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发展史

直升机发展史
直升机发展史

展史

展史始于十六世纪,早期观察鸟类的飞行,人类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鸟类一般自由自在的遨游于天空。自然地,像,引导着早期航空的发展。鸟类的飞行大底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起飞,飞行及降落;而起飞亦可分为两种:飞行亦可分为两种:前进飞行和空中停留。一开始,人们想利用可上下移动的翅膀靠着其运动而如鸟类般的飞行外并无法真正地让人类飞上天空。

类并不因此而放弃,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在十九世纪发明了固定翼的飞行机器,此即目前大家所熟悉在运输上扮而飞机的发明虽然让人类可以飞上天空,但这只能仿真鸟类的跑步起飞以及前进飞行。对于另外的跳跃起飞及空达成。但当时航空的先驱们并不因此而停止,他们晓得如果要完全的了解飞行的现像,必须解决在无前进速度下环境下垂直地起飞和降落。而此方向的探讨一直持续到直升机的开发。

机的他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三:(1)降低机身结构及引擎的重量,以便飞行器有足够剩余的升力可供使用;所产生的扭力;和(3)飞行时如何操控。降低重量主要朝着利用较轻的材料和提高引擎的效益,亦即提高引擎的重量比着手,前者导致铝合金的使用和最近复合材料的使用,而后者因限于早期只有往复式引擎而无法有突破轮引擎的发明才有进一步的发展。其次为克服旋翼所产生的扭力,结果导致目前所能看到的各种不同的直升机外主旋翼、前后主旋翼、同轴上下旋翼等。最后对于飞行的操控则导至目前主旋翼的通用型态,包括翼插梢及翼切pitch)和循环倾角(cyclic pitch)的控制。所谓集合倾角即同时改变所有翼片的倾角来达到不同升力的效果,平面。另外旋翼循环倾角即翼片倾角随着旋转翼的转动做周期性的改变,而其功用在于旋翼的升力随着翼片旋转得旋翼的旋转平面由水平往侧边倾斜,造成旋转翼之升力由垂直向上往旁倾斜,因此有水平的分量来拉直升机做斜,则直升机亦往前飞行。

升机概念的萌芽

概念可以追溯到前(B.C. 400)中国已有的竹蜻蜓,竹蜻蜓包含一螺旋桨装在一根垂直轴上,人们以手转动此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的概念直升机。

并没有继续的发展,一直到十五世纪,达芬奇(Leo nardo de Vinci)绘出他所认为飞行的机器,在图中他建议(双旋翼直升机概念鼻祖)来达到垂直的飞行。

机设想,与竹蜻蜓

期,Launo y 和Bienvenue 制造了一架可自行起飞的旋转翼玩具。

Geo rge Cayley 公爵制造了一些成功的直升机模型(右图),其中一

年英格兰的W. H. Phillips 制造一以蒸气推动的模型直升机重10

一个人名叫Po nto n D'Ameco urt,他相信飞行的可能,于1863年

(helico pter)这个字,根据其定义直升机即螺旋状的机翼,此机翼绕

则机翼沿着轴垂直上升。他制造一以蒸汽引擎推动的模型,为了减轻,虽然在当时人类并未发现铝材料;而为了抵消旋转时所产生的扭力,他利用两个相反方向旋转的共轴螺旋桨:

产生的升力并无法令模型升空。因而这些先驱者开始研发可行的引擎,可以提供足够的动力。

年意大利的Enrico Fo rlanini 教授以一个四分之一马力的蒸汽引擎成功地使一重八千克的模型飞行二十秒,于1887年,法国的Gustave Tro uve 成功地以电动引擎来推动他的模型。1880年美国的爱迪生先生制造来转动螺旋桨。由此认识到直升机所需要的是一很轻的引擎且能提供大量的功率-即重量对功率的比为 1 to2并不适合直升机的飞行,所以他开始从事引擎的开发。于实验室里,他利用棉火药作为引擎的燃料,但经过一次经过很多年的模型尝试,一直到了二十世纪初期,才有人开始尝试一些较大且可携带飞行员的直升机。而飞机开驱们造成很大的冲击,他们不止努力地急起直追,一些飞机上使用的零件及概念亦被引用到直升机上,如螺旋桨

期直升机的发展

年,以汽油为燃料的往复式内燃机开始问世,使得飞机的飞行成真,同时人们亦开始利用在直升机的发展上。于一架横向双主螺旋桨直升机以一双缸引擎推动(下图),同时他利用翼片扑动插梢(flap hinge)来解决因翼片力矩问题。

Brequet-Richet 建造了一架重578千克40 匹马力,有四个主螺旋桨其直径为8.1米的直升机。这是第一架但因操控的问题,试飞时由四个帮手抓住机身且只做有限度的飞行,停在空中约一分钟离地0.6米。虽然如此在螺旋桨片靠近轴的部位,以活节的方式(articulated)来解决前进飞行所造成升力不对称的问题,而此种方月三日法国Paul Co rnu 驾驶自制的直升机,而这也是飞行史上第一架真正只由飞行员操作飞行的直升机:

的陈述中他建造两个转向相反直径6米的螺旋桨装在一以铁管制的V 型机身上,机身中心位置装有飞行员座透过滑轮及皮带转动前后螺旋桨,为了达到方向控制,在螺旋桨下方各装一平面,透过控制平面的倾斜角度,利达到直升机的方向控制。这一架直升机总重203千克飞行员57千克共260千克,于十一月十三日的试飞中离,试飞时为了防止无法控制,直升机以绳索绑住以防止上升过高。但因些机械及控制的问题,最后于一次试飞中而破坏。

Emile 和Henry Berliner 父子建造了一架同轴双螺旋桨以两个引擎带动的直升机,没有以缆线绑住的情况下

年他们建造了一架横向双螺旋桨的飞行机器,在此不用直升机这个名辞,因为此机并无空中停留的能力,他们将,利用螺旋桨产生的升力在水平方向的分量来前进飞行。

Yuriev 建造了一架原型机重200千克(下图),这是世上第一架只有单一主螺旋桨配上一垂直反扭力螺旋桨型式。因为经济问题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及苏联革命,他停止继续研究。

年Emile Berliner 以此一设计申请专利。1916年澳大利Petro czy 和Van Karman 建造一共轴双螺旋桨直

直径6米以一120马力的引擎带动,为维持其稳定性以缆线绑在地上,此机试飞时离地49米,但在第十五次

大战前后,因战争需要高性能的飞机,较佳的引擎被开发出来,直升机所面临功率不足的问题迎刃而解。有了足先驱们开始可以集中精力在直升机稳定性及控制性的问题上加以探讨。为解决控制稳定的问题,一些以前直接引的修正,如不再以垂直尾舵的方式来控制方向而改以翼面循环倾角和以旋转翼来取代螺旋桨等。旋转翼与螺旋桨计,旋转翼为柔性设计,允许翼片大量的位移及变形。反之螺旋桨则为刚性设计只允许少量的变形。

束的几年后,有三位直升机制造者竞相地号称其完成真正的飞行。事实上他们试飞的日期相隔不久,且各自有其的记录和对直升机的发展有所贡献。兹将他们的事迹分别类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一位阿根廷(Argentina)的工程师Marquis Pescara 建造一架包含两个转向相反,每一旋转翼有上下两个平面,每一平面有四个翼片:

过几次的试飞及修改后具有180马力,在1923年十一月十九日破当时飞行距离的记录飞行了736米。他是第方法来控制旋转翼的循环倾角,同时他亦是第一位了解直升机具有自动旋转降落(auto ro tatio n)能力的人。机如飞机般只有在引擎运转时才能飞行,当引擎停止时直升机会像飞机一样掉下来。由他的陈述中得知:当没有若将翼片倾角降低至非常小可使旋转翼继续旋转,如风车一般。当下降至一程度时,将翼片倾角增加产生升力,低直升机下降的速度,同时可以提供直生机安全降落所需的升力。

z at一位苏联的科学家于苏联革命时被迫逃离母国到美国,于1916年他写了一本直升机旋翼理论的书。在192签署一项合约,帮军方发展一架可升高至100米且可在引擎转速下降情况下降落的直升机,此为美国军方第一为一交叉型铁管梁组成的机身,于梁的四端各有一六个翼片直径 6.6米的旋转翼,旋转翼片的倾角则由一飞轮以一200马力的引擎(下图)。

转翼的翼片倾角不同时,造成前后的升力差,由此可达到机身的纵向控制;左右两侧旋转翼的翼片倾角不同时,达到机身的翻滚控制。而此设计更利用翼片负倾角来达到自动旋转降落的要求。于1922年十二月十八日在一些空中停留,但于飞行过程中,机身的水平方向无法有效控制以致机身往侧向移动,因此在空中停留了一分四十二其无法达到合约目标及考虑当任一旋翼故障时的非对称形控制问题而取消。

hen一位法国工程师Etienne Oehmichen 在1920年建造一架类似Paul Co rnu 所造的直升机,机身由一水有一双翼片旋转翼,其直径 6.4米由一20 到25马力的引擎透过皮带来带动。但此机升力不足,他以缆线将悬吊在上机身架子:

其升空所需不足的升力,同时气球的阻力亦有稳定直升机的功能。但此机并非真正的直升机,他给其一个新的名,意即静升力辅助直升机。当时直升机发展趋势是朝真正直升机,因此他开始着手建造真正的直升机,而helic 起很重的对象而非用来稳定直升机。他所建造的直升机类似Bo thezat 所建造的有四个旋转翼,另外他又加上制,所有系统由一120马力的引擎带动,总重大约900千克,如下图:

