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开采软岩巷道矿压显现原因分析及支护建议

海域开采软岩巷道矿压显现原因分析及支护建议
海域开采软岩巷道矿压显现原因分析及支护建议

龙口矿业集团公司北皂煤矿

海域开采软岩巷道

矿压显现原因分析及支护建议2006年12月12日

1、概况

龙口矿区为于胶东半岛的西北部,其煤系地层为下第三系地层,以泥岩、粘土岩为主,属典型的“三软”地层。北皂煤矿于1983年投产,濒临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实施海域采煤的矿井。陆地现有-175m和-250m两个开采水平,通过几次系统改造,矿井生产能力已达到240万吨以上。随着开采和城乡建设的压煤,陆地储量锐减,采场逐渐由陆地向海域转移。海域煤田位于北皂矿井田北部渤海海域内,面积为18km2。区内地势平坦,海水深0-12m,由南向北渐深。海域开采水平设在-350m。从海域开拓巷道和首采面准备巷道施工看,巷道矿压显现比陆地明显增大。海域-350m水平附近的巷道,尤其是在煤2顶板和煤2中的巷道,采用陆地成功的支护形式,如料石圆碹、锚喷支护和U25棚喷支护等,巷道破坏严重。据统计在该层中的巷道,掘进期间返修率高达90%。

矿压观测及显现表明,龙口矿区海域开采是典型的软岩条件下的开采,软岩本身强度低,水稳性差、性质不稳定,软岩开采条件下的巷道受采动影响后,使围岩松动破坏范围加大,位移量增加,使支护体产生较大的变形而破坏。在同样条件下,海域巷道围岩位移和应力均是陆地的4~6倍,矿压显现极其迅速和明显,使在“三软”条件下本来就支护困难的状况更加恶化。

2、海域软岩矿压显现剧烈巷道变形大的机理分析

软岩工程力学是与岩石力学有关的一门新型力学分支,它是借助工程地质学和大变形力学的集成分析方法,研究在工程力扰动作用影响范围内软岩工程岩体的力学行为的科学。煤矿软岩巷道工程作为软岩工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支护理论必须以符合软岩塑性大变形力学特征的软岩工程力学理论为基础。北皂煤矿海域开采还要考虑海水的潮汐流动作用等的影响,由于基础数据不多,无法进行定量的分析,只能通过定性分析。

2.1构造应力的影响

在地质历史时期,煤系地层经历了多期地质构造应力的作用,岩层本身以弹性变形的形式储存了变形能。在地层中掘进巷道,这些变形能以变形的形式向临空区释放,宏观上表现为岩层的扩容膨胀。另外,岩层在巷道成形时,应力状态从三维向二维转变,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又极易以发生破坏而产生非线性弹塑性变形,这是一种与时间有关的变形。这种变形往往导致软岩支护的宏观破坏,其特征是方向性破坏明显,破坏程度与深度无关。在受构造运动作用力影响强烈的地区,特别是临近背斜、向斜轴等构造线的部位。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在该点应力的综合叠加,构造应力一般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在构造应力显著地区,巷道两帮破坏往往颇为明显,其力学模式示于图2-1.

图2-1

受构造运动影响的原始应力场有如下特征:一是各点应力受构造影响,即使同一深度水平,各点间应力在大小、方向以及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的比值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两个方向上的水平应力往往也不相等。二是存在很大的水平挤压应力,最大水平压应力与垂直压应力的比值比自重应力场大的多。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单一的自重应力场中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场的比值在一般深度条件下只有0.2~0.3,而在临近构造线局部地段,该比值可以达到3~5倍。

水平应力值较大及水平应力值往往高于垂直应力值是构造影响应力场的重要的特征。三是最大主应力的方向受构造作用的控制。多数情况下的最大主应力都垂直于褶曲轴构造线的方向。在邻近构造线的部位平行构造线开掘和维护巷道将非常困难。四是埋藏深度越大的岩层,构造应力的量级也越大。

2.2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为研究海域与陆地工程地质特性的差异,我们在海域-350m 水平附近的巷道中采取钻孔取芯的方式去了岩样,委托科研院所进行了力学性质和水理性质的化验。根据煤1顶底板与煤2顶底板的岩样化验结果与陆地四采区东部观2、观3孔性化验资料对比看,海域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只有陆地同类岩性抗压强度1/4~1/2,从而软岩的特性表现特别明显;从上述垂直压应力与水平压应力公式看,μ=0.5时,λ=1,此时h y x γδδ==11,即侧向压应力等于垂直压应力,岩石处于净水压力状态,在此类岩层中开掘巷道,维护极其困难。而从现场化岩样化验结果看,海域地层的泊松比较陆地大,其平均值接近陆地平均值的2倍,有的已高达0.44,在该层位中的巷道覆岩重量所引起的水平压应力与垂直压应力接近,岩石临近静水压力状态,所以在同样的支护条件下,作用在巷道支护体上的矿山压力较大,从而使支护体矿压显现相对大。

其中水在软岩膨胀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水的作用可分为两大部分:力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水的力学作用又分为静水压力作用和动水压力作用。

当在含水岩层中开挖巷道时,围岩稳定首先受到地下水泄出的影响,作为一种动水压力作用使支护(如喷层等)难度增大。一旦支护体形成,增加了支护体变形和破坏的可能性。另外,地下水的泄出增加了其与其他泥质软层接触的机会,使泥质软岩层的有膨胀潜能的矿物急剧膨胀。其机制是晶粒化学膨胀机制和黏粒胶体膨胀机制。对于本身具有膨胀性的岩石来,巷道围岩经过干湿交

替后产生膨胀,膨胀性本身越强的岩石膨胀越厉害,从而产生的膨胀力也越大。从岩样化验结果看,海域的岩块膨胀率普遍比陆地高,有的甚至是陆地的7.3倍,由此也导致海域巷道矿压显现相对较大。

从海域与陆生岩石的力学性质对比看,海域地层,虽然其总的岩性结构、分类与陆地类似,但其组成成分、胶结程度、膨胀性等一些力学特性和水理性质与陆地已经有了较大差别,其工程性质的稳定性远不如陆地,从而导致巷道矿压显现相对陆地较大。

2.3深度增加的影响

由上覆围岩自重引起的自重应力为垂直应力,并引起相应的水平应力。软岩巷道的破坏表现出明显的与深度有关而与方向无关的特点,即在开挖浅部巷道时,按常规支护形式,巷道变形破坏不明显。随深度增加,巷道变形破坏变得严重起来,而破坏的方向性不甚明显。这些特征往往表现为重力机制起作用的扩容膨胀。处于某一深度H 的岩层中,假设巷道所在的岩层是基本均质的弹性体,那么覆岩岩层重量所引起的垂直压应力以及产生的水平压应力可分别表示为:

H y γδ=1和H y λγδ=1

其中λ为侧压系数,)1/(μμλ-=,μ为岩石的泊松比。从上述公式看,深度H 越大,垂直压应力越大,从而水平压应力也越大,特别是对于软岩来说,表现更为明显。

海域-350m 水平附近的巷道,比陆地邻近海边的四采区煤2至少深100m 以上,从而该处巷道所受的垂直压应力和水平压应力均相对陆地大,在同样支护条件和支护形式下,巷道支护体矿压显现相对较大。

