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小帆船

第十五课  小帆船
第十五课  小帆船

15、小帆船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择合适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科技作品——小帆船,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通过观察小帆船观察帆与风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实验探究风

对帆船的关系,知道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二、教学重点:

学生制作小帆船,了解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关于帆船的图片,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小帆船的小组学习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在制作活动中交流合作,互帮互助,互相评价,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从他人作品中获得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对小帆船进行下水小组实验,引导学生实验“不同方向来的风,使小帆船行驶的方向也不同”。

指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风服务生活的典型实例。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风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师出示风与生活关系的图片、资料卡片,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了解风对我们生活的两面性,整理搜集得来的信息并撰写科学记录卡片。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汇报自己对风的认识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加以讲解说明。

(三)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汇报交流讨论在学习中还产生了哪些新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研究没有解决的问题,继续观察风、搜集关于风的谚语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5 紫桑葚教案

1 紫 桑 葚 小鬼,怎么好像不太对头啊?”[句导读:“不太对头”指这里的情况有点儿不正常。]2他四下里扫?了一眼,问警卫员。[①本文开篇使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卫员扭头向西面的山峰看了一下——每个山头硝烟滚滚,枪声炮声此起彼伏——就把两脚啪地一并:“报告首长,老乡都躲了,门没顾上锁。”3[②“没有锁门”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本段写警卫员解释“好像不太对头”的原因。4 5 唉,打仗嘛。”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咱们就在这里落脚?吧。老乡的东西,我们要照管好啊!”[③从本段看,许世友是怎样一个人?] 段导读:写许世友在老乡家落脚。 张忙碌过后,瞅点儿空隙,他走出房门,两手举过头顶,伸了个懒腰,然后看看田野里的青草和绿树,感到舒坦了一些。正想转回身去,钻进耳朵里的枪炮声中,似乎夹杂着一种若有若无的咝(sī)咝的声音。[句导读:许世友将军能在嘈杂的炮声中听到“咝咝”的声音,说明他是个乱中有序、忙中有细的人。]6[④“似乎”和“若有若无”说明了什么?]他仔细听了一阵,就来到西屋门口。警卫员立即跟了过来。他先敲了敲门,7没动静,就慢慢推开虚掩着的秫秸(shú jiē)扎?的门。[⑤“先敲了敲门”说明了什么?]8迎门是一个大秫秸笸箩(pǒ luo),里面养着已长到一寸左右的蚕宝宝。一条条蚕虫,在蠕(rú)动着,叠压着,有的还把头抬起来,来回扭动?几下。9他笑了笑,慢慢退出来,又轻轻地把门关上。[句导读:“笑了笑”指的是许世友将军发现发出细微声音的原来是这些“蚕宝宝”,这是喜爱的笑。“慢慢退”和“轻轻地”说明了他对老乡家里东西的爱惜,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的文明有礼。] 1 ? 2 ?扫:在文中是看的意思。 ①开篇是一个疑问句,引起读者的兴趣。 3 ②一是说明了老乡躲得比较匆忙,二是说明了民风的淳朴。 4 ?落脚:指暂时住下来。 5 ③从这句言谈中,可以看出许世友无论走到哪里,都以群众利益为先。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后文许世友关心老乡的蚕,并命令警卫员找桑叶就顺理成章了。这句话既突出了许世友的处世原则,也为后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6 ④说明了声音微小。 7 ?扎(zā):捆,束的意思。 8 ⑤说明了许世友对老乡的尊重。 9 ?扭动:这里指摆动。

《花木兰》教案

39花木兰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兰、代、巾、常、战、扮、装、善; 认识“戈字旁”;能理解“经常、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等词语;在教师指导下描写:战;继续学习音序查字法。 2、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能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清“花木兰为什么是巾帼英雄?”, 从而学习花木兰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巾帼英雄,指名读,指导好“巾”和“英”的前后鼻音。 2、理解“巾帼英雄”的意思。 3、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巾帼英雄,她就是“花木兰”, 板书课题:花木兰 学习生字“兰”,齐读课题。 4、过渡:读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介绍的是花木兰的故事,那为什么说 花木兰是巾帼英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在拼音的帮助下,边读边想,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明:由词语入手,展开文本学习,目的是,学习生字的同时,理解词意,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一个恬静美丽的女孩子是如何成为一个巾帼英雄的呢?学了课文就明白。] 二、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 1、出示第一节,引读第一节, 学习生字:代I(读准字音) 字形:这个字的右边在书写时要注意,一共是3笔完成 2、为什么说花木兰是巾帼英雄呢?指名交流 [说明:“为什么说花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巾帼英雄呢?”将这个问题贯穿整个