月完成超过五分钟的空中停留,次年五月四日完成 1 公里长的绕圈飞行,飞行最高点为16米。

年,直升机的发展并无显著的进步,此一时期亦有些先驱从事直升机的开发。英国Lo uis Brennan (1924-机在其旋转翼的自由端装有螺旋桨,以螺旋桨的推力来转动旋转翼。而旋转翼相对于旋转轴则可自由旋转,因此扭力问题。荷兰 A.G. vo n Baumhauer (1924-1929年)开发一直升机,有一双翼片直径15米的主旋转擎带动,同时以一由另一个80马力转子引擎带动的垂直尾旋转翼,用来平衡主旋转翼所产生的扭力。主旋转翼下翻转,但同时以一缆线连接两个翼片形成一翘板式的旋转翼(teetering ro tor),所谓翘板式旋转翼即一个下降,此型的旋转翼通常使用在双翼片旋转翼上。翘板式旋转翼其二翼片亦可为连续性的构造以单一扑动插梢连

于多翼片旋转翼时称为吊架式旋转翼(gimballed ro to r)再利用一片斜盘板(swashplate)的倾斜改变翼片的,此发明得到法国及英国的专利权。意大利Co rradino d'Ascanio(1930年)建造一同轴双旋转翼直升机米,由一95马力的引擎带动,翼片装有扑动插梢及翼片倾角转动铰炼(feathering hinge),另外他利用翼片面外形,进而改变空气动力的特性来达到翼片集合倾角及循环倾角的控制,而控制片则由飞行员利用缆线及滑轮控制片同时移动以增加或减小全部翼片的倾角,藉以改变直升机的升力,水平飞行时控制片则做周期性的改变。、飞行时间8 分45秒及距离1078米则保持了好几年。

lecker (1926-1930年)建造了一架有四片类似机翼的旋转翼直升机,为克服扭力问题,于每个机翼上装有转翼的主轴自由旋转,动力则透过齿轮和炼条由一装于机身的420马力引擎带动,控制则由机翼上附加的空气来达到。此机经过多次的测试,但因振动及不稳定的问题而被放弃。Hellesen-Kahn (1926年)建造了一架机翼长度 6.5米,全部机翼面积大约20 平方米。在每个机翼中间装置有螺旋桨由一75马力的引擎带动,因试飞时因离心力及回转力的问题无法解决而放弃。于法国及英国Isacco(1929年)采用类似的设计,如下图

32马力的引擎来推动装置于翼端的螺旋桨,由两机翼组成的旋转翼直径12.5米,另外他于机鼻部份加装一的力量。可是置于翼端的引擎因机翼旋转而承受巨大离心力,使得其供油及润滑非常困难,因而此计划经过几次Oscar de Asboth (1928-1930年)建造一架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如下图:

4.30米由一130马力引擎带动,翼片由柔性木质材料制成。飞行员经由一操纵杆及脚踏板控制装于机身的六稳定飞行,反射板的功用在于反射旋转翼旋转时所造成的下洗流(downwash)而产生稳定的力量。他后来又进器。在非常平静的天气下,此机非常的稳定但也非常不容易操控,其控制反应非常的缓慢。究其原因,其旋转方米有34千克,因而其下洗流的速率很大。但如果在不稳定的天气或快速前进的情况下飞行,因下洗流到达反无法如试飞时稳定。在比利时Flo rine (1930-1933年)建造一双旋翼直升机,不同于其它先驱们所造的,此二旋转翼各往不同的方向倾斜,由此二旋转翼升力的水平分量形成一力偶来克服扭力的问题。全机总重950千动。于1933年十月非正式地打破由Ascanio所保持的飞行纪录,飞行九分五十八秒。

的气动力与水动力研究中心(ZAGI),于1928年成立垂直飞行部门,由G.H. Sabinin 主持直升机的发展计I 1 A)以铁管做成机身,主旋转翼有四个翼片刚性地固定在旋翼转轴轴毂,由两个120马力的引擎带动,此直升机。另外有两个双翼片辅助旋转翼,各装置在机身的前后部来控制飞行。经过一连串试飞后,此机在一次下

而其第二架直升机除了主旋转翼外基本上和第一架相同,其为一个三翼片固定于旋翼转轴轴毂,直径10米的旋翼片(直径7.8米)装置于长翼片间以循回倾角来控制飞行。在1934年其非正式的飞行记录为:每小时20 公为700米、最大高度为40米和最长时间13 分钟。

hen 于1924年创造了高度纪录(16米)后,十年间直升机的发展基本上并无多大的进展。但同一时期,另auto gyro)却发展的相当迅速,到了1934年其技术已到了成熟的阶段。在此提到自旋机的主要原因是自旋机上,且在直升机发展上扮演一不可抹没的角色。而所谓的自旋机一开始的概念是运用旋翼自动旋转降落的能力来失去动力时的飞行安全,因此最原始的自旋机即在飞机上加装一旋翼,为利用其自动旋转降落的功能,此旋翼为因此自旋机并无垂直升飞行的能力。后来亦有人于自旋机的旋翼加上动力,于地面上先令旋翼在无翼片倾角时超,当飞行员突然增加翼片倾角时可将自旋机升空,此方法即所谓的跳跃升空(jump take-off)。西班牙的Juan 1930年间发展的,同时他亦是创造“auto gyro”名辞的人。

ierva 于1919年设计一架飞机,靠近地面飞行时因失速而坠毁。引发他对飞机具有低速起飞及降落的兴趣,主要关键在于是否能设计一于低速下有高升力低阻力的机械。在旋转翼模型的风洞实验中,他得知在无动力的情斜,甚至在低速情况下亦有高升力低阻力的效用,且最好的结果是于低速下旋转翼有些许的正倾角。在1922年置在飞机上,一开始翼片刚性地固定在旋转翼轴毂。于前进飞行时,飞机因旋转翼升力的不对称而有向旁边翻落性的棕榈材料做成的翼片来改善问题,如此发现成功的飞行在于柔性的翼片的使用,而这个结果令他在往后的设ticulated ro to r)。而且他亦是第一个成功的运用翼片扑动插梢于旋转翼飞行器上的人。下图为该型号模型。

为避免高度的振动,于翼片前后移动的方向须加一吸振器(lag damper),其后吸振器成为避免直升机地面共不可欠缺的装置。而所谓的地面共振即当直升机停在地面而旋转翼旋转时,翼片在前后方向移动的惯性力造成转作用于机身上,如果此力的频率与机身包括起落架的频率相同时,机身的反应会增加很快,一般于几秒钟内即可将一四个具有扑动插梢翼片的旋转翼装置在飞机上。旋转翼直径9.8米由一具110马力引擎带动,而自旋机的空气动力表面,飞机原有的螺旋桨则用来推进自旋机,此种结合使他得到非常满意的飞行结果,展现出具有直升。

一架自旋机,其旋转翼直径为11米以一100马力的引擎带动。于1925年在英国皇家飞机航空局(Ro yal A

nt)的飞行表演中非常成功的展出,而此亦一般所称Cierva 第一架成功的自旋机。也因为这次的表演激励了同年他于英国成立制造自旋机的公司,在往后的十年中大约有500 架由其公司或其授权的公司生产。于1927坠毁,经过探讨后发现因翼片扑动所导致很高翼片于旋转平面前后运动的力量,因此翼片再加上一前后运动插梢前后运动时所产生的弯矩,而活节式旋转翼到此完全发展成功且一直沿用至今。到了1932年他以直接控制旋转来操控自旋机的纵向及横向飞行,取代了原本于低速时并不很有效的方法即以控制飞机气动表面的方法来操控。r 利用控制翼片循环倾角的方法来使旋转翼之旋转平面的倾斜,而取代了直接使旋转轴倾斜的方法。另外在美国造一架自旋机,亦以翼片循环倾角的方法来控制。但其不同于一般自旋机的地方在于旋转翼为无插梢式旋转翼翼片运动所产生的力量由翼片里的梁来承受而非以插梢消除。

自旋机的发展阶段已几乎完成,其发展进展领先直升机的进展,主要原因在于其旋翼不需动力或只需很少的动力降落的目地,在此情况下,其旋转翼的机械构造就简单多了,换句话说自旋机以直升机垂直起飞和空中停留的功计,而这在于自旋机发展初期并没有预料到的。因为旋转翼主要是做为一高升力装置而没有其它的功能,发展时遭遇的简单,其问题的解决亦较容易。其次自旋机的技术基本上是沿习飞机的技术,尤其是在飞行操控及推进系达到相当令人满意的阶段。可是也因为功能的限制,自旋机一直无法和飞机及直升机竞争。虽然如此,自旋机发巧及结果对直升机的发展有无法抹杀的贡献,尤其是在1920年代针对自旋机旋转翼所发展出的旋翼理论及分析。