3、软岩巷道支护建议

3.1软岩巷道的支护原则

3.1.1工程优化原则

软岩巷道工程支护应首先遵循工程优化原则。该原则包括:

(1)巷道方向优化原则

对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构造应力场明显的矿井,在决定井巷方向时避免将过多井巷垂直于较大应力方向,以免井巷失稳,遭受破坏,必要时改变开采工艺。

(2)巷道空间位置优化原则

软岩矿井所处的地层并非所有都软,应尽是选择软中之硬者,将主要巷道掘凿在其中,以期求得稳定性好、工程造价低。

(3)巷道断面优化原则

选定巷道几何形状与支护机构的和谐配套。巷道几何形状的确定既要满足工艺使用上的要求,又要造价低廉,还要与支护结构配套,避免功能重叠而增加造价,降低效益。同时,合理的断面形状能够充分地保护围岩的力学强度,降低支护的难度。

3.1.2 对症下药原则

软岩巷道支护要“对症下药”,没有“包治百病”的支护方法。软岩多种多样,即使宏观地质特点类似的软岩,微观上也千差万别,构成软岩的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类型也多种多样。不同的变形力学机制,软岩工程的变形和破坏状况不同,对应的支护对策也不同。只有正确地确定软岩的变形力学机制,找出造成软岩工程变形破坏的“病因”,才能对过“对症下药”支护措施,达到软岩工程与支护的稳定。

3.1.3 过程原则

软岩巷道支护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究其本质原因,软岩工程的变形和破坏是具有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的“综合症”和“并发症”,要对软岩工程稳定性实行有效控制,必须有一个从“复合型”向“单一型”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是依靠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支护措施来实现的。

3.1.4 塑性圈原则

和硬岩工程支护的指导思想不同,软岩工程支护必须允许出现塑性圈。硬岩工程支护是力求控制塑性区的产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软岩工程支护是力求有控制地产生一个合理厚度的塑性圈,最大限度地释放围岩变形能。这是有软岩的成因历史、成岩环境、成分结构及其岩石力学特性所决定的。

对软岩工程稳定性控制来讲,塑性圈的出现具有三个力学效应:大幅度地降低变形能;减少了应力集中程度;改善了围岩的承载状态。应力集中区向深部偏移,而内部处于三向受力状态,承载能力较强。

塑性圈不能任意自由地发展,必须从两个方面加以控制。

1)控制变形速率。变形速率越慢,围岩在保持原有强度的前提下,允许变形量越大,释放的变形能越大。

2)控制差异性变形。煤系地层中软弱夹层的发育具有普遍性,软弱夹层等结构面具有差异性变形的力学特点,必须加以控制,才能出现均匀的塑

性圈,使支护系统承受均匀载荷。

这里,要建立一个很重要的岩石力学要领,即硬岩工程的塑性圈可以看成松动圈,而软岩工程的塑性圈不一定是松动圈。而且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寻求一个最佳塑性圈厚度(对软岩巷道支护来讲),即寻求不失去塑性承载能力(不产生松动圈)的塑性圈临界厚度。

上述四个原则互为印证,相辅相成,构成了软岩巷道工程支护原则。

3.2软岩巷道工程支护技术的关键

根据对软岩的基本概念、力学属性、分类及其变形力学机制的研究,软岩巷道之所以具有大变形、大地压、难支护的特点,是因为软岩巷道围岩并非具有单一的变形力学机制,而是同时具有多种变形力学机制的“并发症”和“综合症”—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是软岩巷道变形和破坏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有效地进行软岩巷道支护,单一的支护方法是难以奏效的,必须采取“对症下药”的符合这种“并发症”、“综合症”特点的联合支护方法。为此,要对软岩巷道实施成功支护,必须运用三个关键技术:①正确确定软岩变形力学机制的复合型; ②有效地将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转化为单一型;③合理地运用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的转化技术。

不同的变形力学机制类型有不同的支护对策要点,而且软岩巷道类型的共性是具有“并发征”和“综合征”的复合型。因此,支护的关键技术对策是有效地把复合型转化为单一型。由于各软岩“综合征”的内存变形力学机制不同,其转化的对策有所不同,对应的转化技术也不同。因此,要做好软岩支护工作,除了正确地确定软岩巷道变形力学机制类型、有效地转化复合型的变形力学机制之外,要十分注重并合理地运用复合型向单一型转化技术,即与软岩变形过程中每个支护力学措施的支护顺序、时间、效果密切相关,每个环节都将非常关键,必须适应其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支护做到“对症下药”,才能保证支护成功。

3.3北皂海域开采软岩巷道的支护建议

根据以上海域巷道破坏的原因分析和软岩巷道的支护原则以及基本支护形

式的特性,北皂矿海域开采软岩支护要遵循以下的支护设计原则:

3.3.1维护和保持围岩的原则

开掘后应及时混凝土封闭岩面,防止围岩风化潮解,减少围岩强度的损失;施工过程中的光面爆破等技术措施,有利于保持围岩的强度。

3.3.2提高围岩残余强度的原则

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技术途径提高围岩残余强度:

(1)开掘后尽快完成支护的主体结构,提高支护阻力,改善围岩应力状态;

(2)锚杆支护加固围岩;锚杆锚固力越大、密度越高,加固作用更明显;

(3)注浆加固;可采用单独注浆或者外锚内注的锚注式锚杆。

3.3.3充分发挥围岩承载能力的原则

(1)圆形巷道原则;断面形状尽量考虑适应围岩应力场的特点;

(2)全断面支护的原则;软岩巷道必须支护底板;

(3)可伸缩支护原则;如采用U型钢可缩性支架;

(4)二次支护的原则。

根据以上的支护设计原则,建议在海域首采面回采巷道以及下步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区域内施工的巷道,采取在开掘后喷混凝土,再进行注浆加固锚喷支护配合全封闭大型号U型钢可缩性支架,并在其壁后进行充填可缩材料联合支护形式或采用条带料石碹支护技术与可缩性支架联合支护的方式。这两种支护既具有允许巷道一定的变形,释放部分变形能,提高巷道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同时在给定变形后能够对巷道围岩提供强有力的支护反力,使巷道围岩趋于三向应力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支护的目的。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 一、矿压预测预报制度 1、初采工作面根据顶板控制设计,预测工作面的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 2、工作面两顺槽要根据顶板结构和岩性安装顶板离层探测仪观测顶板,专人对顶板观测仪定期观测、记录分析。 3、工作面回采期间对超前支护阻力及工作面支护阻力进行观测,以及顶板破碎、煤壁冒漏片帮情况进行观测,并作好观测记录,形成报表报生产技术部。 4、在工作面上下出口预计来压位置悬挂周期来压预报牌板。 5、经过多次来压数据分析,掌握来压规律,对预计的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误差进行修正。 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根据所有矿压观测资料编写矿压总结报告,并交技术科存档。 二、矿压观测方案 (一)、矿压观测内容 综采工作面的矿压观测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支架阻力观测、支架活柱缩量观测、巷道围岩变形观测、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以及支护质量动态监测。 根据观测结果对工作面顶板及顶板活动规律、来压特征,工作面支架受力特点,支架对顶板的适应性和控制效果,超前支撑压力影响范围和分布特点,顶板、煤层稳定性,工作面支护质量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了解煤、岩体力学参数等基础数据。