教学过程。由一个问题引领全文,从阅读上,避开了繁琐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地带着问题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1、板书: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板书时,学习生字“装”, ●扮:读准字音,复习音序查字法 ●理解“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意思。 2、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呢?赶快读读课文第二、三节,找到相关的语句子多读几遍。 3、出示课文2、3小节。 1)学习生字“常”,“常”这个字的第一笔很关键,是“竖”,一起书空。 理解“经常”。 2)学习生字“战”: ●学习新部首“戈字旁”,一共4笔完成 ●指导正确书写“战” ●学生写“战”,教师巡视。 4、指导读正确第二、三节。 1)指名分句读,重点指导读好第三节第一句话。 2)“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 ●了解“征兵文书”。 5、创设情景,有感情朗读第二、三节。 1)可是木兰的父亲_________(师引读),如果父亲去当兵,_____________。(师创设情景,父亲去当兵会发生什么事?)2)而弟弟___________,(师引读)如果弟弟去从军,__________。(师创设情景,弟弟去当兵会发生什么事?) 3)试着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4)正是因为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都无法出征。于是花木兰决定:(指名读)指导读好花木兰坚定的语气。 5)齐读第三节 [说明:为了能感受到当时花木兰面对家庭状况的着急心情,教师创设情景,“如果年老多病的父亲去从军,_______。如果年幼的弟弟去从军,_________”。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小帆船

15.小帆船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小帆船;经历搜集、整理、分析、利用信息资料的过程。 2.利用小帆船观察风与帆的关系,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意义;知道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机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3.能用图示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风与帆的关系,认识风的两面性。 教学难点: 风对帆的意义及风的两面性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材料制作帆船。 2.探究风与帆的关系。 3.查阅有关风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图片集文字资料,并分析、整理和分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渲染:同学们,大海不是民族交往的屏障,而是沟通世界的桥梁,千帆过处,历尽艰险,拉开大航海时代的序幕那就是《郑和下西洋》?请看视频https://www.360docs.net/doc/f87185738.html,/show/poEqmyvffOuvRHH1.html 2.观看《郑和下西洋》宣传片,获取了哪些知识?(生谈自己的想法) 生1:我了解了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有上万艘帆船下西洋。 生2:我知道了每一艘船上都杨帆起航。 生3:在海上行驶必须要使用船只,明朝时期使用的船是帆船。

3.师小结: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件世界性的盛举,古代人们就能制作帆船利用风力进行海上航行,这不仅折射出了中国先进的航海科技光辉,也表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伟大智慧。 4.出示帆船图片。 5.这节课我们也来玩一玩课前制作的帆船,同学们感兴趣吗? (板书课题:15.小帆船) 【设计意图:以郑和下西洋的动画宣传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做准备。】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一)活动一:自制帆船评比赛 1.小组交流制作经验 2.小组内互相评价制作的帆船并选出优秀作品台前展示。 3.小组代表台前展示优秀的帆船并介绍制作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评价制作的帆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帆船的性能,为后面的探究实验做好准备,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4.师: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和大家分享了,你们制作的帆船能不能像郑和乘坐的帆船一样借助风的力量航行呢? (二)活动二:对帆船的航行进行猜想与假设 1.你觉得你的帆船会怎样利用风来航行? (1)小组交流、演示自己的帆船是如何利用风来航行的。 (2)学生自由汇报

