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修正版)

2015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修正版)
2015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修正版)

2015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物理科

一、试卷与命题

1.命题的依据和原则

2015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物理考试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本届学生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和《2015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指导书》(以下简称《中考指导书》)为命题依据。本次考试力求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各项指标。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进行较全面的考查;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重视考查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是否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物理学科的思维方法;重视考查学生是否能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重视科学·技术·社会的考查。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题目中的物理情景要有实际意义,避免故意编造;试题注意联系实际,避免死记教科书中的条文,适当加强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不设置偏题、怪题,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公平性。

2.试卷结构

2015年物理试卷的总分为100分,全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其中选择题12题(共36分),填空作图题7题(共21分),解析题2题(共24分),实验探究题3题(共19分)。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科学探究融入上述内容。

3.试卷的特点

(1)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5年广州市物理中考试题体现课标各项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考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广,突出重点,着重对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如受力分析、电路分析、物体平衡条件、机械运动、机械能、能量守恒、电功率、欧姆定律等)进行全面的考查。但题目不是考查学生能否背出概念或规律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在一个情景中回忆已学过的概念及规律;注重考查学生对概念及规律本质的理解;注重考查学生能否应用物理规律及原理解决问题;试题注重考查学生能否在一个真实情景中运用所学的物理基本方法。今年继续坚持往年的命题思路:部分题目素材源于教材的插图及习题。希望通过考试的反拨作用,引导老师与学生认真研读教材。

(2)突出物理学科特点,注重考查学生是否有经历实验过程;创设合理的探究情景,有效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试题注重对实验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考查了初中常用温度计、电压表、电流表等基本仪器的读数及使用。题目的素材都源于教材、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及学生趣味实验,尝试通过纸笔测试检测学生是否有真正经历实验过程,考查学生是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并尝试允许学生用画画表达自己的观点,降低试题难度。

部分探究题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实践智慧,考查学生能否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3)以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现象为背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查学生是否能应用物理知识解释、解决问题。

试题贴近生活和生产,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较多的题目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电器、玩具。不少考题都是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及其他学科的实验为素材,考查学生的观察能

1

2 力、科学探究能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试题还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强调知识的应用。

(4)强调对物理概念、规律定义的理解。考查学生根据概念、规律的定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不少的试题考查了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如“倒立”的像,“正常发光”的定义是什么?并要求学生根据概念、规律的定义解决问题。

二、试卷各题考点、解题思路,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及教学建议 1.咸鱼放在冰箱冷冻室里一晚,冷冻室内有咸鱼味。这表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考查的科学内容:“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次。难度:0.9602。区分度:0.1426。

课标的要求:“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几乎全体考生都能选出正确答案,但根据这数据是否可以判断学生真正掌握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考题情景与选项只有唯一的搭配,选项几乎没有干扰作用.从命题技术的角度看,选项多于2%的学生选择,才能说明此选项具有迷惑性和干扰性。本题A选项只有1.0184%的学生选了,说明这选项对学生没有干扰。这是全卷唯一对学生没有干扰和迷惑性的选项。根据教育测量的标准,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本题是全卷唯一一题区分度低于0.4。本题从区分学生角度及诊断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知识的效度来说,是一道无效的题目。

把本题改编为如下的题目。

小明把一瓶酸奶、咸鱼放在冰箱里,过了一晚,他闻到从冰箱拿出的酸奶瓶有一股咸鱼味.此现象能说明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酸奶瓶对咸鱼分子有引力

C.咸鱼的内能大于酸奶瓶的

D.咸鱼的温度高于酸奶瓶的 估计改编后的题目能诊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分子动理论,更容易辨别学生是模糊记住“温度高分子运动快”,“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这类结论,还是真正在情景中能应用分子动理论解决问题。

2. 图1所示电路,L 1的电阻比L 2的大. 开关闭合,灯均发光,则 A. V 示数等于V 1示数 B. V 1示数大于V 2示数 C. A 示数大于A 1示数 D. A2示数大于A 1示数

考查的科学内容:“能量”主题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次。难度:0.6413。区分度:0.7179。

图1

L 2

L 1 L 1

L 2

A

A 1

A 2

V 1

V

V 2

3

2

课标的要求: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本题选A 选项的学生有64.1278%,选B 选项的学生有17.0492%,选C 选项的学生有10.5204%,选D 选项的学生有8.1282%

2013年中考考查相同的知识点:

如图2所示,灯泡L 1比L 2亮,电压表V 2示数为6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V 1示数为6V

B. V 1示数大于6V

C. V 示数小于6V

D. V 示数大于6V

难度是0.663,当年也有17.19%的学生选B 选项。两年的考题如此相似,学生的答对率也如此相近。本题对学与教都有重要的启示。近几年,这类题目已连续考查了几年,但学生的答对率如此“稳定”。从一个侧面说明没有根据学生的情况,选编有针对的习题,只是让学生不断重复地做大量习题,学生做完后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意见。这种复习方式并不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另外,学生对串、并联都有如下的迷思:“亮的灯、电阻大的用电器,其两端所加电压就一定大,流经的电流就一定大”;“串联电路,电流经过用电器后电流值就会减少”。我们要思考采用什么有效的教学策略,减少、纠正学生这类的错误概念。如在教授“电流”相关概念时,不要引导学生认为“电流越大,灯就越亮”;讲授“电压”时不要让学生错误认为“电压越大,灯越亮”。若减少这种“误导”,学生就不容易形成:“灯越亮,就认为电压或电流越大”的错误概念。类似的问题出现在电流概念的教学,我们常会用“水流”类比“电流”,生活经验让学生感觉水经过每一个打开的水龙头,水量会减少。所以这种误导的类比让学生无法从本质上理解电流的概念,会让学生误认为每经过一个用电器,电流会减少。如何运用科学类比,科学用词减少学生的迷思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课标要求学生从能量角度知道电源是把其他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能的装置。若我们能从能量转化角度考虑类比的案例,学生就会减少迷思。如国外的一些教材是用图3所示缆车运动类比电流。用“车厢”比作“电子”,这种类比,不单单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电荷的定向移动,

这种类比也是从本质上让学生明白,电子经过用电器放下所携带的能量 (车厢内的人)但电子数目(车厢的数目)并没有发生改变。经过这样的类比,学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电流流经用电器后电流大小并没有减少。

3. 把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 如图4所示,手持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 端,A 端会远离橡胶棒. 实验中

A.吸管不带电

B.吸管带正电

C.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

D.与吸管摩擦的餐巾纸一直不带电

考查的科学内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次。难度:0.7353。区分度:0.457。

图3 图4 A

B 橡胶棒 吸管

4 课标的要求: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本题节选九年级教材P35第二题的部分问题。应该说若教学过程能真正落实做好教材此习题所要求的实验,及学生真正思考过此习题提出的问题,学生就已掌握静电学部分的知识。

聆听、阅读是一个理性公民的基本素养。本题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但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所获得的信息(橡胶棒带负电,而吸管与带负电的橡胶棒是相互排斥),根据物理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做出合理的推理(得出吸管带负电)。但从6.401%的学生选A 选项,13.751%的学生选B 选项,说明有接近四分一的学生并没有认真阅读题目,没有抓住题目中两个关键信息:橡胶棒带负电,而吸管与橡胶棒是相互排斥。其实,让学生学会阅读科技类文章,是物理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的。我们不能说因为是物理学科就不需要教学生阅读。如何阅读科普文章,如何从物理题目中获取信息,这不是语文老师能帮我们解决的问题。任何国际的考试,也着重考查学生的学科阅读能力。平时的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给出指引清晰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在做练习时,老师不要帮学生读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审题。通过编写有针对性、有逻辑关系的题目让学生在错中学习,这些都是培养学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的有效策略。

6.2311%的学生选D 选项。说明还是有部分学生对电荷量守恒这规律不清楚。能量守恒、电荷量守恒是经典物理的两个基本规律。所以教材的习题提出一问:“摩擦后,吸管带的是哪种电?餐巾纸带哪种电?为什么?”此问就是让学生了解电荷量守恒及利用其解决问题。教给学生最基本的东西,回归教材,这才是真正减轻学生、老师负担的最有效策略。

4.图5是电磁波家族,真空中各种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 某类恒星温度较低,呈暗红色;另一类恒星温度极高,呈蓝色. 根据所给信息可推测

A.红外线波长比蓝光波长短

B.红光与X 射线都是电磁波

C.恒星温度越高,发出的光频率越低

D.真空中红光比无线电波传播速度大

考查的科学内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次。难度:0.7167。区分度:0.7044。

课标的要求: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电磁波的考查方式,近七、八年基本没变。2014、2015年连续两年利用新教材出现的图5的电磁波图作为命题素材。今年本题考查了学生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只需要从题目中获取信息,推理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即使学生没有电磁波相关的知识储备都可以

5

解决问题。如题干开门见山说明“图5是电磁波家族,真空中各种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也就是学生只要根据这句话及图5电磁波家族中有红光、无线电波,就可以得知D 选项是错误的。但仍有12.1708%的学生选了D 选项。说明部分学生根本没有阅读题目的习惯,更没有养成依据题目所给信息及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习惯。

若把本题改编成如下的题目,老师更容易从学生答题情况了解他们是否真正学会阅读及从题目中提取信息。

图5是电磁波家族,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红巨星”和“蓝巨星”分别是两类恒星。前者呈暗红色,温度较低.而后者呈蓝色,温度极高. 根据所给信息你可以推测得到:

A.恒星温度越高,发的光频率越低

B. 红巨星发出的红光与X 射线都是电磁波 C .蓝巨星发出的蓝光波长比红外线波长长

D .红巨星发出的红光比蓝巨星发出的蓝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小

5.如图6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 、B 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 A 录到的有高、低音,B 录到的只有低音. 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

