同的序列转化为大小不等的数字,但此数字不能进行数字运算,只是单纯表示“大”“小”的符号。 (3)定距测量:又称等距测量、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别为不同类别、不同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结果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注意:定距测量中的值可以为0,但是这个0却不具备数学中0的含义,如北京的气温为0摄氏度,并不是表示没有温度。 特点:同时具有定类、定序的性质,还可以加减运算 举例: ①测量人的智商:甲的智商为135,乙的智商为110,那么可以说明甲的智商比乙的智商高,而且高出135-110=25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述评

2007年2月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Feb.2007第26卷第2期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Vol.26No.2 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述评 夏小燕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兰州730070) 摘 要:性别角色是以文化为背景的,社会认可或接纳男性或女性应表现的行为模式,它以生物因素为基础,包括个人心理与社会建构两个维度。生物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性别图式理论及性别脚本理论都对性别角色的发展提供了解释和说明,但是每个理论都有其不足之处,目前有学者提出以整合的理论对性别角色的发展作出更准确的解释。 关键词:性;性别;性别角色;发展;整合 中图分类号:B84-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7)02-0070-04 收稿日期:2006-10-17 作者简介:夏小燕(1975-),女,湖北荆门人,2004级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 一、概念界定 1.性与性别 性(sex):指男女活动中生物学的或解剖学的差 异,是生理上的差异,生为一个人,就性而言,除阴阳人及双性人外,非男人即女人。 性别(gende r):指男女心理上、社会上的差异。非男性即女性。 性与性别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是与生俱来的天生的生理性别;后者则指男女两性在行为及性格上的差异,大多数是由于社会化的历程及旁人的期望而得来的,并非天生的(刘秀娟、林明宽,1997)。简而言之,性与性别之间的差异,就像是先天性与后天因素、自然与人文上的差异(Hearn 等,1990)。 2.性别角色 Robert Brannon(1976)指出角色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可以追溯到戏剧的术语学。这个单词角色(role)是法语 roll ,指一个演员所扮演的角色。男性的性别角色或女性的性别角色就像是男性和女性扮演适宜他们男子气或女子气部分的剧本[1]。社会科学家认为角色意味着个人在具体情境中所呈现的社会企盼的、鼓励的行为模式。在心理学界,不同的学者对性别角色有不同的理解,对性别角色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如下表所示(见下页)。 从表中所述得知,性别角色不只是归属的,更是获 致的,应包括个人心理与社会建构两个维度。笔者认为性别角色是以文化为背景的,社会认可或接纳男性或女性应表现的行为模式。 二、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 性别角色发展是属于多维的建构,因此在许多不 同的领域及概念上发展出不同的性别角色发展理论。本文就生物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社会学习论、认知发展论、性别图式论以及最近发展的性别脚本理论的观点,探讨其对性别角色的看法。 1.生物论 生物论者认为基因及生物的程序对性别角色的发展有所影响。无可否认,男女有其生理上的性别差异,不仅是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同时在生殖作用上分别扮演非常不同的角色。Lynn(1974)认为基因在性别差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表现在如下方面:1)基因在其他任何环境因素尚未发生任何影响时,就已开始展现影响力;2)基因的影响力是普遍存在于各文化团体中;3)基因的影响可以在类人猿中获得证实;4)基因与男、女所分泌的荷尔蒙有关。 此外,进化论者认为每一种物种的成员与生俱来有一些 生物决定 的特质与行为,这些特质与行为来自于进化及生物适应的结果。在1993年,Freedan 依此提出性别角色的认同与发展是两性间行为差异的遗传结果。 由于两性间存在明显的生物上的性差别,一些学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性别角色发展及理论介绍