升机发展的起飞期

Lo uis Breguet 于1932年成立另一家专门制造自旋机的公司,同时他将发展直升机的工作交给Rene Do ra 年轻工程师Maurice Claisse 被指定来参与此工作。根据其事后的回忆我们可了解其发展的过程。一开始他们翼,为了易于操控共装置三十二个油压帮浦(o il pump)透过装于旋转轴支撑架里非常复杂的连杆机构来操控而倾角控制连杆(pitch link)位置的选择使得当翼片上扬时会减少翼片倾角,以降低翼片上扬角度,其功用在响。此种倾角与扑动偶合(pitch-flap co upling)的方法有助于旋转翼的稳定,目前的旋转翼设计中亦常见到及宽度方向亦采用渐缩式(tapered)。有了旋翼之后,他们在废物场找到适用的机身及引擎,经过几个月多次一月进行第一次试飞,不幸地直升机翻覆而损坏。经过修复及一些改良后总重2000千克、旋翼直径16.5米,,他们在飞行测试中心及飞行俱乐部人员的见证下,于1936年九月二十二日以158米破了当时的高度记录,小时两分钟五十秒破当时空中飞行记录,以44 公里破了当时来回飞行距离的记录,十二月九日以每小时108行记录,二十二日以十分钟破当时空中停留(ho ver endurance)的记录:

降落的飞行测试,在其第二次尝试时机身着地破坏而停止。此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其公司转移到飞机发事直升机的研究。

的发展就必须提到得德国的Heinrich Fo cke 教授,他所发展一系列横向双主轴旋转翼直升机不止打破当时的第一次的自动旋转降落,同时对于直升机的应用上亦有相当的贡献。于1923年和G. Wulf 组成一家生产小型933年这一家公司被纳粹(Naz i)收归国有。因此他决定研究旋转翼飞机,同时取得上一节所提到La Cierva 自旋机的经验及一些风洞的测试,于1934年建造了第一架直升机,FOCKE 6I。此机由机身横向向两旁延伸出减速齿轮箱及一个三翼片活节式旋转翼,一般而言,直升机的旋转翼以固定转速旋转,而引擎转速远快于旋转翼低引擎轴所传递的转速以达到旋转翼所须的转速。此旋转翼直径7米,以160马力引擎来带动两个旋转方向不千克直升机的方向由双旋转翼循环倾角的不同来控制、纵向则由双旋转翼相同的循环倾角控制,而其机身的滚

不同来控制,其旋转翼的转动轴向前倾斜来增加其稳定性,且旋转翼的旋转平面往前倾斜的角度因而增加,如此率。而其垂直尾舵及水平尾翼则在前进飞行时用来控制其平稳性。于1937年五月十日成功的完成自动旋转降落2100米高度和100 公里的直线飞行距离打破由Breguet-Do rand 所保持的记录。

的经验,Focke 教授决定按照比例将其放大为较大型的直升机,FA223 ,并且得到政府的合同。全机总重为00千克、飞行油料400千克、飞行人员两人重180千克和外加负载520千克。经过仔细的计算、风洞实验型机历经大约四年时间于1942年完成。在1940年八月到1945年底期间,此机通过一连串官方正式的认证包时182 公里、爬升速率每秒钟8.8米、飞行高度限制7100米、自动旋转降落时的着地速率每小时55 公里千克、垂直提升最大外负荷1284千克、最大垂直爬升及降落的高度2320米和最长飞行时间 3 小时42 分首创以缆线悬吊外负载,开拓直升机工业用途的先机。同时他们亦在高山上测试,山上的起飞降落地点为未铲平环境有较严重的乱流,但都能安全的通过认证试飞,开创以后直升机于山地救难、游览观光及城市运输的商机。时德国的统制者希特勒(Ado lf Hit ler)前的表演后,直升机开始被使用于战争上。一开始他们受命承制三十架四百架,但当时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一直到大战结束时只有九架完成开始飞行,其中六架因轰炸而被炸毁展上的成功事迹激励了各国于大战前对直升机发展的投入。

国La Cierva 自旋机公司的主工程师 C.G. Pullin 于1937年开始建造一架类似Fo cke 6I 的直升机,重只的引擎来带动双翼片的横向双旋转翼。经过一些困难后总共累积了78 飞行小时的经验,其最高速率达到每小时后,他又建造一架较大的三翼片横向双旋转翼直升机,旋转翼直径8米以一200马力引擎带动,全机总重11开始试飞,总共累积了70 飞行小时,最快速率达每小时125 公里,此计划因英国对德国宣战而停止。

国Anto n Flettner 建造一架单一主旋转翼直升机,他在机尾装置两个垂直螺旋桨,以一推一拉的方式来平衡。另外他又建造一横向双主旋转翼直升机,旋转翼直径12米由一140马力引擎带动,但和Focke 教授所建转平面相互交叉,两旋转轴成24 度夹角,其旋转翼中心只相隔0.6米,双旋转翼旋转时有如打蛋机般,一般(synchro pter),图1.4.4,适用于空间较小的地方操作。隔年他得到德国海军的合同建造六架直升机,第一,但因飞行时两个旋转翼的翼片相互撞击而损毁。经过改良之后,第二架因飞行员忘了加满油箱,于飞行时油料很成功的飞行,最大速度达每小时160 公里,最大的起飞重量为1000千克。也因此德国空军总部订购三十以巡洋舰为起飞降落的基地用来保护舰队。其修改主要是将引擎置于旋转翼下飞行员后面,以便使飞行员有最好

使用直升机的先例。一开始为单人座,后来又于引擎后面加装一观察员座位面向后面,其中二十四架配置在德国十架之后,又决定生产1000 架,但还没生产出来以前,因大战的结束而停止。大战之后,他移居美国在Kel lett 公司亦采用他的设计建造了一系列同类型的直升机。

于其Zagi I 的经验,亦开始建造一架较大型的直升机,Zagi II 以一具630马力的引擎取代原先使用的两具1936年完成,但因当时俄国共产党的领导者斯大林(Stalin)开始大屠杀,以致于一直到了1940 十月才开因缺乏备用零件,到了1941年春天在很少的试飞情况下整个计划被停止。但受到德国Fo cke 成功的影响,在立设计部门亦开始从事横向双旋转翼直升机的设计及建造,2 MG Omega。其旋转翼直径7米各由一个MV 6机身由铁管制成再以布遮覆有前后两个座位,总重2050千克。1943 开始试飞,除了引擎较不可靠所引发的一体来说还令人满意。为解决引擎带来的问题,他们建造第二架直升机以两具MG 31 具有350马力的引擎带动克。1944年十月开始测试,隔年此机被做为直升机飞行员的飞行训练之用。

o cke 教授直升机成功飞行的影响,欧洲国家对直升机发展的投入不遣余力,但欧战开始及战后家园的重建,使发展。反观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于战争期间及战后的数年间,因为本土未受到战争的洗礼其直升机发展亦进步可观的工业。1940年到1945年期间可说是其直升机工业的诞生,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Igo r Siko rsky(西科斯o ung (贝尔直升机公司)两人。在提到他们两人的事迹之前,先讲到美国军方的第二个直升机合同-Platt-

先在一家自旋机公司的公程师Laurence Lepage 辞职,与H. Platt 成立一家直升机公司(Platt-Lepage A 从事直升机的发展工作。他曾于德国参观过Fo cke 6I 的飞行并将其录像,回到美国后放映给军方的工程师观看展直升机。年中国会通过预算,军方开始着手招标事宜,美国政府对于新型武器原型机的研发及测试一向均由两其结果决定最后厂商以确保其产品的品质。而在1940年六月十九日及十二月十七日,这家公司及西科斯基公司,由西科斯基公司建造单一主旋转翼直升机,而此公司建造一架类似Focke 6I 的横向双旋转翼直升机,XR 1除了没有机鼻螺旋桨及引擎外其它则类似一般飞机,前后两个座位,座舱底部以透明的鎙塑料制成以利观察及降一高水平舵的设计,机身旁在座舱后延伸两片类似机翼的结构,两端装置左右两个反向旋转的旋转翼,旋转翼直成的活节式旋转翼,全机总重2300千克,由一450马力引擎推进。于1941年五月十二日开始试飞,期间问943年六月试飞中摔毁。之后又建造另一架XR 1A ,其最大飞行高度达到90米。由军方支持的试飞一直持续科斯基公司的直升机为止,此后他们继续自行试飞直到公司卖给麦唐纳公司(McDo nnell Company 后来和D 成立麦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为止。

y (西科斯基)于1908年夏天的德国之旅,因受到当时莱特兄弟(Wright Bro ther)成功飞行事迹的冲击,,同时亦开始他第一架直升机的构想,回到苏俄后得到其姐姐的资助从事直升机的发展工做。隔年初,他以不到国巴黎搜集资料及购买所需的引擎,于巴黎停留时间由一些飞机先驱们的教导中,学习到基本的航空理论及飞行缸25马力的引擎。回到俄国后于1909年中开始建造他的第一架共轴双旋转翼直升机,与其它直升机先驱们一足及有效控制直升机等问题一直无法获得解决,其后又建造了一架直升机,经过量测旋转翼所产生的升力及所需当时引擎的马力根本无法令直升机升空,因此他终于在1910年放弃直升机转而往飞机的建造方面发展。虽然如不变及对直升机的升空一直很有信心,后来他移居美国在联合飞机公司(United Aircraft Company)从事飞机一些较轻的材料,较好的引擎开始问世,同时有关直升机的操控问题亦有较好的答案,因此又燃起他对直升机的希成一架直升机的设计同时取得其专利,但当时公司正从事于第一架越洋飞机的设计及建造,所以直升机的开发无说服公司的主管后,公司成立西科斯基直升机公司,而且根据他的设计构架开始从事直升机的发展。

一主旋转翼和一垂直尾螺旋桨用来克服主旋转翼旋转时所产生的扭力,于1939年秋天完成,由一75马力引擎翼,旋转翼直径约8米,机身由钢管焊接制成,飞行员座位为完全开放式位于机身前部位,编号为VS 300 。始试飞,一开始他决定不以主旋转翼的翼片倾角控制飞行,因而另外加装两个水平尾螺旋桨,这三个螺旋桨的倾改变,当控制杆往前或后移动时,两个转螺旋桨的倾角有相同方向的改变,如此可利用其升力的改变达到直升机移动时,两个水平螺旋桨的倾角有相反方向的改变,如此可达到横向的控制。