(二)、观测方法 1、支架阻力观测 利用(圆图压力自记仪)或压力表分别在工作面均匀布置10条观测线,观测支架前、后柱工作阻力的变化。测线布置在(133架)4#、18#、32#、46#、60#、74#、88#、102#、116#、130#支架上。由矿压部门、生产单位连续观测支架的初撑力、工作阻力。 2、支架活柱观测 用标记法在工作面上、中、下布置3条观测线,在移架后、下次移架前测量活柱下缩量。根据循环的次数,可算出循环下缩量和下缩速度。其测线与支架阻力测线对应布置,即分别布置在18#、60#、102#支架上。 3、统计观测 沿工作面采煤机移动方向每隔5架作为一观测剖面,矿压部门每班(天)统计一次端面顶板的破碎情况及煤壁的片帮情况(包括梁端距、片帮、冒高超过0.3m以上的区域及顶板破碎情况),同时统计支架安全阀开启量(率)、顶板冒落状况和支架因顶板压力损坏的部件等。 4、顺槽的矿压观测 (1)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 在两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均匀各取5个点,用测压表测单体液压工作阻力。 (2)巷道围岩变形观测 利用顺槽成巷期间设置的观测基点观测。即两顺槽每隔50m安设顶板离层探测仪,监测顺槽顶板底板的相对移进量,用来推断顶板的运动过程和状态。 观测次数每10天观测一次。距离切眼较近的顶板离层仪,当临近顶板来压时加密观测,可视变化情况每天(班)观测一次。 (3)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实践与研究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01-16T14:47:55.4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武姣姣王建志 [导读] 摘要:不同地区的煤层赋存条件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此而造成的综合机械化开采过程中的矿压显现特征也会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矿区具体的煤层开采主、客观条件,对采场矿压显现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采场周围应力场分布、顶底板岩层稳定性、支架对围岩的支护效果等进行了研究,掌握老顶的初次断裂步距,对采场来压进行预测预报,并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矿压控制技术措施,来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新汶矿业集团山东新泰 271219 摘要:不同地区的煤层赋存条件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此而造成的综合机械化开采过程中的矿压显现特征也会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矿区具体的煤层开采主、客观条件,对采场矿压显现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采场周围应力场分布、顶底板岩层稳定性、支架对围岩的支护效果等进行了研究,掌握老顶的初次断裂步距,对采场来压进行预测预报,并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矿压控制技术措施,来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关键词:矿压显现特征;初次断裂步距;矿压控制技术 1研究背景 我国回采巷道的支护技术已经发展很快,很多回采巷道都已成功支护,但是回采巷道受到采煤工作面的动压影响,在采掘过程中往往会造成顺槽的底鼓、片帮、顶板下沉、两帮变形及回采巷道局部破坏,这些都对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受地质因素及巷道断面大小的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影响,回采巷道受工作面的采动影响规律及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为了更加全面的掌握回采巷道受采动影响的程度与规律的一般性,以及针对该矿客观条件下回采巷道的安全性有必要进行顺槽受采动影响的观测研究。 本次针对三沟鑫都煤矿2101工作面面进行采场和回采巷道的矿压特征进行观测研究,目的是掌握2号煤层长壁综采工作面及顺槽的矿压显现规律及机理,为进一步优化矿压控制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2采场矿压控制领域 采场岩层控制、开采工艺优化、设备配套、提高资源回收率等一直是煤矿开采领域中的主要研究课题。近一个世纪以来,各国煤炭行业围绕改革采煤方法、改善顶板管理状况、推进矿井新型装备利用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为了进一步研究开采引起的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的移动和破坏规律,掌握采空区上方形成的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的高度,查明上覆岩层移动机理和回采工作面周围应力重新分布规律,以及上覆岩层移动与工作空间顶板下沉和支架受载的关系,部分矿区在井下巷道内或通过地面打深钻孔,设置深部测点,进行岩层内部移动规律的观测研究。有些矿区为了解决坚硬顶板的管理,以及铁路下、建筑下、水体下采煤,水力采煤,有冲击矿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开采等问题,曾采用地音仪进行采空区矿压观测,利用微振仪检测顶板动态,用钻孔电视设备观测岩层移动、难冒顶板人工爆破效果以及开采后顶板的断裂、离层、跨落等情况。通过以上一系列观测研究,在防治井下冒顶事故、改善顶板安全状况等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 3研究方案 3.1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自动记录仪的布置 工作面两端头各选2台支架、中部选取9台支架作为支架工作阻力观测对象。 利用YHY60(B)型数字压力器自动记录仪对三沟鑫都首采工作面ZY4000/09/21型液压支架的工作状况进行了持续监测,工作面宽度为150m,安装液压支架103架,在3#架、4#架、30#架、31#架、32#架、60#架、61架、62#架、90#架、91#架、92#架、100#架、101#架分别安装编号为1、2、3、4、5、6、7、8、9、10、11、12、13号的自动记录仪。记录仪布置如图2-1。 全工作面煤壁、端面顶板作为煤壁片帮形态和顶板漏冒形态观测对象。通过观测统计、素描等方法记录全工作面煤壁片帮形态和顶板漏冒形态。 3.2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的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液压支架压力自动记录仪安装好后即开始采集数据,采集时间间隔设置为5分钟。数据采集工作由专人负责,定时进行,妥善保管。同时检查仪器的工作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维修和更换,保证所获得的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每次收集数据时,须记录相应的时间以及工作面推进距离(回采工作面煤壁至开切眼后壁的距离),并认真与综采队核实,保证记录进度与实际进度的一致性。 图3-1 压力计分布位置 3.3原始数据整理方法 在2101工作面回采期间,利用YHY60(B)型数字压力器自动记录仪对三沟鑫都首采工作面ZY4000/09/21型液压支架的工作状况进行了持续监测,获得了大量原始数据。为了对实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首先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导入excel工作表,并绘制工作阻力变化曲线图。 4.观测方案 为了更加全面的掌握顺槽受采煤工作面的采动影响,针对2101工作面顺槽进行20多天的连续观测,为了全面准确的获得采煤工作面的采掘活动对顺槽的具体影响程度,在每个顺槽的超前支护段的铰接顶梁上均匀布置4个液压表来观测顺槽超前支护段顶板的压力。在到超前支护段每15m左右的距离在进风顺槽、回风顺槽内各布置4各测站,每个测站内观测顶底、两帮位移,布置顶板、两帮窥视孔,安装锚杆测力计。并在测站附近安装顶板离层仪。采用米尺对进风回风顺槽内测站内顶底、两帮位移进行测量,精确到毫米。采用窥视仪对测站内顶板、两帮的窥视孔进行观测,以确定顶板、两帮是否受到采动影响而破坏。采用锚杆测力计观测测站内锚杆的托锚力受到采动影响的程