性别角色发展及理论 性征(sex):生理身份;染色体、生理特征、激素的影响。 性别(gender):社会和文化身份。 性别角色(gender-role)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群体性特征和行为方式。 起初,性别角色被定义为" Sex Role",性别角色,具体表现在生理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差别。如康斯坦丁诺普尔Constantinople曾对20世纪70年代前的性别角色研究作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综述,并试图对它进行了理论性定义,“性别角色特征多多少少是根植于解剖学、生理学和早期经历之中,并在外貌、态度及行为上将两性分别开来的那些相对稳定的特质。” 后来定义为"Gender Roles".社会性别角色,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性特征和行为方式。主要有两类不同看法, 一类是注重个体的人格特质.如斯彭思Spence 认为性别角色是社会认定为适合男性和女性的性格、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 另一类是注重社会性和社会文化的作用.如Gilbert认为性别角色是指存在于特定历史或文化情境中的对两性分工的规范性期望,和社会互动中与性别相关的规则 当下对性别角色的定义一般既注重个体生理差异、人格特征,也重视社会文化的影响. 表达性角色:女性亲切的、善于照料他人的、合作的、能敏感觉察他人要求的。

工具性角色:男性坚定地、独立的、竞争性的 性别特征形成:儿童获得性别认同,获得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所认可的同一性别的成员应持有的动机、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的过程。有关性别特征形成的研究集中在三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主题,1.性别认同的发展,即分清自己是男孩或女孩,并认识到性别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特征。2.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即关于男性和女性各自应该是什么样的观念。3.性别特征行为模式的发展,即儿童发展处对同性别群体或成员通常所从事的活动的偏好。 青少年很小就接受了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对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虽然青少年的性别刻板印象并不必然地决定他们自身的性格特征、职业和行为等方面的性别角色认同,但或多或少地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 男性青少年的性别角色印象更为刻板。在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中,家庭内性别分工越传统刻板,青少年持越刻板的性别印象。 1.进化理论 进化心理学家巴斯,道格拉斯肯里克,鲁斯(David M.Buss ,Douglas T.Kenrick&Luce) 观点:男性和女性在人类历史上承受着不同的进化压力,这种自然选择的过程导致了男性和女性的根本差异并从而决定了他们在劳动上的分工。 例如:女性为了成功养育孩子,朝着慈爱,温和,善于照顾他人(表达性特征)的方向进化。同时更倾向于选择关爱自己,能够提供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趋势是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趋势是( ) A.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C.商品经济——产品经济——自然经济D.产品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5.商品价格波动的基础是商品的( A ) A.价值B.需求量 C.供给量D.供求比例 6.价值在商品经济中起作用是通过( B ) A.价格与价值的等同实现的 B.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实现的 C.价格与价值的同等幅度变化实现的 D.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过程实现的 7.在商品价值c+v+m中,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是( ) A.c B.v C.m D.v+m 8.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一般前提是( ) A.可变资本量增加B.单个资本量增大 C.资本周转加快D.平均利润率提高 9.资本集中( A ) A.是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是通过单个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通过单个资本积聚实现的 D.会增加社会资本总额 10.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依次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C ) A.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B.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11.固定资本折旧率( ) A.与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B.与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 C.与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 D.与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1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是因为( )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起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13.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B ) 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D.年剩余价值率 14.剩余价值和利润在量上的关系是( A ) A.剩余价值量等于利润量B.利润量决定剩余价值量 C.剩余价值量大于利润量D.剩余价值量小于利润量 15.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地租称作( ) A.绝对地租B.垄断地租 C.级差地租I D.级差地租II 16.某繁华地段上一家店铺月租金是5万元,另一地段上相同店铺的月租金是3万元,前者多交的2万元属于( ) 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I C.级差地租II D.垄断地租 17.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包括( ) A.利息和超额利润B.利息和企业利润 C.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D.商业利润和企业利润 18.垄断时期银行的新作用是( D ) A.借贷关系的中介人B.吸收大量存款 C.发放巨额贷款D.万能的垄断者 19.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 C ) A.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 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D.使商品价格仍然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变动 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节代表着( C ) A.大垄断资本家的经济利益B.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21.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表明,产生了(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同盟 C.金融寡头D.资本输出 22.二战前的国际分工体系是( ) A.按工艺实行的专业化分工 B.工业品生产和原材料、初级产品生产之间的分工

