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非传统安全_问题领域及合作模式_肖晞

2010年3月第19卷第2

期N ortheast A s i a Foru m

M ar12010

V o l119N o12

东北亚非传统安全:问题领域及合作模式

肖晞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冷战结束后,传统安全在国际关系中的极度优先地位相对下降,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日益凸显。由于非传统安全拥有行为主体多样化、价值主体多层次、跨国性和嬗变性以及强调安全的合作性等特点,国家在该领域更易于达成合作。具体到东北亚地区,所涉及的问题领域包括金融危机、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非法移民、流行疾病等。尽管目前该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制度化程度还不高,但由于各国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东北亚国家必将通过现实可行的制度设计来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紧密合作。

[关键词]东北亚;非传统安全;公共问题;多边合作;制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 i ssn.1003-7411.2010.02.007

[文章编号]1003-7411(2010)02-0042-(7)

[收稿日期]2009-08-28

[基金项目]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期我国东北边疆非传统安全威胁研究0 (09Y J C810017)

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东北亚战略与政策研究0 (09J ZD0037)

[作者简介]肖晞(1976-),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法学博士。

伴随着全球化、区域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人类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非传统安全(non-trad-i ti o na l security)问题逐渐进入国家安全的范畴中。在东北亚地区,从金融危机到恐怖主义,从生态环境恶化到能源危机,从非典肆虐到甲型H1N1流感蔓延,非传统安全威胁急剧扩散,也亟待解决。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6指出:/针对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的新情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抓紧构建维护国家安全的科学、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0[1]这标志着注重非传统安全已经形成共识性的执政理念,同时也意味着强化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研究成为时代的新课题。全面深入地研究非传统安全威胁,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不仅成为政府部门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加强国际合作的理论前提。本文拟从剖析非传统安全的涵义及特征入手,就新时期东北亚地区非传统安全的问题领域及区域内国家在该领域的合作模式进行初步探析。

)

42 )

一、非传统安全的涵义及特征

冷战结束后,传统安全在国际关系中的极度优先地位相对下降,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日益凸显,在国内和国际政治议程中的地位不断提升。1998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与日本国际交流中心合作出版了保罗#斯代尔斯(Paul Stares)主编的5新安全议程6(N e w Security Agenda),该书被认为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研究中比较权威的文集。书中认为,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相对缓和,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安全地位相对下降。许多国家开始关注非军事因素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及其防范措施,如恐怖主义、种族冲突、环境恶化、粮食和能源短缺、毒品交易、跨国犯罪、人口增长和非法移民等。这些问题与传统的外部军事威胁相对,被笼统地称为非传统安全。[2]近年来,中国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和研究国际关系领域中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王逸舟教授较早地研究了这一问题,指出非传统安全是人类社会过去没有遇到或很少见过的安全威胁。具体地说,即指近些年逐渐突出的、发生在战场之外的安全威胁。[3]余潇枫教授则指出,全球化突破了原有民族与国家/安全场域0(security real m)的地区性局限,20世纪中叶起涉及生态环境、发展难题、贫困、饥饿等的/非军事问题0进入安全研究的视界,进而非国家行为体的安全参与越来越被置于次国家、国家、跨国家以及全球的多重安全时空交叠之中。[4]国内第一本关于非传统安全的专著5非传统安全论6将非传统安全界定为/由非政治和非军事因素所引发、直接影响甚至威胁本国和别国乃至地区与全球发展、稳定和安全的跨国性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一种新安全观和新的安全研究领域。0[5]

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是安全观念上一次质的飞跃。这一点可以从两者的差别中得以体现。与传统安全相比,非传统安全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非传统安全的行为主体(威胁来源)多样化。传统安全一般为国家行为体(state actor)之间的纷争和冲突,非传统安全的行为主体则包括个人、组织或集团、人类整体、自然因素(其中很多可归结为人为因素造成的)等非国家行为体(nonstate actor)。

第二,非传统安全的价值主体多层次。传统安全的价值主体是单一层次的,其关注的核心是国家,安全基本上是指国家安全(national secur-i ty),地区安全(reg i o na l security)和全球安全(g l o ba l security)只是国家安全的/向外延伸0。而非传统安全则强调安全是多层次的,它关注的核心是人,强调将人的安全、国家安全、全球安全结合起来并在它们之间保持平衡,维护安全的层次性。