考查的科学内容:“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次。难度:0.6629。区分度:0.4791。 课标的要求: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本题对声音的知识要求不高,但12.2859%的学生选了D 选项,说明超过十分之一的学生并不清楚生活中常说的高、低音在物理学是用什么物理术语描述,把响度的大小与音调的高低混淆了。而根据课标 “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学生应有经历信息处理过程,应能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但从有18.5015%的学生选了B 选项,说明接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可能并没有认真从题目中提取信息,并没有对信息进行分析,只是凭直觉认为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远。

当代媒体时代变化了,我们应具有从大量的信息中,辨识信息可靠性的素养。当一些信息,自己无法合理推理时,就先“悬而不论”。这种接受媒体信息的能力,是要经过教育才能提升的。让学生养成有依据地发表意见、有依据地推测结论,是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题若改编为以下的题目,能更有效检测学生是否具有这种思辨能力。因为改编后,C 、D 选项的表述可能是正确的。但题目要求是根据题目呈现的实验归纳规律。因此根据题目所做的实验无法推断出C 、D 选择是否正确,因此C 、D 选项是不能选。

科学家利用离鲸鱼不同距离的水下录音装置,录下同一条鲸鱼发出的声音.发现离鲸鱼近的录音装置,录到鲸发出的声音里有高声,而离鲸鱼越远的录音装置,则录到的声音越低沉.由此可以推测

A.频率越低的声音在海洋中传播距离较远

B.频率越高的声音在海洋中传播距离较远

C.响度越大的声音,在海洋中传播距离较远

D.能量越大的声音,在海洋中传播距离较远

6. 如图7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 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

图6 A

6 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

B.此实验只通过热传递改变筒内空气的内能

C.下压活塞的过程,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玻璃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考查的科学内容:“能量”主题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次。难度:0.8133。区分度:0.3991。

课标的要求: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了解内能。

本试题取材于教材做功改变内能的实验。由于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对实验会有印象。但从11.7242%的学生选了C 选项,我们要反思物理实验的效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实验更重要的作用是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所以实验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看看现象,活跃课堂气氛。实验过程,老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合理推导结论。从超过十分之一的学生选C 选项,3.7942%的学生选了A 选项,3.0169%的学生选了B 选项,说明部分学生只是模糊地记得看到火花,大概知道此实验与机械能、内能有关,但不明确研究对象,不清楚研究过程。

此实验要有高的效度,当然首先要提高实验的可观察性(若硝化棉质量不好,可以用半个火柴头替代硝化棉)。但最关键的是老师在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明确知道要观察什么现象?(观察硝化棉燃烧)。实验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硝化棉燃烧说明什么?(说明瓶内气体温度高了,达到了硝化棉的燃点)。再引导学生根据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推测出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大(不少学生误认为研究对象是硝化棉)。再根据能量守恒,瓶内气体内能增加了,是因为活塞对其做了功,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虽然这样引导,看似需要时间,但这是学生经过两年的物理学习应掌握的最基本的思维习惯。学生只有在不同的情景通过这样的重复训练,才可能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有时新授课匆匆做实验,急忙给结论,然后进入机械的、重复的习题练习,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了一些现象和结论,并没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掌握一个方法,理解一个概念要不要练?要!但不是练习题才是练,刚才分析实验的过程就是练,因为针对性强,这样的练,效果更好。要不要重复练?要!重复的练习题目不是机械重复,是有针对性了解学生是否掌握。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各种不同的结论,不是训练一些没有物理意义的套路,而是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另外要充分利用实验在新授课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实验把一些相关的知识有逻辑地串接一起,让学生能有依据地记忆相关的内容。

如本实验除了引导学生观察迅速下压活塞时,硝化棉的燃烧现象,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硝化棉燃烧后活塞的反弹现象(有老师把此装置的上盖拧松,火柴头的量适当放多一点,学生就能观察到活塞反弹到空中的现象)。这样在讲热机时就可以让学生回顾这实验现象,让学生明白活塞反弹的过程就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机械练题,而是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明确研究对象,清楚研究过程,学生多了这种学习经历,就不会只是模糊记得“机械能”、“内能”)。同时让学生明白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方法。学生也清楚为什么热机有一个做功冲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让学生明白,为了让更多的内能有效地转化为机械能,如同实验中迅速压缩活塞过程,热机需要一个压缩气体的过程(压缩冲程),慢慢再引导学生,密封的气缸内气体燃烧后,要把废气排出,所以需要排气冲程。若需要再次燃烧,气缸需要重新吸入燃气,所以要有吸气冲程。这样此实验不单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让学生有逻辑地记忆热机的四冲程,

也明白为什么热机要有这些

图7

7

冲程。同理,复习课也可以利用这实验整合热学的相关内容的复习。理解是最好的记忆方法!

7.如图8所示,线圈abcd 位于磁场中. K 与1接通时,ab 段导线受磁场力F 的方向向上;当K 改为与2接通时,ab 段导线受磁场力

A. 方向向下

B.方向向上

C.为零,因为电源反接

D.为零,因为电路一定是断路

考查的科学内容:“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次。难度:0.7158。区分度:0.5945。

课标的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本试题改编自九年级教材P137的习题。原题:“设计一个电路 ,使电动机在人的操作下既能正转,也能反转”。改为选择题后难度比教材习题难度低。近几年中考考查电动机的题目本质上就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磁场方向的关系。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只要在需要研究的时刻画出磁场磁感线的方向,画出流经所研究的导线的电流方向,再根据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与这两者的关系就可求得结论(不要求掌握左手定则)。但从14.8388%的学生选了B 选项,估计还是有部分学生只是背现象,背结论,没有真正经历了刚才分析问题的过程。有时我们担心学生遇到新情景的题不会做,所以把同一考点不同情景的习题,反复让学生练。这类题目我们要明确,到底重复练的目的是什么?以此题为例,学生重复练的,应是刚才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同的情景,只是检测学生有没有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记住不同情景下的结论。培养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比让学生背一些口诀,套路更有效。另外不少学生只是在脑里想像磁场的方向,电流的方向,这样增加学生负担,加大了题目的难度。让学生落实到在纸上画画磁场方向,画画电流方向会比只是在脑海里想像,口头表达,效果要好。

有9.9815%的学生选了C 选项。这是学生常有的错误概念。学生认为用电器与电源正、负极的连接是唯一的,若某电路,灯是亮的,若电源反接了用电器就不能工作。如何让学生纠正这错误想法?最好的办法是实验,在电路的第一节课让学生分别把灯泡、电动机与电源连接。灯亮了,电动机转了,增加一个实验:用电器正常工作后,把电源正、负极对调接入电路,看看灯还亮不亮,电动机还转不动?这样学生就容易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修正自己的想法。

教材本是教与学最重要的资源。每年中考都有大量的题目源自教材,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归教材。但不少学生做了大量教辅的习题,却没有认真阅读过教材,也没有认真做过教材编写的习题。不少学生在九年级的中考复习课就已没有教材,也不用教材,这是要引起我们反思的一个问题。

8. 通过热传递,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 图9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非晶体

B.此过程是液化过程

C.t =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D.0-t 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

t 1

时间

温度

固态

固、液共存

液态

图9

图8

8

考查的科学内容:“物质”、“能量”主题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次。难度:0.7457。区分度:0.6404。

课标的要求: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内能。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2014年中考有27.9829%的学生认为“冰粒液化为雨滴”。2015年有17.727%选了B 选项。错误的人数减少了,但从本题反映出来的问题还是与去年相同,学生没有先分辨研究的过程的初、末的物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研究过程对应的是哪一物态变化。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问题,可以参考 “2014中考年报”相关内容的教学建议。

教学中不需要学生记住哪些物质是晶体,哪些物质是非晶体。而且例子不可能穷举。但,当给出固体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学生应能根据 “物质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的是晶体,温度变的是非晶体”,判断出哪种物质是晶体,哪种物质是非晶体。另一种考查方式:告知学生这物质是晶体(或非晶体),那学生应能说出这物质在熔化过程温度是不变(或温度是变)的。只是背哪些物质是晶体,哪些物质是非晶体,会导致部分学生只记得金属、冰是晶体,但晶体熔化过程有什么特性却不清楚。给出各种物态变化的情景,让学生练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一些结论,而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及掌握在不同的情景中反复用概念的定义去分析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记最基本、最少的概念、规律,但又能解决千变万化的题目。

9.图10所示玻璃管两端开口处蒙的橡皮膜绷紧程度相同. 将此装置置于水中,图11中的哪幅图能反映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后的凹凸情况

考查的科学内容:“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次。难度:0.7177。区分度:0.5546。 课标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初中很多知识点,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然后得知结论。而科学探究又包含了七个要素。物理学科是一个实验学科,但实验不是为了看“热闹”。实验是让学生形象、深刻理解概念、规律。同时,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因此无论是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学生都要知道,实验过程要看什么?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可以推测什么结论?或根据物理规律推理出将会看到的现象。并通过实验检验理论推导的结论是否正确。

13.7017%的学生选了A 选项,4.756%的学生选了C 选项。9.64085%的学生选了D 选项,说明近30%的学生不清楚橡皮膜在水中受到压力时的形状。反馈出平时的教学方案可能要优化。选了D 选项的学生,有可能把图12所示的液体对侧壁有压强的实验现象与液体内部压

