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和ALK靶向治疗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doc

EGFR和ALK靶向治疗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doc
EGFR和ALK靶向治疗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doc

---------------------------------------------------------------最新资料推荐------------------------------------------------------

EGFR和ALK靶向治疗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

展.doc

EGFR 和 ALK 靶向治疗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棘皮类微管相关样蛋白-4-间变型淋巴瘤激酶(EML4-ALK)是 EML4 与ALK 的融合基因,EGFR 突变及 EML4-ALK 阳性都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

研究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有大量出现 EGFR 突变及 EML4-ALK 阳性,且当前对于该类患者 EGFR 和 ALK 抑制剂是首选治疗方式。

但此治疗方式易出现耐药而限制其作用效果,因此探寻其耐药机制及耐药后治疗的新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关于 NSCLC 耐药机制的研究已经逐步展开,并且逆转 NSCLC 患者获得性耐药的治疗策略也已有了初步的成效。

本综述旨在总结 EGFR 突变和 ALK 阳性的 NSCLC 患者获得性耐药机制的新进展和克服耐药的新策略。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耐药;耐药机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9)05(c)-0059-05 [Abstract]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is a receptor with tyrosine kinase activity ; 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ke

1 / 17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EML4-ALK) is a fusion gene with EML4 and ALK, and they both play a vital role in promoting proliferation and inhibiting apoptosis in tumor cells. Research finds that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patients,many have EGFR mutate and ALK-positive,and currently, EGFR and ALK inhibitor is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for this kind of patients. However, this treatment makes patients prone to drug resistance and limit its effect. Thus,it is really important to find the mechanisms and explore new strategies for drug resistance.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e 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NSCLC has been gradually expanded, and the treatment strategy for reversal of NSCLC patients with acquired resistance has preliminary effects. This review tends to summarize advanced developments of acquired drug resistance in NSCLC, taking on EGFR mutation and rearrangement of ALK,and new strategies to overcome resistance. [Key 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cquired resistance; 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占全部肺癌患者的 80%~90%[1]。

---------------------------------------------------------------最新资料推荐------------------------------------------------------ 一般来说,肺癌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有 70%的患者在诊断时就已经发展为晚期肺癌,从而排除了手术切除的可能性,而在化疗方面尽管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即使通过最有效的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依旧不能超过10 个月[2]。

在肺癌个体化治疗趋势的推动下,一批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微的分子靶向药物已进入临床,使得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显著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以 EGFR 和 EML4-ALK 融合基因为靶点的药物是肺癌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的里程碑,具有良好的前景,尽管靶向药物在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NSCLC 患者在使用靶向药物后发生了药物耐受,出现病情的进展和恶化。

继发性耐药后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仍然没有标准方案,因此,探索NSCLC 耐药后治疗的新策略成为了重中之重。

1 非小细胞肺癌基因突变 1.1 EGFR 基因及其突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通过调节下游信号通路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EGFR 是一种跨膜糖蛋白,由胞外配体结合区、跨膜区和胞内区组

3 / 17

成,胞内区又分为近膜亚区、酪氨酸激酶亚区和碳端亚区。

EGFR 的胞外结构域结合它的配体如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形成二聚体,在关键的酪氨酸残基域达到自动磷酸化。

随后,磷酸化的 EGFR 通过进一步激活一些下游的信号通路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

在NSCLC 患者中已经确定有多种 EGFR 的突变,其中大部分发生在 18~21 号外显子,而在 19 号和 21 号外显子突变的检出率最高。

19 号外显子突变通常表现为 delE746-A750,21 号外显子则表现出 L858R 点突变[3]。

NSCLC 中 EGFR 突变有种族差异,10%~15%的患者为西方人群,而约 50%为亚洲人[4],其中,在亚裔、女性、非吸烟、腺癌中 EGFR 突变率高达 70%~80%[5]。

因此,在 NSCLC 患者中检测 EGFR 基因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2 EML4-ALK 融合基因 2007 年,日本学者 Soda 等[6]首次报道从 1 例 62 岁吸烟的男性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扩增出一个由 3926 bp 组成的 cDNA 片段,编码一个由1059 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该蛋白的氨基端部分(残基 1~496)被鉴定为棘皮类微管相关样蛋白-4(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ke 4,EML4)

---------------------------------------------------------------最新资料推荐------------------------------------------------------ 基因编码蛋白的一部分,EML4 属于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蛋白家族,由 N 端 Basic 区、HELP 区以及 WD 重复区三部分构成,而羧基端部分(残基 497~1059)是间变型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编码蛋白的一部分[7]。

ALK 属于胰岛素受体家族,由细胞外配体结合区、跨膜区及细胞内酪氨酸激酶区组成,ALK 基因的异常会引起细胞增殖过度和凋亡下调。

这表明该 cDNA 片段是 EML4 和ALK 的融合产物,可以导致异常酪氨酸激酶的表达。

EML4 基因从染色体上断裂分离,裂解成不同长度的片段,插入位置相对保守的 ALK 基因 20 号外显子内,从而形成 EML4-ALK 融合基因。

目前,已经报道了 14 种 EML4-ALK融合基因的亚型,均为不同的 EML4 外显子与 ALK 基因 20 号外显子融合而成。

NSCLC 中 EML4-ALK 融合基因占 3%~7%,主要发生于腺癌,EGFR、K-ras野生型,轻度吸烟或不吸烟的年轻患者[8]。

2 非小细胞肺癌的获得性耐药及治疗 2.1 EGFR-TKIs 的应用及其耐药近年来,在 NSCLC 中大量新型的以特定的分子通路为靶点的药物被研究出来,经证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被认为是针对 NSCLC 最有效的治疗策略

5 / 17

[9]。

第一代 EGFR-TKIs 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被用于可逆性的争夺ATP 结合位点,阻断 EGFR 下游信号通路的活化,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然而,第一代 EGFR-TKIs 只取得了有限的临床效益,几乎所有患者在使用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 6~12 个月后都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肿瘤进展,这一现象被定义为获得性耐药[10]。

获得性耐药的几种机制已被发现,但仍然有 50%无从解释。

此外,更好地了解机制仅仅是第一步,赢得对 EGFR-TKI 耐药的战斗才是关键性的下一步。

获得性耐药的机制为:

①T790M 突变等 EGFR 基因的二次突变,即 EGFR基因的 20 号外显子在吉非替尼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二次突变,第 790 位密码子发生了 C-T 的转换,由苏氨酸转换成甲硫氨酸[11],导致 EGFR-TK 区域空间构象发生改变,EGFR-TKIs 与 EGFR-TK 的亲和力减弱,即使在EGFR-TKIs 存在的情况下仍然能激活 EGFR,引起一系列的细胞信号通路反应,从而产生获得性耐药。

②MET 原癌基因扩增。

原癌基因 MET 通过编码产生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即 MET 受体,被认为是引起 NSCLC 对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产生获得性耐药的又一重要原因。

肝细胞生长因子作为 MET 受体的配体一旦与 MET 受体结合,将会促进 MET 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随即引起下游信号通路的活化,

---------------------------------------------------------------最新资料推荐------------------------------------------------------ 从而产生获得性耐药[12]。

约 22%的 EGFR-TKIs获得性耐药的病例已被证明具有 MET 基因的扩增[13]。

③其他机制。

上皮间质转化、1 型胰岛素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TEN 基因等也与 EGFR-TKI 获得性耐药有关。