第三,非传统安全具有明显的跨国性和嬗变性。传统安全往往表现为特定国家和国家集团在特定地域的对抗,范围有限,而非传统安全则具备高度的扩散性、多层面性和多向度性(m u ltidi m en-si o na l and m u ltidirectional),[6]往往超越一国范围向地区蔓延,从而演变成地区性、全球性问题。由于地区各国在地缘上的接近,经济关系紧密,人口流动频繁,社会制度和生活习俗相似,因而非传统安全问题往往在地区范围内表现得最为集中,从而形成安全的地区化(reg i o na lizati o n of secur-i ty)问题。同时,非传统安全能引起不同领域的连锁反应,其全面爆发后如不及时控制,则很可能向其他领域蔓延,最终演化为政治危机。

第四,非传统安全强调安全的合作性。从解决问题的方式上来看,传统安全更注重竞争,通常导致相对收益(relative gai n s),而非传统安全更重视互动,但通常能导致绝对收益(abso l u te gains)。传统安全体现的是安全的排他性,认为安全是一种/零和博弈0,/一国之所得通常即为另一国之所失0。非传统安全体现的则是安全的合作性。由于安全的日益地区化,各国无法再像对待传统安全那样只关注本国安全,而必须同时关注本地区其他国家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因为本国的命运已与他国以及本地区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逐渐形成具有地区命运感的整体。

二、东北亚非传统安全的问题领域

非传统安全的/问题领域0虽然很广,但基本

)

43

)

肖晞:东北亚非传统安全:问题领域及合作模式

上可以分为五大类:一是人类为了可持续发展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包括环境安全、资源利用、全球生态问题以及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和预防;二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个体国家或者个体社会失控失序而对国际秩序、地区安全乃至国际稳定所造成的威胁,包括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人权、难民等问题;三是跨国界的有组织犯罪,如贩卖人口、毒品走私等;四是非国家行为体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和冲击,最典型的是国际恐怖主义;五是由于科技发展以及全球化所产生的安全脆弱性问题,例如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以及基因工程安全。[7]

目前,全球不同区域对非传统安全关注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具体到东北亚地区,其非传统安全关注的重点在于:金融危机、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非法移民、流行疾病等问题。

(一)金融危机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金融合作虽然有所发展,但却始终落后于贸易、投资与技术合作,从而成为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1997年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暴露了东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易受外来影响的脆弱性和缺乏应对此类事情的地区能力0,[8]区域金融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极为紧迫性的重大问题。目前,面对新一轮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虽然东亚国家在/10+30框架下采取步骤加强了地区金融风险的防范和预警,但是健全的金融监管体制和预警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没有完全根除。[9]

(二)能源短缺

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东北亚区域内各国能源需求急剧增加。中、日、韩3国都为能源进口国,能源进口依存度很高。日本、韩国的石油消费几乎百分之百依靠进口,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也已超过50%。2007年,中、日、韩3国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份额将近23.6%,这种局面给东北亚各国能源安全带来挑战。5BP世界能源统计20096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112.949亿吨油当量,其中中国增长1.397亿吨油当量,约占全球增量的3/4。2008年,中国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市场中所占比重为17.7%,居于美国之后,位列全球第二。[10]中、日、韩3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对国际能源市场有着严重依赖并面临着能源安全挑战;如何避免恶性竞争、规避油价大幅度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保障能源运输安全以及消除/亚洲溢价0,已成为中、日、韩必须密切关注并予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生态环境恶化

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自然资源的稀缺引发国家之间的争夺战;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领域的入侵;生态移民的大规模迁移给国家带来的各种问题;军事的强大生态破坏力量越来越被视为环境安全的首要威胁。[11]在东北亚地区,生态安全关注的主要范畴有二:一是长距离跨国境的大气污染(long-range transboundary a ir pollution),1主要包括沙尘暴问题和酸雨问题。二是海洋污染(m ari n e po ll u ti o n)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其影响随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不断扩散,因此其回应方式只能是国际合作。