社会性别研究的知识点

两性平等是指建立在性别平等意识的前提下,实现生活中的両性机会平等,实現理想层面的结果平等。两性机会平等包括两性在法律、政治、经济等机会上的平等;两性在工作报酬上的平等和在获得人力資本和其他生产资源上的机会平等,还包括两性在“发声”的平等,因为西性平等的发声机会可以展示商性影响决策的能力和贡献的大小。结果平等是指在承认基本差异之上的事实平等。追求两性机会平等的社会制度是实现西性结果平等的基础。但两性平等的概念依然是在统治关系的逻辑中,性别平等的实现要御底改变其意识形态,伙伴美系社会的提出,为未来的改变提供了重要的可能性。 所谓出生性别比也叫出生婴儿性別比,是指某一时期内每100名出生女婴所对应的出生男婴数,其计算公式为:出生性别比=该年该地出生的男婴数/该年该地出生的女婴数*100%。出生性别決定着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分年龄性别比以及总人口性别比。这说明:第一,出生的男婴数量略大于出生的女婴数量。第二,出生男婴数量和女婴数量之比差别不会很高。 社会性别研究:视两性为研究对象,既关注女性经验也关注男性经验,特别讨论导致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 父权制:通常被视为一种权利和权威制度,狭义上是指“父亲的统治”,是只有老年人组成的统治集团里年长男性的权力,这一权力向生活在这一制度的社会中的从属女性和青年提供互惠利益。 性别社会角色:是指社会依照人们的生理特征将某些社会责任和权利交付给男性和女性,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性别认同:是描性别气质与第一性征的一致性状況,是个人对所属性別群体相対稳定的理解和认知。人们在认识、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也理解和认识了他们的社会性别角色和性别规范,是人们対于自身作为某一性别存在的确认。 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是社会生活中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对男性和女性性别属性的相对稳定的看法和观念,更多地指对男性和女性在心理学特征方面的差异的固定看法。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是有抱负的、有独立精神的、富有竞争性的;女性是依赖性强的、温柔的、软弱的。 关于缠足:对于女性身体上的控制。关于缠足的原因,有多种解释,但主要目的是控制女性。其表现形态是: 1 ) 确定男女有别。儒家伦理重尊卑,男尊女卑就表现为男女服饰、言行、体态的严格区别,它是有规矩来定的。 (2)迎合男性审美。中国古代士大夫普遍把女性的纤纤玉步、弱柳扶风之态视为美,缠足达到了这一男性审美需求(3).约束女性。?女儿经?上说“(裹足)不是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拘東。”(4)维护女性贞操。女性举步维艰、整日闭门守房可以帮助她们守节。“男性備好''的生育文化强化了女性的生育功能。男性偏好”的生育文化源通流长,父系继嗣制度和过于成熱的农业生产制度。缠足是男权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控制女性身体,人为地造就女性的柔弱、顺从和依附的气质,由此可衬托男人的强壮、自主和能干。 社会化:是指使人们获得个性并学习其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 的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它是联系个人和社会的必要环节,它是个过程,常常被称作社会化过程。微观上,社会化过程是个人成长发育为社会成员、独力地參与社会