2.2 ALK 抑制剂的应用及其耐药克唑替尼是一种 ATP 竞争性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 ALK、MET、ROS1 均有抑制作用[14],它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具有 ALK 阳性晚期 NSCLC 的第一个药物,在欧洲和美国的NSCLC治疗指南中克唑替尼已经成为治疗ALK阳性肺癌的一个推荐标准[15]。

尽管克唑替尼对 ALK 重排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与应用于NSCLC 的其他靶向治疗如 EGFR-TKI 相似,克唑替尼在治疗 1 年后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获得性耐药。

克唑替尼获得性耐药的机制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包含了额外的基因改变,如 ALK 激酶域第二位点的突变或ALK 融合基因的扩增,这些可以维持和促进 ALK 信号通路的活化[16]。

最常见的 ALK 第二位点的突变是L1196M 突变,它是由甲硫氨酸取代了亮氨酸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促进了蛋白活性构象的形成并增加了蛋白激酶的活性[17]。

7 / 17

与 EGFR T790M 突变类似,L1196M 突变干扰了靶向药物对激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单独的 ALK 融合基因扩增或与二次突变的联合也被确定为在细胞实验中克唑替尼耐药的一个原因,后续的研究证实了在临床耐药标本中存在 ALK 融合基因的扩增[18]。

这些所谓的ALK 主导机制涉及约 30%的克唑替尼获得性耐药。

耐药机制的第二类包括其他致癌驱动程序的活化,如通过旁路引起下游信号通路的再激活从而产生耐药。

如 K-RAS 突变、KIT 扩增、EGFR 突变和磷酸化,这些所谓的ALK 非主导机制参与了克唑替尼获得性耐药的发展。

另外,约 20%的患者在使用克唑替尼治疗后产生获得性耐药的机制仍不清楚。

3 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耐药后的治疗 3.1 逆转EGFR-TKI 耐药的策略随着 EGFR-TKI 耐药分子机制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针对肿瘤耐药机制的分子靶向药物以及多种方式联合治疗逐渐进入临床应用中,并显示出初步效果。

与第一代可逆的 EGFR-TKIs 相比,不可逆的第二代 EGFR-TKIs 对酪氨酸激酶有更高的亲和力,这可能导致较长的信号阻断[19]。

此外,二代 EGFR-TKIs 是泛 HER 抑制剂,可以更完全地阻断EGFR 信号通路。

相比于吉非替尼,阿法替尼是一种高度选择性、不可逆的 EGFR 抑制剂和泛HER 抑制剂。

---------------------------------------------------------------最新资料推荐------------------------------------------------------ 它旨在与 Cys-797 共价结合,可以有效地选择性地阻断 ErbB家族受体(EGFR、HER2、ErbB3 和 ErbB4)的野生和突变形式。

在伴有 EGFR突变类型的患者中使用阿法替尼其 PFS 为 13.6 个月,与化疗的 PFS 为 6.9个月比较,几乎延长了 1 倍[20]。

由此表明,阿法替尼可以作为 EGFR 突变的肺腺癌患者一线方案的合理选择。

第三代 EGFR-TKIs 选择性地以 EGFR突变,尤其是 T790M 突变为靶点,而对野生型受体产生极小的效力。

CO-1686是一种新型的口服 EGFR 抑制剂,它可以在体内和体外不可逆地选择性地抑制 EGFR 突变,尤其是 T790M 突变,而对野生型 EGFR 没有作用。

在 2019年第四届欧洲肺癌会议(ELCC)上发布了 EGFR 突变的患者在使用 EGFR-TKI治疗疾病进展后给予 CO-1686 的 I 期研究结果[21]。

据报道,对厄洛替尼有耐药性的 T790M 阳性突变的 NSCLC 患者使用 CO-1686,其总体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 80%,PFS 超过 6 个月[22]。

AZD9291是另一种强效的不可逆的抑制剂,它可以抑制 EGFR 敏感突变和耐药突变,但不作用于野生型 EGFR。

即使在低剂量水平,AZD9291 在 EGFR 突变的异种移植模型中仍表现出抗肿瘤活性。

9 / 17

目前多种 MET 抑制剂正在研究中,包括小分子 MET 抑制剂(ARQ197)、Met 单克隆抗体(MetMAb)和 c-Met抑制剂(克唑替尼)等。

其中,MetMAb 是一种新开发的以 MET 为靶点的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它阻碍了 HGF 与 MET 的结合,从而抑制下游传感器和效应器的活化。

研究表明,在 EGFR 突变、MET 扩增和 EGFR 抑制剂治疗失败的NSCLC 患者中联合使用 MET 抑制剂 INC280 和吉非替尼,15%的患者获得了部分反应,而这些反应者均具有较高的 MET 水平[23],进一步验证这种联合方案疗效的Ⅱ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临床上还有一些其他的针对 NSCLC 获得性耐药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但是仍需进一步评估这个策略的优劣。

3.2 逆转克唑替尼耐药的策略克唑替尼在携带EML4-ALK 融合基因的 NSCLC 细胞系中是一个相对较弱的 ALK 抑制剂,其 IC50 为 250~340 nmol/L。

因此,一些新的 ALK 抑制剂和 HSP90 抑制剂在临床上发展起来,它们可以克服ALK 主导的克唑替尼耐药。

新一代的 ALK 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 ALK 激酶,并对 ALK 第二位点的突变有更好的亲和力。

此外,与克唑替尼相比,这些新兴的 ALK 抑制剂可以提高脑组织的药代动力学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渗透。

---------------------------------------------------------------最新资料推荐------------------------------------------------------ 色瑞替尼(LDK378)是一种临床效价比克唑替尼高 20 倍的口服的 ATP 竞争性小分子 ALK 抑制剂,其 IC50 远远低于克唑替尼,口服生物利用度50%,最大耐受剂量(MTD)为 750 mg/d,在动物体内表现出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和耐受性[24]。

克唑替尼处理后的患者给予 750 mg/d 的色瑞替尼,其 ORR 为56%,而未经克唑替尼处理的患者给予色瑞替尼,其 ORR 为 62%,这表明 ALK 二次突变的不同类型患者以及未检测到 ALK 二次突变的患者均对色瑞替尼有反应[25]。

表明色瑞替尼是治疗 ALK 阳性 NSCLC 患者的一个极有价值的选择。

Alectinib(CH5424802)是一种高效的选择性的 ALK 抑制剂,IC50 为 1.9 nmol/L,它结合了 ALK 的 ATP 位点,阻止 ALK 的磷酸化。 Alectinib 不仅对表达EML4-ALK 融合基因的 NSCLC 表现出抗肿瘤活性,而且对大部分 ALK 激酶域的第二位点突变尤其是 L1196M 突变和 C1156Y 突变有抑制作用。

另一个克服克唑替尼耐药的方法是增加另一种药物来恢复克唑替尼对 ALK 的抑制作用,这种方法仍处于研究阶段。

这种药物可以是一个靶向药物,如 HSP90 抑制剂。

HSP90 是一种新型的伴侣蛋白,它可以克服 ALK重排的 NSCLC 中由 ALK 第二位点突变或扩增引起的克唑替尼耐药。

HSP90调节其靶向蛋白的活化和稳定性,包括致癌蛋白 ALK,促

11 / 17

进其蛋白酶体介导的降解[26]。

这种降解可以有效抑制下游信号通路,导致细胞生长停滞,诱导携带 EML4-ALK 融合基因的细胞凋亡。

一些体外研究表明,HSP90 对已知的所有类型的 ALK 突变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 L1196M 突变和 ALK 扩增,在移植瘤模型中EML4-ALK 阳性的 NSCLC 细胞对 HSP90 抑制剂 IPI-504有高度敏感性,可以诱导肿瘤的衰退[27]。