玻璃管 A B

C D

图11

空气

空气

空气 水

空气 图10

橡皮膜

橡皮膜

胶管

9

强的实验现象混淆了。

教材P38有一习题:要求将如图13所示瓶口扎上橡皮膜的塑料药瓶,竖直地浸入水中。

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这两次药瓶在水中的位置相同。题目问:为什么每次橡皮膜都向内凹?哪一次凹进得更多?为什么?学生做过这题目,并亲自做过实验(或看过清晰的实验现象),会对橡皮膜是向外凸还是向内凹有深刻的印象。当然,学生做过教材的实验,会发现此实验有问题。因为瓶是密封状态,放入水中,瓶内气体会被压缩。所以实验过程,有可能出现膜不一定向内凹的情况。也有可能图示的两个状态,橡皮膜向内凹的程度差异不大。所以教师用书建议用图10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的实验。因为图10的装置,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橡皮膜向内凹的现象会比教材作业的实验现象明显。但从超过10%的学生错选A ,可以推测部分学生可能没有见过此实验现象。也反映了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受力分析的习惯。其实,如本实验、抽密封的易拉罐内气体的实验以及往两张竖直放置的纸间吹气等实验。若是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问哪侧大气压强大?学生分析这些实验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选取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两侧受到的大气压力方向,根据橡皮膜凹的方向,易拉罐瘪了,纸运动状态的改变这些现象,再依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两侧大气压强哪侧大。若是只是给出问题,像本题,或问抽掉密封的易拉罐内的气体,罐会出现什么现象?或问往两张竖直放置的纸间吹气,纸向哪侧靠?这时学生就可以先做受力分析,根据物理规律推测受力物体哪侧大气压力大,然后得出答案。因此本题学生只要分析橡胶膜两侧受力哪一个大,也不应错选A 。

实验现象明显、清晰,除了让学生更有兴趣观察实验现象,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规律。为了让学生看清实验现象,实验器材的可观度要高。像本题的实验,若用演示实验,学生是很难观察到在不同的深度橡皮膜的凹陷程度有什么差异,甚至橡皮膜有没有凹陷学生也难以观察到现象。若实验器材不能保证全班同学都能观看到实验现象,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教学条件,采取有效的展示实验过程的教学策略。如可利用摄像头现场“直播”。若条件允许可采用分组实验,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实验现象。如“晶体的熔化实验”,学生要观察到固体中出现液体这一现象,才能说明此时物体开始熔化。然后记录此时的温度。学生还要记录物体从固体中开始出现液体到所有的固体熔化为液体这过程物体的温度。根据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归纳得出两类物质的熔化规律。此实验不是简单地做做熔化实验,然后根据哪段时间温度不变,就判断这段时间物体在熔化。所以根据上述的分析,若采用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很难观察到什么时候研究的物体开始熔化。所以此实验应采取分组实验的方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无论哪种实验方案,都要确保学生能看到清晰的实验现象。

由于题目是单选题的限制,所以,选B 选项的学生中,不一定所有学生都知道“处于液体中的物体,所处深度越深,其受到的压力就越大”这一规律。本题若把C 选项的图改为与B 选项的图类似,只是下面的膜向内凹的程度与上面的膜向内凹的程度相同。这样就能更好地检测学生是否真的知道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10. 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14所示. 则 A. 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13 图12

10 B. 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 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 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考查的科学内容:“物质”主题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次。难度:0.7821。区分度:0.6028。 课标的要求: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8.6287%的学生选了A 选项, 5.8009%的学生选了B 选项。选A 、B 选项的学生共占考生的15%。估计有部分学生平时只是记住“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就是把砝码、游码的读数相加的数值”。并不理解天平就是一个等臂杠杆(在杠杆分类时学生都会背天平是等臂杠杆)。在不使用游码时,天平平衡,则天平左、右两盘所放物体的质量是相等。

经过两年的物理学习,部分选A 选项的学生还是没有纠正“看到多就是质量大”这错误的前概念。而部分选B 选项的学生可能只记得“密度大,体积小,质量大”,没有真正理解密度的概念。还有7.1728%的学生选了D ,这部分学生估计是把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混淆了。

若本题选项改为以下四个选项,对学生的干扰会更大,更能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的内容。

A.甲瓶液体体积大,所以是水

B.甲瓶液体质量大,所以是水

C.质量相同,甲瓶装的液体体积大,是水

D.质量相同,甲瓶装的液体体积大,是酒精

其实此实验是密度新授课的一个很好的素材。用规格相同矿泉水瓶装了酒精、水。其中一种情景是两瓶所装液体质量相同(如图14所示)。而另一情景两瓶分别装满了酒精和水(体积相同)。通过让学生分辨两种情况下哪一瓶是水。这样的对比,学生容易明白密度的物理含义。而不是死记一些物理公式。

11.AC 硬棒质量忽略不计,在棒的B 、C 两点施加力F 1、F 2,F 2的方向沿OO '线,棒在图15所示位置处于静止状态. 则 A . F 1

C. F 1力臂小于s 1

D. F 2方向沿OO '线向下

考查的科学内容:“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次。难度:0.5451。区分度:0.6744。 课标的要求: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从24.9546%的学生选了B 选项,可推测,接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只是模糊记住了杠杆平衡条件的计算式。公式中l 1、l 2的定义是什么?估计不少学生并不清楚。学生记住了一个物理概念,一个物理公式,是否表示他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学习概念、规律,关键是要理解概念的定义,理解规律所用到的每个概念的含义,并知道概念间的联系。如杠杆平衡条件,学生要明白 “杠杆平衡的定义是什么,力臂的定义是什么,作用力、力臂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真正理解了这些概念的定义及概念间的关系,才可能真正理解杠杆平衡条件。不然我们就会发现,虽然学生做了大量画力臂的练习,但由于学生对概念的不理解,所以无法长时间记忆。这种只重结论的教学,在简单机械教学中常会出现。如让学生记住“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学生可能根本不知“省什么力?”“费什么距离?”结果是学生背了一堆正确的,但自己也

012345

g

水平桌面

图14

O

O '

C

F 1

图15

s 2

s 1

A

B

212

1

s F F s

11

不清楚含义的物理公式。10.2728%的学生选了D 选项就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述的问题。

2012中考也考查过类似的题目:

以O 为支点质量忽略不计的杠杆挂上10N 重物A ,杠杆同时还受另一个大小与F A 不等、竖直向上的力F B 作用,处于平衡.在图16中画出(1)F A 的力臂l A ;(2) F B 的示意图并标示它的大小.

2012年,有不少学生认为力的方向向下。

今年有10%的学生认为力的方向向下,由此推测, 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杠杆平衡时,两力方向的 关系。其实在讲杠杆平衡条件时,告诉学生动力与 阻力,不如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到,若两力让 杠杆平衡,必然一力使杠杆顺时针转;另一力使杠杆

逆时针转。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掌握概念比只是记住一些结论有效。

10.0271%的学生选了A 选项,可推测部分学生只背了一些类似“剪刀是省力杠杆”、“筷子是费力杠杆”这类的结论,学生并没有画出杠杆所受作用力的力臂,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两力的关系。

教学中容易出现忽视概念、规律的建构过程,急忙把结论教给学生,匆忙进入大量训练的情况。欲速则不达!在学生不理解概念情况下进行的大量训练,并不能帮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更不能帮助学生学会在不同情景下调用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12.巨磁电阻(GMR )在磁场中,电阻会随着磁场的增大而急剧减小. 用GMR 组成的电路图如图17所示,S 断开,A 2有示数,电源电压恒定. 则

A.S 闭合时,A 2示数减小

B.S 闭合时,A 2示数不变

C.A 1示数减小时,A 2示数不变

D.A 1示数增大时,A 2示数增大

考查的科学内容: “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主题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应用层次。难度:0.6092。区分度:0.7309。

课标的要求: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用电磁继电器制作一个简易自动装置。理解欧姆定律。

本题改编自九年级教材P132的一道习题。对于认真阅读和使用教材的学生来说,这题目不是新情景。但9.6618%的学生选了B 选项,12.4586%的学生选了C 选项。从这数据推测20%的学生并没有理解题意,不清楚电磁铁是否有磁性,或磁性强弱的变化对GMR 这类电阻阻值的影响,所以认为图17右侧的电路元件没变,因此电流值不变。其实本题主要抓住两个关键点:图17右侧的电路,电流表读数是否变化,判断的依据是,题目告知电源电压不变,因此关键是看GMR 的电阻值变不变。而GMR 是处于一个电磁铁产生的磁场里,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根据磁场的变化则可判断电阻的变化。而磁场如何变?只要根据电磁铁的特点:通电后电磁铁周围有磁场,电流越大,磁场越大。根据这两点是不难判断GMR 所处的磁场的变化特点,然后就可以分析得知答案的正确与否。但部分学生没有经历上述的分析过程。而且从16.6199%学生选A ,推测部分学生把题目给“磁场增大,GMR 的电阻减少”这一条件,误以为是磁场增大,电流减少。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13. 如图18所示,墙壁上的平面镜前立有一硬杆

.

16

12 (1)画出杆顶A 点在平面镜中的像.

(2)若杆在2s 内右移1m ,杆移动的速度

是_____m/s ,杆的像相对镜向右还是向左移?

_____.移动时,杆的像大小会变大、变小还是不变?_____.

考查的科学内容:“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次。第(1)小问难度:0.6837。区分度:0.8028。第(2)小问难度:0.8064,区分度:0.4874

课标的要求: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本题改编自八上教材P80的两道习题。第(1)问只是画一个点在镜中的像(教材的习题是要求画小丑的帽子在平面镜中的像,难度更大)。是一道基础、常规的题目,理论上本题应是人人过关,区分度不高的题目。但考试结果,第(1)问比第(2)问难,区分度也比第(2)高出很多(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学生除了出现图19这种作图不规范,明显看出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不等的情况外,主要还出现图20、21、22、23、24这类错误。这部分学生明显没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甚至部分学生没有认真阅读题目,把地面与镜面混淆了。

其实本题还是反映出多年广州初中物理教学一直强调的“落实”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教学过程老师布置过大量相关画图的作业,但学生到底有没有画?有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及学生有没有改错?老师心里要很清楚。若“落实”这问题不解决,就算是基础题都会成为得分不高,而区分度高的题目!