十七日,他在起落架加装浮筒,如此一来直升机可在陆上及水上操作,而同年五月六日终于以一小时三十二分半记录。此机于空中停留或非常低速前进飞行时其控制还算令人满意,但于一般前进飞行时,因主旋转翼的下洗流受其影响而损失大部份升力,以至于直升机于前进飞行时无法有效的控制,因此他逐步地回到以主旋转翼循环倾飞行。首先他将两个水平螺旋桨减为一个,同时将其装置在机尾较高的部位防止旋转翼下洗流的影响,机身的操向,以水平螺旋桨控制纵向而以主旋转翼来控制横向,另外为了较为美观前机身则以布覆盖。经过改良后,此机公里的速率前进飞行。

终于全部采用主旋翼循环倾角的方法,而把机尾的水平螺旋桨拿掉而形成目前最常见的主旋转翼及尾螺旋桨搭配螺旋桨的动力直接由主旋转翼的传动系统提供,如此当在无动力飞行下降的时后,尾螺旋桨亦有方向控制的功能主旋转翼的循环倾角来达成;其中主控制杆控制旋转翼循环倾角、副控制杆控制旋转翼的集合倾角、角踏板控制扭转式的节流阀控制引擎的供油量。而在其发展的同时,军方于1940年十二月十三日正式决定建造VS 300 4。此为西科斯基直升机公司第一架直升机的建造合同,其为一三翼片直径11.6米的主旋转翼及垂直尾螺旋桨单克由一185马力引擎带动。此机于珍珠港事件的同一天即1941年十二月七日建造完成,隔年开始进行试飞,于在试飞表演之后,美国陆军前后总共订购了126 架编号R 4 的直升机。

方飞行器的编号前如加一X 即表示是实验机种,而进入量产时再将其去掉。不久之后军方决定建造较大型双人直升机公司设计及制造,编号XR5。于1943年七月完成,R 5 为一主旋转翼及尾螺旋桨的前后双人座直升机式旋转翼,以一450马力引擎带动,于1944年初开始量产,到世界大战结束共生产123 架。在此同时他们编号R6。此型直升机基本上与R4 相同,但为左右双人座直升机,采用R4的旋转翼及尾螺旋桨以一245马流线型,总重约1200千克,陆军共订购900 架。因西科斯基直升机公司早期的成功垫定其在世界直升机工业时美国其它直升机的研发工作。

步一步地克服其困难时,Arthur Yo ung 亦默默地进行他的直升机发展工作。于1929年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

展工作,首先他先了解直升机的发展过程及飞行理论,然后开始直升机问题的探讨,而对此他总是由模型机上着型直升机,其旋转翼由三个翼片组成,其直径为 4.5米,有一20马力的引擎经由穿过翼片的长轴来转动装置螺旋桨的推力转动旋转翼,而引擎则由电缆线在地面上控制。但耗费了七年,他仍然无法使其升空。之后,他建升机模型,其上旋转翼转速较快且提供升空的主要升力,而下旋转翼的设计在于产生高阻力,使其在较低的转速力。

升空了,由一连串的试飞及失败中,他了解典型空中停留时的旋转翼不稳定问题。他将旋转翼改成固定式双翼片力,因无循环倾角的功能且无螺旋桨的推进,此模型只能垂直上升下降而无前进飞行的功能,同时旋转翼上和翼稳定棒以解决稳定的问题。而稳定棒于试飞及风洞的测试中证明了他的理论,他相信在没有循环倾角的状况下此。为了能记录下其飞行的状况及可能发生的问题,每次试飞他均以录像机拍摄其过程。同时他觉得如要说服厂商升机,则直升机必须具有前进飞行的功能而非只是垂直升降而已。因此他将其模型改装成具有循环倾角的单一旋板来控制,且于机尾加装一个由马达带动的垂直螺旋桨,以螺旋桨推力来平衡旋转翼所产生的扭力,同时由地面电流,进而改变螺旋桨转速的方法来控制直升机模行的方向:

向同一方向,他以回转计自动量测模型绕垂直轴旋转的角速度,其所量测的值用来改变输入马达电流的大小,亦同地,他录下模型成功飞行的过程,于1941年它开始四处洽询厂商,终于引起贝尔飞机公司(Bell Aircraft)型的兴趣和对他实事求是逐步探讨问题的方法及精神的欣赏。于是在公司众多的反对下,Larry Bell 支持他于当开始建造其设计的直升机。起初只计划建造两架;一架单人座和一架双人座直升机,但后来在没有Larry Bell 三架原型机,而也是这一架直升机使得贝尔公司能于今日在直升机工业占一席之地。一年后于1942年底完成第

机按照比例加以放大,在几次小心的试验后,因飞行员操作所引起的垂直方向的震荡而损坏,他们重新做了一些,因严重的振动而无法达到设计的巡航速率,经过研究后认为翼片在其前后移动方向的刚性不够,以至其旋转时率(2 per rev)相近。在一般转动机件较常见的激荡力量多为旋转频率的倍数如第一旋转频率(1 per rev)、频率等,而当系统自然频率与其相同时则产生共振现像,此时系统运动量大增。因而决定增加翼片于此方向的刚性模型验证他们的推论,他建造一于翼切面弦线(cho rd)方向较具挠性翼片的旋转翼,当提高其旋转速度时会产Floyd Carlso n设计一瑞典轭(Swedish yo ke)固定在每一个翼片根部以增加其刚性,如此其自然频率就高不会因而产生大幅振动。其之所以叫瑞典轭的原因在于Carlso n 为瑞典裔美国人,而他亦以此设计申请了专利在其设计的巡航速率下前进飞行,但此原型机因起落架及机尾设计的不当的缘故,于1943年八月的首次自动旋而此时其第二架双人座原型机已几近完成,因此决定于第二架完成试飞期间再修复第一架单人座原型机。于八月

的机身,同时亦有较先进的传动系统。其传动系统装有离合器及剎车带,当剎车带拉紧时,外环齿轮相对于行星放松时,外环齿轮相对于行星齿轮可自由运动,外环齿轮连接着旋转翼转动轴而行星齿轮则连接着引擎的传动轴引擎就可带动旋转翼。此种装置有两个好处:起飞前可先发动引擎而不转动旋转翼和自动旋转降落时可分离旋转转。而其控制则与西科斯基直升机大同小异;包含控制循环倾角的操纵杆、控制集合倾角的控制杆及一脚踏板控此原型机虽然还有一些问题但其飞行令他们很满意,他们用此机在伊利湖(Lake Erie)救起了一位渔夫开启直利用此机在暴风雪情况下运送医生到乡下的农家医治重病患开启直升机在医疗救助的应用,但对他们而言最重要机会乘坐直升机。

公司销售部门急于将直升机公开及销售,同时Arthur Yo ung 和公司所签的合同亦已全部达成,照约定此后他收集飞行试验的资料,而新产品的设计则交由贝尔司公司的工程部门进行。但他们认为如果试飞时所学习到的经费,而且他们也不相信建造飞机的工程部门能处理直升机的事务,因此偷偷的进行第三架原型机(Bell 47,下被公司知晓后,他们答应公司此机只用来收集飞行资料而不量产才得以继续完成建造的工作。此机装置有Arth 舱,其为一双翼片翘板式主旋转翼配上尾垂直螺旋桨直升机,旋转翼直径10.7米同时装有Arthur Yo ung 所发千克由一具178马力引擎带动。于1946年此架直升机获得美国航空局(FAA)的适航认证,认证当时航空局,因而以当时飞机的程序加以修改,如此机无法达成的步骤则删除,而此机具有的特性则加上,因而如果说B 证的程序并不为过。而贝尔公司亦以此机进入直升机的生产行列,此后贝尔工司陆续的推出一系列Bell 47 的、47D1、47G、47J、47G2、47H1。

升机发展有较大贡献者为Frank Piasecki ,他是第一位克服技术上的困难建造前后双旋转翼直升机。此型直相互平衡旋转时产生的扭力而不需尾垂直尾螺旋桨,但也因如此而需要两套传动系统及两套控制系统来带动及操机身倾角(pitch co ntro l)的控制是利用前后旋转翼不同的翼片集合倾角所提供不同升力来控制,而当集合倾不同所需引擎的动力亦不同,再方面机身绕垂直轴转动(yaw co ntro l)的控制则利用前后旋转翼不同的翼片循的升力所造成的力矩来控制,因此其传动系统及控制系统的设计有别于单一旋转翼及尾垂直螺旋桨的直升机且更

,他都能一一克服,事实上目前亦只有波音公司(Boeing Verto l)因并购了此公司而得以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