新实用汉语15课教案

第十五课她去上海了 一、复习巩固 1-100 、1-1000 的称数法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换过人民币?在哪换的?为什么去那里换? 三、讲解新课 1.本课生词 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 吃得很好,穿得很漂亮,玩得很好。 早:早晨:清早 ,从早到晚;很久以前:这件事我们早商量好了。 银行:办理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的金融机构。中国银行 少:数量小(跟‘多’相对):少量 ,少见多怪。人少,银行很少,不少不够原有或应有的数目;缺少(跟‘多’相对):帐算错了,少一块钱。 丢;遗失:屋里少了东西。暂时;稍微:少候, 少待。 刚:副词。恰好:不大不小,刚合适。 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刚回北京,刚去银行 从:介词,起于,‘从…’表示‘拿…做起点’:从上海到北京|从少到多。 (介词,表示经过,用在表示处所的词语前面:从窗缝里往外望副词,从来,用在否定词前面:从没有听说过) 非常:很;极。特别:非常早,非常漂亮,非常喜欢中国音乐 次:次序;等第:名次,座次,车次,这次,那次,一次,多次 数:数一数,数数,数钱,数人民币 好久不见(打招呼) 快:速度——说得很快,念得不快,走路很快 普通话:学习普通话,说普通话 年轻:年轻人,非常年轻 流利:很流畅,没有阻碍。说得很流利,流利的汉语,流利的普通话 懂:知道;了解。他的话我听懂了,懂上海话,不懂英语,懂不懂. 2. 语句理解

3. 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并练习情景会话。 ①示范读—领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个别读,教师纠音。教师范读课文。让 学生整体感知,划出自己不能理解的部分 ②教师根据课文框架请同学复述,或提问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③教师逐段讲解,特别是学生不能理解的部分。请大家根据课文内 容互相提问,进一步理解课文。 ④教师就课文内容提问,学生讨论并回答。 ⑤将课文框架还原为课文,让学生再练习。 4.讲练语法 ①介词“从”的用法——从+NP 教师领读并讲解:我从学院去邮局他从英国来中国 ②“这儿”or “那儿”:他从立波那儿来陈老师从这儿去银行 ③看,该你了“该+NP+(V)+了” ④动词的重叠 AA 看看说说 A一A 等一等数一数 ABAB 介绍介绍 ⑤情态补语: V + 得 + Adv + A 来得很早 住得不好 V + 得 + A + 不A 玩儿得好不好 5.阅读和复述 讲解重点词语。显示例句,并讲解 根据课文框架请同学复述,将课文框架还原为课文 6. 汉字的构字法 象形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象形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

五年级s版语文教案

五年级s版语文教案 五年级s版册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题: 1 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 2 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 3 揭题。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先写上面的点,接着写中间的横,最后写下面的点。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 2 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3 检查自学: (1)读生字及词语。

独特景观深褐色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巨浪拍岸蔚为壮观壮丽嬉笑害羞崇山峻岭过滤宛如如痴如醉呢喃细语体验湛蓝凝重轻盈浪漫忙碌 (2) 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 (3) 理解词语。看录象,有关轮船、锚及起锚的过程。 4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5 分清段落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 1 齐读 2 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四、写字指导 1 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2 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 抄词。 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谁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呢?细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 1 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分层。(海,人) 2 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题头的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突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语,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 3 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读第二层。 (突出“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

幼儿园儿童剧表演教案--花木兰

幼儿园儿童剧表演教案:花木兰 幼儿园儿童剧表演教案:花木兰 一、游戏综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首优美的《木兰辞》流传千年。2004年,美 国迪斯尼公司拍摄了动画大片《花木兰》,将这个男扮女装、替父从军的中国故事展现给了全世界的孩子。通过 这部动画片,孩子们知道了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 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叫“花木兰”动画片中木 兰的女装和男装的变化,以及两军对垒的宏伟场面都让 幼儿喜爱不已。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场面丰满,符 合幼儿的审美情趣。动画片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递了 “孝顺父母、报效国家”的传统美德。 于是我们选择了这个故事进行改编,使角色特点鲜明,表演色彩浓郁,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明确的教育意义。幼 儿在了解、讨论和表演中对花木兰替父从军、孝敬父母 有着明确的认同感,并感受到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的角色意识、表现力和合作分享能力等都得到了充 分的展现和提高。本游戏综合了戏曲、音乐、舞蹈、节奏、语言、动作等多种技能,对幼儿各方面水平和能力 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游戏网络