(四)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

后冷战时期的恐怖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苏联解体后,一些加盟共和国内部一度面临着治理的缺失与无序,其孱弱的经济政治实力状况又一时难以消化和处理冷战期间积聚起来的庞大杀伤性武器库,这就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创造了条件。近年来,虽然国际条约机制和出口管制措施已经大大减缓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然而,核技术、导弹技术、生物技术和化学工艺的非正常传播以及放射性物质和军品的非法交易,增加了许多新的不稳定因素,进而可能把东北亚地区推向日益严重的危险边缘。朝核危机爆发后,美国认为这不仅是传统安全的挑战)))朝鲜的核开发对其领土安全特别是在东北亚的军事基地构成威胁;也是非传统安全的挑战)))它最迫切关注的是朝

1这一定义是1979年5日内瓦公约6采纳的概念。

)

44

)

东北亚论坛2010年第2期

鲜可能支持恐怖主义,向其提供大规模杀伤性武

器。在这方面,美国与中俄两国存在分歧。中国和俄罗斯将朝鲜问题更多地视为传统安全的延伸,不愿用强制手段解决,主张通过和平方式使朝鲜非核化。

(五)非法移民

人口膨胀、贫穷、经济发展不平衡、工资差距、就业机会、其他市场力量是造成东北亚地区非法移民的主要根源,该问题主要集中于中俄边境地区。这里的人口地理条件反差巨大,存在着严重不平衡。近年来,区域发展失衡成为俄罗斯亟待解决的问题。俄工业增长主要集中于中部、西北和南部联邦区,2006年,在各联邦区的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中,东部地区的远东联邦区位居最后。远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物价昂贵,生活艰苦,人口大量外流。10年来,有10%居民迁移到外地,其中包括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12]一般估计,目前俄罗斯远东地区约有500~700万人,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很多地方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而相邻的中国东北地区约有1.2亿人,人口密集,资源紧张,远东一些地区的人口空当很快就被中国北方地区的剩余劳动力以移民的方式补充。俄国远东滨海边疆区曾经做过一次调查,98%被调查者认为赴俄中国人对当地是个威胁。当地官员又借机会煽动反华情绪。其实藏在这背后的真正担忧是,当地政府甚至称担心中国人可能大规模移民资源丰富却人烟稀少的俄国东部地区,俄国也将由此丧失对这些地区的主权。[13]

(六)流行疾病

流行疾病被视为非传统安全议题来看待,是

冷战结束后才出现的情况。[14]2003年春爆发的/非典0使流行疾病问题顿时处于人们视野的中心,大约90%以上的患者都集中在东亚地区。由于这一疾病的突发性及易传染性等特点,在短期内对东亚各国(尤其是中国和东盟)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可以说,/非典0是对人类科技能力和非传统意义上的危机反应能力的严峻考验,它的爆发提示我们,非传统安全威胁造成的危害甚至可能比传统安全威胁要大,如果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的社会恐慌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目前,/非典0、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仍然是东北亚非传统安全的重要课题,及时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预防因这些问题而引发的危机是东北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的重要议程。

三、东北亚非传统安全的合作模式1

关于非传统安全自身的特点,在上文已经述及。这些特点决定了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模式与传统安全领域不同。国家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合作是十分困难的,这缘于安全领域的博弈存在着不可重复性,从而使得该领域合作所负担的风险很高。如果合作中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预警机制,以及使受到欺诈和攻击后的风险最小化的安排,那么这种稳定的、广泛的合作将很难出现。因此,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关键在于解决欺诈的代价问题、监督的困难问题以及建立可靠的预警机制等问题。[15]

与传统安全不同的是,非传统安全涉及范围之广、危害之大赋予了它合作性。面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国家孤军作战无异于作茧自缚,合作对各方来说都是最优的战略选择。从机制方面看,机制的存在与否对各国能否有效地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利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有效的国际机制是保证合作、实现集体的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 m a l)的必要途径。以解决某一单一问题为契机建立的机制,随着问题的增多,其机构设置和功能范围将完善和扩大。这些机制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不确定性,来促成行为体达成协议,从而大大提高了各国在该领域的合作效率,使国家从合作中获得更大的收益。[16]在东北亚地区,这种解释正在得到印证。从金融危