此外,HSP90 抑制剂 Ganetespib在克唑替尼耐药的 ALK 阳性NSCLC 中表现出抑制作用。

因此,HSP90 抑制剂可以作为 ALK 阳性 NSCLC 的一个有效的治疗策略。

4 结语在过去的十年中,关于 NSCLC 的多种信号通路已被确定,特定的致癌驱动基因的突变可导致恶性转化。

就目前而言,关于 NSCLC 的绝大多数驱动基因是未知的,这类患者仍然进行经验治疗和标准的化疗。

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但这些药物最终都会产生获得性耐药。

在将来治疗 NSCLC 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生物学特征,确保患者得到真正的个体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要使用正确的抑制剂或抑制剂联合使用来克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导致的获得性耐药。

总之,虽然面对诸多挑战,但是相信随着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

---------------------------------------------------------------最新资料推荐------------------------------------------------------ 入,克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引起的获得性耐药终会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Chunhacha P,Chanvorachote P. Review Article Roles of caveolin-1 on anoikis resistance in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J]. Int J Physiol Pathophysiol Pharmacol,2019,4(7):

149-155. [2] Klastersky J,Awada A. Milestones in the use of chemotherapy for the 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J]. Crit Rev Oncol Hematol,2019,81(6): 49-57. [3] Shi Y,Au JS,Thongprasert S,et al. A prospective,molecular epidemiology study of EGFR mutations in Asia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of adenocarcinoma histology (PIONEER)[J]. J Thorac Oncol,2019,9(2):

154-162. [4] Gazdar AF. EGFR mutations in lung cancer: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different folks [J]. J Thorac Oncol,2019,9(2):

139-140. [5] DMollberg N,Surati M,Demchuk C,et al. Mind-mapping for lung cancer:

towards a personalized therapeutics approach [J]. Adv Ther,2019,28(3):

173-194. [6] Soda M,Choi YL,Enomoto M,et al.

13 / 17

Identification of the transforming EML4-ALK fusion gene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Nature,2007,448(7153):

561-566. [7] Jemal A,Murray T,Samuels A,et al. Cancer statistics,2003 [J]. CA Cancer J Clin,2003,53(1):

5-26. [8] Kwak EL,Bang YJ,Camidge DR,et al.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inhibition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N Engl J Med,2010,363(18):

1693-1703. [9] Scagliotti GV. Potential role of multi-targeted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Ann Oncol,2007,18(10):

32-41. [10] Jackman D,Pao W,Riely GJ,et al. Clinical definition of acquired resistance to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J Clin Oncol,2010,28(2):

357-360. [11] KobayashI S,Boggon TJ,Dayaram T,et al. EGFR mutation and resistance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to gefitinib [J]. N Engl J Med,2005,352(8):

786-792. [12] Nakamura T,Sakai K,Nakamura T,et al.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twenty years on:

Much more than a growth factor [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9,26(1):

188-202. [13] Engelman JA,Zejnullahu K,Mitsudomi T,

---------------------------------------------------------------最新资料推荐------------------------------------------------------

et al. MET amplification leads to gefitinib resistance in lung cancer by activating ERBB3 signaling [J]. Science,2007,316(5827):

1039-1043. [14] Zou HY , Li Q , Lee JH , et al. An orally available small-molecule inhibitor of c-Met ,PF-2341066 ,exhibits cytoreductive antitumor efficacy through antiproliferative and antiangiogenic mechanisms [J]. Cancer Res,2007,67(9):

4408-4417. [15] Ettinger DS,Akerley W,Borghaei H,et a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J Natl Compr Netw,2019,10(10):

1236-1271. [16] Katayama R,Shaw AT,Khan TM,et al. Mechanisms of acquired crizotinib resistance in ALK-rearranged lung Cancers [J]. Sci Transl Med,2019,4(120):

120-127. [17] Lovly CM,Heuckmann JM,De Stanchina E,et al. Insights into ALK-driven cancers revealed through development of novel ALK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J]. Cancer Res,2019,71(14):

4920-4931. [18] Katayama R,Khan TM,Benes C,et a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o overcome crizotinib resistance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 harboring the fusion oncogene

15 / 17

EML4-ALK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9,108(18):

7535-7540. [19] Kwak EL,Sordella R,Bell DW,et al. Irreversible inhibitors of the EGF receptor may circumvent acquired resistance to gefitinib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5,102(8):

7665-7670. [20] Walter AO,Sjin RT,Haringsma HJ,et al. Discovery of a mutant-selective covalent inhibitor of EGFR that overcomes T790M-mediates resistance in NSCLC [J]. Cancer Discov,2019,3(4):

1404-1415. [21] Wakelee HA,Soria JC,Sequist LV,et al. First-in-human evaluation of CO-1686,an irreversible,highly selective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of mutations of EGFR (activating and T790M)[J]. Thorac Oncol,2019,34(5):

203-220. [22] Wakelee HA,Soria JC,Sequist LV,et al. First-in-human evaluation of CO-1686,an irreversible,highly selective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of mutations of EGFR (activating and T790M)[J]. Thorac Oncol,2019,34(5):

203-220. [23] Wu YL,Yang JCH,Kim DW,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NC280 in combination with gefitinib (gef) in patients with EGFR-mutated (mut),MET-positive NSCLC:

A single-arm phase lb/ll study [J]. ASCO Meeting Abstracts,2019, 32(8):

---------------------------------------------------------------最新资料推荐------------------------------------------------------ 8017-8020. [24] Friboulet L,Li N,Katayama R,et al. The ALK inhibitor ceritinib overcomes crizotinib resistance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Cancer Discov,2019,4(8): 662-673. [25] Shaw AT,Kim DW,Mehra R,et al. Ceritinib in ALK-rearrang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N Engl J Med,2019,370 (4):

1189-1197. [26] Neckers L,Workman P. Hsp90 molecular chaperone inhibitors:

are we there yet?[J]. Clin Cancer Res,2019,18(4):

64-76. [27] Normant E,Paez G,West KA,et al. The HSP90 Inhibitor IPI-504 rapidly lowers EML4-ALK levels and induces tumor regression in ALK-driven NSCLC models [J]. Oncogene,2019,30(5):

2581-2586. (收稿日期:

2019-02-22 本文编辑:

程铭)