浅谈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

浅谈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 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成熟,开采深度的不断深化、开采规模的扩大,巷道损坏程度逐渐的扩大。软岩巷道支护一直是巷道工程的一个疑难点。软岩巷道的支护与使用维护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文章通过对软岩巷道的概念、支护原理、支护原则、支护类型、支护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 标签:软岩巷道;支护;原理;原则 1 软岩的基本概念 软岩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塑性变形明显的岩体。这种岩体多是泥岩、粉岩等。软岩的特点可以用软、弱、松、散概括。在煤矿巷道支护施工中,巷道围岩就是需要施工的岩体;工程力是指岩体上的重力、应力、水作用力、膨胀应力等。软岩通常分:低强度高膨胀性软岩、高应力软岩、极破碎软岩、复合型软岩四类。 1.1 低强度高膨胀性软岩,围岩质地破碎、强度偏低、遇水变形,对施工中的震动耐受力差。巷道围岩变形迅速,给支护带来很大困难。由于软岩中的泥质成分和结构面确定了软岩的特征,导致软岩产生塑性变形。软岩通常具有可塑性、膨胀性、崩解性、流变性、扰动性等特性。 1.2 我国煤矿开采深度逐年增加,使得一些矿井重力引起的垂直应力骤增,构造应力场错综复杂;在高应力条件下,扰动影响剧烈,围岩破坏程度加剧,涌现新裂纹致使煤岩体积扩大,扩容膨胀。 1.3 极破碎软岩巷道围岩内节理不同、裂隙等结构面,围岩支体破碎、稳定性差。巷道掘进工作中可能发生冒顶和片帮,给支护作业带来诸多不便。 1.4 复合型软岩指上述3种软岩类型各种组合。 2 软岩巷道支护原理与支护原则 2.1 支护原理 软岩巷道支护的重点在于发掘自承能力。支护原理:依据岩层特性,地压来源,运用科学设计方法,使支护体系和施工过程能够适应围岩变形的种种情况,从而达到控制围岩变形、维护巷道稳定的宗旨。 (1)改变思想,支护结构和强度和围岩自承能力相适应,与围岩变形及强度相结合,实践证明,单纯提高支护刚度的做法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2)适当卸压、加固与支护相结合的方法相辅相成,运筹帷幄,高应力区,需要卸力合理,对变形大的区域,要让度适量,支离破碎区域,进行整体加固;(3)对于围岩变形量测定,及时掌握围岩变形的活动状态,根据测定结果予以反馈,以确定二次

锚网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制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锚网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制 度正式版

锚网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生技科矿压组要不定时对所有锚网巷道进行锚杆锚固力、预紧力的抽检顶板离层仪读数。并根据施工现场做好锚网巷道矿压报表(包括锚杆锚固力、预紧力抽检情况、顶板离层仪变化情况),每周不少于一次,经科领导审核批准后,上报矿总工程师审批,然后下发到施工单位,有利于指导生产。 2、施工队组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搞好矿压监测,设置记录台帐(包括锚杆锚固力、预紧力抽检情况、顶板离层仪变化情况),设专人管理记录,做好监测记录,观

测数据必须现场取得,真实有效。 3、施工队组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安设顶板离层仪,严格按规定进行观测及记录。 4、离层指示仪安装时应使深浅基点读数为零。 5、离层指示仪孔深严格按规程规定执行,离层指示仪孔必须保证铅垂顶板打设,以保证离层指示仪安装时深浅基点能卡到规定位置。 6、顶板离层仪挂牌管理,牌挂在顶板离层仪前后0.5米范围,并采用双股14#铁丝吊挂,与帮网牢固扭结在一起,并将牌板规定内容填写完善。 7、掘进工作面依据顶板离层数据进行

第七章 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1、试述采区(采准)巷道矿山压力显现的基本规律 图6 区段平巷围岩变形 I—掘巷影响区 II—掘巷影响稳定区 III—采动影响区 IV—采动影响稳定区 V—二次采动影响区 答:采区巷道从开掘到报废,经历采动造成的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围岩变形持续增长和变化,以受到相邻区段回采影响的工作面回采巷道为例,围岩变形经历五个阶段。 (1)巷道掘进影响阶段I:煤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出现应力集中,在形成塑性区的过程中,围岩向巷道空间显著位移,但随着巷道掘出时间的延长,围岩变形速度逐渐衰减,趋向缓和,所以该阶段矿山压力显现较弱,显现时间短。巷道围岩变形量主要取决于巷道埋藏深度和围岩性质。 (2)掘进影响稳定阶段II:掘巷引起的围岩应力重新分布趋于稳定,由于煤岩一般具有流变性,围岩变形会随时间而缓慢增长,但其变形速度会比掘巷初期要小的多,巷道围岩变形速度仍取决于埋藏深度和围岩性质。 (3)采动影响阶段III:巷道受上区段工作面的回采影响后,在回采引起的超前移动支承压力作用下,巷道围岩应力再次重新分布,塑性区显著扩大,围岩变形显著增长。巷道围岩性质、护巷煤柱宽度及巷旁支护方式、工作面顶板岩层结构对该时期围岩变形量影响很大。 (4)采动影响稳定阶段IV:回采引起的应力重新分布趋于稳定后,巷道围岩的变形速度再一次降低,但仍高于掘进影响稳定阶段的变形速度,围岩变形量按流变规律缓慢增长。 (5)二次采动影响阶段V:巷道受本段回采工作面的回采影响时,由于上区段残余支承压力,本区段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相互叠加,巷道围岩应力急剧增高,引起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塑性区扩大,应力的反复扰动,使围岩变形比上一次采动影响更加剧烈。

软岩巷道支护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软岩巷道支护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耿志光 (河南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郑州451109) 摘要:随着我国新生代煤层的大力开发,软岩矿井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特殊条件下的巷道施工与维护问题已变得日益突出,并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常规的支护方法,已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研究有效而经济的软岩支护方法, 是当前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查阅了大量相关科技期刊,对多个典型软岩矿井的支护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了我国软岩支护的发展现状。这对提高我国软岩支护的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软岩;支护技术;发展现状 1引言 由于深部岩体处于复杂的工程地质环境,使深部岩体表现出的力学特性与浅部开采时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异,并且,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伴随着硬岩矿井向软岩矿井的转型。在浅部开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支护理论、设计方法及技术已难以适应深部巷道支护的要求,尤其是深部软岩巷道支护设计及实际的需要[1]。 随着其开采深度不断增加, 受高应力的影响, 软岩问题愈趋严重, 深部围岩处于软岩状态, 施工条件趋于复杂化, 巷道及硐室支护的难度和破坏程度不断增加[2]。底臌是煤矿巷道中经常发生的动力现象, 巷道底臌使断面缩小, 阻碍运输、通风和人员行走, 因底臌而造成巷道报废的现象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生产和威胁安全[3]。软岩巷道支护问题日益突出。研究高效而经济的软岩巷道支护方法,是目前矿井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 2软岩巷道的特征 2.1软岩的概念 软岩是我国煤炭系统的习惯用语, 它的概念已不是狭义的字面上的含义。目前人们普遍认可的软岩的概念包括松散型软岩、破碎型软岩、流变型软岩、膨胀型软岩及高地应力型也称硬岩软化型软岩等五种特点岩石。 2.2软岩的基本特征 1)软岩松散破碎, 结构疏松, 容重低, 孔隙率较高, 强度小, 稳定性差。一般软岩多为泥岩、炭质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组成, 单向抗压强度小于200 Mpa。 2)软岩易吸水崩解, 膨胀性强。软岩膨胀的概念有两个一、专指那些含有膨胀性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等的软岩所产生的膨胀变形。二、指软岩岩体向巷道空间的位移变形。 3)软岩巷道自稳性差, 围岩压力大, 来压快, 自稳时间短。多数围岩自稳时间仅几十分钟到几小时。 4)软岩巷道变形量大, 变形持续时间长, 具有流变性能。软岩静压巷道中总变形量超过400-500mm者甚多。变形时 间一般都在1-3个月以上, 甚至半年后仍继续增长。 5)软岩巷道变形速度快, 变形范围广, 底腻明显。 2.3软岩巷道的特征 1)围岩的自稳时间短、来压快所谓的自稳时间, 就是在没有支护的情况下, 围岩从暴露起到开始失稳而冒落的时间。软岩巷道的自稳时间仅为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 巷道来压快,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近年来,我矿矿压观测、防治方面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矿压观测方面,已初步掌握采区内各工作面顶板活动特点,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了时间保障;同时为配合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加强矿压观测、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特制定矿山压力预测预报制度如下: 一、观测范围 5煤、9煤掘进头、采煤面及巷道实行定点观测。 二、观测内容 1、掘进头观测内容:煤巷:巷道变形量观测、顶板离层观测岩巷:巷道变形量观测 2、采煤工作面观测内容: 回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两道顶板下沉量; 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老顶来压、周期来压,支柱初撑力、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 回采工作面:工作面煤壁片帮、端面距、冒高、支架(柱)状况、两道超前顶板运动规律、应力分布、巷道变形量、工作面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等。