热爱,Frank Piasecki 于1936年高中毕业后到一家制造自旋机的公司做事,虽然在公司只从事一些打杂的乘坐自旋机的机会,同时引发他对直升机的兴趣。后来到宾州大学就读于机械1成立一家工程工作室,利用业积建造直升机所需的经费。几年之后,他们终于累积了足够建造一架直升机的经费,开始建造PV2 原型机。此垂直尾旋转翼原型机,于1943年四月十一日开始试飞。之后他获得美国海军的合同建造一架纵向双旋转翼直升此机前后旋转翼为三翼片活节式旋转翼,其直径为12.5米由一450马力引擎带动,全机总重3100千克,于。于1946年成立Piasecki Helico pters 公司,开始生产HRP1 ,此型直升机改以600马力的引擎带动,开始飞行,公司随着又根据原设计发展出HRP2 及H21 。之后几年公司再建造HUP 系列及H16 纵向双旋西方世界所曾建造最大型直升机,全机总重14500千克。这家公司一直到1956年三月被波音公司并购后改名

nley Hiller 亦在直升机史上有一席之地,他以不到二十岁的年龄即建造了一架可飞行的直升机。在他童年时他他如何飞行,而开启他对航空的认识及兴趣。当他十几岁时,遇到当时正在发展其第一架直升机VS 300 的西直升机有了基本的认识。他于十六岁就读于加州大学时和家人开始做生产汽油模型引擎的生意,但因在生意上的来,而决定退出自行创业。他将所卖得的股金用来成立一家建造直升机的工场,当时单一旋转翼直升机的发展已直升机的发展进展不大,因此他决定继续Breguet 的工作发展同轴双旋转翼直升机。他建造一架单人座同轴双44,由一九十马力引擎带动总重约650千克,同时他以金属材料制做翼片,在此之前翼片均以木质材料制做。经过几次的失败后改采活节式,但最后则用半固定式的旋转翼,而且引擎亦改为125马力以改善原引擎马力不,有一家公司(Kaiser)因其发展直升机的过程并不顺利,于1944年底将他的工场买下成立直升机的部门,轴双旋转翼直升机。但一年半后Kaiser 公司对直升机失去兴趣,直升机部门独立出来成立联合直升机公司()。后来又改名为直升飞机公司,而他们亦改为建造单旋转翼直升机,于1948年以三人座直升机Hiller 360 。此为直升机史上第四架完成认证的直升机,前面三架分别为贝尔公司的Bell47、西科斯基的S51及S52。

些其它直升机发展的尝试,但最后均无疾而终。可是由于美国本土没受到世界大战战火的侵袭及前面所提到这些升机的发展上后来居上地取得领先的地位。而单一旋转翼直升机亦因西科斯基的成功变成目前直升机型式的主流

直升机发展史

中国的竹蜻蜓 中国的竹蜻蜓和意大利人达芬奇的直升机草图,为古代直升机的创造供给了启发,指出了切确的思想标的方针,它们被公认是直升机成长史的解缆点。 竹蜻蜓又叫飞螺旋和“中国陀螺”,这是我们祖先的奇怪创造。有人感触,中国在公元前400年就有了竹蜻蜓,此外一种斗劲守旧的估计是在明朝(公元1400年摆布)。这类叫竹蜻蜓的民间玩具,一贯流传到此刻。 古代直升机当然比竹蜻蜓复杂万万倍,但其遨游事理却与竹蜻蜓有近似的处所。古代直升机的旋翼就好像竹蜻蜓的叶片,旋翼轴就像竹蜻蜓的那根细竹棍儿,带动旋翼的筹谋机就好像我们用力搓竹棍儿的双手。竹蜻蜓的叶片前面圆钝,后面尖锐,上概况斗劲圆拱,下概况斗劲平直。当气流经过圆拱的上概况时,其流速快而压力小;当气流经过平直的下概况时,其流速慢而压力大。因而高低概况之间组成了一个压力差,便产生了向上的升力。当升力大于它本人的分量时,竹蜻蜓就会腾空而起。直升机旋翼产生升力的事理与竹蜻蜓是不异的。《大英百科全书》记实道:这类称为“中国陀螺”的“直升机玩具”在15世纪中叶,也就是在达芬奇绘制带螺丝旋翼的直升机设计图之前,就已经传入了欧洲。 《扼要不列颠百科全书》第9卷写道:“直升机是人类最早的遨游假想之一,多年来人们一贯信任最早提出这一想法的是达·芬奇,但此刻都知道,中国人比中世纪的欧洲人更早做出了直升机玩具。” 达芬奇的画 意大利人达芬奇在1483年提出了直升机的假想并绘制了草图 19世纪末,在乎大利的米兰图书馆创造了达芬奇在1475年画的一张对于达芬奇的直升机的想象图。这是一个用上浆亚夏布制成的重大螺旋体,看上去好像一个重大的螺丝钉。这类飞机械由四小我独霸,在达·芬奇时代风行的转变玩具可能激起了这位大创造家的设计灵感,他倡议以转变一绕垂直轴的螺旋面来达到垂直的遨游。它以弹簧为动力转变,当达到必定转速时,就会把机体带到高空。驾驶员站在底盘上,拉动钢丝绳,以转变遨游标的方针。事实上,达·芬奇称本人的创造也只是供给一个直升动力,而不是真正能工作的飞机。西方人都说,这是最早的直升机设计蓝图。 当然古代科学家感触达·芬奇设计的“直升机”可能永远不会腾飞,但这一设计摹拟还是是达·芬奇最驰名的创造之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将达·芬奇视为双旋翼直升机概念的鼻祖。初期在20世纪40年月至50年月中期是合用型直升机成长的第一阶段,这一时代的范例机种有:美国的S-51、S-55/H-19、贝尔47;苏联的米-4、卡-18;英国的布里斯托尔-171;捷克的HC-2等。这一时代的直升机可称为第一代直升机。贝尔47是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研制的单发轻型直升机,研制工作初步于1941年,尝试机贝尔30于1943岁首步遨游,1945年更名为贝尔47,1946年3月8日获得美国民用航空署(CAA)的适航证,这是世界上第一架获得适航证的民用直升机。该机是单旋翼带尾桨式结构、两叶桨叶的跷跷板式旋翼。旋翼下面有不变杆,与桨叶呈直角。通俗的主动倾斜器可进行总距和周期变距独霸。尾梁后部有两个桨叶的全金属尾桨。 卡-18是苏联卡莫夫设计局设计的单发双旋翼共轴式轻型多用处直升机,于1957年年中初度遨游,尔后不久投入批生产。采用两副转变标的方针相反的3桨叶共轴式旋翼,桨叶为木质结构。装1台275马力的九缸星形活塞式筹谋机。机身为钢管焊接结构,存在轻金属蒙皮和硬壳式尾梁。座舱内可包容1名驾驶员和3名乘客。采用四轮式升降架,前升降架机轮可以自由转向。 这个阶段的直升机存在以下特点:动力源采用活塞式筹谋机,这类筹谋机功率小,比功率低(约为1.3千瓦/公斤),比容积低(约247.5公斤/米3)。采用木质或钢木同化结构的旋翼桨叶,寿命短,约为600遨游小时。桨叶翼型为对称翼型,桨尖为矩形,气动效率低,旋翼升阻比

武装直升机的发展历史

武装直升机的发展历史.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燕山大学 21世纪武装直升机发展概论 现代武器装备概论 机械工程学院 09级机自10班 0901******** 孙亚鹏 武装直升机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直升机概念的萌芽 最早直升机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前(B.C. 400)中国已有的竹蜻蜓,竹蜻蜓包含一螺旋桨装在一根垂直轴上,人们以手转动此轴即可使竹蜻蜓升空飞行,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的概念直升机。但是此一概念并没有继续的发展,一直到十五世纪,达芬奇(Leonardo de Vinci)绘出他所认为飞行的机器,在图中他建议以旋转一绕垂直轴的螺旋面(双旋翼直升机概念鼻祖)来达到垂直的飞行。 第二节早期直升机的发展 大约在1900年,以汽油为燃料的往复式内燃机开始问世,使得飞机的飞行成真,同时人们亦开始利用在直升机的发展上。于1904年法国 Renard 制造一架横向双主螺旋桨直升机以一双缸引擎推动同时他利用翼片扑动插梢(flap hinge)来解决因翼片升力所造成螺旋桨轴毂的力矩问题。 1907十一月三日法国 Paul Cornu 驾驶自制的直升机,而这也是飞行史上第一架真正只由飞行员操作飞行的直升机 1912年苏联 Yuriev 建造了一架原型机重200千克(下图),这是世上第一架只有单一主螺