三、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组织幼儿欣赏动画片《花木兰》,熟悉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与情节,了解人物关系。 2.收集相关资料,帮助幼儿了解古代征兵制度, 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3.学习“宫廷舞”,为表演做准备。 4.在表演活动“我是小演员”中,熟悉上场、下场、候场,以及一些舞台表演的相关经验。 (二)游戏资源 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1)场景:木兰家花园、战场、皇宫宫廷。 (2)道具:皇帝銮驾、圣旨、锣、鼓、拐杖以及兵 器若干。 选配音乐。 (1)音乐《春江花月夜》:用于第一场宫女舞蹈。 (2)激烈有力的音乐:用于第三场沙场激战。 (3)豫剧音乐《谁说女子不如男》:用于第五场木兰与众女子舞蹈。 (三)家庭与社区 1.与电影院联系,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花木兰》。

教学计划总结

2016年下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新的一期,新的希望,在新学期我要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执行新课程标准,为提高迅速提高我班的语文成绩,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会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学目标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来设计完成,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讲解,化难为易。重视结构教学,使学生获取完整的知识结构。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

践活动。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三、落实学困生的辅导措施。 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审题、修改、做作业的习惯。上课给他们多一些简单问题的回答机会,并抓住其一点进步、一个优点及时表扬、鼓励。重视学困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及时查漏补缺,抓好他们的课前预习。树立学困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取激励机制,提高其积极性。 四、教学进度

紫桑葚 教案教学设计

紫桑葚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葚、役、眬”3个生字。正确读写“若有所思、舒坦、若有若无”等词语。 2、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3、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同学们已经初读了《紫桑葚》,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一件事呢? 二、通过课文后的“学习链接”,我们可以对许世友同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咱们快来读读吧。 (学生自由读“学习链接”中的内容,读后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 三、这样一位上将将军是怎样对待普通的老百姓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后一定有很深的感受。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主要内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九总督司令员徐世友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喂养人民群众家的蚕宝宝的故事。)

四、孟良崮战役是我中国人们解放军在山东孟良崮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的战役,战斗十分激烈,从1947年5月13日一致激战到16日,最终全部歼灭国民党七十四师,击毙师长张灵甫,共歼敌三万二千余人。由此可见,孟良崮战役是十分紧张激烈的。徐世友同志在如此激烈的战役中,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件事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地学习课文,感受徐世友同志是个怎样的人? 五、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我们学习了一些读懂写人文章的方法,谁来回忆一下?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抓住他人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通过环境描写体会人物。) 六、就让我们利用这些方法来自学课文,了解徐世友同志。我们可以在令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作适当的画批,写下自己的感受。 1、同学们先进行自学画批。 2、自学后可以在学习小组里和其他同学交流。 3、在全班交流。 (通过大家的交流感受到徐世友同志在激烈的战斗中还不忘关心、爱护老百姓的崇高精神。) 七、如果请你把这个故事简要地将给别人听,你准备怎样讲呢? 1、回忆一下简要复述的方法。

《花木兰》教案.doc

《花木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通过欣赏乐曲《花木兰》,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欣赏乐曲《花木兰》,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教材分析 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了解音乐各部分的情绪;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看大戏》 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 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看大戏》,这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剧风格的创作歌曲。今天我们 首先要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 二、欣赏乐曲《花木兰》 1、简介花木兰。 2、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花木兰》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 (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 A B A′。) (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 A 段昂扬有力、 B 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 聆听以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 3、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 E 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 飒爽英姿??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 (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主题A是由哪件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 学生自由回答:由板胡与管弦乐队演奏。 4、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B或A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抒情、优美;表现了木兰及将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 5、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三部分。