社会性别的概念及特点

2011级社会学陈钊(18号)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和特点 一、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是由一系列有关社会性别的认识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社会性别概念 社会性别是相对于生理性别而提出的一个概念。“社会性别”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际妇女运动中,1980年代后逐渐被联合国广泛采用,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分析性别平等的重要和基本概念。 1.关于生理性别。生理性别或曰自然性别,是生理学、生物学意义上对人的区别,指普遍存在的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异,或将女性与男性区分开的生理特征,简称性别。生理性别一般是不可改变的,或者是很难改变的。 2.关于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指人们认识到的基于男女生理差别之上的、实际存在的社会性差异和社会性关系,它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社会文化及其制度造就或建构的。社会性别概念被社会学家用来描述在一个特定社会中,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 (二)社会性别差距和对妇女的歧视 消除不合理的社会性别差距和一切形式对妇女的歧视,是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内容和历史使命。 1.关于社会性别差距。社会性别差距指任何领域内,由于男女两性存在生理上的差异,导致在社会发展参与程度、获得资源、机会、权利、能力和影响力以及工资报酬与福利等方面,实际存在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距。 2.关于对妇女的歧视。反对和消除一切形式对妇女的歧视,是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人权、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内容。所谓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特惠。对妇女的歧视,是最常见的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的歧视。 (三)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 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是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终极目标。 1.关于社会性别平等。社会性别平等包含着这样的含义:所有人,不论男女,都可以在不受各种成见、严格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观念,以及各种歧视的限制下,自由发展个人能力和自由做出选择。社会性别平等意味着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行为、期望和需求均能得到同等考虑、评价和照顾。社会性别平等并不意味着女性和男性必须变得完全一模一样,而是说他们的权利、责任和机遇,并不由他们生来是男还是女来决定。 (1)关于形式平等。形式平等,即认为男性和女性是相同的,因此像对待男性一样对待女性。这种模式的倡导者赞成给女性的机会平等,但期望女性根据与男性同样的规则和标准获得和享有机会。 形式平等未考虑女性和男性的生理差异和社会文化差异,而且不为女性提供任何额外或特别的措施,这对那些不得不按照男性标准做事的女性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2)关于保护性平等。保护性平等,即通过排斥女性或限制女性的权利过度保

社会性别理论

第三节社会性别理论 一、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生理性别Sex ——指男女之间由基因、解剖及荷尔蒙分泌不同而造成的生理上的差异 其他释义 ?(1)社会性别是一种基于可见的性别差异之上的社会关系的构成要素,是表现权利关系的一种基本方式。?a?a琼?¤斯科特(Joan W.Scott) (李银河,1997) ?(2)社会性别一词用来指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a?a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谭兢嫦,信春鹰,1995) ?(3)社会性别关注男女之间由于社会结构性原因所形成的差别。社会性别不仅指个体层次上的认同和个性,而且指结构层次上的在文化预期和模式化预期下的男子气和女子气。(牛津社会学词典) ?(4)生理性别指婴儿出生后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证实的男性和女性;社会性别则是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男女有别的期望特点以及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王政,1996) ? A 因为社会的组织方式,人们的社会性别身份决定了社会如何看待男人和女人,并按一定的模式期待男人和女人思考和行动。 ? B 社会差异和关系因各种具体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且随时间发生变化。 ? C 社会性别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化过程。 被塑造、被建构的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是以性别规范和社会角色为基础的文化建构; ?性别之间的生理差异不足以直接导致两性间地位的高低之分; ?社会性别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动态过程; ?社会性别差异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社会性别差异可以改变,这需要女性主体意识和全社会平等意识的觉醒; ?玛格丽特·米德新几内亚3个不同原始部落 ?两性个体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 ?①阿拉佩什部落:男性与女性同样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男——女 ?②蒙都哥莫部落,男性和女性都具有极强的竞争性和攻击性。女——男 ?③在第三个部落昌布里情况又有所不同。在这个部落中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女性为家庭的主要供养者,因此处于主导地位,而男性的地位则比较低下,具有其他社会女性的特点,而女性则具有其他社会中男性的特质。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复习)

一、何谓大众传媒 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图书、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作为一种向社会传送信息的行业,它已经渗透进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对于政府的决策的宣传、社会道德伦理的建构及对于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重塑都具有不可轻视的影响力。因此,作为“第四权力”,媒介通过选择和建构社会知识和社会影像从而对人类的发展与变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何谓生理性别 人类基于生理差异形成了性别,这只是生物学上的区分,也就是生理性别. 一)性别的鉴定: 1、出生时,生理发育要符合医学鉴定,顺利取得出生证明上明确的性别归属,这个性别证明一般通过第一性特征来确定。 2、在成长过程中完成第二性征的完全发育。 3、染色体来分辨:x和y染色体构成的差异 三、什么是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则是男女两性在生理因素基础上,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的性别特征与差异,主要基于社会文化的建构。社会性别是人在成长过程中被逐渐培养成的,它可以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被改变。因此,社会性别和性别不一定是一致的,社会性别与性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任何人都是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合一。 社会性别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每个人都有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源于社会建构,社会性别规范人的行为,决定人的社会角色和行为特征。而这一理论渊源来自于波伏瓦在《第二性》中的著名的话:“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