三、观测方法 1、圆图自记仪每天早班记录一次 2、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每班检测两次。 3、两道超前顶板运动规律、应力分布、巷道变形量每班检测一次。 4、工作面顶板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煤壁片帮、端面距、冒高、单体状况每班进行正常的观测。 四、预报内容 1、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支柱初掌力不小于90KN/棵,合格率达70%以上,综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液压不小于24MPa;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18MPa,综采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30MPa。 2、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锚杆支护巷道顶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8吨、帮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6吨,预紧力矩帮顶均不小于100N.m,巷道围岩位移控制在300mm以内,顶板离层仪安设及时,牌板内容齐全。 3、两道超前顶板运动规律、煤壁片帮、端面距、巷道变形量等其它出现异常现象时。 五、观测制度 1、严格执行班中检测、记录制度,严禁空岗、漏检。 2、原始数据记录要准确,不得随意乱改,严禁做假表。

软岩巷道支护

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 摘要:煤矿软岩巷道工程支护,尤其是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一直是矿业工程难点问题之一。随着矿井开采规模的增大和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软岩巷道的支护与维护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软岩问题愈趋严重,直接影响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本文分析了软岩的概念及分类,提出了软岩巷道支护对策与主要支护形式,并指出了以后软岩巷道支护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软岩巷道;高应力;支护对策 1 引言 由于煤层赋存条件的复杂、多变,煤层开采条件的不可选择性,多数矿井的生产和建设都将面临不同程度、不同数量的软岩巷道开掘及维护难题。特别是服务年限较长的准备巷道、开拓巷道施工、维护,需解决一系列软岩巷道问题,比如巷道自稳时间短、变形大、难维护、返修率高等。加之多数软岩巷道断面较大,巷道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复杂[1],在支护设计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软岩巷道的变形主要体现在顶板下沉量较大,两帮收缩、偏帮、底鼓严重。巷道的变形严重影响到运输、通风、行人的问题,因此寻找合理的支护方式已经迫在眉睫。 2 软岩的概念及分类 工程软岩是指在工程力的作用下,能够产生显著塑性变形的工程岩体[2]。在煤矿巷道支护工程中,巷道围岩就是所研究的工程岩体;工程力则是指作用在工程岩体上的力的总和,它包括重力、构造残余应力、水的作用力、工程扰动及膨胀应力等。该定义揭示了软岩的相对性,实质即工程力与岩体的相互关系。当工程力一定时,不同岩体可能表现为硬岩特性,也可能表现为软岩的特性。而对于同一种岩石,在较低工程力的作用下可表现为硬岩的变形特性,在较高的工程力作用下可能表现为软岩的大变形特性。按其上述特性,大体上可分为4大类:低强度高膨胀性软岩、高应力软岩、极破碎软岩、复合型软岩。 1)低强度高膨胀性软岩巷道,围岩不仅松软、强度低,而目_遇水软化、膨胀,对风、水、扰动十分敏感。巷道围岩变形速度快、变形量大、持续时间长,给支护带来极大困难。软岩之所以能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主要是因为软岩中的泥质成分和结构面控制了软岩的工程力学特性。软岩一般具有可塑性、膨胀性、崩解性、流变性以及工程扰动性等工程力学特性。 2)我国煤矿开采深度以每年8~12m的速度增加,开采深度超过1000m的煤矿已有数十处,部分矿井重力引起的垂直应力明显增大,构造应力场复杂,地应力高;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开采扰动影响强烈,围岩破坏严重,煤岩体的扩容现象突出,表现为大偏应力下的煤岩体内部节理、裂隙、裂纹张开,出现新裂纹导致煤岩体积增大,扩容膨胀。

煤矿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鄂托克旗新亚煤焦有限责任公司煤 矿 矿压监测系统制度、岗位责任制、 操作规程汇编 鄂托克旗新亚煤焦有限责任公司煤矿 2015年度

目录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1 矿压监测分管领导责任制 10矿压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 11矿压监测系统操作规程 12 矿压监测工作人员值班制度 17矿压监测系统交接班制度 18

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准确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监测制度。 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 (一)总工程师赵宝宝任领导小组组长。 (二)生产技术部设矿压监测小组,配备专业人员4人,负责日常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采掘区队至少配备专职或兼职矿压监测专业人员1人,负责本区队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具体要求 (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 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1)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 (2)矿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 (3)定期(每100m3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验:将混凝土喷在15cm×15cm×15cm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28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C20。 (5)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浅谈软岩巷道支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48118081.html, 浅谈软岩巷道支护 作者:张法兵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3期 摘要: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加大,矿山压力显现明显,巷道支护十分困难,许多原本不 是软岩的岩体成为工程软岩。软岩巷道问题长期困扰着矿井正常的生产接续。通过对软岩巷道稳定性研究,可对复杂条件下巷道的支护、施工技术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研究软岩巷道支护、施工对煤矿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煤矿巷道掘进软岩支护方式 一、前言 深井地压问题是矿井开采达到一定深度后出现的一大技术难题。当开采深度达到一定深度后,巷道周边的集中应力超过了巷道围岩的强度,巷道周边会产生各种形式的破坏,矿压显现变得更剧烈,与浅部岩层相比,差异较大。在矿井深部,即使在岩体本身强度较高的岩层内,也会出现类似软岩问题,即围岩压力大,支护困难。 二、软岩巷道的特征及支护 1、软岩巷道的特征 软岩巷道最明显的特征是地压显现比较剧烈,巷道维护困难,主要表现在围岩的自稳时间短、来压快、围岩变形量大、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四周来压、底鼓明显、遇水膨胀、变形加剧,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松、散、软、弱。 2、软岩巷道支护困难原因 造成软岩巷道矿压显现明显,支护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岩层成岩年代晚,胶结程度差 我国软岩矿区主要分布在开采新生界第三纪褐煤和开采中生界上侏罗纪的褐煤的矿区,这些矿区岩层非常松软破碎,易风化,因此怕风、怕水、怕震。 (2)岩石强度低 煤矿软岩多为泥岩、炭质泥岩、砂质泥岩等,单项抗压强度都比较低。由于岩石强度低,在中等或稍高应力水平状态下就能产生较大的围岩变形,支护困难。