旋桨配上一垂直反扭力螺旋桨。而此设计即目前最常见的型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因战争需要高性能的飞机,较佳的引擎被开发出来,直升机所面临功率不足的问题迎刃而解。有了足够的动力令直升机起飞,先驱们开始可以集中精力在直升机稳定性及控制性的问题上加以探讨。为解决控制稳定的问题,一些以前直接引用飞机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修正,如不再以垂直尾舵的方式来控制方向而改以翼面循环倾角和以旋转翼来取代螺旋桨等。旋转翼与螺旋桨最大的不同在其刚性的设计,旋转翼为柔性设计,允许翼片大量的位移及变形。反之螺旋桨则为刚性设计只允许少量的变形。 第一次大战结束的几年后,有三位直升机制造者竞相地号称其完成真正的飞行。事实上他们试飞的日期相隔不久,且各自有其破当时直升机第一次飞行的记录和对直升机的发展有所贡献 I. Pescara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一位阿根廷(Argentina)的工程师 Marquis Pescara 建造一架包含两个转向相反的共轴旋转翼直径 6.4米,每一旋转翼有上下两个平面,每一平面有四个翼片: II. De Bothezat一位苏联的科学家于苏联革命时被迫逃离母国到美国,于1916年他写了一本直升机旋翼理论的书。在1921年六月一日他和美国陆军签署一项合约,帮军方发展一架可升高至 100米且可在引擎转速下降情况下降落的直升机,此为美国军方第一次直升机订单的合同。此机为一交叉型铁管梁组成的机身,于梁的四端各有一六个翼片直径 6.6米的旋转翼,旋转翼片的倾角则由一飞轮控制,全机重 1610千克配以一200马力的引擎 典型的武装直升机 III. Oehmichen一位法国工程师 Etienne Oehmichen 在1920年建造一架类似 Paul Cornu 所造的直升机,机身由一水平梁构成,于梁的两端各有一双翼片旋转翼,其直径 6.4米由一20 到25马力的引擎透过皮带来带动。但此机升力不足,他以缆线将一充满70 立方米的氢气球悬吊在上机身架子 第三节直升机发展的起飞期 德国的 Heinrich Focke 教授,他所发展一系列横向双主轴旋转翼直升机不止打破当时的很多记录,完成直升机史上第一次的自动旋转降落,同时对于直升机的应用上亦有相当的贡献。此机通过一连串官方正式的认证,开创以后直升机于山地救难、游览观光及城市运输的商机。于1943年六月十二日在当时德国的统制者希特勒(Adolf Hitler)前的表演后,直升机开始被使用于战争上。虽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不过Focke 教授在直升机发展上的成功事迹激励了各国于大战前对直升机发展的投入。但欧战开始及战后家园的重建,使得各国不得不停止直升机的发展,反观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因为本土未受到战争的洗礼其直升机发展亦进步神速,进而发展成一产值可观的工业。1940年到 1945年期间可说是其直升机工业的诞生,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 Igor Sikorsky(西科斯基飞机公司)和 Authur Young (贝尔直升机公司)两人。目前最常见的单一旋转翼直升机亦因西科斯基的成功变成目前直升机型式的主流 第四节武装的开始 纵观直升机的发展史就可以知道武装直升机是必然的趋势。在直升机上加装武器开始于40年代。,德国在Fa-223运输直升机加装了一挺机枪。50年代,美、苏、法等国都分别在直升机加装武器,开始主要用于自卫,后来也用来执行轰炸、扫射等任务。60年代初,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直升机。战争中,其直升机损失惨重,因而决定研制专用武装直升机。第一种专门设计的武装直升机是美国的AH-IG,1967年开始装备部队,并用于越南战场。 武装直升机的地位 在局部战争中日益凸显的独特性能:飞行速度快;反应灵活、机动性好;隐蔽性好生存能力强;机载武器杀伤威力大。在现代战争中,武装直升机主要可遂行以下的一些任务:一

飞机的发展史

■公元前500-40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 中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制作木鸟,以此寄托人类渴望在空中飞行的梦想。从古人的许多著作中,会发现制作能飞木鸟的众多记载。古书中称木鸟为木鸢、鹊、鹄等名。《韩非子·外储说》记载着:墨子经三年制成的木鸢,飞行了一天就坏了;他的学生安慰他说,老师技术高超,木鸢虽然坏了,但毕竟飞成功了。在《墨子·鲁问》中也有公输班用竹木制成了能飞三天的飞鹊的记述。墨子是鲁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公输班就是传说中的能工巧匠鲁班。有关他们制作木鸟的历史,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00至400年期间。除他们二人外,还有如张衡、韩志和、高骈等木鸟制造家。其中汉朝张衡知名度最高,因他既是天文学家,又是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的发明者。《太平御览·文土传》中就有张衡制造木鸟的记载。所存史料确凿表明在公元前400年,中国人就已经使用竹木在尝试制作能飞的原始器械了。这一点,得到世界科学界的一致认同。 ■坠地而亡的先行者们 公元前9世纪,古英国的布拉德国王自造的一副飞翼,并试图从伦敦阿波罗宫出发,当他飞越出城时,坠地驾崩了。这可能是有关人类模仿鸟类飞行的最早记录之一。1503年,意大利的丹蒂也用自制双翼飞行,虽然幸免一死,但也落下终生残疾。1507年,英国的达米安从苏格兰的斯特林城堡纵身跃起,想要飞往法国,结果在城堡下摔断了大腿。达米安并不服输,他把失败归罪于使用了鸡的羽毛。 ■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世纪传到欧洲 风筝的起源可能与木鸟有关,它也起源于中国。风筝又名纸鸢、风鸢,纸鹞或鹞子,中国古籍当中有关风筝的史料比木鸟丰富。唐朝的《事物纪原》记载了汉初的韩信是风筝的发明人。唐朝的记述是:楚霸王被困垓下,韩信制风筝让张良乘坐,飞上天空高唱楚歌,瓦解楚营军心。宋朝的传说为:刘邦征伐陈烯,韩信打算里应外合,便用风筝测量距离,想用挖地道的方法攻入未央宫。 《事物纪原》和《新唐书》分别记载了利用风筝求援的轶事。公元549年,梁武帝萧衍被侯景兵困南京。武帝的将军羊侃用风筝送出求援诏书。不料风筝被侯军误为妖术而射落,求援因此失败。 更为离奇的风筝传闻见于《白石礁真稿》:公元559年,北齐文宣帝时,大杀“元”姓宗族,彭城王元勰的孙子元韶被囚地牢。元韶堂弟为元韶制作风筝,他们二人从金风楼乘风筝双双飞逃。这些传奇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关于飞行的奇思妙想。今天看来仍然很有趣味。 ■传说戴达罗斯发明“人翅”飞出克里特岛 东西方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但在对飞行的渴望上,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传说雅典的戴达罗斯擅长雕刻,他的雕像栩栩如生;但他更热衷工程技术,特别对建筑格

一、民航飞机发展史(全)

一、民航飞机发展史 1、梦想 鸟儿飞过,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却在人类的心中种下了梦想。人类可以像猿猴那样在树上攀援、可以像鱼儿那样在水里畅游,却不能像飞鸟那样在空中翱翔。也许正因为自己不能飞行,我们的祖先在神话故事中创造了能够腾云驾雾的神仙,或者骑着扫把的女巫,以寄托对天空的渴望。 然而人类不仅仅满足于精神上的飞翔,试飞行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古人认为人之所以不能飞,是因为缺少翅膀,因此,只要造出一个合适的翅膀就能像鸟儿一样飞翔了。早在中国西汉,就曾有人用鸟的羽毛制成翅膀,绑在身上从高台上跳下并滑翔了几百步。历史上这样的“飞人”还有很多,他们本想像鸟儿那样拍拍翅膀直冲云霄,结果大都非伤即亡。不过,也有少数的“飞人”比较成功。据说在公元13世纪,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历中国的时候,亲眼看到有人乘着风筝在空中飘舞的景象。 嫦娥奔月 2、先驱 气球 历史的指针静静而缓慢地滑到1783年,蒙特哥菲尔兄弟偶然地发现

了氢气的存在,将人类航空探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一年的11月21日,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面前,两位勇敢的化学家罗泽尔和德尔朗登上了蒙特哥菲尔兄弟发明的热气球。在滚滚浓烟和热气中,热气球徐徐升空,飞向法国首都巴黎上空,在25分钟之后,安全降落于9公里以外的地方。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气球载人的自由飞行。在两年后,有人乘坐氢气球横渡英吉利海峡,用时两个半小时。 飞艇

飞艇和气球最大的区别是,有了一定的操纵性,方向性,不单单靠风的作用飞行。 莱特兄弟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由动力、可操纵持续飞行试验。试验中,飞机成功地飞行了约260米距离。 这次飞行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航空史上第一个主要依靠动力飞行的航空器,能绕三个轴线改变航向,按照人们的意志驾驶,实现了真正的自由飞行。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的长征系列火箭。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长征火箭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并在一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

世界航空简史

世界航空简史 航空是20世纪发展最迅速、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终于实现了自古以来就有的翱翔兰天的理想。航空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征服天空的历史。航空又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结晶,它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强大威力。回顾世界航空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20世 纪以前的飞行探索及气球和飞艇时期,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期的活塞发动机飞机时期和40年代中期以来的喷气发动机飞机时期。 (一)飞行探索及气球和飞艇时期(20世纪以前) 自古人类就有飞行的理想,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只能在神话 和传说中寄托自己的渴望。从中世纪以来,不断有人对飞行作过勇敢的试验,他们用羽毛作成翅膀,从高处跳下,试图模仿鸟的飞行, 但都未能成功。17世纪后期意大利的G.A.博雷利探讨了人类肌 肉与飞行的关系后,证明:“人类靠自己的体力作灵巧的飞行是绝 对不可能的。”只有在发明了气球和飞艇后,才开始逐步实现空中 飞行的理想。 在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法国蒙哥尔费兄弟于1783年6 月4日首次进行了热气球放飞表演,轰动一时,标志着人类航空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同年11月21日法国人F.P.罗齐埃和M.达尔朗德乘热气球升到约1000米的高度,用25分钟飞行了约12公里。这是人类乘航空器的第一次空中航行。