社会性别具有以下几点含义:1、社会性别与性别是互相嵌入的关系。 2、社会性别研究的出发点是揭示两性不平等的状况。 3、社会性别研究的内容是分析性别不平等和再生产的原因。 四、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的关系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都关注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互相作用的关系,对大众传媒在社会性别特征建构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评估和判断,形成了一种新兴的传媒批评类别——女性主义传媒批评。社会性别与大众传媒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大众传媒以下三个方面的检视和批评。1、制作领域2、文本领域3、对受众的影响 1、制作领域。对于媒体制作领域的研究主要检视媒体制作过程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A制度层面:针对那些已经是成规的媒体理论,经过多年的实践的约定俗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则,研究它对女性的影响B组织层面:制作机构内部的惯例和实际操作。组织价值文化的内在驱动力和隐性压力与女性形象塑造的关系C个体层面:女性在媒体从业的数量和所处的职位 2、文本领域。主要关注的是女性的媒体形象问题。文本领域的研究在美国已经有40年,一直是学者考证的重点。媒介形象研究源于贝蒂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 3、对受众的影响。媒体对女性影响的研究,注重于分析对于女性潜在的教育功能,包括探讨媒体对于女性观念的影响和媒体对于女性行为的影响。 媒体对社会性别影响和建构的两个方面: 1、促进女性的发展 媒体的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的宣传和引导对于女性自强自立及自我意识的增强都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利用媒体这把双刃剑。只是从目前来看,媒体中的女性声音非常微弱。

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结业论文

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结 业论文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结业考核 我选择的两个论题为 1,中国女性经济独立的相关问题 4,中国当代大学生婚恋的相关问题 论题一、中国女性经济独立的相关问题 从古至今,一般都是以男性为主要生产力,生理上的优势让男性在社会劳动中获得更的分配。结婚之后,女性的生活重心自然向家庭偏移,相夫教子式的家庭主妇,也不太可能在职场中有很大收获,所以家庭的经济来源还是主要依靠男性,这就不免造成了经济上女性对于男性的依附,也造成婚姻中本该公平的双方有了“从属关系”,使得女性在遭到不公平待遇时也只能忍气吞声 而若想和男性拥有平等的话语权,经济独立不可忽视。但是,子女对女性的牵绊,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也让女性的经济独立之路困难重重。 一、观念问题 根深蒂固的观念,就认为女性就应该“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带孩子,然后“伺候”外出忙碌一天之后回到家里的男人。无论是社会,甚至是女性自己,都还没有建立起经济独立的观念。“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在外打拼赚钱养家糊口,女性在家教育子女,大家心照不宣的维持这样一种“平衡”。 这个时候,一旦女性也要外出工作,社会会认为女性不够重视家庭,“女人就应该靠男人养”的大男子主义也会为了面子不希望妻子婚