第(2)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认为像相对于镜的移动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同。另外当物远离镜时,不少学生还是认为镜中的像大小相对于物的大小是在变小。经过二年的物理学习,学生这种错误的前概念还是没有纠正。

新授课中,平面镜成像这实验学生往往不清楚实验目的。学生在实验过程,所有的操作由于不清楚其目的,所以变成只是按“菜谱”操作,收获不多。老师也感觉这样的实验只是走过场,感觉不如多做几道练习题。根据初中生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实验前,一定要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如教材本实验用的标题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根据这实验目的做实验根本不清楚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在讲授平面镜成像相关知识时,老师先通过一些生活的案例或视频让学生回顾平面镜成像的情境。再让学生根据数学的轴对称

水平地面 硬杆 A

图18

杆移动方向

平面镜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13

相关知识,分析得到镜是像与物的对称轴,推导出像与物等大、像与物到镜的距离是相等的结论。有了前面教学的铺垫,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很自然就会细化为“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这样学生就清楚这次实验需要“验证像与物是不是等大?验证物到镜的距离与像到镜的距离是不是相等?”。学生有了清晰的实验目的,就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器材及有目的地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就会收获更多。另外实验目的明确了实验时间就会充裕,这样老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实验,帮助学生纠正一些错误前概念,比如实验过程,蜡烛要放在离镜不同的位置做实验,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猜测蜡烛远离镜时,像的大小与物还是不等大?通过实验,及合理的推导,学生更容易纠正这类错误的前概念。

手指投影灯玩具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5所示. 调节它到墙壁的距离,墙上会出现如图26所示清晰的喜羊羊图像. 完成14、15题。

14.(1)在图25中标示出物距。

(2)画出图25中所示的两条光线经凸透镜之后的光线。

15.墙上的喜羊羊是实像还是虚像?________。该像相对于物是“正立”还是“倒立”的?________。

考查的科学内容:“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次。14题第(1)小问难度:0.5206,区分度:0.8239,第(2)小问难度:0.5767,区分度:0.8503。15题难度:0.6927,区分度:0.6552。

课标的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4题第(1)问得分率不高,只有52%的学生正确表示出物距。而14、15题合共扣1分的学生,抽样统计有55.00%的学生错在14题第(1)小问。主要典型错误有:①如图27所示,把凸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误认为物距。②如图28所示,把光源到印有喜羊羊图案的胶片之间的距离,误认为物距。③如图29所示,把其中过光心的光线,误认为物距。④如图30所示,光源到焦点的距离,误认为物距。⑤如图31所示,把物体到焦点的距离,误认为物距。⑥如图32所示,把像距误认为物距。⑦如图33所示,把焦距误认为物距。

各分段的学生中,不少只是在图中写出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并没画出物距(如图34所

手指投影灯玩具

墙壁

图26

图25 凸透镜

印有喜羊羊 图案的胶片

光源

F

F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14 示)。

第14、15两题,共扣1分的学生中,有8.46%的学生,把实像写成虚像,11.15%的学生,把倒立写成正立。不少其他分数段的学生在第15题两空分别填了虚像、正立。从学生的错误答案可以推测,不少学生熟练背出“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像”……这些成像规律,但是对 “物距”、“像距”、“焦距”、“倒立的像”这些概念根本就不清楚。物理本应培养学生一种“按规定的定义”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但从本题反映出一个问题:学生背了一堆自己也不清楚也不理解的结论。学生只是希望当题目给出 “物距大于两倍焦距”的条件,马上迅速回答“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这样的学习是否有效?学生是不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思考。

文字或语言是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一种表达方式,另外还有一种现代认知心理学很重视的方式:就是通过画图表达自己的观点。光学是培养学生画图表达自己观点的很好机会。其实在平时的练习,我们让学生在图中标示出“物距”、“像距”、“焦距”,然后再让学生记一些成像规律,这样教学过程可能让更多学生清楚概念的定义。

在概念及规律的教学过程一定要重视概念、规律的建构过程。必须通过各种策略让学生明白概念,规律的定义和使用范围。其实训练目的不在于让学生会做、会背不同情景的结论。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基本的方法(就是概念、规律的定义)解决问题的习惯。

本题还做出了一个示范,虽然课标不要求(中考也不要求)会画凸透镜的成像光路图。但画出从同一物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线,这是课标的要求。虽然考试并没有要求学生指出经过凸透镜的两条光线的交点就是像点。但平时的教学完全可以像中考题一样,把练画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线与凸透镜的成像光路图的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并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但学生通过画,会更容易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容易长时间保持记忆。考试时万一忘记成像规律,学生也可以通过画成像光路图,重新得知规律。 第14、15题两题,共扣1分的学生中,11.92.%的学生不会画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13.46%的学生不会画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线。不少学生出现如图35、36的错误。不少学生所画的光线不带箭头,或用虚线表示光线。这与第13题第(1)反映出来的情况是相同的。平时训练基本的规范落实不到位。一些规定的专业符号如“光线”、“力的示意图”、“电学中元件的符号”,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另外第14题第(1)问中,将图25中两条光线去掉。相同的问题对学生的干扰会更大。现在图25中有两条入射光线,这给了学生很大的提示:“印有喜羊羊图案的胶片是物”。因为“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物是发光的蜡烛,

若没了两条特殊光线,而学生又不根据物的定义分析问题会把光源误认为物。 16.小球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沿无摩擦轨

道运动.

(1)如图37所示,小球从A 点静止释放,小球 到达C 点时速度是否为零?____. 图35 图36 图37

A

C B

h

h

15

(2)将轨道BC 段改为水平,如图38所示. 小球仍从A 点静止释放,小球经过M 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小于还是等于其在A 点的机械能?________. 以小球经过M 点时为计时起点,大致画出小球在MN 段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

考查的科学内容:“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主题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次。第16题第(1)小问难度:0.5239,区分度:0.5769,第(2)小问难度:0.5148,区分度:0.757

课标的要求: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本题第(1)与第(2)第一个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是相同的。但从抽样来看第(2)问第一个空,答错的学生不多。第(2)问主要错在画速度-时间图线。但第(1)问有48%的学生认为到达C的点速度不为零。这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很难纠正,因为生活的直觉让学生认为,若小球能到达某一高度,那一定是到达那点时小球还有速度。估计不少学生当看到“没有空气阻力、没有摩擦”这条件时知道机械能守恒。若第(1)问改为问C点的机械能与A点机械能是否相等,估计答对率与第(2)问第一空基本相同。但当题目是问速度时,学生就凭直觉回答问题。说明部分学生只是记住机械守恒,而不是把能量守恒做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来使用。而没有经历以下分析问题的过程:先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判断A、C两点机械是否相等?然后,根据机械能是势能与动能之和的定义,同时依据A、C两点等高,得出小球在A、C两点重力势能相等。再根据机械能守恒,知道A、C两点动能相等。而A的动能为零,则C点的动能当然也应为零。若平时学生习惯记结论而不是用基本的概念、规律分析问题。就会出现本题这种情况,考查相同知识点、相同分析问题的方法,只是问法不同,学生的答对率却相差很大。

第(2)小问第一空也有部分学生答机械能大于起始点的,也有答小于起始点的机械能。这两部分犯错的学生比例差不多。答机械能变大的这部分学生估计是凭直觉回答问题。球从斜坡下落,则速度越来越大,所以他们认为机械能也越来越大。答机械能小于起始点的学生,估计他们认为小球运动过程,有阻力有做功,所以机械能减少。两类错误的原因如上分析,都是学生没有养成抓住基本概念、规律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第(2)小问第二空,抽样答错的学生超过65%。主要典型错误:①部分学生没有看清

题目要求是画MN段的速度-时间图线,以为是从静止下落开始画,所以出现如图39所示

的错误。②部分学生认为小球受到阻力作用,所以小球的速度会越来越小,出现如图40所示的错误。③部分学生只按原来大量练习的习惯,感觉匀速直线运动,

就应是一过原点的斜

时间

速度

图38

C

A

M

N

B

h

图39 图40 图41 图42 图43

16 线,所以出现如图41所示的错误。甚至有部分学生出现如图42所示的错误。这部分学生在纵、横坐标做了标示,说明这类学生不是没看清楚纵、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而是平时练习的答案印象太深刻了,没有认真思考就把答案填写上去。图线反映的问题与第(1)问答对率远低于第(2)问第一空的原因是相同。④还有数量不少的学生画出如图43的图线,估计这部分学生把熔化的图线“错背”在这。老师都努力帮助学生把相近的概念通过对比复习区分开来。但熔化-时间和速度-时间图线是完全不相关的内容,学生为什么会混淆?其实根本原因不是练多练少的问题,关键在于练什么,如何练的问题。若学生掌握了方法,他只需要根据问题寻找已知条件,然后再依据分析的结果画图就行。在他脑里不需要有什么现成的图线(图41、42、43)来对号入座,也就不存在混淆的问题。若学生并没有掌握方法,他脑里都是一堆图线,考试时,只是努力回忆要把哪一个图画在答卷上。这样,老师、学生都累而且效果不一定好。想让学生记得少,老师就要给最基础、最基本的概念、规律及本质的方法。今年的考试已给出一个导向:有些选择题是同一情景的分为两题,目的是减少题量,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所以学生在考场不是比速度,是比谁的思维习惯好、谁的思维严谨。

本题是利用了伽利略理想实验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机械能守恒。若在九年级的复习课,本题可以改编为以下的题目。让学生在做题过程对科学史有一个了解,并学会利用已学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伽利略想象有一小球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沿无摩擦轨道运动.

