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终考试题与答案

试卷代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开卷)

2015年12月

一、论述题(50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结合实际,谈一谈对这句话的认识。(50分)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论断新观点,形成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和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战略举措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把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一)“四个全面”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从严治党,这是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根本宗旨决定的。全面从严治党既是这一规律的具体体现,又是对这一规律认识的深化。

共产党执政规律要求必须深刻把握基本国情,“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国情最深刻的把握。“四个全面”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就像习近平2015年1月在云南视察工作会见独龙族群众代表时所讲:“独龙族人口不多,却是56个民族的平等一员,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骄傲尊严地生活,同各族人民一起,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斗。”“四个全面”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习近平同志指出:“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四个全面”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是要面对法治建设中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司法人员作风不正、办案不廉,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吃了原告吃被告”,等等。“四个全面”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因为我们党的自身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全面从严治党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这是理论上的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强调从严执行组织纪律,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强调作风从严,有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强调制度建设从严,确保执行上的严肃性;强调反腐倡廉建设从严,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这些是实践上的深化。可以说,“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

(二)“四个全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繁荣、在法治中推进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两个轮子一起转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要求。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在很多方面又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论断使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深化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部署深化了我们对于法治中国建设的认识,深化了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从低水平和不平衡的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走过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造福人民的现实的事业,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要求能够不断得到实现,从而得到更多获得感、满足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现了未来五年中国的宏伟景象,能够激发出亿万群众强大的创造力。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从“不改革开放就是死路一条”、“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中走出来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攻坚克难的现实工程,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全面深化改革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事业。

再次,全面依法治国是从“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等法治建设的历史中走出来的。全面依法治国要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司法问题为重点,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深影响中国未来的宏伟战略,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最后,全面从严治党是从“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等部署中走出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就要从根子上解决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社会政治生态环境污染越来越重的问题;面向未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没有休止符,要长管常管,而不是管一阵放一阵、严一阵松一阵。

(三)“四个全面”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不断把握和自如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不仅科学把握中国的现实国情,而且始终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变革的大趋势,始终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上发展。

造福广大民众,这是世界性的潮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国情咨文中指出,要发展中产阶级经济,“中产阶级经济意味着帮助劳工家庭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感到更安全。这意味着帮助他们支付育儿费、大学学费、医保、住宅和退休费用。”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13年5月也曾经讲:“发展经济是为了服务人类,造福人民。”2013年2月,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就职演讲中提出:新一届政府将通过经济复兴、国民幸福、文化昌盛三大梦想的实现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为实现国民幸福,政府将进一步增加社会福利,确保人人老有所养、少有所乐。中国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一个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人民普遍幸福的社会。

创新性变革,这是人类的呼唤。改革是走出危机的必然选择,2014年11月欧洲稳定机制总裁雷格林指出,如果继续经济改革,接受救援的欧洲五国(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和塞浦路斯)未来都必将迎来经济增长;改革是实现人民幸福的要求,越南共产党一直强调通过革新开放,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所要求的“人人得到解放,按能力工作,按劳分配,过着富裕自由幸福的生活”。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是国际社会的大潮流。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都建立了宪法宣誓制度,在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有97个。所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从严治党、建设廉洁政治,这是国外很多执政党的共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利用品德考核制度、财产申报制度、法院宣誓制度、行为跟踪制度等加大对党员和干部的监督;劳尔·卡斯特罗自2008年继任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后,就发誓要粉碎党内和政府的贪污腐化之风。

总之,“四个全面”每一个全面所具有的历史现实未来的时间维度,在这个维度中展示出来的进步和繁荣,正是人类发展规律生动和丰富多彩的体现。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阅读以下材料,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说明自己的观点。

材料1: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这个问题,首先要放在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来审视。我说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资料来源——《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2: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我曾经讲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同时,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

资料来源——《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3:

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事实上,外国人也跑到我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吗?