1本文中关于非传统安全合作模式的划分,部分借用了巴瑞#布赞(Barry Buzan)的分析框架。布赞在其著名的5新安全论6中,提出了安全研究的一种综合的新分析框架。其宽泛的安全研究议程既包括传统的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涉及国家在参与全球市场、全球贸易、全球金融等过程中的安全内容;社会安全包括移民问题、宗教信仰、分离主义等方面;环境安全包括生态系统的破坏、能源问题、人口问题(包括疾病传播)、食物问题等方面。参见1英2巴瑞#布赞,1丹麦2奥利#维夫,1丹麦2迪#怀尔德.新安全论[M].朱宁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B arry Bu z an,People,S tates and Fear.C hapelH il,l N.C. [M].Un i versit y ofNort h C aroli na,1983,pp.54-128.

)

45

)

肖晞:东北亚非传统安全:问题领域及合作模式

机到恐怖主义再到非典和甲型H1N1流感的一系列危机警钟的敲响,使东北亚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范围一步步扩大。从加强经济安全到反对恐怖主义再到重视地区公共卫生安全,东北亚国家在合作过程中具有了更多的跨国性思维,更加重视国际和区域层面的多边或双边安全合作。

(一)经济安全方面的合作

东北亚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实质性合作源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危机爆发后,在重大打击面前,东亚众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安全体系显得十分脆弱,这促使东亚各国对本地区的既有多边机制进行反思。为寻求摆脱危机,1997年12月,东盟和中、日、韩3国(/10+30)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启动了/10+ 30合作。/10+30的建立,表明东亚在国际体系中更具有独立性和地区性。[8]

目前,在新一轮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面前, /10+30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应对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下滑所带来的影响,并增强经济增长潜力和扩大需求,维护金融稳定,防止经济衰退。例如,东亚峰会参与国所采取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以及其他政策措施,支持经济增长和就业,减少贫困,支持中长期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等。[17]通过国家间的有效合作,增强了东亚地区国家抵御经济危机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为避免新一轮动荡和危机作了良好的准备。

(二)能源安全方面的合作

美国著名能源问题专家K#E#卡尔德认为,由于地缘政治结构和自然资源的差别,能源对这一敏感地带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源可能造成大国对抗从而加剧地区紧张;另一方面,通过新形式的重要合作,各国之间的矛盾可以得到化解。积极推进能源合作,将对整个东北亚的稳定起到建设性作用0。[18]2004年6月22日,亚洲合作对话第三次外长会议就亚洲能源合作问题通过了5青岛倡议6。强调/能源合作应成为区域和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0,承诺/亚洲合作对话国将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及互利互惠的原则加强能源对话与合作,为亚洲的可持续发展争取稳定的能源保障。0[19]该倡议意味着东北亚各主要国家已经意识到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的重要性,并开始向多边能源合作的方向迈进。

但是,现阶段东北亚能源合作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能源开发程度低;未建立油气合作联盟和油气供应管道网络;国家间缺少足够的信任而导致恶性竞争等。为了进一步加强区域能源安全,东北亚各国必须依靠地缘优势和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通过相互信任、共同协商来进行能源合作。例如,2009年4月21日,中俄通过良好的协商,共同签署了5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6,双方管道建设、原油贸易、贷款等一揽子合作协议随即生效。原油管道建成后,最终可以把从俄罗斯输入的原油量提升到每年3000万吨,约占中国石油进口的10%,这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能源进口多元化是一个重要进展。[20]

(三)环境安全方面的合作

东北亚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都实行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例如,中国是第一个制定5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6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明确提出,从2005年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森林覆盖率从18%提高到20%,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由7.5%提高到10%。中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果,2006~ 2008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1%。[21]由于环境问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只靠一国的政策和努力无法彻底实现环保的目标,因此,为了整个地球的环境保护,大部分国际环境机制都敦促国家在区域范围内进行有效合作。冷战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东北亚地区的环境合作已经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的新格局。例如,东亚酸沉降监测网就是一个地区性环境合作项目。1993年由日本发起并组织,目前共有中国、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日本、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俄罗斯、泰国和越南等东亚地区12国参加。从2001年起,东亚酸沉降监测网转入正式运行阶段,通过国际交流、建立的数据共享机制,为东亚地区的酸沉降状况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22]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目前东北亚地区有