五年级s版语文教案

五年级s版语文教案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能会使用了许多的“教学方法”,只不过是没有认真地进行总结、归纳、梳理,上升到理论而已。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五年级s版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s版册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题: 1 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 2 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 3 揭题。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先写上面的点,接着写中间的横,最后写下面的点。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 2 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 3 检查自学: (1)读生字及词语。 独特景观深褐色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巨浪拍岸蔚为壮观壮丽嬉笑害羞崇山峻岭过滤宛如如痴如醉呢喃细语体验湛蓝凝重轻盈浪漫忙碌 (2) 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 (3) 理解词语。看录象,有关轮船、锚及起锚的过程。 4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5 分清段落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 1 齐读 2 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四、写字指导 1 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2 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 抄词。 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谁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呢?细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 1 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分层。(海,人) 2 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题头的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突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语,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

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2 小帆船》教案_15

2 小帆船 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帆船》的作者是河北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吴珹。课文是一首简短的儿童诗,以大陆小朋友同台湾小朋友对话的口气,表达了大陆与台湾小朋友的共同心愿:让我们团聚在一起,共享幸福与快乐。 诗歌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写大陆小朋友希望风儿和海浪能将小帆船送到台湾,去给台湾的小朋友捎封信。第二层写信的具体内容:愿我们一起在夏令营中联欢。 诗歌语言朴素、明快,感情真切、自然,读来琅琅上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 2. 通过读课文,了解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体会大陆小朋友与台湾小朋友渴望团聚的心愿。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出示中国地图和有关图片,让学生了解台湾,知道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形式多样,熟读诗歌;小组合作,由易到难识记生字;激发情感,拓展想象,扩充文本;合作探究,书写实践,提升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体会大陆小朋友与台湾小朋友渴望团聚的心愿,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难点分析: ●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 ●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阅读课文,知道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领

土,体会大陆小朋友与台湾小朋友渴望团聚的心愿,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课前准备: ●搜集阿里山和日月潭的有关资料。 ●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台湾的故事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日月潭的故事: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山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这个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

2021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紫桑葚》教案下载

2021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紫桑葚》教案下载 2021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紫桑葚》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写若有所思、舒坦、若有若无等词语。 2.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3.试着简要复述课文。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学习难点 简要复述课文。 知识链接 孟良崮战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山东蒙阴东南孟良崮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的战役。1947年5月上旬,国民党军三个兵团共十七个整编师,由临沂、泰安一线分三路向东北方向推进,企图压迫解放军华东野战军退至胶东狭窄地区。13日,当敌整编第七十四师突出到蒙阴东北坦埠附近时,华东野战军发起猛烈攻击,于14日将该师分割于孟良崮山区。蒋介石忙调约十个整编师来援,企图解孟良崮之围,均遭顽强阻击,未能得逞。激战至16日,华

东野战军将国民党军所谓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全部歼灭,击毙师长张灵甫,歼敌三万二千余人,完全取得了胜利。 学习过程(1课时) 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划。 蠕动(r xū) 豁口(hu huō) 战役(y y )蒙眬(l ng lǒng) 秫秸(h sh ) 笸箩(b pǒ)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造句。 ( )起( )伏若( )若( ) 同( )共( ) 若( )所( ) 造句: 3.辩字组词。 堪()割()撤() 葚()豁()撒() 慰()役()眬()

蔚()设()胧() [快速默读课文,标自然段,圈读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生词。自主完成检测,同桌互查。] 导入感知 本文叙述了时期,将军在激烈的战役中,落脚在一位家里,当看到急需喂养时,便命令警卫员,并亲自的故事,表现了革命前辈、的崇高精神。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读题;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精读感悟 1.抓住文中描写许世友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感悟许世友的精神品质。在旁边写出感受,小组内交流。 研读以下重点句: ①咱们就在这里落脚吧。老乡的东西,我们要照管好啊! 这句话是作者对许世友的描写,表现了他对人民群众的,也为下文作。 ②-个多小时过去了,两个警卫员还没回来。他默默地站起来,又慢慢地走到西屋门前。手刚伸到门上,又猛地缩回来。他自嘲地笑了笑,走到大门口:这两个小鬼,怎么搞的? 从、、、、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段话是对许世友的描写。体现了他的心情。