17 / 17

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靶向药物耐药处理共识

2015年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靶向药物耐药处理共识 小分子靶向药物是肺癌治疗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但其无可避免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现象,成为进一步提高靶向药物疗效的瓶颈。2013 年3 月8~9 日,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专业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联合主办了第十届“中国肺癌高峰共识会”,最终形成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小分子靶向药物耐药处理共识[1]。近两年新的研究不断出现,对这一共识有了新的更新 共识一:EGFR 突变型肺癌,建议检测BIM 治疗前应检测EGFR 突变型肺癌的BIM 以判断是否出现原发性耐药。BIM 是BCL-2 蛋白家族成员,是活性最强的促凋亡蛋白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通过BIM 上调引起带有EGFR 突变的肺癌细胞的凋亡. 其中编码的BH3(the pro.apoptotic BCL-2 homology domain 3)被称为唯一的促凋亡蛋白。东亚人群中BIM 基因的2 号内含子存在缺失多态性。导致这一人群表达的是缺乏促凋亡活性的BIM 亚型(BH3 缺失),从而引起对EGFR TKI 的原发耐药或削弱TKI 的临床疗效。上海市肺科医院研究发现,12.8% (45/352)的患者缺乏BIM 的多态性,并且其对EGFR 的ORR 为25%,PFS 4.7m,多因素分析显示,BIM 多态性的缺失是EGFR 突变者预后差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2]。韩国的团队也报道原发性耐药患者中有19% 的患者具有BIM 多态性[3]。Wu 等的研究显示,桩蛋白介导细胞内信号调节激酶ERK 活化,可通过BIM 的69 位丝氨酸和Mcl-1 的163 位苏氨酸磷酸化从而调节蛋白的稳定性,下调BCL-2 的表达和上升Mcl-1,从而克服EGFR 的耐药性[4]。 共识二:根据分子标志物的个体化管理策略:对EGFR TKI 耐药的突变型肺癌,建议再活检明确耐药的具体机制 Camidge将EGFR TKI 耐药分为4 类,包括:①出现耐药突变,如T790M 突变;②旁路激活,如c-MET 扩增;③表型改变,如腺癌向小细胞肺癌转化,上皮细胞向间叶细胞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④下游信号通路激活,如BIM 的多态性导致EGFR-TKI 的原发耐药,通过MAPK1 扩增直接激活下游增殖信号通路产生EGFR-TKI 的获得性耐药[5]。 50% 的耐药机制是EGFR20 号外显子第790 位点上的苏氨酸为蛋氨酸所取代 (T790M),从而改变了ATP 的亲和性,导致EGFR TKI 不能有效阻断信号通路而产生耐药。也有一些研究支持T790M 突变具有选择性,经TKI 治疗敏感的克隆被杀灭,而含

软组织肉瘤的靶向治疗进展

.综述Review. 软组织肉瘤的靶向治疗进展 任志午 王国文 DOI: 10.3969/j.issn.2095-252X.2015.01.010 中图分类号:R738.6 作者单位:300060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 A review on the advance of individualized therapy targeting soft tissue sarcomas REN Zhi-wu, WANG Guo-we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 Oncology, Cancer Hospital,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60, PRC 【Abstract】 Soft tissue sarcomas are malignant tumors derived from mesenchymal tissues and ectodermal neural tissues, with wide distribution and multi subtypes. Traditional treatment method of soft tissue sarcomas includes surgery,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The treatment aims to control primary tumors and prevent the transfer of tumors. At present, molecular targeted drugs obtain positiv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cancers such lik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olorectal cancer, etc. Targete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suddenly become a new field of cancer treatment. Antitumor drugs inhibit tumor growth by retarding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with the interference of tumor development and specific protein essential for the growth. Tumor-targeting drugs have fewer side effects and well tolerance. Currently, there are a variety of targeted drugs used in soft tissue sarcoma treatment. The individualized therapy provides different solution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umor subtypes. It will b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soft tissue sarcomas treatment. 【Key words】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Antineoplastic agents; Soft tissue neoplasms; Sarcoma 【关键词】 分子靶向治疗;抗肿瘤药;软组织肿瘤;肉瘤 软组织肉瘤 ( soft tissue sarcoma,STS ) 是源于间叶组织和与其交织生长外胚层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除淋巴造血组织外的非上皮组织,即纤维、脂肪、肌肉、间皮以及分布于这些组织中的血管、淋巴管和外周神经,多位于四肢、躯干和腹膜后等部位,占成人恶性肿瘤的 1%,儿童肿瘤的 10% [1]。其主要特点为:分布广、类型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 的分类,STS 具有 60 多种亚型,许多亚型易形成假包膜而被误认为良性 [2]。其血行转移多见,易转移至肺。不表现为原位肿瘤,偶有软组织良性肿瘤转为恶性肿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除外。发病罕见、肿瘤异质性强、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少。 一、传统治疗方法 初发 STS 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治疗的目标为控制原发灶及预防肿瘤的转移。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诊断和分期。在传统治疗手段中,外科手术仍占主导地位,强调广泛切除和三维切除,但 30%~50% 出现局部复发和 ( 或 ) 远处转移,最终导致患者的死亡。基于仅有较少比例的病例可以实现广泛切除,有学者通过术前或术后放疗降低局部的复发率,但关于放疗与手术的时机还存在争议 [3]。术前放疗可用于肿瘤范围广泛的病例,以获得 I 期完整切除的可能;术后辅助放疗的目的在于降低术区局部的复发率。目前通过手术联合放疗的方式,肢体 STS 的局部控制率可达到 80%~90%,而躯干部位的肿瘤由于手术和放疗难以实施则预后较差 [4]。化疗在 STS 治疗中的地位亦未达成共识,由于 STS 是异质性非常明显的肿瘤,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病理分级和肿瘤的大小可能对化疗有着不同的效果。一直以来缺乏化疗能改善总生存率的 I 类证据,并且作为辅助治疗,化疗的重要性未得到广泛肯定。有证据表明,在横纹肌肉瘤、血管肉瘤、滑膜肉瘤及脂肪肉瘤中均存在化疗有效的方案或药物 ,但均缺乏大宗病例报道或前瞻性临床研究 [5-7]。 二、靶向治疗 近年来,抗肿瘤靶向药物作为新的治疗手段,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类型肿瘤的治疗当中。传统细胞毒化疗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分裂产生抗肿瘤作用。抗肿瘤靶向药物则通过干扰肿瘤发展及其生长所必需的特定蛋白而阻滞肿瘤细胞增殖,虽然在这些蛋白中也可能存在于正常组织,但在肿瘤中却多已变异或呈过度表达状态。抗肿瘤靶向药物可简单分为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两大类。而靶向药物的靶点蛋白可以是细胞分化群表面标志物 ( 如 CD20 ) 或生长因子相关蛋白 ( 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ascular

肺癌靶向治疗药物(按作用机制划分)

肺癌靶向药物(靶点机制划分) EGFR 突变 EGFR又叫 HER1 或者 ErbB1,是 ErbB 受体家族四大成员之一。EGFR 过分频繁表达能激活下游重要的信号通路(如 ALK),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存活,转移及血管生成等。因此,在 NSCLC 的研究中,EGFR 一直是一个热点。像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这样早期的小分子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刚问世时是面向所有既往接受过化疗的 NSCLC 患者的。而像阿法替尼(afatinib)和达克替尼(dacomitinib)这样新推出的 EGFR TKI 则在此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回顾性研究显示,亚裔、女性、腺癌、既往少量 / 无吸烟史等临床特点可以增加 EGFR TKI 治疗的敏感率。这个结论的分子基础是,18-21 号外显子突变(最常见的是 19 号外显子的缺失和 21 号外显子上的 L858R 位点突变)能编码出大量 EGFR 酪氨酸激酶,上述突变分别占总突变情况的 45% 和 40%。另外还有 18 号外显子的突变及 20 号外显子的插入突变,占总突变情况的 5%-10%。18 号外显子的突变能增加 EGFR TKI 的敏感性,而 20 号外显子的突变却会导致 EGFR TKI 原发耐药。EGFR 突变在拥有前述临床特征的患者中更加常见。肺腺癌患者中,大约有 15% 的白种人和 30-50% 的东亚人拥有 EGFR 基因突变。而对于那些无吸烟史的东亚人,这项比例高达 50-60%。多项研究表明,对于初发的敏感性 EGFR 突变的 NSCLC 患者,应用 TKI 治疗在反应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生活质量上均优于化疗。易瑞沙泛亚洲研究(IPASS)结果表明,对于