)

46

)

东北亚论坛2010年第2期

效的环境合作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基本停留在会议讨论和研究以及信息交流的层次上。这是缘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同,因此以不同的立场和方法来看待和处理环境问题。

(四)社会安全方面的合作

东北亚国家在社会安全方面的合作突出表现在反恐和抗击流行疾病上。在反恐方面,/上海合作组织0是近年来出现的国际区域性反恐怖合作组织的典范。在2001年6月14日该组织成立之际,中、俄、哈、吉、塔、乌6国签署了5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上海公约6,这是当今世界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国际反恐怖公约,为切实打击恐怖主义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与此同时,中、日、韩3国与东盟在反恐、禁毒和打击国际犯罪等领域也加强了合作。例如,2002年11月第六次/10+30领导人会晤发表了5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6,启动了双方在包括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武器走私、国际经济犯罪、恐怖主义等非传统领域的合作。

东北亚社会安全合作的另一个典型事例是共同对抗/非典0和甲型H1N1流感。2003年春/非典0疫情大规模爆发后,东亚国家通过中国)东盟非典特别峰会、卫生部长会议、/10+30非典高级国际研讨会等方式,宣布将采取共同行动的措施,建立了疫情通报机制、出入境检疫合作机制,加强了对疫情的控制、治疗以及疫苗研发等方面的合作,通过了民航防/非典0决议,构筑了/10+30防非典联系网,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在地区内的传播。2009年春,甲型H1N1流感风暴又至,各有关国家和地区加强了对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问题的共识,从而共同采取合作和协调步骤,在短期内遏制了疫情的发展。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与相互依赖的时代,国际社会不断涌现的公共问题大部分集中于非传统安全领域。事实证明,这些问题对国际和地区环境的影响是超越国界的,因此其解决必须依靠区域或全球的集体努力。/问题意识0是制度创新的起点,只有国际社会的部分国家有这样的问题意识,才有可能进行解决问题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化行动。[23]目前,尽管目前东北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合作仍处于较低层次、制度化程度还不高,但是,从该地区所涉及的非传统安全/问题领域0来看,各国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国际合作理论认为,只要相互的相对收益可以获得保障,国与国之间就可以在某一领域进行合作,而任何一种合作的好处,都需要有制度或机制上的保证。新制度经济学(N e w i n stitutional econo m ics)的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Doug lass C.No rth)曾指出:制度的/变迁过程源于事实上的持续不断的变化,持续不断的变化源于认知的变化,,政治和经济人物的认知变化反映组织之间随着相对价格的变化普遍存在的竞争,其他新信息引导这些人士改良或改变制度以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改变现有的框架强加给他们的信仰和限制,结果是改变系统的-事实.,反过来导致改变系统的认知和信念,反过来导致进一步的制度变迁,这是无休止的社会变化过程。0[24]我们可以预见,随着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日益紧迫,必将使各国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依赖、共同安全的观念认同,东北亚国家将寻求现实可行的制度设计来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紧密合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EB/OL].人民

网,2004-09-19,http://www.peop le.co https://www.360docs.net/doc/f88908586.html,/GB/40531/ 40746/2994977.h t m.l

[2]美学者论全球非传统安全[J].国际资料信息,2000,(3):14.

[3]王逸舟.重视非传统安全研究[N].人民日报,2003-05-21

(7).

[4]余潇枫,李佳.非传统安全:中国的认知与应对(1978~2008

年)[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11):89.

[5]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19-20.

[6]Terry Terrif,f S t uart Croft,Lucy Ja m es,Patri ck M.M organ,Se-

curity Stud i es Tod ay[M].C a m bri dge:Polity Pres s,1999.p116. [7]朱锋./非传统安全0解析[M].中国社会科学,2004,(4):

140.

[8]M ark Beeson.ASEAN P l us Th ree and the Rise ofR eacti onary Re-

gionalis m[J].Conte m pary S outheast A sia,V25,Issue2,Aug 2003.