15 花木兰 【一等奖教案】2

15花木兰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逊、访、昼、袜、赫、凯、栋、谓、孝、帼”10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三、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四、教学方法: 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学情分析: 学生对“剧本”认识较少,要引导学生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再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六、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邮票、图片等;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剧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人物,谈话导入 (一)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的课堂又来了一位客人,她是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看看她是谁?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介绍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二、浏览课文,再次认识剧本 (一)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文章相同?(如:《阿凡提的故事》《快乐王子》《西门豹》《孟母劝学》……) (二)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浏览课文,你能说说你的发现吗?(全文都是人物对话、文章要分幕、文中有说明性的文字等。) (三)教师小结剧本特点:像这种类型的文章就属于剧本。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剧本有: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2.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1.故事内容2.重点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为什么说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请孩子们打开书,自己轻声读读课文,注意不加字,不漏字,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二)检查词语(展示课件): (三)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一幕讲了什么故事?(展示课件:花木兰插图)(四)引导孩子用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把今天学的《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案15_小帆船

15.小帆船 【教学容】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小帆船;经历搜集、整理、分析、利用信息资料的过程。 2.利用小帆船观察风与帆的关系,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意义;知道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机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3.能用图示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风与帆的关系,认识风的两面性。 教学难点: 风对帆的意义及风的两面性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材料制作帆船。 2.探究风与帆的关系。 3.查阅有关风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图片集文字资料,并分析、整理和分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渲染:同学们,大海不是民族交往的屏障,而是沟通世界的桥梁,千帆过处,历尽艰险,拉开大航海时代的序幕那就是《和下西洋》?请看视频 v.ku6./show/poEqmyvffOuvRHH1.html 2.观看《和下西洋》宣传片,获取了哪些知识?(生谈自己的想法) 生1:我了解了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有上万艘帆船下西洋。 生2:我知道了每一艘船上都帆起航。 生3:在海上行驶必须要使用船只,明朝时期使用的船是帆船。

3.师小结: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件世界性的盛举,古代人们就能制作帆船利用风力进行海上航行,这不仅折射出了中国先进的航海科技光辉,也表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伟大智慧。 4.出示帆船图片。 5.这节课我们也来玩一玩课前制作的帆船,同学们感兴趣吗? (板书课题:15.小帆船) 【设计意图:以和下西洋的动画宣传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做准备。】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一)活动一:自制帆船评比赛 1.小组交流制作经验 2.小组互相评价制作的帆船并选出优秀作品台前展示。 3.小组代表台前展示优秀的帆船并介绍制作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评价制作的帆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帆船的性能,为后面的探究实验做好准备,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4.师: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和大家分享了,你们制作的帆船能不能像和乘坐的帆船一样借助风的力量航行呢? (二)活动二:对帆船的航行进行猜想与假设 1.你觉得你的帆船会怎样利用风来航行? (1)小组交流、演示自己的帆船是如何利用风来航行的。 (2)学生自由汇报

15课 紫桑葚

1 紫 桑 葚 小鬼,怎么好像不太对头啊?”[句导读:“不太对头”指这里的情况有点儿不正常。]2他四下里扫?了一眼, 问警卫员。[①本文开篇使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卫员扭头向西面的山峰看了一下——每个山头硝烟滚滚,枪声炮声此起彼伏——就把两脚啪地一并:“报告首长,老乡都躲了,门没顾上锁。”3[②“没有锁门”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本段写警卫员解释“好像不太对头”的原因。4 5 唉,打仗嘛。”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咱们就在这里落脚?吧。老乡的东西,我们要照管好啊!”[③从本段看,许世友是怎样一个人?] 段导读:写许世友在老乡家落脚。 张忙碌过后,瞅点儿空隙,他走出房门,两手举过头顶,伸了个懒腰,然后看看田野里的青草和绿树,感到舒坦了一些。正想转回身去,钻进耳朵里的枪炮声中,似乎夹杂着一种若有若无的咝(sī)咝的声音。[句导读:许世友将军能在嘈杂的炮声中听到“咝咝”的声音,说明他是个乱中有序、忙中有细的人。]6[④“似乎”和“若有若无”说明了什么?]他仔细听了一阵,就来到西屋门口。警卫员立即跟了过来。他先敲了敲门,7没动静,就慢慢推开虚掩着的秫秸(shú jiē)扎?的门。[⑤“先敲了敲门”说明了什么?]8迎门是一个大秫秸笸箩(pǒ luo),里面养着已长到一寸左右的蚕宝宝。一条条蚕虫,在蠕(rú)动着,叠压着,有的还把头抬起来,来回扭动?几下。9他笑了笑,慢慢退出来,又轻轻地把门关上。[句导读:“笑了笑”指的是许世友将 1? 2 ?扫:在文中是看的意思。 ①开篇是一个疑问句,引起读者的兴趣。 3 ②一是说明了老乡躲得比较匆忙,二是说明了民风的淳朴。 4 ?落脚:指暂时住下来。 5 ③从这句言谈中,可以看出许世友无论走到哪里,都以群众利益为先。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后文许世友关心老乡的蚕,并命令警卫员找桑叶就顺理成章了。这句话既突出了许世友的处世原则,也为后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6 ④说明了声音微小。 7 ?扎(zā):捆,束的意思。 8 ⑤说明了许世友对老乡的尊重。 9 ?扭动:这里指摆动。