肺癌的靶向治疗进展

肺癌的靶向治疗进展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李龙芸 葛 楠 肺癌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2006年报告,每年全世界新增肺癌病例达130万,每年死亡病例为120万。我国肺癌病死率在城市已居肿瘤死亡首位,达60万。尤其青年和女性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增长。预计2025年肺癌每年死亡数将达100万。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80%以上,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因此化疗仍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化疗后一般生存期仅8~10个月,5年存活率仅10%~15%。以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失败后,再次治疗的一般生存期仅5~7个月。为提高疗效,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将是21世纪肺癌治疗的方向,为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保障患者生存质量,必须根据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期、个体生活状态、分子生物学特性等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并希望涌现更多的新药,但10年来化疗的疗效并未获得突破性进展。靶向治疗的建立,为肺癌病人新生获得了新的希望。 21世纪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已取得了飞跃的进展,对癌症的治疗已能针对其特异分子变化进行靶的治疗,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复发期病人一般状况随着多种化疗的进行会不断恶化,为了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迫切需要有新的有效的治疗措施。许多新的靶向性治疗的研究将为晚期NSCLC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一、 非小细胞肺癌新的靶向治疗药物(表1) (一)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ZD1839、Iressa)已成为复发性晚期NSCLC 治疗中的热点。因NSCLC中EGFR表达率高达30%~80%。EGFR是一种糖蛋白受体,为原癌基因c-erbB-1(HER-1)的表达产物,定位于细胞膜上,配体与受体的胞外部分结合后,受体胞内部分的酪氨酸残基即磷酸化,使EGFR激活,进一步活化ras,将表面细胞信号转至细胞核内,介导DNA合成及细胞增殖,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细胞周期G1→S期失控。其他大量信息也可通过本通路转导,使肿瘤发生转移,化疗疗效不佳,复发率高,存活期短。因此EGFR酪氨酸激酶(EGFR-TKI)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分子。吉非替尼为苯胺喹唑啉化合物,可选择性抑制酪氨酸激酶活化,从而抑制EGFR激活,抑制细胞周期进程的失控,加速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肿瘤侵袭及转移等。FDA批准吉非替尼作为NSCLC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参加临床试验中的病人均为晚期NSCLC病人,并对标准化、放疗和激素治疗无效及预后甚差。IDEAL-1,IDEAL-2的试验结果证实,吉非替尼250mg1次/日,口服,对晚期NSCLC 的有效率为12%~18.4%。中位生存期6.5~6.56个月。病人症状有明显改善。在CR+PR患者中症状改善为69.2%,SD患者中为70%,PD中为11.8%。女性疗效优于男性,分别为19%及3%。腺癌的有效率为13%,其中肺泡癌有效率达25%~35%。非吸烟者疗效也较好。副作用主要为皮疹和腹泻。3~4度不良反应占7%,因药物相关副作用停药者<2%。 吉非替尼在中国临床注册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对曾接受化学治疗失败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有效率27%,中位生存期11.1月,安全性良好,国际多中心INTEREST Ⅲ期临床研究比较了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治疗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的NSCLC疗效,参加研究患者达1466例,其中21%为亚裔人群,主要终点:总生存期两组相似,分别为7.6月及8个月,1年存活率32%及34%,证实了吉非替尼和化疗药物多西他赛疗效相当,但药物安全性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吉非替尼显著优于多西他赛,且病人总的治疗费用也明显低下,再次确定了吉非替尼是晚期NSCLC二线标准治疗方案。并可适用于各

肺癌多种靶向药物临床数据对比

肺癌多种靶向药物临床数据对比 1. 吉非替尼:化疗失败后使用吉非替尼可延长总生存期半个月,对不吸烟的患者、亚洲的患者特别有效(延长总生存期3-4个月)。但吉非替尼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效果很差,总生存期甚至有所缩短,因此吉非替尼一般作为三线药物。 2. 厄洛替尼:如果不考虑人种差异,化疗失败后使用厄洛替尼的效果优于吉非替尼(HR: 0.70 vs 0.89),可延长总生存期2个月。厄洛替尼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效果不明显,但也不至于像吉非替尼一样呈劣效性。另外,厄洛替尼对于不吸烟、EGFR突变的患者效果非常好,总生存期延长10个月以上。 3. 埃克替尼:埃克替尼与厄洛替尼极其类似,治疗效果优于吉非替尼,但由于没有埃克替尼vs厄洛替尼对照试验数据,只能推测二者效果相当。但埃克替尼的半衰期很短,每天需要口服3次,总的来说逊色于厄洛替尼。 4. 阿法替尼:阿法替尼对于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耐药型患者并不好,虽然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但总生存期是缩短的。有意思的是,该药对于EGFR的Del19突变、L858R 突变有奇效,无进展生存期延长一倍,而总生存期与常规化疗相当,因此作为一线药物获批。 5. 克唑替尼:克唑替尼是专门针对ALK阳性患者的药物,无进展生存期延长一倍。由于ALK阳性在肺癌中所占的比例在3-5%,市场虽不小但也不大。 参考临床试验: 吉非替尼vs安慰剂 1692例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2:1随机分成吉非替尼组(250mg/天)、安慰剂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6个月、5.1个月(HR=0.89)。对于不吸烟的患者(n=375),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8.9个月、6.1个月(HR=0.67);对于亚洲人,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9.5个月、5.5个月(HR=0.66)。 Ref: Lancet. 2005, 366(9496), 1527-1537. 厄洛替尼vs安慰剂 731例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2:1随机分成厄洛替尼组(150mg/天)、安慰剂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6.7个月、4.7个月(HR=0.70),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2个月、1.8个月(HR=0.61)。 Ref: N Engl J Med. 2005, 353(2), 123-132. 克唑替尼vs培美曲塞/多西他赛 347例ALK阳性非小细胞癌患者分成克唑替尼组、常规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第32卷第5期 2011年9月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Medic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Vol.32No.5 Sept,2011 作者简介:张迪,女,1985-,医学硕士生,主要从事肿瘤靶向治疗研究 通讯作者:戈伟,男,1960-,教授,主要从事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研究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张 迪 综述 戈 伟 审校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 湖北 武汉 430060 摘要 分子靶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以其低毒、高效等特性正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抑制剂、抗血管生成剂、环氧化酶-2抑制剂、抗CD20单克隆抗体等。大量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分子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肿瘤分子靶向治疗领域的进展。 关键词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血管生成 中图分类号 R73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52(2011)05-0705-04 Advances of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ZHANG Di,GE Wei Dept.of Oncology,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60,China Abstract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s a new approach for tumor treatment,with the advantages oflower toxicity and higher efficiency.This approach has become a critical focus of tumor research.It includes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anti-angiogenesis drugs,cyclooxygenase- 2inhibitors,anti-CD20monoclonal antibodies,etc.A large number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 show that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umor.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pro- gress of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 Tumor;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An- ti-Angiogenesis 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MTT)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已在胃肠间质瘤、淋巴瘤、乳腺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治疗中显示出高效、低毒等特点[1]。它是以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某些标志性分子为靶点,选择针对性阻断剂,有效干预受该分子调控、并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进展及转移的效果。这类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具有靶向性和非细胞毒性特点,主要对肿瘤细胞起调节和稳定作用[2]。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抑制剂 1.1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西妥昔单抗是人鼠嵌合性IgG单克隆抗体,可高效、特异地结合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外段,阻断受体与配体结合,抑制受体磷酸化,从而阻断下行信号传导。Cun-ningham等研究西妥昔单抗联合依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发现,西妥昔单抗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用药都有显著疗效[3]。200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报告了30多年来首个关于改善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总生存率的随机临床研究,表明西妥昔单抗可以增强传统化疗的效果,显著延长总生 DOI:10.14188/j.1671-8852.2011.05.030