(1)伽利略认为,如图37所示,如果从A 点静止释放小球, 小球最终一定能到达与A 相对地面高度相同的C 点.请你利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小球为什么能到达C 点,而且小球到达C点的速度是否为零?____________ .

(2)伽利略随后想象,无阻力轨道发生了改变。如图38所示,BC 斜面改为水平轨道.小球经过M 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小于还是等于其在A 点的机械能?请大致画出小球在MN 段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

(3)真实生活,图37中,小球运动时,一定受到阻力.真实生活,小球能回到C 点吗?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17.如图44所示,往装满CO 2的软矿泉水瓶加水,迅速拧紧瓶盖,震荡 后CO 2溶于水中,生成碳酸,矿泉水瓶变瘪. 瓶变瘪表明瓶内气体压强____瓶 外气体压强(选填“大于”、“等于”、“小于”),而瓶外的气体压强_____,

因此推测瓶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相比____(后两空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考查的科学内容:“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次。难度:0.8106,区分度:0.5027,

课标的要求: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题取材于初三化学课里的一个常规实验,目的希望学生能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利用物理知识帮助他们理解相关的内容。也希望让学生明白学科间很多内容是相通的。另外,物理教学也可以借用其他学科已有知识,这样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内容。比如在物理教速度、杠杆前,数学已教了相关的内容;利用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讲光的反射规律,学生不仅容易理解法线(就是轴对称图形那对称轴),也容易理解为什么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

本题得分率比较高,主要出错在第二个空。不少学生认为瓶瘪了,一定是外面气压大于里面的,而且直觉认为是外面的压强变大。没有分析瓶内外的气体压强有没有变,如何产生这压力差。

2015年的物理中考题,填空题尽量用完整的语句表达问题,而不是一句话挖空其中一

图44

水 二氧化碳

17

部分让学生填写。目的是想让学生学会完整地阅读,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本题也可以改编成下面的题目,这样更能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图44所示,往集满二氧化碳的软矿泉水瓶加水,迅速拧紧瓶盖,震荡.发现矿泉水瓶变瘪.从物理角度解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液态)后,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______________ 18.图45中质量为10kg 的物体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2m 2,A 所受重力为N ,A 对地面的压强是Pa (g=10N/kg )。

考查的科学内容: “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次。难度:0.717,区分度:0.8433。 课标的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本题应是全卷最为基础、经典的题目,计算的难度也不大。从学生答题情况反馈的信息可知记住公式、代入的数据正确,单纯计算错误的学生不多。主失分原因是学生记错公式或用错数据。如计算压强的公式,不少学生错记为p =FS。学生记不住公式的原因很多,但若能解决以下两个问题,记住公式的学生人数会增加。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没有根据概念的定义去理解、记住概念。如压强,学生若记住压强就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无论他记不记得公式,填空题这种考查形式学生得分率会高点。另一个问题,有部分学生记不住英文公式,允许他们用中文来记公式,得分率又会提高一些。其实老师有一个担心计算题用中文写公式要扣分啊!先不管考试时计算题用中文写公式,扣不扣分。像填空题只看卷上的答案,如何判断学生是记住了中文的公式,还是英文的公式?学生能算出正确答案就可以了。另外一点,就算计算题用中文写公式要扣分,那也只是扣公式那步骤的分。代入数据,算出答案,这两步骤的分还是能得到的。对那些到最后还记不住英文公式的学生来说,能得两步骤的分总比因为公式写不出导致三步骤的分都全扣要好。而且对于有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物理速度会比别人慢些,开始让他们用中文记公式,他们缺的东西没那么多,他们就有信心继续学下去,到最后他们也能用英文表达公式的。我们都清楚给学生学习信心,学生就乐意继续学。中考已是初中物理学习阶段的结束,此时给不给信心作用已不大。要给学生学习的信心,新授课不一定所有知识点及能力都按中考要求一步到位。多搭台阶,多给中间过程,这才能真正给学生信心!慢即是快!

学生另一个主要错误是用错数据,如第一空计算重力,不少学生的答案是2N。估计就是按0.2×10计算得到结果。题目若有一些与问题无关的数据,部分学生就不知道应用哪些数据解决问题了。说明部分学生平时习惯了看到题目所给的数据,就搜索哪一个公式可以用这些数据。而不是养成根据问题,在题目中查找有用的数据的良好思维习惯。

19. 如图46所示,手用F 1的力,直接将物体B 匀速提升h ,F 1做功为300J ;若借助滑轮组把B 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滑轮组机械效率是30 %,则F 2做功为J 。

图45

A

图45 h F 2

B F 1 B F 1 B 图46 图47

考查的科学内容:“能量”主题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次。难度:0.4765,区分度:0.9029,

课标的要求:知道机械效率。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本题考查学生是否知道机械效率。但得分率却比较低,不少学生的答案是100J,也就是用300×30%求得。

教材在“机械效率”相关的实验描述如下:

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

1.如图46,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2.如图47,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这两次拉力所做的功一样吗?为什么?

教材在引入机械效率概念时,是根据机械效率的定义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建构机械效率的概念。本题取材于这实验,但得分率却比较低。从学生试卷反馈的信息,不记得机械效率公式的学生不多。那公式记住了,而题目又只有两个数据。可以说数据的处理不是乘就是除,从统计学角度来说不懂的学生中,乘与除的机率各为50%,此题难度也可到0.5.事实本题难度只有0.4765。这是很有意思的数据,应引起我们对教学的一些反思。分数这么低是不是因为这类题目超出学生已有的能力呢?

本题若改编为如下的题目:

如图45的滑轮,物重300N,机械效率是30%,求F2是多少?

学生认为,改编后的习题是一道容易的题目。从思维难度来分析:原题直白给出有用功,机械效率,求总功。只是一个简单运用公式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很低,属于了解层次的题目。而改编后,学生要知道功的计算公式,还要知道重物上升的距离与拉力F2移动的距离的关系。要运用的公式多了,思维难度大了。为什么反而改编的题目做对的学生会多呢?从另一角度说,既然学生连难度大的题目都能做出来,说明学生的能力是可以轻松解决今年第19题的问题。但为什么一道思维难度大的题目是道容易的题,而一道基础的题却成为难题?这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平时我们希望学生多练,八年级、九年级的课时固定就这么多,想多练只能压缩新授课的时间。概念、规律若没有充分的建构过程,急忙给出机械效率的公式。然后不断训练,算重力做的功,算拉力的功,计算机械效率。这过程,学生根本就不知自己到底为什么要算这些量,更不清楚这些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只是背公式,代数字,最后这些二级结论的公式多了,学生都忘记机械效率的定义是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脑里没有有用功、总功的定义。更不理解为什么算重力做功就是算有用功,为什么算拉力做的功就是总功,只是机械地算,拿着一些二级公式得出答案。这才会出现今年中考本题得分率低的情况。其实这样的简单的机械重复,给学生口诀的训练,对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任何的帮助。

本次考试考查都是基本概念、规律。分析报告也多处提到物理本质教学。希望通过此案例及前面一些类似题目的分析,让我们理解什么是物理本质的教学。

本题可以改编为计算题,所给的已知条件可以有物重,手直接匀速提升物体的高度,动滑轮工作的机械效率。若借用动滑轮匀速提升物体到同一高度,问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F2做功是多少?F2是多大?

这样就除了可增加考查点,还通过分步设问,让老师更容易了解学生对相关概念的掌握情况。

20.如图48所示,用水平向右的力F拉着物体,使其匀速直线运动了5m,运动时间为10s.

F做功的功率是50W. 这段时间

18

19

(1)F 做了多少功? (2)F 多大?

(3)在方框图内画出物体运动时的受力示意图(以“黑点”代表物体).

(4)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考查的科学内容:“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主题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次。第(1)难度:0.6556,区分度:0.9301;第(2)难度:0.6123,区分度:0.9663;第(3)难度:0.5347,区分度:0.7956;第(4)难度:0.5722,区分度:0.9639。

课标的要求: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用示意图描述力。知道二力平衡条件。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本题改编自教材八下P64、P66的习题。第(1)、(2)是常规的问题,能力要求只是了解层次。本题得分率不高,区分度的值却很大。学生的典型错误如下:

从学生的答卷推测,学生只是按平常大量练习形成的 “惯性”,看到求功则马上想到用W=FS求功,根本没有认真看题目所给的信息。还有一个原因,部分学生记住那些符号,也记住了这些符号的数学关系,但却不清楚这些符号代表的物理量。

第二类的典型错误如下

这类学生记得公式,但公式的每个符号代表的物理量却不清楚,对此类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可参考第18、19题的分析。

抽样发现本题只被扣两分的答卷中有80%的学生主要是在第(3)问受力分析被扣分,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按题目要求画出物体运动时的受力示意图,只画出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两个力。

理论上,学生不是不会画这四个力。那为什么单独问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直接告诉学生画哪一个力,学生就会画,但题目要求画出运动物体的受力示意图时,学生却不会画呢?甚至还有学生把拉力的方向画成向左。这些答卷反映出学生没有经历判断力及力的方向的分析过程。只是在背“情景”,进入“惯性”做题状态。看到水平运动就画水平方向两个力,摩擦力就等于拉力。受力分析是用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因为考试有受力分析,所以要画受力分析。受力分析要注意画各力的顺序:先画重力;再找接触面,分析接触面有没有弹性形变,判断有没有弹力;然后在有弹力存在的接触面,再分析接触面是否粗糙,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判断摩擦力。这顺序是按各力的产生的条件(不接触,不弹性形变

没有弹力;没有弹力的接触面一定没有摩擦力),有逻辑的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20 这受力分析过程即让学生明白各种性质的力产生的条件及定义,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分析、解决问题。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方法就不用把各种情景都归类来记。而且这种有逻辑顺序分析力,也帮助学生不会画错,或画漏了力。以下是一个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受力分析方法的案例。

如图49,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沿竖直墙面下滑,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若学生不按上述的方法来分析物体的受力,就会认为竖直方向受摩擦力,水平方

受墙壁给的支持力,无法正确画出物体只受重力的受力示意图。 2013年的中考也考查过类似的知识点,当年的得分率也是很低。不少学生并没有认真分析人下滑、上爬这些过程的受力情况。并不能根据二力平衡判断物体在不同接触面都是匀速的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与摩擦力的关系。

2013年中考

如图50甲所示,小明顺着竖直的杆匀速下滑.