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花木兰

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 案花木兰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1.学会“昼、袜、赫、凯、孝、帼”等10个会认字。积累“逊色、凯旋、不期而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花木兰图片、课件。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着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题目是《花木兰》。 (板书:花木兰) 二、介绍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三、再次认识剧本 1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的文章有何不同。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什么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1)故事内容。 (2)重点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四、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理解词语。 逊色巾帼不期而遇 幸会须眉张灯结彩 2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学习课文第一幕 1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画出相应句子,做批注。(爽朗、善良、孝敬父母、热爱祖国) 2交流:(1)全文有几个人物? (2)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3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幕。 4重点句子导读。

对外汉语汉字教程 第十五课 教案

汉字课第十五课 教学对象:越南学生 课程名称:初级汉字 教材名称:张老师教汉字汉字识写课本 课时设置:二课时(每课时以50分钟计) 教案设计原则:以形声字形旁归类为主线,侧重汉字的书写、字源分析和形体结构分析,旨在帮助学习者清晰构建与汉字相适应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的及要求:体现再循环汉字记忆法,遇生想熟,寻找相似;以熟带生,扩展类化,在不断复现、推演中掌握尽可能多的汉字。 教学内容及重点:更有效的掌握汉字的字义与词义的关系,组词,造句,加深对这些字词的理解。 教学方法:复习—讲—读—练 教学环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教学道具:多媒体,图示,实物。 【第三课时】 A复习旧课(提问、检查)(5分钟) 一老师领读上节课学过的生词。(2分钟) 二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先给学生2分钟,再请4名学生上黑板写出汉字,老师改错。)(用大白纸写出来,贴在黑板上。) 1 yìjiàn 意见 2 tóng yì同意 3 yìsi 意思 4 bùhǎo yìsi 不好意思 5 méi yìsi 没意思 6 Yǒu yìsi 有意思 7 xiǎng niàn 想念 8 gǎn mào 感冒 9 gǎn xiè感谢

10 niàn kèwén 念课文 11 wàng jì忘记 12 zěn me 怎么 13 xiūxi 休息 14 zháo jí着急 15 hūrán 忽然 16 yuàn yì愿意 B导入新课 方案一:游戏:(找朋友)。老师把本课要讲的生字拆成很多字,做成帽子,由三个老师各带一顶带有偏旁的帽子。学生则带着其他的字的帽子。然后,学生去找能拼成汉字的偏旁(老师)。再让学生写出自己拼出的汉字。然后请学生回到座位上,老师改错。游戏结束。用时5分钟。 方案二:游戏: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很多零散的字或偏旁。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在下面找找能拼成哪些汉字。2分钟后,让学生上黑板写出刚才拼出的汉字。用时5分钟。 C讲解新课(40分钟) 1.先教生字的写法、笔顺,再讲意思及相关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每讲四个生字(包括生字包含的生词),就请3名学生上黑板跟老师一起写生字生词。老师改错。 竖心旁( 忄):上节课,孙老师讲过心字低,那么竖心旁,就由“心”字底演变而来。 它做偏旁与“心”做偏旁一样,表达的都与人的思想及心理活动有关。(偏旁:pha?n