后工作。一些比较落后的地方,全职主妇比比皆是。而一些进步的地方,职场中的女性也面临很大压力和不被理解。 不过,女性自己的依附心理也占很大原因。在现在的社会当中,房子车子也成了择偶的重要标准,“钓个金龟婿”以后不愁吃穿,不思进取理所当然的觉得应该靠男人养活,这样的女性是不会有经济独立的想法的。 二、社会偏见 古往今来,男性往往被认为是果断、勇敢魄力的象征,而女性,则往往被认为是柔弱、胆小,所以一些决策性的职位一般不会由女性担任。就业歧视中,综合考虑各种原因,比如女性生理期、结婚、生产、哺乳等,很多企业更愿意招收男性。这就造成了,女性即使愿意在职场上打拼,但往往不会有很高的报酬。 虽然大家都在工作,都有收入,但社会偏见造成的收入不平等,也造成经济关系中男女的不平等。 三、精力有限 还是以婚姻关系为例,女性经常承担了家务,外出工作一天之后回到家里,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却消磨着女性的精力。上班工作,下班劳动,有了孩子之后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也耗费巨大时间和精力。因此,在这样的权衡当中,很多女性也都放弃了外出工作的想法,或者从事一些自由度较高的工作,这也决定了女性收入不高,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仍然来源于男性的工资。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 1、在西方的发展 社会性别理论是女权主义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不是单个人努力的结果。社会性别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变化发展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女权运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当代的社会性别理论产生了。美国当代女权主义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她们认为,女性所扮演的性别角色,既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由女性的生理特征所决定的;而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是由社会文化规范的。她们同时强调男女两性差异是由后天因素造成的,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角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 “1975年,美困人类学者盖尔·卢宾发表的《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对社会性别制度形成的影响很大。”卢宾认为,任何社会都存在相应的统治工具和机制来约束和制约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并因此产生了各种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类生理的性别变成了社会的性别,这就意味着,女性处于被压迫的边缘地位的出现不是因为男女的生理差异,而是因为人类的生产劳动。卢宾的这篇文章对女权主义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很多学者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社会性别制度,以及其在各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制度下的演变过程和不同形态。 “1988年,美国妇女史研究专家琼·W·沂科特发表《社会性别:一个历史分析中的自效范畴》,用后结构主义理论对社会性别作了新的阐述。”她认为社会性别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与其他所有的社会关系一样,它的出现也涉及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她主张社会性别是社会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且这种社会关系是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同时她还认为区分权力关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性别,还认为社会权力关系的有关制度体制也是由男女两性在历史变化中生成的。 20世纪末,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性别理论在妇女运动和学术界两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三世界和有色人种的女权主义理论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后现代的女权主义理论的飞速发展上。这个时期学者们没有像以前一样单纯的关注社会性别,而是将其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放在一个具体的文化制度中与民族、种族、阶级等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来客观具体的考虑和分析妇女的社会地位。 2、在中国的传播 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属于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传播到中国的时间比较晚,中国对于社会性别理论的了解始于1993年。当时海外中华妇女学会第一次同中国妇女研究者合作,和天津师范大学的妇女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妇女与发展研讨会。”会议大约持续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本次大会上,人们在介绍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知识点

选择*;简答*;计算*;论述* 重点章节:、、、、(罗红叶老师所上地章节),其余章节可能出选择题. 、了解定量与定性地区别,详见第章 、选题地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测量地四要素:测量地客体、测量地内容、测量地法则、数字或符号. 、测量层次:明确四者地各自特点与区别 ()定类测量:又称类别测量、定名测量,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地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地名称和符号,确定其类别.定类测量是最低地层次测量,其分类是最基本地目标和最经常性地操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数学特征:等于或不等于(属于或不属于) 举例:性别(男女)、婚姻(未婚、已婚、离婚……)、职业(工人、农民、干部、技术人员、商人、其他) 特性:穷尽性与互斥性、对称性与传递性 ()定序测量:又称等级测量、顺序测量,其取值是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又可以认为其实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地序列.可以反映不同地类别,还可以体现出事物或现象在高低、大小、先后、强弱等序列上地差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数学特征:大于或小于 举例: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及以上)、城市地规模(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特性:对称性与不对称性同在,传递性.通常将不同地序列转化为大小不等地数字,但此数字不能进行数字运算,只是单纯表示“大”“小”地符号.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定距测量:又称等距测量、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别为不同类别、不同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地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结果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注意:定距测量中地值可以为,但是这个却不具备数学中地含义,如北京地气温为摄氏度,并不是表示没有温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特点:同时具有定类、定序地性质,还可以加减运算 举例: ①测量人地智商:甲地智商为,乙地智商为,那么可以说明甲地智商比乙地智商高,而且高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②测量自然界中地温度:北京地气温度,武汉度. 定类测量地测量结果:北京和武汉地气温不同; 定序测量地测量结果:武汉地气温比北京地气温高; 定距测量地测量结果:武汉地气温比北京高出度. ③公元年代 ()定比测量:又称等比测量、比例测量,除了上述三种测量地全部性质外,还具有一个绝对地零点(有实际意义地零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举例:收入、年龄、出生率、性别比、离婚率、城市人口密度.如:甲地收入是元,乙地收入是元,那么,由此说明甲地收入是乙地两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是否有实际意义地零点(绝对零点)地存在,是定比测量与定距测量地唯一区别. 层次小结: 上述四种测量地层次由高到低,逐渐上升.高层次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地所有功能,即它既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可以测量地内容,也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地内容;同时,高层次地测量还可以作为低层次地测量处理.如:定序测量具有定类测量地分类功能,且可以