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和在细胞受体及增殖调控的分子水平对肿瘤 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开始了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大分子, 来控制其基因表达和改变生物学行为,或通过强力阻止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 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积极发挥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在肝癌治疗中针对信号 转导、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已经展现出值得期待的疗效。但 是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途径、交叉对话的蛋白网络系统,本文就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肝癌分子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7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008-0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和在细胞受体及增殖调控的分子水平对肿瘤发病 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开始了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大分子,包括 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细胞信号传导和其他生物学途径的重要靶点通过特异 性阻断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来控制其基因表达和改变生物学行为,或通过强力 阻止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积极发挥抗肿瘤作用,称 之为“分子靶向治疗”。近年来,在肝癌治疗中针对信号转导、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的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已经展现出值得期待的疗效。 一、肝癌中的靶向分子 分子靶向治疗的关键是确定特异的作用靶点,从而对这些特异性改变采取有 力的打击。随着对肝癌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已知其分子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在肝癌中,许多关键基因包括p53、Rb、APC、PTEN、IGF-2、BRCA2、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等可发现突变;细胞分裂信号传导通路持续活化,如Raf/MEK/ERK、PI3K/AKT/mTOR和Wnt/β-catenin通路;新生血管异常增生等。总之,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其中可能存在着多个潜在的治疗靶点,这就 是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理论基础[1]。 二、肝癌分子靶向治疗临床试验现状 1. 多激酶抑制剂 索拉非尼(Sorafenib,商品名:Nexavar,多吉美)是一种选择性地抑制肿瘤 细胞增殖和阻止肿瘤血管生成的口服新型多靶点的分子靶向抗肿瘤新药,靶向作 用于肿瘤细胞及肿瘤血管上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及受体酪氨酸激酶。因此,具有双重的抗肿瘤作用:一方面通过阻断由Raf/MEK/ERK介导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而 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另一方面通过作用于VEGFR和PDGFR,抑制新生血管 的形成和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而达到间接抑制肿瘤生长转移的目的。在多项 国内、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索拉非尼已经表现出对晚期肝癌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少,耐受性良好[2]。目前索拉非尼已批准用于治疗不能手术的晚期 肝癌,这是目前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批准用于肝癌系统性治疗的药物。索拉 非尼的推荐剂量为400mg,每日2次,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综合征、疲乏、腹泻、皮疹、高血压、脱发、瘙痒、恶心或食欲下降等[3]。 2.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药物 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阿瓦斯丁)是一种针对VEGF的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选择性地抑制VEGF,从而阻止VEGF与VEGFR-1、VEGFR-2受体结合而激活下游信号,进而阻止肿瘤新生血管的发生。近年来,有学者将贝

肺癌靶向治疗总结

一、抗血管生成 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用于初治或复治非小细胞肺癌。2005年被中国FDA推荐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用药。 15mg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输注3-4h。连续使用14天,休7天。第5天使用化疗。 贝伐珠单抗:重组人源化抗VEGF-A单克隆抗体。可阻断VEGF-A与其受体(VEGFR-1及VEGFR-2)的结合,是第一种被证明联合化疗能够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抗 血管生成药物。2015年被批准用于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等一线治疗。可联合化疗、EGFR-TKI类、免疫治疗。 鳞癌细胞类型及既往有咯血(>2级)史为贝伐珠单抗的最主要禁忌症。 雷莫芦单抗:以VEGFR-2为靶点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一线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可用于鳞癌及非鳞癌细胞类型NSCLC患者二线治疗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阿帕替尼:新型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结合并将其抑制。 安罗替尼:新型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2017中国批准其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 三线治疗。口服2周,休1周。 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EGFR基因突变通常发生于18~21 号外显子,其 中19 号外显子缺失及21 号外显子L858R 点突变是最常见的敏感突变。G719X、 L861Q和S7681、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等是罕见突变) 第一代TKI类:埃克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第二代:阿法替尼、达克替尼。 第三代:奥希替尼(T790M突变) 第一、二代靶向药耐药(中位使用时间约10月,会出现耐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T790M突变(60%)。HER2和MET扩增占耐药机制的20%。 奥希替尼:晚期EGFR突变一线首选。可用于EGFR罕见突变(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 奥希替尼耐药机制:一线使用奥希替尼,不会出现T790M突变,主要以C797S的单发突变及MET的扩增为主,处理起来换用其他一代二代靶向药或联合MET抑制剂。一 线使用一代耐药后出现T790M突变后使用奥希替尼,即二线用药后耐药,机制比较复杂。