关于软岩支护技术

关于软岩支护技术 前言 巷道支护是井工开采工程的核心,是一切安全生产和效益的基础,随着开采条件的日益恶化,采深的迅速增加,支护对井工开采的制约作用日趋明显,先进采矿方法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巷道支护状况和有效断面能否得到保证。 第一节,深井巷道围岩强化支护技术体系及实践 一,深部高应力巷道:常规支护不能满足要求的一类巷道。 1,采用传统的架棚支护、锚杆支护都不能有效维护巷道。 2,以德国为代表采用U型钢可缩性支架、壁后充填、预留变形量架棚支护的方式,也不能有效维护巷道。 3,常常在掘进时就需要多次卧底、返修。 为此:出路在于发展新型锚杆类支护综合治理比较乐观,目前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或改善。 如:德国向我国输入U型钢可缩性支架、壁后充填技术,在德国使用范围400-600米深,可是在我国达到400米深度就解决不了我国的问题。 二,深部支护问题: 1,相当一部分埋深达到800-1000米的深井巷道支护难度不大,可以采用常规的支护技术解决,因此深井巷道支护并不都属于复杂困难支护巷道,我们关心的焦点是深部难支护巷道称为深部

支护问题。 2,它通常是指主要由于巷道埋藏深度导致的围岩较高的水平应力,使相对软弱的岩体发生大范围破坏,并产生大变型的一类工程支护问题。 三,复杂困难条件: 1,由于地层运动和成岩过程产生的强构造应力集中区,水平应力通常较大;这类构造区域内巷道变形有自身规律,其中顶板支护的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 2,膨胀性岩体、泥质岩体遇水泥化等条件,由于物理化学原因导致的岩体力学承载性能的衰减、岩体的变形等。 3,由于开采造成的次生应力集中区产生的巷道支护问题。 四,深井软岩成为支护重点: 1,深部高应力巷道的两个显著特点: (1),原始应力水平相对围岩强度高。 (2),采动附加应力更趋强烈、围岩破碎区范围进一步加大,不易形成结构效应。 2,时间效应强烈、变形速度快,不易长期维护: (1),第一类,围岩软弱型、即软岩巷道; (2),第二类,采动影响型、即动压巷道; (3),第三类,深井高应力型、即深井巷道; 五,巷道大变形、难以支护原因: 1,围岩松软破碎:单轴抗压强度﹤10-20MPa;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为加强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掌握采掘工作面顶底板活动和来压规律,为采掘工作面支护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采掘工作面有效支护,防止冒顶事故发生,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矿,经矿研究决定,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对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 一、矿压观测领导小组 组长:张全平 副组长:张永进、刘鹏 成员:李德海、刘会、王春雷、田帅 矿压观测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刘鹏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井下施工掘进工作面及已掘巷道的测点布置、矿压观测数据分析、总结,为选择合理支护方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总则 1.为满足矿井生产管理需要,成立孔庄煤矿矿压观测领导小组,配备技术人员及兼职观测工,建立健全观测组织机构,配备相应仪器仪表,负责收集各区队上报的矿压观测资料并认真分析、归纳、总结(数据变化大时及时分析总结)。 2.生产技术科结合实际情况,对掘进工作面进行顶板管理,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对工作面工作面顶板和巷道位移加强观测,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3.各区队成立以技术副队长为组长的基层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并根据规定参数、采集周期及时采集矿压参数,每月月底编制矿压分析报告报生

产技术科。 4.矿压工程观测原始数据和参数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5.生产技术科根据各区队所报数据及工作情况随时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30%。 6.矿压观测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应妥善保管。 7.所有上报数据必须采用标准表格填写,矿压观测、顶板离层监测表格详见生产技术科下发表格。 8.巷道移交时由生产技术科监督,生产技术科与施工区队双方技术负责人负责将矿压观测资料与其它内业资料一并移交。 三、采掘现场矿压观测管理办法 1.顶板离层仪观测:煤巷一般每隔40m安装一个顶板离层仪。一般距掘进工作面50m以内和回采工作面超前范围内,每天观测一次,其它情况每星期观测一次。如果巷道局部地段有受动压影响较大,每天观测一次。顶板离层仪实行挂牌管理(包括编号、安装日期、顶板离层仪初始读数和观测读数)。 2.巷道围岩变形量采用(十字)测点法进行观测: 煤巷巷道每40m设置一个测点,测点距离迎头不超过60m,巷道过顶板破碎带、淋水区、压力集中区等特殊构造带,应增加检查点,每个检查点检查、记录2组数据(巷道净宽、净高)。巷道围岩变形量观测要求:测点选在锚杆头上,并标注清楚,宽度在两帮的中部设点,确保每次测量的数值准确。正常情况下,观测周期为一旬,变形量较大的点应当缩短观测周期,稳定不变的点可适当延长观测周期。观测后数据要及时录入围岩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实践与研究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不同地区的煤层赋存条件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此而造成的综合机 械化开采过程中的矿压显现特征也会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矿区具 体的煤层开采主、客观条件,对采场矿压显现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运用数 值计算方法对采场周围应力场分布、顶底板岩层稳定性、支架对围岩的支护效果 等进行了研究,掌握老顶的初次断裂步距,对采场来压进行预测预报,并据此制 定有针对性的矿压控制技术措施,来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关键词:矿压显现特征;初次断裂步距;矿压控制技术 1研究背景 我国回采巷道的支护技术已经发展很快,很多回采巷道都已成功支护,但是 回采巷道受到采煤工作面的动压影响,在采掘过程中往往会造成顺槽的底鼓、片帮、顶板下沉、两帮变形及回采巷道局部破坏,这些都对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造 成不利影响。由于受地质因素及巷道断面大小的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影响,回采巷 道受工作面的采动影响规律及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为了更加全面的掌握回采巷 道受采动影响的程度与规律的一般性,以及针对该矿客观条件下回采巷道的安全 性有必要进行顺槽受采动影响的观测研究。 本次针对三沟鑫都煤矿2101工作面面进行采场和回采巷道的矿压特征进行观测研究,目的是掌握2号煤层长壁综采工作面及顺槽的矿压显现规律及机理,为 进一步优化矿压控制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2采场矿压控制领域 采场岩层控制、开采工艺优化、设备配套、提高资源回收率等一直是煤矿开 采领域中的主要研究课题。近一个世纪以来,各国煤炭行业围绕改革采煤方法、 改善顶板管理状况、推进矿井新型装备利用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为了进一步研究开采引起的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的移动和破坏规律,掌握采 空区上方形成的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的高度,查明上覆岩层移动机理和 回采工作面周围应力重新分布规律,以及上覆岩层移动与工作空间顶板下沉和支 架受载的关系,部分矿区在井下巷道内或通过地面打深钻孔,设置深部测点,进 行岩层内部移动规律的观测研究。有些矿区为了解决坚硬顶板的管理,以及铁路下、建筑下、水体下采煤,水力采煤,有冲击矿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开 采等问题,曾采用地音仪进行采空区矿压观测,利用微振仪检测顶板动态,用钻 孔电视设备观测岩层移动、难冒顶板人工爆破效果以及开采后顶板的断裂、离层、跨落等情况。通过以上一系列观测研究,在防治井下冒顶事故、改善顶板安全状 况等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 3研究方案 3.1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自动记录仪的布置 工作面两端头各选2台支架、中部选取9台支架作为支架工作阻力观测对象。 利用YHY60(B)型数字压力器自动记录仪对三沟鑫都首采工作面 ZY4000/09/21型液压支架的工作状况进行了持续监测,工作面宽度为150m,安 装液压支架103架,在3#架、4#架、30#架、31#架、32#架、60#架、61架、62#架、90#架、91#架、92#架、100#架、101#架分别安装编号为1、2、3、4、5、6、7、8、9、10、11、12、13号的自动记录仪。记录仪布置如图2-1。 全工作面煤壁、端面顶板作为煤壁片帮形态和顶板漏冒形态观测对象。通过 观测统计、素描等方法记录全工作面煤壁片帮形态和顶板漏冒形态。