资料来源——《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请根据材料回答:

1、结合材料,论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20分)

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建设,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文化建设要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继承中国民族优秀传文化为重点,并成为文化建设的良好基础和价值导向。

文化建设,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化建设,为人民提供对象化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文化建设,是抵御外来不良文化冲击侵蚀的重要手段。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大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输出电影、音乐、游戏光盘等文化产品的形式,传播其价值观,进行文化渗透。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增强青年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抵御西方腐朽文化和不良文化的影响与侵蚀。

文化建设,是促进人民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代社会,人民日益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因此,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加强人民文化建设,构筑文化育人体系,引导人民在参与活动中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启迪智慧,提高修养,做到知识的长进与思想的提高同步,身心的享受与精神的陶冶相融,这是服务人民,促进人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总之,未来社会的最高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软实力,同时也是团结各族人民的纽带,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大力加强人民文化建设,促进人民健康成长,使之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生机勃勃的继承者、实践者和创造者,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2、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论述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30分)

答:(一)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各个时期社会文明发展的有力见证,也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各种艺术形式不断发生和发展的当今社会,我们不应忽略淡忘宝贵的传统艺术,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国古代的艺术遗产传承下去。然而这里的传承又不应是一味的遵循传统,我们应当把古代艺术与当代艺术有机的融合,并促进创新,以适应当代的新的艺术形式。

中华民族历经了数千年的文明进程,形成了十分丰厚的传统文化艺术遗产。这些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承载了中华文化的信息,不仅是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本源。在当代艺术语境下,艺术创作怎样去创新,如何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意义,在于对中国艺术遗产的借鉴运用,取舍糅合,使得传统文化适应社会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当代艺术创作的浪潮中,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在当代的前途和命运只能以其博大的胸襟接纳和吸收世界文化精粹的各种养料来壮大和完善自己。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们也必然要突破藩篱,广泛吸取优秀的西方文化和设计理念,兼容并蓄,逐渐更加符合社会审美趣味的异变,在底蕴深厚艺术舞台上,尽情展现古典文化与现代理念融合的无限魅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传统服饰等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古朴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大餐”。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我国独有的,但美是没有国界的,所以我们民族的美也是世界的美。设计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得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设计这一渠道与世界接轨,起到了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艺术设计的核心在于创新,艺术本身又存在延续性。但这种创新不是一味的否定前文化,这

种否定应该是肯定的否定,确切的说应该是扬弃。古人说的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当代艺术并不是简单的艺术作品表面绘制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图案就可以了事的,传统文化在艺术中的融入应该是一种精神文明和文化情感的融入,并且以艺术作品本身为载体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传达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将中国传统艺术融入到当代的设计中不单单是提升艺术作品走向世界的催化剂,更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必经之路。

(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该如何传承

传统文化对艺术与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必然的,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也是不可否认的。但怎样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有意识的传承至当代的艺术创作创作,这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传承和创新这两个关键词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传承是基础,创新是突破。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首先表现在对传统艺术的吸纳和接受。而这种吸纳与接受不仅表现在在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上,还应表现在传统艺术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内容与形式是最关键的,因为形式和风格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的标志和符号,是传统文化的底线,是传承的灵魂。

创新在当下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重点在于融合。人类多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如何杂糅并济,既不失去根,又能让不同国界的人接纳,考验着艺术家的功力,融合某种意义上意味着艺术概念的全面开放。但开放又并不意味着与文化的继承积累无关。有一句诗给当代的文化继承以极大的启示:“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涵养转深沉”。新知学包含着旧学才显深邃,“善学者,能于旧学中知新知,新知中见旧学,则深邃,深沉可兼而得之”。可见开放只是艺术的表象,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什么是“里”--内涵。传统文化才是造物的基础,是它的内在动因。中国传统艺术是在民族的土壤里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在世界艺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值得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推崇并且传承。而这种传承必须以创新为前提,融入当代设计理念,使之变得有当代时代特征,更有活力,更易被当代社会所接受。

总之,在各种艺术形式不断发生和发展的当今社会,我们不应忽略淡忘宝贵的传统艺术,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国古代的艺术遗产传承下去。更多的设计师应该加入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队伍中来,从内心里带着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执着和骄傲,融合当代的设计理念,有意识的把中国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有机的融合,并不断创新,以形成负有深刻内涵的当代艺术形式。这样才能让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被新时代的浪潮所淹没,使其更加长远的流传下去。

作答要求: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结合材料展开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