肺癌靶向治疗药物按作用机制划分

肺癌靶向药物(靶点机制划分) 突变EGFREGFR又叫HER1或者ErbB1,是ErbB受体家族四大成员之一。EGFR 过分频繁表达能激活下游重要的信号通路(如ALK),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存活,转移及血管生成等。因此,在NSCLC的研究中,EGFR一直是一个热点。像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这样早期的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刚问世时是面向所有既往接受过化疗的NSCLC患者的。而像阿法替尼(afatinib)和达克替尼(dacomitinib)这样新推出的EGFRTKI则在此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回顾性研究显示,亚裔、女性、腺癌、既往少量/无吸烟史等临床特点可以增加EGFRTKI 治疗的敏感率。这个结论的分子基础是,18-21号外显子突变(最常见的是19号外显子的缺失和21号外显子上的L858R位点突变)能编码出大量EGFR酪氨酸激酶,上述突变分别占总突变情况的45%和40%。另外还有18号外显子的突变及20号外显子的插入突变,占总突变情况的5%-10%。18号外显子的突变能增加EGFRTKI的敏感性,而20号外显子的突变却会导致EGFRTKI原发耐药。EGFR突变在拥有前述临床特征的患者中更加常见。肺腺癌患者中,大约有15%的白种人和30-50%的东亚人拥有EGFR基因突变。而对于那些无吸烟史的东亚人,这项比例高达50-60%。多项研究表明,对于初发的敏感性EGFR突变的NSCLC患者,应用TKI治疗在反应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生活质量上均优于化疗。易瑞沙泛亚洲研究(IPASS)结果表明,对于经选择的NSCLC患者,吉非替尼效果优于紫杉醇+卡铂的化疗。但对于EGFR野生型患者,TKI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5个月的PFS完败于化疗组的6.5个月。在其他随机研究中,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及阿法替尼均能改善有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ORR和PFS。这些研究为晚期NSCLC的合理治疗提供了依据。因此,晚期NSCLC患者应常规进行EGFR基因检测,并根据突变情况选择是否行EGFRTKI一线治疗。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痤疮形式皮疹,皮肤EGFRTKI耐受性良好。EGFRTKI一般情况下患者对. 瘙痒和腹泻。相比化疗,很少出现3级-4级不良反应,故较少出现调整剂量和停药。坏消息是,所有接受TKI治疗的患者最终会出现耐药,并最终导致肿瘤进展和死亡。好消息是,人们经过反复活检已经发现了TKI治疗耐药的部分分子机制。比如,大约有50%的获得性耐药患者身上出现了前文提及的20号外显子 (T790M)变异。此外,MET扩增(5%)、HER-2扩增(8%)、PI3K突变(5%)及NSCLC转变为小细胞肺癌(18%)等也是常见的耐药机制。基于此,新一代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开始针对上述获得性耐药的途径,如T790M、HER2、MET及PI3KCA 等。比如第二代的不可逆EGFRTKI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是泛ErbB抑制剂。这意味着他们能在抑制EGFR突变表达的同时还能抑制T790M耐药变异。虽然临床前研究显示成果喜人,不过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治疗一代EGFRTKI耐药的临床研究却并不尽如人意。一项随机研究表明阿法替尼对经一代EGFRTKI治疗过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S与安慰剂相当。另一项研究证明达克替尼也一样。但在最新的指南中,阿法替尼已被推荐作为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第三代EGFRTKI(CO-1686和AZD9291)对T790M的选择性更高,临床效果更佳且毒性更小。早期的研究表明,CO-1686和AZD9291对经一代EGFRTKI治疗过,且T790M变异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RR分别达到58%和64%。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在疾病进展阶段及时的进行分子分析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2019年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HER2 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之一, 全世界每年约有135 万妇女发生乳腺癌,约33万妇女死于乳腺癌[1],近年来我国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明显。约20%-25%的乳腺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HER2+乳腺癌患者预后差,术后复发风险高、生存期短[2-3]。HER2 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EGFR/HER1,HER2,HER3,HER4)中4成员之一,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激活下游PI3K/Akt 和Ras/Raf/Mek/MAP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生长、活化和增殖过程。针对乳腺癌以HER2为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予以综述如下。 1 单克隆抗体 曲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克隆抗体(Trastuzumab)是人源化的重组抗HER-2单克隆抗体,95% 来自人和5% 来自鼠的IgG抗体。曲妥珠单克隆抗体能够选择性作用于HER-2的细胞外受体,通过降低细胞膜HER-2蛋白浓度、阻断HER-2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加速HER-2受体蛋白降解、参与抗血管生成作用而导致细胞生长受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以及通过ADCC诱

导机体杀死肿瘤细胞。曲妥珠单克隆抗体是作为针对HER-2靶点设计的首个分子靶向药物,明显提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由此展开。目前曲妥珠单抗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以及晚期解救治疗[4]。 对于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从单药治疗到联合化疗均显示良好疗效。单一药物曲妥珠单抗对HER-2过度表达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安全有效,其作为一线药物的有效率为26%,HER-2(3+)患者有效率为35%[4];作为二、三线药物总有效率为15%,其中HER-2(3+)患者有效率为18%,且曲妥珠单抗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5]。曲妥珠单抗联合应用化疗药物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也可明显提高疗效,体外实验显示曲妥珠单抗与多种化疗药有相加或协同作用。曲妥珠单抗与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脂质体阿霉素联用的有效率为24%~86%[6]。紫杉类中加入曲妥珠单抗能够显著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有效率 和生存期[7],相关实验证实联合治疗与单药化疗相比,有效率明显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患者的总生存期得以延长。临床常将曲妥珠单抗与一种化疗药联用,有关两种化疗药联合曲妥珠单抗的疗效的实验表明含曲妥珠单抗的三药联合较两 药联合方案略有优势[6]。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也可以

肺癌靶向治疗药物

EGFR 突变 EGFR又叫 HER1 或者 ErbB1,是 ErbB 受体家族四大成员之一。EGFR 过分频繁表达能激活下游重要的信号通路(如 ALK),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存活,转移及血管生成等。因此,在 NSCLC 的研究中,EGFR 一直是一个热点。像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这样早期的小分子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刚问世时是面向所有既往接受过化疗的 NSCLC 患者的。而像阿法替尼(afatinib)和达克替尼(dacomitinib)这样新推出的 EGFR TKI 则在此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回顾性研究显示,亚裔、女性、腺癌、既往少量 / 无吸烟史等临床特点可以增加 EGFR TKI 治疗的敏感率。这个结论的分子基础是,18-21 号外显子突变(最常见的是 19 号外显子的缺失和 21 号外显子上的 L858R 位点突变)能编码出大量 EGFR 酪氨酸激酶,上述突变分别占总突变情况的 45% 和 40%。另外还有18 号外显子的突变及 20 号外显子的插入突变,占总突变情况的 5%-10%。18 号外显子的突变能增加 EGFR TKI 的敏感性,而 20 号外显子的突变却会导致EGFR TKI 原发耐药。EGFR 突变在拥有前述临床特征的患者中更加常见。肺腺癌患者中,大约有 15% 的白种人和 30-50% 的东亚人拥有 EGFR 基因突变。而对于那些无吸烟史的东亚人,这项比例高达 50-60%。多项研究表明,对于初发的敏感性 EGFR 突变的 NSCLC 患者,应用 TKI 治疗在反应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生活质量上均优于化疗。易瑞沙泛亚洲研究(IPASS)结果表明,对于经选择的 NSCLC 患者,吉非替尼效果优于紫杉醇 + 卡铂的化疗。但对于EGFR 野生型患者,TKI 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个月的 PFS 完败于化疗组的个月。在其他随机研究中,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及阿法替尼均能改善有 EGFR 基因突变患者的 ORR 和 PFS。这些研究为晚期 NSCLC 的合理治疗提供了依据。因此,晚期 NSCLC 患者应常规进行 EGFR 基因检测,并根据突变情况选择是否行 EGFR TKI 一线治疗。一般情况下患者对 EGFR TKI 耐受性良好。EGFR TKI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痤疮形式皮疹,皮肤瘙痒和腹泻。相比化疗,很少出现 3 级 -4 级不良反应,故较少出现调整剂量和停药。坏消息是,所有接受 TKI 治疗的患者最终会出现耐药,并最终导致肿瘤进展和死亡。好消息是,人们经过反复活检已经

常见致病菌耐药机制与应对措施

2014年第二季度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预警与应对策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不合理应用。细菌耐药现象日益严峻,临床出现大量多耐药和泛耐药菌株,给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带来挑战。细菌耐药有一定的区域性和时间性,及时了解和掌握本院常见多耐药菌的流行现状及耐药特征,有利于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以达到减少为耐药菌的产生。现对2014年第二季度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率进行公布,并向临床科室提供细菌耐药应对措施。