(1)在乙图代表小明的圆点A 上画出其竖直方向受到的力. (2)小明再沿比杆粗糙的绳匀速下滑,若沿绳下滑受到的 摩擦力为f 绳、沿杆下滑受到的摩擦力为f 杆, f 绳_______ f 杆 (选填“>”、“=”、“<”)。

(3)若小明沿杆匀速向上爬,他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___________。

本题第(4)问也反映出学生背结论的情况。部分答卷只有f=100N,没有分析过程,也没有得出此答案的理据,部分学生只写了f=F=100N。没有依据。若问学生:“为什么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部分学生会感觉很困惑,他们会认为这就是公理了,不清楚为什么还要说依据,而且也不清楚依据是什么。其实这反映出部分学生是习惯了记一些二级结论,这些结论成立的条件,成立的理由早就忘记了。学生以后无论是否继续高中的学习,无论是否读理科,但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说话,这是物理教学任务之一。

21.(1)电热水壶的加热电阻R 两端电压为220V ,加热功率1100W. 求通过R 的电流是多少? R 的阻值是多少?

(2)体积为1×10-3m 3的水质量是多少?这些水从30℃加热到80℃要吸收多少热量? [ρ水=1×103kg/m 3,c 水=4.2×103J·(kg·℃)-1]

图51的电热水壶有两个开关S 1、S 2. 水达到100℃时沸腾,沸腾了一会后, 壶内积聚大量水蒸气使S 1自动断开,停止加热;若某种原因使S 1不能断开,水 会烧干,直至壶的温度升高到125℃时S 2自动断开,才停止加热。

(3)为实现上述功能,应采用图52中的哪幅电路图?____________。

(4)若壶盖未合上,水会一直沸腾,但壶不能自动断电. 这是因为壶内水蒸气量不足导致哪个开关无法自动断开?_____. 水烧干前,为什么壶的温度不会达到125℃?__________。

图49

v

图51 图52 图50

毕业论文质量分析报告

*******学院****届学生毕业论文 质量分析报告 一、论文情况的整体评述 (一)论文成绩分布 学院****届共计*个专业,*个教学班,毕业论文成绩分布情况如下表:

可以看出:在所有的论文中仅优秀、良好二者就占到总论文数的一半以上,表明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基本具有初步进行研究的能力,在所有的论文中及格所占的比例为*%左右,表明学生掌握一些了科研规律。 但还可以看出,优秀论文所占的比例偏少,这与学生的态度、我们严格要求和把关论文质量有关。今后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方面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努力。 (二)论文的选题范围 绝大多数论文选题符合专业训练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具有一定实际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毕业论文选题的确定,基础研究类选题占的比重较大,应用研究类篇数和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占选题材总数的相对较少。部分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专业实践进行研究,反映出学生有一定的实际能力。 (三)论文的格式 我们通过阅读学生的论文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论文的撰写格式,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论文的格式,学习的还不到位,像前言,结束语的写作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 从研究方法上,论文研究多是运用文献综述法,少量论文综合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常规数理统计法和实验研究法等方法。表明学生运用多途

径收集材料的能力及科学合理的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五)在论文分析方面 论文的分析基本上能做到结合本课题相关专业理论、基础理论对 所研究的问题与材料进行论述与分析,并经过一定的抽象概括形成自己的观点、结论。论文论证较全面,符合逻辑规律,论证的范围与研究范围也相一致,而且有少数优秀论文有一定的深度,论点突出,有一定的创新。但对少部分学生而言明显存在逻辑分层不清的弊病,逻辑分层不清是很难将所要研究的问题阐述清楚的,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的改进。 (六)论文答辩 学生能严肃认真地对待答辩活动,做到仪表大方整洁,精神饱满大多数同学能把论文梗概及主要思路、研究方法、结果和分析等报告清楚,论文报告时间掌握较好。回答问题简洁明了,不回避问题,条理清楚,反映学生准备较充分,对研究的问题和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但同时也暴露出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狭窄,知识联系把握得不够以及问题研究不够深入等不足。 二、建议 (一)制定各项奖罚制度

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1 / 11 秘密★启用前 2007年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数 学(文科)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涂黑.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栏填写本科目试室号,在“座位号列表”内填写座位号,并用2B 铅笔将相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P A B P A P B +=+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1,2,3,4,5U =,集合{}1,3,5,A =则C U A = (A ){}2,4(B ){}1,3,5(C ) {}1,2,3,4,5(D )? (2 )函数()ln 2y x = -的定义域是 (A )[)1,+∞(B )(),2-∞(C )()1,2 (D )[)1,2 (3)已知m +i 1n =-i ,其中,m n 是实数,i 是虚数单位,则m n += (A )-1 (B )0 (C )1(D )2

重磅!《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

重磅!《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 千呼万唤始出来! 昨日,《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正式公布,未来近20年,羊城如何发展,有了清晰脉络。 整个草案亮点颇多,赶紧来看看。 城市使命:“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 长极、独具特色,文化鲜明的国际一流城市;城市目标:至2020年: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兼具实力、活力、魅力的美丽宜居花城; 至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成为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宜居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城市水平的活力全球城市;至2050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 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富裕文明、安定和谐、令人向往的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人口规模:2035年,常住人 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同时按照2500万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区域协同:加强与香港、澳门全面深度合作;推进广佛同城、广清一体化、优化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发展布局、强化与深圳、东莞的科技合作等。 城市结构:以山水城田海为基地、以珠江水系为发展脉络、

以生态廊道下相隔离、以交通骨架为支撑、聚焦航空、航运和科技创新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强化多点支撑、构建枢纽型网络空间结构。城乡空间网络体系:主城区-副中心-外围城区-新型城镇-乡村 主城区:荔湾、越秀、天河、海珠四区,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区九龙镇以南地区及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是承担科技创新、文化交往和综合服务职能的核心区域。 副中心:南沙区全域。是广州副中心与功能完整的滨海新城,也是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门户。 外围城区:花都城区、空港经济区、知识城、番禺南部城区、从化城区和增城城区,是承接主城区人口、功能疏解的主要区域和外围综合性服务地区。四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第一层级:城市级主公共服务中心,共2处。 第二层级:城市级次公共服务中心,共12处,分别是白云新城、白鹅潭、天河北部、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广州南站、市桥、蕉门河、新华、空港、知识城、荔城、街口。 第三层级:地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共23处。 第四层级:组团级公共服务中心,约80处。大美珠江 滨江绿化带面积增加40%,控制沿江建筑高度与开敞空间。实现主城区珠江两岸60公里滨江漫步道、骑行道、无障碍通道三类通道全线贯通。

2016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英语学科评价报告 - 副本

2016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英语学科评价报告 英语学科试题评价组 普通高中英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是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精神,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以及普通高中英语学科的教学实际制定而成的。在2016年学业水平测试之后,我市组织成立了专门的普通高中英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分析课题组,本着等距、随机和可行的原则,针对淮北市市属、辖区和辖县三部分学生,通过随机编号、抽样调查、项目统计、综合评价等形式,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和汇总工作。经过我们的分析,得出结论“今年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难度适中,既检验了学生通过必修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高中学业的毕业水平,也评估了普通高中学校英语学科教学质量以及英语教师们教学水平”。 一、2016年安徽省普通高中英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整体评述 从试卷结构上看,今年我省的普通高中英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仍然采用了去年试题的测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首先,测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测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其次,试卷结构保持不变,全卷66小题,客观题60题,主观题6题,共四部分:第一部分听力共20小题,满分20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满分40分第三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分为完形填空和语法填空两小部分,共20小题,满分20分;;第四部分写作分为单词拼写和书面表达,共6小题,满分20分。纵观整个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英语学科的命题应遵循的原则。 今年我省普通高中英语学业水平测试题充分体现了新高考的命题的思想原则:既注重了对《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又充分考虑区域、教学条件的差异,杜绝了偏题、怪题及需要特殊背景知识的题目。试题的设计与课程评价目标一致,体现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和特点。试题不拘泥于任何一种版本的教材内容,且尽量采用了新情景、新材料,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测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体现了对所有学生的教育公平性。从整体上来说,本套试题中的难度比例约为较容易题占70%,中等难度题占20%,难题占10% 。 2、试题参照《课程标准》,测试了高中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学业水平测试题参照《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在英语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七级培养目标提出的具体要求:学生能就熟悉的话题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读懂供高中学生阅读的英