煤矿矿压监测及预报办法

矿压监测及预报实施办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的有关要求,为了进一步掌握采掘工作面及矿井在用巷道上覆岩层及围岩运动规律,不断改进支护参数,有效监测、预报、预防矿压显现,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现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制定此试行办法如下: 一、监测预报办法 1、为确保矿压监测及预报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矿压监测及预报领导小组。 组长:李新虎 副组长:赵陆锋姬安虎景秋喜杨青亮 成员:工作面所有质检员 矿压监测预报专业队伍:矿压监测工作组 矿压监测预报领导小组下设矿压监测预报办公室,景秋喜任办公室主任。 2、办公室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各个监测点进行不定期及时全面检查,并整理、分析日常检测资料,及时进行矿压预报,并制定相应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3、各施工队负责人担任本队矿压监测预报小组组长,各施工队班长担任小组副组长,每个施工队设置六人为日常矿压监测小组成员(兼职),进行日常矿压监测和对矿压监测设备、仪器、仪表的管理

维护,以及日常矿压观测报表的填写,由各队队长负责及时送报。 4、矿压监测办公室的人员必须熟悉矿压观测业务,负责对矿压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 5、各区队兼职监测人员要求是文化程度较高,理解能力强,经过培训后对观测设备仪器的性能、运行能够基本掌握,并要责任心强,以便于开展矿压监测工作。 6、对兼职观测人员,队长要合理安排,必须保证每小班有一名监测人员在井下工作。兼职人员不能正常上班时,队长应及时指定有相应能力的人员代替,确保不影响矿压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7、各兼测人员完成当班任务后,将当班矿压监测设备运行状况和结果按固定表格认真详实填写,由质检人员签字后在下午3:00前将前一天的监测报表送达矿压监测办公室。 8、矿压监测办公室必须配备专门的设备和仪器,并收集、汇总相关资料进行矿压分析预报,每旬将各采掘工作面分析结果、压力变形曲线预测结果送达相关领导和施工单位,遇有特殊情况及时将分析预测结果送相关领导和施工单位,并严格按措施执行预防。 9、各类采掘工程设计中,必须编制矿压显现监测预报专门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10、掘进工作面临近大型地质构造带、采空区或者通过其他应力集中区以及在煤柱附近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11.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有针对性措施,降低矿压显现程度,减少周期来压步距,防止老顶大面积垮落。

软岩巷道支护设计

软岩巷道支护设计 邱照辉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梨树煤矿,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 要:梨树煤矿建矿以来一直受软岩困扰。该矿通过对软岩巷道岩性的分析,以采面上、下巷为主,应用悬吊理论与组合梁理论,设计锚、网、索、钢带的联合支护方式,有效地控制变形、片帮,为矿井安全有效地管理软岩巷道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锚杆;围岩;联合支护中图分类号:T D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725(2009)09-0088-03 Design on Support in Soft R ock Tunnel QIU Zhao -hui (Lishu C oal M ine ,Jixi M ining Industry G roup C om p.,Jixi 158100,China ) Abstract :Lishu C oal Mine has been plagued by s oft rocks.By analysis on the lithology of s oft rock tunnels ,taking the upper and down tunnels as dominant factors ,the theory of suspension and com pound beam was ap 2plied ,the combined support with bolt ,net ,cable and steel belt was designed.The deformation and wall cav 2ing were effectively controlled.The scientific basis was provided for controlling s oft rock tunnels safely and ef 2fectively in coal mines. K ey w ords :bolt ;host rock ;combined support 0 前言 梨树煤矿隶属于鸡西矿业集团公司,近几年刚改扩建投 产,设计年产量为90万t Πa 。该矿主产煤种为主焦煤,煤层赋 存稳定,可采厚度218~310m ,煤层顶、底板为复合型顶板,以黑灰色粉砂岩居多。因岩层软、围岩压力大,给开采带来表2 需建图层列表 表3 设置文字样式 文字样式名称 字体名文字高度 宽度比例 备注 ST 2.2宋体 2.2(小五) 1 标注汉字 ST 2.5宋体 2.5(小五)1标注汉字 T NR2.2 T imes NewR oman 2.2(小五)1标注数字 备注 一般而言,粗线取0.3mm ,细线取0.09mm 。 2.6 保存文件 打开“文件”菜单单击“另存为”打开图形另存为对话框,在存为类型下拉框中选“”文件类型在文件名中输入“采矿图模板”单击“保存”出现“样板说明对话框”在模板说明对话框中输入以下说明:采矿专用模板,比例1:1,单击“确定”,此时系统会在相应的位置创建一个“采矿制图模板.dwt ”模板。最后将建好的图形保存为.dwt 格式,并存放在autocad \cadt 2 em plate 目录下[8] 。这样,在下次新建图形时,可以从“使用样 板”进入绘图界面。对新图保存时,缺省类型为.dwg ,不会覆盖原有的样板文件[2]。 3 模板的使用 把采矿图样式绘制成标准模块,从而统一了采矿制图的标准,消除了制图中的任意性,减少了绘图人员的工作量,为二次开发修改图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和需要灵活地建立1套模板。在用AutoC AD 具体进行绘制相关图形时,就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自己定制的相关模板。当然,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利用专用的采矿C AD 绘图软件包,同样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提高绘图效率。在这方面,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林在康教授做了大量的AutoC AD 二次开发工作,研发了一系列基于C AD 的数字化矿井模型和煤矿生产技术软件包[4]。 4 结束语 上述是制作样板的几个方面及一般方法,用户可根据工作的需要自定义特色的专业设计模板。结合在工作中的绘图实践,所制作的图形样板很好地符合了我国国家制图标准以及采矿制图标准。通过模板的合理使用,可大大缩短了绘图的前期准备时间和设计周期,减轻了设计者的工作强度,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参考文献: [1] 煤矿地质测量图图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9. [2] 吴永进.AutoCAD2006中文版特训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3] 张荣立,等.采矿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3.[4] 郑西贵.采矿AutoCAD2006入门与提高[M].徐州:中国矿业大 学出版社,2005.[5] 周跃进.AutoCAD2002模板的绘制与使用[J ].矿山压力与顶板 管理,2003,(3).[6] 杨建根.AutoCAD 制图模板的开发与制作[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5,(12).[7] 张俊,等.基于AutoCAD 技术绘制采矿工程图[J ].采矿技术, 2005,(3).[8] 马源晖,刘让铁.AutoCAD 模板文件制作过程详解[J ].金属加 工,2008,(5). (责任编辑 王凤英) 收稿日期:2009-04-15;修订日期:2009-06-15 作者简介:邱照辉(1982-),男,黑龙江鸡西人,助理工程师,2006年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学院,现任鸡西矿业集团梨树煤矿生产技术科主任工程师,T el :0467-2788408。 第28卷第9期2009年9月 煤 炭 技 术C oal T echnology V ol 128,N o 109 Sep ,2009