物,提示“慎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提示“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提示“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2细菌产生耐药性机制 2.1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对生存环境和营养条件要求很低,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甚至在医院内环境经常可见,其具有多药耐药性及耐药机制:(1)该菌能够产生破坏抗菌药物活性的多种灭活酶、钝化酶和修饰酶。(2)基因突变,作用靶位变异。(3)细胞膜通透性降低。(4)主动泵出机制将进入的药物排到体外。(5)产生生物膜,阻隔白细胞、多种抗体及抗菌药物进入细菌细胞内吞噬细菌。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复杂的耐药机制导致其感染具有难治性和迁延性。 2.2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机制 大肠埃希菌是G-杆菌中分离率较高的机会致病菌,可引起人体所有部位的感染并且呈多重耐药性。 (1)β-内酰胺酶的产生 ①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是由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引起的,对头霉素类及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ESBLs可分为五大类:TEM型、SHV型、CTX-M 型、OXA型和其他型,大肠埃希菌ESBLs酶以TEM型最常见。TEM型ESBLs呈酸性,可水解头孢他啶、头孢噻肟。SHV型ESBLs呈碱性,有水解头孢噻吩的巯基。CTX-M 型ESBLs呈碱性,对头孢噻肟水解能力强于头孢他啶。OXA型ESBLs呈弱酸性或弱碱性,主要水解底物是苯唑西林,OXA型酶主要见于铜绿假单胞菌中,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分离率较低。 ②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主要作用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且不能被克拉维酸抑制。它是水解酶,与β-内酰胺环羧基部分共价结合,在水分子作用下导致β-内酰胺环开环,破坏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抗菌活性。 ③对酶抑制剂药的耐药的β-内酰胺酶对酶抑制剂药的耐药的β-内酰胺酶(IRT)主要有TEM系列衍变而来,又称为耐酶抑制剂TEM系列酶。 (2)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3)主动外排 (4)外膜通透性的下降 2.3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机制 肺炎克雷伯杆菌属于阴性杆菌,通常存在于人类肠道、呼吸道,是除大肠埃希氏菌外导致医源性感染的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在选择性压力下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KPN)菌株不断出现,耐药率日益上升,KPN耐药机制包括:(1)产抗菌药物灭活酶 ①β-内酰胺酶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碳青霉烯酶(KPC酶)及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等。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和耐药机制的探讨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和耐药机制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7-11-08T10:45:37.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作者:方启宇 [导读]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癌症疾病,属于严重的恶性肿瘤疾病,在世界范围中,肺癌的死亡率高居榜首。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上海黄浦 201318) 【摘要】非小细胞癌症属于肺癌的一种,也是肺癌最常见的病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严重的危害,目前临床对癌症的治疗常采用靶向治疗,也取得了不小的治疗成果。但是,在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靶向治疗的初期,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如果解决靶向治疗引起的耐药性是目前临床主要研究的重点内容。近几年来,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就是靶向治疗,靶向治疗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中,因此临床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潜在的致癌基因已经被验证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间变性淋巴瘤激酶,MET基因扩增,KRAS基因突变等。本文重点对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和耐药的机制进行阐述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治疗依据。 【关键词】非小细胞癌症;肺癌;靶向治疗,耐药性;耐药机制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115-02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癌症疾病,属于严重的恶性肿瘤疾病,在世界范围中,肺癌的死亡率高居榜首,而在肺癌患者的死亡中,由于非小细胞肺癌致死的占有86%[1]。一般患者采取常规的化疗治疗效果不明显,有效率较低,因此近几年来,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就是靶向治疗,靶向治疗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中,因此临床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潜在的致癌基因已经被验证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间变性淋巴瘤激酶,MET基因扩增,KRAS基因突变等[2]。非小细胞肺癌疾病的靶向治疗,常用药物包括EGFR抑制剂和ALK抑制剂,这两种药物具有较强的安全性,治疗效果也很可观,不仅能够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靶向药物以其无法代替的特点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但患者初期会产生严重的耐药性,成为靶向治疗的瓶颈期,为临床治疗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和挑战。 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1.1 第一代药物试验分析 EGFR是原癌基因的表达产物,是跨膜受体,EGF能够结合细胞外的结构形成受体二聚体,并且能够激活细胞中的酪氨酸激酶结构,从而引发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激活了细胞的多种功能,例如增值,存活等。EGFR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能力非常高,突变主要产生在18/19/20/21外显子,19号外显子缺乏突变的几率在80%以上,21号外显子L858R点出现突变的情况在85%以上[3],这两个方面是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敏感性突变情况。临床最先发现能够进行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药物就是EGFR-TKIs,药物靶向治疗比较传统的化疗治疗具有较大的治疗效果。第一代EGFR-TKI药物,是一种可逆性的抑制剂,最常用的药物为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选取晚期肺腺癌患者,进行两种药物的治疗实验发现,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中位PFS,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对药物反应率无差异。又对不同突变类型的患者进行第一代EGFR-TKI药物治疗的情况进行meta分析,19外显子缺失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要明显高于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的患者。 1.2 EGFR-TKI药物耐药性分析 虽然EGFR-TKIs药物对敏感突变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方面有明显的效果,但是患者还是存在一定的耐药性,患者在治疗1年中都会发展为获得性耐药。分析EGFR-TKIs药物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一般可以分为两种耐药类型,一种为原发性耐药,另一种为获得性耐药。患者在治疗前都对靶向治疗的药物出现高度耐受的情况,体内具有抗药因子表示为原发性耐药。患者对靶向治疗的药物,在初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对药物会出现耐药性,表示为获得性耐药[4]。 2.ALK抑制剂 2.1 ALK抑制药物和实验分析 ALK融合基因是在EGFR突变后,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身上发现的另一个具有针对性的靶向药物治疗驱动基因。ALK是胰岛素受体超家族,自身具有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结构,能够与很多种基因融合,包括NPM,TPM3,TFG,ATIC等。融合基因能够激活酪氨酸激酶,与肿瘤细胞的生长以及分化都有密切的联系。临床大约有3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EML4-ALK突变[5]。EML4-ALK这种突变有非常强大的排斥能力,发生突变的时候,其他的驱动基因不会出现变异情况。EML4-ALK融合基因是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型方式,临床监测为EML4-ALK融合基因呈现阳性的患者,一般年龄都不到50岁,无吸烟史,肿瘤的直径不足30毫米,为腺癌,无EGFR基因突变情况。 克唑替尼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是全球临床医学第一个小分子的ALK和c-MET双靶点的抑制剂,是通过抑制EML4-ALK,阻碍ALK酶区出现异常激活的情况,从而起到了预防和抵抗肿瘤的作用。在对ALK呈现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克唑替尼的治疗实验中,患者治疗有效率在63%。体外实验中,克唑替尼在MET基因扩增阳性的肺癌细胞中呈现出较高的抗肿瘤作用,对MET扩增阴性的肺癌细胞却无任何作用。 2.2 克唑替尼耐药性分析 克唑替尼是临床唯一同时获得ALK和ROSI两个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靶点适应症的药物,克唑替尼在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非常可观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还是后出现一定的耐药性。选取采用克唑替尼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并且出现获得性耐药患者进行分析,大概有35%的患者出现ALK激酶区的二次突变情况。临床常用的能够识别耐药突变的为LII96M突变,LII96M能够有效阻隔克唑替尼与ALK激酶的活性点结合[6]。 3.小结 非小细胞肺癌疾病的靶向治疗,常用药物包括EGFR抑制剂和ALK抑制剂,这两种药物具有较强的安全性,治疗效果也很可观,不仅能够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靶向药物以其无法代替的特点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但患者初期会产生严重的耐药性。肺癌疾病的出现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临床越来越重视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基因的研究,就是希望能够发现更多有效并且安全的靶向药物,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了解,分子靶向药物在癌症患者靶向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是因为严重的耐药性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对耐药机制的研究,并且找到解决耐药性出现的方法,能够促进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能够加深对癌症疾病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