数学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柳林八小2018-2019学年上期数学学科 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分析人:朱宽 一、综合评价 (一)为提高学业质量,在钻研教材、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等方面做了哪些有效的工作。 本学期我校全体数学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参加教材培训,集体商讨本期教研主题,定期组织学科性活动。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认真撰写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及教学正思,切实做好每双周周三下午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全体数学教师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本期青年教师积极准备并参加中心校的教研活动,各上了一节关于“培养学生数学理解和数学表达能力”的教研课并写出了自己的深刻感受,有经验的老教师课前提出宝贵的建议,课后又对教学进行了点评,授课教师及时反思促进步。在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各年级扎实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活动前有方案、活动后有感受。发挥教研组及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成长。 (二)本学期开展了哪些学生学科活动。 定期组织学科活动,9、10、11月份开展“计算小能手”比赛,12月份我们开展了“数学手抄报”比赛,1月份开展数学作业展评。 (三)学业评价整体情况 1.本学期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学业评价。 本学期三、四、五、六年级进行了学业水平检测,试卷紧扣新课程理念,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性强,试题主要以拓展性和综合性为主,注重考察学生的数学阅读、数学理解、数学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2.评价是如何实施的? 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我们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过程性评价、活动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年级的评价内容大致相同,一、二年级数学教师对评价结果感触很大,并一致认为评价目的已达到,评价的方式更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比单一的试卷评价更全面、更具体。 3.评价结果的分析: 学科分项目评价结果统计表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合计 人数百 分 比 人 数 百 分 比 人 数 百 分 比 人 数 百 分 比 人 数 百 分 比 人 数 百 分 比 人 数 百 分 比 课堂表现A 36 97. 3% 33 73. 5% 38 84. 4% 32 74. 4% 21 48. 80% 46 79. 31% 206 76.5 8% B 37 100 % 42 93. 5% 45 100 % 40 93. 0% 38 88. 37% 50 86. 21% 252 93.6 8% C 37 100 % 45 100 % 45 100 % 43 100 % 43 100 % 56 96. 55% 267 99.2 6%

5.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项目规则评分标准

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 考试项目规则与评分标准 一、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 (一)场地器材 400米田径场,电子计时设备、发令枪、发令旗(红色)、秒表若干块。 (二)考试方法 站立式起跑,可穿平底胶鞋或赤脚跑步(不准穿钉鞋)。电子计时,监考发令员发出“各就位”的口令后,打响发令枪并开始计时;其他按田径规则执行。 二、游泳 (一)场地器材 考试场地标准为室内(外)50米(或室内25米)标准游泳池,根据参加考试的人数分为若干泳道,泳道之间用泳道线标记(泳道线之间距离不低于1.5米),电子计时设备或秒表,发令枪,考点全覆盖视频监控系统。每条泳道配置1-2名裁判员。每考点设置2名医护人员,1名监察人员。此外全场配置4-6名救生员。 (二)动作规格 考试不限泳姿,考生可用任何泳姿游完全程。 (三)考试方法

考试时考生须穿着不透明的泳装,并佩戴泳帽,可选择佩戴泳镜,禁止携带游泳辅助设备(如手蹼、脚蹼、泳圈等)进入考点。考生在泳池出发端不限出发方式,如采用水中出发方式的须保持身体触壁并处于静止状态,听到“出发”口令后蹬离池壁开始游进。考生须保持连续游进,途中不得停顿、原地踩水、扒扶池壁或泳道线。转身时允许身体任何部位在水上或水下触及池壁,用脚蹬离池壁继续游进,转身动作须连贯,不得停顿。游至终点时,身体任一部位触及池壁即为完成考试。考试时当场报出成绩并予以登记。考试中出现以下四种犯规情况之一,成绩无效:游进和转身时身体任一部位触及池底;游进和转身时扒扶池壁或泳道线;游进中途停顿;越过泳道线或妨碍他人。 三、投掷实心球 (一)场地及器材 20米长、5米宽的平地一块。同一品牌的实心球若干个,球体周长:42厘米,直径:13.36厘米(±1厘米),重量:男、女生均为2公斤(±30克),球体为生胶铸造,球体内不得有滚动物。电子测距仪。 (二)动作规格 投掷准备,两脚原地呈前后或左右姿势站立,身体正对投掷方向。投掷时,双手将球举过头顶上方并稍向后仰,双肩与起掷线平行,原地用力将球向前掷出。球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或前后脚腾空交叉换步。整个动作过程不能侧向、不能踩压或越过起掷线投掷。

(完整版)学业水平考试高质量分析报告报告材料实用模板

****** 学期末 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年,******组织小学***年级、初中***年级进行统一的学业水平考试,抽调***年级数学、英语两科试卷集中批阅。根据阅卷组的反馈和测试成绩评价,我们对此次考试进行了认真分析,形成了本次考试的质量分析报告。 一、***年级成绩评价结果统计及情况分析: (一)考试科目及参考人数 本次***年级学考科目共有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地理、政治、历史***科,总分共计分。全***参加考试人数人,成绩核算时,按照******考核规定和随班就读筛选鉴定小组核定结果,剔除随班就读人(其中,*** 人,***学校人,***中学人,*** 中人,***中学人),参评人数为人。 (二)***与***年度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1. ***与***年度全***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全******年级学考***科平均分为分,去年***科均分分,较去年提高分,分以上百分率为,较去年的提高了个百分点,分的百分率为,较去年的提高了个百分点,分的百分率为,较去年的降低了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说明,我******年级优秀学生数量明显提升,良好学生人数大幅提高,可以肯定一点的说,这一年来,学校培优工作和后进生转化工作成绩显著。

2.城区学校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城区所中学和去年成绩相比较,成绩稳步提高。*** 成绩评价***项总得分为分,较去年***项总得分高分,***学校***项总得分为,较去年***项总得分高分。从校总得分极差(最大值-最小值)分来看,校成绩还存在差距。具体分析:分以上学生所占比例*** ,***学校,相差个百分点,分学生所占比例*** ,***学校,相差个百分点,分学生所占比例*** ,***学校,相差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对比不难看出,两校优秀生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后进生转化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 农村中学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农村所中学和去年成绩相比较,农村中学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中学成绩评价***项总得分为分,较去年***项总得分高分,*** 中***项总得分为较去年***项总得分分高分,***中学***项总得分为,较去年***项总得分分高分。从分数段分析:***中学分以上学生较去年多人,涨幅个百分点,分学生数较去年多人,涨幅个百分点,*** 中分学生数较去年多人,涨幅个百分点。***中学分以上学生较去年多人,涨幅个百分点。分学生数较去年多人,涨幅个百分点。 ()***与***年度***年级***科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全***语文分学生所占比列有所下降(或为0)。从去年中

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年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作者:————————————————————————————————日期:

秘密★启用前 2007年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数 学(文科)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涂黑.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栏填写本科目试室号,在“座位号列表”内填写座位号,并用2B 铅笔将相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P A B P A P B +=+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1,2,3,4,5U =,集合{}1,3,5,A = 则C U A = (A ){}2,4 (B ){}1,3,5 (C ) {}1,2,3,4,5 (D )? (2)函数()1ln 2y x x =-+-的定义域是 (A )[)1,+∞ (B )(),2-∞ (C )()1,2 (D )[)1,2 (3)已知m +i 1n =-i ,其中,m n 是实数,i 是虚数单位,则m n += (A )-1 (B )0 (C )1 (D )2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线路设...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线路设计等前期研究十三号线二期工程(朝阳~天河公园)(含交 通衔接工程)停车场设计 招标文件 第Ⅰ卷投标须知 第Ⅱ卷合同条件 第Ⅲ卷投标文件格式 第IV卷技术要求 第Ⅴ卷评标办法 招标人: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6月

第I卷投标须知 目录 一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招标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投标资格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踏勘现场及投标费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招标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招标文件的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招标答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招标文件的澄清、修改及补充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投标文件的编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组成投标文件的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投标价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投标有效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投标保证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业主拒绝投标人的情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投标文件的份数和签署 ...............................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投标书的递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投标文件的包封、密封和标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投标截止时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迟到的投标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投标文件的补充、修改与撤回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开标与评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开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评标过程保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投标文件的方案介绍及澄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投标文件响应性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4学年度广东省广州市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及答案

2014学年度广州市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英语 本试卷分四部分,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测试证号和姓名;填写考区考场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的两个号码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II 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6-30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 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There were once two doors in the same house. One was a beautiful living-room door, and the other was just a / an 16 bathroom door. What they had in 17 was that both led awful lives. The house was full of 18 children who were always slamming (摔门)and kicking the doors. Each night, when everyone was asleep, the doors would talk about their poor 19 . The living-room door was always ready to 20 with anger, but the bathroom door would calm him down, saying “Don’t worry. They’re chi ldren. They’ll soon learn. Be patient and things will21.” And so the living-room door would calm down for a while. But one day, after a big party and much slamming and kicking of the doors, the living-room door22lost his temper, saying, “That’s enough!The next time someone slams me, I’m going to 23 , and they’ll learn a thing or two.” The next day, the first time he was slammed, the living-room door broke. This caused great 24in the house, and the children were punished. The living-room door was filled with 25 . However, after a few days, the house owner got tired of the26 of having a broken door. Instead of mending the door, they decided to27it. The old door was thrown into the rubbish. There lay the beautiful living-room door,28what he had done. For not being29 enough, he now found himself abandoned, waiting to be turned into firewood. Meanwhile, his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 2012年3月30日《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获国家住建部批复,按照住建部要求,《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总规》)成果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本次《总规》规划区范围为广州市域,包括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10个市辖区以及增城、从化2个县级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规模 一、城市性质 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 二、发展目标 坚持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将广州建成广东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面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三、城市规模 根据国家住建部对《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的批复,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1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管理服务人口20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非户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在内)。 四、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 在全国层面,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泛珠江三角洲层面,加强区域合作,拓展腹地,成为广东服务泛珠江三角洲的集聚辐射中心。在珠江三角洲层面,深化粤港澳合作,携领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广佛肇经济圈层面,加快广佛肇经济圈建设,重点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 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