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

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 发表时间:2018-02-26T10:42:14.7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作者:张晓赟 [导读] 摘要:一般而言,在煤矿巷道形成后,岩层受力均衡状况被打破,特别是岩层的应力会重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但一旦切向力作用过大,而反作用力不断减小,则会导致岩壁受力处于极端状态,而这种受力不均衡的情况也会逐步朝着巷道周围进行蔓延,最后导致岩壁异常拓展及变形,受力条件也在不断恶化。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一般而言,在煤矿巷道形成后,岩层受力均衡状况被打破,特别是岩层的应力会重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但一旦切向力作用过大,而反作用力不断减小,则会导致岩壁受力处于极端状态,而这种受力不均衡的情况也会逐步朝着巷道周围进行蔓延,最后导致岩壁异常拓展及变形,受力条件也在不断恶化。要避免严重事故发生,则需对巷道岩层进行支护,特别是一些质地较软的岩层,更需要采用科学的支护方案。要让软岩巷道支护保持能达到预期效果,则需采用科学有效的支护技术与方法。就此将从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应用方面入手,进行具体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 引言 煤矿是十分重要的能源,煤矿消耗量巨大,而煤炭的储量却在逐年下降,煤矿层的深度也越来越大。煤矿井下作业环境恶劣,如果地质条件比较差,则会造成煤矿井下作业危险度增加,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巷道施工支护技术。基于此,对煤矿井下软岩巷道施工支护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1 巷道支护理论概述 煤矿巷道支护理论是煤矿支护理论的一个基础性内容,从古至今,人们始终没有停止过对能源的开采和应用,而煤矿巷道支护技术也已经有了十几种理论形式,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悬吊理论、加固理论、最大水平应力理论等,其中悬吊理论主要就是应用于软围岩巷道顶板锚杆技术,在实际的煤矿开采中,虽然这种巷道技术较为少见,应用也不多,但是这种悬吊理论却能够更加直观地为煤矿开采给予帮助。而加固理论则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煤矿巷道的内部结构,加固理论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结构特征,一般情况下都是在被纵横交错的弱面切割的岩层中安装锚杆,这样可以提升煤矿内部巷道的稳定性。除此之外,最为常见的就是澳大利亚锚杆支护技术,该种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克服水平应力,避免巷道内部出现变形、破裂等问题。但是澳大利亚锚杆支护技术也有着一定的应用范围,通常情况下更适用于巷道平行于最大水平应用力,而其并不适用于垂直水平应用力。 2 软岩巷道支护特点 从科学的角度上来看,软岩巷道主要就是指容易风化、土质黏结性差、土质松软、稳定性差的岩石等,由于软岩石巷道硬度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对这类煤矿进行巷道支护设计的时候应该格外注意。如果需要用数据来判断的话,通常就是松动圈厚度达到1.5m以上的被称之为软岩。从我国目前的地形上来看,软岩的分布并没有规律,很多地区都有软岩分布,通常情况下成岩土层较为深厚并且年代久远,其岩层无论强度大小都被称之为软岩。软岩的自身性质也将会决定巷道的实际特点。不同程度的软岩也应该有着具体的划分,并不是所有的软岩都符合同一情况的巷道设置。可见软岩巷道支护具有一定的要求和特点,只有站在正确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问题,才会更好地设置巷道内部的结构,为实现巷道支护体系的完善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目前国内软岩巷道主要支护方法 2.1 全部刚性类 全部刚性类主要是指闭合钢架、完整预制模板、现场浇筑混凝土等方面的支护。当然,由于支护刚性增加,围岩受到的压力也会更多,所以即便是支护可靠性增强,岩层负载未曾减少,且支架改变与损坏问题未能解决。因此,这类支护并不能很好地协调围岩和支架的受力关系,且无法将刚性及强度配合巷道受到严重形变与压力的围岩进行配合,也会导致更多新问题产生,即如岩层断层增加、工作效率减少、资金投入过大等。 2.2 科学设计巷道位置 (1)在设计巷道前需要对矿井下水文地质情况、工程地质特点、应力场分布、岩层岩性等进行真实而完整的调查,以保障巷道设计的科学性。(2)在进行大巷道布设时,走向的选择应该尽可能地与应力的方向相平行。同时,还需要避免不同节理发育带、断层等情况。(3)在设计巷道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简单明了,避免空间的交错重叠。同时,矿井下峒室的施工过程需要按照巷道的实际情况来调整顺序。 2.3 U型钢伸缩类 按照软岩体积可变的特征进行设定支架,而这种支护主要是针对已出现体积形变的岩层或断层破裂位置的支撑。而且其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可变性,此外本身也具备更多的承受与支撑能力;从而保证支架受到的力与围岩应力完全相反,也就是说在特定情况中支架本身可进行伸缩,而对应的负荷量也会出现增大减小等调整,从而保证支护效果的有效改进。不过,在现实运用时,考虑到U型钢伸缩类支架的最大承重力往往无法体现。导致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巷道挖掘及支护技术都无法解决支架背面出现各类规格的空洞,从而导致支架附和围岩接触面十分不均匀。一旦围岩形变,支架由于综合负载的总体作用而出现崩塌形变,而且受力条件较差,往往会因为弯曲、扭转等形变情况而无法进行支撑;此外,由于对支护阻力有更加严苛的要求,对于钢制架的质量也要求越大,这也间接加大了钢材用量,提升支护资金投入。 2.4 综合类 综合支护就是不同的支护方式进行组合,如:锚喷组合注浆加固、U 型钢伸缩配合注浆等。无论哪种综合支护方式,都需按照软岩巷道围岩特征及具体情况进行挑选和运用,且需明确科学的支护方案及数据。此外,锚喷支护应作为优先选择,因为其具有更强的适用性与功能性,能满足一些复杂条件下的支护。此外软岩属于难以找到支点的岩体,因而支护存在难度性,而针对软岩巷道,综合类支护技术的运用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a)尽量向外岩层给予抗拒力从而调整岩体的整体受力情况,避免出现碎裂、形变问题,也能保证围岩的稳固性,当然,在岩体内部入手,则需强化其强度,从而保证具有更强的负荷承受力;b)U 型钢伸缩类支架的泛用性较强,但考虑支护成本的问题,可局部采用;且设置支护后,无论在填补还是施工方面,最终效果往往会对支护情况造成一定作用;c)锚喷支护是目前较为先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