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

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看法 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家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非常关心,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思考,我就四个方面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第一个方面:房地产调控问题 中国房地产问题不是单纯的价格问题,而主要是结构问题。——李伟 房地产调控问题虽然如媒体所说的那样“八年七调”,但自去年“两会”以来,房地产调控仍是当前最为集中的热点问题。我认为,中国房地产问题不是单纯的价格问题,而主要是结构问题。解决中国房地产问题需要重点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问题,二是地方财权和事权的问题。这是解决中国房地产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走过了西方国家一百多年所走过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在住宅建设方面,如果要求中国用几年的时间就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二百多年还未走完的历程,这是很不现实的。这就是我要讲的住房结构问题。 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其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把社会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作为住宅建设的重要内容,并规定所占比例。新加坡在二十世纪60年代建国时就规定,90%的建设住房为政府廉租住房。上世纪90年代我陪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同志到新加坡考察时发现,尽管当时新加坡的廉租住房需求已下降,但他们仍在执行这项规定,直到上世纪末,这一规定才被取消,因为那时绝大部分新加坡公民都已得到政府租屋。英国在二十世纪40年代到1959年保持了70%的社会保障房、廉租房建设比例,1960—1979年期间保持了60%的建设比例,直到目前还保持着约20%的建设比例。香港现在则保持着50%的廉租房建设比例。美国现在每年建设350万套保障性住房,并规定只有收入低于17万美元的家庭才有资格购买社会保障性用房。奥巴马有一个很得力的非洲裔议员朋友,去年下台了,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购买了不该买的两套社会保障性用房。 而中国则过早地把社会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的比例要求取消了。前几年,我们的社会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占建设住宅的实际比例约为3%—5%,这个比例太低了。1998年党中央提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点,要建设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主体的中国房地产体系,比例是70%—80%;但后来发了一个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文件,使情况发生变化,地方上当年就出现土地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2002年全国土地财政收入约为2400亿元,2003年涨到5400亿元,涨幅高达125%,到2009年为16000亿元,去年为27000亿元。因此,这就出现了一方面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热情高涨,但另一方面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比例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极不相适应的局面。举例说明,比如现在的高档奢侈品,一个包可以卖到十几万元,一件衬衫可以卖到3000—4000元,还有高档天价皮鞋、服装等等,老百姓对此没有多少意见,正是因为有几十元的包、一二十元的衬衫、不到100元的皮鞋、几十元的外衣……,他们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衣食住行是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其中,衣食住更重要、更迫切。如果按照其收入水平,老百姓能够买得起经济适用房或租得起廉租房,那作为高档的商品化住宅卖到天价也无妨,老百姓还会有现在这种程度的不满吗?但是现在解决住房结构问题确实很难,最大的难点就是,上面提到2010年的土地批租收入达27000亿元,如果房价降到与我国人均GDP4000美元相适应的水平,将会使土地批租收入大幅度下降,地方政府建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的资金缺口将大增,这对我国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产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关于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划分问题。现在许多项目都要求地方财政配套,这使本就不宽裕的地方财政不堪重负。我认为,房地产调控问题将在比较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短期内很难解决。它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