15紫桑葚 教学设计(教案)

15紫桑葚 《紫桑葚》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五篇课文中最后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难忘的岁月。《紫桑葚》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许世友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关心人民群众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许世友为人民群众着想、关心群众利益的崇高精神。 1、指导学生认识“葚、役、眬”3个生字。正确读写“若有所思、舒坦、若有若无”等词语。 2、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3、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教案一 一课时

一、课前同学们已经初读了《紫桑葚》,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一件事呢? 二、通过课文后的“学习链接”,我们可以对许世友同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咱们快来读读吧。 三、这样一位上将将军是怎样对待普通的老百姓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后一定有很深的感受。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孟良崮战役是我中国人们解放军在山东孟良崮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的战役,战斗十分激烈,从1947年5月13日一致激战到16日,最终全部歼灭国民党七十四师,击毙师长张灵甫,共歼敌三万二千余人。由此可见,孟良崮战役是十分紧张激烈的。徐世友同志在如此激烈的战役中,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件事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地学习课文,感受徐世友同志是个怎样的人? 五、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我们学习了一些读懂写人文章的方法,谁来回忆一下? 六、就让我们利用这些方法来自学课文,了解徐世友同志。我们可以在令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作适当的画批,写下自己的感受。 1、同学们先进行自学画批。 2、自学后可以在学习小组里和其他同学交流。 3、在全班交流。

花木兰教学设计

15 《花木兰》教学设计 龙川县培英学校杨连英 2017-5-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2、能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花木兰为国家担忧,为家人着想的爱国爱家情怀以及在告别父母、奔赴前线、战场拼杀、凯旋归来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花木兰危难面前毫不逊色于男儿,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今社会是男女平等的社会。许多女性纷纷走出家门,和男人一样上班工作,创新创业,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人们常用“女人能顶半边天”这句话来赞扬女性的伟大成就。那么,在旧社会里,女性地位如何?她们能和男人平等吗?她们能立下汗马功劳吗?旧社会有杰出的女性吗?她们是谁?学生回答:旧社会女性地位低下,不能和男人平等,但还是有杰出的女性,有黄道婆,花木兰等。 教师评讲:对,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花木兰的故事。请大家翻开课本69页。(板书课题) 二、复习巩固: 1出示词语,检查预习的情况。 逊色昼夜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赫赫战功 忠孝巾帼晋升一表人才栋梁须眉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女英雄花木兰吧!让我们随着课文感受这动人的故事吧!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的后期,我国北边,东北边的一些少数

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扰乱中原一带,经常抢劫百姓的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关去驻守。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幕。 1、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幕的内容。(齐读。) 思考:花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从这里你感受到她的什么优秀品质? (多媒体出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齐读)。 是啊!朝廷下达了紧急文书,父亲年纪大了,又有病,不能打仗;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真是火烧眉毛,着急万分,于是,木兰毅然决定替父从军师:可是,古时候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人又怎会同意一个女孩去出征呢?木兰她会怎样说服父亲、弟弟、母亲呢?请大家做做木兰,先自己准备一下,想好充足的理由。. 课堂表演:现在老师来做木兰的家人,你们是一个个木兰,谁来说服我。 *(弓背咳嗽掳须)父亲:“木兰呀,还是让爹这个破老头子去吧。你还年轻可不能去送死呀。” *(抹眼泪)母亲:“木兰呀,你可不能去呀,战场上都是男子,你怎么抵抗得了他们呢?娘怎么舍得你一个女孩子家上前线去呢?现在,我去跟官府说,咱不去了。” *(拉着姐姐的手)弟弟:“姐姐,不要去,你去了谁教我念书,谁陪我玩呢?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如果你是她的家人,你忍不住要对木兰说些什么呢? 你们敬佩她吗? 板书:替父从军忠于祖国孝敬父母 (二)学习第二幕。 1、自由读第2自幕,思考:从军路上,木兰遇见了谁?他们谈论什么问题? 2.就这样,木兰告别了家乡和亲人,踏上了漫漫从军之路。从军的路上会一帆风顺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