气球的出现激起了人们乘气球飞行的热情。1785年1月7日法国著 名飞行员布朗夏尔和布雷利奥乘氢气球从英国多佛尔顺风飞越英吉利海 峡到达法国加莱,这是人类乘航空器首次飞越这个海峡, 实现了最初的国际航空飞行(1909年,也是这两位飞行员驾驶飞 机首先从法国加莱逆风越过英吉利海峡到达英国多佛尔,实现了人类 第一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的国际飞行)。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气球主要用于军事、体育运动和科学试验。 气球随风飘流,不能控制前进方向。人们就开始研究在气球下面的 吊蓝中安装动力装置和方向舵,于是飞艇诞生了。最早的飞艇是法国H.吉法尔于1852年制成的蒸气气球,其气囊形如雪茄,下悬吊舱,装有蒸气机,带动三叶螺旋浆,并有方向舵。9月24日,吉 法尔驾驶这艘飞艇由巴黎飞到特拉普斯,航程约28公里,速度约每 小时10公里。在飞艇方面,德国的F.齐柏林伯爵获得最大成就。 1894年他完成硬式飞艇的设计,1900年制成LZ-1号飞艇,长128米,容积约11300立方米。1909年,齐柏林创建 了德国航空运输有限公司,用飞艇载客在法兰克福、巴登和杜塞多夫之间作定期飞行。这是最早的空中定期航线。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飞艇发展的鼎盛时期,德国建立了齐柏林飞艇队,用于海上巡逻、 远程轰炸和空运等军事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齐柏林公司又造了两 艘巨型飞艇“齐柏林伯爵”号和“兴登堡”号,在欧洲到南美和美国 的商业航线上飞行。“兴登堡”号是当时最大的飞艇,长245米,容 积达200000立方米,内部设备豪华,可载75名旅客,速度13

飞机的发展历程

飞机的发展历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飞机的发展历程》的内容,具体内容:飞机(Fixed-wing Aircraft)指具有机翼、一具或多具发动机的靠自身动力驱动前进,能在太空或者大气中自身的密度大于空气的航空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飞机(Fixed-wing Aircraft)指具有机翼、一具或多具发动机的靠自身动力驱动前进,能在太空或者大气中自身的密度大于空气的航空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飞机是人类在20世纪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有人将它与电视和电脑并列为20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三大发明,关于世界上最早的飞机到底是由谁发明? 争议 法国人认为世界最早的飞机是由法国人克雷芒阿德尔(Clment Ader)发明,于1890年10月9日在法国试飞成功,部分人认为他发明了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美国人认为飞机的发明者是美国人莱特兄弟(Wilbur Wright和Orville Wright),于1903年12月17日在美国试飞成功。 巴西人认为是巴西人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特(Alberto Santos-Dumont)发明了飞机,1906年10月12日桑托斯-杜蒙特的"14 bis"飞机成功地飞至60米高空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动力飞行,之前的飞行并没有达到真

正意义上"飞"的标准。 一般普遍认为是由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而有部分人认为是由克雷芒阿德尔或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特所发明。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机进行了成功的飞行,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的有动力、可操纵的飞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已用于作战,当时飞机的速 度已达180~220千米/时,升限6000~7000米,航程400~450千米,轰炸机载弹量1000~2000千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速度达到750千米/时,轰炸机载弹量可达10吨左右。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发动机由活塞式发展到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性能显著提高;80年代飞机的升限已超过30000米,最大速度超过3倍音速,航程超过20000千米,最大载重量超过100吨。 莱特 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是飞机的诞生。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太空中飞翔。而2000多年前中国人发明的风筝,虽然不能把人带上天空,但它确实可以称为飞机的鼻祖。 20世纪初在美国有一对兄弟他们在世界的飞机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就是莱特兄弟。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 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

中国近代航空发展史

中国航空发展史 (西安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发明和创造的风筝、火箭、孔明灯、竹蜻蜓等飞行器械,被认为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型,对航空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从18世纪后半叶,气球、飞艇先后在西方研制成功。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航空知识传入中国。首先是航空新闻和科学幻想小说,其次是外国飞行家来中国作飞行表演。中国政府也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航空,购买气球和飞机。但直到1949年,中国的航空事业还十分落后,发展极为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真正获得了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航空发展史的浅述,意图使大家对中国的航空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同时引发人们对于中国与西方航空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思考,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找到未来的方向。 关键词:近代史;航空;发展 1855年,上海墨海书店刻印了《博物新编》,其中介绍了氢气球和巨伞图。《天上行舟》画的是航空设想。在中国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是1901年石印的《皇朝经济文编》中的《飞机考》。1903年以后开始出现翻译和编著的航空科学幻想小说。 博物新编

气球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制成直径5尺(约1.7米)的气球,灌入自制的氢气成功飞起。这是中国人自制的第一个氢气球。 飞艇澳洲华侨谢缵泰于1899年完成“中国”号飞艇的设计。“中国”号飞艇用铝制艇身,靠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谢缵泰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他不得已把“中国”号构造说明书寄给英国飞艇研究家,获得很高评价。 飞机冯如于1909年9月造出一架飞机,9月21日试飞成功。在国外制造飞机著名的中国人谭根于1910年成功地设计和制造了水上飞机,夺得国际飞机制造比赛大会冠军,后在菲律宾创造了当时世界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纪录。 中国航空先驱——冯如 中国航空事业的建立是从筹建空军开始的。1913年9月正式成立的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先后训练出4期飞行学员,共159人。之后成立的还有广东军事航空和东北军事航空,为我国的早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1913年,北洋政府在筹办南苑航空学校的同时,也购买了修理工厂的设备和器材,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飞机修理厂。从1919年起,各省相继办起了修理厂。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先后建立了杭州笕桥航校修理厂、南京首都航空工厂、上海高昌庙海军制造飞机处、上海虹桥航空工厂、武昌南湖修理厂。 1934~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与美国、意大利合办了几个工厂,其中有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主要也是装配、仿造和修理飞机。近代中国航空工业起步于1918年的海军飞机工程处,以后有广州飞机修理厂,以及30年代建设的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和杭州保险伞厂,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成都飞机制造厂和大定发动机制造厂等。 海军飞机工程处: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工厂,以制造水上飞机著名。 广州飞机修理厂:是中国早期制造飞机的第二个工厂。 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1934年2月中美合办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 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1935年1月,中国与意大利4家航空公司合办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制造意式飞机。

飞机发展史

飞机发展史 1、人类实现飞天梦想 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有文字记载的至少有数千年。《墨子》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是说鲁班制作的木鸟能乘风力飞上高空,三天不降落;明朝万户因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进行飞行而名垂青史;1891年,滑翔机之父奥托—李林塔尔制成一架蝙蝠状的弓形翼飞行器,成功进行了滑翔飞行;1903年。莱特兄弟制作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上天了, 自此人类的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2、飞机的发展历程 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太空中飞翔,作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飞机的诞生颠覆了人们常规的思维,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从而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0世纪初在美国有一对兄弟他们在世界的飞机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就是莱特兄弟。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的历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1910年12月10日,在法国巴黎展览会上,有一架飞机在表演时坠毁。驾驶员被抛出燃烧的机舱。但是,这架飞机却引起人们很大关注。因为它使用的一台新型发动机。设计者就是飞机驾驶员本人,他是罗马尼亚人,名叫亨利·科安达,毕业于法国高等技术学校。他设计的发动机是用一台50马力的发动机使风扇向后推动空气,同时增设一个加力燃烧室,使燃气在尾喷管中充分膨胀,以此来增大反推力。这就是最早的喷气发动机。 1911年,英国的肖特兄弟申请了多台发动机设计的专利。他们的双发动机系统,能使每一个飞行员都不用担心因发动机停车而使飞机下降。这在航空安全方面是一个重大的进展。人们把按照肖特专利制造的第一架飞机称为“3·2”型飞机。这个名字告诉人们,这种飞机装有3副螺旋桨,2台发动机。这种飞机还装有两套飞行操纵机构,因此,两名驾驶员都能操纵飞机而不必换座位。 20世纪30年代后期,活塞驱动的螺旋桨飞机的最大平飞时速已达到700公里,俯冲时已接近音速。音障的问题日益突出。前苏、英、美、德、意等国大力开展了喷气发动机的研究工作。德国设计师,奥安在新型发动机研制上最早取得成功。1934年奥安获得离心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专利。1939年8月27日奥安使用他的发动机制成He-178喷气式飞机。

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简介

《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简介》 1949年11月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揭开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从这一天开始,新中国民航迎着共和国的朝阳起飞,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航事业无论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群更新、机场建设、航线布局、航行保障、飞行安全、人才培训等方面都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民航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支持密不可分,是几代民航干部职工励精图治、团结奋斗的结果,为祖国蓝天事业书写了壮丽的篇章。 新中国民航从小到大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筹建时期。 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 11月9 日,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陈卓林率两公司在香港员工光荣起义,并率领12架飞机回

到北京、天津,为新中国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 1950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 1958年2月27日,国务院通知:中国民用航空局自本日起划归交通部领导。 1958年3月19日,国务院通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将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交通部的部属局。 1960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编制委员会讨论原则通过,决定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交通部民用航空总局”。为部属一级管理全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综合性总局,负责经营管理运输航空和专业航空,直接领导地区民用航空管理局的工作。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新建和改建了