毕业班质量分析报告

庙前中心小学2014- 2015学年毕业班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成绩数据及达标情况 1、毕业班整体成绩情况: 2.各校毕业班成绩情况: (1)庙前中心小学: (2)芷溪中心小学:

(3)庙上小学: (4)丰图小学:

达标情况不达标达标达标不达标达标 二、成绩现状 1. 庙前中心小学整体各科成绩的及格率在85%以上,优秀率在25%以上,都达标。但各科的平均分不高,在全县相应学科的排名位于后位状态,属于低水平达标。 2. 各学校的成绩达标情况参差不齐,除了庙前中心小学校本部全部学科达标外,有许多学校的成绩仍不达标,各校共有 12个指标不达标,其中芷溪中心小学有5个 指标不达标,庙上小学有4个指标不达标、丰图小学有3个指标不达标。有些学校的班科及格率低下,优秀率低下,造成虽然整体达标,而平均分仍落后,拉下整体成绩。 3. 各学校成绩的平均分不平衡现象凸现尤为明显,优秀学校与薄弱学校、 优秀学科与弱势学科成绩相距甚远,如语文科庙前校本部的平均分是81.13分, 丰图小学语文科平均分是72.25分,相差8.88分。数学科庙前校本部的平均分是88.97分,芷溪中心小学数学科的平均分是 77.63分,相差11.34分。其它学校的其它学科的平均分也差距较大。 三、原因分析 1. 中心校管理人员对教学质量意识重视不够,“质量第一”的思想认识有滑 坡;部分学校校长一把手狠抓教学的力度不够,教学质量管理有松懈;各校教导 处教学管理缺乏规范,“深入”教学不够。 2. 教学质量低下的前期累积因素存在。由于管理制度的原因,毕业班教学人员长期由一部分教师担任,一到五年级的有些教师由于没有上毕业班教学的压 力,教学管理松懈,教学责任心不够,存在留“烂摊子”给毕业班教师的现象。毕业班教师有一定的埋怨心理。 3. 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前期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激励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很多都是口头说说而已,没有明文规定,一般性工作与积极工作在待遇上没有明显的区别,从而导致很大一部分教师满足于完成自己的基本工作量了事,不思积极进取、不努力探究教育教学新方法,不深入去研究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4. 个别教师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差,学习之风不浓,缺乏研究精神。部分学校少数教师学习意识不强,还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不能够挤时间学习,致使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得不快,影响了教学质量。个别教师因缺乏研究精神,在研究学科教

2017-2018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数学试题 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广州市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业 水平测试?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2,4,8}M =,{2,4,6,8}N =,则M N = ( ). .A {2,4} .B {2,48}, .C {1,6} .D {12,4,68},, 2 、下列函数中,与函数y = 定义域相同的函数为( ). .A 1 y x = . B y =. C 2y x -= .D ln y x = 3、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59a =,24S =, .A 1 .B 2 .C 3.D 4积是.A 6 .B 9 .C 18 .D 36 5、将函数cos y x =的图像向左平移2 π) 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y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 .B ()y f x =是偶函数 .C ()y f x =的图像关于点(,0)2π对称 .D ()y f x =在区间[0,]2 π 上是减 函数 6、已知221a b >>,则下列不等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sin sin a b > .B 22log log a b < .C 11()()3 3 a b > .D 11 ()()33a b < 7、在ABC △中,已知5AB AC ==,6BC =,则AB BC = ( ). .A 18 .B 36 .C 18- .D 36- 8、设y x ,满足约束条件?????≥--≤+-≤-+,023,023, 06y x y x y x 则y x z 2-=的最小值为( ) .A 10- .B 6- .C 1- .D 0 9、设)(x f 为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3)(1-=+x a x f (a 为常数),则)1(-f 的值为( ) .A 6- .B 3- .C 2- .D 6 10、小李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a ,从乙地到甲地的平均 4 3俯视图侧视图 正视图

浅谈广州市白云区城中村的交通改造规划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d8466131.html, 浅谈广州市白云区城中村的交通改造规划 作者:邓志荣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 摘要:由于整个同德围只有西湾路和西槎路贯穿南北,被视为一座围城。同德围饱受“围城”之困,居民对城中村改造的呼声日切,作为同德围5个村落之一的田心村,是首个提出城中村改造的村落,本文根据田心村改造范围所在地区的交通承载力状况,对研究范围内交通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并根据交通影响的程度,提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交通改善建议,以支撑城市整体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中村;交通;规划; Abstract: Since the whole Tongde Wai only West Bay Road and West hew road runs through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t can be regarded as a besieged. Tongde Wai suffered "siege" of the storm, residents call on reconstruction villages cut.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bearing capacity of Tian Xin Cun transformation range area traffic,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operation condition range of traffic system, and according to the traffic impact degree,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raffic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 supporting the whole city use and traffic system. Keywords: Village in city traffic;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田心村是同德围的5个村落之一,位于白云区南部,西临西槎路,北靠环城高速,东面和南面两面环涌,东边隔涌为京广铁路。项目改造范围内总面积为15.84公顷,现状用地以村镇居住用地和村镇企业用地为主,另有部分二类居住用地和仓库用地。房屋建筑密度较高,相互之间间隙较小,建筑高度不高,多为五至七层。 根据田心村所处交通区位及改造开发可能影响的范围,将增槎路-环市路-广园西路-环城高速公路所围合成的区域作为项目的研究区域,将石井河-新市涌-环城高速公路所围合的范围作为重点研究范围。如图1 图1项目研究范围 1.2 项目的现状

(完整版)广东省广州市2015-2016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度广州市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2015年12月24日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 1.已知集合M =-1,0,1{},{ } x x x N ==2 |,则M ?N =() A.1{} B.0,1{} C.-1,0{} D.-1,0,1{} 2.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2,则 a 4 a 2 值为() A. 14 B.1 2 C. 2 D.4 3.直线l 过点1,-2(),且与直线2x +3y -1=0垂直,则l 的方程是() A.2x +3y +4=0 B.2x +3y -8=0 C.3x -2y -7=0 D.3x -2y -1=0 4.函数f x ()=12?è?? ? ÷x -x +2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A.-1,0() B.0,1() C.1,2() D.2,3() 5.已知非零向量与的方向相同,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B. C. D. 6.要完成下列两项调查:(1)某社区有100户高收入家庭,210户中等收入家庭,90户低收入家庭,从中抽取100户调查消费购买力的某项指标;(2)从某中学高二年级的10名体育特长生中抽取3人调查学习负担情况,应采取的抽样方法是() A.(1)用系统抽样法,(2)用简单随机抽样法 B.(1)用分层抽样法,(2)用系统抽样法 C.(1)用分层抽样法,(2)用简单随机抽样法 D.(1)(2)都用分层抽样法

7.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 ? ??≤-+≥-≥+,03,02,01y x x y x ,则z =x -y 的最大值为() A. 3 B.1 C.1- D.5- 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尺寸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6 B. 9 C. 12 D. 18 9.函数f x ()= 1 2 -cos 2p 4-x ?è? ??÷的单调增区间是() A. 2k p - p 2,2k p +p 2é ? êù?ú,k ?Z B. 2k p +p 2,2k p +3p 2é?êù ?ú,k ?Z C. k p + p 4 ,k p + 3p 4é ? êù?ú,k ?Z D. k p -p 4,k p +p 4é?êù ? ú,k ?Z 10.设a >1,b >2且ab =2a +b 则a +b 的最小值为() A.2 2 B.22+1 C.22+2 D.22+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不等式x 2-3x +2<0的解集是__________. 12.已知角q 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为射线l :y =-2x x £0(),则 cos q 的值是__________. 1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1=x ,则输出y 的值是__________。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本次《总规》规划区范围为广州市域,包括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10个市辖区以及增城、从化2个县级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规模 一、城市性质 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 二、发展目标 坚持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将广州建成广东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面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三、城市规模 根据国家住建部对《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的批复,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1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管理服务人口20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非户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在内)。 四、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 在全国层面,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泛珠江三角洲层面,加强区域合作,拓展腹地,成为广东服务泛珠江三角洲的集聚辐射中心。在珠江三角洲层面,深化粤港澳合作,携领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广佛肇经济圈层面,加快广佛肇经济圈建设,重点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 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

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 保护历史传统文脉。重点保护与修复反映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四地”特色的空间载体。凸显现代特色风貌。以珠江文化生态带、传统中轴线、新城市中轴线为重点,打造传统与现代呼应的城市名片。统筹利用各类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具有多元、包容、创新精神的文化创意之都。 从安居到宜居,构筑宜居城乡 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优化公共中心体系。全面提升“花城”、“绿城”、“水城”魅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市”。 从二元到一体,实现城乡统筹 高标准、高起点推进镇村规划编制,实现城乡规划全域覆盖。逐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健全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从粗放到集约,强化组团发展 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各组团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促进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协调互动,完善城市功能组团的综合服务功能,实现职住相对平衡,强化紧凑集约发展,构建舒展的紧凑型多中心网络型空间结构。 重点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分流外来人口,提升人口素质。优化用地开发强度,引导居住、就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的相对平衡,保障城市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空间结构 继续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十字方针,促进城市空间发展从拓展增长走向优化提升,形成“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多中心网络型城市空间结构。 一、一个都会区 是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地。重点发展现代商贸、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医疗健康、商务与科技信息和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优化布局区域及城市高端功能;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提升都会区用地效益和环境品质。 二、两个新城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