)

47

)

肖晞:东北亚非传统安全:问题领域及合作模式

[9]张锐.次贷危机背景下日本经济的严峻挑战与政策应对[J].

现代日本经济,2009,(1):7-11.

[10]BP报告称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75%来自中国[EB/

OL].htt p://conten t.cai xun.co m/NE/01/f n/NE01f n92.sht m,

2009-07-21.

[11]Robyn E ckersley.N e w Env i ron m en tAgendas,ò:Chapter8E c-

ol ogical Securit y D il e mm as[EB/OL].www.arts.m on https://www.360docs.net/doc/f88908586.html,.

au/n cas/teach/un it/pol/c hp t08.ht m.l

[12]朱显平,李天籽.俄罗斯东部开发及其与我国东北振兴互动

发展的思路[J].东北亚论坛,2008,(5):4.

[13]人口数量虽剧降俄罗斯远东地区仍抗拒中国移民[EB/

OL].新华网,h ttp://n e w s.xinhuanet.co m/overseas/2007-

08/31/con tent_6638296.ht m.

[14]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403.

[15]韩彩珍.东北亚合作机制的微观解释)))从博弈论的角度

[J].东北亚论坛,2004,(1):17.

[16]1美2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

纷争[M].苏长和,信强,何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94.

[17]东亚峰会关于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联合新闻声明[EB/

OL].外交部网站,htt p://www.f mp https://www.360docs.net/doc/f88908586.html,/c hn/pd s/zili ao/ 1179/t566095.h t m,2009-06-03;东盟和中日韩(10+3)合作应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联合新闻声明[EB/OL].h-t

t p://www.f mp https://www.360docs.net/doc/f88908586.html,/chn/pds/ziliao/1179/t566096.h t m,

2009-06-04.

[18]任海平,詹伟.东北亚地区石油消费与进口现状及趋势[J].

中国科技财富,2004,(4).

[19]亚洲合作对话第三次外长会议通过5青岛倡议6[N].人民

日报,2004-06-23.

[20]中俄签政府间协议能源合作获重大突破[EB/OL].新华网,

h tt p://n e w s.xi nhua n e.t co m/ne w scenter/2009-04/21/c on te n t_

11228466.h t m.

[21]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上的讲话

[EB/OL].外交部网站,http://www.f mp https://www.360docs.net/doc/f88908586.html,/chn/gxh/ tyb/zyxw/t582158.h t m,2009-09-03.

[22]东亚酸沉降监测网中国分中心酸沉降监测[EB/OL].中国

环境监测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88908586.html,e m https://www.360docs.net/doc/f88908586.html,/sho w lan m u.aspx?t m Id=

65885cad-db1b-4cbc-a54e-d3115409b602&I D=

94eb256c-7dbf-4e47-8c3c-42842db248e9.

[23]肖晞,于素秋.论文化对国际制度创新的影响[J].东北亚论

坛,2008,(5):43.

[24]1美2阿兰#斯密德.制度与行为经济学[M].刘璨,吴水荣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74.

1责任编辑李英武2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of Northeast A sia:

Its Proble m Do main and Cooperati on M odel

X I A O X i

(Co llege ofA d m i n istrati o n,Jili n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 n130012,China)

Abst ract:Th is article m ainly expounds the issues o f security cooperati o n i n the non-traditi o na l security do-m a i n s o fNortheastA si a.I n the NortheastA si a n area,as the happening o f the fi n ancial crisis,the terroris m, deteriorati o n of t h e eco log ica l env ironm en,t the ener gy crisis,and SARS,the non-traditi o na l safety threa t pro liferates suddenly and shou l d be so lved i n ti m e.The inheren t characteristics of nontrad itional security have beco m e direct driving po w er to pro m ote the Nort h eastA si a security cooperation.I n t h e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fields,si n ce vari o us coun tries i n t h e No rtheastA sian area are easy to f o r m the idea i d entity,th is k i n d of situa-ti o n is favorab le to for m the i n stit u ti o na lm ode of security coopera ti o n i n the non-traditi o na l security fields. K ey W ords:NortheastA sia;non-traditi o na l secur ity;pub lic proble m;m ultilateral cooperati o n;i n stitution desi g n

)

48

)

东北亚论坛2010年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