中国飞机的发展史

(一) 2000年2月,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决定支持研制和发展我国新型涡扇支线飞机。 2000年11月,国防科工委宣布中国将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涡扇支线飞机。ARJ21进入设计阶段。 2006年,ARJ21飞机项目从详细设计阶段转入全面制造。 2006年9月,首架前机身部件在一航西飞实现交付。 2007年3月7日,首架ARJ21机翼和中机身部件在一航西飞成功交付。 2007年3月30日,ARJ21在沪开铆总装。 2007年9月底完成首架静力试验机总装。 2007年12月底首架试飞机总装下线。 (二)中国一航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胡问鸣任董事长,东方航空集团副总裁、东航股份公司总经理曹建雄任总经理。公司成立之初,将以“新舟”60为主力机型,以后还将使用ARJ21“翔凤”飞机。公司计划在未来8年内达到100架飞机的机队规模,并以陕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主运营基地,采用成本优先的经营模式,重点发展西部支线航空运输业务,为旅客提供优质方便的航空旅行服务。 (三)10月19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消息,中国自主研发的国产新舟60涡桨支线飞机今天上午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成功首航,从而打破了中国民航运输业长期由外国飞机垄断的局面。 新舟60首航视频新舟60首航视频 消息称,首航由奥凯航空公司执飞,20多名首批乘客来自媒体和业界,飞行区域位于机场上空,时间持续十分钟左右。在机舱里能感受到的是飞行比较平稳,噪音也不是很大。 飞机设有48个经济舱和2个公务舱,座位间距和大型客机的同等。由于巡航高度较低,飞机起降时,感受到耳鸣现象并不是很明显。 消息说,首航后,新舟60主要在天津、大连等环渤海城市之间飞行,据计算,仅燃油费加机场建设费比同航线的要便宜40%。目前航班实行隔天一飞,之后将逐步实现每天、多班。随着新舟600明年入市,由国产飞机飞行的航班将在更多城市开通。 资料图:2008年6月29日,首架“中国造”新舟600支线客机在中国一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装下线。中新社发刘胜君摄

中国民航发展史及未来展望

中国民航发展史 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经过了两个大的阶段,即建国前和新中国时期。而新中国以后是主要的发展时期在此期间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一建国前的民航发展史 建国前,我国民航业在北洋军阀政府和之后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下有了一定发展,截止到抗日战争前(即1937年6月),我国境内先后有过4个航空运输机构,合计约有15,000公里国内航线以及一条通往河内的国际航线。1936年“中航”和“欧亚”的客运量达到了28,000人次,货运量250吨和邮件运量118吨。相比1931年,客货运量均有了大幅增长。这个时期所有使用的民航飞机均为活塞螺旋桨型,主要包括德制:容克型飞机、容克F-13、容克G-24、容克W-33-34、容克JU-52;美制:史汀生型飞机、DC-2型飞机。 在抗日战争期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战争局势的推移,中国民航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其转折点就是1941年12月7日爆发的太平洋事变。事变前,中国民航运输事业在挣扎中求生存,业务日益衰落,“欧亚”已濒临绝境;而事变后,“中航”在驼峰空运中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并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在这一时期,除老机型外,我国还引入了美制DC-3、C-46、C-47等新机型。 抗日战争结束后,“央航”和“中航”获得了一定的喘息之机。抗战后期改组的“央航”公司因缺乏运力,要开展航空运输已是困难重重,实际可供使用的飞机只剩下两架。1945年11月,“央航”通过向银行贷款等措施,买下了美军在印度的一批剩余物资,包括C-45型和C-47型运输飞机8架,再加上后来购买的CV-240(即“空中行宫”)飞机,到1949年10月,央航已拥有42架运输飞机,运力已与“中航”旗鼓相当。 二新中国民航事业 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初创时期(1949—1957年)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 调整时期(1958—1965年) 3.1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

飞机的发展史

飞机的发展史 ——王永婧马丽安黄淑坤 目录: 1:研究原因 2:正文 3:研究结果 4:研究感悟

1.研究原因 自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一架有动力、可操纵的飞机,并驾驶它飞到空中起,人类就进入了航空时代。乘坐飞机,在蓝天展翅翱翔,可以说是人类自诞生以来便一直梦寐以求的向往和追求,当我们回顾20世纪的历史时,飞机的发明可以说是其间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如今航空力量已经发展成为各国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各样的飞机让我们的天空变得五彩缤纷,飞机的发展贯穿了人类探索自然的艰辛历程。这就是我们小组为什么要研究飞机的发展史的原因了。

2.正文 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是飞机的诞生。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太空中飞翔。而2000多年前中国人发明的风筝,虽然不能把人带上太空,但它确实可以称为飞机的鼻祖。 上世纪初在美国有一对兄弟他们在世界的飞机发展 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就是莱特兄弟。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的历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1910年12月10日,在法国巴黎展览会上,有一架飞机在表演时坠毁。驾驶员被抛出燃烧的机舱。但是,这架飞机却引起人们很大关注。因为它使用的一台新型发动机。设计者就是飞机驾驶员本人,他是罗马尼亚人,名叫亨利·科安达,毕业于法国高等技术学校。他设计 的发动机是用一台50马力的发动机使风扇向后推动空

航空发动机发展史

摘要:航空发动机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首次动力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这个时期,活塞式发动机统治了40年左右。第二个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60多年来,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取代了活塞式发动机,开创了喷气时代。 关键词:活塞式喷气式 航空发动机诞生一百多年来,主要经过了两个阶段。 前40年(1903~1945),为活塞式发动机的统治时期。 后60年(1939~至今),为喷气式发动机时代。在此期间,航空上广泛应用的是燃气涡轮发动机,先后发展了直接产生推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和涡轮风扇发动机。亦派生发展了输出轴功率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 一、活塞式发动机统治时期 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幻想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也曾作过各种尝试,但是多半因为动力源问题未获得解决而归于失败。最初曾有人把专门设计的蒸汽机装到飞机上去试,但因为发动机太重,都没有成功。到19世纪末,在内燃机开始用于汽车的同时,人们即联想到把内燃机用到飞机上去作为飞机飞行的动力源,并着手这方面的试验。 1903年,莱特兄弟把一台4缸、水平直列式水冷发动机改装之后,成功地用到他们的"飞行者一号"飞机上进行飞行试验。这台发动机只发出 kW的功率,重量却有81 kg,功重比为daN。发动机通过两根自行车上那样的链条,带动两个直径为的木制螺旋桨。首次飞行的留空时间只有12s,飞行距离为。但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动力、载人、持续、稳定、可操作的重于空气飞行器的成功飞行。 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推动下,活塞式发动机不断改进完善,得到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达到其技术的顶峰。发动机功率从近10kW提高到2500kW 左右,功率重量比(发动机功率与发动机质量的重力之比,简称功重比,计量单位是kW/daN)从daN提高到daN,飞行高度达15000m,飞行速度从16km/h提高到近800km/h,接近了螺旋桨飞机的速度极限。 20世纪30~40年代是活塞式发动机的全盛时期。活塞式发动机加上螺旋桨,构成了所有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和侦察机的动力装置;活塞式发动机加上旋

直升机的发展历史

直升机的发展历史 人类有史以来就向往着能够自由飞行。古老的神话故事诉说着人类早年的飞行梦,而梦想的飞行方式都是原地腾空而起,像现代直升机那样既能自由飞翔又能悬停于空中,并且随意实现定点着陆。例如哪阿拉伯人的飞毯,希腊神的战车,都是垂直起落飞行器。其中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古代玩具“竹蜻蜓”和意大利人达·芬奇关于垂直起降航空器的画作。 竹蜻蜓有据可查的历史记载于晋朝(265年—420年)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一书中。它利用螺旋桨的空气动力实现垂直升空,演示了现代直升机旋翼的基本工作原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9卷写道:“直升机是人类最早的飞行设想之一,多年来人们一直相信最早提出这一想法的是达·芬奇,但现在都知道,中国人比中世纪的欧洲人更早做出了直升机玩具。”这种玩具于14世纪传到欧洲。“英国航空之父”乔治·凯利(1773年-1857年)曾制造过几个竹蜻蜓,用钟表发条作为动力来驱动旋转,飞行高度曾达27米。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直升机的发展史由幻想时期进入了探索时期。欧洲产业革命之后,机械工业迅速倔起,尤其是本世纪初汽车和轮船的发展,为飞

行器准备了发动机和可供借鉴的螺旋桨。经过航空先驱者们勇敢而艰苦的创造和试验,1903年莱特兄弟(Wright brothers)制造的固定翼飞机飞行成功。在此期间,尽管在发展直升机方面,航空先驱们付出了相当的艰辛和努力,但由于直升机技术的复杂性和发动机性能不佳,它的成功飞行比飞机迟了30多年。 20世纪初为直升机发展的探索期,多种试验性机型相继问世。试验机方案的多样性表明了探索阶段的技术不成熟性。经过多年实践,这些方案中只有纵列式和共轴双旋翼式保留了下来,至今仍在应用。双桨横列式方案未在直升机家族中延续,但在倾转旋翼飞机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俄国人尤利耶夫另辟捷径,提出了利用尾桨来配平旋翼反扭矩的设计方案并于1912年制造出了试验机。这种单旋翼带尾桨式直升机成为至今最流行的形式。 20世纪初的努力探索为直升机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使直升机的设计取得了显著进展,有多架试验机实现了短暂的垂直升空和短距飞行,但离实用还有很大距离。 飞机工业的发展,使航空发动机的性能迅速提高,这为直升机设计的成功提供了重要条件。旋翼技术的第一次突破,归功于西班牙人Ciervao,他为了解决固定翼飞机的安全问题创造了“不失速”的飞机,这种飞机采用自转旋

从民航发展史认识中国民航发展前途

从民航发展史认识中国民航发展前途 摘要: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 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 初创时期(1949—1957年) 2.1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2.2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 调整时期(1958—1965年) 3.1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 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3.2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3.3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1963年,中国民航又购买了英国的子爵号飞机,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只使用苏制飞机的状况。 3.4 为了适应机型更新和发展国际通航需要,在此期间,新建和改建了南宁、昆明、贵阳等机场,并相应改善了飞行条件和服务设施,特别是完成了上海虹桥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的扩建工程。 4. 曲折前进时期(1966—1976年) 4.1 在这一时期的前五年,民航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1971年9月后,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